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6656B - Washing machine - Google Patents

Washing machin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6656B
TWI516656B TW102126276A TW102126276A TWI516656B TW I516656 B TWI516656 B TW I516656B TW 102126276 A TW102126276 A TW 102126276A TW 102126276 A TW102126276 A TW 102126276A TW I516656 B TWI516656 B TW I51665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shing
water
water supply
outer tank
dra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6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6511A (zh
Inventor
Tatsunori Hida
Naoki Kotani
Toshiki Hori
Kouji Takahashi
Katsubumi Tomobe
Isao Hiyama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Appliances Inc filed Critical Hitachi Appliances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16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6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66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6656B/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 Structures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Dryers (AREA)
  • Main Body Construction Of Washing Machines And Laundry Dryers (AREA)
  • Control Of Washing Machine And Dryer (AREA)

Description

洗滌機器
本發明,係與洗滌機器相關。
一般之洗濯乾燥機,長期間使用的話的話,因為污垢等附著於殘留著洗濯水之外槽、及收容衣類之內槽,於洗濯運轉及洗濯乾燥運轉之外,設置了以槽洗淨為目的之進程。此外,也有人提出著眼於金屬離子之抗菌作用,藉由進行含有金屬離子之離子水的供水,使其作用於外槽及內槽,來抑制槽表面發生黑黴菌等之技術。
下述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提案,係使離子水滯留於洗濯結束後之循環水路的內部並進行抗菌處理,至下次運轉開始為止之期間,防止循環水路內發生黴菌類。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1-250847號公報
然而,上述專利文獻1所記載之技術時,因為只是單純浸漬於離子水,洗滌及清洗時,附著於排水管之污垢等可能與水一起殘留下來。此外,含有該等污垢等之水堆積 於排水管之底部,隨著時間的經過,也可能發生黴菌及臭味。
本發明,係以解決上述課題為目的,其目的在提供抑制排水管內之殘留水來抑制黴菌及臭味之發生的洗滌機器。
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係具備:支撐於框體內,內部用以積存水之外槽;內裝於該外槽,用以收容衣類之內槽;從該外槽之底部將水導引至機器外之排水孔的排水管;以及設置於該排水管之途中之排水閥的洗滌機器,而且,位於比該排水閥更為下游之該排水管,其朝前後或左右方向彎曲之部分,係配置成從上游側朝下游側下降。
依據本發明的話,可以提供抑制排水管內之殘留水,並抑制黴菌及臭味之發生的洗滌機器。
1‧‧‧框體
8‧‧‧排水管
10‧‧‧旋轉筒
13‧‧‧吸氣閥
20‧‧‧外槽
20c‧‧‧排水口
41‧‧‧風扇
82‧‧‧閥上游管
83‧‧‧閥下游管
87‧‧‧棉絨過濾器
101‧‧‧排水孔
P‧‧‧循環泵
V‧‧‧排水電磁閥
第1圖係第1實施方式之滾筒式洗濯乾燥機之外觀的立體圖。
第2圖係第1實施方式之滾筒式洗濯乾燥機之內部構造的側面圖。
第3圖係供水電磁閥、洗淨水供應管、及排水管之連結狀態的立體圖。
第4圖係第1實施方式之滾筒式洗濯乾燥機之外槽蓋側噴嘴之配置平面圖。
第5圖係第8圖之A-A線剖面圖。
第6圖係外槽蓋側噴嘴之單體,(a)係正面圖,(b)係側面圖,(c)係上面圖,(d)係下面圖。
第7圖係利用外槽蓋側噴嘴之水流的放大剖面圖。
第8圖係利用外槽蓋側噴嘴之洗淨範圍的示意平面圖。
第9圖係滾筒式洗濯乾燥機之方塊圖。
第10圖係滾筒式洗濯乾燥機之運轉時之主控制的流程圖。
第11圖係自動清潔程序之前半控制的流程圖。
第12圖係自動清潔程序之後半控制的流程圖。
第13圖係脫水程序之控制的流程圖。
第14圖係第1實施方式之滾筒式洗濯乾燥機之各種供水電磁閥之開關動作的整體程序表。
第15圖係外槽下部週邊之管配置圖。
第16圖係第1實施方式之滾筒式洗濯乾燥機之乾燥程序中段之空氣流動圖。
第17圖係第1實施方式之滾筒式洗濯乾燥機之乾燥程序終段之空氣流動圖。
第18圖係其他實施方式之滾筒式洗濯乾燥機之各種供水電磁閥之開關動作的整體程序表。
第19圖係其他實施方式之滾筒式洗濯乾燥機之自動清潔(排水管)程序控制的流程圖。
第20圖係本實施方式所使用之排水管的剖面圖。
第21圖係本實施方式之滾筒式洗濯乾燥機之排水管 的配置,(a)係側面圖,(b)係上面圖,(c)係立體圖。
以下,適度參照圖式,針對實施本發明之方式(以下,稱為「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此外,以下,以可執行從洗濯至乾燥為止之程序的滾筒式洗濯乾燥機(以下,標記成洗濯乾燥機)為例來進行說明。此外,以下,係以從正面觀察洗濯乾燥機S1之方向為基準來進行說明。
如第1圖所示,第1實施方式之洗濯乾燥機S1,係具有外殼由鋼板及樹脂成型品組合而成之構成的框體1,框體1係以裝設於基座1h之上來構成。框體1,係由左右之側板1a、1b(未圖示)、前面蓋1c、背面蓋1d(未圖示)、上面蓋1e、以及下部前面蓋1f所構成。於左右之側板1a、1b,結合著字形之上補強材(未圖示)、前補強材(未圖示)、及後補強材(未圖示),並含有基座1h來形成箱狀之框體1,做為框體為言,具有充分之強度。
前面蓋1c之大致中央,用以關閉以衣類等(洗濯物、乾燥對象物)之取出入為目的之投入口的蓋門2,係以設置於前補強材之鉸鏈而可進行開關地獲得支撐之構成。於蓋門2附近之前面蓋1c,設有用以解除蓋門2之鎖定機構的蓋門開放按鈕3。按下蓋門開放按鈕3,解除鎖定機構即可打開蓋門2,將蓋門2朝前面蓋1c推壓即可鎖定而閉鎖。未圖示之前補強材,具有與後述之外槽20(參照第2圖~第5圖)之開口部同心而用以進行衣類之取出入為目 的的圓形開口部。
於框體1之上部中央,設有具備電源開關4a、操作開關4b、4c、以及顯示器4d等之操作面板4。操作面板4,係電性連結於設置在框體1內之控制裝置60(未圖示)。此外,於操作面板4之左側,設有供清洗劑及柔軟劑等投入之抽取式托盤5。
此外,於操作面板4之右側,設有抽取式之乾燥濾網6。乾燥濾網6,係具備網目式濾網,用以除去棉屑等。乾燥濾網6之清掃上,係抽取乾燥濾網6取出網目式濾網來實施。此外,於上面蓋1e,設有從自來水管之供水管連結口7a、及浴槽廢水之吸水管連結口7b。
其次,如第2圖所示,洗濯乾燥機S1,於框體1內,設置著以可旋轉方式支撐之做為圓筒狀洗濯兼脫水槽的旋轉筒(內槽)10。該旋轉筒10,於前側(近側)端面具有供衣類取出入之開口部,而且,其週壁具有以通水及通風為目的之多數貫通孔10h(參照第7圖)。
於該開口部之緣部,設有與旋轉筒10為一體之均衡環(也稱為流體均衡器)10b。該均衡環10b,係以於其內部封入比重較大之流體來構成,具有旋轉筒10旋轉而因為衣類30之偏置等而產生偏心時,藉由均衡環10b內之流體的移動來消除偏心,而維持旋轉之平衡的作用。
於旋轉筒10之內週壁,設有複數個於縱深方向(軸方向)延伸之升液器10c。洗濯、乾燥時,旋轉筒10旋轉的話,重複執行衣類30被升液器10c及離心力而沿著週壁 被抬昇並因重力而落下之動作。而且,旋轉筒10之旋轉中心,係以開口部側較高之方式傾斜。
此外,洗濯乾燥機S1,具備:同軸地內裝著旋轉筒10,前面形成開口之圓筒狀外槽20。該外槽20,係由外槽本體21及外槽蓋22所構成。於外槽本體21之前面開口21s(參照第7圖),設有合成樹脂製之外槽蓋22,而可於外槽20內進行貯水。於外槽蓋22之前面(近側)中央,形成有以衣類30之取出入為目的之開口部22a(參照第4圖)。開口部22a、及設於前補強材之開口部,以橡膠製之墊片23(參照第5圖)進行連結。該墊片23,發揮維持外槽20及蓋門2之水密性的機能。於外槽20之底面最下部,設有排水口20c,連結著排水管8。
排水管8之前端部,係連結於設在機器外之底面的排水孔101。此外,於排水管8之途中,設有排水電磁閥V,關閉該排水電磁閥V,對外槽20內進行供水並儲水,開啟排水電磁閥V,將外槽20內之水排出機器外。
此外,洗濯乾燥機S1,於外槽20之背面中央(底面中央),裝設著旋轉驅動旋轉筒10之馬達M。而且,馬達M之旋轉軸m1,貫通外槽20而結合於設在旋轉筒10背面之金屬製凸緣10e。此外,外槽20之下部,利用下側固定於基座部1h之複數懸吊裝置9(由線圈彈簧及減震器所構成)進行防振支撐。此外,外槽20之上部,由裝設於上部補強構件之補助彈簧(未圖示)所支撐,而為防止朝外槽20之前後方向傾倒的構成。
此外,洗濯乾燥機S1,具有:於上下方向延伸於框體1之背面內側及外槽20之背側的除濕管32、及從後方朝前方延伸於框體1之上面內側及外槽20之上面側的上部導管33。除濕管32之下部,於排水電磁閥V之下游側,連結著以使與排水管8合流之方式連結的溢水管15。該溢水管15之上游端,係以位於比後述之伸縮管31更為上側之位置進行連結。
如第15圖所示,排水管8,係由:連結於設在外槽20之內側之最下部之排水接頭18底部及循環泵P的循環管81、連結於循環泵P及排水電磁閥V之上游側的閥上游管82、以及連結於排水電磁閥V之下游側的閥下游管83所構成。此處,循環泵P,其罩殼係與棉絨過濾器87為一體形成(參照第20圖),經由灑水用管連結於外槽蓋22之側部。
此外,在關閉排水電磁閥V之狀態下,使循環泵P進行正旋轉的話,外槽20內之洗濯水,從排水口20c通過循環管81由棉絨濾網除去異物,進入循環泵P,再從第1吐出口被吐出,通過連結管及灑水用管從噴嘴對旋轉筒10內進行循環噴淋之灑水。
另一方面,使循環泵P進行逆旋轉的話,外槽20內之洗濯水,從排水口20c通過循環管81由棉絨濾網除去異物,進入循環泵P,再從第2吐出口被吐出,回到外槽20內來進行循環。藉由此程序,清洗劑被溶解。
此外,開啟排水電磁閥V的話,外槽20內之洗濯水 ,通過棉絨濾網從閥上游管82經由排水電磁閥V,從閥下游管83排出機器外。
於上部導管33之下游側,配設著具備風扇41(送風手段)、及加熱器42(加熱手段)之送風風扇單元。於風扇單元之下游側,經由伸縮管36,裝設著溫風吹出口37,該溫風吹出口37之前端,形成為狹縫形狀。此外,該上部導管33,係風扇41之上游側,於外槽20側之下面,具有吸氣閥13。
本實施方式時,不但使溫風吹出口37之面積小於除濕管32及上部導管33等之風路面積,而且,使風扇41之電動機高速旋轉來發生高壓力之空氣。藉此,從溫風吹出口37對圓筒內吹出高速之風,例如,50m/s以上之風,對衣類吹附該高速之風,可以風之力消除發生於衣類之皺紋。
此處,風扇41,係被稱為渦輪風扇等之物,具有電動機、葉輪、及內裝著葉輪之風扇罩。此外,葉輪,係由:於中央具有吸入口之前面板、固定於電動機之旋轉軸的後面板、以及設於前面板與後面板間之複數片的葉片所構成。該等葉片,係配置成隨著從中心側朝向外徑側而朝著與旋轉方向相反之相反側後退。此外,葉輪採用金屬製的話,可以實現葉輪之小型‧輕量化,不平衡較小,在吹附高速之風時,可以降低其振動、及噪音。
而且,於除濕管32內,配設著形成有多數突起之熱交換板(未圖示)做為水冷除濕機構,於該熱交換板,連結 著使冷卻水沿著其壁面流動之供水管34。此外,藉由開啟後述冷卻水供水電磁閥12d,可以發揮水冷除濕之機能。此外,除濕管32之下部,利用柔軟構造之伸縮管31以大致水平方向連結於設在外槽20之背面下部的通風口20d。另一方面,因為加熱器42之下游側及溫風吹出口37,於外槽20之前面側,利用柔軟構造之伸縮管36以大致垂直方向進行連結,可以吸收外槽20整體之振動。
其次,於托盤5(參照第1圖)之後方,設置著具備5連之供水電磁閥T、浴槽水供水泵U、供水路徑單元(未圖示)等之供水單元12(供水手段)。5連之供水電磁閥T,具備:清洗劑供水電磁閥12a、整理劑(柔軟劑)供水電磁閥12b、外槽供水電磁閥12c、冷卻水供水電磁閥12d、以及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供水手段)。
清洗劑供水電磁閥12a,將來自供水管連結口7a之自來水,通過未圖示之供水路徑,對托盤5之清洗劑投入室(未圖示)進行供水。被注入清洗劑投入室之自來水,與投入清洗劑一起經由投入管(未圖示)被注入外槽20內。
整理劑供水電磁閥12b,將來自供水管連結口7a之自來水,通過未圖示之供水路徑,對托盤5之整理劑投入室(未圖示)進行供水。被注入整理劑投入室之自來水,與投入整理劑一起經由投入管被注入外槽20內。
外槽供水電磁閥12c,將來自供水管連結口7a之自來水,通過未圖示之供水路徑,從注水管(未圖示)對外槽20內進行供水。
冷卻水供水電磁閥12d,將來自供水管連結口7a之自來水,通過未圖示之供水路徑,對除濕管32(參照第2圖)之水冷除濕機構進行供水。
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將來自供水管連結口7a之自來水,通過未圖示之供水路徑,經由洗淨水供應管55(洗淨水供給配管)對後述之外槽蓋側噴嘴50A(水路構件)進行供水。
而且,以浴槽水供水泵U從吸水管連結口7b抽取之浴槽水,通過未圖示之供水路徑,從注水管對外槽20內進行供水。
如第3圖所示,5連之供水電磁閥T,係配置於外槽20之上部靠左側。而且,第3圖時,係只摘錄供水單元12之5連之供水電磁閥T的狀態。
於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之吐出埠(未圖示),經由未圖示之密封構件(O形環等)連結著分歧接頭54,於該分歧接頭54之前端,連結著洗淨水供應管55之其中一端,於分歧接頭54之側面(圓周面),則連結著排水管56(排水配管)。
洗淨水供應管55,沿著外槽本體21朝前方延伸,係以於外槽蓋22之位置朝左右方向之中央折曲的方式延伸,並經由未圖示之密封構件連結於設置在外槽蓋22之頂點部(中央部)之後述供水口51f1(參照第4圖)。
排水管56,從分歧接頭54朝下方延伸,其後,朝後方一邊折曲一邊延伸,而連結於設置在外槽20(外槽本體 21)之外側面後部的外槽供水接頭24。此外,外槽供水接頭24,係經由連通於托盤5之清洗劑投入室及整理劑投入室的罩蓋及蛇腹管(未圖示)進行連結。
如第4圖所示,於外槽蓋22之前側,設置著進行槽洗淨用自來水(洗淨水)之灑水的外槽蓋側噴嘴50A。外槽蓋側噴嘴50A,係由合成樹脂等所形成,大致呈弓形狀(圓弧形狀),配設於外槽蓋22內之上部。此外,外槽蓋側噴嘴50A,形成為圓周之四分之一程度的長度,從中央朝左右以相同長度延伸。此外,於外槽蓋側噴嘴50A之圓周方向的中央部,形成連結著洗淨水供應管55(參照第5圖)之供水口50f1,並貫通外槽蓋22而突出於外槽蓋22之外側。此外,於外槽蓋22與供水口50f1之境界,設有O形環等之密封構件(未圖示),來防止漏水。
如第5圖所示,裝設著外槽蓋側噴嘴50A之外槽蓋22的形狀,係具有:連結於外槽本體21(參照第7圖)之開口21s(第7圖)的大徑部22b、朝向該大徑部22b之近側(前方)的縮徑傾斜部22c、以及於大致垂直於該傾斜部22c之方向延伸的前面部22d。此外,於前面部22d,形成朝前方突出之裝設著該墊片23的凸部22e。該外槽蓋側噴嘴50A,係配設於外槽蓋22之大徑部22b的前端位置。
如第6(a)圖所示,外槽蓋側噴嘴50A之前面50d,於圓周方向間隔地形成有複數(本實施方式時,為15個)之灑水口50b2。此外,灑水口50b2之孔徑(直徑),例如,形成為1.2mm。而且,該灑水口50b2之個數、位置、孔 徑,本實施方式並無限制,可以適度地進行變更。
如第6圖之(b)及(c)所示,於外槽蓋側噴嘴50A之上面50e,間隔地配置於圓周方向且從上面50e朝後方突出之複數之裝設部51A。該裝設部51A之構成上,具有矩形狀之片部51a,於該片部51a形成有螺絲插通孔51b。此外,各裝設部51A,係以與上面50e為同一平面之方式來形成,將未圖示之螺絲插通於插通孔51b,而螺合於外槽蓋22之內壁面22b1。
如第6(d)圖所示,於外槽蓋側噴嘴50A之底面50f,在對應供水口50f1之位置形成有灑水口50a2。而且,本實施方式,只設置1個灑水口50a2,然而,也可以設置成複數處。
如第7圖所示,外槽蓋側噴嘴50A,係配置於外槽蓋22(外槽20)與旋轉筒10側面(圓周面)之間。進一步說明的話,旋轉筒10,係具有前端部縮徑之縮徑部10d,外槽蓋側噴嘴50A,位於外槽蓋22之大徑部22b與縮徑部10d之間。而且,於該縮徑部10d之內周緣部,裝設著均衡環10b。
如此,裝設著外槽蓋側噴嘴50A之洗滌機器S1,如第7圖中之實線箭頭R1所示,從灑水口50b2朝前方吐出之洗淨水,沖刷外槽蓋22之傾斜部22c的內壁面22c1,並沿著內壁面22c1朝下方流動。
進一步說明的話,從灑水口50b2所吐出之洗淨水,以直線狀被吐出並沖刷內壁面22c1,沖刷後,以該位置為中心朝周圍呈放射狀散開。此外,被灑水於內壁面 22c1之洗淨水,在重力之作用下,流落至外槽蓋22之傾斜部22c的內壁面22c1及前面部22d的內壁面22d1。
此外,從灑水口50a2吐出之洗淨水,如實線箭頭R2所示,沖刷旋轉筒10之縮徑部10d。被灑水於縮徑部10d之洗淨水,藉由旋轉筒10旋轉之離心力,飛散至外槽蓋22(外槽20)之大徑部22b的內壁面22b1,此外,也飛散至比縮徑部10d更為後方之外槽蓋22內面及旋轉筒10外周面10s。而且,對旋轉筒10側灑水之灑水口50a2,為1個,然而,一邊使旋轉筒10旋轉一邊灑水,可以對旋轉筒10之縮徑部10d的圓周面整體進行灑水。如此,以離心力吹飛自來水來洗淨外槽蓋22內,比以強力吹附自來水來進行洗淨時,可以更為節省使用之水量。
如第8圖所示,從外槽蓋側噴嘴50A之各灑水口50b2(參照第6圖)以放射狀朝外槽蓋22之前方(內壁面22b1)吐出之洗淨水飛散時,垂直相交於垂直方向(重力方向)之水平方向,來自相鄰之灑水口50b1的洗淨水互相重疊。藉此,洗淨水朝下方流落的話,於外槽蓋22之內壁面22c1、22d1,沒有無洗淨水流過之區域,可防止污垢殘留成縱條紋水漬狀。
而且,如上所述之外槽蓋側噴嘴50A之灑水口50b1的個數、孔徑、位置,如第8圖之說明所示,只要設定成洗淨水流過外槽蓋22之內面整體的話,個數、孔徑、位置可以適度地變更。
其次,針對本實施方式之洗滌機器S1的動作進行說 明。首先,針對本實施方式之洗滌機器S1的整體構成進行簡單說明。如第9圖所示,控制裝置(微電腦)60,係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記憶程式之ROM(Read Only Memory)、RAM(Random Access Memory)、以及輸出入電路等所構成,連結著連結有各種開關4b、4c之操作按鈕輸入電路62、水位感測器63、溫度感測器64、及振動感測器65,取得使用者之按鈕操作、洗濯程序、乾燥程序之各種資訊信號。而且,溫度感測器64,包含用以檢測外氣溫度之外氣溫度感測器、及用以檢測排水口20c之溫度的溫度感測器等。此外,振動感測器65,係裝設於外槽20之下部,用以檢測不平衡所導致的振動。
此外,控制裝置60,經由各驅動電路66,控制各供水電磁閥12a~12e、浴槽水供水泵U、排水電磁閥V、馬達M之旋轉速度(旋轉筒10之旋轉速度)、風扇41之旋轉速度、以及加熱器42之通電(ON/OFF)。此外,控制裝置60,控制以對使用者通知洗滌機器S1之動作狀態的顯示器4d、發光二極體67、以及蜂鳴器68。
控制裝置60,按下電源開關4a投入電源的話,即進行起動,例如,執行第10圖~第14圖所示之洗濯及乾燥之基本控制處理程式。而且,以下,參照第10圖~第14圖,針對執行從洗濯至乾燥之一連串運轉時進行說明。
如第10圖所示,控制裝置60,依序執行:洗滌程序(步驟S100)、清洗1程序(步驟S200)、清洗2程序(步驟S300)、自動清潔程序(步驟S400)、脫水程序(步驟S500) 、以及乾燥程序(步驟S600)。
如第14圖所示,洗滌程序(S100)之布量偵測程序(S101)時,控制裝置60,使旋轉筒10進行旋轉,針對注水前之衣類30計算布量。而且,布量,可以依據馬達M之旋轉速度及電流值,來計算旋轉筒10內之衣類30的重量。因為隨著衣類30之重量的增加,以使旋轉筒10旋轉為目的之負荷愈大,流過馬達M之馬達電流必須愈多,故可以利用馬達M之馬達電流及旋轉速度來計算衣類30之重量。
清洗劑溶解供水程序(S102)時,控制裝置60,開啟清洗劑供水電磁閥12a,對托盤5之清洗劑投入室進行自來水之供水。被注入托盤5之自來水,一邊溶解清洗劑,一邊經由蛇腹管(未圖示)、外槽供水接頭24,被注入外槽20內。而且,控制裝置60,在從清洗劑供水電磁閥12a被開啟並經過既定時間後,即進行關閉。
旋轉供水程序(S103)時,控制裝置60,以在清洗劑供水電磁閥12a維持開啟之狀態下,一邊使旋轉筒10進行旋轉,一邊驅動循環泵P,使洗濯水(高濃度之清洗劑溶液)進行循環,並將洗濯水散布於衣類30來進行供水。而且,此處,以既定之旋轉速度使旋轉筒10進行旋轉。此外,控制裝置60,在旋轉供水結束後,關閉清洗劑供水電磁閥12a。
前洗滌程序(S104)時,控制裝置60,以高濃度之清洗劑溶液清洗衣類。
布質偵測程序(S105)時,控制裝置60,計算含水之狀態的衣類30重量。此外,控制裝置60,從布量偵測程序(S101)所計算之衣類30重量與布質偵測程序(S105)所計算之含水狀態的衣類重量,判定衣類30之布質(吸水性)。依據判定之衣類布質,執行以下之程序。
補供水程序(S106)時,控制裝置60,配合布量偵測程序(S101)所計算之衣類30重量、與布質偵測程序(S105)所判斷之衣類30布質,開啟外槽供水電磁閥12c、及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對外槽20之內部進行供水。例如,毛巾質地等高吸水性物的話,在補供水程序,進行洗濯水之補給。此外,供水結束後,控制裝置60,關閉外槽供水電磁閥12c、及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該補供水程序,係開啟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從外槽蓋側噴嘴50A進行洗淨水之灑水,在至目前為止之洗滌程序,可以使附著於外槽蓋22內之上部、及旋轉筒10之前端側面部的清洗劑成分流走。
本洗滌程序(S107)時,控制裝置60,一邊使旋轉筒10朝正反兩方向旋轉一邊清洗衣類30。本洗滌結束的話,監視衣類30之不平衡狀態,判斷是否進入脫水。
其次,進入清洗1程序(S200)。首先,排水程序(S201)時,控制裝置60,開啟排水電磁閥V,進行外槽20內之洗濯水的排水。而且,排水之結束判定,係依水位感測器之檢測值來實施。
脫水程序(S202)時,控制裝置60,在排水結束後,一 邊使旋轉筒10進行高速旋轉一邊進行衣類30所含有之洗濯水的脫水。而且,脫水時之旋轉筒10的旋轉速度,例如,設定成1000r/min以上。
旋轉噴淋程序(S203)時,控制裝置60,關閉排水電磁閥V,開啟外槽供水電磁閥12c,對外槽20供給清洗水。此外,一邊使旋轉筒10進行旋轉,一邊驅動循環泵P,對旋轉筒10內之衣類30散布清洗水。
脫水程序(S204)時,控制裝置60,一邊使旋轉筒10進行高速旋轉,一邊停止循環泵P,對衣類30進行清洗水之脫水。
旋轉噴淋程序(S205),控制裝置60,一邊使旋轉筒10進行旋轉,再度驅動循環泵P,一邊對旋轉筒10內之衣類30散布清洗水。
接著,進入清洗2程序(S300)。首先,排水程序(S301)時,控制裝置60,停止旋轉筒10及循環泵P,開啟排水電磁閥V,進行外槽20內之清洗水的排水。
脫水程序(S302)時,控制裝置60,在排水結束後,使旋轉筒10進行高速旋轉,進行衣類30所含之水(清洗水)的脫水。
供水程序(S303)時,控制裝置60,關閉排水電磁閥V,開啟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外槽20供給清洗水。控制裝置60,在供水結束後,關閉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供水程序時,藉由開啟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來進行供水,清洗程序時,可以使附著於外槽蓋22上部等之污垢流 走。
整理劑(柔軟劑)供水程序(S304)時,控制裝置60,開啟整理劑供水電磁閥12b,對外槽20供給含有整理劑之清洗水。控制裝置60,在整理劑供水結束後,關閉整理劑供水電磁閥12b。
旋轉供水‧補供水程序(S305)時,控制裝置60,開啟外槽供水電磁閥12c及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對外槽20內進行清洗水之供水。而且,高吸水性之衣類被投入而供水量不足時,進行清洗水之補給。此外,控制裝置60,在外槽20積存著清洗水之狀態下,一邊使旋轉筒10旋轉一邊攪拌衣類30進行清洗。而且,此時之旋轉筒10的旋轉速度,設定於35~45r/min。
其次,參照第11圖及第12圖,針對自動清潔程序(S400)進行詳細說明。
首先,殘留水起動程序(S401)時,不進行清洗2所積存於外槽20內之水的排水,而直接增加該旋轉筒10之旋轉速度。此外,控制裝置60,使旋轉筒10以高於洗滌程序時之旋轉速度(例如,25r/min)、低於脫水程序時之旋轉速度(例如,1000r/min)的旋轉速度80~300r/min進行旋轉。但是,於旋轉筒10之背面設置突起來形成水擾部時等,水容易往上捲,可以充分洗淨旋轉筒10之外側及外槽20之內側,此時,也可以為低於上述之旋轉速度。
本實施方式時,第1槽洗淨旋轉速度,係以100r/min進行右旋轉。此處之槽洗淨,因為係以去除槽下部之較大 污垢為主之暫定洗淨程序,不使用清水,而是利用清洗之水,並且,旋轉筒10之旋轉速度設定成較低。而且,此時之水位,在上述旋轉供水‧補供水程序(S305)時,係與執行旋轉供水‧補供水後相同之水位(第1槽洗淨水位),對應衣類30之量而有所不同,然而,最大也是水量11.5公升(第1槽洗淨水量)供水時之水位。此外,藉由旋轉筒10旋轉來使積存於外槽20底部之洗淨水(自來水)向上方捲起,主要係用以洗淨水被向上捲起側之外槽20之內側左側的一半區域及旋轉筒10之左側的一半區域。
接著,控制裝置60,以未圖示之計時器來判定開始使旋轉筒10右旋轉後是否已經過既定時間。而且,既定時間並無特別限制,例如,設定成60秒。其後,控制裝置60,以既定時間100r/min使旋轉筒10進行左旋轉。藉此,與右旋轉時相同,捲起積存於外槽20內之洗淨水,主要係用以洗淨外槽20之內側右側的一半區域及旋轉筒10之右側的一半區域。
藉由執行如上所示之槽洗淨,可以抑制污垢及髒物附著並殘留於旋轉筒10之外週壁面及外槽20之內週壁面。此外,藉由使旋轉筒10進行右旋轉及左旋轉,可以防止洗淨區域發生偏置。
此外,進入排水程序(S402)的話,控制裝置60,維持旋轉筒10之旋轉(左旋轉,100r/min)現態,開啟排水電磁閥V,進行排水。藉此,槽洗淨所使用之外槽20內之已使用過的洗淨水經由排水管8被排出至機器外。排水是否 已結束,依據水位感測器63之檢測值來判定。
排水結束的話,增加旋轉筒10之旋轉速度,使旋轉筒10之旋轉速度成為380r/min程度。此時,以電導度感測器確認脫水程度,檢測到衣類30所含的水分減少至一定程度的話,降低旋轉筒10之旋轉速度。而且,本實施方式之電導度感測器,並未圖示,然而,係由互相對向之一對電極所構成,可以測定該電極間之水的硬度。此外,該電導度感測器,因為係配置於外槽20之下部側面附近,即使進行排水而使外槽20內之水只剩下少許的狀態,也可以良好感度來檢測脫水程度。
此外,電導度感測器檢測到脫水狀態後,將旋轉筒10之旋轉速度降低至第2槽洗淨旋轉速度240r/min程度,並進一步開始槽洗淨程序之槽洗淨噴淋1(S403)的動作。此時之槽洗淨,如第12圖所示,控制裝置60,關閉排水電磁閥V,並開啟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洗淨水積存於外槽20內。積存著洗淨水時,旋轉筒10之旋轉數也維持於240r/min。積存著洗淨水之時間,隨著自來水壓而變動。依初期之供水量及時間之關係,來判定自來水壓,配合該水壓來選擇供水時間,依時間控制來執行供水。此處,第2槽洗淨水量,以約7公升之洗淨水的供水,使水積存至旋轉筒10之底面高度之25%程度的第2槽洗淨水位為止。在旋轉筒10之旋轉速度為240r/min之條件下,若洗淨水量為約7公升的話,可以使洗淨水流過外槽20及外槽蓋22之內面整體。
藉由此動作,儲存於外槽20下部之水,因為存在於旋轉筒10外側之脫水孔等的凹凸而飛揚,並沖刷且沿著外槽20之底面及側面向上揚。此外,該第2槽洗淨旋轉速度240r/min,因為高於殘留水起動(S401)時之槽洗淨時的旋轉速度,水飛揚至殘留水起動(S401)時之槽洗淨無法到達之高度的位置,來洗滌殘留水起動時之槽洗淨未能去除之污垢。此外,對於前次乾燥運轉中附著於外槽20之上部及外槽蓋22之上部的塵垢,也可以此槽洗淨來進行洗滌。並且,不同於殘留水起動時之槽洗淨所利用的清洗水,而是利用清水,故可防止粉末污垢等之附著。
此外,此處之槽洗淨,也執行從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經由洗淨水供應管55對外槽蓋側噴嘴50A進行供水之動作。此外,從設置於外槽蓋側噴嘴50A之前面50d側的灑水口50b2吐出水,水沖刷外槽蓋22之內壁面,從設置於外槽蓋側噴嘴50A之底面50f側的灑水口50a2吐出水,水沖刷內槽10之側壁面。灑水於旋轉筒10之側壁面的水,因為旋轉筒10之旋轉所產生之離心力,朝向圓周方向外側飛散,也到達外槽蓋22之後方之內壁面及旋轉筒10之外壁面。
如此,本實施方式時,利用以外槽蓋側噴嘴50A進行灑水之噴淋,污垢不易殘留於外槽蓋22之內側等,該噴淋無法到達之區域,例如,位於外槽20之後方較高位置之內壁面附近的區域,如上面所述,將積存於外槽20下部之水朝上方飛揚,來防止污垢之附著。
而且,本實施方式,係以利用外槽蓋側噴嘴50A之噴淋、及積存於外槽20之水之飛揚的組合,而為自動洗去皮脂污垢及清洗劑殘渣等的方式,然而,即使不利用外槽蓋側噴嘴50A之噴淋,也可期待一定程度之洗滌污垢等的效果。此時,對外槽20內之供水,也可以利用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以外之供水閥。但是,以如整理劑供水電磁閥12b及冷卻水供水電磁閥12d之供水流量少之閥執行動作的話,供水時間增加,結果,運轉時間變長,故還是以利用清洗劑供水電磁閥12a及外槽供水電磁閥12c為佳。
其次,若對外槽20內進行充分之洗淨水供水的話,關閉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然而,旋轉筒10之第2槽洗淨旋轉速度維持一樣(30秒),持續使積存於外槽20之水飛揚,來防止洗淨區域發生偏置。本實施方式時,以運轉時間不會變長之方式,而採用以第2槽洗淨旋轉數之旋轉筒10只朝單一方向旋轉,然而,也可以經過既定時間後,使旋轉方向逆轉,或者,重複執行複數次,來將洗滌不均勻性控制於較小。
其後,排水程序(S404)時,開啟排水電磁閥V來進行洗淨水之排水。排水結束的話,進入排氣程序(S405),開啟設於上部導管33之吸氣閥13,而且,維持旋轉筒10之旋轉速度,使風扇41進行以6000r/min以上、最好為10000r/min以上之高速旋轉。如此,從基座1h下部之間隙被吸入之外部空氣,通過風扇41從溫風吹出口37進入旋轉筒10內後,再經由排水口20c到達排水管8。然而 ,只要為吸取外部空氣之構造的話,並未限制為本實施方式之吸氣閥13。
只要簡單地打開排水電磁閥V,可能使水及污垢等積存於排水管8之最下部,然而,如上所示,使空氣強勁地流過排水管8內的話,可以預先防範臭味基源之物質附著於排水管8內。
此外,使溢水管15之徑小於排水管8,例如,使溢水管15最細部分之徑小於排水管8最細部分(第15圖之循環管81及閥上游管82)之徑,可以防止風扇41所發生之空氣漏至溢水管15,可使流過排水管8之空氣更為強烈。此時之風扇41的旋轉速度,也可以低於如上所述。此外,也可隨著風扇41之驅動,來驅動加熱器42等之加熱手段。
此外,使風扇41旋轉並經過既定時間的話,視為排氣結束,而在維持旋轉筒10之旋轉速度的狀態下,再開始另一槽洗淨程序之槽洗淨噴淋2(S406)的動作。此時,首先,控制裝置60,關閉吸氣閥13,停止風扇41之旋轉,而且,再度關閉排水電磁閥V,再度開放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執行約2.5公升之自來水的供水。該2.5公升之洗淨水量(第3槽洗淨水量),在旋轉筒10之旋轉速度為240r/min(與第2槽洗淨水量相同)之條件下,難以到達外槽蓋22之內側整體,然而,卻是可以使洗淨水流過外槽20之內部底面整體的量。如此,容易附著污垢之外槽20內部底面,因為重複以清水進行洗淨,可以確實去除 污垢。並且,此時所使用之水量,因為少於第2槽洗淨水量,所以也具有節水的效果。而且,此處之槽洗淨程序時,從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對外槽蓋側噴嘴50A進行供水,而對外槽蓋22等進行灑水。
其次,若對外槽20內進行充分之洗淨水供水的話,關閉槽洗淨供水電磁閥12e,然而,維持旋轉筒10之槽洗淨旋轉速度(30秒)。
此外,經過既定時間的話,進入脫水程序(S500)。如第13圖所示,首先,排水程序(S501)時,在維持旋轉筒10之旋轉速度下,開啟排水電磁閥V來執行洗淨水之排水。而且,因為槽洗淨噴淋2(S406)而積存於外槽20內之水,被供應給排水孔101,而被做為恢復排洩閘19之水封來使用。此外,排水結束的話,進入脫水程序(S502),執行既定時間之最終脫水程序後,在開啟排水電磁閥V之狀態,進入乾燥程序(S600)。
如此,從自動清潔程序(S400)進入脫水程序(S500)時,在維持旋轉筒10之旋轉下進入脫水,可以謀求運轉時間之縮短。亦即,脫水前停止旋轉筒10之旋轉的話,在開始脫水時,必須提高旋轉速度來取得旋轉筒10之平衡,上昇至對應於脫水之旋轉速度需要一些時間。本實施方式時,自動清潔程序不停止旋轉筒10之旋轉,可以節省取得上述平衡之時間,進而可謀求運轉時間之縮短。
而且,最終脫水程序之旋轉筒10的脫水旋轉速度,也可以由利用者以操作面板4來進行適度設定。例如,以 將脫水最高旋轉速度設定成1000r/min以上,可以減少衣類30之含水率,在屋內曬乾洗濯物時,可以縮短屋內曬衣時間,此外,屋內曬衣後,以熨斗熨燙洗濯物,很快就可以使用(穿用)。另一方面,例如,將脫水最高旋轉數設定成700r/min以下,降低衣類30之脫水率,可以減少襯衫等容易產生之皺紋及衣類脫水皺紋。結果,可以減輕熨燙時之勞力,並且,可以減少消耗電力量。此外,最終脫水程序時,藉由使旋轉筒10進行高速旋轉,可以排出衣類30所含之水分,並經由旋轉筒10之貫通孔10h,強力地吹附外槽20之內壁面,而可防止污垢等附著於外槽20之內壁面。
其次,針對乾燥程序(S601)之動作進行說明。
首先,乾燥程序之前半至中段時,如第16圖所示,在開啟排水電磁閥V之狀態下,使旋轉筒10旋轉,同時,使風扇41進行運轉,將外槽20內之空氣從通風口20d吸出並通過除濕管32內進行水冷除濕後,以加熱器42進行加熱再從溫風吹出口37朝旋轉筒10內之衣類30吹去,而生成循環空氣17。在旋轉筒10內,從衣類30除去水分而變得濕潤之循環空氣17的除濕,係藉由開啟冷卻水供水電磁閥12d,使從供給管34流出至除濕管32內之壁面的冷卻水52流下,並與循環空氣17接觸而實現。流出至除濕管32內之壁面的冷卻水52,通過排水口20c由排水管8被排出。
乾燥程序之後半時,如第17圖所示,驅動吸氣閥13 ,關閉循環風路,從基座1h下部之間隙,進行外部空氣16之吸氣。被吸氣之外部空氣16,一邊流過外槽20之側面,一邊受取外槽20、馬達M、風扇41之排熱而被加溫,至乾燥中段為止,與積存於外槽20上面及框體1之空間之高溫的框體內部空氣15,一起被吸入風扇41。此時,加熱器42斷開,停止冷卻水52。被吸入之框體內部空氣15,被吹附於衣類30,從衣類30除去水分而變得濕潤,並從排水口20c通過排水管8,破壞排洩閘19之水封而被排出至排水口39。因為一般之排洩閘時,水封高度為50~80mm程度,要破壞水封,排水管8側之壓力必須為約1000Pa以上。
乾燥程序結束後,一邊使排水管8側之壓力高於排水孔101側之壓力,一邊將風扇41之旋轉數降低至不會破壞水封之壓力位準來進行供水,恢復排洩閘19之水封來結束乾燥。
依據上述之本實施方式的話,藉由自動清潔程序(S400)之槽洗淨,除去附著於旋轉筒10之外面及外槽20之內面的污垢等,可以抑制黴菌之繁殖及異臭的發生。此外,自動清潔程序(S400)之排水管洗淨時,使空氣強烈流過排水管8內,也可以物理方式排出堆積於排水管8內之污垢等。
此處,本實施方式在結束排水後,係使風扇41高速旋轉來進行排氣,然而,也可以一邊進行排水,一邊使風扇41進行高速旋轉來對排水管內進行送風。此時,因為 空氣與水一起強烈地流過排水管內,也可能以物質洗滌來清除堆積於排水管內之污垢等。只是,利用排水孔101之構造,同時執行排水及排氣的話,因為可能從排水口溢出泡沫,為了避免該情形,以排水後進行排氣為佳。
而且,本實施方式之自動清潔程序(S400),只有在既定按鈕設定於導通之狀態下開始洗濯進程或洗濯乾燥進程時才執行,設定成斷開之狀態下開始洗濯進程或洗濯乾燥進程時,省略了該等槽洗淨程序及排水管洗淨程序而執行通常的洗濯運轉或洗濯乾燥運轉。所以,將自動清潔程序設定成導通的話,洗濯進程及洗濯乾燥進程不執行另外之特別洗淨進程,在洗濯進程及洗濯乾燥進程之途中,也可自動地執行槽壁面及排水管不易殘留污垢的運轉。如此一來,以抑制污垢及髒物之附著,可以抑制黴菌之繁殖及異臭的發生。此外,也可抑制髒物附著於洗濯中之洗濯物。
此外,上述之實施方式時,係針對從洗滌程序至脫水程序為止之期間的途中,以自動、一體方式來執行槽洗淨及排水管洗淨者進行說明,然而,也可不執行槽洗淨而只執行排水管洗淨。此時,也可以考慮下述方法,亦即,執行最終清洗之於清洗2積存之水的排水後,使風扇41旋轉來進行排氣,其後,水被供應給排水孔101來恢復排洩閘19之水封。或者,於清洗2積存之水,在風扇41未旋轉下進行排出後,再度重新供給自來水,待積存至排水孔101浸漬於水之程度為止,開啟排水電磁閥V來進行排水,其後,在開啟吸氣閥13之狀態下,再旋轉風扇41進行 排氣亦可。
其次,參照第18圖~第19圖,針對其他實施方式進行說明。第18圖及第19圖,係不在清洗及脫水之間而在洗濯運轉結束後執行排水管之洗淨時之例。此時,脫水程序(S502)結束的話,自動地開啟吸氣閥13,同時,使風扇41旋轉,而使高速之空氣流入排水管8內(S701)。此外,經過既定時間的話,開啟整理劑供水電磁閥12b,進行恢復排洩閘19之水封的補供水(S702)。
如此,上述之實施方式時,係於乾燥程序以外,藉由使風扇41進行高速旋轉,對旋轉筒10內供給高速之風,將積存於管內之水,與堆積之污垢一起排出者。然而,於此排氣之後,以恢復排洩閘19之水封為目的等,再度經由管來對排水孔101進行水之供給,此時之水的一部分,可能殘留於管內。所以,以下針對藉由管本身之構造及設置方法的技巧來使殘留之水更少,進而更為抑制管內之污垢、黴菌、臭味等之發生的方法,來進行詳細說明。
本實施方式,對於直接連結於脫水時等容易振動之部位的管,例如,循環管81(參照第15圖),採用以振動吸收為目的之蛇腹管,另一方面,其以外之管,例如,比循環泵P更為下游側之閥上游管82及閥下游管83(參照第15圖),則採用難以積存水之內面平坦管80。
第20圖,係內面平坦管80之剖面圖。本實施方式之內面平坦管80,如第20圖所示,係由內面平滑、薄筒狀之軟質材(烯類系熱可塑性彈性體)所構成。然而,因為其 強度較低,以高熱熔接塑膠製之硬質材(PP)來提高強度。於其程序,藉由軟質材與硬質材之收縮率不同,使管之內面形狀,成為接觸硬質材之部分朝內徑側凹陷。觀察剖面形狀的話,因為螺旋狀之硬質材部分呈現凹陷,其之間的部分則呈現凸出,最後就成為接近波形之形狀。
如此,即使內面平坦管80之內面側並非嚴密平坦,然而,與形成於外面側之螺旋凸部80a相比,形成於內面側之凸部極小。此外,形成於內面平坦管80之外面側的凸部,並未限制為螺旋狀,環狀之凸部也可以為具有朝長度方向並列之複數凹凸形狀的構成。
此外,本實施方式之內面平坦管80,係以將含有抗菌防黴菌劑之薄片狀軟質材高熱熔接成管狀,並於其外周部分,以高熱熔接來形成螺旋狀之硬質材為佳。此外,內面平坦管80之成形方法上,並非只能使用上述方法,例如,也可以使用擠壓成型法、RIM成形、鑄造、RI等之其他成形方法。
抗菌防黴菌劑,例如,可以使用銀、銅、鋅沸石等之無機系抗菌劑、咪唑系抗菌劑、噻唑啉系抗菌劑、陰離子性高分子、四級銨鹽等之有機系抗菌劑,然而,並未受限於該等,也可以使用眾所皆知之其他抗菌防黴菌劑。
樹脂,例如,可以使用軟質氯乙烯樹脂、聚乙烯樹脂、乙烯-丙烯共聚合橡膠、氟橡膠、矽橡膠、腈橡膠、氯丁橡膠、天然橡膠、丁二烯橡膠、異戊二烯橡膠、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異戊二烯-苯乙烯 嵌段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氯丁二烯、乙烯-丙烯-二烯三元共聚物等,然而,並未受限於此,也可使用眾所皆知之其他軟質低彈性樹脂,其中,又以軟質低彈性之熱可塑性樹脂為佳。
形成內面平坦管80之含有抗菌防黴菌劑之樹脂組成物之抗菌防黴菌劑及樹脂的調合劑方面,可以對應抗菌防黴菌劑之抗菌力(防黴菌力)來決定,通常,抗菌防黴菌劑可以為0.1~15質量%之範圍內,樹脂可以為85~99.9質量%之範圍內。
此外,抗菌防黴菌劑含有之樹脂組成物,必要時,例如,可以調合抗氧化劑、充填材、補強材、發泡劑、消泡劑、搖變性賦予劑、防靜電劑、分子量調整劑、高分子改質劑、阻燃劑、可塑劑、顏料、染料、著色劑、以及彈性體等各種添加劑。此外,內面平坦管80,係假設由1種樹脂組成物所形成者,然而,管之內面及外面,也可以分別不同之2種以上之樹脂組成物來構成。
例如,不但可以使內面側之樹脂組成物的厚度變薄,而且,可以藉由增加其樹脂組成物中之抗菌防黴菌劑的調合劑,來提高對管內面之抗菌防黴菌劑的可轉移性,進而提高抗菌防黴菌性能。此外,外面側之樹脂組成物,也可以補強較薄之內面側的樹脂組成物,進而提高內面平坦管80之整體強度。此時,外面側之樹脂組成物,因為含有抗菌防黴菌劑,可以充分發揮用以構成之樹脂的原來特性(強度等)。
其次,針對使用內面平坦管80時之作用效果進行說明。
本實施方式之洗濯乾燥機時,在外槽20內分別執行既定之洗滌程序、清洗程序、及脫水程序後,從外槽20內排出洗滌水(清洗水)時,同時,在執行槽洗淨程序後,從外槽9內排出洗滌水時,該洗滌水等,從排水接頭18之底部,經由閥上游管82及閥下游管83,被排出至洗濯乾燥機之機器外。此處,使用於該等管之內面平坦管80,不同於具有傳統之蛇腹狀的內周面(螺旋狀溝)者,管內面長度方向平坦。因此,相較於傳統之管,可以防止洗滌水等滯留於管內面,結果,難以於管內面形成含有清洗劑殘渣、脂肪酸、或雜菌等之薄膜狀污垢。此外,即使污垢附著於管內面,因為管內面平坦,排水時之洗滌水等水流容易除去污垢。亦即,依據本實施方式之洗濯乾燥機,不同於傳統之物,管內面難以積存污垢,而可防止雜菌繁殖所導致之惡臭的發生。
而且,依據本實施方式之洗濯乾燥機,因為內面平坦管80係由含有抗菌防黴菌劑之樹脂組成物所形成,可進一步抑制管內面之雜菌繁殖。此外,依據本實施方式之洗濯乾燥機,因為管外面於長度方向形成有一連串之凹凸形狀,雖然柔軟,強度獲得提升,結果,可以防止彎曲管的破裂。
其次,參照第21圖,針對此種內面平坦管80之設置方法進行詳細說明。第21(a)圖係洗濯乾燥機朝向正面而 從右側面觀察時之剖面圖,第21(b)圖係從垂直上方觀察洗濯乾燥機時之剖面圖,第21(c)圖係從右斜上前方觀察洗濯乾燥機時之立體圖。
內面平坦管80,係以高度從上游側朝下游側緩慢降低之方式,配置於從循環泵P經由排水電磁閥V至框體1之出口為止之排水電磁閥V設置位置等以外的大致全域。例如,以從排水電磁閥V朝下游配設之閥下游管83,使至框體1出口為止之區域的大部分,使至少90%以上之區域,以下游側下降之方式來配置為佳,其餘部分則為大致水平。此處,電氣構件之排水電磁閥V的設置場所必須為既定高度以上,從循環泵P連結排水電磁閥V之閥上游管82,也是以從上游側朝下游側緩慢傾斜地配置。
此處,閥下游管83之一部分,為了朝框體1左右之管出口潛行,而必然地朝前後或左右方向彎曲。傳統之管配置,彎曲部分大致水平,從排水電磁閥V到達彎曲部分之前,則一舉下降,然而,本實施方式時,相較於其他部分,彎曲部分之傾斜角度較大,使水積極流動。藉此,水容易殘留之管內面的彎曲部分,也因為閥下游管83之傾斜而被吐出,而可防止雜菌繁殖所導致之惡臭的發生。此外,連結外槽20底部之排水接頭18與循環泵P之蛇腹的循環管81,也以從上游側朝下游側緩慢地下降配置為佳。
此外,上述之實施方式時,係針對加熱器加熱方式之洗濯乾燥機進行說明,然而,也可同樣地應用於熱泵方式之洗濯乾燥機。此外,也可應用於沒有乾燥機能之滾筒式 洗滌機器、縱型之洗滌機器及洗濯乾燥機。
1‧‧‧框體
2‧‧‧蓋門
10‧‧‧旋轉筒
18‧‧‧排水接頭
20‧‧‧外槽
81‧‧‧循環管
82‧‧‧閥上游管
83‧‧‧閥下游管
87‧‧‧棉絨過濾器

Claims (3)

  1. 一種洗滌機器,係具備:外槽,係支撐於框體內,內部用以積存水;內槽,係內裝於該外槽,用以收容衣類;排水管,係從該外槽之底部將水導引至機器外之排水孔;以及排水閥,係設置於該排水管之途中的洗滌機器,其特徵為:位於比該排水閥更為下游之該排水管,其朝前後或左右方向彎曲之部分,係配置成從上游側朝下游側下降,同時,位於比該排水閥更為下游之該排水管之90%以上的區域,係配置成以下游側之高度低於上游側;位於比該排水閥更為下游之該排水管,其內面為大致平坦。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記載之洗滌機器,其中該排水管之該彎曲部分,相較於該排水管之其他部分,傾斜角度更大。
  3. 一種洗濯乾燥機,係具備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2項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之洗滌機器,其中具有洗滌、清洗、脫水、乾燥之各程序,具備:乾燥程序時,對該內槽內進行送風之風扇,從開始該清洗程序至完成該脫水程序為止之間,在開啟該排水閥之狀態下,使該風扇進行旋轉。
TW102126276A 2012-09-26 2013-07-23 Washing machine TWI5166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11661A JP2014064725A (ja) 2012-09-26 2012-09-26 洗濯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6511A TW201416511A (zh) 2014-05-01
TWI516656B true TWI516656B (zh) 2016-01-11

Family

ID=50741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6276A TWI516656B (zh) 2012-09-26 2013-07-23 Washing machine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4064725A (zh)
TW (1) TWI51665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16407B1 (ko) * 2014-06-10 2021-02-1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세탁기의 제어방법
CN106917228A (zh) * 2017-03-02 2017-07-04 武汉蜗牛智享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洗衣机操作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37883A (ja) * 1991-11-18 1993-06-01 Hitachi Ltd 洗濯乾燥機
JP2005160510A (ja) * 2003-11-28 2005-06-23 Toshiba Corp 洗濯機
JP4557680B2 (ja) * 2004-11-05 2010-10-06 エバック株式会社 排水ホース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795696B2 (ja) * 2005-01-26 2011-10-19 株式会社東芝 洗濯機
KR101235193B1 (ko) * 2005-06-13 2013-02-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세탁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KR20110124505A (ko) * 2010-05-11 2011-11-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세탁기와 그 물필터
JP5592163B2 (ja) * 2010-05-27 2014-09-17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洗濯乾燥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6511A (zh) 2014-05-01
JP2014064725A (ja) 2014-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492500B1 (ko) 드럼식 세탁기
TWI535910B (zh) Drum washing machine
JP2013223551A (ja) 洗濯機
JP6349334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5847234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TWI516656B (zh) Washing machine
JP5298248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6093896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5559112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2015119886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5894848B2 (ja) 洗濯乾燥機
TWI510691B (zh) 滾筒式洗衣機
JP5940206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2017047050A (ja) 洗濯機
JP5746942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5882396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2013066724A (ja) 洗濯機
JP6655507B2 (ja) 洗濯機
JP5547698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6282206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5899355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5894886B2 (ja) 洗濯機
JP5358726B2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2018086463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JP2015062509A (ja) ドラム式洗濯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