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7162B - 具有改良之亮度均勻性之背光組件以及含有其之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改良之亮度均勻性之背光組件以及含有其之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7162B
TWI497162B TW098126231A TW98126231A TWI497162B TW I497162 B TWI497162 B TW I497162B TW 098126231 A TW098126231 A TW 098126231A TW 98126231 A TW98126231 A TW 98126231A TW I497162 B TWI497162 B TW I49716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ensity
region
diffusion
light
ratio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262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20629A (en
Inventor
Byung-Yun Joo
Sang-Hoon Lee
Min-Young Song
Dong-Kwan Kim
Jin-Sung Choi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0206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206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71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716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73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 G02B5/0278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used in transmis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1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 G02B5/021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at the element's surface, e.g. by means of surface roughening or microprismatic structures the surface having a reg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36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 G02B5/024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the diffusion taking place within the volume of the element by means of dispersed 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02B5/0205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 G02B5/0257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diffusing properties creating an anisotropic diffusion characteristic, i.e. distributing output differently in two perpendicular ax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6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a specially adapted diffusing, scattering or light controlling memb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Description

具有改良之亮度均勻性之背光組件以及含有其之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背光組件及一種具有其之顯示裝置。更明確地說,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能夠減小總器件厚度且改良亮度均勻性之背光組件及一種具有該背光組件之顯示裝置。
本申請案就優先權而言依賴於2008年8月21日所申請之韓國專利申請案第2008-81970號,其內容以引用的方式全部併入本文中。
一般而言,液晶顯示器(LCD)為使用液晶晶格(liquid crystal cell)之光學特性來顯示影像之顯示裝置。由於LCD為非發射性器件,因此其藉由接收來自提供於液晶顯示器面板之後表面後方的背光組件之光來顯示影像。
根據光源之位置將背光組件分類為直接照明型背光組件及邊緣照明型背光組件。直接照明型背光組件藉由使用定位於液晶顯示器面板後方之光源直接照射液晶顯示器面板之整個表面。直接照明型背光組件通常包括複數個光源以確保與邊緣照明型背光組件之亮度相比較高的亮度。
直接照明型背光組件包括發射光之一或多個燈及一提供於該等燈之前方以漫射自該等燈發射之光的漫射板(diffusion plate)。直接照明型背光組件之一缺點在於,其光具有非均勻的亮度分布。換言之,背光組件之靠近(例如,重疊於)燈之區域比背光組件之並不如此靠近燈之區域(例如,兩個鄰近的燈之間)亮。此非均勻的亮度分布使來自直接照明型背光組件的光之亮度均勻性降級。
因此,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提供一種能夠減小一總厚度且改良亮度均勻性之背光組件。
本發明之另一例示性實施例亦提供一種具有該背光組件之顯示裝置。
在本發明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中,一種背光組件包括複數個燈及一漫射板。該等燈經排列以發射光。該漫射板經提供以接收且漫射自該等燈發射之該光,且具有一第一區域及一第二區域,該第一區域重疊於該等燈且該第二區域重疊於該等燈之間的空間。該漫射板包括第一漫射圖案及第二漫射圖案。
該等第一漫射圖案以一第一密度形成於該第一區域中且以一第二密度形成於該第二區域中。該第二密度低於該第一密度。該等第二漫射圖案以一第三密度形成於該第一區域中且以一低於該第三密度之第四密度形成於該第二區域中。在此情況下,該第一密度與該第二密度之一比率和該第三密度與該第四密度之一比率不同。
在另一態樣中,本發明為一種包括一顯示器面板及一背光組件之顯示裝置。該顯示器面板使用光顯示一影像。該背光組件經提供於該顯示器面板後方以將該光供應至該顯示器面板。該背光組件包括複數個燈及一漫射板。該等燈經排列以發射光。該漫射板經提供以接收且漫射自該等燈發射之光,且具有一第一區域及一第二區域。該第一區域重疊於該等燈且該第二區域重疊於該等燈之間的空間。該漫射板包括第一漫射圖案及第二漫射圖案。該等第一漫射圖案形成於該漫射板上以具有一在該第一區域中之第一密度及一在該第二區域中之比該第一密度低的第二密度。該等第二漫射圖案形成於該漫射板上以具有一在該第一區域中之第三密度及一在該第二區域中之比該第三密度低的第四密度。在此情況下,該第一密度與該第二密度之一比率和該第三密度與該第四密度之一比率不同。
按沿著該等燈之一縱向方向的一交替方式將引起對比度反轉之漫射圖案及不引起對比度反轉之漫射圖案排列於該漫射板之一面向該等燈之表面上。
因此,可減小該第一區域與該第二區域之間的一亮度差,藉此改良自該背光組件發射的光之亮度均勻性。
當結合隨附圖式考慮時,藉由參考以下詳細描述,本發明之以上及其他優勢將變得顯而易見。
下文中,將參看隨附圖式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
圖1為展示根據本發明的一背光組件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剖視圖,且圖2為展示第一及第二印刷圖案之密度的漫射板之示意性平面圖。
參看圖1及圖2,背光組件100包括複數個燈110、一漫射板120、光學薄片130及一反射板140。
各燈110彼此隔開一預定間隔,且經彼此平行地排列。每一燈110可包括一冷陰極管螢光燈。漫射板120經提供於燈110上方以經由漫射板120之底表面漫射且輸出來自燈110之光。
漫射板120被分為接收較大量的光之第一區域A1及接收較少光之第二區域A2。詳細地,在漫射板120中,燈110所定位於的第一區域A1接收大量光,且兩個鄰近燈110之間的第二區域A2接收較少光。
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之間的亮度差根據第二距離d2與第一距離d1之比率而改變。如圖1中所展示,第一距離d1表示漫射板120之底表面與燈110之中心之間的距離,且第二距離d2表示兩個鄰近燈110之中心之間的距離。換言之,若增加第二距離d2與第一距離d1之比率,則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之間的亮度差增加。因此,背光組件100之亮度均勻性惡化。
然而,近來,背光組件100已變得較薄,從而對第一距離d1設置了實體限制。結果,兩個鄰近燈110之中心之間的第二距離d2已增加至為漫射板120之底表面與燈110之中心之間的第一距離d1之至少約四倍。
為了減少來自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的光之亮度差(即使第二距離d2與第一距離d1之比率增加),將第一漫射圖案151及第二漫射圖案152提供於根據當前例示性實施例的漫射板120之底表面上。第一漫射圖案151及第二漫射圖案152包括一包括二氧化鈦(TiO2 )之白墨水,且大體上同時地印刷於漫射板120之底表面上。第一漫射圖案151及第二漫射圖案152按交替方式沿著燈110之縱向方向排列於漫射板120之底表面上。
第一漫射圖案151具有在第一區域A1中之第一密度,且具有在第二區域A2中之比第一密度低的第二密度。第二漫射圖案152具有在第一區域A1中之第三密度,且具有在第二區域A2中之比第三密度低的第四密度。如本文中所使用,「密度」指對於每單位面積的漫射板120,由漫射圖案佔據之面積。
該第一密度與該第二密度之比率和該第三密度與該第四密度之比率不同。在當前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密度與第二密度之比率可小於第三密度與第四密度之比率。
同時,將光學薄片130提供於漫射板120上方以漫射及聚集來自漫射板120之光,使得可改良亮度均勻性、視角及正面亮度。因此,歸因於光學薄片300,將具有改良之特性(諸如,亮度均勻性、視角及正面亮度)的光供應至顯示器面板(未圖示)。
將反射板140提供於燈110後方以將自燈110洩漏之光反射至漫射板120,使得背光組件100之光學效率可得以改良。反射板140包括一具有高反射率之反射材料(例如,鋁(Al))。此外,反射板140之兩端皆朝向漫射板120彎曲以將自燈110中之處於最外面的燈發射之光有效地反射至漫射板120。因此,可防止沿著漫射板120之平行於燈110而延伸的邊緣之亮度降級。
圖3為展示在圖2中展示之第一區域A1及第二區域A2中之亮度分布之曲線圖。
在圖3中,第一曲線G1表示在光穿過漫射板120前的光之亮度分布,且第二曲線G2表示在光已穿過具有第一漫射圖案151之漫射板120後的光之亮度分布。第三曲線G3表示在光已穿過具有第二漫射圖案152之漫射板120後的光之亮度分布,且第四曲線G4表示在光已穿過具有交替排列的第一漫射圖案151及第二漫射圖案152之漫射板120後的光之亮度分布。參看第一曲線G1,在光穿過漫射板120前,光具有呈正弦波形式的亮度分布。詳細地,光之最高亮度展示於燈110所定位於的第一區域A1之中心處,且光之最低亮度展示於兩個鄰近燈110之間的第二區域A2之中心處。在光穿過漫射板120前,其具有比已穿過漫射板120的光之亮度分布範圍高的在約180尼特至約260尼特之範圍中之亮度分布。此外,在光穿過漫射板120前,其具有在第一區域A1之中心與第二區域A2之中心之間為約70尼特的亮度差。
參看第二曲線G2,已穿過具有第一漫射圖案151之漫射板120的光具有呈正弦波之形式的亮度分布。換言之,光之最高亮度展示於燈110所定位於的第一區域A1之中心處,且光之最低亮度展示於兩個鄰近燈110之間的第二區域A2之中心處。因此,當自具有第一漫射圖案151之漫射板120上方量測光之亮度時,在具有第一漫射圖案151之漫射板120上方,第二區域A2中的光之亮度比第一區域A1中的光之亮度低。
在第一漫射圖案151之情況下,由於第一密度與第二密度之間的差不超過一臨限比率,因此對比度反轉不發生。「對比度反轉」為當第二區域A2中之光變得比第一區域A1中之光亮時的情況。若第一密度並不充分與第二密度不同,則第一密度與第二密度之比率低於對比度反轉發生之臨限比率。
比較第一曲線G1與第二曲線G2,可見穿過漫射板120之光具有比在光穿過漫射板120前獲得的亮度分布低的約140尼特至約180尼特之亮度分布。檢驗第二曲線G2,亦可見第一區域A1之中心與第二區域A2之中心之間的亮度差僅為約20尼特,其比在光穿過漫射板120前獲得的亮度差低。
同時,參看第三曲線G3,已穿過具有第二漫射圖案152之漫射板120的光在燈110所定位於的第一區域A1之中心處具有最低亮度,且在兩個鄰近燈110之間的第二區域A2之中心處具有最高亮度。換言之。當自具有第二漫射圖案152之漫射板120上方量測光之亮度時,在具有第二漫射圖案152之漫射板120上方,第一區域A1中的亮度比第二區域A2中的亮度低。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之相對亮度的此反轉指示對比度反轉已發生。
如圖2中所展示,在第二漫射圖案152之情況下,由於第三密度與第四密度之間的差超過臨限比率,因此自第一區域A1發射之光被顯著漫射。因此,第二區域A2中之亮度變得比第一區域A1中之亮度高的對比度反轉發生。
然而,如圖2中所展示,若第一漫射圖案151與第二漫射圖案152沿著燈110之縱向方向交替地排列於漫射板120上,則已穿過漫射板120之光具有呈第四曲線G4之形式的亮度分布。第四曲線G4係基於第二曲線G2與第三曲線G3之平均值。結果,第一區域A1之中心與第二區域A2之中心之間的亮度差減小至約10尼特,且可改良已穿過漫射板120的光之亮度均勻性。
如圖3中所展示,由於自具有第一漫射圖案151或第二漫射圖案152之漫射板120離開的光具有呈正弦波之形式的亮度分布,因此可將第一漫射圖案151及第二漫射圖案152之密度定義為等式1中展示之正弦函數。
在等式1中,Rperiod 為正弦波之週期隨機值,且Rphase 為正弦波之相位隨機值。在當前例示性實施例中,週期隨機值Rperiod 之範圍可為0.1至0.2。當假定週期隨機值Rperiod 經設定為0.1且正弦波之週期經設定為「α」時,正弦波之週期可在「-(0.1×α)」至「+(0.1×α)」之範圍中隨機變化。又,當假定相位隨機值Rphase 經設定為0.2且正弦波之相位經設定為「β」時,正弦波之相位可在「-(0.2×β)」至「+(0.2×β)」之範圍中隨機變化。
根據週期隨機值Rperiod 及相位隨機值Rphase 與週期隨機值Rperiod 之比率(Rphase /Rperiod )調整第一漫射圖案151及第二漫射圖案152之密度。
圖4為展示根據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的印刷圖案之密度之視圖。
詳言之,圖4展示當在週期隨機值固定為0.1之狀態下按照0.0、0.4、0.8、1.2、1.6、2.0、2.4及2.8之次序增加相位隨機值時的印刷圖案之密度。詳細地,如圖4中所展示,第一區塊131表示當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為0時的印刷圖案之密度,且第二區塊132表示當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為4時的印刷圖案之密度。第三區塊133表示當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為8時的印刷圖案之密度,且第四區塊134表示當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為12時的印刷圖案之密度。第五區塊135表示當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為16時的印刷圖案之密度,且第六區塊136表示當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為20時的印刷圖案之密度。此外,第七區塊137表示當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為24時的印刷圖案之密度,且第八區塊138表示當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為28時的印刷圖案之密度。
此外,圖4之第一區塊131至第八區塊138的白色部分表示印刷圖案之密度相對較高之區域,且第一區塊131至第八區塊138的黑色部分表示印刷圖案之密度相對較低之區域。
如圖4中所展示,隨著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自28減小至0,白色部分集中於燈110所定位於的第一區域A1中,且黑色部分集中於兩個鄰近燈110之間的第二區域A2中。因此,隨著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減小,第二區域A2中之亮度變得比第一區域A1中之亮度高的對比度反轉之機率可增加。
相反,隨著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自0增加至28,白色部分較少地集中於第一區域A1中,且分散至第二區域A2中。因此,若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增加,則第二區域A2中之亮度變得比第一區域A1中之亮度高的對比度反轉之機率可減小。
在當前例示性實施例中,藉由在將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自28逐漸減小至0的同時量測來自漫射板120之光之亮度來選擇引起對比度反轉的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若確定引起對比度反轉的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之臨限值,則選擇具有比臨限值小的值之印刷圖案作為第二漫射圖案152,且選擇具有比臨限值大的值之印刷圖案作為第一漫射圖案151。
圖5A為展示對引起對比度反轉的第二漫射圖案152之模擬之視圖,圖5B為展示對不引起對比度反轉的第一漫射圖案之模擬之視圖,且圖5C為展示當使用第一及第二漫射圖案時之模擬之視圖。
詳細地,圖5A展示具有週期隨機值0.1及相位隨機值1.2之第二漫射圖案152,且圖5B展示具有週期隨機值0.1及相位隨機值2.4之第一漫射圖案151。圖5A及圖5B展示當兩個燈110之中心之間的第二距離d2(參見圖1)為漫射板120之底表面與燈110之中心之間的第一距離d1(參見圖1)之四倍長時對第二漫射圖案152及第一漫射圖案151之模擬結果。
如圖5A中所展示,若將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設定為12,則白色部分集中於第一區域A1中,且黑色部分集中於第二區域A2中。因此,第二區域A2中之亮度變得比第一區域A1中之亮度高的對比度反轉發生。
然而,如圖5B中所展示,若將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設定為24,則白色部分未集中於第一區域A1中,而是分散至第二區域A2中。因此,第二區域A2中之亮度變得比第一區域A1中之亮度高的對比度反轉不發生。
如圖5C中所展示,若不引起對比度反轉的第一漫射圖案151及引起對比度反轉的第二漫射圖案152一起形成於漫射板120上,則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之間的亮度差減小。因此,可改良已穿過漫射板120的光之亮度均勻性。
圖6為展示根據本發明的一液晶顯示器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剖視圖。在圖6中,相同的參考數字表示圖1中之相同的元件,且因此將省略該等相同元件之詳細描述。
參看圖6,一液晶顯示器包括:一液晶顯示器面板210,其使用光來顯示影像;及一背光組件100,其經提供於液晶顯示器面板210下方以將光供應至液晶顯示器面板210。
液晶顯示器面板210包括一薄膜電晶體基板211、一面向該薄膜電晶體基板211之彩色濾光片基板212,及一插入於薄膜電晶體基板211與彩色濾光片基板212之間的液晶層(未圖示)。
薄膜電晶體基板211包括為顯示影像之單元且按矩陣排列的像素。每一像素包括一薄膜電晶體及一像素電極。彩色濾光片基板212包括色彩像素(其藉由穿過色彩像素之光表示預定色彩)及一形成於色彩像素上同時面向像素電極之共同電極。
背光組件100包括燈110、漫射板120、光學薄片130,及反射板140。
各燈110彼此隔開一預定間隔,且經彼此平行地排列以發射光。漫射板120經提供於燈110上方以經由漫射板120之底表面漫射且輸出來自燈110之光。
為了減小漫射板120之第一區域A1與第二區域A2之間的亮度差,第一漫射圖案151及第二漫射圖案152沿著燈110之縱向方向交替地排列於漫射板120之一表面(例如,面向燈之表面)上。
第一漫射圖案151具有在第一區域A1中之第一密度及在第二區域A2中之比第一密度低的第二密度。第二漫射圖案152具有在第一區域A1中之第三密度及在第二區域A2中之比第三密度低的第四密度。在當前例示性實施例中,第一密度與第二密度之比率小於第三密度與第四密度之比率。
此外,第一密度與第二密度之比率高於一預設定臨限比率,且第三密度與第四密度之比率低於該臨限比率。如本文中所使用,「臨限比率」為當自漫射板120上方量測光之亮度時,第二區域A2中的光之亮度開始變得比第一區域A1中的光之亮度高的邊界值。因此,在漫射板120之具有第一漫射圖案151的部分中,第一區域A1中的光比第二區域A2中的光亮,且在漫射板120之具有第二漫射圖案152的部分中,第一區域A1中的光不如第二區域A2中的光一般亮。
離開漫射板120之光具有約為已穿過第一漫射圖案151的光之亮度與已穿過第二漫射圖案152的光之亮度之平均值的亮度。因此,第一區域A1之中心與第二區域A2之中心之間的亮度差已經量測為約10尼特。因此,可改良來自漫射板120的光之亮度均勻性。
根據背光組件及具有背光組件之顯示裝置,引起對比度反轉之漫射圖案及不引起對比度反轉之漫射圖案沿著燈之縱向方向交替地排列於漫射板之底表面上。
因此,可減小燈定位於的第一區域與兩個鄰近燈之間的第二區域之間的亮度差。因此,可改良自背光組件發射的光之亮度均勻性。
儘管已描述了本發明之例示性實施例,但應理解,本發明不應限於此等例示性實施例,而是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可在下文所主張之本發明的精神及範疇內進行各種改變及修改。
100...背光組件
110...燈
120...漫射板
130...光學薄片
131...第一區塊
132...第二區塊
133...第三區塊
134...第四區塊
135...第五區塊
136...第六區塊
137...第七區塊
138...第八區塊
140...反射板
151...第一漫射圖案
152...第二漫射圖案
210...液晶顯示器面板
211...薄膜電晶體基板
212...彩色濾光片基板
300...光學薄片
A1...第一區域
A2...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G1...第一曲線
G2...第二曲線
G3...第三曲線
G4...第四曲線
圖1為展示根據本發明的一背光組件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2為展示在圖1中展示之背光組件之平面圖;
圖3為展示在圖2中展示之第一區域及第二區域中之亮度分布之曲線圖;
圖4為展示根據相位隨機值與週期隨機值之比率的印刷圖案之密度之視圖;
圖5A為展示對引起對比度反轉的第二漫射圖案之模擬之視圖;
圖5B為展示對不引起對比度反轉的第一漫射圖案之模擬之視圖;
圖5C為展示當使用第一及第二漫射圖案時之模擬之視圖;及
圖6為展示根據本發明的一液晶顯示器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剖視圖。
100...背光組件
110...燈
120...漫射板
130...光學薄片
140...反射板
151...第一漫射圖案
d1...第一距離
d2...第二距離

Claims (18)

  1. 一種背光組件,其包含:複數個燈,其經排列以發射光;及一漫射板,其經提供以漫射來自該等燈之該光,該漫射板具有一第一區域及一第二區域,該第一區域重疊於該等燈且該第二區域重疊於該等燈之間的一空間,其中該漫射板包含:第一漫射圖案,其形成於該漫射板上,該等第一漫射圖案以一第一密度形成於該第一區域中且以一第二密度形成於該第二區域中,該第二密度低於該第一密度;及第二漫射圖案,其形成於該漫射板上,該等第二漫射圖案以一第三密度形成於該第一區域中且以一第四密度形成於該第二區域中,該第四密度低於該第三密度,且該第一密度與該第二密度之一比率和該第三密度與該第四密度之一比率不同,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漫射圖案沿著該等燈之一縱向方向交替地印刷於該漫射板之面向該等燈之一表面上。
  2. 如請求項1之背光組件,其中在穿過該第二區域後的光之亮度低於在穿過該第一區域後的光之亮度,其中該第一區域及該第二區域具有該等第一漫射圖案,且該第二區域與該第一區域之間的一亮度差係根據該第一密度與該第二密度之該比率而調整。
  3. 如請求項2之背光組件,其中該第一密度與該第二密度之該比率小於該第三密度與該第四密度之該比率。
  4. 如請求項1之背光組件,其中在穿過該第二區域後離開該漫射板的光之亮度高於在穿過該第一區域後離開該漫射板的光之亮度,其中該第一區域及該第二區域具有該等第二漫射圖案,且該第二區域與該第一區域之間的一亮度差係根據該第三密度與該第四密度之一比率而調整。
  5. 如請求項4之背光組件,其中該第一密度與該第二密度之該比率小於該第三密度與該第四密度之該比率。
  6. 如請求項1之背光組件,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漫射圖案中之每一者的一密度係根據在該等第一及第二漫射圖案中之每一者中的一週期隨機值及一相位隨機值與該週期隨機值之一比率而調整。
  7. 如請求項6之背光組件,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漫射圖案 中之每一者的該密度經定義為一等式,, 其中該Rperiod 表示該週期隨機值,且該Rphase 表示該相位隨機值。
  8. 如請求項7之背光組件,其中該第一漫射圖案的該相位隨機值與該週期隨機值之該比率高於一臨限比率,且該第二漫射圖案的該相位隨機值與該週期隨機值之該比率低於該臨限比率。
  9. 如請求項8之背光組件,其中該臨限比率為穿過該第二區域的光之該亮度變得高於穿過該第一區域的光之該亮度之一邊界值。
  10. 如請求項1之背光組件,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漫射圖案 包含一包含二氧化鈦(TiO2 )之白墨水。
  11. 如請求項1之背光組件,其中該等燈中之兩個鄰近燈之中心之間的一距離為每一燈之一中心與該漫射板之間的一距離之至少四倍長。
  12. 一種顯示裝置,其包含:一顯示器面板,其使用光顯示一影像;及一背光組件,其經提供於該顯示器面板後方以將該光供應至該顯示器面板,其中該背光組件包含:複數個燈,其經排列以發射該光;及一漫射板,其經提供以漫射來自該等燈之該光,該漫射板具有一第一區域及一第二區域,該第一區域重疊於該等燈且該第二區域重疊於該等燈之間的一空間,該漫射板包含:第一漫射圖案,其形成於該漫射板上,該等第一漫射圖案具有在該第一區域中之一第一密度及在該第二區域中之一第二密度,該第二密度低於該第一密度;及第二漫射圖案,其形成於該漫射板上,該等第二漫射圖案以一第三密度形成於該第一區域中且以一第四密度形成於該第二區域中,該第四密度低於該第三密度,且該第一密度與該第二密度之一比率和該第三密度與該第四密度之一比率不同,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漫射圖案沿著該等燈之一縱向方向交替地印刷於該漫射板之面向該等燈之一表面上。
  13. 如請求項12之顯示裝置,其中在該第一區域及該第二區域具有該等第一漫射圖案之情況下,穿過該第二區域後的光之亮度低於穿過該第一區域後的光之亮度,且在該第一區域及該第二區域具有該等第二漫射圖案之情況下,穿過第二區域後之一亮度高於穿過該第一區域後的光之亮度。
  14. 如請求項13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密度與該第二密度之該比率小於該第三密度與該第四密度之該比率。
  15. 如請求項12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漫射圖案中之每一者的一密度係根據在該等第一及第二漫射圖案中之每一者中的一週期隨機值及一相位隨機值與該週期隨機值之一比率而調整。
  16. 如請求項15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等第一及第二漫射圖案 中之每一者的該密度經定義為一等式,, 其中該Rperiod 為該週期隨機值,且該Rphase 為該相位隨機值。
  17. 如請求項16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第一漫射圖案的該相位隨機值與該週期隨機值之該比率高於一臨限比率,該第二漫射圖案的該相位隨機值與該週期隨機值之該比率低於該臨限比率;且該臨限比率為穿過該第二區域的光之該亮度變得高於穿過該第一區域的光之該亮度之一邊界值。
  18. 如請求項12之顯示裝置,其中該等燈中之兩個鄰近燈之中心之間的一距離為每一燈之一中心與該漫射板之間的一距離之至少四倍長。
TW098126231A 2008-08-21 2009-08-04 具有改良之亮度均勻性之背光組件以及含有其之顯示裝置 TWI4971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081970A KR101432723B1 (ko) 2008-08-21 2008-08-21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표시장치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20629A TW201020629A (en) 2010-06-01
TWI497162B true TWI497162B (zh) 2015-08-21

Family

ID=412787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26231A TWI497162B (zh) 2008-08-21 2009-08-04 具有改良之亮度均勻性之背光組件以及含有其之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057066B2 (zh)
EP (1) EP2157473B1 (zh)
JP (1) JP5647401B2 (zh)
KR (1) KR101432723B1 (zh)
CN (1) CN101655202B (zh)
TW (1) TWI4971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2058479A (ja) * 2010-09-08 2012-03-22 Asahi Kasei Corp 光拡散シート及び光源ユニット
JP5872698B2 (ja) * 2011-09-09 2016-03-01 エルジー イノテック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照明装置
TWI493255B (zh) * 2011-09-13 2015-07-21 Lg Innotek Co Ltd 在用於導光之樹脂層範圍之背光單元以及使用其之lcd
KR101962121B1 (ko) * 2011-12-12 2019-03-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표시 장치
CN103629600A (zh) * 2013-12-04 2014-03-12 上海向隆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KR20170066974A (ko) 2015-12-07 2017-06-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광 확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0991339B1 (en) * 2019-11-26 2021-04-27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creasing light uniformity for a display backligh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1029A (ja) * 1994-03-25 1995-10-13 Nippon Denyo Kk 導光板およびその加工方法
JPH09236803A (ja) * 1996-02-28 1997-09-09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
US20070110386A1 (en) * 2005-11-12 2007-05-17 Tien-Hon Chiang Device having combined diffusing, collimating, and color mixing light control function
CN101118348A (zh) * 2007-09-14 2008-02-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散射模块
CN101153925A (zh) * 2006-09-30 2008-04-02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板片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TWI297093B (en) * 2000-09-25 2008-05-21 Mitsubishi Rayon Co Light source device
US20080180599A1 (en) * 2007-01-26 2008-07-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uni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42843A (ja) * 1997-11-05 1999-05-28 Toshiba Chem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
JP2000180634A (ja) * 1998-12-16 2000-06-30 Shiseido Co Ltd 導光板、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KR100568018B1 (ko) 1998-12-29 2006-06-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JP2004181678A (ja) 2002-11-29 2004-07-02 Canon Inc 記録ヘッド
KR100953423B1 (ko) * 2003-07-02 2010-04-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JP2005117023A (ja) 2003-09-19 2005-04-28 Sony Corp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4211689B2 (ja) 2004-06-14 2009-01-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拡散板及び面光源装置
JP2007109434A (ja) * 2005-10-11 2007-04-26 Kuraray Co Ltd 照明装置、これに使用する光制御部材およびこれら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JP5170988B2 (ja) * 2006-07-03 2013-03-27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
WO2008050763A1 (fr) * 2006-10-27 2008-05-02 Zeon Corporation Dispositif de rétroéclairage direct
US7766528B2 (en) 2006-11-15 2010-08-03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Back-lit displays with high illumination uniformity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61029A (ja) * 1994-03-25 1995-10-13 Nippon Denyo Kk 導光板およびその加工方法
JPH09236803A (ja) * 1996-02-28 1997-09-09 Victor Co Of Japan Ltd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用バックライト
TWI297093B (en) * 2000-09-25 2008-05-21 Mitsubishi Rayon Co Light source device
US20070110386A1 (en) * 2005-11-12 2007-05-17 Tien-Hon Chiang Device having combined diffusing, collimating, and color mixing light control function
CN101153925A (zh) * 2006-09-30 2008-04-02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板片及其制造方法、背光模块以及液晶显示装置
US20080180599A1 (en) * 2007-01-26 2008-07-3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unit,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having the same
CN101118348A (zh) * 2007-09-14 2008-02-06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散射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32723B1 (ko) 2014-08-22
US20100046202A1 (en) 2010-02-25
CN101655202B (zh) 2013-11-27
EP2157473B1 (en) 2013-01-02
JP2010050091A (ja) 2010-03-04
EP2157473A2 (en) 2010-02-24
US8057066B2 (en) 2011-11-15
EP2157473A3 (en) 2011-03-16
KR20100023289A (ko) 2010-03-04
CN101655202A (zh) 2010-02-24
JP5647401B2 (ja) 2014-12-24
TW201020629A (en) 2010-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7162B (zh) 具有改良之亮度均勻性之背光組件以及含有其之顯示裝置
TWI402576B (zh) 背光單元及具有該背光單元之液晶顯示模組
JP517098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100905241B1 (ko) 복수의 구조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백라이트 유닛
US20100118519A1 (en) Light guiding plate, and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JPWO2008072599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EP2226556A1 (en) Backlight device and video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TWI408419B (zh) 光學薄膜及具有此種薄膜之顯示裝置
JP504970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WO2008104901A1 (en) Illumination system and display device
JP2007335280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液晶表示装置
JP4595756B2 (ja) 直下型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薄型表示装置
US833089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20060127609A (ko) 백라이트 장치에 사용되는 프리즘시트
WO2007132608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70029392A (ko) 오목부와 볼록부를 구비한 프리즘 시트 및 이를 포함하는백라이트 유닛
KR20100038684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영상표시장치
KR101104259B1 (ko) 백라이트 장치에 사용되는 프리즘시트
JP2007042540A (ja) 面光源装置、透過型表示装置
KR20060127610A (ko) 백라이트 장치에 사용되는 프리즘시트
KR20040076921A (ko) 반투과형 액정표시장치
KR101091883B1 (ko) 광원 반사판
KR101159117B1 (ko) 복수의 구조체를 포함하는 광학 필름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
JP2008070418A (ja) 液晶表示装置
KR20060125289A (ko) 백라이트 장치에 사용되는 광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