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8523B - 影像日誌儲存系統及其記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影像日誌儲存系統及其記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8523B
TWI538523B TW102145641A TW102145641A TWI538523B TW I538523 B TWI538523 B TW I538523B TW 102145641 A TW102145641 A TW 102145641A TW 102145641 A TW102145641 A TW 102145641A TW I538523 B TWI538523 B TW I53852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remote
storage device
computer
remote manag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56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24217A (zh
Inventor
劉一力
姚訢
Original Assignee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正自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21456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8523B/zh
Priority to CN201410524594.6A priority patent/CN10471753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242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2421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85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852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7Server bas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274Storing end-user multimedia data in response to end-user request, e.g. network recorder
    • H04N21/2743Video hosting of uploaded data from cli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7Server bas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274Storing end-user multimedia data in response to end-user request, e.g. network recorder
    • H04N21/2747Remote storage of video programs received via the downstream path, e.g. from the ser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Description

影像日誌儲存系統及其記錄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影像日誌儲存系統及其記錄方法;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可減少儲存影像幀之影像日誌儲存系統及其記錄方法。
請參閱第一圖,傳統的網路型鍵盤-影像-滑鼠切換器(Over-IP Keyboard-Video-Mouse Switch)10可使得中控電腦11的使用者經由網路由遠端對被控電腦12進行操作,彷彿如同直接操作被控電腦12一般。習知技術亦使得中控電腦11由遠端對被控電腦12進行操作的過程可被記錄下來。另外,雖然傳統的網路型鍵盤-影像-滑鼠切換器10可在網路頻寬不足時或依據使用者之設定降低對被控電腦輸12出之影像訊號的採樣頻率以減少必須傳送到網路30上的數據量,例如由每秒30張的影像幀(Frame)降低為每秒10張的影像幀。或者是,傳統的網路型鍵盤-影像-滑鼠切換器10並不減少對被控電腦12的採樣頻率,但是降低每秒提供給中控電腦11關於目標電腦之影像幀的數目,例如由每秒30張的影像幀降低為每秒10張的影像幀。但是不論是降低採樣頻率或是降低每秒提供給中控電腦11的影像幀數目都會造成中控電腦11這邊的負面影響,例如在中控電腦11之滑鼠操作上游標會有明顯的遲滯或是不連續的跳躍,因為在滑鼠操作過程當中游標的移動可能有很多點並沒有被網路型鍵盤-影像-滑鼠切換器10所 擷取;或者是擷取後並未將對應的影像變化傳給中控電腦11。另外,管理者可能並不希望某中控電腦的操作者察覺其操作目標電腦的過程將被紀錄下來,管理者可能也不希望因上述原因而影響該操作者對目標電腦的操作。因此當中控電腦11對被控電腦12的操作過程被記錄時,若欲減少所儲存的數據量,並不適合單純地在網路型鍵盤-影像-滑鼠切換器10這邊(影像傳送端)降低採樣頻率或是減少每秒提供給中控電腦及關於目標電腦之影像幀的數目。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影像日誌儲存系統,可在其剩餘儲存空間低於一臨限值時自動進入減低影像儲存量之模式。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影像日誌儲存裝置,在前述的情況時,所儲存的影像可保持相同的影像品質。
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日誌系統,至少包含一遠端管理裝置及一遠端錄影裝置。其中該遠端管理裝置係連接於一被控電腦,以作為該被控電腦與一中控電腦或其他網路裝置進行網路通訊所需之一網路介面,因此該遠端管理裝置具有一第一網路地址,且該遠端管理裝置係作為一影像傳送端及一控制訊號接收端,進而使該被控電腦可因應於該中控電腦所傳來之鍵盤/滑鼠操作而輸出一影像訊號。其中該遠端管理裝置依據一頻率將該影像訊號轉換為連續的P個影像幀,並將每一該影像幀分解為M個影像區塊,且該M個影像區塊會依據一第一時間間隔被轉換為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後被該遠端管理裝置經由網路傳送出去,其中0NM。該些對應數據可為該N個影像區塊經過壓縮或其他影像處理後的數據。該遠端錄影裝置,具有一不同於該中控電腦之網路位址,例如一第二網路地址,該遠端錄影裝置係經由網路耦接至該遠端管理裝置,該遠端錄影裝置更至少包含一第一儲存裝置及一第二儲存裝置。其中第一儲存裝置劃分為至少R個儲存區域,用以將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儲存在該R個儲存區域中,依據一第一時間間隔來陸續儲存對應於不同影像幀之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且該遠端錄影裝置可利用該N個影像區塊重建該對應之影像幀以 作為該中控電腦之該影像日誌。被儲存於該第一儲存裝置中之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更在一第二時間間隔後被移至該第二儲存裝置;其中,該遠端錄影裝置進入一第二錄影模式後,在該第二錄影模式下該第二時間間隔大於該第一時間間隔。該遠端錄影裝置進入該第二錄影模式的原因可能為該第二儲存裝置之剩餘空間已經達到一臨限值,或是因應於一管理者之手動觸發。
本發明提供一種影像日誌記錄方法,該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驟:(A)提供一遠端管理裝置,該遠端管理裝置具有一網路介面及一電腦介面;(B)以該遠端管理裝置之該電腦介面耦接一被控電腦之一連接埠,例如一影像輸出埠及鍵盤/滑鼠連接埠;(C)以該遠端管理裝置之網路介面耦接一中控電腦,使得該中控電腦所發出之控制訊號(例如鍵盤/滑鼠訊號)可經由網路被該遠端管理裝置所接收,進而使該中控電腦之使用者可經由網路管理該遠端管理裝置及控制該被控電腦;(D)以該遠端管理裝置撷取該被控電腦因應於該鍵盤/滑鼠訊號所輸出之影像訊號,並將該影像訊號轉換為連續之P個影像幀;(E)以該遠端管理裝置將每一該P個影像幀分解為M個影像區塊;(F)依據一第一時間間隔將該M個影像區塊轉換為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G)以該遠端管理裝置將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經由網路傳送至一遠端錄影裝置,且該遠端錄影裝置與該中控電腦具有不同的網路位址;(H)在該遠端錄影裝置提供一第一儲存裝置,並將該第一儲存裝置畫分為至少R個儲存區域,用以將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儲存在該R個儲存區域中,並依據一第一時間間隔來陸續儲存對應於不同影像幀之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I)在該遠端錄影裝置提供一第二儲存裝置,使得被儲存於該第一儲存裝置中之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在一第二時間間隔後會被移至該第二儲存裝置;以及(J)判斷該第二儲存裝置所剩餘可用之儲存空間是否達到一臨限值,當該第二儲存裝置所剩餘之儲存空間達到該臨限值時,該遠端錄影裝置進入一減幀錄影模式,在該減幀錄影模式下該第二時間間隔大於該第一時間間隔。
P‧‧‧影像幀
P0~P4‧‧‧影像幀
T1‧‧‧第一時間間隔
T2‧‧‧第二時間間隔
G1‧‧‧第一影像區塊群組
G2‧‧‧第二影像區塊群組
G3‧‧‧第三影像區塊群組
10‧‧‧鍵盤-影像-滑鼠切換器
11‧‧‧中控電腦
12‧‧‧被控電腦
100‧‧‧遠端電腦操作錄影系統
110‧‧‧中控電腦
120‧‧‧被控電腦
130‧‧‧USB裝置
200‧‧‧遠端管理裝置
210‧‧‧電腦介面
210a‧‧‧電腦連接埠
220‧‧‧網路介面
250‧‧‧影像處理模組
260‧‧‧中央處理器
300‧‧‧遠端錄影裝置
310‧‧‧第一儲存裝置
320‧‧‧第二儲存裝置
500‧‧‧電腦介面模組
510‧‧‧第一RS-485收發器
520‧‧‧第二RS-485收發器
540‧‧‧差動接收器
550‧‧‧USB裝置控制器
600‧‧‧管理者
第一圖係為傳統的網路型鍵盤-影像-滑鼠切換器之示意圖;第二A圖係為本發明之影像日誌錄影系統之一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第二B圖係為第二A圖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第二C圖係為第二B圖之另一較佳實施例的示意圖;第三A圖係為遠端錄影裝置與遠端管理裝置之一實施例示意圖;第三B圖係為遠端錄影裝置自遠端管理裝置接收影像幀之資料的一實施例示意圖;第三C圖係為區分影像幀為M個影像區塊之一實施例示意圖;第四A圖係為遠端錄影裝置於正常錄影模式下自遠端管理裝置接收並儲存影像資料的一實施例示意圖;第四B圖至第四D圖係為遠端錄影裝置於減幀錄影模式下自遠端管理裝置接收並儲存影像區塊之實施例之示意圖;以及第五圖係為本發明影像日誌記錄方法之一較佳實施例的流程圖。
本發明提供一種關於遠端電腦操作之影像日誌系統及其影像日誌記錄方法。
請參閱第二A圖,本發明揭露一種關於遠端電腦操作之影像日誌系統100,用以記錄一第一電腦110對一或多台第二電腦120之操作以及此第二電腦120所輸出之影像,以便應管理者600之需求在重新播放後讓管理者600可觀察用第一電腦(中控電腦)110對第二電腦(被控電腦)120之操作過程以及當時的操作者等訊息,然後找出可能產生問題的操作行為。此處為了便於說明起見,僅繪出一台第一電腦110,但在實際應用中,此第一電腦110的數量並不侷限於一個。
本發明之影像日誌系統100更包含一遠端管理裝置200及一遠端錄影裝置300,此遠端管理裝置200及一遠端錄影裝置300分別具有不同的網路地址,例如一第一網路位址及一第二網路位址。在此架構下,第 一電腦110可稱為中控電腦;第二電腦120可稱為被控電腦或是目標電腦(Target Computer)。此遠端管理裝置200使得中控電腦110可透過網路耦接至一或多台被控電腦120,並且此中控電腦(第一電腦)110可在該一或多台被控電腦(第二電腦)120之間進行切換,使得中控電腦110可經由網路控制遠端管理裝置200選出一被控電腦120後由遠端進行操作。中控電腦110可具有一第三網路位址;前述之管理者所使用之電腦600則可具有一第四網路位址。
請同時參閱第二A圖及第二B圖,遠端管理裝置200具有一電腦介面210及一網路介面220,其中電腦介面210係用以連接至少一被控電腦120;網路介面220則經由網路耦接至一中控電腦110,使得中控電腦110與此遠端管理裝置200之間可依據適當的網路通訊協議(例如TCP/IP協議組)進行通訊以交換數據(例如關於鍵盤/滑鼠與影像之數據)。在一較佳實施例當中,此遠端管理裝置200係為一網路型鍵盤-影像-滑鼠切換器(Over-IP Keyboard-Video-Mouse Switch),其電腦介面210具有一或多個可連接被控電腦120之電腦連接埠210a,如第二B圖所示。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此遠端管理裝置200之電腦連接埠210a更可具有一影像輸入埠、一鍵盤/滑鼠輸出埠。其中影像輸入埠係用以連接被控電腦120之影像輸出埠;鍵盤/滑鼠輸出埠係用以連接被控電腦120之鍵盤/滑鼠輸入埠。此鍵盤/滑鼠輸出埠或輸出埠可為USB介面、PS/2介面或是其他任何適當的介面;此影像輸入埠或輸出埠可為VGA介面或是其他任何適當的介面。對遠端管理裝置200而言,此影像輸入埠及鍵盤/滑鼠輸出埠可能會整合於單一連接埠當中;對被控電腦120而言,此影像輸出埠及鍵盤/滑鼠輸入埠亦可能會整合於單一連接埠當中。
仍請參閱第二B圖,在另一較佳實施例中,此電腦介面210之某一電腦連接埠210a係經由一電腦介面模組(Computer Interface Module;CIM)500耦接至一被控電腦120。在這種情況下,此電腦介面210之電腦連接埠210a具有至少一個RJ-45連接器,使得此電腦介面210可透過一五類線(CAT-5 Cable)或類似纜線與電腦介面模組500之RJ-45連接器連接。亦即,此五類線之一端係連接至電腦介面210之RJ-45連接器,另一端則連接 至電腦介面模組500之RJ-45連接器。電腦介面模組500係用以延伸遠端管理裝置200與被控電腦120之間的距離(例如可高達1000英呎)。此電腦介面模組500可具有可延伸影像訊號及鍵盤/滑鼠訊號可傳遞距離之機制,例如降低雜訊、協助遠端管理裝置200補償影像訊號之高頻成分衰減及減少色偏(Skew)等功能。此遠端管理裝置200更可具有一組本地端操作裝置,例如一組螢幕、鍵盤及滑鼠。
如第二C圖所示,在一實施例中,此電腦介面模組500具有一第一RS-485收發器(Transceiver)510以及一差動驅動器(Differential Driver)530。相對應地,在遠端管理裝置200這端的電腦介面210則具有一第二RS-485收發器(Transceiver)520以及一差動接收器(Differential Receiver)540。其中,第一RS-485收發器510係用以依據RS-485協議接收來自遠端管理裝置200之控制訊號,例如鍵盤/滑鼠等訊號。差動驅動器530係用以將被控電腦120輸出之單端(Single-Enede)影像訊號(例如RGB訊號)轉換為多個差動(Differential)影像訊號,以便藉由五類線之不同絞線對(Twisted Wire Pair)傳輸至遠端管理裝置200。
另外,差動接收器540係對應於差動驅動器530,用以接收來前述自被控電腦120之多個差動影像訊號,並將其還原為原本的單端影像訊號後輸出至本地端螢幕或是影像處理模組250;電腦介面210之第二RS-485收發器520係對應於電腦介面模組500之第一RS-485收發器510,用以依據RS-485協議與電腦介面模組500交換數據,以便將來自中控電腦110之鍵盤/滑鼠訊號或是本地端之鍵盤/滑鼠訊號傳送給被控電腦120。電腦介面模組500亦可稱為伺服器介面模組(Server Interface Module;SIM)或是轉換器(Adapter)。
另外,當被控電腦120以USB協議來接收鍵盤/滑鼠訊號時,電腦介面模組500更包含一USB訊號延伸機制以在遠端管理裝置200與被控電腦120之間延伸USB訊號傳遞距離超過5公尺以上。此USB訊號延伸機制包含一或多個USB裝置控制器550,用以對被控電腦120模擬(列舉)出包含鍵盤、滑鼠、大量儲存裝置(Mass Storage Device)、讀卡機或指紋掃描裝置在內的USB裝置130,使得被控電腦120認為此電腦介面模組500 係為前述裝置,但實際上這些USB裝置130僅係直接連接於中控電腦110,並非直接連接於被控電腦120。並且此USB裝置控制器可對被控電腦120發出的請求在USB協議所規範的時間限制內做出適當的回應,並且將此請求再轉發給中控電腦110,以便自中控電腦110取得相關的USB數據後回應給被控電腦120。
當中控電腦110的使用者在中控電腦110這端經由鍵盤/滑鼠或其他控制裝置對被控電腦120進行操作時,中控電腦110會將鍵盤/滑鼠所輸出的控制訊號依據適當的網路通訊協議(例如至少包含TCP/IP協議組當中的部分協議)轉換為網路封包,以便可經由網路傳送至遠端管理裝置200。並且,遠端管理裝置200可經由其網路介面220接收中控電腦110所傳來的網路封包,然後經由中央處理器260或其他適當元件將網路封包當中所包含的控制訊號轉換為被控電腦120可讀的格式,例如標準的USB訊號或PS/2訊號,彷彿如同由中控電腦110所直接連接之鍵盤/滑鼠發出一般。亦即遠端管理裝置200可將中控電腦110傳來之網路封包還原為原本的控制訊號後輸出至被控電腦120,以便進而控制被控電腦120。但是遠端管理裝置200亦可將中控電腦110傳來之網路封包轉換為與原本不同的控制訊號後輸出至被控電腦120,例如將中控電腦110的PS/2鍵盤/滑鼠訊號轉換為USB鍵盤/滑鼠訊號後提供給被控電腦120。
另一方面,被控電腦120因應於中控電腦110之控制訊號所輸出之影像訊號(例如VGA訊號)或非因應於中控電腦110之控制訊號所輸出之影像訊號均會被遠端管理裝置200之影像處理模組250擷取成為多個連續的影像幀(Frame),然後經由中央處理器260及網路介面220轉換為網路封包,並依據適當的網路通訊協議經由網路回傳給中控電腦110。並且此擷取可能包含將類比訊號轉換為數位訊號之過程及/或其他影像處理步驟。更詳細地說,該遠端管理裝置200會依據一頻率將該被控電腦120輸出之影像訊號轉換為連續的P個影像幀(例如每秒30幀),例如每隔30分之一秒將被控電腦120影像輸出埠所輸出之類比影像訊號的準位轉換為數位的像素值(Pixel Value)後儲存在記憶體中以成為一影像幀。若以八位元的色彩深度(或稱為256色)為例,RGB成分個別所對應的像素值可為零至255的數 值。
當中控電腦110將所接收之網路封包被還原為其螢幕可讀之影像訊號之後,中控電腦110之一使用者便可由網路的一端看見被控電腦120所輸出之影像並進而控制此被控電腦120,彷彿如同直接控制被控電腦120一般。此還原過程可能包含網路封包之解析及將影像數據重組為類比訊號之步驟。
如第二A圖及第三A圖所示,本發明之遠端錄影裝置300係經由網路連接至遠端管理裝置200,且遠端錄影裝置300與遠端管理裝置200之間可透由適當的網路通訊協議(例如TCP/IP協議組)進行通訊以交換數據。此遠端錄影裝置300更包含一第一儲存裝置310及一第二儲存裝置320。依據影像相關數據的傳輸方向,此遠端管理裝置200係為一影像傳送端,此中控電腦110係為一影像接收端(第一影像接收端),而此遠端錄影裝置300亦為一影像接收端(第二影像接收端)。
在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當中,遠端錄影裝置300係為一可與遠端管理裝置200及其他網路裝置互動之伺服器,此伺服器可將遠端管理裝置200所傳來之網路封包轉換為影像檔案,以便應管理者600之需求在重新播放後讓管理者600可觀察用第一電腦(中控電腦)110對第二電腦(被控電腦)120之操作過程,然後找出當中可能產生問題的操作行為。此遠端錄影裝置300可為一台一般用途(General Purpose)之個人電腦在安裝由遠端管理裝置200之供應商所提供之伺服器軟體後所形成,且此伺服器軟體可存在於一電腦可讀取媒體上或是經由網路下載。其他網路裝置包含管理者600透過網路連接至該遠端錄影裝置300之電腦或其他處理裝置。
如前所述,當中控電腦110之使用者對被控電腦120進行操作時,遠端管理裝置200會將中控電腦110因應於此操作所產生之影像訊號進行擷取、轉換為多個影像幀,然後選擇性地經由適當的影像處理過程後再轉換為可在網路上傳送的網路封包,這些網路封包當中的數據包含被控電腦120所輸出之影像的變化訊息。遠端管理裝置200分別傳送給中控電腦110與遠端錄影裝置300的網路封包都包含這些影像的變化訊息,但是在遠端管理裝置200傳送給遠端錄影裝置300的網路封包當中可能更包 含與日期或時間相關的欄位(Field),以便遠端錄影裝置300可記錄與日期或時間相關的訊息。相對來說,在遠端管理裝置200傳送給中控電腦110的網路封包並不需包含這些與日期或時間相關的欄位。另外,遠端管理裝置200分別傳送給中控電腦110與遠端錄影裝置300的網路封包也具有不同的目的網路地址(例如IP地址)。所以本發明之遠端錄影裝置300並非單純地攔截(intercept)中控電腦110與遠端管理裝置200之間互相交換的網路封包。
更詳細地說,如第三A圖所示,遠端管理裝置200這端會依據一採樣頻率(例如為每秒30幀)將被控電腦120所輸出之影像訊號(例如為VGA訊號)依序轉換為連續的P個影像幀(Frame),茲舉例說明如下。假設遠端管理裝置200這端在某一段時間內由被控電腦120所輸出之影像訊號當中擷取出了第零影像幀P0、第一影像幀P1、第二影像幀P2及第三影像幀P3。為了減少傳送到網路上的數據量,在通常的情況下,如第三B圖所示,遠端管理裝置200並不會立即就將第零影像幀P0到第三影像幀P3(共四幀)的所有像素值(Pixel Value)都原封不動地經由網路傳送給遠端錄影裝置300,遠端管理裝置200會對這些影像幀再進行以下之處理。遠端管理裝置200會先比較連續的前後兩影像幀以判斷其是否有所變化。例如,以第三B圖為例,遠端管理裝置200會判斷第一影像幀P1相較於第零影像幀P0是否有所變化,並且判斷第二影像幀P2相較於第一影像幀P1是否有所變化。假設遠端管理裝置200判斷,相較於第零影像幀P0,第一影像幀P1沒有任何變化,且相較於第一影像幀P1第二影像幀P2沒有任何變化,遠端管理裝置200可不必再對第一影像幀P1及第二影像幀P2進行後續處理,也不必將其傳送給遠端錄影裝置300。
然而,當遠端管理裝置200判斷連續的前後兩影像幀之間有變化時,在正常運作下,本案發明可進一步減少所需傳送的影像資料量。更詳細地說,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為了找出有變化的部分,遠端管理裝置200會進一步將每個影像幀(例如影像幀P0~P4)再劃分為M個影像區塊(Block),如第三C圖所示,並且遠端管理裝置200會比較前後兩影像幀當中所有對應的影像區塊的像素值,以便找出有變化的影像區塊。茲假設連 續前後兩影像幀之間有變化的區塊的個數為N說明如下。
當前後兩影像禎完全相同時,N=0,這也表示此遠端管理裝置200並不會送出M個影像區塊中的任何一個影像區塊至網路上;當前後兩影像幀有部分不同時,則0<N<M,這也表示該遠端管理裝置200僅會將M個影像區塊當中的N個影像區塊送至影像處理裝置250進行後續處理,再將其所對應之影像數據傳送到網路上;當前後兩影像幀完全不同時,N=M。
另外,如第二B圖及第二C圖所示,此遠端管理裝置200更具有一影像處理模組250。此影像處理模組250係耦接於前述的電腦介面210與網路介面220之間。當如第三C圖中有變化之影像區塊(例如有N個影像區塊)被找出之後,此遠端管理裝置200之影像處理模組250還可選擇性地針對這N個有變化的影像區塊進行相關的影像處理(壓縮或編碼)等步驟,以進一步地減少傳送到網路上的數據量。亦即,此遠端管理裝置200可能僅會將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傳送到網路上,而非將該N個影像區塊的數據原封不動地傳送到網路上。
例如,遠端管理裝置200可選擇性地或依據使用者的設定將有變化之影像區塊的像素的色彩深度(Color Depth)降低;遠端管理裝置200可能會將RGB色彩座標轉換為YUV色彩座標;又例如遠端管理裝置200可能會選擇性地減少影像區塊之YUV成分當中的U成分或/及V成分(例如將YUV的比例由4:4:4改為4:2:1);又例如遠端管理裝置200可能會選擇性地將有變化之影像區塊以JPEG/JPEC200/Wavelet的方式進行壓縮或是編碼。對於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的是,依據設定或使用者之選擇,上述影像處理或壓縮過程可能為一有損或無損(Lossless)之影像處理或壓縮,若在遠端管理裝置200採用有損影像處理或壓縮,則在中控電腦110之螢幕所看見的影像與被控電腦120所輸出之影像在影像品質上可能會所有不同。在一較佳實施例當中,此影像處理模組250可由中央處理器、特殊用途積體電路(ASIC)或是FPAG所實現。此影像處理模組250更可選擇性地包含一差動單端轉換器以及一類比數位轉換器。
更具體而言,前後兩影像幀產生變化的情形大致上可以分為 三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產生在後的影像幀與前一影像幀在某些影像區塊的像素值有所不同,但是這些有變化的影像區塊落在相同的位置;第二種情況是有變化的影像區塊落在不同的位置,但是這些有變化的影像區塊當中的像素值並未有所不同;第三種情況是有變化的影像區塊既落在不同的位置,且這些有變化的影像區塊當中的像素值也不相同。
請參閱第四A圖,為便於說明起見,本發明在此範例中假設前後連續兩影像幀有變化的情形為前述之第一種情況(變化都發生在影像區塊之相同的相對位置)。亦即第一影像幀P1相較於前一影像幀(第零影像幀P0),有變化的影像區塊例如為影像區塊1-1、影像區塊1-2及影像區塊1-3:同樣的,假設第二影像幀P2相較於第一影像幀P1,有變化的影像區塊仍是落在相同的相對位置,例如為影像區塊2-1、影像區塊2-2及影像區塊2-3:仍為同樣地,假設第三影像幀P3相較於第二影像幀P2,有變化的影像區塊仍是落在相同的相對位置,例如為影像區塊3-1、影像區塊3-2及影像區塊3-3。如前所述,為了減少傳送到網路上的數據量,遠端管理裝置200僅會將有變化之影像區塊的對應影像數據經由網路傳送出去,所以遠端錄影裝置300這端在完整地收到代表第零影像幀P0之數據後,即使遠端管理裝200判斷出第零影像幀P0後續的影像幀(例如P1至P3)有所變化,遠端管理裝置200仍不會將完整的第一影像幀P1、第二影像幀P2及第三影像幀P3傳送出去。
如果第二影像幀P2相較於第一影像幀P1是有所變化的,且第三影像幀P3相較於第二影像幀P2亦是有所變化的,且變化情形係為前述第一種情況,遠端管理裝置200僅會將影像區塊1-1、影像區塊1-2、影像區塊1-3、影像區塊2-1、影像區塊2-2、影像區塊2-3、影像區塊3-1、影像區塊3-2及影像區塊3-3經由適當的網路通訊協議陸陸續續分別傳送給中控電腦110及遠端錄影裝置300。
仍請參閱第四A圖,假設再將影像區塊1-1、影像區塊1-2及影像區塊1-3劃分為第一影像區塊群組G1;影像區塊2-1、影像區塊2-2及影像區塊2-3劃分為第二影像區塊群組G2;影像區塊3-1、影像區塊3-2及影像區塊3-3劃分為第三影像區塊群組G3。如前所述,遠端管理裝置200 係依據一頻率產生上述之區塊群組G1至G3,因此假設遠端管理裝置200產生上述之區塊群組的時間間隔均為T1(例如30毫秒)。再假設上述之區塊群組G1至G3由遠端管理裝置200傳送到遠端錄影裝置300之網路傳輸所需時間均相同,因此遠端錄影裝置300之第一儲存裝置310收到第一影像區塊群組G1與第二影像區塊群組G2之間的時間間隔將為T1;假設遠端錄影裝置300之第一儲存裝置310收到第二影像區塊群組G2與第三影像區塊群組G3之間的時間間隔亦為T1。
當遠端錄影裝置300仍有足夠的儲存空間可用,亦即第二儲存裝置320可用的儲存空間尚未到達一預設的臨限值時,遠端錄影裝置300係維持在一正常錄影模式(第一錄影模式)。在此種模式下,第一儲存裝置310並不允許相對位置之前一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在完成搬移前即被後一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覆蓋(取代)的情況發生,例如不允許影像區塊1-1在搬移至第二儲存裝置300之前就被影像區塊2-1覆蓋,所有的影像區塊都會被依序地或隨機地儲存在第一儲存裝置310當中的不同位置,直到被移出為止。該第一儲存裝置130可為一緩衝儲存器或是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在正常錄影模式下,當第一儲存裝置130已經用盡但其中的數據尚未搬移至第二儲存裝置300之前,因為不允許覆蓋發生,遠端錄影裝置300可能會通知遠端管理裝置200停止傳送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直到第一儲存裝置130有儲存空間被騰出來為止。
當第一影像區塊群組G1被收齊之後會被寫入到第二儲存裝置320(例如為一硬碟機)中。亦即,在第一儲存裝置310當中的第一影像區塊群組G1在搬移到第二儲存裝置320之前並不會被第二影像區塊群組G2所覆蓋,且第二影像區塊群組G2也不會被第三影像區塊群組G3所覆蓋。如此會使得第一影像區塊群組G1、第二影像區塊群組G2及第三影像區塊群組G3最終均可被第二儲存裝置320所儲存。所以當遠端管理裝置200的管理者有需求的時候,遠端錄影裝置300便可以依據儲存在第二儲存裝置320當中之第零影像幀P0以及前述的第一影像區塊群組G1、第二影像區塊群組G2及第三影像區塊群組G3重建出第一影像幀P1、第二影像幀P2及第三影像幀P3。亦即第一影像幀P1到第三影像幀P3當中沒有任何一個影 像幀會被遺失。如此一來,在這種正常錄影模式下第二A圖之管理者600便可以在事後任何時間觀看之前被控電腦120被中控電腦110操作的情形,找出可能產生問題的原因,而實現所謂的影像日誌(Video Log)功能。除了硬碟機以外,此第二儲存裝置320亦可為固態硬碟(SSD)、快閃記憶體、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EPROM)或非揮發性隨機存取記憶體(NVRAM)。
但是當遠端錄影裝置300之第二儲存裝置320剩餘可用的儲存空間已經不足,且管理者仍不知情或是無法即時對這樣的狀況做出適當處置的時候,如果遠端錄影裝置300仍維持前述正常的錄影模式,最終一定會使得第二儲存裝置320的空間全部耗盡而導致整個錄影功能停擺。為了避免整個錄影功能停擺或延後這樣的情況發生,依據本發明,在遠端錄影裝置300剩餘可用的儲存空間已經達到臨限值之後,遠端錄影裝置300會自動進入一減幀錄影模式(第二錄影模式),無需管理者手動啟動。並且此時遠端錄影裝置300會發出一通知給管理者,提醒其儘速進行相關的處置。此通知可為電子郵件(E-mail)、手機文字簡訊、手機語音訊息或是經由其他任合適當的方式。或者是,此減幀錄影模式可因管理者之啟動而開始。
如第四B圖所示,在本發明之減幀錄影模式下,第一儲存裝置310中將允許對應於影像幀之相同位置的前一影像區塊被在搬移前即被後一影像區塊覆蓋的情況發生,並且使得第二時間間隔T2會被調整成大於第一時間間隔T1,如此將會使得在第一儲存裝置310當中的影像區塊被累積較長的一段時間(大於第一時間間隔T1)後才被搬移到第二儲存裝置320。亦即由遠端管理裝置200將影像區塊之影像數據寫入第一儲存裝置310之頻率會大於第一儲存裝置310將其儲存之影像區塊之影像數據搬移至第二儲存裝置320的頻率。
舉例來說,即使遠端管理裝置200每秒可產生30張的影像幀,在此模式下,當遠端錄影裝置300播放錄影影片的更新頻率被設定為每秒12.5幀時,此第二時間間隔T2約為80毫秒;當遠端錄影裝置300播放錄影影片的更新頻率被設定為每秒10幀時,此第二時間間隔T2約為100毫秒;當遠端錄影裝置300播放錄影影片的更新頻率被設定為每秒3幀時, 此第二時間間隔T2約為330毫秒;當遠端錄影裝置300播放錄影影片的更新頻率被設定為每秒2幀時,此第二時間間隔T2約為500毫秒;當遠端錄影裝置300播放錄影影片的更新頻率被設定為每秒1幀時,此第二時間間隔T2約為1000毫秒。亦即播放錄影影片時每秒的幀數越少,此第二時間間隔T2就會越長。
因此,如果影像區塊的變化情形係為前述的第一種情況(變化發生在相同的相對位置),且例如第二時間間隔為第一時間間隔T1的三倍,如第四B圖所示,在第一儲存裝置310當中的第一影像區塊群組G1將會被第二影像區塊群組G2所覆蓋,且之後第二影像區塊群組G2亦會被第三影像區塊群組G3所覆蓋。如此會使得第一影像區塊群組G1、第二影像區塊群組G2及第三影像區塊群組G3當中僅有最後被收到的第三影像區塊群組G3可被第二儲存裝置320所儲存。如此,便可在第二儲存裝置320中減少錄影所需的儲存空間,進而延長仍可錄影的時間以等待管理者的處置。管理者的處置可能包含刪除較不重要的錄影片段或是將某些錄影片段搬移到其他的儲存空間或是其他的遠端錄影裝置。
請參閱第四C圖,然而,若在減幀錄影模式下碰上前述的第二情況時(有變化的多個影像區塊有些落在不同的位置),遠端錄影裝置300會如第四C圖所示將有變化的影像區塊儲存起來。具體而言,如第四C圖所示,一開始,遠端錄影裝置300的第一儲存裝置310會儲存第一影像幀P1的影像區塊1-1、1-2、1-3及1-4。當過了第一時間間隔T1的時間,但尚未到達第二時間間隔T2時,第一儲存裝置310會再自遠端管理裝置200接收到第二影像幀P2中的影像區塊2-1、2-2及2-3。由於影像區塊2-1、2-2及2-3的位置是相應於影像區塊1-1、1-2及1-3的位置,且影像區塊1-1、1-2及1-3尚未被搬移至第二儲存裝置320,因此在儲存影像區塊2-1、2-2及2-3於第一儲存裝置310時,影像區塊2-1、2-2及2-3會將影像區塊1-1、1-2及1-3覆蓋。同樣地,再次過了第一時間間隔T1的時間後,第三影像幀P3的影像區塊3-1、3-2及3-3將會於第一儲存裝置310中覆蓋之前已儲存的影像區塊2-1、2-2及2-3。然而,此處須注意的是,由於在第一影像幀P1之後的影像幀P2及P3沒有任何有變化的影像區塊係相應於影像區塊 1-4,因此影像區塊1-4在第一儲存裝置310中會一直被保留住,並在一段時間內都沒有被覆蓋掉。藉此方式,在總共過了兩個第二時間間隔T2後,真正會從第一儲存裝置310搬移至第二儲存裝置320的影像區塊會是影像區塊1-4、3-1、3-2及3-3。
第四D圖係顯示在減幀模式下碰上前述的第三種情況(有變化的影像區塊既落在不同的位置,且這些有變化的影像區塊當中的像素值也不相同)。如第四D圖所示,每經過第一時間間隔T1的時間後,第一儲存裝置310將會自遠端管理裝置200接收並儲存不同影像幀之有變化的影像區塊(亦即影像區塊1-4、2-4及3-4)。由於影像區塊1-4、2-4及3-4所相應的位置不同,所以在第一儲存裝置310當中並不會發生前述覆蓋的情況,當過了第二時間間隔T2時,第一儲存裝置310中仍然還儲存著影像區塊1-4、2-4及3-4。因此,在此情況下,第二儲存裝置320可從第一儲存裝置310接收並儲存影像區塊1-4、2-4及3-4。亦可由第二儲存裝置320當中還原出第一影像影像幀P1至第三影像影像幀P3。
值得注意的是,本發明在錄影的同時,遠端管理裝置200對被控電腦120的採樣頻率仍維持不變,並且遠端管理裝置200提供給中控電腦110之每秒影像幀的數目並不會受到前述減幀錄影模式的影響,因此在遠端錄影裝置300進行減幀錄影時並不會對中控電腦100的使用者造成任何影響或是不便的感覺。中控電腦100的使用者也不會察覺遠端錄影裝置300正在對其操作被控電腦120的過程進行錄影。亦即,若無其他因素之影響(例如網路擁塞或使用者自行調整),即使遠端錄影裝置300在進行減幀錄影時已將重新播放錄影影片的更新頻率調整為每秒12.5幀,遠端管理裝置200提供給中控電腦110每秒的影像幀數目仍可維持為30幀。
請參閱第五圖,第五圖為本發明之影像日誌記錄方法的流程圖,其包含步驟S01~S10。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影像日誌記錄方法可用於前述的影像日誌系統100中。
如第五圖所示,步驟S01包含提供一遠端管理裝置,該遠端管理裝置具有一網路介面及一電腦介面。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遠端管理裝置可為前述所說明的遠端管理裝置200,並且可包含一第一網路位址。在 本實施例中,遠端管理裝置200可為一網路型鍵盤-影像-滑鼠切換器(Over-IP Keyboard-Video-Mouse Switch)。如第二A圖所示,此遠端管理裝置200可管理一或多台被控電腦120,並可在一或多台被控電腦120之間進行鍵盤-影像-滑鼠訊號的切換。此外,如第二B圖所示,遠端管理裝置200具有網路介面220,網路介面220則經由網路耦接至一中控電腦110,使得中控電腦110與此遠端管理裝置200之間可依據適當的網路通訊協議(例如TCP/IP協議組)進行通訊以進行互動或交換數據。例如,某一使用者可經由在中控電腦110上執行之網頁瀏覽器登入該遠端管理裝置200,登入後便可對該遠端管理裝置200進行設定(Configuration)。
步驟S02包含以遠端管理裝置之電腦介面耦接一被控電腦之一連接埠,例如影像輸出埠及鍵盤/滑鼠連接埠。如前所述,被控電腦之影像輸出埠及鍵盤/滑鼠連接埠可整合於單一連接埠當中。如第二B圖及第二C圖所示,遠端管理裝置200具有電腦介面210,其具有至少一電腦連接埠210a。藉由此電腦介面210,遠端管理裝置200可耦接至至少一被控電腦120。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此遠端管理裝置200之電腦連接埠210a更可具有一影像輸入端、一鍵盤/滑鼠輸出埠。其中影像輸入埠係用以連接被控電腦120之影像輸出埠;鍵盤/滑鼠輸出埠係用以連接被控電腦120之鍵盤/滑鼠輸入埠。此外,電腦介面210之電腦連接埠210a亦可經由一電腦介面模組(Computer Interface Module;CIM)500耦接至被控電腦120。在這種情況下,此電腦介面210之電腦連接埠210a具有至少一個RJ-45連接器,使得此電腦介面210可透過一五類線(CAT-5 Cable)與電腦介面模組500之RJ-45連接器連接。亦即,此五類線的一端係連接至電腦介面210之RJ-45連接器,另一端則連接至電腦介面模組500之RJ-45連接器。
步驟S03包含使該被控電腦可經由該遠端管理裝置被該中控電腦所控制。更詳細地說,此步驟包含以該遠端管理裝置之網路介面耦接中控電腦,使得該中控電腦所發出之控制訊號可經由網路被該遠端管理裝置所接收,進而使該中控電腦之使用者可經由網路管理該遠端管理裝置及控制該被控電腦。例如,中控電腦可以藉由其上之網頁瀏覽器對該遠端管理裝置進行登入及後續的設定。具體而言,如第二B圖及第二C圖所示, 遠端管理裝置200之網路介面220係經由網路耦接至中控電腦110。藉此方式,遠端管理裝置200可依據適當的網路通訊協議(例如TCP/IP協議組)與中控電腦110進行通訊以交換數據。詳言之,遠端管理裝置200可經由網路接收中控電腦110所傳來具有鍵盤/滑鼠訊號之網路封包。遠端管理裝置200可經由網路介面220及中央處理器260將該網路封包還原為該鍵盤/滑鼠訊號,並將其以適當的被控電腦120可讀的格式傳送至被控電腦120。藉由此方式,仿佛中控電腦110是直接下控制指令給該遠端管理裝置200及/或被控電腦120。
步驟S04包含以遠端管理裝置擷取被控電腦因應於該控制訊號所輸出之影像訊號,並將影像訊號轉換為連續之P個影像幀。在一較佳實施例,此影像訊號可能是被控電腦120因應於中控電腦110之鍵盤/滑鼠訊號所輸出之影像訊號,也可能是被控電腦120非因應於鍵盤/滑鼠訊號所輸出之影像訊號,例如僅是被控電腦120本身定期更新螢幕顯示的影像訊號。詳言之,如第二A或第三A圖所示,被控電腦120會因應於中控電腦110所發出的鍵盤/滑鼠訊號輸出影像訊號至遠端管理裝置200。接收到影像訊號後,遠端管理裝置200則會將該影像訊號轉換為連續的P個影像幀。
步驟S05包含以遠端管理裝置將每一該P個影像幀分解為M個影像區塊。具體而言,如第三C圖所示,每個影像幀會被遠端管理裝置200被分解為M個影像區塊。以第三C圖為例,第零影像幀P0具有6x7個影像區塊(42個影像區塊,亦即M=42)。然而,在其他不同實施例中,影像幀可以其他數目的影像區塊被分解。
步驟S06包含以遠端管理裝置依據一第一時間間隔將該M個影像區塊轉換為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例如壓縮後的影像數據)後經由網路傳送至一遠端錄影裝置,且該遠端錄影裝置與該中控電腦具有不同的網路地址。詳言之,如第三C圖及第四A圖所示,遠端管理裝置200會將影像幀之M個影像區塊中之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傳送至遠端錄影裝置300。具體而言,在一實施例中,遠端管理裝置200可進一步判斷該P個影像幀當中之前後連續兩影像幀之差異以決定該N個影像區塊,例如第 三C圖所示之影像區塊1-1至3-3。換言之,遠端管理裝置200可能會將該M個影像區塊當中部分或全部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傳送至遠端錄影裝置300。
以第四A圖為例,若遠端管理裝置200決定是影像幀P0之42個影像區塊中的影像區塊1-1、1-2、1-3為該N個有變化的影像區塊,在本實施例中遠端管理裝置200會依據適當的網路通訊協議(例如TCP/IP協議組)將每該N個影像區塊封裝成一或多個網路封包,並且將各該網路封包經由網路傳送至遠端錄影裝置300。並且在形成將傳送給遠端綠影裝置300的網路封包中也會加上一些與時間或日期有關的訊息,使得遠端綠影裝置300可以辨識並加以利用。當該遠端管理裝置判斷(1)前後兩影像幀完全相同時,N=0;(2)前後兩影像部分不同時,0<N<M;以及(3)前後兩影像幀完全不同時,N=M。
此外,在本實施例中,遠端管理裝置200係將各影像幀的N個影像區塊分別劃分為一影像區塊群組。舉例而言,以上述第四A圖的第一影像幀P1為例,影像區塊1-1、1-2及1-3將會被劃分為第一影像區塊群組G1。遠端管理裝置200在本例中會將第一影像區塊群組G1包裝為網路封包,並且傳送至遠端錄影裝置300。相對的,遠端管理裝置200會將其他的影像幀(如影像幀P1、P2、P3等)之各別的N個影像區塊分別劃分為第二影像塊群組G2及G3。
步驟S07包含以該遠端管理裝置將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經由網路傳送至一遠端錄影裝置,且該遠端錄影裝置與該中控電腦具有不同的網路地址。以第四A圖為例,若遠端管理裝置200判斷影像幀P0之42個影像區塊中的影像區塊1-1、1-2、1-3為該N個有變化的影像區塊,在本實施例中遠端管理裝置200會依據適當的網路通訊協議(例如TCP/IP協議組)將每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封裝成一或多個網路封包,並且將各該網路封包經由網路傳送至遠端錄影裝置300。
步驟S08包含在該遠端錄影裝置提供一第一儲存裝置,並將該第一儲存裝置劃分為至少R個儲存區域,用以將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儲存在該R個儲存區域中,並依據一第一時間間隔T1來陸續儲存對 應於不同影像幀之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詳言之,以第四A圖的情況為例,遠端錄影裝置300包含第一儲存裝置310。遠端管理裝置200係以某一頻率將影像訊號轉換為P個影像幀,其中在某一段時間內影像幀P0、P1、P2是有變化的影像幀。因此,在此頻率下,遠端管理裝置200會每隔一段時間間隔後,依序將P個影像幀中的各個影像幀的有變化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傳送至遠端錄影裝置300。以第四A圖而言,遠端管理裝置200會先將第一影像幀P1的第一影像區塊群組G1傳輸至遠端錄影裝置300的第一儲存裝置310。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儲存裝置310較佳為揮發性儲存裝置,如緩衝儲存器等。接著,在第一時間間隔T1的時間後,遠端管理裝置200將會把第二影像幀P2的第二影像區塊群組G2傳送至第一儲存裝置;以及將會把第三影像幀P3的第三影像區塊群組G3傳送至第一儲存裝置。假設第一時間間隔T1為30毫秒,遠端管理裝置200會每隔30毫秒將不同影像幀之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傳送至遠端綠影裝置300。因此,以遠端錄影裝置300的角度而言,若假設不同影像區塊群組在網路上所耗費的傳輸時間均相同,遠端錄影裝置300之第一儲存裝置310係依據第一時間間隔T1陸續接收並儲存對應於不同影像幀的影像區塊群組(亦即各影像幀的N個影像區塊)。
步驟S09包含在遠端錄影裝置提供一第二儲存裝置,使得被儲存於第一儲存裝置中之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在一第二間間隔後會被移至該第二儲存裝置。依據第二儲存裝置320之剩餘可用空間,該第二時間間隔T2可等於該第一時間間隔或是被調整成大於該第一時間間隔T1,由於該些影像區塊的產生及儲存方式已經如前述第四A圖至第四D圖之相關說明所揭露,因此在此不再予以贅述。
步驟S10包含判斷第二儲存裝置所剩餘可用之儲存空間是否達到一臨限值;當第二儲存裝置所剩餘可用之儲存空間達到臨限值時,遠端錄影裝置進入一減幀錄影模式,在該減幀錄影模式下該第二時間間隔大於該第一時間間隔。具體而言,如第四A圖為例,當第二儲存裝置320所剩餘可用之儲存空間未達到該臨限值時,遠端錄影裝置300會維持在一正常錄影模式。在本實施例中,在正常錄影模式下第二時間間隔T2約略等 於第一時間間隔T1,使得第二儲存裝置320可陸續接收第一儲存裝置310所儲存之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亦即,第二儲存裝置320會接收到遠端管理裝置200所傳來由P個影像幀所得之N個影像區塊),並且不同影像幀之影像區塊係儲存於不同位置,因此彼此並不會有覆蓋的情況發生。當第二儲存裝置302所剩餘可用之儲存空間達到某一臨限值時,遠端錄影裝置300可先即時通知系統管理員或其他相關人員第二儲存裝置320之儲存空間即將用盡之事件。換言之,當第二儲存裝置320所剩餘可用之儲存空間達到臨限值時,遠端錄影裝置300將會通知影像日誌系統100的管理者600以方便管理者600可進行後續第二儲存裝置302的清空程序。
然而當第二儲存裝置302達到臨限值並且遠端錄影裝置300已通知管理者600時,管理者600不見得能立即採取因應措施(例如立即進行第二儲存裝置302之清空程序),或是在沒有通報管理者之機制的情況下,遠端錄影裝置300亦可自動進入減幀錄影模式(第二錄影模式)。在本實施例中,為了能有效利用第二儲存裝置320所剩餘可用的儲存空間,以及為了能提供給管理者600更充裕的時間做出反應,當第二儲存裝置320達到臨限值時,遠端錄影裝置300將會進行減幀錄影模式。具體而言,遠端錄影裝置300將會調整第二時間間隔T2的時間,以使第二時間間隔T2會大於第一時間間隔T1,第二儲存裝置320需要等到第二時間間隔T2後才會從第一儲存裝置310接收到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並且允許前述第四B圖所說明之覆蓋的情況發生。以第四B圖為例,假設第二時間間隔T2是第一時間間隔T1的三倍大,當第一儲存裝置310接收第一影像區塊群組G1並且過了第一時間間隔T1後,由於第二時間間隔T2大於第一時間間隔T1,第一儲存裝置310內所儲存相應於第一影像區塊群組G1之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將會被第二影像區塊群組G2覆蓋。
值得注意的是,如第二A圖所示,在本發明之另一較佳實施例中,針對同一台被控電腦120所擷取之P個影像幀,本發明之遠端管理裝置200亦可以不同的頻率分別對遠端錄影裝置300及中控電腦110提供每一該P個影像幀當中有變化的N個影像區塊(0NM),其中M為每一該P個影像幀分割後最大可得的影像區塊數。例如本發明之遠端管理裝置 200以每秒30幀的頻率(第一頻率)將每一該P個影像幀之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提供給中控電腦110;但是在減幀錄影模式下,該遠端管理裝置200則以每秒不到30幀的頻率(第二頻率)將該P個影像幀之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提供給遠端錄影裝置300。
或者是,遠端管理裝置200可在遠端錄影裝置300提出請求後才對其提供影像幀當中有變化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並且這些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是經過壓縮或其他影像處理的。
本發明已由上述相關實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實施例僅為實施本發明之範圍。必須指出的是,已揭露之實施例並未限制本發明之範圍。相反地,包含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精神及範圍之修改及均等設置均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100‧‧‧影像日誌儲存系統
110‧‧‧中控電腦
120‧‧‧被控電腦
200‧‧‧遠端管理裝置
300‧‧‧遠端錄影裝置
600‧‧‧管理者

Claims (16)

  1. 一種關於遠端電腦操作之影像日誌系統,至少包含:一遠端管理裝置,連接於一被控電腦,以作為該被控電腦與一中央控制電腦或其他網路裝置進行網路通訊所需之一網路介面,且該遠端管理裝置係作為一影像傳送端及一控制訊號接收端,進而使該被控電腦可因應於該中央控制電腦所傳來之鍵盤/滑鼠操作而輸出一影像訊號,其中該遠端管理裝置可依據一頻率將該影像訊號轉換為連續的P個影像幀,其中該P個影像幀之每一個影像幀可再分解為M個影像區塊,且該M個影像區塊會依據一第一時間間隔被轉換為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後被該遠端管理裝置經由網路傳送出去,其中0NM;一遠端錄影裝置,具有與該中央控制電腦不同之網路位址,該遠端錄影裝置經由網路耦接至該遠端管理裝置,該遠端錄影裝置更至少包含:一第一儲存裝置,劃分為至少R個儲存區域,用以將該N個影像區塊之對應數據儲存在該R個儲存區域中,並依據一第一時間間隔來陸續儲存來自於不同影像幀之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且該遠端錄影裝置可利用該N個影像區塊之對應數據重建對應之影像幀以作為該中央控制電腦之該影像日誌;一第二儲存裝置,其中被儲存於該第一儲存裝置中之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更在一第二時間間隔後被移至該第二儲存裝置;其中,當該第二儲存裝置之剩餘空間達到一臨限值後,該遠端錄影裝置進入一減幀錄影模式,在該減幀錄影模式下該第二時間間隔大於該第一時間間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日誌系統,其中當該第二儲存裝置之剩餘空間達到該臨限值時,該第一儲存裝置允許相同位置之前一影像區塊在搬移至第二儲存裝置之前即被後一影像區塊所覆蓋。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日誌系統,其中該遠端管理裝置更判斷該P個影像幀當中之前後連續兩影像幀的差異以產生該N個影像區塊, 其中該遠端管理裝置判斷(1)前後兩影像幀完全相同時,N=0;(2)前後兩影像幀部分不同時,0<N<M;(3)前後兩影像幀完全不同時,N=M。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日誌系統,其中該遠端管理裝置亦將對應於每一該P個影像幀之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傳送給該中央控制電腦。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日誌系統,其中該第二儲存裝置係為一非揮發性儲存裝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影像日誌系統,其中該遠端錄影裝置更可依據該非揮發性儲存裝置之剩餘可用的儲存空間調整該第二時間間隔。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日誌系統,其中該第一儲存裝置係為一揮發性儲存裝置。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日誌系統,其中在該減幀錄影模式下該遠端錄影裝置可重建出對應於該P個影像幀之Q個影像幀,該中央控制電腦可重建出P個影像幀,且Q小於或等於P。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日誌系統,其中該第一儲存裝置係由緩衝儲存器及隨機存取記憶體(RAM)所組成之族群中所選出。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影像日誌系統,其中該第二儲存裝置係由硬碟、固態硬碟(SSD)、快閃記憶體、電子抹除式可複寫唯讀記憶體(EEPROM)及非揮發性隨機存取記憶體(NVRAM)所組成之族群中所選出。
  11. 一種關於電腦操作之影像日誌記錄方法,該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驟:(A)提供一遠端管理裝置,該遠端管理裝置具有一網路介面及一電腦介面;(B)以該遠端管理裝置之該電腦介面耦接一被控電腦之一連接埠; (C)以該遠端管理裝置之網路介面耦接一中央控制電腦,使得該中央控制電腦所發出之控制訊號可經由網路被該遠端管理裝置所接收,進而使該中央控制電腦之使用者可經由網路管理該遠端管理裝置及控制該被控電腦;(D)以該遠端管理裝置撷取該被控電腦因應於該控制訊號所輸出之影像訊號,並將該影像訊號轉換為連續之P個影像幀;(E)以該遠端管理裝置將該P個影像幀之每一個影像幀分解為M個影像區塊;(F)依據一第一時間間隔將該M個影像區塊轉換為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G)以該遠端管理裝置將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經由網路傳送至一遠端錄影裝置,且該遠端錄影裝置與該中央控制電腦具有不同的網路地址;(H)在該遠端錄影裝置提供一第一儲存裝置,並將該第一儲存裝置畫分為至少R個儲存區域,用以將該N個影像區塊之對應數據儲存在該R個儲存區域中;(I)在該遠端錄影裝置提供一第二儲存裝置,使得被儲存於該第一儲存裝置中之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在一第二時間間隔後會被移至該第二儲存裝置;以及(J)判斷該第二儲存裝置所剩餘可用之儲存空間是否達到一臨限值,當該第二儲存裝置所剩餘之儲存空間達到該臨限值時,該遠端錄影裝置進入一減幀錄影模式,在該減幀錄影模式下該第二時間間隔大於該第一時間間隔。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1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步驟(F)更至少包下列步驟:(F-1)判斷該P個影像幀當中之前後連續兩影像幀之差異以產生該N個影像區塊,其中當該遠端管理裝置判斷(1)前後兩影像幀完全相同時,N=0;(2)前後兩影像幀部分不同時,0<N<M;以及(3)前後兩影像幀完全不同時,N=M。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方法,其中該步驟(I)更至少包含下列步驟:(I-1)當判斷該第二儲存裝置所剩餘可用之儲存空間尚未達到該臨限值時,該 遠端錄影裝置維持在一正常錄影模式,在該正常錄影模式下該第一儲存裝置不允許對應於相同位置之影像區塊在被搬移至該第二儲存裝置即被覆蓋,使得該遠端錄影裝置可由該第二儲存裝置陸續所儲存對應於不同影像幀之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還原出該P個影像幀。
  14. 一種關於遠端電腦操作之影像日誌系統,至少包含:一遠端管理裝置,連接於一被控電腦,以作為該被控電腦與一中央控制電腦或其他網路裝置進行網路通訊所需之一網路介面,且該遠端管理裝置係作為一影像傳送端及一控制訊號接收端,進而使該被控電腦可因應於該中央控制電腦所傳來之鍵盤/滑鼠操作而輸出一影像訊號,其中該遠端管理裝置可將該影像訊號轉換為連續的P個影像幀,其中該P個影像幀之每一個影像幀可再分解為M個影像區塊,且該M個影像區塊會依據一第一頻率被轉換為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後被該遠端管理裝置經由網路傳送出去,其中0NM;一遠端錄影裝置,具有與該中央控制電腦不同之網路位址,該遠端錄影裝置經由網路耦接至該遠端管理裝置,該遠端錄影裝置更至少包含:一第一儲存裝置,劃分為至少R個儲存區域,用以將該N個影像區塊之對應數據儲存在該R個儲存區域中,並依據該第一頻率來陸續儲存來自於不同影像幀之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且該遠端錄影裝置可利用該N個影像區塊之對應數據重建對應之影像幀以作為該中央控制電腦之該影像日誌;一第二儲存裝置,其中被儲存於該第一儲存裝置中之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更依據一第二頻率被移至該第二儲存裝置;其中,當該遠端錄影裝置進入一減幀錄影模式後,該第二頻率被調整成小於該第一頻率。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影像日誌系統,其中當該第二儲存裝置進入一減幀錄影模式後,該第一儲存裝置允許相同位置之前一影像區塊在搬移至第二儲存裝置之前即被後一影像區塊所覆蓋。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影像日誌系統,其中該N個影像區塊的對應數據係為該N個影像區塊的壓縮數據。
TW102145641A 2013-12-11 2013-12-11 影像日誌儲存系統及其記錄方法 TWI5385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5641A TWI538523B (zh) 2013-12-11 2013-12-11 影像日誌儲存系統及其記錄方法
CN201410524594.6A CN104717531B (zh) 2013-12-11 2014-10-08 影像日志存储系统及其记录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5641A TWI538523B (zh) 2013-12-11 2013-12-11 影像日誌儲存系統及其記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4217A TW201524217A (zh) 2015-06-16
TWI538523B true TWI538523B (zh) 2016-06-11

Family

ID=53416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45641A TWI538523B (zh) 2013-12-11 2013-12-11 影像日誌儲存系統及其記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17531B (zh)
TW (1) TWI5385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8322A (zh) * 2015-11-20 2016-04-06 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段视频播放的实时查看远程桌面方法
CN109951665A (zh) * 2019-03-18 2019-06-2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4816275B (zh) * 2022-06-28 2023-05-16 广东欧谱曼迪科技有限公司 灌注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8154B (zh) * 2009-08-28 2013-02-27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送影像讯号至多台远端操控电脑的多电脑切换器及方法
US8374480B2 (en) * 2009-11-24 2013-02-12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video image data recording and playback
TWI445349B (zh) * 2010-12-31 2014-07-11 Aten Int Co Ltd 遠端管理系統及其運作方法
CN102521419A (zh) * 2011-12-31 2012-06-27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分级存储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3106705A (zh) * 2013-01-23 2013-05-15 深圳市华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行车记录仪及其行车记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24217A (zh) 2015-06-16
CN104717531A (zh) 2015-06-17
CN104717531B (zh) 2018-03-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1325B2 (en) Adaptive video streaming
US7672005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scan block caching
US6897891B2 (en) Computer system using a digital camera that is capable of inputting moving picture or still picture data
CN104219474B (zh) 图像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7663665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video-stream data to a display device and a storage device
TWI538523B (zh) 影像日誌儲存系統及其記錄方法
US2017007069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s for the same
CN114173087A (zh) 视频数据获取及处理方法、边缘网关及存储介质
JP2005012518A (ja) 映像記録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カメラ管理方法
US10674156B2 (en) Image management
JP2008283410A (ja) 記録装置及び記録方法
JP2010258894A (ja) 映像受信装置、映像受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257197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憶媒体
WO2018003685A1 (ja) 画像圧縮方法、画像復元方法、画像圧縮装置、画像復元装置、画像圧縮プログラムプロダクト及び画像復元プログラムプロダクト
JP2010011287A (ja) 映像伝送方法および端末装置
JP6289076B2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0798700B (zh) 视频处理方法、视频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US9118953B2 (en) Remo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server device, and remote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method
JP2000341252A (ja) データ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送信装置、データ受信装置およびデータ通信装置
JP6824949B2 (ja)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673880B1 (ko) 영상 관제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한 이벤트 녹화 방법
WO2021140768A1 (j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
JP2008061041A (ja) 通信システム、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CN117896548A (zh) 数据帧的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KR102017783B1 (ko) 비디오 레코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