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4920B - 觸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觸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4920B
TWI554920B TW104138840A TW104138840A TWI554920B TW I554920 B TWI554920 B TW I554920B TW 104138840 A TW104138840 A TW 104138840A TW 104138840 A TW104138840 A TW 104138840A TW I554920 B TWI554920 B TW I55492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opening
electrodes
transparent
touch pan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388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9346A (zh
Inventor
邱冠焴
童騰賦
劉柏源
鄭詠澤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413884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54920B/zh
Priority to CN201610003331.XA priority patent/CN105426018B/zh
Priority to US15/181,965 priority patent/US20170147126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4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492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7193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9346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Description

觸控面板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觸控面板。
一般而言,觸控面板基於導電性的考量,觸控面板中的橋接電極多為不透光的材料。由於橋接電極所在位置不透光,基於穿透率及視覺效果考量,通常會將橋接電極的面積設計得較小,連帶使得用以暴露橋接電極之絕緣層的開口其面積也偏小,進而導致定義開口之絕緣層的側壁,其坡度也偏陡,例如大於70度。這樣一來,當觸控面板進行信賴性測試時,絕緣層的側壁及鋪設於側壁上的感應電極易崩塌,而易使觸控面板失效。
本發明提供一種觸控面板,其可以改善信賴性。
本發明的一種觸控面板,包括基板、多個第一橋接電極、多個第一透明電極、第一絕緣層、多個第一感應電極、多個第二橋接電極以及多個第二感應電極。基板具有觸控區以及觸控區外的周邊區。第一橋接電極配置於基板的觸控區上。第一透明電極彼此分離且配置於基板的觸控區上。相鄰的兩個第一透明電極分別覆蓋每一第一橋接電極的兩端且與第一橋接電極電性連接。每一第一透明電極具有與第一橋接電極重疊的第一重疊區以及不與第一橋接電極重疊的第一非重疊區。第一絕緣層覆蓋第一橋接電極、第一透明電極以及基板。第一絕緣層具有多個第一開口。相鄰的兩個第一開口分別暴露第一透明電極的第一非重疊區的一部份。第一感應電極配置於第一絕緣層上且位於基板的觸控區。相鄰的兩個第一感應電極分別與每一第一橋接電極的兩端以及相鄰的兩個第一透明電極重疊。相鄰的兩個第一感應電極分別填入第一開口,並透過被第一開口暴露的第一透明電極以及第一橋接電極彼此電性連接,以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感應電極串。第二橋接電極配置於第一絕緣層上且位於基板的觸控區。第二橋接電極分別跨越第一橋接電極。第二感應電極配置於第一絕緣層上且位於基板的觸控區。相鄰的兩個第二感應電極分別與每一第二橋接電極的兩端連接,以形成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感應電極串。第一方向與第二方向交錯。
本發明的另一種觸控面板,包括基板、傳導電極、走線、透明電極、第一絕緣層、橋接電極以及多個感應電極。基板具有觸控區以及觸控區外的周邊區。傳導電極與走線配置於基板之周邊區上。走線一端與傳導電極連接。透明電極配置於基板的周邊區上。透明電極覆蓋傳導電極且與傳導電極電性連接。透明電極具有與傳導電極重疊的重疊區以及不與傳導電極重疊的非重疊區。第一絕緣層覆蓋傳導電極、走線、透明電極以及基板。第一絕緣層具有第一開口。第一開口暴露透明電極的非重疊區的一部份。橋接電極配置於第一絕緣層上且位於基板的觸控區上。感應電極配置於第一絕緣層上且位於基板的觸控區上。對應於傳導電極之所述感應電極之一填入第一開口,以透過被第一開口暴露的透明電極和傳導電極與走線電性連接。相鄰的兩個感應電極經由橋接電極連接,以形成感應電極串。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絕緣層更具有與第一開口分離的多個第二開口。相鄰的兩個第二開口分別暴露第一透明電極的第一重疊區的一部份。第一感應電極更分別填入第二開口,以透過被第二開口暴露的第一透明電極以及第一橋接電極彼此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一開口的面積大於每一第二開口的面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絕緣層具有面向基板的底面、定義第一開口的第一側壁以及定義第二開口的第二側壁。第一側壁與底面夾有第一角度。第二側壁與底面夾有第二角度。第一角度小於第二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一開口暴露對應之第一透明電極的第一重疊區以及第一非重疊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傳導電極、走線以及第二透明電極。傳導電極與走線位於周邊區。傳導電極電性連接於第一感應電極串與走線之間或電性連接於第二感應電極串與走線之間。第二透明電極位於周邊區。第二透明電極覆蓋傳導電極且與傳導電極電性連接。第二透明電極具有與傳導電極重疊的第二重疊區以及不與傳導電極重疊的第二非重疊區。第一絕緣層更具有第三開口。第三開口暴露第二透明電極的第二非重疊區的一部份。第一感應電極或第二感應電極填入第三開口,以透過被第三開口暴露的第二透明電極和傳導電極與走線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絕緣層更具有與第三開口分離的至少一第四開口。第四開口暴露第二透明電極的第二重疊區的一部份。第一感應電極或第二感應電極更填入第四開口,以透過被第四開口暴露的第二透明電極和傳導電極與走線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開口的面積大於第四開口的面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絕緣層具有面向基板的底面、定義第三開口的第三側壁以及定義第四開口的第四側壁。第三側壁與底面夾有第三角度。第四側壁與底面夾有第四角度。第三角度小於第四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三開口暴露第二透明電極的第二重疊區以及第二非重疊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絕緣層更具有與第一開口分離的第二開口。第二開口暴露透明電極的重疊區。對應於傳導電極之所述感應電極之一更填入第二開口,以透過被第二開口暴露的透明電極和傳導電極與走線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開口的面積大於第二開口的面積。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絕緣層具有面向基板的底面、定義第一開口的第一側壁以及定義第二開口的第二側壁。第一側壁與底面夾有第一角度。第二側壁與底面夾有第二角度。第一角度小於第二角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開口暴露透明電極的重疊區與非重疊區。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中,第一橋接電極的兩端分別被兩個透明電極覆蓋,且每一透明電極具有超出第一橋接電極的部份。開口設置在超出第一橋接電極的部份透明電極上方。透過透明電極的設置,用以使相鄰兩個第一感應電極彼此電性連接的開口面積大小不需受限於第一橋接電極的尺寸。藉此,開口的面積可設計得較大,即定義所述開口的側壁可設計得較緩,例如:小於70度。如此一來,當相鄰的兩個第一感應電極填入所述開口進而彼此電性連接時,第一感應電極可良好地鋪設在坡度緩的側壁上。側壁本身及鋪設於側壁上的部份第一感應電極不易崩塌,從而觸控面板的信賴性可提升。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中,觸控面板包括位於周邊區的走線以及位於周邊區且與走線電性連接的傳導電極。傳導電極用以與第一感應電極串的第一感應電極或第二感應電極串的第二感應電極電性連接。觸控面板更包括透明電極。透明電極覆蓋傳導電極且具有超出傳導電極的部份。開口可設置在超出傳導電極的部份透明電極上方。透過透明電極的設置,用以使第一感應電極(或第二感應電極)與傳導電極電性連接的開口,其面積大小不需受限於傳導電極的尺寸。藉此,所述開口的面積可設計得大,定義所述開口的側壁可設計得緩,例如:小於70度。如此一來,當第一感應電極(或第二感應電極)填入開口進而與走線電性連接時,第一感應電極(或第二感應電極)可良好地鋪設在坡度緩的側壁上,且側壁本身不易崩塌,故觸控面板的信賴性佳。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請參照圖1,觸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基板110具有觸控區110a以及觸控區110a外的周邊區110b。周邊區110b包括用以配置走線的走線(trace)區。於其它實施例中,觸控區110a會延伸至周邊區110b至少一部份,而有可能觸控區110a會與周邊區110b至少一部份重疊,則觸控區110a可被稱為主要觸控區,周邊區110b也可被稱為輔助觸控區。必需要注意的是,當觸控區110a可被稱為主要觸控區存在時,周邊區110b也可被稱為輔助觸控區才可能存在,即周邊區110b也可被稱為輔助觸控區是不可單獨存在。在本實施例中,基板110的材質例如為玻璃,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基板110的材質也可為石英、有機聚合物,例如聚亞醯胺(polyimide;PI)、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或是其它可適用材料。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之觸控區局部的示意圖。圖3為圖2之區域R1的放大圖。請參照圖2及圖3,觸控面板100還包括多個第一橋接電極120。多個第一橋接電極120陣列於基板110的觸控區110a上。雖然,圖2、圖3僅繪示出一個第一橋接電極120為示例,但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根據上述說明及對應的圖示應可實現所述多個第一橋接電極12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橋接電極120可使用金屬,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橋接電極120也可使用其他適當導電材料。
請參照圖2及圖3,觸控面板100還包括多個透明電極130。透明電極130彼此分離且配置於基板110的觸控區110a上。如圖3所示,相鄰兩個透明電極130分別覆蓋第一橋接電極120的兩端且與第一橋接電極120電性連接。每一透明電極130具有與第一橋接電極120重疊的重疊區130a以及不與第一橋接電極120重疊的非重疊區130b。在本實施例中,相鄰兩個透明電極130可直接覆蓋第一橋接電極120的兩端,而與第一橋接電極120連接或直接接觸,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透明電極130的材質可為銦錫氧化物、銦鋅氧化物、鋁錫氧化物、鋁鋅氧化物、銦鍺鋅氧化物、奈米炭管、石墨烯、奈米銀、形成網狀的導電材料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疊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圖4為根據圖3的剖線A-A’所繪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3及圖4,觸控面板100還包括絕緣層140。絕緣層140的材料可為無機材料(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上述至少二種材料的堆疊層)、有機材料或上述之堆疊層。絕緣層140覆蓋第一橋接電極120、透明電極130以及基板110。絕緣層140具有多個開口140a。在第一橋接電極120之長度方向上相鄰的兩個開口140a分別暴露相鄰兩個透明電極130的非重疊區130b的一部分。每一透明電極130的非重疊區130b至少被一個開口140a暴露。
在本實施例中,開口140a暴露透明電極130的非重疊區130b,而可選擇性地不暴露透明電極130的重疊區130a。更進一步地說,絕緣層140可選擇性地具有與開口140a分離的多個開口140b。相鄰的兩個開口140b分別暴露相鄰兩個透明電極130的重疊區130a的一部份。然而,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實施例中,開口140a也可同時暴露透明電極130的非重疊區130b與重疊區130a,對應地,而可省略開口140b的設置,以下將於後續段落配合其他圖示說明之。
請參照圖2、圖3及圖4,觸控面板100還包括配置於第一絕緣層140以及基板110之觸控區110a上的多個第一感應電極150。如圖3及圖4所示,相鄰的兩個第一感應電極150分別與第一橋接電極120的兩端以及相鄰的兩個透明電極130重疊。相鄰的兩個第一感應電極150更分別填入對應的開口140a,並透過被開口140a暴露的透明電極130以及橋接電極120彼此電性連接,即每個第一感應電極150透過對應的開口140a連接或直接接觸透明電極130,而電性連接橋接電極120,以形成在方向y上延伸的第一感應電極串Rx。其中,第一感應電極150可為單層或多層材料,且其材料可選自於透明電極130的材料(也可稱為第一透明感應電極),而第一感應電極150之材料可與透明電極130實質上相同或不同。
請參照圖3及圖4,在本實施例中,相鄰的兩個第一感應電極150更分別填入對應的開口140b,以透過被開口140b暴露的透明電極130以及第一橋接電極120彼此電性連接,即每個第一感應電極150更透過對應的開口140b連接或直接接觸透明電極130,而電性連接橋接電極120。每一開口140a的面積可大於每一開口140b的面積。如圖4所示,絕緣層140具有面向基板110的底面140c、定義開口140a的側壁140d以及定義開口140b的側壁140e。側壁140d與底面140c夾有角度θ1。側壁140e與底面140c夾有角度θ2。角度θ1小於角度θ2。換言之,對應面積大之開口140a的傾斜角(taper angle)(即θ1)小於對應面積小之開口140b的傾斜角(即θ2)。其中,本實施例之角度θ1,小於70度且大於0度,次佳的,角度θ1小於65度大於30度,較佳地,角度θ1小於55度大於30度。
請參照圖2、圖3及圖4,觸控面板100還包括多個第二橋接電極160以及多個第二感應電極170。第二橋接電極160與第二感應電極170配置於絕緣層140及基板110的觸控區110a上。第二橋接電極160跨越第一橋接電極120。相鄰的兩個第二感應電極170分別與每一第二橋接電極160的兩端連接,以形成在方向x上延伸的第二感應電極串Tx。方向x與方向y交錯。保護層PV覆蓋第一感應電極串Rx及第二感應電極串Tx。其中,第二感應電極170可為單層或多層材料,且其材料可選自於透明電極130的材料(也可稱為第二透明感應電極),而第二感應電極170之材料可與透明電極130實質上相同或不同。第二橋接電極160可為單層或多層材料,且其材料可選自第一橋接電極120或透明電極130的材料。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感應電極150、第二橋接電極160及第二感應電極170可選擇性地屬於同一膜層,即第一感應電極150、第二橋接電極160及第二感應電極170可選為相同的材料,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另外,如圖2所示,在本實施例中,觸控面板100可選擇性地包括多個擬(Dummy)感應電極DM。擬感應電極DM填補第一感應電極串Rx、第二感應電極串Tx之間的空缺,進而提升觸控面板100整體的視覺效果,即提升觸控面板100整體的光線通過的均勻度。
值得注意的是,如圖3所示,第一橋接電極120的兩端分別被兩個透明電極130覆蓋,且每一透明電極130具有超出第一橋接電極120的部份(即非重疊區130b)。開口140a可設置在超出第一橋接電極120的部份透明電極130上方。透過透明電極130的設置,用以使相鄰兩個第一感應電極150彼此電性連接的開口140a面積大小不需受限於第一橋接電極120的尺寸。藉此,開口140a的面積可設計得大(即圖4的角度θ1可設計得小)。請參照圖4,如此一來,當相鄰的兩個第一感應電極150填入對應的開口140a進而彼此電性連接時,第一感應電極150可良好地鋪設在坡度緩的第一側壁140d上,且第一側壁140d本身不易崩塌,從而觸控面板100的信賴性(reliability)可提升。另外,由於第一透明電極130是透光的,因此在利用第一透明電極130提升觸控面板100信賴性的同時,第一透明電極130的設置並不會過度影響觸控面板100的透光度,而能夠提供一個信賴性及光學品質較好的觸控面板100。
請參照圖4,更進一步地說,在本實施例中,相鄰的兩個第一感應電極150可分別填入絕緣層140的開口140a及開口140b,以透過透明電極130及第一橋接電極120彼此電性連接,即,即每個第一感應電極150分別透過對應的開口140a與開口140b連接或直接接觸透明電極130,而電性連接第一橋接電極120。因此,即便,陡坡度的側壁140e崩塌,相鄰的兩個第一感應電極150仍能填入良好的開口140a以彼此電性連接,進而使觸控面板100的信賴性改善。然而,本發明並不限制觸控面板100的絕緣層140一定要具有開口140b,以下配合圖5~圖8舉例說明之。
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圖6為圖5之觸控面板100A觸控區110a的局部示意圖。圖7為圖6之區域R2的放大圖。圖8為根據圖7的剖線B-B’所繪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圖5~圖8的觸控面板100A與圖1~圖4的觸控面板100類似,因此相同或相對應的元件,以相同或相對應的標號表示。觸控面板100A與觸控面板100的主要差異在於:觸控面板100A之開口140aA的範圍與觸控面板100之開口140a的範圍不同。以下主要就此差異處做說明,兩者相同處還請依圖5~圖8的標號參照前述說明。
請參照圖5~圖8,觸控面板100A包括基板110、多個第一橋接電極120、多個透明電極130、絕緣層140A、多個第一感應電極150、多個第二橋接電極160以及多個第二感應電極170。基板110具有觸控區110a以及觸控區110a外的周邊區110b。多個第一橋接電極120配置於基板110的觸控區110a上。多個透明電極130彼此分離且配置於基板110的觸控區110a上。相鄰的兩個透明電極130分別覆蓋每一第一橋接電極120的兩端且與第一橋接電極120連接或直接接觸。每一透明電極130具有與第一橋接電極120重疊的重疊區130a以及不與第一橋接電極120重疊的非重疊區130b。絕緣層140A覆蓋第一橋接電極120、透明電極130以及基板110。絕緣層140A具有多個開口140aA。相鄰的兩個開口140aA分別暴露透明電極130的非重疊區130b的一部份。多個第一感應電極150配置於絕緣層140A上且位於基板110的觸控區110a。相鄰的兩個第一感應電極150分別與每一第一橋接電極120的兩端以及相鄰的兩個透明電極130重疊。相鄰的兩個第一感應電極150分別填入對應的開口140aA,並透過被所述多個開口140aA暴露的透明電極130以及第一橋接電極120彼此電性連接,即每個第一感應電極150透過對應的開口140aA連接或直接接觸透明電極130,而電性連接第一橋接電極120,以形成在方向y上延伸的第一感應電極串Rx。多個第二橋接電極160配置於絕緣層140A上且位於基板110的觸控區110a。第二橋接電極160跨越第一橋接電極120。多個第二感應電極150配置於絕緣層140A上且位於基板110的觸控區110a。相鄰的兩個第二感應電極170分別與每一第二橋接電極160的兩端連接,以形成在方向x上延伸的第二感應電極串Tx。方向x與方向y交錯。
請參照圖7及圖8,與觸控面板100不同的是,每一第一開口140aA不但暴露對應之第一透明電極130的第一非重疊區130b,第一開口140aA更暴露第一透明電極130的第一重疊區130a。開口140aA可具有前述觸控面板100之開口140a與開口140b的功用,而使透明電極130的面積可設計地更小,有助於觸控面板100A的視覺效果(或稱為光學均勻性效果)更提升。此外,觸控面板100A具有與觸控面板100類似的功效與優點,於此便不再重述。
上述之利用透明電極130的設置進而提升觸控面板100信賴性的發明精神也可應用在第一感應電極串Rx(及/或第二感應電極串Tx)與走線184的電性連接關係上。以下搭配其他圖示舉例說明之。
圖9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圖。圖10為圖9之區域K1的放大示意圖。圖11為根據圖10的剖線C-C’所繪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9、圖10及圖11,觸控面板100B包括前述的第一感應電極串Rx及第二感應電極串Tx。關於第一感應電極串Rx及第二感應電極串Tx的結構,請參照前述說明,於此便不再重述。觸控面板100B除了包括第一、二感應電極串Rx、Tx外,更包括位於周邊區110b的傳導電極182與走線184。在本實施例中,傳導電極182與走線184可位於同一膜層且直接連接。更進一步地說,傳導電極182、走線184及第一橋接電極120可位於同一膜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9、圖10及圖11,觸控面板100B更包括位於周邊區110b的透明電極190。透明電極190覆蓋傳導電極182且與傳導電極182連接或直接接觸。透明電極190具有與傳導電極182重疊的重疊區190a以及不與傳導電極182重疊的非重疊區190b。絕緣層140更具有開口140f。開口140f暴露透明電極190的非重疊區190b的一部份。第一感應電極150填入開口140f,以透過被開口140f暴露的透明電極190和傳導電極182及走線184電性連接,即第一感應電極150透過對應的開口140f連接或直接接觸透明電極190,而電性連接傳導電極182及走線184。在本實施例中,透明電極190與透明電極130可位於同一膜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絕緣層140可選擇性地更具有與開口140f分離的開口140g。開口140g暴露透明電極190的重疊區190a的一部份。第一感應電極150更填入開口140g,以透過被開口140g暴露的透明電極190和傳導電極182及走線184電性連接,即第一感應電極150更透過對應的開口140g連接或直接接觸透明電極190,而電性連接傳導電極182及走線184。在本實施例中,開口140f的面積大於開口140g的面積。如圖11所示,絕緣層140具有面向基板110的底面140c、定義開口140f的側壁140h以及定義開口140g的側壁140i。側壁140h與底面140c夾有角度θ3。側壁140i與底面140c夾有角度θ4。角度θ3小於角度θ4。換言之,對應面積大之開口140f的傾斜角(taper angle)(即θ3)小於對應面積小之開口140g的傾斜角(即θ4)。其中,本實施例之角度θ3,小於70度且大於0度,次佳的,角度θ3小於65度大於30度,較佳地,角度θ3小於55度大於30度,且角度θ3可與角度θ1實質上相同或不同,而角度θ4可與角度θ2實質上相同或不同。
請參照圖10,值得注意的是,傳導電極182被透明電極190覆蓋,且透明電極190具有超出傳導電極182的部份(即非重疊區190b)。開口140f可設置在超出傳導電極182(即非重疊區190b)的部份透明電極190上方。透過透明電極190的設置,用以使第一感應電極150與走線184電性連接的開口140f,其面積大小不需受限於傳導電極182的尺寸。藉此,開口140f的面積可設計得大(即角度θ3可設計得小)。請參照圖10及圖11,如此一來,當第一感應電極150填入開口140f進而與走線184電性連接時,第一感應電極150可良好地鋪設在坡度緩的側壁140h上,且側壁140h本身不易崩塌,故觸控面板100的信賴性可提升。
上述利用透明電極190的設置進而提升觸控面板100B信賴性的發明精神也可應用在第二感應電極串Tx與走線184的電性連接關係上。以下搭配其他圖示舉例說明之。
圖12為圖9之局部區域K2的放大示意圖。圖13為根據圖12的剖線D-D’所繪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9、圖12及圖13,觸控面板100B更包括位於周邊區110b的傳導電極202與走線204。傳導電極204電性連接於第二感應電極串Tx與走線20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傳導電極202與走線204可位於同一膜層且直接連接。更進一步地說,傳導電極202、走線204及第一橋接電極120可位於同一膜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9、圖12及圖13,觸控面板100B更包括位於周邊區110b的透明電極210。透明電極210覆蓋傳導電極202且與傳導電極202連接或直接接觸。透明電極210具有與傳導電極202重疊的重疊區210a以及不與傳導電極202重疊的非重疊區210b。絕緣層140更具有開口140j。開口140j暴露透明電極210的非重疊區210b的一部份。第二感應電極170填入開口140j,以透過被開口140j暴露的透明電極210和傳導電極202及走線204電性連接,即第二感應電極170透過對應的開口140j連接或直接接觸透明電極210,而電性連接傳導電極202及走線204。在本實施例中,透明電極210與透明電極130可位於同一膜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絕緣層140可選擇性地更具有與開口140j分離的開口140k。開口140k暴露透明電極210的重疊區210a的一部份。第二感應電極170更填入開口140k,以透過被開口140k暴露的透明電極210和傳導電極202及走線204電性連接,即第二感應電極170更透過對應的開口140k連接或直接接觸透明電極210,而電性連接傳導電極202及走線204。在本實施例中,開口140j的面積大於開口140k的面積。如圖13所示,絕緣層140具有面向基板110的底面140c、定義開口140j的側壁140l以及定義開口140k的側壁140m。側壁140l與底面140c夾有角度θ5。側壁140m與底面140c夾有角度θ6。角度θ5小於角度θ6。換言之,對應面積大之開口140j的傾斜角(taper angle)(即θ5)小於對應面積小之開口140k的傾斜角(即θ6)。其中,本實施例之角度θ5,小於70度且大於0度,次佳的,角度θ5小於65度大於30度,較佳地,角度θ5小於55度大於30度,且角度θ5可與角度θ1或角度θ3實質上相同或不同,而角度θ6可與角度θ2或角度θ4實質上相同或不同。
請參照圖12,類似地,透過透明電極210的設置,用以使第二感應電極170與走線204電性連接的開口140j,其面積大小不需受限於傳導電極202的尺寸。藉此,開口140j的面積可設計得較大(即角度θ5可設計得較小)。請參照圖12及圖13,如此一來,當第二感應電極170填入開口140j進而與走線204電性連接時,第二感應電極170可良好地鋪設在坡度較緩的側壁140l上,且側壁140l本身不易崩塌,故觸控面板100B的信賴性可提升。
圖1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圖。圖15為圖14的區域K3的放大示意圖。圖16為根據圖15的剖線E-E’所繪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4、圖15及圖16,觸控面板100C包括前述的第一感應電極串Rx及第二感應電極串Tx。關於第一感應電極串Rx及第二感應電極串Tx的結構,請參照前述說明,於此便不再重述。除了第一、二感應電極串Rx、Tx外,觸控面板100C更包括位於周邊區110b的傳導電極212與走線214。傳導電極212電性連接於第一感應電極串Rx與走線21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傳導電極212與走線214可位於同一膜層且直接連接。更進一步地說,傳導電極212、走線214及第一橋接電極120可位於同一膜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觸控面板100C更包括位於周邊區110b的透明電極220。透明電極220覆蓋傳導電極212且與傳導電極212連接或直接接觸。透明電極220具有與傳導電極212重疊的重疊區220a以及不與傳導電極212重疊的非重疊區220b。絕緣層140更具有開口140n。在本實施例中,開口140n可暴露透明電極220的非重疊區220b部份。第一感應電極150填入開口140n,以透過被開口140n暴露的透明電極220和傳導電極212及走線214電性連接,即第一感應電極150透過對應的開口140n連接或直接接觸透明電極220,而電性連接傳導電極212及走線214。透明電極220與透明電極130可位於同一膜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與前述觸控面板100B不同的是,在本實施例中,開口140n可同時暴露透明電極220的重疊區220a部份與非重疊區220b部份。藉此,開口140n的面積可設計地較大,即定義出開口140n的側壁140o較緩,而側壁140o及鋪設於其上的第一感應電極150不易崩塌,有助於提升觸控面板100C的信賴性。其中,定義開口140n的側壁140o與底面,側壁140o與底面夾有的角度可參閱前述實施例的角度θ3或θ5,且開口140n的側壁140o與底面夾有的角度可實質上相同或不同於角度θ3或θ5。
圖17為圖14之區域K4的放大示意圖。圖18為根據圖17的剖線F-F’所繪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請參照圖14、圖17及圖18,觸控面板100C更包括位於周邊區110b的傳導電極232與走線234。傳導電極232電性連接於第二感應電極串Tx與走線234之間。在本實施例中,傳導電極232與走線234可位於同一膜層且直接連接。更進一步地說,傳導電極232、走線234及第一橋接電極120可位於同一膜層,但本發明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圖14、圖17及圖18,觸控面板100C更包括位於周邊區110b的透明電極240。透明電極240覆蓋傳導電極232且與傳導電極232連接或直接接觸。透明電極240具有與傳導電極232重疊的重疊區240a以及不與傳導電極232重疊的非重疊區240b。絕緣層140更具有開口140p。開口140p暴露透明電極240的非重疊區240b的一部份。第二感應電極170填入開口140p,以透過被開口140p暴露的透明電極240和傳導電極232及走線234電性連接,即第二感應電極170透過開口140p連接或直接接觸透明電極240,而電性連接傳導電極232及走線234。在本實施例中,開口140p可同時暴露透明電極240的重疊區240a部份與非重疊區240b部份。藉此,開口140p的面積可設計地較大,即定義出開口140p的側壁140q較緩,而側壁140q及鋪設於其上的第二感應電極170不易崩塌,有助於提升觸控面板100C的信賴性。其中,定義開口140的側壁140q與底面,側壁140q與底面夾有的角度可參閱前述實施例的角度θ3或θ5,且開口140的側壁140q與底面夾有的角度可實質上相同或不同角度θ3或θ5,開口140的側壁140q與底面夾有的角度也可實質上相同或不同於開口140的側壁140o與底面夾有的角度。再者,再者,本發明之前述多個實施例可單獨或組合使用於觸控面板中。前述實施例中的透明電極130、190、210、220與240的面積,較佳地,皆小於第一感應電極150與第二感應電極170的面積其中至少一者(依照前述多個實施例之組合使用)。舉例而言,透明電極130的面積小於第一感應電極150的面積、透明電極190的面積小於第一感應電極150的面積、透明電極210的面積小於第二感應電極170的面積、透明電極220的面積小於於第一感應電極150的面積與透明電極240的面積小於第二感應電極170的面積其中至少一者。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中,第一橋接電極的兩端分別被兩個透明電極覆蓋,且每一透明電極具有超出第一橋接電極的部份。開口設置在超出第一橋接電極的部份透明電極上方。透過透明電極的設置,用以使相鄰兩個第一感應電極彼此電性連接的開口面積大小不需受限於第一橋接電極的尺寸。藉此,開口的面積可設計得大,即定義所述開口的側壁可設計得緩。如此一來,當相鄰的兩個第一感應電極填入所述開口進而彼此電性連接時,第一感應電極可良好地鋪設在坡度緩的側壁上。側壁本身及鋪設於側壁上的部份第一感應電極不易崩塌,從而觸控面板的信賴性可提升。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中,觸控面板包括位於周邊區的走線以及位於周邊區且與走線電性連接的傳導電極。傳導電極用以與第一感應電極串的第一感應電極或第二感應電極串的第二感應電極電性連接。觸控面板更包括透明電極。透明電極覆蓋傳導電極且具有超出傳導電極的部份。開口可設置在超出傳導電極的部份透明電極上方。透過透明電極的設置,用以使第一感應電極(或第二感應電極)與走線電性連接的開口,其面積大小不需受限於傳導電極的尺寸。藉此,所述開口的面積可設計得大,定義所述開口的側壁可設計得緩。如此一來,當第一感應電極(或第二感應電極)填入開口進而與走線電性連接時,第一感應電極(或第二感應電極)可良好地鋪設在坡度緩的側壁上,且側壁本身不易崩塌,故觸控面板的信賴性可提升。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100A、100B、100C‧‧‧觸控面板
110‧‧‧基板
110a‧‧‧觸控區
110b‧‧‧周邊區
120‧‧‧第一橋接電極
130‧‧‧透明電極
130a、190a 、210a、220a、240a‧‧‧重疊區
130b、190b、210b、220b、240b‧‧‧非重疊區
140、140A‧‧‧絕緣層
140a、140b、140aA、140f、140g、140j、140k、140n、140p‧‧‧開口
140c‧‧‧底面
140d、140e、140h、140i、140l、140m、140o、140q‧‧‧側壁
150‧‧‧第一感應電極
160‧‧‧第二橋接電極
170‧‧‧第二感應電極
182、202、212、232‧‧‧傳導電極
184、204、214、234‧‧‧走線
190、210、220、240‧‧‧透明電極
A-A’、B-B’、C-C’、D-D’、E-E’、F-F’‧‧‧剖線
DM‧‧‧擬感應電極
PV‧‧‧保護層
R1、R2、K1、K2、K3‧‧‧區域
Rx‧‧‧第一感應電極串
Tx‧‧‧第二感應電極串
x、y‧‧‧方向
θ1~θ6‧‧‧角度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之觸控區局部的示意圖。 圖3為圖2之區域R1的放大圖。 圖4為根據圖3的剖線A-A’所繪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觸控面板的上視示意圖。 圖6為圖5之觸控面板觸控區的局部示意圖。 圖7為圖6之區域R2的放大圖。 圖8為根據圖7的剖線B-B’所繪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9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圖。 圖10為圖9之區域K1的放大示意圖。 圖11為根據圖10的剖線C-C’所繪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12為圖9之局部區域K2的放大示意圖。 圖13為根據圖12的剖線D-D’所繪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1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觸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圖。 圖15為圖14的區域K3的放大示意圖。 圖16為根據圖15的剖線E-E’所繪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圖17為圖14之區域K4的放大示意圖。 圖18為根據圖17的剖線F-F’所繪的觸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圖。
120‧‧‧第一橋接電極
130‧‧‧透明電極
130a‧‧‧重疊區
130b‧‧‧非重疊區
140a、140b‧‧‧開口
150‧‧‧第一感應電極
160‧‧‧第二橋接電極
170‧‧‧第二感應電極
A-A’‧‧‧剖線
R1‧‧‧區域
Rx‧‧‧第一感應電極串
Tx‧‧‧第二感應電極串
x、y‧‧‧方向

Claims (15)

  1.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觸控區以及該觸控區外的一周邊區; 多個第一橋接電極,配置於該基板的該觸控區上; 多個第一透明電極,彼此分離且配置於該基板的該觸控區上,且相鄰的兩個第一透明電極分別覆蓋每一該第一橋接電極的兩端且與該第一橋接電極電性連接,每一該第一透明電極具有與該第一橋接電極重疊的一第一重疊區以及不與該第一橋接電極重疊的一第一非重疊區; 一第一絕緣層,覆蓋該些第一橋接電極、該些第一透明電極以及該基板,該第一絕緣層具有多個第一開口,相鄰的兩個第一開口分別暴露該些第一透明電極的該第一非重疊區的一部份; 多個第一感應電極,配置於該第一絕緣層上且位於該基板的該觸控區,相鄰的兩個第一感應電極分別與每一該第一橋接電極的兩端以及相鄰的兩個第一透明電極重疊,且相鄰的兩個第一感應電極分別填入該些第一開口,並透過被該些第一開口暴露的該些第一透明電極以及該第一橋接電極彼此電性連接,以形成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一第一感應電極串; 多個第二橋接電極,配置於第一絕緣層上且位於該基板的該觸控區,該些第二橋接電極分別跨越該些第一橋接電極;以及 多個第二感應電極,配置於該第一絕緣層上,且位於該基板的該觸控區,相鄰的兩個第二感應電極分別與每一該第二橋接電極的兩端連接,以形成在一第二方向上延伸的一第二感應電極串,該第一方向與該第二方向交錯。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絕緣層更具有與該些第一開口分離的多個第二開口,相鄰的兩個第二開口分別暴露該些第一透明電極的第一重疊區的一部份,而該些第一感應電極更分別填入該些第二開口,以透過被該些第二開口暴露的該些第一透明電極以及該第一橋接電極彼此電性連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每一該第一開口的面積大於每一該第二開口的面積。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絕緣層具有面向該基板的一底面、定義該第一開口的一第一側壁以及定義該第二開口的一第二側壁,該第一側壁與該底面夾有一第一角度,該第二側壁與該底面夾有一第二角度,而該第一角度小於該第二角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每一該第一開口暴露對應之該第一透明電極的第一重疊區以及第一非重疊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更包括: 一傳導電極與一走線,位於該周邊區,該傳導電極電性連接於該第一感應電極串與該走線之間或電性連接於該第二感應電極串與該走線之間; 一第二透明電極,位於該周邊區,該第二透明電極覆蓋該傳導電極且與該傳導電極電性連接,該第二透明電極具有與該傳導電極重疊的一第二重疊區以及不與該傳導電極重疊的一第二非重疊區; 該第一絕緣層更具有一第三開口,該第三開口暴露該第二透明電極的該第二非重疊區的一部份,該第一感應電極或該第二感應電極填入該第三開口,以透過被該第三開口暴露的該第二透明電極和該傳導電極與該走線電性連接。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絕緣層更具有與該第三開口分離的至少一第四開口,該第四開口暴露該第二透明電極的該第二重疊區的一部份,該第一感應電極或該第二感應電極更填入該第四開口,以透過被該第四開口暴露的該第二透明電極和該傳導電極與該走線電性連接。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三開口的面積大於該第四開口的面積。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絕緣層具有面向該基板的一底面、定義該第三開口的一第三側壁以及定義該第四開口的一第四側壁,該第三側壁與該底面夾有一第三角度,該第四側壁與該底面夾有一第四角度,而該第三角度小於該第四角度。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三開口暴露該第二透明電極的該第二重疊區以及該第二非重疊區。
  11. 一種觸控面板,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觸控區以及該觸控區外的一周邊區; 一傳導電極與一走線,配置於該基板之該周邊區上,該走線一端與該傳導電極連接; 一透明電極,配置於該基板的該周邊區上,該透明電極覆蓋該傳導電極且與該傳導電極電性連接,該透明電極具有與該傳導電極重疊的一重疊區以及不與該傳導電極重疊的一非重疊區; 一第一絕緣層,覆蓋該傳導電極、該走線、該透明電極以及該基板,該第一絕緣層具有一第一開口,該第一開口暴露該透明電極的該非重疊區的一部份; 一橋接電極,配置於該第一絕緣層上且位於該基板的該觸控區上;以及 多個感應電極,配置於該第一絕緣層上且位於該基板的該觸控區上,對應於該傳導電極之所述感應電極之一填入該第一開口,以透過被該第一開口暴露的該透明電極和該傳導電極與該走線電性連接,且相鄰的兩個感應電極經由該橋接電極連接,以形成一感應電極串。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絕緣層更具有與該第一開口分離的一第二開口,該第二開口暴露該透明電極的重疊區,對應於該傳導電極之所述感應電極之一更填入該第二開口,以透過被該第二開口暴露的該透明電極和該傳導電極與該走線電性連接。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開口的面積大於該第二開口的面積。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絕緣層具有面向該基板的一底面、定義該第一開口的一第一側壁以及定義該第二開口的一第二側壁,該第一側壁與該底面夾有一第一角度,該第二側壁與該底面夾有一第二角度,而該第一角度小於該第二角度。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的觸控面板,其中該第一開口暴露該透明電極的該重疊區與該非重疊區。
TW104138840A 2015-11-23 2015-11-23 觸控面板 TWI55492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8840A TWI554920B (zh) 2015-11-23 2015-11-23 觸控面板
CN201610003331.XA CN105426018B (zh) 2015-11-23 2016-01-04 触控面板
US15/181,965 US20170147126A1 (en) 2015-11-23 2016-06-14 Touch pane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8840A TWI554920B (zh) 2015-11-23 2015-11-23 觸控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54920B true TWI554920B (zh) 2016-10-21
TW201719346A TW201719346A (zh) 2017-06-01

Family

ID=55504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38840A TWI554920B (zh) 2015-11-23 2015-11-23 觸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47126A1 (zh)
CN (1) CN105426018B (zh)
TW (1) TWI5549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068345U (zh) * 2015-10-29 2016-03-02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屏及显示装置
JP6842362B2 (ja) * 2017-05-12 2021-03-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425832B1 (ko) * 2017-06-05 2022-07-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N107390943B (zh) * 2017-08-23 2020-09-18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及使用其的触控面板
WO2022061923A1 (en) 2020-09-28 2022-03-3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Touch control structure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327620B1 (en) * 2020-11-06 2022-05-10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Touch sensing layer and touch panel
TWI783743B (zh) * 2021-10-21 2022-1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34510A1 (en) * 2010-03-23 2011-09-29 Hwan-Hee Jeong Touch screen panel
TW201330065A (zh) * 2012-01-12 2013-07-1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觸控螢幕面板
TW201335978A (zh) * 2012-02-25 2013-09-01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201508601A (zh) * 2013-08-30 2015-03-0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CN104777924A (zh) * 2014-01-09 2015-07-1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75982A (ko) * 2010-12-29 2012-07-09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정전용량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389876B1 (ko) * 2013-08-20 2014-04-29 동우 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전극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20150092384A (ko) * 2014-02-03 2015-08-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234510A1 (en) * 2010-03-23 2011-09-29 Hwan-Hee Jeong Touch screen panel
TW201330065A (zh) * 2012-01-12 2013-07-16 Samsung Display Co Ltd 觸控螢幕面板
TW201335978A (zh) * 2012-02-25 2013-09-01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觸控面板及其製作方法
TW201508601A (zh) * 2013-08-30 2015-03-01 Au Optronics Corp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CN104777924A (zh) * 2014-01-09 2015-07-1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9346A (zh) 2017-06-01
US20170147126A1 (en) 2017-05-25
CN105426018A (zh) 2016-03-23
CN105426018B (zh) 2018-06-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4920B (zh) 觸控面板
KR101980962B1 (ko) 표시 장치
US9529460B2 (en) Panel structure
TWI652607B (zh) 觸控面板及應用其的觸控顯示裝置
US8982078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US20110298750A1 (en)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TW201608430A (zh) 觸控面板
KR101322998B1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20130222314A1 (en)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touch-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US20170038890A1 (en) Touch Control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TW201426447A (zh) 觸控面板
US9958972B2 (en) Touch panel and cover plate structure and sensing structure thereof
TWI600953B (zh) 顯示面板
TWM380533U (en) Capacitive touch panel
WO2019218461A1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TWI646453B (zh) 觸控顯示面板
WO2020020353A1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触控装置
US20130069892A1 (en) Touch-sensitive device and touch-sensitive display device
WO2014036789A1 (zh) 带有触摸功能的cf基板及触摸面板
TWI567609B (zh) 觸控面板
TW202004278A (zh) 陣列基板
TWI565039B (zh) 可撓式畫素陣列基板及可撓式顯示面板
TWM519766U (zh) 觸控裝置
TWI501295B (zh) 觸控面板及運用該觸控面板之顯示器
TWI417598B (zh) 觸控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