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4215B - 資料傳輸系統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資料傳輸系統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4215B
TWI504215B TW102129865A TW102129865A TWI504215B TW I504215 B TWI504215 B TW I504215B TW 102129865 A TW102129865 A TW 102129865A TW 102129865 A TW102129865 A TW 102129865A TW I504215 B TWI504215 B TW I504215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bits
transmission
sequence frame
by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29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9166A (zh
Inventor
Ya Leei Chien
Yu Shen Lee
Yu Kai Lin
Original Assignee
Tatu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tung Co filed Critical Tatung Co
Priority to TW1021298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504215B/zh
Priority to CN201310503986.XA priority patent/CN104426634A/zh
Publication of TW2015091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91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42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4215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Description

資料傳輸系統及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資料傳輸系統與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關於編碼傳輸資料的資料傳輸系統與方法。
隨著資訊及通信技術的蓬勃發展,以及各類電子裝置的開發與其所配備的各種功能的進步,人們生活上與電子裝置越來越密不可分。常用的電子裝置通常都配備有通訊單元,以供電子裝置透過此通訊單元與其它電子裝置進行訊息溝通或是資料傳遞。像是電子裝置可以透過無線通訊技術來傳遞資料,也可以透過無線通訊技術來進行訊息的溝通。於是,由於資訊相關產業的高度發展,以及人們對資訊產品運算以及傳輸速率的要求日益增加,使得業者不斷致力於各種傳輸介面規格以及多種訊號編碼的開發。
舉例來說,在將類比訊號轉為數位訊號的過程中,對於不同的類比數位轉換器而言,類比數位轉換器的單筆資料之位元數會因為型號或製造商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然而,傳輸用序列埠可傳送的單筆資料位元數不一定會和類比數位轉換器的單筆資料 之位元數相同。一般來說,若類比數位轉換器的單筆資料之位元數超過傳輸用序列埠可傳送的單筆資料位元數的話,則必須將類比數位轉換器的單筆資料切割為兩筆以上的單筆傳輸資料,使得傳輸資料傳送的次數會與之增加,相當的沒有彈性。因此,如何彈性地編碼傳輸資料,以達到增加傳輸效率的目的,實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關心的議題。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資料傳輸系統與方法,受控端藉由主控端所傳送的序列框來編碼傳輸資料,可進一步提升資料傳輸的速率。
本發明的提出一種資料傳輸系統,此資料傳輸系統包括主控端與受控端。主控端包括第一通訊單元,用以傳送序列框。受控端包括第二通訊單元以及微處理器。第二通訊單元用以接收序列框,而微處理器依據序列框編碼數位資料為回應序列框。微處理器利用第二通訊單元傳送具有至少一單筆傳輸資料的回應序列框至主控端,其中數位資料由至少一單筆資料所組成。當單筆資料的位元數大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時,微處理器依據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切割單筆資料為至少一低位元組與至少一高位元組,且微處理器編碼高位元組與低位元組為回應序列框。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資料傳輸系統,其中微處理器依據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合併高位元組為至少一單筆傳輸資料其中之一,並將低位元組作為至少一單筆傳輸資料其中之一。低位元組的位元數為該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高位元組的位元數為單筆資料的位元數與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的差值。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資料傳輸系統,其中當單筆資料的位元數小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時,微處理器更包括直接編碼單筆資料成回應序列框。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資料傳輸系統,其中微處理器更包括類比數位轉換器,類比數位轉換器將類比資料轉換為由單筆資料組成的數位資料,其中類比數位轉換器的輸出序列埠的輸出位元數為單筆資料的位元數。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資料傳輸系統,其中主控端判斷回應序列框是否正確。若主控端判斷回應序列框正確,主控端利用第一通訊單元傳送結束訊息至受控端,以控制受控端停止傳送回應序列框。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資料傳輸系統,其中序列框包括位址欄位、功能碼欄位、單筆資料位元數欄位、總資料量數值欄位以及錯誤檢查碼欄位。
從另一觀點來看,本發明提出一種資料傳輸方法,適用於具有主控端與受控端的資料傳輸系統。此資料傳輸方法包括下列步驟。首先,由主控端傳送序列框。之後,由受控端判斷數位資料的至少一單筆資料的位元數是否大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當單筆資料的位元數大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時,由受控端依據 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切割單筆資料為至少一低位元組與至少一高位元組,並編碼高位元組與低位元組的為回應序列框。接著,由受控端傳送具有至少一單筆傳輸資料的回應序列至主控端。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資料傳輸方法,其中由受控端依據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切割單筆資料為至少一低位元組與至少一高位元組,並編碼高位元組與該低位元組的為回應序列框的步驟包括:依據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合併高位元組為單筆傳輸資料其中之一,並將低位元組作為單筆傳輸資料其中之一,其中低位元組的位元數為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高位元組的位元數為單筆資料的位元數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的差值。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資料傳輸方法,在由受控端判斷數位資料的單筆資料的位元數是否大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之後,更包括:當單筆資料的位元數小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時,由受控端直接編碼單筆資料成回應序列框。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資料傳輸方法,在由受控端判斷數位資料的單筆資料的位元數是否大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之前,更包括:由受控端的類比數位轉換器將類比資料轉換為由單筆資料組成的數位資料,其中類比數位轉換器的輸出序列埠的輸出位元數為單筆資料的位元數。
在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資料傳輸方法,更包括:由主控端判斷回應序列框是否正確,若主控端判斷回應序列框正確,由主控端傳送結束訊息至受控端,以控制受控端停止傳送回 應序列框。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所提供之資料傳輸系統與方法中,藉由主控端發出序列框,再由受控端透過序列框中的相關訊息來編碼待傳送的數位資料為一個回應序列框,並將帶有數位資料的回應序列框回傳至主控端。其中,若單筆資料的位元數大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受控端會將單筆資料切割為高位元組與低位元組,並在合併這些高位元組之後,將合併後的高位元組併入至回應序列框中。如此一來,可節省一個回應序列框中的位元組數目,進而提高資料傳輸的效率。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0、30、50‧‧‧資料傳輸系統
100、300、500‧‧‧主控端
101、301‧‧‧通訊單元
110、310、510‧‧‧受控端
111、311‧‧‧通訊單元
112、312、511‧‧‧微處理器
313‧‧‧類比數位轉換器
512‧‧‧藍牙模組
520‧‧‧生理資訊
A‧‧‧序列框
D‧‧‧回應序列框
S210~S240、S410~S470‧‧‧資料傳輸方法的步驟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資料傳輸系統的方塊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資料傳輸方法的流程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資料傳輸系統的方塊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繪示的資料傳輸方法的流程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所繪示之一種應用情境的簡單示意圖。
一般來說,在主從式的通訊傳輸協定中,主控端會發出帶有動作指令的訊號至受控端,以控制受控端據以執行相對應的功能。本發明及依此特性,在主控端傳送要求資料的序列框至受控端時,藉由特定的序列框格式來告知受控端單筆傳送資料的最大位元數,使得受控端可以據以將傳輸資料切割並重新合併,達到提升傳輸效率的目的。為了使本發明之內容更為明瞭,以下列舉實施例作為本發明確實能夠據以實施的範例。
圖1是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傳輸系統的方塊圖。請參照圖1,資料傳輸系統10包括主控端100以及受控端110其功能分述如下:
主控端100包括通訊單元101,用以傳送序列框A。主控端100可為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超輕薄型筆電(Ultrabook)或桌上型電腦等支援主從式通訊技術的電子裝置,但不限於上述。概括來說,主控端100是主從式通訊架構中的主裝置(Master)。一般來說,主控端100可對其從屬裝置(Slave)發出指令,以命令受控端110回傳其要求的資訊。
另一方面,受控端110包括通訊單元111以及微處理器 112。通訊單元111用以接收序列框A,而微處理器112依據序列框A編碼數位資料為回應序列框D,並利用通訊單元111傳送回應序列框D至主控端100。其中,受控端110可以是與主控端100相同的電子裝置,也可以是與主控端100相異的電子裝置。詳細來說,受控端110是主從式通訊架構中的從屬裝置,只能在主控端100允許時和主控端100進行通訊。
微處理器112例如是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是其他可程式化之微處理器(Microprocessor)、數位訊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可程式化控制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可程式化邏輯裝置(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或其他具備運算能力的硬體裝置。
在本實施例中,通訊單元101與通訊單元111用以建立無線通訊連線,使得主控端100可經由無線連接至受控端110。其中,無線連線例如是基於IEEE 802.15標準來建立連線,或是基於IEEE 802.11標準來建立連線,但不限於上述。舉例來說,通訊單元101與通訊單元111可為支援無線個人網路連線的藍芽(Bluetooth)無線通訊技術的元件,也可以是支援無線區域網路連線的無線相容認證(Wireless Fidelity,Wi-Fi)通訊技術的元件,本發明對此不限制。
換言之,在本實施例中,受控端110支援與主控端100相同的無線通訊技術之電子裝置。舉例來說,若主控端100支援 藍芽(Bluetooth)無線通訊技術,則受控端110可為支援藍芽無線通訊技術的個人數位助理、PDA手機、智慧型手機、觸控式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或超輕薄型筆電(Ultrabook)等。受控端110亦可為藍芽耳機、藍芽滑鼠、藍芽鍵盤等週邊配件。
需特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之數位資料由至少一單筆資料所組成。當單筆資料的位元數大於序列框A所定義之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時,微處理器112依據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切割單筆資料為低位元組與高位元組,且微處理器112編碼高位元組與低位元組為回應序列框D。舉例來說,當單筆資料位元數為12位元且序列框A所定義之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為8位元時,微處理器112可以將12位元的單筆資料切割為8位元的低位元組與4位元的高位元組。接著,微處理器112會將8位元的低位元組與4位元的高位元組重新編碼成回應序列框D。
為了進一步詳細說明受控端110如何根據序列框A來編碼產生回應序列框D,以下特舉另一實施例來對本發明進行說明。圖2為依照本發明一實施例繪示的資料傳輸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例的方法適用於圖1的資料傳輸系統10,以下即搭配圖1中的各構件說明本實施例方法的詳細步驟,請參照圖1與圖2。
首先如步驟S210所示,主控端100傳送序列框A。需特別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之序列框A可包括位址欄位、功能碼欄位、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欄位、總共傳輸資料筆數欄位以及錯誤檢查碼欄位,但本發明並不現於上述。舉例來說,在部分其他實施例 當中,序列框A可以不具有錯誤檢查碼欄位。在本實施例中,序列框A如表1所示,序列框A包括了上述五種欄位。但表1僅為一種示範性實施方式,本發明並不限制於此。
請參照表1,位址欄位的內容為受控端位址,位元大小為8位元。受控端位址可以是受控端裝置的裝置編號,其代表了接收指令的裝置。因此,受控端110只會對位址欄位內為其裝置編號的序列框A所有反應。基此,由於不同的受控端具有不同的受控端位址,因此主控端100就可以藉由不同的受控端位址來控制各個不同的受控端。功能碼欄位的內容為動作指令,用以讓主控端100對受控端110下達動作指令,以控制受控端110執行相對應的動作,像是在主控端100傳送了要求發送資料的動作指令之後,受控端110會讀取動作指令並發送資料至主控端100。
再者,單筆資料位元數欄位的內容為單筆資料的位元數B,代表了硬體端抓取一次的位元數目,例如是數位類比轉換器輸入埠的位元數或類比數位轉換器的輸出埠的位元數。而總共傳輸資料筆數欄位的內容為總共傳輸資料筆數N,其中B與N皆為大於0的整數。由此可知,總共傳輸資料量會是單筆資料的位元數B與總共傳輸資料筆數N的乘積。錯誤檢查碼欄位的內容為錯誤檢 查碼,通常附加於資料的最後端,可用以確保資料的正確性。
在受控端110藉由通訊單元111接收到序列框A之後,如步驟S220所示,受控端110判斷待傳送的數位資料的至少一單筆資料的位元數是否大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例如取決於序列埠(serial port)的資料長度,序列埠的規格標準例如是較常見的RS-232、RS-485或RS-422等,在此也不設限。當單筆資料的位元數大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時,如步驟S230所示,由受控端110依據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切割單筆資料為至少一低位元組與至少一高位元組,並編碼高位元組與低位元組為回應序列框D。在本實施例中,低位元組的位元數為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高位元組的位元數為單筆資料的位元數與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的差值。
為了更詳細的說明微處理器112編碼高位元組與低位元組為回應序列框D的實施方式,以下列舉之表2為回應序列框D的一實施方式。在本實施例中,回應序列框D除了包括與序列框A相同的五種欄位之外,更包括至少一單筆傳輸資料,需特別說明的是,於表2所示之實施方式中單筆傳輸資料的資料長度為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且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為8位元。但表2僅為一種示範性實施方式,本發明並不限制於此。請參照表2,表2所示的回應序列框D包括與序列框A相同的五種欄位,分別為位址欄位、功能碼欄位、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欄位、總共傳輸資料筆數欄位以及錯誤檢查碼欄位。
此外,受控端110更編碼待傳送的數位資料成為至少一筆的單筆傳輸資料。如表2所示,微處理器112將低位元組作為單筆傳輸資料其中之一,也就是說,各個單筆資料的低位元組即為回應序列框D中8位元的單筆傳輸資料。另一方面,微處理器112依據8位元的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合併高位元組為單筆傳輸資料其中之一。舉例來說,假設單筆資料的位元數B為10位元,而由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為8位元。於是,微處理器112將會把10位元的單筆資料切割成8位元的低位元組與2位元的高位元組。此外,由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為8位元,因此微處理器112會合併4個2位元的高位元組成為8位元的單筆傳輸資料其中之一。
如表2所示,微處理器112會將所有單筆資料低位元組編碼於回應序列框D的前端,再將合併後高位元組排列於回應序列框D的後端。需特別說明的是,雖然表2說明了所有高位元組將位於低位元組之後。但本發明並不限制將所有高位元組排列於 低位元組之後,也可以將高位元組穿插於低位元組之間,以增加本發明之編碼方法的彈性。最後,如步驟S240所示,受控端110傳送具有至少一單筆傳輸資料的回應序列框D至主控端100。如此一來,主控端100就可以藉由序列框A所含的內容,從受控端110取得其要求的資料,並且透過上述的編碼方式而減少單筆傳輸資料的傳送次數。
值得一提的是,本發明的實現方式不限於上述說明,可以對於實際的需求而酌予變更上述實施例的內容。例如,當單筆資料的位元數小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時,受控端將不需要切割單筆資料。以下則舉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來詳細描述資料傳輸方法的步驟。
圖3是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所繪示之資料傳輸系統的方塊圖。資料傳輸系統30包括主控端300與受控端310,且主控端300包括通訊單元301,而受控端310包括通訊單元311與微處理器312。通訊單元301、通訊單元311與微處理器312與圖1所示之通訊單元101、通訊單元111與微處理器112相似,於此不再贅述。與圖1所示之實施例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之微處理器312更包括類比數位轉換器313,類比數位轉換器313用以將類比訊號轉換成數位訊號。詳細來說,於本實施例中,類比數位轉換器313的輸出序列埠的輸出位元數為單筆資料的位元數,且類比數位轉換器313將類比資料轉換為由單筆資料組成的數位資料。於是,受控端310將依照序列框A所提供格式內容來編碼類比數位轉換 器313輸出的數位資料,以進一步提供回應序列框D至主控端300。
圖4為依照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繪示的資料傳輸方法的流程圖。本實施例的方法適用於圖3的資料傳輸系統30,以下即搭配圖3中的各構件說明本實施例方法的詳細步驟,請參照圖3與圖4。
首先,於步驟S410中,主控端300利用通訊單元301傳送序列框A。在受控端310接收序列框A之後,於步驟S420中,受控端310解碼序列框A並確認正確性。詳細來說,受控端310會解碼序列框A以得知序列框A所攜帶的資訊,像是動作指令等。再者,為了避免資料傳輸錯誤,受控端310可藉由序列框A中的錯誤檢查碼來確定序列框A是否正確。舉例來說,若受控端310判斷序列框A發生錯誤的話,受控端310可忽略此發生錯誤的序列框A。其中,錯誤檢查機制例如是總和檢查(checksum)或奇偶檢查(parity check),本發明對此不限制。
接著,於步驟S430中,受控端310的微處理器312判斷數位資料的至少一單筆資料的位元數是否大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若判斷為否,於步驟S450中,當單筆資料的位元數小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時,受控端310的微處理器312直接編碼單筆資料成回應序列框D。為了說明單筆資料的位元數小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的情況,以下列舉之表3為回應序列框D的一種實施方式。在本實施例中,表3所示之回應序列框D除了包括與序列框A相同的五種欄位之外,更包括至少一單筆傳輸資料。但表3僅 為一種示範性實施方式,本發明並不限制於此。請參照表3,表3所示的回應序列框D包括與序列框A相同的五種欄位,分別為位址欄位、功能碼欄位、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欄位、總共傳輸資料筆數欄位以及錯誤檢查碼欄位。如表3所示,微處理器312直接將單筆資料作為單筆傳輸資料,且資料長度為B位元。
當單筆資料的位元數B大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時,接續步驟S440,受控端310的微處理器312依據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切割單筆資料為至少一低位元組與至少一高位元組,並編碼高位元組與低位元組為回應序列框D。其中,微處理器312切割單筆資料並編碼高位元組與低位元組為回應序列框D的詳細內容如前述實施例所示,於此不再贅述。
值得一提的是,假設總共傳輸的資料筆數N=7筆,且單筆資料的位元數B=10位元,即數位資料的總資料長度為7*10=70位元。一般來說,傳統的格式需分別傳送高位元組與低位元組,也就是14筆的單筆傳輸資料。因此總傳送次數需為14次才能將 數位資料透過通用非同步收發傳輸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完整傳送。若應用於型號為4520且內部振盪器的頻率為8MHz的微控制晶片上,其中一個指令需要花費4個指令週期。
傳輸7筆單筆資料所需時間=14*4*(1/8M)=7(微秒) (1)另一方面,就本發明的資料傳輸系統與方法而言,受控端310會將高位元組的部份合併成單筆傳輸資料。也就是說,7筆單筆資料中2位元的高位元組會被合併成2筆單筆傳輸資料。因此,本發明之資料傳輸系統與方法只需要9次的總傳送次數,即9筆單筆傳輸資料,受控端310就可以將7筆10位元的單筆資料完整的傳送完畢,而總傳輸時間如式(2)所示。
傳輸7筆單筆資料所需時間=9*4*(1/8M)=4.5(微秒) (2)接著,式(3)可用來表示於上述應用情境當中,本發明相較於一般傳輸方法之傳送增加效率,式(3)如下所示。
傳送增加效率=[(7-4.5)/7]*100%=35.7% (3)
由此可見,在單筆資料的位元數大於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的情形下,透過本發明的資料傳輸方法,可明顯的提高資料傳輸效率。
於步驟S460中,受控端310的通訊單元311傳送具有至少一單筆傳輸資料的回應序列框D至主控端310。於步驟S470中,主控端310解碼回應序列框D,並同樣地確認資料正確性。之後,在主控端300確認資料正確性之後,主控端300傳送結束 訊息至受控端310。簡單來說,主控端300判斷回應序列框D是否正確,若主控端300判斷回應序列框D正確。主控端300利用通訊單元301傳送結束訊息至受控端310,以控制受控端310停止傳送回應序列框D。最後,於步驟S470中,受控端310接收結束訊息,停止傳送回應序列框D。
圖5是依照本發明又一實施例所繪示之一種應用情境的簡單示意圖。如圖5所示,受控端510具有微處理器511以及藍牙模組512,也就是說主控端500也具有藍牙模組以和受控端進行通訊。再者,受控端510可具有用以感測人類生理資訊的感測裝置(未繪示),感測裝置可經由感測而取得生理資訊520,像是人體體溫、呼吸訊號或心跳等生理資訊。一旦主控端500傳送了要求回傳生理資訊的序列框A至受控端510之後,微處理器511會因為執行感測動作而取得生理資訊520,並將類比的生理資訊520轉換為數位資料。之後,微處理器511將依照序列框A所提供的格式內容,編碼數位資料為回應序列框D,並透過藍牙模組512回傳回應序列框D至主控端500。
所述主控端500傳送序列框A的操作,以及受控端510編碼數位資料並回傳回應序列框D的動作,可以參照圖1至圖4的相關說明而類推之,故不再贅述。需特別說明的是,除了上述的應用情境,本發明之資料傳輸方法可應用至其他傳輸數位資料的應用情境,像是智慧型數位電錶與電力公司的主機之間的資料傳輸,或是電腦主機與週邊裝置的資料傳輸。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資料傳輸系統與方法藉由重新編碼排列切割後的單筆資料,可節省傳輸資料的傳輸次數,進一步提高資料的傳輸效率。此外,對於不同的類比數位轉換器的解析度而言,可設定不同的資料編碼壓縮參數。如此一來,可彈性的利用這些資料編碼壓縮參數來進行待傳送的資料的壓縮,據此節省受控端回傳回應序列框所需要的位元數。此外,本發明藉由序列框的格式設定,可彈性的應用於一對多的主從式通訊架構上,也增加了資料傳輸時的保密性。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S210~S240‧‧‧資料傳輸方法的步驟

Claims (10)

  1. 一種資料傳輸系統,包括:一主控端,包括一第一通訊單元,用以傳送一序列框;以及一受控端,包括:一第二通訊單元,用以接收該序列框;以及一微處理器,依據該序列框編碼一數位資料為一回應序列框,並利用該第二通訊單元傳送具有至少一單筆傳輸資料的該回應序列框至該主控端,其中該數位資料由至少一單筆資料所組成,當該至少一單筆資料的位元數大於一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時,該微處理器依據該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切割該至少一單筆資料為至少一低位元組與至少一高位元組,且該微處理器編碼該至少一高位元組與該至少一低位元組為該回應序列框,其中該微處理器依據該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合併該至少一高位元組為該至少一單筆傳輸資料其中之一,並將該至少一低位元組作為該至少一單筆傳輸資料其中之一,其中該至少一低位元組的位元數為該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該至少一高位元組的位元數為單筆資料的位元數與該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的差值。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資料傳輸系統,其中當該至少一單筆資料的位元數小於該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時,該微處理器更包括直接編碼該至少一單筆資料成該回應序列框。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資料傳輸系統,其中該微處 理器更包括一類比數位轉換器,且該類比數位轉換器將一類比資料轉換為由該至少一單筆資料組成的該數位資料,其中該類比數位轉換器的輸出序列埠的輸出位元數為該單筆資料的位元數。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資料傳輸系統,其中該主控端判斷該回應序列框是否正確,若該主控端判斷該回應序列框正確,該主控端利用該第一通訊單元傳送一結束訊息至該受控端,以控制該受控端停止傳送該回應序列框。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資料傳輸系統,其中該序列框包括一位址欄位、一功能碼欄位、該單筆資料位元數欄位、一總共傳輸資料筆數欄位以及一錯誤檢查碼欄位。
  6. 一種資料傳輸方法,適用於具有一主控端與一受控端的資料傳輸系統,該資料傳輸方法包括:由該主控端傳送一序列框;由該受控端判斷一數位資料的至少一單筆資料的位元數是否大於一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當該至少一單筆資料的位元數大於該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時,由該受控端依據該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切割該至少一單筆資料為至少一低位元組與至少一高位元組,並編碼該至少一高位元組與該至少一低位元組的為一回應序列框;以及由該受控端傳送具有至少一單筆傳輸資料的該回應序列至該主控端,其中由該受控端依據該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切割該至少一單 筆資料為至少一低位元組與至少一高位元組,並編碼該至少一高位元組與該至少一低位元組的為一回應序列框的步驟包括:依據該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合併該至少一高位元組為該至少一單筆傳輸資料其中之一,並將該至少一低位元組作為該至少一單筆傳輸資料其中之一,其中該至少一低位元組的位元數為該至少一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該至少一高位元組的位元數為該至少一單筆資料的位元數與該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的差值。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資料傳輸方法,在由該受控端判斷該數位資料的該至少一單筆資料的位元數是否大於該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之後,更包括:當該至少一單筆資料的位元數小於該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時,由該受控端直接編碼該至少一單筆資料成該回應序列框。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資料傳輸方法,在由該受控端判斷該數位資料的該至少一單筆資料的位元數是否大於該單筆傳輸資料位元數之前,更包括:由該受控端的一類比數位轉換器將一類比資料轉換為由該至少一單筆資料組成的該數位資料,其中該類比數位轉換器的輸出序列埠的輸出位元數為該單筆資料的位元數。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資料傳輸方法,更包括:由該主控端判斷該回應序列框是否正確,若該主控端判斷該回應序列框正確,由該主控端傳送一結束訊息至該受控端,以控制該受控端停止傳送該回應序列框。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資料傳輸方法,其中該序列框包括一位址欄位、一功能碼欄位、該單筆資料位元數欄位、一總共傳輸資料筆數欄位以及一錯誤檢查碼欄位。
TW102129865A 2013-08-20 2013-08-20 資料傳輸系統及方法 TWI5042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9865A TWI504215B (zh) 2013-08-20 2013-08-20 資料傳輸系統及方法
CN201310503986.XA CN104426634A (zh) 2013-08-20 2013-10-23 数据传输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9865A TWI504215B (zh) 2013-08-20 2013-08-20 資料傳輸系統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9166A TW201509166A (zh) 2015-03-01
TWI504215B true TWI504215B (zh) 2015-10-11

Family

ID=52974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29865A TWI504215B (zh) 2013-08-20 2013-08-20 資料傳輸系統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426634A (zh)
TW (1) TWI50421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1140A (zh) * 2019-02-19 2020-08-25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及处理方法以及从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5259B (zh) * 2019-02-13 2020-02-11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在主裝置與從裝置之間的資料傳輸及處理方法、應用於從裝置的資料處理方法、以及用於資料處理的從裝置
TWI806483B (zh) * 2022-03-10 2023-06-21 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基於rs232序列埠實現的資料與指令傳輸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8151A (en) * 1994-12-09 1998-05-26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erial data storage for multiple access demand
US6263385B1 (en) * 1997-10-20 2001-07-17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PC parallel port structure partitioned between two integrated circuits interconnected by a serial bus
TW200410520A (en) * 2002-12-06 2004-06-16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Method and system implementing data flow broadcasting on bluetooth equipment
US6970114B2 (en) * 1999-06-01 2005-11-29 Wend Llc Gate-based zero-stripping, varying length datum segment and arithmetic method and apparatus
TW200540607A (en) * 2004-06-01 2005-12-16 Jtek Technology Corp Error check circuit with variable transmission data width
US7518534B2 (en) * 2006-07-28 2009-04-14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8-bit to 10-bit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W201145037A (en) * 2010-06-03 2011-12-16 Super Talent Electronics Inc USB-attached-SCSI flash-memory system with additional command, status, and control pipes to a smart-storage switc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575989B1 (ko) * 2004-04-08 2006-05-0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동기화 이더넷에서의 비동기 데이터의 분할 전송 방법 및그 방법에 사용되는 데이터 구조
CN101465712B (zh) * 2008-11-04 2011-08-24 浙江大学 一种数据帧最大负载自适应调整方法
CN102098131B (zh) * 2009-12-15 2014-01-15 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动态参数配置的串口数据帧通用组帧解帧方法
CN102983884B (zh) * 2011-09-05 2016-03-30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过磁信道传输数据的方法
CN102647252B (zh) * 2012-03-26 2014-11-19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 一种串行通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58151A (en) * 1994-12-09 1998-05-26 Stora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Serial data storage for multiple access demand
US6263385B1 (en) * 1997-10-20 2001-07-17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PC parallel port structure partitioned between two integrated circuits interconnected by a serial bus
US6970114B2 (en) * 1999-06-01 2005-11-29 Wend Llc Gate-based zero-stripping, varying length datum segment and arithmetic method and apparatus
TW200410520A (en) * 2002-12-06 2004-06-16 Inventec Appliances Corp Method and system implementing data flow broadcasting on bluetooth equipment
TW200540607A (en) * 2004-06-01 2005-12-16 Jtek Technology Corp Error check circuit with variable transmission data width
US7518534B2 (en) * 2006-07-28 2009-04-14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8-bit to 10-bit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TW201145037A (en) * 2010-06-03 2011-12-16 Super Talent Electronics Inc USB-attached-SCSI flash-memory system with additional command, status, and control pipes to a smart-storage switc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81140A (zh) * 2019-02-19 2020-08-25 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及处理方法以及从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9166A (zh) 2015-03-01
CN104426634A (zh) 2015-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010686A1 (zh)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及数据处理设备
US20180329856A1 (en) Slave master-write/read datagram payload extension
TWI504215B (zh) 資料傳輸系統及方法
EP2790361A1 (en) Usb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TW201903620A (zh) 在改良式內部積體電路匯流排拓撲中從屬對從屬之通信
KR20160065206A (ko) 카메라 제어 인터페이스 슬레이브 디바이스 대 슬레이브 디바이스 통신
WO2018157431A1 (zh) 单线通信方法及设备
CN201869205U (zh) Arinc429总线信号编解码电路
WO2022143536A1 (zh) 基于APSoC的国密计算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TW201411336A (zh) 偵錯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TW201911785A (zh) 確定傳輸塊大小的方法、裝置及設備
CN201845275U (zh) 一种具有扩展功能的主板
CN113225406A (zh) 一种主机和多从机的通信方法
TW201439778A (zh) 通訊裝置與設置資料傳輸的方法
TWI755692B (zh) 雙模式滑鼠裝置
CN105279123A (zh) 双冗余1553b总线的串口转换结构及转换方法
US9112736B2 (en) Data transfer apparatus, data transfer method, and inter-chip communication system
CN220210468U (zh) 移动通信透传装置
CN202979000U (zh) 一种usb接口型uart总线转can总线的装置
US20190082498A1 (en) Ultra low power sub-wireless sensor network (sub-wsn) for internet of things (iot) system
CN103269386B (zh) 无线通信系统和方法
WO2016161581A1 (zh) 一种获取下行控制信息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WO2014026594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219420799U (zh) 电力线路由器装置
CN214098422U (zh) 一种片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