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43468B - 連接器組合體 - Google Patents

連接器組合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43468B
TWI543468B TW103109365A TW103109365A TWI543468B TW I543468 B TWI543468 B TW I543468B TW 103109365 A TW103109365 A TW 103109365A TW 103109365 A TW103109365 A TW 103109365A TW I543468 B TWI543468 B TW I54346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ontact piece
guided
normal
fitt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093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9025A (zh
Inventor
橫山陽平
進藤健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090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90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43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4346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 H01R24/62Sliding engagements with one side only, e.g. modular jack 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連接器組合體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包括可彼此嵌合之2個連接器的連接器組合體。
此型式之連接器係例如揭示於美國專利第6776660號專利說明書(專利文獻1)及實用新案登錄第3176945號公報(專利文獻2)的各個。該公報之內容係藉由參照而構成本專利說明書的一部分。
參照第14圖,專利文獻1揭示包括插座連接器910與插頭連接器920的連接器組合體。插座連接器910包括殼912與2支導軌914。殼912具有上面912U與下面912L。各個導軌914係藉由將殼912之上面912U的下部分向下方折彎所形成。插頭連接器920具有上面920U與下面920L。2個槽924形成於插頭連接器920的上面920U。槽924分別與導軌914對應。插頭連接器920係僅在導軌914分別受到槽924引導之平常狀態,可與插座連接器910嵌合。在欲使插頭連接器920在上下顛倒之顛倒狀態與插座連接器910嵌合時,導軌914與插頭連接器920發生干涉。因此,防止插頭連接器920在顛倒狀態與插座連接器910嵌合。
參照第15圖及第16圖,專利文獻2揭示包括插 座側USB連接器930與插頭側USB連接器940之連接器組合體950。插座側USB連接器930包括板狀部932。在插座側USB連接器930,形成位於板狀部932之上的上部空間與位於板狀部932之下的下部空間。插頭側USB連接器940包括塑膠基座942。塑膠基座942係可插入各個上部空間與下部空間。插頭側USB連接器940係不僅在塑膠基座942被插入上部空間之平常狀態,而且在插頭側USB連接器940上下顛倒並塑膠基座942被插入下部空間之顛倒狀態,亦可與插座側USB連接器930嵌合。
例如,攜帶式電子機器具有用以接受電源之連接器。此連接器係可與充電電纜的連接器嵌合。為了提高使用方便性,攜帶式電子機器之連接器係不僅在充電電纜的連接器位於平常姿勢的平常狀態,而且在充電電纜的連接器相對平常姿勢表背相反的顛倒狀態,都可與充電電纜的連接器嵌合較佳。作為別的例子,數位相框係與攜帶式電子機器一樣,具有用以接受電源之連接器。一般,數位相框可放置於具有連接器之搖籃上。將數位相框放置於搖籃上時,搖籃之連接器係與數位相框之連接器嵌合。在數位相框被放置於搖籃上時,數位相框之銀幕朝向正面較佳。因此,數位相框之連接器係僅在銀幕朝向正面之平常狀態可與搖籃之連接器嵌合較佳。
從上述之例子得知,有不論對象側連接器在位於平常狀態時或是位於顛倒狀態時,都可與連接器嵌合為較佳的情況。另一方面,有對象側連接器僅在位於平常狀態時可與連接器嵌合為較佳的情況。即,構成為對既定對象側連接器在平 常狀態及顛倒狀態之任一狀態都容許嵌合,另一方面,對別的既定對象側連接器僅在平常狀態容許嵌合較佳。換言之,連接器組合體包括依此方式所構成之連接器較佳。
可是,對在各個專利文獻1及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既有的連接器組合體進行變形,難得到如上述所示構成的連接器組合體。
【先行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第6776660號
[專利文獻2]實用新案登錄第3176945號公報
因此,本發明係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包括連接器之連接器組合體,該連接器係對既定對象側連接器在平常狀態及顛倒狀態之任一狀態都容許嵌合,另一方面,對別的既定對象側連接器僅在平常狀態容許嵌合。
本發明之一形態(第1形態)係提供包括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之連接器組合體。該第2連接器係在平常狀態及顛倒狀態之任一狀態都可沿著前後方向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位於該顛倒狀態之該第2連接器係相對位於該平常狀態之該第2連接器在與該前後方向正交之上下方向顛倒。該第1連接器係包括板狀部、第1上側接觸片、第1下側接觸片、第1導部及第2導部。該板狀部係在與該前後方向及該上下方向之雙方正交的左右方向延伸。該第1上側接觸片係位於該板狀部的上部。該第1下側接觸片係位於該板狀部的下部。該第1導部及 該第2導部係在該左右方向彼此分開。該第2連接器係包括容納部、第2上側接觸片、第2下側接觸片、第1平常被引導部、第2平常被引導部、第1相反被引導部及第2相反被引導部。該容納部係在該第2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容納該板狀部。該第2上側接觸片係位於該容納部之上部。該第2下側接觸片係位於該容納部之下部。該第1平常被引導部及該第2平常被引導部係在該左右方向彼此分開。該第1相反被引導部及該第2相反被引導部係在該左右方向彼此分開。在該平常狀態該第2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該第1平常被引導部及該第2平常被引導部分別受到該第1導部及該第2導部引導,而該第2上側接觸片及該第2下側接觸片分別與該第1上側接觸片及該第1下側接觸片連接。在該顛倒狀態該第2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該第1相反被引導部及該第2相反被引導部分別受到該第1導部及該第2導部引導,而該第2上側接觸片及該第2下側接觸片分別與該第1下側接觸片及該第1上側接觸片連接。
本發明之其他的形態(第2形態)係提供包括第1形態之連接器組合體的該第1連接器與第3連接器之連接器組合體。該第3連接器係在平常狀態可沿著前後方向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另一方面,在顛倒狀態無法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位於該顛倒狀態之第3連接器係相對位於該平常狀態之該第3連接器在與該前後方向正交之上下方向顛倒。該第3連接器係包括容納部、第3上側接觸片、第3下側接觸片、第3平常被引導部、第4平常被引導部及第3防止部。該第3連接器之該容 納部係在該第3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容納該板狀部。該第3上側接觸片係位於該第3連接器之該容納部的上部。該第3下側接觸片係位於該第3連接器之該容納部的下部。該第3平常被引導部及該第4平常被引導部係在與該前後方向及該上下方向之雙方正交的左右方向彼此分開。在該平常狀態該第3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該第3平常被引導部及該第4平常被引導部分別受到該第1導部及該第2導部引導,而該第3上側接觸片及該第3下側接觸片分別與該第1上側接觸片及該第1下側接觸片連接。藉由該第3防止部與該第1導部碰撞,防止該第3連接器在該顛倒狀態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
本發明之另外的形態(第3形態)係提供是第1形態之連接器組合體,並更包括第3連接器的連接器組合體。該第3連接器係在平常狀態可沿著前後方向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另一方面,在顛倒狀態無法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位於該顛倒狀態之第3連接器係相對位於該平常狀態之該第3連接器在與該前後方向正交之上下方向顛倒。該第3連接器係包括容納部、第3上側接觸片、第3下側接觸片、第3平常被引導部、第4平常被引導部及第3防止部。該第3連接器之該容納部係在該第3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容納該板狀部。該第3上側接觸片係位於該第3連接器之該容納部的上部。該第3下側接觸片係位於該第3連接器之該容納部的下部。該第3平常被引導部及該第4平常被引導部係在與該前後方向及該上下方向之雙方正交的左右方向彼此分開。在該平常狀態該第3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該第3平常被引導部及該第4平常 被引導部分別受到該第1導部及該第2導部引導,而該第3上側接觸片及該第3下側接觸片分別與該第1上側接觸片及該第1下側接觸片連接。藉由該第3防止部與該第1導部碰撞,防止該第3連接器在該顛倒狀態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
藉由一面參照附加之圖面,一面檢討下述之最佳實施形態的說明,將正確理解本發明之目的,而且更徹底理解其構成。
100、100A‧‧‧第1連接器
102‧‧‧上部
104‧‧‧下部
105‧‧‧外殼
106‧‧‧收容空間
110、110A‧‧‧殼
112‧‧‧上部
114、114A‧‧‧側部
116、116A‧‧‧下部
118F、118R‧‧‧腳部
122‧‧‧引導喇叭口
131‧‧‧導軌(第1導部)
132‧‧‧導軌(第2導部)
133‧‧‧導軌(第3導部)
140‧‧‧板狀部
144‧‧‧下部
151‧‧‧上側接觸片(第1上側接觸片)
152‧‧‧下側接觸片(第1下側接觸片)
200‧‧‧第2連接器
202‧‧‧上部
204‧‧‧下部
205‧‧‧外殼
206‧‧‧容納部
207‧‧‧上部
209‧‧‧下部
210‧‧‧殼
212‧‧‧上部
214‧‧‧前部
216‧‧‧下部
220‧‧‧開口
222‧‧‧上部
224‧‧‧側部
226‧‧‧下部
251‧‧‧上側接觸片(第2上側接觸片)
252‧‧‧下側接觸片(第2下側接觸片)
261‧‧‧槽部(第1平常被引導部)
262‧‧‧槽部(第2平常被引導部)
271‧‧‧槽部(第1相反被引導部)
272‧‧‧槽部(第2相反被引導部)
300、300A‧‧‧第3連接器
302‧‧‧上部
304‧‧‧下部
305‧‧‧外殼
306‧‧‧容納部
307‧‧‧上部
309‧‧‧下部
310‧‧‧殼
312‧‧‧上部
314‧‧‧前部
316‧‧‧下部
320‧‧‧開口
322‧‧‧上部
324‧‧‧側部
326‧‧‧下部
351‧‧‧上側接觸片(第3上側接觸片)
352‧‧‧下側接觸片(第3下側接觸片)
361‧‧‧溝部(第3平常被引導部)
362‧‧‧溝部(第4平常被引導部)
371‧‧‧碰撞部(第3防止部)
372‧‧‧碰撞部(第4防止部)
372A‧‧‧溝部(第5平常被引導部)
第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合體之第1連接器的立體圖。
第2圖係表示第1圖之第1連接器的正視圖。
第3圖係表示第1圖之第1連接器的上視圖。
第4圖係沿著Ⅳ-Ⅳ線局部地剖開第2圖之第1連接器所表示的局部剖開側視圖。
第5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合體之第2連接器的立體圖。
第6圖係表示第5圖之第2連接器的正視圖。
第7圖係表示第5圖之第2連接器的上視圖。
第8圖係沿著Ⅷ-Ⅷ線局部地剖開第6圖之第2連接器所表示的局部剖開側視圖。
第9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合體之第3連接器的立體圖。
第10圖係表示第9圖之第3連接器的正視圖。
第11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合體之第1連接器的立體圖。
第12圖係表示第11圖之第1連接器的正視圖。
第13圖係表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合體之第3連接器的正視圖。
第14圖係表示專利文獻1之連接器組合體的立體圖。
第15圖係表示專利文獻2之連接器組合體的剖面圖。
第16圖係表示專利文獻2之連接器組合體之其他的剖面圖。
關於本發明,係能以多種之變形或各式各樣的形態實現,作為其一例,以下詳細說明如圖面所示之特定的實施形態。圖面及實施形態係不是將本發明限定成在此所揭示之特定的形態,其對象包含在附加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明示的範圍內進行之全部的變形例、對等物、替代例。
(第1實施形態)
參照第1圖、第5圖及第9圖,本發明之第1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合體包括第1連接器100(參照第1圖)、第2連接器200(參照第5圖)及第3連接器300(參照第9圖)。但,亦可連接器組合體未包括第2連接器200及第3連接器300中之一個。本實施形態之第1連接器100係例如是被裝入攜帶式電子機器之插座連接器。第2連接器200係可沿著前後方向(X方向)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詳細說明之,第2連接器200具有在與前後方向(X方向)正交之上下方向(Z方向)彼此位於 相反側的上部202與下部204。第2連接器200可設為上部202朝向上方之平常狀態(參照第5圖)。第2連接器200亦可設為下部204朝向上方之顛倒狀態。位於顛倒狀態之第2連接器200係相對位於平常狀態之第2連接器200在上下方向(Z方向)顛倒。第2連接器200係在平常狀態可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在顛倒狀態亦可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第3連接器300具有在上下方向(Z方向)彼此位於相反側的上部302與下部304。第3連接器300可設為上部302朝向上方之平常狀態(參照第9圖)。第3連接器300亦可設為下部304朝向上方之顛倒狀態。位於顛倒狀態之第3連接器300係相對位於平常狀態之第3連接器300在上下方向(Z方向)顛倒。第3連接器300係在平常狀態可沿著前後方向(X方向)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另一方面,在顛倒狀態無法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
如第1圖至第4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1連接器100具有上部102與下部104。在本實施形態,第1連接器100係在上部102朝向上方之狀態,搭載並固定於電路板(未圖示)。本實施形態之第1連接器100包括外殼105、殼110、複數片接觸片(第1上側接觸片)151、及複數片接觸片(第1下側接觸片)152。殼110覆蓋外殼105。
外殼105具有板狀部140。板狀部140係在與前後方向(X方向)正交之面內被殼110所覆蓋。板狀部140在前方(在+X方向)突出,而且在與前後方向(X方向)及上下方向(Z方向)正交之左右方向(Y方向)延伸。板狀部140具有上部142及下部144。上部142固持並固定上側接觸片151。下部144 固持並固定下側接觸片152。即,上側接觸片151位於上部142,下側接觸片152位於下部144。本實施形態之第1連接器100具有收容空間106。本實施形態之收容空間106係形成於板狀部140與殼110之間的空間(參照第2圖及第4圖)。如後述所示,收容空間106收容已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之第2連接器200或第3連接器300。
殼110具有上部112、2個側部114及下部116。在第1連接器100,形成由上部112、側部114及下部116所包圍之開口120。開口120位於殼110之前端(+X側之端)附近。在第1連接器100與第2連接器200(參照第5圖)及第3連接器300(參照第9圖)之各個嵌合時,各個第2連接器200及第3連接器300被插入開口120。殼110具有4個引導喇叭口122。引導喇叭口122係由上部112、側部114及下部116的前端部(+X側之端部)所形成。在第1連接器100與第2連接器200及第3連接器300之各個嵌合時,引導喇叭口122將各個第2連接器200及第3連接器300導向開口120。進而,殼110具有2個腳部118F與2個腳部118R。腳部118F分別形成於側部114的前側(+X側)。腳部118R分別形成於側部114的後側(-X側)。第1連接器100係藉腳部118F及腳部118R固定於電路板(未圖示)。
本實施形態之第1連接器100包括一個第1導部(導軌)131及一個第2導部(導軌)132。導軌131及導軌132形成於殼110的上部112。導軌131及導軌132係在左右方向(Y方向)彼此分開。詳細說明之,在上部112,藉角狀之U字形 的缺口形成與上部112局部分開之2片小片。各個小片具有四角形。各個導軌131及導軌132係藉由將小片(即,殼110的一部分)朝向下方折彎所形成。導軌131及導軌132係從第1連接器100之上部102突出至下方(參照第1圖)。如第2圖至第4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導軌131及導軌132係在收容空間106內沿著前後方向(X方向)延伸。本實施形態之各個導軌131及導軌132係殼110的一部分。但,亦可各個導軌131及導軌132係由殼110以外的構件所形成。
如第5圖至第8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2連接器200具有上部202與下部204。如上述所示,第2連接器200係不論位於平常狀態或位於顛倒狀態,都可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第2連接器200在平常狀態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時,第1連接器100之上部102及下部104分別與第2連接器200之上部202及下部204相對向。第2連接器200在顛倒狀態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時,第1連接器100之上部102及下部104分別與第2連接器200之下部204及上部202相對向。本實施形態之第2連接器200包括外殼205、殼210、複數個上側接觸片(第2上側接觸片)251及複數個下側接觸片(第2下側接觸片)252。殼210局部地覆蓋外殼205。
外殼205具有容納部206。容納部206係在第2連接器200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時,容納第1連接器100之板狀部140(參照第2圖)。如第6圖及第8圖所示,容納部206具有上部207與下部209。上部207固持並固定上側接觸片251。下部209固持並固定下側接觸片252。即,上側接觸片 251位於上部207,下側接觸片252位於下部209。
殼210具有上部212、前部214及下部216。開口220形成於第2連接器200。開口220位於殼210之前部214。詳細說明之,前部214具有上部222、2個側部224及下部226。上部222係從上部212延伸至下方(沿著-Z方向)。側部224係將上部212與下部216在上下方向(Z方向)彼此連結。下部226係從下部216延伸至上方(沿著+Z方向)。開口220係由上部222、側部224及下部226所包圍。
本實施形態之第2連接器200包括一個第1平常被引導部(槽部)261、一個第2平常被引導部(槽部)262、一個第1相反被引導部(槽部)271及一個第2相反被引導部(槽部)272。槽部261及槽部262形成於第2連接器200之上部202,槽部271及槽部272形成於第2連接器200之下部204。槽部261及槽部262係在左右方向(Y方向)彼此分開。槽部271及槽部272亦在左右方向(Y方向)彼此分開。槽部261與槽部262之間之在左右方向(Y方向)的距離係與第1連接器100之導軌131與導軌132之間之在左右方向(Y方向)的距離相等(參照第2圖)。槽部271與槽部272之間之在左右方向(Y方向)的距離亦與第1連接器100之導軌131與導軌132之間之在左右方向(Y方向)的距離相等(參照第2圖)。若依據本實施形態,各個槽部261及槽部262係形成於容納部206之上部207的槽,各個槽部271及槽部272係形成於容納部206之下部209的槽。詳細說明之,本實施形態之外殼205具有4個凹部。凹部中之2個形成於外殼205的上面,凹部中之2個形成於外殼 205的下面。殼210中分別對應於凹部之部位係被除去,藉此,形成槽部261、槽部262、槽部271及槽部272。本實施形態之槽部261及槽部262係朝向第2連接器200之下部204凹下,而且從殼210之前部214延伸至後方(沿著+X方向)。槽部271及槽部272係朝向第2連接器200之上部202凹下,而且從殼210之前部214延伸至後方(沿著+X方向)。從第6圖得知,連接槽部261與槽部271之假想之直線的中點係連接槽部262與槽部272之假想之直線的中點。即,槽部261及槽部271配置成對是通過位於在左右方向(Y方向)之第2連接器200的中點而且位於在上下方向(Z方向)之第2連接器200的中點之點的既定軸並與前後方向(X方向)平行的既定軸成為180度旋轉對稱。一樣地,槽部262及槽部272配置成對既定軸成為180度旋轉對稱。
從第1圖、第2圖、第5圖及第6圖得知,在第2連接器200之上部202朝向上方之平常狀態將第2連接器200插入第1連接器100時,第2連接器200之槽部261及槽部262分別受到第1連接器100之導軌131及導軌132引導,而第2連接器200係在平常狀態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藉此,收容空間106收容第2連接器200之容納部206,第2連接器200之上側接觸片251及下側接觸片252分別與第1連接器100之上側接觸片151及下側接觸片152連接。又,在第2連接器200之下部204朝向上方之顛倒狀態將第2連接器200插入第1連接器100時,第2連接器200之槽部271及槽部272分別受到第1連接器100之導軌131及導軌132引導,而第2連接器200 係在顛倒狀態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藉此,收容空間106收容第2連接器200之容納部206,第2連接器200之上側接觸片251及下側接觸片252分別與第1連接器100之下側接觸片152及上側接觸片151連接。第2連接器200在顛倒狀態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時,槽部271及槽部272位於第2連接器200在平常狀態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時槽部261及槽部262所在的位置。因此,導軌131及導軌132係第2連接器200在平常狀態及顛倒狀態之任一狀態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時,都不會與第2連接器200發生干涉。
從第5圖、第9圖及第10圖得知,本實施形態之第3連接器300係除了未包括與第2連接器200之槽部271及槽部272相同的部位以外,與第2連接器200一樣地構成。詳細說明之,第3連接器300係與第2連接器200一樣,具有上部302與下部304。又,第3連接器300係與第2連接器200一樣,包括外殼305、殼310、複數個上側接觸片(第3上側接觸片)351及複數個下側接觸片(第3下側接觸片)352。殼310局部地覆蓋外殼305。外殼305具有容納部306。容納部306係與第2連接器200之容納部206一樣,在第3連接器300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時,容納第1連接器100之板狀部140(參照第2圖)。容納部306具有上部307與下部309。上部307固持並固定上側接觸片351。下部309固持並固定下側接觸片352。即,上側接觸片351位於上部307,下側接觸片352位於下部309。殼310具有上部312、前部314及下部316。前部314具有上部322、2個側部324及下部326。開口320形成於 第3連接器300。開口320係與第2連接器200之開口220一樣地構成。
第3連接器300包括一個第3平常被引導部(槽部)361、一個第4平常被引導部(槽部)362、一個第3防止部(碰撞部)371及一個第4防止部(碰撞部)372。槽部361及槽部362形成於分別與第2連接器200之槽部261及槽部262對應的位置。槽部361及槽部362係在左右方向(Y方向)彼此分開。碰撞部371及碰撞部372形成於分別與第2連接器200之槽部271及槽部272對應的位置。碰撞部371及碰撞部372係在左右方向(Y方向)彼此分開。
從第1圖、第2圖、第9圖及第10圖得知,在第3連接器300之上部302朝向上方之平常狀態將第3連接器300插入第1連接器100時,第3連接器300之槽部361及槽部362分別受到第1連接器100之導軌131及導軌132引導,而第3連接器300係在平常狀態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藉此,收容空間106收容第3連接器300之容納部306,第3連接器300之上側接觸片351及下側接觸片352分別與第1連接器100之上側接觸片151及下側接觸片152連接。另一方面,各個碰撞部371及碰撞部372係防止第3連接器300在顛倒狀態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詳細說明之,在第3連接器300之下部304朝向上方的顛倒狀態欲將第3連接器300插入第1連接器100時,第3連接器300之碰撞部371及碰撞部372與第1連接器100之導軌131及導軌132碰撞而發生干涉。藉此,防止第3連接器300在顛倒狀態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第3連接器300 之上側接觸片351及下側接觸片352係與第1連接器100之下側接觸片152及上側接觸片151不連接。
本實施形態之各個碰撞部371及碰撞部372係由外殼305之一部分與殼310之一部分所形成。可是,只要欲使第3連接器300在顛倒狀態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時,碰撞第1連接器100之導軌131及導軌132,而防止第3連接器300朝向前方(沿著+X方向)移動,亦可各個碰撞部371及碰撞部372係由殼310以外之構件所形成。換言之,只要第3連接器300具有位於與第2連接器200之槽部271或槽部272對應之位置的干涉用構件即可。
如以上之說明所示,本實施形態之第1連接器100係對第2連接器200在平常狀態及顛倒狀態之任一狀態都容許嵌合,另一方面,對第3連接器300僅在平常狀態容許嵌合。換言之,第1連接器100係可與在平常狀態之第2連接器200及在平常狀態之第3連接器300的各個選擇性地嵌合。可是,第1連接器100係可與在顛倒狀態之第2連接器200嵌合,另一方面,無法與與在顛倒狀態之第3連接器300嵌合。即,第3連接器300係僅在平常狀態可與第1連接器100嵌合。因此,具有第3連接器300之電子機器不必包括偵測第3連接器300與第1連接器100在平常狀態嵌合或在顛倒狀態嵌合的偵測手段(控制手段)。因此,可大幅度地降低電子機器之製造費用。
(第2實施形態)
如第5圖、第11圖至第13圖所示,本發明之第2實施形態的連接器組合體係與第1實施形態一樣,包括第1連 接器100A(參照第11圖)、第2連接器200(參照第5圖)及第3連接器300A(參照第13圖)。但,連接器組合體係只要包括第1連接器100A、第2連接器200及第3連接器300A中之至少一個即可。第2連接器200係在平常狀態及顛倒狀態之任一狀態,都可沿著前後方向(X方向)與第1連接器100A嵌合。另一方面,第3連接器300A係在平常狀態可沿著前後方向(X方向)與第1連接器100A嵌合,另一方面,對位於平常狀態之第3連接器300A在上下方向(Z方向)在顛倒之顛倒狀態,無法與第1連接器100A嵌合。從第11圖及第12圖得知,本實施形態之第1連接器100A係除了包括一個第3導部(導軌)133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之第1連接器100(參照第1圖)一樣地構成。因此,在以下的說明,對與第1連接器100相同之部位附加相同的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如第11圖及第12圖所示,第1連接器100A包括與殼110(參照第1圖)局部相異的殼110A。具體而言,殼110A具有2個側部114A及下部116A。各個側部114A係在前端折回,而形成腳部118F。下部116A係藉角狀之U字形的缺口形成與下部116A局部分開之1片小片(即,殼110A之一部分)。小片具有四角形。小片係朝向下方折彎,藉此形成導軌133。即,第1連接器100A係除了導軌131及導軌132以外,還包括導軌133。如第12圖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導軌133係從第1連接器100A之下部104突出至上方。導軌133係在收容空間106內沿著前後方向(X方向)延伸。本實施形態之導軌133係與導軌131及導軌132一樣,是殼110A的一部分。但,亦可 導軌133係由殼110A以外的構件所形成。
從第13圖得知,本實施形態之第3連接器300A係除了替代碰撞部372之第5平常被引導部(槽部)372A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之第3連接器300(參照第9圖)一樣地構成。因此,在以下之說明,對與第3連接器300相同之部位附加相同的參照符號,並省略其說明。如第13圖所示,槽部361及槽部362設置於第3連接器300A之上部302,碰撞部371及槽部372A設置於下部304。槽部372A係與槽部361及槽部362一樣,係形成於外殼305及殼310之槽。槽部372A係朝向第3連接器300A之上部302凹下,而且從殼310之前部314延伸至後方(沿著+X方向)。碰撞部371及槽部372A係在左右方向(Y方向)彼此分開。
從第5圖、第6圖、第11圖及第12圖得知,在第2連接器200在平常狀態與第1連接器100A嵌合時,第2連接器200之槽部261、槽部262及槽部272分別受到導軌131、導軌132及導軌133引導。在第2連接器200在顛倒狀態與第1連接器100A嵌合時,第2連接器200之槽部271、槽部272及槽部262分別受到導軌131、導軌132及導軌133引導。即,在第2連接器200與第1連接器100A嵌合時,槽部272及槽部262之其中一個受到導軌133引導。
從第11圖至第13圖得知,在第3連接器300A在平常狀態與第1連接器100A嵌合時,第3連接器300A之槽部361、槽部362及槽部372A分別受到導軌131、導軌132及導軌133引導。另一方面,在第3連接器300A之下部304 朝向上方的顛倒狀態欲將第3連接器300A插入第1連接器100A時,第3連接器300A之碰撞部371與第1連接器100A之導軌131碰撞而發生干涉。藉此,防止第3連接器300A在顛倒狀態與第1連接器100A嵌合。
從第15圖及第16圖得知,專利文獻2之連接器組合體950的插座側USB連接器930具有2個接觸片串,但是在插頭側USB連接器940與插座側USB連接器930嵌合時,只使用接觸片串中的一方。另一方面,上述之實施形態之連接器的各個具有2個接觸片串,在與對象側連接器嵌合時,使用2個接觸片串。即,本發明之連接器組合體係可與多芯電纜連接。
本發明係根據於2013年4月25日向日本專利局所提出之日本專利申請第2013-092302號,其內容係藉由參照而構成本專利說明書的一部分。
說明了本發明之最佳實施形態,但是對專業者係明白,可在不超出本發明之精神的範圍進行實施形態之變形,那種實施形態係屬於本發明之範圍。
100‧‧‧第1連接器
102‧‧‧上部
104‧‧‧下部
105‧‧‧外殼
106‧‧‧收容空間
110‧‧‧殼
112‧‧‧上部
114‧‧‧側部
116‧‧‧下部
118F、118R‧‧‧腳部
122‧‧‧引導喇叭口
131‧‧‧導軌(第1導部)
132‧‧‧導軌(第2導部)
140‧‧‧板狀部
144‧‧‧下部

Claims (8)

  1. 一種連接器組合體,係包括第1連接器與第2連接器之連接器組合體,該第2連接器係在平常狀態可沿著前後方向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在顛倒狀態亦可沿著該前後方向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位於該顛倒狀態之該第2連接器係相對位於該平常狀態之該第2連接器在與該前後方向正交之上下方向顛倒,該第1連接器係包括板狀部、第1上側接觸片、第1下側接觸片、第1導部及第2導部;該板狀部係在與該前後方向及該上下方向之雙方正交的左右方向延伸;該第1上側接觸片係位於該板狀部的上部;該第1下側接觸片係位於該板狀部的下部;該第1導部及該第2導部係在該左右方向彼此分開;該第2連接器係包括容納部、第2上側接觸片、第2下側接觸片、第1平常被引導部、第2平常被引導部、第1相反被引導部及第2相反被引導部;該容納部係在該第2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容納該板狀部;該第2上側接觸片係位於該容納部之上部;該第2下側接觸片係位於該容納部之下部;該第1平常被引導部及該第2平常被引導部係在該左右方向彼此分開;該第1相反被引導部及該第2相反被引導部係在該左右方 向彼此分開;在該平常狀態該第2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該第1平常被引導部及該第2平常被引導部分別受到該第1導部及該第2導部引導,而該第2上側接觸片及該第2下側接觸片分別與該第1上側接觸片及該第1下側接觸片連接;在該顛倒狀態該第2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該第1相反被引導部及該第2相反被引導部分別受到該第1導部及該第2導部引導,而該第2上側接觸片及該第2下側接觸片分別與該第1下側接觸片及該第1上側接觸片連接;該第1連接器係具有收容空間;該收容空間係在該第2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收容該第2連接器之該容納部;該第1導部及該第2導部係從該第1連接器之上部突出至下方,而且在該收容空間內沿著該前後方向延伸;各個該第1平常被引導部及該第2平常被引導部係形成於該第2連接器之該容納部之該上部的槽;該第1平常被引導部及該第2平常被引導部係沿著該前後方向延伸;各個該第1相反被引導部及該第2相反被引導部係形成於該第2連接器之該容納部之該下部的槽;該第1相反被引導部及該第2相反被引導部係沿著該前後方向延伸。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連接該第1平常被引導部與該第1相反被引導部之假想之直線的中點 係連接該第2平常被引導部及該第2相反被引導部之假想之直線的中點。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該第1連接器係包括殼;該殼係覆蓋板狀部;各個該第1導部及該第2導部係藉由將該殼之一部分朝向下方折彎所形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該收容空間係在該第2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收容該第2連接器之該容納部;該第1連接器係更包括第3導部;該第3導部係從該第1連接器之下部突出至上方,而且在該收容空間內沿著該前後方向延伸;在該第2連接器在該平常狀態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該第2相反被引導部受到該第3導部引導;在該第2連接器在該顛倒狀態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該第2平常被引導部受到該第3導部引導。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更包括第3連接器;該第3連接器係在平常狀態可沿著前後方向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另一方面,在顛倒狀態無法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位於該顛倒狀態之第3連接器係相對位於該平常狀態之該第3連接器在與該前後方向正交之上下方向顛倒;該第3連接器係包括容納部、第3上側接觸片、第3下側 接觸片、第3平常被引導部、第4平常被引導部及第3防止部;該第3連接器之該容納部係在該第3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容納該板狀部;該第3上側接觸片係位於該第3連接器之該容納部的上部;該第3下側接觸片係位於該第3連接器之該容納部的下部;該第3平常被引導部及該第4平常被引導部係在與該前後方向及該上下方向之雙方正交的左右方向彼此分開;在該平常狀態該第3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該第3平常被引導部及該第4平常被引導部分別受到該第1導部及該第2導部引導,而該第3上側接觸片及該第3下側接觸片分別與該第1上側接觸片及該第1下側接觸片連接;藉由該第3防止部與該第1導部碰撞,防止該第3連接器在該顛倒狀態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
  6. 一種連接器組合體,係包括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連接器組合體的該第1連接器與第3連接器之連接器組合體,該第3連接器係在平常狀態可沿著前後方向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另一方面,在顛倒狀態無法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位於該顛倒狀態之第3連接器係相對位於該平常狀態之該第3連接器在與該前後方向正交之上下方向顛倒;該第3連接器係包括容納部、第3上側接觸片、第3下側接觸片、第3平常被引導部、第4平常被引導部及第3防止部;該第3連接器之該容納部係在該第3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 器嵌合時容納該板狀部;該第3上側接觸片係位於該第3連接器之該容納部的上部;該第3下側接觸片係位於該第3連接器之該容納部的下部;該第3平常被引導部及該第4平常被引導部係在與該前後方向及該上下方向之雙方正交的左右方向彼此分開;在該平常狀態該第3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該第3平常被引導部及該第4平常被引導部分別受到該第1導部及該第2導部引導,而該第3上側接觸片及該第3下側接觸片分別與該第1上側接觸片及該第1下側接觸片連接;藉由該第3防止部與該第1導部碰撞,防止該第3連接器在該顛倒狀態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該第3連接器係更包括第4防止部;該第3防止部及該第4防止部係在該左右方向彼此分開;藉由該第4防止部與該第2導部碰撞,亦防止該第3連接器在該顛倒狀態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之連接器組合體,其中該收容空間係在該第3連接器在該平常狀態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收容該第3連接器之該容納部;該第1連接器係更包括第3導部;該第3導部係從該第1連接器之下部突出至上方,而且在該收容空間內沿著該前後方向延伸;該第3連接器係更包括第5平常被引導部;該第3防止部及該第5平常被引導部係在該左右方向彼此 分開;在該平常狀態該第3連接器與該第1連接器嵌合時,該第3平常被引導部、該第4平常被引導部及該第5平常被引導部分別受到該第1導部、該第2導部及該第3導部引導,而該第3上側接觸片及該第3下側接觸片分別與該第1上側接觸片及該第1下側接觸片連接。
TW103109365A 2013-04-25 2014-03-14 連接器組合體 TWI5434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92302A JP6133119B2 (ja) 2013-04-25 2013-04-25 コネクタ組立体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9025A TW201509025A (zh) 2015-03-01
TWI543468B true TWI543468B (zh) 2016-07-21

Family

ID=51769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09365A TWI543468B (zh) 2013-04-25 2014-03-14 連接器組合體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325116B2 (zh)
JP (1) JP6133119B2 (zh)
CN (1) CN104124582B (zh)
TW (1) TWI54346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42926B2 (en) * 2010-07-19 2015-09-22 Chou Hsien Tsai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bidirectional plug insertion
WO2016199831A1 (ja) * 2015-06-09 2016-12-15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用プラグコネクタ、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用リセプタクル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アセンブリ
JP6649577B2 (ja) * 2015-06-09 2020-02-19 山一電機株式会社 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用プラグコネクタ、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用リセプタクル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アセンブリ
JP6525854B2 (ja) * 2015-11-24 2019-06-05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425447D0 (en) * 1984-10-09 1984-11-14 British Telecomm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ies
US5876248A (en) * 1997-01-14 1999-03-02 Molex Incorporated Mat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s having signal and power terminals
JP2002008753A (ja) 2000-06-16 2002-01-11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コネクタ
JP2002203641A (ja) 2000-12-28 2002-07-19 D D K Ltd 電気コネクタ
JP2003031316A (ja) * 2001-07-18 2003-01-31 Jst Mfg Co Ltd 誤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JP3974411B2 (ja) 2002-01-22 2007-09-12 富士通株式会社 Usbコネクタ
US6776660B1 (en) * 2003-04-30 2004-08-17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US7094089B2 (en) * 2004-03-12 2006-08-22 Apple Computer, Inc. DC connector assembly
US6981887B1 (en) * 2004-08-26 2006-01-03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Universal fit USB connector
CN2793957Y (zh) 2005-05-12 2006-07-05 上海环达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JP2008210674A (ja) 2007-02-27 2008-09-11 Kyocera Corp コネクタ、電子機器
TWM443311U (en) 2009-04-15 2012-12-11 Chou-Hsien Tsai Socket structure with duplex electrical connection
JP2010251319A (ja) 2009-04-15 2010-11-04 Chou Hsien Tsai 双方向電気的連接が可能なソケット構造
CN201708384U (zh) 2010-04-02 2011-01-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02749615U (zh) 2012-07-03 2013-02-20 东莞市泰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防呆型电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133119B2 (ja) 2017-05-24
TW201509025A (zh) 2015-03-01
US20140322960A1 (en) 2014-10-30
JP2014216166A (ja) 2014-11-17
CN104124582A (zh) 2014-10-29
US9325116B2 (en) 2016-04-26
CN104124582B (zh) 2017-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27318B (zh) Multi-function connector for surface mount and electronic machine
JP5079716B2 (ja)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プラグコネクタ、及びこれらを備えるコネクタ組立体
TWI416809B (zh) 連接器
US8858260B2 (en) Shielded connector
TWI543468B (zh) 連接器組合體
JP2017168210A (ja) コネクタ
JP2006302901A (ja) 改良された端子接点を備えた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230711B2 (ja) コネクタ
JP6538134B2 (ja) コネクタ
US20160064848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improved electrical contacts
JP2009043717A (ja) ソケットコネクタ
US8944829B2 (en) Connector
JP6942022B2 (ja) コネクタ
JP2011091045A (ja) コネクタ装置
TW201345076A (zh) 電連接器組合
JP5226739B2 (ja) コネクタ装置
KR20140073417A (ko) 커넥터
CN104733893B (zh) 电连接器组合
US20120082421A1 (en) Optical connector having incorporated with power
US10798835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JP5392931B1 (ja) コネクタ
TWM462463U (zh) 電連接器
CN215184694U (zh) 电连接器
JP5975207B2 (ja) モジュラジャックコンセント
TWM502994U (zh) 電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