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7388B - Installation of gas nozzles - Google Patents

Installation of gas nozzles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7388B
TWI557388B TW103106051A TW103106051A TWI557388B TW I557388 B TWI557388 B TW I557388B TW 103106051 A TW103106051 A TW 103106051A TW 103106051 A TW103106051 A TW 103106051A TW I557388 B TWI557388 B TW I55738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as
gas nozzle
pin
gas pipe
fix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60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5287A (zh
Inventor
Toshihiro Yamaoka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Publication of TW201435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5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73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738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LSUPPLYING AIR OR NON-COMBUSTIBLE LIQUIDS OR GASES TO COMBUSTION APPARATUS IN GENERAL ; VALVES OR DAMP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IR SUPPLY OR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INDUCING DRAUGHT IN COMBUSTION APPARATUS; TOPS FOR CHIMNEYS OR VENTILATING SHAFTS; TERMINALS FOR FLUES
    • F23L1/00Passages or apertures for delivering primary air for combus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10/00Fluidised bed combustion apparatus
    • F23C10/18Details; Accessories
    • F23C10/20Inlets for fluidisation air, e.g. grids; Botto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15/00Fluidised-bed furnaces; Other furnaces using or treating finely-divided materials in dispersion
    • F27B15/02Details, accessories, or equipment peculiar to furnaces of these typ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7FURNACES; KILNS; OVENS; RETORTS
    • F27BFURNACES, KILNS, OVENS, OR RETORTS IN GENERAL; OPEN SINTERING OR LIKE APPARATUS
    • F27B15/00Fluidised-bed furnaces; Other furnaces using or treating finely-divided materials in dispersion
    • F27B15/02Details, accessories, or equipment peculiar to furnaces of these types
    • F27B15/10Arrangements of air or gas supply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Fluidized-Bed Combustion And Resonant Combustion (AREA)
  • Crucibles And Fluidized-Bed Furnaces (AREA)
  • Furnace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AREA)

Description

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
本發明係有關一種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
以往,作為循環流化床鍋爐,已知有專利文獻1中所示之裝置。該循環流化床鍋爐具備:具有燃燒室之火爐。燃燒室使燃燒物和流動媒體流化而燃燒。並且,在火爐的底部設置有具備風箱及氣體噴嘴之散氣裝置、和排出灰之排出裝置。氣體噴嘴經由風箱將燃燒氣體吹入到燃燒室內。藉由經由管道從氣體噴嘴噴出之空氣,使燃燒室內的流動媒體流動,而形成流化床。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2-220099號公報
然而,在該種循環流化床鍋爐的運轉中,氣體噴嘴暴露於劇烈流動之流動媒體中。因此,無法避免因磨損引起 之氣體噴嘴的劣化,需要定期更換氣體噴嘴。因此,以往氣體噴嘴要求易更換之構造。另一方面,氣體噴嘴有可能因磨損而從管道脫落,且已脫落之氣體噴嘴有可能從灰的抽取口排出且被嚙入於傳送帶等而發生跳閘。因此,要求一種不易脫落且亦能夠輕鬆地更換之氣體噴嘴。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該種課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防止脫落,並且還能夠輕鬆地更換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
本發明的一形態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具備:氣體配管,埋設在具有燃燒室之火爐的底部且朝向燃燒室向上方延伸;及氣體噴嘴,連結於氣體配管的上端側且向火爐的燃燒室內突出,其中,氣體配管與氣體噴嘴的連結部配置在底部內。
依該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埋設在火爐的底部之氣體配管與向火爐的燃燒室內突出之氣體噴嘴的連結部配置在底部內。因此,能夠防止氣體噴嘴在連結部的部份脫出。因此,能夠防止氣體噴嘴從氣體配管脫落。並且,能夠藉由解除連結部中的連結來拆卸氣體噴嘴。綜上,能夠防止氣體噴嘴的脫落,並且能夠輕鬆地更換氣體噴嘴。
並且,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具備相對於火爐不可移動地固定氣體噴嘴之固定部,且固定部可不露出於燃燒室內。依該種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相對於火爐不可移動地 固定氣體噴嘴之固定部不露出於燃燒室內,因此能夠防止該固定部磨損。因此,由於能夠維持氣體噴嘴相對於火爐不可移動地被固定之狀態,因此能夠防止氣體噴嘴從氣體配管脫落。並且,能夠以僅卸下固定部的固定之輕鬆的作業來拆卸氣體噴嘴。綜上,能夠防止氣體噴嘴的脫落,並且能夠輕鬆地更換氣體噴嘴。
並且,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在氣體配管的內側進一步具備沿上下方向延伸之銷,銷的上端側固定於氣體噴嘴,銷的下端側固定於氣體配管的下端側,固定部可以具備用來固定銷的上端側與氣體噴嘴之第1固定部。依該種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氣體噴嘴與銷的上端側固定,該銷的下端側固定於氣體配管的下端側而被支撐。用來固定銷的上端側與氣體噴嘴之第1固定部不露出於燃燒室,因此能夠防止該第1固定部磨損。因此,能夠維持氣體噴嘴被銷支撐之狀態,因此能夠防止氣體噴嘴從氣體配管脫落。並且,銷的上端側固定於氣體噴嘴,銷的下端側固定於氣體配管的下端側,因此在氣體配管的下端側,能夠以僅卸下銷的下端側的固定之輕鬆的作業而連同銷拆卸氣體噴嘴。綜上,能夠防止氣體噴嘴的脫落,並且能夠輕鬆地更換氣體噴嘴。
並且,固定部具備用來固定銷的下端側之第2固定部,第2固定部可以配置於氣體配管的外側。依該種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與第2固定部配置於氣體配管的內側時相比,能夠輕鬆地進行氣體噴嘴的安裝及拆卸。
並且,第1固定部可藉由接合氣體噴嘴的內壁面與銷的上端側來形成。依該種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能夠輕鬆地形成不露出於燃燒室之第1固定部。
並且,第2固定部可以在配置於比氣體配管的下端部更靠下側的區域之支撐部固定銷的下端側。依該種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第2固定部的形成及去除變得輕鬆。
依本發明,提供一種能夠防止脫落,並且還能夠輕鬆地更換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
1‧‧‧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
3‧‧‧火爐
3e‧‧‧底部
4‧‧‧燃燒室
23‧‧‧氣體配管
23d‧‧‧上端部(上端)
23e‧‧‧下端部(下端)
25‧‧‧氣體噴嘴
29‧‧‧耐火材料(底部)
31‧‧‧管接頭部(連結部)
34c‧‧‧內壁面
33‧‧‧銷
33b‧‧‧上端部(上端)
33c‧‧‧下端部(下端)
35‧‧‧第1固定部(固定部)
37‧‧‧支撐構件(支撐部)
38‧‧‧第2固定部(固定部)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所適用之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構造圖。
第2圖係表示第1圖的循環流化床鍋爐中的火爐的底部之概略剖面圖。
第3圖係從上方觀察第2圖之概略剖面圖。
第4圖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的概略剖面圖,係第2圖所示之氣體噴嘴的放大剖面圖。
第5圖係沿著第4圖所示之V-V線之剖面圖。
第6圖係另一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的概略剖面圖,係與第4圖對應之圖。
第7圖係第6圖所示之氣體配管與銷之間的固定部的放大剖面圖。
以下,參閱附圖對本發明的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的實施形態進行詳細說明。另外,在附圖說明中對相同的元件附加相同元件符號且省略重複說明。
參閱第1圖,首先,對於本實施形態的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所適用之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構造進行說明。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所適用之循環流化床鍋爐的構造圖。如第1圖所示,循環流化床鍋爐2具備呈豎立的筒形狀之流化床型的火爐3。在火爐3的中間部設置有投入燃料之燃料投入口3a,在上部設置有排出燃燒氣體之氣體出口3b。從燃料投入裝置5被供給到該火爐3之燃料經由燃料投入口3a被投入到火爐3的內部。
在火爐3的氣體出口3b連接有可發揮固氣分離裝置作用之旋風器7。旋風器7的排出口7a經由氣體管路與後段的氣體處理系統連接。並且,被稱作下導管之迴流管路9從旋風器7的底部出口向下方延伸,迴流管路9的下端與火爐3的中間部側面連接。
關於火爐3,在其內部具有燃燒室4。在燃燒室4中,藉由從後述之火爐3的底部導入之燃燒/流動用氣體(例如空氣),使包括從燃料投入口3a投入之燃料之固態物流動,燃料一邊流動一邊在大約800~900℃下燃燒。在燃燒室4中產生之燃燒氣體與固體顆粒一起被導入 至旋風器7。旋風器7藉由離心分離作用使固體顆粒與氣體分離,且使被分離之固體顆粒經由迴流管路9返回到燃燒室4,並且將去除固體顆粒之燃燒氣體從排出口7a通過氣體管路送出至後段的氣體處理系統。另外,固體顆粒被再利用。
在該燃燒室4中,產生燃燒灰且積存在底部。因此,在火爐3中,燃燒灰從底部的排出口3d定期向外部排出。
上述的氣體處理系統具備經由氣體管路連接於旋風器7的排出口7a之氣體熱交換裝置13、及經由氣體管路連接於該氣體熱交換裝置13的排出口13a之袋式過濾器(集塵器)15。在氣體熱交換裝置13上設置有以橫切廢氣流路之方式使水流動之鍋爐管13b。藉由從旋風器7傳送之高溫廢氣與該鍋爐管13b接觸,廢氣的熱量被回收到管內的水中,已產生之高溫水蒸氣通過鍋爐管13b被傳送到發電用的渦輪。袋式過濾器15去除仍伴隨於該可燃氣體中之飛灰等微顆粒。從袋式過濾器15的排出口15a排出之清淨之氣體經由氣體管路及泵17從煙筒19向外部排出。
接著,參閱第2圖及第3圖,對本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所適用之循環流化床鍋爐的火爐底部進行詳細說明。第2圖係表示第1圖的循環流化床鍋爐中的火爐的底部之概略剖面圖,第3圖係從上方觀察第2圖之概略剖面圖。如第2圖所示,在火爐3的底部3e的下側設置 有風箱21。並且,在底部3e的上側立設有複數個氣體配管23,且朝向燃燒室4延伸。在複數個氣體配管23的每一個上端連結有複數個氣體噴嘴25。在風箱21上設置用來導入燃燒/流動用氣體之供給路27。從供給路27導入之燃燒/流動用氣體經由風箱21、氣體配管23及氣體噴嘴25均勻地送入到整個燃燒室4內。
在火爐3的底部3e的上側形成耐火材料29,在耐火材料29之間設置有複數個排出前述燃燒灰之排出口3d。氣體配管23立設於火爐3的底部3e,且使耐火材料29向上方延伸。氣體配管23的周圍被耐火材料29所覆蓋,連結於氣體配管23的上端之氣體噴嘴25中,其一部份或全部不被耐火材料29覆蓋而露出且朝向燃燒室4突出。氣體噴嘴25中,將氣體送入到燃燒室4內之噴出口以朝向排出口3d之方式配置。火爐3運轉時,從氣體噴嘴25送入之氣體朝箭頭所示之方向流動。另外,將箭頭所示之方向稱作作為氣體噴嘴25噴出氣體之方向之“噴出方向D1”。另外,本實施形態中,噴出方向D1沿著與氣體配管23的軸線正交之方向設定,但亦可沿著傾斜之方向設定。
如第3圖所示,在火爐3的底部3e排列配置複數個(例如數千根)氣體噴嘴25。在火爐3運轉時,從各自的氣體噴嘴25的噴出口噴出之氣體朝向排出口3d朝噴出方向D1流動。
接著,利用第4圖及第5圖,對本實施形態之氣體噴 嘴的安裝構造進行詳細說明。第4圖係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的概略剖面圖,係第2圖所示之氣體噴嘴的放大剖面圖,第5圖係沿著第4圖所示之V-V線之剖面圖。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1具備:氣體配管23,埋設在具有燃燒室4之火爐3的底部且朝向燃燒室4向上方延伸;及氣體噴嘴25,連結於氣體配管23的上端側且向火爐3的燃燒室4內突出,氣體配管23與氣體噴嘴25的連結部(在此為管接頭部31)配置在底部內。另外,其中的底部(亦即,申請專利範圍中之“底部”)係指火爐3的底側的構造物,不僅包括作為底側的壁面的底部3e,還包括底部3e上的耐火材料29。連結部係更換氣體噴嘴25時解除連結之部份。本實施形態中,連結部(亦即管接頭部31)在火爐3的底部中配置於耐火材料29內。並且,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1具備相對於火爐3不可移動地固定氣體噴嘴25之固定部,固定部不露出於燃燒室4內。另外,固定部具備後述的第1固定部35及第2固定部38。具體而言,本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1具備:氣體配管23,固定於火爐3的底部3e;氣體噴嘴25,經由管接頭部31與氣體配管23的連接部23t連結;銷33,在氣體配管23的內側朝上下方向延伸;第1固定部35,固定銷33的上端部33b側與氣體噴嘴25;及第2固定部38,固定銷33的下端部33c側。另外,為了便於說明及理解,第4圖及第5圖中,耐火材料29的上表面呈平面狀,氣體 噴嘴25設為充分露出之狀態。但是,耐火材料29的上表面可以傾斜,亦可設置有段差。
氣體配管23為由金屬等形成之圓筒狀的構件。氣體配管23在下端部23e側固定成嵌入於火爐3的底部3e。氣體配管23具有外周面被底部3e包圍之嵌入部23a、在比底部3e更靠上側之朝向燃燒室4延伸之上延伸部23b、及在比底部3e更靠下側之朝向風箱21延伸之下延伸部23c。上延伸部23b的外周面被耐火材料29覆蓋。下延伸部23c的外周面露出於風箱21內。氣體配管23的上端部23d(亦即上延伸部23b的上端)配置於耐火材料29內部。藉由該種構造,氣體配管23能夠從下端部23e側的開口部吸收流過風箱21內之氣體,且從上端部23d側的開口部排出。
氣體噴嘴25為由具有圓筒狀的內筒部34及固定成覆蓋內筒部34的上部之噴出部36之金屬等形成之構件。內筒部34為藉由以連接於氣體配管23之方式向上方延伸來使通過氣體配管23內而來之氣體進一步向上方流動之圓筒狀的構件。噴出部36為轉換通過氣體配管23及內筒部34而來之氣體的方向,並且向燃燒室4噴出氣體之構件。
氣體噴嘴25的內筒部34在下端部側之連接部25e經由管接頭部31與氣體配管23的上端部23d側的連接部23t連結。管接頭部31呈例如由金屬等形成之圓筒形狀。管接頭部31的內徑大於氣體配管23及內筒部34的外 徑。氣體配管23的連接部23t及內筒部34的連接部25e的外周面與管接頭部31的內周面抵接。氣體配管23的連接部23t藉由焊接等來固定於管接頭部31的下端側。內筒部34的連接部25e不藉由焊接等來固定於管接頭部31的上端側,而係以插入之方式可拆卸地固定於管接頭部31的內側。另外,藉由氣體配管23、管接頭部31及內筒部34的內部空間來形成從氣體配管23的下端部23e到內筒部34的上端部34a為止向上方延伸之流路FL1。
氣體噴嘴25的噴出部36具備朝噴出方向D1(在此為大致水平方向)噴出氣體之主體部36A、及用於將主體部36A連接於內筒部34之連接部36B。連接部36B呈從主體部36A朝向下方延伸之圓筒狀,且與內筒部34的外周面抵接,藉由焊接等固定於該內筒部34。亦即,在噴出部36的連接部36B的內周面與內筒部34的外周面抵接之狀態下,藉由焊接連接部36B的下端部附近與內筒部34的外周面來固定噴出部36與內筒部34。另外,在更換氣體噴嘴25時,無需解除噴出部36與內筒部34之間的固定,而能夠將噴出部36及內筒部34作為一個組件來處理。藉由焊接固定時,可以無需考慮更換時的去除難易度,而以焊接不會因磨損等而被去除之方式牢固地固定。另外噴出部36及內筒部34可以一體形成(例如,可以作為一體成形品形成)。主體部36A設置為與內筒部34連通,從內筒部34的上端部34a側朝噴出方向D1延伸(參閱第4圖)。另外,主體部36A亦朝寬度方向擴展(參閱 第5圖),藉此能夠將形成於主體部36A的前端部36a之氣體的噴出口JT的寬度擴展成大於氣體配管23的直徑。
在主體部36A的內部藉由從內筒部34的上端部34a至少朝噴出方向D1延伸之內部空間形成流路FL2。該主體部36A的流路FL2與氣體配管23、管接頭部31及內筒部34的流路FL1連通,並且在主體部36A的前端部36a開口。藉由流路FL2在主體部36A的前端部36a開口,形成氣體的噴出口JT。主體部36A的上端側藉由上壁部28封鎖,通過流路FL1之氣體藉由與上壁部28的下表面28a衝突來轉換方向,且通過流路FL2朝向噴出方向D1流動,且從噴出口JT噴出。在內筒部34的上端部34a與上壁部28的下表面28a之間形成用於使氣體通過之間隙。另外,噴出部36中,其外表面不被耐火材料29覆蓋,而露出於燃燒室4內,但亦可至少噴出口JT露出,在為了更換氣體噴嘴25而能夠拆卸之範圍內,其一部份被耐火材料29覆蓋。
銷33為在氣體配管23的內側,以沿著氣體配管23的內壁面之方式,在上延伸部23b、嵌入部23a及下延伸部23c的整個區域內朝上下方向延伸之圓形狀的棒狀構件。另外,銷33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亦可為多角形狀。銷33的根數並無特別限定,但亦可沿氣體配管23的內側的周方向配置複數根,本實施形態中配置2根。銷33例如由金屬等形成,且呈棒形狀。銷33的上端部33b比氣體配管23的上端部23d更朝上方延伸,且延伸到能 夠與內筒部34的內壁面34c抵接之位置。並且,銷33的下端部33c比氣體配管23的下端部23e更朝下方延伸,且向下方延伸至能夠確保可固定後述的支撐構件37之焊接量之程度。本實施形態中,銷33在與氣體配管23的內壁面及內筒部34的內壁面34c抵接之狀態(或出現微小的空隙之狀態)下,朝上下方向筆直地延伸。一對銷33的周方向之位置並無特別限定,但本實施形態中,從上下方向觀察,彼此朝向與噴出方向D1正交之方向對置,並且配置於彼此呈大致180°之位置。
在銷33的上端部33b側形成用來固定銷33的上端部33b側與氣體噴嘴25的內側的部份之第1固定部35。本實施形態中,第1固定部35藉由將銷33的上端部33b側的部份直接與氣體噴嘴25接合來形成。具體而言,第1固定部35由焊接部構成,該焊接部藉由對銷33的上端部33b側的既定部位與氣體噴嘴25的內筒部34的內壁面34c之間進行焊接接合來形成。另外,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第1固定部35之焊接部僅在銷33的上端部33b附近的區域形成一處。但是,構成第1固定部35之焊接部亦可以在銷33與內筒部34重疊之可接合區域33t的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位置以任意大小形成。其中,可接合區域33t係指能夠以焊接等來接合銷33與內筒部34之區域。例如,可以將焊接部形成於可接合區域33t的下端側(或上端側與下端側這兩者),亦可設置於可接合區域33t的大致整個區域,還可沿長邊方向分散設置於複數個部位。並且, 第1固定部35亦可由用來固定銷33與氣體噴嘴25之另一構件構成(例如,亦可在銷33上安裝活栓鎖,且將該活栓鎖固定於內筒部34)。具有如上所述之構造之第1固定部35配置在氣體噴嘴25的內側,並且被噴出部36及內筒部34覆蓋,而成為不露出於燃燒室4之狀態。
在銷33的下端部33c側形成用來固定銷33的下端部33c側與既定的固定對象物之第2固定部38。第2固定部38藉由將固定對象物與銷33的下端部33c側固定來限制使用氣體噴嘴25時之銷33向上方的移動,亦即氣體噴嘴25向上方的移動。本實施形態中,作為銷33的固定對象物,有支撐構件37配置於氣體配管23的下側。支撐構件37以相互連結一對銷33之狀態,構成為與氣體配管23的下端部23e干擾之類的形狀及配置。
支撐構件37例如由金屬等形成,且呈長方形板狀。支撐構件37中,作為其外表面具有相互對置之大致長方形狀的主表面37a、37b。支撐構件37至少在比氣體配管23的下端部23e更靠下側的區域內,配置成其中一方的主表面37a與一對銷33的各自的外周面抵接。此時,主表面37a的長邊配置成與銷33及氣體配管23延伸之方向(亦即上下方向)正交。並且,支撐構件37的上端部37c(主表面37a的上側的長邊)與氣體配管23的下端部23e抵接。在該狀態下,主表面37a的長邊比氣體配管23的內徑長,在長邊方向對置之兩端部37e、37f配置於氣體配管23的徑向外側。因此,即使力向上方作用於氣體 噴嘴25而支撐構件37藉由銷33被拉向上方,亦能夠藉由使支撐構件37的上端部37c與氣體配管23的下端部23e干擾而限制銷33及氣體噴嘴25的移動。另外,支撐構件37的下端部37d配置在比銷33的下端部33c更靠上方,但亦可配置在與該下端部33c相同的位置或下方。
相對於如此配置之支撐構件37,第2固定部38藉由直接接合銷33的下端部33c側的部份來形成。具體而言,第2固定部38由焊接部構成,該焊接部藉由對銷33的下端部33c側的既定部位與支撐構件37的主表面37a之間進行焊接接合來形成。另外,本實施形態中,構成第2固定部38之焊接部僅在銷33的下端部33c附近的區域形成一處。但是,構成第2固定部38之焊接部亦可在銷33與支撐構件37重疊之可接合區域33e的上下方向中的任意位置以任意大小形成。其中,可接合區域33e係指能夠以焊接等來接合銷33與支撐構件37之區域。例如,可以將焊接部形成於可接合區域33e的上端側(或上端側與下端側這兩者),亦可設置於可接合區域33e的大致整個區域,還可沿長邊方向分散設置於複數個部位。具有如上述之構造之第2固定部38配置在氣體配管23的外側,且露出於風箱21。
接著,在本實施形態的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1中,對安裝氣體噴嘴25之方法及拆卸方向進行說明。
為了安裝氣體噴嘴25,首先,以焊接等接合氣體噴嘴25的內筒部34的內壁面34c與銷33的上端部33b 側,從而形成第1固定部35。另外,此時,在將噴出部36固定於內筒部34之前階段,若將銷33的上端部33b側焊接於內筒部34的內壁面34c,則由於無需使焊接工具插入到內筒部34內部的深處,因此容易進行焊接。接著,在將銷33插入到氣體配管23內之狀態下,使接合了銷33之氣體噴嘴25經由管接頭部31與氣體配管23的上端部23d連結。此時,銷33的下端部33c側的一部份成為露出於氣體配管23外之狀態。接下來,使支撐構件37的主表面37a與露出於氣體配管23外之銷33的下端部33c側的部份接觸,並且使支撐構件37的上端部37c與氣體配管23的下端部23e接觸。在該狀態下,以焊接等來接合銷33與支撐構件37,從而形成第2固定部38。綜上,藉由第1固定部35及第2固定部38,氣體噴嘴25經由銷33被安裝於氣體配管23。在該狀態下,即使來自風箱21的氣體通過氣體配管23內的流路FL1而與氣體噴嘴25的上壁部28的下表面28a衝突,氣體噴嘴25亦經由銷33及支撐構件37而由氣體配管23的下端部23e支撐。因此,能夠防止氣體噴嘴25從氣體配管23(管接頭部31)脫落。
為了拆卸氣體噴嘴25,首先拆卸第2固定部38。具體而言,去除支撐構件37與銷33的下端部33c側之間的焊接等,從支撐構件37拆卸銷33。接下來,將氣體噴嘴25與銷33一同從氣體配管23內向上方拉出,從而從氣體配管23拆卸氣體噴嘴25。
接著,對於本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1的作用/效果,與另一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及以往的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進行比較並加以說明。
第6圖係另一實施形態的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的概略剖面圖,係與第4圖對應之圖,第7圖係第6圖所示之氣體配管與銷之間的固定部的放大剖面圖。如第6圖所示,即使係另一實施形態的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10,亦與本實施形態的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1相同,具備:氣體配管23,固定於火爐3的底部3e;氣體噴嘴25,經由管接頭部31連結於氣體配管23的連接部23t;及銷33,在氣體配管23的內側朝上下方向延伸。但是,另一實施形態的安裝構造10中,銷33的固定構造不同。以下,對另一實施形態的安裝構造10的銷33的固定構造進行詳細說明。
另一實施形態的安裝構造10中,在氣體噴嘴25的上壁部28設置有貫穿孔42,在該貫穿孔42上插入著銷33。從貫穿孔42被拉出之銷33的上端部33b側藉由焊接等固定於主體部36A的上壁部28的外側,且在上壁部28的外側形成第3固定部39。通過貫穿孔42向上壁部28的外側突出之銷33的剩餘部33a在將銷33的上端部33b側固定於上壁部28的外側之後會被切斷。如此,第3固定部39存在於氣體噴嘴25的上壁部28的外側,因此露出於火爐3的燃燒室4。
並且,另一實施形態的安裝構造10中,在氣體配管23的下端部23e具有缺口部23f,懸掛部33d形成於銷33 的下端部33c側。如第7圖所示,懸掛部33d例如對準形成缺口部23f之缺口位置來折彎銷33的下端部33c側而形成。如此,銷33的懸掛部33d在形成於氣體配管23的下端部23e之缺口部23f之間夾持氣體配管23而支撐著。
另一實施形態的安裝構造10中,為了安裝氣體噴嘴25,首先在氣體噴嘴25的上壁部28的貫穿孔42內插入銷33。將銷33的上端部33b側從貫穿孔42向上壁部28的外側拉出,以焊接等與上壁部28的外側接合,從而形成第3固定部39。此時,切斷銷33的剩餘部33a。接著,在將銷33插入到氣體配管23內之狀態下,使接合了銷33之氣體噴嘴25經由管接頭部31與氣體配管23的上端部23d連結。此時,銷33的下端部33c側的一部份成為露出於氣體配管23外之狀態。並且,相對於露出於氣體配管23外之銷33的下端部33c側的部份,對準氣體配管23的缺口部23f的位置且夾持氣體配管23地彎曲而形成懸掛部33d。綜上,藉由第3固定部39及懸掛部33d,氣體噴嘴25經由銷33被安裝於氣體配管23。
在另一實施形態的安裝構造10中,為了拆卸氣體噴嘴25,首先去除銷33的上端部33b側與氣體噴嘴25的上壁部28的外側之間的焊接等,且從氣體噴嘴25拆卸銷33。接下來,從銷33拔出氣體噴嘴25。
例如,舉出一種以往的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其具備:以上端部從火爐3的底部(耐火材料29的上表面) 突出之方式延伸之氣體配管(由本實施形態中之氣體配管23與內筒部34一體形成之配管構成);及設置於向燃燒室4內突出之氣體配管之氣體噴嘴(僅由與本實施形態中之噴出部36對應之組件構成)。以往的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中,氣體噴嘴與氣體配管的上端部連結,該連結部中氣體噴嘴與氣體配管藉由焊接等而固定。要更換氣體噴嘴時,去除該連結部的焊接等。然而,氣體噴嘴與氣體配管的連結部露出於燃燒室4內,因此該連結部因為流動媒體直接受到損傷,從而氣體噴嘴有可能脫出。如此從氣體配管脫落之氣體噴嘴有可能沿噴出方向D1落在排出口3d,而由傳送帶等嚙入已脫出之氣體噴嘴而導致跳閘。並且,更換氣體噴嘴時,為了去除連結部的焊接,需要在耐火材料29的上表面附近往下挖而確保充份的空間。因此,存在無法輕鬆進行更換作業之情況。
另一方面,依第6圖所示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10,埋設在火爐3的底部(底部3e及耐火材料29)之氣體配管23與向火爐3的燃燒室4內突出之氣體噴嘴25的連結部(管接頭部31)配置在底部內。因此,能夠防止體噴嘴25在連結部的部份脫出。因此,能夠防止氣體噴嘴25從氣體配管23脫落。並且,能夠藉由解除連結部中的連結來拆卸氣體噴嘴25。綜上,能夠防止氣體噴嘴25的脫落,並且能夠輕鬆地更換氣體噴嘴25。
在此,如上述,在另一實施形態的安裝構造10中,用來固定氣體噴嘴25與銷33的上端部33b側之第3固定 部39存在於氣體噴嘴25的上壁部28的外側。亦即,第3固定部39露出於火爐3的燃燒室4。因此,在火爐3運轉時,氣體噴嘴25及第3固定部39暴露於劇烈流動之流動媒體中。因此,有可能因磨損而使氣體噴嘴25及第3固定部39劣化,且因第3固定部39的固定強度而導致氣體噴嘴25從氣體配管23脫落。
並且,另一實施形態的安裝構造10中的氣體噴嘴25的更換還有進一步改良的空間。具體而言,安裝氣體噴嘴25時,需要切斷銷33的剩餘部33a。拆卸氣體噴嘴25時需要去除銷33的上端部33b側與氣體噴嘴25之間的焊接等,且需要在從氣體噴嘴25拔出銷33之基礎上拆卸氣體噴嘴25。
相對於此,依本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嘴25的安裝構造1,用來固定銷33的上端部33b側與氣體噴嘴25之第1固定部35不露出於燃燒室4,因此即使氣體噴嘴25的外表面磨損,亦能夠防止第1固定部35磨損。因此,能夠維持氣體噴嘴25被銷33支撐之狀態,因此能夠防止氣體噴嘴25從氣體配管23脫落。並且,銷33的上端側33b側固定於氣體噴嘴25,銷33的下端部33c側固定於氣體配管23的下端部23e側,因此能夠以僅卸下銷33的下端部33c側的固定之輕鬆的作業連同銷33拆卸氣體噴嘴25。綜上,能夠防止脫落,並且能夠輕鬆地更換氣體噴嘴25。
並且,依本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嘴25的安裝構造1, 用來固定銷33的下端部33c側之第2固定部38配置於氣體配管23的外側。例如,第2固定部38配置於氣體配管23的內側時(例如,如將銷33的下端部33c焊接於氣體配管23的內壁面時),安裝時需要使焊接噴嘴進入到氣體配管23內,拆卸時需要使用於去除焊接之工具進入到氣體配管23內。另一方面,第2固定部38配置於氣體配管23的外側時,能夠在氣體配管23的外側進行氣體噴嘴25的安裝及拆卸,由於變得容易進行利用焊接噴嘴和去除用工具之作業,因此能夠與以往相比更輕鬆地進行氣體噴嘴25的更換作業。
並且,依本實施形態之氣體噴嘴25的安裝構造1,第1固定部35藉由接合氣體噴嘴25的內壁面34c與銷33的上端部33b側來形成。因此,能夠輕鬆地形成不露出於燃燒室4之第1固定部35。亦即,能以使銷33的上端部33b側與氣體噴嘴25的內壁面34c接觸,並且僅藉由焊接等接合之簡單的作業安裝氣體噴嘴25。
以上,對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無需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能夠在不脫離其主旨範圍內進行各種變更。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中的固定方法並不限定於焊接,亦可利用螺絲構造等來固定。
並且,銷33並不限定於棒形狀,只要能夠支撐氣體噴嘴25,亦可成為各種形狀。
並且,支撐構件37並不限定於大致長方體的板形 狀,只要能夠支撐銷33,亦可成為各種形狀。例如,亦可為朝水平方向延伸之棒狀構件。
並且,第2固定部38並不限定於用來固定銷33與另一構件。例如,將銷33插入到氣體配管23之後,如第7圖所示,亦可藉由使銷33的下端部側33c彎曲來成為懸掛部33d,從而形成第2固定部38。此時,在拆卸氣體噴嘴25時,能夠藉由使銷33的下端部33c側的懸掛部33d重新成為筆直狀態、或切斷來拆卸。並且,亦可直接焊接接合銷33與氣體配管23。
1‧‧‧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
3e‧‧‧底部
4‧‧‧燃燒室
21‧‧‧風箱
23‧‧‧氣體配管
23a‧‧‧嵌入部
23b‧‧‧上延伸部
23c‧‧‧下延伸部
23d‧‧‧上端部(上端)
23e‧‧‧下端部(下端)
23t‧‧‧連接部
25‧‧‧氣體噴嘴
25e‧‧‧連接部
28‧‧‧上壁部
28a‧‧‧下表面
29‧‧‧耐火材料(底部)
31‧‧‧管接頭部(連結部)
33‧‧‧銷
33b‧‧‧上端部(上端)
33c‧‧‧下端部(下端)
33e‧‧‧可接合區域
33t‧‧‧可接合區域
34‧‧‧內筒部
34a‧‧‧上端部
34c‧‧‧內壁面
35‧‧‧第1固定部(固定部)
36‧‧‧噴出部
36a‧‧‧前端部
36A‧‧‧主體部
36B‧‧‧連接部
37‧‧‧支撐構件(支撐部)
37a、37b‧‧‧主表面
37c‧‧‧上端部
37d‧‧‧下端部
37e、37f‧‧‧兩端部
38‧‧‧第2固定部(固定部)
D1‧‧‧噴出方向
FL1、FL2‧‧‧流路
JT‧‧‧噴出口

Claims (4)

  1. 一種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具備:氣體配管,埋設在具有燃燒室之火爐的底部且朝向前述燃燒室向上方延伸;及氣體噴嘴,連結於前述氣體配管的上端側且向前述火爐的燃燒室內突出,前述氣體配管與前述氣體噴嘴的連結部配置在前述底部內;具備相對於前述火爐不可移動地固定前述氣體噴嘴之固定部,前述固定部不露出於前述燃燒室內;在前述氣體配管的內側進一步具備沿上下方向延伸之銷,前述銷的上端側固定於前述氣體噴嘴,前述銷的下端側固定於前述氣體配管的下端側,前述固定部具備用來固定前述銷的上端側與前述氣體噴嘴之第1固定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其中,前述固定部具備用來固定前述銷的下端側之第2固定部,前述第2固定部配置於前述氣體配管的外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其中,前述第1固定部藉由接合前述氣體噴嘴的內壁面與前 述銷的上端側而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氣體噴嘴的安裝構造,其中,前述第2固定部將前述銷的下端側固定在:配置於比前述氣體配管的下端部更靠下側的區域中的支撐部。
TW103106051A 2013-03-12 2014-02-24 Installation of gas nozzles TWI5573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49278 2013-03-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5287A TW201435287A (zh) 2014-09-16
TWI557388B true TWI557388B (zh) 2016-11-11

Family

ID=515365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6051A TWI557388B (zh) 2013-03-12 2014-02-24 Installation of gas nozzles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284923B2 (zh)
PH (1) PH12015501976B1 (zh)
TW (1) TWI557388B (zh)
WO (1) WO201414182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2023A (en) * 1979-08-01 1981-09-29 Curtiss-Wright Corporation Fluidized bed combustor and removable windbox and tube assembly therefor
JPH02100030U (zh) * 1989-01-13 1990-08-09
CN1081934A (zh) * 1992-04-20 1994-02-16 福斯特惠勒能源公司 流化床系统以及其中所用的流化与冷却喷嘴
TW240286B (zh) * 1992-04-17 1995-02-11 Ehara Seisakusho Kk
JPH0942636A (ja) * 1995-07-26 1997-02-14 Kobe Steel Ltd 高温空気を用いる流動床焼却炉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2023A (en) * 1979-08-01 1981-09-29 Curtiss-Wright Corporation Fluidized bed combustor and removable windbox and tube assembly therefor
JPH02100030U (zh) * 1989-01-13 1990-08-09
TW240286B (zh) * 1992-04-17 1995-02-11 Ehara Seisakusho Kk
CN1081934A (zh) * 1992-04-20 1994-02-16 福斯特惠勒能源公司 流化床系统以及其中所用的流化与冷却喷嘴
JPH0942636A (ja) * 1995-07-26 1997-02-14 Kobe Steel Ltd 高温空気を用いる流動床焼却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4141828A1 (ja) 2014-09-18
JP6284923B2 (ja) 2018-02-28
TW201435287A (zh) 2014-09-16
JPWO2014141828A1 (ja) 2017-02-16
PH12015501976A1 (en) 2016-01-11
PH12015501976B1 (en) 2016-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88268B (zh) 循环流化床锅炉
TWI557388B (zh) Installation of gas nozzles
US20080271657A1 (en) Coal fired process heaters
CN100565006C (zh) 具有废气压力通风的流化床反应器系统
EP1565688B1 (en) Tower boiler including a stationary supporting structure
JP6202555B2 (ja) 循環流動層ボイラの流動媒体回収器
JP4725998B2 (ja) スートブロワ及びその運転方法
FI122923B (sv) Slaganordning för rengöring av ytor, speciellt värmeytor
JP6183066B2 (ja) 流動層ボイラ
JP5762326B2 (ja) 排ガス処理装置
JP2019147142A (ja) 排ガス処理装置
JPH10318A (ja) 高温ガス用除塵装置
KR101994903B1 (ko) 편마모 억제가 가능한 수평형 테일 앤드 보일러용 부착 분진 제거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수평형 테일 앤드 보일러
JP7215890B2 (ja) シュート部保護装置、および流動層ボイラのシュート部
JP2011127818A (ja) 流動層ボイラの炉壁構造
JP5954534B2 (ja) サイクロン及び循環流動層ボイラ
JP6629050B2 (ja) 反応炉
KR101843492B1 (ko) 클링커 감소형 소각 보일러 시스템
JP6812523B2 (ja) 反応炉
EP3889501B1 (en) Heat transmission pipe block, waste heat recovery boiler,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waste heat recovery boiler
JP2005164229A (ja) 容器の内部面洗浄装置および内部面洗浄方法
JP3202489U (ja) 燃焼バーナ及びボイラ
JP5144447B2 (ja) ボイラ装置
KR20180123002A (ko) 유동층 열교환기 및 이에 대응하는 소각 장치
KR101816326B1 (ko) 순환 유동층 보일러용 바닥재 배출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순환 유동층 보일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