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4810B - 觸控裝置及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 - Google Patents

觸控裝置及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4810B
TWI494810B TW102116998A TW102116998A TWI494810B TW I494810 B TWI494810 B TW I494810B TW 102116998 A TW102116998 A TW 102116998A TW 102116998 A TW102116998 A TW 102116998A TW I494810 B TWI494810 B TW I494810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amount
maximum
touch device
electrode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169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32521A (zh
Inventor
Yao Chin Tseng
chun lin Liu
hong cheng Wan
Original Assignee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Elan Microelec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21169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94810B/zh
Priority to CN201310216886.9A priority patent/CN103984431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325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325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48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4810B/zh

Links

Description

觸控裝置及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觸控裝置,尤指一種在觸控面板上執行物件判斷及具有該觸控面板的觸控裝置。
目前許多可攜式電子裝置都採用觸控介面,在運用方式、對象更為多元廣泛的狀況下,觸控介面由傳統的單點觸控、雙點觸控,逐漸發展為多點觸控,更進一步提供物件辨識的功能。以智慧型手機為例,在選擇接聽來電後,其觸控介面會與使用者的耳朵接觸,在此狀況下,智慧型手機被要求可以判斷和觸控介面接觸的是使用者的耳朵(接聽通話中)或是執行其他的功能手指。
上述物件判斷功能目前多實現在二維的觸控面板上,而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是二維觸控面板的一種,此種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主要是在一基板上以多道製程分別形成X軸感應層、絕緣層、架橋、Y軸感應層等,利用X軸、Y軸感應層上交錯且相鄰設置的X軸、Y軸感應電極間分別形成共生電容,當有手指或物件觸摸將改變其電容值,而利用控制器持續掃描各個成串X軸、Y軸感應電極,以偵測電容值的變化,進而判斷出觸摸座標所在;基於上述的工作原理,物件判斷在二維觸控面板上被認為較容易實現。
但在一維觸控面板實現物件判斷,技術上確實存在困難,一種已知的一維觸控面板係如圖8所示,主要係在一基板80上以水平方向併排形成有多 數的條狀感應電極81,每一感應電極81分別由以互補方向排列的兩三角形的左電極部811和右電極部812所組成;其利用偵測各個感應電極81的感應量來判斷使用者觸摸的位置,進而執行對應的功能。
由於一維觸控面板最多只支援兩點觸控,且兩點觸控位置不能位在同一感應電極81上,否則將無法辨識。由於支援的多點觸控功能已極其有限,更遑論在一維觸控面板實現物件的判斷。
已知美國公開第20080158168號「遠場圖像辨識方法」(FAR-FIELD INPUT IDENTIFICATION)發明專利案,主要是鑒於現有的接觸式(touch)或接近式(proximity)感測器,以及其支援的軟硬體皆無法提供辨識接觸或接近物件的形狀,因此提供一種在多點式觸控表面(multi-touch touch-surface)上接近但未接觸物件的辨識方法,用以在觸控板上偵測非接觸(hover)的物件(如耳朵、臉頰);具體方法是在取得接近影像(proximity image)後,由接近影像產生遠場圖像(far-field image)。藉由結合對應於接近影像的背景畫素之遠場圖像畫素產生遠場圖像圖像值,當遠場圖像值高出門檻值時,判斷物件位於觸控板上方(hovering),若是則啟動電子裝置的功能,具體的應用可以在智慧型手機上判斷趨近手機上聽筒的耳朵、臉頰,以便控制智慧型手機上的特定功能項目。
前述美國公開專利案對於物件的辨識,主要是基於接近圖像大致上為橢圓形,因此遠場圖像值可以使用橢圓長軸與短軸(major/minor radii)中之短軸作為參數判斷是否高出門檻值。換言之,前述美國公開專利案對於遠場圖像的辨識依然是在二維的基礎下實現,且運算方式較為複雜。而如前揭所述,一維觸控面板就兩點觸控的支援猶諸多限制,更遑論物件的辨識;而如前述美國公開專利案所提出非接觸(hover)物件的辨識,對於一維觸控面板而言,技術上更待突破。
由上述可知,物件判斷對於觸控介面逐漸成為必要的功能,二維觸控面板就物件判斷雖較易實現,但通常涉及複雜的運算法;而一維觸控面板就現有技術最多只支援兩點觸控,更遑論是判斷物件。
因此本發明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其可適用在一維和二維的觸控面板上,以突破既有一維觸控面板無法有效辨識物件的瓶頸,亦可解決二維觸控面板判斷物件演算複雜的問題。
為達成前述目的採取的主要技術手段是使前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驟:偵測一感應層之各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由已測得的感應量中判斷出具有一最大感應量的感應電極;定義一偵測區,該偵測區包含鄰近該具有最大感應量之感應電極的一個以上感應電極;比較該最大感應量與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若該最大感應量與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比值小於一第一設定值時,視為一第一物件被辨識。
前述方法係利用觸控裝置上相鄰感應電極間的感應量變化作為一物件的辨識依據,藉以達成在觸控面板上辨識物件的目的。
本發明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可辨識物件的觸控裝置。
為達成前述目的採取的主要技術手段係令前述觸控裝置包括:一觸控面板,主要係在一基板上設有一第一感應層,該第一感應層係由基板一表面上沿一第一方向併排設置的多數感應電極所構成,其中多個相鄰的感應電極構成一物件感應區; 一控制器,分別和觸控面板上所設第一感應層的各個感應電極電連接,以偵測各感應電極的感應量,並由物件感應區中已測得的感應量中判斷出具有一最大感應量的感應電極,進而定義一與該最大感應量感應電極鄰近的一偵測區,當最大感應量與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變化量小於一第一限定值,則辨識出一第一物件。
前述觸控裝置的控制器將偵測物件感應區內各感應電極的感應量,並根據最大感應量和一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變化量大小,判斷是否為一物件;利用上述技術以實現在一維或二維觸控面板上進行物件判斷,使觸控裝置利用物件判斷功能提供更靈活便利的控制功能項目。
10‧‧‧基板
20‧‧‧感應層
21‧‧‧感應電極
22‧‧‧偵測區
23‧‧‧物件感應區
30‧‧‧外殼
31‧‧‧聽筒
32‧‧‧話筒
40‧‧‧基板
41‧‧‧X軸感應電極
42‧‧‧Y軸感應電極
80‧‧‧基板
81‧‧‧感應電極
811‧‧‧左電極部
812‧‧‧右電極部
圖1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使用一種一維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使用又一種一維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使用一維觸控面板的感應量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的方法流程圖。
圖5是本發明又一較佳實施例的方法流程圖。
圖6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觸控裝置的平面圖。
圖7是本發明一較佳實施例所使用的二維觸控面板示意圖。
圖8是已知一維觸控面板的示意圖。
關於本發明應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的一較佳實施例,首先請參閱圖1所示,所稱的觸控裝置包含一觸控面板,該觸控面板主要是在一基板 10的一表面上設有一第一感應層20,該第一感應層20主要是由多數在前述基板10表面上沿著一第一方向併排的感應電極21所組成,並藉以構成一個一維的觸控介面。所稱的感應層20可以由各種不同形狀的感應電極構成,如圖1所示,構成第一感應層20的各個感應電極21分別由一左電極部L01~L12和一右電極部R01~R12所組成,該左、右電極部L01~L12、R01~R12係呈相對的三角形,其以斜邊相對的互補方向交錯排列。又請參閱圖2所示,揭示有另一種一維感應層的感應電極形狀,該等感應電極21分別由單一矩形條狀的電極所構成。以上兩種感應層形狀僅為舉例而已,意即本發明所稱的第一感應層20包含但不限於前述兩種形式。為方便說明,以下謹就圖1所示的第一感應層20說明本發明物件判斷方法的工作原理,前述第一感應層20中各個感應電極21的左、右電極部L01~L12、R01~R12將分別和一控制器(圖中未示)連接,由控制器判斷各個感應電極21的感應量(dS),進而根據感應量的變化進行物件判斷。
關於各個感應電極21的感應量偵測是透過下式取得:dSn =dVLn +dVRn 其中dVLn 為一感應電極的左電極部的電容感應值,dVRn 為同一感應電極的右電極部的電容感應值,該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即為左、右電極部的電容感應值的相加。
而本發明判斷物件的方法的一較佳實施例主要是由控制器執行以下步驟(請配合參閱圖3、圖4所示):
偵測各感應電極21的感應量(401),各感應電極21的感應量dS請參考圖3所示,橫軸係標示各個感應電極21,其分別以L01+R01、L02+R02、L03+R03、L04+R04、L05+R05、L06+R06、L07+R07、L08+R08、L09+R09、L10+R10、L11+R11、L12+R12表示;縱軸則表示前述各個感應電極21的感應量dS。
由已測得具有感應量的感應電極中判斷出具有一最大感應量的感應電極(402),並定義為一目標感應電極;根據圖3所示,第二個感應電極(L02+R02)具有最大的感應量dS2,因此第二個感應電極(L02+R02)為目標感應電極。
接著定義一偵測區(403),主要是將鄰近該具有最大感應量dS2之感應電極(L02+R02)的一個以上感應電極定義為一偵測區22,請配合參閱圖1、圖3所示,該偵測區22理論上包含了第三個感應電極(L03+R03)以後的一個以上感應電極(如L04+R04、L05+R05或L06+R06等),由於物件接近或觸摸觸控面板時,除了使預定觸摸位置的感應電極感應外,也有非常大的可能同時使相鄰的另一感應電極產生很大的感應量,為排除誤動作,將忽略與最大感應量dS2感應電極(L02+R02)相鄰的感應電極(L03+R03),意即偵測區22不包含與最大感應量dS2感應電極(L02+R02)相鄰的感應電極(L03+R03);根據最大感應量dS2和偵測區22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變化量(例如差值、比值)以辨識一第一物件;在本實施例中,係比較該最大感應量dS2與該偵測區22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404),並判斷該最大感應量dS2與該偵測區22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之間的變化量小於一第一限定值時,視為一第一物件被辨識;假設前述第一限定值是800,當最大感應量dS2與該偵測區22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之間的變化量小於800時,即辨識出一第一物件。若其變化量大於800,則視為一第二物件被辨識(405)。
為確保第一物件辨識的準確性,本實施例在前述變化量小於第一限定值時,將進一步判斷變化量是否更小於一第二限定值(例如500)(406),若是,才判斷第一物件被辨識出(407)。
前述偵測區22的感應量可以是單一感應電極的感應量,也可以是二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總和或感應量的平均值。
關於本發明物件判斷方法的又一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5所示,其包括:偵測各感應電極21的感應量(501);由已測得具有感應量的感應電極中判斷出具有一最大感應量的感應電極(502);定義一偵測區(503),主要是將鄰近該具有最大感應量dS2之感應電極(L02+R02)的一個以上感應電極定義為一偵測區22;比較該最大感應量dS2與該偵測區22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504),並判斷該最大感應量dS2與該偵測區22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之間的比值Q小於一第一設定值時(例如8),視為一第一物件被辨識;當比值Q不小於第一設定值,則視為一第二物件被辨識(505)。
為確保第一物件辨識的準確性,本實施例在前述比值Q小於第一設定值時,將進一步判斷比值Q是否更小於一第二設定值(例如3)(506),若是,才判斷第一物件被辨識出(507)。
在前述實施例中,是取一較大的第一設定值及一較小的第二設定值,經依序判斷比值Q是否小於第一設定值又小於第二設定值,以確定第一物件的辨識。惟除上述方式外,本發明亦可取一較大的第二設定值(例如8以上)及一較小的第一設定值(例如3)。而在判斷方法也略有差異,主要是在判斷比值Q小於第一設定值時,辨識為第一物件;當比值Q大於第一設定值,則進一步判斷比值Q是否大於第二設定值,若是,則辨識為第二物件;利用上述方法可進一步提升第二物件的辨識準確性。
至於偵測區22內的感應電極數量及其感應量,本實施例係令偵測區22含有三個感應電極L04+R04、L05+R05和L06+R06,而前述比值Q是由最大 感應量dS2和偵測區22內三個感應電極L04+R04、L05+R05、L06+R06的感應量總和所運算取得,其算式如下:
必須說明的是:前述比值Q的運算基礎之一(分母)可以是偵測區22中的單個感應電極,也可以是偵測區22內中二個以上的感應電極,例如前述的三個感應電極,並以其感應量的總和作為運算比值Q的基礎。
前述比值Q的大小將反應出一個物件特徵的強弱,具體而言,前述方法可以辨識出一個橫跨數個感應電極而略呈長條狀的物件,當此類物件靠近或接觸第一感應層20時,會在一個感應電極上出現最大的感應量,在忽略與最大感應量感應電極相鄰的一感應電極,而取得下一個感應電極的感應量或以下兩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時,將呈現緩和減少的趨勢,在此狀況下,前述比值Q將會偏低,而物件特徵相對較強,則設定當比值Q小於第一設定值(例如Q值在8以下)時,辨識出第一物件,若比值Q大於第一設定值,則視為一第二物件。
為確保辨識的正確性,可在比值Q小於第一設定值的基礎下,進一步判斷比值Q是否更小於一第二設定值(例如比值Q為3以下),則可更確認感應量的緩和減少趨勢,而相對提高辨識準確性。
當本發明採用較小的第一設定值(例如3)和較大的第二設定值進行物件判斷時,在最大感應量和偵測區22內的感應電極感應量呈驟降趨勢時,則前述比值Q定大於第一設定值,當其進一步大於一第二設定值(例如超過8),則視為一第二物件,其表示使用者觸摸位置明確具體,因此使除觸摸位置外的感應量驟減,可視為是一般的手指觸摸或筆尖觸摸。
前述各實施例對於比值Q的計算方式是以最大感應量為分子,偵測區22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作為分母,例如下式:
惟當前述比值的分子、分母倒置,例如下式:
則比值Q大小所反應的辨識結果,即與前述實施例的辨識結果相反;亦即:當最大感應量與該偵測區22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之間的比值Q大於一第一設定值時(例如0.125),視為一第一物件被辨識;若比值Q小於第一設定值,則視為一第二物件。
為確保第一物件的辨識準確性,在比值Q大於第一設定值時,將進一步判斷其是否更大於一第二設定值(0.25),若是,方判斷第一物件被辨識。
當本發明採用較大的第一設定值(例如0.25)和較小的第二設定值(0.125)進行物件判斷時,在最大感應量和偵測區22內的感應電極感應量呈驟降趨勢時,則前述比值Q定小於第一設定值,當其進一步小於一第二設定值(例如在0.125以下),則視為一第二物件,其表示使用者觸摸位置明確具體,因此使除觸摸位置外的感應量驟減,可視為是一般的手指觸摸或筆尖觸摸。
至於應用前述物件判斷方法的觸控裝置,其一較佳實施例請參閱圖6所示,該觸控裝置為一手機,該手機具有一外殼30,外殼30上設有前述觸控面板,且在上、下端分別設有一聽筒31及一話筒32;而觸控面板上的感應層20將由靠近聽筒31的數個感應電極21構成一物件感應區23,由控制器在該物件感應區23內執行前述的物件判斷方法。
在本應用實施例中,第一感應層20上靠近外殼30上所設聽筒的物件感應區23可用以取代傳統智慧型手機在其聽筒週邊處所設的光感測器,該光感測器用來在使用者接聽電話而以耳朵或臉頰貼近手機,並遮蓋該光感測器時,將會關閉手機的觸控及/或背光功能。而本發明以前述物件感應區23取代該光感測器後,當控制器由物件感應區23中已測得的感應量中判斷出具有一最 大感應量的感應電極,並據以定義出與該最大感應量感應電極鄰近的偵測區後,進一步判斷出最大感應量與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變化量小於一第一限定值(例如800)時而辨識出第一物件時,可視為耳朵貼近,故執行第一功能項目以關閉背光及/或觸控功能。當使用者在通話中有輸入需求時,則在手指觸摸觸控面板時,由控制器判斷出最大感應量與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變化量進一步大於第一限定值時,則辨識出第二物件,隨即解除第一功能項目,恢復手機的背光功能。
當本發明在手機上實現時,可進一步在一維觸控面板上實現未接觸(hover)物件的辨識,而提供一接近式(proximity)感測器。
為實現上述功能,本發明進一步令觸控裝置的控制器以一第一訊號強度偵測物件感應區23內各個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當控制器辨識出第二物件時,則以小於第一訊號強度的第二訊號強度掃描物件感應區23內的各個感應電極。由於控制器先以較強的第一訊號強度偵測物件感應區23的感應量,因此當使用者耳朵貼近而未接觸到觸控面板時,即能使物件感應區23內的感應電極出現感應量,據以實現未接觸(hover)物件的辨識。若控制器辨識出第二物件(手指),則只須以一般訊號強度偵測其感應量,即可正常執行觸控功能。
前述實施方式內容主要在說明本發明如何運用在一維觸控面板。除了一維觸控面板外,本發明也可運用在二維觸控面板,以提供二維觸控面板一相對單純的物件判斷技術。請參閱圖7揭示有一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主要是在一基板40上分別設有第一感應層和一第二感應層,該第二感應層是由多數在基板上沿著一第二方向平行併排的第二感應電極所組成;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感應層是由多數在前述基板40上沿著X軸方向平行併排的X軸感應電極41所組成,第二感應層是則由多數在前述基板40上沿著Y軸方向平行併排的Y軸感應電極42所組成,各Y軸感應電極42分別與各X軸感應電極41直角相交。該等X 軸、Y軸感應電極41、42分別和一控制器(圖中未示)連接,供偵測各X軸、Y軸感應電極41、42的感應量。
本發明前述物件判斷方法所指的感應層可以是本實施例中的第一感應層,也可以是第二感應層;為方便說明,以下以第一(X軸)感應層為例說明其工作方式:
該觸控面板主要是由基板40上多個相鄰的X軸感應電極41構成其物件感應區,並由控制器對各X軸感應電極41發送驅動訊號,再同樣由X軸感應電極41接收訊號,以偵測其感應量,亦即前述觸控面板的掃描方式為自容式。根據上述工作方式,控制器可在偵測各X軸感應電極41的感應量之後,進一步執行如圖4、圖5所示的物件判斷方法。換言之,本發明的物件判斷方法亦可運用在二維的觸控面板上,當本發明運用在二維觸控面板上時,相較於既有二維觸控面板的物件判斷方法,在技術上將相對單純。
由上述可知,本發明可在觸控面板上透過偵測感應層上各感應電極的感應量,並根據最大感應量和一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變化量,以實現物件辨識;其運用在一維觸控面板時,將使一維觸控面板的辨識技術出現重大突破;運用在二維觸控面板時,可提供相對單純的辨識技術;而運用在觸控裝置時,除可利用物件判斷功能提供更靈活便利的控制功能項目,更可進一步提供未接觸物件的辨識,使觸控面板的控制方式得以進一步提升。

Claims (37)

  1. 一種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偵測一感應層之各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由已測得的感應量中判斷出具有一最大感應量的感應電極;依據具有最大感應量的感應電極來決定一偵測區,該偵測區包含鄰近該具有最大感應量之感應電極的一個以上感應電極;比較該最大感應量與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若該最大感應量與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之間的比值小於一第一設定值時,視為一第一物件被辨識。
  2. 如請求項1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該感應層包含複數個感應電極,該等感應電極在同一平面上沿一第一方向併排。
  3. 如請求項2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當最大感應量和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比值小於第一設定值時,進一步判斷是否小於一第二設定值,若是,方判斷第一物件被辨識;前述第二設定值小於第一設定值;當最大感應量和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比值大於第一設定值時,判斷一第二物件被辨識。
  4. 如請求項2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當最大感應量和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比值大於第一設定值時,進一步判斷是否大於一第二設定值,若是,方判斷一第二物件被辨識;前述第二設定值大於第一設定值。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其中該偵測區內之一個以上感應電極係不包含與最大感應量感應電極相鄰的第一個感應電極。
  6. 如請求項5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在比較該最大感應量與該偵測區內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步驟中,係計算該偵測區內單一個感應電極的感應量與最大感應量之間的比值。
  7. 如請求項5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在比較該最大感應量與該偵測區內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步驟中,係計算該偵測區內二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總和與最大感應量之間的比值。
  8. 如請求項3或4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當第一物件被辨識,即執行一第一功能項目。
  9. 如請求項8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當第二物件被辨識,停止執行第一功能項目。
  10. 一種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其包含以下步驟:偵測一感應層之各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由已測得的感應量中判斷出具有一最大感應量的感應電極;依據具有最大感應量之感應電極來決定一偵測區,該偵測區包含鄰近該具有最大感應量之感應電極的一個以上感應電極;比較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與該最大感應量,若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與最大感應量之間的比值大於一第一設定值時,視為一第一物件被辨識。
  11. 如請求項10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該感應層包含複數個感應電極,該等感應電極在同一平面上沿一第一方向併排。
  12. 如請求項11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當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和最大感應量的比值大於第一設定值時,進一步判斷是否大於一第二設定值,若是,方判斷第一物件被辨識;前述第二設定值大於第一設定值; 當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和最大感應量的比值小於第一設定值時,判斷一第二物件被辨識。
  13. 如請求項11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當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和最大感應量的比值小於第一設定值時,進一步判斷是否小於一第二設定值,若是,方判斷第二物件被辨識;前述第二設定值小於第一設定值。
  14. 如請求項10至13中任一項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其中該偵測區內之一個以上感應電極係不包含與最大感應量感應電極相鄰的第一個感應電極。
  15. 如請求項14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在比較該偵測區內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和最大感應量的步驟中,係計算該偵測區內單一個感應電極的感應量與最大感應量之間的比值。
  16. 如請求項14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在比較該偵測區內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和最大感應量的步驟中,係計算該偵測區內二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總和與最大感應量之間的比值。
  17. 如請求項12或13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當第一物件被辨識,即執行一第一功能項目。
  18. 如請求項17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當第二物件被辨識,停止執行第一功能項目。
  19. 一種觸控裝置,包括:一觸控面板,主要係在一基板上設有一第一感應層,該第一感應層係由基板一表面上沿一第一方向併排設置的多數感應電極所構成,其中多個相鄰的感應電極構成一物件感應區; 一控制器,分別和觸控面板上所設第一感應層的各個感應電極電連接,以偵測各感應電極的感應量,並由物件感應區中已測得的感應量中判斷出具有一最大感應量的感應電極,進而依據該最大感應量之感應電極來定義一偵測區,該偵測區鄰近該最大感應量感應電極,比較最大感應量與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若最大感應量與該偵測區內的感應量間之變化量小於一第一限定值,則辨識出一第一物件。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觸控裝置,該控制器判斷該最大感應量和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變化量小於第一限定值時,更進一步判斷是否小於一第二限定值,若是,才判斷辨識出第一物件。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觸控裝置,該控制器判斷該最大感應量和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變化量大於第一限定值,辨識出一第二物件。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觸控裝置,該控制器以一第一訊號強度偵測物件感應區各個感應電極的感應量,若辨識出第二物件,則以小於第一訊號強度的第二訊號強度偵測物件感應區各個感應電極的感應量。
  23. 如請求項19所述之觸控裝置,該觸控面板是一投射式電容觸控面板,其基板上進一步設有一第二感應層,該第二感應層是由多數在基板上沿著一第二方向平行併排的第二感應電極所組成,各第二感應電極分別與第一感應層的各感應電極直角相交;該等第二感應電極亦分別和控制器連接。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觸控裝置,該第一感應層的各感應電極是在基板上沿著X軸方向平行併排;第二感應層的各第二感應電極是在基板上沿著Y軸方向平行併排。
  25. 如請求項19至24中任一項所述之觸控裝置,該觸控裝置是一手機;該手機具有一外殼,外殼上分別設有一聽筒及一話筒; 該感應層上的物件感應區是由靠近外殼上所設聽筒的數個感應電極所構成。
  26. 如請求項25所述之觸控裝置,該控制器辨識出第一物件後係執行一第一功能項目。
  27. 如請求項26所述之觸控裝置,該控制器辨識出第二物件後係解除第一功能項目。
  28. 如請求項26所述之觸控裝置,該第一功能項目包含一關閉觸控功能。
  29. 如請求項26所述之觸控裝置,該第一功能項目進一步包含一關閉背光功能。
  30. 一種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所述觸控裝置具有一感應層,該感應層包含複數個感應電極,該感應電極在同一平面上沿一第一方向併排形成該感應層,所述物件判斷方法是對前述觸控裝置執行以下步驟:偵測各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定義一具有感應量的感應電極為一目標感應電極;依據該目標感應電極來定義一偵測區,該偵測區鄰近於該目標感應電極;當目標感應電極的感應量與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之間的變化量小於一第一限定值,視為一第一物件被辨識。
  31. 如請求項30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當目標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和該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變化量小於第一限定值時,進一步判斷是否小於一第二限定值,若是,方判斷第一物件被辨識;前述第二限定值小於第一限定值。
  32. 如請求項31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當目標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和偵測區內一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變化量大於第一限定值時,即辨識出一第二物件。
  33. 如請求項32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當辨識出第二物件,停止執行第一功能項目。
  34. 如請求項30至33中任一項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其中該偵測區內之一個以上感應電極不包含與目標感應電極相鄰的第一個感應電極。
  35. 如請求項34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該目標感應電極的感應量是指最大感應量,在比較該最大感應量與該偵測區內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步驟中,係計算該偵測區內單一個感應電極的感應量與最大感應量之間的變化量。
  36. 如請求項34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該目標感應電極的感應量是指最大感應量,在比較該最大感應量與該偵測區內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步驟中,係計算該偵測區內二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總和與最大感應量之間的變化量。
  37. 如請求項34所述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該目標感應電極的感應量是指最大感應量,在比較該最大感應量與該偵測區內感應電極的感應量的步驟中,係計算該偵測區內二個以上感應電極的感應量平均值與最大感應量之間的變化量。
TW102116998A 2013-02-08 2013-05-14 觸控裝置及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 TWI4948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16998A TWI494810B (zh) 2013-02-08 2013-05-14 觸控裝置及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
CN201310216886.9A CN103984431B (zh) 2013-02-08 2013-06-03 触控装置及应用在触控装置的物件判断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05154 2013-02-08
TW102116998A TWI494810B (zh) 2013-02-08 2013-05-14 觸控裝置及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2521A TW201432521A (zh) 2014-08-16
TWI494810B true TWI494810B (zh) 2015-08-01

Family

ID=517974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16998A TWI494810B (zh) 2013-02-08 2013-05-14 觸控裝置及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948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575430B (zh) * 2014-12-17 2017-03-21 速博思股份有限公司 懸浮感應之互電容式輸入裝置
TWI576752B (zh) * 2015-08-17 2017-04-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觸控裝置及其觸控偵測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6335A (zh) * 2005-10-27 2007-05-02 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邻近感应装置及其感应方法
CN101377711A (zh) * 2007-08-28 2009-03-04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1587406A (zh) * 2008-05-23 2009-11-2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的信号筛选方法
CN102043497A (zh) * 2009-10-19 2011-05-04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检测方法、触控检测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2314249A (zh) * 2010-07-02 2012-01-11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方法及触控感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56335A (zh) * 2005-10-27 2007-05-02 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邻近感应装置及其感应方法
CN101377711A (zh) * 2007-08-28 2009-03-04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
CN101587406A (zh) * 2008-05-23 2009-11-25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装置的信号筛选方法
CN102043497A (zh) * 2009-10-19 2011-05-04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检测方法、触控检测装置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2314249A (zh) * 2010-07-02 2012-01-11 联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方法及触控感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32521A (zh) 2014-08-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684136B2 (ja) 多重接触エリア回転ジェスチャ認識方法
TW201104531A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alm rejection
CN104516675B (zh) 一种可折叠屏幕的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EP2980679B1 (en) Mis-touch recognition method and device
TWI457798B (zh) 多點旋轉運動的識別方法及裝置
TWI467425B (zh) 多點旋轉運動的識別方法和裝置
TWI526916B (zh) Multi-touch screen device and multi-touch screen adjacent junction detection method
WO201303044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cluding operations associated with accidental touch inputs
TWI467465B (zh) 多點縮放動作的識別方法和裝置
KR20080032901A (ko) 멀티 터치 판단 장치 및 방법
TWI526952B (zh) 電容式觸控裝置及其物件辨識方法
CN102289321A (zh) 手持设备及其触摸屏的误触摸处理方法
TWI581171B (zh) 多點手勢識別方法及多點平移手勢的識別裝置
TW201510804A (zh) 觸控面板控制方法
TWI480787B (zh) 可提高觸控座標軌跡線性度的方法
TW201541929A (zh) 判斷通話狀態的方法及個人移動通信終端
TW201508596A (zh) 觸摸識別方法
TWI470510B (zh) 光學觸控裝置及觸控感測方法
TW201510828A (zh) 觸摸識別方法
TWI494810B (zh) 觸控裝置及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
JP2014056519A (ja) 携帯端末装置、誤操作判定方法、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13196474A (ja) タッチパネル入力装置、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タッチパネル入力処理方法
TWI533225B (zh) 物體數目的識別方法和識別裝置
CN103984431B (zh) 触控装置及应用在触控装置的物件判断方法
KR101359472B1 (ko) 감압식 터치스크린 디바이스의 멀티 터치 처리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