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01884B - Suspension device - Google Patents

Suspension devic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01884B
TWI501884B TW102113752A TW102113752A TWI501884B TW I501884 B TWI501884 B TW I501884B TW 102113752 A TW102113752 A TW 102113752A TW 102113752 A TW102113752 A TW 102113752A TW I501884 B TWI501884 B TW I5018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mber
flow path
piston
suspension device
tub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3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8030A (zh
Inventor
Yasuhiro Kitamura
Original Assignee
Kayaba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yaba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ayaba Industr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3480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80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018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0188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06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both gas and liquid
    • F16F9/063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both gas and liquid comprising a hollow piston ro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13/00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 B60G13/02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having dampers dissipating energy, e.g. frictionally
    • B60G13/06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having dampers dissipating energy, e.g. frictionally of fluid type
    • B60G13/08Resilient suspensions characterised by arrangement, location or type of vibration dampers having dampers dissipating energy, e.g. frictionally of fluid type hydraul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GVEHICLE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0G2202/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the type of spring, damper or actuator
    • B60G2202/20Type of damper
    • B60G2202/24Fluid damp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9/0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 F16F9/10Spring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similarly-constructed movement-dampers using a fluid or the equivalent as damping medium using liquid only; using a fluid of which the nature is immaterial
    • F16F9/14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 F16F9/16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 F16F9/18Devices with one or more members, e.g. pistons, vanes, moving to and fro in chambers and using throttling effect involving only straight-line movement of the effective parts with a closed cylinder and a piston separating two or more working spaces therein
    • F16F9/185Bitubular uni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Description

懸吊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懸吊裝置之改良。
於汽車或兩輪摩托車等輸送機器中,在車體與車輪之間插裝有懸吊裝置。懸吊裝置抑制因路面之凹凸而產生之衝擊傳遞至車體。
於JP9-217780A中,揭示有作為懸吊兩輪摩托車之前輪之懸吊裝置的前叉。如圖6所示,該懸吊裝置係正立型之懸吊裝置,且具備懸吊裝置本體F,該懸吊裝置本體F由連結於車輪側之外管1、與連結於車體側而前端側可出沒地插入外管1內之內管2構成。
懸吊裝置包具備:中空管10,其基端側連結於外管1且前端側伴隨懸吊裝置本體F之伸縮而於內管2內出沒;間隔壁體100,其保持於中空管10之前端部外周且與內管2之內周面滑動接觸;及活塞200,其保持於內管2之前端部內周且與中空管10之外周面滑動接觸。
間隔壁體100將中空管10之外側劃分為:形成於中空管10之外周且填充有動作流體之作用室(未圖示)、與形成於中空管10之內側及上側且收容有動作流體與氣體之儲液槽R。活塞200將作用室劃分為內管側(圖6中之上側)之伸側室A與壓側室B。伸側室A經由衰減流路M1而與儲液槽R連通,該衰減流路M1由穿設於中空管10之前端側(圖6中之上側)之孔口構成。壓側室B經由穿設於中空管10之基端側(圖6中之 下側)之孔31而與儲液槽R連通。
間隔壁體100及活塞200形成為環狀且可沿軸方向移動地安裝。於間隔壁體100之內周設置有連通儲液槽R與伸側室A之第一流路L1。於活塞200之外周設置有連通伸側室A與壓側室B之第二流路L2。
於間隔壁體100之伸側室側面(圖6中之下表面)沿徑方向形成有缺口101。因此,間隔壁體100作為僅容許通過第一流路L1之動作流體自儲液槽R朝向伸側室A移動之第一止回閥V1而發揮功能。另一方面,於活塞200之伸側室側面(圖6中之上表面)沿徑方向而形成有缺口201。因此,活塞200作為僅容許通過第二流路L2之動作流體自壓側室B朝向伸側室A移動之第二止回閥V2而發揮功能。
於懸吊裝置伸長時,藉由活塞200而使伸側室A加壓且使壓側室B減壓。此時,藉由作為第一止回閥V1發揮功能之間隔壁體100與作為第二止回閥V2發揮功能之活塞200而阻止第一流路L1及第二流路L2之連通。因此,伸側室A之動作流體通過中空管10之衰減流路M1而流出至儲液槽R,並且儲液槽R之動作流體通過連通孔31而流入壓側室B。
於懸吊裝置壓縮時,藉由活塞200而使壓側室B加壓且使伸側室A減壓。此時,藉由作為第一止回閥V1發揮功能之間隔壁體100與作為第二止回閥V2發揮功能之活塞200而容許第一流路L1及第二流路L2之連通。因此,壓側室B之動作流體通過中空管10之連通孔31及第二流路L2而流出至儲液槽R及伸側室A,並且儲液槽R之動作流體通過第一流路L1及衰減流路M1而流入伸側室A。
因此,懸吊裝置伴隨懸吊裝置本體F之伸縮,產生因動作流 體通過第一流路L1、第二流路L2、衰減流路M1或連通孔31時之阻力而獲得之衰減力。進而,懸吊裝置伸長時之衰減力即伸側之衰減力與懸吊裝置壓縮時之衰減力即壓側之衰減力相比較大。
又,於上述懸吊裝置中,劃分儲液槽R與伸側室A之間隔壁體100和劃分伸側室A與壓側室B之活塞200係配置於內管2之內周與中空管10之外周之間,且分別形成為環狀。由於間隔壁體100及活塞200係藉由可沿軸方向移動地安裝,並且於一面上設置缺口101、201而作為第一止回閥V1及第二止回閥V2發揮功能,因此可廢除翼閥。
因此,上述懸吊裝置與利用翼閥之撓曲特性而產生衰減力之懸吊裝置相比,可容易地進行組裝作業並且可廉價地製造。
此處,存在出於強度確保或設計性等原因,而將懸吊裝置用作倒立型之情況。於將上述先前之懸吊裝置變更為倒立型之情形時,如圖7所示,於中空管10之內部儲液槽R與壓側室B係介隔動作流體之液面而對向。又,劃分儲液槽R與伸側室A之間隔壁體100係保持於內管2之內周且與中空管10之外周面滑動接觸。進而,劃分伸側室A與壓側室B之活塞200係保持於中空管10之外周且與內管2之內周面滑動接觸。
於該情形時,當懸吊裝置伸長時,與將懸吊裝置用作正立型之情形同樣地,懸吊裝置可產生伸側之衰減力。然而,由於當懸吊裝置壓縮時,壓側室B與儲液槽R之差壓極其小,因此懸吊裝置無法充分地產生壓側之衰減力,而導致壓側之衰減力不足。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於將可廢除翼閥之懸吊裝置用作倒立型 之情形時抑制壓側之衰減力不足。
根據本發明之一態樣,提供一種懸吊裝置,其具備懸吊裝置本體,該懸吊裝置本體具有連結於車體側之外管、與連結於車輪側且前端側可出沒地插入外管內之內管而可伸縮;且該懸吊裝置具備:中空管,其基端側連結於外管,且前端側伴隨懸吊裝置本體之伸縮而於內管內出沒;間隔壁體,其保持於內管之前端側內周而與中空管之外周面滑動接觸,並將中空管之外側劃分為填充有動作流體而形成於內管之內側之作用室、與收容有動作流體之儲液槽第一室;第一活塞,其保持於中空管之前端側外周而與內管之內周面滑動接觸,並將作用室劃分為中空管側之伸側第一室與壓側第一室;第一流路,其連通伸側第一室與儲液槽第一室;第一止回閥,其僅於動作流體自儲液槽第一室朝向伸側第一室移動之情形時敞開第一流路;伸側第二室,其形成於外管和內管之重複部中之外管與內管之間,填充有動作流體並且與伸側第一室連通,且伴隨懸吊裝置本體之伸縮而進行擴張收縮;桿體,其基端側連結於內管,且前端側伴隨懸吊裝置本體之伸縮而於中空管內出沒;第二活塞,其保持於桿體之前端側外周,且將中空管之內部劃分為填充有動作流體而與壓側第一室連通之壓側第二室、與收容有動作流體而與儲液槽第一室連通之儲液槽第二室;第一衰減流路,其連通具有伸側第一室和伸側第二室之伸側室、與具有壓側第一室和壓側第二室之壓側室,且於動作流體通過時施加阻力;及第二衰減流路,其連通壓側室與具有儲液槽第一室和儲液槽第二室之儲液槽,且於動作流體通過時施加阻力;且伸側第二室之截面面積大於中空管之截面面積。
關於本發明之實施形態、本發明優點,一面參照隨附之圖式 一面於以下進行詳細說明。
1‧‧‧外管
2‧‧‧內管
2a‧‧‧內周面
2b、10c、10d‧‧‧階差面
2c‧‧‧斂縫部
4‧‧‧簧座
5、8‧‧‧盒體
5a‧‧‧筒部
5b‧‧‧凸緣部
6‧‧‧間隔件
7‧‧‧卡止構件
8a、10e‧‧‧環狀槽
10‧‧‧中空管
10a‧‧‧中外徑部
10b‧‧‧大外徑部
11‧‧‧第一活塞
11a、20c、22a、101、201‧‧‧缺口
12‧‧‧頂蓋構件
14‧‧‧外側軸承
20、100‧‧‧間隔壁體
20a‧‧‧端隙部
20b‧‧‧側面
20d‧‧‧相反側之面
21‧‧‧桿體
21a‧‧‧前端部
22‧‧‧第二活塞
23‧‧‧底部構件
24‧‧‧內側軸承
30、31‧‧‧連通孔
200‧‧‧活塞
a1‧‧‧伸側第一室
a2‧‧‧伸側第二室
A‧‧‧伸側室
b1‧‧‧壓側第一室
b2‧‧‧壓側第二室
B‧‧‧壓側室
D‧‧‧作用室
F‧‧‧懸吊裝置本體
L1‧‧‧第一流路
L2‧‧‧第二流路
M1、M10‧‧‧第一衰減流路
M2、M20、M21、M22‧‧‧第二衰減流路
M3‧‧‧第三衰減流路
r1‧‧‧儲液槽第一室
r2‧‧‧儲液槽第二室
R‧‧‧儲液槽
S1‧‧‧懸吊彈簧
S2‧‧‧拉伸彈簧
V1‧‧‧第一止回閥
V2‧‧‧第二止回閥
V3‧‧‧第三止回閥
V30‧‧‧衰減閥
v31‧‧‧閥體
v32‧‧‧彈簧
X1、X2‧‧‧截面面積
圖1係簡化地表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懸吊裝置之縱剖面圖。
圖2係部分地切去本發明之實施形態之懸吊裝置而表示之正視圖。
圖3係放大表示圖2之主要部分之放大圖。
圖4A係表示間隔壁體之俯視圖。
圖4B係表示圖4A之間隔壁體之底面之仰視圖。
圖5A係放大表示第二活塞部分之縱剖面圖。
圖5B係放大表示第二活塞部分之縱剖面圖。
圖6係部分地切去先前之懸吊裝置而表示之縱剖面圖。
圖7係簡化地表示將先前之懸吊裝置用作倒立型之情形時之構造之縱剖面圖。
以下,參照圖式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說明。於多個圖式中標註之相同符號係表示相同零件或相對應之零件。
圖1係簡化地表示本實施形態中之懸吊裝置之縱剖面圖。懸吊裝置具備懸吊裝置本體F與中空管10,該懸吊裝置本體F可伸縮,且由連結於車體側之外管1、與連結於車輪側且前端側可出沒地插入外管1內之內管2構成;該中空管10之基端側連結於外管1且前端側伴隨懸吊裝置本體F之伸縮而於內管2內出沒。
懸吊裝置進而具備:間隔壁體20,其保持於內管2之前端 側內周且與中空管10之外周面滑動接觸;及第一活塞11,其保持於中空管10之前端側外周且與內管2之內周面滑動接觸。
間隔壁體20將中空管10之外側劃分為填充有動作流體而形成於內管2之內側之作用室D、與收容有動作流體之儲液槽第一室r1。第一活塞11將作用室D劃分為中空管側之伸側第一室a1與壓側第一室b1。
懸吊裝置進而具備:第一流路L1,其連通伸側第一室a1與儲液槽第一室r1;及第一止回閥V1,其僅於動作流體自儲液槽第一室r1朝向伸側第一室a1移動之情形時敞開第一流路L1。
懸吊裝置進而具備:伸側第二室a2,其係外管1與內管2之重複部且形成於外管1與內管2之間;桿體21,其基端側連結於內管2且前端側伴隨懸吊裝置本體F之伸縮而於中空管10內出沒;及第二活塞22,其保持於桿體21之前端側外周。
伸側第二室a2填充有動作流體並且與伸側第一室a1連通,且伴隨懸吊裝置本體F之伸縮而進行擴張收縮。第二活塞22將中空管10之內部劃分為填充有動作流體且與壓側第一室b1連通之壓側第二室b2、與收容有動作流體且與儲液槽第一室r1連通之儲液槽第二室r2。
懸吊裝置中,由伸側第一室a1與伸側第二室a2構成伸側室A,由壓側第一室b1與壓側第二室b2構成壓側室B,且由儲液槽第一室r1與儲液槽第二室r2構成儲液槽R。懸吊裝置進而具備:第一衰減流路M1、M10,其連通伸側室A與壓側室B而於動作流體通過時施加阻力;及第二衰減流路M2、M20,其連通壓側室B與儲液槽R而於動作流體通過時施加阻力。伸側第二室a2之截面面積X1係設定為大於中空管10之截面面積 X2(X1>X2)。
圖2係部分地切去本實施形態中之懸吊裝置而表示之正視圖。懸吊裝置係懸吊兩輪摩托車等跨坐型車輛之前輪之倒立型之前叉,且具備懸吊裝置本體F,該懸吊裝置本體F由連結於車體側之外管1、及連結於車輪側之內管2構成。
懸吊裝置本體F之內側係藉由頂蓋構件12、底部構件23及密封構件13而與外氣側劃分開,該頂蓋構件12堵塞外管1之圖2中上側之開口;該底部構件23堵塞內管2之圖2中下側之開口;該密封構件13堵塞形成於外管1和內管2之重複部中之外管1與內管2之間的筒狀間隙(未圖示)之圖2中下側之開口。藉此,使收容於懸吊裝置本體F內之動作流體或氣體不會洩漏至外氣側。再者,動作流體係油、水、水溶液等液體,但亦可採用其他各種流體。
於筒狀間隙中,收容有動作流體,且串聯配置有保持於外管1之內周且與內管2之外周面滑動接觸之外側軸承14、及保持於內管2之外周且與外管1之內周面滑動接觸之內側軸承24。於外側軸承14與內側軸承24之間形成有填充有動作流體之伸側第二室a2。
於內管2自外管1退出之懸吊裝置本體F伸長時,外側軸承14與內側軸承24接近而使伸側第二室a2縮小。另一方面,於內管2進入外管1內之懸吊裝置本體F壓縮時,外側軸承14與內側軸承24分離而使伸側第二室a2擴大。即,伸側第二室a2伴隨懸吊裝置本體F之伸縮而擴張收縮。
再者,伸側第二室a2之外氣側(圖2中之下側)係藉由密 封構件13而堵塞,與此相對,伸側第二室a2之內部側(圖2中之上側)由於內側軸承24具有形成為環狀C字形之端隙部(未圖示)因此未完全堵塞。因此,亦可將保持於內管2之外周且與外管1之內周面滑動接觸之環狀之密封構件(未圖示)與內側軸承24串聯地配置,從而抑制動作流體自內側軸承24之端隙部之間隙漏出。
於懸吊裝置本體F之軸心部,立起有中空管10,該中空管10之基端側連結於外管1且前端側伴隨懸吊裝置本體F之伸縮而於內管2內出沒。於外管1及內管2之內側且中空管10之外側,自車體側(圖2中之上側)起依序沿軸方向並排設置有儲液槽第一室r1、伸側第一室a1及壓側第一室b1。於中空管10之內側,自車體側起依序沿軸方向並排設置有儲液槽第二室r2及壓側第二室b2。
伸側第一室a1經由穿設於內管2之前端側(圖2中之上側)之連通孔30而與伸側第二室a2連通。壓側第一室b1經由中空管10之前端側開口(圖2中之下端側開口)而與壓側第二室b2連通。儲液槽第一室r1經由穿設於中空管10之基端側(圖2中之上側)之連通孔31而與儲液槽第二室r2連通。
於伸側第一室a1、伸側第二室a2、壓側第一室b1及壓側第二室b2中分別填充有動作流體。於儲液槽第一室r1及儲液槽第二室r2中,收容有動作流體並且介隔其液面而於上側收容有氣體。藉此,可藉由儲液槽R而補償伴隨懸吊裝置之伸縮而產生之懸吊裝置本體F內之容積變化或因溫度變化而產生之動作流體之體積變化。
內管2係形成為筒狀,基端側(圖2中之下側)係經由底部 構件23而連結於前輪之車軸,前端側(圖2中之上側)係可出沒地插入外管1與中空管10之間。如圖3所示,自內管2之前端起特定範圍之內周面2a係與其他部分之內周面相比直徑較大地形成,且於該等之邊界形成有環狀之階差面2b。又,於內管2之前端部分(圖3中之上端部分),形成有斂合於徑方向內側之斂縫部2c。
於內管2之內周面2a與中空管10之間,自階差面側(圖3中之下側)起依序沿軸方向並排設置有形成為環狀之彈簧座4、盒體5及間隔件6。彈簧座4、盒體5及間隔件6係夾持於內管2之階差面2b與斂縫部2c之間。進而,於內管2之斂縫部2c嵌合有自內周側支撐間隔件6之環狀之卡止構件7。於彈簧座4、盒體5、間隔件6及卡止構件7與中空管10之間形成有可使動作流體通過之特定之間隙。
於彈簧座4以懸掛狀態保持有拉伸彈簧S2。拉伸彈簧S2藉由於懸吊裝置之最伸長時壓縮而產生特定之反作用力從而吸收衝擊。
盒體5具備沿內管2而立起之筒部5a、及自筒部5a之間隔件側端部(圖3中之上端部)向內周側突出之環狀之凸緣部5b,而斷面形成為倒L字狀。於筒部5a與中空管10之間隙中,可沿軸方向移動地設置有間隔壁體20。如圖4A及圖4B所示,間隔壁體20形成為具有端隙部20a之環狀C字形。間隔壁體20之內周與中空管10之外周面滑動接觸,且劃分伸側第一室a1與儲液槽第一室r1。於間隔壁體20之外周與盒體5之筒部5a之間劃分形成有環狀之第一流路L1。於間隔壁體20,在伸側第一室側面20b沿徑方向而形成有缺口20c。
當間隔壁體20移動至儲液槽第一室側(圖3中之上側)時, 與缺口20c為相反側之面20d坐落於盒體5之凸緣部5b,從而封閉第一流路L1。又,當間隔壁體20移動至伸側第一室側(圖3中之下側)時,與缺口20c為相反側之面20d離開盒體5之凸緣部5b,從而敞開第一流路L1。即,間隔壁體20作為僅於動作流體自儲液槽第一室r1移動至伸側第一室a1之情形時敞開第一流路L1的第一止回閥V1而發揮功能。
間隔壁體20之端隙部20a始終連通伸側第一室a1與儲液槽第一室r1,作為於動作流體移動時施加阻力之第三衰減流路M3而發揮功能。再者,亦可將間隔壁體20形成為環狀而廢除端隙部20a(第三衰減流路M3)。
中空管10係如圖2所示,形成為筒狀,基端部(圖2中之上端部)連結於頂蓋構件12並且基端側(圖2中之上側)開口係藉由頂蓋構件12而閉合。即,中空管10係經由頂蓋構件12而連結於外管1。又,於中空管10之前端(圖2中之下端)與底部構件23之間插裝有始終對懸吊裝置本體F向伸長方向施力而彈性支撐車體的懸吊彈簧S1。
進而,如圖1所示,中空管10之截面面積X2係以小於伸側第二室a2之截面面積X1之方式設定(X1>X2)。再者,截面面積X1、X2意為沿直徑方向切斷伸側第二室a2及中空管10之情形時之切斷面之面積。中空管10之截面面積X2係與間隔壁體20滑動接觸之部分之截面面積。
如圖3所示,中空管10之前端部(圖3中之下端部)係以外徑於前端呈二階段地擴徑之方式形成。即,中空管10之前端部具有擴徑而成之中外徑部10a與較中外徑部10a進一步擴徑而成之大外徑部10b,於各邊界形成有環狀之階差面10c、10d。於位於中外徑部10a與大外徑部10b 之邊界之階差面10d,可抵接拉伸彈簧S2之圖3中之下端。
於大外徑部10b之外周,形成有斷面U字狀之環狀槽10e。於環狀槽10e與內管2之間隙可移動地沿軸方向設置有第一活塞11。第一活塞11與間隔壁體20同樣地形成為具有端隙部之環狀C字形,且外周與內管2之內周面滑動接觸。第一活塞11劃分中空管側(圖3中之上側)之伸側第一室a1和與中空管10為相反側(圖3中之下側)之壓側第一室b1。第一活塞11之內周係於與中空管10之間劃分形成環狀之第二流路L2。於第一活塞11中,在伸側第一室側面(圖3中之上側面)沿徑方向而形成有缺口11a。
當第一活塞11移動至壓側第一室側(圖3中之下側)時,與缺口11a為相反側之面(圖3中之下側面)坐落於中空管10,從而封閉第二流路L2。又,當第一活塞11移動至伸側第一室側(圖3中之上側)時,與缺口11a為相反側之面離開中空管10,從而敞開第二流路L2。即,第一活塞11作為僅於動作流體自壓側第一室b1(壓側室B)朝向伸側第一室a1(伸側室A)移動之情形時敞開第二流路L2之第二止回閥V2而發揮功能。
第一活塞11之端隙部(未圖示)始終連通伸側室A與壓側室B,作為於動作流體通過時施加阻力之第一衰減流路M10(圖1)而發揮功能。進而,懸吊裝置具備穿設於中空管10之前端側(圖2中之下側)之孔口3。孔口3始終連通伸側室A與壓側室B,作為於動作流體通過時施加阻力之第一衰減流路M1(圖1)而發揮功能。如此,懸吊裝置具備兩條第一衰減流路,但亦可省略一條第一衰減流路M1、M10。例如,亦可將第一活塞11形成為環狀而廢棄成為第一衰減流路M10之端隙部。
繼而,如圖2所示,於內管2之軸心部立起有桿體21。桿體21之基端側(圖2中之下側)係經由底部構件23而連結於內管2,且前端側(圖2中之上側)於中空管10內出沒。如圖3所示,於桿體21之前端部21a外周保持有環狀之盒體8。
於盒體8之外周形成有斷面U字狀之環狀槽8a。於環狀槽8a與中空管10之間隙,可沿軸方向移動地設置有第二活塞22。第二活塞22與間隔壁體20同樣地形成為具有端隙部之環狀C字形,且外周與中空管10之內周面滑動接觸。第二活塞22劃分桿體側(圖3中之下側)之壓側第二室b2和與桿體21為相反側(圖3中之上側)之儲液槽第二室r2。又,第二活塞22之內周係於與盒體8之間劃分形成當動作流體通過時施加阻力之第二衰減流路M2。第二活塞22中,於儲液槽第二室側面(圖3中之上側面)沿徑方向而形成有缺口22a。
當第二活塞22移動至壓側第二室側(圖3中之下側)時,與缺口22a為相反側之面(圖3中之下側面)坐落於盒體8,從而封閉第二衰減流路M2。當第二活塞22移動至儲液槽第二室側(圖3中之上側)時,與缺口22a為相反側之面離開盒體8,從而敞開第二衰減流路M2。即,第二活塞22作為僅於動作流體自壓側第二室b2(壓側室B)朝向儲液槽第二室r2(儲液槽R)移動之情形時敞開第二衰減流路M2之第三止回閥V3而發揮功能。
第二活塞22之端隙部(未圖示)始終連通壓側室B與儲液槽R,作為於動作流體通過時施加阻力之第二衰減流路M20(圖1)而發揮功能。如此,懸吊裝置具備兩條第二衰減流路,且將一條第二衰減流路M2 設為可開閉,但亦可省略一條第二衰減流路M2、M20。例如,亦可將第二活塞22形成為環狀而廢除成為第二衰減流路M20之端隙部。
於懸吊裝置(懸吊裝置本體F)伸長時,使伸側室A加壓並且使壓側室B減壓,間隔壁體20(第一止回閥V1)及第一活塞11(第二止回閥v2)封閉第一流路L1及第二流路L2,且第二活塞22(第三止回閥V3)敞開第二衰減流路M2。
此時,伸側室A之動作流體通過第一衰減流路M1、M10及第三衰減流路M3而移動至壓側室B及儲液槽R。又,於由伸側室A與壓側室B組成之腔室中,自縮小之伸側第二室a2之體積(將該體積設為「Y1」)減去退出之中空管10之體積(將該體積設為「Y2」)之量(Y1-Y2)的動作流體剩餘。因此,該剩餘量之動作流體通過第二衰減流路M2、M20而移動至儲液槽R。
於懸吊裝置(懸吊裝置本體F)壓縮時,使壓側室B加壓並且使伸側室A減壓,間隔壁體20(第一止回閥V1)、第一活塞11(第二止回閥V2)及第二活塞22(第三止回閥V3)敞開第一流路L1、第二流路L2及第二衰減流路M2。
此時,壓側室B之動作流體通過第二流路L2、第一衰減流路M1、M10、及第二衰減流路M2、M20而移動至伸側室A及儲液槽R,並且儲液槽R之動作流體通過第一流路L1及第三衰減流路M3而移動至伸側室A。又,於由伸側室A與壓側室B組成之腔室中,自放大之伸側第二室a2之體積(將該體積設為「Y3」)減去進入之中空管10之體積(將該體積設為「Y4」)之量(Y3-Y4)的動作流體、或自第二衰減流路M2、M20 移動至儲液槽R之量之動作流體不足。因此,該不足量之動作流體通過第一流路L1及第三衰減流路M3而移動至伸側室A。
即,懸吊裝置可與伸縮動作相應地,產生因動作流體通過第一流路L1、第二流路L2、第一衰減流路M1、M10、第二衰減流路M2、M20、及第三衰減流路M3時之阻力而獲得之衰減力。
其次,對本實施形態中之懸吊裝置之作用效果進行說明。懸吊裝置中,劃分儲液槽第一室r1與伸側第一室a1之間隔壁體20、以及劃分伸側第一室a1與壓側第一室b1之第一活塞11係配置於內管2之內周與中空管10之外周之間,劃分壓側第二室b2與儲液槽第二室r2之第二活塞22係配置於中空管10之內周與桿體21之外周之間,且間隔壁體20、第一活塞11、第二活塞22係形成為環狀。由於間隔壁體20、第一活塞11、第二活塞22係可沿軸方向移動地安裝,且於一面設置有缺口20c、11a、22a,因此可使間隔壁體20、第一活塞11、第二活塞22分別作為第一止回閥V1、第二止回閥V2、第三止回閥V3而發揮功能,從而可廢除翼閥。
又,形成於外管1與內管2之重複部且外管1與內管2之間,並伴隨懸吊裝置本體F之伸縮而擴張收縮之伸側第二室a2與伸側第一室a1共同構成伸側室A,伸側第二室a2之截面面積X1係以大於中空管10之截面面積X2之方式設定(X1>X2)。藉此,即便於使壓側室B減壓之懸吊裝置伸長時亦可使壓側室B之動作流體剩餘,於懸吊裝置自伸長切換為收縮之情形時,壓側室B之內壓迅速上升。進而,由於中空管10之內部係由第二活塞22劃分,因此與先前相比壓縮時儲液槽R與壓側室B之差壓變大,從而可抑制壓側之衰減力不足。
進而,伸側第二室a2係形成於外側軸承14與內側軸承24之間,因此可伴隨懸吊裝置本體F之伸縮而擴張收縮,從而可藉由動作流體來潤滑外側軸承14與內側軸承24之滑動面。
進而,懸吊裝置具備伸連通側室A與壓側室B之第二流路L2、及僅於動作流體自壓側室B朝向伸側室A移動之情形時敞開第二流路L2之第二止回閥V2(圖1)。藉此,於懸吊裝置壓縮時,可使壓側室B之動作流體通過第二流路L2而迅速移動至伸側室A,從而可抑制壓側之衰減力變得過大。
進而,懸吊裝置具備僅於動作流體自壓側室B朝向儲液槽R移動之情形時敞開第二衰減流路M2之第三止回閥(第二活塞22)。藉此,可抑制動作流體自儲液槽R朝向壓側室B移動,從而可抑制儲液槽R之氣體流入壓側室B。
進而,間隔壁體20、第一活塞11、第二活塞22係形成為環狀且可沿軸方向移動地安裝,於間隔壁體20之伸側第一室側面20b形成有缺口20c,於第一活塞11之伸側第一室側面形成有缺口11a,於第二活塞22之儲液槽第二室側面形成有缺口22a。進而,第一流路L1係形成於間隔壁體20之外周,第二流路L2係形成於第一活塞11之內周,且第二衰減流路M2係形成於第二活塞22之內周。
藉此,藉由使與間隔壁體20、第一活塞11、第二活塞22之缺口11a、20c、22a為相反側之面坐落於或離開盒體5之凸緣部5b、中空管10、盒體8,而可使間隔壁體20、第一活塞11、第二活塞22分別作為第一止回閥V1、第二止回閥V2、第三止回閥V3而發揮功能。
進而,由於間隔壁體20、第一活塞11、第二活塞22係形成為具備端隙部之環狀C字形,因此可分別容易地將間隔壁體20、第一活塞11、第二活塞22安裝於內管2、中空管10、桿體21。
以上,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進行了說明,但上述實施形態僅表示本發明之應用例之一部分,並不意在以上述實施形態之具體構成限定本發明之技術範圍。
例如,於上述實施形態中,對懸吊裝置為前叉之情形進行了例示,但既可為懸吊兩輪摩托車之後輪之後減震單元,亦可為兩輪摩托車以外之汽車等輸送機器用懸吊裝置。
進而,於上述實施形態中,桿體21係形成為中實,但亦可形成為中空。
進而,間隔壁體20、第一活塞11、第二活塞22、第一流路L1、第二流路L2、第一衰減流路M1、M10、第二衰減流路M2、M20、第一止回閥V1、第二止回閥V2、及第三止回閥V3之構成並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所例示者,可採用其他各種構成。例如,亦可如圖5A及圖5B所示地變更上述實施形態中之兩條第二衰減流路M2、M20。
圖5A表示第二衰減流路之第一變形例。第二衰減流路M21由形成於第二活塞22之一條節流流路構成。於該情形時,藉由於第二活塞22與中空管10之間形成間隙,而可利用該間隙作為第二衰減流路M21。
圖5B表示第二衰減流路之第二變形例。第二衰減流路M22於中途具備衰減閥V30,該衰減閥V30具有使第二衰減流路M22開閉之閥體v31、及對閥體v31向閉合方向施力之彈簧v32。衰減閥V30僅於動作流 體自壓側室B朝向儲液槽R移動之情形時敞開第二衰減流路M22。於該情形時,即便不將第二衰減流路M22設為節流流路,亦可對通過第二衰減流路M22自壓側室B朝向儲液槽R移動之動作流體施加阻力。進而,可藉由更換彈簧v32而變更施加於動作流體之阻力。
本申請案係基於2012年4月27日於日本特許廳申請之特願2012-102761且主張其優先權、以及基於2013年2月20日於日本特許廳申請之特願2013-030770且主張其優先權者,該申請案之全部內容係藉由參照而組入本說明書中。
1‧‧‧外管
2‧‧‧內管
10‧‧‧中空管
11‧‧‧第一活塞
12‧‧‧頂蓋構件
14‧‧‧外側軸承
20‧‧‧間隔壁體
21‧‧‧桿體
22‧‧‧第二活塞
23‧‧‧底部構件
24‧‧‧內側軸承
30‧‧‧連通孔
31‧‧‧連通孔
a1‧‧‧伸側第一室
a2‧‧‧伸側第二室
A‧‧‧伸側室
b1‧‧‧壓側第一室
b2‧‧‧壓側第二室
B‧‧‧壓側室
D‧‧‧作用室
F‧‧‧懸吊裝置本體
L1‧‧‧第一流路
L2‧‧‧第二流路
M1、M10‧‧‧第一衰減流路
M2、M20‧‧‧第二衰減流路
M3‧‧‧第三衰減流路
r1‧‧‧儲液槽第一室
r2‧‧‧儲液槽第二室
R‧‧‧儲液槽
S1‧‧‧懸吊彈簧
V1‧‧‧第一止回閥
V2‧‧‧第二止回閥
V3‧‧‧第三止回閥
X1、X2‧‧‧截面面積

Claims (4)

  1. 一種懸吊裝置,其具備懸吊裝置本體,該懸吊裝置本體具有連結於車體側之外管、及連結於車輪側且前端側可出沒地插入上述外管內之內管而可伸縮,其具備:中空管,其基端側係連結於上述外管,且前端側伴隨上述懸吊裝置本體之伸縮而於上述內管內出沒;間隔壁體,其保持於上述內管之前端側內周且與上述中空管之外周面滑動接觸,並將上述中空管之外側劃分為填充有動作流體且形成於上述內管之內側之作用室、與收容有動作流體之儲液槽第一室;第一活塞,其保持於上述中空管之前端側外周且與上述內管之內周面滑動接觸,並將上述作用室劃分為中空管側之伸側第一室與壓側第一室;第一流路,其連通上述伸側第一室與上述儲液槽第一室;第一止回閥,其僅於動作流體自上述儲液槽第一室朝向上述伸側第一室移動之情形時敞開上述第一流路;伸側第二室,其形成於上述外管和上述內管之重複部中之上述外管與上述內管之間,填充有動作流體並且連通於上述伸側第一室,且伴隨上述懸吊裝置本體之伸縮而擴張收縮;桿體,其基端側連結於上述內管,且前端側伴隨上述懸吊裝置本體之伸縮而於上述中空管內出沒;第二活塞,其由上述桿體之前端側外周保持,且將上述中空管之內部劃分為填充有動作流體且連通於上述壓側第一室之壓側第二室、與收 容有動作流體且連通於上述儲液槽第一室之儲液槽第二室;第一衰減流路,其連通具有上述伸側第一室及上述伸側第二室之伸側室、與具有上述壓側第一室及上述壓側第二室之壓側室而於動作流體通過時施加阻力;及第二衰減流路,其連通上述壓側室與具有上述儲液槽第一室及上述儲液槽第二室之儲液槽而於動作流體通過時施加阻力;且上述伸側第二室之截面面積大於上述中空管之截面面積。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懸吊裝置,其進而具備:第二流路,其連通上述伸側室與上述壓側室;及第二止回閥,其僅於動作流體自上述壓側室朝向上述伸側室移動之情形時敞開上述第二流路。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懸吊裝置,其進而具備:第三止回閥,該第三止回閥僅於動作流體自上述壓側室朝向上述儲液槽移動之情形時敞開上述第二衰減流路。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懸吊裝置,其中上述間隔壁體、上述第一活塞及上述第二活塞係形成為環狀且可沿軸方向移動地安裝,並且於上述間隔壁體之伸側第一室側面、上述第一活塞之伸側第一室側面及上述第二活塞之儲液槽第二室側面分別形成有缺口,上述第一流路係形成於上述間隔壁體之外周,上述第二流路係形成於上述第一活塞之內周,且上述第二衰減流路係形成於上述第二活塞之內周。
TW102113752A 2012-04-27 2013-04-18 Suspension device TWI50188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02761 2012-04-27
JP2013030770A JP5961124B2 (ja) 2012-04-27 2013-02-20 懸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8030A TW201348030A (zh) 2013-12-01
TWI501884B true TWI501884B (zh) 2015-10-01

Family

ID=494829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3752A TWI501884B (zh) 2012-04-27 2013-04-18 Suspension device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156327B2 (zh)
EP (1) EP2843257B1 (zh)
JP (1) JP5961124B2 (zh)
CN (1) CN104246284B (zh)
TW (1) TWI501884B (zh)
WO (1) WO201316164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82921B (zh) * 2016-10-04 2020-11-20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悬架组件
IT201600106717A1 (it) * 2016-10-24 2018-04-24 E Shock S R L Sospensione per bicicletta
US11007834B2 (en) 2016-12-15 2021-05-18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Baffle tube for damper with electromechanical valve
US10987988B2 (en) * 2017-06-28 2021-04-27 Tenneco Automotive Operating Company Inc. Damper with volume reducing insert
US10668968B2 (en) * 2017-06-30 2020-06-02 Sram, Llc Seat post assembly
US10549803B2 (en) * 2017-06-30 2020-02-04 Sram, Llc Seat post assembly
CN108869606A (zh) * 2018-07-09 2018-11-23 阮忠诚 一种提高汽车行驶平稳性的方法
JP7202170B2 (ja) * 2018-12-18 2023-01-11 Kyb株式会社 流体圧緩衝器
US11904650B2 (en) * 2021-08-25 2024-02-20 DRiV Automotive Inc. Shock absorber
CN217713446U (zh) * 2022-06-06 2022-11-01 纳恩博(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避震器和代步车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66332A (ja) * 1988-04-15 1989-10-24 Kayaba Ind Co Ltd アクティブサスペンション用油圧シリンダ
JPH09217780A (ja) * 1996-02-15 1997-08-19 Kayaba Ind Co Ltd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2001263406A (ja) * 2000-03-23 2001-09-26 Kayaba Ind Co Ltd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2008240840A (ja) * 2007-03-27 2008-10-09 Kayaba Ind Co Ltd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US20090261555A1 (en) * 2008-04-17 2009-10-22 Kayaba Industry Co., Ltd. Front fork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8006A (ja) * 1996-07-25 1998-02-13 Showa:Kk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2002130356A (ja) * 2000-10-27 2002-05-09 Kayaba Ind Co Ltd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3873192B2 (ja) * 2003-03-27 2007-01-24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ダンパ内蔵型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4036785B2 (ja) * 2003-04-23 2008-01-23 株式会社ショーワ 二輪車等のフロントフォークのオイルロック装置
JP2005240923A (ja) * 2004-02-26 2005-09-08 Showa Corp 二輪車等の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2009204118A (ja) * 2008-02-28 2009-09-10 Showa Corp 油圧緩衝器
JP5132590B2 (ja) * 2009-01-23 2013-01-30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緩衝装置
JP5424751B2 (ja) * 2009-07-10 2014-02-26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JP5342490B2 (ja) * 2010-03-31 2013-11-13 カヤバ工業株式会社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US8899560B2 (en) * 2011-02-16 2014-12-02 Elite Suspension Systems, Llc Springless combination shock absorber and suspens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66332A (ja) * 1988-04-15 1989-10-24 Kayaba Ind Co Ltd アクティブサスペンション用油圧シリンダ
JPH09217780A (ja) * 1996-02-15 1997-08-19 Kayaba Ind Co Ltd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2001263406A (ja) * 2000-03-23 2001-09-26 Kayaba Ind Co Ltd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2008240840A (ja) * 2007-03-27 2008-10-09 Kayaba Ind Co Ltd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US20090261555A1 (en) * 2008-04-17 2009-10-22 Kayaba Industry Co., Ltd. Front fork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3242035A (ja) 2013-12-05
TW201348030A (zh) 2013-12-01
EP2843257B1 (en) 2018-06-06
EP2843257A4 (en) 2016-04-20
CN104246284B (zh) 2016-03-30
WO2013161641A1 (ja) 2013-10-31
US9156327B2 (en) 2015-10-13
JP5961124B2 (ja) 2016-08-02
US20150101900A1 (en) 2015-04-16
CN104246284A (zh) 2014-12-24
EP2843257A1 (en) 2015-03-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1884B (zh) Suspension device
US8794404B2 (en) Hydraulic shock absorber
JP6417170B2 (ja) 緩衝器
JP5961020B2 (ja) 懸架装置
JP5937948B2 (ja) 緩衝器
JP5597074B2 (ja) ダンパ
JP5977700B2 (ja) 緩衝器
JP4895974B2 (ja) 複筒型緩衝器
JP2010185572A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6212408B2 (ja) 緩衝器
JP2011214633A (ja) シリンダ装置
JP5212812B2 (ja) 液圧緩衝器
JP6114652B2 (ja) 緩衝器
JP5969945B2 (ja) 液圧緩衝器及び液圧緩衝器への作動液注入方法
JP5871383B2 (ja) 懸架装置
JP6484088B2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2010014196A (ja) 単筒型油圧緩衝器
JP6523848B2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5941421B2 (ja) 緩衝器
JP2009264488A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6335667B2 (ja) ショックアブソーバ
JP5292501B2 (ja) 複筒型緩衝器
JP2015152024A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
JP6523850B2 (ja) フロントフォーク
JP5952697B2 (ja) 懸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