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717531B - 影像日志存储系统及其记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影像日志存储系统及其记录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717531B
CN104717531B CN201410524594.6A CN201410524594A CN104717531B CN 104717531 B CN104717531 B CN 104717531B CN 201410524594 A CN201410524594 A CN 201410524594A CN 104717531 B CN104717531 B CN 1047175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long
image block
computer
storag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459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717531A (zh
Inventor
刘力
刘一力
姚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7175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75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7175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7175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2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 H04L67/025Protocols based on web technology, e.g.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 for remote control or remote monitoring of appl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7Server bas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274Storing end-user multimedia data in response to end-user request, e.g. network recorder
    • H04N21/2743Video hosting of uploaded data from cli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20Server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distribution of content, e.g. VOD servers;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27Server bas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H04N21/274Storing end-user multimedia data in response to end-user request, e.g. network recorder
    • H04N21/2747Remote storage of video programs received via the downstream path, e.g. from the serv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vision Signal Processing For Recording (AREA)
  • 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影像日志存储系统,包含一远程管理装置及一远程录影装置,其中远程管理装置作为一被控电脑与一中控电脑进行通讯所需的一网络接口,且该远程管理装置可将该被控电脑输出的影像信号转换为连续的P个影像帧,并分解每一该P个影像帧为M个影像区块,再依据一第一时间间隔陆续将M个影像区块转换为N个影像区块的影像数据后传送至远程录影装置,其中0≤N≤M。远程录影装置更包含一第一存储装置及一第二存储装置,其中第一存储装置存储对应不同影像帧的该N个影像区块的影像数据;第二存储装置在一第二时间间隔后接收该第一存储装置中的该N个影像区块;当该第二存储装置的剩余空间达到一临限值时该远程录影装置进入一减帧录影模式,使得该第二时间间隔大于该第一时间间隔,并使得在第一存储装置中的影像区块的数据在被搬移至第二存储装置前即可能被覆盖。

Description

影像日志存储系统及其记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影像日志存储系统及其记录方法;具体而言,本发明关于一种可减少存储影像帧的影像日志存储系统及其记录方法。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传统的网络型键盘-影像-鼠标切换器(Over-IP Keyboard-Video-Mouse Switch)10可使得中控电脑11的使用者经由网络由远程对被控电脑12进行操作,彷佛如同直接操作被控电脑12一般。传统技术亦使得中控电脑11由远程对被控电脑12进行操作的过程可被记录下来。另外,虽然传统的网络型键盘-影像-鼠标切换器10可在网络频宽不足时或依据使用者的设定降低对被控电脑输12出的影像信号的采样频率以减少必须传送到网络30上的数据量,例如由每秒30张的影像帧(Frame)降低为每秒10张的影像帧。或者是,传统的网络型键盘-影像-鼠标切换器10并不减少对被控电脑12的采样频率,但是降低每秒提供给中控电脑11关于目标电脑的影像帧的数目,例如由每秒30张的影像帧降低为每秒10张的影像帧。但是不论是降低采样频率或是降低每秒提供给中控电脑11的影像帧数目都会造成中控电脑11这边的负面影响,例如在中控电脑11的鼠标操作上游标会有明显的迟滞或是不连续的跳跃,因为在鼠标操作过程当中游标的移动可能有很多点并没有被网络型键盘-影像-鼠标切换器10所撷取;或者是撷取后并未将对应的影像变化传给中控电脑11。另外,管理者可能并不希望某中控电脑的操作者察觉其操作目标电脑的过程将被纪录下来,管理者可能也不希望因上述原因而影响该操作者对目标电脑的操作。因此当中控电脑11对被控电脑12的操作过程被记录时,若欲减少所存储的数据量,并不适合单纯地在网络型键盘-影像-鼠标切换器10这边(影像传送端)降低采样频率或是减少每秒提供给中控电脑及关于目标电脑的影像帧的数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影像日志存储系统,可在其剩余存储空间低于一临限值时自动进入减低影像存储量的模式。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影像日志存储装置,在前述的情况时,所存储的影像可保持相同的影像品质。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日志系统,至少包含一远程管理装置及一远程录影装置。其中该远程管理装置连接于一被控电脑,以作为该被控电脑与一中控电脑或其他网络装置进行网络通讯所需的一网络接口,因此该远程管理装置具有一第一网络地址,且该远程管理装置作为一影像传送端及一控制信号接收端,进而使该被控电脑可根据该中控电脑所传来的键盘/鼠标操作而输出一影像信号。其中该远程管理装置依据一频率将该影像信号转换为连续的P个影像帧,并将每一该影像帧分解为M个影像区块,且该M个影像区块会依据一第一时间间隔被转换为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后被该远程管理装置经由网络传送出去,其中0≤N≤M。该些对应数据可为该N个影像区块经过压缩或其他影像处理后的数据。该远程录影装置,具有一不同于该中控电脑的网络地址,例如一第二网络地址,该远程录影装置经由网络耦接至该远程管理装置,该远程录影装置更至少包含一第一存储装置及一第二存储装置。其中第一存储装置划分为至少R个存储区域,用以将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存储在该R个存储区域中,依据一第一时间间隔来陆续存储对应于不同影像帧的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且该远程录影装置可利用该N个影像区块重建该对应的影像帧以作为该中控电脑的该影像日志。被存储于该第一存储装置中的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更在一第二时间间隔后被移至该第二存储装置;其中,该远程录影装置进入一第二录影模式后,在该第二录影模式下该第二时间间隔大于该第一时间间隔。该远程录影装置进入该第二录影模式的原因可能为该第二存储装置的剩余空间已经达到一临限值,或是根据一管理者的手动触发。
本发明提供一种影像日志记录方法,该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骤:(A)提供一远程管理装置,该远程管理装置具有一网络接口及一电脑接口;(B)以该远程管理装置的该电脑接口耦接一被控电脑的一连接端口,例如一影像输出端口及键盘/鼠标连接端口;(C)以该远程管理装置的网络接口耦接一中控电脑,使得该中控电脑所发出的控制信号(例如键盘/鼠标信号)可经由网络被该远程管理装置所接收,进而使该中控电脑的使用者可经由网络管理该远程管理装置及控制该被控电脑;(D)以该远程管理装置撷取该被控电脑根据该键盘/鼠标信号所输出的影像信号,并将该影像信号转换为连续的P个影像帧;(E)以该远程管理装置将每一该P个影像帧分解为M个影像区块;(F)依据一第一时间间隔将该M个影像区块转换为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G)以该远程管理装置将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经由网络传送至一远程录影装置,且该远程录影装置与该中控电脑具有不同的网络地址;(H)在该远程录影装置提供一第一存储装置,并将该第一存储装置画分为至少R个存储区域,用以将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存储在该R个存储区域中,并依据一第一时间间隔来陆续存储对应于不同影像帧的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I)在该远程录影装置提供一第二存储装置,使得被存储于该第一存储装置中的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在一第二时间间隔后会被移至该第二存储装置;以及(J)判断该第二存储装置所剩余可用的存储空间是否达到一临限值,当该第二存储装置所剩余的存储空间达到该临限值时,该远程录影装置进入一减帧录影模式,在该减帧录影模式下该第二时间间隔大于该第一时间间隔。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网络型键盘-影像-鼠标切换器的示意图;
图2A为本发明的影像日志录影系统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C为图2B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A为远程录影装置与远程管理装置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B为远程录影装置自远程管理装置接收影像帧的数据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3C为区分影像帧为M个影像区块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A为远程录影装置于正常录影模式下自远程管理装置接收并存储影像数据的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4B至图4D为远程录影装置于减帧录影模式下自远程管理装置接收并存储影像区块的实施例的示意图;以及
图5为本发明影像日志记录方法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流程图。
【符号说明】
P:影像帧
P0~P4:影像帧
T1:第一时间间隔
T2:第二时间间隔
G1:第一影像区块群组
G2:第二影像区块群组
G3:第三影像区块群组
10:键盘-影像-鼠标切换器
11:中控电脑
12:被控电脑
100:远程电脑操作录影系统
110:中控电脑
120:被控电脑
130:USB装置
200:远程管理装置
210:电脑接口
210a:电脑连接端口
220:网络接口
250:影像处理模块
260:中央处理器
300:远程录影装置
310:第一存储装置
320:第二存储装置
500:电脑接口模块
510:第一RS-485收发器
520:第二RS-485收发器
540:差动接收器
550:USB装置控制器
600:管理者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关于远程电脑操作的影像日志系统及其影像日志记录方法。
请参阅图2A,本发明揭露一种关于远程电脑操作的影像日志系统100,用以记录一第一电脑110对一或多台第二电脑120的操作以及此第二电脑120所输出的影像,以便应管理者600的需求在重新播放后让管理者600可观察用第一电脑(中控电脑)110对第二电脑(被控电脑)120的操作过程以及当时的操作者等讯息,然后找出可能产生问题的操作行为。此处为了便于说明起见,仅绘出一台第一电脑110,但在实际应用中,此第一电脑110的数量并不局限于一个。
本发明的影像日志系统100更包含一远程管理装置200及一远程录影装置300,此远程管理装置200及一远程录影装置300分别具有不同的网络地址,例如一第一网络地址及一第二网络地址。在此架构下,第一电脑110可称为中控电脑;第二电脑120可称为被控电脑或是目标电脑(Target Computer)。此远程管理装置200使得中控电脑110可通过网络耦接至一或多台被控电脑120,并且此中控电脑(第一电脑)110可在该一或多台被控电脑(第二电脑)120之间进行切换,使得中控电脑110可经由网络控制远程管理装置200选出一被控电脑120后由远程进行操作。中控电脑110可具有一第三网络地址;前述的管理者所使用的电脑600则可具有一第四网络地址。
请同时参阅图2A及图2B,远程管理装置200具有一电脑接口210及一网络接口220,其中电脑接口210用以连接至少一被控电脑120;网络接口220则经由网络耦接至一中控电脑110,使得中控电脑110与此远程管理装置200之间可依据适当的网络通讯协议(例如TCP/IP协议组)进行通讯以交换数据(例如关于键盘/鼠标与影像的数据)。在一较佳实施例当中,此远程管理装置200为一网络型键盘-影像-鼠标切换器(Over-IP Keyboard-Video-Mouse Switch),其电脑接口210具有一或多个可连接被控电脑120的电脑连接端口210a,如图2B所示。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此远程管理装置200的电脑连接端口210a更可具有一影像输入端口、一键盘/鼠标输出端口。其中影像输入端口用以连接被控电脑120的影像输出端口;键盘/鼠标输出端口用以连接被控电脑120的键盘/鼠标输入端口。此键盘/鼠标输出端口或输出端口可为USB接口、PS/2接口或是其他任何适当的接口;此影像输入端口或输出端口可为VGA接口或是其他任何适当的接口。对远程管理装置200而言,此影像输入端口及键盘/鼠标输出端口可能会整合于单一连接端口当中;对被控电脑120而言,此影像输出端口及键盘/鼠标输入端口亦可能会整合于单一连接端口当中。
仍请参阅图2B,在另一较佳实施例中,此电脑接口210的某一电脑连接端口210a经由一电脑接口模块(Computer Interface Module;CIM)500耦接至一被控电脑120。在这种情况下,此电脑接口210的电脑连接端口210a具有至少一个RJ-45连接器,使得此电脑接口210可通过一五类线(CAT-5 Cable)或类似缆线与电脑接口模块500的RJ-45连接器连接。亦即,此五类线的一端连接至电脑接口210的RJ-45连接器,另一端则连接至电脑接口模块500的RJ-45连接器。电脑接口模块500用以延伸远程管理装置200与被控电脑120之间的距离(例如可高达1000英呎)。此电脑接口模块500可具有可延伸影像信号及键盘/鼠标信号可传递距离的机制,例如降低杂讯、协助远程管理装置200补偿影像信号的高频成分衰减及减少色偏(Skew)等功能。此远程管理装置200更可具有一组本地端操作装置,例如一组屏幕、键盘及鼠标。
如图2C所示,在一实施例中,此电脑接口模块500具有一第一RS-485收发器(Transceiver)510以及一差动驱动器(Differential Driver)530。相对应地,在远程管理装置200这端的电脑接口210则具有一第二RS-485收发器(Transceiver)520以及一差动接收器(Differential Receiver)540。其中,第一RS-485收发器510用以依据RS-485协议接收来自远程管理装置200的控制信号,例如键盘/鼠标等信号。差动驱动器530用以将被控电脑120输出的单端(Single-Enede)影像信号(例如RGB信号)转换为多个差动(Differential)影像信号,以便通过五类线的不同绞线对(Twisted Wire Pair)传输至远程管理装置200。
另外,差动接收器540对应于差动驱动器530,用以接收来前述自被控电脑120的多个差动影像信号,并将其还原为原本的单端影像信号后输出至本地端屏幕或是影像处理模块250;电脑接口210的第二RS-485收发器520对应于电脑接口模块500的第一RS-485收发器510,用以依据RS-485协议与电脑接口模块500交换数据,以便将来自中控电脑110的键盘/鼠标信号或是本地端的键盘/鼠标信号传送给被控电脑120。电脑接口模块500亦可称为服务器接口模块(Server Interface Module;SIM)或是转换器(Adapter)。
另外,当被控电脑120以USB协议来接收键盘/鼠标信号时,电脑接口模块500更包含一USB信号延伸机制以在远程管理装置200与被控电脑120之间延伸USB信号传递距离超过5公尺以上。此USB信号延伸机制包含一或多个USB装置控制器550,用以对被控电脑120模拟(列举)出包含键盘、鼠标、大量存储装置(Mass Storage Device)、读卡机或指纹扫描装置在内的USB装置130,使得被控电脑120认为此电脑接口模块500为前述装置,但实际上这些USB装置130仅直接连接于中控电脑110,并非直接连接于被控电脑120。并且此USB装置控制器可对被控电脑120发出的请求在USB协议所规范的时间限制内做出适当的回应,并且将此请求再转发给中控电脑110,以便自中控电脑110取得相关的USB数据后回应给被控电脑120。
当中控电脑110的使用者在中控电脑110这端经由键盘/鼠标或其他控制装置对被控电脑120进行操作时,中控电脑110会将键盘/鼠标所输出的控制信号依据适当的网络通讯协议(例如至少包含TCP/IP协议组当中的部分协议)转换为网络封包,以便可经由网络传送至远程管理装置200。并且,远程管理装置200可经由其网络接口220接收中控电脑110所传来的网络封包,然后经由中央处理器260或其他适当元件将网络封包当中所包含的控制信号转换为被控电脑120可读的格式,例如标准的USB信号或PS/2信号,彷佛如同由中控电脑110所直接连接的键盘/鼠标发出一般。亦即远程管理装置200可将中控电脑110传来的网络封包还原为原本的控制信号后输出至被控电脑120,以便进而控制被控电脑120。但是远程管理装置200亦可将中控电脑110传来的网络封包转换为与原本不同的控制信号后输出至被控电脑120,例如将中控电脑110的PS/2键盘/鼠标信号转换为USB键盘/鼠标信号后提供给被控电脑120。
另一方面,被控电脑120根据中控电脑110的控制信号所输出的影像信号(例如VGA信号)或非根据中控电脑110的控制信号所输出的影像信号均会被远程管理装置200的影像处理模块250撷取成为多个连续的影像帧(Frame),然后经由中央处理器260及网络接口220转换为网络封包,并依据适当的网络通讯协议经由网络回传给中控电脑110。并且此撷取可能包含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及/或其他影像处理步骤。更详细地说,该远程管理装置200会依据一频率将该被控电脑120输出的影像信号转换为连续的P个影像帧(例如每秒30帧),例如每隔30分之一秒将被控电脑120影像输出端口所输出的模拟影像信号的电平转换为数字的像素值(Pixel Value)后存储在存储器中以成为一影像帧。若以八位元的色彩深度(或称为256色)为例,RGB成分个别所对应的像素值可为零至255的数值。
当中控电脑110将所接收的网络封包被还原为其屏幕可读的影像信号之后,中控电脑110的一使用者便可由网络的一端看见被控电脑120所输出的影像并进而控制此被控电脑120,彷佛如同直接控制被控电脑120一般。此还原过程可能包含网络封包的解析及将影像数据重组为模拟信号的步骤。
如图2A及图3A所示,本发明的远程录影装置300经由网络连接至远程管理装置200,且远程录影装置300与远程管理装置200之间可透由适当的网络通讯协议(例如TCP/IP协议组)进行通讯以交换数据。此远程录影装置300更包含一第一存储装置310及一第二存储装置320。依据影像相关数据的传输方向,此远程管理装置200为一影像传送端,此中控电脑110为一影像接收端(第一影像接收端),而此远程录影装置300亦为一影像接收端(第二影像接收端)。
在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当中,远程录影装置300为一可与远程管理装置200及其他网络装置互动的服务器,此服务器可将远程管理装置200所传来的网络封包转换为影像文件,以便应管理者600的需求在重新播放后让管理者600可观察用第一电脑(中控电脑)110对第二电脑(被控电脑)120的操作过程,然后找出当中可能产生问题的操作行为。此远程录影装置300可为一台一般用途(General Purpose)的个人电脑在安装由远程管理装置200的供应商所提供的服务器软件后所形成,且此服务器软件可存在于一电脑可读取媒体上或是经由网络下载。其他网络装置包含管理者600通过网络连接至该远程录影装置300的电脑或其他处理装置。
如前所述,当中控电脑110的使用者对被控电脑120进行操作时,远程管理装置200会将中控电脑110根据此操作所产生的影像信号进行撷取、转换为多个影像帧,然后选择性地经由适当的影像处理过程后再转换为可在网络上传送的网络封包,这些网络封包当中的数据包含被控电脑120所输出的影像的变化讯息。远程管理装置200分别传送给中控电脑110与远程录影装置300的网络封包都包含这些影像的变化讯息,但是在远程管理装置200传送给远程录影装置300的网络封包当中可能更包含与日期或时间相关的栏位(Field),以便远程录影装置300可记录与日期或时间相关的讯息。相对来说,在远程管理装置200传送给中控电脑110的网络封包并不需包含这些与日期或时间相关的栏位。另外,远程管理装置200分别传送给中控电脑110与远程录影装置300的网络封包也具有不同的目的网络地址(例如IP地址)。所以本发明的远程录影装置300并非单纯地拦截(intercept)中控电脑110与远程管理装置200之间互相交换的网络封包。
更详细地说,如图3A所示,远程管理装置200这端会依据一采样频率(例如为每秒30帧)将被控电脑120所输出的影像信号(例如为VGA信号)依序转换为连续的P个影像帧(Frame),兹举例说明如下。假设远程管理装置200这端在某一段时间内由被控电脑120所输出的影像信号当中撷取出了第零影像帧P0、第一影像帧P1、第二影像帧P2及第三影像帧P3。为了减少传送到网络上的数据量,在通常的情况下,如图3B所示,远程管理装置200并不会立即就将第零影像帧P0到第三影像帧P3(共四帧)的所有像素值(Pixel Value)都原封不动地经由网络传送给远程录影装置300,远程管理装置200会对这些影像帧再进行以下的处理。远程管理装置200会先比较连续的前后两影像帧以判断其是否有所变化。例如,以图3B为例,远程管理装置200会判断第一影像帧P1相较于第零影像帧P0是否有所变化,并且判断第二影像帧P2相较于第一影像帧P1是否有所变化。假设远程管理装置200判断,相较于第零影像帧P0,第一影像帧P1没有任何变化,且相较于第一影像帧P1第二影像帧P2没有任何变化,远程管理装置200可不必再对第一影像帧P1及第二影像帧P2进行后续处理,也不必将其传送给远程录影装置300。
然而,当远程管理装置200判断连续的前后两影像帧之间有变化时,在正常运作下,本案发明可进一步减少所需传送的影像数据量。更详细地说,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找出有变化的部分,远程管理装置200会进一步将每个影像帧(例如影像帧P0~P4)再划分为M个影像区块(Block),如图3C所示,并且远程管理装置200会比较前后两影像帧当中所有对应的影像区块的像素值,以便找出有变化的影像区块。兹假设连续前后两影像帧之间有变化的区块的个数为N说明如下。
当前后两影像祯完全相同时,N=0,这也表示此远程管理装置200并不会送出M个影像区块中的任何一个影像区块至网络上;当前后两影像帧有部分不同时,则0<N<M,这也表示该远程管理装置200仅会将M个影像区块当中的N个影像区块送至影像处理装置250进行后续处理,再将其所对应的影像数据传送到网络上;当前后两影像帧完全不同时,N=M。
另外,如图2B及图2C所示,此远程管理装置200更具有一影像处理模块250。此影像处理模块250耦接于前述的电脑接口210与网络接口220之间。当如图3C中有变化的影像区块(例如有N个影像区块)被找出之后,此远程管理装置200的影像处理模块250还可选择性地针对这N个有变化的影像区块进行相关的影像处理(压缩或编码)等步骤,以进一步地减少传送到网络上的数据量。亦即,此远程管理装置200可能仅会将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传送到网络上,而非将该N个影像区块的数据原封不动地传送到网络上。
例如,远程管理装置200可选择性地或依据使用者的设定将有变化的影像区块的像素的色彩深度(Color Depth)降低;远程管理装置200可能会将RGB色彩坐标转换为YUV色彩坐标;又例如远程管理装置200可能会选择性地减少影像区块的YUV成分当中的U成分或/及V成分(例如将YUV的比例由4:4:4改为4:2:1);又例如远程管理装置200可能会选择性地将有变化的影像区块以JPEG/JPEC200/Wavelet的方式进行压缩或是编码。对于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可以理解的是,依据设定或使用者的选择,上述影像处理或压缩过程可能为一有损或无损(Lossless)的影像处理或压缩,若在远程管理装置200采用有损影像处理或压缩,则在中控电脑110的屏幕所看见的影像与被控电脑120所输出的影像在影像品质上可能会所有不同。在一较佳实施例当中,此影像处理模块250可由中央处理器、特殊用途集成电路(ASIC)或是FPAG所实现。此影像处理模块250更可选择性地包含一差动单端转换器以及一模拟数字转换器。
更具体而言,前后两影像帧产生变化的情形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产生在后的影像帧与前一影像帧在某些影像区块的像素值有所不同,但是这些有变化的影像区块落在相同的位置;第二种情况是有变化的影像区块落在不同的位置,但是这些有变化的影像区块当中的像素值并未有所不同;第三种情况是有变化的影像区块既落在不同的位置,且这些有变化的影像区块当中的像素值也不相同。
请参阅图4A,为便于说明起见,本发明在此范例中假设前后连续两影像帧有变化的情形为前述的第一种情况(变化都发生在影像区块的相同的相对位置)。亦即第一影像帧P1相较于前一影像帧(第零影像帧P0),有变化的影像区块例如为影像区块1-1、影像区块1-2及影像区块1-3:同样的,假设第二影像帧P2相较于第一影像帧P1,有变化的影像区块仍是落在相同的相对位置,例如为影像区块2-1、影像区块2-2及影像区块2-3:仍为同样地,假设第三影像帧P3相较于第二影像帧P2,有变化的影像区块仍是落在相同的相对位置,例如为影像区块3-1、影像区块3-2及影像区块3-3。如前所述,为了减少传送到网络上的数据量,远程管理装置200仅会将有变化的影像区块的对应影像数据经由网络传送出去,所以远程录影装置300这端在完整地收到代表第零影像帧P0的数据后,即使远程管理装200判断出第零影像帧P0后续的影像帧(例如P1至P3)有所变化,远程管理装置200仍不会将完整的第一影像帧P1、第二影像帧P2及第三影像帧P3传送出去。
如果第二影像帧P2相较于第一影像帧P1是有所变化的,且第三影像帧P3相较于第二影像帧P2亦是有所变化的,且变化情形为前述第一种情况,远程管理装置200仅会将影像区块1-1、影像区块1-2、影像区块1-3、影像区块2-1、影像区块2-2、影像区块2-3、影像区块3-1、影像区块3-2及影像区块3-3经由适当的网络通讯协议陆陆续续分别传送给中控电脑110及远程录影装置300。
仍请参阅图4A,假设再将影像区块1-1、影像区块1-2及影像区块1-3划分为第一影像区块群组G1;影像区块2-1、影像区块2-2及影像区块2-3划分为第二影像区块群组G2;影像区块3-1、影像区块3-2及影像区块3-3划分为第三影像区块群组G3。如前所述,远程管理装置200依据一频率产生上述的区块群组G1至G3,因此假设远程管理装置200产生上述的区块群组的时间间隔均为T1(例如30毫秒)。再假设上述的区块群组G1至G3由远程管理装置200传送到远程录影装置300的网络传输所需时间均相同,因此远程录影装置300的第一存储装置310收到第一影像区块群组G1与第二影像区块群组G2之间的时间间隔将为T1;假设远程录影装置300的第一存储装置310收到第二影像区块群组G2与第三影像区块群组G3之间的时间间隔亦为T1。
当远程录影装置300仍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可用,亦即第二存储装置320可用的存储空间尚未到达一预设的临限值时,远程录影装置300维持在一正常录影模式(第一录影模式)。在此种模式下,第一存储装置310并不允许相对位置的前一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在完成搬移前即被后一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覆盖(取代)的情况发生,例如不允许影像区块1-1在搬移至第二存储装置300之前就被影像区块2-1覆盖,所有的影像区块都会被依序地或随机地存储在第一存储装置310当中的不同位置,直到被移出为止。该第一存储装置130可为一缓冲存储器或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在正常录影模式下,当第一存储装置130已经用尽但其中的数据尚未搬移至第二存储装置300之前,因为不允许覆盖发生,远程录影装置300可能会通知远程管理装置200停止传送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直到第一存储装置130有存储空间被腾出来为止。
当第一影像区块群组G1被收齐之后会被写入到第二存储装置320(例如为一硬盘机)中。亦即,在第一存储装置310当中的第一影像区块群组G1在搬移到第二存储装置320之前并不会被第二影像区块群组G2所覆盖,且第二影像区块群组G2也不会被第三影像区块群组G3所覆盖。如此会使得第一影像区块群组G1、第二影像区块群组G2及第三影像区块群组G3最终均可被第二存储装置320所存储。所以当远程管理装置200的管理者有需求的时候,远程录影装置300便可以依据存储在第二存储装置320当中的第零影像帧P0以及前述的第一影像区块群组G1、第二影像区块群组G2及第三影像区块群组G3重建出第一影像帧P1、第二影像帧P2及第三影像帧P3。亦即第一影像帧P1到第三影像帧P3当中没有任何一个影像帧会被遗失。如此一来,在这种正常录影模式下图2A的管理者600便可以在事后任何时间观看之前被控电脑120被中控电脑110操作的情形,找出可能产生问题的原因,而实现所谓的影像日志(Video Log)功能。除了硬盘机以外,此第二存储装置320亦可为固态硬盘(SSD)、快闪存储器、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EPROM)或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
但是当远程录影装置300的第二存储装置320剩余可用的存储空间已经不足,且管理者仍不知情或是无法即时对这样的状况做出适当处置的时候,如果远程录影装置300仍维持前述正常的录影模式,最终一定会使得第二存储装置320的空间全部耗尽而导致整个录影功能停摆。为了避免整个录影功能停摆或延后这样的情况发生,依据本发明,在远程录影装置300剩余可用的存储空间已经达到临限值之后,远程录影装置300会自动进入一减帧录影模式(第二录影模式),无需管理者手动启动。并且此时远程录影装置300会发出一通知给管理者,提醒其尽速进行相关的处置。此通知可为电子邮件(E-mail)、手机文字简讯、手机语音讯息或是经由其他任合适当的方式。或者是,此减帧录影模式可因管理者的启动而开始。
如图4B所示,在本发明的减帧录影模式下,第一存储装置310中将允许对应于影像帧的相同位置的前一影像区块被在搬移前即被后一影像区块覆盖的情况发生,并且使得第二时间间隔T2会被调整成大于第一时间间隔T1,如此将会使得在第一存储装置310当中的影像区块被累积较长的一段时间(大于第一时间间隔T1)后才被搬移到第二存储装置320。亦即由远程管理装置200将影像区块的影像数据写入第一存储装置310的频率会大于第一存储装置310将其存储的影像区块的影像数据搬移至第二存储装置320的频率。
举例来说,即使远程管理装置200每秒可产生30张的影像帧,在此模式下,当远程录影装置300播放录影影片的更新频率被设定为每秒12.5帧时,此第二时间间隔T2约为80毫秒;当远程录影装置300播放录影影片的更新频率被设定为每秒10帧时,此第二时间间隔T2约为100毫秒;当远程录影装置300播放录影影片的更新频率被设定为每秒3帧时,此第二时间间隔T2约为330毫秒;当远程录影装置300播放录影影片的更新频率被设定为每秒2帧时,此第二时间间隔T2约为500毫秒;当远程录影装置300播放录影影片的更新频率被设定为每秒1帧时,此第二时间间隔T2约为1000毫秒。亦即播放录影影片时每秒的帧数越少,此第二时间间隔T2就会越长。
因此,如果影像区块的变化情形为前述的第一种情况(变化发生在相同的相对位置),且例如第二时间间隔为第一时间间隔T1的三倍,如图4B所示,在第一存储装置310当中的第一影像区块群组G1将会被第二影像区块群组G2所覆盖,且之后第二影像区块群组G2亦会被第三影像区块群组G3所覆盖。如此会使得第一影像区块群组G1、第二影像区块群组G2及第三影像区块群组G3当中仅有最后被收到的第三影像区块群组G3可被第二存储装置320所存储。如此,便可在第二存储装置320中减少录影所需的存储空间,进而延长仍可录影的时间以等待管理者的处置。管理者的处置可能包含删除较不重要的录影片段或是将某些录影片段搬移到其他的存储空间或是其他的远程录影装置。
请参阅图4C,然而,若在减帧录影模式下碰上前述的第二情况时(有变化的多个影像区块有些落在不同的位置),远程录影装置300会如图4C所示将有变化的影像区块存储起来。具体而言,如图4C所示,一开始,远程录影装置300的第一存储装置310会存储第一影像帧P1的影像区块1-1、1-2、1-3及1-4。当过了第一时间间隔T1的时间,但尚未到达第二时间间隔T2时,第一存储装置310会再自远程管理装置200接收到第二影像帧P2中的影像区块2-1、2-2及2-3。由于影像区块2-1、2-2及2-3的位置是相应于影像区块1-1、1-2及1-3的位置,且影像区块1-1、1-2及1-3尚未被搬移至第二存储装置320,因此在存储影像区块2-1、2-2及2-3于第一存储装置310时,影像区块2-1、2-2及2-3会将影像区块1-1、1-2及1-3覆盖。同样地,再次过了第一时间间隔T1的时间后,第三影像帧P3的影像区块3-1、3-2及3-3将会于第一存储装置310中覆盖之前已存储的影像区块2-1、2-2及2-3。然而,此处须注意的是,由于在第一影像帧P1之后的影像帧P2及P3没有任何有变化的影像区块相应于影像区块1-4,因此影像区块1-4在第一存储装置310中会一直被保留住,并在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被覆盖掉。藉此方式,在总共过了两个第二时间间隔T2后,真正会从第一存储装置310搬移至第二存储装置320的影像区块会是影像区块1-4、3-1、3-2及3-3。
图4D显示在减帧模式下碰上前述的第三种情况(有变化的影像区块既落在不同的位置,且这些有变化的影像区块当中的像素值也不相同)。如图4D所示,每经过第一时间间隔T1的时间后,第一存储装置310将会自远程管理装置200接收并存储不同影像帧的有变化的影像区块(亦即影像区块1-4、2-4及3-4)。由于影像区块1-4、2-4及3-4所相应的位置不同,所以在第一存储装置310当中并不会发生前述覆盖的情况,当过了第二时间间隔T2时,第一存储装置310中仍然还存储着影像区块1-4、2-4及3-4。因此,在此情况下,第二存储装置320可从第一存储装置310接收并存储影像区块1-4、2-4及3-4。亦可由第二存储装置320当中还原出第一影像影像帧P1至第三影像影像帧P3。
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在录影的同时,远程管理装置200对被控电脑120的采样频率仍维持不变,并且远程管理装置200提供给中控电脑110的每秒影像帧的数目并不会受到前述减帧录影模式的影响,因此在远程录影装置300进行减帧录影时并不会对中控电脑100的使用者造成任何影响或是不便的感觉。中控电脑100的使用者也不会察觉远程录影装置300正在对其操作被控电脑120的过程进行录影。亦即,若无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网络拥塞或使用者自行调整),即使远程录影装置300在进行减帧录影时已将重新播放录影影片的更新频率调整为每秒12.5帧,远程管理装置200提供给中控电脑110每秒的影像帧数目仍可维持为30帧。
请参阅图5,图5为本发明的影像日志记录方法的流程图,其包含步骤S01~S10。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影像日志记录方法可用于前述的影像日志系统100中。
如图5所示,步骤S01包含提供一远程管理装置,该远程管理装置具有一网络接口及一电脑接口。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远程管理装置可为前述所说明的远程管理装置200,并且可包含一第一网络地址。在本实施例中,远程管理装置200可为一网络型键盘-影像-鼠标切换器(Over-IP Keyboard-Video-Mouse Switch)。如图2A所示,此远程管理装置200可管理一或多台被控电脑120,并可在一或多台被控电脑120之间进行键盘-影像-鼠标信号的切换。此外,如图2B所示,远程管理装置200具有网络接口220,网络接口220则经由网络耦接至一中控电脑110,使得中控电脑110与此远程管理装置200之间可依据适当的网络通讯协议(例如TCP/IP协议组)进行通讯以进行互动或交换数据。例如,某一使用者可经由在中控电脑110上执行的网页浏览器登入该远程管理装置200,登入后便可对该远程管理装置200进行设定(Configuration)。
步骤S02包含以远程管理装置的电脑接口耦接一被控电脑的一连接端口,例如影像输出端口及键盘/鼠标连接端口。如前所述,被控电脑的影像输出端口及键盘/鼠标连接端口可整合于单一连接端口当中。如图2B及图2C所示,远程管理装置200具有电脑接口210,其具有至少一电脑连接端口210a。通过此电脑接口210,远程管理装置200可耦接至至少一被控电脑120。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此远程管理装置200的电脑连接端口210a更可具有一影像输入端、一键盘/鼠标输出端口。其中影像输入端口用以连接被控电脑120的影像输出端口;键盘/鼠标输出端口用以连接被控电脑120的键盘/鼠标输入端口。此外,电脑接口210的电脑连接端口210a亦可经由一电脑接口模块(Computer Interface Module;CIM)500耦接至被控电脑120。在这种情况下,此电脑接口210的电脑连接端口210a具有至少一个RJ-45连接器,使得此电脑接口210可通过一五类线(CAT-5 Cable)与电脑接口模块500的RJ-45连接器连接。亦即,此五类线的一端连接至电脑接口210的RJ-45连接器,另一端则连接至电脑接口模块500的RJ-45连接器。
步骤S03包含使该被控电脑可经由该远程管理装置被该中控电脑所控制。更详细地说,此步骤包含以该远程管理装置的网络接口耦接中控电脑,使得该中控电脑所发出的控制信号可经由网络被该远程管理装置所接收,进而使该中控电脑的使用者可经由网络管理该远程管理装置及控制该被控电脑。例如,中控电脑可以通过其上的网页浏览器对该远程管理装置进行登入及后续的设定。具体而言,如图2B及图2C所示,远程管理装置200的网络接口220经由网络耦接至中控电脑110。藉此方式,远程管理装置200可依据适当的网络通讯协议(例如TCP/IP协议组)与中控电脑110进行通讯以交换数据。详言之,远程管理装置200可经由网络接收中控电脑110所传来具有键盘/鼠标信号的网络封包。远程管理装置200可经由网络接口220及中央处理器260将该网络封包还原为该键盘/鼠标信号,并将其以适当的被控电脑120可读的格式传送至被控电脑120。通过此方式,仿佛中控电脑110是直接下控制指令给该远程管理装置200及/或被控电脑120。
步骤S04包含以远程管理装置撷取被控电脑根据该控制信号所输出的影像信号,并将影像信号转换为连续的P个影像帧。在一较佳实施例,此影像信号可能是被控电脑120根据中控电脑110的键盘/鼠标信号所输出的影像信号,也可能是被控电脑120非根据键盘/鼠标信号所输出的影像信号,例如仅是被控电脑120本身定期更新屏幕显示的影像信号。详言之,如第二A或图3A所示,被控电脑120会根据中控电脑110所发出的键盘/鼠标信号输出影像信号至远程管理装置200。接收到影像信号后,远程管理装置200则会将该影像信号转换为连续的P个影像帧。
步骤S05包含以远程管理装置将每一该P个影像帧分解为M个影像区块。具体而言,如图3C所示,每个影像帧会被远程管理装置200被分解为M个影像区块。以图3C为例,第零影像帧P0具有6x7个影像区块(42个影像区块,亦即M=42)。然而,在其他不同实施例中,影像帧可以其他数目的影像区块被分解。
步骤S06包含以远程管理装置依据一第一时间间隔将该M个影像区块转换为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例如压缩后的影像数据)后经由网络传送至一远程录影装置,且该远程录影装置与该中控电脑具有不同的网络地址。详言之,如图3C及图4A所示,远程管理装置200会将影像帧的M个影像区块中的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传送至远程录影装置300。具体而言,在一实施例中,远程管理装置200可进一步判断该P个影像帧当中的前后连续两影像帧的差异以决定该N个影像区块,例如图3C所示的影像区块1-1至3-3。换言之,远程管理装置200可能会将该M个影像区块当中部分或全部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传送至远程录影装置300。
以图4A为例,若远程管理装置200决定是影像帧P0的42个影像区块中的影像区块1-1、1-2、1-3为该N个有变化的影像区块,在本实施例中远程管理装置200会依据适当的网络通讯协议(例如TCP/IP协议组)将每该N个影像区块封装成一或多个网络封包,并且将各该网络封包经由网络传送至远程录影装置300。并且在形成将传送给远程绿影装置300的网络封包中也会加上一些与时间或日期有关的讯息,使得远程绿影装置300可以辨识并加以利用。当该远程管理装置判断(1)前后两影像帧完全相同时,N=0;(2)前后两影像部分不同时,0<N<M;以及(3)前后两影像帧完全不同时,N=M。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远程管理装置200将各影像帧的N个影像区块分别划分为一影像区块群组。举例而言,以上述图4A的第一影像帧P1为例,影像区块1-1、1-2及1-3将会被划分为第一影像区块群组G1。远程管理装置200在本例中会将第一影像区块群组G1包装为网络封包,并且传送至远程录影装置300。相对的,远程管理装置200会将其他的影像帧(如影像帧P1、P2、P3等)的各别的N个影像区块分别划分为第二影像块群组G2及G3。
步骤S07包含以该远程管理装置将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经由网络传送至一远程录影装置,且该远程录影装置与该中控电脑具有不同的网络地址。以图4A为例,若远程管理装置200判断影像帧P0的42个影像区块中的影像区块1-1、1-2、1-3为该N个有变化的影像区块,在本实施例中远程管理装置200会依据适当的网络通讯协议(例如TCP/IP协议组)将每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封装成一或多个网络封包,并且将各该网络封包经由网络传送至远程录影装置300。
步骤S08包含在该远程录影装置提供一第一存储装置,并将该第一存储装置划分为至少R个存储区域,用以将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存储在该R个存储区域中,并依据一第一时间间隔T1来陆续存储对应于不同影像帧的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详言之,以图4A的情况为例,远程录影装置300包含第一存储装置310。远程管理装置200以某一频率将影像信号转换为P个影像帧,其中在某一段时间内影像帧P0、P1、P2是有变化的影像帧。因此,在此频率下,远程管理装置200会每隔一段时间间隔后,依序将P个影像帧中的各个影像帧的有变化的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传送至远程录影装置300。以图4A而言,远程管理装置200会先将第一影像帧P1的第一影像区块群组G1传输至远程录影装置300的第一存储装置3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存储装置310较佳为易失性存储装置,如缓冲存储器等。接着,在第一时间间隔T1的时间后,远程管理装置200将会把第二影像帧P2的第二影像区块群组G2传送至第一存储装置;以及将会把第三影像帧P3的第三影像区块群组G3传送至第一存储装置。假设第一时间间隔T1为30毫秒,远程管理装置200会每隔30毫秒将不同影像帧的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传送至远程绿影装置300。因此,以远程录影装置300的角度而言,若假设不同影像区块群组在网络上所耗费的传输时间均相同,远程录影装置300的第一存储装置310依据第一时间间隔T1陆续接收并存储对应于不同影像帧的影像区块群组(亦即各影像帧的N个影像区块)。
步骤S09包含在远程录影装置提供一第二存储装置,使得被存储于第一存储装置中的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在一第二间间隔后会被移至该第二存储装置。依据第二存储装置320的剩余可用空间,该第二时间间隔T2可等于该第一时间间隔或是被调整成大于该第一时间间隔T1,由于该些影像区块的产生及存储方式已经如前述图4A至图4D的相关说明所揭露,因此在此不再予以赘述。
步骤S10包含判断第二存储装置所剩余可用的存储空间是否达到一临限值;当第二存储装置所剩余可用的存储空间达到临限值时,远程录影装置进入一减帧录影模式,在该减帧录影模式下该第二时间间隔大于该第一时间间隔。具体而言,如图4A为例,当第二存储装置320所剩余可用的存储空间未达到该临限值时,远程录影装置300会维持在一正常录影模式。在本实施例中,在正常录影模式下第二时间间隔T2约略等于第一时间间隔T1,使得第二存储装置320可陆续接收第一存储装置310所存储的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亦即,第二存储装置320会接收到远程管理装置200所传来由P个影像帧所得的N个影像区块),并且不同影像帧的影像区块存储于不同位置,因此彼此并不会有覆盖的情况发生。当第二存储装置302所剩余可用的存储空间达到某一临限值时,远程录影装置300可先即时通知系统管理员或其他相关人员第二存储装置320的存储空间即将用尽的事件。换言之,当第二存储装置320所剩余可用的存储空间达到临限值时,远程录影装置300将会通知影像日志系统100的管理者600以方便管理者600可进行后续第二存储装置302的清空程序。
然而当第二存储装置302达到临限值并且远程录影装置300已通知管理者600时,管理者600不见得能立即采取因应措施(例如立即进行第二存储装置302的清空程序),或是在没有通报管理者的机制的情况下,远程录影装置300亦可自动进入减帧录影模式(第二录影模式)。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能有效利用第二存储装置320所剩余可用的存储空间,以及为了能提供给管理者600更充裕的时间做出反应,当第二存储装置320达到临限值时,远程录影装置300将会进行减帧录影模式。具体而言,远程录影装置300将会调整第二时间间隔T2的时间,以使第二时间间隔T2会大于第一时间间隔T1,第二存储装置320需要等到第二时间间隔T2后才会从第一存储装置310接收到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并且允许前述图4B所说明的覆盖的情况发生。以图4B为例,假设第二时间间隔T2是第一时间间隔T1的三倍大,当第一存储装置310接收第一影像区块群组G1并且过了第一时间间隔T1后,由于第二时间间隔T2大于第一时间间隔T1,第一存储装置310内所存储相应于第一影像区块群组G1的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将会被第二影像区块群组G2覆盖。
值得注意的是,如图2A所示,在本发明的另一较佳实施例中,针对同一台被控电脑120所撷取的P个影像帧,本发明的远程管理装置200亦可以不同的频率分别对远程录影装置300及中控电脑110提供每一该P个影像帧当中有变化的N个影像区块(0≤N≤M),其中M为每一该P个影像帧分割后最大可得的影像区块数。例如本发明的远程管理装置200以每秒30帧的频率(第一频率)将每一该P个影像帧的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提供给中控电脑110;但是在减帧录影模式下,该远程管理装置200则以每秒不到30帧的频率(第二频率)将该P个影像帧的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提供给远程录影装置300。
或者是,远程管理装置200可在远程录影装置300提出请求后才对其提供影像帧当中有变化的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并且这些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是经过压缩或其他影像处理的。
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围。必须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包含于权利要求的精神及范围的修改及均等设置均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关于远程电脑操作的影像日志系统,至少包含:
一远程管理装置,连接于一被控电脑,以作为该被控电脑与一中控电脑或其他网络装置进行网络通讯所需的一网络接口,且该远程管理装置作为一影像传送端及一控制信号接收端,进而使该被控电脑可根据该中控电脑所传来的键盘/鼠标操作而输出一影像信号,其中该远程管理装置可依据一频率将该影像信号转换为连续的P个影像帧,其中每一该P个影像帧可再分解为M个影像区块,且该M个影像区块会依据一第一时间间隔被转换为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后被该远程管理装置经由网络传送出去,其中0≤N≤M;
一远程录影装置,具有与该中控电脑不同的网络地址,该远程录影装置经由网络耦接至该远程管理装置,该远程录影装置更至少包含:
一第一存储装置,划分为至少R个存储区域,用以将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存储在该R个存储区域中,并依据一第一时间间隔来陆续存储来自于不同影像帧的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且该远程录影装置可利用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重建对应的影像帧以作为该中控电脑的该影像日志;
一第二存储装置,其中被存储于该第一存储装置中的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更在一第二时间间隔后被移至该第二存储装置;
其中,当该第二存储装置的剩余空间达到一临限值后,该远程录影装置进入一减帧录影模式,在该减帧录影模式下该第二时间间隔大于该第一时间间隔,以及当该第二存储装置的剩余空间达到该临限值时,该第一存储装置允许相同位置的前一影像区块在搬移至第二存储装置之前即被后一影像区块所覆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日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远程管理装置更判断该P个影像帧当中的前后连续两影像帧的差异以产生该N个影像区块,其中该远程管理装置判断(1)前后两影像帧完全相同时,N=0;(2)前后两影像帧部分不同时,0<N<M;(3)前后两影像帧完全不同时,N=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日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远程管理装置亦将对应于每一该P个影像帧的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传送给该中控电脑。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日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存储装置为一非易失性存储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影像日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远程录影装置更可依据该非易失性存储装置的剩余可用的存储空间调整该第二时间间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日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存储装置为一易失性存储装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日志系统,其特征在于,在该减帧录影模式下该远程录影装置可重建出对应于该P个影像帧的Q个影像帧,该中控电脑可重建出P个影像帧,且Q小于或等于P。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日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存储装置由缓冲存储器及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所组成的族群中所选出。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影像日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存储装置由硬盘、固态硬盘(SSD)、快闪存储器、电子抹除式可复写只读存储器(EEPROM)及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VRAM)所组成的族群中所选出。
10.一种关于电脑操作的影像日志记录方法,该方法至少包含下列步骤:
(A)提供一远程管理装置,该远程管理装置具有一网络接口及一电脑接口;
(B)以该远程管理装置的该电脑接口耦接一被控电脑的一连接端口;
(C)以该远程管理装置的网络接口耦接一中控电脑,使得该中控电脑所发出的控制信号可经由网络被该远程管理装置所接收,进而使该中控电脑的使用者可经由网络管理该远程管理装置及控制该被控电脑;
(D)以该远程管理装置撷取该被控电脑根据该控制信号所输出的影像信号,并将该影像信号转换为连续的P个影像帧;
(E)以该远程管理装置将每一该P个影像帧分解为M个影像区块;
(F)依据一第一时间间隔将该M个影像区块转换为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
(G)以该远程管理装置将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经由网络传送至一远程录影装置,且该远程录影装置与该中控电脑具有不同的网络地址;
(H)在该远程录影装置提供一第一存储装置,并将该第一存储装置画分为至少R个存储区域,用以将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存储在该R个存储区域中;
(I)在该远程录影装置提供一第二存储装置,使得被存储于该第一存储装置中的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在一第二时间间隔后会被移至该第二存储装置;以及
(J)判断该第二存储装置所剩余可用的存储空间是否达到一临限值,当该第二存储装置所剩余的存储空间达到该临限值时,该远程录影装置进入一减帧录影模式,在该减帧录影模式下该第二时间间隔大于该第一时间间隔,以及当该第二存储装置的剩余空间达到该临限值时,该第一存储装置允许相同位置的前一影像区块在搬移至第二存储装置之前即被后一影像区块所覆盖。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F)更至少包下列步骤:
(F-1)判断该P个影像帧当中的前后连续两影像帧的差异以产生该N个影像区块,其中当该远程管理装置判断(1)前后两影像帧完全相同时,N=0;(2)前后两影像帧部分不同时,0<N<M;以及(3)前后两影像帧完全不同时,N=M。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步骤(I)更至少包含下列步骤:
(I-1)当判断该第二存储装置所剩余可用的存储空间尚未达到该临限值时,该远程录影装置维持在一正常录影模式,在该正常录影模式下该第一存储装置不允许对应于相同位置的影像区块在被搬移至该第二存储装置即被覆盖,使得该远程录影装置可由该第二存储装置陆续所存储对应于不同影像帧的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还原出该P个影像帧。
13.一种关于远程电脑操作的影像日志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包含:
一远程管理装置,连接于一被控电脑,以作为该被控电脑与一中控电脑或其他网络装置进行网络通讯所需的一网络接口,且该远程管理装置作为一影像传送端及一控制信号接收端,进而使该被控电脑可根据该中控电脑所传来的键盘/鼠标操作而输出一影像信号,其中该远程管理装置可将该影像信号转换为连续的P个影像帧,其中每一该P个影像帧可再分解为M个影像区块,且该M个影像区块会依据一第一频率被转换为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后被该远程管理装置经由网络传送出去,其中0≤N≤M;
一远程录影装置,具有与该中控电脑不同的网络地址,该远程录影装置经由网络耦接至该远程管理装置,该远程录影装置更至少包含:
一第一存储装置,划分为至少R个存储区域,用以将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存储在该R个存储区域中,并依据该第一频率来陆续存储来自于不同影像帧的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且该远程录影装置可利用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重建对应的影像帧以作为该中控电脑的该影像日志;
一第二存储装置,其中被存储于该第一存储装置中的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更依据一第二频率被移至该第二存储装置;
其中,当该远程录影装置进入一减帧录影模式后,该第二频率被调整成小于该第一频率,且该第一存储装置允许相同位置的前一影像区块在搬移至第二存储装置之前即被后一影像区块所覆盖。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影像日志系统,其特征在于,该N个影像区块的对应数据为该N个影像区块的压缩数据。
CN201410524594.6A 2013-12-11 2014-10-08 影像日志存储系统及其记录方法 Active CN1047175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45641 2013-12-11
TW102145641A TWI538523B (zh) 2013-12-11 2013-12-11 影像日誌儲存系統及其記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717531A CN104717531A (zh) 2015-06-17
CN104717531B true CN104717531B (zh) 2018-03-09

Family

ID=53416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4594.6A Active CN104717531B (zh) 2013-12-11 2014-10-08 影像日志存储系统及其记录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717531B (zh)
TW (1) TWI5385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8322A (zh) * 2015-11-20 2016-04-06 中电海康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分段视频播放的实时查看远程桌面方法
CN109951665A (zh) * 2019-03-18 2019-06-28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视频数据的存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4816275B (zh) * 2022-06-28 2023-05-16 广东欧谱曼迪科技有限公司 灌注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8154A (zh) * 2009-08-28 2011-03-30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送影像讯号至多台远端操控电脑的多电脑切换器及方法
CN102157181A (zh) * 2009-11-24 2011-08-17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记录与播放视讯影像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21419A (zh) * 2011-12-31 2012-06-27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分级存储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3106705A (zh) * 2013-01-23 2013-05-15 深圳市华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行车记录仪及其行车记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45349B (zh) * 2010-12-31 2014-07-11 Aten Int Co Ltd 遠端管理系統及其運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98154A (zh) * 2009-08-28 2011-03-30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传送影像讯号至多台远端操控电脑的多电脑切换器及方法
CN102157181A (zh) * 2009-11-24 2011-08-17 宏正自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以记录与播放视讯影像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CN102521419A (zh) * 2011-12-31 2012-06-27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分级存储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CN103106705A (zh) * 2013-01-23 2013-05-15 深圳市华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行车记录仪及其行车记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38523B (zh) 2016-06-11
TW201524217A (zh) 2015-06-16
CN104717531A (zh) 2015-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21325B2 (en) Adaptive video streaming
CN103248946B (zh) 一种视频图像快速传输的方法及系统
CN102801957B (zh) 监视系统
CN102571726B (zh) 多媒体数据共享的方法、系统及状态判定服务器
US7847755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selective encoding of changed host display information
CN105260153B (zh) 图像输出装置和图像输出方法
CN100591120C (zh) 视频通信方法及装置
JP2007531355A (ja) コンピュータ管理システムととも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ビデオデジタル化および画像補正のための改善されたシステム
CN104717531B (zh) 影像日志存储系统及其记录方法
EP2652951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encoding display data
CN111432169B (zh) 视频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系统
CN105404788A (zh) 一种分布式医疗诊断系统
DE102013021710A1 (de) Grafik-Dienstleister und Verfahren zur Datenstromübertragung von bilderzeugtem Inhalt über eine entfernte Grafikverarbeitungsdienstleistung
CN102959955A (zh) 共享图像
WO2019041227A1 (zh) 车载安防监控方法、系统及终端设备
CN102664939A (zh) 一种屏幕镜像移动终端的方法及设备
CN1125028A (zh) 自适应的视频解压缩
CN111083450A (zh) 车机端图像远程输出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375859A (zh) 一种媒体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418209B (zh) 一种应用于视频传输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2770827B (zh) 用于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多媒体内容的方法
CN103763610B (zh) 一种远程桌面的重定向方法及装置
US7844765B2 (en) KVM switch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13709493B (zh) 一种kvm系统的视频流数据加密装置、方法及设备
CN115834941A (zh) 一种投屏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