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9177B - 管接頭構造 - Google Patents

管接頭構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9177B
TWI509177B TW102138814A TW102138814A TWI509177B TW I509177 B TWI509177 B TW I509177B TW 102138814 A TW102138814 A TW 102138814A TW 102138814 A TW102138814 A TW 102138814A TW I509177 B TWI509177 B TW I50917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concave
cap nut
concave groove
peripheral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38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18603A (zh
Inventor
Hiroshi Inoue
Original Assignee
Inoue Sudare Co Ltd
Higashio M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22626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76215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noue Sudare Co Ltd, Higashio M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oue Sud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418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186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91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9177B/zh

Links

Landscapes

  • Non-Disconnectible Joints And Screw-Threaded Joints (AREA)

Description

管接頭構造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管接頭構造。
作為一種管接頭,廣泛的使用喇叭口接頭(例如,參照日本特開2005-42858號公報)。
一般而言,如第16圖所示,在具有公螺紋32之接頭本體30之錐形面31,及螺接於接頭本體30之公螺紋32之蓋形螺帽33的錐形面34之間,將銅製管35之端部塑性加工形成擴徑錐形狀的喇叭口端部37,藉由夾持的壓接力以形成密封的構造。
然而,近年以來,作為管35的材質,比起價位高且較重的銅,迫切的期望使用價位低且較輕的鋁。管35係由鋁所製成之場合,存在著進行喇叭口加工係困難的缺點。當然,就銅管而言,由於有在現場進行該喇叭口加工的必要,因此存在著配管作業效率之提昇受到阻礙的缺點。再者,為了避免該些問題點,雖然作了種種管接頭構造的提案,然而需要部件的數目多,且需要複雜的形狀,因此存在著組裝時需要勞力及時間的缺點。
欲解決之課題,其係對鋁管進行喇叭口加工是困難的缺點。或者,即使是銅管,喇叭口加工阻礙了配管作業效率之提昇的缺點。再者,為了避免該些問題點,在種種的管接頭構造中,需要部件的數目多,且需要複雜的形狀,組裝時需要勞力及時間的缺點。
再者,於包含在端部具有錐形面之公螺紋之接頭本體,及螺接在該接頭本體之公螺紋之蓋形螺帽,以連接鋁管之管接頭構造中,其包含圓筒形狀之壓縮變形用套管;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係收容在蓋形螺帽之內部收容空間,且外周面設有凹周槽,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之內周面係形成平滑圓周面狀,且在該端部具有對應該接頭本體之該錐形面之壓接密封用圓錐形面,於螺接該蓋形螺帽及該接頭本體之公螺紋之際,由該接頭本體及蓋形螺帽受到軸向之壓縮力,該凹周槽之寬度尺寸係一邊減少,該凹周槽底薄壁部係向徑內方向突出的塑性變形,由插入之鋁管的外周面側嚙入,以形成止動,且該錐形面與該壓接密封用圓錐形面係藉由壓接而形成密封作用之構成。
再者,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係由鋁或包覆鋁層之銅所製成。
再者,於包含在端部具有錐形面之公螺紋之接頭本體,及螺接在該接頭本體之公螺紋之蓋形螺帽,以連接銅管之管接頭構造中,其包含圓筒形狀之壓縮變形用套管;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係收容在蓋形螺帽之內部收容空間,且外周面設有凹周槽;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之內周面係形成平滑圓周面狀,且在該端部具有對應該接頭本體之該錐形面之壓接密封用圓錐形面,於螺接該蓋形螺帽及該接頭本體之公螺紋之際,由該接頭本體及蓋形螺帽受到軸向之壓縮力,該凹周槽之寬度尺寸係一邊減少,該凹周槽底薄壁部係向徑內方向突出的塑性變形,由插入之銅管的外周面側嚙入,以形成止動,且該錐形面與該壓接密封用圓錐形面係藉由壓接而形成密封作用之構成。
再者,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係由銅所製成。而且,(較佳)該凹周槽係U字狀。
再者,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之內周面預先一體的設有密封層,於該嚙入之際形成密封狀態之構成。
再者,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之內周面設有密封槽,該密封槽內設有密封件。
再者,該蓋形螺帽之內周面及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之外周面之間,較佳設有促進相對旋轉滑動用之圓筒狀覆蓋構件。
再者,本發明係包含圓筒形狀之壓縮變形用套管,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係收容在蓋形螺帽之內部,且外周面設有凹周槽;該壓縮變形用套管,於未壓縮狀態下,在該凹周槽之內部形成凹周槽底薄壁部,且該凹周槽底薄壁部係在套管內周面側形成小突出條;藉由該蓋形螺帽之螺合前進而受到軸向之壓縮力,該凹周槽之寬度尺寸係逐漸減少,且該凹周槽底薄壁部係向徑內方向突出的塑性變形,由插入之鋁管的外周面側嚙入,以形成該鋁管的止動之構成;且該小突出條係形成發揮增加相對止動之阻力之耐拉拔力增強功能的構成。
再者,本發明係包含圓筒形狀之壓縮變形用套管,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係收容在蓋形螺帽之內部,且外周面設有凹周槽;該壓縮變形用套管,於未壓縮狀態下,在該凹周槽之內部形成凹周槽底薄壁部,且該凹周槽底薄壁部係在套管內周面側形成小突出條;藉由該蓋形螺帽之螺合前進而受到軸向之壓縮力,該凹周槽之寬度尺寸係逐漸減少,且該凹周槽底薄壁部係向徑內方向突出的塑性變形,由插入之銅管的外周面側嚙入,以形成該銅管的止動之構成;且該小突出條係形成發揮增加相對止動之阻力之耐拉拔力增強功能的構成。
再者,該小突出條係藉由複數個缺口部分割形成圓弧狀,該小突出條於由該外周面側嚙入之狀態下,因情況而異較佳形成發揮管旋轉防止功能的構成。
根據本發明之管接頭構造,塑性加工較難之鋁的場合,或是習知之需要喇叭口加工之銅製管的場合,其皆不必在端部進行喇叭口加 工,而作業效率佳。而且,只要使蓋形螺帽螺合前進,可發揮強大的拉拔力,且可迅速、容易的進行發揮密封性之連接(配管)。再者,部件數目較少,部件形狀亦簡單,可容易的進行組裝。特別,適用於冷媒用配管。
1‧‧‧接頭本體
2‧‧‧公螺紋
3‧‧‧蓋形螺帽
3A‧‧‧內緣部
3B‧‧‧內周面
4‧‧‧鋁管
5‧‧‧端部
6‧‧‧管接頭
7‧‧‧壓縮變形用套管
8‧‧‧外周面
9‧‧‧凹周槽
10‧‧‧內部收容空間
11‧‧‧內周面
11A‧‧‧平滑內周面部
11B‧‧‧大徑內周面部
12‧‧‧密封層
13‧‧‧凹周槽底薄壁部
14‧‧‧外周面
15‧‧‧側面
16‧‧‧端部
16A‧‧‧尖端面
17‧‧‧錐形面
18‧‧‧端部
19‧‧‧壓接密封用錐形面
19C‧‧‧內徑方向端部
20‧‧‧內面承接口
21‧‧‧絶緣性樹脂
22‧‧‧密封槽
23‧‧‧密封件
24‧‧‧覆蓋構件
26‧‧‧外端面
28‧‧‧內緣部
28a‧‧‧內端面
28b‧‧‧軸心垂直平面部
40‧‧‧銅管
41‧‧‧內緣部
42‧‧‧圓筒部
44‧‧‧缺口部
45‧‧‧領域
50‧‧‧小突出條
50A‧‧‧階段面
F‧‧‧壓縮力
L‧‧‧長度尺寸
W‧‧‧寬度尺寸
H‧‧‧階段差尺寸
T4 ‧‧‧壁厚尺寸
θ‧‧‧傾斜角度
M‧‧‧箭頭
Z‧‧‧角落部
第1圖: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管連接前之狀態的剖面正視圖。
第2圖:連接完成狀態之剖面正視圖。
第3A圖:壓縮變形用套管之剖面正視圖。
第3B圖:局部擴大剖視圖。
第3C圖:局部擴大剖視圖。
第3D圖:局部擴大剖視圖。
第4圖:蓋形螺帽之剖面正視圖。
第5圖: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管連接前之狀態的剖面正視圖。
第6圖:連接完成狀態之剖面正視圖。
第7A圖:壓縮變形用套管之剖面正視圖。
第7B圖:壓縮變形用套管之剖面正視圖。
第8圖: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之管連接前之狀態的剖面正視圖。
第9圖:連接完成狀態之剖面正視圖。
第10圖:壓縮變形用套管及覆蓋構件之剖面正視圖。
第11圖: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形態之管連接前之狀態的剖面正視圖。
第12圖:連接完成狀態之剖面正視圖。
第13圖:壓縮變形用套管及覆蓋構件之剖面正視圖。
第14A圖:作用說明圖。
第14B圖:作用說明圖。
第15圖:變形例之局部橫剖面圖。
第16圖:習知例之剖面正視圖。
第1圖係揭示本發明之第一實施形態之鋁管連接前的狀態。第2圖係揭示連接完成狀態。該管接頭構造係包含具有公螺紋2之接頭本體1及螺接在公螺紋2之蓋形螺帽3,且係連接鋁管4之管接頭構造,特別較佳係作為冷媒用配管的構成。在鋁管4之端部5不用進行喇叭口加工,即可連接鋁管4及管接頭6。接頭本體1及蓋形螺帽3,例如係由黃銅所製成。冷氣等的冷媒,在鋁管4及管接頭6之內部流動。
第3A圖係揭示鋁製壓縮變形用套管7。壓縮變形用套管7係在外周面8設有二個U字狀凹周槽9。如第1、2圖所示,壓縮變形用套管係收容在蓋形螺帽3之內部收容空間10。
如第3A、3B圖所示,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內周面11預先一體的設有密封層12。密封層12,例如係藉由塗覆PTFE等的氟樹脂而形成。壓縮變形用套管7係使蓋形螺帽3(參照第1、2)與接頭本體1之公螺紋2螺接之際,由第3B圖之自由狀態,如第3C圖所示的受到來自接頭本體1及蓋形螺帽3之軸向的壓縮力(旋緊力)F,凹周槽底薄壁部13係向徑內方向U字狀的塑性變形,由插入之鋁管4的外周面側14嚙入,以形成止動(具有耐拉拔力,防止拉拔)。此時,如第2圖及第3C圖所示,鋁管4之內周面亦向徑內方向塑性變形,形成小突出條25。凹周槽9之寬度尺寸W,於塑性變形之際將變小。再者,寬度尺寸W亦可形成零(即二側面15相互壓接,圖示省略)。再者,如第3C圖所示,嚙入時,藉由密封層12形成密封狀態。
於第1、2、3A圖所示之實施形態中,揭示未壓縮狀態之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內周面11,其係平滑圓周面狀之場合的例示。然而,本發明中,將未壓縮狀態之凹周槽9的寬度尺寸W之二倍的軸向尺寸的領 域,定義為對應凹周槽底薄壁部13及其附近之領域45,其領域45只要形成約平滑狀之圓周面形狀的話,即可充分的發揮耐拉拔力。
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接頭本體1係在端部設有錐形面17(例如與使用於JIS B8607之喇叭口管接頭的接頭本體同一形狀)。如第3A圖及第1、2圖所示,壓縮變形用套管7係在端部18,設有對應(同一傾斜角度θ之)接頭本體1之錐形面17之壓接密封用錐形面19。錐形面17及壓接密封用錐形面19,其係與習知之喇叭口管接頭之管接頭構造同樣的藉由壓接,而形成密封作用。
第3D圖係揭示變形例之局部擴大剖面圖。強力的壓接(上述)錐形面17及壓接密封用錐形面19時,為了防止端部18(向徑外方向)產生過大的擴徑塑性變形,在徑內方向突設補強用內緣部28。再者,相當於該內緣部28之內側高度的階段差尺寸H,其較佳與第1、2圖之管4(40)的壁厚尺寸大約相同。
再者,於後述之第10圖所示之另一實施形態中,較佳如二點鎖鏈線所示的突設補強用內緣部28;再者,如第7B圖之另一實施形態所示,突設補強用內緣部28,並使其階段差尺寸H形成與管4(40)的壁厚尺寸T4 大約相同。
如第4圖所示,至少在蓋形螺帽3之內面承接口20及外端面26塗覆為防止電解腐蝕的絶緣性樹脂21。即使蓋形螺帽3係由黃銅等之與鋁不同的金屬製成,亦可防止異種金屬間之電解腐蝕的發生。樹脂21,例如較佳係環氧樹脂。
第5圖係揭示本發明之第二實施形態之鋁管連接前的狀態。第6圖係揭示連接完成狀態。如第5~7圖所示,壓縮變形用套管7係在內周面11設有二個密封槽22。密封槽22內設有O形環等的密封件23。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內周面11係未設有密封層。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軸向 長度L係比第一實施形態更長,而其他的構造則與第一實施形態相同。
惟,第7B圖係相當於第7A、5、6圖的變形例,其係使密封件23(密封槽22)之位置及凹周槽9之位置,於軸向上變換位置的構成。只要形成如第7B圖所示的構成,在配管連接完成狀態下(參照第6圖),則凹周槽底薄壁部13往管4(40)之外周面14之壓接的密封作用將於第一階段作用,假使該密封作用在不充足的狀況下,藉由(徑外方側之)密封件23可進行確實的密封作用。
上述的第一、第二實施形態中,作為壓縮變形用套管較佳使用與鋁管4同一材質的鋁,然而因需要,亦可使用在外表面(藉由電鍍加工或熔射等)包覆鋁層之銅的構成。即,只要可防止電解腐蝕的話,可選擇後者。
接著,就其他實施形態予以說明。第1~3圖所示之第一實施形態中,當以銅管40作為管而使用的場合,壓縮變形用套管7的材質使用銅。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其他形狀或構成,由於與第1~3圖所示之場合相同,因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接著,再就其他實施形態予以說明。第5、6圖所示之第一實施形態中,當以銅管40作為管而使用的場合,壓縮變形用套管7的材質使用銅。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其他形狀或構成,由於與第5、6圖所示之場合相同,因此省略其詳細說明。
再者,無論任何一種實施形態的情況,當管係銅管40的場合,第4圖所示之蓋形螺帽3係使用銅,且亦可省略絶緣性樹脂21的被膜。
第8圖係揭示本發明之第三實施形態之鋁管連接前的狀態。第9圖係揭示連接完成狀態。第8~10圖中,壓縮變形用套管7上外套狀的裝設一不鏽鋼等的硬質金屬(或硬質塑膠)製的覆蓋構件24。即,在蓋形螺帽3之內周面3B及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外周面之間,存在(裝設) 著覆蓋構件24。該覆蓋構件24係由比壓縮變形用套管7的長度尺寸L稍短之軸向長度尺寸的圓筒部42,及連接設置在其外端之內緣部41所構成。
覆蓋構件24係形成可減少蓋形螺帽3之內周面3B與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外周面的摩擦阻力(因壓接之阻力),及可促進滑動(即促進相對旋轉滑動用)的圓筒狀。在無該覆蓋構件24之第2、6圖所示的狀態下,壓縮變形用套管7係隨著蓋形螺帽3的螺合前進(參照第9圖之箭頭M),朝向壓縮變形時,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外徑尺寸亦產生增加(向徑外方向)之變形,強力的壓接蓋形螺帽3之內周面3B,而壓縮變形用套管7與蓋形螺帽3共同旋轉,因此鋁管4(銅管40)亦同時共同旋轉,而有發生扭轉之虞。
覆蓋構件24係使用不鏽鋼等的硬質材質,且較佳藉由使用摩擦係數較低的材質,而可防止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外周面與蓋形螺帽3之內周面強力的壓接(緊密接觸)所產生之前述共同旋轉,及鋁管4(銅管40)之扭轉。再者,亦可發揮防止蓋形螺帽3與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電解腐蝕的功能。進一步而言,該內緣部41具有減少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外端面與蓋形螺帽3之內緣部3A之間的摩擦阻力,及產生容易滑動的作用。
接著,第11~14圖係揭示本發明之第四實施形態,由於其符號與第1~10圖相同,且幾乎同樣的構成,因此省略其重複說明。然而,以下特別就與第1~10圖不同之構成及作用予以說明。
二個凹周槽9之中,管插入側之外側的凹周槽9的凹周槽底薄壁部13,在套管內周面側形成鉤狀的小突出條50。
該小突出條50係在凹周槽底薄壁部13之軸向方向中央部位,形成具有朝向接頭本體1之階段面50A之約三角形之剖面形狀,而可發揮增加相對止動之阻力之耐拉拔力增強功能。即,當接受到來自蓋形螺帽3之壓縮力F而產生壓縮變形時,則產生凹周槽底薄壁部13之U字狀 塑性變形的同時,該小突出條50將深深的嚙入管4(或銅管40)的外周面,而可發揮使凹周槽底薄壁部13之耐拉拔力更增加之耐拉拔力增強功能。
如第14B圖所示,相對於左側(接頭本體1側)之凹周槽底薄壁部13係彎曲為U字狀,且嚙入鋁管4(銅管40)之外周面;而右側(外側)之凹周槽底薄壁部13之基部的U字狀彎曲部,及其頂部之小突出條50係一體的嚙入,可發揮強力的耐拉拔力。
再者,如第13圖所示,形成一比基本的平滑內周面部11A之內徑尺寸,只稍微大微小尺寸2d之大徑位的大徑內周面部11B,並在該大徑內周面部11B的軸向方向中間配設(形成)小突出條50,且較佳將該小突出條50的內徑尺寸,形成與平滑內周面部11A之內徑尺寸相同。即,在小突出條50之左右二側(軸向方向之各內外側),形成微小尺寸d(參照第13圖)的退路。
本發明中,於壓縮變形用套管7未壓縮狀態下,即使存在著如第13圖所示之微小尺寸d的凹凸,亦將其稱為「約平滑狀」之圓周面形狀。因此,於對應凹周槽底薄壁部13及其附近之領域45,即使係如第11~14圖所示之實施形態,亦可將其稱為形成「約平滑狀」之圓周面形狀。再者,該領域45之軸向的寬度,定義為未壓縮狀態之凹周槽9的二倍。如此,於二凹周槽9之二凹周槽底薄壁部13及其附近之領域45,內周面11於未壓縮狀態下,係可稱為約平滑狀的圓周面狀。
接著,第15圖所示之變形例中,符號44係小突出條50之缺口部(無存在部),藉由複數個缺口部44,小突出條50係分割形成圓弧狀,因此該分割圓弧狀之小突出條50在由外周面14側嚙入鋁管4(或銅管40)之狀態下,可發揮防止管旋轉的功能。即,在第14B圖之嚙入狀態下,於圓周方向的位置,交互的形成小突出條50存在之部位及未存在之部位,因此管4、40及壓縮變形用套管7係不會相對的以軸心旋轉,而可確實的防 止管4、40之旋轉。藉此,配管完成後,即使旋轉力矩(外力)對管4、40作用,管4、40不會旋轉,藉此可如第14B圖所示,防止通過嚙入凹周槽底薄壁部13及管外周面14之間的流體漏洩至外部。
而且,第11~15圖之各實施形態中,凹周槽9的個數最佳係二個。然而,第11~15圖中,至少在一個凹周槽9之凹周槽底薄壁部13,具備可發揮耐拉拔力增強功能的小突出條50。
再進一步說明的話,於第11~14圖之各實施形態中,一個凹周槽9之場合,則其凹周槽底薄壁部13必定有小突出條50;再者,二個凹周槽9之場合,則一個或二個之凹周槽底薄壁部13係具有小突出條50;再者,三個凹周槽9之場合,則一個、二個或三個之凹周槽底薄壁部13係具有小突出條50。再者,亦可將如第15圖所示之具有缺口部44的小突出條50,自由的形成在上述一個或複數個凹周槽9之凹周槽底薄壁部13。
然而,本發明之上述壓縮變形用套管7係「短圓筒形」之點,乃是一個特徵,在此所謂的「短圓筒形」係指外徑尺寸為D,而長度尺寸為L時,定義為0.5≦L/D≦3.0而言。因此,本發明的特徵之一,乃是如此之短圓筒形的圓形內周面受到壓縮力F時,其凹周槽底薄壁部13產生向徑內方向突出之塑性變形,由所插入之鋁管4或銅管40之外周面14側,嚙入穩定的U字狀,形成止動,此時小突出條50係形成可發揮增加相對止動之阻力之耐拉拔力增強功能的構成。「短圓筒形」之壓縮變形用套管7,其由未壓縮狀態往壓縮狀態,由於經常安穩姿態,局部的(小的)凹周槽底薄壁部13係如第2圖至第2圖所示,或是如第5圖至第6圖所示,或是如第11圖至第12圖所示,甚至如第14A圖至第14B圖所示,可一邊保持安穩的塑性變形之中途姿態,且進行最終的管嚙入塑性變形。
再者,凹周槽9係U字狀的話,除了圖式之圓角較大的U字狀以外,亦可形成近四角之U字狀,或槽內部形成膨脹狀或V字狀。
接著,第11~13圖中,由於內緣部28之剖面形狀,與第3D圖或第7B圖不同,因此就該點予以說明。
具有(與管4、40之厚度尺寸大約相同之)階段差尺寸H的軸心垂直平面狀階段面,其係相當於內緣部28之內端面28a。而且,傾斜角度θ之錐形面19的傾斜線,其係作為(無彎曲部)直線狀,形成內緣部28的外端面之一部分,且其傾斜線的內徑方向端部端部19C係連結在軸心垂直平面部28b(請參照第13圖)。
如此,由於內緣部28附加在壓縮變形用套管7,當錐形面19相對錐形面17強力的(如第12圖所示)進行壓接之際,藉由伴隨著增加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端部18之厚度的補強作用,而可防止過大的擴徑塑性變形,且由於更進一步的螺合前進,錐形面17、19更進一步的強力壓接時,上述軸心垂直平面部28b抵接接頭本體1之尖端面16A,且藉由止動作用,可防止蓋形螺帽3的過大螺合前進,且可確實的防止過大的擴徑塑性變形。即,於圖式中,內緣部28係藉由隨著其厚度(剖面積)之增加的補強作用,及抵接尖端面16A之階段差狀之軸心垂直平面部28b的止動作用,而可阻止端部18之擴徑塑性變形(蓋形螺帽3的過大螺合前進)。
再者,U字狀凹周槽9的個數,最佳係二個。U字狀凹周槽9係一個的話,則凹周槽底薄壁部13塑性變形之際,與鋁管4之間容易產生滑動(容易偏移),因此亦較難嚙入管之軸心方向的同一位置;若是三個的話,則有在各U字狀凹周槽9之間,殘餘不必要之壓力(內部應力)之虞。再者,本發明中,「鋁」係包含鋁合金,且「銅」係包含銅合金。
本發明係可變更設計。在第5、6圖的實施形態中,亦可任意的裝設覆蓋構件24(圖式省略)。再者,壓縮變形用套管7可在外周面8具有一個或三個凹周槽9。再者,壓縮變形用套管7亦可在內周面11具有一個密封槽22。再者,亦可在蓋形螺帽3之全部表面塗覆樹脂21。
如上所述,由於本發明係形成包含圓筒形狀之壓縮變形用套管7,壓縮變形用套管7係收容在蓋形螺帽3之內部,且外周面8設有凹周槽9;壓縮變形用套管7,於凹周槽9之內部形成凹周槽底薄壁部13;藉由蓋形螺帽3之螺合前進而受到軸向之壓縮力F,凹周槽9之寬度尺寸W係逐漸減少,且凹周槽底薄壁部13係向徑內方向突出的塑性變形,由插入之鋁管4的外周面14側嚙入,以形成鋁管4的止動之構成;因此,可進行迅速且強力的連接(配管)作業。再者,在塑性加工較難之鋁管4的端部,亦無進行喇叭口加工之必要,作業效率佳。再者,部件數目較少,且部件形狀簡單,而可容易的進行組裝。
再者,由於本發明係形成包含圓筒形狀之壓縮變形用套管7,壓縮變形用套管7係收容在蓋形螺帽3之內部,且外周面8設有凹周槽9;壓縮變形用套管7,於凹周槽9之內部形成凹周槽底薄壁部13;藉由蓋形螺帽3之螺合前進而受到軸向之壓縮力F,凹周槽9之寬度尺寸W係逐漸減少,且凹周槽底薄壁部13係向徑內方向突出的塑性變形,由插入之銅管40的外周面14側嚙入,以形成銅管40的止動之構成;因此,可進行迅速且強力的連接(配管)作業。再者,在鋁管4的端部,亦無進行喇叭口加工之必要,作業效率佳。再者,部件數目較少,且部件形狀簡單,而可容易的進行組裝。
再者,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內周面11,於對應凹周槽底薄壁部13及其附近之領域45,其係形成約平滑狀之圓周面形狀;因此,可相對管4(40)之外周面,進行安穩的塑性變形。
再者,由於包含具有公螺紋之接頭本體1,及螺接在接頭本體1之公螺紋2之蓋形螺帽3,以連接鋁管4之管接頭構造中,其包含壓縮變形用套管7;壓縮變形用套管7係收容在蓋形螺帽3之內部收容空間10,且外周面8設有凹周槽9,於螺接蓋形螺帽3及接頭本體1之公螺紋2 之際,由接頭本體1及蓋形螺帽3受到軸向之壓縮力F,凹周槽底薄壁部13係向徑內方向塑性變形,由插入之鋁管4的外周面14側嚙入,以形成止動;因此,可進行迅速且強力的連接(配管)作業。再者,在鋁管4的端部,亦無進行喇叭口加工之必要,作業效率佳。再者,部件數目較少,且部件形狀簡單,而可容易的進行組裝。
再者,由於壓縮變形用套管7係由鋁或包覆鋁層之銅所製成;因此,不必擔心對鋁管4產生電解腐蝕。
再者,由於包含具有公螺紋之接頭本體1,及螺接在接頭本體1之公螺紋2之蓋形螺帽3,以連接銅管40之管接頭構造中,其包含壓縮變形用套管7;壓縮變形用套管7係收容在蓋形螺帽3之內部收容空間10,且外周面8設有凹周槽9;於螺接蓋形螺帽3及接頭本體1之公螺紋2之際,由接頭本體1及蓋形螺帽3受到軸向之壓縮力F,凹周槽底薄壁部13係向徑內方向塑性變形,由插入之銅管40的外周面14側嚙入,以形成止動;因此,對於習知之銅管端部的喇叭口加工完全不需要,可迅速的進行配管作業,以提昇作業效率,且可形成強力的連接完成構造。再者,部件數目較少,且部件形狀簡單。
再者,由於壓縮變形用套管7係由銅所製成,因此對於銅管40的電解腐蝕亦會消失。
再者,由於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內周面11預先一體的設有密封層12,於嚙入之際形成密封狀態之構成;因此密封性良好。
再者,由於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內周面11設有密封槽22,密封槽22內設有密封件23;因此可使密封性更為提昇、更安穩。再者,管外周面及蓋形螺帽3之外端面的角落部Z容易積存雨水等,然而只要包覆絶緣性樹脂21的話,即使管係由鋁所製成,且接頭本體1及蓋形螺帽3係由黃銅等之與鋁不同的金屬所製成,其亦可防止異種金屬間之電解腐蝕 的發生。
再者,藉由於蓋形螺帽3之內周面3B及壓縮變形用套管7之外周面之間,設有促進相對旋轉滑動用之圓筒狀覆蓋構件24之構成,蓋形螺帽3的內周面3B及壓縮變形用套管7的外周面之間可輕易的旋轉,並最終可解決鋁管4或銅管40之扭轉的問題點,確實的配管連接作業將更為容易。
再者,由於本發明係形成包含圓筒形狀之壓縮變形用套管7,壓縮變形用套管7係收容在蓋形螺帽3之內部,且外周面8設有凹周槽9;壓縮變形用套管7,於未壓縮狀態下,在凹周槽9之內部形成凹周槽底薄壁部13,且凹周槽底薄壁部13係在套管內周面側形成小突出條50;藉由蓋形螺帽3之螺合前進而受到軸向之壓縮力F,凹周槽9之寬度尺寸W係逐漸減少,且凹周槽底薄壁部13係向徑內方向突出的塑性變形,由插入之鋁管4的外周面14側嚙入,以形成該鋁管4的止動之構成;且小突出條50係形成發揮增加相對止動之阻力之耐拉拔力增強功能的構成;因此,可進行迅速且強力的連接(配管)作業。再者,在鋁管4的端部,亦無進行喇叭口加工之必要,作業效率佳。再者,部件數目較少,且部件形狀簡單,而可容易的進行組裝。特別,藉由凹周槽底薄壁部13及小突出條50的共同作用,耐拉拔力顯著的更為強大。
再者,由於形成包含:圓筒形狀之壓縮變形用套管7,壓縮變形用套管7係收容在蓋形螺帽3之內部,且外周面8設有凹周槽9;壓縮變形用套管7,於未壓縮狀態下,在凹周槽9之內部形成凹周槽底薄壁部13,且凹周槽底薄壁部13係在套管內周面側形成小突出條50;藉由蓋形螺帽3之螺合前進而受到軸向之壓縮力F,凹周槽9之寬度尺寸W係逐漸減少,且凹周槽底薄壁部13係向徑內方向突出的塑性變形,由插入之銅管40的外周面側14嚙入,以形成銅管40的止動之構成;且小突出條50 係形成發揮增加相對止動之阻力之耐拉拔力增強功能的構成;因此,對於習知之銅管端部的喇叭口加工完全不需要,可迅速的進行配管作業,以提昇作業效率,且可形成強力的連接完成構造。再者,部件數目較少,且部件形狀簡單。特別,藉由凹周槽底薄壁部13及小突出條50的共同作用,耐拉拔力顯著的更為強大。
再者,由於小突出條50係藉由複數個缺口部44分割形成圓弧狀,小突出條50於由外周面14側嚙入之狀態下,形成發揮管旋轉防止功能的構成;因此,壓縮變形用套管7受到軸向的壓縮力F而塑性變形的同時,可防止管4、40的旋轉,且可阻止密封性的降低,長期的發揮優良的密封性能。
本發明可在不偏離主要的精神及特徵下以其它不同的形式實施。因此,上述的較佳實施例只是以舉例的方式被舉出,且不應將其視為本發明之限制。本發明的範圍是由下面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而非由說明書的內容所定義。甚者,屬於申請專利範圍之等效的變化或修改都是落於本發明的範圍。
1‧‧‧接頭本體
2‧‧‧公螺紋
3‧‧‧蓋形螺帽
3B‧‧‧內周面
4‧‧‧鋁管
5‧‧‧端部
6‧‧‧管接頭
7‧‧‧壓縮變形用套管
8‧‧‧外周面
9‧‧‧凹周槽
10‧‧‧內部收容空間
11‧‧‧內周面
12‧‧‧密封層
13‧‧‧凹周槽底薄壁部
14‧‧‧外周面
16‧‧‧端部
17‧‧‧錐形面
18‧‧‧端部
19‧‧‧壓接密封用錐形面
21‧‧‧絶緣性樹脂
26‧‧‧外端面
40‧‧‧銅管
L‧‧‧長度尺寸
θ‧‧‧傾斜角度

Claims (11)

  1. 一種管接頭構造,於包含在端部具有錐形面之公螺紋之接頭本體,及螺接在該接頭本體之公螺紋之蓋形螺帽,以連接鋁管之管接頭構造中,其包含圓筒形狀之壓縮變形用套管;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係收容在蓋形螺帽之內部收容空間,且外周面設有凹周槽,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之內周面係形成平滑圓周面狀,且在該端部具有對應該接頭本體之該錐形面之壓接密封用圓錐形面,於螺接該蓋形螺帽及該接頭本體之公螺紋之際,由該接頭本體及蓋形螺帽受到軸向之壓縮力,該凹周槽之寬度尺寸係一邊減少,凹周槽底薄壁部係向徑內方向突出的塑性變形,由插入之鋁管的外周面側嚙入,以形成止動,且該錐形面與該壓接密封用圓錐形面係藉由壓接而形成密封作用之構成。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管接頭構造,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係由鋁或包覆鋁層之銅所製成。
  3. 一種管接頭構造,於包含在端部具有錐形面之公螺紋之接頭本體,及螺接在該接頭本體之公螺紋之蓋形螺帽,以連接銅管之管接頭構造中,其包含圓筒形狀之壓縮變形用套管;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係收容在蓋形螺帽之內部收容空間,且外周面設有凹周槽;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之內周面係形成平滑圓周面狀,且在該端部具有對應該接頭本體之該錐形面之壓接密封用圓錐形面,於螺接該蓋形螺帽及該接頭本體之公螺紋之際,由該接頭本體及蓋形螺帽受到軸向之壓縮力,該凹周槽之寬度尺寸係一邊減少,凹周槽底薄壁部係向徑內方向塑性突出的變形,由插入之銅管的外周面側嚙入,以形成止動,且該錐形面與該壓接密封用圓錐形面係藉由壓接而形成密封作用之構成。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管接頭構造,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係由銅所製成。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管接頭構造,該凹周槽係U字狀。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管接頭構造,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之內周面預先一體的設有密封層,於該嚙入之際形成密封狀態之構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管接頭構造,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之內周面設有密封槽,該密封槽內設有密封件。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3或4項所述之管接頭構造,該蓋形螺帽之內周面及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之外周面之間,設有促進相對旋轉滑動用之圓筒狀覆蓋構件。
  9. 一種管接頭構造,其包含:圓筒形狀之壓縮變形用套管,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係收容在蓋形螺帽之內部,且外周面設有凹周槽;該壓縮變形用套管,於未壓縮狀態下,在該凹周槽之內部形成凹周槽底薄壁部,且該凹周槽底薄壁部係在套管內周面側形成小突出條;藉由該蓋形螺帽之螺合前進而受到軸向之壓縮力,該凹周槽之寬度尺寸係逐漸減少,且該凹周槽底薄壁部係向徑內方向突出的塑性變形,由插入之鋁管的外周面側嚙入,以形成該鋁管的止動之構成;且該小突出條係形成發揮增加相對止動之阻力之耐拉拔力增強功能的構成。
  10. 一種管接頭構造,其包含: 圓筒形狀之壓縮變形用套管,該壓縮變形用套管係收容在蓋形螺帽之內部,且外周面設有凹周槽;該壓縮變形用套管,於未壓縮狀態下,在該凹周槽之內部形成凹周槽底薄壁部,且該凹周槽底薄壁部係在套管內周面側形成小突出條;藉由該蓋形螺帽之螺合前進而受到軸向之壓縮力,該凹周槽之寬度尺寸係逐漸減少,且該凹周槽底薄壁部係向徑內方向突出的塑性變形,由插入之銅管的外周面側嚙入,以形成該銅管的止動之構成;且該小突出條係形成發揮增加相對止動之阻力之耐拉拔力增強功能的構成。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或10項所述之管接頭構造,該小突出條係藉由複數個缺口部分割形成圓弧狀,該小突出條於由該外周面側嚙入之狀態下,形成發揮管旋轉防止功能的構成。
TW102138814A 2012-11-07 2013-10-25 管接頭構造 TWI5091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245025 2012-11-07
JP2012262696A JP5276215B1 (ja) 2012-09-19 2012-11-30 冷媒用管継手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8603A TW201418603A (zh) 2014-05-16
TWI509177B true TWI509177B (zh) 2015-11-21

Family

ID=51294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8814A TWI509177B (zh) 2012-11-07 2013-10-25 管接頭構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0917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5027A (ja) * 1996-11-05 1998-07-14 Fujii Gokin Seisakusho Co Ltd 管接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85027A (ja) * 1996-11-05 1998-07-14 Fujii Gokin Seisakusho Co Ltd 管接続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18603A (zh) 2014-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4045632A1 (ja) 管継手構造
JP5654609B2 (ja) ねじ結合
JP5592573B1 (ja) 冷媒用管継手構造
CN102639911B (zh) 螺纹连接件
KR20060105736A (ko) 금속 파이프 및 배관용 연결구
JP2012163132A (ja) チューブ継手
JPS6224092A (ja) 可撓性チユ−ブ用管継手
US20100181760A1 (en) Snap-fit fitting for corrugated stainless steel tubing
JP6112842B2 (ja) 管継手構造
JP5723470B1 (ja) 冷媒用管継手構造
JP5736499B1 (ja) 管継手構造
TWI509177B (zh) 管接頭構造
WO2018011906A1 (ja) 管継手
JP5592614B2 (ja) 管継手及びこの管継手を用いた配管材
JP2014109295A (ja) 管継手構造
JP5523612B1 (ja) 管継手構造
JP2009063090A (ja) フレア式管接続構造、弁、フレア式管継手及び冷凍装置
JP2015135170A (ja) 冷媒用管継手構造
JP2008190580A (ja) チューブのフレア締結構造
JP2010101431A (ja) 管継手
JP5503797B1 (ja) 冷媒用管継手構造
JP5934667B2 (ja) 管継手
JP2007146880A (ja) 管継手
JP6448229B2 (ja) 継手
JP5525897B2 (ja) 管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