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4617B - 樹脂粒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防炫膜、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及外用劑 - Google Patents

樹脂粒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防炫膜、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及外用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4617B
TWI504617B TW100137298A TW100137298A TWI504617B TW I504617 B TWI504617 B TW I504617B TW 100137298 A TW100137298 A TW 100137298A TW 100137298 A TW100137298 A TW 100137298A TW I504617 B TWI504617 B TW I50461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particles
resin
particles
meth
monom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372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15745A (zh
Inventor
Masaaki Nakamura
Ryosuke Harada
Koitiro Okamoto
Original Assignee
Sekisui Plastic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kisui Plastics filed Critical Sekisui Plastics
Priority to TW1001372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461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3157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157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46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4617B/zh

Links

Landscapes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Description

樹脂粒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防炫膜、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及外用劑
本發明是有關樹脂粒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防炫膜、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及外用劑。更詳言之,本發明是有關單分散性高的樹脂粒子及使用其之防炫膜、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外用劑,以及以種子聚合法(seed polymerization)製造單分散性高的樹脂粒子之製造方法。
組成如液晶TV(電視機)等顯示器的光擴散膜、光擴散板、防炫膜等光擴散劑、各種墊材用的添加劑、塗料用添加劑、隔片(spacer)、抗結塊劑(antiblocking agent)、層析用填充材、診斷用試藥擔體等係要求粒徑大且單分散性高的樹脂粒子。
此種樹脂粒子的製造方法已知有種子聚合法。種子聚合法,是在水性媒體中調製由預先製作的粒徑統一之聚合物形成的種粒子,接著使種粒子吸收單體而聚合的方法(例如,日本特開平8-169907號公報:專利文獻1)。通常重複單體的吸收與聚合至獲得所求粒徑之樹脂粒子。在種子聚合法中,大多使用分散性優異的聚乙烯醇等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作為分散劑。
不過,聚乙烯醇等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容易殘留在樹脂粒子中。如在樹脂粒子中殘留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時,聚乙烯醇等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因受熱及隨著時間劣化,而有導致樹脂粒子變色(黃變)的問題。為防止樹脂粒子因熱等而變色,也考量在聚合後進行清洗,以去除聚乙烯醇等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然而,因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不易以清洗而完全去除,故使用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而得的樹脂粒子係含有殘留的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因此不能避免加熱時的黃變。此外,為去除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而進行清洗時,因需要時間清洗樹脂粒子,故有產率降低的問題。
因此,在日本特開平10-298250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的提議使用特定的界面活性劑,因此而不需使用聚乙烯醇的樹脂粒子之製造方法。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8-169907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10-298250號公報
不過,在上述專利文獻2中所述之製造方法中,以一個步驟進行單體的吸收與聚合則所得樹脂粒子大小有其限度,故如欲得大粒徑的樹脂粒子則必須重複進行單體的吸收與聚合。
此外,根據本案發明人等的探討可知,如上述專利文獻2中所述之製造方法僅使用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或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時,大多是微小粒子及粗大粒子,而未能獲得粒徑統一(單分散性高)的樹脂粒子。
因此,冀盼提供即使減少單體的吸收與聚合之重複數,也能生產性佳的獲得粒徑大、單分散性高且抑制加熱時變色的之樹脂粒子的製造方法,以及單分散性高且抑制加熱時變色的樹脂粒子,及使用其之防炫膜、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外用劑。
如此一來,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樹脂粒子的製造方法,其特徵是包括:在水性媒體中,不使用分散劑,且在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的存在下,使種粒子吸收含有聚合性單體與聚合起始劑之聚合性混合物的步驟,此聚合性單體至少含有苯乙烯類單體及(甲基)丙烯酸系單體中的一種;以及在水性媒體中,不使用分散劑,且在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的存在下,使前述聚合性單體聚合而得樹脂粒子的步驟。
此外,本說明書中,(甲基)丙烯酸系是指丙烯酸系或甲基丙烯酸系,(甲基)丙烯酸酯是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之意。
並且,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樹脂粒子,其是由上述方法獲得,並含有來自聚合性單體的樹脂,此聚合性單體含有苯乙烯類單體及(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的至少一種,使樹脂粒子在150℃的恒溫槽中加熱2小時之後,以比色計測定的b*值在-1.0至+2.0的範圍內。
在此,b*值是遵照JIS Z8722在L*a*b*表色系進行色度測定所得之值。此外,b*值在+側的數值越大時則黃色變化度越增加。
並且,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樹脂粒子,其係來自聚合性單體的樹脂,此聚合性單體含有苯乙烯類單體及(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的至少一種,其中,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其個數比例為83%以上,使其在150℃的恒溫槽中加熱2小時之後,以比色計測定的b*值在-1.0至+2.0的範圍內。
再者,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防炫膜,其是在透明基材膜上塗布含有本發明樹脂粒子之塗布用組成物而得;含有本發明樹脂粒子之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以及含有本發明樹脂粒子之外用劑。
根據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因於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存在下,使種粒子吸收聚合性混合物,並在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的存在下聚合聚合性單體,故抑制微小粒子及粗大粒子的生成,而可得產率佳、粒子徑統一(單分散性高)的樹脂粒子。此外,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因不使用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聚乙烯醇等),故與使用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而得的樹脂粒子比較時,前者可抑制樹脂粒子加熱時之黃變。例如於150℃的恒溫槽中加熱2小時之後,以比色計測定的b*值可抑制在-1.0至+2.0的範圍內。此外,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因不使用無機分散劑,故可避免樹脂粒子表面上殘留超過10ppm的金屬成分(鎂等)。因此,在混合樹脂粒子與其他的粒子以製造產品時,可避免因金屬成分產生之離子結合而使樹脂粒子產生凝聚,並避免因此致使產品特性(例如防炫膜之防炫性)惡化。此外,本發明的製造方法,因不使用巨單體(macromonomer)作為分散劑,故可避免部份巨單體的結晶化,而在樹脂粒子中產生白濁。
此外,本發明的樹脂粒子,因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83%以上,故為粒徑小於體積平均粒徑的80%之微小粒子的個數比例及粒徑大於體積平均粒徑的120%之粗大粒子的個數比例減少之樹脂粒子。因此可提高本發明樹脂粒子與其他的物質混合時的防炫性、光擴散性及去光性等特性。此外,本發明的樹脂粒子於150℃的恒溫槽中加熱2小時之後,以比色計測定的b*值抑制在-1.0至+2.0的範圍內,故可抑制加熱時樹脂粒子之黃變。因此,本發明樹脂粒子在下述用途中可抑制產品的黃變,尤其在樹脂粒子與其他物質組合而製造產品時會伴隨加熱的用途,例如將樹脂粒子與基材樹脂混合製成組成物後塗布組成物並使其加熱乾燥的用途(尤其是將組成物塗布在作為基材的透明塑膠膜之表面上並藉由加熱乾燥而製造防炫膜的用途)、將樹脂粒子與基材樹脂混合製成組成物後使組成物加熱成形的用途等。在使用樹脂粒子的產品為光擴散膜、光擴散板、防炫膜等光學構材時,抑制產品的黃變係特別重要。
如上述,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單分散性高且可抑制加熱時的變色之樹脂粒子。
再者,本發明的防炫膜是在透明基材膜上塗布含有本發明樹脂粒子之塗料用組成物而得的膜,故其防炫性優異且抑制變色。
再者,本發明的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係含有本發明樹脂粒子,故其光擴散性優異且抑制變色。
並且,本發明的外用劑係含有本發明的樹脂粒子,故其具有良好的平滑性。
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是有關以種子聚合法製造樹脂粒子的方法,其中包括:在水性媒體中,於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存在下,使種粒子吸收含有聚合性單體與聚合起始劑之聚合性混合物的步驟(以下稱為「吸收步驟」);以及在水性媒體中,於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的存在下聚合聚合性單體而得樹脂粒子的步驟(以下稱為「聚合步驟」)。尤其是,本發明樹脂粒子之製造方法在吸收步驟及聚合步驟中均不使用分散劑,而是在吸收步驟及聚合步驟中使用不同的陰離子界面活性劑,並使用至少含有苯乙烯單體及(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的一種之聚合性單體。本發明樹脂粒子之製造方法係在吸收步驟中是使用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並在聚合步驟中是使用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上述分散劑也稱為分散安定劑。在本說明書中,「分散劑」的定義是指使聚合性混合物在水性媒體中分散的狀態安定化的水不溶性之無機化合物或重量平均分子量8,000以上的高分子物質。上述分散劑可舉出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無機分散劑、巨單體(macromonomer)(具有可聚合的官能基之高分子化合物)等。上述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可舉出聚乙烯醇、聚羧酸、纖維素類(羥基乙基纖維素、羧基甲基纖維素等)、聚乙烯吡咯啶酮(polyvinyl pyrrolidone)等。上述無機分散劑可列舉:複分解焦磷酸鎂(由複分解生成法生成的焦磷酸鎂)、焦磷酸鈣、焦磷酸鋁、焦磷酸鋅等焦磷酸鹽;磷酸鈣、磷酸鎂、磷酸鋁、磷酸鋅等磷酸鹽;碳酸鈣、碳酸鎂等金屬碳酸鹽;氫氧化鈣、氫氧化鎂、氫氧化鋁等金屬氫氧化物;偏矽酸鈣(calcium metasilicate)、硫酸鈣、硫酸鋇、膠體氧化矽等水不溶性無機化合物。上述巨單體可舉例如具有羧基等親水基的單官能基單體與不具有親水基的單官能基單體之共聚合物,此種共聚合物可舉例如(甲基)丙烯酸酯與(甲基)丙烯酸的共聚合物。此處,「單官能」是指在1分子中具有1個可聚合的烯基(廣義的乙烯基)。
此外,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中,上述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宜為選自由烷基磺基琥珀酸鹽(alkyl sulfosuccinate)、烷基磺酸鹽及烷基磺基醋酸鹽所成群組中至少一種之化合物,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宜為選自由上述聚氧乙烯芳醚磷酸鹽、聚氧乙烯烷醚磷酸鹽、聚氧乙烯烷醚硫酸鹽、聚氧乙烯芳醚硫酸鹽及聚氧乙烯烷基磺基琥珀酸鹽所成群組中至少一種之化合物。此情況下可提供單分散性較高且抑制加熱時黃變的樹脂粒子。
再者,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中,上述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宜為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鹽,上述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宜為聚氧乙烯烷醚磷酸鹽及聚氧乙烯芳醚硫酸鹽之至少一種。此情況下可提供單分散性較高且抑制加熱時黃變的樹脂粒子。
此外,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中,相對於聚合性單體100重量份時,宜使用0.1至10重量份的上述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相對於上述聚合性單體100重量份時,宜使用0.1至10重量份的上述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中,上述聚合性單體含有(甲基)丙烯酸類單體時(尤其是上述聚合性單體含有對水(20℃)的溶解度為1.5重量%以下之(甲基)丙烯酸類單體時),相對於上述(甲基)丙烯酸類單體100重量份,宜使用0.1至10重量份的上述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相對於上述(甲基)丙烯酸類單體100重量份時,宜使用0.1至10重量份的上述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此情形下可提供單分散性較高且抑制加熱時黃變的樹脂粒子。
再者,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中,上述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宜具有以下組成:組成1分子的該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全部烷基的合計碳數為10至40,且組成1分子的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全部烷基數為1至5。此情形下可提供單分散性較高且抑制加熱時黃變的樹脂粒子。
此外,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中,上述聚合性單體含有苯乙烯類單體時,上述苯乙烯類單體宜為選自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對氯苯乙烯及α-甲基苯乙烯所成群組中至少一種之化合物。此情形下可提供單分散性較高且抑制加熱時黃變的樹脂粒子。
此外,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中,上述聚合性單體含有(甲基)丙烯酸類單體時,上述(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為(甲基)丙烯酸烷酯,上述烷基的碳數宜為2至12。此情形下可提供單分散性較高且抑制加熱時黃變的樹脂粒子。
再者,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中,上述聚合性單體含有苯乙烯類單體時,相對於1重量份種粒子宜吸收30至300重量份的上述聚合性混合物。此情形下可提供單分散性較高且抑制加熱時黃變的樹脂粒子。
再者,在本發明的製造方法中,上述聚合性單體含有(甲基)丙烯酸類單體(尤其在上述聚合性單體含有對水的溶解度為1.5重量%以下(20℃)之(甲基)丙烯酸類單體時)時相對於1重量份種粒子宜吸收30至500重量份的上述聚合性混合物。此情形下可提供單分散性較高且抑制加熱時黃變的樹脂粒子。
(1)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a)吸收步驟中使用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吸收步驟中使用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是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此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具有的主要任務是:在水性媒體中,使聚合性混合物的液滴維持微小粒且安定的分散之狀態,此聚合性混合物含有苯乙烯單體及(甲基)丙烯酸類單體之至少1種的聚合性單體與聚合起始劑。發明人等認為是由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中的烷基而維持安定的分散狀態。換句話說,發明人等認為是因為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的烷基向著上述聚合性混合物之液滴側,且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中烷基以外的部份向著水性媒體側,因此可安定的維持液滴之分散狀態。再者,發明人等認為因安定的維持分散狀態,而亦有使種粒子增加吸收上述聚合性混合物(因聚合性混合物的吸收而提高種粒子的膨脹率)的效果。
上述烷基的位置宜在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的分子中之末端。由於上述烷基的位置在末端,而可使上述液滴維持在較安定的分散狀態。以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1分子中的全部烷基之合計碳數表現時,組成烷基的碳數宜在10至40的範圍內。因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1分子中的全部烷基之合計碳數在此範圍內,故可較安定的維持上述液滴的分散狀態。較佳之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1分子中的全部烷基之合計碳數為在10至30的範圍。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1分子中的烷基數宜在1至5的範圍。因使其在此範圍中,故可較安定的維持上述液滴的分散狀態。烷基的個數少則組成1個烷基的碳數多,烷基的個數多則組成1個烷基的碳數少。因此,烷基數×碳數之值宜在10至150的範圍中。
在此,具體的烷基可舉出碳數6至20的烷基(己基、庚基、辛基、壬基、癸基、十一烷基、十二烷基、十三烷基、十四烷基、十五烷基、十六烷基、十七烷基、十八烷基、十九烷基或二十烷基)等。此等烷基可為直鏈狀,也可為分枝狀。
再者,具體來說,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宜為選自由烷基磺基琥珀酸鹽、烷基磺酸鹽、烷基磺基醋酸鹽、α-烯烴磺酸鹽及醯基磺酸鹽所成群組中至少1種之化合物,更佳為選自由烷基磺基琥珀酸鹽、烷基磺酸鹽、烷基磺基醋酸鹽所成群組中至少1種之化合物。此等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可使用鈉鹽、鉀鹽、鈣鹽等金屬鹽及銨鹽等。
選自上述群組中至少1種之化合物宜為烷基磺基琥珀酸鹽,較佳為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鹽。尤其在上述二烷基磺基琥珀酸鹽可舉出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二(2-乙基己基)磺基琥珀酸鈉等。
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可為十二烷苯磺酸鈉等烷基苯磺酸鹽。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可單獨使用,也可組合2種以上使用。
相對於上述聚合性單體100重量份,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的使用量宜在0.1至10重量份的範圍內。只要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的使用量在此範圍中,即可得更為抑制微小粒子及粗大粒子產生的樹脂粒子。相對於上述聚合性單體100重量份,更佳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使用量為在0.1至5重量份的範圍中。
(b)聚合步驟中使用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聚合步驟中使用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是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此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具有的主要任務是:在水性媒體中,吸收聚合性混合物的種粒子彼此不會結合,而就此維持在安定的分散狀態,此聚合性混合物含有苯乙烯單體及(甲基)丙烯酸類單體之至少1種的聚合性單體與聚合起始劑。發明人等認為是由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中的聚氧乙烯基鏈而維持安定的分散狀態。換句話說,發明人等認為是因上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的聚氧乙烯基廣範圍的吸附在上述聚合性混合物的液滴(單體液滴)上,而使上述聚合性混合物的液滴安定,故可安定的維持已吸收聚合性單體的種粒子之分散狀態。
上述聚氧乙烯基鏈宜具有1至30的重複數。因重複數在此範圍中,故可安定的維持已吸收聚合性單體的種粒子之分散狀態。較佳的重複數是在1至20的範圍中。
上述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可為脂肪族類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也可為芳香族類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上述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可使用分子結構中含有磷酸鹽、硫酸鹽、磺基琥珀酸鹽等的界面活性劑。此等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可使用鈉鹽、鉀鹽、鈣鹽等金屬鹽或銨鹽等。
再者,具體來說,上述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宜為選自由聚氧乙烯芳醚磷酸鹽、聚氧乙烯烷醚磷酸鹽、聚氧乙烯烷醚硫酸鹽、聚氧乙烯芳醚硫酸鹽及聚氧乙烯烷基磺基琥珀酸鹽所成群組中至少1種之化合物。聚氧乙烯芳醚磷酸鹽及聚氧乙烯芳醚硫酸鹽中所含的芳基可舉出苯基、苯乙烯化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等。聚氧乙烯烷醚磷酸鹽及聚氧乙烯烷基磺基琥珀酸鹽中所含的烷基可舉出碳數1至10的烷基等。
上述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在市面上已有多種產品。上述聚氧乙烯芳醚磷酸鹽可使用例如第一工業製藥股份公司製PLYSURF(註冊商標)系列的AL、AL12H,此等係上市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均為聚氧乙烯苯乙烯化苯醚磷酸酯)。
上述聚氧乙烯烷醚磷酸鹽可分別使用例如第一工業製藥股份公司製PLYSURF(註冊商標)系列的A212C(聚氧乙烯十三烷醚磷酸鹽)、A215C(聚氧乙烯十三烷醚磷酸鹽)、A208F(聚氧乙烯烷(C8)醚磷酸酯)、M208F(聚氧乙烯烷(C8)醚磷酸酯‧單乙醇胺鹽)、A208N(聚氧乙烯烷(C12、C13)醚磷酸酯)、A208B(聚氧乙烯烷十二烷醚磷酸酯)、A210B、A219B、DB-01、A212D;以及東邦化學工業股份公司製Phosphanol(註冊商標)系列的LO-529(聚氧乙烯十三烷醚磷酸鹽)、RB-410、RL210、RS610、ML-220、RD-510Y、RD-720N、RL-310、RS-410、RS-710、ED-200、LB-400、LS-500、ML-240、RD-720、RP-710、GB-520、LP-700、RA-600,此等係上市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上述聚氧乙烯烷醚硫酸鹽可使用例如第一工業製藥股份公司製HITENOL(註冊商標)系列的XJ-630S、XJ-16、PS-06、PS-15、330T、TM-07、227L、325L、LA-10、LA-12、LA-16、325SM、08E、18E、W-2320,此等係上市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上述聚氧乙烯芳醚硫酸鹽可使用例如第一工業製藥股份公司製HITENOL(註冊商標)系列的NF-08、NF-0825、NF-13、NF-17,此等係上市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均為聚氧乙烯苯乙烯化苯醚硫酸銨)。
上述聚氧乙烯烷基磺基琥珀酸鹽可使用例如第一工業製藥股份公司製NEO-HITENOL(註冊商標)系列的ECL-30S、ECL一45、LS、L30、S-70,此等係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
上述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在上述具體的例中較佳為聚氧乙烯烷醚磷酸鹽(例如,「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及聚氧乙烯芳醚硫酸鹽(例如,「HITENOL(註冊商標)NF-17」)的至少一者,更佳為聚氧乙烯十三烷醚磷酸鹽及聚氧乙烯苯乙烯化苯醚硫酸鹽的至少一者。
上述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可單獨使用或組合2種以上使用。
相對於聚合性單體100重量份,上述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使用量宜在0.1至10重量份的範圍中。只要上述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使用量在此範圍中,即可得抑制較微小粒子及粗大粒子產生的樹脂粒子。相對於聚合性單體100重量份,具有聚氧乙烯基鏈之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的使用量較佳為在0.1至5重量份的範圍中。
(2)聚合性單體
(a)苯乙烯類單體
上述苯乙烯類單體是苯乙烯、或含有苯乙烯骨架的單官能單體。上述苯乙烯類單體可舉出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對氯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單官能苯乙烯類單體。此外,此等苯乙烯類單體對水(20℃)的溶解度均為1.5重量%以下。
(b)(甲基)丙烯酸類單體
上述(甲基)丙烯酸類單體是單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上述(甲基)丙烯酸類單體宜為對水(20℃)的溶解度(以水及(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的合計量為100重量%時)為1.5重量%以下的(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甲基)丙烯酸類單體對水(20℃)的溶解度大於1.5重量%時樹脂粒子會凝聚。本發明人等推測其理由如下。換句話說,(甲基)丙烯酸類單體對水(20℃)的溶解度大於1.5重量%之情形,在種粒子吸收(甲基)丙烯酸類單體時及聚合(甲基)丙烯酸類單體時,會使(甲基)丙烯酸類單體對於水性媒體產生溶解。發明人等推測,已溶解的(甲基)丙烯酸類單體在聚合時達到凝聚樹脂粒子的效果。
對水(20℃)的溶解度為1.5重量%以下之(甲基)丙烯酸類單體可使用脂肪族類的(甲基)丙烯酸類單體(不具有芳香族烴基與脂環式烴基的(甲基)丙烯酸類單體)及芳香族類的(甲基)丙烯酸類單體(具有芳香族烴基的(甲基)丙烯酸類單體)之任一種單體。此處,就有利於種粒子吸收聚合性混合物之觀點而言,(甲基)丙烯酸類單體較佳為脂肪族類的(甲基)丙烯酸類單體。再者,上述對水(20℃)的溶解度為1.5重量%以下之(甲基)丙烯酸類單體宜為碳數2至12的烷基醇與(甲基)丙烯酸之酯。
具體來說,上述對水(20℃)的溶解度為1.5重量%以下之(甲基)丙烯酸類單體可列舉: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異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二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等甲基丙烯酸烷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丙酯、丙烯酸異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第二丁酯、丙烯酸第三丁酯、丙烯酸十二烷酯等丙烯酸烷酯等。
上述(甲基)丙烯酸類單體可為對水(20℃)的溶解度大於1.5重量%之(甲基)丙烯酸類單體。此種(甲基)丙烯酸類單體上可使用脂肪族類的(甲基)丙烯酸類單體及芳香族類的(甲基)丙烯酸酸類單體之任一種單體,可舉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基乙酯、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等。
此外,將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及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對水(20℃)的溶解度表示於表1。
上述聚合性單體含有苯乙烯類單體及(甲基)丙烯酸類單體兩種時,上述苯乙烯類單體的使用量可為上述聚合性單體的50重量%以上,也可未達上述聚合性單體的50重量%。
(c)其他的單體
上述聚合性單體中,也可依樹脂粒子所要求性質而使用苯乙烯類單體及(甲基)丙烯酸類單體以外的其他單體。
其他的單體可列舉:(甲基)丙烯酸;二乙烯苯之類的多官能苯乙烯類單體;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新戊四醇三(甲基)丙烯酸酯、1,1,1-三羥基甲基乙烷二丙烯酸酯、1,1,1-三羥基甲基乙烷三丙烯酸酯、1,1,1-三羥基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等多官能(甲基)丙烯類單體;甲基乙烯醚、乙基乙烯醚、醋酸乙烯、酪酸乙烯、N-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丙烯醯胺、N-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甲基丙烯醯胺、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乙烯類單體等。此外,上述多官能苯乙烯類單體是苯乙烯或含有苯乙烯骨架的多官能之單體。此處,「多官能」是指在1分子中具有2個以上可聚合的烯基之意。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類單體是多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
就賦與樹脂粒子耐溶劑性而言,上述聚合性單體宜含有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類單體。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的使用量可未達上述聚合性單體的50重量%。就賦與樹脂粒子耐溶劑性而言,上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的使用量宜在聚合性單體的5至30重量%的範圍內。
(3)聚合起始劑
上述聚合起始劑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任何周知的聚合起始劑。上述聚合起始劑可列舉:苯甲醯過氧化物、十二醯過氧化物、隣氯苯甲醯過氧化物、隣甲氧基苯甲醯過氧化物、3,5,5-三甲基己醯過氧化物、過氧化(2-乙基己酸)第三丁酯(t-butyl peroxy 2-ethylhexanoate)、二第三丁基過氧化物等有機過氧化物;2,2’-偶氮雙異丁腈、1,1’-偶氮雙環己烷腈(2,2’-azobiscyclohexanecarbonitrile)、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等偶氮類化合物等。相對於上述聚合性單體100重量份,宜使用0.1至1重量份的範圍內之上述聚合起始劑。
(4)水性媒體
上述水性媒體可舉出水、水與水溶性溶劑(例如,低級醇(碳數5以下的醇))之混合溶劑。
(5)種粒子
上述種粒子並無特別限定,可舉出丙烯酸類樹脂粒子、苯乙烯類樹脂粒子等乙烯類樹脂粒子。
上述丙烯酸類樹脂粒子可舉出來自(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的粒子。(甲基)丙烯酸類單體可列舉: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第三丁酯、丙烯酸十二烷酯、丙烯酸十八烷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四氫呋喃酯、丙烯酸二乙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基乙酯;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的乙二醇酯類等。此等單體可單獨使用,也可併用2種以上。
亦可在上述(甲基)丙烯酸類單體中加入其他的單體。其他的單體可列舉:甲基乙烯醚、乙基乙烯醚等烷基乙烯醚類;醋酸乙烯、酪酸乙烯等乙烯酯類;N-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丙烯醯胺、N-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N-烷基取代(甲基)丙烯醯胺類;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腈類;二乙烯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單體;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對氯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類單體等。此等其他的單體可單獨使用,也可併用2種以上。
苯乙烯類粒子可舉出來自苯乙烯、對甲基苯乙烯、對氯苯乙烯、氯甲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等苯乙烯類單體的粒子。此等苯乙烯類粒子可單獨使用,也可併用2種以上。
亦可在上述苯乙烯類單體中加入其他的單體。其他的單體可列舉: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單(甲基)丙烯酸酯等(甲基)丙烯酸的乙二醇酯類;甲基乙烯醚、乙基乙烯醚等烷基乙烯醚類;醋酸乙烯、酪酸乙烯等乙烯酯類;N-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丙烯醯胺、N-甲基甲基丙烯醯胺、N-乙基甲基丙烯醯胺等N-烷基取代(甲基)丙烯醯胺類;丙烯腈、甲基丙烯腈等腈類;二乙烯苯、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羥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等多官能單體;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異丁酯、丙烯酸第三丁酯、丙烯酸十二烷酯、丙烯酸十八烷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四氫呋喃酯、丙烯酸二乙基胺基乙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第三丁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酯、甲基丙烯酸二乙基胺基乙酯等(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甲基)丙烯酸的乙二醇酯類以外的(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等。此等其他的單體可單獨使用,也可併用2種以上。
上述種粒子宜為丙烯酸類樹脂粒子或苯乙烯類樹脂粒子。上述種粒子宜為非交聯的樹脂粒子,更佳為非交聯的(甲基)丙烯酸類樹脂粒子或苯乙烯類樹脂粒子。
上述種粒子的體積平均粒徑雖可依種粒子吸收的聚合性混合物之量、所求樹脂粒子的粒徑等條件而適宜的調整,但宜在0.1至10μm的範圍內。
此外,可藉由例如乳化聚合法、無乳化劑(soap free)乳化聚合法(不使用界面活性劑的乳化聚合法)、分散聚合法、種子聚合法等周知的聚合方法,使(甲基)丙烯基類單體、苯乙烯類單體等乙烯類單體(1分子中至少聚有1個可聚合的烷基之化合物)聚合而得上述種粒子。
種子聚合也可重複進行複數階段。換句話說,種子聚合例如可包括:第1階段的種子聚合,其係藉由非種子聚合的聚合而得的第1種粒子,且藉由此第1種粒子吸收單體混合物並聚合而得第2種粒子;與最後階段的種子聚合,其係藉由第2種粒子吸收單體混合物並聚合而得本發明的已交聯之樹脂粒子。此外,種子聚合也可包括:前述第1階段的種子聚合、藉由第2種粒子吸收單體混合物並聚合而得第3種粒子的第2階段的種子聚合、……、及獲得本發明已交聯樹脂粒子之最後階段的種子聚合。使種子聚合重複進行複數階段的方法係適用於欲使樹脂粒子的粒徑變大之情形。
為了獲得第1階段種子聚合所用種粒子之乙烯類單體之聚合,係可以與為了獲得本發明樹脂粒子之上述聚合性單體之聚合相同的方式進行,但較佳為不使用界面活性劑。換句話說,在為了獲得第1階段種子聚合所用種粒子之乙烯單體的聚合方法最佳為無乳化劑聚合法。另一方面,為了獲得第2階段以後種子聚合所用種粒子(第2階段以後的種粒子)之乙烯類單體之聚合,係可以與為了獲得本發明的樹脂粒子之最後階段種子聚合相同的種子聚合,且較佳為使用界面活性劑。
在為了獲得種粒子之乙烯類單體的聚合中,也可添加分子量調整劑。上述分子量調整劑可舉例如:正辛基硫醇(1-辛硫醇)、正十二烷基硫醇、第三(十二烷基)硫醇等硫醇類;γ-萜品烯(γ-terpinene)、雙戊烯(dipentene)等萜烯類(terpenes);氯仿、四氯化碳等鹵化烴、α-甲基苯乙烯二聚物等。
(6)種子聚合法
本發明的方法只要參考周知的種子聚合法即可。以下所述雖然是一般的種子聚合法,但並不侷限於此方法中。
首先,是在由聚合性混合物與水性媒體所組成的乳化液中添加種粒子。乳化液可用周知的方法製作。例如,在水性媒體中添加聚合性混合物後,以均質機(homogenizer)、超音波處理機、高壓均質機(Nanomizer(註冊商標))等微細乳化機分散,藉此可得乳化液。聚合起始劑可預先混合在聚合性單體後,再分散於水性媒體中,也可將兩者各別分散在水性媒體後再將水性媒體混合。所得乳化液中,聚合性混合物液滴的粒徑宜小於種粒子,因此使重粒子有效吸收聚合性混合物。
種粒子可直接添加在乳化液中,也可以種粒子分散在水性媒體之型態添加。
將種粒子添加至乳化液中後,使種粒子吸收聚合性混合物。此吸收通常是藉由添加種粒子後的乳化液於室溫(大約20℃)下攪拌1至12小時而進行。此外,也可藉由加溫乳化液至30至50℃左右以促進吸收。
種粒子因吸收聚合性混合物而膨脹。相較於上述已往的技術,本發明的方法在1次的吸收步驟中種粒子所吸收之聚合性混合物的量可較多。例如,對於種粒子1重量份,聚合性混合物的使用量可為30重量份以上。上述聚合性單體含有苯乙烯類單體時,對於種粒子的1重量份,上述聚合性混合物的使用量較佳為在30至300重量份的範圍,更佳為在30至200重量份的範圍。上述聚合性單體含有(甲基)丙烯酸類單體時,對於種粒子的1重量份,上述聚合性混合物的使用量較佳為在30至500重量份的範圍,更佳為在40至300重量份的範圍。若上述聚合性混合物的使用量小於上述數值範圍的下限值,則聚合所增加的粒徑變小,因此使生產性降低。若上述聚合性混合物的使用量大於上述數值範圍的上限值,則上述聚合性混合物無法完全被種粒子吸收,而在水性媒體中獨自懸浮聚合而生成異常粒子。此外,可以光學顯微鏡的觀察而確認粒徑之擴大,藉此而判定種粒子是否完成吸收上述聚合性混合物。
接著使種粒子吸收的聚合性單體聚合而得樹脂粒子。
聚合溫度可依照聚合性單體及聚合起始劑的種類而適宜的選擇。聚合溫度宜在25至110℃的範圍內,較佳為在50至100℃的範圍內。較佳為在種粒子完全吸收聚合性混合物後昇溫而進行聚合反應。較佳為聚合完畢後,將含有樹脂粒子的懸浮液以加壓過濾或抽氣過濾等去除水性媒體,之後以水或溶劑清洗藉此將粒子表面上的界面活性劑去除,然後使其乾燥後而分離出樹脂粒子。
此外,為了在水系中抑制乳化粒子的產生,也可在聚合反應系中使用亞硝酸鹽類、亞硫酸鹽類、氫醌(hydroquinone)類、抗壞血酸(ascorbic acid)類、水溶性維生素B類、檸檬酸、聚酚類等水溶性的聚合抑制劑(polymerization inhibitor)。
(7)樹脂粒子
根據本發明之方法抑制來自單體的小粒子及粗大粒子、以及粒子凝聚體的生成,並且獲得生產性佳且單體分散性良好之樹脂粒子。
根據本發明可得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之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在83%以上的樹脂粒子,例如可得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之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全粒子之85%以上的樹脂粒子。樹脂粒子中,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之80%以上120%之粒子的個數比例宜為90%以上。在此,樹脂粒子的凝聚體即使以超音波照射也難以碎解,且含有凝聚體的樹脂粒子其粒徑大於體積平均粒徑之120%之粒子的個數比例會增加。此外,若種粒子吸收聚合性混合物不足時會使小粒子的比例增加,故使得樹脂粒子中粒徑未達體積平均粒徑之80%之粒子的個數比例會增加。
再者,在本發明中可提供一種樹脂粒子,其含有來自聚合性單體之樹脂,此聚合性單體含有苯乙烯類單體及(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的至少一種,樹脂粒子在150℃的恒溫槽中加熱2小時之後,以比色計測定的b*值在-1.0至+2.0的範圍內。以往使用聚乙烯醇等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之製造方法係難以達到此b*值的範圍。
本發明的樹脂粒子係含有來自聚合性單體之樹脂,此聚合性單體含有苯乙烯單體及(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的至少一種,其中,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83%以上,且在150℃的恒溫槽中加熱2小時之後,以比色計測定的b*值在-1.0至+2.0的範圍內。
本發明的樹脂粒子,其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宜為85%以上,且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較佳為90%以上。藉此,因可更加降低粒徑小於體積平均粒徑的80%之微小粒子的個數比例、及粒徑大於體積平均粒徑的120%之粗大粒子的個數比例,故可使本發明的樹脂粒子與其他的物質混合時的防炫性、光擴散性、去光性等特性更為提高。
本發明的樹脂粒子在150℃的恒溫槽中加熱2小時之後,以比色計測定的b*值宜在-1.0至+1.0的範圍內。藉此復可抑制加熱時樹脂粒子之黃變。
本發明的樹脂粒子之無機成分(無機元素;例如鎂)之含有率較佳為10ppm以下,更佳為5ppm以下,又更佳為2ppm以下。若無機成分之含有率超過10ppm,則將樹脂粒子與黏合劑等其他的物質混合時,會因無機成分引起離子結合而造成樹脂粒子凝聚,或在將樹脂粒子混練入樹脂中時,樹脂粒子會因加熱而與其他的添加物(例如抗靜電劑、難燃劑等)反應,故致使樹脂粒子的特性(例如防炫膜中的光擴散性(即防炫性)、光擴散膜中的光擴散性)惡化,或在光擴散板中產生黃變。
由本發明的製造方法而得的樹脂粒子及本發明的樹脂粒子可使用作為光擴散劑。此外,除了光擴散劑之外,由本發明的製造方法而得的樹脂粒子及本發明的樹脂粒子也可使用於LCD(液晶顯示器)隔片‧銀鹽膜用表面改質劑‧磁帶用薄膜用改質劑‧感熱紙行進安定劑等電子工業領域、流變控制劑(rheology Control)‧去光劑等塗料‧油墨‧接著劑‧層析用填充材等化學領域、診斷試藥用擔體(檢查抗原抗體反應用粒子)等醫藥領域、滑劑、體質顏料等化粧品領域、不飽和等聚酯等樹脂的低收縮化劑、紙、牙科材料、抗結塊劑、墊化劑、樹脂改質劑等一般工業領域等上。
[塗布用組成物]
本發明的樹脂粒子可含在塗布組成物中而作為塗料用去光劑、光擴散膜光擴散劑、防炫膜用光擴散劑等。上述塗布組成物含有本發明的樹脂粒子。
上述塗布組成物依其必要可含有黏合劑樹脂。上述黏合劑樹脂可使用可溶於有機溶劑或水中的樹脂或可分散在水中的乳液型水性樹脂。此種黏合劑樹脂可列舉:紫外線硬化型丙烯酸系樹脂(例如,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及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的混合物等的多官能丙烯酸酯)等丙烯酸系樹脂、醇酸樹脂(alkyd resin)、聚酯樹脂、聚氨酯樹脂(polyurethane resin)、氯化聚烯烴樹脂、非晶質聚烯烴樹脂等。此等黏合劑樹脂可依與塗布基材的密著性及所使用的環境等而適宜選擇。黏合劑樹脂及樹脂粒子的添加量可因用途、所形成塗膜之膜厚、樹脂粒子的平均粒徑、塗布方法而異。
上述塗布用組成物依其必要可含有溶劑。組成塗布用組成物的溶劑雖然並無特別限定,但宜使用可溶解或分散黏合劑樹脂的溶劑。例如,在塗布用組成物為油性塗料之情況等,可使用甲苯、二甲苯等烴類溶劑;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酮、環戊酮等酮類溶劑;醋酸乙酯、醋酸正丁酯等酯類溶劑;二噁烷(dioxane)、乙二醇二乙醚、乙二醇單正丁醚等醚類溶劑等作為上述溶劑。在塗布用組成物為水性塗料之情況等,可使用水、醇類等水性媒體(水性媒體)作為上述溶劑。此等溶劑可單獨使用,也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相對於塗布用組成物的總量,塗布用組成物中的溶劑含量通常在20至60重量%的範圍內。
塗布用組成物依其必要可含有周知的塗面調整劑、流動性調整劑、紫外線吸收劑、光安定劑、光聚合起始劑等硬化觸媒、體質顏料、著色顏料、金屬顏料、雲母粉顏料、染料等。
使用塗布用組成物而形成塗膜之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周知的任何方法。塗膜的形成方法可使用噴塗法、輥塗法、凹板塗布法(gravure coating)、逗點式塗布法(comma coating)、模壓塗布法(die coating)、刷毛塗布法、線棒塗布法(bar coating)等方法。塗層用組成物依其必要可用稀釋劑稀釋以調整黏度。稀釋劑可列舉:甲苯、二甲苯等烴類溶劑;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酮等酮類溶劑;醋酸乙酯、醋酸丁酯等酯類溶劑;二噁烷、乙二醇二乙醚等醚類溶劑;水;醇類溶劑等。此等稀釋劑可單獨使用,也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
[光學膜]
光學膜是在透明基材膜上塗布上述塗布用組成物而得之膜。上述光學膜可利用作為本發明的防炫膜、光擴散膜等。
上述透明基材膜的材質只要是具有透明性之材質即無特別的限制,可舉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類樹脂、三醋酸纖維素樹脂、聚苯乙烯類樹脂、聚碳酸酯類樹脂、環烯烴類樹脂等。
上述透明基材膜的厚度宜在5至300μm的範圍內。若上述透明基材膜的厚度較5μm薄時,會使塗工、印刷、二次加工時的操作變得困難,而使作業性降低。另一方面,如上述透明基材膜的厚度較300μm厚時,會使透明基材膜自身的可見光透過率降低。
本發明的防炫膜等光學膜是在透明基材膜的至少一面上,藉由塗布等手段形成上述塗布用組成物之層而得。塗布方法可舉出輥塗法、噴塗法、線棒塗布法等。
[外用劑]
再者,本發明樹脂粒子可使用作為外用劑的原料。上述外用劑含有本發明的樹脂粒子。外用劑中的樹脂粒子含量雖可依照外用劑的種類而適宜設定,但宜在1至80重量%的範圍內,較佳為在5至70重量%的範圍內。如樹脂粒子含量少於外用劑總量之1重量%時,將看不出含有樹脂粒子的明確效果。此外,如樹脂粒子含量多於80重量%時,因看不出對應於含量增加而有顯著效果,故不利於生產成本。
外用劑可舉例如化粧品、外用醫藥品等。
化粧品上只要是可發揮含有上述樹脂粒子之效果者即無特別的限定,例如可列舉:刮鬍液(pre-shave lotion)、護膚乳液、化粧水、乳霜、乳液、沐浴乳、制汗劑等液態的化粧品;肥皂、去角質洗面乳等清洗用化粧品;貼膜類:刮鬍用乳霜;粉撲類;粉底液類;口紅;護唇膏;腮紅;眉目類化粧品;美甲類化粧品;洗髪用化粧品;染毛劑;整髪劑;芳香性化粧品;刷牙用劑;浴用劑;防晒劑製品;仿晒製品;爽身粉(body powder);嬰兒爽身粉等護膚用化粧品等。
上述外用醫藥品只要是適用於皮膚的醫藥品即無特別限制,例如醫藥用乳霜、軟膏、醫藥用乳劑、醫藥用水液等。
此外,此等外用劑在不損及本發明的效果之範圍內也可依目的不同而混合一般所使用的主劑或添加物。此種主劑或添加物例如可列舉:低級醇(碳數5以下的醇)、油脂及蠟類、烴、高級脂肪酸(碳數12以上的脂肪酸)、高級醇(碳數6以上的醇)、固醇(sterol)、脂肪酸酯(2-乙基己酸十六烷酯等)、金屬皂、保濕劑、界面活性劑(去水山梨醇倍半油酸酯(sorbitan sesquioleate)等)、高分子化合物、黏土礦物類(兼具體質顏料及吸附劑等數種機能的成分;滑石、雲母等)、色材原料(氧化鈦、紅色氧化鐵、黃色氧化鐵、黑色氧化鐵等)、香料、防腐/殺菌劑、抗氧化劑、紫外線吸收劑、聚矽氧類粒子、聚苯乙烯粒子等其他的樹脂粒子、特殊混合添加物等。
[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
由於本發明的樹脂粒子是分散在透明基材樹脂(透明性樹脂)中,故可使用作為照明燈罩、液晶顯示裝置的光擴散板等之類的光學用構材的原料(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上述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含有本發明的樹脂粒子與透明基材樹脂。
上述透明基材樹脂通常使用熱可塑性樹脂。上述透明基材樹脂例如可列舉: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甲基)丙烯酸酯烷酯-苯乙烯共聚合物、聚碳酸酯、聚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樹脂等。此等熱可塑性樹脂之中,要求優異的透明性時較佳為(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甲基)丙烯酸烷酯-苯乙烯共聚合物、聚碳酸酯、聚酯及聚苯乙烯。此等熱可塑性樹脂可單獨使用,也可混合2種以上使用。
樹脂粒子添加在透明基材樹脂中的比例,在相對於透明基材樹脂100重量份時,樹脂粒子宜在0.01至100重量份的範圍內。藉此可得良好的光擴散性及透光性。如相對於透明基材樹脂100重量份而上述樹脂粒子未達0.01重量份時,將不易賦予光擴散性。如相對於透明基材樹脂100重量份而上述樹脂粒子多於100重量份時,雖然可得光擴散性但透光性會降低。較佳的樹脂粒子之添加比例,係相對於透明基材樹脂100重量份時,樹脂粒子之添加比例在0.1至10重量份的範圍內。
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之製造方法雖然並無特別限定,但可藉由機械式粉碎混合方法等之類的混合方法而混合本發明的樹脂粒子與透明基材,即可製造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機械式粉碎混合方法例如可使用漢塞高速攪拌器(Henschel mixer)、V型混合機、三維混合機(turbula mixer)、混成機(hybridizer)、搖擺混合機(rocking mixer)等,使本發明的樹脂粒子與透明基材樹脂混合、攪拌,藉此可製造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
藉由成形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而可製造光擴散性樹脂成形片(光學片)等光擴散性樹脂成形物。例如,以混合機將本發明的樹脂粒子與透明基材樹脂混合後,以押出機等熔融混練機混練而獲得由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所成小粒(pellet),之後將此小粒經押出成形或熔融後射出成形,藉此可得任意形狀的光擴散性樹脂成形體。
光擴散性樹脂成形體可使用作為例如發光二極體(LED)照明用照明燈罩、日光燈照明用照明燈罩等照明燈罩;液晶顯示裝置的光擴散板等。液晶顯示裝置的組成只要含有光擴散板(光擴散性樹脂成形體)即無特別限制。例如,液晶顯示裝置至少具備:具有顯示面及內面的液晶顯示面板、配置在此面板內面側之導光板、與光入射至導光板側面之光源。此外,液晶顯示裝置係在導光板之與液晶顯示面板對向的面上具備光擴散板,並且在導光板之與液晶顯示面板對向的面之相反面側具備反射板。此外,在導光板之液晶顯示面板對向的面與相反面側上具備有反射板。此光源的配置一般稱為端面照光(edge light)型背光裝置。液晶顯示裝置中的光源配置除了配置上述端面照光型背光之外,也配置直下型背光。具體來說,此配置至少具備配置在液晶顯示面板的裏面側的光源,以及配置在液晶顯示面板與光源之間的光擴散板。
[實施例]
以下根據實施例更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等實施例。此外,以下的製造例、實施例及比較例中,種粒子(一次粒子、種粒子1及種粒子2)的體積平均粒徑及樹脂粒子的體積平均粒徑係以下述測定法測定。
[種粒子的體積平均粒徑之測定法]
種粒子的體積平均粒徑之測定是以Beckman Coulter股份公司製的雷射撓射散亂粒子分布測定裝置「LS230」型測定。具體來說,將種粒子0.1g與0.1重量%的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水溶液10ml投入試管中,以Yamato科學股份公司製的觸控攪拌器「TOUCHMIXER MT-31」混合2秒。然後使用市售的超音波清洗器之VELVO CLEAR股份公司製的「ULTRASONIC CLEARNER VS-150」,使試管內的種粒子分散10分鐘後,可得分散液。一邊在分散液上照射超音波時,一邊以Beckman Coulter股份公司製的雷射撓射散亂粒子分布測定裝置「LS230」型測定分散的種粒子之體積平均粒徑(體積基準的粒徑分布中的算術平均徑)。該測定時光學模式係調節成製作種粒子之折射率。
[樹脂粒子的體積平均粒徑之測定法]
樹脂粒子的體積平均粒徑是使用Coulter式精密粒度分布測定裝置「Coulter Multisizer Ⅱ」(Beckman Coulter股份公司製),依照Coulter Electronics Limited發行的Reference MANUAL FOR THE COULTER MULTISIZER(1987),使用孔徑(aperture size)大小為50μm的孔徑進行「Coulter Multisizer Ⅱ」的校正測定。
具體來說係使用Yamato科學股份公司製的觸控攪拌器「TOUCHMIXER MT-31」及市售的超音波清洗器之VELVO CLEAR股份公司製的「ULTRASONIC CLEARNER VS-150」,使樹脂粒子0.1g預先分散在0.1重量%非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水溶液10ml中,而作成分散液。接著,在裝滿「Coulter Multisizer Ⅱ」本體中備附的「ISOTON(註冊商標)Ⅱ」(Beckman Coulter股份公司製,測定用電解液)之燒杯中,一邊緩緩的攪拌一邊以注射器滴下上述分散液,使「Coulter Multisizer Ⅱ」本體畫面的濃度計之顯示度調節至10%左右。其次,在「Coulter Multisizer Ⅱ」本體中,輸入孔徑為50μm、電流(孔徑電流)為800μA、增益(gain)為4、極性(polarity)(內側電極的極性)為+,以手動模式(manual mode)測定體積基準的粒度分布圖及個數基準的粒度分布圖。測定中是以不使燒杯內的分散液產生氣泡的程度緩慢的攪拌,在測定進行到10萬個樹脂粒子的時結束測定。
由測定結果可得體積基準的粒度分布圖及個數基準的粒度分布圖。由所得體積基準的粒度分布圖可計算出粒徑的體積加權平均值(體積%形式之算術平均粒徑),此係作為樹脂粒子的體積平均粒徑。
由所得的個數基準的粒度分布圖與計算出的體積平均粒徑,由此可算出去除粒徑小於體積平均粒徑的80%之微小粒子與粒徑大於體積平均粒徑的120%之粗大粒子之後的粒子之(相對於全部粒子)個數比例,即可算出具有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的個數比例(個數%)。
[種粒子的製造例1]
將作為丙烯酸系單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108g與作為分子調整劑的正辛基硫醇11g,投入容器中的純水(水性媒體)630g中。容器內部以氮氣沖洗(purge)(將容器內部的空氣取代成N2 )之後,使其昇溫至55℃。
然後,將作為聚合起始劑的過硫酸鉀0.54g溶解於純水100g而成的水溶液投入容器中。再以氮氣沖洗容器之後,於55℃中進行12小時的聚合,可獲得漿體(slurry)狀態之平均粒徑0.75μm的種粒子1(丙烯酸類樹脂粒子)。
[種粒子的製造例2]
將作為丙烯酸單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108g與作為分子調整劑的辛基硫醇11g,投入容器中的純水(水性媒體)630g中。容器內部以氮氣沖洗之後,使其昇溫至70℃。然後,將已在純水100g中溶解作為聚合起始劑的過硫酸鉀0.54g而成的水溶液,投入容器中。再以氮氣沖洗容器之後,於55℃中進行12小時的聚合,可獲得漿體狀態之平均粒徑0.45μm的一次粒子(種粒子)。
在容器中投入離子交換水650g、與已在作為丙烯酸單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160g中溶解作為分子量調整劑的辛基硫醇3g而成之溶液。又加入含有一次粒子的漿體(分散液)80g後,一邊攪拌所得的分散液一邊於氮氣流中昇溫至70℃。投入已在離子換水100g中溶解作為聚合起始劑的過硫酸銨0.8g而成的水溶液,於70℃中攪拌12小時使其進行聚合反應。由此聚合反應,即可獲得漿體狀態之由體積平均粒徑為1.1μm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粒子形成的種粒子2。
[實施例1]
在由作為(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的甲基丙烯酸正丁酯28g、作為苯乙烯類單體的苯乙烯28g與作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的的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4g所形成的聚合性單體中,溶解作為聚合起始劑的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0.4g,而可得聚合性混合物。
有別於上述聚合性混合物,在作為水性媒體的純水80g中,溶解作為不具有聚氧乙烯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8g溶解,而可得水溶液。
將上述聚合性混合物加入上述水溶液中之後,利用「T. K均質器-MarkⅡ 2.5型」(Primix(註冊商標)股份公司製的高速乳化/分散機)以攪拌旋轉數8,000rpm處理所得分散液10分鐘後,而得乳化液。將上述乳化液放入備有攪拌機及溫度計的反應容器(內容量1L)中。之後,在上述乳化液中,添加含有製造例1中所得的種粒子1之漿體(含有14重量%的種粒子1)8.9g,而得混合物。接著,一面利用攪拌機以旋轉數120rpm攪拌所得的混合物4小時,一面使種粒子1吸收聚合性混合物。藉此,即可得含有已吸收聚合性混合物的種粒子1之溶液。
在純水240g中,添加具有聚氧乙烯基鏈之界面活性劑的「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東邦化學工業股份公司製,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磷酸鈉70重量%、聚氧乙烯壬基苯基醚20重量%與水重量10%之混合物)0.8g,而得界面活性劑水溶液。在所得的界面活性劑水溶液中,添加上述含有已吸收聚合性混合物的種粒子1之溶液。添加後,將上述聚合性單體在70℃中聚合12小時,而得體積平均粒徑3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並未產生凝聚。再者,以加壓過濾法將含有聚合後的樹脂粒子的懸浮液脫液之後,加入懸浮液中的固形分之12倍量的離子交換水後再加壓過濾,藉此將附著在樹脂粒子的界面活性劑去除。然後再次加壓並脫水,於60℃的恒溫槽中使樹脂粒子充分乾燥後,而得樹脂粒子的乾燥體。第1圖中所示為所得樹脂粒子之掃描型電子顯微鏡的照片。
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90%,粒徑非常的統一。
[實施例2]
除了使用丙烯酸正丁酯28g取代作為(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的甲基丙烯酸正丁酯28g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操作,可得體積平均粒徑3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並未產生凝聚。
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85%,粒徑非常的統一。
[實施例3]
除了使用由苯乙烯56g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4g所組成的聚合性單體,以取代由甲基丙烯酸正丁酯28g、苯乙烯28g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4g所組成的聚合性單體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操作,可得體積平均粒徑3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並未產生凝聚。
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86%,粒徑非常的統一。
[實施例4]
除了在聚合時添加聚氧乙烯苯乙烯化苯基醚硫酸銨(第一工業製藥股份公司製的「HITENOL(註冊商標)NF-17」),以取代「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操作,而得體積平均粒徑3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並未產生凝聚。
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88%,粒徑非常的統一。
[實施例5]
在由作為(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的甲基丙烯酸正丁酯56g與作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的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4g所組成的聚合性單體中,使作為聚合起始劑的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0.4g溶解後,而得聚合性混合物。
有別於上述聚合性混合物,在水性媒體的純水80g中,溶解作為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8g後,而得水溶液。
將上述聚合性混合物加入上述水溶液中之後,利用「T. K均質器-MarkⅡ 2.5型」(Primix(註冊商標)股份公司製的高速乳化/分散機)以攪拌旋轉數8,000rpm處理所得的分散液10分鐘後,而得乳化液。將上述乳化液放入備有攪拌機及溫度計的反應容器(內容量1L)中。之後,在上述乳化液中添加含有製造例1中所得種粒子1之漿體(含有14重量%的種粒子1)8.9g,而得混合物。接著,一面利用攪拌機以旋轉數120rpm攪拌所得的混合物4小時,一面使種粒子1吸收聚合性混合物。藉此可得含有已吸收聚合性混合物的種粒子1之溶液。
在純水240g中,添加作為具有聚氧乙烯基鏈之界面活性劑之聚氧乙烯十三烷醚磷酸酯(東邦化學工業股份公司製「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0.8g後,可得界面活性劑水溶液。在所得的界面活性劑水溶液中,添加含有上述已吸收聚合性混合物的種粒子1之溶液。添加後,使上述聚合性單體在70℃中聚合12小時,藉此可得體積平均粒徑3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並未產生凝聚。並且,以加壓過濾將含有聚合後的樹脂粒子之懸浮液脫液之後,加入懸浮液中固形分之12倍量的離子交換水後再加壓過濾,藉此將附著在樹脂粒子上的界面活性劑去除。然後,再次加壓並脫水,且於60℃的恒溫槽中使樹脂粒子充分乾燥後,可得樹脂粒子的乾燥體。第2圖中所示為所得的樹脂粒子之掃描型電子顯微鏡的照片。
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個數比例為91%,粒徑非常的統一。
[實施例6]
除了使用由甲基丙烯酸正丁酯28g、丙烯酸正丁酯28g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4g所組成的聚合性單體,以取代由甲基丙烯酸正丁酯56g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4g所組成的聚合性單體之外,進行與實施例5相同的操作,而得體積平均粒徑3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並未產生凝聚。
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88%,粒徑非常的統一。
[實施例7]
除了在聚合時添加聚氧乙烯苯乙烯化苯基醚硫酸銨(第一工業製藥股份公司製的「HITENOL(註冊商標)NF-17」)以取代「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之外,進行與實施例5相同的操作,而得體積平均粒徑3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並未產生凝聚。
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90%,粒徑非常的統一。
[實施例8]
除了在聚合時添加聚氧乙烯苯乙烯化苯基醚磷酸酯(第一工業製藥股份公司製的「PLYSURF(註冊商標)AL」)以取代「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之外,其餘進行與實施例5相同的操作,可得體積平均粒徑3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並未產生凝聚。
所得的樹脂粒子,具有其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的粒徑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92%,粒徑非常的統一。
[實施例9]
除了在聚合時添加聚氧乙烯烷基(C8)醚磷酸酯(第一工業製藥股份公司製的「PLYSURF(註冊商標)A208F」)以取代「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之外,進行與實施例5相同的操作,可得體積平均粒徑3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並未產生凝聚。
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90%,粒徑非常的統一。
[實施例10]
除了使用由甲基丙烯酸正丁酯32g、苯乙烯24g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4g所組成的聚合性單體,以取代由甲基丙烯酸正丁酯56g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4g所組成的聚合性單體之外,進行與實施例5相同的操作,可得體積平均粒徑4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並未產生凝聚。
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87%,粒徑非常的統一。
[實施例11]
除了使用由甲基丙烯酸正丁酯28g、丙烯酸正丁酯28g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4g所組成的聚合性單體,以取代由甲基丙烯酸正丁酯56g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4g所組成的聚合性單體,並使用含有製造例2中所得種粒子2之漿體6g以取代含有種粒子1之漿體8.9g之外,進行與實施例5相同的操作,可得體積平均粒徑5.3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並未產生凝聚。
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88%,粒徑非常的統一。
[實施例12]
在由作為(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的甲基丙烯酸甲酯32g、作為苯乙烯類單體的苯乙烯24g與作為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類單體的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4g所組成的混合液(聚合性單體)中,溶解作為聚合起始劑的過氧化苯甲醯0.4g後,可得聚合性混合物。
有別於上述聚合性混合物,在水性媒體的純水80g中,溶解作為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十二烷基苯磺基鈉0.8g,而得水溶液。在上述水溶液中混合上述聚合性混合物後,利用「T. K均質器-MarkⅡ 2.5型」(Primix(註冊商標)股份公司製的高速乳化/分散機)以攪拌旋轉數8,000rpm攪拌10分鐘後可得乳化液。將上述乳化液放入備有攪拌機及溫度計的反應容器(內容量1L)中,添加含有製造例1中所得的種粒子1之漿體8.9g後,可得混合物。利用攪拌機以旋轉數120rpm攪拌所得的混合物4小時後,使漿體中的種粒子1膨脹(使種粒子1吸收聚合性混合物)。
膨脹結束後,將作為水性媒體的純水240g、作為具有聚氧乙烯基鏈之界面活性劑的「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0.8g,添加在含有已膨脹的種粒子之漿體中,將上述聚合性單體在70℃中聚合12小時,藉此可得體積平均粒徑3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並未產生凝聚。再者,以加壓過濾法使含有聚合後的樹脂粒子之懸浮液脫液之後,加入懸浮液中的固形分之12倍量的離子交換水後再加壓過濾,藉此將附著在樹脂粒子上的界面活性劑去除。然後,再次加壓並脫水,且於60℃的恒溫槽中使樹脂粒子充分乾燥後,而得樹脂粒子的乾燥體。
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84%,粒徑非常的統一。
[比較例1]
除了在吸收時添加「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1.6g以取代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8g,且聚合時不添加「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相同的操作,而得樹脂粒子。
不過,種粒子1對於聚合性混合物的吸收並不充分。因此,所得的樹脂粒子其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個數比例為80%,可確認種粒子1對於聚合性混合物的吸收並不充分(吸收不足),判斷為含有凝聚粒子的樹脂粒子。第3圖所示為所得樹脂粒子之掃描型電子顯微鏡的照片。
[比較例2]
除了在吸收時添加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8g與「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0.8g,以取代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8g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同的操作,可得體積平均粒徑為2.8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有產生凝聚粒子。
所得的樹脂粒子,其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個數比例為81%,種子粒子1對於聚合性混合物的吸收並不充分,判斷為含有凝聚粒子的樹脂粒子。
[比較例3]
除了在吸收時添加聚氧乙烯苯乙烯化苯基醚硫酸銨(HITENOL(註冊商標)NF-17」)0.8g,以取代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8g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同的操作,而得樹脂粒子。
不過,種粒子1對於聚合性混合物的吸收並不充分。因此,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個數比例為76%,係粒徑小於體積平均粒徑80%之小粒子的個數比例偏多的樹脂粒子。
[比較例4]
除了在吸收時添加「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0.8g以取代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8g,並在聚合時添加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8g以取代「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0.8g之外,進行與實施例1同的操作,而得樹脂粒子。
所得的樹脂粒子,其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個數比例為78%,種粒子1對於聚合性混合物的吸收並不充分,判斷為含有凝聚粒子的樹脂粒子。
[比較例5]
除了在吸收時添加「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1.6g以取代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8g,並在聚合時不添加「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之外,進行與實施例5相同的操作,而得樹脂粒子。第4圖所示為所得樹脂粒子之掃描型電子顯微鏡的照片。
不過,種粒子1對於聚合性混合物的吸收並不充分。因此,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個數比例為78%,係粒徑小於體積平均粒徑80%之小粒子的個數比例偏多的樹脂粒子。
[比較例6]
除了在吸收時添加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8g與「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0.8g,以取代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8g,並且在聚合時不添加「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之外,進行與實施例5同的操作,可得體積平均粒徑2.8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有產生凝聚粒子。
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個數比例為74%,有產生樹脂粒子的凝聚粒子。
[比較例7]
除了在吸收時添加聚氧乙烯苯乙烯化苯基醚硫酸銨(HITENOL(註冊商標)NF-17」)0.8g,以取代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8g之外,進行與實施例5同的操作,可得體積平均粒徑2.8μm的樹脂粒子。
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個數比例為76%,有產生小粒子。
[比較例8]
除了在吸收時添加「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0.8g以取代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8g,在聚合時添加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8g以取代「Phosphanol(註冊商標)LO-529」0.8g之外,進行與實施例5同的操作,可得體積平均粒徑3.2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有產生凝聚。
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的粒徑之個數比例為72%,除了產生小粒子,復產生粒子的凝聚體。
[比較例9]
在由甲基丙烯酸正丁酯28g、苯乙烯28g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4g所組成的聚合性單體中,溶解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0.4g,藉此可得聚合性混合物。
有別於上述聚合性混合物,在純水80g中,溶解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8g,而得水溶液。
將上述聚合性混合物加入上述水溶液中之後,利用「T. K均質器-MarkⅡ 2.5型」(Primix(註冊商標)股份公司製的高速乳化/分散機)以攪拌旋轉數8,000rpm處理所得的分散液10分鐘,而得乳化液。將上述乳化液放入備有攪拌機及溫度計的反應容器(內容量1L)中。之後,在上述乳化液中添加含有製造例1中所得種粒子1之漿體3g,而得混合物。接著,一面利用攪拌機以旋轉數120rpm攪拌所得的混合物4小時,一面使種粒子1吸收聚合性混合物。藉此可得含有已吸收聚合性混合物的種粒子1之溶液。
在純水240g中,添加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水溶性有機分散劑)的聚乙烯醇(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公司製GH-17)3.2g,而得聚乙烯醇水溶液。在所得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添加上述含有已吸收聚合性混合物的種粒子1之溶液。添加後,將上述聚合性單體在70℃中聚合12小時,藉此可得體積平均粒徑4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並未產生凝聚。再者,以加壓過濾將含有聚合後的樹脂粒子之懸浮液脫液之後,加入懸浮液中的固形分之12倍量的離子交換水後再加壓過濾,藉此洗淨樹脂粒子。然後再次加壓並脫水,且於60℃的恒溫槽中使樹脂粒子充分乾燥後,可得樹脂粒子的乾燥體。樹脂粒子的乾燥體因殘留有聚乙烯醇而牢固的合在一起。
碎解後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個數比例為89%,粒徑非常的統一。
[比較例10]
在由甲基丙烯酸正丁酯28g、丙烯酸正丁酯28g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4g所組成的聚合性單體中,溶解聚合性起始劑之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0.4g,藉此而得聚合性混合物。
有別於上述聚合性混合物,在純水80g中,溶解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二辛基磺基琥珀酸鈉0.8g,而得水溶液。
將上述聚合性混合物加入上述水溶液中之後,利用「T. K均質器-MarkⅡ 2.5型」(Primix(註冊商標)股份公司製的高速乳化/分散機)以攪拌旋轉數8,000rpm處理所得的分散液10分鐘後,可得乳化液。將上述乳化液放入備有攪拌機及溫度計的反應容器(內容量1L)中。之後,在上述乳化液中,添加含有製造例1中所得的種粒子1之漿體3g,而得混合物。接著,一面利用攪拌機以旋轉數120rpm攪拌所得的混合物4小時,一面使種粒子1吸收聚合性混合物。
在純水240g中,添加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水溶性有機分散劑)的聚乙烯醇(日本合成化學工業股份公司GH-17)3.2g,而得聚乙烯醇水溶液。在所得的聚乙烯醇水溶液中添加上述含有已吸收聚合性混合物的種粒子1之溶液。添加後,將上述聚合性單體在70℃中聚合12小時,藉此可得體積平均粒徑4μm的樹脂粒子。聚合後並未產生凝聚。並且,以加壓過濾法使含有聚合後的樹脂粒子之懸浮液脫液之後,加入懸浮液中的固形分之12倍量的離子交換水後再加壓過濾,藉此而洗淨樹脂粒子。然後,再次加壓並脫水,且於60℃的恒溫槽中使樹脂粒子充分乾燥後,可得樹脂粒子的乾燥體。樹脂粒子的乾燥體因殘留有聚乙烯醇而牢固的合在一起。
碎解後所得的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個數比例為89%,粒徑非常的統一。
[比較例11](使用無機分散劑的樹脂粒子之製造例)
使聚合起始劑的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0.4g溶解於由甲基丙烯酸正丁酯28g、苯乙烯28g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4g所成的混合液(聚合性單體)中,而得溶液(聚合性混合物)。將含有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界面活性劑的十二烷基硫酸鈉0.15g與無機分散劑的複分解焦磷酸鎂15g之水溶液520g,加入上述溶液中,在「T. K均質器-MarkⅡ 2.5型」(Primix(註冊商標)股份公司製的高速乳化/分散機)中,以使液滴體積平均粒徑為8μm左右之方式調製1次懸浮液。其次,將噴嘴型處理器(LNP-20/300)連接在高壓均質器(「Nanomizer(註冊商標)LA-33」,Nanomizer(註冊商標)股份公司製)上,使1次懸浮液在300kg/cm2 的壓力下通過高壓均質器一次而作成2次懸浮液。使此2次懸浮液在70℃中懸浮聚合12小時,而得樹脂粒子。在含有樹脂粒子的懸浮液中加入鹽酸,使無機分散劑分解在水溶性鹽中,並以離心脫水法脫液之後,加入懸浮液中的固形分之12倍量的離交換水而清洗樹脂粒子。又以離心脫水法脫水之後,於60℃的恒溫槽中使樹脂粒子充分乾燥,而得樹脂粒子的乾燥體。
所得的樹脂粒子體積平均粒徑為3.3μm,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68%。
[比較例12](使用巨單體分散劑的樹脂粒子之製造)
在內容量2L的反應器中,加入甲醇635g及離子交換水225g、作為巨單體分散劑的甲基丙烯酸與20重量%甲基丙烯酸甲酯之共聚合物(甲基丙烯酸與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組成比(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8/2,固有黏度(η)=0.493)之甲醇液50g、甲基丙烯酸正丁酯28g、苯乙烯28g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24g的混合液(聚合性單體),攪拌後將反應器內的空氣取代成氮氣。接著,將反應器的內溫昇溫至60℃,並加入聚合起始劑之2,2-偶氮雙(2,4-二甲基戊腈)0.4g,而開始聚合反應。聚合反應開始後數分鐘反應液即開始混濁,可確認已生成樹脂粒子。聚合反應開始30分鐘後,加入分子量調整劑的正十二烷基硫醇0.5g。並且繼續聚合反應,在聚合反應開始8小時後使反應系統冷卻,之後取出樹脂粒子。在取出的樹脂粒子上未見到凝聚粒子或積垢(scale)(部份樹脂粒子分散不良而附著在壁面上者)。並且,以加壓過濾法使含有聚合後的樹脂粒子之懸浮液脫液之後,加入懸浮液中的固形分之12倍量的離子交換水再加壓過濾,藉此將樹脂粒子洗淨。然後,再次加壓並脫水後,於60℃的恒溫槽中使樹脂粒子充分乾燥,而得樹脂粒子的乾燥體。
所得的樹脂粒子其體積平均粒徑為3.5μm,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92%。
[殘留金屬份的測定]
針對實施例1、4、8及9的樹脂粒子與比較例11的樹脂粒子,藉由使用以下的ICP(耦合電漿)發光光譜分析的方法,而測定殘留金屬(Mg)份。
精確秤取樹脂粒子1.5g後,以450℃使其灰化3小時。然後在灰化的樹脂粒子中加入濃鹽酸2ml,且不過濾而以蒸餾水稀釋成25ml後作為測定試料。針對此試料,利用ICP發光光譜分析裝置(SII股份公司製「SPS-4000」),以測光高度10.0mm、高頻輸出1.30kw、載體流量1.0L/分鐘、電漿流量16.0 L/分鐘、補助流量0.5L/分鐘的條件下,進行殘留金屬(Mg)份的測定。所得的結果示於表2。在實施例1、4、8、9的樹脂粒子中,殘留的鎂為1至2ppm,相對於此,在使用複分解焦磷酸鎂作為分散劑的比較例11的樹脂粒子中,來自複分解焦磷酸鎂的殘留鎂超過10 ppm。
[b*值的測定]
針對實施例1至12及比較例9至12的樹脂粒子,以下述的方法而藉由比色計測定b*值。將樹脂粒子置入鋁製的容器中,在150℃的恒溫槽中加熱2小時。接著,將加熱後的樹脂粒子在研缽中碎解後,可得碎解物。遵照JIS Z 8729(「色之表示方法-L*a*b*表色系及L*u*v*表色系」),以L*a*b*表色系進行碎解物的色度測定,藉此測定b*值。具體來說,將上述碎解物2.5g填充在測定容器(Konica Minolta Sensing股份公司製粉體石英槽(cell)「CR-A50」)內。應用色彩色度計(Konica Minolta Sensing股份公司製「CR-300」)測定所填充的碎解物之b*值。
此外,比較例1至8因未能獲得具有充分單分散性的樹脂粒子,故未測定其b*值。
[防炫膜用樹脂組成物的調製及防炫膜之製作]
將作為紫外線硬化型樹脂的新戊四醇三丙烯酸酯及新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的混合物(商品名「ARONIX(註冊商標)」M-305,東亞合成股份公司製)80重量份、作為有機媒體的甲苯與環戊酮之混合液(甲苯與環戊酮之體積比=7:3)120重量比、實施例1至11及比較例9至12中製造的樹脂粒子5重量份、與光聚合起始劑(2-甲基-1-[4-(甲基硫基)苯基]-2-嗎啉基丙烷-1-酮(商品名「IRGACURE(註冊商標)907」,日本BASF(註冊商標)股份公司製)5重量份混合後,即可調製成塗層用組成物的防炫膜用樹脂組成物。
準備透明塑膠膜之厚度0.2mm之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膜作為基材膜。使用棒塗布器(bar coater),將上述防炫膜用樹脂組成物塗布在上述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膜之單面上,藉此形成塗膜。接著,將上述塗膜於80℃中加熱1分鐘使上述塗膜乾燥。然後,在上述塗膜上以高壓水銀燈照射累積光量300mJ/cm2 的紫外線,藉此使上述塗膜硬化而形成防炫性硬化塗層。藉此可製作含有實施例1至11及比較例9至12中製造樹脂粒子之防炫性硬化塗層膜而作為防炫膜(成形品)。
[防炫膜之防炫性評價]
將防炫膜配置在日光燈的正下方並以目視評價防炫性。評價基準是以所見日光燈的輪廓線模糊不清時為「◎」(非常良好),日光燈的輪廓線稍為模糊不清時為「○」(良好),可見到日光燈的輪廓線且稍有介意時為「△」(稍為良好),可清楚的見到日光燈的輪廓線時為「×」(不良)。
[防炫膜之全透光率及霧度值的測定]
防炫膜之全透光率是依照JIS K 7361-1測定,防炫膜之霧度值(Haze)是依照JIS K 7136測定。具體來說,防炫膜之全透光率及霧度值是使用日本電色工業股份公司製的霧度計(「NDH2000」)測定。
下述表3中所示為實施例1至12及比較例1至12中,所使用的聚合性單體的種類及量、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或分散劑的種類及量、聚合後的狀態、以及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與實施例1至12及比較例9至12中的樹脂粒子之b*值、使用實施例1至11及比較例9至12的樹脂粒子之防炫膜的防炫性之評價果、霧度值及全透光率。
表3中,(*1)及(*2)是指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或分散劑的添加時刻。具體來說,(*1)是指在吸收時、(*2)是在指聚合時分別添加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或分散劑之意。此外,表3中,MMA是指甲基丙烯酸甲酯,BMA是指甲基丙烯酸正丁酯,BA是指丙烯酸正丁酯,St是指苯乙烯,EG是指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此外,表3中的「平均粒徑之80至120%的比例」是指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
[光擴散樹脂組成物及光擴散板的製作]
將作為透明基材的甲基丙烯酸系樹脂(住友化學股份公司製,商品名「SUMIPEX(註冊商標)EX-A」)100重量份、實施例1的樹脂粒子10重量份、紫外線吸收劑(共同藥品股份公司製,商品名「Biosoap520)1重量份、加工安定劑(住友化學股份公司製,商品名「SUMILIZER(註冊商標)GP」)1重量份與十八烷基磺酸鈉5重量乾式混練(dry blend)之後,再以實驗用混合機(LABO PLASTMILL)於240℃中混練10分鐘後冷卻粉碎,即可得光擴散樹脂組成物。此光擴散樹脂組成物並未觀察到有黃變。
其次,將此光擴散樹脂組成物供給於射出成形機並在260℃中射出成形,而得長度100mm、寬度50mm、厚度2mm的光擴散板。所得的光擴散板具有光擴散性且未觀察到黃變。
另一方面,除了使用比較例9所得樹脂粒子取代實施例1之樹脂粒子以外,已與使用實施例1之樹脂粒子時相同條件而製作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及光擴散板,此時可觀察到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及光擴散板有明顯黃變。
[外用劑的製作]
將實施例1樹脂粒子10重量份、疏水性膠體氧化矽3重量份、滑石6重量份、二氧化鈦3重量份與適量顏料,以捏和機(kneader)混合後作成粉末部份。在精製水60.2重量份中,將聚乙二醇5重量份、三乙醇胺1重量份、丙二醇5重量份及矽酸鎂鋁(VEEGUM)0.5重量份混合後,加熱溶解後而得溶液。將上述粉末部份加入此溶液中,以均質機使粉末部份均勻分散並保溫於70℃,而作為水相。在硬脂酸2重量份、十六烷醇0.3重量份、流動石蠟20重量份、聚乙二醇(10莫耳加成)單油酸酯1重量份、及山梨糖醇三油酸酯1重量份中,加入適量的香料及防腐劑,並加熱溶解而保溫於70℃,而作為油相。將上述水相加入上述油相中,以均質器均勻的乳化及分散之後,一邊攪拌時一邊使其冷卻後,可得粉底霜。所得的粉底霜,在官能評價中之「平滑性」良好。
在實施例1至12中,使用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第1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與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第2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的2種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且在吸收時添加第1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在聚合時添加第2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故可得單分散性優異,且加熱時不黃變的樹脂粒子。
在比較例1、3、5及7中,由於僅使用上述2種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之中的一種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故使種粒子不能充分吸收聚合性混合物,而不能獲得單分散性優異的樹脂粒子。
在比較例2、4、6及8中,由於改變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的使用時期,而不能充分吸收,故不能獲得單分散性優異的樹脂粒子(比較例4及8),或產生凝聚粒子(比較例2及6)。
在比較例9及10中,因使用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聚乙烯醇),故使樹脂粒子在150℃中加熱2小時時,在樹脂粒子上產生來自水溶性高分子分散劑(聚乙烯醇)的黃變。
在使用複分解焦磷酸鎂作為分散劑的比較例11中,在與實施例比較時其防炫膜的防炫性惡化。此係因以下理由。換句話說,在比較例11中,由於使用複分解焦磷酸鎂作為分散劑,而使懸浮聚合的懸浮液中含有複分解焦磷酸鎂。上述懸浮液使用鹽酸等酸清洗,故使複分解焦磷酸鎂分解後而可將其去除到某一程度。不過,難以完全去除金屬(鎂)份,而在樹脂粒子表面上殘留超過10ppm(微量)的金屬(鎂)份。因此,因造成2價鎂造成離子鍵結,而使樹脂粒子在黏合劑中產生凝聚,導致防炫膜的防炫性惡化。此外,即便是使用其他的無機分散劑,也因相同的理由,故認為因在樹脂粒子表面上仍殘留超過10ppm的金屬份而導致防炫膜的防炫性惡化。
在使用巨單體作為分散劑的比較例12中,在與實施例比較時其防炫膜的全透光率及霧度值惡化。此乃因比較例12使用巨單體作為分散劑,故使含在巨單體中的甲基丙烯酸之共聚合部位有部份結晶化,而在樹脂粒子產生白濁。
本發明在不跳脫其精神或主要的特徵下,可以其他的各種形態實施。因此,上述的實施例在各方面僅為例示,而並非限定的解釋。本發明的範圍是以申請專利的範圍所示,並不侷限於說明書的本文內容。並且,屬於申請專利的範圍之均等範圍之變形或變更係均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此外,本申請案基於2010年9月28日在日本提出申請的日本特願2010-217613及2010年9月28日在日本提出申請的日本特願2010-217620而請求優先權。言及於此,其全部係援用於本申請案中。
第1圖是實施例1所得聚合物粒子之掃描型電子顯微鏡照片。
第2圖是實施例5所得聚合物粒子之掃描型電子顯微鏡照片。
第3圖是比較例1所得聚合物粒子之掃描型電子顯微鏡照片。
第4圖是比較例5中所得聚合物粒子之掃描型電子顯微鏡照片。
由於本案的圖為掃描型電子顯微鏡照片,並非本案的代表圖。故本案無指定代表圖。

Claims (15)

  1. 一種樹脂粒子的製造方法,其特徵是包括:在水性媒體中,不使用分散劑、且在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存在下,使種粒子吸收聚合性混合物的步驟,此聚合性混合物含有聚合性單體與聚合起始劑,該聚合性單體至少含有苯乙烯類單體及(甲基)丙烯酸類單體中的一種;以及;在水性媒體中,不使用分散劑、且在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存在下,使前述聚合性單體聚合而得樹脂粒子的步驟,前述聚合性單體係進一步含有多官能苯乙烯類單體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類單體之至少一者。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樹脂粒子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係由烷基磺基琥珀酸鹽、烷基磺酸鹽及烷基磺基醋酸鹽所成群組中所選出之1種化合物;且前述具有聚氧乙烯基鏈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係由聚氧乙烯芳醚磷酸鹽、聚氧乙烯烷醚磷酸鹽、聚氧乙烯烷醚硫酸鹽、聚氧乙烯芳醚硫酸鹽及聚氧乙烯烷基磺基琥珀酸鹽所成群組中所選出之1種化合物。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樹脂粒子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不具有聚氧乙烯基鏈而具有烷基的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具有以下構成:構成該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1分子的全烷基之合計碳數為10至40,且構 成前述陰離子性界面活性劑1分子的全烷基數為1至5。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樹脂粒子的製造方法,其中,前述聚合性單體含有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前述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為(甲基)丙烯酸烷酯,且前述烷基的碳數為2至12。
  5. 一種樹脂粒子,係由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中的方法製得,且含有來自聚合性單體的樹脂,此聚合性單體至少含有單官能苯乙烯類單體及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一種;且在150℃的恒溫槽中加熱2小時之後,以比色計測定的b*值為-1至+2.0的範圍內。
  6. 一種樹脂粒子,其特徵為含有來自聚合性單體的樹脂,此聚合性單體至少含有單官能苯乙烯類單體及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的一種;前述聚合性單體係進一步含有多官能苯乙烯類單體及多官能(甲基)丙烯類單體之至少一者,該樹脂粒子粒徑為體積平均粒徑的80%以上120%以下之粒子的個數比例為83%以上;且該樹脂粒子在150℃的恒溫槽中加熱2小時後,以比色計測定的b*值在為-1.0至+2.0的範圍內。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樹脂粒子,其中,前述多官能(甲基)丙烯類單體係為前述聚合性單體之5至30重量%之範圍。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所述的樹脂粒子,其中,前述聚合性單體含有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前述單官能(甲基)丙烯酸酯為(甲基)丙烯酸烷酯,且前述烷基的碳數為2至12。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所述的樹脂粒子,其中,鎂含量為10ppm以下。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所述的樹脂粒子,其中,前述樹脂粒子係光擴散膜用光擴散劑。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所述的樹脂粒子,其中,前述樹脂粒子係防炫膜用光擴散劑。
  12. 一種防炫膜,係在透明基材膜上塗布含有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所述樹脂粒子之塗布用組成物而得者。
  13. 一種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係含有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所述的樹脂粒子。
  14. 一種光擴散性樹脂成形體,係藉由將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的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成形而得。
  15. 一種外用劑,係含有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或第7項所述的樹脂粒子。
TW100137298A 2011-10-14 2011-10-14 樹脂粒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防炫膜、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及外用劑 TWI50461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7298A TWI504617B (zh) 2011-10-14 2011-10-14 樹脂粒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防炫膜、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及外用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37298A TWI504617B (zh) 2011-10-14 2011-10-14 樹脂粒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防炫膜、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及外用劑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5745A TW201315745A (zh) 2013-04-16
TWI504617B true TWI504617B (zh) 2015-10-21

Family

ID=48802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37298A TWI504617B (zh) 2011-10-14 2011-10-14 樹脂粒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防炫膜、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及外用劑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504617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1521B (zh) * 2017-03-02 2020-12-01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處理橡膠球粒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43516B1 (ja) * 2019-05-17 2020-02-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ペレット混合物および射出成形体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4142A1 (ja) * 2009-03-12 2010-09-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シード重合体粒子の水性分散液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水性塗料組成物ならびに塗装物品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104142A1 (ja) * 2009-03-12 2010-09-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シード重合体粒子の水性分散液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水性塗料組成物ならびに塗装物品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11521B (zh) * 2017-03-02 2020-12-01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處理橡膠球粒的方法
US11472930B2 (en) 2017-03-02 2022-10-18 Nike, Inc. Rubber pellet treatme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15745A (zh) 2013-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21718B2 (ja) 樹脂粒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防眩フィルム、光拡散性樹脂組成物、及び外用剤
TWI531585B (zh) 樹脂粒子集合體、其製造方法以及其用途
TWI519582B (zh) 樹脂粒子及其用途
TWI586688B (zh) 異形樹脂粒子及其製造方法與其用途
JP5439102B2 (ja) 中空粒子、その製造法及びその用途
TW200900746A (en) Particles for anti-glare film, and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same
KR20130018255A (ko) 표면에 볼록부를 갖는 수지 입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그를 이용한 도포용 조성물, 도포물 및 외용제
JP5827331B2 (ja) 異形樹脂粒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TWI504617B (zh) 樹脂粒子及其製造方法,以及防炫膜、光擴散性樹脂組成物及外用劑
JP6550456B2 (ja) 重合体粒子、重合体粒子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用途
TWI534159B (zh) 樹脂粒子及其用途
JP5666487B2 (ja) 異形樹脂粒子、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用途
JP5057793B2 (ja) 光拡散性粒子含有成形体
JP5281781B2 (ja) 単分散重合体粒子、その製造方法、光拡散性成形体及び光拡散性塗布物
JP2015147827A (ja) 黒色の多孔質樹脂ビーズ、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樹脂ビーズを用いた光沢感を抑えた質感の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