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51137B - 視域顯示系統、視域顯示方法及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 Google Patents

視域顯示系統、視域顯示方法及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51137B
TWI551137B TW102144229A TW102144229A TWI551137B TW I551137 B TWI551137 B TW I551137B TW 102144229 A TW102144229 A TW 102144229A TW 102144229 A TW102144229 A TW 102144229A TW I551137 B TWI551137 B TW I55113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viewing area
range
area
view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4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9239A (zh
Inventor
池田浩雄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電氣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4292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92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511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5113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91Testing thereof
    • H04N9/3194Testing thereof including sensor feedbac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3/00Geometric image transformation in the plane of the ima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2Surveillance or monitoring of activities, e.g. for recognising suspicious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for display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relating to control or operation of the camera
    • H04N23/635Region indicators; Field of view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4Computer-aided capture of images, e.g. transfer from script file into camera, check of taken image quality, advice or proposal for image composition or decision on when to tak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視域顯示系統、視域顯示方法及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本發明係關於視域顯示系統、視域顯示方法及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可以確定可以良好地拍攝監視對象物之相機的視域,並顯示該視域。
專利文獻1記載有顯示相機的拍攝範圍之技術。在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若在顯示於顯示裝置之既定範圍的頂面圖上,指定相機的位置等,則在將投影有相機的拍攝範圍之水平視野顯示於此頂面圖內的同時,包含相機的光軸,將垂直於水平面的面內的相機之視野(亦即垂直視野),顯示於正視圖內。圖34為表示藉由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技術而顯示的水平視野及垂直視野之示意圖。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例如,若於頂面圖100指定相機的位置,則在頂面圖100上顯示表示相機的相機顯示子101。又,用戶可藉由拖動顯示於正視圖107之相機顯示子111,以調整相機的高度。若指定相機的位置,則於頂面圖100顯示計算後的水平視野105、於正視圖107顯示垂直視野115。垂直視野115,包含相機的光軸110。又,若將人物的圖像(Icon)拖放至頂面圖100上,則在此位置顯示人物顯示子102,進而,也在正視圖107 內顯示人物顯示子112。相同地,藉由指定成為相機的障礙物之壁的存在位置,以在頂面圖顯示壁顯示子103。又,圖34中,以符號"102"表示頂面圖100內的人物顯示子,而以符號"112"表示正視圖107內的人物顯示子。
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藉由進行如上的顯示,以提示相機的視野與既定範圍內的壁、人物等之關係,而利用於相機的配置位置之調整。
【習知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9-239821號公報
然而,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相機無法明確地顯示可拍攝監視對象物(本例中,設定為人物)全體之範圍。例如,在圖34所示之頂面圖100內,人物顯示子102係收納於水平視野105內。然而,此等情事,不必然表示相機能拍攝人物的全身。圖34所示之例中,正視圖107內的人物顯示子112,只有相當腳的部分收納於垂直視野115。從而,只拍攝到人物的腳。若要找到由相機拍攝人物的全身之範圍,則不得不拖動人物顯示子102,並確認頂面圖100與正視圖107雙方,而以手動作業確定人物顯示子包含於水平視野105及垂直視野115任一者的範圍。又,較佳為決定相機的最適當配置狀態,以使由相機拍攝人物的全身之範圍成為最大。然而,在確定這種範圍的場合,於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必需一面改變相機的配置狀態,一面如上述般,藉由手動作業確定由相機拍攝人物的全身之範圍。從而,作業負担加大,且難以決定相機的最適當配置狀態。尤其,當存在複數台相機時,變得更難將各相機調整為良好的配置狀態。
又,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技術中,作為垂直視野115,僅顯示包含光軸 110的面內之前的垂直視野115。從而,在頂面圖100內,即便在光軸以外的方向配置了壁顯示子103等障礙物,亦無法明示人物是否由該障礙物所隱藏。
在此,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視域顯示系統、視域顯示方法及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其能對於用戶易於理解地提示,相機能拍攝監視對象物全體或是監視對象物之某種程度以上的部分之範圍。
依本發明之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裝置,其對於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亦即,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亦即,基於由該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所決定之表面範圍,投影從該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視域;統合裝置,統合該各監視表面範圍內的視域;及顯示控制裝置,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依本發明之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裝置,其對於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亦即,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亦即,基於由該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所決定之表面範圍,投影從該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視域;區分裝置,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而區分監視表面範圍;及顯示控制裝置,將各個監視表面範圍內之區分的區域,以因應於包含該區域於視域之相機的台數之態樣而表示,並使各監視表面範圍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依本發明之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裝置,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 位置,並確定相機可拍攝的範圍,亦即視域;統合裝置,統合各平面內之視域;及顯示控制裝置,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依本發明之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裝置,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相機可拍攝的範圍,亦即視域;及輸出控制裝置,使視域已確定之平面立體地輸出。
又,依本發明之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裝置,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相機可拍攝的範圍,亦即視域;區分裝置,在每個平面,基於相當於幾台的相機之視域,而區分平面;及輸出控制裝置,將各個平面內之區分的區域,以因應在視域中包含該區域的相機之台數的態樣而表示,並使各平面輸出。
又,依本發明之視域顯示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以下步驟:對於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亦即,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亦即,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之表面範圍,投影從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視域;統合各監視表面範圍內之視域;及,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依本發明之視域顯示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以下步驟:對於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亦即,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亦即,基於由該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之表面範圍,投影從該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視域;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而區分監視表面範圍;及,將各個監視表面範圍內之區分的區域,以因應於包含該區域於視域之相機的台數之態樣而表示,並使各監視表面範圍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依本發明之視域顯示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以下步驟: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相機能拍攝的範圍,亦即視域;統合各平面內之視域;及,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依本發明之視域顯示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以下步驟: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相機能拍攝的範圍,亦即視域;及,使視域已確定之平面立體地輸出。
又,依本發明之視域顯示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以下步驟: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相機能拍攝的範圍,亦即視域;在每個平面,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而區分平面;及,將各個平面內之區分的區域,以因應在視域中包含該區域的相機之台數的態樣而表示,並使各平面輸出。
又,依本發明之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在電腦儲存視域顯示程式,以執行以下處理:投影處理,對於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亦即,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亦即,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之表面範圍,投影從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視域;統合處理,統合各監視表面範圍內之視域;及顯示控制處理,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依本發明之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在電腦儲存視域顯示程式,以執行以下處理:投影處理,對於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亦即,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亦即,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之表面範圍,投影從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相機能 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視域;區分處理,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而區分監視表面範圍;及顯示控制處理,將各個監視表面範圍內之區分的區域,以因應於包含該區域於視域之相機的台數之態樣而表示,並使各監視表面範圍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依本發明之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在電腦儲存視域顯示程式,以執行以下處理:投影處理,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相機可拍攝的範圍,亦即視域;統合處理,統合各平面內之視域;及顯示控制處理,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依本發明之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在電腦儲存視域顯示程式,以執行以下處理:投影處理,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相機可拍攝的範圍,亦即視域;及輸出控制處理,使視域已確定之平面立體地輸出。
又,依本發明之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在電腦儲存視域顯示程式,以執行以下處理:投影處理,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相機可拍攝的範圍,亦即視域;區分處理,在每個平面,將平面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予以區分;及,輸出控制處理,將各個平面內之區分的區域,以因應在視域中包含該區域的相機之台數的態樣而表示,並使各平面輸出。
依本發明,能對於用戶易於理解地提示,相機能拍攝之監視對象物全體或是監視對象物之某程度以上的部分之範圍。
1‧‧‧視域顯示系統
2‧‧‧資訊登錄部
3‧‧‧資訊儲存部
4‧‧‧監視表面範圍決定部
5、51、55、65‧‧‧投影部
6、6a、6b、66‧‧‧統合部
7、42、67‧‧‧顯示控制部
11‧‧‧監視對象區域
12‧‧‧障礙物
13‧‧‧人物
21、22、23‧‧‧相機
25、26、27‧‧‧視域
28‧‧‧視域25、26、27中共通之區域
31‧‧‧影像區域
32‧‧‧影像區域31內之位置
33‧‧‧相當影像區域31內的位置32之三度空間的位置
40‧‧‧視域顯示系統
41、56‧‧‧區分部
43、63a、63b‧‧‧涵蓋率計算部
53、57‧‧‧輸出控制部
61‧‧‧視域率計算部
62‧‧‧平均視域率計算部
71、75、81‧‧‧視域率"1/3"的區域
72、74、82‧‧‧視域率"2/3"的區域
73、83‧‧‧視域率"3/3=1"的區域
77、78、95、96‧‧‧強調顯示之區域
91‧‧‧相當於1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
92‧‧‧相當於2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
93‧‧‧相當於3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
100、107‧‧‧頂面圖
101、111‧‧‧相機顯示子
102、112‧‧‧人物顯示子
103‧‧‧壁顯示子
105‧‧‧水平視野
110‧‧‧光軸
115‧‧‧垂直視野
h0、h1、h2‧‧‧監視表面範圍
P‧‧‧監視對象區域11內之一位置
S1~S6、S11、S12、S21、S22‧‧‧步驟
X‧‧‧X方向
Y‧‧‧Y方向
【圖1】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態樣的視域顯示系統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2】表示監視表面範圍的例子之示意圖。
【圖3】表示影像的座標系之說明圖。
【圖4】表示由相機參數決定之各相機的位置、與監視表面範圍之位置關係的例子之示意圖。
【圖5】表示將圖4所示之各相機的影像區域投影在各監視表面範圍的結果之說明圖。
【圖6】示意地表示第1實施態樣中之視域的統合之說明圖。
【圖7】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態樣的處理經過之例子的流程圖。
【圖8】表示第1實施態樣中的視域之統合結果的顯示例之說明圖。
【圖9】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態樣的視域顯示系統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10】示意地表示第2實施態樣中的視域之統合的說明圖。
【圖11】表示第2實施態樣的處理經過之例子的流程圖。
【圖12】表示第2實施態樣中的視域之統合結果的顯示例之說明圖。
【圖13】表示與相當於確定的數值範圍之視域率對應的區域之強調顯示的例子之說明圖。
【圖14】表示強調顯示之另一例之說明圖。
【圖15】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態樣的視域顯示系統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16】表示平均視域率的計算例之說明圖。
【圖17】表示第3實施態樣之處理經過的例子之流程圖。
【圖18】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態樣的視域顯示系統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19】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態樣的處理經過之例子的流程圖。
【圖20】表示監視表面範圍的區分結果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21】表示監視表面範圍的區分結果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22】表示監視表面範圍的區分結果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23】表示步驟S22中的顯示形式之一例的說明圖。
【圖24】表示第4實施態樣中的強調顯示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25】表示第4實施態樣中的強調顯示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26】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態樣的視域顯示系統之另一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27】表示指定了相機的場合之強調顯示的例子之說明圖。
【圖28】表示本發明之主要部的例子之方塊圖。
【圖29】表示本發明之主要部的另一例子之方塊圖。
【圖30】表示第5實施態樣之視域顯示系統的構成之方塊圖。
【圖31】表示本發明之視域顯示系統的另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2】表示本發明之視域顯示系統的另一構成例之方塊圖。
【圖33】表示假想的平面對於監視對象區域不平行之例子的說明圖。
【圖34】表示藉由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技術而顯示的水平視野及垂直視野之示意圖。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本發明之實施態樣。
【實施態樣1】
圖1為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態樣的視域顯示系統之構成例的方塊圖。本發明之視域顯示系統1,包含:資訊登錄部2、資訊儲存部3、監視表面範圍決定部4、投影部5、統合部6及顯示控制部7。
資訊儲存部3係用以儲存以下資訊之儲存裝置,包含:相機的配置位置、姿勢、畫角、透鏡歪斜等之關於相機的資訊(相機參數);表示相機的畫面大小、監視對象區域的資訊;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位置、高度等之關於監視對象物的資訊;及配置於監視對象區域之障礙物的位置、高度等之關於障礙物的資訊。在資訊登錄部2,例如,藉由用戶的操作輸入這些資訊,資訊登錄部2使輸入的資訊儲存到資訊儲存部3。在以下的說明中,係以監視對象物為人物的場合作為例子而說明。又,在假定複數之相機的場合,用戶在每個相機輸入相機參數,而資訊登錄部2使各相機的相機參 數儲存於資訊儲存部3。
所謂監視對象區域,係決定為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表面範圍、亦即水平面內的表面範圍。將該監視對象區域於垂直方向上平行移動而決定之三度空間,係規定為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例如,亦可將設置相機的房間之地板的表面範圍決定為監視對象區域。該例中,將此表面範圍垂直向上地平行移動而決定之三度空間,係成為「成為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
監視表面範圍決定部4,參照表示儲存於資訊儲存部3之監視對象區域的資訊,及,關於監視對象物的資訊,並基於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所謂監視表面範圍,係將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從而,監視表面範圍的大小,係與監視對象區域相同。監視表面範圍決定部4,係在從監視對象物的下端(例如,人物的腳尖)附近,直到監視對象物的上端(例如,人物的頭頂部)附近為止之範圍內,決定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在該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亦包含監視對象物的下端附近之監視表面範圍、或上端附近之監視表面範圍。圖2為表示監視表面範圍的例子之示意圖。圖2所示之例中,係設定為,在資訊儲存部3,儲存有:表示監視對象區域11的資訊、表示人物13的資訊及表示障礙物12的資訊。又,圖2中,監視表面範圍決定部4,係例示:在從人物13的下端附近,直到上端附近為止的範圍內,決定了3個監視表面範圍h0~h2的場合。本例中,人物13的下端之中的監視表面範圍h0,係與監視對象區域11相同的表面範圍。
接著,就投影部5說明。首先,就由相機獲得之影像的座標系及影像區域說明。一旦決定相機的相機參數及畫面大小,就決定了由此相機得到的影像(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影像)之八度座標系,同時,也決定了此座標系中,相當於該影像的區域。將該區域記為影像區域。影像區域,表示由相機得到的影像之畫面全體的區域。影像區域係在每個相機決定。
圖3為表示由相機而得之影像的座標系之說明圖。如圖3所示,由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任意的位置32,係表示為相機正面的xy座標系(亦即八度座標系)之座標。又,影像區域31,係表示該影像的畫面全體之區域,亦即此xy座標系內的區域。影像區域31由相機參數與畫面大小來決定。
又,將「從通過相機位置與影像區域31內的位置之直線,求取對應影像區域31內之該位置的三度空間內的座標」,稱為「投影」。例如,「求取對應於以八度座標表示之影像區域31內的位置32之三度空間的位置33」,係相當於「投影」。「投影」,可使用相機的配置位置、姿勢、畫角、透鏡歪斜等相機參數,而將表示影像區域31內的位置之八度座標,藉由變換為實空間之三維座標而實現。
投影部5,係在每個相機,將影像區域31投影至各監視表面範圍。圖4為表示由相機參數決定之各相機的位置與監視表面範圍之位置關係的例子之示意圖。例如,投影部5,將相機21的影像區域31(參照圖3),分別投影至監視表面範圍h0、h1、h2。投影部5,對於其他的相機22、23也相同地,將影像區域,分別投影至監視表面範圍h0、h1、h2
進而,投影部5,在進行投影時參照障礙物的位置及大小之資訊,並在連結相機位置與監視表面範圍上的投影點之直線上,判定是否有障礙物存在。又,投影部5,判定為在連結相機位置與監視表面範圍上的投影點之直線上障礙物存在時,該監視表面範圍上的投影點,係判定為被障礙物遮蔽而相機無法拍攝的點。另一方面,投影部5,判定為在連結相機位置與監視表面範圍上的投影點之直線上障礙物不存在時,該監視表面範圍上的投影點,係判定未被障礙物遮蔽而相機可拍攝的點。
投影部5,藉由對於監視表面範圍上的投影點進行上述的判定,以在監視表面範圍內,確定未被障礙物遮蔽而相機可拍攝的範圍,亦即視域。
又,投影部5,較佳為在投影了影像區域的監視表面範圍,障礙物的存 在範圍也重疊而表示。障礙物的存在範圍,亦可以特定的顏色(亦可為半透明色)表示。又,障礙物的存在範圍之外圍亦可以特定的線條種類表示。
圖5為表示將圖4所示之各相機的影像區域投影在各監視表面範圍的結果之說明圖。從圖5所示之左側的列,分別表示:關於相機21之投影結果、關於相機22之投影結果、及關於相機23之投影結果。又,從圖5所示之最上行,分別表示:向監視表面範圍h2之投影結果、向監視表面範圍h1之投影結果、及向監視表面範圍h0之投影結果。
投影相機的影像區域至水平面之結果係成為梯形。例如,投影相機21之影像區域至監視表面範圍h2的結果,係成為梯形ABCD(參照圖5)。此梯形的大小,係因監視表面範圍的高度而異,相機的高度與監視表面範圍的高度之差值愈廣,表示投影結果之梯形變得愈大。然而,此梯形之中,關於從監視表面範圍超出的部分,投影部5,係未含於投影結果。
如前述般,投影部5,較佳為在監視表面範圍將障礙物重疊而表示。圖5所示之例中,在監視表面範圍內,以白色塗滿障礙物12存在的範圍,而以實線表示此範圍的外圍。
圖5所示之各投影結果中,以斜線表示的範圍,表示相機未被障礙物12遮蔽而可以拍攝的視域。此視域在每個相機不同。進而,著眼於一個相機時,視域亦因監視表面範圍的高度而異。
又,圖5所示之各監視表面範圍h0~h1中,視域及障礙物以外的區域,係被障礙物遮蔽而相機無法拍攝的範圍及與影像區域的投影位置不相當的範圍。亦即,在監視表面範圍內視域以外的範圍,係相機無法拍攝監視對象物的範圍。
統合部6,係用以統合以各監視表面範圍確定之相機的視域。
第1實施態樣中,統合部6,係在每個相機,取出於每一個監視表面範圍h0~h2都相當於視域的區域,並將其取出結果定為視域的統合結果。
圖6為示意地表示第1實施態樣中之視域的統合之說明圖。圖6中,例示相機22的視域之統合。圖6所示之視域27,為監視表面範圍h2內的視域。相同地,視域26為監視表面範圍h1內的視域,視域25為監視表面範圍h0內的視域。統合部6,於各監視表面範圍h0~h2內的視域25、26、27將共通的區域28取出,並將此區域28決定為各監視表面範圍內之視域的統合結果。
視域25、26、27表示,在對應此視域的監視表面範圍之高度,相機22可以不被障礙物遮蔽而拍攝監視對象物的範圍。從而,在各高度的監視表面範圍h0~h2內的視域25、26、27之共通的區域28(參照圖6)監視對象物存在時,相機22可以從監視對象物的下端附近直至上端附近拍攝。亦即,視域25、26、27之統合結果亦即區域28,可稱為相機2能拍攝監視對象物全體的區域。
統合部6,係在每個相機進行如上述般之視域的統合。從而,第1實施態樣中,係在每個相機得到視域的統合結果。
顯示控制部7,使在每個相機得到之視域的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圖示省略)。又,視域顯示系統1亦可具備顯示裝置。
資訊登錄部2、監視表面範圍決定部4、投影部5、統合部6及顯示控制部7,例如,係藉由依照視域顯示程式而動作之電腦的CPU(Central Process Unit,中央處理器)而實現。此時,CPU可以讀取視域顯示程式,並依照該程式,而作為資訊登錄部2、監視表面範圍決定部4、投影部5、統合部6及顯示控制部7來動作。又,視域顯示程式,亦可記錄於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又,資訊登錄部2、監視表面範圍決定部4、投影部5、統合部6及顯示控制部7,亦可分別以各別之硬體加以實現。
接著,就本實施態樣之處理經過說明。圖7為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態樣的處理經過之例子的流程圖。又,在資訊儲存部3,係設定為已儲存有相機參數等各種資訊。首先,監視表面範圍決定部4,參照表示監視對象區域之資訊、及關於監視對象物的資訊,而在從監視對象物的下端附近直至上端附近為止的範圍內,決定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步驟S1)。又,亦可預先決定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而在資訊儲存部3儲存此監視表面範圍的資訊。此時,亦可省略步驟S1。又,此時,視域顯示系統1,亦可不具備監視表面範圍決定部4。
步驟S1之後,投影部5,在每個相機,將由相機得到的影像之影像區域,投影到各監視表面範圍(步驟S2)。進而,步驟S2中,投影部5,係在各監視表面範圍內,確定相當於視域之區域。又,投影部5,較佳為在各監視表面範圍,也重疊障礙物的存在範圍。
接著,統合部6,統合監視表面範圍內的視域(步驟S3)。在本實施態樣,統合部6,係在每個相機,取出表示於各監視表面範圍之各視域的共通之區域,並將此區域作為統合結果。
顯示控制部7,使在每個相機得到之視域的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圖示省略)(步驟S4)。圖8為表示第1實施態樣中的視域之統合結果的顯示例之說明圖。例如,顯示控制部7,關於相機22,係如圖8所例示,使藉由視域之統合所得到之區域28與監視對象區域11一併顯示於顯示裝置。又,顯示控制部7,使由投影部5重疊之障礙物12的存在範圍也一併顯示於顯示裝置。顯示控制部7,使其他相機的視域之統合結果也同樣地顯示於顯示裝置。
第1實施態樣中,在每個相機,將各高度之監視表面範圍中視域的共通區域取出,並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從而,可以向用戶提示能拍攝從監視對象物(例如,人物)的下端附近直到上端附近為止之監視對象區域內的範 圍。從而,用戶可以容易地把握,相機能拍攝監視對象物全體之監視對象區內的範圍。進而,藉由使相機參數變更,而確認其範圍的變化,變得易於調整相機的位置、姿勢、畫角等,以使其範圍成為最大。
又,第1實施態樣中,相機的台數亦可為1台。
【實施態樣2】
第2實施態樣之視域顯示系統,不限於可見監視對象物全體的範圍,而將「於監視對象區域內的位置,監視對象物全體(例如,人物之全身)之中,多少程度的部分係可由相機拍攝」可視化,並向用戶提示。
圖9為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態樣的視域顯示系統之構成例的方塊圖。關於第1實施態樣相同的元素,係附加與圖1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第2實施態樣之視域顯示系統,取代第1實施態樣中的統合部6(參照圖1),包含統合部6a(參照圖9)。統合部6a,包含視域率計算部61及涵蓋率計算部63a。
視域率計算部61,係在監視對象區域11(參照圖2)內之,障礙物的存在範圍以外的每個位置計算視域率。又,視域率計算部61,係在每個相機進行視域率的計算。
所謂視域率,係著眼之位置屬於視域之監視表面範圍的數目之,對於監視表面範圍之總數的比率。圖2所示之例中,監視表面範圍的總數為"3"。又,例如,在著眼於監視對象區域11內之特定位置時,該位置定為在兩個監視表面範圍h2、h1屬於視域,但在剩下的監視表面範圍h0不屬於視域。此時,視域率計算部61,係將該著間的位置之視域率,定為"2/3"。視域率計算部61,在障礙物之存在範圍以外的每個位置進行上述視域率計算。然而,視域率計算部61,無需在緊密連續的每個位置進行視域率的計算。例如,視域率計算部61,亦可將監視對象區域11(障礙物的存在範圍除外)在每個一定範圍分割,並從分割之各區域分別決定代表位置,而計算該代表 位置中的視域率。又,視域率計算部61,亦可將此視域率,決定為代表位置屬於之分割區域的視域率。
視域率計算部61,若於監視對象區域11(障礙物的存在範圍除外)之每個位置計算視域率,則在監視對象區域11內,確定對應各個視域率之區域。如此確定之各視域率的區域,係成為第2實施態樣中的視域之統合結果。
圖10為示意地表示第2實施態樣中的視域之統合的說明圖。圖10中,例示有相機22的視域之統合。圖10所示之視域25~27,係與圖6所示之視域25~27相同,並省略說明。視域率計算部61,在監視對象區域11(障礙物的存在範圍除外)的每個位置計算視域率。本例中,由於存在三個監視表面範圍,故能計算"0"、"1/3"、"2/3"、"3/3=1"作為視域率。視域率計算部61,在監視對象區域11內,確定對應於該等各視域率之區域。圖10所示之例中,區域73為視域率"3/3=1"之區域。又,區域72、74為視域率"2/3"之區域。又,區域71、75為視域率"1/3"之區域。其它區域為視域率"0"之區域。
又,障礙物12之存在範圍,並非視域率計算之對象。視域率計算部61,較佳為使障礙物12之存在範圍重疊於監視對象區域11。障礙物之存在範圍,亦能以確定之顏色(亦可為半透明色)表示。又,障礙物之存在範圍的外圍,亦能以確定之線條種類表示。此點係與第1實施態樣相同。又,在後述之各實施態樣也相同。
涵蓋率計算部63a,在每個相機計算涵蓋率。涵蓋率,係被計算出之視域率的總和,對於監視對象區域11內之計算出視域率的位置之數目的比率。亦即,涵蓋率計算部63a,係藉由以下所示之式(1)的計算來計算涵蓋率。
涵蓋率亦可稱為,對於監視對象區域11之監視對象物的區域能監視之比率。
雖然在第2實施態樣藉由式(1)計算之涵蓋率,可稱作「基於視域率之涵蓋率」,但為了簡單地說明,僅記為涵蓋率。
又,涵蓋率計算部63a,在藉由式(1)的計算來計算涵蓋率時,亦可將指定之數值範圍的視域率作為式(1)的右邊之分子中的加算對象。亦即,涵蓋率計算部63a,在計算式(1)右邊的分子時,亦可只加算指定之數值範圍的視域率,而無視此數值範圍外的視域率(例如,視為0),並藉由式(1)計算涵蓋率。此數值範圍之指定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用戶亦可將視域率的數值範圍,藉由輸入到視域顯示系統1,以指定數值範圍。
又,顯示控制部7亦使涵蓋率與視域之統合結果一併顯示於顯示裝置。
統合部6a(具體而言,為視域率計算部61及涵蓋率計算部63a),例如,係藉由依照視域顯示程式而動作之CPU而實現。
圖11為表示第2實施態樣的處理經過之例子的流程圖。步驟S1、S2之處理,係與第1實施態樣中的步驟S1、S2相同。第2實施態樣中,在步驟S2之後,視域率計算部61在監視對象區域11內之,障礙物的存在範圍以外之每個位置計算視域率。又,視域率計算部61,在監視對象區域11內,確定對應於計算之各視域率的區域(步驟S5)。視域率計算部61,在每個相機進行該處理。步驟S5的結果,係第2實施態樣中的視域之統合結果。
接著,涵蓋率計算部63a,藉由式(1)之計算,計算涵蓋率(步驟S6)。涵蓋率計算部63a,係在每個相機計算涵蓋率。
接著,顯示控制部7,使在每個相機得到之視域的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圖示省略)(步驟S4)。圖12為表示第2實施態樣中的視域之統合結 果的顯示例之說明圖。例如,顯示控制部7,關於相機22,係如圖12所示,使確定為對應於各視域率之區域的各區域,以因應其視域率之態樣,顯示於顯示裝置。作為以因應視域率之態樣顯示各區域的例子,舉凡:例如,以因應視域率之顏色、樣式、亮度等,區別而顯示各區域。又,區別而顯示區域時,亦能以顏色、樣式、亮度以外之事項區別。此點,在其他實施態樣也相同。圖12所示之例中,以視域率"3/3=1"的區域73、視域率"2/3"的區域72、74、視域率"1/3"的區域71、75、及其它的區域(視域率"0"的區域),區別著樣式。又,顯示控制部7使重疊之障礙物12的存在範圍也一併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如圖12所示,顯示控制部7係使涵蓋率也一併顯示於顯示裝置。又,雖然圖12中表示直接顯示涵蓋率的例子,但涵蓋率的顯示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將橫軸作為各相機的識別號碼,將縱軸作為涵蓋率,而藉由表示每個相機的涵蓋率之差異的圖式,顯示涵蓋率。
第2實施態樣中,以因應視域率之顏色、樣式、亮度等,使對應於各視域率之區域顯示於顯示裝置。又,意味著視域率愈高,能拍攝監視對象物(例如,人物)之愈多的部分。從而,能對於用戶易於理解地提示,相機能拍攝之監視對象物全體或是監視對象物之某種程度以上的部分之範圍。從而,用戶能容易地把握,相機能拍攝監視對象物全體或是其大部分之監視對象區域內的範圍。進而,藉由使關於相機的資訊變更,而確認其範圍之變化,變成易於調整相機的位置、姿勢、畫角等,以使其範圍變為最大。
又,藉由也顯示涵蓋率,可以向用戶提示,相機能監視監視對象物之區域對於監視對象區域11之比率。
接著,就第2實施態樣的變形例說明。第2實施態樣中,亦可省略涵蓋率的顯示。此時,第2實施態樣之視域顯示系統1,可以不具備涵蓋率計算部63a,亦可不執行步驟S6(參照圖11)。
又,在第2實施態樣,步驟S4中,顯示控制裝置7,亦可將與相當於指定之數值範圍的視域率對應之區域強調並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此數值範圍之指定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由用戶強調並將對應待顯示區域之視域率的數值範圍輸入至視域顯示系統1,而顯示控制部7,強調與相當於由用戶指定之數值範圍的視域率對應之區域而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
圖13為表示與相當於確定的數值範圍之視域率對應的區域之強調顯示的例子之說明圖。例如,顯示控制部7,如圖12所例示般,係定為使對應於各視域率之各區域顯示於顯示裝置。又,定為指定所謂"2/3以上1以下"之範圍作為對應於強調而待顯示之區域的視域率之數值範圍。此時,對應於"2/3以上1以下"之範圍的視域率之區域,為對應於視域率"2/3"之區域72、74,及對應於視域率"1"之區域73。從而,顯示控制部7,如圖13所例示般,強調顯示整合圖12所示之區域72~74的區域。以圖13所示之例,強調顯示之區域77,為整合了區域72~74之區域。如此,本變形例中,顯示控制部7藉由強調指定之區域而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可以將能確實地拍攝監視對象物的大部分之有效的視域,在視覺上明確顯示。又,在只指定了"1"作為視域率之數值範圍時,強調顯示之區域,係變成與在第1實施態樣顯示之視域的統合結果相同。
又,亦可僅指定"0",作為對應於強調而待顯示之區域的視域率之數值範圍。圖14為表示此時強調顯示之區域的例子之說明圖。亦即,以圖14所示之例子強調顯示之區域78,係相當於視域率"0"之範圍,換言之,即相當於相機的死角之範圍。如此,用戶藉由指定"0"作為數值範圍,可以在視覺上明確地確認相當於相機的死角之範圍。
又,圖13及圖14中例示,一律以單色顯示對應於指定之數值範圍外的視域率之區域(亦即,不強調的區域)的情形。又,如圖13及圖14所例示般,顯示控制部7,即使在進行強調顯示時,較佳為使障礙物12之存在範圍一併顯示於顯示裝置。
【實施態樣3】
圖15為表示本發明之第3實施態樣的視域顯示系統之構成例的方塊圖。關於與第1實施態樣或第2實施態樣相同之元素,係附加與圖1或圖9相同之符號,並省略說明。第3實施態樣之視域顯示系統,取代第1實施態樣中的統合部6(參照圖1),具有統合部6b(參照圖15)。統合部6b,包含:視域率計算部61、平均視域率計算部62及涵蓋率計算部63b。
視域率計算部61,係與第2實施態樣中的視域率計算部61相同。
平均視域率計算部62,在監視對象區域11(參照圖2)內之,障礙物的存在範圍以外之每個位置計算平均視域率。
如同已說明般,視域率計算部61,無需在緊密地連續之每個位置進行視域率的計算。平均視域率計算部62,亦無需在緊密地連續之每個位置進行平均視域率的計算。例如,平均視域率計算部62,亦可將監視對象區域11(障礙物的存在範圍除外)在每個一定範圍分割,並從分割之各區域分別決定代表位置,而計算該代表位置中之平均視域率。又,平均視域率計算部62,亦可將此平均視域率,定為代表位置所屬之分割區域的平均視域率。又,平均視域率計算部62,只需對於視域率計算部61計算出視域率之位置,計算平均視域率即可。亦即,平均視域率的計算位置,係與由視域率計算部61計算出之視域率的計算位置相同。
在此,所謂平均視域率,係對於監視對象區域11(障礙物的存在範圍除外)內之著眼的位置,由視域率計算部61在每個相機計算的視域率之中,直至依上位起算既定順位為止之視域率的平均值。例如,對於在監視對象區域11(障礙物的存在範圍除外)內的特定位置P,定為在每個各別的相機計算視域率。又,設定為:決定從1位至n位之直到上位第n為止的順位,作為平均視域率的計算對象之順位。此時,該位置P的視域率之中,從最高的視域率,直至第n高的視域率為止的n個視域率的平均值,成為平均視 域率。從而,平均視域率計算部62,只需將位置P的視域率之中,從最高的視域率至第n高的視域率之n個視域率的平均值,計算為位置P中的平均視域率即可。又,上述"n"的值,係預先決定。
圖16為表示平均視域率的計算例之說明圖。以下的說明中,與圖2所示之場合相同地,係設定為決定三個監視表面範圍h0~h2。又,上述n係設定為"2"。亦即,平均視域率計算部62,係以對於1個位置在每個相機計算出之視域率中,將上位2個視域率之平均值作為平均視域率計算時為例來說明。圖16中,從左側起,表示:對於相機21,視域率計算部61決定的每個視域率之區域;對於相機22,視域率計算部61決定的每個視域率之區域;及對於相機23,視域率計算部61決定的每個視域率之區域。又,圖16中,視域率為"1/3"的區域以符號"81"表示。又,視域率為"2/3"的區域以符號"82"表示。又,視域率為"3/3=1"的區域以符號"83"表示。
若著眼於圖16所示之位置P,對於相機21,視域率計算部61計算出之視域率為"1"。又,對於相機22,視域率計算部61計算出之視域率為"2/3"。又,對於相機23,視域率計算部61計算出之視域率為"0"。從而,平均視域率計算部62,對於位置P在每個相機計算之3個視域率"1"、"2/3"、"o"之中,只需將上位兩個視域率"1"、"2/3"之平均值,計算為位置P中的平均視域率即可。本例中,位置P的平均視域率係成為"5/6"。
平均視域率計算部62,關於監視對象區域11(障礙物的存在範圍除外)內之其他各位置,亦相同地計算平均視域率。
又,平均視域率計算部62,在監視對象區域11內,確定對應於各個平均視域率之區域。這般確定之每個平均視域率的區域,係成為第3實施態樣中的視域之統合結果。
涵蓋率計算部63b,計算涵蓋率。然而,在第3實施態樣的涵蓋率,係計算出之平均視域率的總和,對於在監視對象區域11內計算出視域率之位 置的數目之比率。亦即,涵蓋率計算部63b,係藉由以下所示之式(2)的計算來計算涵蓋率。
又,平均視域率的計算位置,係與由視域率計算部61計算出之視域率的計算位置相同,亦可將式(2)右邊的分母,作為「在監視對象區域內計算了平均視域率的位置之數目」,即便為此場合,涵蓋率的計算結果亦相同。
雖然在第3實施態樣以式(2)計算之涵蓋率,可稱作「基於平均視域率之涵蓋率」,但為了簡單地說明,僅記為涵蓋率。
第2實施態樣中,涵蓋率(基於視域率之涵蓋率)係在每個相機計算。另一方面,第3實施態樣中的涵蓋率(基於平均視域率之涵蓋率),係不論相機的數目,計算之涵蓋率的值為1。第3實施態樣中的涵蓋率,可稱為:考慮了複數之相機的場合中之,對於監視對象區域11之能監視監視對象物的區域之比率。
又,涵蓋率計算部63b,在藉由式(2)之計算來計算涵蓋率時,亦可將指定之數值範圍的平均視域率作為式(2)右邊的分子中的加算對象。亦即,涵蓋率計算部63b,在計算式(2)右邊的分子時,亦可只加算指定之數值範圍的平均視域率,而無視此數值範圍外的平均視域率(例如,視為0),並藉由式(2)計算涵蓋率。與第2實施態樣相同地,此數值範圍之指定方法,並無特別限定。
顯示控制部7,也使涵蓋率與視域之統合結果一併顯示於顯示裝置。
統合部6b(具體言之,視域率計算部61,平均視域率計算部62及涵蓋 率計算部63b),例如,係藉由依照視域顯示程式動作之CPU而實現。
圖17為表示第3實施態樣之處理經過的例子之流程圖。步驟S1、S2、S5,係與第2實施態樣中的步驟S1、S2、S5(參照圖11)相同,並省略說明。
步驟S5之後,平均視域率計算部62,在監視對象區域11內之,障礙物的存在範圍以外之每個位置,計算平均視域率。又,平均視域率計算部62,在監視對象區域11內,確定對應於計算之各平均視域率的區域(步驟S11)。步驟S11的結果,係第3實施態樣中的視域之統合結果。
接著,涵蓋率計算部63b,藉由式(2)之計算,計算涵蓋率(步驟S12)。
接著,顯示控制部7,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圖示省略)(步驟S4)。第3實施態樣中,顯示控制部7,係使以步驟S11確定為對應於各平均視域率的區域之各區域,以因應拖平均視域率的態樣,顯示於顯示裝置。作為顯示依因應平均視域率的態樣各區域之例子,舉凡:例如,以因應了平均視域率的顏色、樣式、亮度等,區別而顯示各區域。顯示控制部7,使監視對象區域內對應於各平均視域率之各區域,依因應平均視域率的態樣顯示於顯示裝置。從而,第3實施態樣之統合結果的顯示形式,係變成與第2實施態樣之統合結果的顯示形式(圖12)相同。然而,由於第3實施態樣中,係基於平均視域率決定各區域,故各個區域,可比在第2實施態樣顯示之各個區域更進而變細。又,雖然第2實施態樣中,在每個相機顯示統合結果,然而在第3實施態樣,不限於相機之台數,而顯示一個統合結果。又,顯示控制部7,使重疊之障礙物的存在範圍一併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顯示控制部7,使以步驟S12計算之涵蓋率也一併顯示於顯示裝置。第3實施態樣中,涵蓋率係不論相機的台數,而僅計算一個值。顯示控制部7,只需使此涵蓋率,與視域之統合結果一併顯示即可。
第3實施態樣中,以因應平均視域率之顏色、樣式、亮度等,使對應 於各平均視域率之區域顯示於顯示裝置。又,意味著平均視域率愈高,能拍攝監視對象物(例如,人物)之愈多的部分。從而,能對於用戶易於理解地提示,相機能拍攝之監視對象物全體或是監視對象物之某種程度以上的部分之範圍。尤其,第3實施態樣中,對於各相機計算出之視域率中,計算依上位起算既定數目的視域率之平均值(平均視域率),為基於此平均視域率顯示各區域。從而,考慮了複數之相機後,能對於用戶易於理解地提示,相機能拍攝之監視對象物全體或是監視對象物之某種程度以上的部分之範圍。用戶係與第2實施態樣相同地,能夠容易地把握相機能拍攝監視對象物全體或是其大部分之監視對象區域內的範圍。進而,藉由使關於相機的資訊變更,而確認其範圍的變化,變得易於調整相機的位置、姿勢、畫角等,以使其範圍變為最大。
又,第3實施態樣中,藉由也顯示由式(2)計算之涵蓋率,也能向用戶提示,在考慮了複數之相機時之,對於監視對象區域11之相機能監視監視對象物之區域的比率。
接著,就第3實施態樣的變形例說明。第3實施態樣中,亦可省涵蓋率的顯示。此時,第3實施態樣之視域顯示系統1,亦可不包含涵蓋率計算部63b,且亦可不執行步驟S12(參照圖17)。
又,在第3實施態樣,步驟S4中,顯示控制部7,亦可將與相當於指定之數值範圍的平均視域率對應之區域強調而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此數值範圍之指定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為:由用戶將對應強調而待顯示之區域的平均視域率之數值範圍,輸入視域顯示系統1,而顯示控制部7,強調與相當於由用戶指定之數值範圍之平均視域率對應的區域,並使其顯示顯示於裝置。該顯示控制部7的動作,係與作為第2實施態樣的變形例之一而說明之動作(強調與相當於指定之數值範圍的視域率對應之區域,而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之動作)相同。若依本變形例,可以易於理解地向用戶提示,與相當於指定之數值範圍的平均視域率對應之區域。
又,在第3實施態樣,步驟S4中,顯示控制部7,亦可從用戶接受相機之指定,並在視域的統合結果內強調納入於此相機之影像的範圍,而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若依本變形例,可以易於理解地向用戶提示,納入於指定之相機的影像之範圍。
【實施態樣4】
圖18為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態樣的視域顯示系統之構成例的方塊圖。第4實施態樣之視域顯示系統40,包含:資訊登錄部2、資訊儲存部3、監視表面範圍決定部4、投影部5、區分部41及顯示控制部42。資訊登錄部2、資訊儲存部3、監視表面範圍決定部4及投影部5,係與從第1至第3之各實施態樣中的該等元素相同,並省略說明。
區分部41,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將監視表面範圍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而區分。如圖2所示般,設定為決定3個監視表面範圍h0~h2,而3台相機21~23(參照圖4)的相機參數分別儲存於資訊儲存部3。此時,區分部41,係將監視表面範圍h0,區分為:相當於3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相當於2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相當於1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及未相當於任何1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區分部41,對於監視表面範圍h1、h2,亦相同地區分。
顯示控制部42,將各個監視表面範圍內區分之區域,以因應包含該區域於視域之相機的台數之態樣表示,而使各監視表面範圍顯示於顯示裝置(圖示省略)。例如,顯示控制部42,將相當於3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相當於2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相當於1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及未相當於任何1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分別以顏色、樣式、亮度等區別,而使各監視表面範圍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視域顯示系統40亦可具備顯示裝置。
資訊登錄部2、監視表面範圍決定部4、投影部5、區分部41及顯示控 制部42,例如,係藉由依照視域顯示程式而動作之電腦的CPU而實現。此時,CPU讀取視域顯示程式,並依照該程式,作為資訊登錄部2、監視表面範圍決定部4、投影部5、區分部41及顯示控制部42動作即可。又,視域顯示程式,亦可記錄於電腦可讀取之記錄媒體。又,資訊登錄部2、監視表面範圍決定部4、投影部5、區分部41及顯示控制部42,亦可分別以各別之硬體加以實現。
接著,就動作說明。
圖19為表示本發明之第4實施態樣的處理經過之例子的流程圖。步驟S1、S2,係與從第1至第3之各實施態樣中的步驟S1、S2(參照圖7、圖11、圖17)相同,並省略說明。又,在此,以如圖2所示般決定3個監視表面範圍h0~h2,並分別儲存3台相機21~23(參照圖4)的相機參數於資訊儲存部3之情況為例說明。
藉由直至步驟S2為止之處理,如圖5所例示般,得到投影了各相機21~23之影像區域至各監視表面範圍之結果。亦即,分別得到對於監視表面範圍h2之相機21的影像區域之投影結果、相機22的影像區域之投影結果、及相機23的影像區域之投影結果。相同地,也分別得到對於監視表面範圍h1之每個相機的影像區域之投影結果,及對於監視表面範圍h0之每個相機的影像區域之投影結果。
步驟S2之後,區分部41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將監視表面範圍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而區分(步驟S21)。
例如,區分部41,基於對於監視表面範圍h2之相機21的影像區域之投影結果、相機22的影像區域之投影結果、及相機23的影像區域之投影結果(參照圖5的上段),將監視表面範圍h2區分為,相當於3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相當於2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相當於1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及未相當於任何1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圖20表示基於向圖5的上段所示之監視表面範圍h2的投影結果,區分了監視表面範圍h2之結果。
相同地,區分部41,基於對於監視表面範圍h1之相機21的影像區域之投影結果、相機22的影像區域之投影結果、及相機23的影像區域之投影結果(參照圖5的中段),將監視表面範圍h1區分為,相當於3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相當於2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相當於1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及未相當於任何1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圖21表示基於向圖5的中段所示之監視表面範圍h1的投影結果,區分了監視表面範圍h1的結果。
相同地,區分部41,基於對於監視表面範圍h0之相機21的影像區域之投影結果、相機22之影像區域的投影結果、及相機23之影像區域的投影結果(參照圖5的下段),將監視表面範圍h0區分為,相當於3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相當於2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相當於1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及未相當於任何1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圖22表示基於向圖5的下段所示之監視表面範圍h0的投影結果,區分了監視表面範圍h0的結果。
步驟S21的結果,如圖20至圖22所示,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得到區分了監視表面範圍的結果。圖20至圖22中,以符號"91"表示相當於1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又,以符號"92"表示相當於2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又,以符號"93"表示相當於3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以白色表示未相當於任何1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又,區分部41,亦可在各監視表面範圍h0~h2,將障礙物12的存在範圍,從區分的對象除外。
步驟S21之後,顯示控制部42使區分之各監視表面範圍h0~h2,分別顯示於顯示裝置(圖示省略)(步驟S22)。步驟S22中,顯示控制部42,係以因應於包含該區域於視域之相機的台數之態樣,表示各個監視表面範圍內區分之區域。
圖23為表示步驟S22中的顯示形式之一例的說明圖。顯示控制部42,亦可將區分之各監視表面範圍h0~h2,分別作為如圖23所示般之頂面圖並列而顯示於顯示裝置。圖23所示之顯示例中,在相當於1台相機的視域之 區域91、相當於2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92、相當於3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93、及其它的區域,分別用不同的樣式。顯示控制部7,使障礙物12之存在範圍也一併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亦可採用以下所示之顯示形式作為步驟S22中的各監視表面範圍之顯示形式。亦即,顯示控制部42,亦可如圖20、圖21及圖23所例示般,使分別配置區分之各監視表面範圍h0~h2在相當於三度空間內之各監視表面範圍h0~h2的位置之狀態的立體圖,顯示於顯示裝置。本例中,顯示控制部42,使在監視表面範圍h0的上層存在監視表面範圍h1,而進而在其上層存在有監視表面範圍h2之狀態的立體圖,顯示於顯示裝置。在此顯示形式中,各監視表面範圍h0~h1內之區域,亦可因應於相當幾台相機之視域,而例如,以不同樣式等來顯示。
又,顯示控制部42,在如上述般配置各監視表面範圍於三度空間後,進而,於監視表面範圍的區分之區域,亦可使配置了包含該區域於視域之相機的台數愈多愈大的三維物體之狀態的立體圖顯示於顯示裝置。雖然此三維物體的形狀並無特別限定,但在此,係以三維物體為球之場合為例說明。又,在此,關於此球的大小,使用大、中、小之三段階的大小。
此時,顯示控制部42,定為在監視表面範圍h0的上層存在監視表面範圍h1,進而在其上層存在監視表面範圍h2之狀態。進而,顯示控制部42,於各監視表面範圍h0~h2,在相當於3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93(參照圖21、圖22),定為配置了大球之狀態,以與區域93交差。相同地,顯示控制部42,於各監視表面範圍h0~h2,在相當於2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92(參照圖21至圖22),定為配置中程度之大小的球之狀態,以與區域92交差;在相當於1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91(參照圖21至圖22),定為配置小球之狀態,以與區域91交差。顯示控制部42,亦可使該狀態的立體圖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顯示控制部42,在使配置了各監視表面範圍h0~h2於三度空間內之狀態的立體圖顯示於顯示裝置時,亦可因應用戶的操作,變更視點而更新 立體圖。
用戶,可藉由顯示之各監視表面範圍,確認:於對應於三度空間內之3種類的高度之3個監視表面範圍h0~h2內,哪個區域係進入相機21~23的視域。從而,第4實施態樣中,亦可得到與前述之各實施態樣相同的效果。
尤其,第4實施態樣中,由於依據相當於幾台的相機之視域,區分而顯示監視表面範圍內的區域,故能易於理解地向用戶提示,是否係由更多的相機拍攝監視對象物(例如,人物)。從而,用戶能容易地把握,更多的相機之視域疊加的範圍。
又,如前述般,在監視表面範圍的區分之區域,將配置了包含該區域於視域之相機的台數愈多愈大的三維物體(例如,球)之狀態的立體圖,向用戶提示時,用戶能由此三維物體的大小,容易地把握係由幾台的相機拍攝監視對象物。
接著,就第4實施態樣的變形例說明。在第4實施態樣,步驟S22中,顯示控制部42,亦可將包含於指定之台數的相機之視域的區域予以強調,而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相機的台數之指定方法並無特別限定,例如,亦可由用戶將相機的台數輸入視域顯示系統40,而顯示控制部42,強調包含於由用戶指定之台數的相機之視域的區域而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指定之相機的台數,不限定於如例如"1台"般之一個值,亦可指定為"1台以上,全台數(本例中為3台)以下"這種範圍。以下,如圖23所示,以提示監視表面範圍的頂面圖之場合為例說明。又,在此,以圖23的下段所示之監視表面範圍h0為例說明。
圖24為表示包含於指定之台數的相機之視域的區域之強調顯示的例子之說明圖。圖24中,表示在監視表面範圍h0內之強調顯示的例子。
顯示控制部42,如圖23所例示般,係定為使各監視表面範圍h0~h2顯 示於顯示裝置。又,係定為由用戶指定所謂"1台以上3台以下"之範圍作為相機的台數。此為,意味從外部指示,以強調顯示包含於1台、2台或3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顯示控制部42,因應於來自用戶之相機台數的指定,在監視表面範圍h0內,將整合相當於1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91、相當於2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92、及相當於3台相機的視域之區域93之區域,如圖24所例示般強調顯示。圖24所示之例中強調顯示之區域95,為整合了監視表面範圍h0內之區域91~93的區域。在此,雖然以監視表面範圍h0為例說明,但是顯示控制部42,在圖23所示之監視表面範圍h1、h2內,亦相同地進行強調顯示。本變形例中,能易於理解地向用戶提示,包含於指定之台數的相機之視域的範圍。
又,亦可只指定"0台"作為相機的台數。圖25為表示此時強調顯示之區域的例子之說明圖。在圖25中,與圖24相同地,表示在監視表面範圍h0內之強調顯示的例子。圖25所示之例中強調顯示之區域96,係不包含任何相機的視域之範圍。換言之,區域96為在所有相機成為死角的範圍。顯示控制部42,在圖23所示之監視表面範圍h1、h2內,亦相同地進行強調顯示。如圖25所示,用戶藉由指定"0台"作為相機的台數,可以容易地確認在所有相機成為死角的範圍。
又,顯示控制部42,即使在進行強調顯示時,較佳為使障礙物12之存在範圍一併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顯示控制部42,即便在使配置了各監視表面範圍在三度空間內之狀態的立體圖,顯示於顯示裝置時,亦可在各監視表面範圍內,將包含於指定之台數的相機之視域的區域予以強調。
又,視域顯示系統40,在執行包含於指定之台數的相機之視域的區域之強調顯示時,亦可計算強調顯示的區域(以下,記為強調顯示區域)之面積對於監視表面範圍的面積之比率,亦即涵蓋率。該涵蓋率的定義,係與第2實施態樣中的涵蓋率之定義、第3實施態樣中的涵蓋率之定義不同。雖然 第4實施態樣之變形例中使用之涵蓋率,係亦可稱為「強調顯示區域涵蓋率」,但是為了簡單地說明,僅記為「涵蓋率」。
圖26為第4實施態樣中,表示計算涵蓋率的場合之構成例的方塊圖。就與圖18所示之元素相同的元素,係與圖18附加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
涵蓋率計算部43,在進行包含於指定了顯示控制部42之台數的相機之視域的區域之強調顯示時,計算涵蓋率。又,顯示控制部42,係使計算之涵蓋率,與強調顯示之監視表面範圍一併顯示於顯示裝置。
涵蓋率計算部43,亦可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計算涵蓋率,或是,亦可對於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全體計算涵蓋率。
就涵蓋率計算部43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計算涵蓋率之場合的計算說明。涵蓋率計算部43,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計算涵蓋率時,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藉由進行以下所示之式(3)的計算,計算涵蓋率。
例如,在計算圖24所示之監視表面範圍h0中的涵蓋率時,涵蓋率計算部43,將對於監視表面範圍h0的面積之強調顯示區域95(參照圖24)的面積之比率,計算作為涵蓋率。涵蓋率計算部43也相同地計算監視表面範圍h1的涵蓋率及監視表面範圍h2的涵蓋率。
此時,顯示控制部42,係使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計算之涵蓋率,分別顯示於顯示裝置。例如,顯示控制部42,在強調各監視表面範圍h0~h2內之區域而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時,只要使分別對應於各監視表面範圍h0~h2的 附近之涵蓋率也一併顯示即可。
接著,就涵蓋率計算部43對於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全體計算涵蓋率之場合的計算說明。在此,定為決定n+1個監視表面範圍h0~hn者。涵蓋率計算部43,藉由進行以下所示之式(4)的計算,以計算涵蓋率。
亦即,涵蓋率計算部43,將各監視表面範圍h0~hn內之強調顯示區域的面積的總和,對於各監視表面範圍h0~hn之面積的總和之比率,作為涵蓋率計算。例如,在決定有三個監視表面範圍h0~h2時,涵蓋率計算部43計算:監視表面範圍h0內強調顯示區域的面積、與監視表面範圍h1內強調顯示區域的面積、與監視表面範圍h2內強調顯示區域的面積之總和,並將其強調顯示區域的面積的總和,對於監視表面範圍h0~h2的面積的總和之比率,作為涵蓋率計算。
涵蓋率計算部43在藉由式(4)計算涵蓋率時,不論監視表面範圍的數目,計算之涵蓋率的數目為1。顯示控制部42,使涵蓋率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在第4實施態樣,步驟S22中,顯示控制部42,亦可從用戶接受相機之指定,而強調納入於此相機之影像的範圍,並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例如,顯示控制部42,係如圖23所例示般定為使各監視表面範圍h0~h2顯示於顯示裝置。又,例如,若指定相機21,則顯示控制部42,係如圖27所示,強調納入於相機21的影像之範圍而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此時,可以易於理解地向用戶提示,納入於指定之相機的影像之範圍。又,圖27中,雖然以粗線強調納入於相機21之影像的範圍,但亦可以其他的方法強調。在此,雖然將納入於指定之相機的影像之範圍的強調顯示,表示為第4實 施態樣之變形例,但是前述之各實施態樣中,亦可強調顯示納入於指定之相機的影像之範圍。
又,雖然上述之各實施態樣中,係以監視表面範圍的數目為3,且相機的台數為3台時為例說明,但是監視表面範圍的數目及相機的台數,並非限定於上述各實施態樣所示之數目。
接著,就本發明之主要部說明。圖28為表示本發明之主要部的例子之方塊圖。
投影部5,對於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亦即,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亦即,基於由該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所決定之表面範圍,投影從該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視域。
統合部6,統合各監視表面範圍內的視域。
顯示控制部7,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
藉由這般構成,能對於用戶易於理解地提示,相機能拍攝之監視對象物全體或是監視對象物之某種程度以上的部分之範圍。
圖29為表示本發明之主要部的另一例子之方塊圖。投影部5,係與圖28所示之投影部5相同,並省略說明。
區分部41,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而區分監視表面範圍。
顯示控制部42,將各個監視表面範圍內之區分的區域,以因應於包含 該區域於視域之相機的台數之態樣而表示,並使各監視表面範圍顯示於顯示裝置。
圖29所示之構成中,亦能對於用戶易於理解地提示,相機能拍攝監視對象物全體或是監視對象物之某種程度以上的部分之範圍。
【實施態樣5】
圖30表示本發明之第5實施態樣的視域顯示系統之構成。第5實施態樣之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部51及輸出控制部53。
投影部51,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該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拍攝的範圍,亦即視域。
輸出控制部53,使視域已確定之平面立體地輸出。輸出控制部53,亦可稱為立體化部。輸出控制部53,例如,亦可使堆疊了視域已確定之平面的狀態,例如,藉由立體圖像在空間上立體地輸出。又,輸出控制部53,亦可使堆疊了視域已確定之平面的狀態,例如,立體印刷地輸出作為目標物。
輸出控制部53,在使視域已確定之平面輸出時,投影部51,亦可對於對監視空間細微地設定的複數之平面,並投影從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而確定此相機能拍攝之範圍亦即視域。
若依第5實施態樣,藉由輸出控制部53,使細微設定之各平面,印刷於例如立體印刷,而如同積木般堆疊而輸出,用戶可以立體地確認內部。藉此,例如,能有效率地進行由多人數之相機配置的檢討。
又,本發明之視域顯示系統,亦可如圖31所示般構成。圖31所例示之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部55、區分部56及輸出控制部57。
投影部55,係與圖30所示之投影部51相同。具體言之,投影部55,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拍攝的範圍亦即視域。例如,投影部55,確定相機能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視域。又,該平面,例如,係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平面。
區分部56,在每個平面,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區分平面。
輸出控制部57,將各個平面內之區分的區域,以因應在視域中包含該區域的相機之台數的態樣而表示,並使各平面輸出。
例如,輸出控制部57,亦可將因應包含區分之區域於其視域的相機之台數的立體,疊加於平面,並以立體圖像,使其在空間上立體地顯示。又,例如,輸出控制部57,亦可將疊加因應包含區分之區域於其視域的相機之台數的立體於平面後之形狀,藉由立體印刷輸出為目標物。
又,本發明之視域顯示系統,亦可如圖32所示般構成。圖32所例示之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部65、統合部66及顯示控制部67。投影部65,係與圖30所示之投影部51或圖31所示之投影部55相同。
統合部66,統合各平面內之視域。該統合處理,與已說明之統合處理相同即可。
顯示控制部67,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
又,雖然目前為止說明之上述各實施態樣中,對於將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亦即監視表面範圍進行投影等處理,但本發明之處理的對象並不限定於監視表面範圍。具體而言,投影部51,亦可對於相機能 拍攝之空間上的複數之假想的平面,投影從該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此時,複數之假想的平面,亦可不一定要對於監視對象區域平行。圖33表示,三個假想平面中,中央的假想平面對於監視對象區域不平行的例子。在如圖33所示般之對於假想的平面投影的場合,亦屬於本發明的範疇。
雖然上述實施態樣之一部份或全部,亦可記載為如以下的附記般,但並非一定要限定為以下。
(附記1)一種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裝置,對於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亦即,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亦即,基於由該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所決定之表面範圍,投影從該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視域;統合裝置,統合該各監視表面範圍內的視域;及顯示控制裝置,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
(附記2)如附記1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統合裝置,在每個相機,於每一個監視表面範圍均將相當於視域之區域取出作為視域的統合結果;該顯示控制裝置,在每個相機,使取出之該區域顯示於該顯示裝置。
(附記3)如附記1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統合裝置包含視域率計算裝置;該視域率計算裝置,在監視對象區域內的障礙物之存在範圍以外的每個位置,在每個相機進行計算視域率之處理;該視域率,係該位置屬於視域之監視表面範圍的數目,對於監視表面範圍的總數之比率;顯示控制裝置,在每個相機,使對應監視對象區域內的各視域率之區域,依因應視域率的態樣顯示於顯示裝置
(附記4)如附記3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統合裝置包含涵蓋率計算裝置;該涵蓋率計算裝置,在每個相機計算涵蓋率;該涵蓋率,係被計算出之視域率的總和,對於在監視對象區域內計算出視域率之位置的 數目之比率;顯示控制裝置,係使各相機的涵蓋率顯示於顯示裝置。
(附記5)如附記3或4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顯示控制裝置,將與相當於指定之數值範圍的視域率對應之區域強調並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
(附記6)如附記1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統合裝置,包含:視域率計算裝置,在監視對象區域內之障礙物的存在範圍以外之每個位置,在每個相機進行計算視域率之處理,該視域率,係該位置屬於視域之監視表面範圍的數目,對於監視表面範圍的總數之比率;及平均視域率計算裝置,在監視對象區域內之障礙物的存在範圍以外之每個位置,計算平均視域率,該平均視域率,係對於該位置而在每個相機計算的視域率之中,直到由上位起算既定順位為止之視域率的平均值;顯示控制裝置,使對應於監視對象區域內的各平均視域率之區域,依因應平均視域率的態樣顯示於顯示裝置。
(附記7)如附記6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統合裝置,包含涵蓋率計算裝置;該涵蓋率計算裝置,係用以計算涵蓋率,該涵蓋率,係計算出之平均視域率的總和,對於在監視對象區域內計算出視域率的位置之數目之比率;該顯示控制裝置,使該涵蓋率顯示於顯示裝置。
(附記8)如附記6或7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控制裝置,將與相當於指定之數值範圍的平均視域率對應之區域強調而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
(附記9)一種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裝置,對於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亦即,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亦即,基於由該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所決定之表面範圍,投影從該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視域;區分裝置,在每個 監視表面範圍,將監視表面範圍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而區分;及顯示控制裝置,將各個監視表面範圍內之區分的區域,依因應在視域中包含該區域的相機之台數的態樣而表示,並使各監視表面範圍顯示於顯示裝置。
(附記10)如附記9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控制裝置,將各監視表面範圍並列為頂面圖,而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
(附記11)如附記9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控制裝置,使將各監視表面範圍配置於三度空間之狀態的立體圖,顯示於顯示裝置。
(附記12)如附記9或11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控制裝置,將各監視表面範圍配置於三度空間,並使於監視表面範圍內之區分的區域,將配置了包含該區域於視域之相機的台數愈多則愈大之三維物體的狀態之立體圖,顯示於顯示裝置。
(附記13)如附記9至12中任一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控制裝置,將包含於指定之台數的相機之視域的區域予以強調,並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
(附記14)如附記13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更包含:涵蓋率計算裝置,用以計算涵蓋率,該涵蓋率係強調顯示之區域的面積,對於監視表面範圍的面積之比率;該顯示控制裝置,使涵蓋率顯示於顯示裝置。
(附記15)如附記14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涵蓋率計算裝置,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計算涵蓋率,該顯示控制裝置,使各監視表面範圍的涵蓋率分別顯示於顯示裝置。
(附記16)如附記14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涵蓋率計算裝置將以下比率計算為涵蓋率:在該各監視表面範圍內強調顯示之區域的面積之總和,對於各監視表面範圍之面積的總和之比率;該顯示控制裝置,使 該涵蓋率顯示於顯示裝置。
(附記17)一種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裝置,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所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該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拍攝之範圍,亦即視域;統合裝置,統合該各平面內之視域;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之顯示控制裝置。
(附記18)如附記17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平面,係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平面。
(附記19)如附記17或18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投影裝置確定該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視域。
(附記20)一種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裝置,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所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該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拍攝之範圍,亦即視域;及輸出控制裝置,使視域已確定之平面立體地輸出。
(附記21)如附記20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該輸出控制裝置,使視域已確定之平面的堆疊,立體地顯示於空間上。
(附記22)如附記20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該輸出控制裝置,使視域已確定之平面的堆疊,藉由立體印刷輸出為目標物。
(附記23)一種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裝置,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所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該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拍攝之範圍,亦即視域;區分裝置,在每個平面,將平面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予以區分;輸出控制裝置,將各個平面內之區分的區域,以因應在視域中包含該區域的相機之台數的態樣而表 示,並使各平面輸出。
(附記24)如附記23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平面,係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平面。
(附記25)如附記23或24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投影裝置,確定該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視域。
(附記26)如附記23至25中任一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出控制裝置,將因應在視域中包含區分之區域的相機之台數的立體,疊加於平面,並使其立體地顯示於空間上。
(附記27)如附記23至25中任一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出控制裝置,將疊加因應視域中包含區分之區域的相機之台數的立體於平面後之形狀,藉由立體印刷而輸出為目標物。
本申請案,係以2012年12月6日申請之日本專利申請案2012-267552為基礎主張優先權,該日本專利申請案之所有揭露,均涉及於此。
以上,雖然參照實施態樣說明了本發明,但本發明並非限定於上述實施態樣者。本發明之構成或細節上,在本發明之範圍內,可進行由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所能理解之各種變更。
【產業上利用性】
本發明能合適地適用於一種視域顯示系統,該視域顯示系統能確定出可良好地拍攝監視對象物之相機的視域,並顯示該視域。
5‧‧‧投影部
6‧‧‧統合部
7‧‧‧顯示控制部

Claims (37)

  1. 一種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裝置,其對於「基於由該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所決定之表面範圍」即「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亦即,對於「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投影「從該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確定「視域」;統合裝置,統合該各監視表面範圍內的視域;及顯示控制裝置,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統合裝置,在每個相機,於每一個監視表面範圍均將相當於視域之區域取出作為視域的統合結果;該顯示控制裝置,在每個相機,使取出之該區域顯示於該顯示裝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統合裝置包含視域率計算裝置;該視域率計算裝置,在監視對象區域內的障礙物之存在範圍以外的每個位置,於每個相機進行計算視域率之處理;該視域率,係該位置屬於視域之監視表面範圍的數目,對於監視表面範圍的總數之比率;該顯示控制裝置,在每個相機,使對應監視對象區域內的各視域率之區域,依因應視域率的態樣顯示於顯示裝置。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統合裝置包含涵蓋率計算裝置;該涵蓋率計算裝置,在每個相機計算涵蓋率;該涵蓋率,係被計算出之視域率的總和,對於在監視對象區域內計算出視域率的位置之數目的比率;該顯示控制裝置使各相機的涵蓋率顯示於顯示裝置。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4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控制裝置,將與相當於指定之數值範圍的視域率對應之區域強調並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統合裝置,包含: 視域率計算裝置,在監視對象區域內之障礙物的存在範圍以外之每個位置,在每個相機進行計算視域率之處理,該視域率,係該位置屬於視域之監視表面範圍的數目,對於監視表面範圍的總數之比率;及平均視域率計算裝置,在監視對象區域內之障礙物的存在範圍以外之每個位置,計算平均視域率,該平均視域率,係對於該位置而在每個相機計算的視域率之中,直到由上位起算既定順位為止之視域率的平均值;顯示控制裝置,使對應於監視對象區域內的各平均視域率之區域,依因應平均視域率的態樣顯示於顯示裝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統合裝置,包含涵蓋率計算裝置;該涵蓋率計算裝置,係用以計算涵蓋率,該涵蓋率,係計算出之平均視域率的總和,對於在監視對象區域內計算出視域率的位置之數目的比率;該顯示控制裝置,使該涵蓋率顯示於顯示裝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或7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控制裝置,將與相當於指定之數值範圍的平均視域率對應之區域強調而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
  9. 一種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裝置,其對於「基於由該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所決定之表面範圍」即「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亦即,對於「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投影「從該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確定「視域」;區分裝置,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將監視表面範圍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而區分;及顯示控制裝置,將各個監視表面範圍內之區分的區域,依因應在視域中包含該區域的相機之台數的態樣而表示,並使各監視表面範圍顯示於顯示裝置。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控制裝置,將各監視表面範圍並列為頂面圖,而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控制裝置,使將各監視表面範圍配置於三度空間之狀態的立體圖,顯示於顯示裝置。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1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控制裝置,將各監視表面範圍配置於三度空間,並使於監視表面範圍內之區分的區域,配置了包含該區域於視域之相機的台數愈多則愈大之三維物體的狀態之立體圖,顯示於顯示裝置。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至11項中任一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顯示控制裝置,將包含於指定之台數的相機之視域的區域予以強調,並使其顯示於顯示裝置。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更包含:涵蓋率計算裝置,用以計算涵蓋率,該涵蓋率係強調顯示之區域的面積,對於監視表面範圍的面積之比率;該顯示控制裝置,使涵蓋率顯示於顯示裝置。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涵蓋率計算裝置,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計算涵蓋率,該顯示控制裝置,使各監視表面範圍的涵蓋率分別顯示於顯示裝置。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涵蓋率計算裝置將以下比率計算為涵蓋率:在該各監視表面範圍內強調顯示之區域的面積之總和,對於各監視表面範圍之面積的總和之比率;該顯示控制裝置,使該涵蓋率顯示於顯示裝置。
  17. 一種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裝置,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所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該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拍攝之範圍」,亦即確定「視域」;統合裝置,統合該各平面內之視域;及顯示控制裝置,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平面,係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平面。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7或18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投影裝置,確定「該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確定「視域」。
  20. 一種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裝置,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所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該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拍攝之範圍」,亦即確定「視域」;及輸出控制裝置,使視域已確定之平面立體地輸出。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出控制裝置,使視域已確定之平面的堆疊立體地顯示於空間上。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出控制裝置,使視域已確定之平面的堆疊,藉由立體印刷輸出為目標物。
  23. 一種視域顯示系統,包含:投影裝置,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所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該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拍攝之範圍」,亦即確定「視域」;區分裝置,在每個平面,將平面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予以區分;輸出控制裝置,將各個平面內之區分的區域,以因應在視域中包含該區域的相機之台數的態樣而表示,並使各平面輸出。
  2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平面,係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平面。
  2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或24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投影裝置,確定「該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確定「視域」。
  2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或24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該輸出控制裝置,將因應在視域中包含區分之區域的相機之台數的立體,疊加於平面,並使其立體地顯示於空間上。
  2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或24項所述之視域顯示系統,其中, 該輸出控制裝置,將疊加因應視域中包含區分之區域的相機之台數的立體於平面後之形狀,藉由立體印刷而輸出為目標物。
  28. 一種視域顯示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以下步驟:對於「基於由該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之表面範圍」即「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亦即,對於「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投影「從該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確定「視域」;統合該各監視表面範圍內之視域;及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
  29. 一種視域顯示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以下步驟:對於「基於由該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之表面範圍」即「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亦即,對於「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投影「從該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確定「視域」;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而區分監視表面範圍;將各個監視表面範圍內之區分的區域,以因應於包含該區域於視域之相機的台數之態樣而表示,並使各監視表面範圍顯示於顯示裝置。
  30. 一種視域顯示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以下步驟:對於「基於由相機所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該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該相機可拍攝的範圍」,亦即確定「視域」;統合該各平面內之視域;及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
  31. 一種視域顯示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以下步驟:對於「基於由相機所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該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該相機可拍攝的範圍」,亦即確定「視域」;及 使視域已確定之平面立體地輸出。
  32. 一種視域顯示方法,其特徵為包含以下步驟:對於「基於由相機所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該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該相機可拍攝的範圍」,亦即確定「視域」;在每個平面,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區分平面;及將各個平面內之區分的區域,以因應在視域中包含該區域的相機之台數的態樣而表示,並使各平面輸出。
  33. 一種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用以在電腦執行以下處理:投影處理,對於「基於由該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之表面範圍」即「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亦即,對於「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投影「從該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確定「視域」;統合處理,統合該各監視表面範圍內之視域;及顯示控制處理,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
  34. 一種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用以在電腦執行以下處理:投影處理,對於「基於由該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而決定之表面範圍」即「複數之監視表面範圍」,亦即,對於「將規定成為藉由相機進行之拍攝狀況的確認對象之範圍的監視對象區域平行移動後之表面範圍」,投影「從該相機得到之影像內的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夠不被障礙物遮蔽地拍攝之範圍」,亦即確定「視域」;區分處理,在每個監視表面範圍,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而區分監視表面範圍,及,顯示控制處理,將各個監視表面範圍內之區分的區域,以因應於包含該區域於視域之相機的台數之態樣而表示,並使各監視表面範圍顯示於顯示裝置。
  35. 一種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用以在電腦執行 以下處理:投影處理,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所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該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拍攝之範圍」,亦即確定「視域」;統合處理,統合該各平面內之視域;及顯示控制處理,使視域之統合結果顯示於顯示裝置。
  36. 一種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用以在電腦執行以下處理:投影處理,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所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該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拍攝之範圍」,亦即確定「視域」;及輸出控制處理,使視域已確定之平面立體地輸出。
  37. 一種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用以在電腦執行以下處理:投影處理,對於「基於由相機拍攝之監視對象物的高度所決定的複數之平面」,投影「從該相機得到的影像內之位置」,並確定「該相機能拍攝之範圍」,亦即確定「視域」;區分處理,在每個平面,將平面基於相當於幾台相機的視域予以區分;及輸出控制處理,將各個平面內之區分的區域,以因應在視域中包含該區域的相機之台數的態樣而表示,並使各平面輸出。
TW102144229A 2012-12-06 2013-12-03 視域顯示系統、視域顯示方法及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TWI5511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67552 2012-12-0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9239A TW201429239A (zh) 2014-07-16
TWI551137B true TWI551137B (zh) 2016-09-21

Family

ID=50883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4229A TWI551137B (zh) 2012-12-06 2013-12-03 視域顯示系統、視域顯示方法及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9807310B2 (zh)
JP (1) JP6265131B2 (zh)
CN (1) CN104704817B (zh)
AR (1) AR093654A1 (zh)
HK (1) HK1208980A1 (zh)
IN (1) IN2015DN01648A (zh)
TW (1) TWI551137B (zh)
WO (1) WO201408762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82456B1 (ko) * 2014-12-05 2021-07-28 한화테크윈 주식회사 평면도에 히트맵을 표시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JP6705102B2 (ja) * 2014-12-25 2020-06-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の設置支援装置、撮像装置の設置支援方法および映像記録再生装置
CN105806320B (zh) * 2014-12-29 2020-04-21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拍摄测量系统以及拍摄测量方法
JP6812203B2 (ja) * 2016-11-02 2021-0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携帯投影端末
US11288733B2 (en) * 2018-11-14 2022-03-29 Mastercard International Incorporated Interactive 3D image projec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JP7285101B2 (ja) * 2019-03-26 2023-06-01 セコム株式会社 設置支援装置及び設置支援プログラム
JP7332363B2 (ja) 2019-07-08 2023-08-23 セコム株式会社 カメラ配置評価装置、カメラ配置評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0536126A (zh) * 2019-08-22 2019-12-03 上海晋泷科技有限公司 摄像头可视域的判断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与存储介质
JP2021002889A (ja) * 2020-10-09 2021-0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304706A1 (en) * 2007-06-08 2008-12-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WI346831B (en) * 2006-05-12 2011-08-11 Seereal Technologies Gmbh Proj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olographic reconstructions of scenes
TWI349178B (zh) * 2008-06-18 2011-09-21 Micro Star Int Co Ltd
TWI352253B (en) * 2007-07-24 2011-11-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ojection apparatus
TWI353179B (en) * 2007-09-21 2011-1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Wireless projector and projecting method of the sa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84908A (en) 1995-10-25 2000-07-04 Sarnoff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quadtree based variable block size motion estimation
JP2008146113A (ja) * 2006-12-06 2008-06-26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建物用cadシステム
WO2008150153A1 (en) * 2007-06-08 2008-12-11 Tele Atlas B.V.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a multi-viewpoint panorama
JP4989417B2 (ja) * 2007-10-26 2012-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975673B2 (ja) 2008-03-28 2012-07-11 ティーオーエー株式会社 カメラ設置シミュレ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0033108A (ja) * 2008-07-24 2010-02-12 Sony Corp 画像処理システム、撮像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099451B2 (ja) * 2008-12-01 2012-12-19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周辺確認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346831B (en) * 2006-05-12 2011-08-11 Seereal Technologies Gmbh Projec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olographic reconstructions of scenes
US20080304706A1 (en) * 2007-06-08 2008-12-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WI352253B (en) * 2007-07-24 2011-11-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Projection apparatus
TWI353179B (en) * 2007-09-21 2011-11-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Wireless projector and projecting method of the sa
TWI349178B (zh) * 2008-06-18 2011-09-21 Micro Star Int Co Lt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HK1208980A1 (zh) 2016-03-18
US20150304568A1 (en) 2015-10-22
JPWO2014087620A1 (ja) 2017-01-05
IN2015DN01648A (zh) 2015-07-03
JP6265131B2 (ja) 2018-01-24
CN104704817B (zh) 2017-12-26
US9807310B2 (en) 2017-10-31
CN104704817A (zh) 2015-06-10
WO2014087620A1 (ja) 2014-06-12
TW201429239A (zh) 2014-07-16
AR093654A1 (es)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51137B (zh) 視域顯示系統、視域顯示方法及記錄有視域顯示程式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
US10157315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monitor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TWI508027B (zh) 三維偵測裝置及其偵測影像之方法
JP6055823B2 (ja) 監視カメラ制御装置及び映像監視システム
US10445887B2 (en) Tracking processing device and tracking processing system provided with same, and tracking processing method
CN109840950B (zh) 得到真实尺寸3d模型的方法、勘测装置
KR20170041636A (ko) 표시 제어장치, 표시 제어방법 및 프로그램
JP5869712B1 (ja) 没入型仮想空間に実空間のユーザの周辺環境を提示するためのヘッドマウント・ディスプレイ・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09251141A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WO2014087621A1 (ja) 画像認識処理適性表示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525495B2 (ja) 映像監視装置、映像監視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4214291B1 (ja) 接地点推定装置、接地点推定方法、動線表示システムおよびサーバ
JP6512793B2 (ja) 撮像装置、監視カメラシステム、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727207B2 (ja) 画像監視装置
JP5574551B2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714960B2 (ja) 監視範囲検知装置
JPWO2005096130A1 (ja) 撮像装置の指示位置検出方法および装置、撮像装置の指示位置検出用プログラム
JP6265133B2 (ja) 見え方提示システム、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6318015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画像表示システム、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TWI486054B (zh) A portrait processing device, a three-dimensional image display device, a method and a program
TWI500314B (zh) A portrait processing device, a three-dimensional portrait display device, and a portrait processing method
JP2004030408A (ja) 三次元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表示方法
JP2020088840A (ja) 監視装置、監視システム、監視方法、監視プログラム
JP6262610B2 (ja) 情報登録装置及び情報継続登録装置並びに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20144848A1 (ja) オーサリング装置、オーサリング方法、及びオーサリング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