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1350B - 醫療用處置用具 - Google Patents

醫療用處置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31350B
TWI531350B TW101103119A TW101103119A TWI531350B TW I531350 B TWI531350 B TW I531350B TW 101103119 A TW101103119 A TW 101103119A TW 101103119 A TW101103119 A TW 101103119A TW I531350 B TWI531350 B TW I53135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apter
opening
treatment tool
medical treatment
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31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0819A (zh
Inventor
金平永二
山邊悅朗
鈴木稔
Original Assignee
住友電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住友電木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住友電木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110311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31350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308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08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313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31350B/zh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Description

醫療用處置用具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留置於切開創口內而使用之醫療用處置用具。
於腹腔鏡下手術中,自一個切開創口插入鉗子或光學裝置等複數個處置具而進行手術,即進行所謂之單孔式手術。該手術方式殘留於患者體表之切開創口為一個故而美容方面之價值較高。為了防止術後切開創口顯眼,通常將切開創口形成於肚臍處。
而且近年來,亦正在開發用以於一個切開創口內放入複數個處置具之專用之器具(參照專利文獻1、2)。該等器具包括將切開創口保持於打開之狀態下之筒狀之開創器本體、及具有分別插入處置具之複數個小孔(通口)之蓋狀之轉接器。
另一方面,於腹腔鏡下手術中,必須將已切除之器官(切除組織)取出至體外。當將較通口之內徑更大之切除組織取出時,切除組織無法通過通口,故而將握持有切除組織之鉗子與開創器本體一併自切開創口拔出只能進行至此。又,當器官上有癌之嫌疑之情形時,為了防止癌之植入,通常於腹腔內將切除組織收容於回收袋中,之後將回收袋與開創器本體一併自切開創口拔出而將其取出。然而,將開創器本體自切開創口拔出之作業對患者之負擔較大。尤其係,當反覆進行複數處患部之切除及組織之取出 之情形時,必須多次將開創器本體相對於切開創口進行安裝及卸除,故而對患者之負擔較大。
與此相對地,專利文獻1、2中記載之器具其轉接器可相對於開創器本體而裝卸。因此,於將切除組織取出時,藉由將開創器本體留置於切開創口內而直接將轉接器自開創器本體卸下,可通過開創器本體之大徑之開口拔出鉗子或回收袋。藉此,於將較大之切除組織或回收袋取出至體外之情形時,亦無需將開創器本體反覆裝卸於腹壁上。因此,對患者之負擔較少,又可實現迅速之切除術。
專利文獻1中記載之器具如其圖1所示使轉接器(閥板)相對於開創器本體(保持具本體)繞軸旋轉,藉此突起與卡合槽卡止而安裝轉接器。又,該器具如專利文獻1之圖5(b)或圖6(b)所示,通口與突起一併以相等之角度間隔(120度間隔)配置。因此,即便不特別地注意轉接器之安裝角度,亦可使通口相對於開創器本體之配置位置恆常固定。
又,專利文獻2之器具如其圖10(Fig11)或圖16(Fig17)所示,可將設置有複數個通口(25~28)之轉接器(20)以任意之角度嵌入至開創器本體(2)中由此可裝卸地安裝。具體而言,揭示有如下態樣:如專利文獻2之圖10所示,將周圍形成有複數個彈性突起(91)之連接基座(80)以子母扣式安裝於環(6)之態樣、及如其圖16所示將O形環(53)插入至結合環(54)中之態樣。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2-28163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2008/149332號手冊
當於在肚臍等上形成切開創口之單孔式手術中藉由氣腹下操作進入胃、膽囊、大腸等各種器官而切除患部之情形時,每次選擇距對象之患部最近之複數個通口,插入握持用之鉗子或切除用之手術刀。通常於其他通口中插入輔助用之鉗子或光學裝置等。
因此,於將轉接器可裝卸地安裝於留置在切開創口內之開創器本體上時,要求滿足如下兩個相反之要求:反覆進入處置中之特定之器官之情形時之操作之穩定性、及可易於進入各種複數個器官之操作之多樣性之實現。
然而,專利文獻1之器具其通口相對於開創器本體之配置位置時常於相同之正三角形上再現,故而由於患部之位置,例如位於兩個通口之延長線上之患部等,進入變得困難。
又,專利文獻2之器具係將轉接器以任意之角度安裝於開創器本體上之構成,故而轉接器相對於開創器本體之安裝角度無再現性。因此,於自開創器本體多次卸下轉接器而將切除組織取出之情形時,有器官與通口之位置關係每次均變動之問題。
本發明係鑒於如上所述之課題而完成者,提供一種將通過通口反覆進入處置中之器官之情形時之處置操作之穩定 性、及對各種器官之多樣之進入之實現一併實現之醫療用處置用具。
(1)本發明之醫療用處置用具之特徵在於包括:筒狀之開創器本體,其留置於切開創口內;轉接器,其裝卸自由地安裝於上述開創器本體之開口端部而將上述開口端部蓋合;及通口,其設置於上述轉接器之複數個部位,供處置具分別插入至上述開創器本體之內部;並且上述轉接器可以自複數種選擇性地選出之設置角度安裝於上述開口端部,且以各個上述設置角度將上述轉接器安裝於上述開口端部之情形時之上述通口相對於上述開創器本體之位置關係彼此不同。
於上述發明中,複數個通口相對於開創器本體之位置關係相同係指複數個通口配置於旋轉對稱位置上,即便變更轉接器之設置角度通口之外觀之配置位置亦不變。相反地,通口相對於開創器本體之位置關係彼此不同係指以開創器本體為基準,複數個通口之外觀之配置位置變化。
根據上述發明,轉接器之設置角度為選擇性藉此開創器本體與通口之相對位置之微小之變動得到防止,因而通口相對於開創器本體之配置位置會再現。又,變更轉接器之設置角度之選擇由此通口相對於開創器本體之位置關係變化,故而通口之配置位置多樣化。
於本發明之醫療用處置用具中,作為更具體之態樣:(2)上述開創器本體包括擴張機構,其將上述切開創口保持 於沿特定之打開方向擴大之狀態;且於複數種上述設置角度下,上述通口相對於上述切開創口之打開方向之位置關係亦可彼此不同。(3)上述轉接器以任意一個以上之上述設置角度安裝於上述開口端部之情形時之將第一通口及第二通口連結之線段之垂直平分線與上述打開方向所形成之角度亦可為115度±20度。(4)至少包含配置於大致正三角形上之第一至第三上述通口,且上述設置角度亦可自四種以上選擇。(5)可穿插上述處置具之複數個閥構件亦可分別設置於上述通口。(6)上述轉接器包括可撓性之頂板部,其將上述開口端部蓋合;於上述頂板部設置有上述第一通口及上述第二通口,且上述閥構件亦可包含較上述頂板部更硬質之材料。(7)於通過上述第一通口且平行於上述垂直平分線之直線上,亦可進而具備上述閥構件之形成高度與上述第一通口不同之另一上述通口。(8)亦可進而包括卡止機構,其自使上述轉接器抵接於上述開口端部之非卡止狀態使上述轉接器相對於上述開創器本體沿軸旋轉方向旋轉特定角度藉此將上述轉接器以卡止狀態鎖定於上述開創器本體。(9)於自上述垂直平分線以上述特定角度更靠上述軸旋轉方向之前方,亦可設置有表示上述卡止狀態下之上述垂直平分線之延伸方向之指標部。
於上述發明中,通口相對於切開創口之打開方向之位置關係彼此不同係指以擴張機構之動作方向為基準,複數個通口之外觀之配置位置變化。
本發明之各種構成要素無需為分別獨立之存在,容許複 數個構成要素成為一個構件而形成、一個構成要素由複數個構件形成、某構成要素為其他構成要素之一部分、某構成要素之一部分與其他構成要素之一部分重複等。
根據本發明,於通過通口反覆進入處置中之器官之情形時,通口相對於開創器本體之配置位置會再現故而可穩定地進行處置操作。又,變更轉接器之設置角度之選擇由此通口相對於開創器本體之位置關係變化,故而實現對各種器官之多樣之進入。
上述目的、及其他目的、特徵及優點藉由以下所述之較佳實施形態、及隨附其後之以下之圖式進而變得明瞭。
以下,根據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再者,於所有圖式中,對於相同之構成要素標註相同之符號,並適當省略說明。
圖1A及圖1B係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之一例之立體圖。更具體而言,圖1A表示將轉接器20自開創器本體30分離之狀態,圖1B表示將轉接器20安裝於開創器本體30上之狀態。
圖2A至圖2C係表示將本實施形態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留置於切開創口INC(incision)內之狀態之平面圖。圖2A係以通過肚臍BT(button)(於該圖中未圖示。參照圖5)之方式沿患者之正中線ML(middle line)形成之切開創口INC之平面圖。於圖2A中,以中空箭頭表示藉由醫療用處置用具10 將切開創口INC擴徑之打開方向OD。圖2B係表示於切開創口INC內留置有醫療用處置用具10之狀態之平面圖。圖2C係表示使用醫療用處置用具10之擴張機構(拉伸帶34)將切開創口INC向四方(箭頭方向)沿放射方向牽引,使其朝向打開方向OD(中空箭頭)擴徑成大致圓形之狀態之平面圖。再者,既可為於圖2C所示之拉伸帶34之牽引時,將轉接器20安裝於開創器本體30上。或者,亦可於將轉接器20自開創器本體30分離之狀態下牽引開創器本體30之拉伸帶34。
首先,對本實施形態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之概要進行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包括開創器本體30及轉接器20。開創器本體30形成筒狀且留置於切開創口INC內。轉接器20裝卸自由地安裝於開創器本體30之開口端部32,將該開口端部32蓋合。又,於轉接器20之複數個部位,設置有將處置具(未圖示)分別插入至開創器本體30之內部之通口22a~22d。於本實施形態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中,轉接器20可以自複數種選擇性地選出之設置角度安裝於開口端部32,且以各個設置角度將轉接器20安裝於開口端部32之情形時之通口22a~22d相對於開創器本體30之位置關係彼此不同。
其次,對本實施形態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詳細地進行說明。
醫療用處置用具10係用以將切開創口INC維持於打開之狀態下並對其進行保護,以及輔助腹腔內之觀察、清洗、 切除、器具之留置及回收等各種處置之器具。
開創器本體30係以夾持腹壁之表面及背面之方式安裝於切開創口INC,並且對切開創口INC賦予直徑方向之力而將其擴徑之構件。開創器本體30之具體之構造並不特別限定,作為一例,本實施形態之開創器本體30包括具有氣密性及可撓性之筒狀構件33、以及設置於該筒狀構件33之兩端之第一固定構件37及第二固定構件38。又,於開創器本體30上,設置有跨越兩固定構件之複數根拉伸帶34。拉伸帶34設置於筒狀構件33之內側。
第一固定構件37及第二固定構件38均形成平板環狀。第一固定構件37係通過切開創口INC插入至腹腔之內部、構成開口端部35之構件,密接於腹壁之背面而使用。第二固定構件38係構成開口端部32之構件,密接於腹壁之表面(體表面)而使用。開創器本體30其筒狀構件33與環狀之第一固定構件37(開口端部35)及第二固定構件38(開口端部32)由同軸連結並形成筒狀。此處,筒狀既可為圓筒狀亦可為方筒狀。
拉伸帶34之前端部(圖1A及圖1B中之下端部)固定地連結於第一固定構件37。又,拉伸帶34之末端部(圖1A及圖1B中之上端部)相對於第二固定構件38自直徑方向之內側朝向外側貫通而穿插。於拉伸帶34與第二固定構件38上,分別設置有棘輪構造(未圖示),其容許將拉伸帶34之末端部向第二固定構件38之直徑方向外側抽出之傾向之滑動,相反地限制拉伸帶34之末端部返回至直徑方向之內側之傾向 之滑動。而且,藉由將拉伸帶34之末端部相對於第二固定構件38向直徑方向外側牽引,第一固定構件37上升從而與第二固定構件38之間隔縮短。此時,於拉伸帶34之外側筒狀構件33摺疊成蛇腹狀。若將4根拉伸帶34之末端部同時或以任意之順序牽引相同長度,則第一固定構件37對向於第二固定構件38地直接向第二固定構件38近接。
此處,將第一固定構件37插入至切開創口INC內,於藉由第一固定構件37及第二固定構件38寬鬆地夾持腹壁之狀態下牽引拉伸帶34,藉此第一固定構件37及第二固定構件38密接於腹壁之背面與表面。其結果,以環狀之第一固定構件37及第二固定構件38之開口端部35、32為兩端之通孔形成於切開創口INC之內側。通過該通孔將切除組織自體內取出至體外。
就第一固定構件37及第二固定構件38而言,使用氯乙烯樹脂、聚胺酯樹脂、聚醯胺樹脂、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聚縮醛樹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樹脂、氫化苯乙烯系熱塑性彈性體(SEBS,Styrene-Ethylene/Butyle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樹脂、聚矽氧橡膠等樹脂材料、或不鏽鋼等金屬材料。
筒狀構件33包含壁厚為0.05 mm以上3 mm以下之膜。筒狀構件33之材質較佳為軟質氯乙烯樹脂、聚胺酯樹脂、聚乙烯樹脂、聚醯胺樹脂、聚丙烯樹脂,聚酯樹脂、SEBS樹脂、聚矽氧橡膠、天然橡膠等樹脂材料。
轉接器20係裝卸自由地安裝於開創器本體30之開口端部32將其蓋合藉此氣密地覆蓋切開創口INC之構件。此處,轉接器20將開口端部32蓋合係指轉接器20較筒狀構件33更靠近開口端部32之側地設置。而且轉接器20裝卸自由係指可於開創器本體30留置於腹壁上之狀態下將轉接器20相對於開創器本體30而安裝及卸下。
圖3A係轉接器20之俯視立體圖。圖3B係圖3A之箭視圖。圖3C係轉接器20之仰視立體圖。
轉接器20包括頂板部21、自頂板部21突出而形成之複數個通口22a~22d、及圍設於頂板部21之複數個卡合凸部26。本實施形態之轉接器20俯視時形成大致圓形,卡合凸部26以90度間隔形成於四個部位。卡合凸部26係相對於轉接器20向直徑方向之內側突出而形成之突片。
頂板部21係將開創器本體30之上端(近位)側之開口端部32蓋合之構件。通口22a~22d設置於頂板部21。通口22a~22d分別包含筒狀部23及閥構件24、25。筒狀部23突出形成於頂板部21之上表面。筒狀部23之下端連接於通口22a~22d。自筒狀部23之上端插入鉗子或手術刀等處置具。閥構件24與25設置於筒狀部23之內部。閥構件24或25之一者或兩者密接於插入至筒狀部23內之處置具之周圍。藉此,抑制填充於腹腔內之氣體在處置具之操作中自通口22a~22d漏出。
於開創器本體30之環狀之第二固定構件38之周圍,設置有構成轉接器20之卡止機構之卡止部36。卡止部36包含卡 止片36a、缺口凹部36b及斜面部36c。卡止片36a係鄰接於局部地缺口形成在第二固定構件38之周面上之缺口凹部36b之突片,係相對於卡合凸部26沿圓周方向抵接藉此鎖定轉接器20之部位處。關於缺口凹部36b係於卡止片36a之相反側形成有斜面部36c。斜面部36c係形成於第二固定構件38之周面上之突片,且沿軸方向朝下傾斜。於斜面部36c之最下端位置處,經由不連續之階差形成有缺口凹部36b。
卡止部36(卡止片36a)形成於與卡合凸部26對應之位置處。具體而言,於第二固定構件38之周圍以90度間隔形成於四個部位。又,於缺口凹部36b,加強用之肋36d朝向直徑方向之外部突出而形成。
如使用圖7進行之下述,於本實施形態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中,當使轉接器20相對於開創器本體30沿右手螺旋方向(俯視轉接器20之情形時之順時針方向)螺合之情形時,卡合凸部26抵接於卡止片36a而鎖定。具體而言,若使轉接器20相對於開創器本體30沿軸旋轉方向(順時針方向)旋轉,則首先卡合凸部26藉由斜面部36c緩慢地按下,轉接器20相對於開創器本體30(第二固定構件38)而箍緊。若進而使轉接器20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則卡合凸部26越過斜面部36c到達缺口凹部36b。此處,缺口凹部36b之周長大於卡合凸部26之周長(寬度尺寸),故而卡合凸部26嵌入至缺口凹部36b中。而且若進而使轉接器20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則卡合凸部26於嵌入至缺口凹部36b中之狀態下,卡 止於卡止片36a而鎖定(參照圖1B)。藉由肋36d第二固定構件38整體上沿直徑方向得到加強,轉接器20之卡合凸部26確實地嵌入至缺口凹部36b中卡止於卡止片36a而鎖定。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使用者可一面感受到轉接器20被箍緊之感觸一面將轉接器20鎖定於開創器本體30上。故而,於轉接器20之安裝時可確認其安裝角度,換而言之可防止諸如通口22a~22d變成設想以外之配置位置之轉接器20之誤安裝。
另一方面,若使轉接器20相對於開創器本體30沿繞軸之相反方向(逆時針方向)旋轉,則卡合凸部26通過缺口凹部36b從而卡止解除,轉接器20變成可自開創器本體30分離(參照圖1A)。卡合凸部26及卡止片36a以90度間隔配置於四個部位,從而轉接器20可以自複數種(四種)選擇性地選出之設置角度相對於開創器本體30之開口端部32(第二固定構件38)而安裝。
如圖3A及圖3C所示,於通口22a~22d上,分別設置有可穿插處置具之複數個閥構件24、25。閥構件24、25分別設置於通口22a~22d之上緣側與下緣側。於各通口中,閥構件24與25彼此隔開而配置。較閥構件25而言閥構件24設置於更上端側。閥構件24、25包括穿插處置具之穿插孔、及於自然狀態下堵塞該穿插孔之擋板。例如閥構件24為穿插孔打開之薄片閥,閥構件25為鴨嘴閥或十字閥。閥構件24之穿插孔為圓孔,沿直徑方向各向同性地收縮或伸長。閥構件25為鴨嘴閥或十字閥,故而沿特定之一個方向或兩個 方向收縮或伸長。即,閥構件24及25之開閉方向彼此不同(並不相同)。因此,自於處置具之周圍密接有閥構件24及25之狀態,兩個閥構件不會同時地自處置具隔開。由此,當於氣腹下進行各種處置時,較佳地防止自處置具之周圍之脫氣。又,閥構件24、25支持處置具,成為操作時之支點。尤其係,以自頂板部21向上方突出之高位之閥構件24為支點,操作術中之處置具。
頂板部21係具有可撓性之平坦之膜狀之構件。頂板部21柔軟地發生變形,藉此通口22a~22d移位。因此,於單孔式手術中,可自由地操作插入至通口22a~22d中之處置具之位置及方向。
頂板部21及閥構件24、25之材質可選擇:氯乙烯樹脂、聚胺酯樹脂、聚乙烯樹脂、聚丙烯樹脂、聚縮醛樹脂、聚碳酸酯樹脂、聚碸樹脂等硬質樹脂、或聚矽氧橡膠、天然橡膠、腈橡膠等合成橡膠。閥構件24、25之材料較佳為較頂板部21之材料更硬質。藉此,於操作插入至筒狀部23中之處置具時,頂板部21維持閥構件24、25密接於處置具之周圍之狀態地,直接彎曲而容許通口22a~22d之移位。因此,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既可保持患者之氣腹狀態,亦可實現處置具之自由之操作。作為閥構件24、25之材料較頂板部21之材料更硬質之指標,較佳為閥構件24、25之硬度計A硬度較頂板部21之硬度計A硬度更高。更具體而言,較佳為閥構件24、25之硬度計A硬度為40以上且70以下,頂板部21之硬度計A硬度為30以上且60 以下,並且相對地閥構件24、25之硬度計A硬度較頂板部21之硬度計A硬度更高。閥構件24、25及頂板部21之硬度計A硬度可藉由JIS(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日本工業標準)K6253及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國際標準化組織)7619所規定之方法而測定。
作為處置具,可例示握持用之鉗子、切除用之手術刀、輔助用之鉗子、光學裝置或用以穿插該等之套針(套管),但並不限定於此。
對本實施形態之通口22a~22d之配置進行說明。圖4係醫療用處置用具10之留置狀態之平面圖,對應於圖2C。其中對切開創口INC省略圖示。將如圖4所示沿順時針方向配置之通口22a~22d依序稱作第一至第四通口。
轉接器20至少包含配置於大致正三角形上之第一通口22a至第三通口22c。而且,如上所述轉接器20相對於開創器本體30之設置角度係自四種以上(於本實施形態中為四種)選擇。因此,藉由轉換四次轉接器20之設置角度,由第一通口22a、第二通口22b及第三通口22c所繪製之三角形之方向變化四次。
本實施形態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於自複數種(最多四種)選擇性地選出之各個設置角度下,通口22a~22d相對於開創器本體30之位置關係相異。於最多四種中,只要針對任意二種通口22a~22d相對於開創器本體30之位置關係相異即可,進而較佳為如本實施形態般於所有複數種(四種)中 通口22a~22d之位置關係相異。
再者,第一通口22a至第三通口22c位於大致正三角形上係指於圖4所示之轉接器20之俯視時,以將其中任意兩個通口之中心彼此連結之線段LS作為一邊之正三角形之第三頂點位於另一通口之內側。具體而言,於本實施形態中,以第一通口22a之中心作為第一頂點、以第二通口22b之中心作為第二頂點之正三角形之第三頂點位於第三通口22c之內側。進而較佳為該第三頂點位於閥構件24或25之內側(參照圖4)。
於轉接器20之俯視時,將第一通口22a及第二通口22b連結之線段LS之垂直平分線PB((perpendicular bisection))通過第三通口22c。換而言之,第三通口22c存在於將第一通口22a及第二通口22b連結之線段LS之垂直平分線PB之上。
又,轉接器20於通過第一通口22a且平行於垂直平分線PB之直線(平行線PL)上具備第四通口22d。換而言之,於轉接器20之俯視時平行線PL通過第四通口22d。
即,本實施形態之開創器本體30具備將切開創口INC保持於沿特定之打開方向OD擴大之狀態下之擴張機構(拉伸帶34)。於複數種設置角度下,通口22a~22d相對於切開創口INC之打開方向OD之位置關係彼此不同。換而言之,當相對於固定在切開創口INC上之開創器本體30,以某設置角度卡止轉接器20之情形時以通口22a~22d之各中心為頂點之四角形,與相對於該開創器本體30以另一設置角度卡 止轉接器20之情形時之上述四角形並不完全一致。本實施形態之轉接器20與開創器本體30以四種設置角度彼此卡止。該等四種設置角度下之上述四角形彼此全部不同。藉此,可自複數種、於本實施形態中為四種之中選擇最適於處置對象之患部之通口配置。
對第一至第四通口22a~22d之上述配置較佳之理由進行說明。
於單孔式手術中,只要在相對於處置對象之器官(患部)相等且正對之兩個通口之一者中插入握持用之鉗子、在另一者中插入切除用之手術刀即可。藉由鉗子握持對象之器官並將其提起,藉此對該器官賦予張力從而較佳地進行藉由手術刀之切除。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使處置對象之患部位於將第一通口22a及第二通口22b連結之線段LS之垂直平分線PB上,從而較佳地進行該患部之處置。再者,於切除患部之情形以外,將醫療用夾具等器具留置於患部或縫合患部之情形亦同,只要自一個通口插入握持用之鉗子,並自與該通口排列且正對器官之另一通口插入各個處置具即可。
另一方面,於單孔式手術中,較佳為於未被自該兩個通口分別插入之處置具遮蔽視野之位置處插入CCD(Charge Coupled Device,電荷耦合器件)相機等光學裝置。因此於本實施形態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中,藉由於線段LS之垂直平分線PB上配置有第三通口22c,可於自第一及第二通口22a、22b大致相等地隔開之位置處插入光學裝置。
進而,將第四通口22d配置於自第一通口22a與第三通口22c均隔開之位置處,藉此抑制處置具彼此之干擾。因此,第四通口22d形成於第一通口22a與第三通口22c之間,換而言之沿垂直平分線PB且第一通口22a之背後,即平行線PL上且相對於線段LS與第三通口22c同一側。
此處,對於切開創口INC,要求一面極力縮短其切開長度減輕患者之負擔,一面將其充分地擴徑確保處置具之可動區域較廣。就該觀點而言,較佳為如圖2A所示將切開創口INC形成一字狀,並藉由開創器本體30將其以放射狀擴大。再者,於將切開創口INC形成十字狀之情形時,切開創口INC擴徑成以該十字之四個端點為頂點之正方形狀。
開創器本體30可相對於切開創口INC以任意之角度安裝。於圖2及圖4中,表示有如下狀態:沿正中線ML將一字狀之切開創口INC(未圖示)形成於腹壁上,以醫療用處置用具10之軸心C與切開創口INC之中央一致之方式將開創器本體30固定於切開創口INC上。
此時,以四根拉伸帶34配置於以正中線ML為對稱軸之鏡像對稱之位置處之角度將開創器本體30固定於切開創口INC上。換而言之,以拉伸帶34之拉伸方向相對於正中線ML成鏡像對稱之方式將醫療用處置用具10固定於腹壁上。
而且,在於開創器本體30上固定有切開創口INC之狀態下同時或順次牽引四根拉伸帶34,藉此切開創口INC以正交於正中線ML之方向作為打開方向OD而擴徑。
相對於以此方式固定於切開創口INC上之開創器本體30之開口端部32,以自複數種(於本實施形態中為四種)選出之安裝角度安裝轉接器20。
而且,以任意一個以上之設置角度將轉接器20安裝於開口端部32之情形時(參照圖4)的將第一通口22a及第二通口22b連結之線段LS之垂直平分線PB與切開創口INC之打開方向OD所形成之角度θ1較佳為115度±20度,即95度以上且135度以下。又,將第一通口22a及第二通口22b連結之線段LS與正中線ML所形成之角度θ2較佳為115度±20度。進而,角度θ1及角度θ2較佳為115度±10度,即105度以上且125度以下。於本實施形態之情形時,打開方向OD與正中線ML正交,垂直平分線PB與線段LS正交,故而角度θ1與角度θ2相等。
再者,此處所謂之角度θ1及角度θ2為有向角度。角度θ1係以相對於患者之身體BOD(body)之右方向為基準(零度)沿逆時針方向測量之至垂直平分線PB之角度。角度θ2係以正中線ML中自醫療用處置用具10之軸心C(肚臍)朝向頭部之方向為基準(零度)沿逆時針方向測量之至線段LS之角度。
角度θ1及角度θ2為115度±20度,由此本實施形態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特別適合於膽囊GB(gall bladder)之處置。使用圖5及圖6,對其理由進行說明。
圖5係表示患者之身體BOD之模式圖。於圖5中模式性地圖示有膽囊GB及胃ST(stomach)。切開創口INC形成於身體 BOD之正中線ML上,開創器本體30以與圖2C及圖4相同之安裝角度留置於切開創口INC內。具體而言,切開創口INC之打開方向OD與正中線ML之正交方向(身體BOD之左右方向)一致。轉接器20相對於開創器本體30之安裝角度亦與圖2C及圖4相同(以下,稱作第一安裝角度)。
圖6表示將開創器本體30固定於切開創口INC上地,直接選擇另一安裝角度(以下,稱作第二安裝角度)將轉接器20固定於開創器本體30上之狀態。更具體而言,圖6所示之第二安裝角度係使圖5所示之第一安裝角度沿順時針方向前進90度所成之角度。
如上所述,於圖5所示之第一安裝角度下,將第一通口22a及第二通口22b連結之線段LS之垂直平分線PB與藉由拉伸帶34之切開創口INC之打開方向OD所形成之角度θ1為115度±20度。從而,於圖5所示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之代表性之使用態樣中,將轉接器20以第一安裝角度設置之情形時之垂直平分線PB之延伸方向指向膽囊GB。於圖5中,對於以肚臍BT為中心且沿正中線ML形成之切開創口INC,使藉由拉伸帶34之打開方向OD與正中線ML之正交方向一致而留置有開創器本體30。而且藉此,以圖5所示之第一安裝角度設置有轉接器20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可自相對於膽囊GB相等且對向之第一通口22a與第二通口22b,分別插入鉗子與手術刀,故而適於膽囊GB之處置。即,於第一安裝角度下,可自第一通口22a插入握持用之鉗子並提起膽囊GB,且自第二通口22b插入手術刀較佳地 切除膽囊GB之膽囊管。
而且,如圖6所示以第二安裝角度將轉接器20安裝於開創器本體30上之情形時之垂直平分線PB之延伸方向指向胃ST之大彎GC(greater curvature)。因此,根據以第二安裝角度設置有轉接器20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可藉由自第一通口22a及第二通口22b插入之鉗子與手術刀,自胃ST之幽門PY(pylorus)至大彎GC較佳地進行處置。
於自第二安裝角度進而沿順時針方向前進90度所成之第三安裝角度下垂直平分線PB指向直腸附近,故而可藉由自第一通口22a及第二通口22b插入之處置具較佳地進行直腸之處置。進而,於自第三安裝角度進而沿順時針方向前進90度所成之第四安裝角度下垂直平分線PB指向大腸,故而可藉由自第一通口22a及第二通口22b插入之處置具較佳地進行大腸之處置。
即,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藉由自複數種選擇轉接器20相對於開創器本體30之安裝角度,可將上述所例示之膽囊GB及胃ST等複數個器官作為處置對象較佳地進行單孔式手術。又,轉接器20係相對於開創器本體30自由裝卸,故而藉由於器官之切除後將轉接器20自開創器本體30卸下,可通過大徑之開口端部32將切除組織取出。從而,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亦可一系列地進行如下之操作:自安裝有轉接器20之氣腹下操作,切換成卸下轉接器20之直視下操作,進而將器官取出。
而且,根據本實施形態,於將暫時卸下之轉接器20再次安裝於開創器本體30上時,只要使安裝角度之選擇共通,則通口22a~22d與器官之位置關係會再現。其原因在於:轉接器20藉由卡合凸部26及卡止部36(卡止片36a)於相同位置處固定於開創器本體30上。
此處,於將轉接器20反覆安裝於開創器本體30上之情形時,為了不使安裝角度之選擇錯誤地變化,於本實施形態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上設置有指標部29(參照圖4)。
圖7A及圖7B係說明使用指標部29進行之轉接器20之安裝方法之平面圖。
圖7A表示使轉接器20抵接於開口端部32之非卡止狀態。圖7B表示轉接器20鎖定於開創器本體30上之卡止狀態。自圖7A之非卡止狀態使轉接器20相對於開創器本體30沿軸旋轉方向(於本實施形態中為順時針方向)旋轉特定角度φ,藉此轉接器20變成圖7B所示之卡止狀態。於卡止狀態下,卡止機構(卡合凸部26及卡止部36)將轉接器20鎖定於開創器本體30上。
非卡止狀態係卡止機構(卡合凸部26及卡止部36)彼此未卡合之狀態,係將轉接器20相對於開創器本體30暫時壓接之狀態。具體之非卡止狀態可採用各種形式,於本實施形態之醫療用處置用具10中,將轉接器20之卡合凸部26與開創器本體30之卡止部36最大限度地相互錯開之狀態作為非卡止狀態圖示於圖7A中。換而言之,圖7A所圖示之非卡止狀態係卡合凸部26與卡止部36以45度間隔隔開之狀態, 上述特定角度為45度。
此處,指標部29表示出圖7B所示之卡止狀態下之垂直平分線PB之延伸方向。指標部29係設置於自垂直平分線PB以特定角度更靠軸旋轉方向(順時針方向)之前方。即,於將轉接器20暫時壓接於開創器本體30之圖7A中指標部29所示之方向與於將轉接器20確實安裝於開創器本體30上之圖7B中垂直平分線PB所指向之方向一致。
從而,於將轉接器20反覆裝卸於開創器本體30上將切除組織(膽囊GB)自切開創口INC取出之情形等時,可於安裝前事先確認將轉接器20確實安裝於開創器本體30上時之通口22a~22d之配置位置。藉此,可防止關於轉接器20之安裝角度之誤選擇,從而可避免因重新安裝而對患者造成之負擔。
再者,本實施形態之指標部29係設置於轉接器20之頂板部21之外周附近之方向指示用之標記,此僅為一例。作為指標部29之另一例,亦可藉由色彩或文字顯示等識別轉接器20之角度方向。
再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只要達成本發明之目的亦包括各種變形、改良等態樣。
圖8係變形例之轉接器20之俯視立體圖。於通過第一通口22a且平行於垂直平分線PB之直線(平行線PL(parallel lines))上,進而具有另一通口(第四通口22d)。而且,第四通口22d之閥構件24之形成高度與第一通口22a之閥構件24之形成高度不同。換而言之,該轉接器20其相對於頂板部 21處於高位之閥構件24之形成高度於第一通口22a及第四通口22d上不同。此處,閥構件24成為插入至通口22a~22d中之處置具之支點。因此,於沿垂直平分線PB之延伸方向鄰接而排列之第一通口22a與第四通口22d上使支點之高度相異,藉此較佳地防止處置具彼此之干擾。
更具體而言,自頂板部21之第一通口22a之突出高度較第二至第四通口22b~22d之突出高度更低。因此,插入至第一通口22a中之處置具之可動區域擴大。因相同之理由,亦可使第一通口22a較第四通口22d形成大徑進而擴大處置具之末端部之可動區域。
10‧‧‧醫療用處置用具
20‧‧‧轉接器
21‧‧‧頂板部
22a‧‧‧通口
22b‧‧‧通口
22c‧‧‧通口
22d‧‧‧通口
23‧‧‧筒狀部
24‧‧‧閥構件
25‧‧‧閥構件
26‧‧‧卡合凸部
29‧‧‧指標部
30‧‧‧開創器本體
32‧‧‧開口端部
33‧‧‧筒狀構件
34‧‧‧拉伸帶
35‧‧‧開口端部
36‧‧‧卡止部
36a‧‧‧卡止片
36b‧‧‧缺口凹部
36c‧‧‧斜面部
36d‧‧‧肋
37‧‧‧第一固定構件
38‧‧‧第二固定構件
BOD‧‧‧身體
BT‧‧‧肚臍
C‧‧‧軸心
GB‧‧‧膽囊
GC‧‧‧大彎
INC‧‧‧切開創口
LS‧‧‧線段
ML‧‧‧正中線
OD‧‧‧打開方向
PB‧‧‧垂直平分線
PL‧‧‧平行線
PY‧‧‧幽門
ST‧‧‧胃
θ1‧‧‧角度
θ2‧‧‧角度
‧‧‧角度
圖1A係表示將轉接器自開創器本體分離之狀態之立體圖。圖1B係表示將轉接器安裝於開創器本體上之狀態之立體圖。
圖2A係切開創口之平面圖。圖2B係表示於切開創口內留置有醫療用處置用具之狀態之平面圖。圖2C係表示使用醫療用處置用具將切開創口擴徑之狀態之平面圖。
圖3A係轉接器之俯視立體圖。圖3B係圖3A之箭視圖。圖3C係轉接器之仰視立體圖。
圖4係醫療用處置用具之留置狀態之平面圖。
圖5係表示以第一安裝角度留置有醫療用處置用具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6係表示以第二安裝角度留置有醫療用處置用具之狀態之模式圖。
圖7A係表示使轉接器抵接於開口端部之非卡止狀態之平面圖。圖7B係表示轉接器鎖定於開創器本體上之卡止狀態之平面圖。
圖8係變形例之轉接器之俯視立體圖。
10‧‧‧醫療用處置用具
20‧‧‧轉接器
22a‧‧‧通口
22b‧‧‧通口
22c‧‧‧通口
22d‧‧‧通口
26‧‧‧卡合凸部
30‧‧‧開創器本體
32‧‧‧開口端部
33‧‧‧筒狀構件
34‧‧‧拉伸帶
35‧‧‧開口端部
36‧‧‧卡止部
36a‧‧‧卡止片
36b‧‧‧缺口凹部
36c‧‧‧斜面部
36d‧‧‧肋
37‧‧‧第一固定構件
38‧‧‧第二固定構件

Claims (8)

  1. 一種醫療用處置用具,其包括:筒狀之開創器本體,其留置於切開創口內;轉接器,其裝卸自由地安裝於上述開創器本體之開口端部而將上述開口端部蓋合;及通口,其設置於上述轉接器之複數個部位,供處置具分別插入至上述開創器本體之內部;且上述轉接器能夠以自複數種選擇性地選出之設置角度安裝於上述開口端部,且以各個上述設置角度將上述轉接器安裝於上述開口端部之情形時之上述通口相對於上述開創器本體之位置關係彼此不同;上述醫療用處置用具進而包括卡止機構,該卡止機構自使上述轉接器抵接於上述開口端部之非卡止狀態使上述轉接器相對於上述開創器本體沿軸旋轉方向旋轉特定角度,藉此將上述轉接器以卡止狀態鎖定於上述開創器本體。
  2. 如請求項1之醫療用處置用具,其中上述開創器本體包括擴張機構,該擴張機構將上述切開創口保持於沿特定之打開方向擴大之狀態;且於複數種上述設置角度下,上述通口相對於上述切開創口之打開方向之位置關係彼此不同。
  3. 如請求項2之醫療用處置用具,其中上述轉接器以任意一個以上之上述設置角度安裝於上述開口端部之情形時之將第一通口與第二通口連結之線段之垂直平分線與上 述打開方向所成之角度為115度±20度。
  4. 如請求項3之醫療用處置用具,其中至少包含配置於大致正三角形上之第一至第三上述通口,且上述設置角度自四種以上選擇。
  5. 如請求項3或4之醫療用處置用具,其中可穿插上述處置具之複數個閥構件分別設置於上述通口。
  6. 如請求項5之醫療用處置用具,其中上述轉接器包括將上述開口端部蓋合之可撓性之頂板部;於上述頂板部設置有上述第一通口及上述第二通口;上述閥構件包含較上述頂板部更硬質之材料。
  7. 如請求項5之醫療用處置用具,其中於通過上述第一通口且平行於上述垂直平分線之直線上,進而具備上述閥構件之形成高度與上述第一通口不同之另一上述通口。
  8. 如請求項1之醫療用處置用具,其中於自上述垂直平分線以上述特定角度更靠上述軸旋轉方向之前方,設置有表示上述卡止狀態下之上述垂直平分線之延伸方向之指標部。
TW101103119A 2012-01-31 2012-01-31 醫療用處置用具 TWI5313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3119A TWI531350B (zh) 2012-01-31 2012-01-31 醫療用處置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3119A TWI531350B (zh) 2012-01-31 2012-01-31 醫療用處置用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0819A TW201330819A (zh) 2013-08-01
TWI531350B true TWI531350B (zh) 2016-05-01

Family

ID=494787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3119A TWI531350B (zh) 2012-01-31 2012-01-31 醫療用處置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313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78318B2 (ja) * 2014-03-27 2018-08-22 秀司 北城 体腔アクセス器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0819A (zh) 2013-08-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66824B2 (en) Surgical hand access apparatus
KR100813755B1 (ko) 의료용 처치 용구
AU2005274786B2 (en) Introducer assembly with suspended seal
JP4021552B2 (ja) 手術器具を密閉するためのシール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そのシールアセンブリを備えた手術用トロカール
JP2010207576A (ja) 体腔内へのアクセス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JP2010207577A (ja) 体腔内へのアクセス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JP2014239907A (ja) 単一切開部を通じて行う腹腔鏡下手術の実施方法
KR20190052209A (ko) 수술용 운드 리트랙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싱글포트
JP2010227561A (ja) シールド部材を含む外科用アクセスアセンブリ
KR101967947B1 (ko) 의료용 처치 용구
JP2010518901A (ja) シールを有する可撓性カニューレ
TWI531350B (zh) 醫療用處置用具
JP4623067B2 (ja) 医療用処置用具
JP2010527640A (ja) 可撓性外部カニューレシース
JP4082952B2 (ja) 医療用処置用具
JP5625653B2 (ja) 医療用処置用具
TW529926B (en) Medical treating instrument
JP6644664B2 (ja) トロカール用のシールユニット
JP6633492B2 (ja) カメラ付きトロカール装置
JP6669625B2 (ja) カメラ付きトロカール装置
AU2011239219B2 (en) Surgical hand access apparatus
KR20230063566A (ko) 운드 리트랙터 및 이를 구비한 싱글 포트
JP2018061607A (ja) カメラ付きトロカー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