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49807A - 端部装载的电池托架 - Google Patents

端部装载的电池托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49807A
CN102449807A CN2010800237106A CN201080023710A CN102449807A CN 102449807 A CN102449807 A CN 102449807A CN 2010800237106 A CN2010800237106 A CN 2010800237106A CN 201080023710 A CN201080023710 A CN 201080023710A CN 102449807 A CN102449807 A CN 1024498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dual
contact
contact assemblies
assembl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2371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49807B (zh
Inventor
G.C.拉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Original Assignee
Microsoft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soft Corp filed Critical Microsoft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4498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98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498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498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H01M50/207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213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 H01M50/597Protection against reversal of polarit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47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 H01M50/548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sposition of the terminals on the cells on opposite sides of the cel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电池托架,其包括第一和第二双触点组件。第一双触点组件被放置在电池托架的体部分上,第二双触点组件被布置在电池托架的可分离部分上。每个双触点组件包括分别被配置为与电池的正触点和负触点接触的正触点和负触点。电池托架的可分离部分可移入并移出与体部分的耦接状态。当在耦接状态下时,双触点组件保持间隔开以定义其中双触点组件保持电池的相对端的收容器。可分离部分移入耦接状态还建立双触点组件中的每一个的正触点之间以及负触点之间的电传导性。

Description

端部装载的电池托架
背景技术
电池一般用于向电子设备提供电力。典型地,电池被以特定的方位放置在电池操作的设备中,以适当地使电路完整。例如,一些电池在电池的一端具有正端子,并且在电池的另一端具有负端子,电池必须在设备内适当地定方位,以使得电池端子接合设备的合适的触点。在设备内使电池错误地定方位可能不仅产生导致电池操作的设备不可用的不完整的电路,而且也导致设备的电子部件永久的损害。
发明内容
因此,本说明书提供一种可以结合到电池操作的设备中的电池托架。所述电池托架包括第一和第二双触点组件,其中每个双触点组件具有被配置为接触电池的正端子的正触点以及被配置为接触电池的负端子的负触点。所述双触点组件的正和负触点确保将电池适当地电连接到电池托架和电池操作的设备,而不管电池如何放置在电池托架中。电池托架还包括体部分以及可分离部分,第一双触点组件附接到该体部分,第二双触点组件附接到该可分离部分。所述可分离部分选择性地可移入与所述体部分的耦接状态以及移出与所述体部分的耦接状态。在耦接状态中,第一双触点组件和第二双触点组件保持间隔的关系,以定义收容器,在该收容器中,可操作第一双触点组件和第二双触点组件以接纳和保持电池的相对端。所述可分离部分移入耦接状态建立双触点组件的相应正触点与双触点组件的相应的负触点之间的电传导性。
提供此发明内容部分来以简化的形式介绍构思的选择,所述构思在下面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描述。此发明内容部分不意在表明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特征或者必要特征,其也不意在用作限制所请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此外,所请求保护的主题不限于解决在本公开的任何部分中指出的任意缺点或者所有缺点的实现方式。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未耦接状态下电池托架的实施例的框图。
图2示出了耦接状态下图1的电池托架的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与电池的正端子接触的双触点组件的实施例。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与电池的负端子接触的图3的双触点组件。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允许电池端部装载的电池操作的设备的实施例。
图6是图5的设备的部分剖视分解图,其示出了未耦接状态下设备的电池室门。
图7是类似于图6、但示出耦接状态下电池室门的视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电池室的另一个实施例。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电池室的又一个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涉及一种被配置为接纳端部装载的电池的电池托架。不像某些侧面载入的实现方式那样,当前描述的端部装载的电池托架具有附接到诸如设备的电池门之类的设备的可分离部分的电池托架部分。此外,将可分离的部分耦接到适当的位置可以将电池保持在所描述的位置中,并且/或者建立恰当的电连接。例如,该设备可以具有电池端部装载于其中的电池室,以使得当铰接的或可分离的门被放置在该设备上时,电池与电子电路的剩余部分的电连接得以完成。利用这种电池托架的设备可以包括手电筒、无线计算机鼠标、数码相机、游戏控制器、遥控器等等。
在之前的解决方案中,电池室需要用户将电池以特定方位插入,注意适当地将正负端子与设备上对应的具体极性的触点(即,正和负)对准。尽管这种之前的解决方案典型地伴随有指示适当电池方位的图示或者指示,但是在视力受影响(诸如光线差的区域,或者可能是对于年长的用户的情况)的条件下,可能难以看到这种指示。另外,这种指示对于幼童而言可能难于遵照。此外,在快速消耗电池的设备中每次更换电池时,遵照这种图示可能是不必要地耗时的,并且这种电池更换对于用户而言可能变得令人沮丧。如上所述,在这种之前的解决方案中不正确地定电池的方位不仅导致电路不完整,而且也可以损坏设备的其它电子部件。因此,本公开的电池托架包括被配置为接纳任一方位的电池的双触点组件,这将在下文更详细地描述。
图1和图2示出了电池托架100的实施例,该电池托架包括可以将第一双触点组件104附接于其的体部分102、以及可以将第二双触点组件108附接于其的可分离部分106。图1示出了电池托架100的未耦接状态,而图2示出了电池托架100的耦接状态。更具体地,可以将可分离部分106有选择地移入或者移出与体部分102的耦接状态。将可分离部分106移入耦接状态建立第一双触点组件104与第二双触点组件108之间的电传导性。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电耦接器来建立电传导性。这种耦接器可以包括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第一耦接部分110和第二耦接部分112。
返回图1,可以将体部分102放置在电池操作的设备114上。这种电池操作的设备114的非限制性的实例包括手电筒、无线计算机鼠标、数码相机、游戏控制器、遥控器等等。在一些实例中,可分离部分106可以是电池操作的设备114的电池室门。这种可分离部分106(例如电池操作的设备的电池室门)可以完全地与电池操作的设备114的体部分102分开。作为替代,可以将可分离部分106可移动地连接到电池操作的设备114的体部分102。这种可移动的连接的非限制性的实例包括铰接件、按扣件、引导件等。
第一双触点组件104包括被配置为接触电池的正端子的正触点、以及被配置为接触电池的负端子的负触点。类似地,第二双触点组件108包括被配置为接触电池的正端子的正触点、以及被配置为接触电池的负端子的负触点。因此,在电池的相对端具有正端子和负端子的电池于是可以以两个可能方位中的任一个方位被定位于第一双触点组件104与第二双触点组件108之间。换言之,电池可以以第一方位定位,其中电池的正端子与第一双触点组件104的正触点接触,并且电池的负端子与第二双触点组件108的负触点接触(图1中,正电池端子指向下)。作为替代,电池可以替代地以另一方位来定位,其中电池的负端子与第一双触点组件104的负触点接触,并且电池的正端子与第二双触点组件108的正触点接触(图1中,正电池端子指向上)。由此,电池托架100可被配置为接纳任一方位的电池,并且仍维持/形成到设备的恰当的电连接。
作为实例,图3图示了这种双触点组件的实施例,即包括正触点302和负触点304的双触点组件300。双触点组件300还包括电绝缘体306以防止正触点302与负触点304之间的电传导性。如所描绘的那样,正触点302凹陷,并被配置为与电池310的突出的正端子308接触。图4图示了电池310相对于双触点组件300的替代方位。如所描绘,负触点304未凹陷,并被配置为与电池310的基本上平的负端子312接触。因此,无论电池如何定方位,都建立适当的端子接触。
返回图1和图2,第一双触点组件104电耦接到电池操作的设备114的正电路连接件116且电耦接到电池操作的设备114的负电路连接件118。更具体地,第一双触点组件104的正触点电耦接到正电路连接件116,第一双触点组件104的负触点电耦接到负电路连接件118。因此,被放置到电池托架100中的电池于是可被用于对电池操作的设备114供电。
如上所述,图1图示了未与体部分102处于耦接状态的可分离部分106。作为替代,图2图示了与体部分102处于耦接状态的可分离部分106。在耦接状态下,将第一双触点组件104和第二双触点组件108保持为间隔的关系以定义收容器,可在该收容器中操作第一双触点组件104和第二双触点组件108来接纳和保持电池120的相对端。
另外,如上所述,通过将可分离部分106移入与体部分102的耦接状态,在第一双触点组件104与第二双触点组件108之间建立电传导性。更具体地,耦接状态在第一双触点组件104的正触点与第二双触点组件108的正触点之间建立电传导性,并且还在第一双触点组件104的负触点与第二双触点组件108的负触点之间建立电传导性。作为替代,两个部分的耦接和解耦接仅可以导致双触点组件之间的正连接件(或者负连接件)的连接和中断。
如上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使用电耦接器来建立电传导性。这种耦接器可以包括第一耦接部分110和第二耦接部分112。第一耦接部分110包括与第一双触点组件104的正触点电耦接的正触点、以及与第一双触点组件104的负触点电耦接的负触点。类似地,第二耦接部分112包括与第二双触点组件108的正触点电耦接的正触点、以及与第二双触点组件108的负触点电耦接的负触点。因此,在耦接状态下,第一耦接部分110的正触点与第二耦接部分112的正触点电耦接,第一耦接部分110的负触点与第二耦接部分112的负触点电耦接。
第一耦接部分110和第二耦接部分112可以包括任何适当的电耦接器部件。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耦接部分112可以包括如上所述的正触点和负触点。第一耦接部分110于是可以包括装载弹簧的连接器插脚(例如弹簧插脚(pogo pin)),其被配置为在装载弹簧的连接器插脚与第二耦接部分112的正触点物理地接触时电耦接到第二耦接部分112的正触点。因此,第一耦接部分110还可以包括另一装载弹簧的连接器插脚,其被配置为在装载弹簧的连接器插脚与第二耦接部分112的负触点物理地接触时电耦接到第二耦接部分112的负触点。利用这种电耦接器允许可分离部分106在非耦接状态下部分或者完全地与体部分102分开,然后在处于耦接状态下时建立电传导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托架100可被配置为接纳多于一个的端部装载的电池。在这种实施例中,第一双触点组件104和第二双触点组件108定义用于接纳第一电池的双触点组件对,电池托架100于是还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用于接纳一个或者多个额外的电池的额外的双触点组件对。参照图8和图9更详细地描述这种实施例。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电池操作的设备500的实施例。如所描绘的,电池操作的设备500是无线计算机鼠标,其中电池室门(图5中未示出)已被移除,以便图示电池室502(例如电池托架)。电池室502可被配置为通过端部装载的操作来接纳电池504,在该端部装载的操作中,电池被纵向插入到设备中。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电池操作的设备500的电池室502的另一视图。在图6的视图中,电池操作的设备500已经相对于图5旋转了180度,并且外壳已经被移除以便查看电池室502的部件。如所描绘,电池室502定义在外壳内,所述外壳被配置为允许将电池504端部装载到电池室502中。
电池操作的设备500还包括放置在外壳的第一相对端507处的第一双触点组件506。如上所述,第一双触点组件506包括被配置为与电池504的正端子接触的正触点、以及被配置为与电池504的负端子接触的负触点。如在图5和图6中描绘,定电池504的方位以使得电池504的负端子508与第一双触点组件506接触。然而,应当理解:电池504可以替代地处于相反的方位,其中电池504的正端子510与第一双触点组件506接触。
电池操作的设备500还包括被放置在电池室门514上的第二双触点组件512。第二双触点组件512还包括被配置为与电池504的正端子接触的正触点516、以及被配置为与电池504的负端子接触的负触点518。如上所述,图5和图6示出了电池504,其方位使得电池504的正端子510将在耦接状态下与第二双触点组件512的正触点516接触。然而,应理解:电池504可以替代地处于相反的方位,其中电池504的负端子508与第二双触点组件512的负触点518接触。
电池室门514选择性地可移入和移出与外壳的第二相对端519的耦接状态。如图6中所描绘,电池室门514未处于耦接状态。
作为实例,图7描绘了与外壳的第二相对端519处于耦接状态的电池室门514。在耦接状态下,第一双触点组件506和第二双触点组件512保持间隔的关系以接纳和保持电池504的相对端。此外,将电池室门514移入耦接状态在第一双触点组件506的正触点与第二双触点组件512的正触点516之间建立电传导性。将电池室门514移入耦接状态还在第一双触点组件506的负触点与第二双触点组件512的负触点518之间建立电传导性。
另外,可以通过电耦接器520建立电传导性。电耦合器520可以包括电耦接到第一双触点组件506的第一耦接部分522以及电耦接到第二双触点组件512的第二耦接部分524。作为实例,第一耦接部分522可以包括电耦接到第一双触点组件506的正触点的装载弹簧的连接器插脚526、以及电耦接到第一双触点组件506的负触点的装载弹簧的连接器插脚528。第二耦接部分524可以包括电耦接到第二双触点组件512的正触点516的正触点530、以及电耦接到第二双触点组件512的负触点518的负触点532。因此,在耦接状态下,装载弹簧的连接器插脚526与正触点530接触,装载弹簧的连接器插脚528与负触点532接触。
如上所述,电池室可被配置为接纳多于一个的电池。在这种情况下,电池室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双触点组件对,其中每对包括第一双触点组件以及第二双触点组件,并且其中每个双触点组件对被配置为以两个潜在方位中的任一种来接纳电池。
图8示出了电池室800的一实例,其被配置为接纳四个端部装载的电池,即电池802、电池804、电池806以及电池808。然而,应理解:这仅是这种电池室的一个实例,如这里讨论的被配置为接纳多个电池的电池室可被配置为接纳处于其他配置的电池,而不偏离本公开的范围。
如上所述,在之前的解决方案中,电池室被配置为接纳处于特定方位的每个电池。然而,如上参照电池托架100和电池室502所进行的描述,电池室800也可以接纳任意方位(即,正端子处于电池室800的相对端810处,或者负端子处于相对端810处)的每个电池。如所描绘,电池802和电池806处于前者的方位(正电池端子指向上),并且电池804和电池808处于后者的方位(正电池端子指向下)。然而,这只是为了示例的目的而示出的,因为每个电池可以以任一方位来定向,这是因为如上所述,接纳每个电池的双触点组件被配置为接纳任一方位的电池。
四个双触点组件对中的每一对的第一双触点组件(未示出)位于设备814内放置的电池室800的相对端812处。相应地,四个双触点组件对中的每一对的第二双触点组件位于设备814的电池室门816处。作为实例,为被配置为接纳电池808的双触点组件对示出了第二双触点组件820。
每个第一双触点组件包括被配置为与电池的正端子接触的正触点、以及被配置为与电池的负端子接触的负触点。这些正触点中的每一个电连接到设备814处的正电路连接件,这些负触点中的每一个电连接到设备814处的负电路连接件。此外,每个第一双触点组件电连接到第一耦接部分822。
每个第二双触点组件包括被配置为与电池的正端子接触的正触点、以及被配置为与电池的负端子接触的负触点。作为实例,第二双触点组件820包括正触点824和负触点826。每个第二双触点组件电连接到第二耦接部分828。当电池室门816相对于设备814的体部分处于耦接状态时,每个双触点组件对中的第一双触点变为通过第一耦接部分822与第二耦接部分828的接触而与该双触点组件对的第二双触点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诸如第一双触点组件或者第二双触点组件之类的双触点组件可以包括弹簧特征以确保与电池的连续接口。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双触点组件可以在正触点与负触点之间包括分离壁,以防止电池同时触碰两个触点。
在诸如图8中所描绘的多电池配置中,双触点组件对可以以各种方式电耦接。在一些实例中,双触点组件对可以连线在一起,以便产生用于电池的串联连接。在其它实例中,双触点组件对可以连线以产生并联结构。在任一情况下,如有需要,可以通过在电池室800的相对端812处使用印刷电路板或者相似的机构来建立连线连接。在并联结构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连线连接的一些简化。例如,电池室门816上的双触点组件的所有正端子可以连线在一起,并且所有负端子可以连线在一起。结果是,可以通过仅使一条正极线和一条负极线经由第一耦接部分822和第二耦接部分828的相互作用而耦接,来产生此并联电路结构。作为替代,对于串联电路配置,对于N个电池的配置,可能需要N条正极耦接线和N条负极耦接线。此外,并联电路连线和串联电路连线的上述实例是非限制性的,因为也可以产生其它连线配置,诸如具有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组合的电路结构。
图9图示了被配置为接纳多个电池的另一个电池托架,即电池托架900。电池托架900包括在外壳内定义的电池室,其被配置为允许多个电池的纵向插入,以使得在安装到电池室中时,多个电池定义端到端的堆叠。该附图示出了时序t0、t1等一直到t4,其中两个电池(即,电池922和电池924)被连续插入到电池托架900中,结果是两个电池堆叠被安装到电池托架中。为了图示和描述的简洁而示出了两个电池,但是应当理解:可以构造这种托架以容纳具有三个或者更多个电池的堆叠。
如在时刻t0处所示,堆叠的第一电池922被插入到定义电池室903的外壳901的近端904。外壳901还包括远端902,一旦电池堆叠被完全安装到外壳中,远端902就接触电池堆叠的远端,如在时刻t4所示的。电池托架900还在外壳的远端902处包括双触点组件906,并且包括可附接到外壳的近端904的、在电池室门910上放置的双触点组件908。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可以放置在电池操作的设备内。在这种情况下,双触点组件906和/或双触点组件908可以电耦接到电池操作的设备处的正电路连接件,并且电耦接到电池操作的设备处的负电路连接件,以使得电池托架900中电池的端到端的堆叠可以向电池操作的设备提供电力。
电池托架900还包括用于多个电池的每个相邻对的、外壳内放置的间隔器组件912。间隔器组件912使多个电池的该相邻对分开,并且具有用于该相邻对的第一电池的双触点组件914以及用于该相邻对的第二电池的双触点组件916。外壳的近端和远端处的、以及间隔器组件912上的双触点组件全都类似于之前描述的实例中的双触点组件。具体地,所述双触点组件被设计成使得正和负电池端子接触,这使得与电池适当电接触,而不管所述双触点组件与哪个电池端子(正或负)接合。
在所描绘的实例中,电池托架900被配置为接纳两个电池,并且因此包括电池的此相邻对之间的一个间隔器组件912。然而,在其它实施例中,电池托架可以接纳例如三个电池。在这种三电池堆叠中,电池托架将具有两个间隔器组件。一个将使电池的第一相邻对分开,另一个将使电池的第二相邻对分开。更一般地,电池托架可以被配置为接纳n个电池,以形成n个电池的端到端的堆叠。因此,这种堆叠包括(n-1)个相邻的电池对,并且因此电池托架包括在外壳内放置的(n-1)个间隔器组件。
间隔器组件可以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状态中,间隔器将所安装的端到端的堆叠中相邻电池分开,在所述第二状态中,电池可以经过该间隔器组件而纵向通过电池室外壳。更具体地,如图9所示,间隔器组件912可以包括两个装载弹簧的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部分可以相对于彼此装载弹簧。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两个部分可以相对于外壳装载弹簧。另外,所述两个部分可以相对于彼此并且相对于外壳装载弹簧。这样,间隔器组件912可以挠曲以允许通过端部装载的电池,如在附图中在时刻t1、t2和t3处连续描绘的那样。间隔器组件912可以包括相对于第二部分920装载弹簧的第一部分918或者可以包括另外地相对于第二部分920可弹性变形的第一部分918,所述两个部分918和920还可以相对于外壳装载弹簧或者另外地相对于外壳可弹性变形。因此,响应于与电池922接触,第一部分918相对于920挠曲以允许通过电池922,如在时刻t2最清楚地看到的那样。此外,一旦电池922通过了间隔器组件912,第二部分920就向回挠曲,如时刻t3所示,由此返回到相对于第一部分918处于未拉伸的配置。
图9的实例中的双触点组件和一个或者多个间隔器组件被配置成使得端到端的堆叠中的多个电池中的每一个被保持在由一对双触点组件定义的方位中性(orientation-neutral)的电池长度的收容器中。如在时刻t4所示,包括间隔器组件912的双触点组件914和双触点组件906的第一双触点组件对形成第一方位中性的电池长度的收容器,以便接纳电池922。因此,电池922可以如所描绘的那样定方位,其中正端子与双触点组件906接触,并且负端子与双触点组件914接触,或者电池922可以替代地以相反方位而定向。
如在时刻t4进一步示出,包括间隔器组件912的双触点组件916和双触点组件908的另一双触点组件对形成另一方位中性的电池长度的收容器,以便接纳另一电池,即电池924。因此,电池924可以如所描绘的那样定方位,其中正端子与双触点组件908接触,并且负端子与双触点组件916接触,或者电池924可以替代地以相反方位而定向。
方位中性的电池长度的收容器电耦接在一起以产生用于端到端的堆叠的期望的电结构,而不管多个电池中的每一个如何插入外壳中。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双触点组件可以被电连接成使得方位中性的电池长度的收容器电耦接在一起以产生串联电路。例如,对于呈堆叠形式的给定的收容器(具有相邻的上收容器以及相邻的下收容器),中间的收容器的正连接件将与相邻的上收容器的负连接件进行连线,并且负连接件将与相邻的下收容器的正连接件进行连线。
在另一实例中,双触点组件可以被电连接成使得方位中性的电池长度的收容器电耦接在一起以产生并联电路。与串联的实例形成对比的是,并联结构这样来实现:将电池长度的收容器的正连接件带到公共节点/位置,并且将负连接件带到另一公共节点/位置。在又一个实例中,双触点组件可以被电连接成使得方位中性的电池长度的收容器电耦接在一起,以产生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的组合。例如,堆叠内的两个电池可以处于串联配置,但是与处于串联配置中的另两个电池并联地连线。双触点组件以及它们成对的布置以定义方位中性的收容器,使得对于电池和电池堆叠而言,能够实现期望的电结构,而不管用户如何插入各个电池。
应理解:这里描述的配置和/或途径在本质上是示例性的,并且这些特定实施例或实例不应被在限制的意义上进行考虑,因为许多变化是可能的。这里描述的特定的例程或者方法可以表示任意数量的处理策略中的一个或者多个。这样,所例示的各个动作可以以所例示的顺序、以其它顺序、或者并行地执行,或者在某些情况下被省略。类似地,上述过程的顺序可以改变。
本公开的主题包括各种过程、系统和配置、以及其它特征、功能、动作、和/或这里公开的特性、以及其任意和所有的等同物的所有新颖的和非显而易见的组合和子组合。

Claims (14)

1.一种电池托架(100),包括:
第一双触点组件(104),包括被配置为与电池(120)的正端子接触的正触点、以及被配置为与电池(120)的负端子接触的负触点;
第二双触点组件(108),包括被配置为与电池(120)的正端子接触的正触点、以及被配置为与电池(120)的负端子接触的负触点;
体部分(102),所述第一双触点组件(104)附接到所述体部分;以及
可分离部分(106),所述第二双触点组件(108)附接到所述可分离部分;
其中所述可分离部分(106)选择性地可移入和移出与体部分(102)的耦接状态;以及
其中,在耦接状态下,将第一双触点组件(104)和第二双触点组件(108)保持为间隔的关系以定义收容器,可在所述收容器中操作第一双触点组件(104)和第二双触点组件(108)来接纳和保持电池(120)的相对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托架,其中体部分被放置在电池操作的设备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托架,其中可分离部分是电池操作的设备的电池室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托架,其中电池操作的设备的电池室门与体部分可完全分离。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托架,其中电池操作的设备的电池室门可移动地连接到体部分。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托架,其中第一双触点组件电耦接到电池操作的设备的正电路连接件,并且电耦接到电池操作的设备的负电路连接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托架,其中将可分离部分移入耦接状态建立以下至少一组之间的电传导性:(a)第一双触点组件的正触点与第二双触点组件的正触点;(b)第一双触点组件的负触点与第二双触点组件的负触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托架,还包括用于在第一双触点组件与第二双触点组件之间建立电传导性的电耦接器,其中电耦接器包括电耦接到第一双触点组件和第二双触点组件之一的第一耦接部分、以及电耦接到第一双触点组件和第二双触点组件中的另一个的第二耦接部分,并且其中第一耦接部分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装载弹簧的连接器插脚,并且其中第二耦接部分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电触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托架,其中第一双触点组件和第二双触点组件定义了用于接纳第一电池的双触点组件对,电池托架还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用于接纳一个或者多个额外的电池的额外的双触点组件对。
10.一种电池操作的设备,包括:
在外壳(901)内定义的电池室(900),其被配置为允许多个电池的纵向插入,以使得在安装到电池室(900)中时,多个电池定义端到端的堆叠,该端到端的堆叠具有位于外壳(901)的远端(902)的远端以及位于外壳(901)的近端(904)的近端;
外壳(901)的远端(902)处的双触点组件(906);
被放置在电池室门(910)上的双触点组件(908),其可附接到外壳(901)的近端(904);以及
被放置在外壳(901)内的用于多个电池的每个相邻对的间隔器组件(912),所述间隔器组件(912)将多个电池的该相邻对分开,并且具有用于该相邻对中的第一电池(922)的双触点组件(914)以及用于该相邻对中的第二电池(924)的双触点组件(916);
其中双触点组件和一个或者多个间隔器组件被配置以使得端到端的堆叠中的多个电池中的每一个保持在由一对双触点组件所定义的方位中性的电池长度的收容器中,方位中性的电池长度的收容器被电耦接在一起以产生用于端到端的堆叠的期望的电结构,而不管多个电池中的每一个如何插入到外壳(901)中。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操作的设备,其中,外壳被放置在电池操作的设备中,并且其中外壳的远端处的双触点组件电耦接到电池操作的设备处的正电路连接件且电耦接到电池操作的设备处的负电路连接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操作的设备,其中方位中性的电池长度的收容器电耦接在一起以产生串联电路。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操作的设备,其中方位中性的电池长度的收容器电耦接在一起以产生并联电路。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池操作的设备,其中间隔器组件可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移动,在所述第一状态中,间隔器组件将所安装的端到端的堆叠中的电池的相邻对分开,在所述第二状态中,间隔器组件允许电池纵向通过外壳并且经过该间隔器组件。
CN201080023710.6A 2009-05-29 2010-05-26 端部装载的电池托架 Active CN1024498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475120 2009-05-29
US12/475,120 US9391306B2 (en) 2009-05-29 2009-05-29 End-loaded battery carriage
US12/475,120 2009-05-29
PCT/US2010/036212 WO2010138599A2 (en) 2009-05-29 2010-05-26 End-loaded battery carri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49807A true CN102449807A (zh) 2012-05-09
CN102449807B CN102449807B (zh) 2014-03-05

Family

ID=432205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3710.6A Active CN102449807B (zh) 2009-05-29 2010-05-26 端部装载的电池托架

Country Status (14)

Country Link
US (1) US9391306B2 (zh)
EP (1) EP2436060B1 (zh)
JP (1) JP5603932B2 (zh)
KR (1) KR101793287B1 (zh)
CN (1) CN102449807B (zh)
AU (1) AU2010254083B2 (zh)
BR (1) BRPI1011197A2 (zh)
CA (1) CA2760230C (zh)
HK (1) HK1163363A1 (zh)
MX (1) MX2011012683A (zh)
MY (1) MY163160A (zh)
RU (1) RU2527940C2 (zh)
TW (1) TWI499114B (zh)
WO (1) WO2010138599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2243A (zh) * 2012-08-31 2014-03-26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电池托架以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188161A1 (en) * 2011-01-26 2012-07-26 Po-Jen Shih Mouse
US9450219B2 (en) * 2011-09-15 2016-09-20 Samsung Sdi Co., Ltd. Battery module
EP2720287B1 (de) * 2012-10-10 2019-03-20 ABB Schweiz AG Verpolungsschutz
JP6003864B2 (ja) * 2013-10-11 2016-10-05 横河電機株式会社 電池ホルダ
US10126845B2 (en) * 2016-06-12 2018-11-13 Dexin Electronic Ltd. Wireless input device, charging pad and charging method thereof
DE102019208367A1 (de) * 2019-06-07 2020-12-10 Comlogo GmbH System zur elektrischen Kontaktierung von Anhängeschlaufen und Hake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1575A (en) * 1994-02-18 1995-07-11 Cardiac Evaluation Center, Inc. Bi-directional battery holder
US20060201558A1 (en) * 2005-03-14 2006-09-14 Marty Garry R Battery box assembly
US20070275299A1 (en) * 2006-05-23 2007-11-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Microsoft Patent Group Eliminating incorrect battery install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819923U (zh) 1971-07-16 1973-03-07
JPS5129944Y2 (zh) 1971-12-13 1976-07-28
US4272591A (en) 1980-03-25 1981-06-09 Beltone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battery chamber
JPS56154766U (zh) 1980-04-21 1981-11-19
JPS57130956U (zh) 1981-02-09 1982-08-14
JPS5819461U (ja) 1981-07-31 1983-02-05 パイオニア株式会社 バツテリ−ケ−ス
US4595641A (en) 1985-05-21 1986-06-17 Cordis Corporation Battery compartment having battery polarity protection
US5217395A (en) 1986-05-06 1993-06-08 Black & Decker, Co., Inc. Low-voltage, high current capacity connector assembly and mobile power tool and appliance operating system
JPS63149065U (zh) 1987-03-20 1988-09-30
US4969206A (en) 1989-07-18 1990-11-06 Phyle Industries Limited Portable data collection device with RF transmission
US5229220A (en) 1991-12-12 1993-07-20 Motorola, Inc. Reverse polarity protection assembly
US5206098A (en) * 1991-12-28 1993-04-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ttery cover locking device
US5378549A (en) 1993-08-02 1995-01-03 Eylon; Dan Polarity adjusting battery receptor
US5623550A (en) 1995-03-08 1997-04-22 Etymotic Research, Inc. Battery power supply circuit which supplies correct power polarity irrespective of battery orientation
KR19990007204U (ko) 1997-07-31 1999-02-25 이대원 전지 케이스
TW385067U (en) * 1998-10-21 2000-03-11 Telepaq Technology Inc Improved structure for the battery slot terminals of palm type electric devices
RU2160195C2 (ru) 1999-02-17 2000-12-10 Открытое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Тверской ваго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завод" Модуль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ый подвагонный (варианты)
RU2159484C1 (ru) 1999-11-18 2000-11-20 ЗАО "Подольский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ый заво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переноса аккумуляторной батареи
JP2001305623A (ja) * 2000-04-21 2001-11-02 Olympus Optical Co Ltd カメラ電池装填装置
JP4484309B2 (ja) * 2000-04-27 2010-06-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
US6783390B2 (en) 2001-10-24 2004-08-3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reverse polarity contact between a standard dry cell battery terminal and a battery compartment contact
JP4766847B2 (ja) 2004-07-21 2011-09-07 日置電機株式会社 円筒体に対する施蓋構造
TWM293535U (en) 2005-12-27 2006-07-01 Dynapack Internat Technology C Structure of battery holder
TWM304779U (en) 2006-07-05 2007-01-11 Jian-Ching Wu Battery case
TWM314435U (en) 2006-11-30 2007-06-21 Altek Corp Battery box device
TWM318197U (en) 2006-12-22 2007-09-01 Inventec Besta Co Ltd Battery box structure
TWM314436U (en) 2007-01-05 2007-06-21 Wen-Chin Shiau Modularized battery box for dual-face usage
US9478785B2 (en) 2007-04-27 2016-10-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Polarity protection for multiple batteries
US7897276B2 (en) * 2007-07-30 2011-03-01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ntersecting battery cavities
US8097355B2 (en) 2007-11-16 2012-01-17 Microsoft Corporation Protecting against incorrect battery polarity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31575A (en) * 1994-02-18 1995-07-11 Cardiac Evaluation Center, Inc. Bi-directional battery holder
US20060201558A1 (en) * 2005-03-14 2006-09-14 Marty Garry R Battery box assembly
US20070275299A1 (en) * 2006-05-23 2007-11-29 Microsoft Corporation Microsoft Patent Group Eliminating incorrect battery installatio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62243A (zh) * 2012-08-31 2014-03-26 日立麦克赛尔株式会社 电池托架以及电池的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36060A4 (en) 2012-12-19
JP5603932B2 (ja) 2014-10-08
KR20120025488A (ko) 2012-03-15
AU2010254083A1 (en) 2011-11-17
RU2527940C2 (ru) 2014-09-10
HK1163363A1 (en) 2012-09-07
US9391306B2 (en) 2016-07-12
BRPI1011197A2 (pt) 2016-04-12
EP2436060B1 (en) 2013-12-04
CA2760230C (en) 2018-01-02
US20100304188A1 (en) 2010-12-02
WO2010138599A2 (en) 2010-12-02
WO2010138599A3 (en) 2011-02-03
RU2011148345A (ru) 2013-06-10
TWI499114B (zh) 2015-09-01
EP2436060A2 (en) 2012-04-04
MX2011012683A (es) 2011-12-16
JP2012528462A (ja) 2012-11-12
MY163160A (en) 2017-08-15
CN102449807B (zh) 2014-03-05
KR101793287B1 (ko) 2017-11-02
AU2010254083B2 (en) 2014-02-27
TW201042800A (en) 2010-12-01
CA2760230A1 (en) 2010-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9807A (zh) 端部装载的电池托架
JP3166524U (ja) コンセントソケット用の交換モジュール及びコンセントソケット
CN102088153B (zh) 连接器装置、接收连接器和插入连接器
KR20120080924A (ko) 전자기 전기 접속 장치
CN101351905A (zh) 用于电池热交换的方法和设备
CN102570075B (zh) 用于自动化系统中的电子组件的插接器装置
CN102576852A (zh) 多方位电池连接器
EP2538501B1 (en) Connector
WO2014168378A1 (ko) 배터리 팩 및 배터리 팩의 충전 제어방법
KR20170073331A (ko) 배터리 랙 시스템
US9722378B2 (en) Conductive device and electrical socket for providing electric power
JP2013152107A (ja) 電圧試験プラグ
CN210957188U (zh) 一种底座及其应用的信号过电压保护装置
US8730654B2 (e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module unit and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including the same
CN205900999U (zh) 一种防开路连接器
CN214124884U (zh) 一种用于数码相机电池的充电器
WO2020004775A1 (ko) 확장형 커넥터 조립체
CN203205636U (zh) 电子卡连接器和包括该电子卡连接器的电子设备
CN102347534B (zh) 智能电连接器
CN215771924U (zh) 一种连接端子及配电系统
CN220509883U (zh) 离网供电设备和开关装置
KR101220142B1 (ko) 접점식 단말 충전기
CN215579363U (zh) 一种换电连接器
CN110518418B (zh) 一种连接器
CN202712594U (zh) 易脱的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MICROSOFT CORP.

Effective date: 2015050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04

Address after: Washington State

Patentee after: Micro soft technique license Co., Ltd

Address before: Washington State

Patentee before: Microsoft Co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