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9114B - 電池匣及包含其之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池匣及包含其之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9114B
TWI499114B TW099113356A TW99113356A TWI499114B TW I499114 B TWI499114 B TW I499114B TW 099113356 A TW099113356 A TW 099113356A TW 99113356 A TW99113356 A TW 99113356A TW I499114 B TWI499114 B TW I49911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contact
assembly
negative
du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91133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42800A (en
Inventor
Glen C Larsen
Original Assignee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iled Critical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ublication of TW2010428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428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91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91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7Protection against reversal of polar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48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cel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Description

電池匣及包含其之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端面載入式電池匣。
電池普遍用於提供電子裝置電力。一般而言,電池以一特定方向置入電池操作裝置中以正確地完成一電路。舉例而言,某些電池在電池之一端具有一正極,並在電池之另一端具有一負極,該電池必須以正確之方向置於裝置中,以使該等電池極接合該裝置之適當接點。將電池以不正確之方向置於裝置中,不僅可能產生一呈現該電池操作裝置無法使用之不完全電路,也可能對該裝置之電子組件造成永久性的損傷。
因此,本發明提供一種電池匣,該電池匣可被插入以電池操作之裝置中。該電池匣包括第一及第二雙接點總成,每個該雙接點總成包括一正接點及一負接點,該正接點經組態以接觸一電池之一正極,且該負接點經組態以接觸該電池之一負極。不論該電池係以何種方式置於該電池匣中,該等雙接點總成之正接點及負接點確保該電池至該電池匣及電池操作裝置之正確電氣連接。該電池匣進一步包括本體部分,其將該第一雙接點總成附加 於其上,及可分離部分,其將該第二雙接點總成附加於其上。該可分離部分可選擇性地移入或移出與本體部分的耦接狀態。在耦接狀態下,該第一雙接點總成及該第二雙接點總成係保持於一間隔開之關係,以定義一收容座,該第一雙接點總成及第二雙接點總成可於該收容座內操作以接收及保持該電池相對兩端。該可分離部分移入耦接狀態之動作建立該等雙接點總成之各正接點間及該等雙接點總成之各負接點間之電傳導性。
提供本發明內容以介紹在一簡化形式中之概念之一選擇,該簡化形式將於實施方法中進一步詳述。本發明內容並非意欲辨識所主張標的之關鍵或重要特徵,也非意欲用來限制該主張標的之範疇。此外,該主張標的不限於解決任何或所有在此揭示案之任何部分中所記載之缺點之實施。
本發明揭示案係關於經組態以接收端面載入式電池之一電池匣。不同於某些側面載入式之實施,在此所述之端面載入式電池匣將該電池匣之部分附加至裝置之一可分離部分上,諸如裝置之電池蓋。此外,耦接該可分離部分至正確位置之動作可保持該電池於所述位置及/或建立適當之電氣連結。舉例而言,該裝置可含有一電池室,該等電池端面載入式進該電池室中,藉此當一絞接 或可分離之門置於裝置上時,完成該等電池與其餘電子電路之電氣連接。使用這樣一電池匣之裝置可包括手電筒、無線電腦滑鼠、數位相機、遊戲控制器、遙控器等等。
在之前的解決手段中,電池室需要一使用者以一特定方向插入一電池,並且注意正確地使正負極與裝置上對應之指定極性接點(例如,正及負)相一致。雖然這些之前的解決手段一般會有指示正確電池方向之一圖示或指令伴隨,但在視力遭受影響之條件下(諸如,光線不充足的區域,或者可能於某些年長使用者的情況)要看這些指令可能會有困難。再來,年幼孩童可能難以去遵循這些指令。此外,每次將電池重新裝入一電池消耗快速之裝置都要遵循圖示,可能會消耗不必要的時間,而且這種電池的重新裝入可能會令該使用者沮喪。如以上所述,在這些之前的解決手段中,將電池以不正確的方向置於裝置中不僅呈現該電路不完全,亦可能損傷該裝置的其他電子組件。因而,本發明揭示案之電池匣包括雙接點總成,其經組態以接受任一方向之電池,後文將進一步詳述。
第1圖及第2圖係圖示一電池匣100之一實施例,該電池匣包含可將一第一雙接點總成104附加於其上之一本體部分102,及可將一第二雙接點總成108附加於其上之一可分離部分106。第1圖係圖示電池匣100之一非耦接狀態,而第2圖係圖示電池匣100之一耦接狀態。 更特定地說,可分離部分106可選擇性地移入及移出與本體部分102的耦接狀態。將該可分離部分106移入耦接狀態之動作建立第一雙接點總成104與第二雙接點總成108間之電傳導性。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使用一電耦合器建立該電傳導性。這種耦合器可包括一第一耦接部分110及第二耦接部分112,後文將進一步詳述。
回到第1圖,本體部分102可配置於一電池操作裝置114上。這種電池操作裝置114的一些非限制性實例包括手電筒、無線電腦滑鼠、數位相機、遊戲控制器、遙控器,等等。在某些實例中,可分離部分106係可為電池操作裝置114之一電池室門。這種可分離部分106(亦即,該電池操作裝置之一電池室門)可從該電池操作裝置114之本體部分102完全分離。或者,可分離部分106與該電池操作裝置114之本體部分102可作可移動式連接。這些可移動式連接的一些非限制性實例包括絞鏈、鉚釘、導軌等等類似物。
第一雙接點總成104包括一正接點及一負接點,該正接點經組態以接觸一電池之一正極,且該負接點經組態以接觸該電池之一負極。類似地,第二雙接點總成108包括一正接點及一負接點,該正接點經組態以接觸該電池之該正極,且該負接點經組態以接觸該電池之該負極。因此,在其相對兩端含有一正極及一負極之一電池可採用兩種可能方向之其中一種而被置於第一雙接點總成104與第二雙接點總成108之間。換句話說,該電池 可用一第一方向放置,該第一方向係指該電池之該正極接觸第一雙接點總成104之該正接點,且該電池之該負極接觸第二雙接點總成108之該負接點(在第1圖中正電池極指示朝下)。或者,該電池可改用另一方向放置來代替,該另一方向係指該電池之該負極接觸第一雙接點總成104之該負接點,且該電池之該正極接觸第二雙接點總成108之該正接點(在第1圖中負電池極指示朝上)。因而,電池匣100可經組態以任一方向接收一電池,且仍為該裝置維持/建立適當的電氣連接。
作為一實例,第3圖係說明這種雙接點總成(亦即雙接點總成300,該雙接點總成300包括一正接點302及一負接點304)之一實施例。雙接點總成300進一步包括電絕緣體306,以防止正接點302及負接點304間之電傳導性。如圖所示,正接點302係為凹陷狀且經組態以接觸電池310之一凸起狀正極308。第4圖係說明電池310相對於雙接點總成300之一替代方向。如圖所示,負接點304非為凹陷狀,且經組態以接觸電池310之一大致平坦狀負極312。因此,不論該電池以何種方向置於其中,均建立正確的極接觸。
回到第1圖及第2圖,第一雙接點總成104電氣耦接於該電池操作裝置114之一正電路連結116及該電池操作裝置114之一負電路連結118。更特定地說,第一雙接點總成104之正接點電氣耦接於該正電路連結116,且第一雙接點總成104之負接點電氣耦接於該負電路連結 118。因此,可用置入電池匣100之一電池供給電池操作裝置114電力。
如上文所述,第1圖係說明可分離部分106係未與本體部分102處於耦接狀態。或者,第2圖係說明可分離部分106係與本體部分102處於耦接狀態。在該耦接狀態下,第一雙接點總成104及第二雙接點總成108係保持於一間隔開之關係,以定義一收容座,第一雙接點總成104及第二雙接點總成108於該收容座內操作以接收及保持一電池120相對兩端。
此外,如上文所述,第一雙接點總成104與第二雙接點總成108間之電傳導性藉由將可分離部分106移入與本體部分102之耦接狀態而建立。更特定地說,該耦接狀態建立第一雙接點總成104之正接點與第二雙接點總成108之正接點間之電傳導性,亦建立第二雙接點總成104之負接點與第二雙接點總成108之負接點間之電傳導性。或者,耦接及移開該兩者耦接之動作可僅造成該等雙接點總成間正連結之連接及中斷(或負連結)。
如上文所述,在某些實施例中,可採用一電耦合器建立該電傳導性。這種電耦合器可包括一第一耦接部分110及一第二耦接部分112。第一耦接部分110包括一正接點及一負接點,該正接點電氣耦接於第一雙接點總成104之該正接點,且該負接點電氣耦接於第一雙接點總成104之該負接點。類似地,第二耦接部分112包括一正接點及一負接點,該正接點電氣耦接於第二雙接點總成108 之該正接點,且該負接點電氣耦接於第二雙接點總成108之該負接點。因此,在耦接狀態下,第一耦接部分110之正接點電氣耦接於第二耦接部分112之正接點,且第一耦接部分110之負接點電氣耦接於第二耦接部分112之負接點。
第一耦接部分110及第二耦接部分112可包括任何適合的電耦合器組件。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耦接部分112可包括如上述之一正接點及一負接點。然後第一耦接部分110可包括一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亦即,一彈簧針),當該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物理性地接觸第二耦接部分112之正接點時,該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經組態以電氣耦接於第二耦接部分112之正接點。因此,第一耦接部分110可進一步包括另一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當該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物理性地接觸第二耦接部分112之負接點時,該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經組態以電氣耦接於第二耦接部分112之負接點。使用這樣一電耦合器允許該可分離部分106在非耦接狀態下與本體部分102部分或完全分離,然後在處於耦接狀態下時建立電傳導性。
在某些實施例中,電池匣100可經組態以接受超過一個端面載入式電池。在這些實施例中,第一雙接點總成104與第二雙接點總成108定義用來接收一第一電池之一雙接點總成對,然後該電池匣100可進一步包含一或多個額外的雙接點總成對,該一或多個額外的雙接點總 成對係用來接收一或多個額外的電池。這些實施例參考第8圖及第9圖而詳述。
第5圖係概略地圖示一電池操作裝置500之一實施例。如圖所示,電池操作裝置500係為一無線電腦滑鼠,移除其中之一電池室門(未圖示於第5圖中)而繪出一電池室502(亦即,一電池匣)。電池室502可經組態以透過一端面載入式操作接收一電池504,該電池以縱向插入該裝置。
第6圖係概略地圖示電池操作裝置500之電池室502之另一視圖。在第6圖之10視圖中,電池操作裝置500相對於第5圖旋轉了180度,且移除一外殼以便觀察電池室502之組件。如圖所示,電池室502經定義於一殼體內,該殼體經組態以允許電池504之端面載入式進入電池室502。
電池操作裝置500進一步包括一第一雙接點總成506,該第一雙接點總成506配置在該殼體之一第一相對端507上。如上文所述,該第一雙接點總成506包括一正接點及一負接點,該正接點經組態以接觸電池504之一正極,且該負接點經組態以接觸電池504之一負極。如第5圖及第6圖所示,電池504以該方向置入,以使電池504之負極508接觸第一雙接點總成506。然而,應可理解的是,電池504可改以相反方向置入來代替,使電池504之正極510接觸第一雙接點總成506。
電池操作裝置500進一步包括一第二雙接點總成 512,該雙接點總成512配置在一電池室門514上。第二雙接點總成512進一步包括一正接點及一負點,該正接點經組態以接觸電池504之正極,且該負接點經組態以接觸電池504之負極。如上文所述,第5圖及第6圖係圖示電池504以該方向置入,以使電池504之正極510將在耦接狀態下時接觸第二雙接點總成512之正接點516。然而,應可理解的是,電池504可改以相反方向置入來代替,使電池504之負極508接觸第二雙接點總成512之負接點518。
電池室門514可選擇性地移入或移出與該殼體之一第二相對端519之一耦接狀態。如第6圖所示,電池室門514並非處於一耦接狀態。
作為一實例,第7圖係圖示電池室門514處於與該殼體之第二相對端519之一耦接狀態。在該耦接狀態下,第一雙接點總成506及第二雙接點總成512係保持於一間隔開之關係,以接收及保持電池504之相對兩端。此外,將電池室門514移入耦接狀態之動作建立該第一雙接點總成506之正接點與第二雙接點總成512之正接點間之電傳導性。將電池室門514移入耦接狀態之動作進一步建立第一雙接點總成506之負接點與第二雙接點總成512之負接點間之電傳導性。
此外,可藉由一電耦合器520建立該電傳導性。電耦合器520可包括電氣耦接於該第一雙接點總成506之一第一耦接部分522,及電氣耦接於該第二雙接點總成512 之一第二耦接部分524。作為一實例,第一耦接部分522可包括一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526及一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528,該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526電氣耦接於第一雙接點總成506之一正接點,且該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528電氣耦接於第一雙接點總成506之一負接點。第二耦接部分524可包括一正接點530及一負接點532,該正接點530電氣耦接於第二雙接點總成512之一正接點516,且該負接點532電氣耦接於第二雙接點總成512之一負接點518。因而,在一耦接狀態下,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526接觸正接點530,且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526接觸負接點532。
如上文所述,一電池室可經組態以接收超過一個電池。在這樣的情況中,該電池室包括一或多個雙接點總成對,其中每對包括一第一雙接點總成及一第二雙接點總成,且其中每一雙接點總成對經組態以接收為兩種可能方向之任一種之電池。
第8圖係圖示一電池室800經組態以接收四個端面載入式電池(亦即電池802、電池804、電池806及電池808)之一實例。然而,應可理解的是,這僅係這種電池室之一實例,如本文所討論地經組態以接收複數個電池之電池室,可經其他組態形式組態以接收該等電池,而不背離本揭示案之範疇。
如上文所述,在之前的解決手段中,電池室經組態以一特定方向接收每個電池。然而,參考如上文所述之電 池匣100及電池室502,電池室800亦可以任一方向接收每個電池,例如將一正極連接於電池盒800之相對端810,或將一負極連接於相對端810。如圖所示,電池802及電池806係為前者之方向(正電池極指示朝上),而電池804及電池808係為後者之方向(正電池極指示朝下)。然而,這僅為圖示實例之用途,當接收每個電池之雙接點總成如上文所述地經組態以任一方向接收一電池,每個電池可以任一方向置入。
該四個雙接點總成對中每一者之一第一雙接點總成(未圖示出)係位於一電池室800之一相對端812,該電池室800經配置於一裝置814中。因此,該四個雙接點總成對中每一者之一第二雙接點總成位於裝置814之一電池室門816。作為一實例,第二雙接點總成820用來圖示經組態以接收電池808之該雙接點總成對。
每個第一雙接點總成包括一正接點及一負接點,該正接點經組態以接觸一電池之一正極,且該負接點經組態以接觸一電池之一負極。每個該等正接點電氣連接於裝置814中之正電路連結,且每個該等負接點電氣連接於裝置814中之負電路連結。此外,每個第一雙接點總成電氣連接於一第一耦接部分822。
每個第二雙接點總成包括一正接點及一負接點,該正接點經組態以接觸一電池之一正極,且該負接點經組態以接觸一電池之一負極。作為一實例,第二雙接點總成820包括一正接點824及一負接點826。每個第二雙接點 總成電氣連接於一第二耦接部分828。當電池室門816係在與裝置814之本體部分相關之一耦接狀態下,每個雙接點總成對之一第一雙接點與該雙接點總成對之該第二雙接點,透過第一耦接部分822與第二耦接部分828之接觸成為電氣連接。在某些實施例中,一雙接點總成(諸如一第一雙接點總成或一第二雙接點總成)可包括一彈簧特徵以確保與電池之連續介面。此外,在某些實施例中,一雙接點總成可包括該正接點與該負接點間之一間隔牆,以防止該電池同時碰觸兩接點。
在諸如第8圖所示之多電池組態中,可以多種方式電氣耦接該等雙接點總成對。在某些實例中,該等雙接點總成對可以導線連接在一起而形成該等電池之一串聯連結。在其他實例中,該等雙接點總成可以導線連接而形成一並聯架構。在任一情況下,若有需要,導線連結可透過在電池室800之相對端812上使用一印出之電路板或類似機構而建立。在一並聯架構之情況下,可能達成導線連結之某些簡化。舉例而言,所有電池室門816上雙接點總成之該等正極可以導線連接在一起,且所有該等負極可以導線連接在一起。結果,此並聯電路架構可藉由僅將一正導線及負導線,透過第一耦接部分822與第二耦接部分828之交互作用耦接而建立。或者,對一串聯電路組態,可需要N條正耦接導線及N條負耦接導線以用作N個電池之一組態。此外,以上所提及之並聯電路接線及串聯電路接線之實例,並非對其他亦可建立 之導線組態作限制,諸如含有串聯及並聯電路之一組合之電路架構。
第9圖係說明另一經組態以接收複數個電池之電池匣(亦即,電池匣900)。電池匣900包括一電池室,該電池室被定義為含有經組態以允許複數個電池之縱向插入之一外殼,以使該等複數個電池在安裝進電池室時定義一端對端堆疊。該圖圖示一時間序列:t0 ,t1 等等。經過t4 時間,兩個電池(例如,電池922及電池924)接續地插入電池室900,結果係成為安裝進該電池室中之一雙電池堆疊。圖示兩個電池係為求說明及描述之簡化,但應可理解的是,可建構容納含有三或更多個電池之一堆疊的這種匣體。
如在時間t0 所示,插入該堆疊之一第一電池922至一殼體901之一近端904,其中該殼體901定義該電池室903。如在時間t4 所示,殼體901亦包括一遠端902,一旦電池堆疊完全安裝進該殼體中,該遠端902接觸該電池堆疊之一遠端。電池匣900進一步包括於該殼體之遠端902之一雙接點總成906,及配置於一電池室門910上之一雙接點總成908,其中該電池室門910可附加於該殼體之近端904。在某些實施例中,可配置該殼體於一電池操作裝置內。在這種情況下,雙接點總成906及/或雙接點總成908可電氣耦接於該電池操作裝置上之一正電路連結,及電氣耦接於該電池操作裝置上之一負電路連結,以使電池匣900中電池之端對端堆疊可對該電 池操作裝置提供電力。
電池匣900進一步包括對應該等複數個電池之每一鄰接對的一間隔件總成912,該間隔件總成912配置於殼體中。間隔件總成912分隔該等複數個電池之鄰接對,其具有一雙接點總成914及一雙接點總成916,該雙接點總成914用於該鄰接對之第一電池,且該雙接點總成916用於該鄰接對之第二電池。在該殼體之近端及遠端,以及間隔件總成912上之該等雙接點總成均與前述實例之雙接點總成相似。特別是,它們被設計為,不論與它們接合者為哪一種電池極(正或負),具有正及負電池極接點以與一電池產生適當的電氣接觸。
在所圖示之實例中,電池匣900經組態以接收兩個電池,並且包括此電池鄰接對間之一間隔件總成912。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舉例而言,一電池匣可接收三個電池。在這種三電池堆疊中,該電池匣將具有兩個間隔件總成。一個將分隔電池之一第一鄰接對,而另一個將分隔電池之第二鄰接對。更大體而言,一電池匣可經組態以接收n個電池,而形成n個電池之一端對端堆疊。因此,這種堆疊包括(n-1)對鄰接電池對,故該電池匣包括(n-1)個配置於殼體中之間隔件總成。
該間隔件總成可在一第一狀態與一第二狀態間移動,其中在該第一狀態時,該間隔件總成分隔已安裝之一端對端堆疊中之鄰接電池,且在該第二狀態時,電池可經過該間隔件總成而縱向穿過電池室殼體。更特定地說, 如第9圖所示,間隔件總成912可包括以彈簧負載之兩部分。在某些實施例中,該兩部分可以彈簧負載互相關聯。在其他實施例中,該兩部分可以彈簧負載與該殼體相關聯。再更進一步,該兩部分可以彈簧負載互相關聯且與該殼體相關聯。如此,該間隔件總成912可彎曲以允許一端面載入式電池之路徑,如接續地圖示於圖中之時間t1 、t2 、及t3 。間隔件總成912可包括一第一部分918,該第一部分918以彈簧負載或其他彈性可變形之關聯至一第二部分920,且該兩部分918及920可進一步為彈簧負載、或相對於該殼體呈電子式變形。因此,如於時間t2 時最清楚可見地,回應與電池922之接觸,第一部分918相對於第二部分920彎曲以允許電池922之路徑。此外,一旦電池922通過間隔件總成912,第二部分920如時間t3 所示地彎回,然後回到相對於第一部分918之無伸展組態。
第9圖實例中之該等雙接點總成及該一或多個間隔件總成經組態,藉此使該端對端堆疊中複數個電池之每一個均係保持於一方向中性、電池長度的收容座中,該收容座由一對雙接點總成所定義。如時間t4 時所圖示者,一第一雙接點總成對包括雙接點總成906及間隔件總成912之雙接點總成914,以形成用於接收電池922之一方向中性、電池長度的收容座。因此,電池922可以如圖所示之方向置入,使一正極接觸雙接點總成906且一負極接觸雙接點總成914,或可改以相反的方向置入來代 替。
如時間t4 時進一步圖示者,另一雙接點總成對包括雙點接總成908及間隔件總成912之雙接點總成916,以形成用於接收另一電池(亦即,電池924)之一方向中性、電池長度的收容座。因此,電池924可以如圖所示之方向置入,使一正極接觸雙接點總成908且一負極接觸雙接點總成916,或可改以相反的方向置入來代替。
該等方向中性、電池長度的收容座係電氣耦接在一起,以為該端對端堆疊建立一所需的電氣架構,而不論該等複數個電池之每一個係如何插入該殼體。舉例而言,在某些實施例中,可電氣連接該等雙接點總成,以使該等方向中立、電池長度的收容座經電氣耦接在一起而建立一串聯電路。舉例而言,對於具有一上方鄰接收容座及一下方鄰接收容座之一堆疊中之一既有收容座,該中間之收容座之正連結經導線連接至該上方鄰接收容座之負連結,且該中間之收容座之負連結經導線連接至該下方鄰接收容座之正連結。
在另一實例中,可電氣連接該等雙接點總成,以使該等方向中立、電池長度的收容座經電氣耦接在一起以建立一並聯電路。相對於該串聯實例,藉由將該等電池長度的收容座之正連結集中至一共用節點/位置,且將負連結集中至另一共用節點/位置以達成該並聯架構。在另外又一實例中,可電氣連接該等雙接點總成,以使該等方向中立電池長度的收容座經電氣耦接在一起以建立並聯 電路及串聯電路之一組合。舉例而言,該堆疊中之兩電池可能處於一串聯組態,然而該兩電池與另外處於一串聯組態之兩電池以導線作並聯連接。該等雙接點總成及它們用以定義方向中性收容座之成對配置,使該等電池及該電池堆疊可達成一所需的電氣架構,而不論一使用者如何插入該等個別電池。
應可理解的是,本文所述之該等組態及/或方法係為本質上之例示,因多種改變係為可能,該等指定之實施例或實例並不被認定具有限制性之含意。本文所述之該等指定程序或方法可表現任何數量之處理對策中之一或多個。如此,可以文中說明之序列、其他序列、平行、或某些省略之情況執行文中說明之各種動作。類似地,可變更該等以上所述之處理之順序。
本發明之標的包括揭示於本文中之各種程序、系統及組態、及其他特徵、功能、動作、及/或用途,以及所有任何與前述該等等效者之所有新穎的及非顯而易見的組合及子組合。
100‧‧‧電池匣
102‧‧‧本體部分
104‧‧‧第一雙接點總成
106‧‧‧可分離部分
108‧‧‧第二雙接點總成
110‧‧‧第一耦接部分
112‧‧‧第二耦接部分
114‧‧‧電池操作裝置
116‧‧‧正電路連結
118‧‧‧負電路連結
300‧‧‧雙接點總成
302‧‧‧正接點
304‧‧‧負接點
306‧‧‧電絕緣體
308‧‧‧正極
310‧‧‧電池
312‧‧‧負極
500‧‧‧電池操作裝置
502‧‧‧電池室
504‧‧‧電池
506‧‧‧第一雙接點總成
507‧‧‧第一相對端
508‧‧‧正極
510‧‧‧負極
512‧‧‧第二雙接點總成
514‧‧‧電池室門
516‧‧‧正接點
518‧‧‧負接點
519‧‧‧第二相對端
520‧‧‧電耦合器
522‧‧‧第一耦接部分
524‧‧‧第二耦接部分
526‧‧‧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
528‧‧‧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
530‧‧‧正接點
532‧‧‧負接點
800‧‧‧電池室
802‧‧‧電池
804‧‧‧電池
806‧‧‧電池
808‧‧‧電池
810‧‧‧相對端
812‧‧‧相對端
814‧‧‧裝置
816‧‧‧電池室門
820‧‧‧第二雙接點總成
822‧‧‧第一耦接部分
824‧‧‧正接點
826‧‧‧負接點
828‧‧‧第二耦接部分
900‧‧‧電池匣
901‧‧‧殼體
902‧‧‧遠端
903‧‧‧電池室
904‧‧‧近端
906‧‧‧雙接點總成
908‧‧‧雙接點總成
910‧‧‧電池室門
912‧‧‧間隔件總成
914‧‧‧雙接點總成
916‧‧‧雙接點總成
918‧‧‧第一部分
920‧‧‧第二部分
922‧‧‧電池
924‧‧‧電池
第1圖係圖示在非耦接狀態下之一電池匣之一實施例的一方塊圖。
第2圖係圖示第1圖之該電池匣在耦接狀態下的一方塊圖。
第3圖係概略地圖示一雙接點總成之一實施例,該雙接點總成與一電池之一正極接觸。
第4圖係概略地圖示第3圖之該雙接點總成與該電池之一負極接觸。
第5圖係概略地圖示一電池操作裝置之一實施例,該電池操作裝置允許一電池之端面載入式。
第6圖係為第5圖之裝置之一部分剖面之分解視圖,其中該圖圖示處於非耦接狀態下之該裝置之一電池室門。
第7圖係為類似於第6圖之一視圖,但圖示處於耦接狀態下之該電池室門。
第8圖係概略地圖示一電池室之另一實施例。
第9圖係概略地圖示一電池室之再另一實施例。
100‧‧‧電池匣
102‧‧‧本體部分
104‧‧‧第一雙接點總成
106‧‧‧可分離部分
108‧‧‧第二雙接點總成
110‧‧‧第一耦接部分
112‧‧‧第二耦接部分
114‧‧‧電池操作裝置
116‧‧‧正電路連結
118‧‧‧負電路連結

Claims (23)

  1. 一種電池匣,其包括:一第一雙接點總成,該第一雙接點總成包括一第一正接點及一第一負接點,該第一正接點經組態以當一電池以一第一方向安裝時接觸該電池之一正極,且該第一負接點經組態以當該電池以一第二方向安裝時接觸該電池之一負極;一第二雙接點總成,該第二雙接點總成包括一第二正接點及一第二負接點,該第二正接點經組態以當該電池以該第二方向安裝時接觸該電池之該正極,且該第二負接點經組態以當該電池以該第一方向安裝時接觸該電池之該負極;一本體部分,該第一雙接點總成附加於該本體部分上,該本體部分包括一第一耦接部分,該第一耦接部分包括一第三正接點及一第三負接點,該第三正接點電氣耦接於該第一正接點,該第三負接點電氣耦接於該第一負接點;及一可分離部分,該第二雙接點總成附加於該可分離部分上,該可分離部分包括一第二耦接部分,該第二耦接部分包括一第四正接點及一第四負接點,該第四正接點電氣耦接於該第二正接點,該第三負接點電氣耦接於該第二負接點;其中該可分離部分可選擇性地移入及移出與該本體 部分之一耦接狀態,使得回應於該可分離部分及該主體部分移入該耦接狀態時,該第三正接點電氣耦接於該第四正接點且該第三負接點電氣耦接於該第四負接點;且其中於該耦接狀態時,該第一雙接點總成及該第二雙接點總成係保持於一間隔開之關係以定義一收容座,該第一雙接點總成及該第二雙接點總成可於該收容座內操作以保持該電池相對兩端在該第一方向或該第二方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匣,其中該本體部分配置於一電池操作裝置上。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電池匣,其中該可分離部分係為該電池操作裝置之一電池室門。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電池匣,其中該電池操作裝置之該電池室門可從該本體部分完全分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電池匣,其中該電池操作裝置之該電池室門可移動地連接於該本體部分。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電池匣,其中該第一雙接點總成之該第一正接點係電氣耦接於該電池操作裝置之一正電路連結,且該第一雙接點總成之該第一負接點係電氣耦接於該電池操作裝置之一負電路連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匣,其中將該可分離部分移入該耦接狀態之動作在下面至少一者之間建立電傳導性:(a)該第一雙接點總成之該第一正接點與該第二雙接點總成之該第二正接點;及(b)該第一雙接點總成之該第一負接點與該第二雙接點總成之該第二負接點。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匣,其中該第一耦接部分包括一或多個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且其中該第二耦接部分包括一或多個電氣接點。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匣,其中該第一雙接點總成及該第二雙接點總成定義用於接收一第一電池之一雙接點總成對,該電池匣進一步包括用於接受一或多個額外的電池之一或多個額外的雙接點總成對。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匣,其中該第三正接點包括一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電池匣,其中該第三負接點包括一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
  12. 一種電池操作裝置,其包括: 一電池室,該電池室被定義於一殼體內,該殼體經組態以允許一電池之端面載入式進入該電池室;一第一雙接點總成,該第一雙接點總成經設置於該殼體之一第一相對端,且該第一雙接點總成包括一第一正接點及一第一負接點,該第一正接點經組態以接觸一電池之一正極,且該第一負接點經組態以接觸該電池之一負極;及一第二雙接點總成,該第二雙接點總成經設置於一電池室門上,且該第二雙接點總成包括一第二正接點及一第二負接點,該第二正接點經組態以接觸該電池之該正極,且該第二負接點經組態以接觸該電池之該負極;一第一耦接部分,該第一耦接部分附加於該電池室上,且該第一耦接部分包括一第一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及一第二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該第一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電氣耦接於該第一正接點,該第二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電氣耦接於該第一負接點;一第二耦接部分,該第二耦接部分附加於該電池室門上,且該第二耦接部分包括一第一插腳承接件及一第二插腳承接件,該第一插腳承接件電氣耦接於該第二正接點,該第二插腳承接件電氣耦接於該第二負接點;其中該電池室門可選擇性地移入及移出與該殼體之一第二相對端之一耦接狀態;其中於該耦接狀態時,該第一雙接點總成及該第二雙接點總成係保持於一間隔開之關係,以保持該電池之相 對兩端;及其中將該電池室門移入該耦接狀態之動作建立了該第一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及該第一插腳承接件之間的電傳導性,藉以建立該第一雙接點總成之該第一正接點與該第二雙接點總成之該第二正接點間之電傳導性,且將該電池室門移入該耦接狀態之動作建立了該第二彈簧負載連接器插腳及該第二插腳承接件之間的電傳導性,藉以建立該第一雙接點總成之該第一負接點與該第二雙接點總成之該第二負接點間之電傳導性。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電池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雙接點總成電氣耦接於該電池操作裝置之一正電路連結,且電氣耦接於該電池操作裝置之一負電路連結。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電池操作裝置,其中該第一雙接點總成及該第二雙接點總成定義用於接收一第一電池之一雙接點總成對,該電池操作裝置進一步包括用於接受一或多個額外的電池之一或多個額外的雙接點總成對,其中該一或多個額外的電池以端面載入式置入該電池室。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電池操作裝置,其中該電池室是一無線電腦滑鼠之組成元件。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電池操作裝置,其中該電池室是一數位相機之組成元件。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電池操作裝置,其中該電池室是一遊戲控制器之組成元件。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電池操作裝置,其中該電池室是一遙控器之組成元件。
  19. 一種電池匣,其包括:一電池室,該電池室被定義於一殼體內,該殼體經組態以允許複數個電池之縱向插入,以使該等複數個電池在被安裝進電池室時,定義一端對端堆疊,該端對端堆疊含有一遠端及一近端,其中該遠端位於該殼體之一遠端,且該近端位於該殼體之一近端;一第一雙接點總成,該第一雙接點總成位於該殼體之該遠端;一第二雙接點總成,該第二雙接點總成經設置於一電池室門上,其中該電池室門可附加於該殼體之該近端;及對應該等複數個電池之每一鄰接對的一間隔件總成,該間隔件總成設置於該殼體內,該間隔件總成分隔該等複數個電池之該鄰接對,且含有用於該鄰接對之一第一電池的一第三雙接點總成,及用於該鄰接對之一第 二電池的一第四雙接點總成;其中該等雙接點總成及該一或多個間隔件總成經組態,以使不論該等複數個電池之每一個係如何插入該殼體中,該端對端堆疊中該等複數個電池之每一個均係被保持於一方向中性(orientation-neutral)、電池長度的收容座中,該收容座由一對該等雙接點總成所定義,該等方向中性、電池長度的收容座經電氣耦接在一起,以為該端對端堆疊建立一所需的電氣架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電池匣,其中該殼體配置於一電池操作裝置中,且其中該殼體之該遠端之該第一雙接點總成電氣耦接於該電池操作裝置之一正電路連結,且電氣耦接於該電池操作裝置之一負電路連結。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電池匣,其中該等方向中性、電池長度的收容座經電氣耦接在一起以建立一串聯電路。
  2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電池匣,其中該等方向中性、電池長度的收容座經電氣耦接在一起以建立一並聯電路。
  2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電池匣,其中該間隔件總成可在一第一狀態與一第二狀態間移動,其中在該第一 狀態中時該等間隔件總成分隔已安裝之一端對端堆疊中之電池之一鄰接對,且在該第二狀態中時該間隔件總成允許電池經由該間隔件總成穿過該殼體之縱向路徑。
TW099113356A 2009-05-29 2010-04-27 電池匣及包含其之裝置 TWI4991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475,120 US9391306B2 (en) 2009-05-29 2009-05-29 End-loaded battery carri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2800A TW201042800A (en) 2010-12-01
TWI499114B true TWI499114B (zh) 2015-09-01

Family

ID=43220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9113356A TWI499114B (zh) 2009-05-29 2010-04-27 電池匣及包含其之裝置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9391306B2 (zh)
EP (1) EP2436060B1 (zh)
JP (1) JP5603932B2 (zh)
KR (1) KR101793287B1 (zh)
CN (1) CN102449807B (zh)
AU (1) AU2010254083B2 (zh)
BR (1) BRPI1011197A2 (zh)
CA (1) CA2760230C (zh)
HK (1) HK1163363A1 (zh)
MX (1) MX2011012683A (zh)
MY (1) MY163160A (zh)
RU (1) RU2527940C2 (zh)
TW (1) TWI499114B (zh)
WO (1) WO2010138599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88161A1 (en) * 2011-01-26 2012-07-26 Po-Jen Shih Mouse
US9450219B2 (en) * 2011-09-15 2016-09-20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module
CN103662243B (zh) * 2012-08-31 2017-05-17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电池托架以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EP2720287B1 (de) * 2012-10-10 2019-03-20 ABB Schweiz AG Verpolungsschutz
JP6003864B2 (ja) * 2013-10-11 2016-10-05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ホルダ
US10126845B2 (en) * 2016-06-12 2018-11-13 Dexin Electronic Ltd. Wireless input device, charging pad and charging method thereof
DE102019208367A1 (de) * 2019-06-07 2020-12-10 Comlogo GmbH System zur elektrischen Kontaktierung von Anhängeschlaufen und Haken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1575A (en) * 1994-02-18 1995-07-11 Cardiac Evaluation Center, Inc. Bi-directional battery holder
TWM293535U (en) * 2005-12-27 2006-07-01 Dynapack Internat Technology C Structure of battery holder
US20060201558A1 (en) * 2005-03-14 2006-09-14 Marty Garry R Battery box assembly
TWM304779U (en) * 2006-07-05 2007-01-11 Jian-Ching Wu Battery case
TWM314435U (en) * 2006-11-30 2007-06-21 Altek Corp Battery box device
TWM314436U (en) * 2007-01-05 2007-06-21 Wen-Chin Shiau Modularized battery box for dual-face usage
TWM318197U (en) * 2006-12-22 2007-09-01 Inventec Besta Co Ltd Battery box structure
US20070275299A1 (en) * 2006-05-23 2007-11-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Microsoft Patent Group Eliminating incorrect battery install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9923U (zh) 1971-07-16 1973-03-07
JPS5129944Y2 (zh) 1971-12-13 1976-07-28
US4272591A (en) 1980-03-25 1981-06-09 Beltone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battery chamber
JPS56154766U (zh) 1980-04-21 1981-11-19
JPS57130956U (zh) 1981-02-09 1982-08-14
JPS5819461U (ja) 1981-07-31 1983-02-0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バツテリ−ケ−ス
US4595641A (en) 1985-05-21 1986-06-17 Cordis Corporation Battery compartment having battery polarity protection
US5217395A (en) 1986-05-06 1993-06-08 Black & Decker, Co., Inc. Low-voltage, high current capacity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obile power tool and appliance operating system
JPS63149065U (zh) 1987-03-20 1988-09-30
US4969206A (en) 1989-07-18 1990-11-06 Phyle Industries Limited Portable data collection device with RF transmission
US5229220A (en) 1991-12-12 1993-07-20 Motorola, Inc. Reverse polarity protection assembly
US5206098A (en) * 1991-12-28 1993-04-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ttery cover locking device
US5378549A (en) 1993-08-02 1995-01-03 Eylon; Dan Polarity adjusting battery receptor
US5623550A (en) 1995-03-08 1997-04-22 Etymotic Research, Inc. Battery power supply circuit which supplies correct power polarity irrespective of battery orientation
KR19990007204U (ko) 1997-07-31 1999-02-25 이대원 전지 케이스
TW385067U (en) * 1998-10-21 2000-03-11 Telepaq Technology Inc Improved structure for the battery slot terminals of palm type electric devices
RU2160195C2 (ru) 1999-02-17 2000-12-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верской ваго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завод" Модуль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ый подвагонный (варианты)
RU2159484C1 (ru) 1999-11-18 2000-11-20 ЗАО "Подольский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ый заво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носа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ой батареи
JP2001305623A (ja) * 2000-04-21 2001-11-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電池装填装置
JP4484309B2 (ja) * 2000-04-27 2010-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6783390B2 (en) 2001-10-24 2004-08-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reverse polarity contact between a standard dry cell battery terminal and a battery compartment contact
JP4766847B2 (ja) 2004-07-21 2011-09-07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円筒体に対する施蓋構造
US9478785B2 (en) 2007-04-27 2016-10-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olarity protection for multiple batteries
US7897276B2 (en) * 2007-07-30 2011-03-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tersecting battery cavities
US8097355B2 (en) 2007-11-16 2012-01-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Protecting against incorrect battery polarity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1575A (en) * 1994-02-18 1995-07-11 Cardiac Evaluation Center, Inc. Bi-directional battery holder
US20060201558A1 (en) * 2005-03-14 2006-09-14 Marty Garry R Battery box assembly
TWM293535U (en) * 2005-12-27 2006-07-01 Dynapack Internat Technology C Structure of battery holder
US20070275299A1 (en) * 2006-05-23 2007-11-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Microsoft Patent Group Eliminating incorrect battery installation
TWM304779U (en) * 2006-07-05 2007-01-11 Jian-Ching Wu Battery case
TWM314435U (en) * 2006-11-30 2007-06-21 Altek Corp Battery box device
TWM318197U (en) * 2006-12-22 2007-09-01 Inventec Besta Co Ltd Battery box structure
TWM314436U (en) * 2007-01-05 2007-06-21 Wen-Chin Shiau Modularized battery box for dual-face us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36060B1 (en) 2013-12-04
JP5603932B2 (ja) 2014-10-08
TW201042800A (en) 2010-12-01
MX2011012683A (es) 2011-12-16
WO2010138599A2 (en) 2010-12-02
KR20120025488A (ko) 2012-03-15
EP2436060A4 (en) 2012-12-19
KR101793287B1 (ko) 2017-11-02
CN102449807B (zh) 2014-03-05
CA2760230A1 (en) 2010-12-02
CN102449807A (zh) 2012-05-09
US9391306B2 (en) 2016-07-12
RU2527940C2 (ru) 2014-09-10
MY163160A (en) 2017-08-15
JP2012528462A (ja) 2012-11-12
US20100304188A1 (en) 2010-12-02
AU2010254083A1 (en) 2011-11-17
CA2760230C (en) 2018-01-02
HK1163363A1 (en) 2012-09-07
BRPI1011197A2 (pt) 2016-04-12
RU2011148345A (ru) 2013-06-10
WO2010138599A3 (en) 2011-02-03
AU2010254083B2 (en) 2014-02-27
EP2436060A2 (en) 2012-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9114B (zh) 電池匣及包含其之裝置
EP2538469B1 (en) Battery pack
EP3660950A2 (en) Power tool system and battery pack thereof
EP2207222B1 (en) Battery pack
EP3660949B1 (en) Power tool system and battery pack thereof
CN101330223A (zh) 电池组的充电装置和电池组套件
KR20160020645A (ko) 멀티셀 홀더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팩 모듈
US20110129700A1 (en) Battery pack
CN212366135U (zh) 电池包、工具系统及充电系统
US9966717B2 (en) Conductive device and electrical socket for providing electric power
JP6571621B2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
JPH11297366A (ja)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バッテリーチャージャーおよびバッテリーパックを使用する電子機器
KR101848726B1 (ko) 탈착을 통한 가변용량형 보조배터리 및 보조배터리 장치
TWI763862B (zh) 充電連接器,充電裝置以及套件和充電方法
CN109309189B (zh) 充电电池
KR20180086697A (ko)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배터리 모듈
JP2014041697A (ja) 電池パック
KR20200076909A (ko) 조립 구조가 개선되고 멀티셀렉팅 기능의 배터리관리시스템을 포함한 배터리팩
JP4972307B2 (ja) マルチコネクター付き電池パック
JP7053866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及びそれを具備する電子機器
US20160226052A1 (en) Secondary batt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