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267846B - 显示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显示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267846B
CN104267846B CN201410490764.3A CN201410490764A CN104267846B CN 104267846 B CN104267846 B CN 104267846B CN 201410490764 A CN201410490764 A CN 201410490764A CN 104267846 B CN104267846 B CN 1042678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ing part
framework
contact panel
display device
device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9076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267846A (zh
Inventor
简元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267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7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267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2678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01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ed to the housing of computer displays, e.g. of CRT monitors, of flat displ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04 - G06F1/32
    • G06F2200/16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1/16 - G06F1/18
    • G06F2200/16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monitor
    • G06F2200/1612Flat panel moni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器结构,包含框架、覆盖部以及触控面板。框架包含对位部,设置于框架上表面。覆盖部覆盖于对位部上,其中覆盖部为变色材料。触控面板设置于框架上,触控面板具有显示区以及位于显示区外围的遮光区。遮光区具有对应于对位部的开口,开口对应对位部且暴露出覆盖部。

Description

显示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器结构,特别是一种可对准的显示器结构。
背景技术
携带式电子产品已逐渐普及于市场,其中以手机和平板计算机为大宗。以平板计算机为例,其结构中包含有触控面板、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块。而通常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为先组装于一体,接着再与背光模块作结合。在成本考虑上,自动化组装的方式以及人工组装的方式皆有被采用。
若采用使用人工组装的方式,则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组装于一起后,需以人工的方式将其与背光模块对位。然而,触控面板面积通常会大过背光模块。因此,当以人工方式进行对位时,会因为无法视线被遮蔽而造成组装上的失误,使得装置必须报废或是重新进行组装,造成成本上升。而如何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出一种显示器结构,其于触控面板上的遮光区形成一个开口,使得组装人员于对位时候可以藉由开口观察框架上的对位部而便于对准触控面板与框架。并且于触控面板以及框架上的对位部的间设置覆盖部,当组装完成后,再使覆盖部变色,以完成对开口的修饰。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出一种显示器结构,包含框架、覆盖部以及触控面板。框架包含对位部,设置于框架上表面。覆盖部覆盖于对位部上,其中覆盖部为变色材料。触控面板设置于框架上,触控面板具有显示区以及位于显示区外围的遮光区,遮光区具有开口对应于对位部且暴露出覆盖部。
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覆盖部于第一状态具有透光性,并在受到一处理后变成具有遮旋光性的第二状态。
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覆盖部于第二状态时的颜色与遮光区相同。
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显示器结构更包含承载部以及显示面板。承载部设置于框架的内表面。显示面板设置于触控面板与承载部之间并位于框架内,其中显示面板位于显示区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对位部是对位标记或是框架的端缘。
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覆盖部为感压变色材料。
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覆盖部被压缩于框架与触控面板之间。
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开口于框架上的投影落在覆盖部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覆盖部的面积大于或等于开口的面积。
根据本发明一或多个实施例,覆盖部为感光变色材料、感温变色材料或电致变色材料。
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出一种显示器结构,其于框架上设置对位部,触控面板具有开口,触控面板以及框架之间设置对应于开口的覆盖部覆盖于对位部上,其中覆盖部为变色材料,覆盖部于第一状态时呈透明,使得组装人员可藉由触控面板的开口以及对位部的配置作组装时的对位。而当组装完成后,再使覆盖部改变至第二状态,变色为具有遮旋光性的颜色,以完成对触控面板开口的修饰。
附图说明
图1为依照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依照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的触控面板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图3为依照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的框架与覆盖部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图4A为依照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的覆盖部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4B为依照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的覆盖部另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依照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组装方式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6为依照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组装完成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
图7为依照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组装完成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00 框架
102,102’ 对位部
104 承载部
110 覆盖部
111 覆盖层
112 粘贴层
120 触控面板
122 显示区
124 遮光区
126 开口
130 显示面板
132 贴合胶
140 背光模块
T 厚度
D 深度
G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有鉴于显示器模块进行人工组装时,由于触控面板以及显示面板结合后的面积大于下方的背光模块。因此,当组装人员于组装触控面板、显示面板及背光模块前要进行对位时,因背光模块被遮蔽,易发生对位失真的情形而使组装失败,导致成本以及时间上的浪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器结构,其框架包含对位部,设置于框架的上表面,对位部上覆盖有覆盖部,覆盖部为变色材料,框架上方的触控面板外围具有遮光区,遮光区具有开口对应于对位部且暴露出覆盖部。覆盖部于第一状态具有透光性,并在受到一处理后变成具有遮旋光性的第二状态。因此,当组装人员进行组装时,覆盖部处于第一状态具有透光性,可藉由开口以及对位部作组装时的对位。而当组装完成后,再使覆盖部改变至第二状态使其颜色改变为具有遮旋光性,以将开口部分作修饰,使得用于对位的开口不可视。
请参照图1,图1为依照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一实施例的爆炸图。显示器结构主要由触控面板120、显示面板130、框架100、承载部104以及覆盖部110组成。承载部104设置于框架100内表面,覆盖部110设置于框架100上表面,而触控面板120与显示面板130为组合于一体。实际应用上,显示器结构将进一步与背光模块140结合。
请参照图2,图2为依照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的触控面板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触控面板120具有显示区122以及位于显示区122外围的遮光区124,遮光区124具有开口126。
显示区122用以提供当触控面板120与显示面板(请见图1)结合后,使用者观看或是触控操作的区域。遮光区124具有不透光性,其可作为遮蔽走线区使用并可被视为显示器装置的外框。
开口126设置于遮光区124内,其用以使组装人员进行组装时,可透过开口126检视位于触控面板120下方的组件以进行对位。
由于开口126的用途为提供组装人员进行组装时的对位观看口,因此开口126具有透光性。具体来说,开口126可以为孔洞,或者也可以是遮光区124中没有印刷的透光区域。
请同时参照图2与图3,图3为依照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的框架与覆盖部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框架100用以作为触控面板120与背光模块(请见图1)连接的桥梁。也就是说,当框架100与背光模块结合后,触控面板120再置于其上并由框架100承载。另外,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框架100的尺寸小于或等于触控面板120的面积,也因此当触控面板120置于框架100上时,触控面板120将遮蔽组装人员对框架100的视线。
框架100包含对位部102以及承载部104,其中对位部102设置于框架100上表面,而承载部104设置于框架100的内表面。
对位部102为使组装人员于组装时作为对位之用,也就是说,组装人员通过触控面板120的开口126检视对位部102。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对位部102是对位标记或是框架100端缘。如对位部102为框架100端缘,或者,如对位部102’为对位标记。
覆盖部110覆盖于对位部102上,其中覆盖部110为变色材料。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覆盖部110具有变色前的第一状态以及变色后的第二状态。而当组装未完成时,覆盖部110处于变色前的第一状态。
于第一状态中,覆盖部110具有透光性,并在受到处理后变成具有遮旋光性的第二状态。于第二状态中,覆盖部110的颜色例如与触控面板120的遮光区124相同。
根据前述,作为对位用途的触控面板120的开口126以及对位部102,其数量以及位置为互相对应。而由于覆盖部110设置于对位部102上,因此,触控面板120将透过开口126暴露出覆盖部110。
然而,应了解到,图1与图2所绘的开口126以及对位部102的数量以及位置仅为例示,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实际需要,弹性选择开口126以及对位部102的数量以及位置。例如,只设置一个对位部102,其属于框架100外侧边缘或是框架100内侧的凸缘,而开口126则设置于触控面板120上对应对位部102的位置。
请参照图4A以及图4B。图4A为依照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的覆盖部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4B为依照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的覆盖部另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置于框架(请见图3)上的覆盖部110可以是具有双贴面的设计,亦可是单贴面的设计。
双贴面设计的覆盖部110为如4A图所示,覆盖部110包含覆盖层111以及粘贴层112,覆盖层111设置于一对粘贴层112之间,使之成为双贴面。单贴面设计的覆盖部110如图4B所示,覆盖层111设置于粘贴层112的一侧,使之成为单贴面。
同前所述,覆盖部110为变色材料,且覆盖部110具有变色前的第一状态以及变色后的第二状态。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覆盖部110为感压变色材料、感光变色材料、感温变色材料或电致变色材料。
以上所列的组件中,其皆为使覆盖部110经处理后发生颜色改变。然而,应了解到,以上所举的变色材料仅为例示,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实际需要,弹性选择作为覆盖部110的变色材料。另一方面,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也可依实际需要选择变色特性为可逆性或是不可逆性。
请参照图5,图5为依照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组装方式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同前所述,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主要由触控面板120、显示面板130、框架100、承载部104以及覆盖部110组成,而本实施例为进一步与背光模块140组合的范例。框架100设置于背光模块140上,而承载部104设置于框架100内表面。触控面板120设置于框架100一侧。
显示面板130以贴合胶132黏附于触控面板120的一侧并朝向承载部104,其中显示面板130对应于触控面板120的显示区(请见图2)。当显示面板130透过贴合胶132固定于触控面板120上后,显示面板130与贴合胶132具有厚度T。
覆盖部110置于框架100上表面,且覆盖部110的上表面与承载部104的上表面之间具有深度D,其中覆盖部110可选用单贴面或是双贴面设计。而由于当组装人员进行组装时,需要透过由置于框架100一侧的触控面板120中的开口126对框架100的对位部(请见图3)进行对位。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开口126于框架100上的投影落在覆盖部110的范围内。
因此,当组装人员进行组装时,其藉由开口126视得受覆盖部110覆盖的对位部。虽然覆盖部110覆盖于对位部上,但由于覆盖部110于第一状态具透光性,故组装人员仍可直接视得对位部。当触控面板120以及框架100之间的对位完成后,再沿图中箭头方向将触控面板120置于框架100上。
参照图6,图6为依照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组装完成一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当组装完成后,触控面板120设置于框架100上,而显示面板130设置于触控面板120与承载部104之间并位于框架100内。
由于位于框架100内表面的承载部104其位置会决定深度D的大小,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依实际需要,弹性选择承载部104位置,以定义深度D。
以覆盖部110选用感压变色材料为例,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覆盖部110上表面与承载部104上表面之间的深度D需大于显示面板130与贴合胶132的厚度T。
藉由以上配置,当触控面板120与覆盖部110接触时,显示面板130与承载部104之间存在间隙G,其中间隙G为深度D减掉厚度T(G=D-T)。间隙G提供触控面板120与承载部104之间具有缓冲距离,使得触控面板120能再继续靠近承载部104,而当触控面板120继续靠近承载部104的同时,覆盖部110也因此产生有等效间隙G的形变高度。更具体而言,覆盖部110的形变为来自触控面板120的压力,其中覆盖部110的形变大小由间隙G定义。
所以,当触控面板120与覆盖部110接触,并更进一步地将显示面板130往承载部104靠近时,覆盖部110会受到来自触控面板120的压力,并被压缩于框架100与触控面板120之间。
因此,覆盖部110将因受到压力而转换为具有遮旋光性颜色的第二状态,其颜色例如与触控面板120的遮光区124相同,使得开口126的透光部分受到遮蔽。
参照图7,图7为依照本发明的显示器结构组装完成一实施例的上视示意图。当组装完成后,显示面板130透过触控面板120中的显示区122而显示。
虽然触控面板120面积大于框架100,然而组装人员仍可由触控面板120的开口126视得对位部102,以进行对位的步骤。例如透过开口126视得对位部102,其中对位部102为框架100的端缘,或是透过开口126视得为对位标记的对位部102’。
而对于覆盖部110与开口126之间的尺寸关系,覆盖部110的面积较佳为大于或等于开口126的面积。由于覆盖部110具有两种状态的颜色变化,因此即使覆盖部110布满整个开口126,其于未变色的第一状态具有透光性,使得组装人员不会因覆盖部110的尺寸而使得对位无法进行。
接着,当触控面板120固定于框架100上后,若覆盖部110采用的材料为感压变色材料,如前所述的方式,将触控面板120加压后即可使覆盖部110转换为第二状态。第二状态的覆盖部110具遮旋光性,其较佳呈现与遮光区124相同颜色。遮旋光性可以用来遮蔽为框架100的端缘的对位部102或是为对位标记的对位部102’,而与遮光区124相同颜色使得开口126不易被察觉。
另一方面,若覆盖部110采用的材料为感光变色材料,则透过开口126将其变色所需要的光线对覆盖部110照射,即可使覆盖部110产生变色。而若覆盖部110采用的材料为感温变色材料,则将覆盖部110温度提升,以使覆盖部110产生变色。以及,若覆盖部110为电致变色材料,则对覆盖部110施以外加电场,使其颜色产生改变。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器结构,其于触控面板以及框架之间设置覆盖部,其中覆盖部为变色材料,使得组装人员可藉由开口视得透明的覆盖部下的对位部,以利对位的进行。而当组装完成后,再对覆盖部进行后处理,以使得覆盖部变成具有遮旋光性的颜色,以完成对开口的修饰。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专利权利要求书保护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8)

1.一种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框架,该框架包含一对位部,设置于该框架上表面;
一覆盖部,覆盖于该对位部上,其中该覆盖部为变色材料;以及
一触控面板,设置于该框架上,该触控面板具有一显示区以及位于该显示区外围的一遮光区,该遮光区具有对应于该对位部的一开口且暴露出该覆盖部;
该覆盖部于第一状态具有透光性,并在受到一处理后变成具有遮旋光性的第二状态,该覆盖部于第二状态时的颜色与该遮光区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
一承载部,设置于该框架的内表面;以及
一显示面板,设置于该触控面板与该承载部之间并位于该框架内,其中该显示面板对应于该显示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对位部是对位标记或是该框架的端缘。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覆盖部为感压变色材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覆盖部被压缩于该框架与该触控面板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开口于该框架上的投影落在该覆盖部的范围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覆盖部的面积大于或等于该开口的面积。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覆盖部为感光变色材料、感温变色材料或电致变色材料。
CN201410490764.3A 2014-08-06 2014-09-23 显示器结构 Active CN1042678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6930 2014-08-06
TW103126930A TWI549028B (zh) 2014-08-06 2014-08-06 顯示器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67846A CN104267846A (zh) 2015-01-07
CN104267846B true CN104267846B (zh) 2017-03-08

Family

ID=521593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90764.3A Active CN104267846B (zh) 2014-08-06 2014-09-23 显示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67846B (zh)
TW (1) TWI5490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033272B (zh) * 2015-03-17 2019-08-23 南昌欧菲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83369A (zh) * 2019-01-15 2019-04-26 惠州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容触控液晶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CN112987380A (zh) * 2019-12-17 2021-06-18 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液晶显示基板及其形成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形成方法
US11409326B2 (en) * 2020-09-16 2022-08-09 Dell Products L.P. Mold frame for an information handling syste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39781A (en) * 2004-05-20 2005-12-01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module and locating method of 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 thereof
CN102157286A (zh) * 2010-04-19 2011-08-17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输入输出系统
TWM457240U (zh) * 2013-01-22 2013-07-11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觸控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76704U (zh) * 2013-06-21 2014-01-01 江西沃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其遮蔽层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539781A (en) * 2004-05-20 2005-12-01 Au Optronics Corp Display module and locating method of flexible print circuit board thereof
CN102157286A (zh) * 2010-04-19 2011-08-17 苹果公司 用于电子设备的输入输出系统
TWM457240U (zh) * 2013-01-22 2013-07-11 Henghao Technology Co Ltd 觸控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6581A (zh) 2016-02-16
TWI549028B (zh) 2016-09-11
CN104267846A (zh) 2015-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50487A1 (en) Display screen and display device
CN104267846B (zh) 显示器结构
WO2016169394A1 (zh) 显示屏、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CN105045432B (zh) 显示屏组件及终端
TW201339937A (zh) 電容式觸控螢幕及製作方法
CN103149743A (zh) 显示面板
CN102914897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3778855A (zh) 保护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4570476A (zh) 液晶面板与背光模组定位胶结构及显示器
CN210378174U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TW201621593A (zh) 觸控面板及觸控顯示裝置
CN204009308U (zh) 触控式电泳显示设备
CN204925914U (zh)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电子设备
CN206863721U (zh) 曲面屏
CN103486492B (zh) 显示器及其背光模块及其光源模块
CN103676304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
CN108150896A (zh) 电子装置及其背光模组
CN209266408U (zh) 一种显示屏及触摸显示模组
CN205451008U (zh) 移动终端及其触控显示屏
CN213958436U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CN203849722U (zh) 电容式触摸屏
CN204855993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TWI525502B (zh) 觸控面板
CN113721381A (zh) 显示面板
CN205155754U (zh) 新型背光源及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