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9009B - 配線端子連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配線端子連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9009B
TWI519009B TW103122635A TW103122635A TWI519009B TW I519009 B TWI519009 B TW I519009B TW 103122635 A TW103122635 A TW 103122635A TW 103122635 A TW103122635 A TW 103122635A TW I519009 B TWI519009 B TW I519009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wiring
plate
insulating case
wiring bo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2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13480A (zh
Inventor
立石仁
Original Assignee
第一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第一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第一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51348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1348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90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9009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17Snap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7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9Coupling devices for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structures connecting to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Installation Of Indoor Wiring (AREA)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Description

配線端子連結裝置
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係關於一種在將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FPC)等之配線板狀構件裝附於主配線基板時,使設於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個配線端子處於與設於主配線基板之複數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結之狀態的配線端子連結裝置。
構裝於各種電子機器之較小型的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等之配線板狀構件,其與安裝各種電氣零件之主配線基板的電氣連接,由於電子機器內之空間上的限制等,而大多藉由對著主配線基板以相對於其相對面接近並重合之方式裝附而進行。將如此般之配線板狀構件與主配線基板般之板狀構件組之一方對著另一方相對面接近並重合之裝附態樣,在以下稱作為相對面接近重合裝附。
在使配線板狀構件以相對於主配線基板之相對面接近重合裝附之方式與主配線基板電氣連接時,用於使設於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等之配線板狀構件的複數個配線端子成為分別與設於主配線基板之複數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結之狀態的一些手段,習知已有被提出。該等手段之一,係構成如以下所述之配線端子連結機構:於主配線基板安裝具有絕緣殼體之基板側連接器,並且將配線板狀構件設定成具有已安裝於補強板狀構件 之被補強部分,藉由使伴有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的補強板狀構件直接與基板側連接器之絕緣殼體卡合,而獲得分別與已設於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的複數個配線端子、及已設於主配線基板之複數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結之狀態(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在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配線端子連結機構的情形,係於主配線基板(印刷基板)安裝具有被固定於其之絕緣殼體(絕緣體(30))之基板側連接器(連接器(3)),此外,配線板狀構件(FPC纜線(1))具有藉由補強板狀構件(補強板(2))補強之被補強部分。而且,於基板側連接器(3)之絕緣殼體(30),設有裝附配線板狀構件(1)之被補強部分的板狀構件裝附部,於板狀構件裝附部排列配置有複數個觸點(33)。此外,於板狀構件裝附部中的複數個觸點(33)之排列方向(觸點排列方向)之兩端部,以夾著已排列配置於板狀構件裝附部之複數個觸點(33)之方式分別立設有一對板狀構件卡止部(鎖止構件(37)),於一對板狀構件卡止部(37)之各個,形成有卡合孔(37a)。
配線板狀構件(1)之被補強部分,係於其下面設置有複數個配線端子,並且於其上面安裝有補強板狀構件(2),且配線板狀構件(1)中的設置有複數個接觸端子部的被補強部分,裝附於已安裝於其之補強板狀構件(2)、及基板側連接器(3)中的板狀構件裝附部。補強板狀構件(2),係於已裝附於基板側連接器(3)中的板狀構件裝附部時成為沿觸點排列方向之方向的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分別形成有一對突出部(卡合凸起部(23))。
在該情形下,配線板狀構件(1)之被補強部分,在已裝附於已安裝於其之補強板狀構件(2)、及基板側連接器(3)中的板狀構件裝附部時,與已排列配置於板狀構件裝附部之主配線基板中的基板側端子部焊接 (熔接)連接的複數個觸點(33),分別與配線板狀構件(1)之被補強部分中的複數個配線端子彈性地接觸連接。此外,與此同時,已安裝於配線板狀構件(1)之被補強部分的補強板狀構件(2)中的形成於長邊方向之兩端部的一對突出部(23),分別與形成於已立設於板狀構件裝附部之兩端部的一對板狀構件卡止部(37)之各個的卡合孔(37a)卡合。藉此,由於係處於補強板狀構件(2)中的長邊方向之兩端部藉由一對板狀構件卡止部(37)而卡合之狀態,因此被期望能穩定地維持已排列配置於基板側連接器(3)中的板狀構件裝附部的複數個觸點(33)分別與配線板狀構件(1)中的複數個配線端子彈性地接觸連接之狀態。
然而,在如此般之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配線端子連結機構中,配線板狀構件(1)之被補強部分及已裝附於其之補強板狀構件(2),在補強板狀構件(2)中的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已由一對板狀構件卡止部(37)卡止之下,成為藉由已排列配置於板狀構件裝附部之複數個觸點(33)之各個的彈性力而從配線板狀構件(1)之被補強部分之下面側被往上按壓。據此,恐有於配線板狀構件(1)之被補強部分及已裝附於其之補強板狀構件(2),產生成為該補強板狀構件(2)中的長邊方向之兩端部之間的部分以與板狀構件裝附部分離之方式隆起之“翹曲”。一旦該“翹曲”產生於配線板狀構件(1)之被補強部分及已裝附於其之補強板狀構件(2),則例如將對已設置於配線板狀構件(1)之被補強部分的複數個配線端子等造成不良影響。
因此,在習知的情形中,亦被提及有如下之手段:於基板側連接器中的板狀構件裝附部裝附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及已裝附於其之補強板狀構件,並藉由一對板狀構件卡止部卡止補強板狀構件中的長邊 方向之兩端部時,以於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及已裝附於其之補強板狀構件不產生“翹曲”之方式進行處理(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在專利文獻2所揭示之配線端子連結機構中,將配線板狀構件(FPC纜線(301))之被補強部分,與已安裝於其之補強板狀構件(補強板(304)),一同裝附於已配置於主配線基板(基板(201))之基板側連接器(板狀纜線用連接器(101))之絕緣殼體(殼體(102))中的板狀構件裝附部時,補強板狀構件(304)中的長邊方向之兩端部,藉由設於絕緣殼體(102)之一對板狀構件卡止部(拔止部(103))而卡止。而且,在此時,排列配置於絕緣殼體(102)中的板狀構件裝附部並已與主配線基板(201)中的基板側端子部焊接連接之複數個觸點(觸點(105)),分別與已配置於配線板狀構件(301)之被補強部分的複數個配線端子(端子部(302A))彈性地接觸連接,藉此,配線板狀構件(301)之被補強部分及已裝附於其之補強板狀構件(304),在補強板狀構件(304)中的長邊方向(觸點(105)之排列方向)之兩端部已由一對板狀構件卡止部(103)卡止之下,成為藉由已排列配置於板狀構件裝附部之複數個觸點(105)之各個的彈性力而從配線板狀構件(301)之被補強部分之下面側被往上按壓。
在如此般之情形下,於已安裝於配線板狀構件(301)之被補強部分的補強板狀構件(304),於沿其長邊方向延伸之一側緣部形成有遍及其整體之彎曲部(卡合突起(304E)),而該彎曲部(304E)發揮了抑制補強板狀構件(304)中的其長邊方向之“翹曲”的功能。其結果為,配線板狀構件(301)之被補強部分及已裝附於其之補強板狀構件(304),在補強板狀構件(304)中的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已由一對板狀構件卡止部(103)卡止之下,即使藉由已排列配置於板狀構件裝附部之複數個觸點(105)之各個的彈性力而從配線板 狀構件(301)之被補強部分之下面側被往上按壓,亦能藉由於沿補強板狀構件(304)之長邊方向延伸之一側緣部形成有遍及其整體之彎曲部(304E),而避免於配線板狀構件(301)之被補強部分及已裝附於其之補強板狀構件(304),產生成為該補強板狀構件(304)中的長邊方向之兩端部之間的部分以與板狀構件裝附部分離之方式隆起之“翹曲”的事態。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6-68940號公報(段落0013~0020、圖1~4)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2-252912號公報(段落0011~0016、圖1~4)
即使是在使用如上述般之習知被提出作為用於在將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等之配線板狀構件以相對於主配線基板相對面接近重合裝附之方式與主配線基板電氣連接時,使已設於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個配線端子成為分別與已設於主配線基板之複數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結之狀態的專利文獻2記載之配線端子連結機構的情形中,針對於基板側連接器,雖被期望設成盡可能將決定從該主配線基板之突出量的整體厚度尺寸抑制成較小之低背化,但為了謀求該低背化,而想到將基板側連接器之絕緣殼體形成為較薄者。
在謀求基板側連接器之低背化而將該絕緣殼體形成為較薄者時,伴隨此而將使得絕緣殼體之剛性降低。在該情形之下,將基板側連接器之絕緣殼體中的已安裝於被裝附於板狀構件裝附部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的補強板狀構件,設成為於其長邊方向延伸之一側緣部形成有遍及其整體之彎曲部,藉此,當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及已裝附於其 之補強板狀構件,在藉由一對板狀構件卡止部而將補強板狀構件中的長邊方向之兩端部卡止之下,即使藉由已排列配置於板狀構件裝附部之複數個觸點之各個的彈性力而從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之下面側被往上按壓,於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及已裝附於其之補強板狀構件,避免產生該補強板狀構件中的成為長邊方向之兩端部之間的部分以與板狀構件裝附部分離之方式隆起之“翹曲”的事態時,亦因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及已裝附於其之補強板狀構件之複數個觸點之各個彈性按壓力,伴隨產生作用於絕緣殼體之反力,而恐使於已被降低剛性之絕緣殼體,產生成為沿觸點排列方向之方向的長邊方向之兩端部之間的部分以與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及已裝附於其補強板狀構件分離之方式而位移之“翹曲”。
如此般,一旦導致基板側連接器之絕緣殼體產生“翹曲”之事態,則恐將導致如下之不良情況:對已配置於絕緣殼體之複數個觸點與主配線基板之基板側配線端子的焊接部作用非期望的應力,而於該焊接部產生裂紋。
有鑑於該問題點,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所記載之發明,係提供一種配線端子連結裝置,該配線端子連結裝置係成為具有排列配置有複數個觸點之絕緣殼體並具備有配置於主配線基板上之基板側連接器,且藉由使複數個觸點與已設置於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等之配線板狀構件的複數個配線端子抵接,而使已設於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個配線端子分別與已設於主配線基板之複數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結之連結機構,即使是在謀求盡量將基板側連接器之整體厚度尺寸抑制成較小之低背化、且將基板側連接 器之絕緣殼體形成為較薄者之下,亦能夠避免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個觸點之各個的彈性按壓力所伴隨產生之作用於絕緣殼體之反力,使絕緣殼體產生“翹曲”之事態。
本案申請專利範圍中的請求項1至請求項4之任一項中所記載的發明(以下,稱為本發明)之配線端子連結裝置,係包含以下構件而構成:基板側連接器,係具備有固定於主配線基板上之絕緣殼體、及各個具有與設於主配線基板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接之基板連接部且排列配置於絕緣殼體之複數個觸點;及配線板狀構件,係設有複數個配線端子,且具有安裝於與基板側連接器之絕緣殼體卡合之補強板狀構件之相對向之第1及第2面中之一側的被補強部分。而且,在該配線端子連結裝置中,於基板側連接器之絕緣殼體設置有收容伴隨有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的補強板狀構件之板狀構件收容部,複數個觸點包含交互配置之第1及第2觸點,第1及第2觸點之各個,除了基板連接部外,亦具有固定於絕緣殼體之固定部及從此往板狀構件收容部側延伸之彈性臂部分,於彈性臂部分,設置有與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中的配線端子抵接接觸之接點部、及從第1及第2面中之另一側卡合卡止補強板狀構件之卡止部,而使配線板狀構件中的配線端子與主配線基板中的基板側配線端子連結;固定有第1觸點之固定部的絕緣殼體之第1部分與固定有第2觸點之固定部的絕緣殼體之第2部分夾著板狀構件收容部而相互對向,從第1觸點之固定部延伸之彈性臂部分中的接點部與從第2觸點之固定部延伸之彈性臂部分中的卡止部配置於絕緣殼體之第2部分側,從第2觸點之固定部延伸之彈性臂部分中的接點部與從第1觸點之固定部延伸之彈性臂部分中的卡止部配置於絕緣殼體 之第1部分側。
在如上述般之本發明之配線端子連結裝置中,例如,安裝有被作為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配線板狀構件的補強板狀構件,伴隨已安裝於其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而收容於設於基板側連接器之絕緣殼體的板狀構件收容部,但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則安裝於補強板狀構件之相對向之第1及第2面中之一側。而且,在將伴隨有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的補強板狀構件收容於板狀構件收容部時,已排列配置於基板側連接器之絕緣殼體的複數個第1觸點之各個,在固定有第2觸點之各個固定部的絕緣殼體之第2部分側中,使設於彈性臂部分之接點部,與設於已安裝於被收容於板狀構件收容部之補強板狀構件的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的配線端子抵接,並且在固定有第1觸點之各個固定部的絕緣殼體之第1部分側中,使收容於板狀構件收容部之補強板狀構件,成為從其第1及第2面中之另一側卡合卡止於已設置於彈性臂部分之卡止部的狀態,此外,已排列配置於基板側連接器之絕緣殼體的複數個第2觸點之各個,在絕緣殼體之第1部分側中,使設於彈性臂部分之接點部,與設於已安裝於被收容於板狀構件收容部之補強板狀構件的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的配線端子抵接,並且在絕緣殼體之第2部分側中,使收容於板狀構件收容部之補強板狀構件,成為從其第1及第2面中之另一側卡合卡止於已設置於彈性臂部分之卡止部的狀態。
如此般,設於各個具有與設於主配線基板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接之基板連接部並交互配置之第1及第2觸點之各個彈性臂部分的接點部,與設於配線板狀構件之配線端子抵接,藉此,藉由複數個觸點之各個 而使設於配線板狀構件之配線端子與設於主配線基板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結。此時,複數個第1觸點之各個,在絕緣殼體之第2部分側中,設於彈性臂部分之接點部,透過設於其之配線端子,使朝向補強板狀構件之相對向之第1及第2面中之一側之彈性按壓力作用於已安裝於補強板狀構件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並且,在與絕緣殼體之第2部分對向之絕緣殼體之第1部分側中,設於彈性臂部分之卡止部,處於從該第1及第2面中之另一側卡合卡止補強板狀構件之狀態。此外,複數個第2觸點之各個,在絕緣殼體之第1部分側中,設於彈性臂部分之接點部,透過設於其之配線端子,使朝向補強板狀構件之相對向之第1及第2面中之一側之彈性按壓力作用於已安裝於補強板狀構件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並且,在絕緣殼體之第2部分側中,設於彈性臂部分之卡止部,處於從該第1及第2面中之另一側卡合卡止補強板狀構件之狀態。
藉此,在絕緣殼體之第1及第2部分夾著板狀構件收容部而相互對向之下,在絕緣殼體中的第2部分側中,與該第1觸點鄰接之第2觸點之卡止部透過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及補強板狀構件,承受第1觸點之接點部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之彈性按壓力,並且,在絕緣殼體中的第1部分側中,與該第2觸點鄰接之第1觸點之卡止部透過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及補強板狀構件,承受第2觸點之接點部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之彈性按壓力。
在本發明之配線端子連結裝置中,在安裝有配線板狀構件之補強板狀構件,伴隨安裝於其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而收容於設於基板側連接器之絕緣殼體的板狀構件收容部之下,設於交互配置於絕緣 殼體之第1及第2觸點之各個之彈性臂部分的接點部,與設於配線板狀構件之配線端子抵接,藉此,藉由複數個觸點之各個,將設於配線板狀構件之配線端子與設於主配線基板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結,但此時,在絕緣殼體之第1及第2部分夾著板狀構件收容部而相互對向之下,在絕緣殼體中的第2部分側中,與該第1觸點鄰接之第2觸點之卡止部透過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及補強板狀構件而承受第1觸點之接點部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之彈性按壓力,並且,在絕緣殼體中的第1部分側中,與該第2觸點鄰接之第1觸點之卡止部透過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及補強板狀構件而承受第2觸點之接點部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之彈性按壓力。
如此般,第1觸點之接點部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之彈性按壓力,由與該第1觸點鄰接之第2觸點之卡止部承受,並且,第2觸點之接點部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之彈性按壓力,由與該第2觸點鄰接之第1觸點之卡止部承受,藉此,即使在謀求盡量將基板側連接器之整體厚度尺寸抑制成較小之低背化、且將基板側連接器之絕緣殼體形成為較薄者之下,亦可避免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之第1及第2觸點之各個接點部的彈性按壓力所伴隨產生之作用於絕緣殼體之反力,使絕緣殼體產生“翹曲”之事態。其結果為,不會產生對配置於基板側連接器之絕緣殼體之第1及第2觸點與主配線基板之基板側配線端子的焊接部作用非期望之應力,而於該焊接部產生裂紋般之不良情況。
10‧‧‧配線端子連結裝置
11‧‧‧主配線基板
12‧‧‧基板側連接器
13‧‧‧補強板狀構件
14‧‧‧(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
15‧‧‧配線板狀構件
16‧‧‧絕緣殼體
17‧‧‧第1觸點
18‧‧‧第2觸點
19‧‧‧板狀構件收容部
20‧‧‧(補強板狀構件13之)第1面
21‧‧‧(補強板狀構件13之)第2面
23‧‧‧配線端子
25、30‧‧‧固定部
26、31‧‧‧基板連接部
27、32‧‧‧彈性臂部分
28、33‧‧‧接點部
29、34‧‧‧卡止部
37‧‧‧狹縫
38、39‧‧‧溝槽
圖1,係表示構成本發明之配線端子連結裝置之一例之具備有固定於主 配線基板之絕緣殼體的基板側連接器與具有安裝於補強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的配線板狀構件的立體圖。
圖2,係表示圖1所示之基板側連接器的俯視圖。
圖3,係表示圖1所示之基板側連接器的側視圖。
圖4,係以單體表示於圖1所示之基板側連接器所具備之第1觸點的立體圖。
圖5,係以單體表示於圖1所示之基板側連接器所具備之第2觸點的立體圖。
圖6,係表示圖3中的VI-VI線剖面的剖面圖。
圖7,係表示圖3中的VII-VII線剖面的剖面圖。
圖8,係表示於圖1所示之基板側連接器卡合有安裝有圖1所示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的補強板狀構件之狀態的立體圖。
圖9,係表示於圖1所示之基板側連接器卡合有安裝有圖1所示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的補強板狀構件之狀態的俯視圖。
圖10,係表示於圖1所示之基板側連接器卡合有安裝有圖1所示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的補強板狀構件之狀態的側視圖。
圖11,係表示圖10中的XI-XI線剖面的剖面圖。
圖12,係表示圖10中的XII-XII線剖面的剖面圖。
圖13,係表示圖12中的XIII-XIII線剖面的剖面圖。
利用以下所述之關於本發明之實施例說明用於實施本發明之形態。
【實施例】
圖1(立體圖),表示構成本發明之配線端子連結裝置之一例之主要構成元件即基板側連接器與配線板狀構件。
在圖1中,成為本發明之配線端子連結裝置之一例的配線端子連結裝置10,以包含安裝於主配線基板11之基板側連接器12、及具有安裝於與基板側連接器12卡合之矩形補強板狀構件13之被補強部分14(揭示於後述之圖11及圖12)的例如作為帶狀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之配線板狀構件15而構成。基板側連接器12,具備有固定於主配線基板11上之絕緣殼體16、及如亦於表示基板側連接器12之圖2(俯視圖)及圖3(側視圖)所揭示般交互排列配置於絕緣殼體16之複數個第1觸點17與複數個第2觸點18。將收容伴隨有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的補強板狀構件13之板狀構件收容部19,以成為矩形之凹部之方式設置於絕緣殼體16。板狀構件收容部19具有開口部分,該開口部分係沿著主配線基板11中的與配置有絕緣殼體16之面正交之方向開口。
伴隨有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的補強板狀構件13,具有相對向之第1面20與第2面21,而於補強板狀構件13之第2面21側,以埋入於其之方式安裝有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於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於已收容於絕緣殼體16中的板狀構件收容部18時成為與板狀構件收容部19所形成之矩形凹部之底面部相對面之面,設置有複數個配線端子23(下述之圖11及圖12所示)。
而且,伴隨有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的補強板狀構件13,收容於設置於絕緣殼體16之板狀構件收容部19,並以通過其具有 之開口部分、且使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與板狀構件收容部19之底部對向之狀態收容。於補強板狀構件13,裝附有在欲使已收容於板狀構件收容部19之補強板狀構件13從板狀構件收容部19脫離而拉起時所使用之拉起用帶13A。
複數個第1觸點17之各個,如圖4所示般,具有對具彈性之金屬板材施以切割加工而形成且固定於絕緣殼體16之固定部25、從固定部25延伸並與設於主配線基板11之基板側配線端子(省略圖示)連接之基板連接部26、及從固定部25往與基板連接部26相反側延伸之彈性臂部分27。於彈性臂部分27,於其前端部,設置有取得與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中的配線端子23接觸之狀態的接點部28,進一步地,於成為固定部25附近的部位,設置有取得從該第1面20側卡合卡止補強板狀構件13之狀態的卡止部29。
複數個第2觸點18之各個,亦設成為與複數個第1觸點17之各個同樣,如圖5所示般,具有對具彈性之金屬板材施以切割加工而形成且固定於絕緣殼體16之固定部30、從固定部30延伸並與設於主配線基板11之基板側配線端子(省略圖示)連接之基板連接部31、及從固定部30往與基板連接部31相反側延伸之彈性臂部分32。於彈性臂部分32,於其前端部,設置有取得與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中的配線端子23接觸之狀態的接點部33,進一步地,於成為固定部30附近的部位,設置有取得從該第1面20側卡合卡止補強板狀構件13之狀態的卡止部34。
如此般之複數個第1觸點17及複數個第2觸點18,如圖1~3所示,在已交互排列配置於絕緣殼體16之下,複數個第1觸點17之各個, 其固定部25,固定於夾著絕緣殼體16中的板狀構件收容部19相互對向並沿複數個第1及第2之觸點17及18的排列方向延伸之部分35及36中的一者即部分35,而其彈性臂部分27成為從絕緣殼體16之部分35側往板狀構件收容部19側朝向絕緣殼體16之部分36延伸,此外,複數個第2觸點18之各個,其固定部30,固定於夾著絕緣殼體16中的部分35及36中的另一者即部分36,而其彈性臂部分32成為從絕緣殼體16之部分36側往板狀構件收容部19側朝向絕緣殼體16之部分35延伸。因此,從第1觸點17之固定部25延伸之彈性臂部分27與從第2觸點18之固定部30延伸之彈性臂部分32成為相互地往相反方向延伸。
複數個第1觸點17之彈性臂部分27及複數個第2觸點18之彈性臂部分32,分別配置於排列形成於絕緣殼體16中的板狀構件收容部19之底部的複數個狹縫37。此外,設於複數個第1觸點17之彈性臂部分27的卡止部29,分別配置於排列形成於絕緣殼體16之部分35的複數個溝槽39,此外,設於複數個第2觸點18之彈性臂部分32的卡止部34,分別配置於排列形成於絕緣殼體16之部分36的複數個溝槽38。
如表示圖3中的VI-VI線剖面的圖6所示般,在絕緣殼體16中的板狀構件收容部19內,具有從固定於絕緣殼體16之部分35的固定部25延伸之彈性臂部分27的第1觸點17,處於如下之狀態:設於彈性臂部分27之接點部28,配置於第2觸點18中的固定有固定部30之絕緣殼體16之部分36側,並且,設於彈性臂部分27之卡止部29,配置於固定有固定部25之絕緣殼體16之部分35側。此外,如表示圖3中的VII-VII線剖面的圖7所示般,在絕緣殼體16中的板狀構件收容部19內,具有從固定於絕緣殼 體16之部分36的固定部30延伸之彈性臂部分32的第2觸點18,處於如下之狀態:設於彈性臂部分32之接點部33,配置於第1觸點17中的固定有固定部25之絕緣殼體16之部分35側,並且,設於彈性臂部分32之卡止部34,配置於固定有固定部30之絕緣殼體16之部分36側。
在如此之情形下,在將具有安裝於補強板狀構件13之被補強部分14的配線板狀構件15卡合於安裝於主配線基板11之基板側連接器12時,伴隨有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的補強板狀構件13,收容於設於基板側連接器12之絕緣殼體16的板狀構件收容部19,並以通過其具有之開口部分、且使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與板狀構件收容部19之底部對向之狀態收容。藉此,安裝於主配線基板11之基板側連接器12及具有安裝於補強板狀構件13之被補強部分14的配線板狀構件15,處於圖8(立體圖)、圖9(俯視圖)及圖10(側視圖)所示之狀態。
如圖8~10之各圖所示般,在已將補強板狀構件13收容於板狀構件收容部19時,具有安裝於補強板狀構件13之被補強部分14的配線板狀構件15,使其一部分通過設於基板側連接器12之絕緣殼體16的缺口部40,往絕緣殼體16之外部突出。此外,已裝附於補強板狀構件13之拉起用帶13A,取得從板狀構件收容部19往絕緣殼體16之外部(上方)突出之位置。
如此般在將伴隨有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的補強板狀構件13收容於設於基板側連接器12之絕緣殼體16的板狀構件收容部19之情形下,如表示圖10中的XI-XI線剖面的圖11所示般,具有與設於主配線基板11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接之基板連接部26且排列設置於絕緣殼體 16之複數個第1觸點17之各個,取得如下之狀態:於絕緣殼體16之部分36附近,使設於彈性臂部分27之接點部28,與設於安裝於被收容於板狀構件收容部19之補強板狀構件13的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的配線端子23抵接,並且,於絕緣殼體16之部分35附近,使收容於板狀構件收容部19之補強板狀構件13從其第1面20側卡合卡止於設於彈性臂部分27之卡止部29。
進一步地,在該情形之下,如表示圖10中的XII-XII線剖面的圖12所示般,具有與設於主配線基板11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接之基板連接部31且排列設置於絕緣殼體16之複數個第2觸點18之各個,取得如下之狀態:於絕緣殼體16之部分35附近,使設於其彈性臂部分32之接點部33,與設於安裝於被收容於板狀構件收容部19之補強板狀構件13的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的配線端子23抵接,並且,於絕緣殼體16之部分36附近,使收容於板狀構件收容部19之補強板狀構件13從其第1面20側卡合卡止於設於彈性臂部分32之卡止部34。
如此般,設於各個具有與設於主配線基板11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接之基板連接部26的複數個第1觸點17之各個彈性臂部分27的接點部28,以及,設於各個具有與設於主配線基板11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接之基板連接部31的複數個第2觸點18之各個彈性臂部分32的接點部33,與設於配線板狀構件15之配線端子23抵接,藉此,藉由複數個第1觸點17及複數個第2觸點18之各個而使設於配線板狀構件15之配線端子23與設於主配線基板11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結。
此時,複數個第1觸點17之各個,在絕緣殼體16之部分 36側中,設於彈性臂部分27之接點部28,透過設於其之配線端子23,使從補強板狀構件13之第2面21側朝向第1面20側之彈性按壓力作用於已安裝於補強板狀構件13之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並且,在絕緣殼體16之部分35側中,設於彈性臂部分27之卡止部29,從其第1面20側卡合卡止補強板狀構件13。此外,複數個第2觸點18之各個,在絕緣殼體16之部分35側中,設於彈性臂部分32之接點部33,透過設於其之配線端子23,使從補強板狀構件13之第2面21側朝向第1面20側之彈性按壓力作用於已安裝於補強板狀構件13之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並且,在絕緣殼體16之部分36側中,設於彈性臂部分32之卡止部34,從其第1面20側卡合卡止補強板狀構件13。
藉此,在絕緣殼體16之部分35及部分36夾著板狀構件收容部19而相互對向之下,如表示圖12中的XIII-XIII線剖面的圖13所示般,在絕緣殼體16中的部分36側中,與該第1觸點17鄰接之第2觸點18之卡止部34透過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及補強板狀構件13而承受第1觸點17之接點部28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15之彈性按壓力。此外,同樣地,在絕緣殼體16中的部分35側中,與該第2觸點18鄰接之第1觸點17之卡止部29透過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及補強板狀構件13而承受第2觸點18之接點部33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15之彈性按壓力。
此外,在基板側連接器12之絕緣殼體16中複數個第1觸點17與複數個第2觸點18交互排列配置,因此,複數個第1觸點17中的接點部28分別與設於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的複數個配線端子23抵接之複數個抵接部位所形成之第1配列、與複數個第2觸點18中的接點 部33分別與設於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的複數個配線端子23接觸之複數個抵接部位所形成之第2配列,成為相互平行地延伸,且第1配列處於接近固定有第2觸點18之固定部30的絕緣殼體16之部分36的位置,並且,第2配列處於接近固定有第1觸點17之固定部25的絕緣殼體16之部分35的位置。同樣地,複數個第1觸點17中的卡止部29從其第1面20側卡合卡止補強板狀構件13之複數個卡止部位所形成之第3配列、與複數個第2觸點18中的卡止部34從其第1面20側卡合卡止補強板狀構件13之複數個卡止部位所形成之第4配列,成為相互平行地延伸,且第3配列處於接近固定有第1觸點17之固定部25的絕緣殼體16之部分35的位置,並且,第4配列處於接近固定有第2觸點18之固定部30的絕緣殼體16之部分36的位置。
在上述般之配線端子連結裝置10中,安裝有配線板狀構件15之補強板狀構件13,在伴隨已安裝於其之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而收容於設於基板側連接器12之絕緣殼體16的板狀構件收容部19之下,交互地配置於絕緣殼體16之設於第1觸點17之彈性臂部分27的接點部28及設於第2觸點18之彈性臂部分32的接點部33,與設於配線板狀構件15之配線端子23抵接,藉此,藉由第1觸點17及第2觸點18之各個而將設於配線板狀構件15之配線端子23與設於主配線基板11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結,但此時,在絕緣殼體16之部分35及部分36夾著板狀構件收容部19而相互對向之下,在絕緣殼體16中的部分36側中,與該第1觸點17鄰接之第2觸點18之卡止部34透過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及補強板狀構件13而承受第1觸點17之接點部28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15之彈 性按壓力,並且,在絕緣殼體16中的部分35側中,與該第2觸點18鄰接之第1觸點17之卡止部29透過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及補強板狀構件13而承受第2觸點18之接點部33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15之彈性按壓力。
如此般,第1觸點17之接點部28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15之彈性按壓力,由與該第1觸點17鄰接之第2觸點18之卡止部34承受,並且,第2觸點18之接點部33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15之彈性按壓力,由與該第2觸點18鄰接之第1觸點17之卡止部29承受,藉此,可謀求盡量將基板側連接器12之整體厚度尺寸抑制成較小之低背化,即使在基板側連接器12之絕緣殼體16形成為較薄者之情形下,亦可避免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15之第1觸點17之接點部28及第2觸點18之接點部33的彈性按壓力所伴隨產生之作用於絕緣殼體16之反力,使絕緣殼體16產生“翹曲”之事態。其結果為,不會產生對配置於基板側連接器12之絕緣殼體16的第1觸點17及第2觸點18與主配線基板11之基板側配線端子的焊接部作用非期望之應力,而於該焊接部產生裂紋般之不良情況。
此外,在配線端子連結裝置10,在基板側連接器12之絕緣殼體16中,複數個第1觸點17與複數個第2觸點18交互排列配置,複數個第1觸點17中的接點部28分別與設於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的複數個配線端子23抵接之複數個抵接部分所形成之第1配列、與複數個第2觸點18中的接點部33分別與設於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的複數個配線端子23抵接之複數個抵接部分所形成之第2配列,成為互相平行地延伸,且第1配列處於接近固定有第2觸點18之固定部30的絕緣殼體 16之部分36的位置,並且,第2配列處於接近固定有第1觸點17之固定部25的絕緣殼體16之部分35的位置。藉此,複數個第1觸點17中的接點部28賦予配線板狀構件15之按壓力與複數個第2觸點18中的接點部33賦予配線板狀構件15之按壓力,可良好地平均分散於伴隨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而收容於設於絕緣殼體16之板狀構件收容部19的補強板狀構件13之範圍內,且可避免對配線板狀構件15施加因複數個第1觸點17及複數個第2觸點18所造成之非期望之偏按壓力之事態產生。
另外,在使伴隨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而被收容於設於基板側連接器12之絕緣殼體16之板狀構件收容部19的補強板狀構件13,從板狀構件收容部19脫離時,使已裝附於補強板狀構件13之拉起用帶13A,於與主配線基板11中的配置有絕緣殼體16之面正交之方向,以應使其從絕緣殼體16分離之方式移動。藉此,將裝附有拉起用帶13A之補強板狀構件13,伴隨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14,從板狀構件收容部19拉起並脫離。
如以上般之本發明之配線端子連結裝置,係具有排列配置有複數個觸點之絕緣殼體並具備配置於主配線基板上之基板側連接器,且藉由使複數個觸點抵接於設於可撓性印刷配線基板等之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個配線端子,而成為使設於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個配線端子分別與設於主配線基板之複數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結之連結機構,即使是在謀求基板側連接器之低背化而將絕緣殼體形成為較薄者之情形下,亦可避免作用於配線板狀構件之複數個觸點之各個之彈性按壓力所伴隨產生之作用於絕緣殼體之反力,使絕緣殼體產生“翹曲”之事態,而可廣泛地應用於各種之電 子機器等中。
10‧‧‧配線端子連結裝置
11‧‧‧主配線基板
12‧‧‧基板側連接器
13‧‧‧補強板狀構件
13A‧‧‧拉起用帶
14‧‧‧(配線板狀構件15之)被補強部分
15‧‧‧配線板狀構件
16‧‧‧絕緣殼體
17‧‧‧第1觸點
18‧‧‧第2觸點
19‧‧‧板狀構件收容部
20‧‧‧(補強板狀構件13之)第1面
21‧‧‧(補強板狀構件13之)第2面
23‧‧‧配線端子
25‧‧‧固定部
26、31‧‧‧基板連接部
27‧‧‧彈性臂部分
28、33‧‧‧接點部
29、34‧‧‧卡止部
35、36‧‧‧絕緣殼體16之部分
37‧‧‧狹縫

Claims (4)

  1. 一種配線端子連結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構件而構成:基板側連接器,係具備有固定於主配線基板上之絕緣殼體、及各個具有與設於上述主配線基板之基板側配線端子連接之基板連接部且排列配置於上述絕緣殼體之複數個觸點;及配線板狀構件,係設有複數個配線端子,且具有安裝於與上述絕緣殼體卡合之補強板狀構件之相對向之第1及第2面中之一側的被補強部分;於上述絕緣殼體,設置有收容伴隨有上述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的上述補強板狀構件之板狀構件收容部;上述複數個觸點包含交互配置之第1及第2觸點,該第1及第2觸點之各個,除了上述基板連接部外,亦具有固定於上述絕緣殼體之固定部及從該固定部往上述板狀構件收容部側延伸之彈性臂部分,於該彈性臂部分,設置有與上述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中的上述配線端子抵接之接點部、及從上述第1及第2面中之另一側卡合卡止上述補強板狀構件之卡止部,而使上述配線端子與上述基板側配線端子連結;固定有上述第1觸點之固定部的上述絕緣殼體之第1部分與固定有上述第2觸點之固定部的上述絕緣殼體之第2部分夾著上述板狀構件收容部而相互對向,從上述第1觸點之固定部延伸之彈性臂部分中的上述卡止部與從上述第2觸點之固定部延伸之彈性臂部分中的上述接點部配置於上述絕緣殼體之第1部分側,從上述第2觸點之固定部延伸之彈性臂部分中的上述卡止部與從上述第1觸點之固定部延伸之彈性臂部分中的上述接點部配置於上述絕緣殼體之第2部分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配線端子連結裝置,其中,上述板狀構件收容部,具有沿著上述主配線基板中的與配置有上述絕緣殼體之面正交之方向開口之開口部分;伴隨有上述配線板狀構件之被補強部分的上述補強板狀構件,通過上述開口部分而收容於上述板狀構件收容部。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配線端子連結裝置,其中,於上述板狀構件收容部,排列形成有分別配置上述複數個觸點之彈性臂部分之複數個狹縫。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配線端子連結裝置,其中,於上述絕緣殼體之第1部分,排列形成有於各個配置從上述第1觸點之固定部延伸之彈性臂部分中的上述卡止部之複數個溝槽部,並且,於上述絕緣殼體之第2部分,排列形成有於各個配置從上述第2觸點之固定部延伸之彈性臂部分中的上述卡止部之複數個溝槽部。
TW103122635A 2013-08-08 2014-07-01 配線端子連結裝置 TWI5190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164918A JP5720904B2 (ja) 2013-08-08 2013-08-08 配線端子連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13480A TW201513480A (zh) 2015-04-01
TWI519009B true TWI519009B (zh) 2016-01-21

Family

ID=524490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2635A TWI519009B (zh) 2013-08-08 2014-07-01 配線端子連結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190747B2 (zh)
JP (1) JP5720904B2 (zh)
KR (1) KR101582418B1 (zh)
CN (1) CN104347983B (zh)
TW (1) TWI5190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89304B1 (ko) * 2016-06-22 2023-10-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커넥터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CN107086384B (zh) * 2017-05-12 2019-12-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电源组件及移动终端
JP7232070B2 (ja) * 2019-02-12 2023-03-02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コネクタ組立体のコネクタ対、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の製造方法
CN114069290A (zh) * 2020-07-30 2022-02-18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连接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622528B2 (ja) 1992-08-24 1997-06-18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Fpc接続用コネクタ
US5370552A (en) * 1992-09-16 1994-12-0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0765914A (ja) * 1993-08-25 1995-03-10 Kiyousera Elco Kk Fpc基板及びfpcコネクタ組立体
JPH0831526A (ja) * 1994-04-13 1996-02-02 Nippon F C I:Kk ラッチ付コネクタ
JP2003297465A (ja) 2002-03-26 2003-10-17 Molex Inc Fpc用コネクタ
TW547805U (en) * 2002-10-22 2003-08-11 Benq Corp Connector
JP4479509B2 (ja) * 2005-01-17 2010-06-09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の接続装置
JP4576349B2 (ja) * 2006-03-24 2010-11-04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平型回路基板用電気コネクタ
JP2008010308A (ja) * 2006-06-29 2008-01-17 Nec Saitama Ltd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の接続コネクタ
JP4290184B2 (ja) * 2006-07-31 2009-07-01 本多通信工業株式会社 低背コネクタ
TWM357746U (en) * 2008-12-09 2009-05-21 Htc Corp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7766666B1 (en) * 2009-08-13 2010-08-03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Board-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JP5631074B2 (ja) * 2010-06-28 2014-11-26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Molex Incorporated 基板対基板コネクタ
JP5459266B2 (ja) 2011-06-03 2014-04-02 Smk株式会社 板状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5614549B2 (ja) * 2011-11-30 2014-10-29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配線端子接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582418B1 (ko) 2016-01-04
JP2015035298A (ja) 2015-02-19
TW201513480A (zh) 2015-04-01
JP5720904B2 (ja) 2015-05-20
KR20150018377A (ko) 2015-02-23
CN104347983A (zh) 2015-02-11
CN104347983B (zh) 2016-08-17
US20150044887A1 (en) 2015-02-12
US9190747B2 (en) 2015-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07203B1 (ko) 커넥터
TWI329943B (zh)
JP6245964B2 (ja) コネクタ
KR20150110333A (ko) 커넥터
TWI519009B (zh) 配線端子連結裝置
US9722356B2 (en) Connector
JP4121465B2 (ja) フレキシブル基板用コネクタおよび回路基板とフレキシブル基板との接続構造
TW540190B (en) Connector for plate object with terminals
JP4735285B2 (ja) コネクタ
JP2023001183A (ja) 金具、金具付き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959212B2 (ja) コネクタ
JP6002636B2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端末接続具
KR20190088887A (ko) 커넥터
JP6687260B1 (ja) コネクタ
JP6466266B2 (ja) コネクタ
JP6723567B2 (ja) コネクタ
JP4498890B2 (ja) 一対のヘッダーコンタク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ヘッダーコネクタ
JP677025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4837631B2 (ja) 電気接続部品
JP2019139907A (ja) 電気コネクタ
JP2013218969A (ja) コネクタ装置
JP7562768B2 (ja) コネクタ
WO2014175239A1 (ja) 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JP2023016919A (ja) コネクタ
TW202308242A (zh) 連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