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63931B - Zipper pull with the slider - Google Patents

Zipper pull with the slide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63931B
TWI563931B TW104111013A TW104111013A TWI563931B TW I563931 B TWI563931 B TW I563931B TW 104111013 A TW104111013 A TW 104111013A TW 104111013 A TW104111013 A TW 104111013A TW I563931 B TWI563931 B TW I5639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ertion hole
attached
tab
rope
moun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10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42126A (zh
Inventor
Chin Wen Yen
Yuichi Iwase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5421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21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639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63931B/zh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Description

拉鏈用滑件之拉片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拉鏈用滑件之拉片,更詳細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安裝有繩構件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
有些戶外商品中,會使用於滑件之拉片具有繩構件之拉鏈。先前之此種拉片已知有如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連結件:於U字狀之框體上連結環狀連結環,向框體之兩側框之中央架設折返桿,且於前端架設插入桿,來安裝扁繩或圓繩等繩體(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又,已知有如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連結件:於連結體之一端配置連結環,且於設於連結體之貫通孔中自反連結環側連續設置2條插入孔,藉由簡單之操作便可將繩體安裝於連結體(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背景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52302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3544288號公報
但,上述專利文獻1及2記載之拉片,將繩體安裝於連結件之操作麻煩,重視實用性而缺乏裝飾性,並不一定適合作為近年來追求設計性之戶外商品之拉片。
本發明係鑒於上述情況研究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拉鏈 用滑件之拉片,設計性優異,且可容易地安裝繩構件,而且可容易地更換繩構件。
本發明之上述目的藉由下述構成而達成。
(1)一種拉鏈用滑件之拉片,其特徵在於,其安裝於拉鏈用滑件之滑件本體,拉片具備平板狀之拉片構件、及安裝於拉片構件之繩構件,拉片構件具有安裝於滑件本體之連結部、及自連結部延伸設置且安裝有繩構件之安裝部,安裝部具有於正背方向貫通之第1插入孔及第2插入孔,第1插入孔配置於安裝部之左右方向中央,第2插入孔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第1插入孔與連結部之間,繩構件具有將特定長度之繩體之大致中央反折而形成之反折部,將反折部至少一次插入至第1插入孔及第2插入孔之至少一者,而安裝於安裝部。
(2)根據(1)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其特徵在於:第2插入孔具有以使其開口寬度變窄之方式突出形成之一對突出部。
(3)根據(1)或(2)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其特徵在於:拉片構件具有將第1插入孔與第2插入孔隔離之隔離區域,且隔離區域之正面及背面之至少一面之至少一部分因架設有繩構件而被遮住。
(4)一種拉鏈用滑件之拉片,其特徵在於,其安裝於拉鏈用滑件之滑件本體,拉片具備平板狀之拉片構件、及安裝於拉片構件之繩構件,拉片構件具有安裝於滑件本體之連結部、及自連結部延伸設置且安裝有繩構件之安裝部,安裝部具有於正背方向貫通之第1插入孔及第2插入孔,第1插入孔配置於安裝部之左右方向中央,第2插入孔於第1插入孔之左右兩側成對形成,且具有向安裝部之外側面開口之開口部,第2插入孔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第1插入孔與連結部之間,將繩構件至少一次插入至第1插入孔及第2插入孔,而安裝於安裝部。
(5)一種拉鏈用滑件之拉片,其特徵在於,其安裝於拉鏈用滑件 之滑件本體,拉片具備平板狀之拉片構件、及安裝於拉片構件之繩構件,拉片構件具有安裝於滑件本體之連結部、及自連結部延伸設置且安裝有繩構件之安裝部,安裝部具有於正背方向貫通之大致U字形之第1插入孔、於正背方向貫通之大致倒U字形之第2插入孔、及隔離區域,上述隔離區域配置於第1插入部與第2插入部之間,第1插入孔配置於安裝部之左右方向中央,第2插入孔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第1插入孔與連結部之間,被第1插入孔包圍之第1片部自隔離區域向連結部側之相反側延伸設置,被第2插入孔包圍之第2片部自隔離區域向連結部側延伸設置,將繩構件至少一次插入至第1插入孔及第2插入孔,而安裝於安裝部。
(6)一種拉鏈用滑件之拉片,其特徵在於,其安裝於拉鏈用滑件之滑件本體,拉片具備平板狀之拉片構件、及安裝於拉片構件之繩構件,拉片構件具有安裝於滑件本體之連結部、及自連結部延伸設置且安裝有繩構件之安裝部,安裝部具有於正背方向貫通之第1插入孔、及於正背方向貫通之大致C字形之第2插入孔,第1插入孔配置於安裝部之左右方向中央、且配置於被第2插入孔包圍之片部之左右方向中央,第2插入孔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第1插入孔與連結部之間,將繩構件至少一次插入至第1插入孔及第2插入孔,而安裝於安裝部。
根據本發明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由於拉片構件之安裝部具有於正背方向貫通之第1插入孔及第2插入孔,將繩構件插入至第1插入孔及第2插入孔之至少一者而安裝於安裝部,因此,可提昇拉片及具備該拉片之滑件之設計性。而且,可容易地安裝繩構件,且可容易地更換繩構件。
10、10A、10B、10C‧‧‧拉片
11‧‧‧拉鏈用滑件
12‧‧‧滑件本體
13‧‧‧蓋構件
20、20A、20B、20C‧‧‧拉片構件
22、22A、22B、22C‧‧‧連結部
23、23A、23B、23C‧‧‧拉片開口部
24、24A、24B、24C‧‧‧一對腳部
25、25A、25B、25C‧‧‧軸部
30、30A、30B、30C‧‧‧安裝部
31、31A、31B、31C‧‧‧第1插入孔
32、32A、32B、32C‧‧‧第2插入孔
33‧‧‧開口部
34、34A、34B、34C‧‧‧突出部
35A‧‧‧第1片部
36A‧‧‧第2片部
36B‧‧‧片部
36C‧‧‧片部
40‧‧‧繩構件
41‧‧‧繩體
42‧‧‧抓手部
S1、S2、S3、S4‧‧‧隔離區域
圖1係安裝有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之滑件 之俯視圖。
圖2係圖1所示之拉片之拉片構件之立體圖。
圖3係表示於圖2所示之拉片構件上安裝有繩構件之狀態之俯視圖。
圖4係本發明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之第2實施形態之拉片構件之立體圖。
圖5係表示於圖4所示之拉片構件上安裝有繩構件之狀態之俯視圖。
圖6係本發明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之第3實施形態之拉片構件之立體圖。
圖7係對於圖6所示之拉片構件上安裝繩構件之第1例進行說明之俯視圖。
圖8係對於圖6所示之拉片構件上安裝繩構件之第2例進行說明之俯視圖。
圖9係對於圖6所示之拉片構件上安裝繩構件之第3例進行說明之俯視圖。
圖10係本發明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之第4實施形態之拉片構件之立體圖。
圖11係對於圖10所示之拉片構件上安裝繩構件之第1例進行說明之俯視圖。
圖12係對於圖10所示之拉片構件上安裝繩構件之第2例進行說明之俯視圖。
圖13係對於圖10所示之拉片構件上安裝繩構件之第3例進行說明之俯視圖。
以下,基於圖式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之各實 施形態。再者,於以下之說明中,關於拉片(拉片構件),正側係指相對於圖1之圖紙之近前側,背側係指相對於圖1之圖紙之裏側,上側係指相對於圖1之圖紙之上側,下側係指相對於圖1之圖紙之下側,左側係指相對於圖1之圖紙之左側,右側係指相對於圖1之圖紙之右側。
(第1實施形態)
首先,參照圖1~圖3,對本發明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之第1實施形態進行說明。
如圖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拉片10係安裝於拉鏈用滑件(以下亦僅稱為「滑件」)11之滑件本體12之蓋構件13。蓋構件13被錨固於滑件本體12。
如圖2及圖3所示,拉片10具備平板狀之拉片構件20、及安裝於拉片構件20之繩構件40。
拉片構件20具有安裝於滑件本體12之連結部22、及安裝部30,上述安裝部30自連結部22延伸設置且安裝有繩構件40。又,拉片構件20之外形形狀係將大致梯形狀之連結部22與大致半圓形狀之安裝部30組合後之形狀。
連結部22於中央設有矩形之拉片開口部23,藉此於左右兩側形成一對腳部24,且一對腳部24之前端彼此藉由軸部25而連結。軸部25擺動自如地安裝於滑件本體12之蓋構件13。
於安裝部30之左右方向中央,形成有於正背方向貫通之圓形之第1插入孔31。又,於第1插入孔31之左右斜上方,形成有於正背方向貫通之直徑小於第1插入孔31之一對第2插入孔32。因此,一對第2插入孔32係相對於第1插入孔31而左右對稱地形成。
第2插入孔32具有朝斜上方而向安裝部30之外側面開口之開口部33。於開口部33,突出部34以使第2插入孔32之開口寬度變窄之方式突出形成。又,第2插入孔32配置於第1插入孔31與連結部22之間。
第1插入孔31設定成可插入至少2根繩體41之大小。第2插入孔32設定成可插入1根繩體41之開口寬度。又,因突出部34而變窄之第2插入孔32之開口寬度設定成較1根繩體41之粗度窄。
繩構件40係將特定長度之繩體41於大致中央反折而成為環狀,上述反折部分形成反折部。又,於繩體41之對齊之兩端部,安裝有抓手部42。抓手部42例如藉由合成樹脂之射出成形而形成。
繼而,參照圖3,對繩構件40向安裝部30之安裝進行說明。首先,將繩體41之反折部自拉片構件20之正面朝向背面地插入至第1插入孔31。其次,於拉片構件20之背面側一面使連結部22穿過將繩體41擴開而形成之環,一面導向正面側,通過開口部33後插入至一對第2插入孔32。然後,藉由下拉繩體41,拉緊繩體41而將繩構件40安裝於安裝部30。
其次,參照圖3,說明繩構件40已安裝於安裝部30之狀態。將繩構件40之反折部卡於左右之第2插入孔32之間,並向左右之第2插入孔32中逐根插入與反折部連續之繩體41。更詳細而言,將繩構件40之反折部以覆蓋第2插入孔32間之安裝部30之正面及背面之一方之方式配置,並使與反折部連續之繩體41朝正面及背面之另一方通過第2插入孔32。之後,使通過左右之第2插入孔32後之各繩體41於左右方向中央合流,自安裝部30之正面及背面之另一方朝一方通過第1插入孔31。
又,拉片構件20具有將第1插入孔31與一對第2插入孔32隔離之一對隔離區域S1,上述一對隔離區域S1之背面之一部分被架設之繩體41遮住。
如以上說明所示,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10,拉片構件20之安裝部30具有於正背方向貫通之第1插入孔31及一對第2插入孔32,且將繩構件40插入至第1插入孔31及第2插入孔32而安裝於安 裝部30,從而可提昇拉片10及具備該拉片10之滑件11之設計性。而且,可容易地安裝繩構件40,且可容易地更換繩構件40。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10,由於第2插入孔32之開口寬度因突出部34而變窄,因此,可防止繩構件40之繩體41自第2插入孔32脫落。
(第2實施形態)
繼而,參照圖4及圖5,對本發明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之第2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或同等之部分,圖式中標註相同或同等之符號,並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如圖4及圖5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拉片10A具備平板狀之拉片構件20A、及安裝於拉片構件20A之繩構件40。
拉片構件20A具有安裝於滑件本體12之連結部22A、及自連結部22A延伸設置且安裝有繩構件40之安裝部30A。又,拉片構件20A之外形形狀為大致蛋型形狀。
連結部22A藉由於中央設置大致橢圓形狀之拉片開口部23A,而於左右兩側形成一對腳部24A,且一對腳部24A之前端彼此係藉由軸部25A而連結。軸部25A擺動自如地安裝於滑件本體12之蓋構件13。
於安裝部30A之左右方向中央,大致U字形之第1插入孔31A使其大致U字形之開口部分朝向連結部22A側而於正背方向貫通地形成。又,於第1插入孔31A之上方,大致U字形之第2插入孔32A使其大致U字形之開口部分朝向第1插入孔31A側而於正背方向貫通地形成。因此,第2插入孔32A相對於第1插入孔31A而左右對稱地形成。再者,第2插入孔32A亦可換成大致U字形之說法。
又,安裝部30A具有配置於第1插入孔31A與第2插入孔32A之間之隔離區域S2。而且,因被大致U字形之第1插入孔31A包圍而形成之第1片部35A,係自隔離區域S2向連結部22A側之相反側延伸設置。 又,因被大致U字形之第2插入孔32A包圍而形成之第2片部36A,係自隔離區域S2向連結部22A側延伸設置。
又,於第2插入孔32A之外側內周面之左右下端部,突出部34A以使第2插入孔32A之開口寬度變窄之方式突出形成。又,第2插入孔32A配置於第1插入孔31A與連結部22A之間。
第1插入孔31A及第2插入孔32A設定成可插入1根繩體41之開口寬度。又,因突出部34A而變窄之第2插入孔32A之開口寬度設定成較1根繩體41之粗度窄。
繼而,參照圖5,對繩構件40向安裝部30A之安裝進行說明。首先,將繩體41之反折部自拉片構件20A之正面朝向背面而插入至第1插入孔31A。此時,繩體41係逐根地插入至第1插入孔31A之左右上端。其次,將繩體41自拉片構件20A之背面朝向正面而插入至第2插入孔32A,並使繩構件40之抓手部42穿過自第2插入孔32A拉出之繩體41之環。然後,藉由下拉繩體41,拉緊繩體41而將繩構件40安裝於安裝部30A。
其次,參照圖5,對繩構件40已安裝於安裝部30A之狀態進行說明。將與繩構件40之反折部連續之各繩體41,自安裝部30A之正面及背面之一方朝另一方地通過第2插入孔32A之左右之下端部。將通過第2插入孔32A後之各繩體41,自正面及背面之另一方朝一方地通過第1插入孔31A之左右之上端部。然後,使通過第1插入孔31A後之各繩體41於左右方向中央合流,並通過由繩構件40之反折部與和反折部連續之繩體41形成之環。藉此,將繩構件40之反折部配置於安裝部30A與一對繩體41之間。
又,拉片構件20A具有將第1插入孔31A與第2插入孔32A隔離之隔離區域S2,該隔離區域S2之正面及背面之一部分因架設之繩體41而被遮住。
如以上說明所示,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10A,拉片構件20A之安裝部30A具有於正背方向貫通之第1插入孔31A及第2插入孔32A,將繩構件40插入至第1插入孔31A及第2插入孔32A而安裝於安裝部30A,因此,可提昇拉片10A及具備該拉片10A之滑件11之設計性。而且,可容易地安裝繩構件40,且可容易地更換繩構件40。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10A,由於第2插入孔32A之開口寬度因突出部34A而變窄,因此,可防止繩構件40之繩體41於第2插入孔32A內移動。
關於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第3實施形態)
繼而,參照圖6~圖9,對本發明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之第3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或同等之部分,於圖式上標註相同或同等之符號,並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如圖6及圖7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拉片10B具備平板狀之拉片構件20B、及安裝於拉片構件20B之繩構件40。
拉片構件20B具有安裝於滑件本體12之連結部22B、及自連結部22B延伸設置且安裝有繩構件40之安裝部30B。又,拉片構件20B之外形形狀為大致不倒翁(Dharma)型形狀。
連結部22B藉由於中央設置大致橢圓形狀之拉片開口部23B,而於左右兩側形成一對腳部24B,且一對腳部24B之前端彼此藉由軸部25B而連結。軸部25B擺動自如地安裝於滑件本體12之蓋構件13。
於安裝部30B之左右方向中央,圓形之第1插入孔31B於正背方向貫通而形成。又,於第1插入孔31B之外側,大致C字形之第2插入孔32B使其大致C字形之開口部分朝向下方而於正背方向貫通地形成。又,於因被大致C字形之第2插入孔32B包圍而形成之片部36B之左右方向中央配置有第1插入孔31B。因此,第2插入孔32B係相對於第1插 入孔31B而左右對稱地形成。
於第2插入孔32B之外側內周面之左右下端部,突出部34B以使第2插入孔32B之開口寬度變窄之方式突出形成。又,第2插入孔32B配置於第1插入孔31B與連結部22B之間。
第1插入孔31B設定成可插入至少2根繩體41之大小。第2插入孔32B設定成可插入1根繩體41之開口寬度。又,因突出部34B而變窄之第2插入孔32B之開口寬度設定成較1根繩體41之粗度窄。
繼而,參照圖7,對繩構件40向安裝部30B之安裝之第1例進行說明。首先,將繩體41之反折部自拉片構件20B之背面朝向正面地插入至第1插入孔31B。其次,一面將自第1插入孔31B拉出之繩體41之環左右擴開,一面自拉片構件20B之正面朝向背面地插入至第2插入孔32B。此時,繩體41係逐根插入至第2插入孔32B之左右下端。然後,藉由下拉繩體41,拉緊繩體41而將繩構件40安裝於安裝部30B。
其次,參照圖7,對上述第1例中繩構件40已安裝於安裝部30B之狀態進行說明。將繩構件40之反折部以覆蓋第2插入孔32B之左右下端部間之安裝部30B之正面及背面之一方之方式配置,且使與反折部連續之各繩體41自安裝部30B之正面及背面之一方朝向另一方地通過第2插入孔32B之左右下端部。使通過第2插入孔32B後之各繩體41於左右方向中央合流,並自安裝部30B之正面及背面之另一方朝向一方地通過第1插入孔31。之後,使一對繩體41通過由繩構件40之反折部及與反折部連續之繩體41形成之環。藉此,將一對繩體41配置於繩構件40之反折部與安裝部30B之間。
又,拉片構件20B具有將第1插入孔31B與第2插入孔32B隔離之隔離區域S3,該隔離區域S3之正面及背面之一部分因架設之繩體41而被遮住。
繼而,參照圖8,對繩構件40向安裝部30B之安裝之第2例進行說 明。首先,將繩體41之反折部自拉片構件20B之正面朝向背面地插入至第1插入孔31B。其次,使插入至第1插入孔31B之繩體41之反折部,通過左右之繩體41間並通過安裝部30B之下方,然後向正面側拉出,之後一面使拉出之繩體41之環左右擴開,一面自拉片構件20B之正面朝向背面地插入至第2插入孔32B。此時,繩體41係逐根插入至第2插入孔32B之左右下端。然後,藉由下拉繩體41,拉緊繩體41而將繩構件40安裝於安裝部30B。
其次,參照圖8,對上述第2例中繩構件40已安裝於安裝部30B之狀態進行說明。將繩構件40之反折部以覆蓋第2插入孔32B之左右下端部間之安裝部30B之正面及背面之一方之方式配置,且使與反折部連續之各繩體41自安裝部30B之正面及背面之一方朝向另一方地通過第2插入孔32B之左右下端部。使通過第2插入孔32B後之各繩體41於左右方向中央合流,並自安裝部30B之正面及背面之另一方朝向一方地通過安裝部30B之下方。使通過安裝部30B之下方之各繩體41通過繩構件40之反折部與安裝部30B之間,然後自安裝部30B之正面及背面之一方朝向另一方地通過第1插入孔31B。使通過第1插入孔31B之各繩體41,分別通過自第2插入孔32B之左右下端部通過安裝部30B下方之左右之繩體41與安裝部30B之間。
又,於第2例之情形時,上述隔離區域S3之正面及背面之一部分因架設之繩體41而被遮住。
繼而,參照圖9,對繩構件40向安裝部30B之安裝之第3例進行說明。首先,將繩體41之反折部自拉片構件20B之正面朝向背面地插入至第1插入孔31B。其次,使插入至第1插入孔31B之繩體41之反折部,通過安裝部30B之下方並向正面側拉出,之後使繩構件40之抓手部42穿過拉出之繩體41之環內。其次,一面使繩體41之環左右擴開,一面自拉片構件20B之正面朝向背面地插入至第2插入孔32B。此時, 繩體41係逐根插入至第2插入孔32B之左右下端。其次,下拉插入至第2插入孔32B之繩體41之環,然後使繩構件40之抓手部42再次穿過上述環。然後,藉由下拉繩體41,拉緊繩體41而將繩構件40安裝於安裝部30B。
繼而,參照圖9,對上述第3例中繩構件40已安裝於安裝部30B之狀態進行說明。繩構件40之反折部配置於安裝部30B之下方,與繩構件40之反折部連續之各繩體41,自安裝部30B之正面及背面之一方朝向另一方而通過第2插入孔32B之左右下端部。使通過第2插入孔32B後之各繩體41,自安裝部30B之正面及背面之另一方朝向一方而通過安裝部30B之下方。使通過安裝部30B之下方之各繩體41於左右方向中央合流,並自安裝部30B之正面及背面之一方朝向另一方而通過第1插入孔31B。使通過第1插入孔31B之各繩體41,通過配置於安裝部30B下方之繩構件40之反折部與安裝部30B之間。
又,於上述第3例之情形時,上述隔離區域S3之正面及背面之一部分因架設之繩體41而被遮住。
如以上說明所示,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10B,拉片構件20B之安裝部30B具有於正背方向貫通之第1插入孔31B及第2插入孔32B,將繩構件40插入至第1插入孔31B及第2插入孔32B而安裝於安裝部30B,因此可提昇拉片10B及具備該拉片10B之滑件11之設計性。而且,可容易地安裝繩構件40,且可容易地更換繩構件40。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10B,由於第2插入孔32B之開口寬度因突出部34B而變窄,因此,可防止繩構件40之繩體41於第2插入孔32B內移動。
關於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第4實施形態)
繼而,參照圖10~圖13,對本發明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之第4實 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對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或同等之部分,於圖式中標註相同或同等之符號,並省略或簡化其說明。
如圖10及圖11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拉片10C具備平板狀之拉片構件20C、及安裝於拉片構件20C之繩構件40。
拉片構件20C具有安裝於滑件本體12之連結部22C、及自連結部22C延伸設置且安裝有繩構件40之安裝部30C。又,拉片構件20C之外形形狀為大致五邊形形狀。
連結部22C藉由於中央設置矩形之拉片開口部23C,而於左右兩側形成一對腳部24C,且一對腳部24C之前端彼此藉由軸部25C而連結。軸部25C擺動自如地安裝於滑件本體12之蓋構件13。
於安裝部30C之左右方向中央,圓形之第1插入孔31C於正背方向貫通而形成。又,於第1插入孔31C之外側,大致C字形之第2插入孔32C使其大致C字形之開口部分朝向上方而於正背方向貫通形成。又,於因被大致C字形之第2插入孔32C包圍而形成之片部36C之左右方向中央,配置有第1插入孔31C。因此,第2插入孔32C相對於第1插入孔31C而左右對稱地形成。
於第2插入孔32C之內側內周面之左右上端部,突出部34C以使第2插入孔32C之開口寬度變窄之方式突出形成。又,第2插入孔32C之一部分配之於第1插入孔31C與連結部22C之間。
第1插入孔31C設定成可插入至少2根繩體41之大小。第2插入孔32C設定成可插入1根繩體41之開口寬度。又,因突出部34C而變窄之第2插入孔32C之開口寬度設定成較1根繩體41之粗度窄。
繼而,參照圖11,對繩構件40向安裝部30C之安裝之第1例進行說明。首先,使繩體41之反折部自拉片構件20C之正面朝向背面而插入至第2插入孔32C,且使插入之左右之繩體41分別向第2插入孔32C之左右上端移動。其次,使插入至第2插入孔32C之繩體41之反折 部,自拉片構件20C之背面朝向正面而插入至第1插入孔31C。其次,使繩構件40之抓手部42穿過插入至第1插入孔31C且向正面側拉出之繩體41之環內。然後,藉由下拉繩體41,拉緊繩體41而將繩構件40安裝於安裝部30C。
其次,參照圖11,對上述第1例中繩構件40已安裝於安裝部30C之狀態進行說明。繩構件40之反折部於第1插入孔31C附近配置於安裝部30C之正面及背面之一方,與繩構件40之反折部連續之各繩體41自安裝部30C之正面及背面之一方朝向另一方而通過第1插入孔31C。通過第1插入孔31C後之各繩體41,自安裝部30C之正面及背面之另一方朝向一方而通過第2插入孔32C之左右上端部。通過第2插入孔32C後之各繩體41於左右方向中央合流,並通過由繩構件40之反折部與和反折部連續之繩體41形成之環。
又,拉片構件20C具有將第1插入孔31C與第2插入孔32C隔離之隔離區域S4,且該隔離區域S4之正面及背面之一部分因架設之繩體41而被遮住。
繼而,參照圖12,對繩構件40向安裝部30C之安裝之第2例進行說明。首先,使繩體41之反折部自拉片構件20C之正面朝向背面而插入至第1插入孔31C。其次,使插入至第1插入孔31C之繩體41之反折部,自拉片構件20C之背面朝向正面而插入至第2插入孔32C。其次,使繩構件40之抓手部42穿過插入至第2插入孔32C且向正面側拉出之繩體41之環內。其次,使插入至第2插入孔32C之左右之繩體41分別向第2插入孔32C之左右上端移動。然後,藉由下拉繩體41,拉緊繩體41而將繩構件40安裝於安裝部30C。
其次,參照圖12,對上述第2例中繩構件40已安裝於安裝部30C之狀態進行說明。繩構件40之反折部以覆蓋第2插入孔32C之左右上端部間之安裝部30C之正面及背面之一方之方式而配置,與反折部連 續之各繩體41自安裝部30C之正面及背面之一方朝向另一方,而通過第2插入孔32C之左右上端部。通過第2插入孔32C後之各繩體41於左右方向中央合流,並自安裝部30C之正面及背面之另一方朝向一方而通過第1插入孔31C。
又,於上述第2例之情形時,上述隔離區域S4之正面及背面之一部分因架設之繩體41而被遮住。
繼而,參照圖13,對繩構件40向安裝部30C之安裝之第3例進行說明。首先,使繩體41之反折部自拉片構件20C之正面朝向背面而插入至第1插入孔31C。其次,使插入至第1插入孔31C之繩體41之反折部,自拉片構件20C之背面朝向正面而插入至第2插入孔32C。其次,使繩構件40之抓手部42穿過插入至第2插入孔32C且向正面側拉出之繩體41之環內。其次,使插入至第2插入孔32C之左右之繩體41,分別向第2插入孔32C之左右上端移動。其次,使插入至第2插入孔32C之繩體41之反折部通過左右之繩體41之間,且自拉片構件20C之正面朝向背面而再次插入至第2插入孔32C,並拉出至安裝部30C之下方為止。其次,使繩構件40之抓手部42穿過拉出至安裝部30C下方之繩體41之環內。然後,藉由下拉繩體41,拉緊繩體41而將繩構件40安裝於安裝部30C。
其次,參照圖13,對上述第3例中繩構件40已安裝於安裝部30C之狀態進行說明。繩構件40之反折部配置於安裝部30C之下方,與繩構件40之反折部連續之各繩體41,自安裝部30C之正面及背面之一方朝向另一方而通過第2插入孔32C之左右方向中央。通過第2插入孔32C之左右方向中央後之各繩體41於左右方向中央合流,並自安裝部30C之正面及背面之另一方朝向一方而通過第2插入孔32C之左右上端部。通過第2插入孔32C之左右上端部後之各繩體41,自安裝部30C之正面及背面之一方朝向另一方而通過第1插入孔31C。通過第1插入孔 31C後之各繩體41,分別通過自第2插入孔32C之左右方向中央朝第2插入孔32C之左右上端部延伸之一對繩體41之左右方向外側,之後,通過由繩構件40之反折部與和反折部連續之繩體41形成之環。
又,於上述第3例之情形時,上述隔離區域S4之正面及背面之一部分因架設之繩體41而被遮住。
如以上說明所示,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10C,拉片構件20C之安裝部30C具有於正背方向貫通之第1插入孔31C及第2插入孔32C,將繩構件40插入至第1插入孔31C及第2插入孔32C而安裝於安裝部30C,因此,可提昇拉片10C及具備該拉片10C之滑件11之設計性。而且,可容易地安裝繩構件40,且可容易地更換繩構件40。
又,根據本實施形態之拉鏈用滑件之拉片10C,由於第2插入孔32C之開口寬度因突出部34C而變窄,因此,可防止繩構件40之繩體41於第2插入孔32C內移動。
關於其他構成及作用效果,與上述第1實施形態相同。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各實施形態例示之內容,於不脫離本發明之主旨之範圍內可適當地進行變更。
例如,繩構件向拉片構件之安裝方並不限定於各實施形態所示之方法,可為任意之安裝方法。
又,拉片構件之外形形狀並不限定於各實施形態所示之形狀,可設為任意形狀。
10‧‧‧拉片
11‧‧‧拉鏈用滑件
12‧‧‧滑件本體
13‧‧‧蓋構件
20‧‧‧拉片構件
22‧‧‧連結部
23‧‧‧拉片開口部
30‧‧‧安裝部
31‧‧‧第1插入孔
32‧‧‧第2插入孔
40‧‧‧繩構件
41‧‧‧繩體
42‧‧‧抓手部

Claims (5)

  1. 一種拉鏈用滑件(11)之拉片(10、10A、10B、10C),其特徵在於,其係安裝於拉鏈用滑件(11)之滑件本體(12)者,上述拉片(10、10A、10B、10C)具備平板狀之拉片構件(20、20A、20B、20C)、及安裝於上述拉片構件(20、20A、20B、20C)之繩構件(40),上述拉片構件(20、20A、20B、20C)具有安裝於上述滑件本體(12)之連結部(22、22A、22B、22C)、及安裝部(30、30A、30B、30C),上述安裝部(30、30A、30B、30C)自上述連結部(22、22A、22B、22C)延伸設置且安裝有上述繩構件(40),上述安裝部(30、30A、30B、30C)具有於正背方向貫通之第1插入孔(31、31A、31B、31C)及第2插入孔(32、32A、32B、32C),上述第1插入孔(31、31A、31B、31C)配置於上述安裝部(30、30A、30B、30C)之左右方向中央,上述第2插入孔(32、32A、32B、32C)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上述第1插入孔(31、31A、31B、31C)與上述連結部(22、22A、22B、22C)之間,且上述第2插入孔(32、32A、32B、32C)具有以使其開口寬度變窄之方式突出形成之一對突出部(34、34A、34B、34C),上述繩構件(40)具有將特定長度之繩體(41)之大致中央反折而形成之反折部,將上述反折部至少一次插入至上述第1插入孔(31、31A、31B、31C)及上述第2插入孔(32、32A、32B、32C)之至少一者,而安裝於上述安裝部(30、30A、30B、30C)。
  2. 如請求項1之拉鏈用滑件(11)之拉片(10、10A、10B、10C),其中 上述拉片構件(20、20A、20B、20C)具有將上述第1插入孔(31、31A、31B、31C)與上述第2插入孔(32、32A、32B、32C)隔離之隔離區域(S1、S2、S3、S4),且上述隔離區域(S1、S2、S3、S4)之正面及背面之至少一面之至少一部分因架設有上述繩構件(40)而被遮住。
  3. 一種拉鏈用滑件(11)之拉片(10),其特徵在於,其係安裝於拉鏈用滑件(11)之滑件本體(12)者,上述拉片(10)具備平板狀之拉片構件(20)、及安裝於上述拉片構件(20)之繩構件(40),上述拉片構件(20)具有安裝於上述滑件本體(12)之連結部(22)、及安裝部(30),上述安裝部(30)自上述連結部(22)延伸設置且安裝有上述繩構件(40);上述安裝部(30)具有於正背方向貫通之第1插入孔(31)及第2插入孔(32),上述第1插入孔(31)配置於上述安裝部(30)之左右方向中央,上述第2插入孔(32)於上述第1插入孔(31)之左右兩側成對形成,且具有於上述安裝部(30)之外側面開口之開口部(33),上述第2插入孔(32)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上述第1插入孔(31)與上述連結部(22)之間,且將上述繩構件(40)至少一次插入至上述第1插入孔(31)及上述第2插入孔(32),而安裝於上述安裝部(30)。
  4. 一種拉鏈用滑件(11)之拉片(10A),其特徵在於,其係安裝於拉鏈用滑件(11)之滑件本體(12)者,上述拉片(10A)具備平板狀之拉片構件(20A)、及安裝於上述拉片構件(20A)之繩構件(40),上述拉片構件(20A)具有安裝於上述滑件本體(12)之連結部 (22A)、及安裝部(30A),上述安裝部(30A)自上述連結部(22A)延伸設置且安裝有上述繩構件(40),上述安裝部(30A)具有於正背方向貫通之大致U字形之第1插入孔(31A)、於正背方向貫通之大致倒U字形之第2插入孔(32A)、及隔離區域(S2),上述隔離區域(S2)配置於上述第1插入部(31A)與上述第2插入部(32A)之間,上述第1插入孔(31A)配置於上述安裝部(30A)之左右方向中央,上述第2插入孔(32A)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上述第1插入孔(31A)與上述連結部(22A)之間,被上述第1插入孔(31A)包圍之第1片部(35A)自上述隔離區域(S2)向上述連結部(22A)側之相反側延伸設置,被上述第2插入孔(32A)包圍之第2片部(36A)自上述隔離區域(S2)向上述連結部(22A)側延伸設置,且將上述繩構件(40)至少一次插入至上述第1插入孔(31A)及上述第2插入孔(32A),而安裝於上述安裝部(30A)。
  5. 一種拉鏈用滑件(11)之拉片(10B、10C),其特徵在於,其係安裝於拉鏈用滑件(11)之滑件本體(12)者,上述拉片(10B、10C)具備平板狀之拉片構件(20B、20C)、及安裝於上述拉片構件(20B、20C)之繩構件(40),上述拉片構件(20B、20C)具有安裝於上述滑件本體(12)之連結部(22B、22C)、及安裝部(30B、30C),上述安裝部(30B、30C)自上述連結部(22B、22C)延伸設置且安裝有上述繩構件(40),上述安裝部(30B、30C)具有於正背方向貫通之第1插入孔(31B、31C)、及於正背方向貫通之大致C字形之第2插入孔(32B、32C), 上述第1插入孔(31B、31C)配置於上述安裝部(30B、30C)之左右方向中央、且配置於被上述第2插入孔(32B、32C)包圍之片部(36B、36C)之左右方向中央,上述第2插入孔(32B、32C)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上述第1插入孔(31B、31C)與上述連結部(22B、22C)之間,且將上述繩構件(40)至少一次插入至上述第1插入孔(31B、31C)及上述第2插入孔(32B、32C),而安裝於上述安裝部(30B、30C)。
TW104111013A 2014-05-09 2015-04-02 Zipper pull with the slider TWI5639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97763A JP6355417B2 (ja) 2014-05-09 2014-05-09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引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2126A TW201542126A (zh) 2015-11-16
TWI563931B true TWI563931B (zh) 2017-01-01

Family

ID=545598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1013A TWI563931B (zh) 2014-05-09 2015-04-02 Zipper pull with the slide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55417B2 (zh)
CN (1) CN105077860B (zh)
TW (1) TWI56393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79005A (ja) * 1998-06-30 2000-03-21 Morito Co Ltd 連結具
CN1182799C (zh) * 1997-09-30 2005-01-05 Ykk株式会社 拉链滑扣的拉头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9106502U (zh) * 1972-12-30 1974-09-12
JPS5630248Y2 (zh) * 1979-01-30 1981-07-18
JPS55160607U (zh) * 1979-05-08 1980-11-18
JP3544288B2 (ja) * 1997-09-30 2004-07-21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の引手連結具
CN201675155U (zh) * 2009-11-05 2010-12-22 台湾百和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带体扣具
US9480310B2 (en) * 2013-03-14 2016-11-01 Nike, Inc. Media cord managing zipper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799C (zh) * 1997-09-30 2005-01-05 Ykk株式会社 拉链滑扣的拉头连接器
JP2000079005A (ja) * 1998-06-30 2000-03-21 Morito Co Ltd 連結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2126A (zh) 2015-11-16
JP2015213601A (ja) 2015-12-03
CN105077860B (zh) 2018-07-13
CN105077860A (zh) 2015-11-25
JP6355417B2 (ja) 2018-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67650B1 (en) Decorative magnetic cufflink conversion device
TWI462706B (zh) 繩索固定具
JP6688305B2 (ja) ジッパー用スライダー
US20150257493A1 (en) Belt fastener system including a buckle mechanism
TWI409040B (zh) Zippers and the use of its products
JP6349394B2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TWI563931B (zh) Zipper pull with the slider
US20150282645A1 (en) Duvet cover system and method of using
CN205285281U (zh) 拉头连结用具
TWM521916U (zh) 拉鏈用滑件之拉片及拉鏈用滑件
KR101790446B1 (ko) 지퍼용 파스너
JP2020081229A (ja) 開口部調整用の緊締ストラップ
JP3178628U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2014004074A (ja) 紐留め具
CN203723554U (zh) 带扣的拉链头
KR20130000943U (ko) 자석단추를 부착한 셔츠
KR101800138B1 (ko) 지퍼용 파스너
KR101886009B1 (ko) 지퍼용 파스너
JP3192682U (ja) ズボンのピンループ
KR101237047B1 (ko) 슬라이드 파스너용 오픈 박스
TWM562604U (zh) 繩帶扣
TWM512647U (zh) 繩索扣
JP3172562U (ja) 紐調節具
TWI448256B (zh) Can be linked and separated from a pair of chain of the slider
US1885806A (en) Snap faste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