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31190B - 機器對機器通信裝置之頻寬降低 - Google Patents
機器對機器通信裝置之頻寬降低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31190B TWI531190B TW100113781A TW100113781A TWI531190B TW I531190 B TWI531190 B TW I531190B TW 100113781 A TW100113781 A TW 100113781A TW 100113781 A TW100113781 A TW 100113781A TW I531190 B TWI531190 B TW I531190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network node
- network
- application layer
- protocol
- packet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26—Special purpose or proprietary protocols or architectur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30—Definitions, standards or architectural aspects of layered protocol stacks
- H04L69/32—Architecture of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OSI] 7-layer type protocol stacks, e.g. the interfaces between the data link level and the physical level
- H04L69/322—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 H04L69/329—Intralayer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among peer entities or protocol data unit [PDU] definitions in the application layer [OSI layer 7]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本申請案係關於機器型通信裝置,且特定而言係關於處置遍曆一無線網路之機器型通信訊息。
本申請案主張優先於2010年4月21日提出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1/326,495號,該申請案之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機器對機器(M2M)涉及沒有或僅有限人為干涉之通信。亦即,人們不提供輸入,而僅視情況提供輸出。縮寫字「MTC」在本文中用於泛指任一類型之機器對機器通信。MTC使得機器能夠直接彼此通信且通常經由數個類型之組件來啟用。舉例而言,一MTC裝置係能夠回覆對一裝置內含有之資料之一請求或自主地傳輸該裝置中含有之資料之裝置。一通信網路提供MTC裝置與MTC閘道之間的連接。該通信網路可係基於(舉例而言)xDSL(數位用戶線)、LTE(3GPP長期演進)、先進LTE、WiMAX(全球互通微波存取)、WLAN(無線區域網路)等。一MTC閘道採用確保MTC裝置與該通信網路互連之MTC容量。一MTC通信網路提供一MTC閘道與一MTC應用程式之間的通信。一MTC應用程式含有其中由一個或多個支援MTC服務之應用程式處理資料之中間軟體層。MTC服務之實例性應用包含智慧型電力網、智慧型電錶、消費產品、醫療保健產品等中之機器型通信。
MTC訊務對無線通信網路提出一大容量需求。在Rel-10中,3GPP(第三代夥伴計劃)正進行建立對支援MTC之3GPP網路系統改良之要求。此研究之目的係識別支援網路中之大量MTC裝置所需之3GPP網路增強及為MTC通信服務提供必要網路啟用器(network enabler)。具體而言,正考量如由3GPP系統所提供之用於MTC之傳輸服務及相關最佳化以及用以確保MTC裝置、MTC伺服器及MTC應用不致使網路擁塞或系統過載所需之態樣。然而,當前行動網路仍最佳地設計用於人對人通信且因此對MTC應用並非最佳。
舉例而言,MTC裝置經受舊型GPRS(通用封包無線電服務)附接程序,以使得服務SGSN(服務GPRS支援節點)為每一MTC裝置指派一32位元P-TMSI(封包臨時行動用戶身份),該32位元P-TMSI將該裝置唯一地識別為在該裝置附接於其中之服務區域(例如,一路由區域)之範圍內之一MTC裝置。在依據舊型程序之GPRS附接期間在必要時執行鑑別及IMEI(國際行動設備識別)檢查程序。此等舊型程序及其他程序要求大量系統頻寬用於MTC,此減少可用於人對人通信之頻寬量。如接下來數年所預期,隨由一網路服務之MTC裝置之數目增加,MTC頻寬需求顯著增加。
對MTC裝置提供某些協定堆疊最佳化以減小當一MTC訊息要求傳輸時所發送之控制平面及使用者平面有效負載之總容量。此等最佳化可包含減少或甚至消除端對端發信號程序中之某些,諸如舊型行動裝置通常所需之MTC裝置對SGSN NAS(非存取層級)發信號。而且,可減少該協定堆疊中所需之協定層之數目且因此亦降低當透過該無線電介面將MTC應用層訊息傳輸至一MTC裝置/自該MTC裝置傳輸MTC應用層訊息時所需之頻寬。
亦可消除一MTC裝置與SGSN之間的一封包資料協定(PDP)上下文啟動程序之使用,從而減少準備用於在一無線通信網路內操作之MTC裝置所需之附加項NAS發信號之量。另外,可消除在該SGSN與一MTC裝置之間的UDP/IP(使用者資料包協定/網際網路協定)資料包之上下文內攜載MTC訊息,從而為每一MTC訊息節省46至48個八位元組之附加項。照此而論,MTC裝置可在不使用UDP/IP之情況下傳輸及/或接收MTC訊息。透過該無線電介面所發送之諸多MTC訊息在長度上係約60個八位元組或更小,在此情形下48個八位元組之附加項之消除產生一顯著的頻寬降低。
根據一實施例,藉由以下步驟在一無線網路中傳輸非存取層級(NAS)層訊息:回應於自一第一網路節點所接收之一無線電資源請求而設立介於該第一網路節點與一基地台控制器之間的無線電資源,及使用所分配之無線電資源將一非存取層級(NAS)層請求自該第一網路節點傳輸至該基地台控制器,並將該NAS層請求中繼至一第二網路節點。回應於在該第二網路節點處接收該NAS層請求而使用將該第一網路節點識別為能夠使用一特定協定堆疊之資訊、一第三網路節點之一存取點名稱及該第一網路節點中之一應用程式將經由該第二網路節點及該第三網路節點通信至其之一伺服器之一位址來建立對應於該特定協定堆疊之操作參數。自該第二網路節點至該第三網路節點建立基於封包資料協定(PDP)上下文之連接。回應於由該NAS層請求提供之資訊及至該第三網路節點之基於PDP上下文之連接而在該第二網路節點處啟用該特定協定堆疊之使用。在建立對應於該特定協定堆疊之該等操作參數之後,根據該特定協定堆疊回應於自一第一網路節點所接收之一後續無線電資源請求使用該第一網路節點與一基地台控制器之間的無線電資源來在該第一網路節點與該第二網路節點之間轉發應用層訊息。
根據另一實施例,一種於一無線網路中使用之基地台控制器包含一處理電路,該處理電路可操作以基於結合該等訊息發送之一區域無線網路別名將應用層訊息自一第一網路節點中繼至一第二網路節點。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指示該第一網路節點能夠使用一特定協定堆疊且與一特定第二網路節點相關聯。
根據再一實施例,藉由以下步驟在一無線網路中傳輸非存取層級(NAS)層訊息:在一第一網路節點處產生一NAS層訊息;回應於由該第一網路節點產生之一無線電資源請求設立介於在該第一網路節點與一基地台控制器之間的無線電資源;及使用所分配之無線電資源將一非存取層級(NAS)層請求自該第一網路節點輸送至一第二網路節點。回應於該NAS層請求使用將該第一網路節點識別為能夠使用一特定協定堆疊之資訊及該第一網路節點中之一應用程式將經由該第二網路節點通信至其之一伺服器之一位址來建立對應於該特定協定堆疊之操作參數。在建立對應於該特定協定堆疊之該等操作參數之後,經由該基地台控制器將應用層訊息及一區域無線網路別名傳輸至該第二網路節點,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指示該第一網路節點能夠使用該特定協定堆疊。
根據又一實施例,一種用於一無線網路中之部署之機器型裝置包含一處理電路,該處理電路可操作以產生一應用層訊息及包含將該機器型裝置識別為能夠使用一特定協定堆疊之資訊之一請求,且當設立介於該機器型裝置與一基地台控制器之間的無線電資源之後,將該應用層訊息及一區域無線網路別名傳輸至一網路節點。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指示該機器型裝置能夠使用該特定協定堆疊。
在閱讀以下詳細闡述且觀看附圖後,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辨識額外特徵及優點。
圖式中之元件不必相對彼此成比例。相同之參考編號標示對應之相似部件。可組合各種所圖解說明之實施例之特徵,除非其等彼此排斥。在該等圖式中繪示若干實施例且在下文之說明中詳述。
圖1示意性地圖解說明一核心無線電網路之一實施例,該核心無線電網路服務不同類型之裝置,諸如使用者設備(UE)100及MTC裝置102。對某些應用而言,一MTC裝置102可係以一機器對機器通信組態操作之一UE。照此而論,圖1中之該等UE意欲表示當前並未以一MTC模式操作之行動裝置。在電路交換領域中,一行動服務中心(MSC)伺服器104形成控制層之部分。MSC伺服器管理與一電話網路106之語音通信。在封包交換領域中,一服務GPRS支援節點(SGSN)108及一閘道GPRS支援節點(GGSN)110形成連接層之部分且含有控制功能與用於提供IP連接之功能兩者。GGSN 110提供至一個或多個外部網路(諸如網際網路112、公司區域網路(LAN)114等)之一介面。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亦包含用於管理無線電資源之一基地台控制器(BSC)116。BSC 116控制無線電網路之基地台收發器(BST)118,該等基地台收發器將無線電資源提供至由該網路服務之該等裝置。BSC 116包含用於處置GPRS封包之一封包控制單元(PCU)120。PCU 120透過無線電介面管理無線電鏈路控制(RLC)及媒體存取控制(MAC)層,以及該等裝置與SGSN 108之間的使用者資料封包之傳送。
MTC裝置102、BSC 116、SGSN 108及GGSN 110各自包含用於執行本文中所闡述之程序及對應之舊型功能之一各別處理電路122、124、126、128。各別處理電路122、124、126、128可包含任一類型之適於實施此等程序之硬體及/或軟體。舉例而言,各別處理電路122、124、126、128可包含一個或多個基頻處理器、微處理器、微電腦、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專用硬體(諸如一專用積體電路(ASIC)及可程式化邏輯裝置)、控制器、記憶體、韌體、軟體,及/或其任一組合。
圖2示意性地圖解說明由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不同組件及由該網路服務之裝置實施之協定堆疊之一實施例。針對MTC裝置102實施某些協定堆疊最佳化以試圖減小每當一MTC訊息要求傳輸時所發送之使用者平面有效負載之總容量。協定堆疊最佳化可包含當透過無線電介面將MTC應用層訊息傳輸至一MTC裝置102/自該MTC裝置傳輸MTC應用層訊息時減少協定堆疊中所需之層之數目。此繼而降低傳輸此等MTC訊息所需之頻寬。
在上行鏈路中,一MTC裝置102將一經定址之訊息發送至一MTC伺服器130,該MTC伺服器可定位於無線電網路內或在該網路外部,例如連接至網際網路112、公司LAN 114等。當一特定MTC應用層訊息足夠小以適合於一單個無線電區塊內時可使用具有協定堆疊最佳化之單個區塊封包存取分配替代使用多個無線電區塊來進行MTC訊息傳輸。
圖3圖解說明針對一MTC訊息之單個區塊封包存取之一實施例。藉由MTC裝置102將一單個區塊封包存取請求發送至BSC 116且BSC 116作為回應在不知曉MTC裝置102之特定身份之情況下將一無線電資源分配至MTC裝置102來將該應用層訊息自產生MTC裝置102發送至SGSN 108(步驟300)。舉例而言,BSC 116可將一封包資料頻道(PDCH)分配至MTC裝置102用於該應用層訊息之傳輸。BSC 116將指示授予該單個區塊封包存取請求之一訊息發送至MTC裝置102。作為回應,MTC裝置102使用所分配之無線電資源來(例如)透過圖2中所示之Um介面傳輸含有MTC訊息之一單個無線電區塊,且在BSC 116處接收該單個無線電區塊(步驟310)。該單個無線電區塊包含攜載於與子網路相依收斂協定(SNDCP)層相關聯之一SN-PDU(囊封式網路協定資料單元)內之一應用層訊息、一封包流識別符(PFI)、以及指示MTC裝置102之特定身份之一區域無線網路別名。在一項實施例中,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係先前分配至MTC裝置102之一TLLI(臨時邏輯鏈路身份),如本文中稍後所闡述。BSC 116然後基於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並藉助與PFI相關聯之一服務品質(QoS)(例如)透過圖2中所示之Gb介面來將該MTC訊息、區域無線網路別名及PFI中繼至SGSN 108(步驟320)。
SGSN 108繼而將自該單個無線電區塊提取之應用層訊息(MTC訊息)轉發至GGSN 110用以傳輸至目的MTC伺服器130。SGSN 108藉由辨識該PFI係與支援經最佳化用於MTC傳輸之一協定堆疊(例如,如圖2中所示)之一MTC裝置相關聯來將MTC訊息轉發至GGSN 110。在一項實施例中,協定堆疊最佳化包含MTC裝置102消除來自透過(例如)圖2中所示之無線電介面所使用之MTC訊息協定堆疊之UDP/IP標頭。此准許MTC裝置102最大化由BSC 116針對約20個八位元組之相對較短之MTC應用層訊息進行之單區塊封包存取分配之使用。在MTC裝置102處實施之該協定堆疊可藉由消除來自透過亦如圖2中所示之無線電介面所使用之MTC訊息協定堆疊之UDP/IP標頭來進一步最佳化。藉助此等最佳化,經由BSC 116將應用層訊息自MTC裝置102發送至SGSN 108要求較少頻寬。
回應於辨識包含於該單個無線電區塊中之該PFI係與支援經最佳化用於MTC傳輸之一協定堆疊之一MTC裝置102相關聯,SGSN 108將MTC應用層訊息映射至一GTP-U協定資料單元中,以使得在使用指派給MTC裝置102之一源PDP位址與指派給MTC伺服器130之一目的PDP位址所建構之一UDP/IP資料包內攜載該應用層訊息。舉例而言,PDP位址可係IP位址。SGSN 108然後將GTP-U協定資料單元發送至GGSN 110,且GGSN 110基於對應之PDP位址而將UDP/IP資料包轉發至對應之MTC伺服器130。
藉由最大化支援MTC裝置之單個區塊封包存取分配之使用來實現顯著的頻寬降低。舉例而言,若一MTC訊息之有效負載係7個八位元組或更少以使得其適合於具有4個八位元組之標頭之一單個SN-PDU/具有6個八位元組之標頭之一單個LLC(鏈路層控制)PDU內,則一MTC裝置102將請求一單個區塊封包存取之一頻道請求(CHANNEL REQUEST)訊息發送至BSC 116。在此情形下,不建立一上行鏈路TBF(臨時區塊流),此乃因在MTC裝置102發送攜載一LLC PDU之一RLC(無線電鏈路控制)資料區塊之情形下該網路對所指派之封包上行鏈路資源僅授予一單個無線電區塊週期。若允許針對攜載應用層訊息之RLC資料區塊使用大於CS-1之GPRS寫碼方案,則即使當MTC訊息有效負載大於7個八位元組時MTC裝置102仍可發送請求一單個區塊存取之一CHANNEL REQUEST訊息。舉例而言,若允許CS-2寫碼方案,則可使用上文所闡述之單個區塊封包存取程序來發送長達17個八位元組之MTC訊息。
對其中可使用一單個區塊封包存取之情形,可實現將支援MTC訊息遞送所發送之發信號區塊量之約67%之一節省率。藉助單個區塊封包存取發信號,不存在TBF建立。照此而論,藉由執行以下程序而將該單個區塊封包存取請求自一MTC裝置102傳輸至對應SGSN 108:EGPRS封包頻道請求(RACH)+立即指派(AGCH)+MTC訊息(PDCH)。在此情形下,該MTC裝置請求一單個區塊封包存取且使用所指派之PDCH來發送MTC訊息而無需TBF建立。BSC 116並未對接收含有該MTC訊息之無線電區塊做出應答。由於上行鏈路MTC訊息丟失之可能性,因此此使用情形可限於由MTC伺服器130視為係「有損」(亦即,丟失容忍)之MTC特徵(舉例而言,其可藉由使用MTC裝置至MTC伺服器發信號而啟動一MTC裝置102來判定)。當預期大容量MTC裝置發送相同或相似MTC訊息時此「有損」屬性可係適當的。
在兩階段存取多區塊封包存取發信號之情形下,藉由執行以下程序而將資料封包自一MTC裝置102傳輸至對應SGSN 108:EGPRS封包頻道請求(RACH)+立即指派(AGCH)+封包資源請求(PDCH)+封包上行鏈路指派(PACCH)+MTC訊息(PDCH)+封包上行鏈路ACK/NACK(PACCH)+封包控制應答(PDCH)。在單階段存取多區塊封包存取發信號之情形下,藉由執行以下程序而將資料封包自一MTC裝置102傳輸至對應SGSN 108:EGPRS封包頻道請求(RACH)+立即指派(AGCH)+MTC訊息(PDCH)+封包上行鏈路ACK/NACK(PACCH)+封包控制應答(PDCH)。在兩種情形下,建立一上行鏈路TBF且在使用一個或多個無線電區塊發送該MTC訊息之後釋放該上行鏈路TBF。若單個區塊封包存取在(舉例而言)80%之自MTC裝置102發送之MTC訊息之情形中係可能的,則與一兩階段存取相比該發信號節省平均係約67%*80%=54%。
除上文針對單個區塊封包存取請求所闡述之協定最佳化以外,可藉由消除MTC裝置102與對應SGSN 108之間的PDP上下文啟動來實現進一步之頻寬降低。假定與(一般而言)MTC裝置102相關聯之發信號負載問題及實現與此等類型之裝置相關聯之封包資料傳輸不要求提供至非MTC裝置(諸如UE 100)之QoS支援之範圍,則可實施用於此等裝置之消除PDP上下文啟動程序。如此做涉及BSC 116識別由一MTC裝置102進行之一存取且藉此判定欲應用之對應QoS及針對GGSN 110不再能夠將一PDP位址直接指派給MTC裝置102之一解決方案。
圖4圖解說明在未建立介於發送MTC裝置102與對應SGSN 108之間的PDP上下文之情況下在無線網路中傳輸應用層訊息之一實施例。MTC裝置102產生用以建立對應於一特定協定堆疊之操作參數之一請求,包含將裝置102識別為能夠使用經最佳化用於MTC應用層訊息之一特定協定堆疊之資訊。該請求亦識別GGSN 110之一存取點名稱(APN)及MTC裝置102中之一應用程式將經由SGSN 108及GGSN 110而通信至其之MTC伺服器130之一位址。將對無線電資源之一請求首先發送至BSC 116,該BSC決定是否授予該請求。若授予該請求,則BSC 116設立介於MTC裝置102與BSC 116之間的無線電資源(例如,一PDCH)(步驟400)。MTC裝置102然後使用該等無線電資源向SGSN 108發送用以建立對應於一特定經最佳化之協定堆疊之操作參數之一請求(步驟410)。作為回應,SGSN 108建立介於SGSN 108與GGSN 110之間的基於PDP上下文之連接(步驟420)。回應於由用以建立對應於一特定協定堆疊之操作參數之請求所提供之資訊及至GGSN 110之基於PDP上下文之連接而在SGSN 108處啟用由MTC裝置102實施之該特定協定堆疊之使用。如此做准許根據此經最佳化之協定堆疊在MTC裝置102與SGSN 108之間以及在SGSN 108與GGSN 110之間轉發MTC應用層訊息而不必建立介於MTC裝置102與SGSN 108之間的PDP上下文(步驟430)。可藉由恰當地將裝置102識別為一MTC裝置而在MTC裝置102與SGSN 108之間消除PDP上下文啟動。當MTC裝置102首次接通電源且試圖變為GPRS附接時,MTC裝置102不具有P-TMSI且因此無網路資源識別符(NRI)。照此而論,可引入指示存取裝置102係一MTC裝置之一隨機MTC TLLI,如下文表1中所強調。BSC 116可基於該隨機MTC TLLI而將初始NAS訊息(GPRS附接請求)路由至意欲服務MTC裝置102之預設SGSN 108,其中此初始NAS訊息用於觸發對應於一特定協定堆疊之操作參數之建立。然後可使用指派給MTC裝置102之P-TMSI,如下文。
在MTC裝置102變為GPRS附接之後,可使用對應之所指派P-TMSI來建構一本端MTC TLLI,如下文表1中所強調。一本端MTC TLLI之使用指示該存取裝置係一MTC裝置102,該本端MTC TLLI允許BSC 116將後續訊息(例如,路由區域更新請求)路由至意欲服務MTC裝置102之預設SGSN 108。可藉由隔離可指派給MTC裝置102之P-TMSI空間(藉由不允許MTC裝置102與舊型裝置共享一共用P-TMSI空間)來簡化裝置管理。此可藉由向MTC裝置102指派具有與本端MTC TLLI(如下文表1中所強調)相同之4個最高有效位元之一P-TMSI來完成。一所指派P-TMSI之28個最低有效位元允許在由對應SGSN 108控制之一特定地理區域(例如,路由區域)內支援多達2.56億個獨特MTC裝置102。(例如)若需要允許可能多個SGSN 108服務MTC裝置102,則該NRI概念仍可在指派給MTC裝置102之P-TMSI上下文內使用。
允許該NRI欄位將該P-TMSI識別為歸屬於一MTC裝置102亦係可能的。藉助使用一隨機MTC TLLI,完成一本端MTC TLLI之引入且允許僅根據其歷史目的使用該NRI,亦即,不使用該NRI來亦識別MTC裝置102。針對其中一MTC裝置102判定其不再位於其中其被指派其當前P-TMSI之相同路由區域(RA)中之情形,裝置102可在發送一路由區域更新訊息時恢復回至使用一隨機MTC TLLI。此訊息包含舊P-TMSI,以使得意欲服務MTC裝置102之新預設SGSN 108(若不同於先前之預設SGSN 108)將能夠判定舊SGSN 108。使用關於何時將使用一隨機MTC TLLI之此方法可避免在針對MTC裝置102之表1內引入一外來MTC TLLI。
圖5圖解說明一MTC裝置102在無線網路中傳輸一應用層訊息之一實施例。MTC裝置102產生該應用層訊息(步驟500)。回應於由MTC 102所產生之一請求(如本文中先前所闡述)而設立介於MTC裝置102與BSC 116之間的無線電資源(步驟510)。該請求包含將MTC裝置102識別為能夠使用一經最佳化用於MTC應用層訊息之特定協定堆疊之資訊。當設立介於MTC裝置102與BSC 116之間的無線電資源之後,MTC裝置102將應用層訊息及指派給MTC裝置102之本端MTC TLLI以及與MTC應用層訊息相關聯之一PFI傳輸至BSC 116(步驟520)。該本端MTC TLLI向BSC 116指示MTC裝置102能夠使用該經最佳化用於MTC傳輸之協定堆疊,且BSC 116將該MTC訊息中繼至對MTC裝置102負責之SGSN 108。在BSC 116與MTC裝置102之間無PDP上下文建立之情況下傳送該MTC訊息。
當一MTC裝置102不利用舊型PDP上下文建立程序時,裝置102不能觸發PDP上下文之創建。然而,仍存在使一PDP位址(例如,一IP位址)與MTC裝置102相關聯並在GGSN 110處建立一PDP位址/APN對之需要,乃因經由SGSN 108自MTC裝置102發送至一特定MTC伺服器130之MTC訊息需要使用適當APN來路由及指示對應之發端MTC裝置102。此可藉由在一成功GPRS附接之後或恰好在將一附接接受訊息發送至MTC裝置102之前SGSN 108觸發朝向GGSN 110之該創建PDP上下文程序來完成。為此,MTC裝置102藉由將此資訊作為包含於該附接請求訊息內之新資訊元素來在GPRS附接程序期間向SGSN 108提供較佳之GGSN 110(例如,封包資料網路閘道)之APN及對應MTC伺服器130之位址(例如,以一FQDN─全合格領域名稱─形式)。另一選擇係,SGSN 108可在附接程序期間自(基於預約之)HLR(本籍位置暫存器)132擷取此資訊。
例如,若在該附接程序期間未將該隨機MTC TLLI傳遞至SGSN 108,則將此等新資訊元素包含於該附接請求內可用於指示該對應裝置實際上係一MTC裝置102。SGSN 108然後將APN映射至一IP位址中(例如,使用一DNS查詢),並使用舊型SGSN至GGSN程序將所創建PDP上下文程序觸發至對應GGSN 110。提供於該附接請求中或由HLR 132提供之MTC伺服器130之位址亦可藉由SGSN 108(例如,使用一DNS查詢)映射至一IP位址中,並在隨後由SGSN 108接收MTC訊息並經由PDN閘道(例如GGSN 110)將其轉發至MTC伺服器130時使用。
當向GGSN 110發送一創建PDP上下文請求時,SGSN 108可(例如)使用協定組態選項IE(資訊元素)包含該對應裝置係一MTC裝置102之一指示,且藉此允許GGSN 110實現該裝置僅需要一單個PDP上下文且允許考量當為該裝置指派一PDP位址(藉此為彼裝置建立一PDP位址/APN對)時該裝置係一MTC裝置102。在創建PDP上下文程序期間將由GGSN 110指派之該PDP位址作為創建PDP上下文回應或作為使用者有效負載內之帶內發信號之部分輸送回至SGSN 108。
為確保僅當GGSN 110已建立一對應PDP位址/APN對時一MTC裝置102才發送MTC訊息,可使得該GPRS附接程序之成功完成以該創建PDP上下文程序之完成為條件。在一項實施例中,僅當該創建PDP上下文程序在SGSN 108與GGSN 110之間成功完成時才將附接接受訊息發送至MTC裝置102。
在附接及創建PDP上下文程序完成之後,MTC裝置102然後可使用一特定經最佳化之協定堆疊來發送及接收MTC訊息。為發送一MTC訊息,裝置102執行競爭存取且BSC 116相依於要求傳輸之MTC訊息之大小而使用單個區塊或多區塊封包存取分配,如本文中先前所闡述。
然後將作為一競爭存取之一結果與該MTC訊息一起自MTC裝置102輸送至BSC 116之一下層別名(諸如在該附接程序期間自指派給MTC裝置102之一P-TMSI導出之該本端MTC TLLI)與攜載該MTC訊息之該N-PDU一起自BSC 116中繼至SGSN 108。此允許SGSN 108唯一地識別哪一MTC裝置102發送該應用層訊息。如圖2中所示,SGSN 108充當UDP/IP協定層之一端點。亦即,SGSN 108可在於該附接程序期間其所分配之P-TMSI與在該創建PDP上下文程序期間由GGSN 110指派之PDP位址之間映射。當SGSN 108自BSC 116接收一N-PDU時,SGSN 108查看該對應之P-TMSI並判定該P-TMSI是否係與一MTC裝置102相關聯。若如此,SGSN 108則將該P-TMSI映射至在該創建PDP上下文程序期間由GGSN 110指派之對應源IP位址(PDP位址)中,且將對應MTC伺服器130之位址(亦在該創建PDP上下文程序期間建立)用作目的IP位址。SGSN 108使用此資訊與針對MTC訊息分配之UDP埠編號以及在該創建PDP上下文程序期間針對MTC裝置102建立之TEID(隧道端點識別符)一起在一UDP/IP資料包內創建攜載該MTC訊息(N-PDU)之一GTP-U PDU,並(例如)透過該Gn介面將該UDP/IP資料包發送至對應GGSN 110。亦即,藉由SGSN 108插入UDP/IP協定層。
類似地,當SGSN 108接收一GTP-U PDU時,SGSN 108 使用該TEID(GTP標頭)、目的IP位址(IP標頭)及UDP埠(UDP標頭)來判定該GTP-U PDU是否攜載對應於一MTC裝置102之一MTC訊息。若如此,則SGSN 108自攜載於該GTP-U PDU內之UDP/IP資料包移除該MTC訊息並將該MTC訊息作為一N-PDU中繼至對應MTC裝置102。亦即,藉由SGSN 108移除該等UDP/IP協定層。
預設UDP埠可係與MTC訊息之傳輸相關聯。因此,SGSN 108具有足夠資訊以將自BSC 116接收之MTC訊息(例如,N-PDU)映射至一UDP/IP資料包中並在一GTP-U PDU內將該UDP/IP資料包傳輸至對應GGSN 110。GGSN 110繼而將GTP-U PDU之有效負載(例如,MTC訊息/UDP/IP資料包)中繼至MTC伺服器130,如圖2中所示。此導致針對在一MTC裝置102與SGSN 108之間發送的每一MTC訊息節省46至48個八位元組之附加項,如下:8個八位元組之IPv6標頭(源位址及目的位址除外);16個八位元組(源IPv6位址);16個八位元組(目的IPv6位址);及6至8個八位元組(UDP標頭)。
假定分配至一MTC裝置102之P-TMSI可允許每當一BSC 116針對此類型之裝置建立一上行鏈路或下行鏈路TBF時將該裝置唯一地識別為一MTC裝置102,則BSC 116可針對MTC裝置102實施一特定實施方案、O&M(操作及維護)或其他經組態之QoS(服務品質)管理方案。如此做可能允許BSC 116基於一P-TMSI區塊地應用QoS,乃因SGSN 108可根據針對一MTC裝置102群組啟用之該一個或多個MTC特徵組來指派P-TMSI。換言之,BSC 116之一RRM(無線電資源管理)排程器可管理MTC裝置102,以使得以與一QoS觀點相異之一方式管理不同MTC裝置子群組(例如,按其P-TMSI值來一起編組)。在一項實施例中,可藉由該RRM排程器針對所有MTC裝置102指派一個無線電優先權(亦即,一單個QoS)來管理由P-TMSI識別之群組。另一選擇係,該RRM排程器可以一較精細粒度指派一無線電優先權,藉此不同無線電優先權可對應於不同的P-TMSI指派區塊,例如在P-TMSI分配時由SGSN 108有效判定並使用特定實施方案方法輸送至BSC 116之P-TMSI指派區塊。
對其中建立一TBF之上行鏈路情形而言,QoS管理之此方法要求競爭解決方案係完整的以使得RRM排程器知曉需要資源分配之一特定MTC裝置102之身份(亦即,確保當使用一TBF發送一MTC訊息時應用適當QoS要求RRM知曉該相關聯之MTC裝置之唯一身份)。一例外係當一MTC裝置102請求一單個區塊封包存取(例如,頻道請求=01110xxx)且使用所指派之PDCH來發送一MTC訊息(亦即,未建立一TBF)時,如本文中先前所闡述。在此情形下,該RRM排程器可關聯用於管理由一單個區塊封包存取組成之存取請求之一預界定之QoS,乃因該RRM排程器必須在不知曉發請求之MTC裝置102之特定身份之情況下決定是否分配一單個PDCH。
亦使用諸如「第一」、「第二」及諸如此類之術語來闡述各種元件、區、區段等,且亦並非意欲係限制性。在本說明通篇中,相同術語指代相同元件。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具有」、「含有」、「包含」、「包括」及諸如此類係可擴充術語,其指示所述元件或特徵之存在,但並不排除額外元件或特徵。冠詞「一」、「一個」及「該/該等」意欲包含複數形式以及單數形式,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示。
應理解,本文中所闡述之各種實施例之該等特徵可彼此組合,除非另外具體註明。
雖然本文中已圖解說明及闡述具體實施例,但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之情況下用各種替代及/或等效之實施方案替代所展示及所闡述之具體實施例。本申請案意欲涵蓋對本文中所論述之具體實施例之任何改動或變化。因此,本發明意欲僅受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內容之限制。
100...使用者設備
102...MTC裝置
104...行動服務中心(MSC)伺服器
106...電話網路
108...服務GPRS支援節點
110...閘道GPRS支援節點
112...網際網路
114...公司區域網路
116...基地台控制器
118...基地台收發器
120...封包控制單元
122...處理電路
124...處理電路
126...處理電路
128...處理電路
130...MTC伺服器
132...本籍位置暫存器
圖1圖解說明根據一實施例服務MTC裝置之一無線通信網路之一示意性方塊圖。
圖2圖解說明根據一實施例應用於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路由之應用層訊息之協定堆疊最佳化。
圖3圖解說明根據一實施例使用一單個無線電區塊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路由一應用層訊息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4圖解說明根據一實施例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路由應用層訊息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圖5圖解說明根據另一實施例在一無線通信網路中路由應用層訊息之一方法之一流程圖。
(無元件符號說明)
Claims (34)
- 一種在一核心無線電網路中傳輸應用層訊息之方法,其包括:回應於自一第一網路節點所接收之一無線電資源請求而將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無線電資源分配於該第一網路節點與一基地台控制器之間;使用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該等所分配之無線電資源將一非存取層級(NAS)層請求自該第一網路節點傳輸至該基地台控制器並將該NAS層請求中繼至一第二網路節點;回應於在該第二網路節點處接收該NAS層請求且基於使用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該等所分配之無線電資源由該第一網路節點所傳送之一請求,來使用將該第一網路節點識別為能夠使用一特定協定堆疊之資訊、一第三網路節點之一存取點名稱及該第一網路節點中之一應用程式將經由該第二網路節點及該第三網路節點通信至其之一伺服器之一位址,以建立對應於該特定協定堆疊之操作參數;自該第二網路節點至該第三網路節點,建立基於封包資料協定(PDP)上下文之連接;回應於由該NAS層請求提供之資訊及至該第三網路節點之該基於PDP上下文之連接而在該第二網路節點處啟用該特定協定堆疊之使用;及根據該特定協定堆疊在該第一網路節點與該第二網路 節點之間轉發應用層訊息,且不在該第一網路節點與該第二網路節點之間建立一封包資料協定(PDP)上下文。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無線電資源請求包含將該第一網路節點識別為支援該特定協定堆疊之一隨機區域無線網路別名,該特定協定堆疊不包含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DP)及網際網路協定(IP)層。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二網路節點與其他網路節點之間的附接相關發信號完成之後建立介於該第二網路節點與該第三網路節點之間的該基於PDP上下文之連接,惟將一附接接受訊息自該第二網路節點發送至該第一網路節點除外。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建立介於該第二網路節點與該第三網路節點之間的該基於PDP上下文之連接包括:藉由該第二網路節點將該第三網路節點之該存取點名稱映射至一IP位址;使用該第三網路節點之該存取點名稱執行介於該第二網路節點與該第三網路節點之間的PDP上下文發信號;及基於在PDP上下文發信號期間由該第三網路節點提供之網際網路協定(IP)源位址資訊及在該NAS層請求內提供至該第二網路節點或在附接相關發信號期間由一本籍位置暫存器(HLR)提供之對應於該伺服器之IP目的位址資訊而在該第二網路節點處啟用該特定協定堆疊之使用。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建立介於該第二網路節點與該第三網路節點之間的該基於PDP上下文之連接包括在該第二網路節點與該第三網路節點之間實施一PDP上下文啟動程序,其包含:自該第二網路節點發送導引至該第三網路節點之一創建PDP上下文請求,以指示將針對支援該特定協定堆疊之一無線網路節點建立該封包資料連接;及在該第二網路節點處接收來自該第三網路節點之一創建PDP上下文回應,以識別由該第三網路節點指派給該第一網路節點之一PDP位址。
- 如請求項5之方法,其中當在該第二網路節點與該第三網路節點之間完成該PDP上下文啟動程序之後完成自該第二網路節點發送至該第一網路節點之附接相關發信號之一最後步驟。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一網路節點與該第二網路節點之間轉發應用層訊息包括:在不包含該等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DP)及網際網路協定(IP)層之該特定協定堆疊之該上下文內輸送該等應用層訊息;藉由使用該伺服器之一IP位址及當接收該NAS層請求並建立該基於PDP上下文之連接時所識別之該第一網路節點之一IP位址來將在該第二網路節點處接收之來自該第一網路節點之該等應用層訊息映射至包含該等UDP及IP層之一不同協定堆疊中;及 基於該伺服器之該IP位址經由該第三網路節點將在該第二網路節點處接收之該等應用層訊息轉發至該伺服器。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將該等應用層訊息自該第一網路節點轉發至該第二網路節點包括:在該第二網路節點處接收針對該第一網路節點之一區域無線網路別名及攜載由該第一網路節點產生之一應用層訊息之一網路協定資料單元;基於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將該第一網路節點識別為支援該特定協定堆疊,該特定協定堆疊不包含該等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DP)及網際網路協定(IP)層;使用由該第三網路節點指派給該第一網路節點之一源PDP位址及與該伺服器相關聯之一目的PDP位址將攜載於該網路協定資料單元內之該應用層訊息映射至其中存在該等UDP及IP層之一GTP-U協定資料單元;及將該GTP-U協定資料單元自該第二網路節點發送至該第三網路節點。
-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將該應用層訊息映射至該GTP-U協定資料單元包括:將先前由該第二網路節點針對該第一網路節點所判定之一封包臨時行動用戶身份映射至該源PDP位址;基於當接收該NAS層請求時及當建立該基於PDP上下文之連接時所獲得之伺服器資訊來識別對應於該封包臨時行動用戶身份之該目的PDP位址; 產生該GTP-U協定資料單元,其中將該應用層訊息攜載於使用該源PDP位址及目的PDP位址所建構之一UDP/IP資料包內;及將該GTP-U協定資料單元發送至該第三網路節點。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將該等應用層訊息自該第二網路節點轉發至該第一網路節點包括:基於當建立該基於PDP上下文之連接時由該第三網路節點指派給該第一網路節點之包含於在該第二網路節點處所接收之一GTP-U協定資料單元中之一目的PDP位址來判定該GTP-U協定資料單元攜載導引至該第一網路節點之一應用層訊息;自攜載於該GTP-U協定資料單元內之一UDP/IP資料包移除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DP)及網際網路協定(IP)層以產生包含該應用層訊息之一網路協定資料單元;及經由該網路協定資料單元將該應用層訊息中繼至該第一網路節點。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該第一網路節點與該第二網路節點之間轉發該等應用層訊息包括基於與該等應用層訊息相關聯之一區域無線網路別名而將該等應用層訊息自該第一網路節點中繼至該第二網路節點,其中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指示該第一網路節點係具有共同服務品質要求之一特定無線裝置群組之部分。
-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將該等應用層訊息自該第一網路節點中繼至該第二網路節點包括: 基於在一附接程序期間指派給該第一網路節點之一封包臨時行動用戶身份來識別該第一網路節點係與哪一群組相關聯;及基於指派給該所識別群組之該服務品質來將該等應用層訊息自該第一網路節點中繼至該第二網路節點。
-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將該相同服務品質指派給支援該特定協定堆疊之所有無線裝置,或基於與每一無線裝置唯一相關聯之一身份而將一不同服務品質指派給支援該特定協定堆疊之無線裝置之子組。
-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將該等應用層訊息自該第一網路節點轉發至該第二網路節點包括:回應於一基地台控制器在該基地台控制器不知曉該第一網路節點之特定身份之情況下接受自該第一網路節點所接收之一單個區塊封包存取請求而將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一無線電資源分配至該第一網路節點;在該基地台控制器處接收由該第一網路節點使用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該所分配之無線電資源傳輸之一單個無線電區塊,該單個無線電區塊包含攜載於與子網路相依收斂協定(SNDCP)層相關聯之一SN-PDU內之一單個應用層訊息、一封包流識別符、及指示該第一網路節點之該特定身份之一區域無線網路別名;及基於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並藉助與該封包流識別符相關聯之一服務品質將該單個應用層訊息自該基地台控制器中繼至該第二網路節點。
- 如請求項14之方法,其中該第二網路節點藉由以下步驟將該單個應用層訊息轉發至該第三網路節點:回應於該第二網路節點辨識該封包流識別符係與支援該特定協定堆疊之一第一網路節點相關聯,將該單個應用層訊息映射至一GTP-U協定資料單元中,以使得在使用指派給該第一網路節點之一源PDP位址及指派給該伺服器之一目的PDP位址所建構之一UDP/IP資料包內攜載該單個應用層訊息;及將該GTP-U協定資料單元自該第二網路節點發送至該第三網路節點。
- 一種於一核心無線電網路中使用之網路節點,該網路節點包括一處理電路,該處理電路可操作以:自一第一網路節點接收一非存取層級(NAS)層請求,其中使用回應於由該第一網路節點發送至一包含於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中之基地台控制器之一無線電資源請求而分配之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無線電資源將該NAS層請求自該第一網路節點傳輸至一基地台控制器,並將該NAS層請求自該基地台控制器轉發至該網路節點;回應於接收該NAS層請求且基於使用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該等所分配之無線電資源由該第一網路節點所傳送之一請求,來使用將該第一網路節點識別為能夠使用一特定協定堆疊之資訊、一第三網路節點之一存取點名稱及該第一網路節點中之一應用程式將經由該網路節點及該第三網路節通信至其之一伺服器之一位址,以建立對 應於該特定協定堆疊之操作參數;自該網路節點至該第三網路節點,建立基於封包資料協定(PDP)上下文之連接,且不在該網路節點與該第一網路節點之間建立一封包資料協定(PDP)上下文;回應於由該NAS層請求所提供之資訊及至該第三網路節點之該基於PDP上下文之連接而在該網路節點處啟用該特定協定堆疊之使用;及使用回應於由該第一網路節點發送至該基地台控制器之一後續無線電資源請求而分配之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無線電資源,將根據該特定協定堆疊自該第一網路節點所接收之應用層訊息轉發至該第三網路節點。
- 如請求項16之網路節點,其中該初始無線電資源請求包含將該第一網路節點識別為支援該特定協定堆疊之一隨機區域無線網路別名,該特定協定堆疊不包含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DP)及網際網路協定(IP)層。
- 如請求項16之網路節點,其中該處理電路可操作以在網路節點與其他網路節點之間的附接相關發信號完成之後建立介於該網路節點與該第三網路節點之間的該基於PDP上下文之連接,惟將一附接接受訊息自該第二網路節點發送至該第一網路節點除外。
- 如請求項16之網路節點,其中該處理電路可操作以:將該第三網路節點之該存取點名稱映射至一IP位址;使用該第三網路節點之該存取點名稱執行介於該網路節點與該第三網路節點之間的PDP上下文發信號;及基於在 PDP上下文發信號期間由該第三網路節點所提供之網際網路協定(IP)源位址資訊及該NAS層請求內之提供至該網路節點或在附接相關發信號期間由一本籍位置暫存器(HLR)所提供之對應於該伺服器之IP目的位址資訊而在該網路節點處啟用該特定協定堆疊之使用。
- 如請求項16之網路節點,其中該處理電路可操作以:自導引至該第三網路節點之該網路節點發送指示將針對支援該特定協定堆疊之一無線網路節點建立該等操作參數之一創建PDP上下文請求,及在該網路節點處接收來自該第三網路節點之識別由該第三網路節點指派給該無線網路節點之一PDP位址之一創建PDP上下文回應。
- 如請求項16之網路節點,其中該處理電路可操作以:接收在不包含該等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DP)及網際網路協定(IP)層之該特定協定堆疊之上下文內之該等應用層訊息;藉由使用該伺服器之一IP位址及當建立該基於PDP上下文之連接時所識別之該第一網路節點之一IP位址來將在該網路節點處自該第一網路節點所接收之該等應用層訊息映射至包含該等UDP及IP層之一不同協定堆疊中;及基於該伺服器之該IP位址而經由該第三網路節點將在該網路節點處所接收之該等應用層訊息轉發至該伺服器。
- 如請求項16之網路節點,其中該處理電路可操作以:在該網路節點處接收該第一網路節點之一區域無線網路別名及攜載由該第一網路節點所產生之一應用層訊息之一 網路協定資料單元;基於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將該第一網路節點識別為支援該特定協定堆疊,該特定協定堆疊不包含該等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DP)及網際網路協定(IP)層;使用由該第三網路節點指派給該第一網路節點之一源PDP位址及與該伺服器相關聯之一目的PDP位址將攜載於該網路協定資料單元中之該應用層訊息映射至其中存在該等UDP及IP層之一GTP-U協定資料單元;及將該GTP-U協定資料單元自該網路節點發送至該第三網路節點。
- 如請求項22之網路節點,其中該處理電路可操作以:將先前由該網路節點針對該第一網路節點所判定之一封包臨時行動用戶身份(P-TMSI)映射至該源PDP位址;基於在接收該NAS層請求時或在附接相關發信號期間由一本籍位置暫存器(HLR)提供該NAS層請求時所獲得之伺服器資訊來識別對應於該P-TMSI之該目的PDP位址;產生該GTP-U協定資料單元,其中該應用層訊息係攜載於使用該源PDP位址及該目的PDP位址所建構之一UDP/IP資料包內;及將該UDP/IP資料包發送至該第三網路節點。
- 如請求項16之網路節點,其中該處理電路可操作以:基於當建立該基於PDP上下文之連接時由該第三網路節點指派給該第一網路節點之包含於在該網路節點處所接收之一GTP-U協定資料單元中之一目的PDP位址來判定該GTP-U協定資料單元攜載導引至該第一網路節點之一應用層訊息;自攜載於該GTP-U協定資料單元內之一 UDP/IP資料包移除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DP)及網際網路協定(IP)層以產生包含該應用層訊息之一網路協定資料單元;及經由該網路協定資料單元將該應用層訊息中繼至該第一網路節點。
- 一種於一核心無線電網路中使用之基地台控制器,該基地台控制器包括一處理電路,該處理電路可操作以使用分配於該第一網路節點與該基地台控制器之間的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一無線電資源且基於結合應用層訊息發送之指示一第一網路節點能夠使用一與一第二網路節點相關聯之特定協定堆疊之一區域無線網路別名(local wireless netork alias)來將不具有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DP)及網際網路協定(IP)層之該應用層訊息自該第一網路節點中繼至該第二網路節點,其中來自該第一網路節點之各應用層訊息不包含UDP層及IP層,且其中該特定協定堆疊不在該第一網路節點與該第二網路節點之間建立一封包資料協定(PDP)上下文。
- 如請求項25之基地台控制器,其中該處理電路可操作以:回應於在不知曉該第一網路節點之特定身份之情況下接受自該第一網路節點所接收之一單個區塊封包存取請求而將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該無線電資源分配至該第一網路節點;接收由該第一網路節點使用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該所分配之無線電資源傳輸之一單個無線電區塊,該單個無線電區塊包含攜載於與子網路相依收斂協定(SNDCP)層相關聯之一SN-PDU內之一應用層訊息、一 封包流識別符、及指示該第一網路節點之該特定身份之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及基於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並藉助與該封包流識別符相關聯之一服務品質而將該應用層訊息自該基地台控制器中繼至該第二網路節點。
- 如請求項25之基地台控制器,其中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指示該第一網路節點係具有共同服務品質要求之一特定無線裝置群組之部分。
- 如請求項27之基地台控制器,其中該處理電路可操作以:基於唯一地對應於在一附接程序期間指派給該第一網路節點之一封包臨時行動用戶身份之一區域無線網路別名來識別該第一網路節點係與哪一群組相關聯;及基於指派給該所識別群組之該服務品質而將該等應用層訊息自該第一網路節點中繼至該第二網路節點。
- 一種在一核心無線電網路中傳輸應用層訊息之方法,其包括:在一第一網路節點處產生一應用層訊息,該應用層訊息不包含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DP)及網際網路協定(IP)層;回應於由該第一網路節點產生之一無線電資源請求,將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無線電資源分配於該第一網路節點與一包含於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中之基地台控制器之間的無線電資源;使用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該所分配之無線電資源將一非存取層級(NAS)層請求自該第一網路節點輸送至一第 二網路節點;回應於該NAS層請求且基於使用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該等所分配之無線電資源由該第一網路節點所傳送之一請求,來使用將該第一網路節點識別為能夠使用一特定協定堆疊之資訊及該第一網路節點中之一應用程式將經由該第二網路節點通信至其之一伺服器之一位址,以建立對應於該特定協定堆疊之操作參數;及在建立對應於該特定協定堆疊之操作參數之後,使用回應於由該第一網路節點發送至該基地台控制器之一後續無線電資源請求而分配之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無線電資源經由該基地台控制器將該不包含UDP/IP層且包含一區域無線網路別名之應用層訊息自該第一網路節點傳輸至該第二網路節點,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指示該第一網路節點能夠使用該特定協定堆疊,該特定協定堆疊不在該第一網路節點與該第二網路節點之間建立一封包資料協定(PDP)上下文。
- 如請求項29之方法,其中經由該基地台控制器將該不包含UDP/IP層且包含一區域無線網路別名之應用層訊息自該第一網路節點傳輸至該第二網路節點包括:在該第一網路節點處產生攜載於與一子網路相依收斂協定(SNDCP)層相關聯之一SN-PDU內之一應用層訊息、一封包流識別符、及指示該第一網路節點之特定身份之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將一單個區塊封包存取請求自該第一網路節點發送至 該基地台控制器;在該第一網路節點處接收指示該基地台控制器授予該單個區塊封包存取請求之一訊息;及在未藉助該基地台控制器建立一臨時區塊流之情況下使用由該基地台控制器針對該單個區塊封包存取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所分配之一無線電資源將該應用層訊息自該第一網路節點傳輸至該基地台控制器。
- 如請求項30之方法,其中產生該應用層訊息包括:基於在一附接程序期間由該第二網路節點針對該第一網路節點所判定之一封包臨時行動用戶身份來產生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及產生攜載該應用層訊息之一網路協定資料單元。
- 一種用於一核心無線電網路中之部署之機器裝置,該機器裝置包括一處理電路,該處理電路可操作以:產生一應用層訊息及包含將該機器裝置識別為能夠使用一特定協定堆疊之資訊之一請求,該特定協定堆疊不在該機器裝置與一第二網路節點之間建立一封包資料協定(PDP)上下文,其中各應用層訊息不包含使用者資料包協定(UDP)及網際網路協定(IP)層;及在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無線電資源被分配於該機器裝置與一包含在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中之基地台控制器之間的無線電資源之後,使用經分配於該機器裝置與該基地台控制器之間的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該無線電資訊將不包含UDP/IP層且包含一區域無線網路別名之該應用層訊 息及一區域無線網路別名傳輸至該基地台控制器,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指示該機器裝置能夠使用該特定協定堆疊。
- 如請求項32之機器裝置,其中該處理電路可操作以:產生攜載於與該子網路相依收斂協定(SNDCP)層相關聯之一SN-PDU內之一應用層訊息、一封包流識別符、及指示該機器裝置之特定身份之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將一單個區塊封包存取請求發送至該基地台控制器;接收指示該基地台控制器授予該單個區塊封包存取請求之一訊息;及在未藉助該基地台控制器建立一臨時區塊流之情況下使用由該基地台控制器針對該單個區塊封包存取該核心無線電網路之所分配之一無線電資源將該應用層訊息傳輸至該基地台控制器。
- 如請求項33之機器裝置,其中該處理電路可操作以:基於在一附接程序期間由該網路節點針對該機器裝置所判定之一封包臨時行動用戶身份來產生該區域無線網路別名;及產生攜載該應用層訊息之一網路協定資料單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32649510P | 2010-04-21 | 2010-04-21 | |
US13/047,905 US9445215B2 (en) | 2010-04-21 | 2011-03-15 | MTC device bandwidth reduction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18712A TW201218712A (en) | 2012-05-01 |
TWI531190B true TWI531190B (zh) | 2016-04-21 |
Family
ID=448167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13781A TWI531190B (zh) | 2010-04-21 | 2011-04-20 | 機器對機器通信裝置之頻寬降低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445215B2 (zh) |
EP (1) | EP2561669B1 (zh) |
JP (1) | JP5745032B2 (zh) |
KR (1) | KR101753935B1 (zh) |
CN (1) | CN102972008B (zh) |
CA (1) | CA2796669C (zh) |
HK (1) | HK1183183A1 (zh) |
TW (1) | TWI531190B (zh) |
WO (1) | WO201113210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96284B (zh) * | 2009-10-30 | 2015-05-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传输净负荷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1139087A2 (ko) * | 2010-05-04 | 2011-11-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네트워크 진입 및 핸드오버 시 통신을 수행하는 m2m 기기 및 그 통신 수행 방법 |
US8995336B2 (en) * | 2010-05-11 | 2015-03-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TC service activation |
US20110310731A1 (en) * | 2010-06-18 | 2011-12-22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Controlling network resource usage of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devices |
US9055392B2 (en) * | 2010-08-03 | 2015-06-0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communicating packet data units in a wireless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system using thereof |
US8619582B2 (en) * | 2010-08-12 | 2013-12-31 | Via Telecom Co., Ltd. | Data processing methods for processing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ata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thereof |
US20130336305A1 (en) * | 2010-11-05 | 2013-12-19 | Xiangying Yan | Persistent logical data tunnels |
KR20120093559A (ko) * | 2011-02-15 | 2012-08-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기 간 통신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US20120252518A1 (en) * | 2011-04-01 | 2012-10-0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Network initiated triggering of an offline device |
CN102958025B (zh) * | 2011-08-24 | 2018-01-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发送mtc设备触发信息的方法、系统和目标用户设备 |
CN103108377B (zh) * | 2011-11-15 | 2016-03-30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mtc终端的通信方法、系统及中心控制节点 |
WO2013073924A1 (en) * | 2011-11-18 | 2013-05-2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Low bandwidth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in a long term evolution network |
EP2597896A1 (en) * | 2011-11-28 | 2013-05-29 | Alcatel Lucent | Support of user plane transactions over a mobile network |
US9497102B2 (en) * | 2011-12-06 | 2016-11-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chine to machine device control and triggering |
US9197489B1 (en) | 2012-03-30 | 2015-11-24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Live migration of virtual machines in a hybrid network environment |
US9164795B1 (en) * | 2012-03-30 | 2015-10-20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Secure tunnel infrastructure between hosts in a hybrid network environment |
US9928107B1 (en) | 2012-03-30 | 2018-03-27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Fast IP migration in a hybrid network environment |
WO2013150501A1 (en) * | 2012-04-05 | 2013-10-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Optimized system access procedures |
US9510132B2 (en) | 2012-05-11 | 2016-11-29 | Qualcomm Incorporation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 |
GB2503508B (en) | 2012-06-29 | 2014-09-17 | Broadcom Corp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er discovery |
RU2015105956A (ru) * | 2012-07-24 | 2016-09-10 |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 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 Узел и способ обработки запроса поискового вызова на основе приоритета приложения |
US9252866B2 (en) | 2012-08-02 | 2016-02-02 | Sony Corporation | Relay node aggregation of data transfers in a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154483B2 (en) | 2012-09-12 | 2018-12-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verage enhancement techniques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devices in a wireless network |
WO2014041805A1 (ja) * | 2012-09-12 | 2014-03-20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データ通信方法、ゲートウェイ装置及び基地局 |
CN103781040B (zh) | 2012-10-17 | 2018-02-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低功耗终端、无线网络以及通信方法 |
WO2014204128A1 (ko) | 2013-06-19 | 2014-12-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Mtc 기기의 수신 방법 |
US10110692B2 (en) | 2013-11-29 | 2018-10-23 | Nec Corporatio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TC |
KR20150095507A (ko) * | 2014-02-13 | 2015-08-21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머신 타입 통신 단말의 인터넷 프로토콜 주소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
CN106416359B (zh) * | 2014-03-21 | 2019-05-31 | 阿尔卡特朗讯 | 用于低成本机器类型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US9917927B2 (en) * | 2014-09-09 | 2018-03-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Simplified notification of network triggered reporting—first core network node (e.g., GGSN) and method |
CN107637145B (zh) * | 2015-06-11 | 2022-04-22 | 英特尔公司 | 蜂窝IoT网络架构 |
US10205507B2 (en) * | 2015-08-28 | 2019-02-12 | Tejas Networks, Ltd. | Relay architecture, relay node, and relay method thereof |
CN107347177B (zh) * | 2016-05-06 | 2020-03-2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13472784A (zh) * | 2021-06-30 | 2021-10-01 | 奥特酷智能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数据分发服务的分离式dds协议栈架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316337A (en) | 1919-09-16 | Type-turtle or pudge-bed for | ||
US1318527A (en) | 1919-10-14 | Beast-cutter | ||
US1311891A (en) | 1919-08-05 | Stove-door | ||
FI106831B (fi) | 1998-01-14 | 2001-04-12 | Nokia Networks Oy | Pääsyn kontrollointimenetelmä matkaviestinjärjestelmää varten |
WO1999050974A1 (en) * | 1998-03-30 | 1999-10-07 | Motorola Inc. | Method for rout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
DE60111022T2 (de) | 2000-02-16 | 2005-11-03 | Nokia Corp. | Verfahren und system für datenkommunikation zwischen einer mobilen und einer packetvermittelten kommunikationsarchitektur |
US6760344B2 (en) | 2000-12-19 | 2004-07-06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differentiated quality of service in a GPRS network |
US7050759B2 (en) | 2002-02-19 | 2006-05-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mechanism and method |
US7170876B2 (en) | 2002-04-30 | 2007-01-30 | Qualcomm, Inc. | Outer-loop scheduling desig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channel quality feedback mechanisms |
US7751825B2 (en) | 2002-06-27 | 2010-07-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ling geographic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devices operat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WO2004073256A1 (en) * | 2003-02-12 | 2004-08-26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for managing service context for paging user equipment in a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
SE0301053D0 (sv) | 2003-04-07 | 2003-04-07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Method and system in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20040246962A1 (en) | 2003-06-06 | 2004-12-09 | Kopeikin Roy A. | Dynamically assignable resource class system to directly map 3GPP subscriber communications to a MPLS-based protocol |
US20040264368A1 (en) | 2003-06-30 | 2004-12-30 | Nokia Corporation | Data transfer optimization in packet data networks |
ATE338437T1 (de) * | 2003-09-11 | 2006-09-15 | Cit Alcatel | Anmeldung eines dualmodusendgerätes in einem zellularen netzwerk und einem wlan netzwerk |
JP2005217626A (ja) | 2004-01-28 | 2005-08-11 | Kddi Corp | 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を介するパケットデータ交換ノード、端末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FI20040841A0 (fi) | 2004-06-17 | 2004-06-17 | Nokia Corp | Menetelmä tietoliikenteen valvomiseksi käyttäen verkkonoodiryhmää kommunikaatiojärjestelmässä |
EP1646189A1 (en) * | 2004-10-06 | 2006-04-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WLAN radio access network to UMTS radio access network handover with network requested packet data protocol context activation |
US8238326B2 (en) * | 2004-11-18 | 2012-08-07 | Ruckus Wireless, Inc. | Maintaining consistent network connections while moving through wireless networks |
US7535848B2 (en) * | 2005-05-17 | 2009-05-19 | Tektronix,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ssociating IP services to mobile subscribers |
GB0600601D0 (en) * | 2006-01-12 | 2006-02-22 | Vodafone Plc |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nd devices |
US20070213058A1 (en) * | 2006-03-08 | 2007-09-13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handoff and serving radio network subsystem relocation procedures in a single tunnel gprs-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855820B2 (ja) | 2006-04-12 | 2012-01-18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ゲートウェイ装置 |
KR101430594B1 (ko) * | 2008-01-10 | 2014-08-1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디폴트 게이트웨이 주소 설정 장치 및방법 |
US20090262703A1 (en) * | 2008-04-18 | 2009-10-22 | Amit Khetawat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capsulation of RANAP Messages in a Home Node B System |
JP2010035224A (ja) | 2009-11-09 | 2010-02-12 | Toshiba Corp | 無線伝送システムの伝送方法 |
-
2011
- 2011-03-15 US US13/047,905 patent/US9445215B2/en active Active
- 2011-04-08 KR KR1020127030409A patent/KR101753935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1-04-08 JP JP2013505574A patent/JP5745032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4-08 CA CA2796669A patent/CA2796669C/en active Active
- 2011-04-08 WO PCT/IB2011/051511 patent/WO2011132103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1-04-08 EP EP11724032.5A patent/EP2561669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11-04-08 CN CN201180030656.2A patent/CN10297200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4-20 TW TW100113781A patent/TWI531190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3
- 2013-09-09 HK HK13110444.6A patent/HK1183183A1/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18712A (en) | 2012-05-01 |
CA2796669C (en) | 2019-12-31 |
EP2561669B1 (en) | 2014-02-26 |
CN102972008B (zh) | 2015-11-25 |
JP5745032B2 (ja) | 2015-07-08 |
US9445215B2 (en) | 2016-09-13 |
JP2013526173A (ja) | 2013-06-20 |
KR20130066619A (ko) | 2013-06-20 |
CN102972008A (zh) | 2013-03-13 |
WO2011132103A1 (en) | 2011-10-27 |
KR101753935B1 (ko) | 2017-07-04 |
HK1183183A1 (zh) | 2013-12-13 |
US20110264740A1 (en) | 2011-10-27 |
EP2561669A1 (en) | 2013-02-27 |
CA2796669A1 (en) | 2011-10-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31190B (zh) | 機器對機器通信裝置之頻寬降低 | |
TWI520541B (zh) | 於單一區塊封包存取程序中減少協定附加資料 | |
EP3510828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ata transmission involving tunnel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KR102499481B1 (ko) |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 데이터 통신을 관리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9877261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8989116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tting up a bearer | |
JP6676781B2 (ja) | 通信サービスを提供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コンポーネント | |
CN112449375B (zh) | 无线网络资源的管理方法,网络系统及相关产品 | |
US10531249B2 (en) | Downlink offloading and converging method, uplink offloading and converging method, and device | |
WO2020034344A1 (en) | Ultra reliable communication using multiple packet data unit sessions | |
EP2071778A2 (en) | Data exchange method for guaranteeing quality of service between evolved node-B and network entity | |
JP6096305B2 (ja) | セルラー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ノード、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KR20120094399A (ko) |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 |
KR20120094390A (ko) | 로컬 네트워크 인터넷 프로토콜 접속 방식을 지원하는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 서비스 제공 장치 및 방법 | |
KR20140067699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