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27728B - 自行車折疊把手第三案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折疊把手第三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527728B TWI527728B TW102140212A TW102140212A TWI527728B TW I527728 B TWI527728 B TW I527728B TW 102140212 A TW102140212 A TW 102140212A TW 102140212 A TW102140212 A TW 102140212A TW I527728 B TWI527728 B TW I527728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bolt
- wall surface
- folding handle
- bicycle fold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自行車折疊把手第三案,特別是提供一種可快速、便利地收折之自行車折疊把手,並且不論是在展開或者是在收折狀態,皆可固定妥當,完全不會鬆散,以提升使用之安全性。
一般習知自行車折疊把手,其技藝詳如本發明人所發明之台灣新型專利公告號第503882號專利案所揭露之一種折疊式自行車把手,其為一種中央對折式把手,利用緊迫的方式固定把手,但由於緊迫式的固定方式較不穩定,若壓得不夠緊,則有在騎乘途中鬆開的可能。
另外如台灣專利證書第M434717號及M427336號新型專利案所揭露之一種折疊自行車把手折疊定位結構,其為一種將折疊機構設置在把手立桿上的折疊機構,也可有效縮小橫向空間,但因折疊時無法固定,容易擺動,且力矩較大,容易對折疊機構造成損傷,騎乘時間較久後,把手管鬆動的幅度會越來越大,騎乘時的舒適度或安全性會大打折扣。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自行車折疊式把手第三案,其具有穩固的定位裝置,使左、右二支把手管,無論於展開或收折狀態時,均可有效固定防止鬆動,以增加使用安全性。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自行車折疊式把手第三案,其左、右二支把手管之折疊及展開具有操作簡便且確實、快速之功效者。
為使對本發明之目的、結構特徵及功效有進一步的了解,茲配合圖示詳細說明如下:本發明是在提供一種自行車折疊把手第三案,其特徵包括:一固定座10〈如圖一、二所示〉,其前端面具有螺孔11及導引孔13,以及其前端的左、右雙側分別設有凹部12、〈12〉,凹部12、〈12〉的上、下部位,分別設有上軸孔121、〈121〉及下軸孔122、〈122〉;左、右把手管20、〈20〉,其內端設有接頭21、〈21〉,該接頭21、〈21〉的本體上設有縱向之樞接孔22、〈22〉,以及在其側壁面上分別形成凹壁面23、〈23〉;一定位裝置50其包括:一定位板52,其具有一內壁面521,該內壁面521上設有穿孔523及一向外凸出之導向凸板524,一螺栓51穿接固定一旋轉鈕54,接續穿入穿孔523並螺接入螺孔11中,導向凸板524延伸配合入導引孔13;二軸30、〈30〉穿接入上軸孔121、〈121〉、樞接孔22、〈22〉及下軸孔122、〈122〉中,左、右把手管20、〈20〉可以二軸30、〈30〉為轉軸做展開及收合之動作。
依據前述之主要特徵,其中內壁面521上,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的凹槽522、〈522〉,接頭21、〈21〉的凹壁面23、〈23〉上,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的凸塊24、〈24〉,凹槽522、〈522〉可適時的延伸配合入凸塊24、〈24〉以及凹槽522、〈522〉可適時的離開凸塊24、〈24〉外為其再一特徵。
依據前述之主要特徵,其中如圖一、三、四所示,螺栓51本體上穿接至少一個以上之墊片511、512,其中一墊片511位於旋轉鈕5
4與定位板52之間,另一墊片512靠近位於穿孔523的內壁面521上,其中螺栓51不具螺紋的表面上,設有一圓凹槽513,一C型扣環514扣接於圓凹槽513上,旋轉鈕54與螺栓51相固定為一體,旋轉旋轉鈕54可控制螺栓51在螺孔11中順或逆向的旋轉,進一步控制定位板52隨螺栓51之前進及後退為其再一特徵。
依據前述之主要特徵,其中如圖一、三、四所示,導向凸板52
4,隨定位板52同步移位,導向凸板524的上表面5241可接觸滑動於導引孔13的孔上界面131為其再一特徵。
依據前述之主要特徵,其中如圖一、九、十所示,其中接頭21、
〈21〉的樞接孔22、〈22〉,其上、下孔端分別固接有軸承70、〈70〉;二支軸30、〈30〉穿接入上軸孔121、〈121〉、軸承70、〈70〉之軸孔及下軸孔122、〈122〉中;二支軸30、〈30〉下端設有內螺孔32、〈32〉;二螺栓75、〈75〉螺接入內螺孔32、〈32〉為其再一特徵。
依據前述之主要特徵,其中如圖一所示,其中固定座10其後
端設有縱向的連接孔18,連接孔18可插接於一般標準化自行車前方之前叉豎管80〈steerer tube〉上,並藉螺栓82、〈82〉螺接固定於連接孔18緣邊的螺孔182上,以將連接孔18的內孔壁面迫緊定位於前叉豎管80〈steerer tube〉上為其再一特徵。
依據前述之主要特徵,其中二接頭21、〈21〉的一對應
角上形成一弧形面210、〈210〉,該弧形面210、〈210〉可在凹部12、〈12〉活動為其再一特徵〈如圖一所示〉。
依據前述之主要特徵,其中如圖一、二、三、四所示,旋轉鈕5
4表面設有粗糙面541,其一側面設有較大外徑之橢圓形孔542,該橢圓形孔542與中央穿孔543相通;螺栓51穿入中央穿孔543中,其頭部510密配合入橢圓形孔542中,螺紋部515螺接入固定座10之螺孔11中為其再一特徵。
10‧‧‧固定座
11‧‧‧螺孔
12‧‧‧凹部
13‧‧‧導引孔
18‧‧‧連接孔
20‧‧‧把手管
21‧‧‧接頭
22‧‧‧樞接孔
23‧‧‧凹壁面
24‧‧‧凸塊
30‧‧‧軸
32‧‧‧內螺孔
50‧‧‧定位裝置
51‧‧‧螺栓
52‧‧‧定位板
54‧‧‧旋轉鈕
70‧‧‧軸承
75‧‧‧螺栓
80‧‧‧前叉豎管
82‧‧‧螺栓
121‧‧‧上軸孔
122‧‧‧下軸孔
131‧‧‧上界面
182‧‧‧螺孔
210‧‧‧弧形面
510‧‧‧頭部
511‧‧‧墊片
512‧‧‧墊片
513‧‧‧圓凹槽
514‧‧‧C型扣環
515‧‧‧螺紋部
521‧‧‧內壁面
522‧‧‧凹槽
523‧‧‧穿孔
524‧‧‧導向凸板
542‧‧‧橢圓形孔
543‧‧‧中央穿孔
5241‧‧‧上表面
第1圖為本發明之零件立體分解圖。
第2圖為本發明之固定座其前端界面的平面圖。
第3圖為本發明之定位裝置在固定座中定位之斷面圖。
第4圖為本發明之定位裝置在固定座中移位之斷面動作圖。
第5圖為本發明的雙把手呈展開狀態操作動作立體示意圖。
第6圖為本發明的雙把手由展開狀態要收合時之操作動作立體示意圖。
第7圖為本發明的雙把手折合後而未定位之操作動作立體示意圖。
第8圖為本發明的雙把手折合後且定位之操作動作立體示意圖。
第9圖為本發明之定位裝置其凹槽與接頭配合之斷面示意圖。
第10圖為本發明之定位裝置其凹槽與接頭分離之斷面示意圖。
如圖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所示,本發明之左、右把手管20、〈20〉被使用者雙手打開最大之角度〈約180度〉,再利用人手指將旋轉鈕54旋緊,旋轉鈕54驅動螺栓51同步旋轉,螺栓51之螺紋部
515在螺孔11中旋轉前進,由於C型扣環514之夾掣固定,使定位板52被活接於螺栓51上的適當位置上,螺栓11其前段無螺紋的桿體可以在穿孔523中做旋轉〈即空轉〉,旋轉鈕54與定位板52隨著螺栓11同步向前移位,導向凸板524的上表面5241滑行於上界面131,其目的在維持螺紋部515在螺孔11中旋轉前進的穩定性,以及增加旋轉鈕54與導向凸板524迫緊於固定座10的前端界面上〈如圖三所示〉,請參閱圖九,凹槽522、〈522〉密配合入凸塊24、〈24〉,定位板52密配合入凹壁面23、〈23〉,此時左、右把手管20、〈20〉被使用者雙手打開最大之角度〈約180度〉時,其所有之結構緊密的結合,使左、右把手管20、〈20〉被駕馭使用時完全不虞零件鬆動,以增加使用之安全性,尤其操作旋轉鈕54十分簡便,而且快速便捷,俾以有效達成本案之目的。
如圖六、四所示,反向旋轉旋轉鈕54,以令螺紋部515在螺
孔11中逆向旋轉,旋轉鈕54與定位板52隨著螺栓11同步向後移位,導向凸板524的上表面5241滑行於上界面131,其目的在維持螺紋部515在螺孔11中旋轉後退的穩定性,請參閱圖十,凹槽522、〈522〉離開凸塊24、〈24〉,定位板52離開固定座10的前端界面,以供接頭21、〈21〉旋轉時之活動空間,請參考圖七,利用使用者之雙手將左、右把手管20、〈20〉相互折合,二接頭21、〈21〉以二軸30、〈30〉為旋轉軸,做旋轉一角度,使左、右把手管20、〈20〉相互折合為最小體積,此時定位裝置50未緊迫定位於固定座10上,呈請參考圖八,利用手指旋動旋轉鈕54以令螺紋部515在螺孔11中旋轉,如圖三所示,定位裝置50再度緊迫定位於固定座10上,一功效被卓越的達成,即左、右把手管20、〈20〉相互折合為最小體積時,具有固定所有零組件之效果,以增進使用之安全性,尤其操作旋轉鈕54十分簡便,而且快速便捷,俾以有效達成本案之目的。
請參閱圖一、二、三、四,固定座10其後端設有縱向的連接孔
18,連接孔18可以插接於一般標準化之自行車前方之前叉豎管80〈steerer tube〉上,並藉螺栓82、〈82〉螺接固定於連接孔18緣邊的螺孔182、〈182〉上,以將連接孔18的內孔壁面迫緊定位於前叉豎管80〈steerer tube〉上,藉此固定座10可穩固的定位於前叉豎管80上;本案另一實施例〈圖上未示〉是固定座10其後端縱向的連接孔18也可選舉用焊接的工法,直接焊接固定在前叉豎管80上,使固定座10直接與自行車的前叉豎管80成為同一結構體。左、右二支把手管20、〈20〉與接頭21、〈21〉是同一結構體,二支軸30、〈30〉穿接入上軸孔121、〈121〉、軸承70、〈70〉及下軸孔122、〈122〉中,二支螺栓75、〈75〉螺接入二支軸30、〈30〉的內螺孔32、〈32〉中,其中軸承70、〈70〉係採用自潤式軸承〈Oilless Bearing〉之設計,使二支軸30、〈30〉旋轉時之中心線不會偏差。
其中凹槽522、〈522〉得以設計為凸體,凸塊24、〈24〉
得以設計為凹槽,這種公、母結構配合之替換之等效結構反應皆包含於本發明之專利範圍內,又固定座10不限制於管狀或單一構件,亦可以其他的等效結構來組合替代。
同時由於弧形面210、〈210〉之設計,使二接頭21、〈21〉做旋動時,可以在凹部12、〈12〉的空間中活動。
綜上所述,本發明特徵所為之功效業已卓越的達成,已符發明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呈申請,並依法給予專利。
10‧‧‧固定座
18‧‧‧連接孔
20‧‧‧把手管
21‧‧‧接頭
30‧‧‧軸
52‧‧‧定位板
54‧‧‧旋轉鈕
182‧‧‧螺孔
510‧‧‧頭部
541‧‧‧粗糙面
Claims (7)
- 一種自行車折疊把手,其特徵包括:一固定座,其前端面具有螺孔及導引孔,以及其前端的左、右雙側,分別設有凹部,凹部的上、下部位,分別設有上軸孔及下軸孔;左、右把手管,其內端設有接頭,該接頭的本體上設有縱向之樞接孔,以及在其側壁面上分別形成凹壁面;一定位裝置其包括:一定位板,其具有一內壁面,該內壁面上設有穿孔及一向外凸出之導向凸板,一螺栓穿接固定一旋轉鈕,接續穿入穿孔並螺接入螺孔中,導向凸板延伸配合入導引孔;二軸穿接入上軸孔、樞接孔及下軸孔中,左、右把手管可以二軸為轉軸做展開及收合之動作。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折疊把手,其中內壁面上,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的凹槽,接頭的凹壁面上,設有至少一個以上的凸塊,凹槽可適時的延伸配合入凸塊,以及凹槽可適時的離開凸塊外為其再一特徵。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折疊把手,其中所示,螺栓本體上穿接至少一個以上之墊片,其中一墊片位於旋轉鈕與定位板之間,另一墊片靠近位於穿孔的內壁面上,其中螺栓不具螺紋的表面上,設有一圓凹槽,一C型扣環扣接於圓凹槽上,旋轉鈕與螺栓相固定為一體,旋轉旋轉鈕可控制螺栓在螺孔中順或逆向的旋轉,進一步控制定位板隨螺栓之前進及後退為其再一特徵。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折疊把手,其中導向凸板,隨定位板同步移位,導向凸板的上表面可接觸滑動於導引孔的孔上界面為其再一特徵。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折疊把手,其中接頭的樞接孔,其上、下孔端分別固接有軸承;二支軸穿接入上軸孔、軸承之軸孔及下軸孔中;二支軸下端設有內螺孔;二螺栓螺接入內螺孔為其再一特徵。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折疊把手,其中固定座其後端設有縱向的連接孔,連接孔可插接於一般標準化自行車前方之前叉豎管〈steerer tube〉上,並藉螺栓螺接固定於連接孔緣邊的螺孔上,以將連接孔的內孔壁面迫緊定位於前叉豎管〈steerer tube〉上為其再一特徵。
-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自行車折疊把手,其中二接頭的一對應角上形成一弧形面,該弧形面可在凹部活動為其再一特徵。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40212A TWI527728B (zh) | 2013-08-01 | 2013-08-01 | 自行車折疊把手第三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40212A TWI527728B (zh) | 2013-08-01 | 2013-08-01 | 自行車折疊把手第三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05897A TW201505897A (zh) | 2015-02-16 |
TWI527728B true TWI527728B (zh) | 2016-04-01 |
Family
ID=53019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40212A TWI527728B (zh) | 2013-08-01 | 2013-08-01 | 自行車折疊把手第三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5277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53977A (zh) * | 2017-05-23 | 2017-08-18 | 嘉善奥倍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拖车连接装置 |
CN114084265A (zh) * | 2021-11-23 | 2022-02-25 | 南京快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易通过型滑板车把手 |
-
2013
- 2013-08-01 TW TW102140212A patent/TWI527728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505897A (zh) | 2015-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254886B2 (en) | Foldable bicycle handlebar | |
US20130020777A1 (en) | Balance Bike | |
US9963186B2 (en) | Folding bicycle | |
TWI527728B (zh) | 自行車折疊把手第三案 | |
JP2009121614A (ja) | 自在継手 | |
TW201505903A (zh) | 可折式自行車曲柄第二案 | |
TWM509708U (zh) | 管加工器之改良結構 | |
TWM493509U (zh) | 自行車調角立管之聯結結構改良 | |
US20160279696A1 (en) | Bicycle chain breaker assembly | |
TWM477987U (zh) | 自行車折疊把手第三案 | |
TWI527727B (zh) | 自行車折疊把手第二案 | |
TWM446144U (zh) | 自行車折疊式把手 | |
TWI381972B (zh) | Rotary bike handle stand | |
TWM480508U (zh) | 自行車折疊把手第二案 | |
JP2013238251A (ja) | 組立式家具用の連結手段 | |
JP3154594U (ja) | 片足用スクーターの折り畳み構造 | |
TWM538540U (zh) | 具轉向可伸縮式工作梯 | |
TWI535618B (zh) | 可折式自行車曲柄第一案 | |
TWM494736U (zh) | 自行車豎管調整裝置 | |
CN205781948U (zh) | 一种铝型材扣板拼框组件 | |
JP3127482U (ja) | 折畳自転車 | |
TWM492874U (zh) | 可折式自行車曲柄第二案 | |
TWM466853U (zh) | 折疊裝置 | |
TWM504766U (zh) | 自行車之轉向車手架 | |
TW201805200A (zh) | 能夠設置於摺疊車之摺疊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