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7780B - 顯示裝置及光轉換元件 - Google Patents

顯示裝置及光轉換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7780B
TWI507780B TW101109467A TW101109467A TWI507780B TW I507780 B TWI507780 B TW I507780B TW 101109467 A TW101109467 A TW 101109467A TW 101109467 A TW101109467 A TW 101109467A TW I507780 B TWI507780 B TW I50778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region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conversion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9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48258A (en
Inventor
朴昇龍
Original Assignee
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Lg伊諾特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2482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482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778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7780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9/00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 F21V9/08Elements for modifying spectral properties, polarisation or intensity of the light emitted, e.g. filters for producing coloured light, e.g. monochromatic; for reducing intensity of ligh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7Illumination with ultraviolet light; Luminescent elements or materials associated to the ce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F21K, F21L, F21S and F21V, RELATING TO THE FORM OR THE KIND OF THE LIGHT SOURCES OR OF THE COLOUR OF THE LIGHT EMITTED
    • F21Y2115/00Light-generating elements of semiconductor light sources
    • F21Y2115/10Light-emitting diodes [LED]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1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2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in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source into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between the light guide and the light source, or around the light source
    • G02B6/0026Wavelength selective element, sheet or layer, e.g. filter or grat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4Illuminating devices using photoluminescence, e.g. phosphors illuminated by UV or blue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Description

顯示裝置及光轉換元件
本發明係主張關於2011年03月22日申請之韓國專利案號10-2011-0025529之優先權。藉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用作參考。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顯示裝置及一光轉換元件。
一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係為一種使用化合物半導體之性質,將電轉換為紫外光、可見光、或紅外光之半導體裝置。LED係主要被使用於家庭電器、遙控器、及大尺寸電子看板等。
一高亮度LED係被使用於一照明裝置,作為一光源之用。既然LED係表現出絕佳的能量效率(energy efficiency)以及很長的使用壽命(life span),故可降低替換所帶來的費用。另外,LED能夠堅固面對震動及衝擊,故不需要使用有毒材料如汞(Hg)。所以,因其在節能、環境保護、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之優勢,LED係取代了一輝光燈(glow lamp)及一螢光燈(fluorescent lamp)。此外,LED可有利地被使用於一中等尺寸或大尺寸之液晶電視及一顯示器中,作為一光源。與傳統被使用於一液晶顯示裝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之一冷陰極螢光燈管(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CCFL)相比較時,LED表現出絕佳的色彩純度(color purity)與低功率消耗(power consumption),且可被製造為較小的尺寸。所以,各種裝配有LED之產品被大量生產,且有關LED之各種研究也活躍地進行。
本發明實施例係提供一種具有改良之可靠度之顯示裝置,以及一種光轉換元件。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種顯示裝置係包括:一光源;以及一光轉換元件,以轉換自該光源發出之一光的一波長。其中該光轉換元件係包括:一第一區域,以將自該光源發出之第一光轉換為第二光;以及一第二區域,以將自該光源發出之第一光轉換為一第三光。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一種光轉換元件係包括:一管體(tube);複數個第一光轉換粒子(light conversion particles),設置於該管體中一第一區域內;以及複數個第二光轉換粒子,設置於該管體中一第二區域內。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可將自該光源所產生之光轉換為具有一第一色彩之光於一第一區域中,並可將自該光源所產生之光轉換為具有一第二色彩之光於一第二區域中。也就是說,根 據本發明實施例之光轉換元件可將入射光轉換為具有彼此不同色彩之光於不同區域中。
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可將自該光源所產生之光轉換為具有不同色彩之光。據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可改善光轉換效率。
特別是,若轉換區域並非基於色彩來劃分,則自該光源所產生之光會被轉換為綠光,然後該綠光再被轉換為紅光。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裝置中,轉換區域係基於色彩來劃分,故可解決上述問題。
因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顯示裝置可減少由波長被轉換至少兩次所造成的能量損耗(energy loss),並改良亮度。
在實施例的描述中,應予理解,當提及一基板、一框架、一片體、一層、或一圖案是在另一基板、另一框架、另一片體、另一層、或另一圖案「之上/下」或「之上方/下方」,則其可以是直接在另一基板、另一框架、另一片體、另一層、或另一圖案「之上/下」或「之上方/下方」,或者存在一或多個介入層(intervening layers)。參照附圖說明如此之位置。在圖示中,為求清楚與方便說明,各層厚度及尺寸可能被加以誇大、省略、或為概略性地描 繪。另,組成元件的尺寸亦不完全反映實際元件之大小。
圖1係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繪示有一LCD之一立體分解圖;圖2係繪示有沿圖1中A-A’線之一剖面圖;圖3係繪示有一發光二極體、一光轉換元件、與一導光板之一立體圖;圖4係繪示有沿圖3中B-B’線之一剖面圖;圖5係繪示有一光轉換元件之一立體圖;圖6係繪示有沿圖5中C-C’線之一剖面圖。
參閱圖1至6,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LCD係包括:一模框10(mold frame);一背光組件20(backlight assembly);以及一液晶面板30(liquid crystal panel)。
模框10係容納背光組件20及液晶面板30於其中。模框10係具有一矩形框架之形狀,且可包括塑膠或強化塑膠(reinforced plastic)。
此外,一底座(chassis)可被設置於模框10之下方。該底座係環繞模框10,並支撐背光組件20。該底座亦可被設置於模框10之一側。
背光組件20係被設置於模框10之內,以提供往液晶面板30之光。背光組件20係包括:一反射片100(reflective sheet);一導光板200;發光二極體300;一光轉換元件400;複數個光學片500(optical sheets);以及一軟性印刷電路板600(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board,FPCB)。
反射片100係將自發光二極體300所產生之光向上反射。
導光板200係被設置於反射片100之上。導光板200係經由反射、折射(refracting)、及散射(scattering),以接收來自發光二極體300之光,並將其導引向上。
導光板200係包括一入射表面(incident surface),面對著發光二極體300。在導光板200之各側面中,面對著發光二極體300的該側係為入射表面。
發光二極體300係被設置於導光板200之側面。詳細而言,發光二極體300係被設置於該入射表面。
發光二極體300係被用作為一光源,以產生光。詳細來說,發光二極體300係將光發射往光轉換元件400。
發光二極體300係產生一第一光。舉例而言,該第一光可為一藍光。也就是說,發光二極體300係為藍光發光二極體,其係發出藍光。該第一光係為具有波長帶為約430nm至約470nm之藍光。
發光二極體300係被裝設於FPCB 600之上。發光二極體300可被設置於FPCB 600之下方。發光二極體300係經由FPCB 600接收一驅動信號(driving signal)來驅動之。
光轉換元件400係被設置於發光二極體300與導光板200之間。光轉換元件400係連接於導光板200之側面。詳細來說,光 轉換元件400係接合於導光板200之入射表面。此外,光轉換元件400可被接合於發光二極體300。
光轉換元件400係接收來自發光二極體300之光,以轉換該光之波長。舉例而言,可將來自發光二極體300之該第一光轉換為第二及第三光。
該第二光可為一紅光,而該第三光可為一綠光。詳細來說,光轉換元件400係將該第一光之一部分轉換為具有波長落在約630 nm至約660 nm之範圍內的紅光,並將該第一光之一部分轉換為具有波長落在約520 nm至約560 nm之範圍內的綠光
據此,通過光轉換元件400之第一光係與被光轉換元件400所轉換之第二及第三光結合,進而產生白光。也就是說,白光係藉由第一、第二、與第三光之結合,而入射於導光板。
如圖2至6所示,光轉換元件400係包括:一管體410;一密封件420(sealing member);複數個第一光轉換粒子431;複數個第二光轉換粒子432;以及一基質440(matrix)。
管體410係容納密封件420、第一及第二光轉換粒子431、432、以及基質440於其中。也就是說,管體410可被用作為一容器(receptacle),以容納密封件420、第一及第二光轉換粒子431、432、以及基質440於其中。另,管體410係延伸於一方向。
管體410可具有一矩形管體之形狀。詳細而言,管體410之 一截面(section)(與管體410之長度方向(length direction)相垂直者)可具有矩形形狀。管體410可具有一寬度為約0.6 mm以及一高度為約0.2 mm。管體410可包括一毛細管體(capillary tube)。
管體410係為透明。管體410可包括玻璃。詳細而言,管體410可包括一玻璃毛細管體。
密封件420係被設置於管體410之內。密封件420係被排列於管體410之一端,以密封管體410。密封件420可包括環氧樹脂(epoxy resin)。
第一及第二光轉換粒子431、432係被提供於管體410之內。詳細而言,第一及第二光轉換粒子431、432係均勻地散佈於管體410內之基質440中。
光轉換元件400係被第一及第二光轉換粒子431、432分為兩區域R1、R2。詳細而言,第一區域R1係被第一光轉換粒子431界定於光轉換元件400之中,而第二區域R2係被第二光轉換粒子432界定於光轉換元件400之中。也就是說,光轉換元件400可包括第一及第二區域R1、R2。
第一光轉換粒子431係均勻地散佈於第一區域R1之中,而第二光轉換粒子432係均勻地散佈於第二區域R2之中。舉例而言,在第一區域R1中,第一光轉換粒子431與第二光轉換粒子432之 比例為約7:3至約10:0。更詳細來說,第一光轉換粒子431係僅被散佈於第一區域R1中。另,在第二區域R2中,第一光轉換粒子431與第二光轉換粒子432之比例為約3:7至約0:10。更詳細來說,第二光轉換粒子432係僅被散佈於第二區域R2中。
第一及第二區域R1、R2可延伸於管體410之延伸方向,也就是說,第一及第二區域R1、R2可具有沿著管體410之長度方向延伸之形狀。
此外,第一區域R1係與發光二極體300相鄰,而第二區域R2係與導光板200相鄰。也就是說,第一區域R1係介於發光二極體300與第二區域R2之間。據此,自發光二極體300所發出之光係通過第一區域R1而入射於第二區域R2。
第一及第二光轉換粒子431、432係轉換自發光二極體300所發出之光的波長。第一及第二光轉換粒子431、432係轉換自發光二極體300所入射之光的波長。
第一光轉換粒子431可具有一直徑大於第二光轉換粒子432之一直徑。據此,由第一光轉換粒子431所轉換之光的波長可不同於由第二光轉換粒子432所轉換之光的波長。
第一光轉換粒子431可將該第一光之一部分轉換為第二光,而第二光轉換粒子432可將該第一光之一部分轉換為第三光。
更詳細來說,第一光轉換粒子431可將自發光二極體300所 發出之藍光轉換為紅光。此外,第二光轉換粒子432可將自發光二極體300所發出之藍光轉換為綠光。
舉例而言,第一光轉換粒子431可將該藍光轉換為具有波長落在約630 nm至約660 nm之範圍內的紅光,而第二光轉換粒子432可將該藍光轉換為具有波長落在約520 nm至約560 nm之範圍內的綠光。
因此,第一區域R1係將該第一光轉換為該第二光,而第二區域R2係將該第一光轉換為該第三光。此時,該第二光之波長係大於該第三光之波長。
第一區域R1與發光二極體300之距離係小於第二區域R2與發光二極體300之距離。據此,由第一區域R1所轉換之第二光係經由第二區域R2入射於導光板200。因該第二光相較之下係具有較長的波長,故可減少在該第二光通過第二區域R2時的光逸失狀況。
又,因該第二光相較之下係具有較長的波長,故當第二光通過第二區域R2時,光的波長不會有變化。亦即該第二光不會被第二光轉換粒子432所轉換。
另外,因具有較大直徑的第一光轉換粒子431係被設置於距離發光二極體300較近的第一區域R1中,故可避免光轉換元件400進行兩階段波長轉換,進而減少能量損耗。
第一及第二光轉換粒子431、432可包括複數個量子點(quantum dots)。該量子點可包括:核心奈米晶體(core nano-crystals);以及包圍該核心奈米晶體之外殼奈米晶體(shell nano-crystals)。此外,該量子點可包括有機配位體(organic ligands),接合於該外殼奈米晶體。又,該量子點可包括一有機塗覆層(organic coating layer),圍繞該外殼奈米晶體。
該外殼奈米晶體可被製備為至少兩層。該外殼奈米晶體係形成於該核心奈米晶體之表面上。藉由使用該外殼奈米晶體形成一殼層(shell layer),該量子點可拉長入射於該核心奈米晶體之光的波長,進而提升光效率。
該量子點可包括II族化合物半導體、III族化合物半導體、V族化合物半導體、以及VI族化合物半導體中的至少一者。更詳細來說,該核心奈米晶體可包括硒化鎘(Cdse)、磷化銦鎵(InGaP)、碲化鎘(CdTe)、硫化鎘(CdS)、硒化鋅(ZnSe)、碲化鋅(ZnTe)、硫化鋅(ZnS)、碲化汞(HgTe)、或硫化汞(HgS)。此外,該外殼奈米晶體可包括硫化銅鋅(CuZnS)、硒化鎘(CdSe)、碲化鎘(CdTe)、硫化鎘(CdS)、硒化鋅(ZnSe)、碲化鋅(ZnTe)、硫化鋅(ZnS)、碲化汞(HgTe)、或硫化汞(HgS)。該量子點可具有一直徑為約1nm至約10nm。
從該量子點射出的光之波長可根據量子點的尺寸或合成程序 (synthesis process)中的分子簇化物(molecular cluster compound)以及奈米顆粒前驅物(nano-particle precursor)之間的莫耳比(molar ratio)來調整。該有機配位體可包括砒啶(pyridine)、氫硫基乙醇(mercapto alcohol)、硫基(thiol)、磷化氫(phosphine)、及膦氧化物(phosphine oxide)。該有機配位體可穩定在執行合成程序後不安定的量子點。懸空鍵(dangling bonds)可形成於價能帶(valence band),且該量子點可因該懸空鍵而不穩定。然而,因為該有機配位體一端係為未連結狀態(non-bonding state),該有機配位體之一端係與該懸空鍵連結,藉此以穩定該量子點。
特別是,當量子點之大小係小於藉由以光、電激發一電子和電洞所構成之一激子(exciton)的波耳半徑(Bohr radius)時,可能發生一量子侷限效應(quantum confinement effect),使得該量子點可具有個別能階(discrete energy level)。據此,能帶間隙(energy gap)的大小係被改變。此外,電荷(charges)係被侷限於該量子點中,以改善發光效率。
與一般螢光顏料(fluorescent pigments)不同,量子點之螢光波長可根據其粒子尺寸而變化。詳細而言,當粒子尺寸逐漸變小時,光的波長越短;如此,可藉由調整粒子尺寸,來產生具有可見光波長之螢光。此外,由於量子點表現出的消光係數 (extinction coefficient)係以約100倍至約1,000倍大於一般螢光顏料所表現出的消光係數,且與一般螢光顏料相比,具有絕佳的量子產率(quantum yield),故可產生強螢光。
該量子點可藉由一化學濕式法(chemical wet scheme)來合成。根據該化學濕式法,其係包括將前驅物材料浸漬(immersing)於有機溶劑(organic solvent)中,以成長粒子。該化學濕式法可合成量子點。
基質440係圍繞第一及第二光轉換粒子431、432。詳細而言,光轉換粒子係均勻地散佈於基質440中。基質440係包括高分子聚合物(polymer)。基質440係為透明的。也就是說,基質440係包括透明高分子聚合物。
基質440係被設置於管體410內。詳細而言,基質440係完全地被填充於管體410之內。基質440可黏著於管體410之一內表面上。
一空氣層450係形成於密封部420和基質440之間。空氣層450係填充有氮氣(nitrogen)。空氣層450係被用作為密封部420和基質440之間一緩衝阻尼功能(damping function)。
光學片500係被設置於導光板200之上,以改善通過光學片500之光的光學性質。
FPCB 600係與發光二極體300電性連接。發光二極體300可 被裝設於FPCB 600之上。FPCB 600係被安裝於模框10之內,並排列於導光板200之上。
模框10與背光組件20係構成背光單元。亦即,該背光單元係包括:模框10以及背光組件20。
液晶面板30係被安裝於模框10之中,並排列於光學片500之上。
液晶面板30係藉由調整通過其中之光的強度(intensity),來顯示影像。亦即,液晶面板30係為一顯示面板,用以顯示影像。液晶面板30係包括:一薄膜電晶體基板(TFT substrate);一彩色濾光片基板(color filter substrate);介於該兩基板之間的一液晶層;以及偏振濾光器(polarizing filters)。
如上所述,第一及第二區域R1、R2係分別地被界定於光轉換元件400之中,以分別地轉換第二光與第三光。
此外,具有相對較長之波長的第二光係先自光轉換元件400之第一區域R1發出,然後具有相對較短之波長的第三光再從第二區域R2發出。
據此,根據本發明實施例之LCD可藉由依據光波長而使用具有第一及第二區域R1、R2之光轉換元件400,來改善亮度。
儘管上述實施例之說明係主要說明兩區域R1、R2,但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制於此。舉例而言,光轉換元件400可具有至少三 區域。在此情況下,該三區域可將第一光轉換為具有彼此不同之波長的光。
圖7至9係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繪示有光轉換元件之製造方法之剖面圖。在下述說明中,對光轉換元件之解說大致上可配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作為參照。
參閱圖7,提供第一及第二樹脂組成物441、442(resin composition)。第一及第二樹脂組成物441、442可包括光硬化樹脂(photo-curable resin)。又,第一及第二樹脂組成物441、442可包括矽氧樹脂(silicon resin)。
第一樹脂組成物441係包括第一光轉換粒子431,而第二樹脂組成物442係包括第二光轉換粒子432。此外,第一及第二樹脂組成物441、442可被容納於一浴槽40(bath)之中,且兩者彼此間係形成一界面(interfacial surface)。
參閱圖8,管體410中的內壓(internal pressure)降低,且管體410之一入口(inlet)係被浸漬於第一及第二樹脂組成物441、442之間的該界面中。然後,環境壓力(ambient pressure)升高,第一及第二樹脂組成物441、442同步地被引入管體410之內。
參閱圖9,被引入管體410內的第一及第二樹脂組成物441、442之一部分係被去除,淨空了管體410之該入口。
接著,被引入管體410內的第一及第二樹脂組成物441、442係被紫外光硬化,以形成基質440。
然後,環氧樹脂組成物係被引入管體410之入口中。該引入之環氧樹脂組成物係被硬化,以形成密封件420。形成密封件420之程序係在氮大氣壓力(nitrogen atmosphere)下進行,故包括氮氣之空氣層450係形成於密封件420與基質440之間。
在此方式下,包括具有第一光轉換粒子431之第一區域R1以及具有第二光轉換粒子432之第二區域R2之光轉換元件400可被提供。
圖10係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繪示有一光轉換元件之一立體圖;圖11係繪示有沿圖10中D-D’線之一剖面圖;圖12係繪示有沿圖10中E-E’線之一剖面圖。在下文中,對根據本實施例之LCD之說明大致上可配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作為參照,並將額外說明光轉換元件。
參閱圖10至12,根據本實施例之光轉換元件402之管體410係包括:一分隔牆412(partition wall)。因分隔牆412之故,管體410之內部區域係被分割為一第一容納部分411a以及一第二容納部分411b。此外,複數個第一光轉換粒子431以及一第一基質443係被設置於第一容納部分411a中,而複數個第二光轉換粒子432以及一第二基質444係被設置於第二容納部分411b中。
第一光轉換粒子431係分佈於第一基質443中,而第一區域R1係被第一光轉換粒子431所界定。又,第二光轉換粒子432係分佈於第二基質444中,而第二區域R2係被第二光轉換粒子432所界定。
結果是,第一區域R1係被設置於第一容納部分411a中,而第二區域R2係被設置於第二容納部分411b中。也就是說,分隔牆412係被設置於第一及第二區域R1、R2之間。
分隔牆412係延伸於發光二極體之出光表面之延伸方向。舉例而言,分隔牆412係面對該出光表面且與該出光表面平行。
此外,分隔牆412可延伸於導光板200之入射表面之延伸方向。舉例而言,分隔牆412係面對導光板200之入射表面且與導光板200之入射表面平行。
又,第一容納部分411a之入口係與第二容納部分411b之入口相對。詳細來說,第一容納部分411a之入口係被設置於管體410之一端,而第二容納部分411b之入口係被設置於管體410之另一端。
包含有第一光轉換粒子431之樹脂組成物係被注入第一容納部分411a中,而包含有第二光轉換粒子432之樹脂組成物係被注入第二容納部分411b中。然後,第一及第二樹脂組成物係被硬化,以形成第一及第二基質443、444。
因為分隔牆412之故,精確地將第一區域R1與第二區域R2區別開來。亦即因為分隔牆412之故,將第一光轉換粒子431與第二光轉換粒子432區別開來。
因此,根據本實施例之光轉換元件402可具有改良之光轉換效率,且包含有光轉換元件402之LCD可具有改良之亮度。
圖13係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繪示有一發光二極體、一光轉換元件、及一導光板之一剖面圖;圖14係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繪示有一光轉換元件之一立體圖;圖15係繪示有沿圖14中F-F’線之一剖面圖。在下文中,對根據本實施例之LCD之說明大致上可配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作為參照,並將額外說明光轉換元件。
參閱圖13至15,根據本實施例,光轉換元件403之第一區域R1係被設置於第二區域R2之上。也就是說,第一及第二區域R1、R2係以發光二極體300所發出之第一光的行進方向為基礎下,彼此平行設置。
據此,第一區域R1之一表面(面對發光二極體300者)可與第二區域R2之一表面(面對發光二極體300者)對準於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說,第一區域R1係被設置於發光二極體300之出光表面之一部分之上,而第二區域R2係被設置於發光二極體300之出光表面之另一部分之上。
此外,第一區域R1之一表面(面對導光板200者)可與第二區域R2之一表面(面對導光板200者)對準於同一平面上。也就是說,第一區域R1係被設置於導光板200之入射表面之一部分之上,而第二區域R2係被設置於導光板200之入射表面之另一部分之上。
因此,自發光二極體300所發出之第一光之一部分可被入射於第一區域R1,而不會通過第二區域R2。另,自發光二極體300所發出之第一光之另一部分可被入射於第二區域R2,而不會通過第一區域R1。
在此方式下,根據本實施例之光轉換元件403可基於光的波長,來區分第一及第二區域R1、R2。特別是,第一及第二區域R1、R2並非依序於第一光之行進方向而設置,而是彼此平行設置。
據此,被第一區域R1所轉換之第二光僅通過第一區域R1,且被第二區域R2所轉換之第三光僅通過第二區域R2。
結果,根據本實施例之光轉換元件403可具有高轉換效率,且根據本實施例之LCD可具有改良之亮度。
此外,雖然上述實施例之說明係主要說明兩區域R1、R2,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制於此。舉例而言,光轉換元件403可具有至少三區域。在此情況下,該三區域可將第一光轉換為具有彼此不同之波長的光。
圖16係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繪示有一光轉換元件之一立體圖;圖17係繪示有沿圖16中G-G’線之一剖面圖;圖18係繪示有沿圖16中H-H’線之一剖面圖。在下文中,對根據本實施例之LCD之說明大致上可配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作為參照,並將額外說明光轉換元件。
參閱圖16至18,根據本實施例之光轉換元件404之管體413係包括:一分隔牆414。因分隔牆414之故,管體413之內部區域係被分割為一第一容納部分413a以及一第二容納部分413b。此外,複數個第一光轉換粒子431以及一第一基質443係被設置於第一容納部分413a中,而複數個第二光轉換粒子432以及一第二基質444係被設置於第二容納部分413b中。
第一光轉換粒子431係分佈於第一基質443中,而第一區域R1係被第一光轉換粒子431所界定。又,第二光轉換粒子432係分佈於第二基質444中,而第二區域R2係被第二光轉換粒子432所界定。
結果是,第一區域R1係被設置於第一容納部分413a中,而第二區域R2係被設置於第二容納部分413b中。也就是說,分隔牆414係被設置於第一及第二區域R1、R2之間。
分隔牆414係延伸且交叉於發光二極體300之出光表面。舉例而言,分隔牆414係與該出光表面垂直相交。
此外,分隔牆414可延伸且交叉於導光板200之入射表面。舉例而言,分隔牆414係與導光板200之入射表面垂直相交。
另,第一區域R1之入口係與第二區域R2之入口相對。詳細來說,第一區域R1之入口係被設置於管體413之一端,而第二區域R2之入口係被設置於管體413之另一端。
又,第一容納部分413a之入口係與第二容納部分413b之入口相對。詳細來說,第一容納部分413a之入口係被設置於管體413之一端,而第二容納部分413b之入口係被設置於管體413之另一端。
包含有第一光轉換粒子431之樹脂組成物441係被注入第一容納部分413a中,而包含有第二光轉換粒子432之樹脂組成物442係被注入第二容納部分413b中。然後,第一及第二樹脂組成物441、442係被硬化,以形成第一及第二基質443、444。
因為分隔牆414之故,精確地將第一區域R1與第二區域R2區別開來。亦即因為分隔牆414之故,將第一光轉換粒子431與第二光轉換粒子432區別開來。
因此,根據本實施例之光轉換元件404可具有改良之光轉換效率,且包含有光轉換元件404之LCD可具有改良之亮度。
圖19係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繪示有一發光二極體、一光轉換元件、及一導光板之一剖面圖;圖20係根據本發明第六實施 例,繪示有一發光二極體、一光轉換元件、及一導光板之一剖面圖。在下文中,對根據本實施例之LCD之說明大致上可配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作為參照,並將額外說明光轉換元件。
參閱圖19,根據本實施例之光轉換元件400a係包括:第一及第二光轉換元件405、406,其係彼此連接在一起。
第一及第二光轉換元件405、406係依序於發光二極體300所發出之第一光的行進方向上而設置。也就是說,發光二極體300所發出之第一光可依序通過第一及第二光轉換元件405、406。
第一光轉換元件405係包括:一第一管體415;第一光轉換粒子431;以及一第一基質443。
第二光轉換元件406係包括:一第二管體416;第二光轉換粒子432;以及一第二基質444。
第一及第二管體415、416係由一黏著件460(adhesive member)彼此接合在一起。黏著件460可黏著於第一及第二管體415、416。黏著件460係為透明的。第一光轉換粒子431係均勻地散佈於第一基質443中。第一光轉換粒子431與第一基質443係被設置於第一管體415中。
第二光轉換粒子432係均勻地散佈於第二基質444中。第二光轉換粒子432與第二基質444係被設置於第二管體416中。
參閱圖20,光轉換元件400b係包括:第一及第二光轉換元件 407、408,其係彼此縱向連接在一起。亦即第一及第二光轉換元件407、408係於第一光之行進方向上,彼此平行排列。
據此,第一光之一部分係通過第一光轉換元件407,而不會通過第二光轉換元件408;此外,第一光之另一部分係通過第二光轉換元件408,而不會通過第一光轉換元件407。
在此方式下,根據本實施例,為製造光轉換元件400a、400b,光轉換元件405、406、407、408係依據光之波長各自獨立地提供,然後再彼此接合在一起。因此,可輕易地製造根據本實施例之光轉換元件400a、400b。
圖21係根據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繪示有一光轉換元件之一立體圖;以及圖22係繪示有沿圖21中I-I’線之一剖面圖。在下文中,對根據本實施例之LCD之說明大致上可配合上述實施例之說明作為參照,並將額外說明光轉換元件。
參閱圖21、22,根據本實施例之光轉換元件409係包括:複數個第一區域R1以及第二區域R2。
第一及第二區域R1、R2可交替地排列。詳細來說,第一及第二區域R1、R2可交替地於管體410之延伸方向排成一列。
亦即第一及第二區域R1、R2係於管體410之延伸方向依序設置於管體410中。詳細來說,第一區域R1係分別被設置於第二區域R2之間。
為形成根據本實施例之光轉換元件409,包含有第一光轉換粒子431之第一樹脂組成物441以及包含有第二光轉換粒子432之第二樹脂組成物442可被交替地注入管體中。接著,第一及第二樹脂組成物可被紫外光硬化,以形成根據本實施例之光轉換元件409。
儘管上述實施例之說明係主要說明包含有第一及第二區域R1、R2之光轉換元件409,但本發明實施例並不限制於此。舉例而言,光轉換元件409可進一步包括複數個第三區域。在此情況下,該第三區域可將第一光轉換為第四光。此外,第一區域R1、第二區域R2、以及該第三區域係依序、交替地被排列於管體410之長度方向。
在本說明書中所提到的“一實施例”、“實施例”、“範例實施例”等任何的引用,代表本發明之至少一實施例中包括關於該實施例的一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此類用語出現在文中多處但不盡然要參考相同的實施例。此外,在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的描述關係到任何實施例中,皆認為在熟習此技藝者之智識範圍內其利用如此的其他特徵、結構或特徵來實現其它實施例。
雖然參考實施例之許多說明性實施例來描述實施例,但應理解,熟習此項技藝者可想出將落入本發明之原理的精神及範疇內的眾多其他修改及實施例。更特定言之,在本發明、圖式及所附 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內,所主張組合配置之零部件及/或配置的各種變化及修改為可能的。對於熟悉此項技術者而言,除了零部件及/或配置之變化及修改外,替代用途亦將顯而易見。
10‧‧‧模框
20‧‧‧背光組件
30‧‧‧液晶面板
40‧‧‧浴槽
100‧‧‧反射片
200‧‧‧導光板
300‧‧‧發光二極體
400、400a、400b、402‧‧‧光轉換元件
403、404、409‧‧‧光轉換元件
405、407‧‧‧第一光轉換元件
406、408‧‧‧第二光轉換元件
410、411、413、415‧‧‧管體
411a、413a‧‧‧第一容納部分
411b、413b‧‧‧第二容納部分
412、414‧‧‧分隔牆
415、417‧‧‧第一管體
416、418‧‧‧第二管體
420、421、422、423、424‧‧‧密封件
431‧‧‧第一光轉換粒子
432‧‧‧第二光轉換粒子
440‧‧‧基質
441‧‧‧第一樹脂組成物
442‧‧‧第二樹脂組成物
443‧‧‧第一基質
444‧‧‧第二基質
450‧‧‧空氣層
460‧‧‧黏著件
500‧‧‧光學片
600‧‧‧軟性印刷電路板
R1‧‧‧第一區域
R2‧‧‧第二區域
圖1係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繪示有一LCD之一立體分解圖;圖2係繪示有沿圖1中A-A’線之一剖面圖;圖3係繪示有一發光二極體、一光轉換元件、與一導光板之一立體圖;圖4係繪示有沿圖3中B-B’線之一剖面圖;圖5係繪示有一光轉換元件之一立體圖;圖6係繪示有沿圖5中C-C’線之一剖面圖;圖7至9係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繪示有一光轉換元件製造方法之剖面圖;圖10係根據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繪示有一光轉換元件之一立體圖;圖11係繪示有沿圖10中D-D’線之一剖面圖;圖12係繪示有沿圖11中E-E’線之一剖面圖; 圖13係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繪示有一發光二極體、一光轉換元件、及一導光板之一剖面圖;圖14係根據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繪示有一光轉換元件之一立體圖;圖15係繪示有沿圖14中F-F’線之一剖面圖;圖16係根據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繪示有一光轉換元件之一立體圖;圖17係繪示有沿圖16中G-G’線之一剖面圖;圖18係繪示有沿圖16中H-H’線之一剖面圖;圖19係根據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繪示有一發光二極體、一光轉換元件、及一導光板之一剖面圖;圖20係根據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繪示有一發光二極體、一光轉換元件、及一導光板之一剖面圖;圖21係根據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繪示有一光轉換元件之一立體圖;以及圖22係繪示有沿圖21中I-I’線之一剖面圖。
10‧‧‧模框
20‧‧‧背光組件
30‧‧‧液晶面板
100‧‧‧反射片
200‧‧‧導光板
300‧‧‧發光二極體
400‧‧‧光轉換元件
500‧‧‧光學片
600‧‧‧軟性印刷電路板

Claims (17)

  1. 一種顯示裝置包括:一光源;以及一光轉換元件,以轉換自該光源發出之一光的一波長;其中,該光轉換元件係包括:至少一管體,其包括一入口;至少一密封件,其用以密封該入口;一第一區域,以將自該光源發出之第一光轉換為第二光,該第一區域包括一第一基質位於該至少一管體內,複數個第一光轉換粒子散佈於該第一基質內;以及一第二區域,以將自該光源發出之第一光轉換為第三光,該第二區域包括一第二基質位於該至少一管體內,複數個第二光轉換粒子散佈該第二基質內,其中該第一基質及該第二基質與該至少一密封件間設置有一間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進一步包括一分隔牆,介入於該第一及第二區域之間。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分隔牆係延伸於與該光源之一出光表面交叉之一方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分隔牆係延伸 於該光源之一出光表面之一延伸方向。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區域係介入於該光源與該第二區域之間。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區域係被設置於該光源之一出光表面之一部分上,而該第二區域係被設置於該光源之一出光表面之另一部分上。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二光係具有一波長,大於該第三光之一波長,且該第一區域距離該光源之距離係小於該第二區域距離該光源之距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管體係包含有:一第一容納部分,以容納該第一區域;以及一第二容納部分,以容納該第二區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及第二容納部分係彼此相鄰,且以一相同方向延伸;而該第一容納部分之一入口係與該第二容納部分之一入口相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及第二容納部分係依序地被設置於該管體之一長度方向上。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光轉換元件係包括:一第一管體,以容納該第一區域; 一第二管體,以容納該第二區域;以及一黏著件,以將該第一管體與該第二管體相連接在一起;其中,該黏著件係黏著於該第一及第二管體上。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及第二管體係依序地於該第一光之一行進方向上而設置。
  13. 一種光轉換元件包括:至少一管體,其包括一入口;至少一密封件,其用以密封該入口;複數個第一光轉換粒子,設置於該管體中之一第一區域內;複數個第二光轉換粒子,設置於該管體中之一第二區域內;一第一基質位於該第一區域內;以及一第二基質位於該第二區域內,其中該第一基質及該第二基質與該至少一密封件間設置有一間隔。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光轉換元件,其中該第一及第二區域係依序地被設置於該管體之一長度方向上。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光轉換元件,其中該些第一光轉換粒子係具有一直徑,大於該第二光轉換粒子之一直徑。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光轉換元件,其中該管體係包括:複數個第一及第二區域,且該第一及第二區域係彼此交替 排列。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光轉換元件,其中該第一及第二區域係彼此交替排列於管體之一延伸方向上。
TW101109467A 2011-03-22 2012-03-20 顯示裝置及光轉換元件 TWI50778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10025529A KR20120107793A (ko) 2011-03-22 2011-03-22 표시장치 및 광 변환 부재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48258A TW201248258A (en) 2012-12-01
TWI507780B true TWI507780B (zh) 2015-11-11

Family

ID=468799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9467A TWI507780B (zh) 2011-03-22 2012-03-20 顯示裝置及光轉換元件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976722B2 (zh)
KR (1) KR20120107793A (zh)
TW (1) TWI507780B (zh)
WO (1) WO2012128551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64503B (zh) * 2012-11-13 2014-12-11 Au Optronics Corp 背光模組
KR102087275B1 (ko) * 2013-03-13 2020-03-11 주식회사 나노브릭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108994B1 (ko) * 2013-08-30 2020-05-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변환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포함하는 광원 유닛
JP6265055B2 (ja) 2014-01-14 2018-01-2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KR20150119998A (ko) * 2014-04-16 2015-10-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양자점 충진 튜브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101613959B1 (ko) * 2014-06-27 2016-04-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656465B2 (en) * 2015-05-29 2020-05-19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Wide color-gamut vehicle infotainment display system with quantum dot element
US11112653B2 (en) 2015-05-29 2021-09-07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Wide color-gamut vehicle infotainment display system with quantum dot element
US10725227B2 (en) 2015-05-29 2020-07-28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Wide color-gamut vehicle infotainment display system
WO2017051848A1 (ja) 2015-09-25 2017-03-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テレビ受信装置及び波長変換部の製造方法
JP7253381B2 (ja) 2016-04-28 2023-04-06 メルク パテント ゲゼルシャフト ミット ベシュレンクテル ハフツング タンパク質中のトリスルフィドレベルを減少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KR20170124680A (ko) * 2016-05-02 2017-11-1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원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KR20180036227A (ko) * 2016-09-30 2018-04-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양자점 유닛, 이를 포함하는 양자점 시트 및 양자점 유닛 또는 양자점 시트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29519A (ko) * 2008-09-08 2010-03-1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양자점 파장변환시트, 및 양자점 파장변환시트를 포함하는 발광장치
US20100103648A1 (en) * 2008-10-28 2010-04-29 Gun-Woo Kim Light emitting diode,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thereof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379342A (en) * 1942-03-21 1945-06-26 Frank J Cozzoli Method of sealing filled tubes
US3653500A (en) * 1969-07-11 1972-04-04 Lilly Co Eli Filled capsules
US6637905B1 (en) * 2002-09-26 2003-10-28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providing backlighting utilizing a luminescent impregnated material
KR100682874B1 (ko) * 2005-05-02 2007-02-1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백색 led
US7105863B1 (en) * 2005-06-03 2006-09-12 Avago Technologies Ecbu Ip (Singapore) Pte. Ltd. Light source with improved life
JP4987711B2 (ja) * 2005-07-08 2012-07-25 株式会社東芝 バックライトと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931628B2 (ja) * 2006-03-09 2012-05-16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KR100901947B1 (ko) * 2006-07-14 2009-06-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나노결정을 이용하는 백색 발광 다이오드 및 그의제조방법
JP5431636B2 (ja) * 2006-07-14 2014-03-05 株式会社小糸製作所 車両用標識灯
US20080029720A1 (en) * 2006-08-03 2008-02-07 Intematix Corporation LED lighting arrangement including light emitting phosphor
KR101318034B1 (ko) * 2006-08-22 2013-10-1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광학 유닛,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표시장치
JP2008116849A (ja) * 2006-11-07 2008-05-22 Sony Corp 表示装置
TWM312019U (en) * 2006-11-09 2007-05-11 Yuan Lin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
US7889421B2 (en) 2006-11-17 2011-02-15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High-power white LED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JP2008186777A (ja) * 2007-01-31 2008-08-14 Seiko Instruments Inc 照明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
US20100155749A1 (en) * 2007-03-19 2010-06-24 Nanosys, Inc. Light-emitting diode (led) devices comprising nanocrystals
WO2009093163A2 (en) * 2008-01-22 2009-07-30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led and a transmissive support comprising a luminescent material
WO2009107052A1 (en) * 2008-02-27 2009-09-03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Illumination device with led and one or more transmissive windows
WO2009107270A1 (ja) * 2008-02-28 2009-09-0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JP5418762B2 (ja) * 2008-04-25 2014-02-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発光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9074751B2 (en) * 2008-06-20 2015-07-07 Seoul Semiconductor Co., Ltd. Lighting apparatus
KR100982991B1 (ko) * 2008-09-03 2010-09-17 삼성엘이디 주식회사 양자점 파장변환체, 양자점 파장변환체의 제조방법 및 양자점 파장변환체를 포함하는 발광장치
US20100117106A1 (en) * 2008-11-07 2010-05-13 Ledengin, Inc. Led with light-conversion layer
CN101749654A (zh) * 2008-12-18 2010-06-23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照明装置
US7972023B2 (en) * 2009-03-10 2011-07-05 Nepes Led Corporation Lamp-cover structure containing luminescent material
JP5238618B2 (ja) * 2009-06-12 2013-07-17 スタンレー電気株式会社 半導体発光装置
JP5255527B2 (ja) * 2009-07-03 2013-08-07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色変換部材および表示装置
US8294168B2 (en) * 2010-06-04 2012-10-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Light source module using quantum dots, backlight unit employing the light source module, display apparatus, and illumination apparatus
US8354784B2 (en) * 2010-09-28 2013-01-15 Intematix Corporation Solid-state light emitting devices with photoluminescence wavelength conversion
TW201215817A (en) * 2010-10-05 2012-04-16 Advanced Connectek Inc Complementary color light source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00029519A (ko) * 2008-09-08 2010-03-1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양자점 파장변환시트, 및 양자점 파장변환시트를 포함하는 발광장치
US20100103648A1 (en) * 2008-10-28 2010-04-29 Gun-Woo Kim Light emitting diode, backlight assembly having the same and method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09959A1 (en) 2014-01-09
TW201248258A (en) 2012-12-01
KR20120107793A (ko) 2012-10-04
WO2012128551A3 (en) 2013-03-14
WO2012128551A2 (en) 2012-09-27
US9976722B2 (en) 2018-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7780B (zh) 顯示裝置及光轉換元件
TWI514044B (zh) 顯示裝置
US9110203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light guide plate and optical path conversion unit
TWI617865B (zh) 光轉換裝置及具有其之顯示裝置
JP6243376B2 (ja) 表示装置
TWI461793B (zh) 顯示裝置
TWI571677B (zh) 光學構件及具有其之顯示裝置
TWI477857B (zh) 光學構件、具有其之顯示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US9720159B2 (en) Optical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210158B1 (ko) 표시장치 및 광 변환 부재
TWI514043B (zh) 顯示裝置
KR101916245B1 (ko)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TWI621898B (zh) 光學構件及具有其之顯示裝置
KR101273198B1 (ko) 표시장치
KR101210084B1 (ko)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1189326B1 (ko) 표시장치 및 파장 변환 부재의 제조방법
KR101273138B1 (ko) 표시장치
KR101326905B1 (ko)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1854777B1 (ko) 광학 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KR101812338B1 (ko) 광학 부재,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30050181A (ko) 표시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