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9028B - 顯示器結構 - Google Patents

顯示器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9028B
TWI549028B TW103126930A TW103126930A TWI549028B TW I549028 B TWI549028 B TW I549028B TW 103126930 A TW103126930 A TW 103126930A TW 103126930 A TW103126930 A TW 103126930A TW I549028 B TWI549028 B TW I5490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touch panel
display
cover portion
display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6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6581A (zh
Inventor
簡元禹
Original Assignee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3126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49028B/zh
Priority to CN201410490764.3A priority patent/CN104267846B/zh
Publication of TW2016065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65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90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902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monitor
    • G06F2200/1612Flat panel moni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顯示器結構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顯示器結構,特別是一種可對準的顯示器結構。
攜帶式電子產品已逐漸普及於市場,其中以手機和平板電腦為大宗。以平板電腦為例,其結構中包含有觸控面板、顯示面板以及背光模組。而通常觸控面板以及顯示面板為先組裝於一體,接著再與背光模組作結合。在成本考量上,自動化組裝的方式以及人工組裝的方式皆有被採用。
若採用使用人工組裝的方式,則觸控面板以及顯示面板組裝於一起後,需以人工的方式將其與背光模組對位。然而,觸控面板面積通常會大過背光模組。因此,當以人工方式進行對位時,會因為無法視線被遮蔽而造成組裝上的失誤,使得裝置必須報廢或是重新進行組裝,造成成本上升。而如何能有效解决上述問題,實屬當前重要研發課題之一,亦成為當前相關領域亟需改進的目標。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出一種顯示器結構,其於觸控面板上的遮光區形成一個開口,使得組裝人員於對位時候可以藉由開口觀察框架上的對位部而便於對準觸控面板與框架。並且於觸控面板以及框架上的對位部之間設置覆蓋部,當組裝完成後,再使覆蓋部變色,以完成對開口的修飾。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出一種顯示器結構,包含框架、覆蓋部以及觸控面板。框架包含對位部,設置於框架上表面。覆蓋部覆蓋於對位部上,其中覆蓋部為變色材料。觸控面板設置於框架上,觸控面板具有顯示區以及位於顯示區外圍之遮光區,遮光區具有開口對應於對位部且暴露出覆蓋部。
根據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覆蓋部於第一狀態具有透光性,並在受到一處理後變成具有遮光性的第二狀態。
根據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覆蓋部於第二狀態時之顏色與遮光區相同。
根據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顯示器結構更包含承載部以及顯示面板。承載部設置於框架之內表面。顯示面板設置於觸控面板與承載部之間並位於框架內,其中顯示面板位於顯示區之範圍內。
根據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對位部係對位標記或是框架之端緣。
根據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覆蓋部為感壓變色材料。
根據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覆蓋部被壓縮於框架與觸控面板之間。
根據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開口於框架上之投影係落在覆蓋部之範圍內。
根據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覆蓋部之面積大於或等於開口之面積。
根據本發明一或多個實施例,覆蓋部為感光變色材料、感溫變色材料或電致變色材料。
本發明之一實施方式提出一種顯示器結構,其於框架上設置對位部,觸控面板具有開口,觸控面板以及框架之間設置對應於開口之覆蓋部覆蓋於對位部上,其中覆蓋部為變色材料,覆蓋部於第一狀態時呈透明,使得組裝人員可藉由觸控面板之開口以及對位部的配置作組裝時的對位。而當組裝完成後,再使覆蓋部改變至第二狀態,變色為具有遮光性的顏色,以完成對觸控面板開口的修飾。
100‧‧‧框架
102,102’‧‧‧對位部
104‧‧‧承載部
110‧‧‧覆蓋部
111‧‧‧覆蓋層
112‧‧‧黏貼層
120‧‧‧觸控面板
122‧‧‧顯示區
124‧‧‧遮光區
126‧‧‧開口
130‧‧‧顯示面板
132‧‧‧貼合膠
140‧‧‧背光模組
T‧‧‧厚度
D‧‧‧深度
G‧‧‧間隙
第1圖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一實施例的爆炸圖。
第2圖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的觸控面板一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
第3圖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的框架與覆蓋部一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
第4A圖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的覆蓋部一實施例的 側視示意圖。
第4B圖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的覆蓋部另一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
第5圖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組裝方式一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
第6圖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組裝完成一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
第7圖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組裝完成一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發明之複數個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應瞭解到,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不應用以限制本發明。也就是說,在本發明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是非必要的。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
有鑑於顯示器模組進行人工組裝時,由於觸控面板以及顯示面板結合後的面積大於下方的背光模組。因此,當組裝人員於組裝觸控面板、顯示面板及背光模組前要進行對位時,因背光模組被遮蔽,易發生對位失真的情形而使組裝失敗,導致成本以及時間上的浪費。
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器結構,其框架包含對位部,設置於框架的上表面,對位部上覆蓋有覆蓋部,覆蓋部為 變色材料,框架上方的觸控面板週邊具有遮光區,遮光區具有開口對應於對位部且暴露出覆蓋部。覆蓋部於第一狀態具有透光性,並在受到一處理後變成具有遮光性的第二狀態。因此,當組裝人員進行組裝時,覆蓋部處於第一狀態具有透光性,可藉由開口以及對位部作組裝時的對位。而當組裝完成後,再使覆蓋部改變至第二狀態使其顏色改變為具有遮光性,以將開口部分作修飾,使得用於對位的開口不可視。
請參照第1圖,第1圖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一實施例的爆炸圖。顯示器結構主要由觸控面板120、顯示面板130、框架100、承載部104以及覆蓋部110組成。承載部104設置於框架100內表面,覆蓋部110設置於框架100上表面,而觸控面板120與顯示面板130為組合於一體。實際應用上,顯示器結構將進一步與背光模組140結合。
請參照第2圖,第2圖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的觸控面板一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觸控面板120具有顯示區122以及位於顯示區122外圍之遮光區124,遮光區124具有開口126。
顯示區122用以提供當觸控面板120與顯示面板(請見第1圖)結合後,使用者觀看或是觸控操作的區域。遮光區124具有不透光性,其可作為遮蔽走線區使用並可被視為顯示器裝置的外框。
開口126設置於遮光區124內,其用以使組裝人員 進行組裝時,可透過開口126檢視位於觸控面板120下方的元件以進行對位。
由於開口126的用途為提供組裝人員進行組裝時的對位觀看口,因此開口126具有透光性。具體來說,開口126可以為孔洞,或者也可以是遮光區124中沒有印刷的透光區域。
請同時參照第2圖與第3圖,第3圖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的框架與覆蓋部一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框架100用以作為觸控面板120與背光模組(請見第1圖)連接的橋樑。也就是說,當框架100與背光模組結合後,觸控面板120再置於其上並由框架100承載。另外,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框架100的尺寸小於或等於觸控面板120的面積,也因此當觸控面板120置於框架100上時,觸控面板120將遮蔽組裝人員對框架100的視線。
框架100包含對位部102以及承載部104,其中對位部102設置於框架100上表面,而承載部104設置於框架100之內表面。
對位部102為使組裝人員於組裝時作為對位之用,也就是說,組裝人員透過觸控面板120的開口126檢視對位部102。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對位部102係對位標記或是框架100端緣。如對位部102為框架100端緣,或者,如對位部102’為對位標記。
覆蓋部110覆蓋於對位部102上,其中覆蓋部110為變色材料。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覆蓋部110具有變色 前的第一狀態以及變色後的第二狀態。而當組裝未完成時,覆蓋部110處於變色前的第一狀態。
於第一狀態中,覆蓋部110具有透光性,並在受到處理後變成具有遮光性的第二狀態。於第二狀態中,覆蓋部110之顏色例如與觸控面板120的遮光區124相同。
根據前述,作為對位用途的觸控面板120之開口126以及對位部102,其數量以及位置為互相對應。而由於覆蓋部110設置於對位部102上,因此,觸控面板120將透過開口126暴露出覆蓋部110。
然而,應了解到,第1圖與第2圖所繪之開口126以及對位部102的數量以及位置僅為例示,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實際需要,彈性選擇開口126以及對位部102的數量以及位置。例如,只設置一個對位部102,其屬於框架100外側邊緣或是框架100內側的凸緣,而開口126則設置於觸控面板120上對應對位部102的位置。
請參照第4A圖以及第4B圖。第4A圖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的覆蓋部一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第4B圖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的覆蓋部另一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置於框架(請見第3圖)上的覆蓋部110可以是具有雙貼面之設計,亦可是單貼面之設計。
雙貼面設計之覆蓋部110為如4A圖所示,覆蓋部110包含覆蓋層111以及黏貼層112,覆蓋層111設置於一對黏貼層112之間,使之成為雙貼面。單貼面設計之覆蓋 部110如第4B圖所示,覆蓋層111設置於黏貼層112之一側,使之成為單貼面。
同前所述,覆蓋部110為變色材料,且覆蓋部110具有變色前的第一狀態以及變色後的第二狀態。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覆蓋部110為感壓變色材料、感光變色材料、感溫變色材料或電致變色材料。
以上所列之元件中,其皆為使覆蓋部110經處理後發生顏色改變。然而,應了解到,以上所舉之變色材料僅為例示,而非用以限制本發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實際需要,彈性選擇作為覆蓋部110的變色材料。另一方面,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也可依實際需要選擇變色特性為可逆性或是不可逆性。
請參照第5圖,第5圖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組裝方式一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同前所述,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主要由觸控面板120、顯示面板130、框架100、承載部104以及覆蓋部110組成,而本實施例為進一步與背光模組140組合的範例。框架100設置於背光模組140上,而承載部104設置於框架100內表面。觸控面板120設置於框架100一側。
顯示面板130以貼合膠132黏附於觸控面板120的一側並朝向承載部104,其中顯示面板130對應於觸控面板120的顯示區(請見第2圖)。當顯示面板130透過貼合膠132固定於觸控面板120上後,顯示面板130與貼合膠132具 有厚度T。
覆蓋部110置於框架100上表面,且覆蓋部110的上表面與承載部104的上表面之間具有深度D,其中覆蓋部110可選用單貼面或是雙貼面設計。而由於當組裝人員進行組裝時,需要透過由置於框架100一側的觸控面板120中的開口126對框架100的對位部(請見第3圖)進行對位。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開口126於框架100上之投影係落在覆蓋部110之範圍內。
因此,當組裝人員進行組裝時,其藉由開口126視得受覆蓋部110覆蓋的對位部。雖然覆蓋部110覆蓋於對位部上,但由於覆蓋部110於第一狀態具透光性,故組裝人員仍可直接視得對位部。當觸控面板120以及框架100之間的對位完成後,再沿圖中箭頭方向將觸控面板120置於框架100上。
參照第6圖,第6圖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組裝完成一實施例的側視示意圖。當組裝完成後,觸控面板120設置於框架100上,而顯示面板130設置於觸控面板120與承載部104之間並位於框架100內。
由於位於框架100內表面的承載部104其位置會決定深度D的大小,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依實際需要,彈性選擇承載部104位置,以定義深度D。
以覆蓋部110選用感壓變色材料為例,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覆蓋部110上表面與承載部104上表面之間的 深度D需大於顯示面板130與貼合膠132的厚度T。
藉由以上配置,當觸控面板120與覆蓋部110接觸時,顯示面板130與承載部104之間存在間隙G,其中間隙G為深度D減掉厚度T(G=D-T)。間隙G提供觸控面板120與承載部104之間具有緩衝距離,使得觸控面板120能再繼續靠近承載部104,而當觸控面板120繼續靠近承載部104的同時,覆蓋部110也因此產生有等效間隙G的形變高度。更具體而言,覆蓋部110的形變為來自觸控面板120的壓力,其中覆蓋部110的形變大小由間隙G定義。
所以,當觸控面板120與覆蓋部110接觸,並更進一步地將顯示面板130往承載部104靠近時,覆蓋部110會受到來自觸控面板120的壓力,並被壓縮於框架100與觸控面板120之間。
因此,覆蓋部110將因受到壓力而轉換為具有遮光性顏色的第二狀態,其顏色例如與觸控面板120的遮光區124相同,使得開口126的透光部分受到遮蔽。
參照第7圖,第7圖為依照本發明之顯示器結構組裝完成一實施例的上視示意圖。當組裝完成後,顯示面板130透過觸控面板120中的顯示區122而顯示。
雖然觸控面板120面積大於框架100,然而組裝人員仍可由觸控面板120的開口126視得對位部102,以進行對位的步驟。例如透過開口126視得對位部102,其中對位部102為框架100之端緣,或是透過開口126視得為對位標記的對位部102’。
而對於覆蓋部110與開口126之間的尺寸關係,覆蓋部110之面積較佳為大於或等於開口126之面積。由於覆蓋部110具有兩種狀態的顏色變化,因此即使覆蓋部110佈滿整個開口126,其於未變色的第一狀態具有透光性,使得組裝人員不會因覆蓋部110的尺寸而使得對位無法進行。
接著,當觸控面板120固定於框架100上後,若覆蓋部110採用的材料為感壓變色材料,如前所述的方式,將觸控面板120加壓後即可使覆蓋部110轉換為第二狀態。第二狀態的覆蓋部110具遮光性,其較佳呈現與遮光區124相同顏色。遮光性可以用來遮蔽為框架100之端緣的對位部102或是為對位標記的對位部102’,而與遮光區124相同顏色使得開口126不易被察覺。
另一方面,若覆蓋部110採用的材料為感光變色材料,則透過開口126將其變色所需要的光線對覆蓋部110照射,即可使覆蓋部110產生變色。而若覆蓋部110採用的材料為感溫變色材料,則將覆蓋部110溫度提升,以使覆蓋部110產生變色。以及,若覆蓋部110為電致變色材料,則對覆蓋部110施以外加電場,使其顏色產生改變。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顯示器結構,其於觸控面板以及框架之間設置覆蓋部,其中覆蓋部為變色材料,使得組裝人員可藉由開口視得透明之覆蓋部下的對位部,以利對位的進行。而當組裝完成後,再對覆蓋部進行後處理,以使得覆蓋部變成具有遮光性的顏色,以完成對開口的修飾。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框架
104‧‧‧承載部
110‧‧‧覆蓋部
120‧‧‧觸控面板
126‧‧‧開口
130‧‧‧顯示面板
132‧‧‧貼合膠
140‧‧‧背光模組
D‧‧‧深度
T‧‧‧厚度

Claims (9)

  1. 一種顯示器結構,包含:一框架,該框架包含一對位部,設置於該框架上表面;一覆蓋部,覆蓋於該對位部上,其中該覆蓋部為變色材料,且該覆蓋部於第一狀態具有透光性,並在受到一處理後變成具有遮光性的第二狀態;以及一觸控面板,設置於該框架上,該觸控面板具有一顯示區以及位於該顯示區外圍之一遮光區,該遮光區具有對應於該對位部之一開口且暴露出該覆蓋部。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器結構,其中該覆蓋部於第二狀態時之顏色與該遮光區相同。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器結構,更包含:一承載部,設置於該框架之內表面;以及一顯示面板,設置於該觸控面板與該承載部之間並位於該框架內,其中該顯示面板對應於該顯示區。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器結構,其中該對位部係對位標記或是該框架之端緣。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器結構,其中該覆蓋部為感壓變色材料。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顯示器結構,其中該覆蓋部被壓縮於該框架與該觸控面板之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器結構,其中該開口於該框架上之投影係落在該覆蓋部之範圍內。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顯示器結構,其中該覆蓋部之面積大於或等於該開口之面積。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顯示器結構,其中該覆蓋部為感光變色材料、感溫變色材料或電致變色材料。
TW103126930A 2014-08-06 2014-08-06 顯示器結構 TWI5490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6930A TWI549028B (zh) 2014-08-06 2014-08-06 顯示器結構
CN201410490764.3A CN104267846B (zh) 2014-08-06 2014-09-23 显示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6930A TWI549028B (zh) 2014-08-06 2014-08-06 顯示器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6581A TW201606581A (zh) 2016-02-16
TWI549028B true TWI549028B (zh) 2016-09-11

Family

ID=52159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6930A TWI549028B (zh) 2014-08-06 2014-08-06 顯示器結構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7846B (zh)
TW (1) TWI5490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3272B (zh) * 2015-03-17 2019-08-23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83369A (zh) * 2019-01-15 2019-04-26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2987380A (zh) * 2019-12-17 2021-06-18 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基板及其形成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形成方法
US11409326B2 (en) * 2020-09-16 2022-08-09 Dell Products L.P. Mold frame for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57240U (zh) * 2013-01-22 2013-07-11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觸控面板
CN203376704U (zh) * 2013-06-21 2014-01-01 江西沃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遮蔽层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231740B (en) * 2004-05-20 2005-04-21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module and locating method of 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 thereof
CN102157286A (zh) * 2010-04-19 2011-08-17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输入输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457240U (zh) * 2013-01-22 2013-07-11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觸控面板
CN203376704U (zh) * 2013-06-21 2014-01-01 江西沃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遮蔽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7846B (zh) 2017-03-08
CN104267846A (zh) 2015-01-07
TW201606581A (zh) 2016-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2706B (zh) 指紋辨識裝置
TWI549028B (zh) 顯示器結構
TWI470321B (zh) 液晶顯示裝置
TWI476454B (zh) 觸控顯示面板
TW201416924A (zh) 觸控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JP6419329B2 (ja) ディスプレイスクリーン、ディスプレイスクリーンアセンブリー及び端末
WO2016155060A1 (zh) 制造液晶盒的方法、液晶盒以及显示器
JP2009301767A (ja) 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CN205845065U (zh) 指纹辨识装置
JP5302345B2 (ja) 表示装置
TW201621593A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WO2018094985A1 (zh) 触控基板、触控屏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设备
JP2008203875A (ja) 液晶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9117294A (ja) 表示装置
JP2004347659A (ja) 液晶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20200241358A1 (en) Display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TW202004452A (zh) 觸控感測器與具有觸控感測器之觸控面板
KR102443605B1 (ko) 표시 장치용 커버 윈도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4605241B2 (ja) 液晶パネル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1518106A (zh) 面板貼合結構以及貼合方法
TW201537408A (zh) 觸控顯示面板
TWI444345B (zh) Protective mirror structure with three - dimensional pattern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564154B (zh) 顯示模組
TWI544236B (zh) 具有窄邊框視覺效果的顯示器
TWI826327B (zh) 電子裝置的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