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2399B - 建立無線通訊連線的方法及相關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建立無線通訊連線的方法及相關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2399B
TWI532399B TW103135055A TW103135055A TWI532399B TW I532399 B TWI532399 B TW I532399B TW 103135055 A TW103135055 A TW 103135055A TW 103135055 A TW103135055 A TW 103135055A TW I532399 B TWI532399 B TW I53239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devic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connection
signal
connec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35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601575A (zh
Inventor
巫震偉
張鑑泉
曾詠超
闕鑫地
Original Assignee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6015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60157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23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239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4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 H04N21/41407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embedded in a portable device, e.g. video client on a mobile phone, PDA, lapto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or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IEEE 1394 or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or multiplex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IEEE 1394 or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04N21/44227Monitoring of local network, e.g. connection or bandwidth variations; Detecting new devices in the local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5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 H04N23/651Control of camera operation in relation to power supply for reducing power consumption by affecting camera operations, e.g. sleep mode, hibernation mode or power off of selective parts of the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6Remote 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parts, e.g. by remote control devices
    • H04N23/661Transmitting camera control signals through networks, e.g. control via the Interne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6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operation in multiple networks or having at least two operational modes, e.g. multi-mode terminals

Description

建立無線通訊連線的方法及相關電子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建立電子裝置之間的無線通訊連線的方法及相關電子裝置,尤指一種主動而非被動建立無線通訊連線的方法及相關電子裝置。
可攜式電子裝置如筆記型電腦、手機、平板電腦或數位相機等讓現代生活更便利,使用者可利用無線傳輸方式,將檔案從一裝置直接傳輸至另一裝置,例如將數位相機中的照片傳輸至手機,或將手機中儲存的影片傳輸至電腦。
目前有多種無線傳輸技術皆可實現短距離的直接無線傳輸,例如藍牙(Bluetooth)或低功率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Wi-Fi或Wi-Fi直連(Wi-Fi Direct)、近場通訊(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等,其中能夠支援較高資料傳輸率的技術適合用來傳輸資料尺寸較大的檔案,而資料傳輸率較低的技術,具有設定時間快的優點,適合作為訊號控制或交換。
當使用者欲將照片從相機傳輸至手機、在手機上瀏覽或預覽相機中的照片、或在手機上使用相關應用程式控制相機時,通常需要花費相當的時間才能完成無線通訊連線的設定,而後開始進行資料傳輸或操作應用程式。例如,使用者必須先將手機螢幕解鎖,進入控制選單並開啟無線功能(例如Wi-Fi)後,手機與相機之間的連線才會開始建立。若是使用連線建立耗時較久的點對點傳輸模式,例如Wi-Fi Direct,則使用者須耗費更長的時間等待連線建立完畢。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即在於提供一種建立電子裝置之間的無線通訊連線的方法及相關電子裝置,用來減少等候連線建立的時間,以解決上述問題。
本發明揭露一種建立一第一電子裝置和一第二電子裝置間的無線通訊連線的方法,用於該第一電子裝置,包含有因應一第一事件或一第二事件,啟始一無線通訊連線建立程序,以建立該第一電子裝置和該第二電子裝置間的一第一無線通訊連線,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係根據一第一通訊協定建立。其中,該第一事件係以下二個事件中的一者:(a)偵測到一第一訊號,該第一訊號係該第一電子裝置之一周邊單元所發送,其指示該第一電子裝置進入一活動狀態,以及(b)偵測到一第二訊號,該第二訊號係該第二電子裝置經由與該第一電子裝置間已建立的一第二無線通 訊連線傳送至該第一電子裝置,該第二訊號係指示該第二電子裝置位於使用中狀態,並且該第二事件為:(c)於偵測到該第二訊號之後的一預定時間內,偵測到該第一訊號;其中根據該第一通訊協定建立的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相較於根據該第二通訊協定建立的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具有較高的資料傳輸率及較高的功耗。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建立一第一電子裝置和一第二電子裝置間的無線通訊連線的方法,用於該第二電子裝置,包含有因應偵測到該第二電子裝置之一周邊單元所傳送的一第二訊號,該第二電子裝置經由根據一第二通訊協定建立的一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傳送一第一訊號至該第一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訊號通知該第一裝置啟始一無線通訊連線建立程序,以根據該第一通訊協定建立該第一電子裝置和該第二電子裝置間的一第一無線通訊連線,以及其中根據該第一通訊協定建立的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相較於根據該第二通訊協定建立的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具有較高的資料傳輸率及較高的功耗。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電子裝置,包含有一周邊單元,用來傳送一第一訊號,該第一訊號指示該電子裝置進入一活動狀態;一第一通訊單元,用來實現一第一通訊協定之傳輸,並用來建立該電子裝置與一協作裝置之間的一第一無線通訊連線;一第二通訊單元,用來實現一第二通訊協定之傳輸,並用來建立該電子裝置與該協作裝置之間的一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其中,該協作裝置經由該第二無線通 訊連線傳送一第二訊號至該電子裝置,該第二訊號係指示該協作裝置位於使用狀態;以及一控制單元,耦接於該周邊單元、該第一通訊單元及該第二通訊單元,用來因應一第一事件或一第二事件,啟始一無線通訊連線建立程序,以建立該電子裝置和該協作裝置間的一第一無線通訊連線,其中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係根據一第一通訊協定建立,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相較於根據該第二通訊協定建立的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具有較高的資料傳輸率及較高的功耗,以及該第一事件係以下二個事件中的一者:(a)偵測到該周邊單元傳送的該第一訊號,以及(b)偵測到該協作裝置傳送的該第二訊號,並且該第二事件為:(c)於偵測到該第二訊號之後的一預定時間內,偵測到該第一訊號。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電子裝置,包含有一相機單元,用來擷取影像資料;一周邊單元,用來傳送一第一訊號,該第一訊號指示該電子裝置進入一活動狀態;一控制單元,耦接於該相機單元及該周邊單元,用來因應接收到該周邊單元傳送的該第一訊號,產生一第二訊號,該第二訊號係指示該電子裝置位於使用狀態;一第一通訊單元,用來實現一第一通訊協定之傳輸,並用來建立該電子裝置與一協作裝置之間的一第一無線通訊連線;以及一第二通訊單元,用來實現一第二通訊協定之傳輸,並用來建立該電子裝置與該協作裝置之間的一第二無線通訊連線,以傳送該第二訊號至該協作裝置,其中根據該第一通訊協定建立的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相較於根據該第二通訊協定建立 的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具有較高的資料傳輸率及較高的功耗。
為讓本揭示內容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符號之說明如下:
10、20‧‧‧電子裝置
11、21‧‧‧控制單元
12、22‧‧‧輸入單元
13‧‧‧觸控螢幕
14、24‧‧‧無線通訊單元
14、25‧‧‧低功率無線通訊單元
23‧‧‧相機單元
26‧‧‧感應單元
SA1~SA3、SB1~SB3、SC1~SC4‧‧‧步驟
為讓本揭示內容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第1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之示意圖。
第2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之示意圖。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之示意圖。
第4圖至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流程應用於電子裝置中的訊號時序圖。
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之示意圖。
以下描述之本發明實施例,旨在讓使用者欲進行二個裝置之間的檔案傳輸、資料瀏覽或在一裝置上操作應用程式控制另一裝置時,減少等候無線通訊連線建立的時間。雖然以下揭露較佳實施例,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在二個裝置之間建立無線通訊連線的多個流程,為便於說明,這二個裝置於下述中稱為電子裝置10和電子裝置20,電子裝置10是欲接收資料 (如影像或視訊檔案)的一方,而電子裝置20是欲傳送資料的一方。電子裝置10和電子裝置20應具有至少兩種無線通訊協定功能,其中一種無線通訊協定具有較高的資料傳輸率及較高的功率消耗,另一種則具有相對較低的資料傳輸率及相對較低的功率消耗。電子裝置10可為(但不限於)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電子裝置20可為(但不限於)數位相機、數位錄影設備,亦可為手機、平板電腦或筆記型電腦。
於本發明實施例的一流程1中,電子裝置10因應偵測到一第一訊號或一第二訊號,啟始一無線通訊連線建立程序,以建立電子裝置10和電子裝置20之間的一第一無線通訊連線。第一訊號是一個指示電子裝置10或讓電子裝置10進入一活動狀態的訊號,第二訊號是從電子裝置20經由一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傳送至電子裝置10的訊號,並且第二訊號係指示電子裝置20位於使用中狀態。上述第一無線通訊連線是根據具有較高資料傳輸率及較高功率消耗的一第一無線通訊協定建立,而第二無線通訊連線是根據具有較低資料傳輸率及較低功率消耗的一第二無線通訊協定建立。
於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一流程2中,電子裝置10因應偵測到上述第二訊號並且後續於一預定時間內還接收到上述第一訊號,啟始一無線通訊連線建立程序,以建立電子裝置10和電子裝置20之間的第一無線通訊連線,亦即根據具有較高資料傳輸率及較高功率消耗的第一無線通 訊協定去建立第一無線通訊連線。
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一無線通訊協定可為,但不限於,Wi-Fi(IEEE 802.11 series),其適用於大尺寸資料傳輸如影音傳輸等,上述第二無線通訊協定可為,但不限於,低功率藍牙(Bluetooth low energy,BLE)或近場通訊(Near-field communication,NFC)。於另一實施例中,上述第一無線通訊協定可為能夠支援高速點對點傳輸(又稱Wi-Fi Direct)的Wi-Fi功能。需注意的是,高速點對點傳輸功能對電子裝置10及電子裝置20而言是可以附加但非強制具備的選項。電子裝置10及電子裝置20中任一者若僅具備一般Wi-Fi功能(即不支援Wi-Fi Direct),仍可以和具備Wi-Fi Direct功能的裝置相互連線。
為便於說明,以下敘述皆以Wi-Fi為例代表第一無線通訊協定,第一無線通訊連線例稱為Wi-Fi連線,並以低功率藍牙(BLE)為例代表第二無線通訊協定,第二無線通訊連線例稱為BLE連線。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上述第二訊號是經由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傳送,因此需在第二無線通訊連線例如BLE連線存在的情形下,才能開始上述流程1及流程2。當電子裝置10及電子裝置20其中一者判定BLE連線的訊號強度低於預定值,或其中一者離開了BLE連線的可通訊範圍,BLE連線將會中止。電子裝置10或電子裝置20基於某些原因也可自行將BLE連線中止。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上述流程1及流程2中的第一 訊號可以是一喚醒訊號,是讓(或說導致)電子裝置10進入活動狀態的訊號,更確切地說,喚醒訊號會觸發電子裝置10的作業系統(Operating system)的工作狀態的轉換,例如由休眠狀態(Sleep state)轉換至閒置狀態(Idle state)或由閒置狀態轉換至工作中狀態(Active state/Running state);上述休眠狀態通常(但不限於)表示電子裝置10的螢幕背光關閉位於全暗模式,上述閒置狀態通常表示電子裝置10的螢幕背光已點亮位於全亮模式或背光省電模式(dimming mode),上述工作中狀態代表電子裝置10的作業系統已被喚醒在運作中。喚醒訊號是由電子裝置10產生,並且是因發生於電子裝置10其中的周邊單元如輸入介面(按鈕或鍵盤)、觸控螢幕或相機中的事件,導致產生喚醒訊號。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上述流程1及流程2中的第二訊號可以是一個代表電子裝置20位於使用中狀態的訊號,以下稱之為使用中(in-use)訊號。電子裝置20位於使用中狀態的含義可能包括:電子裝置20正在使用中,或已準備好要被使用,或是預期將要被使用。使用中訊號是電子裝置20因應一事件的發生而產生的,觸發產生使用中訊號的事件可能有多種,這些不同的事件導致使用中訊號有上述「電子裝置20正在使用中」、「電子裝置20已準備好要被使用」或是「電子裝置20預期將要被使用」等意義上的些微差異。
第1圖為上述流程1之一實施例的流程圖。於步驟SA1,電子裝置10偵測是否有一喚醒訊號產生,並偵測是否接收到從電子裝置20經由BLE連線傳送過來的一使用中 訊號。只要當電子裝置10偵測到喚醒訊號及使用中訊號其中任一個(亦即有可能兩個訊號都偵測到),電子裝置10即進行步驟SA2,啟始一Wi-Fi連線建立程序,以建立電子裝置10和電子裝置20之間的Wi-Fi連線。若電子裝置10沒有偵測到喚醒訊號,也沒有偵測到使用中訊號,則電子裝置10不會啟始Wi-Fi連線建立程序,並且電子裝置10回到步驟SA1繼續偵測。
於流程1的另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僅偵測是否接收到從電子裝置20經由BLE連線傳送過來的使用中訊號,而不偵測喚醒訊號,或者雖偵測喚醒訊號但忽略偵測結果;於此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因應偵測到使用中訊號,啟始Wi-Fi連線建立程序。
於流程1的另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僅偵測電子裝置10其中是否產生了喚醒訊號,而不偵測使用中訊號,或者雖偵測使用中訊號但忽略偵測結果;於此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因應偵測到喚醒訊號,啟始Wi-Fi連線建立程序。
第2圖為上述流程2之一實施例的流程圖。於步驟SB1中,電子裝置10偵測是否接收到從電子裝置20經由BLE連線傳送過來的一使用中訊號。若電子裝置10判斷沒有接收到使用中訊號,電子裝置10不會啟始Wi-Fi連線建立程序,並回到步驟SB1繼續偵測有無使用中訊號。若電子裝置10判斷已接收到使用中訊號,電子裝置10進行步驟SB2,偵測在接收到使用中訊號後的一預定時間(長度) 內是否有喚醒訊號產生。若電子裝置10判斷在預定時間內已偵測到喚醒訊號,電子裝置10進行步驟SB3,因應偵測到喚醒訊號而啟始Wi-Fi連線建立程序。若電子裝置10判斷在預定時間未偵測到喚醒訊號,電子裝置10不會啟始Wi-Fi連線建立程序,並且電子裝置10回到步驟SB1繼續偵測。
在上述實施例中,啟始Wi-Fi連線建立程序之步驟(如SA2,SB3),簡稱為啟始步驟,包含有電子裝置10經由BLE連線傳送一請求訊號至電子裝置20,以要求電子裝置20與電子裝置10建立Wi-Fi連線。於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啟始步驟進一步包含有開啟電子裝置10的Wi-Fi模組(或收發機)或說開啟電子裝置10的Wi-Fi功能,請注意開啟Wi-Fi功能意謂在電源供應上對Wi-Fi模組供電(反之關閉Wi-Fi模組表示對其關閉供電),此一步驟若是在電子裝置10的Wi-Fi功能已處於開啟/供電狀態下時,非必要步驟。需注意的是,以上述流程1、流程2及其在第1圖和第2圖中的實施例來說,這些流程並未限制在實施時電子裝置10及電子裝置20是否處於Wi-Fi功能開啟/供電狀態,在開始進行本發明實施例的流程時,電子裝置10的Wi-Fi功能有可能已經處於開啟狀態,只是尚未和電子裝置20建立Wi-Fi連線,若如此則流程中的啟始步驟不需包含開啟Wi-Fi功能。
電子裝置10和電子裝置20建立Wi-Fi連線的方式係依循習知方式建立連線,至於使用何種習知方式建立兩 者間的Wi-Fi連線,根據(但不限於)電子裝置10和電子裝置20具備的硬體規格而決定。當電子裝置10和電子裝置20的硬體規格足夠支援時,可以選用來建立Wi-Fi連線的方式可不只一種。茲說明其中幾種建立Wi-Fi連線的方式及情境如下。
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若電子裝置10及電子裝置20具備的是傳統的Wi-Fi功能而不支援點對點傳輸的Wi-Fi Direct功能,電子裝置10可當作軟體模擬的無線接取點(Soft access point),或稱可攜式熱點(portable hotspot),此時電子裝置20當作是用戶,兩者間建立Wi-Fi連線的方式依循習知軟體模擬接取點與用戶的連線方式。
於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若電子裝置10及電子裝置20兩者的Wi-Fi功能都支援Wi-Fi Direct,則其中一裝置可當作點對點(peer-to-peer,P2P)通訊群組的群組所有人(P2P group owner),另一裝置則當作群組用戶(P2P client),兩者依循習知Wi-Fi Direct通訊協定的標準程序建Wi-Fi Direct連線。例如,在電子裝置10作為群組所有人而電子裝置20作為用戶的情形下,當電子裝置10及20尚未配對(pairing)也尚未建立群組時,電子裝置10必須先進行一服務搜尋程序(service discovery procedure)而後進行一群組形成程序(group formation procedure)才得和作為用戶的電子裝置20建立Wi-Fi Direct連線,上述程序係Wi-Fi Direct通訊協定中制定的程序,在此不贅述。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建立Wi-Fi Direct連線的時間較長,因此應用本發明實施 例之流程1或流程2,電子裝置10得以藉由偵測使用中訊號及/或喚醒訊號,提早啟始連線建立程序,讓電子裝置10和電子裝置20之間的Wi-Fi Direct連線在電子裝置10實際開始檔案或資料傳輸之前就準備好。
於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若電子裝置10僅具備不支援Wi-Fi Direct的傳統Wi-Fi功能或電子裝置10的Wi-Fi Direct功能因故不能使用,而電子裝置20的Wi-Fi功能可支援Wi-Fi Direct,此時電子裝置10僅能作為群組用戶(P2P client)但電子裝置20可作為群組用戶亦可作為群組所有人(P2P group owner)。在上述情形下,若電子裝置20預設的模式是作為群組用戶,電子裝置10在流程1或流程2的啟始步驟(SA1,SB3)中,可經由BLE連線先傳送一訊號至電子裝置20以將電子裝置10「不支援Wi-Fi Direct」的相關訊息通知電子裝置20,電子裝置20得根據通知訊號切換其工作模式,由群組用戶的角色切換至群組所有人;然後,作為用戶的電子裝置10與作為群組所有人的電子裝置20依循習知Wi-Fi Direct通訊協定的標準程序建Wi-Fi Direct連線。
於上述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將使用中訊號及/或喚醒訊號視為一個指示,表示可能將有媒體資料從電子裝置20傳送過來,並且電子裝置10偵測到指示之後主動與電子裝置20建立無線通訊連線,而不是被動等待來自使用者的指令才建立連線。因此,依本發明實施例建立的電子裝置10和電子裝置20之間的無線通訊連線,可以比習知 技術中需要使用者手動建立連線的方式,更快完成。其後,當使用者欲在電子裝置10中使用與電子裝置20有關的應用程式,例如檔案傳輸應用程式或電子裝置20的專屬應用程式時,使用者只須簡單地點選開啟應用程式便能開始進行資料傳輸,而不需像習知技術般需要先手動建立Wi-Fi或Wi-Fi Direct連線後才能使用應用程式進行傳輸。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可選擇性地進行上述流程1(其實施例之一為第1圖的流程)或上述流程2(其實施例之一為第2圖的流程)以啟始無線通訊連線程序,在每一次與電子裝置20建立連線時,也可依次選擇不同的流程使用。例如,在目前使用流程2啟始並建立的Wi-Fi連線中止之後,電子裝置10可以再次啟動流程2或改用流程1以和電子裝置20建立下一次的Wi-Fi連線。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在第一無線通訊連線(如Wi-Fi連線)建立之後,不論該次第一無線通訊連線是否一直維持連線,只要電子裝置10及電子裝置20能夠經由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如BLE連線)相互連結,則電子裝置10維持第二無線通訊連線不中斷。藉由維持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如BLE連線),電子裝置10及電子裝置20之間得以傳送/接收使用中訊號及請求訊號,便能啟始無線通訊連線建立程序。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基於流程1或流程2而建立的Wi-Fi連線,除非電子裝置10延長Wi-Fi連線,否則Wi-Fi連線建立後維持一段時間後即停止。於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在目前(預定維持一段時間)的Wi-Fi連線中,若電子裝 置10自電子裝置20接收到額外的使用中訊號,或電子裝置10偵測到與電子裝置20有關的應用程式被開啟或持續運作,電子裝置10控制Wi-Fi連線延長一段預設時間。另一方面,在目前(預定維持一段時間)的Wi-Fi連線中,若電子裝置10沒有偵測到與電子裝置20有關的應用程式被開啟或運作,並且也沒有自電子裝置20接收到額外的使用中訊號時,電子裝置10主動中止目前的Wi-Fi連線。於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可經由BLE連線傳送另一訊號至電子裝置20,以關閉電子裝置20的Wi-Fi功能(即Wi-Fi模組或收發機),如此可以節省電子裝置20的電力消耗。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延長Wi-Fi連線的方法之一是重設連線時間。例如,除非在目前的Wi-Fi連線中電子裝置10延長Wi-Fi連線,否則基於流程1或流程2啟始並建立的Wi-Fi連線將持續一段預設時間TC即停止;若電子裝置10在目前的Wi-Fi連線進行了TP時間(TP<TC)之後判斷應延長Wi-Fi連線,電子裝置10可以重設連線時間,自TP時間起算再延長預設時間TC才中止Wi-Fi連線,或者,延長的時間長度也可以和TC不同。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在電子裝置10和電子裝置20之間的Wi-Fi連線建立後,即使兩者之間的BLE連線因故無法繼續維持,只要Wi-Fi連線尚未中斷,電子裝置10和電子裝置20仍繼續經由Wi-Fi連線進行資料傳輸而不受BLE連線中斷的影響。
於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在電子裝置10和電子裝置20之間的Wi-Fi連線建立後,BLE連線應盡可能地維持連線。藉由維持BLE連線,電子裝置10有更多機會接收到來自電子裝置20的使用中訊號以延長Wi-Fi連線,增進提早啟始連線建立程序的便利性。
第3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一流程3之示意圖。流程3用於電子裝置20。於步驟SC1,電子裝置20偵測是否自電子裝置20其中一周邊單元接收一訊號,電子裝置20的周邊單元可為輸入介面(如按鈕或鍵盤)、觸碰或手握感應器、觸控螢幕、相機單元等。於本發明實施例中,周邊單元是因應一特定事件之發生而傳送上述待偵測的訊號,特定事件可為,但不限於,發生於電子裝置20之周邊單元的按壓事件、觸碰或手握事件。若電子裝置20判斷並未偵測到上述與特定事件相關的訊號,電子裝置20不啟始第一無線通訊連線(例如Wi-Fi連線)建立程序,並且回到步驟SC1,繼續偵測。若電子裝置20判斷接收到與特定事件相關的訊號,電子裝置20進行步驟SC2,經由第二無線通訊連線(例如BLE連線)傳送一使用中訊號至電子裝置10,通知電子裝置10啟始無線通訊連結建立程序,以建立第一無線通訊連線(Wi-Fi連線)。需注意的是,即使傳送了使用中訊號,電子裝置20仍持續進行步驟SC1。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在傳送了使用中訊號後,於步驟SC3,電子裝置20偵測是否在一預定時間內偵測到電子裝置10所傳送的請求訊號,也就是上述流程1和流程2的 啟始步驟中的請求訊號。若電子裝置20在傳送使用中訊號後,於預定時間內偵測到了電子裝置10所傳送的請求訊號,電子裝置20進行步驟SC4,因應接收到請求訊號,建立Wi-Fi連線。若電子裝置20在傳送使用中訊號後,於預定時間內都未偵測到請求訊號,電子裝置20回到步驟SC1,繼續偵測。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若在預定時間內偵測到了電子裝置10所傳送的請求訊號,電子裝置20於進行步驟SC4之前可能需要先開啟Wi-Fi功能(例如供電至Wi-Fi模組或收發機),然而,若當時電子裝置20的Wi-Fi功能已經開啟,則不需再次開啟Wi-Fi功能。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在第一無線通訊連線(如Wi-Fi連線)建立之後,不論該次第一無線通訊連線是否一直維持連線,只要電子裝置10及電子裝置20能夠經由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如BLE連線)相互連結,則電子裝置20維持第二無線通訊連線不中斷。藉由維持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如BLE連線),電子裝置10及電子裝置20之間得以傳送/接收使用中訊號及請求訊號,便能啟始無線通訊連線建立程序。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在Wi-Fi連線建立之後,電子裝置20可因應來自電子裝置10,經由BLE連線傳送的另一請求訊號,而中斷Wi-Fi連線或關閉電子裝置20的Wi-Fi功能(例如,停止供電至Wi-Fi模組或收發機)。需注意的是,電子裝置10僅有在判斷不再需要目前Wi-Fi連線時,才會送出上述請求訊號以關閉電子裝置20的Wi-Fi功能。
於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若電子裝置20持續一段預設時間都沒有偵測到任何按壓事件或觸握(觸碰/手握)事件,電子裝置20可經由BLE連線傳送另一請求訊號至電子裝置10,通知電子裝置10中斷兩者之間的Wi-Fi連線。
第4圖至第7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流程應用於電子裝置10和電子裝置20中的訊號時序圖。於本發明實施例中,第1圖的流程和第3圖的流程用於電子裝置10和20的實施狀態,可由第4圖的訊號時序圖得知。如第4圖,電子裝置10經由BLE連線接收使用中訊號in-use(例如,由於按壓事件或觸握事件發生),並因應接收到使用中訊號in-use,啟始Wi-Fi連線建立程序,其中啟始步驟包含傳送請求訊號REQ至電子裝置20。對電子裝置10及20雙方而言,開始建立Wi-Fi連線前是否要開啟Wi-Fi功能(例如對Wi-Fi模組供電),是根據當下Wi-Fi功能是否已位於開啟狀態來決定,如果已經開啟了則不需要重新開啟Wi-Fi功能。
當電子裝置10建立了Wi-Fi連線,電子裝置10維持Wi-Fi連線一段預定時間,如第4圖中標記的TC,在此期間電子裝置10偵測與電子裝置20有關的應用程式是否被啟動。在第4圖描述的例子中,當電子裝置10判斷與電子裝置20有關的應用程式於TC期間未被啟動,於TC時間到時,電子裝置10中止Wi-Fi連線,並且電子裝置10經由BLE連線傳送一請求訊號REQ_DISCONNECT至電子裝置20,要求電子裝置20關閉Wi-Fi功能,節省電力消耗。
需注意的是,第4圖描述的中止Wi-Fi連線情形僅為實施例中多種情形之一。於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除了判斷與電子裝置20有關的應用程式於TC期間未被啟動,並且還要判斷於TC期間沒有接收到額外的使用中訊號時,電子裝置10才中止Wi-Fi連線。於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可因應接收到電子裝置20傳送的一訊號,其通知電子裝置10中止Wi-Fi連線,因而電子裝置10中止Wi-Fi連線。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第1圖的流程和第3圖的流程用於電子裝置10和20的實施狀態,還可由第5圖的訊號時序圖得知。如第5圖,電子裝置10因應偵測到喚醒訊號(可能由於周邊單元中發生的螢幕解鎖事件或按壓事件)而啟始Wi-Fi連線建立程序,傳送請求訊號REQ至電子裝置20,而後雙方建立Wi-Fi連線。電子裝置10維持Wi-Fi連線一段預定時間,如第5圖中標記的TC。在Wi-Fi連線建立後的一段時間TP(小於TC)後,電子裝置10從電子裝置20收到一使用中訊號,因應接收到這個使用中訊號,電子裝置10重設Wi-Fi連線時間以延長Wi-Fi連線,用來重設的延長時間如第5圖中標記的TE。如此一來,若沒再接收到其他使用中訊號,Wi-Fi連線的總共持續時間為TP+TE。Wi-Fi連線建立後的預定連線時間TC和Wi-Fi連線被延長時的預訂延長時間TE,可以是相同或不同的時間長度。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第2圖的流程和第3圖的流程用於電子裝置10和20的實施狀態,可由第6圖的訊號時 序圖得知。如第6圖,電子裝置10經由BLE連線接收使用中訊號in-use(例如由於發生按壓事件或觸握事件),但電子裝置10並不隨即啟始連線建立程序,而是偵測於一預定時間TD內是否接收到一喚醒訊號(例如由於發生螢幕解鎖事件或按壓事件)。如第6圖,電子裝置10因應在預定時間TD內收到的喚醒訊號,而啟始Wi-Fi連線建立程序。啟示步驟可包含經由BLE連線傳送請求訊號REQ至電子裝置20。當電子裝置10建立了Wi-Fi連線,電子裝置10預計維持Wi-Fi連線一段預定時間,如第6圖中標記的TC,在此期間電子裝置10偵測與電子裝置20有關的應用程式是否被啟動。在Wi-Fi連線建立後的一段時間TP(小於TC)後,電子裝置10判斷與電子裝置20有關的應用程式被啟動,電子裝置10藉由重設連線時間來延長Wi-Fi連線,用來重設的延長時間如第6圖中標記的TE;因此。理論上,Wi-Fi連線的總共持續時間為TP+TE。須注意的是,在第6圖的例子中,當時間TP+TE到期但Wi-Fi連線上有進行中的資料傳輸時,電子裝置10將繼續維持Wi-Fi連線並不中止。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第2圖的流程和第3圖的流程用於電子裝置10和20的實施狀態,還可由第7圖的訊號時序圖得知。如第7圖,電子裝置10經由BLE連線陸續接收了幾個使用中訊號in-use(例如由於發生按壓事件或觸握事件),然而在接收到前兩個使用中訊號後的一段預設時間TD內,電子裝置10沒有發生任何按壓事件或螢幕解鎖事件,因此也沒有喚醒訊號,在此情形下電子裝置10不啟始 無線通訊連線。只有當電子裝置10在預設時間TD期間偵測到喚醒訊號,電子裝置10才啟始Wi-Fi連線建立程序,經過BLE連線傳送請求訊號REQ至電子裝置20,並且雙方建立Wi-Fi連線。
第8圖為本發明實施例之電子裝置10及電子裝置20之一示意圖。電子裝置10包含有一控制單元11、一輸入單元12、一觸控螢幕13、一無線通訊單元14以及一低功率無線通訊單元15。電子裝置20包含有一控制單元21、一輸入單元22、一相機單元23、一無線通訊單元24、一低功率無線通訊單元25以及一感應單元26(可選擇有無)。無線通訊單元14及無線通訊單元24可以是Wi-Fi模組或Wi-Fi收發機,用來建立Wi-Fi連線,低功率無線通訊單元15及低功率無線通訊單元25可以是BLE模組或BLE收發機,用來建立BLE連線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的控制單元11耦接於電子裝置10的其他單元12、13、14、15,控制單元11用來處理指令及資料並控制其他單元。輸入單元12包含有至少一按鍵例如電源鍵,或還可包含音量鍵等其他功能鍵。在觸控螢幕13的背光全暗狀態下,當輸入單元12接收到發生在電源按鈕上的按壓事件,輸入單元12傳送一訊號,即喚醒訊號,至控制單元11。因應接收到相關於按壓事件的喚醒訊號,控制單元11控制電子裝置10的作業系統轉換工作狀態,由休眠狀態(Sleep state,例如螢幕背光關閉位於全暗模式)轉換至閒置狀態(Idle state,通常表示電 子裝置10的螢幕背光已點亮位於全亮模式或背光省電模式)。於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與按壓事件相關的喚醒訊號可以視為開啟觸控螢幕13的背光;於本發明其他實施例中,與按壓事件相關的喚醒訊號可能讓作業系統由休眠狀態直接轉換至工作中狀態(Active state/Running state)。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觸控螢幕13舉例來說是由觸控板、顯示面板、背光電路及相關控制器結合成的一模組。當觸控螢幕13接收到使用者產生的一螢幕解鎖(screen unlock)事件,觸控螢幕13傳送一訊號,亦視為喚醒訊號,至控制單元11。因應接收到相關於螢幕解鎖事件的喚醒訊號,控制單元11控制電子裝置10的作業系統轉換工作狀態,由閒置狀態(例如螢幕背光關閉位於全暗模式)轉換至工作中狀態(Active state/Running state)。
輸入單元12和觸控螢幕13視為電子裝置10的周邊單元。於本發明實施例中,螢幕解鎖事件亦可能發生於觸控螢幕13以外的其他周邊單元中。螢幕解鎖事件可為,但不限於,滑動解鎖(slide to unlock)、圖形解鎖、輸入密碼或PIN碼解鎖、臉部辨識解鎖(若電子裝置中具有相機)或指紋解鎖(若電子裝置中具有辨識器或相關感應器)。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進行第1圖之流程,更精確地說,是由控制單元11進行步驟SA1,偵測低功率無線通訊單元15是否接收一使用中訊號,並偵測是否自周邊單元例如輸入單元12和觸控螢幕13接收喚醒訊號。控制單元11亦進行步驟SA2,啟始Wi-Fi連線建立程 序,並控制低功率無線通訊單元15經由BLE連線傳送請求訊號REQ至電子裝置20。類似地,電子裝置10也可進行第2圖之流程,由控制單元11進行步驟SB1、SB2、SB3。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0的控制單元21耦接於電子裝置20的其他單元22、23、24、25,控制單元21用來處理指令及資料並控制其他單元。輸入單元22包含有至少一按鍵,並且可能是多功能的按鍵,可表示電源鍵,照相按鈕或錄影按鈕等。輸入單元22因應發生於一按鈕上的按壓事件(表示使用者可能正開啟電子裝置20的電源、利用電子裝置20拍照或錄影),傳送一訊號至控制單元21。於控制單元21接收到與按壓事件相關的訊號時,控制單元21可控制相機單元23擷取影像資料。此外,當電子裝置20包含感應單元26,例如觸碰或手握感應器,感應單元26因應一觸握事件的發生(由於使用著碰觸到拿取電子裝置20)傳送一訊號至控制單元21。
於本發明實施例中,電子裝置20進行第3圖之流程,更精確地說,是由控制單元21進行步驟SC1,偵測是否接收到與一特定事件(例如上述按壓事件或觸握事件)相關的訊號。因應接收到與特定事件相關的訊號,控制單元21進行步驟SC2,控制低功率無線通訊單元25經由BLE連線傳送一使用中訊號in-use至電子裝置10。控制單元21亦進行步驟SC3,偵測是否低功率無線通訊單元25經由BLE連線接收了請求訊號REQ。控制單元21進行步驟SC4,啟始Wi-Fi連線建立程序,並控制無線通訊單元24 與電子裝置10建立Wi-Fi連線。
第8圖之電子裝置10及電子裝置20僅為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第1圖至第3圖的流程亦可由其他電子裝置實現。
根據上述本發明實施例,電子裝置之間的無線通訊連線能夠主動建立,較習知必須由使用者手動建立的方式更更快建立連線。因此,當使用者欲使用一電子裝置進行檔案傳輸或操作與另一協作裝置相關的應用程式時,使用者只需直接開啟並使用相關應用程式,無須手動建立連線。
雖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SA1~SA3‧‧‧步驟

Claims (14)

  1. 一種建立一第一電子裝置和一第二電子裝置間的無線通訊連線的方法,該方法用於該第一電子裝置,包含有:因應一第一事件或一第二事件,該第一電子裝置啟始一無線通訊連線建立程序,以建立該第一電子裝置和該第二電子裝置間的一第一無線通訊連線,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係根據一第一通訊協定建立,其中該第一事件係以下二個事件中的一者:(a)偵測到一第一訊號,該第一訊號係該第一電子裝置之一周邊單元所發送,其指示該第一電子裝置進入一活動狀態,以及(b)偵測到一第二訊號,該第二訊號係該第二電子裝置經由與該第一電子裝置間已建立的一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傳送至該第一電子裝置,該第二訊號係指示該第二電子裝置位於使用中狀態,並且該第二事件為:(c)於偵測到該第二訊號之後的一預定時間內,偵測到該第一訊號;其中根據該第一通訊協定建立的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相較於根據該第二通訊協定建立的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具有較高的資料傳輸率及較高的功耗。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啟始該無線通訊連線建立程序之步驟包含有:經由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傳送一第三訊號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以要求該第二電子裝置建立與該第一電子裝置之間的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另包含有:在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建立之後,不論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是否維持連線,只要該第一電子裝置和該第二電子裝置能夠經由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相互連結,則該第一電子裝置維持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不中斷。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另包含有:在目前建立的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的連線期間,只要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存在,該第一電子裝置因應一特定事件而延長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的連線時間,並且該特定事件是以下二個事件其中一者:自該第二裝置接收到額外的該第二訊號;以及在該第一電子裝置中,與該第二裝置相關的應用程式被啟動或正在使用。
  5. 一種建立一第一電子裝置和一第二電子裝置間的無線通訊連線的方法,該方法用於該第二電子裝置,包含有:因應偵測到該第二電子裝置之一周邊單元所傳送的一第二訊號,該第二電子裝置經由根據一第二通訊協定建立的一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傳送一第一訊號至該第一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訊號通知該第一裝置啟始一無線通訊連線建立程序,以根據該第一通訊協定建立該第一電子裝置和該第二電子裝置間的一第一無線通訊連線;其中根據該第一通訊協定建立的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相較於根據該第二通訊協定建立的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具有較高的 資料傳輸率及較高的功耗。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方法,另包含有:偵測是否接收到一第三訊號,其中該第三訊號係該第一電子裝置經由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傳送至該第二電子裝置,以要求該第二電子裝置建立和該第一電子裝置間的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以及因應偵測到該第三訊號,建立和該第一電子裝置間的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方法,另包含有:在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建立之後,不論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是否維持連線,只要該第一電子裝置和該第二電子裝置能夠經由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相互連結,則該第二電子裝置維持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不中斷。
  8. 一電子裝置,包含有:一周邊單元,用來傳送一第一訊號,該第一訊號指示該電子裝置進入一活動狀態;一第一通訊單元,用來實現一第一通訊協定之傳輸,並用來建立該電子裝置與一協作裝置之間的一第一無線通訊連線;一第二通訊單元,用來實現一第二通訊協定之傳輸,並用來建立該電子裝置與該協作裝置之間的一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其中,該協作裝置經由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傳送一第二訊號至該電子裝置,該第二訊號係指示該協作裝置位於使用中狀態;以及一控制單元,耦接於該周邊單元、該第一通訊單元及該第二 通訊單元,用來因應一第一事件或一第二事件,啟始一無線通訊連線建立程序,以建立該電子裝置和該協作裝置間的一第一無線通訊連線,其中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係根據一第一通訊協定建立,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相較於根據該第二通訊協定建立的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具有較高的資料傳輸率及較高的功耗,以及該第一事件係以下二個事件中的一者:(a)偵測到該周邊單元傳送的該第一訊號,以及(b)偵測到該協作裝置傳送的第二訊號,並且該第二事件為:(c)於偵測到該第二訊號之後的一預定時間內,偵測到該第一訊號。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於啟始該無線通訊連線建立程序之步驟中,該第二通訊單元經由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傳送一第三訊號至該協作裝置,以要求該協作裝置建立與該電子裝置之間的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於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建立之後,不論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是否維持連線,只要該電子裝置和該協作電子裝置能夠經由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相互連結,則該控制單元維持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不中斷。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在目前建立的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的連線期間,只要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存在,該控制單元因應一特定事件而延長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的連線時間,並且該特定事件是以下二個事件其中一者: 自該協作裝置接收到額外的該第二訊號;以及在該電子裝置中,與該協作裝置相關的應用程式被啟動或正在使用。
  12.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有:一相機單元,用來擷取影像資料;一周邊單元,用來傳送一第一訊號,該第一訊號指示該電子裝置進入一活動狀態;一控制單元,耦接於該相機單元及該周邊單元,用來因應接收到該周邊單元傳送的該第一訊號,產生一第二訊號,該第二訊號係指示該電子裝置位於使用狀態;一第一通訊單元,用來實現一第一通訊協定之傳輸,並用來建立該電子裝置與一協作裝置之間的一第一無線通訊連線;以及一第二通訊單元,用來實現一第二通訊協定之傳輸,並用來建立該電子裝置與該協作裝置之間的一第二無線通訊連線,以傳送該第二訊號至該協作裝置,其中根據該第一通訊協定建立的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相較於根據該第二通訊協定建立的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具有較高的資料傳輸率及較高的功耗。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因應接收到一第三訊號,該第一通訊單元建立該電子裝置和該協作裝置之間的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其中該第三訊號係該第二通訊單元經由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從該協作裝置接收,並且該第三訊號係用來要求該電子裝置建立和該協作裝置間的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
  14. 如請求項12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在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建立之後,不論該第一無線通訊連線是否維持連線,只要該電子裝置和該協作電子裝置能夠經由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相互連結,則該第二通訊單元維持該第二無線通訊連線不中斷。
TW103135055A 2014-06-27 2014-10-08 建立無線通訊連線的方法及相關電子裝置 TWI5323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462017843P 2014-06-27 2014-06-2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601575A TW201601575A (zh) 2016-01-01
TWI532399B true TWI532399B (zh) 2016-05-01

Family

ID=54931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35055A TWI532399B (zh) 2014-06-27 2014-10-08 建立無線通訊連線的方法及相關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25713B2 (zh)
CN (1) CN105246168B (zh)
TW (1) TWI5323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11652A (ja) * 2013-07-02 2015-0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6524717B2 (ja) * 2015-03-04 2019-06-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機器、通信モード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モード制御プログラム
JP6582920B2 (ja) * 2015-11-24 2019-10-02 富士通株式会社 サービスシステム、携帯端末、及び、サービス提供方法
JP2017103729A (ja) * 2015-12-04 2017-06-08 富士通株式会社 通信システム、携帯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TWI620158B (zh) * 2016-01-28 2018-04-01 中興保全股份有限公司 智慧型電子鎖系統
US20170366965A1 (en) * 2016-06-21 2017-12-21 Chiun Mai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for
EP4274108A3 (en) * 2016-09-09 2023-12-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 sending method and terminal
US10313860B2 (en) * 2017-03-02 2019-06-0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for wakeup trigger by out-of-band communication
WO2018235258A1 (ja) * 2017-06-23 2018-12-27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伝送システム、撮像端末、表示端末、調整方法、調整補助方法、調整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調整補助プログラム
JP6702916B2 (ja) * 2017-07-04 2020-06-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外部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外部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WO2019107888A1 (ko) * 2017-11-29 2019-06-06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사용자 터치 입력을 이용한 rf 통신 연결 방법
CN110348191B (zh) * 2018-04-04 2022-10-25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指纹解锁方法、装置、系统以及电子设备
JP7025107B2 (ja) * 2018-04-05 2022-02-24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
JP7101525B2 (ja) * 2018-04-20 2022-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TWI682685B (zh) * 2018-05-15 2020-01-11 聯華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訊系統及其方法
CN111328130B (zh) * 2018-12-14 2022-04-01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号接收方法、发送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US20220053249A1 (en) * 2018-12-21 2022-02-17 Essity Hygiene And Health Aktiebolag Data collection and monitoring for hygiene equipment
US20230156264A1 (en) * 2021-11-18 2023-05-18 Vizio,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tigating radio-frequency latency wireless devices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078816A (en) * 1994-08-02 2000-06-20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stablishing cle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KR100378112B1 (ko) * 1995-07-25 2003-05-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을이용한자동잠금/풀림장치및방법
US7813697B2 (en) * 2007-01-05 2010-10-12 Apple Inc. Power efficient high speed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TWI330789B (en) * 2007-01-30 2010-09-21 Holtek Semiconductor Inc Two-wire seriel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device and method using handshaking
JP4877032B2 (ja) * 2007-04-19 2012-02-15 ソニー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EP2434834B1 (en) * 2007-07-30 2016-09-07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Simultaneously maintaining bluetooth and 802.11 connections to increase data throughput
US9591673B2 (en) * 2010-04-13 2017-03-07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machine initial access procedure for machine to machine communication
CN103187994B (zh) * 2011-12-31 2017-03-29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系统、设备及方法
TWI471052B (zh) 2012-10-26 2015-01-21 Fluiditech Ip Ltd Intelligent Automatic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46168A (zh) 2016-01-13
CN105246168B (zh) 2019-05-31
US20150381830A1 (en) 2015-12-31
US10225713B2 (en) 2019-03-05
TW201601575A (zh) 2016-0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32399B (zh) 建立無線通訊連線的方法及相關電子裝置
JP6343099B2 (ja) Mcuチップのウェイクアップ方法及び装置
JP6141361B2 (ja) コンテキストアウェアネス近接度ベースの、ワイヤレス通信接続の確立
TWI425420B (zh) 雙作業系統的資訊同步方法
EP3112980B1 (en) Circuit, method and device for waking up master mcu
US978786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option for disablin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and direc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EP2448134A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uctively pairing devices to share data or resources
US11146721B2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US10542199B2 (en) Image capture apparatus comprising image transmission function
WO2018049971A1 (zh) 热点网络切换方法及终端
US20150092764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data processing apparatus,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recording medium
US9191896B2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CN105578391B (zh) 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及终端设备
WO2018049968A1 (zh) 热点建立方法及终端
US20190089600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5007428A (zh) 闪光灯控制方法及装置
US10452120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38263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 acquire transition notification from host device to transit to energy saving mode
WO2015170492A1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1101124A (ja) 通信端末装置、通信制御方法及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9106651A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679985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撮影方法、及び撮影制御プログラム
WO2014192162A1 (ja) 情報処理装置、リモート操作制御方法及びリモート操作制御プログラム
JP5622602B2 (ja) 電子機器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JP2015231158A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