TWI568590B - 製造黏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製造黏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8590B
TWI568590B TW099134007A TW99134007A TWI568590B TW I568590 B TWI568590 B TW I568590B TW 099134007 A TW099134007 A TW 099134007A TW 99134007 A TW99134007 A TW 99134007A TW I568590 B TWI568590 B TW I56859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tive adhesive
pressure
release
double
produ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340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19870A (en
Inventor
席羅 多爾斯
蓋布瑞爾 達米斯
尼可 戴亞曼提斯
Original Assignee
特薩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特薩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特薩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119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19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85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859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5/00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e.g. relating to pri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1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without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1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 C09J2301/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 C09J2301/124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adhesive tape or sheet by the arrangement of layers the adhesive layer being pres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carrier, e.g. double-sided adhesive tap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301/0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301/30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 C09J2301/312Additional features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zed by the chemical, physico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adhesive or the carrier parameters being the characterizing featur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33/00Presence of (meth)acrylic polym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465/00Presence of polyphenylene
    • C09J2465/005Presence of polyphenylene in the release co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14Layer or component removable to expose adhesive
    • Y10T428/1476Release layer

Description

製造黏結的方法
本發明係一種透過使用具有第一壓敏黏著表面及第二壓敏黏著表面之壓敏黏著產品形成無缺陷之黏合的方法,其中第一壓敏黏著表面被一第一離型層覆蓋,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被一第二離型層覆蓋。這種壓敏黏著產品的離型層具有下列特性:(a)可重新恢復其分離力水準,因此所在的位置不會太低,(b)第一及第二離型層之間具有夠大的分離力差異,因此在黏合時能夠可靠的將第一離型層撕開,(c)第二離型層具有很小但足夠的分離力,以便在將第二離型層撕開時能夠有效防止無意中將剛黏上去的第一壓敏黏著表面從黏著底面部分撕開,尤其是從具有較低表面能的黏著底面撕開。
此外,本發明還包括前面提及的壓敏黏著產品、製造該壓敏黏著產品的方法、以及該壓敏黏著產品的應用,例如將壓敏黏著層轉移到基板上,尤其是將透光的黏著材加到高價值的光學構件上。
由於雙面壓敏黏著產品比液態黏著劑更容易加工,且具有永久黏性及在黏上去後不需經過硬化,因此在黏合工作上具有廣泛的應用範圍。可以用是否含有載體材料來區分雙面壓敏黏著產品。例如區分為雙面膠帶及無載體的產品,例如所謂的無載體雙面膠帶。這兩種產品種類的頂面 及底面具有壓敏黏性,也就是可以永久黏著。為了保護這兩個表面不會在要黏著之前被髒或是提前被黏著,通常會以可撕開的輔助載體材料暫時將具有壓敏黏性的表面覆蓋住。如果該雙面壓敏黏著產品是一種片狀產品,則是用一片輔助載體材料將底面覆蓋住,以及用另外一片輔助載體將頂面覆蓋住。如果該雙面壓敏黏著產品被製成捲狀,則同樣可以使用兩種載體材料,或是僅使用一道單一的載體材料,該載體材料的正面及背面使其在使用壓敏黏著產品時能夠先從一個壓敏黏著表面被撕開,然後再從另外一個壓敏黏著表面被撕開。
通常是以紙或薄膜作為輔助載體材料,這些紙或薄膜的單面或雙面的製作方式使一壓敏黏著層能夠以可逆方式從接觸面被分開。這種紙或薄膜被稱為離型紙或離型膜,也可通稱為離材。為了使離型紙或離型膜的表面具有分離功能,通常會在其表面塗上一層離型漆。
離型漆是以具有低表面能的配方為基礎。一種重要的配方等級是以矽為基礎的系統[D.Satas in“Handbook of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Technology”,D.Satas(ed.),3.Aufl.,1999,Satas & Associates,Warwick,S.632-651]。為了確保在使用時能夠可靠的將離型材撕開,離型材的分離特性需與壓敏黏著產品的黏著特性調諧。描述分離特性的一個主要量是分離力。另外也常以撕開力來描述分離特性。
一種常見方法是按照離型材的分離力將其分級。Satas 將離型系統區分為"超低離型材(super low release)"(分離力在4至8g/25mm之間,相當於1.5cN/cm至3cN/cm之間)、"低離型材(low release)"(分離力在8至25g/25mm之間,相當於3cN/cm至10cN/cm)、"一般離型材(normal release)"(分離力在25至50g/25mm之間,相當於10cN/cm至20cN/cm之間)、"中度離型材(moderate release)"(分離力在50至150g/25mm之間,相當於20cN/cm至60cN/cm之間)、"適度從緊離型材(moderately tight release)"(分離力在150至250g/25mm之間,相當於60cN/cm至100cN/cm之間)、"從緊離型材(tight release)"(分離力在250至500g/25mm之間,相當於100cN/cm至200cN/cm之間)、"非常從緊離型材(very tight release)"(分離力在500至2000g/25mm之間,相當於200cN/cm至800cN/cm之間)。
US 4,728,571將黏性很強之壓敏黏著劑的分離力範圍區分為"低"(50至150cN/cm)、"中等"(250至500cN/cm)、以及"高"(600至>1000cN/cm)。
Kinning將離型系統區分為"特級"離型系統(分離力在1至10g/cm之間,相當於1cN/cm至10cN/cm之間)、"緩和"離型系統(分離力在10至50g/cm之間,相當於10cN/cm至50cN/cm之間)、"從緊"離型系統(分離力在50至500g/cm之間,相當於50cN/cm至500cN/cm之間)[D.J.Kinning,H.M.Schneider in“Adhes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and 2:Surfaces,Chemistry & Applications”,M.Chaudhury,A.V.Pocius(Hrsg.),2002,Elsevier,Amsterdam,S.535]。
硬化的矽系離型漆可以提供很低的分離力("特級")。但是有許多應用方式要求較高的分離力。為此可在"特級"系統中添加所謂的控制離型劑(CRA)。EP 108 208有建議使用特定的CRA。例如US 2008/176,086有提出"從緊"系統。
製造雙面自黏性產品的常用方法,尤其是製造無載體雙面膠帶用的方法,是先將壓敏性黏著劑配方塗在一第一離型材帶上(離型材A),接著在將所形成的複合物捲起來之前,先覆蓋一第二離型材帶(離型材B),然後使其硬化[US 4,181,752],或是先使其乾燥/硬化,然後再覆蓋一第二離型材帶[US 5,281,455;DE 431 090 23]。塗在離型材上的黏著劑也可以在沒有塗覆另外一種材料的情況下被捲起。在這種情況下,離型材的背面也可以配備一離型系統。
為了確保雙面壓敏黏著產品在黏合應用上具有切實可行的加工性,在第一加工步驟中,雙面壓敏黏著產品的一個事先定義的壓敏黏著表面需要能夠可靠的從保護該壓敏黏著表面的離型層上被撕開,而此時雙面壓敏黏著產品並未從保護第二壓敏黏著表面的離型層被撕開。為達到穩定的可加工性,這種在這個加工時間點從錯誤的離型材被撕開的情況(即使只是部分被撕開)是不能發生的。
對於對黏合的光學品質有很高要求的應用而言,只要 發生部分倒捲的情況就可能在黏著劑內形成不可逆轉的缺陷,因而無法達到在光學上無缺陷的黏合。
在第一壓敏黏著表面從第一離型層被釋放出來後,雙面壓敏黏著產品通常帶有目標基板(通常是兩個要黏合之物件中的一個)。接著在下一個步驟中,雙面壓敏黏著產品的第二壓敏黏著表面會被露出,這樣就可以與第二目標基板形成接觸。雙面壓敏黏著產品在這種過程中的可加工性主要是由離型層的分離特性及與壓敏黏著層的黏著特性之間的交互作用決定。
為了使雙面壓敏黏著產品能夠滿足這些要求,雙面離型材的正面/背面及/或離型材A及離型材B的離型層通常具有彼此相差很大的分離力。為了確保能夠將第一離型材面及/或第一離型材捲開及/或揭開,自黏性產品的分離力分級可以是1:4或甚至是1:7。一具有相當於Kinning分級之"適度"或"從緊"系統的"特級"系統的離型材組合對熟習該項技術者而言並不常見。
此外,US 5,281,455提出一種由以聚矽氧為主要成分之黏著劑層構成的產品結構,其兩個面都被相同種類的離型材覆蓋住。雖然這種產品結構的兩個面使用的是相同的離型材系統,但仍需滿足具有不同的撕開特性的要求,以確保能夠先將其中一個面的離型材撕開。在US 5,281,455的例子中,無載體雙面膠帶的製造是先以黏著劑塗上第一 離型材,待黏著劑乾燥後再覆蓋上第二離型材。但是這個專利並未說明如何使兩種完全相同的離型材具有明顯不同的分離力,以及二者之分離力的差異有多大。
另外一個對上述要求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的例子是DE 43 19 023。這個專利建議以離型膜將以丙烯酸酯系無載體雙面膠帶的兩個面覆蓋住,其中這兩個離型膜被聚矽氧化至極低且彼此同的分離力水準。其中一個離型層的分離力在30至80mN/cm之間、或最好是在35至55mN/cm之間,另外一個離型層的分離力在5至30mN/cm之間、或最好是在12至25mN/cm之間。從這個專利可以看出,只要將兩個聚矽氧離型層的分離力差異調整到至少5mN/cm、或最好是至少10mN/cm的程度,即可獲得有利的產品特性。但是這個專利並未說明離型材的撕開特性及在基板上的黏著強度的必要性。
雙面壓敏黏著產品可用於黏合性質差異很大的不同材料,例如玻璃、金屬及塑膠。在一系列的黏合任務中有一個必要性是要在具有低表面能(LSE:low surface energy)之表面的材料上達到足夠的黏著強度。低能量之底層的表面能通常小於40mN/m、35mN/m、或甚至小於30mN/m。某些抗紫外線漆、粉末塗料及聚烯烴均屬於這一類的材料,例如聚丙烯(PP)、高密度聚乙烯(LDPE)、低密度聚乙烯(HDPE)、超高分子聚乙烯(UHMWPE)、以及由EPDM(乙烯-丙烯-二烯-單體)構成的聚合物。最好是使用除了具有低表 面能外,還具有粗糙的表面及低硬度(例如肖氏硬度A小於50、或甚至小於40)的材料。例如由聚乙烯、EPDM、聚酯或聚氨基甲酸酯構成的泡沫材料就屬於這種材料。添加非極性黏著劑成分及/或表面活性機能添加物(例如反應劑、潤滑劑或排氣劑)可使漆及顏料具有低表面能。
此外,有些黏合應用要求所有成分及整個壓敏黏著產品均具有很高的純度及/或光學品質。這種黏合應用使用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含有純丙烯酸酯或聚矽氧黏著劑層。但是有些高純度的黏著劑雖然具有對此種黏合應用而言足夠的黏著強度,但是其黏著強度低於其他黏著劑系統的黏著強度,該等黏著劑系統通常含有樹脂配方,其純度及光學品質通常不及純丙烯酸酯系黏著劑,但通常具有較大的黏著力。
除了分離力(由測試膠帶的撕開力決定)外,分離力(簡寫為"AZK",由特定黏著劑之撕開力決定)也是描述離型系統之特性的一個重要的量。
因此具有可使用性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除了要能夠以一特定的分離力(AZK1)將壓敏黏著產品可靠的從第一離型材及/或從雙面離型材的一個面撕開外,將第二離型材及/或雙面離型材的另外一個面撕開所需的分離力(AZK2)還要夠小,以確保在剛黏上去的新鮮黏著狀態下已經與第一黏著底面接觸之壓敏黏著層的黏著力KK(frisch)會大於可能 在無意中將壓敏黏著層從黏著底面全部或部分撕開所需的撕開力。也就是說:AZK1<AZK2<KK(frisch)
AZK1及AZK2可達到的數值範圍受限於3個原因。
其中一個原因是因應用目的而規定的黏著強度KK(frisch)可能導致無法任意選擇過高的分離力AZK1。KK(frisch)主要是限制AZK2可達到的上限值。這個限制作用對黏著在低表面能之表面上的黏合應用尤其重要。
能夠將AZK2調整得愈低,就可以愈不受KK(frisch)的限制,這樣雙面壓敏黏著產品的應用範圍就愈廣。
另外一個原因是需要最小的分離力,而最小值通常又無法在製程中被穩定的實現。這限制了AZK1可達到的下限值範圍。
如前面關於先前技術的說明,最後一個原因是分離力AZK1及AZK2必須存在足夠的分級,以確保第一離型層能夠可靠的被撕開。
如果KK(frisch)及可達到的最小AZK1之間的差異很小,則分離力分級AZK1:AZK2同樣也會很小。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具有下列特徵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a)具有一分離力夠小的第二離型層,以有效防止在撕開第二離型層時無意中將剛黏上去的第一壓敏黏著劑從黏著底面部分撕開,這有助於在低表面能的表面上達到 高光學品質的黏合,(b)具有可恢復原有之分離力水準的離型層,因此所在位置不會太低,(c)在第一及第二離型層之間具有一盡可能小、但是仍足夠的分離力分級,以確保在黏合的時間點不會無意中將第一離型層撕開。
為克服這個到目前為止仍未被解決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內容包括一種使用新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的方法、製造該新的壓敏黏著產品的方法及該新的壓敏黏著產品的應用。
本發明是一種使兩個基板黏合的方法,這兩個基板中至少有一個基板是透明的,而且至少有一個基板具有一按照試驗方法C測得的表面能最高不超過40mN/m、35mN/m、或最好是最高不超過30mN/m的表面。其中透明基板可以就是具有按照試驗方法C測得的表面能最高不超過40mN/m、35mN/m、或最好是最高不超過30mN/m的表面的基板。
本發明的方法包括使用一種具有第一壓敏黏著表面及第二壓敏黏著表面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其中第一壓敏黏著表面被一第一離型層覆蓋,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被一第二離型層覆蓋。第一離型層從第一壓敏黏著表面脫開的分離力AZK1小於第二離型層從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脫開的分離力AZK2,同時第一壓敏黏著表面剛黏合在一按照試驗方法 C測得之表面能最高不超過40mN/m、35mN/m、或最好是最高不超過30mN/m的表面的黏著力KKfrisch(按照試驗方法B測得)與第二離型層從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脫開的分離力AZK2(按照試驗方法A測得)的比例(KKfrisch:AZK2)至少是13.5、15.0、或最好是至少20.0。本發明的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驟:(a)將第一離型層從第一壓敏黏著表面撕開,以及使第一壓敏黏著表面與按照試驗方法C測得的表面能最高不超過40mN/m、35mN/m、或最好是最高不超過30mN/m的表面接觸。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上述的方法除了步驟(a)外,還包括步驟(b):(b)將第二離型層從第二壓敏黏著表面撕開。
此外,本發明還包括按照本發明之方法製造的產品及本發明之方法使的產品。此外,本發明還包括一種製造本發明之方法使用之產品的方法。此外,本發明還包括將這種產品應用於兩種透明基板的黏合。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本發明的方法是以一種雙面膠帶或轉移膠於作為雙面壓敏黏著產品。本發明的另外一種實施方式使用的是一種捲成阿基米德螺線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
根據本發明,雙面壓敏黏著產品含有一個壓敏黏著劑 層,且該壓敏黏著劑層具有第一壓敏黏著表面及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該壓敏黏著劑層可以選擇性的具有一個作為載體的中間層。根據一種特別的實施方式,雙面壓敏黏著產品之壓敏黏著劑層的各個壓敏黏著表面都有覆蓋一離型材。
根據一種特別的實施方式,本發明之方法要黏合的兩個基板都是透明基板。
發明還包括一種製造本發明使用之壓敏黏著產品的方法,這種方法具有以下的步驟:(i)製作第一離型層;(ii)在第一離型層上形成一個壓敏黏著劑層;以及(iii)以一第二離型層將壓敏黏著劑層覆蓋住。
如前面所述本發明使用的產品是一種具有第一壓敏黏著表面及第二壓敏黏著表面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其中第一壓敏黏著表面被一第一離型層覆蓋,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被一第二離型層覆蓋,其中--在使用該產品時,首先是使第一離型層脫離第一壓敏黏著表面;--且第一壓敏黏著表面剛黏合在一按照試驗方法C測得之表面能最高不超過40mN/m的表面的黏著力KKfrisch(按照試驗方法B測得)與第二離型層從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脫開的分離力AZK2(按照試驗方法A測得)的比例(KKfrisch:AZK2)至少是13.5。這樣第二離型層就被配位到 黏著劑。
根據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剛黏合在黏著底面上的第一壓敏黏著表面的黏著力(按照試驗方法B測得)與第二離型層從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脫開的分離力AZK2(按照試驗方法A測得)的比例(KKfrisch:AZK2)至少是15。在一個特別有利的實施方式中,這個比例至少是20.0。
本發明的方法是用來將兩個基板表面黏合,在這兩個基板中至少有一個基板是透明的。在要黏合的兩個基板表面中,至少有一個基板表面的表面能(按照試驗方法C測得)是最高不超過40mN/m。根據一種特別有利的實施方式,一個要黏合的基板表面的表面能最高不超過35mN/m、或最好是最高不超過30mN/m。
一個令人訝異的發現是,本發明的方法可以形成光學品質非常高的黏合。
分離力AZK1至少是2cN/cm、或最好是至少3.5cN/cm。分離力AZK1:AZK2的比例在1:1.5至1:4左右。分離力的差異較小(例如比例為1:1.5)的優點是,可以確保雙面壓敏黏著產品的離型層1及離型層2的分離特性有足夠的分級。如果分離力的比例達到1:4,則優點是可以盡可能降低離型層的分離力,尤其是降低第二離型層的分離力,以盡可能提高對在目標底面上的新鮮黏著力的比例。
根據本發明的一種實施方式,第二壓敏黏著層在目標基板上的黏著力小於35cN/cm、20cN/cm、或最好是小於 10cN/cm。
本發明之雙面壓敏黏著產品的壓敏黏著劑可以是分子量至少是100000g/mol、250000g/mol、或最好是至少500000g/mol的線性、星形、分枝、接枝或其他形態的聚合物、均聚物、靜態共聚物或嵌段共聚物。多分散性(分子量分佈的質量平均除以數量平均所得的商)至少是2。此外,軟化溫度最好是小於20℃。此處所謂的分子量是指分子量分量的平均重量,例如以冷膠滲透色譜法測得的平均重量。所謂軟化溫度是指非晶形系統的準靜態玻離轉換溫度,及半結晶系統的熔化溫度,例如可以透過動態差示量熱測量測定這個溫度。如果軟化溫度的數值為已知,則在非晶形系統中,這個溫度是指玻璃階段的中心溫度,在半結晶系統中則是指相位轉換過程中最大熱效應時的溫度。
熟習該項技術者知悉之所有壓敏黏著劑均可作為本發明之壓敏黏著劑,尤其是以丙烯酸酯、天然橡膠、合成橡膠、聚矽氧、或乙烯醋酸乙烯酯為基礎的系統。也可以使用這些系統的組合。
一種很有利的方式是使用以丙烯酸酯系壓敏黏著劑。例如非官能基化α,β-不飽和酯構成的靜態共聚物及非官能基化烷基乙烯基醚構成的靜態共聚物。最好是使用具有下列通式之α,β-不飽和碳酸及其衍生物:CH2=C(R1)(COOR2) (I)
其中R1=H或CH3,R2=H或具有1至30個(尤其是4 至18個)碳原子的線性、分枝或環形的飽和或不飽和烷基。
非常適合用於通式(I)中的單體包括具有由4至18個碳原子構成之烷基的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以下是若干特定的例子: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正戊丁酯、丙烯酸正己酯、丙烯酸正庚酯、丙烯酸正辛酯、丙烯酸正壬酯、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硬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這些單體的分枝化同分異構物,例如2-乙基己基丙烯酸酯及異丙烯酸辛酯及環形單體,例如丙烯酸環己酯或原冰片丙烯酸酯及異冰片丙烯酸酯。
其他可以使用的單體還包括帶有芳香基的丙烯酸酯及甲基丙烯酸酯,例如丙烯酸苯酯、丙烯芐酯、丙烯酸安息香酯、甲基丙烯酸苯酯、甲基丙烯酸芐酯、甲基丙烯酸安息香酯。
此外也可以選擇性的使用由下列基構成的乙烯單體:乙烯酯、乙烯醚、鹵素乙烯、雙鹵素亞乙烯、以及在α位置具有芳香環或雜環的乙烯化合物。以下均為本發明可選擇性使用的乙烯單體:醋酸乙烯酯、乙烯甲醯胺、乙烯基吡啶、乙烯基乙醚、2-乙基己基乙烯基乙醚、丁基乙烯基乙醚、氯乙烯、雙氯亞乙烯、丙烯腈、苯乙烯及α-甲基苯乙烯。
其他在本發明中可使用的單體還包括: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烯丙基縮水甘油醚、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3-羥基丙酯、丙烯酸3-羥基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丙 烯酸4-羥基丁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及衣康酸酯、巴豆酸及巴豆酸酯、馬來酸及馬來酸酯、富馬酸及富馬酸酯、馬來酸酐、甲基丙烯醯胺及N-烷基化衍生物、丙烯醯胺及N-烷基化衍生物、N-羥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羥甲基丙烯醯胺、乙烯醇、2-羥乙基乙烯醚、3-羥丙基乙烯醚、4-羥丁基乙烯醚。
以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作為製作壓敏黏著劑的原料時,有許多不同的可能性可供選擇,例如可以使用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或任意比例之天然橡膠及/或合成橡膠混合成的混合橡膠,原則上所有類型及品質的天然橡膠均可作為原料,例如皺片膠、RSS膠、ADS膠、TSR膠、CV膠,通常是依據對黏著劑的要求(純度及黏性)作選擇。合成橡膠的例子有靜態共聚苯乙烯-丁二烯橡膠(SBR)、丁二烯橡膠(BR)、合成聚異戊二烯橡膠(IR)、異丁烯橡膠(IIR)、鹵化異丁烯橡膠(XIIR)、丙烯酸酯橡膠(ACM)、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聚胺酯橡膠等合成橡膠及/或這些合成橡膠的混合物。
為了改善橡膠的可加工性,可以在橡膠中加入佔總材料之10%至50%(重量百分比)之熱塑性彈性體。具代表性的熱塑性彈性體包括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類(SIS)及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類(SBS)。
本發明亦可使用以聚矽氧系壓敏黏著劑。如果使用縮聚交聯聚矽氧系壓敏黏著劑,則該等壓敏黏著劑含有下列成分: a)一種羥基官能化有機聚矽氧烷,由至少一個雙有機矽氧烷單元構成;b)一種通式為(R1 3SiO1/2)x(SiO4/2)1的有機聚矽氧烷樹脂,其中R1代表一個置換或未置換的單價烴基、一個氫原子、或一個羥基,x代表一個0.5至1.2之間的數;c)一種可選擇性添加的穩定劑;d)一種可選擇性添加的引發劑。
這種聚矽氧壓敏黏著劑可以在市面上購得。以下是若干例子:DC 280、DC 282、Q2-7735、DC 7358、Q2-7406(製造商:Dow Corning);PSA 750、PSA 518、PSA 910、PSA 6574(製造商: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KRT 001、KRT 002、KRT 003(製造商:ShinEtsu);PSA 45559(製造商:Wacker Silicones);PSA 400、PSA 401(製造商:BlueStar)。
另外一種有利的方式是使用以加成交聯之聚矽氧為基的壓敏黏著劑,此種壓敏黏著劑含有以下的成分:a)一種有機聚矽氧烷,由至少一個雙有機矽氧烷單元構成,且每一個分子至少具有兩個矽鍵結的烯基;b)一種通式為(R1 3SiO1/2)x(SiO4/2)1的有機聚矽氧烷樹脂,其中R1代表一個置換或未置換的單價烴基、一個氫原子、或一個羥基,x代表一個0.5至1.2之間的數;c)一種有機聚矽氧烷,每一個分子的中心部分至少具有兩個矽鍵結的氫原子,且沒有烯雙鍵,這種有機聚矽氧 烷的量要使在成分a)、b)、及e)的每1莫耳總烯基中含有0.01莫耳至10莫耳的矽鍵結的氫原子;d)一種元素週期表第10族的金屬有機催化劑;e)一種可選擇性添加的引發劑。
這種聚矽氧壓敏黏著劑可以在市面上購得。以下是若干例子:DC 7657、DC 2013(製造商:Dow Corning),KR 3700、KR 3701(製造商:ShinEtsu)。
為了達到所需的黏著特性,上述聚矽氧配方有添加所謂的MQ樹脂,此種樹脂的通式為(R1 3SiO1/2)x(SiO4/2)1。其中(R1 3SiO1/2)單元稱為M單元,(SiO4/2)稱為Q單元。每一個R1均彼此相互獨立代表一個單價飽和烴基、一個單價不飽和烴基。一個單價鹵化烴基、一個氫原子、或一個羥基。M單元與Q的比例介於0.5至1.2之間。
MQ樹脂的平均分子量Mw應在500g/mol≦Mw≦100000g/mol之間,或最好是在1000g/mol≦Mw≦25000g/mol之間,本文提及之平均分子量Mw是指以凝膠滲透色譜法(見本文後面之實驗部分)測得的值。
一種有利的方式是,在使用黏著劑時,聚雙有機矽氧烷與MQ樹脂的比例(重量比)應在20:80至80:20之間,或最好是在30:70至60:40之間。
MQ樹脂可在市場上購得。以下是若干例子:SL160、SL200、DC2-7066(製造商:Dow Corning),SR545、SR1000、 6031SL(製造商:Momentive Performance Materials),CRA17、CRA42、MQ-Harz 803(製造商:Wacker)。
除了加入樹脂改良外,也可以在聚矽氧系壓敏黏著劑中加入其他的添加物。以下是若干添加物的例子:--製程穩定劑,例如乙烯矽烷或炔烴醇(作為鉑催化劑的抑制劑);--製程加速劑,例如;胺基烷(Aminoorganyle);--填充料,例如二氧化矽、玻璃(磨成玻璃粉或微玻璃珠)、二氧化鋁或氧化鋅,應將填充料磨碎至小到眼睛無法看到的程度;--其他具有彈性體特性的聚合物;以下是若干可用的彈性體的例子:以純碳氫化合物為基的彈性體,例如不飽和聚二烯烴、天然或合成的聚異戊二烯或聚丁二烯、化學上趨近飽和的彈性體,例如飽和乙烯-丙烯-共聚物、α-烯烴聚合物、聚異丁烯、丁基橡膠、乙丙橡膠、以及化學官能化烴,例如含鹵素、丙烯酸酯或乙烯醚的聚烯烴;以上提及的僅為可能之聚合物中的一小部分;--塑化劑,例如液態樹脂、軟化油或低分子量的液態聚合物,例如低分子量的聚烯(平均分子量<1500g/mol)。
為了達到足夠的內聚力,最好是使縮聚交聯聚矽氧壓敏黏著劑與過氧化引發劑化合。一種有利的方式是與苯甲基過氧化物(BPO)化合。過氧化引發劑的量應佔黏著劑所含之固體物的0.2%至5%(重量百分比)。為了在內聚力及黏著 力之間達到合理的關係,BPO含量最好是在0.5%至2%(重量百分比)之間。在進行黏著劑的溶劑塗覆時,應先在70℃至90℃的溫度中停留至少2分鐘,以便將溶劑蒸發掉。然後將溫度升高到170℃至180℃,並至少停留2分鐘,以便裂解過氧化物,進而引發交聯反應。
為了使加成交聯聚矽氧黏著劑達到足夠的內聚力,需使羥基官能化有機聚矽氧烷及相應之SiH官能化有機聚矽氧烷之間產生鉑催化的矽氫化反應。在塗覆溶液時,應先在70℃至90℃的溫度中停留至少2分鐘,以便將溶劑蒸發掉。然後將溫度升高到100℃至120℃,並停留2分鐘。
除加入過氧化物或過渡金屬催化劑使聚矽氧壓敏黏著劑發生交聯反應的典型交聯方式外,也可以利用光輻射(例如電子輻射)使黏著劑發生交聯反應。在塗覆溶液時,應先在70℃至90℃的溫度中停留至少2分鐘,以便將溶劑蒸發掉。然後以至少10kGy的電子輻射劑量引發交聯反應。這種交聯方式特別有利,因為可以用幾乎無階段的方式調整內聚力,而且不會對附著性和黏著性造成不良影響。
另外所有已知及在文獻中記載的黏性樹脂均可作為增黏樹脂被選擇性的用於前述及其他黏著劑基本聚合物或黏著劑基本聚合物之混合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松香樹脂及松香樹脂之歧化、氫化、聚合化、以及酯化的衍生物及/或鹽類、脂肪族烴樹脂及芳香族烴樹脂、松節油樹脂及松節苯樹脂。也可以將上述樹脂彼此或是與其他樹脂以任意 的比例混合,以按照需要調整所產生之黏著劑的黏著特性。但由於黏性樹脂會對黏合層的光學品質造成不良影響,因此本發明之多種方法並不容容忍添加黏性樹脂。
此外還可以選擇性的加入軟化劑,原則上自黏性膠帶技術使用的所有軟化劑均可加入。以下是若干例子:石蠟及環烷烴油、(官能基化)低聚物,例如低聚丁二烯及低聚異戊二烯、液態腈橡膠、液態松節油樹脂、植物油及脂肪、動物油及脂肪、酞酸酯、官能基化丙烯酸酯。此外,如前面所述的壓敏黏著劑還可以含有其他的成分,例如具有流變作用的添加物、催化劑、引發劑、穩定劑、相容劑、耦合反應劑、交聯劑、抗氧化劑、抗老化劑、光防護劑、防火劑、顏料、色素、填充劑及/或膨脹劑、以及選擇性添加的溶劑。
以丙烯酸酯或聚矽氧系且不含樹脂的壓敏黏著劑層對純度及/或光學品質的要求特別高的應用特別適用。
原則上熟習該項技術者知悉之所有自黏性產品用的載體材料(尤其是具有高光學品質的載體材料)均可應用於本發明之雙面壓敏黏著產品。
所有可形成薄膜及可擠壓成形的聚合物均可用來製造載體膜。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是使用聚烯烴。有利的聚烯烴是以乙烯、丙烯、丁烯及/或己烯製成,其製造方法是將純單體聚合或是將這些單體的混合物共聚。透過聚合法及單體的選擇可以控制聚烯烴的物理及力學特性,例如軟化 溫度及/或抗撕裂強度。
另外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是使用聚醋酸乙烯酯。除了含有醋酸乙烯酯外,聚醋酸乙烯酯還可以含有作為共聚單體的乙烯醇,其中自由醇的含量可以在很大範圍內變動。一另外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是以聚酯作為載體膜。一種特別有利的實施方式是使用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為基的聚酯,尤其是使用具有高透明性的PET膜。例如Mitsubish公司生產的Hostaphan TM、Toray公司生產的LumirrorTM、DuPont Teijin公司生產的MelinexTM。另外一種非常有利的聚酯種類為聚丁烯對苯二酸膜。也可以使用聚萘乙二酯(PEN)。另外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是使用聚氯乙烯(PVC)製成的薄膜。為了提高溫度穩定性,可以用強化共聚單體製造這些薄膜所含有聚合物成分。此外,在執行本發明之製造方法的過程中也可以使薄膜被輻射交聯,以改善薄膜特性。如果是以PVC作為製造薄膜的材料,可以選擇性的加入具有增塑作用的成分(軟化劑)。另外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是以聚醯胺製造薄膜。聚醯胺可以是由一種二碳酸及一種二胺構成,或是由多種二碳酸及多種二胺構成。除了二碳酸及二胺外,也可以將較高官能基的碳酸及二胺與前句提及的碳酸及二胺組成在一起使用。為了強化薄膜,最好是使用環形、芳香或雜芳香初始單體。另外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是以聚甲基丙烯酸酯製造薄膜。透過單體的選擇(甲基丙烯酸酯及丙烯酸酯)可以控制薄膜的玻璃 轉換溫度。此外聚甲基丙烯酸酯也可以含有添加物,以提高薄膜的彈性、升高或降低玻璃轉換溫度、或是減少結晶區段的形成。另外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是以聚碳酸酯製造薄膜。另外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是利用以乙烯芳香系及乙烯雜芳香系聚合物及共聚物製造載體膜。例如聚苯乙烯(PS)。也可以用聚醚碸膜及聚碸膜作為載體材料。例如BASF公司生產的Ultrason TM E及Ultrason TM S。也可以使用高逶明度的TPU膜。例如Elastogran GmbH公司有生產此類產品。也可以使用聚乙烯醇及聚乙烯丁醛系高透明度的薄膜。
在製造薄膜狀材料時,可以加入適當的添加入及其他成分,以改善薄膜形成特性、抑制形成結晶區段的傾向、及/或提高或減低特定的力學特性。
除了單層膜外,也可以使用多層膜,例如經多重擠出成形的多層膜。可以將前面提及的聚合物材料彼此組合,以形成多層膜。
此外,也可以對薄膜進行加工。例如蒸鍍或濺鍍一層氧化鋅,或是塗上一層漆或增黏劑。另外一種可能的添加劑是紫外線防護劑,可以將紫外線防護劑添加到薄膜中,也可以塗上去作為保護層。
載體膜也可以具有一個光學塗層。能夠降低反射的塗層最適於作為光學塗層。例如可以透過降低空氣/光學塗層之折射係數的差異,達到降低反射的目的。
原則上所有可形成薄膜及可擠壓成形的聚合物都可以用來製造本發明之離型材A及離型材B及/或雙面離型材,最好是使該等聚合物單面或雙面具有離型系統。例如可以從Satas、Kinningrnn Jones的文章找到製造的方法:[D.Satas in“Handbook of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Technology”,D.Satas(ed.),3.Aufl.,1999,Satas & Associates,Warwick,S.632-651;D.J.Kinning,H.M.Schneider in“Adhes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and 2:Surfaces,Chemistry & Applications”,M.Chaudhury,A.V.Pocius(Hrsg.),2002,Elsevier,Amsterdam,S.535-571;D.Jones,Y.A.Peters in“Handbook of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Technology”,D.Satas(ed.),3.Aufl.,1999,Satas & Associates,Warwick,S.652-683]。
根據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離型材是由一種單面或雙面塗有以聚矽氧為基的離型漆的載體膜構成。一種有利實施方式是以聚烯烴作為離型材的載體材料。有利的聚烯烴是以乙烯、丙烯、丁烯及/或己烯製成,其製造方法是將純單體聚合或是將這些單體的混合物共聚。透過聚合法及單體的選擇可以控制聚烯烴的物理及力學特性,例如軟化溫度及/或抗撕裂強度。一種特別有利的實施方式是使用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為基的聚酯作為離型材的載體材料,尤其是使用具有高透明性的PET膜。例如Mitsubish公司生產的HostaphanTM、Toray公司生產的LumirrorTM、 DuPont Teijin公司生產的MelinexTM
另外也可以使用不同種類的紙(必要時可選擇性的塗上一個穩定化的擠壓塗層)作為離型材的載體材料。以上提及之所有離型材(但最好是聚矽氧系離型材)都可過透過一或多道塗覆工序產生抗黏特性。該塗覆工作可在離型材的單面或雙面上進行。
此外,離型材可帶有氟矽化處理(fluoro-siliconization)作為離型劑。這對於覆蓋聚矽氧系壓敏黏著劑層特別有利。除了氟聚矽氧(fluoro-silicone)系統外,也可以在離材料上加上一層氟化碳氫化合物構成的塗層。
根據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離型漆是有分級的,也就是說,第一離型層及第二離型層的分離力是不同的。經由這種方式可以確保雙面壓敏黏著產品或壓敏黏著中間產品的可捲開性。AZK1:AZK2的比例最好是在1:1.5至1:4左右。
原則上熟習該項技術者知悉之所有調整離型層之分離特性的方法均可應用於本發明。從Satas、Kinningrnn Jones 的文章可以找到這些方法:[D.Satas in“Handbook of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Technology”,D.Satas(ed.),3.Aufl.,1999,Satas & Associates,Warwick,S.632-651;D.J.Kinning,H.M.Schneider in“Adhes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and 2:Surfaces,Chemistry & Applications”,M.Chaudhury,A.V.Pocius(Hrsg.),2002,Elsevier, Amsterdam,S.535-571;D.Jones,Y.A.Peters in “Handbook of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Technology”,D.Satas(ed.),3.Aufl.,1999,Satas & Associates,Warwick,S.652-683]。
離型系統的表面糙度會經由與壓敏黏著表面的有效接觸面積對分離力造成影響。因此可以透過對表面糙度的控制調整兩個壓敏黏著表面的分離特性的分級[US 4,454,266]。
此外,也可以透過電暈處理或燒灼影響聚矽氧系統的分離力[US 3,632,386]。黏著劑的化學成分、層厚度及模數都會影響分離特性。離型層的化學成分、層厚度、交聯密度、模數及表面塗覆(全面積或結構化)也都會影響分離特性。離型層之載體材料的粗糙度也會影響分離特性。
US 2008/311,333還提出其他可以影響離型系統之分離力的方法。例如使用一種無載體雙面膠帶,其兩個表面被兩個分離力明顯不同的離型材覆蓋住。其中先被撕開的離型材具有"輕"的分離力,第二離型材具有"重"的分離力。
一個令人訝異的發現是,只要計算出第二離型材從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脫離的分離力與第一壓敏黏著表面在目標黏著底面上的黏著強度的比例,並取一最低值,即可製造出特別有利的本發明的產品。只有在達到或超過這個比例時,才能使第二離型材整個從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脫離,而不會對在目標基板上的黏合的光學品質造成不良影響。
根據本發明,這個新發現的由透過第一壓敏黏著表面在目標基板上形成之黏合的黏著力與第二離型層從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脫離的分離力計算出的比例KK(frisch):AZK2應至少是13.5、15.0、或最好是至少20.0。這個知識使產品開發者在要將一已選定的黏著劑系統黏著在一目標基板上時,可以更容易及更快速的選出對黏著劑及黏著底面的組合特別有利的離型材系統。如果一個應作為第二離型層的黏著層符合本發明之比例KK(frisch):AZK2至少是13.5、15.0、或最好是至少20.0,則該第二離型層就可以從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被撕開,而且不會對黏合的光學品質造成不良影響。
有許多方法可讓熟習該項技術者能夠將KK(frisch):AZK2的比例調整到本發明建議的數值。通常的情況是首先已知黏著底面(若可能則包括其表面能)及其要與之黏合的壓敏黏著層。利用這些已知條件可以透過黏著強度的試體量測獲得黏著力的數據。配合本發明建議的由透過第一壓敏黏著表面在目標基板上形成之黏合的黏著力與第二離型層從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脫離的分離力計算出的比例(至少是13.5、15.0、或最好是至少20.0),可以根據特定的應用計算出第二離型層從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被撕開的分離力的設計規定。這樣就可以縮小供此種應用選擇的離型材的數量,以提高產品開發的效率。
先前技術已知之所有用於調整離型材與壓敏黏著層之 間的分離特性(主要是分離力)的方法均可供熟習該項技術者用於調整本發明之比例KK(fisch):AZK2,此部分可參見[D.Satas in“Handbook of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Technology”,D.Satas(ed.),3.Aufl.,1999,Satas & Associates,Warwick,S.632-651;D.J.Kinning,H.M.Schneider in“Adhes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Band 2:Surfaces,Chemistry & Applications”,M.Chaudhury,A.V.Pocius(Hrsg.),2002,Elsevier,Amsterdam,S.535-571;D.Jones,Y.A.Peters in“Handbook of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Technology”,D.Satas(ed.),3.Aufl.,1999,Satas & Associates,Warwick,S.652-683]。也可以將一種或多種方法的任意組合。以下是這些方法的一些例子:--根據成分、硬度及/或塗覆量選擇離型介質;--使用經過物理預處理的具有分離作用的表面;--使離型材之載體厚度適配;--使用控制離型劑;--結構化離型層;--改變具有分離作用之表面的粗糙度;--調整製造方法,使其包括直接塗覆或塗抹壓敏黏著劑。
本文提及的分離力是指分離速度為300mm/min測得的分離力。以較快的分離速度進行量測時,通常離型系統(尤其是聚矽氧系離型系統)的分離力會提高。從這種較快的分 離速度亦可找到從低於300mm/min之分離速度測得的分離力的本發明的比例。熟習該項技術者可以根據本發明及透過執行自己進行的試驗找到與這種關係相應的最低值,這種作法並未離開本發明的範圍。
產品設計
本發明之方法使用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主要是雙面膠帶或膠膜,而且最好是無載體的雙面膠帶或膠膜。
本發明使用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如果不含其他的載體材料,則含有至少一個壓敏黏著層,如果含有一種其他的載體材料,則含有至少兩個壓敏黏著層。在以下的說明中,本發明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亦包括具有一壓敏黏著劑層,且該壓敏黏著劑層具有一作為載體用的中間層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
雙面壓敏黏著產品的構造包括一第一離型層及一第二離型層,以及一位於二者之間的壓敏黏著劑層。如果這兩個離型層是由不同離型材構成的離型層,則所使用的離型材可以有不同的形狀及/或尺寸。例如,其中一個離型材的尺寸可以大於壓敏黏著劑層及另外一個離型材的尺寸。另外一種可能的產品構造是,離型材具有相同的形狀及/或尺寸,同時其形狀及/或尺寸大於壓敏黏著劑層的形狀及/或尺寸。根據一種實施方式,雙面壓敏黏著產品具有和標籤帶相同的形狀。例如可以將第一離型材製作成帶狀,以及將製作成可經由沖壓分開的(類似標籤形狀的)重複段落的 壓敏黏著劑層置於第一離型材上。同樣可以將第二離型材限制在壓敏黏著劑的重複段落範圍內,或是使第二離型材的形狀及/或尺寸基本上相當於第一離型材的形狀及/或尺寸。如果是後面的情況,則在一有利的實施方式中,在壓敏黏著劑表面的範圍內,在第二離型材內設有沖孔。
可以彼此不相關的選擇一或多個壓敏黏著層的塗覆量。塗覆量通常介於1g/m2至1000g/m2之間、10g/m2至500g/m2之間、或最好是介於20g/m2至250g/m2之間。
如果使用一個以上的壓敏黏著層,則各壓敏黏著層可以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化學成分、配方、及/或交聯狀態。無載體的變化方式也可以含有兩個或多個壓敏黏著層。例如由一個以丙烯酸酯為基的壓敏黏著層及一個以聚矽氧為基的壓敏黏著層構成的系統就是一個可以應用於雙面壓敏黏著產品的不同壓敏黏著劑種類的組合的一個例子。
如果所使用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具有一種載體,這在雙面膠帶中是常見的情況,則根據一種有利的實施方式,薄膜厚度介於4μm至150μm之間、或最好是介於12μm至100μm之間。也可以使用一個以上的載體膜,且這些載體膜可以具有不同的原料等級、配方、化學特性、物理特性、表面加工及/或厚度。如果有一個以上的載體層,則可以透過其他的壓敏黏著層或另一種黏著層(例如熱封印或冷封印層)使這些載體層彼此結合。
如果是以兩個離型材進行覆蓋,這兩離型材可以具有 相同或不同的厚度。最好是使用兩個不同厚度的離型材。製造雙面壓敏黏著產品的一種特別有利的方式是,應黏著在目標基板上的第一壓敏黏著劑層在經過塗覆及乾燥後,以較薄的離型材狀將其覆蓋住。在這種情況下,最好是直接以黏著劑將作為第二個要黏著的壓敏黏著劑層塗覆在較厚的離型材上。
離型材A及離型材B的離型層及/或雙面離型材的頂面及底面可以具有不同的原料等級、交聯種類、交聯度、配方、物理預處理、化學預處理、及/或塗層,也可以經過不同的結構化。
雙面都有離型層的離型材的厚度最好是在20μm至150μm之間。單面具有離型層的離型材的厚度最好也是在這個範圍內。
如果是使用離型材的組合,則離型材A及離型材B的厚度可以是相同或不相同的。適當的離型材厚度仍然是在20μm至150μm之間。一種特別有利的離型材厚度組合是由厚度在30μm至80μm之間的離型材所構成。一種特別有利的離型材厚度組合是36μm(離型材A的厚度)及50μm(離型材B的厚度)或50μm(離型材A的厚度)及36μm(離型材B的厚度)的組合,或是50μm(離型材A的厚度)及75μm(離型材B的厚度)或75μm(離型材A的厚度)及50μm(離型材B的厚度)的組合。
製造
如果是無載體雙面膠帶,則製造本發明之產品的最好方法是將一種壓敏黏著劑塗在一離型材帶上。通常是以含溶劑的配方塗覆,然後再乾燥。一種有利的方式是選擇在乾燥過程中至少會完成部分交聯的壓敏黏著劑。一種有利的情況是在乾燥過程結束時已完成整個交聯過程。在將經過塗覆的帶子捲起來之前,可以將第二離型材帶塗在頂面上。這通常是發生在以一單面分離的系統作為第一離型材的情況。可以按照需要對捲成球形的產品進行剪裁,例如剪裁成滾筒狀或像帶狀,或是剪裁、沖壓或裁短成薄膜片。熟習該項技術者知悉之其他製造無載體雙面膠帶及膠膜的方法亦可用來製造本發明的產品。
同樣的,也可以按照已知的方法製造有載體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有多種不同的塗覆及塗抹順序可供選擇及應用。接著將第一壓敏黏著劑塗在第一離型材帶上。待乾燥後,塗抹一載體帶。這樣就形成第一個中間產品,接著就可以將塗有第二種黏著劑的載體帶塗在該中間產品上。
應用
本發明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適於用來將兩個物件黏合在一起,而且最好是黏著在低能量的表面上,例如塗有聚烯烴的表面、聚烯烴構件、非極性塗漆及塗層,例如具有裝飾及/或保護作用的粉末漆及抗紫外線漆。本發明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很適合應用在對黏合的光學品質有很高要求的黏合任務。此外亦可應用於各種光學構件及/或薄膜的黏 合,例如顯示器及大面積型玻璃的黏合。此外,本發明亦包括將上述產品應用於透明基板的黏合。
試驗方法
試驗方法A-分離力:按以下方法測定分離力:根據FINAT FTM3規定的方式測定分離力。先剪裁出一長度20cm、寬度50cm的離型材試體。將一段含有壓敏黏著劑之產品與要測定之離型層接觸。將所形成的複合物放在拉伸試驗機上拉緊。接著以300mm/min的速度及180度的扯開角度測定使複合物分離所需的力。試體的製作及試驗的執行都要在溫度23℃及相對濕度50%的條件下進行。試驗結果以cN/cm為單位顯示。
試驗方法B-黏著力:根據Afera ATM 5001規定的方式測定黏著力(ATM 5001之測定含載體之雙面膠帶的方法C或測定無載體雙面膠帶的方法E)。將一段寬度20mm及長度20cm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置於一試驗板上,並以滾筒狀、重量4kg的重物以10m/min的滾動速度在其上來回滾動5次,其中該雙面壓敏黏著產品有一個終端是自由的。如果該雙面壓敏黏著產品是一種無載體雙面膠帶,應在其背面加上一聚酯輔助載體,以強化該無載體雙面膠帶。將試驗板放到拉伸試驗機(例如Zwick/Roell公司生產的BZ2.5拉伸試驗機)的一個夾緊鉗中拉緊,接著將雙面壓敏黏著產品的自由端放到拉伸試驗機的另外一個夾緊夾中拉緊。接著立刻以180度的角度及300mm/min的速 度將黏著條帶直接從底面扯開,以測定剛黏上去的黏著力KK(frisch),也就是在放到試驗板上並完成滾壓後的5分鍾內的黏著力(反映剛黏上去的狀態)。試體的製作及試驗的執行都要在溫度23℃及相對濕度50%的條件下進行。試驗結果以cN/cm為單位顯示。
試驗方法C-表面能:經由接觸角量測測定表面能。接觸角的測定是用來描述固體及液體之間的潤濕特性。測定接觸角時是用一支注射器將液滴噴到表面上。表面能的測定是在一個Kruss接觸角量測系統G2上進行。這個由Young Laplace提出的量測方法每次要使用4滴試驗液體。這種量測方法是以經兩次蒸餾的水及二碘甲烷作為試驗液體。每一個液滴均測定10個量測值。按照Owens-Wendt-Rabel & Kaeble提出的方法分析量測值。
實施例1
將聚丙烯酸酯(丙烯酸含量7%,Fikentscher定義的K值為55)與0.6%的鋁螯合物交聯,並以刮板將交聯產物與丙酮/汽油形成的溶液塗在離型材A(第一離型層)上,待乾燥後以離型材B(第二離型層)覆蓋住。乾燥後壓敏黏著層的塗覆量為50g/m2。這種設計相當於一種無載體雙面膠帶。可以用厚度50μm的聚矽氧化PET膜系的系統作為離型材A,以及用厚度36μm的聚矽氧化PET膜系的系統作為離型材B。離型材A(也就是離型層1)的分離力AZK1為2.5cN/cm。離型材B(也就是離型層2)的分離力AZK2為 4.5cN/cm。在一按照試驗方法C測得之表面能為30mN/m的聚丙烯板上進行一試驗黏合。
該試驗黏合產生之剛黏上去的黏著力KK(frisch)為70cN/cm。因此本發明的比例KK(frisch):AZK2為15.6。在將試驗條帶黏在聚丙烯板上後,立即開始研究第二離型材(也就是第二離型層)的扯開過程。結果顯示離型材整個被完美的扯開。黏合未受到任何影響。因此這個產品能夠滿足要求。
實施例2
將聚丙烯酸酯(丙烯酸含量10%,Fikentscher定義的K值為82)與0.4%的鋁螯合物交聯,並以刮板將交聯產物與丙酮/汽油形成的溶液塗在一雙面離型材上,待乾燥後再捲起來。乾燥後壓敏黏著層的塗覆量為50g/m2。這種設計相當於一種無載體雙面膠帶捲。離型面2(也就是第二離型層)的分離力AZK2為7cN/cm。在一按照試驗方法C測得之表面能為30mN/m的聚丙烯板上進行一試驗黏合。該試驗黏合產生之剛黏上去的黏著力KK(frisch)為100cN/cm。
因此本發明的比例KK(frisch):AZK2為14.3。在將試驗條帶黏在聚丙烯板上後,立即開始研究第二離型面(也就是第二離型層)的扯開過程。結果顯示離型材整個被完美的扯開。黏合未受到任何影響。因此這個產品能夠滿足要求。
參考例
將聚丙烯酸酯(丙烯酸含量7%,Fikentscher定義的K 值為55)與0.6%的鋁螯合物交聯,並以刮板將交聯產物與丙酮/汽油形成的溶液塗在離型材A上,待乾燥後以離型材B覆蓋住。乾燥後壓敏黏著層的塗覆量為50g/m2。這種設計相當於一種無載體雙面膠帶。可以用厚度50μm的聚矽氧化PET膜系的系統作為離型材A,以及用厚度36μm的聚矽氧化PET膜系的系統作為離型材B。離型材1的分離力AZK1為4cN/cm。離型材2的分離力AZK2為7cN/cm。在一按照試驗方法C測得之表面能為30mN/m的透明聚丙烯板上進行一試驗黏合。該試驗黏合產生之剛黏上去的黏著力KK(frisch)為70cN/cm。因此本發明的比例KK(frisch):AZK2為10。在將試驗條帶黏在聚丙烯板上後,立即開始研究第二離型材的扯開過程。結果顯示離型材不是整個被完美的扯開。黏著劑層在若干位置是以點狀方式從基板表面被扯開,並留下可辨識的缺陷。因此這個產品不能滿足要求。

Claims (4)

  1. 一種使兩個基板黏合的方法,這兩個基板中至少有一個基板是透明的,而且至少有一個基板具有一按照試驗方法C測得的表面能最高不超過40mN/m的表面,該方法包括使用一種具有第一壓敏黏著表面及第二壓敏黏著表面的雙面壓敏黏著產品,其中該雙面壓敏黏著產品是一種無載體雙面膠帶,其中該第一壓敏黏著表面被一第一離型層覆蓋,該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被一第二離型層覆蓋,其中該第一離型層從該第一壓敏黏著表面脫開的分離力AZK1小於該第二離型層從該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脫開的分離力AZK2,及其中該第一壓敏黏著表面在一按照試驗方法C測得之表面能最高不超過40mN/m的表面上剛黏合的黏著力(KKfrisch,按照試驗方法B測得)與該第二離型層從該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脫開的分離力AZK2(按照試驗方法A測得)的比例KKfrisch:AZK2為至少13.5,包含以下的步驟:(a)將該第一離型層從該第一壓敏黏著表面撕開,以及使該第一壓敏黏著表面與兩個欲黏合的基板中的按照試驗方法C測得的表面能最高不超過40mN/m的第一個表面接觸(b)將該第二離型層從該第二壓敏黏著表面撕開,並 將該第二壓敏黏著表面與兩個欲黏合的基板中之第二個的表面接觸,使該第二壓敏黏著表面在該兩個欲黏合的基板中之第二個的表面上的黏著力小於35cN/cm(按照試驗方法B測得);其中試驗方法A係依據FINAT FTM3進行;試驗方法B係依據Afera ATM5001進行;試驗方法C係藉由接觸角量測之方法測定表面能,其係在一個Kruss接觸角量測系統G2上進行測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方法,其特徵為:該雙面壓敏黏著產品被捲成阿基米德螺線。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的方法,其特徵為:該雙面壓敏黏著產品的該第一及第二壓敏黏著表面各被一離型材覆蓋住。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的方法,其特徵為:兩個基板都是透明的。
TW099134007A 2009-10-19 2010-10-06 製造黏結的方法 TWI56859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9045812A DE102009045812A1 (de) 2009-10-19 2009-10-19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Verklebunge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19870A TW201119870A (en) 2011-06-16
TWI568590B true TWI568590B (zh) 2017-02-01

Family

ID=43413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34007A TWI568590B (zh) 2009-10-19 2010-10-06 製造黏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2)

Country Link
US (1) US9499722B2 (zh)
EP (1) EP2491086B1 (zh)
JP (1) JP2013508487A (zh)
KR (1) KR101832480B1 (zh)
CN (1) CN102597143A (zh)
BR (1) BR112012009097A2 (zh)
DE (1) DE102009045812A1 (zh)
IN (1) IN2012DN02685A (zh)
MX (1) MX2012003824A (zh)
PL (1) PL2491086T3 (zh)
TW (1) TWI568590B (zh)
WO (1) WO201104795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20830A1 (de) 2011-12-13 2013-06-13 Baumer Hhs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Haftklebeprodukts mit unterschiedlichen Hafteigenschaften
JP5972009B2 (ja) * 2012-03-30 2016-08-17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回路接続材料、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実装体の製造方法
CN103547117B (zh) * 2012-07-17 2016-04-27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发热元件与散热件的方法、感压结合件及电源供应器
CN104053542A (zh) * 2012-12-21 2014-09-17 祐平·菲利普·林 膜总成及贴附该膜总成的方法
DE102013206624A1 (de) * 2013-04-15 2014-10-16 Tesa Se Haftklebemasse und Verwendung derselben in einem Haftklebstreifen
DE102013113532A1 (de) * 2013-12-05 2015-06-11 Huhtamaki Films Germany Gmbh & Co. Kg Vorläuferverbundmaterial, Verbundmaterial,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Vorläuferverbundmaterial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Verbundmaterials und Verwendung eines Vorläuferverbundmaterials und eines Verbundmaterials
DE102018101331A1 (de) 2018-01-22 2019-07-25 Infiana Germany Gmbh & Co. Kg Bedruckte und beschichtete Trennfolie
US11304296B2 (en) 2018-04-28 2022-04-12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Substrate, electronic device, and bonding method
DE102018218283A1 (de) * 2018-09-11 2020-03-12 Tesa Se Verfahren zum Aufbringen von Stanzteilen auf Oberflächen sowie Testverfahren dafür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19023C1 (de) * 1993-06-01 1994-09-29 Neschen Hans Gmbh & Co Kg Druckempfindliches, trägerloses, beidseitig selbstklebendes Band und Verwendung eines Polyacrylsäureesterhaftklebers zu dessen Herstellung
TW200836922A (en) * 2006-12-25 2008-09-16 Lintec Corp Display substrate for embedding pixel controlling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32386A (en) 1968-10-31 1972-01-04 Arbco Inc Treated silicone surface
US4181752A (en) 1974-09-03 1980-01-0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Acrylic-typ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by means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 curing
ATE66008T1 (de) 1982-09-10 1991-08-15 Gen Electric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einer antiadh|siven diorganopolysiloxanzusammensetzung.
US4454266A (en) 1983-04-11 1984-06-12 Daubert Coated Products Inc. Release coating compositions
US4728571A (en) 1985-07-19 1988-03-01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olysiloxane-grafted copolymer release coating sheets and adhesive tapes
US5082706A (en) * 1988-11-23 1992-01-21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release liner laminate
US5100976A (en) * 1990-01-16 1992-03-31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Silicon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itions
US5208300A (en) * 1991-08-22 1993-05-04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Solution-stable, moisture-curable silicon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US5281455A (en) 1991-08-22 1994-01-25 Dow Corning Corporation Laminate article comprising moisture-curable silicon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and release liner
CA2174973A1 (en) * 1993-11-10 1995-05-18 Greggory S. Bennett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EP0942055B1 (en) 1998-03-13 2004-06-02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Adhesive tape for adhering inserts to a page of a magazine
DE19911063A1 (de) * 1999-03-12 2001-01-25 Lohmann Gmbh & Co Kg Mehrlagige, kreuzgewickelte Spule aus trägerlosem, beidseitig haftklebendem Transferklebeband
JP4825992B2 (ja) 1999-08-11 2011-11-30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該組成物を用いた粘着テープ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粘着テープ
JP2001279199A (ja) 2000-03-29 2001-10-10 Sekisui Chem Co Ltd 両面粘着テープ
AR030722A1 (es) * 2000-09-14 2003-09-03 Rohm & Haas Composiciones adhesivas que contienen copolimeros de injerto
JP2003013027A (ja) * 2001-06-28 2003-01-15 Sekisui Chem Co Ltd 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テープ
US6805933B2 (en) * 2001-07-31 2004-10-1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Articles comprising a release liner having a high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and good roll stability
JP4703069B2 (ja) 2001-09-26 2011-06-1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剥離ライナー、及び感圧性両面接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US20070031641A1 (en) * 2003-09-05 2007-02-0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cense plate for back illumination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DE10357322A1 (de) * 2003-12-05 2005-06-30 Tesa Ag Zweischichtige Haftklebemasse
US20070221327A1 (en) * 2004-04-30 2007-09-27 Zoller Panu K Roll Stabilized Double-Sided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Tape Assembly
JPWO2005112091A1 (ja) * 2004-05-18 2008-03-27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粘接着シート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05054781A1 (de) * 2005-11-15 2007-05-16 Tesa Ag Verwendung eines doppelseitigen Haftklebebandes zur Verklebung bei der Herstellung von Elektronikartikel
KR100965378B1 (ko) 2005-12-07 2010-06-22 도레이첨단소재 주식회사 박리력을 조절할 수 있는 실리콘 이형 조성물 및 이를 코팅한 실리콘 이형필름
JP5063008B2 (ja) * 2006-02-16 2012-10-31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US8367212B2 (en) 2007-01-18 2013-02-05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Ultraviolet-curable silicone composition
JP2009256607A (ja) * 2008-03-17 2009-11-05 Nitto Denko Corp アクリル系粘着剤、アクリル系粘着剤層、アクリル系粘着テープ又はシート
JP5351432B2 (ja) * 2008-04-10 2013-11-2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両面粘着シー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319023C1 (de) * 1993-06-01 1994-09-29 Neschen Hans Gmbh & Co Kg Druckempfindliches, trägerloses, beidseitig selbstklebendes Band und Verwendung eines Polyacrylsäureesterhaftklebers zu dessen Herstellung
TW200836922A (en) * 2006-12-25 2008-09-16 Lintec Corp Display substrate for embedding pixel controlling devic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12003824A (es) 2012-05-08
US20120251757A1 (en) 2012-10-04
WO2011047958A1 (de) 2011-04-28
IN2012DN02685A (zh) 2015-09-04
EP2491086B1 (de) 2016-01-27
JP2013508487A (ja) 2013-03-07
KR101832480B1 (ko) 2018-02-26
KR20120089326A (ko) 2012-08-09
CN102597143A (zh) 2012-07-18
EP2491086A1 (de) 2012-08-29
DE102009045812A1 (de) 2011-04-28
US9499722B2 (en) 2016-11-22
TW201119870A (en) 2011-06-16
BR112012009097A2 (pt) 2016-05-03
PL2491086T3 (pl) 2016-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68590B (zh) 製造黏結的方法
TWI535805B (zh) 含可交聯聚烯烴及賦黏劑樹脂之壓敏性黏著劑
CN101652447B (zh) 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丙烯酸系胶粘片以及将该胶粘片粘合于汽车涂膜面的方法
US20110076905A1 (e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composed of polypropylene resin
CN103842461A (zh) 玻璃蚀刻用保护片
US20050271851A1 (en) Release agent, adhesive laminate and adhesive laminated tape
JP2013006892A (ja) 光学用両面粘着シート
TW201041997A (en) Double-sid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production method of double-side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on type optical functional film and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on type hard coat film
CN105980502B (zh) 胶带
TWI579363B (zh) 壓感黏著層及壓感黏著片
TW201723126A (zh) 黏著劑組成物及黏著片
JP2016037578A (ja) 粘着シート付き建築部材、および建築部材用粘着シート
TW201738347A (zh) 壓敏性黏著劑
US20110052911A1 (en) Adhesive tape with a viscoelastic polyolefin backing
KR101114638B1 (ko) 감압 접착제 조성물,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점착 시트 및 점착성 광학 부재
CN110325608B (zh) 胶带
CN110337476B (zh) 胶带
CA2937602A1 (en) Adhesive tape
US20160355706A1 (en) Double-Sided Self-Adhesive Products with High Optical Quality
TW201736554A (zh) 壓敏性黏著劑
JP6125157B2 (ja) 粘着シート
JP2016102195A (ja) 粘着シート
JP2015193688A (ja) 薬液処理用保護シート
CA2876341A1 (en) Strapping adhesive tape
JP2018024864A (ja) 表示用粘着ラベ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