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23554U - 带扣的拉链头 - Google Patents

带扣的拉链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23554U
CN203723554U CN201420121987.8U CN201420121987U CN203723554U CN 203723554 U CN203723554 U CN 203723554U CN 201420121987 U CN201420121987 U CN 201420121987U CN 203723554 U CN203723554 U CN 20372355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hole
countersunk head
shift fork
circular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12198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科华
欧阳红琳
杨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zhi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Panzhi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zhi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Panzhi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42012198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2355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2355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2355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扣的拉链头;该带扣的拉链头能够使得拉链的闭合与分开状态与拉链上方纽扣的扣合和分开状态一致。带扣的拉链头,包括拉锁,还包括母扣、安装在拉链闭合端的母扣座以及安装在拉链闭合端的公扣;所述母扣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与母扣座连接,所述母扣与拉锁连接;所述母扣通过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与公扣连接。采用该拉链头,能够使得拉链的开闭状态与公扣与母扣的分开和扣合保持一致;因此拉链的使用更加人性化,避免因为遗忘导致拉链未闭合的状况。

Description

带扣的拉链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拉链头,尤其是一种带扣的拉链头。
背景技术
公知的:一般的拉链头只是起到打开和闭合拉链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在衣物上设置拉链的拉缝处的开口端均设置有扣子。拉链具有闭合端和分开端,所述闭合端是指拉链上拉锁移动到该端时拉链全部闭合,分开端是指拉链上拉锁移动到使得所有拉链分开的一端。需要解开拉缝时,首先解开扣子,然后往下拉拉链把手,拉链随之将被打开;需要关闭拉缝时,往上提拉链把手拉链就随之闭合,然后再扣合两侧扣子。但是有时扣子被扣上时,由于遗忘而拉链任处于打开的状态,因此会带来不必要的尴尬。一般的拉链头只能起到闭合和分开拉链缝的作用,无法保证拉链上方扣子闭合时,拉链的闭合;因此给人带来不便;甚至造成尴尬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拉链的闭合与分开状态与拉链上方纽扣的扣合和分开状态一致的带扣的拉链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扣的拉链头,包括拉锁,还包括母扣、安装在拉链闭合端的母扣座以及安装在拉链闭合端的公扣;
所述母扣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与母扣座连接,所述母扣与拉锁连接;所述母扣通过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与公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公扣包括基板以及扣板;所述扣板一端为勾头端,另一端为贴合端,所述勾头端与贴合端之间为连接臂;所述贴合端与基板连接;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母扣上设置的勾槽以及公扣上设置的扣板,所述勾头端与勾槽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母扣座具有的扣座以及母扣下方设置的插柱;所述扣座的侧面上设置有沉头圆孔,所述扣座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由沉头圆孔的开口端至沉头圆孔的沉头端延伸且与沉头圆孔连通,所述凹槽具有的宽度小于沉头圆孔具有的直径;所述插柱包括球形端以及连接段;所述球形端通过连接段与母扣下表面连接;所述插柱的球形端与沉头圆孔匹配,所述连接段与凹槽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母扣上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母扣连接另一端与拉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沉头圆孔的末端设置有与沉头圆孔连通且直径相同的45°角弧形盲孔,所述45°角弧形盲孔与沉头圆孔平滑过渡,凹槽沿45°角弧形盲孔的路径,延伸至45°角弧形盲孔末端,且与45°角弧形盲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扣座为阶梯型凸块,所述扣座中间位置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中间凸块,所述沉头圆孔由中间凸块上方的侧面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拉锁具有拉臂,所述拉臂与拉锁铰接,所述拉臂通过连接装置与连接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销轴,所述拉臂与连接板连接的连接端为拨叉状具有拨叉上片以及拨叉下片;所述拨叉上片设置有通孔,所述拨叉下片上设置有与拨叉上片的通孔相对应的盲孔,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板上的连接孔位于拨叉下片与拨叉上片之间,所述销轴一端依次穿过拨叉上片的通孔、连接孔并与拨叉下片上的盲孔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扣座上设置有安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基板上设置有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扣的拉链头,该种带扣的拉链头将母扣与拉锁连接,当拉锁未被拉至闭合端时,母扣无法与母扣座进行扣合,此时公扣也无法与母扣扣合;只有当拉锁拉至相应位置时,母扣扣合在母扣座上,然后实现公扣与母扣的扣合。因此实现了当公扣和母扣扣合时,拉链闭合。避免拉链上方公扣和母扣扣合时,拉链为分开状况。使得拉链的开闭状态与公扣与母扣的分开和扣合保持一致;因此拉链的使用更加人性化,避免因为遗忘导致拉链未闭合的状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母扣与母扣座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母扣与母扣座的轴测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母扣座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母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母扣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B-B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扣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公扣的主视图;
图11是图3中A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扣的拉链头安装使用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带扣的拉链头整个装置的装配图;
图中标示:1-母扣座,11-沉头圆孔,12-凹槽,13-45°角弧形盲孔,14-安装孔,15-扣座,16-中间凸块,2-母扣,21-插柱,211-球形端,212-连接段,22-连接板,23-勾槽,24-连接孔,3-拉锁,31-拉臂,4-公扣,41-基板,42-扣板,421-勾头端,422-连接臂,423-贴合端,5-连接装置,51-销轴,52-拨叉上片,53-拨叉下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13所示的带扣的拉链头,包括拉锁3,还包括母扣2、安装在拉链闭合端的母扣座1以及安装在拉链闭合端的公扣4;
所述母扣2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与母扣座1连接,所述母扣2与拉锁3连接;所述母扣2通过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与公扣4连接。
如图12所示,使用过程中,将母扣座1以及公扣4安装在衣物上,且位于衣物拉缝的开口处,即拉链的闭合端。所述母扣座1位于拉缝一侧,公扣4位于拉缝另一侧。
由于母扣2与拉锁3连接,因此母扣2会随着拉锁3在拉链上移动,当拉锁3移动到拉链闭合端时,母扣2也位于拉链闭合端上方,此时母扣2可以与母扣座1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连接,由于拉链闭合端的公扣4安装在母扣座1的对侧,因此当母扣2与母扣座1扣合时,公扣4可以通过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实现与母扣2的扣合。如果拉锁3未移动到拉链的闭合端,由于拉锁3与母扣2连接因此母扣2不能与母扣座1连接,从而使得公扣4不能与母扣2扣合;不能实现衣物拉缝的闭合。
当拉链需要打开时,首先分开母扣2与公扣4,再分开母扣2与母扣座1,然后可以移动拉锁3使得拉链分开。
通过上述的带扣的拉链头能够实现当公扣4和母扣2扣合时,拉链闭合。避免拉链上方公扣4和母扣2扣合时,拉链为分开状况。使得拉链的开闭能与公扣4与母扣2的分开和扣合保持一致;即公扣4与母扣2的扣合时拉链为闭合状态,公扣4与母扣2的分开时拉链为分开状态。因此使得拉链的使用更加人性化,避免因为遗忘导致拉链不闭合的状况。
所述的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以为纽扣和纽扣的扣合结构,也可以为扣柱与扣孔的扣合结构。为了是公扣4和母扣2之间的扣合快速简便,同时整个扣合结构稳定牢固。如图8、9、10所示,所述公扣4包括基板41以及扣板42;所述扣板42一端为勾头端421,另一端为贴合端423,所述勾头端421与贴合端423之间为连接臂422;所述贴合端423与基板41连接;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母扣2上设置的勾槽23以及公扣4上设置的扣板42,所述勾头端421与勾槽23适配。所述勾头端421与勾槽23适配是指勾槽23在母扣2上的位置能与勾头端421实现连接配合。
使用过程中,由于母扣2上设置有勾槽23,公扣4上设置有勾头端421且勾头端421与勾槽23适配。因此当母扣2与母扣座1扣合时,母扣2正好位于公扣4的对侧,公扣4可以与母扣座1上的母扣2通过勾头端421与勾槽23配合使得母扣2和公扣4扣合。当需要将公扣4和母扣2分开时,只需将勾头端421从勾槽23内退出。采用该种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母扣2和公扣4的连接以及拆开简便快速。
所述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以为纽扣和纽扣的扣合结构。为了便于母扣2与母扣座1的扣合和分离,同时使得母扣2与母扣座1扣合时配合紧固、结构稳定。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母扣座1具有的扣座15以及母扣2下方设置的插柱21;所述扣座15的侧面上设置有沉头圆孔11,所述扣座15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由沉头圆孔11的开口端至沉头圆孔11的沉头端延伸且与沉头圆孔11连通,所述凹槽12具有的宽度小于沉头圆孔11具有的直径;所述插柱21包括球形端211以及连接段212;所述球形端211通过连接段212与母扣23下表面连接;所述插柱21的球形端211与沉头圆孔11匹配,所述连接段212与凹槽12匹配。所述插柱21的球形端211与沉头圆孔11匹配是指球形端211的球形面的最大直径小于或等于沉头圆孔11的直径。所述连接段212与凹槽12匹配是指连接段212的截面最大宽度小于或等于凹槽12的宽度。
需要将母扣2和母扣座1连接时,只需将母扣2移至到母扣座1的上方,使得母扣2上的插柱21位于母扣座1上的沉头圆孔11的开口处,然后将插柱21与设置有凹槽12的沉头圆孔11配合并使得插柱21沿着凹槽12向下移动;从而实现母扣2和母扣座1的连接。当需要将母扣2从母扣座1上拆除时,只需要将母扣2沿着凹槽12向沉头圆孔11开口端移动最终使得插柱21脱离母扣座1;从而实现母扣2与母扣座1的分离。
通过插柱21与设置有凹槽12的沉头圆孔11的配合实现母扣2与母扣座1的连接和非开。操作简便,母扣2与母扣座1的扣合与分开方便;同时该结构稳固。
为了便于扣合母扣2与母扣座1的操作,所述母扣2上设置有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一端与母扣2连接另一端与拉锁3连接。通过连接板22增加了母扣2与拉锁3之间的距离,使得拉锁3在将母扣2扣合到母扣座1上时不会对母扣1起到阻碍作用。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使得母扣2与母扣座1连接后更加稳定,所述沉头圆孔11的末端设置有与沉头圆孔11连通且直径相同的45°角弧形盲孔13,所述45°角弧形盲孔13与沉头圆孔11平滑过渡,所述凹槽12沿45°角弧形盲孔13的路径,延伸至45°角弧形盲孔13末端,且与45°角弧形盲孔13连通。
当插柱21在插入设置有凹槽12的沉头圆孔11时,会沿着凹槽12滑动,插柱21滑动到沉头圆孔11末端时会滑入到设置有凹槽12的45°角弧形盲孔13内从而使得连接更加紧密。
如图2所示,为了使得母扣2与母扣座1配合方便不会受到衣服的阻碍。进一步的,所述扣座15为阶梯型凸块,所述扣座15中间位置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中间凸块16,所述沉头圆孔11由中间凸块16上方的侧面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所述中间凸块16上方的侧面是指如图2所示中间凸块16上方位置的侧面。
通过设置中间凸块16使得沉头圆孔11位于衣服表面上方,因此便于插柱21与设置有凹槽12的沉头圆孔11配合,避免了衣物阻碍母扣2和母扣座1的连接。
为了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方便快捷,所述拉锁3具有拉臂31,所述拉臂31与拉锁3铰接,所述拉臂31通过连接装置5与连接板22连接。所述连接装置5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比如通过镶嵌连接结构实现或者细小的螺栓直接连接拉臂31和连接板22。
如图1图2、图3以及图11所示,为了在拉锁3或者母扣2出现损坏时便于更换。所述连接装置5包括销轴51,所述拉臂31与连接板22连接的连接端为拨叉状具有拨叉上片52以及拨叉下片53;所述拨叉上片52设置有通孔,所述拨叉下片53上设置有与拨叉上片52的通孔相对应的盲孔,所述连接板22上设置有连接孔24,所述连接板22上的连接孔24位于拨叉下片53与拨叉上片52之间,所述销轴51一端依次穿过拨叉上片52的通孔、连接孔24并与拨叉下片53上的盲孔适配。
如图11所示,所述拨叉下片53上设置有与拨叉上片52的通孔相对应的盲孔是指在拨叉下片53上设置的盲孔位置与拨叉上片52上通孔的位置对应,且拨叉下片53上的盲孔的开口位于拨叉下片53上拨叉下片53和拨叉上片52相对的面上。
在需要更坏拉锁3或者母扣2时,只需将销轴51取出使得拉锁3和母扣2分离开,从而更换简便,快速,不需进行整体更换。同时接拉臂31和连接板22通过销轴连接,接拉臂31和连接板22为铰接,使得整个拉锁3在闭合和分开拉链时操作方便、灵活,不易受到衣物的阻碍。
为了便于母扣座1的安装;所述扣座15设置有安装孔14。为了便于公扣座4的安装所述基板41上设置有固定孔43。
实施例一
如图1到图11所示,带扣的拉链头,包括拉锁3,还包括母扣2、安装在拉链闭合端的母扣座1以及安装在拉链闭合端的公扣4;所述母扣2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与母扣座1连接,所述母扣2与拉锁3连接;所述母扣2上设置有勾槽23;所述公扣4包括基板41以及扣板42;所述扣板42一端为勾头端421,另一端为贴合端423,所述勾头端421与贴合端423之间为连接臂422;所述贴合端423与基板41连接;所述勾头端421与勾槽23适配。
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母扣座1具有的扣座15以及母扣2下方设置的插柱21;所述扣座15的侧面上设置有沉头圆孔11,所述扣座15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由沉头圆孔11的开口端至沉头圆孔11的沉头端延伸且与沉头圆孔11连通,所述凹槽12具有的宽度小于沉头圆孔11具有的直径;所述插柱21包括球形端211以及连接段212;所述球形端211通过连接段212与母扣23下表面连接;所述插柱21的球形端211与沉头圆孔11匹配,所述连接段212与凹槽12匹配。
所述母扣2上设置有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一端与母扣2连接另一端与拉锁3连接。所述沉头圆孔11的末端设置有与沉头圆孔11连通且直径相同的45°角弧形盲孔13,所述45°角弧形盲孔13与沉头圆孔11平滑过渡,所述凹槽12沿45°角弧形盲孔13的路径,延伸至45°角弧形盲孔13末端,且与45°角弧形盲孔13连通。所述扣座15为阶梯型凸块,所述扣座15中间位置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中间凸块16,所述沉头圆孔11由中间凸块16上方的侧面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
所述拉锁3具有拉臂31,所述拉臂31与拉锁3铰接,所述拉臂31通过连接装置5与连接板22连接。所述连接装置5包括销轴51,所述拉臂31与连接板22连接的连接端为拨叉状具有拨叉上片52以及拨叉下片53;所述拨叉上片52设置有通孔,所述拨叉下片53上设置有与拨叉上片52的通孔相对应的盲孔,所述连接板22上设置有连接孔24,所述连接板22上的连接孔24位于拨叉下片53与拨叉上片52之间,所述销轴51一端依次穿过拨叉上片52的通孔、连接孔24并与拨叉下片53上的盲孔适配。所述扣座15上设置有安装孔14。所述基板41上设置有固定孔43。
使用过程中:
首先将母扣座1以及公扣4安装在衣物上,且位于衣物安装有拉链的拉缝开口处,所述母扣座1位于拉缝一侧,公扣4位于拉缝另一侧。
由于母扣2与拉锁3连接,因此母扣2会随着拉锁3在拉链上移动,当拉锁3移动到拉链闭合端时,母扣2也位于拉链闭合端上方,此时只需将母扣2移至到母扣座1的上方,使得母扣2上的插柱21位于母扣座1上的沉头圆孔11的开口处,然后将插柱21与设置有凹槽12的沉头圆孔11配合并使得插柱21沿着凹槽12向下移动;从而实现母扣2和母扣座1的连接。由于母扣2上设置有勾槽23,公扣4上设置有勾头端421且勾头端421与勾槽23适配。因此当母扣2与母扣座1扣合时,公扣4可以与母扣座1上的母扣2通过勾头端421与勾槽23配合使得母扣2和公扣4扣合;从而实现拉链的闭合。如果母扣2未与母扣座1连接,而是随着拉锁3在拉链的分开端,则无法实现公扣4和母扣2的扣合,从而也无法实现衣服拉缝的扣合。
当拉链需要打开时,首先分开母扣2与公扣4,将母扣2沿着凹槽12向沉头圆孔11开口端移动,最终使得插柱21脱离母扣座1;从而实现母扣2与母扣座1的分离。再分开母扣2与公扣4,然后可以移动拉锁3使得拉链分开。
从上述使用过程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扣的拉链头能够实现当公扣4和母扣2扣合时,拉链闭合。避免拉链上方公扣4和母扣2扣合时,拉链为分开状况。使得拉链的开闭能与公扣4与母扣2的扣合和分开保持一致;即公扣4与母扣2的扣合时拉链为闭合状态,公扣4与母扣2的分开时拉链为分开状态。因此使得拉链的使用更加人性化,避免因为遗忘导致拉链不闭合的状况。

Claims (10)

1.带扣的拉链头,包括拉锁(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母扣(2)、安装在拉链闭合端的母扣座(1)以及安装在拉链闭合端的公扣(4);
所述母扣(2)通过可拆卸连接结构与母扣座(1)连接,所述母扣(2)与拉锁(3)连接;所述母扣(2)通过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与公扣(4)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公扣(4)包括基板(41)以及扣板(42);所述扣板(42)一端为勾头端(421),另一端为贴合端(423),所述勾头端(421)与贴合端(423)之间为连接臂(422);所述贴合端(423)与基板(41)连接;所述第二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母扣(2)上设置的勾槽(23)以及公扣(4)上设置的扣板(42),所述勾头端(421)与勾槽(23)适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结构包括母扣座(1)具有的扣座(15)以及母扣(2)下方设置的插柱(21);
所述扣座(15)的侧面上设置有沉头圆孔(11),所述扣座(15)的上表面设置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由沉头圆孔(11)的开口端至沉头圆孔(11)的沉头端延伸且与沉头圆孔(11)连通,所述凹槽(12)具有的宽度小于沉头圆孔(11)具有的直径;
所述插柱(21)包括球形端(211)以及连接段(212);所述球形端(211)通过连接段(212)与母扣(23)下表面连接;
所述插柱(21)的球形端(211)与沉头圆孔(11)匹配,所述连接段(212)与凹槽(12)匹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扣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扣(2)上设置有连接板(22);所述连接板(22)一端与母扣(2)连接另一端与拉锁(3)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扣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沉头圆孔(11)的末端设置有与沉头圆孔(11)连通且直径相同的45°角弧形盲孔(13),所述45°角弧形盲孔(13)与沉头圆孔(11)平滑过渡,所述凹槽(12)沿45°角弧形盲孔(13)的路径,延伸至45°角弧形盲孔(13)末端,且与45°角弧形盲孔(13)连通。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扣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座(15)为阶梯型凸块,所述扣座(15)中间位置在竖直方向上设置有中间凸块(16),所述沉头圆孔(11)由中间凸块(16)上方的侧面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扣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锁(3)具有拉臂(31),所述拉臂(31)与拉锁(3)铰接,所述拉臂(31)通过连接装置(5)与连接板(22)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扣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5)包括销轴(51),所述拉臂(31)与连接板(22)连接的连接端为拨叉状具有拨叉上片(52)以及拨叉下片(53);所述拨叉上片(52)设置有通孔,所述拨叉下片(53)上设置有与拨叉上片(52)的通孔相对应的盲孔,所述连接板(22)上设置有连接孔(24),所述连接板(22)上的连接孔(24)位于拨叉下片(53)与拨叉上片(52)之间,所述销轴(51)一端依次穿过拨叉上片(52)的通孔、连接孔(24)并与拨叉下片(53)上的盲孔适配。
9.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扣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座(15)上设置有安装孔(14)。
10.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带扣的拉链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41)上设置有固定孔(43)。
CN201420121987.8U 2014-03-18 2014-03-18 带扣的拉链头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2355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21987.8U CN203723554U (zh) 2014-03-18 2014-03-18 带扣的拉链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121987.8U CN203723554U (zh) 2014-03-18 2014-03-18 带扣的拉链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23554U true CN203723554U (zh) 2014-07-23

Family

ID=51193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121987.8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723554U (zh) 2014-03-18 2014-03-18 带扣的拉链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2355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9468A (zh) * 2014-03-18 2014-06-04 攀枝花学院 带扣的拉链头
CN108366648A (zh) * 2015-12-02 2018-08-03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拉链组件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9468A (zh) * 2014-03-18 2014-06-04 攀枝花学院 带扣的拉链头
CN103829468B (zh) * 2014-03-18 2016-03-16 攀枝花学院 带扣的拉链头
CN108366648A (zh) * 2015-12-02 2018-08-03 耐克创新有限合伙公司 拉链组件
US10993508B2 (en) 2015-12-02 2021-05-04 Nike, Inc. Zipper assembly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41810B1 (en) Device for article, used for changing string-end securing portion
WO2011004500A1 (ja) 防水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2009045226A (ja) 開離嵌挿具付隠し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スライダー
US20150189955A1 (en) Slider for Slide Fastener
CN203723554U (zh) 带扣的拉链头
JP4512164B1 (ja)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US20120297584A1 (en) Zipper head structure
US2728125A (en) Zippers of the separable end type
US5400480A (en) Device for attaching an article of clothing
CN103829468B (zh) 带扣的拉链头
US2784474A (en) Reverse spring lock means for two-way separators and sliders
JP4574668B2 (ja) ジッパー
CN207912216U (zh) 轨道拉链及具有该轨道拉链的连接结构
CN206025421U (zh) 一种不易忘记拉上的拉链
CN202043716U (zh) 双拉片防卡拉链
CN209749994U (zh) 一种防晃动拉链
KR200422205Y1 (ko) 지퍼용 슬라이더
CN205848887U (zh) 一种可防止衣物卷入拉链的拉链头
CN205378932U (zh) 一种新型双拉头拉链
KR101020330B1 (ko) 이탈방지용 이중지퍼
CN201142976Y (zh) 裤子用拉链
CN203016014U (zh) 一种带拉锁的扣子
CN211211695U (zh) 一种拉链固定座及单手拉链
CN212521073U (zh) 一种多功能易开合双肩包
CN107928023A (zh) 一种可单手操作使用的拉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316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