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7855B -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7855B
TWI547855B TW101141348A TW101141348A TWI547855B TW I547855 B TWI547855 B TW I547855B TW 101141348 A TW101141348 A TW 101141348A TW 101141348 A TW101141348 A TW 101141348A TW I547855 B TWI547855 B TW I54785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con
processing device
display
slop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13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2187A (zh
Inventor
宮崎麗子
Original Assignee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新力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342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2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78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785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33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6F3/0346Pointing devices displaced or positioned by the user, e.g. mice, trackballs, pens or joysti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detection of the device orientation or free movement in a 3D space, e.g. 3D mice, 6-DOF [six degrees of freedom] pointers using gyroscopes, accelerometers or tilt-senso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本發明揭示係關於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更具體地,係關於取得關於顯示於顯示器上之圖示(icon)之操控的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圖形化使用者介面(GUI)已成為資訊處理裝置之主流使用者介面。在GUI中,指示各種操控元件的圖示被顯示在顯示器上,而使用者使用諸如滑鼠或觸控板的指向裝置來操控圖示,以執行對資訊處理裝置的操控輸入。
隨著近期諸如智慧型手機及平板PC(個人電腦)之可攜式資訊處理裝置的普及,使用者對於GUI之需求已改變,且已提出對應此種需求的新技術。例如,在專利文件1中已提出,依據使用者接觸裝置外殼的狀態、外殼的斜率或類似者而在顯示器上移動圖示並將圖示安排在使用者能輕易執行操控的位置之技術。
[專利文件] [PTL 1]
JP 2011-141825A
然而,當使用觸控板時,使用者在GUI中操控圖示具有各種範例,例如單擊(tap)、雙擊(double-tap)、按住不放(press and hold)、拖曳(drag)、單指輕撥(flick)等等。因此,以最佳化GUI程序之各種操控型態之展望而言,即使在上述專利文件1所提出的技術中,仍有改善GUI之操作性的增強空間。
在本發明之揭示中,有鑑於上述情況,提出一種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其係新穎的、增強的、且當執行使在顯示器上之圖示與預定區域互動之操控時,可改善操作性。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包括一處理器,其從一使用者介面接收一輸出,指示已選擇第一圖示;取得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及當從該使用者介面接收指示已選擇該第一圖示之該輸出時,控制一顯示器以基於所取得的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來移動在該顯示器上之至少一第二圖示。
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該感測器資訊,可對應於該資訊處理裝置在傾斜或斜率的變化,且該處理器可基於該資訊處理裝置在傾斜或斜率的變化來控制該顯示器,以移動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
一種由一資訊處理裝置所執行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從一使用者介面接收一輸出,指示已選擇第一圖示;取得 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及當從該使用者介面接收指示已選擇該第一圖示之該輸出時,控制一顯示器以基於所取得的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來移動在該顯示器上之至少一第二圖示。
一種包括電腦程式指令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當由一資訊處理裝置執行該等電腦程式指令時,使該資訊處理裝置執行一程序,該程序包含:從一使用者介面接收一輸出,指示已選擇第一圖示;取得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及當從該使用者介面接收指示已選擇該第一圖示之該輸出時,控制一顯示器以基於所取得的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來移動在該顯示器上之至少一第二圖示。
如上所述,依據本發明揭示,當執行使在顯示器上之圖示與預定區域互動之操控時,能夠改善操作性。
以下,將參照隨附之圖式詳細說明本發明揭示之較佳實施例。應注意的是,在本說明書及隨附圖式中,以相同參考符號標示具有實質上相同之功能與架構的架構元件,並且省略這些架構元件的重複說明。
再者,將以下列順序作出說明。
1.第一實施例
1-1.裝置配置
1-2.顯示範例
1-3.程序流程
1-4.總結
2.第二實施例
2-1.顯示範例
2-2.總結
3.補充
(1.第一實施例)
將參照第1至7圖說明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
(1-1.裝置配置)
首先,將參照第1及2圖說明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中的裝置配置。第1圖為顯示依據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之外觀的圖示。第2圖為顯示依據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之功能配置的方塊圖。
(外觀)
參考第1圖,依據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100為智慧型手機。資訊處理裝置100可以是,例如,平板PC、PDA(個人數位助理)、或任何媒體播放器,以及智慧型手機。
資訊處理裝置100包括外殼110,且顯示器120係設置在外殼110中。螢幕1201係顯示在顯示器120上。第一圖示1203係顯示在螢幕1201上。此外,第一區域1205係設定在螢幕1201中。第二圖示1207可被顯示在第一區域1205之全部或部分中。觸控板130係設置在顯示器120上。觸控板130取得有關顯示器120之使用者接觸操控。
此處,設定在螢幕1201中的第一區域1205不會顯示在顯示器120上。然而,當如上所述第二圖示1207係顯示在第一區域1205之全部或部分中時,使用者可識別第一區域1205之位置。第一區域1205可以是,例如,當使用者經由有關顯示器120之接觸操控而使第一圖示1203到達第一區域1205時,與第一圖示1203互動之區域。
此外,第一圖示1203與第一區域1205之間的互動指的是,例如,由第一圖示1203所示之操控元件(例如,檔案)與第一區域1205所示之操控元件(例如,資料夾)所執行之任何程序(例如,移動檔案至資料夾),例如拖放(drag and drop)操控。
當如上所述第二圖示1207係顯示在第一區域1205之全部或部分中時,使用者可識別第一區域1205之位置,如上所述。此外,當第二圖示1207係指示由第一區域1205所示之操控元件的圖示時,可導致該操控元件(即當使第一圖示1203到達第一區域1205時造成的互動的內容)被使用者所識別。
再者,若當第二圖示1207顯示在第一區域1205中時 第二圖示1207係顯示在第一區域1205之全部中,上述互動僅發生於當第一圖示1203與第二圖示1207重疊時。這相當於所謂的拖放操控。另一方面,當第二圖示1207顯示在第一區域1205之部分中時,上述互動發生於第一圖示1203與第二圖示1207重疊的情況中,以及發生於第一圖示1203到達靠近第二圖示1207之預定範圍(即,第一區域1205)的情況中。這相當於所謂的拖拋(drag and throw)操控。
(功能配置)
參考第2圖,資訊處理裝置100包括顯示器120、觸控板130、顯示控制單元140、位置設定單元150、控制單元160、斜率參考值取得單元170、斜率偵測單元180及斜率變化取得單元190,作為功能配置。
顯示器120係設置在外殼110中的顯示器,如上所述。顯示器120係由,例如,LCD(液晶顯示器)顯示控制單元140所控制,以顯示螢幕1201。
觸控板130係一操控取得單元,其被設置在顯示器120上,且取得有關顯示器120之使用者接觸操控,如上所述。觸控板130為,例如,使用諸如電阻薄膜結構或電容結構之任何結構的觸控板,並且偵測諸如使用者之手指或觸控筆之操作體的接觸操控。觸控板130將偵測結果輸出至控制單元160。由觸控板130所取得之操控包括,使第一圖示1203與第一區域1205彼此互動之預定的使用者 操控,如將於稍後描述。
顯示控制單元140係由,例如,CPU(中央處理單元)、RAM(隨機存取記憶體)、ROM(唯讀記憶體)及類似者所實現,以控制顯示器120。顯示控制單元140使顯示器120顯示螢幕1201。顯示控制單元140使用位置設定單元150所設定的位置當作第一圖示1203與第一區域1205在螢幕1201上的位置。
位置設定單元150係由,例如,CPU、RAM、ROM及類似者所實現,以設定第一圖示1203與第一區域1205在螢幕1201上的位置。當觸控板130取得一預定的使用者操控時,控制單元160控制位置設定單元150,以依據由斜率變化取得單元190所取得之外殼110的斜率變化來將第一區域1205之位置朝向第一圖示1203移動。此處,第一區域1205依據外殼110之斜率變化的移動有各種變化。例如,外殼110之斜率變化與第一區域1205之移動距離可能彼此成比例。再者,例如,可設定一增益,使得第一區域1205之每一角度的移動距離隨著外殼110之斜率變化的角度增加而增加。
控制單元160係由,例如,CPU、RAM、ROM及類似者所實現,以控制資訊處理裝置100的各個單元。控制單元160依據觸控板130所取得之使用者接觸操控來控制,例如,位置設定單元150及斜率參考值取得單元170。更具體地,當觸控板130開始取得一預定的使用者操控時,控制單元160依據外殼110之斜率變化來控制位置設定單 元150以移動第一區域1205的位置,或者控制斜率參考值取得單元170以取得斜率參考值。另一方面,當觸控板130未取得一預定的使用者操控時,控制單元160可能控制位置設定單元150以結束第一區域1205的移動。
斜率參考值取得單元170係由,例如,CPU、RAM、ROM及類似者所實現,以基於斜率偵測單元180之輸出,取得外殼110在特定時間之斜率,作為斜率參考值。例如,當觸控板130開始取得一預定的使用者操控時,斜率參考值取得單元170在控制單元160之控制下取得斜率參考值。
斜率偵測單元180為,例如,諸如角速度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或角度感測器之移動感測器,並且偵測外殼110之斜率。斜率偵測單元180將偵測結果輸出至斜率參考值取得單元170及斜率變化取得單元190。
斜率變化取得單元190係由,例如,CPU、RAM、ROM及類似者所實現,並基於斜率偵測單元180之輸出,取得在當前時刻外殼110之斜率自斜率參考值的變化,作為斜率變化。如上所述,例如,當觸控板130開始取得一預定的使用者操控時,斜率參考值取得單元170取得斜率參考值。斜率變化取得單元190將取得的斜率變化輸出至位置設定單元150。
(1-2.顯示範例)
接著,將參照第3至5圖說明在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 施例中的顯示範例。第3圖為顯示在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中之顯示範例的圖示。第4圖為顯示在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中之顯示變化之第一範例的圖示。第5圖為顯示在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中之顯示變化之第二範例的圖示。
在第3圖中,顯示一範例,其中在螢幕1201上顯示第一圖示1203、複數個第一區域1205a至1205c及顯示在各個第一區域中的第二圖示1207a至1207c。在所示之範例中,第二圖示1207係實質上顯示於第一區域1205之全部中,但亦可如第1圖之範例中僅顯示於第一區域1205之部分中,或可不被顯示。此處,第一圖示1203之位置p1與第一區域1205a至1205c之位置p2a至p2c均由位置設定單元150所設定。
(第一範例)
當在第3圖之顯示範例中,使用者執行使第一圖示1203與第一區域1205互動之操控時,螢幕1201之顯示變化的第一範例顯示於第4圖中。此外,為了簡化,第一區域1205及位置p1和p2未顯示於第4及5圖中,但第一區域1205可被設定於實質上與第二圖示1207一致之區域中,且第一圖示1203的位置p1與第一區域1205的位置p2可由位置設定單元150來設定,如同第3圖。
此處,在本實施例中,使用者透過觸控板130而持續接觸第一圖示1203的按住不放操控,被假定為使第一圖 示1203與第一區域1205互動之預定的使用者操控。此外,由於執行按住不放操控的同時移動接觸位置係拖曳操控,在下述說明中有按住不放操控中包含拖曳操控的情形。
首先,在狀態(a)中,螢幕1201之顯示與第3圖中所示之顯示相同。在此狀態中,使用者起始有關第一圖示1203之按住不放操控。例如,當觸控板130偵測到持續一預定時間或更久的有關顯示在顯示器120上之第一圖示1203的接觸操控時,控制單元160確定一預定的使用者操控已開始。該預定的使用者操控係如上說明,作為按住不放操控,但並不侷限於此配置。例如,該預定的使用者操控可對應於有關第一圖示1203而執行的拖曳操作。當觸控板130偵測到有關顯示在顯示器120上之第一圖示1203的拖曳操控時,控制單元160確定一預定的使用者操控已開始。
在此情況中,控制單元160控制斜率參考值取得單元170,以取得外殼110在此時刻的斜率a0,作為斜率參考值。更進一步,控制單元160控制位置設定單元150,以依據由斜率變化取得單元190所取得的斜率變化來移動第一區域1205的位置p2。
此外,在所示範例中,外殼110之斜率被顯示為第1圖中所示之座標軸的x軸旋轉角度,其相對於外殼110係保持水平的狀態。外殼110的真實斜率包含異於x軸之軸的旋轉角度分量。在此情況中,斜率偵測單元180可將, 例如,所提取的x軸旋轉角度分量,作為外殼110之斜率,提供至斜率參考值取得單元170及斜率變化取得單元190。因此,對應於連接第一圖示1203與第一區域1205之方向的x軸旋轉角度之變化可對應於第一區域1205之移動,且可使使用者輕易地識別外殼110之斜率變化與第一區域1205之移動之間的關係。
接著,在狀態(b)中,例如,當使用者抬高外殼110時,外殼110之斜率a1大於在狀態(a)中之斜率a0。在此情況中,斜率變化取得單元190取得斜率變化da,例如,如da=|a1-a0|。位置設定單元150依據斜率變化da,將第一區域1205a至1205c(其中,於第4圖中顯示第二圖示1207a至1207c)朝向第一圖示1203移動。
此處,例如,當在狀態(b)中使用者按住不放第一圖示1203的同時,假設外殼110的斜率變化停止。在此情況中,因為斜率變化da沒有改變,位置設定單元150不再移動第一區域1205a至1205c。因此,在本實施例中,使用斜率變化da的發生當作觸發器(trigger)來持續地移動第一區域1205a至1205c的位置,但該等位置係從狀態(a)中的顯示位置而被移動依據斜率變化da的一距離。因此,使用者可依據傾斜外殼110之一蓄意操作來移動第一區域1205,藉此防止,例如,一不正確的操控。然而,本實施例並不侷限於此配置。例如,當偵測到斜率變化da並未被偵測到時,位置設定單元150可能以一連續速度之慣性方式來持續移動第一區域1205a至1205c。 此可允許使用者傾斜外殼110,因而觸發第一區域1205a至1205c的持續移動。
接著,在狀態(c)中,例如,當使用者進一步抬高外殼110時,外殼110之斜率a2大於在狀態(b)中之斜率a1。如同在情況(b)中,斜率變化取得單元190取得斜率變化da,例如,如da=|a2-a0|。位置設定單元150依據斜率變化da,將第一區域1205a至1205c(其中,於第4圖中顯示第二圖示1207a至1207c)朝向第一圖示1203移動。狀態(c)中的da可能大於狀態(b)中的da。因此,從狀態(b)至狀態(c),位置設定單元150進一步將第一區域1205朝向第一圖示1203移動。
在狀態(c)中,當第一區域1205朝向第一圖示1203移動時,第二圖示1207b係重疊在第一圖示1203之上。即,第一圖示1203到達第一區域1205b。在此狀態中,當使用者釋放有關第一圖示1203之按住不放操控時,將發生第一圖示1203與第一區域1205b之間的互動。在所示範例中,第一圖示1203所示之檔案經由該互動被移動至由第一區域1205b所示之資料夾。在本實施例中,在此情況中,第一圖示1203自螢幕1201消失。
接著,在狀態(d)中,當在如上所述之狀態(c)中釋放有關第一圖示1203之使用者的按住不放操控時,將發生第一圖示1203與第一區域1205b之間的互動,且圖示1203將自螢幕1201消失。外殼110之斜率a2不會從狀態(c)改變。此處,位置設定單元150可不考慮外殼 110之斜率而將第一區域1205返回狀態(a)中之顯示位置,如所示。
依據如(a)至(d)中所示之螢幕1201的顯示改變,當第一區域1205依據外殼110之斜率變化而朝向第一圖示1203移動時,即使當使用者在按住不放第一圖示1203時不移動,使用者仍可藉由傾斜外殼110而將第一區域1205朝向第一圖示1203移動,並經由第一圖示1203與第一區域1205之間的互動來執行操控。
此種配置係有效的,例如,當使用者嘗試以一隻手抓住並操控資訊處理裝置100時。在此情況中,使用者,例如,以四隻手指及手掌抓住外殼110,然後以剩下的手指執行有關顯示器120的接觸操控。因此,例如,當在第一圖示1203與第一區域1205之間執行一般拖放操控時,該手指可能觸及第一圖示1203,但無法觸及第一區域1205。因此,有許多情況是使用者需使用雙手來操控。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例中,因為第一區域1205係朝向第一圖示1203移動,因此使用者可無需使用雙手而使第一圖示1203到達第一區域1205。可理解到使用者可能使用拖曳操控來移動第一圖示1203,以當執行按住不放操控的同時移動接觸位置。即使在此情況中,藉由上述配置之第一圖示1203的移動距離可能小於藉由一般拖放操控的移動距離。
作為達到相同效果的另一配置,例如,亦考慮無論是否已執行一預定的使用者操控,當外殼被傾斜一預定角度 或更大時,移動在螢幕上之圖示以在斜率方向上滑動。然而,在此情況中,例如,圖示係由於外殼的斜率而非使用者之期望而自由地被移動,其可能導致一不正確的操控。此外,特別是,即使當使用者不希望移動圖示,使用者經常傾斜及抓住外殼。因此,在上述其他配置中,當使用者希望移動圖示時,很難以一適當的移動量來移動圖示。
在本實施例中,僅當執行有關觸控板130之一預定的使用者操控時、或依據外殼110之從使用者操控開始時之斜率的斜率變化,來移動第一區域1205。因此,因為當不執行預定的使用者操控時第一區域1205不被移動,因此防止了由於非預期的區域移動而造成的不正確操控。此外,因為外殼110之斜率在開始預定的使用者操控之時點,即,在使用者識別作為參考的時點,成為第一區域1205之移動的參考,因此傾斜外殼110及移動第一區域1205的操控變得更直觀。
(第二範例)
在第5圖中,顯示一範例,其中外殼110之斜率以與第4圖之範例相反的方向被改變。即,外殼110之斜率從狀態(a)中的斜率b0逐漸減小至狀態(b)中的斜率b1及狀態(c)中的斜率b2。在此情況中,例如,如在第4圖之範例中,當斜率變化取得單元190取得斜率變化db,如db=|b1-b0|或db=|b2-b0|,(b)中的斜率變化db係大於(a)中的斜率變化,且(c)中的斜率變化db係大於 (b)中的斜率變化。因此,如第5圖中所示,在螢幕1201上的第一區域1205a至1205c(其中,於第5圖中顯示第二圖示1207a至1207c)係朝向第一圖示1203移動,如同第4圖中之範例。在(d)中,位置設定單元150可將第一區域1205返回狀態(a)中所顯示的位置,如同第4圖中之範例。
因此,即使當使用者放下外殼110時外殼110之斜率逐漸減小,資訊處理裝置100仍可依據斜率變化將第一區域1205朝向第一圖示1203移動。因此,在抬高外殼110之操作及放下外殼110之操作中,使用者執行在開始有關第一圖示1203之按住不放操控的時點容易被執行的操作,然後將第一區域1205朝向第一圖示1203移動。因此,可以經由第一圖示1203與第一區域1205之間的互動來輕易地執行操控。
此外,在上述範例中,第一區域1205在外殼110向前或在外殼110向後倒時係朝向第一圖示1203移動,但使用者可選擇兩種操作之其中一者。在此情況中,斜率變化取得單元190,例如,可將外殼110在非選定方向中的斜率變化視為0。因此,使用者,例如,可選擇性地將在感覺適配(sensorily fitting)方向中的斜率指定給第一區域1205之移動。
(1-3.程序流程)
接著,將參照第6及7圖說明在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 施例中程序範例的流程。第6圖為顯示在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中偵測按住不放之程序的流程圖。第7圖為顯示在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中釋放按住不放之程序的流程圖。
(偵測按住不放之程序)
首先,將參考第6圖說明偵測按住不放之程序。例如,當觸控板130持續地偵測到有關第一圖示1203之使用者接觸操控達一段預定的時間或更長時,由控制單元160起始偵測按住不放之程序。
首先,控制單元160判斷第一圖示1203是否已被按住不放(步驟S101)。此處,當第一圖示1203尚未被按住不放時,控制單元160判定新起始第一圖示1203之按住不放操控。在此情況中,斜率參考值取得單元170在控制單元160的控制下,從斜率偵測單元180之偵測結果取得外殼110在此時點之斜率,作為斜率參考值a0(步驟S103)。
另一方面,在步驟S101中,當第一圖示1203已被按住不放時,控制單元160判定已起始移動第一區域1205之程序。在此情況中,斜率變化取得單元190取得外殼110在此時點之斜率與從斜率偵測單元180之偵測結果所取得之斜率參考值a0之間的差值,作為斜率變化da(步驟S105)。接著,位置設定單元150依據所取得之斜率變化da來移動設定在螢幕1201中的第一區域1205(步驟 S107)。
此處,控制單元160可判斷第一圖示1203是否已被拖曳(步驟S109)。如上所述,當使用者在第一圖示1203被按住不放的狀態中移動接觸位置時,取得拖曳操控。當取得拖曳操控時,控制單元160將接觸位置移動的資訊提供給位置設定單元150,然後位置設定單元150依據該拖曳操控來移動第一圖示1203的位置(步驟S111)。然後,偵測按住不放之程序結束。
(釋放按住不放之程序)
接著,將參考第7圖說明釋放按住不放之程序。例如,當觸控板130在第一圖示1203已被按住不放的狀態中並未偵測到使用者接觸操控時,由控制單元160起始釋放按住不放之程序。
首先,控制單元160從位置設定單元150取得資訊,並判斷第一圖示1203是否到達第一區域1205(步驟S201)。此處,若第一圖示1203到達第一區域1205,控制單元160執行放下(drop)操作而將第一圖示1203放至第一區域1205(步驟S203)。
此外,在顯示器120上,當第一圖示1203重疊在第一區域1205中所顯示之第二圖示1207上時,顯示第一圖示1203被放至第二圖示1207。此外,當第一圖示1203到達第一區域1205但未重疊在第二圖示1207上時,顯示第一圖示1203被丟向第二圖示1207。
當在步驟S203中執行放下操作時,位置設定單元150可將第一區域1205返回在有關第一圖示1203之按住不放操控起始前的原始位置(步驟S205)。在任何情況中,當使用者之第一圖示1203的按住不放操控結束時,第一區域1205之移動結束。
另一方面,在步驟S201中,當第一圖示1203未到達第一區域1205時,控制單元160等待一預定的時間,並在等待的同時判斷第一圖示1203之按住不放是否再次被偵測到(步驟S207)。此處,當未偵測到按住不放時,位置設定單元150將第一圖示1203返回到按住不放操控起始前的原始位置(步驟S209)。此外,作為另一範例,控制單元160可在步驟S201之後立即執行步驟S209而無須等待一預定的時間。此外,位置設定單元150可將第一區域1205返回到第一圖示1203之按住不放操控起始前的原始位置(步驟S205)。
另一方面,在步驟S207中,若在一預定的等待時間期間再次偵測到按住不放操控,則控制單元160再繼續第一圖示1203之按住不放的程序。此外,此處,斜率參考值取得單元170可從斜率偵測單元180之偵測結果取得外殼110在此時點的斜率,作為斜率參考值a0(步驟S211)。然後,控制單元160將有關第一圖示1203之按住不放操控視為將繼續,並且再繼續該程序(步驟S213)。
當執行上述步驟S211時,斜率參考值取得單元170 於再繼續按住不放操控時再次取得斜率參考值a0。例如,在步驟S207中,當外殼110之斜率在等待時間期間被改變時,外殼110之改變後的斜率被設定為斜率參考值a0。因此,例如,當使用者由於姿勢改變而停止按住不放操控時,可新設定適合使用者之改變姿勢的斜率參考值a0。此外,例如,當使用者以使用者划船的感覺來抬高外殼110或放下外殼110時,可使第一圖示1203以較小的斜率變化到達第一區域1205。更具體地,在第4圖之範例的情況中,使用者首先在執行有關第一圖示1203之按住不放操控的同時從狀態(a)抬高外殼110。然後使用者在第一區域1205接近第一圖示1203達某種程度的(b)時點停止按住不放操控,然後反向地放下外殼110。例如,使用者將外殼110的斜率從狀態(b)的斜率a1返回至狀態(a)的斜率a0。在上述步驟S207中,當使用者在等待時間期間再繼續按住不放操控時,第一區域1205之位置變成狀態(b),且外殼110之斜率變成狀態(a)。然後使用者像之前一樣繼續抬高外殼110,使得第一圖示1203可到達第一區域1205,但此時外殼110的斜率可能小於狀態(c)的斜率a2。此種配置係有效的,例如,當使用者不希望劇烈地改變外殼110之斜率時。
(1-4.總結)
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已說明如上。在本實施例中,當使用者在執行用於致使顯示在螢幕上之第一圖示與 第一區域之間的互動之操控的同時傾斜外殼時,資訊處理裝置將第一區域朝向第一圖示移動。因此,例如,當使用者嘗試透過拖曳操控使第一圖示到達第一區域時,第一圖示之拖曳距離係短的。此外,使用者可不必拖曳第一圖示或可僅執行按住不放操控。即使在此情況中,當第一區域朝向第一圖示移動時,使第一圖示到達第一區域,因而致使第一圖示與第一區域之間的互動。使用此種配置,例如,當使用者以一隻手操控資訊處理裝置時,能夠大幅地改善操作性。
再者,在本實施例中,不像外殼的斜率僅被使用當作用於圖示移動之觸發器的情況,當由觸控板取得預定的使用者操控(例如,按住不放或拖曳)時,外殼的斜率被取得作為參考值,並且,只要該預定的使用者操控持續,則第一區域依據從該參考值改變之斜率改變而被移動。因此,當改善使用者之操作性的同時能夠防止不正確的操控或誤動作。
(2.第二實施例)
接著,將參照第8圖說明本發明揭示之第二實施例。此外,除了下面將要描述的部件之外,本發明揭示之第二實施例具有與上述之第一實施例相同的配置,因此此種相同部件的詳細說明將被省略。
(2-1.顯示範例)
將參照第8圖說明在本發明揭示之第二實施例中的顯示範例。第8圖為顯示在本發明揭示之第二實施例中之顯示變化之範例的圖示。
首先,在初始狀態(a)中,第一圖示1203被顯示於螢幕1201上。第一區域1205a至1205c之位置亦被設定在螢幕1201中,但在此時點,該等位置係被初始化地設定在螢幕1201之可顯示區域之外。因此,顯示在第一區域1205a至1205c之部分中的第二圖示1207a至1207c不會被顯示在螢幕1201上。
此外,在所示範例中,第一圖示1203為表示移動圖像內容的縮圖圖像之圖示。此外,第一區域1205a至1205c為表示第一圖示1203所示之移動圖像內容將被傳送至之裝置的區域。第二圖示1207a至1207c分別表示在第一區域1205a至1205c中所示的裝置(桌上型PC、電視及平板PC)。第二圖示1207a至1207c亦可表示應用程式,其能由資訊處理裝置所執行以存取移動圖像內容將被上傳至之以網路為基的應用程式。就這點而言,以下所提供之說明亦可應用至當移動圖像內容將被上傳至以網路為基的應用程式時的情況。
此外,第二圖示1207之顯示區域被設定為離第一區域1205之外邊緣一預定距離。相反地,在離第二圖示1207之顯示區域一預定距離內的區域被設定為第一區域1205。
在狀態(a)中,使用者起始有關第一圖示1203之按 住不放操控,並且同時將外殼110(圖未示)傾斜放下。
接著,在狀態(b)中,當使用者傾斜外殼110時,第一區域1205朝向第一圖示1203移動,並且進入螢幕1201之可顯示區域。因此,第二圖示1207與第一圖示1203一起被顯示在螢幕1201上。在所示範例中,使用者執行按住不放第一圖示1203並移動第一圖示1203的操控,即,拖曳操控,因而,顯示在螢幕1201上的第一圖示1203亦被移動。
接著,在狀態(c)中,當使用者進一步傾斜外殼110時,第一區域1205進一步朝向第一圖示1203移動,且第一圖示1203由於使用者的拖曳操控而進一步被移動。在此狀態中,第一圖示1203到達第二圖示1207未被顯示在第一區域1205中的區域。即,第一圖示1203接近距離第二圖示1207的一預定距離內。
在此狀態中,當使用者釋放有關第一圖示1203之按住不放操控時,發生第一圖示1203與第一區域1205b之間的互動。這相當於所謂的拖拋操控。在使用者將第一圖示1203拖曳至第一圖示1203重疊在第二圖示1207b上的位置或傾斜外殼110以移動第一區域1205b之後,使用者可釋放有關第一圖示1203的按住不放操控。即使在此情況中,同樣地,第一圖示1203與第一區域1205b之作用相當於所謂的拖放操控。
如上所述,在所示範例中,第一圖示1203所示之內容資料透過互動被傳送至第一區域1205b所示之裝置。當 執行此操控時,第一圖示1203可自螢幕1201消失或可返回至狀態(a)中所示之位置。
接著,在狀態(d)中,當在狀態(c)中釋放使用者有關第一圖示1203之按住不放操控時,發生第一圖示1203與第一區域1205b之間的互動,且圖示1203自螢幕1201消失。在所示範例中,位置設定單元150將第一區域1205返回至狀態(b)中所示之位置。因此,位置設定單元150可在與第一圖示1203之互動之後將第一區域1205的位置移動至除了初始設定位置以外的位置。在所示範例中,當第一區域1205與第二圖示1207並未返回至在可顯示區域之外的初始設定位置並且持續地被顯示在螢幕1201上時,使用者,例如,可確認後驗裝置,第一圖示1203所示之內容已被傳送至該裝置。
(2-2.總結)
本發明揭示之第二實施例已說明如上。在本實施例中,已說明任何亦可被應用至上述第一實施例之其他配置。
例如,第一區域之位置可被設定在螢幕之可顯示區域之外。若使用者事先被通知第一區域(及第二圖示)將依據在預定方向上傾斜外殼的操控而朝向第一圖示移動的事實,該使用者可視需要傾斜外殼以將第一區域移動進入螢幕。在其他情況中,螢幕之區域可被使用作為其他顯示。
此外,第一區域可被設定為在距離第二圖示之顯示區 域一預定距離內的區域。在此情況中,當使用者在距離第二圖示一預定距離內的位置中釋放有關第一圖示之拖曳操控(或按住不放操控)時,可執行所謂的拖拋操控。因此,引起第一圖示與第一區域之間之互動的操控變得更流暢。
(3.補充) (硬體配置)
接著,將參照第9圖說明可實現依據本發明揭示之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的資訊處理裝置900之硬體配置。第9圖為顯示依據本發明揭示之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之硬體配置的方塊圖。
資訊處理裝置900主要包括CPU 901、ROM 903及RAM 905。並且,資訊處理裝置900另外包括主匯流排907、橋接器909、外部匯流排911、介面913、感測器914、輸入裝置915、輸出裝置917、儲存裝置919、驅動器921、連接埠923及通訊裝置925。
CPU 901作用如同算數處理單元及控制單元,並依據記錄於ROM 903、RAM 905、儲存裝置919或可卸式記錄媒體927上的各種程式來控制資訊處理裝置900內的全部操作,或其部分。ROM 903儲存CPU 901所使用之程式、操作參數及類似者。RAM 905暫時性地儲存CPU 901所使用之程式、執行該等程式的同時適當地變更之參數及類似者。上述組成要素係藉由主匯流排907而彼此連接,主匯 流排907係由諸如CPU匯流排之內部匯流排構成。
此外,主匯流排907係透過橋接器909而連接至諸如PCI(週邊組件互連/介面)的外部匯流排911。
感測器914為一偵測單元,用於偵測資訊處理裝置900中之程序所使用之各種資訊。在本發明揭示之實施例中,例如,諸如角速度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或角度感測器之移動感測器可被使用作為感測器914,以偵測資訊處理裝置900之外殼的斜率。例如,振動陀螺儀感測器、旋轉框架陀螺儀感測器或類似者可被使用作為角速度感測器。例如,壓阻式加速度感測器、壓電式加速度感測器或電容式加速度感測器可被使用作為加速度感測器。此外,例如,地磁感測器被使用作為角度感測器。此外,感測器914可包括各種測量裝置,諸如溫度計、照明光度計、濕度計、速度計及加速度計,以及上述諸者。
輸入裝置915為一使用者所使用之操作裝置,諸如,例如,滑鼠、鍵盤、觸控板、按鈕、開關或控制桿。輸入裝置915可為,例如,使用紅外線或其他無線電波之遠端控制裝置,或對應於資訊處理裝置900之操作之諸如可攜式電話、PDA或類似者之外部連接裝置929。輸入裝置915包括,例如,一輸入控制電路,其使用上述操作裝置來產生基於使用者輸入之資訊的輸入信號並將該輸入信號輸出至CPU 901。資訊處理裝置900之使用者可藉由操作輸入裝置915而輸入各種資料至資訊處理裝置900或指示資訊處理裝置900執行處理操作。
輸出裝置917包括能以視覺或聽覺方式將所獲得之資訊提供給使用者的裝置。作為此種裝置,包括CRT顯示裝置、液晶顯示裝置、電漿顯示裝置、EL顯示裝置和燈管及類似者之顯示裝置;諸如揚聲器、頭戴式耳機及類似者之音頻輸出裝置;印表機單元;行動電話;傳真機及類似者係可利用的。輸出裝置917輸出,例如,由資訊處理裝置900所做之各種處理所得的結果。特別是,顯示裝置以文字或影像的形式顯示由資訊處理裝置900所做之各種處理所得的結果。另一方面,音頻輸出裝置將再生的語音資料或聲音資料的音頻訊號轉換為類比訊號,並將其輸出。
儲存裝置919為用於儲存資料的裝置,其被架構作為資訊處理裝置900之儲存單元的範例。儲存裝置919包括,例如,諸如HDD(硬碟驅動器)之磁性儲存裝置、半導體儲存裝置、光學儲存裝置、或磁光儲存裝置。此儲存裝置919包括,例如,由CPU 901所執行之程式或各種資料、或從外側取得之各種資料。
驅動器921為包含在資訊處理裝置900中或者由外部設置至其之記錄媒體的讀取器/寫入器。驅動器921讀取記錄在載置於其上之磁碟、光碟、磁光碟或諸如半導體記憶體或類似者的可卸式記錄媒體927的資訊,並將其輸出至RAM 905。驅動器921亦可將記錄寫在載置於其上之磁碟、光碟、磁光碟或諸如半導體記憶體或類似者的可卸式記錄媒體927上。可卸式記錄媒體927可為,例如,DVD 媒體、HD-DVD媒體、藍光(Blu-ray)媒體或類似者。可卸式記錄媒體927可為CompactFlash(註冊商標)、快閃記憶體或SD記憶卡(安全數位記憶卡)或類似者。可卸式記錄媒體927可為,例如,載置有非接觸式IC晶片之IC卡(積體電路卡)或電子裝置。
連接埠923為用於將裝置直接連接至資訊伺服器的埠。作為連接埠923之一範例,USB(通用序列匯流排)埠、IEEE 1394埠、SCSI(小型電腦系統介面)埠及類似者係可利用的。作為連接埠923之其他範例,RS-232C埠、光學音頻端子、HDMI(高解析度多媒體介面)埠及類似者係可利用的。藉由將外部連接裝置929連接至連接埠923,資訊伺服器直接從外部連接裝置929獲得各種資料,並將各種資料提供至外部連接裝置929。
通訊裝置925為一通訊介面,其包括例如,用於連接至通訊網路931的通訊裝置或類似者。通訊裝置925可為,例如,有線或無線LAN(區域網路)、藍牙(Bluetooth)(註冊商標)或WUSB(無線USB)用之通訊卡或類似者。通訊裝置925可為光學通訊用之路由器、ADSL(非對稱數位用戶迴路)用之路由器或各種通訊用之數據機。通訊裝置925能夠透過,例如,網際網路或其他通訊裝置,依據諸如,例如,TCP/IP之預定協定來傳送及接收訊號。連接至通訊裝置925之通訊網路931可包括以有線或無線方式連接的網路或類似者,諸如,例如,網際網路、家用LAN、紅外線通訊、射頻通訊或衛星通訊。
能夠依據本發明揭示之實施例達到資訊處理裝置900之作用的硬體配置的範例已說明如上。上述元件要素可包括通用單元或電路、或可包括各專門於該等元件要素之作用的硬體。因此,所應用之配置可依據實現該實施例之時點的技藝而被適當地改變。
(附註)
在上述說明中,已說明資訊處理裝置為智慧型手機並且藉由使用者與顯示器之接觸而輸入操控的實施例。然而,如上所述,資訊處理裝置可為,例如,平板PC、PDA(個人數位助理)或任何媒體播放器。此外,資訊處理裝置之操控輸入不一定要藉由與顯示器接觸而被執行。
此外,即使當操控輸入係藉由與顯示器之接觸而被執行,用於致使第一圖示與第一區域之間的互動之一預定的使用者操控可為任何操控。雖然在上述說明中已說明在按住不放狀態中移動接觸位置的按住不放操控或拖曳操控,諸如單指輕撥操控之各種其他操控可被設定為該預定的使用者操控。
熟習本技藝之人士應理解的是,可取決於在隨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或其等效者之範圍內的設計需要或其他因素而發生各種修改、組合、次組合、及變更。
此外,本發明技術亦可配置如下。
(1)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包含:一處理器,其從一使用者介面接收一輸出,指示已選擇第一圖示;取得對應 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及當從該使用者介面接收指示已選擇該第一圖示之該輸出時,控制一顯示器以基於所取得的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來移動在該顯示器上之至少一第二圖示。
(2)如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更包含:該使用者介面包括一顯示器,其顯示該第一及第二圖示並偵測選擇該第一圖示之使用者輸入。
(3)如第(2)項之資訊處理裝置,更包含:一觸控板,其形成在該使用者介面之該顯示器上,或與該使用者介面之該顯示器一體成形,其偵測作為選擇該第一圖示之該使用者輸入之一觸碰輸入。
(4)如第(3)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從該使用者介面之該輸出判斷選擇該第一圖示之該觸碰輸入已被持續地偵測達大於一預定的時間週期,並且取得該感測器資訊及基於該判斷而控制該顯示器以移動至少該第二圖示。
(5)如第(3)及(4)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基於來自該使用者介面之一輸出而判斷該觸碰輸入為一拖曳觸碰輸入,並回應該拖曳觸碰輸入而控制該顯示器以移動該第一圖示。
(6)如第(5)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判斷該第一圖示重疊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作為該拖曳觸碰輸入之一結果,並且基於該判斷而控制關於待被執行之該第一圖示及該第二圖示之二者的一預定的程序。
(7)如第(3)至(6)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基於來自該使用者介面之一輸出而判斷該觸碰輸入為一拖曳觸碰輸入,並取得該感測器資訊及基於該判斷而控制該顯示器以移動至少該第二圖示。
(8)如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對應於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該感測器資訊對應於該資訊處理裝置之傾斜或斜率的改變,且該處理器基於該資訊處理裝置之傾斜或斜率的改變來控制該顯示器以移動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
(9)如第(8)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控制該顯示器以將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移動一距離,該距離係基於該資訊處理裝置之傾斜或斜率的改變而被判斷。
(10)如第(8)及(9)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控制該顯示器以將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移動一距離,該距離係與該資訊處理裝置之傾斜或斜率的改變成比例。
(11)如第(8)至(10)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當該感測器資訊指示該資訊處理裝置之斜率或傾斜沒有進一步的改變時,該處理器控制該顯示器以停止移動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
(12)如第(8)至(10)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當該感測器資訊指示該資訊處理裝置之斜率或傾斜沒有進一步的改變時,該處理器控制該顯示器以繼續 移動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
(13)如第(8)至(12)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更包含:一感測器單元,其偵測該資訊處理裝置之傾斜或斜率的改變,並輸出已偵測到的傾斜或斜率的改變,作為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該感測器資訊。
(14)如第(1)至(13)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判斷該第一圖示重疊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作為基於所取得之感測器資訊之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之移動的結果,並且基於該判斷而控制關於待被執行之該第一圖示及該第二圖示之二者的一預定的程序。
(15)如第(1)至(14)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判斷該第一圖示係在圍繞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之一預定區域中,作為基於所取得之感測器資訊之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之移動的結果,並且基於該判斷而控制關於待被執行之該第一圖示及該第二圖示之二者的一預定的程序。
(16)如第(3)至(15)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判斷該第一圖示重疊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且該觸碰輸入已不再由該觸控板所偵測到,作為基於所取得之感測器資訊之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之移動的結果,並且基於該判斷而控制關於待被執行之該第一圖示及該第二圖示之二者的一預定的程序。
(17)如第(1)至(16)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 置,其中,該第一圖示對應於內容資料。
(18)如第(1)至(17)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第二圖示對應於遠端連接至該資訊處理裝置之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19)如第(1)至(18)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第一圖示對應於內容資料,該第二圖示對應於遠端連接至該資訊處理裝置之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並能夠再生該內容資料,及該處理器判斷該第一圖示係在圍繞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之一預定區域中,作為基於所取得之感測器資訊之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之移動的結果,並基於該判斷而指示該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以再生該內容資料。
(20)如第(1)至(19)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第二圖示對應於能夠由該資訊處理裝置所執行之一應用程式。
(21)如第(1)至(20)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第一圖示對應於內容資料,該第二圖示對應於能夠由該資訊處理裝置所執行以存取以網路為基之應用程式的一應用程式,及該處理器判斷該第一圖示係在圍繞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之一預定區域中,作為基於所取得之感測器資訊之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之移動的結果,並且基於該判斷而控制該內容資料被上傳至該以網路為基之應用程式。
(22)如第(1)至(21)項中任一項之資訊處理裝 置,其中,該第一圖示係顯示在該顯示器之下部,而該第二圖示係顯示在該顯示器之上部。
(23)一種由一資訊處理裝置所執行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從一使用者介面接收一輸出,指示已選擇第一圖示;取得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及當從該使用者介面接收指示已選擇該第一圖示之該輸出時,控制一顯示器以基於所取得的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來移動在該顯示器上之至少一第二圖示。
(24)一種包括電腦程式指令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當由一資訊處理裝置執行該等電腦程式指令時,使該資訊處理裝置執行一程序,該程序包含:從一使用者介面接收一輸出,指示已選擇第一圖示;取得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及當從該使用者介面接收指示已選擇該第一圖示之該輸出時,控制一顯示器以基於所取得的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來移動在該顯示器上之至少一第二圖示。
100‧‧‧資訊處理裝置
110‧‧‧外殼
120‧‧‧顯示器
130‧‧‧觸控板
140‧‧‧顯示控制單元
150‧‧‧位置設定單元
160‧‧‧控制單元
170‧‧‧斜率參考值取得單元
180‧‧‧斜率偵測單元
190‧‧‧斜率變化取得單元
1201‧‧‧螢幕
1203‧‧‧第一圖示
p1‧‧‧第一圖示之位置
1205‧‧‧第一區域
p2‧‧‧第一區域之位置
1207‧‧‧第二圖示
900‧‧‧資訊處理裝置
901‧‧‧中央處理單元
903‧‧‧唯讀記憶體
905‧‧‧隨機存取記憶體
907‧‧‧主匯流排
909‧‧‧橋接器
911‧‧‧外部匯流排
913‧‧‧介面
914‧‧‧感測器
915‧‧‧輸入裝置
917‧‧‧輸出裝置
919‧‧‧儲存裝置
921‧‧‧驅動器
923‧‧‧連接埠
925‧‧‧通訊裝置
927‧‧‧可卸式記錄媒體
929‧‧‧外部連接裝置
931‧‧‧通訊網路
[第1圖]
第1圖為顯示依據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之外觀的圖示。
[第2圖]
第2圖為顯示依據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之功能配置的方塊圖。
[第3圖]
第3圖為顯示在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中之顯示範例的圖示。
[第4圖]
第4圖為顯示在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中之顯示變化之第一範例的圖示。
[第5圖]
第5圖為顯示在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中之顯示變化之第二範例的圖示。
[第6圖]
第6圖為顯示在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中偵測按住不放之程序的流程圖。
[第7圖]
第7圖為顯示在本發明揭示之第一實施例中釋放按住不放之程序的流程圖。
[第8圖]
第8圖為顯示在本發明揭示之第二實施例中之顯示變化之範例的圖示。
[第9圖]
第9圖為顯示依據本發明揭示之實施例之資訊處理裝置之硬體配置的方塊圖。
110‧‧‧外殼
a0、a1、a2‧‧‧斜率
1207a、1207b、1207c‧‧‧圖示
1201‧‧‧螢幕
1203‧‧‧第一圖示

Claims (24)

  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包含:一處理器,其從一使用者介面接收一輸出,指示已選擇第一圖示;取得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及當從該使用者介面接收指示已選擇該第一圖示之該輸出時,控制一顯示器以基於所取得的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來移動在該顯示器上之至少一第二圖示。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更包含:該使用者介面包括一顯示器,其顯示該第一及第二圖示並偵測選擇該第一圖示之使用者輸入。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資訊處理裝置,更包含:一觸控板,其形成在該使用者介面之該顯示器上,或與該使用者介面之該顯示器一體成形,其偵測作為選擇該第一圖示之該使用者輸入之一觸碰輸入。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從該使用者介面之該輸出判斷選擇該第一圖示之該觸碰輸入已被持續地偵測達大於一預定的時間週期,並且取得該感測器資訊及基於該判斷而控制該顯示器以移動至少該第二圖示。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處理器基於來自該使用者介面之一輸出而判斷該觸碰輸入為一拖曳觸碰輸入,並回應該拖曳觸碰輸入而控制該顯示器以移動該第一圖示。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作為該拖曳觸碰輸入之一結果,該處理器判斷該第一圖示重疊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並且基於此判斷而控制關於待被執行之該第一圖示及該第二圖示之二者的一預定的程序。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基於來自該使用者介面之一輸出而判斷該觸碰輸入為一拖曳觸碰輸入,並取得該感測器資訊及基於該判斷而控制該顯示器以移動至少該第二圖示。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對應於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該感測器資訊對應於該資訊處理裝置之傾斜或斜率的改變,且該處理器基於該資訊處理裝置之傾斜或斜率的改變來控制該顯示器以移動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控制該顯示器以將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移動一距離,該距離係基於該資訊處理裝置之傾斜或斜率的改變而被判斷。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器控制該顯示器以將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移動一距離,該距離係與該資訊處理裝置之傾斜或斜率 的改變成比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當該感測器資訊指示該資訊處理裝置之斜率或傾斜沒有進一步的改變時,該處理器控制該顯示器以停止移動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當該感測器資訊指示該資訊處理裝置之斜率或傾斜沒有進一步的改變時,該處理器控制該顯示器以繼續移動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資訊處理裝置,更包含:一感測器單元,其偵測該資訊處理裝置之傾斜或斜率的改變,並輸出已偵測到的傾斜或斜率的改變,作為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該感測器資訊。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判斷該第一圖示重疊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作為基於所取得之感測器資訊之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之移動的結果,並且基於該判斷而控制關於待被執行之該第一圖示及該第二圖示之二者的一預定的程序。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判斷該第一圖示係在圍繞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之一預定區域中,作為基於所取得之感測器資訊之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之移動的結果,並且基於該判斷而控制關於待被執行之該第一圖示及該第二圖示之二 者的一預定的程序。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處理器判斷該第一圖示重疊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且該觸碰輸入已不再由該觸控板所偵測到,作為基於所取得之感測器資訊之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之移動的結果,並且基於該判斷而控制關於待被執行之該第一圖示及該第二圖示之二者的一預定的程序。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第一圖示對應於內容資料。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第二圖示對應於遠端連接至該資訊處理裝置之其他資訊處理裝置。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第一圖示對應於內容資料,該第二圖示對應於遠端連接至該資訊處理裝置之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並能夠再生該內容資料,及該處理器判斷該第一圖示係在圍繞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之一預定區域中,作為基於所取得之感測器資訊之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之移動的結果,並基於該判斷而指示該其他資訊處理裝置以再生該內容資料。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第二圖示對應於能夠由該資訊處理裝置所執行之一應用程式。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該第一圖示對應於內容資料,該第二圖示對應於能夠由該資訊處理裝置所執行以存取以網際網路為基礎之應用程式的一應用程式,及該處理器判斷該第一圖示係在圍繞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之一預定區域中,作為基於所取得之感測器資訊之在該顯示器上之該第二圖示之移動的結果,並且基於該判斷而控制該內容資料被上傳至該以網際網路為基礎之應用程式。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該第一圖示係顯示在該顯示器之下部,而該第二圖示係顯示在該顯示器之上部。
  23. 一種由一資訊處理裝置所執行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從一使用者介面接收一輸出,指示已選擇第一圖示;取得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及當從該使用者介面接收指示已選擇該第一圖示之該輸出時,控制一顯示器以基於所取得的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來移動在該顯示器上之至少一第二圖示。
  24. 一種包括電腦程式指令之非暫態電腦可讀取媒體,當由一資訊處理裝置執行該等電腦程式指令時,使該資訊處理裝置執行一程序,該程序包含:從一使用者介面接收一輸出,指示已選擇第一圖示;取得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及 當從該使用者介面接收指示已選擇該第一圖示之該輸出時,控制一顯示器以基於所取得的對應該資訊處理裝置之移動的感測器資訊來移動在該顯示器上之至少一第二圖示。
TW101141348A 2011-12-01 2012-11-07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TWI5478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63238A JP5927872B2 (ja) 2011-12-01 2011-12-01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2187A TW201342187A (zh) 2013-10-16
TWI547855B true TWI547855B (zh) 2016-09-01

Family

ID=47215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1348A TWI547855B (zh) 2011-12-01 2012-11-07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0180783B2 (zh)
EP (1) EP2786232A1 (zh)
JP (1) JP5927872B2 (zh)
KR (1) KR102004858B1 (zh)
CN (2) CN203241978U (zh)
BR (1) BR112014012573A2 (zh)
IN (1) IN2014CN03916A (zh)
RU (1) RU2607623C2 (zh)
TW (1) TWI547855B (zh)
WO (1) WO20130804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35907B2 (en) 2012-11-20 2018-04-03 Dropbox,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rving a message client
US9729695B2 (en) 2012-11-20 2017-08-08 Dropbox Inc. Messaging client application interface
US9654426B2 (en) * 2012-11-20 2017-05-16 Dropbox,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rganizing messages
US11096668B2 (en) 2013-03-13 2021-08-2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ultrasound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an object
WO2014142468A1 (en) * 2013-03-13 2014-09-1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providing copy image and ultrasound apparatus therefor
US9996246B2 (en) * 2013-03-27 2018-06-12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evice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execution result of application
KR102140811B1 (ko) * 2013-07-23 2020-08-0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바이스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 제공 방법 및 그 디바이스
JP6209020B2 (ja) * 2013-08-22 2017-10-04 シナプティ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半導体集積回路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情報機器
CN104793880A (zh) * 2014-01-16 2015-07-2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界面操作的方法及终端
US9477316B2 (en) * 2014-03-24 2016-10-25 Intel Corporation Interaction with a computing device via movement of a portion of a user interface
JP6723938B2 (ja) * 2017-01-31 2020-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表示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41312A (en) * 2008-01-21 2009-10-01 Sony Comp Entertainment Us Hand-held device with touchscreen and digital tactile pixels
WO2010076772A2 (en) * 2008-12-30 2010-07-08 France Telecom User interface to provide enhanced control of an application program
TW201033891A (en) * 2008-09-08 2010-09-16 Qualcomm Inc Method for indicating location and direction of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element
TW201112105A (en) * 2009-09-17 2011-04-01 Acer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dynamic operation of interactive objects
JP2011141825A (ja) * 2010-01-08 2011-07-21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31578A (en) * 1988-11-01 1993-07-27 Wang Laboratories, Inc. Apparatus for document annotation and manipulation using images from a window source
JP2001195412A (ja) * 2000-01-12 2001-07-19 Hitachi Ltd 電子書籍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コンテンツ表示方法
US6816176B2 (en) * 2001-07-05 2004-11-09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emporarily moving adjacent or overlapping icons away from specific icons being approached by an on-screen pointer on user interactive display interfaces
US7120872B2 (en) * 2002-03-25 2006-10-10 Microsoft Corporation Organizing, editing, and rendering digital ink
US20060136833A1 (en) * 2004-12-15 2006-06-2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haining objects in a pointer drag path
JP2007104567A (ja) * 2005-10-07 2007-04-19 Sharp Corp 電子機器
US7509588B2 (en) * 2005-12-30 2009-03-24 Apple Inc.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interface reconfiguration mode
KR101390103B1 (ko) * 2007-04-03 2014-04-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영상제어방법 및 이동단말기
US20090122018A1 (en) * 2007-11-12 2009-05-14 Leonid Vymenets User Interface for Touchscreen Device
EP2060970A1 (en) * 2007-11-12 2009-05-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User interface for touchscreen device
US8217964B2 (en) * 2008-02-14 2012-07-10 Nokia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esentation based on display screen orientation
JP5264298B2 (ja) * 2008-06-04 2013-08-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2010086192A (ja) * 2008-09-30 2010-04-15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携帯機器、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20100138784A1 (en) * 2008-11-28 2010-06-03 Nokia Corporation Multitasking views for small screen devices
KR101638056B1 (ko) * 2009-09-07 2016-07-1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의 ui 제공 방법
TWM374243U (en) * 2009-10-12 2010-02-11 Asia Electronic Material Co Covering film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
RU95142U1 (ru) * 2010-02-05 2010-06-10 ФГОУ ВПО Россий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имени Иммануила Канта (РГУ им. И. Канта) Мультисенсорное дисплей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8839150B2 (en) * 2010-02-10 2014-09-16 Apple Inc. Graphical objects that respond to touch or motion input
US8769443B2 (en) * 2010-02-11 2014-07-01 Apple Inc. Touch inputs interacting with user interface items
US20110221664A1 (en) * 2010-03-11 2011-09-15 Microsoft Corporation View navigation on mobile device
JP5038465B2 (ja) * 2010-05-25 2012-10-03 任天堂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US8977987B1 (en) * 2010-06-14 2015-03-10 Google Inc. Motion-based interface control on computing device
US9081494B2 (en) * 2010-07-30 2015-07-14 Apple Inc.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copying formatting attributes
JP5703873B2 (ja) * 2011-03-17 2015-04-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25567A (ja) 2011-07-21 2013-02-04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41312A (en) * 2008-01-21 2009-10-01 Sony Comp Entertainment Us Hand-held device with touchscreen and digital tactile pixels
TW201033891A (en) * 2008-09-08 2010-09-16 Qualcomm Inc Method for indicating location and direction of a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element
WO2010076772A2 (en) * 2008-12-30 2010-07-08 France Telecom User interface to provide enhanced control of an application program
TW201112105A (en) * 2009-09-17 2011-04-01 Acer Inc Method and system of dynamic operation of interactive objects
JP2011141825A (ja) * 2010-01-08 2011-07-21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12014012573A2 (pt) 2017-06-06
EP2786232A1 (en) 2014-10-08
KR20140102649A (ko) 2014-08-22
RU2014121081A (ru) 2015-11-27
US20140317545A1 (en) 2014-10-23
JP2013114640A (ja) 2013-06-10
JP5927872B2 (ja) 2016-06-01
US10180783B2 (en) 2019-01-15
IN2014CN03916A (zh) 2015-10-16
CN103135887A (zh) 2013-06-05
RU2607623C2 (ru) 2017-01-10
TW201342187A (zh) 2013-10-16
WO2013080431A1 (en) 2013-06-06
KR102004858B1 (ko) 2019-07-29
CN203241978U (zh) 2013-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7855B (zh)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及程式
US11175726B2 (en) Gesture actions for interface elements
CN105335001B (zh) 具有弯曲显示器的电子设备以及用于控制其的方法
EP3436912B1 (en) Multifunction device control of another electronic device
JP6215534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US11150798B2 (en) Multifunction device control of another electronic device
US8610678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ving a displayed object between multiple displays
US10031549B2 (en) Transitioning between modes of input
JP517299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操作画面表示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US9280265B2 (en) Input control device, input control method, and input control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target upon receiving input on display screen of display device
JP5703873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080165255A1 (en) Gestures for devices having one or more touch sensitive surfaces
US20130100051A1 (en) Input control device, input control method, and input control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target upon receiving input on display screen of display device
TWI655572B (zh)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KR20150090840A (ko) 디스플레이 화면의 영역을 보호하는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JP2010176330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TW201232387A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program, and control method
US10095384B2 (en) Method of receiving user input by detecting movement of user and apparatus therefor
US20130100050A1 (en) Input control device, input control method, and input control program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target upon receiving input on display screen of display device
EP2899623A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9096182A (ja) 電子装置、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232881A (ja) 画像処理装置、表示装置、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US20180329610A1 (en) Object Selection Mode
JP6484859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EP3287887A1 (en) User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