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26018B - 触控面板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426018B
CN105426018B CN201610003331.XA CN201610003331A CN105426018B CN 105426018 B CN105426018 B CN 105426018B CN 201610003331 A CN201610003331 A CN 201610003331A CN 105426018 B CN105426018 B CN 10542601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opening
electrodes
induction
touch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00333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426018A (zh
Inventor
邱冠焴
童腾赋
刘柏源
郑詠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5426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26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4260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42601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第一桥接电极、第一透明电极、绝缘层、第一感应电极、第二桥接电极与第二感应电极。相邻两第一透明电极覆盖每一第一桥接电极两端且与第一桥接电极电性连接。每一第一透明电极具有与第一桥接电极重叠的重叠区及不与第一桥接电极重叠的非重叠区。绝缘层具有开口。相邻两开口暴露第一透明电极的非重叠区。相邻两第一感应电极填入开口,并通过第一透明电极及第一桥接电极彼此电性连接,以形成第一感应电极串。第二桥接电极跨越第一桥接电极。相邻两第二感应电极与每一第二桥接电极的两端连接,以形成第二感应电极串。

Description

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触控面板基于导电性的考虑,触控面板中的桥接电极多为不透光的材料。由于桥接电极所在位置不透光,基于穿透率及视觉效果考虑,通常会将桥接电极的面积设计得较小,连带使得用以暴露桥接电极的绝缘层的开口其面积也偏小,进而导致定义开口的绝缘层的侧壁,其坡度也偏陡,例如大于70度。这样一来,当触控面板进行信赖性测试时,绝缘层的侧壁及铺设于侧壁上的感应电极易崩塌,而易使触控面板失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可以改善信赖性。
本发明的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多个第一桥接电极、多个第一透明电极、第一绝缘层、多个第一感应电极、多个第二桥接电极以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基板具有触控区以及触控区外的周边区。第一桥接电极配置于基板的触控区上。第一透明电极彼此分离且配置于基板的触控区上。相邻的两个第一透明电极分别覆盖每一第一桥接电极的两端且与第一桥接电极电性连接。每一第一透明电极具有与第一桥接电极重叠的第一重叠区以及不与第一桥接电极重叠的第一非重叠区。第一绝缘层覆盖第一桥接电极、第一透明电极以及基板。第一绝缘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相邻的两个第一开口分别暴露第一透明电极的第一非重叠区的一部份。第一感应电极配置于第一绝缘层上且位于基板的触控区。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分别与每一第一桥接电极的两端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一透明电极重叠。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分别填入第一开口,并通过被第一开口暴露的第一透明电极以及第一桥接电极彼此电性连接,以形成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第一感应电极串。第二桥接电极配置于第一绝缘层上且位于基板的触控区。第二桥接电极分别跨越第一桥接电极。第二感应电极配置于第一绝缘层上且位于基板的触控区。相邻的两个第二感应电极分别与每一第二桥接电极的两端连接,以形成在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第二感应电极串。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交错。
本发明的另一种触控面板,包括基板、传导电极、走线、透明电极、第一绝缘层、桥接电极以及多个感应电极。基板具有触控区以及触控区外的周边区。传导电极与走线配置于基板的周边区上。走线一端与传导电极连接。透明电极配置于基板的周边区上。透明电极覆盖传导电极且与传导电极电性连接。透明电极具有与传导电极重叠的重叠区以及不与传导电极重叠的非重叠区。第一绝缘层覆盖传导电极、走线、透明电极以及基板。第一绝缘层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暴露透明电极的非重叠区的一部份。桥接电极配置于第一绝缘层上且位于基板的触控区上。感应电极配置于第一绝缘层上且位于基板的触控区上。对应于传导电极的所述感应电极的一填入第一开口,以通过被第一开口暴露的透明电极和传导电极与走线电性连接。相邻的两个感应电极经由桥接电极连接,以形成感应电极串。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绝缘层更具有与第一开口分离的多个第二开口。相邻的两个第二开口分别暴露第一透明电极的第一重叠区的一部份。第一感应电极更分别填入第二开口,以通过被第二开口暴露的第一透明电极以及第一桥接电极彼此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一开口的面积大于每一第二开口的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绝缘层具有面向基板的底面、定义第一开口的第一侧壁以及定义第二开口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底面夹有第一角度。第二侧壁与底面夹有第二角度。第一角度小于第二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一开口暴露对应的第一透明电极的第一重叠区以及第一非重叠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触控面板更包括传导电极、走线以及第二透明电极。传导电极与走线位于周边区。传导电极电性连接于第一感应电极串与走线之间或电性连接于第二感应电极串与走线之间。第二透明电极位于周边区。第二透明电极覆盖传导电极且与传导电极电性连接。第二透明电极具有与传导电极重叠的第二重叠区以及不与传导电极重叠的第二非重叠区。第一绝缘层更具有第三开口。第三开口暴露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二非重叠区的一部份。第一感应电极或第二感应电极填入第三开口,以通过被第三开口暴露的第二透明电极和传导电极与走线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绝缘层更具有与第三开口分离的至少一第四开口。第四开口暴露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二重叠区的一部份。第一感应电极或第二感应电极更填入第四开口,以通过被第四开口暴露的第二透明电极和传导电极与走线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开口的面积大于第四开口的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绝缘层具有面向基板的底面、定义第三开口的第三侧壁以及定义第四开口的第四侧壁。第三侧壁与底面夹有第三角度。第四侧壁与底面夹有第四角度。第三角度小于第四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三开口暴露第二透明电极的第二重叠区以及第二非重叠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绝缘层更具有与第一开口分离的第二开口。第二开口暴露透明电极的重叠区。对应于传导电极的所述感应电极的一更填入第二开口,以通过被第二开口暴露的透明电极和传导电极与走线电性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开口的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面积。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绝缘层具有面向基板的底面、定义第一开口的第一侧壁以及定义第二开口的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底面夹有第一角度。第二侧壁与底面夹有第二角度。第一角度小于第二角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开口暴露透明电极的重叠区与非重叠区。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第一桥接电极的两端分别被两个透明电极覆盖,且每一透明电极具有超出第一桥接电极的部份。开口设置在超出第一桥接电极的部份透明电极上方。通过透明电极的设置,用以使相邻两个第一感应电极彼此电性连接的开口面积大小不需受限于第一桥接电极的尺寸。借此,开口的面积可设计得较大,即定义所述开口的侧壁可设计得较缓,例如:小于70度。如此一来,当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填入所述开口进而彼此电性连接时,第一感应电极可良好地铺设在坡度缓的侧壁上。侧壁本身及铺设于侧壁上的部份第一感应电极不易崩塌,从而触控面板的信赖性可提升。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触控面板包括位于周边区的走线以及位于周边区且与走线电性连接的传导电极。传导电极用以与第一感应电极串的第一感应电极或第二感应电极串的第二感应电极电性连接。触控面板更包括透明电极。透明电极覆盖传导电极且具有超出传导电极的部份。开口可设置在超出传导电极的部份透明电极上方。通过透明电极的设置,用以使第一感应电极(或第二感应电极)与传导电极电性连接的开口,其面积大小不需受限于传导电极的尺寸。借此,所述开口的面积可设计得大,定义所述开口的侧壁可设计得缓,例如:小于70度。如此一来,当第一感应电极(或第二感应电极)填入开口进而与走线电性连接时,第一感应电极(或第二感应电极)可良好地铺设在坡度缓的侧壁上,且侧壁本身不易崩塌,故触控面板的信赖性佳。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局部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区域R1的放大图。
图4为根据图3的剖线A-A’所绘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
图6为图5的触控面板触控区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区域R2的放大图。
图8为根据图7的剖线B-B’所绘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区域K1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根据图10的剖线C-C’所绘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9的局部区域K2的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根据图12的剖线D-D’所绘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区域K3的放大示意图。
图16为根据图15的剖线E-E’所绘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7为图14的区域K4的放大示意图。
图18为根据图17的剖线F-F’所绘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100A、100B、100C:触控面板
110:基板
110a:触控区
110b:周边区
120:第一桥接电极
130:透明电极
130a、190a、210a、220a、240a:重叠区
130b、190b、210b、220b、240b:非重叠区
140、140A:绝缘层
140a、140b、140aA、140f、140g、140j、140k、140n、140p:开口140c:底面
140d、140e、140h、140i、140l、140m、140o、140q:侧壁
150:第一感应电极
160:第二桥接电极
170:第二感应电极
182、202、212、232:传导电极
184、204、214、234:走线
190、210、220、240:透明电极
A-A’、B-B’、C-C’、D-D’、E-E’、F-F’:剖线
DM:拟感应电极
PV:保护层
R1、R2、K1、K2、K3:区域
Rx:第一感应电极串
Tx:第二感应电极串
x、y:方向
θ1~θ6: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请参照图1,触控面板100包括基板110。基板110具有触控区110a以及触控区110a外的周边区110b。周边区110b包括用以配置走线的走线(trace)区。于其它实施例中,触控区110a会延伸至周边区110b至少一部份,而有可能触控区110a会与周边区110b至少一部份重叠,则触控区110a可被称为主要触控区,周边区110b也可被称为辅助触控区。必需要注意的是,当触控区110a可被称为主要触控区存在时,周边区110b也可被称为辅助触控区才可能存在,即周边区110b也可被称为辅助触控区是不可单独存在。在本实施例中,基板110的材质例如为玻璃,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基板110的材质也可为石英、有机聚合物,例如聚亚酰胺(polyimide;PI)、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ate;PEN),或是其它可适用材料。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触控区局部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区域R1的放大图。请参照图2及图3,触控面板100还包括多个第一桥接电极120。多个第一桥接电极120阵列于基板110的触控区110a上。虽然,图2、图3仅绘示出一个第一桥接电极120为示例,但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根据上述说明及对应的图示应可实现所述多个第一桥接电极12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桥接电极120可使用金属,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桥接电极120也可使用其它适当导电材料。
请参照图2及图3,触控面板100还包括多个透明电极130。透明电极130彼此分离且配置于基板110的触控区110a上。如图3所示,相邻两个透明电极130分别覆盖第一桥接电极120的两端且与第一桥接电极120电性连接。每一透明电极130具有与第一桥接电极120重叠的重叠区130a以及不与第一桥接电极120重叠的非重叠区130b。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透明电极130可直接覆盖第一桥接电极120的两端,而与第一桥接电极120连接或直接接触,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透明电极130的材质可为铟锡氧化物、铟锌氧化物、铝锡氧化物、铝锌氧化物、铟锗锌氧化物、纳米炭管、石墨烯、纳米银、形成网状的导电材料或者是上述至少二者的堆栈层,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图4为根据图3的剖线A-A’所绘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3及图4,触控面板100还包括绝缘层140。绝缘层140的材料可为无机材料(例如:氧化硅、氮化硅、氮氧化硅或上述至少二种材料的堆栈层)、有机材料或上述的堆栈层。绝缘层140覆盖第一桥接电极120、透明电极130以及基板110。绝缘层140具有多个开口140a。在第一桥接电极12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开口140a分别暴露相邻两个透明电极130的非重叠区130b的一部分。每一透明电极130的非重叠区130b至少被一个开口140a暴露。
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40a暴露透明电极130的非重叠区130b,而可选择性地不暴露透明电极130的重叠区130a。更进一步地说,绝缘层140可选择性地具有与开口140a分离的多个开口140b。相邻的两个开口140b分别暴露相邻两个透明电极130的重叠区130a的一部份。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开口140a也可同时暴露透明电极130的非重叠区130b与重叠区130a,对应地,而可省略开口140b的设置,以下将于后续段落配合其它图示说明之。
请参照图2、图3及图4,触控面板100还包括配置于第一绝缘层140以及基板110的触控区110a上的多个第一感应电极150。如图3及图4所示,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150分别与第一桥接电极120的两端以及相邻的两个透明电极130重叠。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150更分别填入对应的开口140a,并通过被开口140a暴露的透明电极130以及桥接电极120彼此电性连接,即每个第一感应电极150通过对应的开口140a连接或直接接触透明电极130,而电性连接桥接电极120,以形成在方向y上延伸的第一感应电极串Rx。其中,第一感应电极150可为单层或多层材料,且其材料可选自于透明电极130的材料(也可称为第一透明感应电极),而第一感应电极150的材料可与透明电极130实质上相同或不同。
请参照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150更分别填入对应的开口140b,以通过被开口140b暴露的透明电极130以及第一桥接电极120彼此电性连接,即每个第一感应电极150更通过对应的开口140b连接或直接接触透明电极130,而电性连接桥接电极120。每一开口140a的面积可大于每一开口140b的面积。如图4所示,绝缘层140具有面向基板110的底面140c、定义开口140a的侧壁140d以及定义开口140b的侧壁140e。侧壁140d与底面140c夹有角度θ1。侧壁140e与底面140c夹有角度θ2。角度θ1小于角度θ2。换言之,对应面积大的开口140a的倾斜角(taper angle)(即θ1)小于对应面积小的开口140b的倾斜角(即θ2)。其中,本实施例的角度θ1,小于70度且大于0度,次佳的,角度θ1小于65度大于30度,较佳地,角度θ1小于55度大于30度。
请参照图2、图3及图4,触控面板100还包括多个第二桥接电极160以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170。第二桥接电极160与第二感应电极170配置于绝缘层140及基板110的触控区110a上。第二桥接电极160跨越第一桥接电极120。相邻的两个第二感应电极170分别与每一第二桥接电极160的两端连接,以形成在方向x上延伸的第二感应电极串Tx。方向x与方向y交错。保护层PV覆盖第一感应电极串Rx及第二感应电极串Tx。其中,第二感应电极170可为单层或多层材料,且其材料可选自于透明电极130的材料(也可称为第二透明感应电极),而第二感应电极170的材料可与透明电极130实质上相同或不同。第二桥接电极160可为单层或多层材料,且其材料可选自第一桥接电极120或透明电极130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感应电极150、第二桥接电极160及第二感应电极170可选择性地属于同一膜层,即第一感应电极150、第二桥接电极160及第二感应电极170可选为相同的材料,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另外,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0可选择性地包括多个拟(Dummy)感应电极DM。拟感应电极DM填补第一感应电极串Rx、第二感应电极串Tx之间的空缺,进而提升触控面板100整体的视觉效果,即提升触控面板100整体的光线通过的均匀度。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3所示,第一桥接电极120的两端分别被两个透明电极130覆盖,且每一透明电极130具有超出第一桥接电极120的部份(即非重叠区130b)。开口140a可设置在超出第一桥接电极120的部份透明电极130上方。通过透明电极130的设置,用以使相邻两个第一感应电极150彼此电性连接的开口140a面积大小不需受限于第一桥接电极120的尺寸。借此,开口140a的面积可设计得大(即图4的角度θ1可设计得小)。请参照图4,如此一来,当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150填入对应的开口140a进而彼此电性连接时,第一感应电极150可良好地铺设在坡度缓的第一侧壁140d上,且第一侧壁140d本身不易崩塌,从而触控面板100的信赖性(reliability)可提升。另外,由于第一透明电极130是透光的,因此在利用第一透明电极130提升触控面板100信赖性的同时,第一透明电极130的设置并不会过度影响触控面板100的透光度,而能够提供一个信赖性及光学质量较好的触控面板100。
请参照图4,更进一步地说,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150可分别填入绝缘层140的开口140a及开口140b,以通过透明电极130及第一桥接电极120彼此电性连接,即,即每个第一感应电极150分别通过对应的开口140a与开口140b连接或直接接触透明电极130,而电性连接第一桥接电极120。因此,即便,陡坡度的侧壁140e崩塌,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150仍能填入良好的开口140a以彼此电性连接,进而使触控面板100的信赖性改善。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制触控面板100的绝缘层140一定要具有开口140b,以下配合图5~图8举例说明之。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上视示意图。图6为图5的触控面板100A触控区110a的局部示意图。图7为图6的区域R2的放大图。图8为根据图7的剖线B-B’所绘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图5~图8的触控面板100A与图1~图4的触控面板100类似,因此相同或相对应的组件,以相同或相对应的标号表示。触控面板100A与触控面板100的主要差异在于:触控面板100A的开口140aA的范围与触控面板100的开口140a的范围不同。以下主要就此差异处做说明,两者相同处还请依图5~图8的标号参照前述说明。
请参照图5~图8,触控面板100A包括基板110、多个第一桥接电极120、多个透明电极130、绝缘层140A、多个第一感应电极150、多个第二桥接电极160以及多个第二感应电极170。基板110具有触控区110a以及触控区110a外的周边区110b。多个第一桥接电极120配置于基板110的触控区110a上。多个透明电极130彼此分离且配置于基板110的触控区110a上。相邻的两个透明电极130分别覆盖每一第一桥接电极120的两端且与第一桥接电极120连接或直接接触。每一透明电极130具有与第一桥接电极120重叠的重叠区130a以及不与第一桥接电极120重叠的非重叠区130b。绝缘层140A覆盖第一桥接电极120、透明电极130以及基板110。绝缘层140A具有多个开口140aA。相邻的两个开口140aA分别暴露透明电极130的非重叠区130b的一部份。多个第一感应电极150配置于绝缘层140A上且位于基板110的触控区110a。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150分别与每一第一桥接电极120的两端以及相邻的两个透明电极130重叠。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150分别填入对应的开口140aA,并通过被所述多个开口140aA暴露的透明电极130以及第一桥接电极120彼此电性连接,即每个第一感应电极150通过对应的开口140aA连接或直接接触透明电极130,而电性连接第一桥接电极120,以形成在方向y上延伸的第一感应电极串Rx。多个第二桥接电极160配置于绝缘层140A上且位于基板110的触控区110a。第二桥接电极160跨越第一桥接电极120。多个第二感应电极150配置于绝缘层140A上且位于基板110的触控区110a。相邻的两个第二感应电极170分别与每一第二桥接电极160的两端连接,以形成在方向x上延伸的第二感应电极串Tx。方向x与方向y交错。
请参照图7及图8,与触控面板100不同的是,每一第一开口140aA不但暴露对应的第一透明电极130的第一非重叠区130b,第一开口140aA更暴露第一透明电极130的第一重叠区130a。开口140aA可具有前述触控面板100的开口140a与开口140b的功用,而使透明电极130的面积可设计地更小,有助于触控面板100A的视觉效果(或称为光学均匀性效果)更提升。此外,触控面板100A具有与触控面板100类似的功效与优点,于此便不再重述。
上述的利用透明电极130的设置进而提升触控面板100信赖性的发明精神也可应用在第一感应电极串Rx(及/或第二感应电极串Tx)与走线184的电性连接关系上。以下搭配其它图示举例说明之。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10为图9的区域K1的放大示意图。图11为根据图10的剖线C-C’所绘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9、图10及图11,触控面板100B包括前述的第一感应电极串Rx及第二感应电极串Tx。关于第一感应电极串Rx及第二感应电极串Tx的结构,请参照前述说明,于此便不再重述。触控面板100B除了包括第一、二感应电极串Rx、Tx外,更包括位于周边区110b的传导电极182与走线184。在本实施例中,传导电极182与走线184可位于同一膜层且直接连接。更进一步地说,传导电极182、走线184及第一桥接电极120可位于同一膜层,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9、图10及图11,触控面板100B更包括位于周边区110b的透明电极190。透明电极190覆盖传导电极182且与传导电极182连接或直接接触。透明电极190具有与传导电极182重叠的重叠区190a以及不与传导电极182重叠的非重叠区190b。绝缘层140更具有开口140f。开口140f暴露透明电极190的非重叠区190b的一部份。第一感应电极150填入开口140f,以通过被开口140f暴露的透明电极190和传导电极182及走线184电性连接,即第一感应电极150通过对应的开口140f连接或直接接触透明电极190,而电性连接传导电极182及走线184。在本实施例中,透明电极190与透明电极130可位于同一膜层,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140可选择性地更具有与开口140f分离的开口140g。开口140g暴露透明电极190的重叠区190a的一部份。第一感应电极150更填入开口140g,以通过被开口140g暴露的透明电极190和传导电极182及走线184电性连接,即第一感应电极150更通过对应的开口140g连接或直接接触透明电极190,而电性连接传导电极182及走线184。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40f的面积大于开口140g的面积。如图11所示,绝缘层140具有面向基板110的底面140c、定义开口140f的侧壁140h以及定义开口140g的侧壁140i。侧壁140h与底面140c夹有角度θ3。侧壁140i与底面140c夹有角度θ4。角度θ3小于角度θ4。换言之,对应面积大的开口140f的倾斜角(taper angle)(即θ3)小于对应面积小的开口140g的倾斜角(即θ4)。其中,本实施例的角度θ3,小于70度且大于0度,次佳的,角度θ3小于65度大于30度,较佳地,角度θ3小于55度大于30度,且角度θ3可与角度θ1实质上相同或不同,而角度θ4可与角度θ2实质上相同或不同。
请参照图10,值得注意的是,传导电极182被透明电极190覆盖,且透明电极190具有超出传导电极182的部份(即非重叠区190b)。开口140f可设置在超出传导电极182(即非重叠区190b)的部份透明电极190上方。通过透明电极190的设置,用以使第一感应电极150与走线184电性连接的开口140f,其面积大小不需受限于传导电极182的尺寸。借此,开口140f的面积可设计得大(即角度θ3可设计得小)。请参照图10及图11,如此一来,当第一感应电极150填入开口140f进而与走线184电性连接时,第一感应电极150可良好地铺设在坡度缓的侧壁140h上,且侧壁140h本身不易崩塌,故触控面板100的信赖性可提升。
上述利用透明电极190的设置进而提升触控面板100B信赖性的发明精神也可应用在第二感应电极串Tx与走线184的电性连接关系上。以下搭配其它图示举例说明之。
图12为图9的局部区域K2的放大示意图。图13为根据图12的剖线D-D’所绘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9、图12及图13,触控面板100B更包括位于周边区110b的传导电极202与走线204。传导电极204电性连接于第二感应电极串Tx与走线20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传导电极202与走线204可位于同一膜层且直接连接。更进一步地说,传导电极202、走线204及第一桥接电极120可位于同一膜层,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9、图12及图13,触控面板100B更包括位于周边区110b的透明电极210。透明电极210覆盖传导电极202且与传导电极202连接或直接接触。透明电极210具有与传导电极202重叠的重叠区210a以及不与传导电极202重叠的非重叠区210b。绝缘层140更具有开口140j。开口140j暴露透明电极210的非重叠区210b的一部份。第二感应电极170填入开口140j,以通过被开口140j暴露的透明电极210和传导电极202及走线204电性连接,即第二感应电极170通过对应的开口140j连接或直接接触透明电极210,而电性连接传导电极202及走线204。在本实施例中,透明电极210与透明电极130可位于同一膜层,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在本实施例中,绝缘层140可选择性地更具有与开口140j分离的开口140k。开口140k暴露透明电极210的重叠区210a的一部份。第二感应电极170更填入开口140k,以通过被开口140k暴露的透明电极210和传导电极202及走线204电性连接,即第二感应电极170更通过对应的开口140k连接或直接接触透明电极210,而电性连接传导电极202及走线204。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40j的面积大于开口140k的面积。如图13所示,绝缘层140具有面向基板110的底面140c、定义开口140j的侧壁140l以及定义开口140k的侧壁140m。侧壁140l与底面140c夹有角度θ5。侧壁140m与底面140c夹有角度θ6。角度θ5小于角度θ6。换言之,对应面积大的开口140j的倾斜角(taper angle)(即θ5)小于对应面积小的开口140k的倾斜角(即θ6)。其中,本实施例的角度θ5,小于70度且大于0度,次佳的,角度θ5小于65度大于30度,较佳地,角度θ5小于55度大于30度,且角度θ5可与角度θ1或角度θ3实质上相同或不同,而角度θ6可与角度θ2或角度θ4实质上相同或不同。
请参照图12,类似地,通过透明电极210的设置,用以使第二感应电极170与走线204电性连接的开口140j,其面积大小不需受限于传导电极202的尺寸。借此,开口140j的面积可设计得较大(即角度θ5可设计得较小)。请参照图12及图13,如此一来,当第二感应电极170填入开口140j进而与走线204电性连接时,第二感应电极170可良好地铺设在坡度较缓的侧壁140l上,且侧壁140l本身不易崩塌,故触控面板100B的信赖性可提升。
图1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局部示意图。图15为图14的区域K3的放大示意图。图16为根据图15的剖线E-E’所绘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4、图15及图16,触控面板100C包括前述的第一感应电极串Rx及第二感应电极串Tx。关于第一感应电极串Rx及第二感应电极串Tx的结构,请参照前述说明,于此便不再重述。除了第一、二感应电极串Rx、Tx外,触控面板100C更包括位于周边区110b的传导电极212与走线214。传导电极212电性连接于第一感应电极串Rx与走线21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传导电极212与走线214可位于同一膜层且直接连接。更进一步地说,传导电极212、走线214及第一桥接电极120可位于同一膜层,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触控面板100C更包括位于周边区110b的透明电极220。透明电极220覆盖传导电极212且与传导电极212连接或直接接触。透明电极220具有与传导电极212重叠的重叠区220a以及不与传导电极212重叠的非重叠区220b。绝缘层140更具有开口140n。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40n可暴露透明电极220的非重叠区220b部份。第一感应电极150填入开口140n,以通过被开口140n暴露的透明电极220和传导电极212及走线214电性连接,即第一感应电极150通过对应的开口140n连接或直接接触透明电极220,而电性连接传导电极212及走线214。透明电极220与透明电极130可位于同一膜层,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与前述触控面板100B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40n可同时暴露透明电极220的重叠区220a部份与非重叠区220b部份。借此,开口140n的面积可设计地较大,即定义出开口140n的侧壁140o较缓,而侧壁140o及铺设于其上的第一感应电极150不易崩塌,有助于提升触控面板100C的信赖性。其中,定义开口140n的侧壁140o与底面,侧壁140o与底面夹有的角度可参阅前述实施例的角度θ3或θ5,且开口140n的侧壁140o与底面夹有的角度可实质上相同或不同于角度θ3或θ5。
图17为图14的区域K4的放大示意图。图18为根据图17的剖线F-F’所绘的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请参照图14、图17及图18,触控面板100C更包括位于周边区110b的传导电极232与走线234。传导电极232电性连接于第二感应电极串Tx与走线23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传导电极232与走线234可位于同一膜层且直接连接。更进一步地说,传导电极232、走线234及第一桥接电极120可位于同一膜层,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14、图17及图18,触控面板100C更包括位于周边区110b的透明电极240。透明电极240覆盖传导电极232且与传导电极232连接或直接接触。透明电极240具有与传导电极232重叠的重叠区240a以及不与传导电极232重叠的非重叠区240b。绝缘层140更具有开口140p。开口140p暴露透明电极240的非重叠区240b的一部份。第二感应电极170填入开口140p,以通过被开口140p暴露的透明电极240和传导电极232及走线234电性连接,即第二感应电极170通过开口140p连接或直接接触透明电极240,而电性连接传导电极232及走线234。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40p可同时暴露透明电极240的重叠区240a部份与非重叠区240b部份。借此,开口140p的面积可设计地较大,即定义出开口140p的侧壁140q较缓,而侧壁140q及铺设于其上的第二感应电极170不易崩塌,有助于提升触控面板100C的信赖性。其中,定义开口140的侧壁140q与底面,侧壁140q与底面夹有的角度可参阅前述实施例的角度θ3或θ5,且开口140的侧壁140q与底面夹有的角度可实质上相同或不同角度θ3或θ5,开口140的侧壁140q与底面夹有的角度也可实质上相同或不同于开口140的侧壁140o与底面夹有的角度。再者,再者,本发明的前述多个实施例可单独或组合使用于触控面板中。前述实施例中的透明电极130、190、210、220与240的面积,较佳地,皆小于第一感应电极150与第二感应电极170的面积其中至少一者(依照前述多个实施例的组合使用)。举例而言,透明电极130的面积小于第一感应电极150的面积、透明电极190的面积小于第一感应电极150的面积、透明电极210的面积小于第二感应电极170的面积、透明电极220的面积小于于第一感应电极150的面积与透明电极240的面积小于第二感应电极170的面积其中至少一者。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第一桥接电极的两端分别被两个透明电极覆盖,且每一透明电极具有超出第一桥接电极的部份。开口设置在超出第一桥接电极的部份透明电极上方。通过透明电极的设置,用以使相邻两个第一感应电极彼此电性连接的开口面积大小不需受限于第一桥接电极的尺寸。借此,开口的面积可设计得大,即定义所述开口的侧壁可设计得缓。如此一来,当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填入所述开口进而彼此电性连接时,第一感应电极可良好地铺设在坡度缓的侧壁上。侧壁本身及铺设于侧壁上的部份第一感应电极不易崩塌,从而触控面板的信赖性可提升。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中,触控面板包括位于周边区的走线以及位于周边区且与走线电性连接的传导电极。传导电极用以与第一感应电极串的第一感应电极或第二感应电极串的第二感应电极电性连接。触控面板更包括透明电极。透明电极覆盖传导电极且具有超出传导电极的部份。开口可设置在超出传导电极的部份透明电极上方。通过透明电极的设置,用以使第一感应电极(或第二感应电极)与走线电性连接的开口,其面积大小不需受限于传导电极的尺寸。借此,所述开口的面积可设计得大,定义所述开口的侧壁可设计得缓。如此一来,当第一感应电极(或第二感应电极)填入开口进而与走线电性连接时,第一感应电极(或第二感应电极)可良好地铺设在坡度缓的侧壁上,且侧壁本身不易崩塌,故触控面板的信赖性可提升。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触控区以及该触控区外的一周边区;
多个第一桥接电极,配置于该基板的该触控区上;
多个第一透明电极,彼此分离且配置于该基板的该触控区上,且相邻的两个第一透明电极分别覆盖每一该第一桥接电极的两端且与该第一桥接电极电性连接,每一该第一透明电极具有与该第一桥接电极重叠的一第一重叠区以及不与该第一桥接电极重叠的一第一非重叠区;
一第一绝缘层,覆盖该些第一桥接电极、该些第一透明电极以及该基板,该第一绝缘层具有多个第一开口,相邻的两个第一开口分别暴露该些第一透明电极的该第一非重叠区的一部份;
多个第一感应电极,配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且位于该基板的该触控区,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分别与每一该第一桥接电极的两端以及相邻的两个第一透明电极重叠,且相邻的两个第一感应电极分别填入该些第一开口,并通过该第一桥接电极以及被该些第一开口暴露的该些第一透明电极彼此电性连接,以形成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一第一感应电极串;
多个第二桥接电极,配置于第一绝缘层上且位于该基板的该触控区,该些第二桥接电极分别跨越该些第一桥接电极;以及
多个第二感应电极,配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且位于该基板的该触控区,相邻的两个第二感应电极分别与每一该第二桥接电极的两端连接,以形成在一第二方向上延伸的一第二感应电极串,该第一方向与该第二方向交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层更具有与该些第一开口分离的多个第二开口,相邻的两个第二开口分别暴露该些第一透明电极的第一重叠区的一部份,该些第一感应电极更分别填入该些第二开口,以通过该第一桥接电极以及被该些第二开口暴露的该些第一透明电极彼此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开口的面积大于每一该第二开口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层具有面向该基板的一底面、定义该第一开口的一第一侧壁以及定义该第二开口的一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与该底面夹有一第一角度,该第二侧壁与该底面夹有一第二角度,该第一角度小于该第二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一该第一开口暴露对应的该第一透明电极的第一重叠区以及第一非重叠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传导电极与一走线,位于该周边区,该传导电极电性连接于该第一感应电极串与该走线之间或电性连接于该第二感应电极串与该走线之间;
一第二透明电极,位于该周边区,该第二透明电极覆盖该传导电极且与该传导电极电性连接,该第二透明电极具有与该传导电极重叠的一第二重叠区以及不与该传导电极重叠的一第二非重叠区;
该第一绝缘层更具有一第三开口,该第三开口暴露该第二透明电极的该第二非重叠区的一部份,该第一感应电极或该第二感应电极填入该第三开口,以通过该传导电极和被该第三开口暴露的该第二透明电极与该走线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层更具有与该第三开口分离的至少一第四开口,该第四开口暴露该第二透明电极的该第二重叠区的一部份,该第一感应电极或该第二感应电极更填入该第四开口,以通过该传导电极和被该第四开口暴露的该第二透明电极与该走线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开口的面积大于该第四开口的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层具有面向该基板的一底面、定义该第三开口的一第三侧壁以及定义该第四开口的一第四侧壁,该第三侧壁与该底面夹有一第三角度,该第四侧壁与该底面夹有一第四角度,该第三角度小于该第四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开口暴露该第二透明电极的该第二重叠区以及该第二非重叠区。
1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板,具有一触控区以及该触控区外的一周边区;
一传导电极与一走线,配置于该基板的该周边区上,该走线一端与该传导电极连接;
一透明电极,配置于该基板的该周边区上,该透明电极覆盖该传导电极且与该传导电极电性连接,该透明电极具有与该传导电极重叠的一重叠区以及不与该传导电极重叠的一非重叠区;
一第一绝缘层,覆盖该传导电极、该走线、该透明电极以及该基板,该第一绝缘层具有一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暴露该透明电极的该非重叠区的一部份;
一桥接电极,配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且位于该基板的该触控区上;以及
多个感应电极,配置于该第一绝缘层上且位于该基板的该触控区上,对应于该传导电极的所述感应电极之一填入该第一开口,以通过该传导电极和被该第一开口暴露的该透明电极与该走线电性连接,且相邻的两个感应电极经由该桥接电极连接,以形成一感应电极串。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层更具有与该第一开口分离的一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暴露该透明电极的重叠区,对应于该传导电极的所述感应电极的一更填入该第二开口,以通过该传导电极和被该第二开口暴露的该透明电极与该走线电性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的面积大于该第二开口的面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绝缘层具有面向该基板的一底面、定义该第一开口的一第一侧壁以及定义该第二开口的一第二侧壁,该第一侧壁与该底面夹有一第一角度,该第二侧壁与该底面夹有一第二角度,该第一角度小于该第二角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开口暴露该透明电极的该重叠区与该非重叠区。
CN201610003331.XA 2015-11-23 2016-01-04 触控面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260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4138840 2015-11-23
TW104138840A TWI554920B (zh) 2015-11-23 2015-11-23 觸控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426018A CN105426018A (zh) 2016-03-23
CN105426018B true CN105426018B (zh) 2018-06-08

Family

ID=55504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003331.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26018B (zh) 2015-11-23 2016-01-04 触控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70147126A1 (zh)
CN (1) CN105426018B (zh)
TW (1) TWI5549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068345U (zh) * 2015-10-29 2016-03-02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结构、触控屏及显示装置
JP6842362B2 (ja) * 2017-05-12 2021-03-1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425832B1 (ko) 2017-06-05 2022-07-29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CN107390943B (zh) * 2017-08-23 2020-09-18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及使用其的触控面板
CN115605830A (zh) 2020-09-28 2023-01-1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Cn) 触控结构及显示设备
US11327620B1 (en) * 2020-11-06 2022-05-10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Touch sensing layer and touch panel
TWI783743B (zh) * 2021-10-21 2022-1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75982A (ko) * 2010-12-29 2012-07-09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정전용량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294242A (zh) * 2012-02-25 2013-09-1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3677406A (zh) * 2013-08-30 2014-03-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面板
WO2015026071A1 (ko) * 2013-08-20 2015-02-26 동우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전극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4777924A (zh) * 2014-01-09 2015-07-1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40836B1 (ko) * 2010-03-23 2011-06-14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101895467B1 (ko) * 2012-01-12 2018-09-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KR20150092384A (ko) * 2014-02-03 2015-08-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20075982A (ko) * 2010-12-29 2012-07-09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정전용량 터치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3294242A (zh) * 2012-02-25 2013-09-11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15026071A1 (ko) * 2013-08-20 2015-02-26 동우화인켐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전극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3677406A (zh) * 2013-08-30 2014-03-2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与触控显示面板
CN104777924A (zh) * 2014-01-09 2015-07-15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70147126A1 (en) 2017-05-25
TWI554920B (zh) 2016-10-21
CN105426018A (zh) 2016-03-23
TW201719346A (zh) 2017-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26018B (zh) 触控面板
CN104679369B (zh) 包括触摸传感器的柔性显示装置
CN104615323B (zh) 一种3d模组、3d显示装置和3d模组的驱动方法
KR101322998B1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202267939U (zh) 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153443A (zh) 触控显示设备
US10088941B2 (en) Touch control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057845A (zh) 显示装置
WO2020029371A1 (zh) 一种触摸屏及oled显示面板
CN205353991U (zh) 一种有机发光触控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触控显示装置
CN102736760B (zh) 触控面板单面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CN102799327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49119A (zh) 触控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6371649A (zh) 内嵌式触控面板
CN106444199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3793094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TWM425334U (en) Touch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ing the same
CN104182101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200042116A1 (en) Touch panel an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panel
CN107512050A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209119108U (zh) 一种oled显示器
CN106293300B (zh) 触控面板
CN106155411A (zh) 触摸屏、触摸面板、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05549780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WO2019218461A1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6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1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