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7381B - 分解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之假單孢菌分離株及其於廢水處理之應用 - Google Patents
分解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之假單孢菌分離株及其於廢水處理之應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37381B TWI537381B TW103141045A TW103141045A TWI537381B TW I537381 B TWI537381 B TW I537381B TW 103141045 A TW103141045 A TW 103141045A TW 103141045 A TW103141045 A TW 103141045A TW I537381 B TWI537381 B TW I537381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wastewater
- wastewater treatment
- pseudomonas
- pseudomonas aeruginosa
- inorganic sulfur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假單孢菌分離株及其應用,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分解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之假單孢菌分離株及其於廢水處理之應用。
煉焦製程主要將煤礦隔絕空氣,在高溫下進行碳化,並去除其中所含水分及揮發分,最後形成焦炭。所得之焦炭主要應用於金屬冶煉工業,例如煉鐵、煉鋼時作為還原劑並與爐渣分離。
煉焦製程產生之煉焦廢水的組成、性質,雖然會因為煤礦品質、碳化溫度、煉焦爐環境、副產品工場、甚至工作日等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大抵上以酚類化合物,氰化物(CN-)、硫氰化物(SCN-)、硫氧化物(S2O3 2-)、氨氮(NH3-N)、油脂(oil/grease)以及其他難以分解之有機物等為主。上述有害物質不僅提高煉焦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
(COD),其中更有不少種類具有致突變性(mutative)與致癌性(cancerogenic)。
為了使排放之煉焦廢水符合目前環保法規對放流水的要求,並兼顧處理成本,大多利用較經濟的生物處理法,例如活性污泥法、生物旋轉盤,乃至近年來發展出的純氧活性污泥曝氣槽法等,以分解上述有害物質。其中,由於活性污泥法所需之成本較低廉且操作方便,目前為較廣泛使用的方法之一。
活性污泥法經常需要藉由篩選出具有分解上述有害物質能力之菌種後,添加至活性污泥中並與煉焦廢水混合,以穩定活性污泥對上述有害物質之去除效率。上述方法可參考林忠亮等人於2006年在石油季刊第43卷第2期第35-46頁發表之「硫氰酸鹽與酚分解菌之單離及其應用在煉油廢水處理之研究」一文,任河山等人於2008年在環境科學第29卷第2期第482-287頁發表之「酚降解菌株的分離、鑑定和在含酚廢水生物處理中的應用」一文,Ronald R.等人於1989年在水科學與科技(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21卷第12期第1829-1832頁發表之「The use of cultured bacteria in a full scale biological system treating coke plant wastewater」一文,以及El-Sayed W.S.等人於2003年在生物科學、生物技術與生物化學(Bioscience,Biotechnology and Biochemistry)第67期第2026-2029頁發表之「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enol-catabolizing bacteria from
a coking plant」一文,在此一併列為參考文獻。至於廢水中所含生物較難分解之有機化合物,再進一步以較昂貴的化學處理法,如活性碳吸附、臭氧氧化、Fenton法氧化等方式予以分解或吸附,以符合放流水之管制標準。
然而,上述生物添加法(bioaugumentation)穩定活性污泥法之污染物處理效率,一般所使用的菌種仍有以下缺點。首先,生物添加法所使用之菌株必須無影響人體健康以及環境生態之虞。然而,林等人篩選出之菌株未經鑑定,無法確認該菌是否屬於致病菌種。在一些例子中,倘若篩選出之菌株為人類致病菌〔例如任等人篩選之綠膿桿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D39之AT菌株;El-Sayed W.S.等人篩選出之綠膿桿菌AT2菌株與洋蔥假單胞菌(Burkholderia cepacia)〕時,便不適合添加於廢水中而污染人體及環境。
其次,生物添加法所使用的菌種必須能在實廠廢水中適應良好且生長,並能於短時間內分解實場廢水的有害物質。然而,El-Sayed W.S.等人篩選出的菌株在使用濃度高於500mg/L高濃度酚(phenol)之人造廢水培養下,尚有5至8日的遲滯期,以致影響分解速率。此外,El-Sayed W.S.等人亦未證實此二菌是否亦可分解酚以外之酚類化合物(phenolics),且未證實此二菌是否可應用於實場廢水處理中。
為了解決上述菌株在廢水中適應及生長不良的問題,在其他例子裡,於廢水中可另外添加營養劑(例如林
等人)或培養液(例如任等人、El-Sayed W.S.等人),使菌株能維持分解有害物質之活性。然而,任等人篩選出之菌株所需添加培養液的量過大,並不適合實場廢水處理用。
再者,篩選出的菌種的不良副作用必須越少越好。以Ronald R.等人為例,其篩選出之菌株為混合菌株,在曝氣池中不僅會分解消泡劑,導致曝氣池表面產生泡沫的問題,而且在沉澱池中,混合菌株也會進行脫硝反應而產生氮氣,上浮的氣泡會使活性污泥膠羽沉澱效果不佳,以致活性污泥流失。
另外,在其他例子中,亦可使用商品化之國外進口菌株處理廢水。然而,此類型外來菌株若適應良好,有可能反客為主,對本地菌相造成不良影響;若適應不良,又有流失、分解效果不彰、甚至必須連續性地長期添加菌株,進而增加用藥成本等缺點。
有鑑於此,亟需提供一種本土型單一非致病性菌株,能有效去除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且在廢水處理時又不需另外添加營養劑或培養液,以克服習知生物處理廢水製程中面臨的種種問題。
因此,本發明之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假單孢菌分離株,其為脫氮假單孢菌(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PD1(寄存編號為BCRC 910613),且此脫氮假單孢菌PD1係以酚類化合物與無機硫化合物為碳源及/或硫源。
其次,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假單孢菌分離株之製造方法,其係以酚類化合物與無機硫化合物為碳源及/或硫源培養脫氮假單孢菌PD1(BCRC 910613)。
再者,本發明之又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微生物組合物,其包含有效量之脫氮假單孢菌PD1(BCRC 910613),以分解酚類化合物與無機硫化合物。
本發明之再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廢水處理系統,其包含上述單一菌株之微生物組合物,以用於處理含有酚類化合物與無機硫化合物之廢水。
本發明之又另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廢水處理方法,其係利用上述廢水處理系統,將特定比例之單一菌株之微生物組合物添加至實際工廠廢水中但不添加任何培養液,藉此於短時間內有效分解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又可有效克服習知生物處理廢水製程中面臨的種種問題。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態樣,提出一種假單孢菌分離株,其中此假單孢菌分離株為脫氮假單孢菌(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PD1,此脫氮假單孢菌PD1係以酚類化合物與無機硫化合物為碳源及/或硫源,且此脫氮假單孢菌PD1係寄存於台灣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0613。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態樣,另提出一種假單孢菌分離株之製造方法,其係以煉焦廢水中之酚類化合物與無機硫化合物為碳源及/或硫源培養脫氮假單孢菌PD1(BCRC 910613),以獲得此脫氮假單孢菌PD1之純培養。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態樣,又提出一種微生物組合物,其中此微生物組合物包含單一菌株且有效量之脫氮假單孢菌PD1(BCRC 910613),以分解酚類化合物與無機硫化合物。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態樣,再提出一種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徵在於此廢水處理系統包含上述微生物組合物,以用於分解廢水之酚類化合物與無機硫化合物。
根據本發明之上述態樣,又另提出一種廢水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廢水處理方法利用上述之廢水處理系統處理廢水,每1公升之廢水至少包含重量比1:0.2:0.2至1:100:50之脫氮假單孢菌PD1(BCRC 910613)、酚類化合物以及無機硫化合物但不添加任何培養液,且此廢水之酸鹼值(pH)為5.5至10。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上述之實廠廢水可例如為煉焦廢水。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上述之脫氮假單孢菌PD1於廢水之含量可例如為10mg/L至50mg/L。
應用本發明之分解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之假單孢菌分離株及其於廢水處理之應用,其單一菌株可於短時間內有效去除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且在實廠廢水處理時又不需另外添加營養劑或培養液,從而有效克服習知生物處理廢水製程中面臨的種種問題。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詳細說明如下:
第1圖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脫氮假單孢菌PD1與其他相關菌株的親源樹狀圖。
第2圖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經脫氮假單孢菌PD1處理後煉焦廢水之總酚去除率的曲線圖。
承前所述,本發明提供一種分解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之假單孢菌分離株及其於廢水處理之應用,其中此假單孢菌分離株之單一菌株可於短時間內有效去除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可製成純培養或活性污泥之組合物,且應用於廢水處理系統及方法時,又不需另外添加營養劑或培養液。
本發明此處所稱之「假單孢菌分離株」係指脫氮假單孢菌(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PD1,業於2014年3月27日寄存至臺灣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0613。一般而言,上述之脫氮假單孢菌PD1可利用各種習知方式或者後述之分離、篩選及培養方法,由工廠活性污泥系統獲得純培養菌株。此處所稱之「工廠活性污泥系統」係指用於處理含酚類化合物與無機硫化合物之廢水者,其廢水來源可包括但不限於鋼鐵廠、煉焦廠、火力發電廠、化工廠、石化廠等。在一例示中,上述活性污泥系統可例如為中鋼公司活性污泥系統。由於脫氮假單孢菌PD1
為本土且非致病性菌株,因此無影響人體健康以及環境生態之虞。
本發明此處所稱之「酚類化合物」係指總酚(total phenolics)。一般而言,本發明可利用各種習知方法測量廢水中的總酚含量(total phenolics content),以評估脫氮假單孢菌PD1分解酚類化合物的能力。
本發明此處所稱之「無機硫化合物」係指含有硫酸鹽、亞硫酸鹽或硫代硫酸根(S2O3 2-)基團之無機硫化合物及/或其鹽類。在一例示中,無機硫化合物以含有硫代硫酸根基團之無機硫化合物及/或其鹽類為較佳。本發明亦可利用各種習知方法測量廢水中的無機硫化合物含量,以評估脫氮假單孢菌PD1分解無機硫化合物的能力。
在一實施例中,前述之脫氮假單孢菌PD1可以製成微生物組合物,其中微生物組合物可包括但不限於脫氮假單孢菌PD1之單一菌株的純培養或含有脫氮假單孢菌PD1之單一菌株的活性污泥。在其他例子中,前述之微生物組合物的型式不拘,可以為液體、半固液(泥狀或膏狀)、固體、膠囊、顆粒、粉狀等,或與其他習知結構及/或載體結合,以利於脫氮假單孢菌PD1之生長且不被洗出。
本發明此處所稱之「純培養」係指前述之脫氮假單孢菌PD1由單一菌落形成之分離株,實質上不含其他菌株。
本發明此處所稱之「活性污泥」係指將上述所得之脫氮假單孢菌PD1的純培養,添加至廢水處理用之活性
污泥中,使脫氮假單孢菌PD1成為主要優勢菌種。在一例示中,上述活性污泥可例如由中鋼公司活性污泥系統提供。
在應用時,可將本發明之脫氮假單孢菌PD1直接添加至廢水處理系統之實廠廢水或活性污泥中,以於短時間內分解廢水之酚類化合物與無機硫化合物。
本發明此處所稱之「廢水」係指任何含有酚類化合物以及無機硫化合物之廢水,其來源可包括但不限於鋼鐵廠、化工廠、煉焦廠、火力發電廠、石化廠等。在一例示中,前述廢水可例如為煉焦廢水。不同製程所得之煉焦廢水,其所含之總酚與硫代硫酸鹽之濃度亦有變動,大致上,煉焦廢水可包含1mg/L至1000mg/L之總酚與1mg/L至500mg/L之硫代硫酸鹽。
在利用前述廢水處理系統進行廢水處理時,可將脫氮假單孢菌PD1加入含有酚類化合物以及無機硫化合物之實廠廢水,在不添加任何培養液之情況下經培養一段時間後,利用習知方法或後述方法進行總酚含量之定量,以計算出總酚去除率,藉此評估脫氮假單孢菌PD1分解酚類化合物的能力。
舉例而言,於實廠廢水中加入脫氮假單孢菌PD1後,調整為每1公升之廢水至少包含重量比1:0.2:0.2至1:100:50之脫氮假單孢菌PD1、酚類化合物(或總酚)以及無機硫化合物,在不添加任何培養液之情況下,於10℃至40℃之溫度下培養0小時至50小時。去除菌體及其他不溶物後,利用習知方式測定總酚含量。在一例示中,當廢水
之酚類化合物的含量例如為1mg/L至1000mg/L時,與脫氮假單孢菌PD1培養18小時後,廢水中之總酚去除率可達至少80%,而於培養30小時後之總酚去除率可達至少90%,經於培養40小時後之總酚去除率更可達約100%。在另一例示中,當脫氮假單孢菌PD1與酚類化合物之重量比為1:0.2至1:100時,可於8小時完全分解含有250mg/L之酚類化合物之煉焦廢水。
前述之總酚去除率係以與未經脫氮假單孢菌PD1培養之廢水的總酚含量為對照組,利用下式(I)計算得出。
以煉焦廢水為例,使用煉焦廢水作為PD1菌株的培養液進行密閉式搖瓶培養後,確實可完全降解煉焦廢水的酚類化合物(phenolics)以及150~350mg/L的硫代硫酸根(S2O4 2-),證實脫氮假單孢菌PD1菌株兼具酚類化合物與硫代硫酸根的分解能力。
本發明此處所稱之「碳源及/或硫源」係指前述之脫氮假單孢菌PD1可分解並利用酚類化合物與無機硫化合物作為其碳源及/或硫源,以提供自身生長之營養。
由於本發明之假單孢菌分離株可於短時間內,有效去除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且在廢水處理時又不需另外添加營養劑或培養液,故可有效克服習知生物處理廢水製程中面臨的種種問題。
以下利用數個實施例以說明本發明之應用,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本發明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
在此實施例中,將從中鋼公司活性污泥系統取得之活性污泥與廢水經適當的序列稀釋後,接種於分離培養基中,於約15℃至40℃培養約2天至約3天。在一例示中,上述分離培養基可為含有酚之培養基,例如含有酚(100mg/L)之市售胰蛋白酶黃豆瓊脂(tryptic(trypticase)soy agar;TSA)培養基(DIFCO;最終pH5.0~9.0)。之後,取單個菌落進行劃線培養(streak plating),重複數次直至得到純培養之單一菌落,其中共分離出8株候選菌株,分別為PB2、PD1、PD2、PF1、PF3、PG4、PF1、PF4、PG6,其中前述每個分離株係由單一菌落獲得。然後,將前述8株候選菌株分別轉移至續培養基上,然後保存於約4℃。
關於前述以含有酚之培養基馴養菌株的方式,進一步說明如下。本案先以添加含有100mg/L酚的無機鹽培養液馴養中鋼之活性污泥,經過4次繼代培養後,再塗抹於平板培養基上,並以密閉式酚薰蒸法,挑選存活且生長較快速的菌落,之後再以上述含有酚(100mg/L)之TSA培養基篩選具備酚分解能力之菌株。
前述密閉式酚薰蒸法可利用習知方式或下述方式進行。首先,將菌株塗抹於平板培養基上,酚溶液盛裝於不加蓋之無菌離心管,一同置入氣密容器中,使揮發的酚薰蒸培養基而被菌種吸附,成為菌的碳源。之後,挑選存活且生長較快速的菌落,最後再以上述含有酚(100mg/L)之TSA培養基篩選具備酚分解能力之菌株。
上述所得之8株候選菌株經16S rDNA之基因定序後,經與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網站中、基因庫(GenBank)的資料比對後,其比對結果如第1圖所示。
請參閱第1圖,其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脫氮假單孢菌PD1與其他相關菌株的親源樹狀圖。在第1圖中,脫氮假單孢菌PD1之16S rDNA序列(如序列辨識編號1所示,共具有1408個核苷酸與登錄編號(accession number)ATCC 13867之脫氮假單孢菌(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之16S rDNA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NC_020829.1,共具有1407個核苷酸比對之後,二者具有至少99%之相似度(similarity),其中具有4處鹼基不同,分別是第744個鹼基(菌株ATCC 13867有缺失)、第1391個鹼基(菌株PD1為A,菌株ATCC 13867為G)、第1392個鹼基(菌株ATCC 13867有缺失)、第1400個鹼基(菌株PD1有缺失)。
經上述鑑定後,菌株PD1確認為脫氮假單孢菌,於2014年3月27日寄存於臺灣新竹食品工業研究與發展
研究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0613。由上述可知,實施例一所得之脫氮假單孢菌PD1為非致病性菌株。
前述實施例一所得之脫氮假單孢菌PD1,可進一步加入人造廢水(含有酚476mg/L)以及煉焦廢水(含有總酚333mg/L以及硫代硫酸鹽)中,並調整為每1公升之廢水至少包含重量比1:0.2:0.2至1:100:50之脫氮假單孢菌PD1、酚(或總酚)以及無機硫化合物,在不添加任何培養液之情況下,於25℃至30℃之溫度進行批次培養2天後,其總酚殘餘濃度與生長情況如以下第2表之所示。其中,總酚殘餘濃度之定量係根據台灣環保署NIEW W521.52A分光光度計法進行,此處不另贅述。
由第2表之結果可知,實施例一所得之脫氮假單孢菌PD1在不添加任何培養液之情況下,在24小時內可分解人造廢水以及煉焦廢水所含之酚或總酚,且其生物量(OD590)均可達約0.3,代表其代謝能力與生長能力皆不受煉焦廢水所含之酚與硫代硫酸鹽影響。
前述實施例一所得之脫氮假單孢菌PD1,可進一步加入含有酚500mg/L之廢水,並調整為每1公升之煉焦廢水至少包含重量比1:0.2:0.2至1:100:50之脫氮假單孢菌PD1、總酚以及無機硫化合物,在不添加任何培養液之情況下,於25℃至30℃之溫度進行不同體積之批次培養2天後,其生長情況如以下第3表之所示。
由第3表之結果可知,實施例一所得之脫氮假單孢菌PD1在不添加任何培養液之情況下,經20mL至300mL之批次培養2天後,其OD590均可達約0.3,代表其於廢
水中容易培養。其次,脫氮假單孢菌PD1以不同體積之培養,其生長速率相近,因此適用於廢水處理。
前述實施例一所得之脫氮假單孢菌PD1,可進一步加入不同pH值之人造廢水(含有酚500ppm)中,並調整為每1公升之廢水至少包含重量比1:0.2:0.2至1:100:50之脫氮假單孢菌PD1、酚以及無機硫化合物,在不添加任何培養液之情況下,於25℃至30℃之溫度培養8小時至24小時後,根據NIEW W521.52A分光光度計法進行總酚含量之定量,並根據上式(I)計算得出總酚去除率,其結果如第4表之所示。
由第4表之結果可知,實施例一所得之脫氮假單孢菌PD1可於pH5.5至pH8.5之廢水中培養,且具有優異的代謝能力,在pH5.5至pH8.5之廢水中培養8小時後即可分解約60%之酚(第4表未顯示),培養24小時後即可完全分解500ppm之酚,顯示未受高pH所抑制。再者,實施例一所得之脫氮假單孢菌PD1經培養24小時後,其在不同pH值培
養後之菌體濃度依序為pH 8.5>pH 7.0>pH 5.5>pH 4.0。
前述實施例一所得之脫氮假單孢菌PD1,連同其餘7株候選菌株PB2、PD2、PF1、PF3、PG4、PF1、PF4、PG6,經凍乾保存一段時間後,直接取出解凍,在未經活化培養處理後,分別直接投入煉焦廢水中,並調整為每1公升之煉焦廢水至少包含重量比1:0.2:0.2至1:100:50之各菌株、總酚以及無機硫化合物,在不添加任何培養液之情況下,於25℃至30℃之溫度進行培養0小時至50小時後,根據NIEW W521.52A分光光度計法進行總酚含量之定量,並根據上式(I)計算得出總酚去除率,其結果如第2圖之所示。
由第2圖之結果可知,單獨只添加實施例一所得之脫氮假單孢菌PD1,在解凍後未經活化培養處理且不添加任何培養液之情況下,於培養18小時後,其總酚去除率已逼近80%,在培養40小時後,其總酚去除率更可達100%,代表脫氮假單孢菌PD1具有較佳的代謝能力。
需補充的是,本發明雖以特定的菌株、分離方法、培養方法、分析方法或特定儀器作為例示,說明本發明的分解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之假單孢菌分離株及其應用,惟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任何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知,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本發
明的分解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之假單孢菌分離株及其應用亦可使用其他培養方法、分析方法或儀器進行。
由上述本發明實施例可知,本發明的分解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之假單孢菌分離株,其優點在於此假單孢菌分離株為單一非致病性菌株,可於短時間內有效去除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且應用於廢水處理時,又不需另外添加營養劑或培養液,從而有效克服習知生物處理廢水製程中面臨的種種問題。
雖然本發明已以數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任何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國內寄存資訊:
脫氮假單孢菌(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PD1,寄存機構:臺灣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日期:103年3月27日,寄存編號:BCRC 910613。
脫氮假單孢桿菌(Pseudomonas denitroficants)D113,寄存機構:臺灣新竹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寄存日期:100年3月25日,寄存編號:BCRC 910505。
<110>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120> 分解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之假單孢菌分離株及其應用
<130> 無
<160> 1
<210> 1
<211> 1408
<212> DNA
<213> 脫氮假單孢菌(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PD1 16S rDNA
<400> 1
Claims (11)
- 一種假單孢菌分離株,其中該假單孢菌分離株為脫氮假單孢菌(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PD1,該脫氮假單孢菌PD1係在含有硫代硫酸根(S2O3 2-)基團之無機硫化合物及/或其鹽類存在下,以酚類化合物為碳源,且該脫氮假單孢菌PD1係寄存於臺灣新竹食品工業研究與發展所,寄存編號為BCRC 910613。
- 一種假單孢菌分離株之製造方法,其係在含有硫代硫酸根(S2O3 2-)基團之無機硫化合物及/或其鹽類存在下,以酚類化合物為碳源培養脫氮假單孢菌PD1(BCRC 910613),以獲得該脫氮假單孢菌PD1之一純培養。
- 一種微生物組合物,其中該微生物組合物包含一有效量之脫氮假單孢菌PD1(BCRC 910613),以在含有硫代硫酸根(S2O3 2-)基團之無機硫化合物及/或其鹽類存在下,分解酚類化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微生物組合物,其中該微生物組合物為該脫氮假單孢菌PD1之一純培養。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微生物組合物,其中該微生物組合物為含有該脫氮假單孢菌PD1之一活性污泥。
- 一種廢水處理系統,其特徵在於該廢水處理系統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至第5項任一項所述之微生物組合物,以在含有硫代硫酸根(S2O3 2-)基團之無機硫化合物及/或其鹽類存在下,分解一廢水之酚類化合物。
- 一種廢水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該廢水處理方法利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一廢水處理系統處理一廢水,每1公升之該廢水至少包含一重量比1:0.2:0.2至1:100:50之脫氮假單孢菌PD1(BCRC 910613)、酚類化合物以及無機硫化合物但不添加任何培養液,且該廢水之酸鹼值(pH)為5.5至10,以在含有硫代硫酸根(S2O3 2-)基團之無機硫化合物及/或其鹽類存在下,分解該廢水之酚類化合物。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廢水處理方法,其中該廢水處理方法係於10℃至40℃之一溫度進行。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廢水處理方法,其中當每1公升之該廢水的該脫氮假單孢菌PD1(BCRC 910613)以及該酚類化合物之該重量比為1:0.2至1:100時,該酚類化合物係於40小時完全分解。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廢水處理方法,其中該廢水為一煉焦廢水。
-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廢水處理方法,其中該酚類化合物於該廢水之一含量為1mg/L至1000mg/L。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41045A TWI537381B (zh) | 2014-11-26 | 2014-11-26 | 分解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之假單孢菌分離株及其於廢水處理之應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3141045A TWI537381B (zh) | 2014-11-26 | 2014-11-26 | 分解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之假單孢菌分離株及其於廢水處理之應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19373A TW201619373A (zh) | 2016-06-01 |
TWI537381B true TWI537381B (zh) | 2016-06-11 |
Family
ID=56754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3141045A TWI537381B (zh) | 2014-11-26 | 2014-11-26 | 分解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之假單孢菌分離株及其於廢水處理之應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37381B (zh) |
-
2014
- 2014-11-26 TW TW103141045A patent/TWI537381B/zh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619373A (zh) | 2016-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Mirizadeh et al. | Biodegradation of cyanide by a new isolated strain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 and optimization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RSM) | |
Guo et al. | Application potential of a newly isolated indigenous aerobic denitrifier for nitrate and ammonium removal of eutrophic lake water | |
Keuter et al. | Relevance of Nitrospira for nitrite oxidation in a marine recirculation aquaculture system and physiological features of a Nitrospira marina‐like isolate | |
KR20160019019A (ko) | 악취저감용 미생물 제제 및 이를 이용한 악취저감방법 | |
JP2005034783A (ja) | 微生物を利用してnh4+とno3−とを同時除去する硝化・脱窒方法 | |
KR102150330B1 (ko) | 축산분뇨에 대한 악취저감 효능을 갖는 오시아노바실러스 속 신규 균주들 및 이들을 포함하는 가축분뇨 악취저감 조성물 | |
Hernández-del Amo et al. | Effects of high nitrate input in the denitrification-DNRA activities in the sediment of a constructed wetland under varying C/N ratios | |
CN109337832A (zh) | 一种耐高氨氮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的苍白杆菌及其应用 | |
JP5160443B2 (ja) | 塩素化、メチルチオ化及びメトキシ化トリアジン系農薬を資化分解可能な新規微生物 | |
Mohammed Madani et al. | Novel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ammonium and sulfate by isolated bacillus cereus strain from sewage treatment plant | |
CN102634466B (zh) | 一株腐殖质还原陶厄氏菌及应用和微生物制剂 | |
Hussain et al. | Anaerobic biodegradation of sulphate employing animal manure as a cost effective growth substrate. | |
KR100828566B1 (ko) | 탈질 성능이 우수한 슈도모나스 플루오레센스 k4 균주 | |
TWI537381B (zh) | 分解酚類化合物及無機硫化合物之假單孢菌分離株及其於廢水處理之應用 | |
CN106929448B (zh) | 一株降解不同形态氮的不动杆菌cz1701菌株及其用途 | |
JP2006211908A (ja) | 新規微生物およびその微生物を利用したアンモニア含有排水の硝化処理方法 | |
Dashtbin et al. | Identification of sulfur-oxidizing bacteria from fishponds and their performance to remove hydrogen sulfide under aquarium conditions | |
JP4675695B2 (ja) | メチルチオ化トリアジンの分解能を有する新規な微生物 | |
JP6246072B2 (ja) | 新規微生物および金属シアノ錯体分解方法 | |
Lebedeva et al. | Diversity, Abundance, and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Bacteria Isolated from Earth Material Consumed by Wild Animals at Kudurs in the Sikhote‐Alin Mountains, Russia | |
CN113416681A (zh) | 耐低碳高氮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及其应用 | |
KR101222602B1 (ko) | 혼합영양 탈질능력을 가지는 신규 카스텔라니엘라 균주와 이를 이용한 탈질공정 | |
Shilky et al. | Role of microbes in controlling the geo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quatic ecosystems | |
Jalal et al. | Studies on water quality and pathogenic bacteria in coastal water Langkawi, Malaysia | |
KR100693865B1 (ko) | 담수 유해 규조류의 살조능이 우수한 신균주 슈도모나스플루오레센스 hyk0210-sk09 [kfcc-11368p], 이를이용한 규조류 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규조류 제어용생물제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