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541929A - 判斷通話狀態的方法及個人移動通信終端 - Google Patents

判斷通話狀態的方法及個人移動通信終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541929A
TW201541929A TW104118260A TW104118260A TW201541929A TW 201541929 A TW201541929 A TW 201541929A TW 104118260 A TW104118260 A TW 104118260A TW 104118260 A TW104118260 A TW 104118260A TW 201541929 A TW201541929 A TW 20154192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terminal
personal mobile
touch screen
contac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411826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ai Qin
Zhi Liu
Wei Huang
wen-jun Luo
Original Assignee
Focaltech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caltech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Focaltech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TW2015419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41929A/zh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出判斷通話狀態的方法及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包括觸控式螢幕、感測器、資料處理器和聽筒。該方法在通話過程中,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採集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資訊,判斷觸控式螢幕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後,觸控式螢幕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就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否則,就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本發明將觸碰識別與位移識別結合,有效防止誤判,更準確地對使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聽筒進行通話的通話狀態進行識別判斷。

Description

判斷通話狀態的方法及個人移動通信終端
本發明關於資料處理方法,特別是關於用於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資料處理方法。
在使用配置有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觸控式螢幕的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時,為了節省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因顯示幕顯示畫面所消耗的電能,同時為防止因通話時人體對觸控式螢幕的觸碰而造成誤操作,需要在使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聽筒進行通話時,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控制顯示幕處於關閉狀態;而在沒有使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聽筒進行通話時,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控制顯示幕處於開啟狀態。
現有技術利用觸控式螢幕的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對人體觸碰的檢測,實現上述功能,即在通話過程中,當使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聽筒進行通話時,由於頭部觸碰引起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此時就關閉顯示幕的螢幕顯示;而當沒有使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聽筒進行通話時,由於沒有引起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此時就開啟顯示幕的螢幕顯示。但是以下幾種情況將令上述現有技術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容易發生誤判:
1. 當長期使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聽筒進行通話時,或者在使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聽筒進行通話過程中周圍環境發生變化,尤其是從較冷的室外環境進入較溫暖的室內環境,由於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內的晶片發熱以及觸控式螢幕的屏體溫升都會令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值維持不變,即便使用者此時已經將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遠離頭部時,觸控式螢幕屏體電容值仍然維持在被觸碰狀態,導致上述情況下即使已經沒有使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聽筒進行通話時仍然判斷觸控式螢幕被觸碰,從而維持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關閉的狀態,令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對被使用的通話狀態產生誤判,嚴重影響了使用者的通話感受;
2. 臉部,尤其是顴骨較高臉型的臉部靠近但還沒有接觸到電容式觸控式螢幕時,單手握持移動通信終端並用大拇指進行斜跨整個螢幕的操作時,例如單手完成輸入時,僅用單指靠近但還沒有接觸到電容式觸控式螢幕時,單指在電容式觸控式螢幕的頂端觸碰時,僅耳朵或者僅臉部接觸而頭部其它部分未接觸到電容式觸控式螢幕時,由於引起電容式觸控式螢幕的電容變化都會令上述情況被誤判成使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聽筒進行通話,進而令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關閉的狀態,給使用者帶來不便。
因此,需要能夠更準確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使用的通話狀態的技術方案。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避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而提出一種能夠有效防止上述各種誤判情況發生的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使用的通話狀態的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可以透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提出一種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在通話過程中,執行如下判定過程,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後,且該觸控式螢幕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就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否則,就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
具體地,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是否被人體觸碰是指因人體接觸到該觸控式螢幕而引發該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是否被人體接近是指因人體與該觸控式螢幕的距離是m時引發該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其中m是有理數,且0毫米<m≤100毫米。在上述m的取值範圍,還可以採用的m取值範圍是,0毫米<m≤50毫米,或者是,0毫米<m≤20毫米,又或者是,0毫米<m≤10毫米。
進一步地,在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關閉狀態。在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啟動狀態。
作為上述判定的優化,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後,觸控式螢幕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就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時,就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
第一種方案中,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其過程是,設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在非通話狀態時位於第一位置,人體頭部位於第二位置。當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時,就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當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時,就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
具體地,設置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位移向量為靠近位移閾值,該靠近位移閾值包括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方向和距離;進而設置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位移向量為遠離位移閾值,該遠離位移閾值包括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方向和距離。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即時位移向量,該即時位移向量包括即時位移的方向和距離;將即時位移向量分別與靠近位移閾值和遠離位移閾值比較,當即時位移向量的方向與靠近位移閾值的方向夾角不小於0度且小於90度,並且即時位移向量的距離不小於靠近位移閾值的距離時,就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當即時位移向量的方向與遠離位移閾值的方向夾角不小於0度且小於90度,並且即時位移向量的距離不小於遠離位移向量的距離時,就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
基於上述設定,該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使用的通話狀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1.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是否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是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執行步驟1.3;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不是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執行步驟1.2;
步驟1.2.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是否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是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執行步驟1.5;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不是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執行步驟1.6;
步驟1.3.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
如果判斷觸控式螢幕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執行步驟1.4;
如果判斷觸控式螢幕沒有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執行步驟1.5;
步驟1.4. 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執行步驟1.6;
步驟1.5. 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執行步驟1.6;
步驟1.6. 返回步驟1.1。
進一步地,該步驟1.6還包括如下分步驟,
步驟1.6.1. 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關閉狀態;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啟動狀態;
步驟1.6.2. 返回步驟1.1。
上述第一種方案中,透過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感測器來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其中,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感測器包括能夠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加速度變化量的重力感測器或者加速度感測器。
第二種方案中,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其具體過程是,設置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上述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被設為1。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上述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被設為0。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通話狀態時,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被設為0。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發生位置移動,並且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0時,就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發生位置移動,並且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1時,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
具體地,透過所述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感測器來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其中,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感測器包括能夠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加速度變化量的重力感測器或者加速度感測器;那麼利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感測器採集的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發生位置移動的方法是:設置加速度變化閾值。當感測器採集的加速度變化量不小於該加速度變化閾值時,即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發生位置移動。當加速度感測器採集的加速度變化量小於該加速度變化閾值時,即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沒有發生位置移動。
基於上述第二種方案的設定,上述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使用的通話狀態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2.1. 如果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0,執行以下步驟2.2至2.4,如果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1,執行以下步驟2.5至2.6;
步驟2.2. 監測該感測器採集的加速度變化量以判斷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是否發生位置移動;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發生位置移動,執行步驟2.3;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沒有發生位置移動,執行步驟2.7;
步驟2.3.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資訊,判斷該觸控式螢幕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
如果判斷觸控式螢幕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執行步驟2.4;
如果判斷觸控式螢幕沒有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執行步驟2.7;
步驟2.4. 判定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將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設為1,執行步驟2.7;
步驟2.5. 監測該感測器採集的加速度變化量以判斷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是否發生位置移動;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發生位置移動,執行步驟2.6;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沒有發生位置移動,執行步驟2.7;
步驟2.6. 判定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將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設為0,執行步驟2.7;
步驟2.7. 返回步驟2.1。
進一步地,該步驟2.7還包括如下分步驟,
步驟2.7.1. 如果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0,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啟動狀態;如果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1,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關閉狀態;
步驟2.7.2. 返回步驟2.1。
第二方案中,該重力感測器分別採集沿重力方向的第一方向加速度變化量a,以及沿垂直於重力方向的水平面內的坐標系兩座標方向的第二方向加速度變化量b和第三方向加速度變化量c,該重力感測器採集的加速度變化量d就是,。具體而言,前述垂直於重力方向的水平面內的坐標系是兩座標方向互相垂直的直角坐標系。
上述兩方案中,利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採集的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其過程是: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採集觸控式螢幕屏體的設定區域內的電容變化資訊,判斷該觸控式螢幕的設定區域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
具體而言,該觸控式螢幕的設定區域是以聽筒一側的觸控式螢幕邊界為起點,並佔據整個觸控式螢幕面積n%的區域,n是不大於100的正有理數。
上述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使用的通話狀態的方法由設置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資料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上述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使用的通話狀態的方法由基於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作業系統執行完成。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還可以透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設計、製造一種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包括配置有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的觸控式螢幕,能夠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位移的感測器,以及資料處理器。該感測器採集的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用於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該感測器將該位移資訊或者判斷結果輸出至資料處理器。該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採集該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資訊,用於判斷觸控式螢幕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該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將該電容變化資訊或者判斷結果輸出至處理器。該資料處理器根據感測器和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輸入的資料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還是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
進一步地,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還包括用於顯示畫面的顯示幕;該資料處理器根據感測器和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輸入的資料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還是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並向顯示幕輸出控制顯示幕關閉或者開啟的指令。
具體而言,當該資料處理器根據感測器和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輸入的資料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向顯示幕輸出控制顯示幕關閉的指令,以使得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關閉狀態,以及向觸控式螢幕輸出控制觸控式螢幕關閉的指令,以使得觸控式螢幕處於觸摸檢測關閉狀態;當該資料處理器根據感測器和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輸入的資料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向顯示幕輸出控制顯示幕開啟的指令,以使得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啟動狀態,以及向觸控式螢幕輸出控制觸控式螢幕開啟的指令,以使得觸控式螢幕處於觸摸檢測啟動狀態。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發明“判斷通話狀態的方法及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技術效果在於:
本發明將配置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的觸控式螢幕對人體的觸碰識別與感測器對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位移識別相結合,有效防止誤判,更準確地對使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聽筒進行通話的通話狀態進行識別判斷。
以下結合附圖所示實施例作進一步詳述。
本發明提出一種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使用的通話狀態的方法,如圖7和圖8所示,本發明第一、第二實施例所採用的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包括配置有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的觸控式螢幕3,能夠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位移的感測器21,資料處理器1,用於顯示畫面的顯示幕7,以及聽筒9。本發明第一、第二實施例,如圖9所示,該觸控式螢幕3和顯示幕7可以互相獨立地重疊設置;或者互相融合為一體設置,例如將觸控式螢幕3的觸碰檢測電極設置在顯示幕7液晶顯示電極疊放構成一個既具觸碰檢測功能、又具顯示功能的完整屏體。其中的具體技術此處不再贅述。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是指能夠透過通信網路完成語音通話的終端設備。在實踐中,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大多是泛稱為手機的行動電話,或者是對講機,或者是電話機等。
本發明中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工作狀態包括通話狀態和非通話狀態。該通話狀態是指從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接聽語音通話至結束語音通話的整個通話過程所處狀態。該非通話狀態是指所有不是通話狀態的工作狀態,例如,待機狀態、運行不是單純語音通話的程式的狀態等。本發明之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通話狀態包括將聽筒接觸或者接近使用者耳部的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以及不以聽筒接近或者接觸耳部的方式完成通話的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上述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例如免提通話狀態、使用耳機的通話狀態等。
如圖1所示,本發明之方法包括在通話過程中,執行如下判定過程:如圖1所示J1,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的位移資訊,形成兩個判斷結果,第一個判斷結果,如圖1所示J11,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即判斷使用者拿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動作;第二個判斷結果,即如圖1所示J12,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即判斷使用者放下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動作。
如圖1所示J2,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觸控式螢幕3屏體的電容變化資訊,也形成兩個判斷結果,第一個判斷結果,如圖1所示J21,判斷觸控式螢幕3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第二個判斷結果,如圖1所示J22,判斷觸控式螢幕3沒有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
本發明能夠引發觸控式螢幕3的電容變化的情況包括觸控式螢幕3被人體觸碰的情況,以及觸控式螢幕3被人體接近的情況,也就是,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觸控式螢幕3是否被人體觸碰是指因人體接觸到該觸控式螢幕而引發該觸控式螢幕3屏體的電容變化。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觸控式螢幕3是否被人體接近是指因人體與該觸控式螢幕3的距離是m時引發該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其中m是有理數。也就是從人體從距離該觸控式螢幕3是m毫米的地方移動到人體距離該觸控式螢幕3是0毫米的地方都會引發該觸控式螢幕3的屏體電容變化。人體距離該觸控式螢幕3是0毫米的情況就是人體觸碰該觸控式螢幕3的情況。因此,本發明所述之m的取值範圍就是人體接近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觸控式螢幕3,且能夠引起該觸控式螢幕3的電容發生變化時的最大取值範圍。本發明提出可採用的m的取值範圍是,0毫米<m≤10毫米,或者,0毫米<m≤20毫米,或者,0毫米<m≤50毫米,或者,0毫米<m≤100毫米。
如圖1所示J3,考慮上述判斷結果發生的先後順序,形成八種綜合判斷結果,即如圖1所示J31,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後,觸控式螢幕3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J32,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後,觸控式螢幕3沒有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J33,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觸控式螢幕3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J34,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觸控式螢幕3沒有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J35,判斷觸控式螢幕3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後,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J36,判斷觸控式螢幕3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後,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J37,判斷觸控式螢幕3沒有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後,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J38,判斷觸控式螢幕3沒有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後,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本發明僅就綜合判斷結果J31,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後,且該觸控式螢幕3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時,如圖1所示J41,就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否則,非綜合判斷J31的所有判斷結果,如圖1所示J42,都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本發明將觸控式螢幕3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與感測器21偵測的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位移相結合,濾除了絕大部分在現有技術造成誤判的情況,提高了對通話狀態判斷的準確性。
上述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僅代表一種狀態,該狀態包括兩種情況,一種是具體為臉部或者耳部的人體頭部接觸到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聽筒9的情況,即另一種是具體為臉部或者耳部的人體頭部接近但還沒有接觸到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聽筒9的情況。同理,上述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也僅代表一種狀態,該狀態排除兩種情況,一種是具體為臉部或者耳部的人體頭部接觸到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聽筒9的情況,即另一種是具體為臉部或者耳部的人體頭部接近但還沒有接觸到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聽筒9的情況。
利用上述判定即可對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實施相應控制。如圖1所示J5,本發明透過判定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與否,對顯示幕7的顯示狀態實施控制。如圖1所示J51,在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顯示幕7處於螢幕顯示關閉狀態。對於需要背光源的被動式顯示幕,例如液晶顯示幕,透過關閉顯示幕7的背光源與關閉顯示幕7的顯示面板中的至少一個來控制顯示幕7處於螢幕顯示關閉狀態,其中,該顯示面板用於顯示畫面,該背光源用於為該顯示面板實現畫面顯示提供背光。對於無需背光源的主動式顯示幕,例如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幕,透過關閉該顯示幕來控制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關閉狀態。進一步地,在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也可選擇控制該觸控式螢幕處於觸摸檢測關閉狀態,即停止觸摸檢測。顯然,為達到省電以及防止誤操作的最佳效果,在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顯示幕7與觸控式螢幕3均應關閉。如圖1所示J52,在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控制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顯示幕7處於螢幕顯示啟動狀態,以及控制該觸控式螢幕3處於觸摸檢測啟動狀態。螢幕顯示啟動狀態為顯示幕7處於顯示畫面的狀態。觸摸檢測啟動狀態為觸控式螢幕3執行觸摸檢測狀態。
在本發明實際實現過程中,實現上述判斷及判定過程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本發明從優化處理過程角度考慮,保留如圖1所示之綜合判斷J31及其後續過程,即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後,觸控式螢幕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觸,進而就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簡化綜合判斷J32至J38及其後續過程,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時,就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本發明透過以下兩個實施例進一步說明上述方案的實現方式。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其採用的具體實現過程是:如圖2所示,設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在非通話狀態時位於第一位置A,人體頭部位於第二位置B。前述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分別可以是固定設置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內的參數,也可以是能夠由使用者設定的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參數。無論怎樣設置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處於通話狀態時,它們的參數值確定不變,從而才能為後續流程提供判斷依據。那麼,當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從第一位置A移動到第二位置B時,就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當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從第二位置B移動到第一位置A時,就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
實現判斷第一位置A向第二位置B移動,即拿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到人體頭部的方式,以及判斷第二位置B向第一位置A移動,即從人體頭部放下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方式,存在多種判斷方式,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用以下方案具體實現:如圖2所示,設置從第一位置A向第二位置B的位移向量為靠近位移閾值Gn,該靠近位移閾值Gn包括從第一位置A向第二位置B的方向和距離。靠近位移閾值Gn標記的箭頭線段的指向即靠近位移閾值Gn的方向,靠近位移閾值Gn標記的箭頭線段的長度即靠近位移閾值Gn的距離。進而設置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從第二位置B向第一位置A的位移向量為遠離位移閾值Ga,該遠離位移閾值Ga包括從第二位置B向第一位置A的方向和距離。遠離位移閾值Ga標記的箭頭線段的指向即遠離位移閾值Ga的方向,遠離位移閾值Ga標記的箭頭線段的長度即遠離位移閾值Ga的距離。上述閾值在第一位置A和第二位置B設定後即可唯一確定,它們就是後續判斷比較的基準。感測器在採集資訊過程中,根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移動的起點和終點,也可以形成一即時位移向量,如圖3所示T1至T3,以及圖4所示T4至T6。
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即時位移向量,該即時位移向量包括即時位移的方向和距離。將即時位移向量與靠近位移閾值Gn比較,當即時位移向量的方向與靠近位移閾值Gn的方向夾角不小於0度且小於90度,並且即時位移向量的距離不小於靠近位移閾值的距離時,就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圖3體現即時位移向量與靠近位移閾值Gn比較效果圖,其中直線F1F2是垂直靠近位移閾值Gn於A點的第一基準平面的截面線。曲線F1BF2是以該第一基準平面為底,以靠近位移閾值Gn的起點A為球心,以靠近位移閾值Gn的距離為半徑的第一基準半球面的截面線。圖3中以即時位移向量T1至T3為例與靠近位移閾值Gn比較。即時位移向量與靠近位移閾值Gn的比較,是將即時位移向量的起點設置在靠近位移閾值Gn的起點A上,並與該靠近位移閾值Gn的方向和距離比較。由於該第一基準平面與靠近位移閾值Gn垂直於第一位置點A,當即時位移向量的方向與靠近位移閾值Gn的方向夾角不小於0度且小於90度時,即時位移向量的終點應當在第一基準平面靠第二位置點B的一側。圖3中,即時位移向量T2的終點在第一基準平面靠第二位置點B的另外一側,因此,即時位移向量T2不符合判斷條件。當即時位移向量的距離不小於靠近位移閾值Gn的距離時,該即時位移向量的終點應當落在該第一基準半球面的表面及其之外。圖3中,即時位移向量T3的終點在第一基準半球面內,因此,即時位移向量T3不符合判斷條件。即時位移向量T1的終點在第一基準半球面外,因此,即時位移向量T1符合判斷條件,也就是透過即時位移向量T1判斷形成該即時位移向量T1的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上述判斷過程都可以透過感測器採集資訊,並對採集資訊進行相應的資料處理而完成。以上僅做出原理性說明,並不是實際採用的具體方案描述,具體實施方案將根據上述原理完成。
當即時位移向量的方向與遠離位移閾值Ga的方向夾角不小於0度且小於90度,並且即時位移向量的距離不小於遠離位移向量的距離時,就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同理,圖4中以即時位移向量T4至T6為例與遠離位移閾值Ga比較。圖4體現即時位移向量與遠離位移閾值Ga比較效果圖,其中直線F3F4是垂直遠離位移閾值Ga於B點的第二基準平面的截面線。曲線F3AF4是以該第二基準平面為底,以遠離位移閾值Ga的起點B為球心,以遠離位移閾值Ga的距離為半徑的第二基準半球面的截面線。即時位移向量與遠離位移閾值Ga的比較,是將即時位移向量的起點設置在遠離位移閾值Ga的起點B上,並與該遠離位移閾值Ga的方向和距離比較。由於該第二基準平面與遠離位移閾值Ga垂直於第一位置點B,當即時位移向量的方向與遠離位移閾值Ga的方向夾角不小於0度且小於90度時,即時位移向量的終點應當在第二基準平面靠第一位置點A的一側。圖4中,即時位移向量T5的終點在第二基準平面靠第一位置點A的另外一側,因此,即時位移向量T5不符合判斷條件。當即時位移向量的距離不小於遠離位移閾值Ga的距離時,該即時位移向量的終點應當落在該第二基準半球面的表面及其之外。圖4中,即時位移向量T6的終點在第二基準半球面內,因此,即時位移向量T6不符合判斷條件。即時位移向量T4的終點在第二基準半球面外,因此,即時位移向量T4符合判斷條件,也就是透過即時位移向量T4判斷形成該即時位移向量T4的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上述判斷過程都可以透過感測器採集資訊,並對採集資訊進行相應的資料處理而完成。以上僅做出原理性說明,並不是實際採用的具體方案描述,具體實施方案將根據上述原理完成。
為了實現採集資訊並形成即時位移向量資料,應當採用能夠根據即時位置資訊確定包括方向資訊和距離資訊的位移資訊的感測器,例如無線紅外線定位感測器等。本發明透過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感測器21來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中之感測器21採用能夠採集加速度資訊的重力感測器或與重力感測器基本原理相同的加速度感測器,感測器21能夠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的加速度變化量。該重力感測器與該加速度感測器都能夠採集至少一個方向上的加速度變化量,並透過自身或者資料處理器對採集的加速度變化資訊進行處理後形成包括方向資訊和距離資訊的位移向量資訊,從而實現上述判斷過程。通常情況下,該加速度感測器採集三維坐標系內的三個方向的加速度資訊,以準確定位。類似地,該重力感測器分別採集沿重力方向的第一方向加速度變化量,以及沿垂直於重力方向的水平面內的坐標系兩座標方向的第二方向加速度變化量和第三方向加速度變化量。
本發明第一實施例完成上述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使用的通話狀態的方法,如圖5所示,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1. 如圖5所示之流程811,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是否從第一位置A移動到第二位置B?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是從第一位置A移動到第二位置B,即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那麼執行以下步驟1.3,即圖5所示之流程813;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不是從第一位置A移動到第二位置B,就執行步驟1.2,即圖5所示之流程812;
步驟1.2. 如圖5所示之流程812,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是否從第二位置B移動到第一位置A?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是從第二位置B移動到第一位置A,即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那麼執行步驟1.5,即圖5所示之流程815;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不是從第二位置B移動到第一位置A,就執行步驟1.6,即圖5所示之流程82;
步驟1.3. 如圖5所示之流程813,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觸控式螢幕3屏體的電容變化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觸控式螢幕3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觸控式螢幕3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就繼續執行步驟1.4,即圖5所示之流程814;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觸控式螢幕3沒有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跳轉執行步驟1.5,即圖5所示之流程815;;
步驟1.4. 如圖5所示之流程814,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跳轉執行步驟1.6,即圖5所示之流程82;
步驟1.5. 如圖5所示之流程815,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跳轉執行步驟1.6,即圖5所示之流程82;
步驟1.6. 如圖5所示之流程82,返回步驟1.1。
上述步驟1.1、步驟1.3、步驟1.4,即圖5所示之左側流程811、813和814主要用於完成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後,觸控式螢幕3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及其後續判定操作。上述步驟1.2、步驟1.5,即圖5所示之右側流程812和815主要用於完成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及其後續判定操作。
上述整個方法流程在通話過程中迴圈進行,直至通話結束。步驟1.6內還可以加入後續處理流程。也就是,該步驟1.6還包括如下分步驟,
步驟1.6.1. 如圖5所示之流程821至流程822,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顯示幕7處於螢幕顯示關閉狀態。進一步地,也可選擇同時控制觸控式螢幕3處於觸摸檢測關閉狀態。如圖5所示之流程821至流程823,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顯示幕7處於螢幕顯示啟動狀態,以及控制觸控式螢幕3處於觸摸檢測啟動狀態;
步驟1.6.2. 如圖5所示之流程822和823之後箭頭所示,返回步驟1.1,即圖5所示之流程811,繼續迴圈執行上述步驟和流程。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其採用的具體實現過程是:
設置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如前述對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和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的說明之處類似,前述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僅是一個狀態字。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前述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被設為1。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前述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被設為0。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通話狀態時,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被設為0。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的位移資訊,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發生位置移動,並且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0時,就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發生位置移動,並且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1時,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引入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反映和記錄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具體通話狀態。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處於非通話狀態時,令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設為0,那麼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由非通話狀態進入通話狀態時,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保持0值進入通話過程。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將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與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位置移動結合判斷。一種情況是,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發生位置移動,可以認為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正在移動;而此時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0時,就認為在移動前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也就是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在移動之前沒有位於或者靠近人體頭部,因此,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發生位置移動,而且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0時,就認為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移動是靠近人體頭部的移動。隨後透過觸控式螢幕3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而最終確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移動到人體頭部並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另一種情況是,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發生位置移動,可以認為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正在移動;而此時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1時,就認為在移動前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也就是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在移動之前處在靠近人體頭部的位置,因此,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發生位置移動,而且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1時,就認為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移動是遠離人體頭部的移動。當然,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由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進入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需要將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從0設為1;反之,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由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進入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需要將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從1設為0。而在結束通話時,即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由通話狀態進入非通話狀態時,無論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何值,都將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設為0。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為實現上述過程,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感測器21採用能夠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的加速度變化量的重力感測器,或基於相同原理的加速度感測器。那麼上述利用感測器21採集的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本體發生位置移動的方法是:設置加速度變化閾值。當感測器21採集的加速度變化量不小於該加速度變化閾值時,即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發生位置移動;當感測器21採集的加速度變化量小於該加速度變化閾值時,即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沒有發生位置移動。
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該重力感測器分別採集沿重力方向的第一方向加速度變化量a,以及沿垂直於重力方向的水平面內的坐標系兩座標方向的第二方向加速度變化量b和第三方向加速度變化量c,該重力感測器採集的加速度變化量d就是,。在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中,上述垂直於重力方向的水平面內的坐標系是兩座標方向互相垂直的直角坐標系。
該感測器21也可以設置採用基於三維坐標系採集三個方向加速度的加速度感測器,將三個方向加速度值的平方和的平方根作為採集的加速度變化量。
本發明第二實施例完成上述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使用的通話狀態的方法,如圖6所示,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2.1. 如圖6所示之流程701,如果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0,執行以下步驟2.2至2.4,即圖6所示之流程711至713。如果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1,執行以下步驟2.5至2.6,即圖6所示之流程721至722。
也就是,圖6所示之流程701中判斷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0時,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在此之前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只需要透過圖6所示之左側的流程711至713,判斷何時個人通信終端8轉換為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並進行後續相應操作。圖6所示之流程701中判斷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1時,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在此之前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只需要透過圖6所示之右側的流程721至722,判斷何時個人通信終端轉換為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並進行後續相應操作。
步驟2.2. 如圖6所示之流程711,監測該感測器21採集的加速度變化量以判斷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是否發生位置移動?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發生位置移動,繼續執行步驟2.3,即圖6所示之流程712;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沒有發生位置移動,跳轉執行步驟2.7,即圖6所示之流程73;
步驟2.3. 如圖6所示流程712,利用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採集的觸控式螢幕3屏體的電容變化資訊,判斷觸控式螢幕3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
如果判斷觸控式螢幕3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繼續執行步驟2.4,即圖6所示之流程713;
如果判斷觸控式螢幕3沒有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跳轉執行步驟2.7,即圖6所示之流程73;
步驟2.4. 如圖6所示之流程713,判定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此時應當及時調整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的值,將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設為1,跳轉執行步驟2.7,即圖6所示之流程73;
步驟2.5. 如圖6所示之流程721,監測該感測器21採集的加速度變化量以判斷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是否發生位置移動?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發生位置移動,繼續執行步驟2.6,即圖6所示之流程722;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沒有發生位置移動,跳轉執行步驟2.7,即圖6所示之流程73;
步驟2.6. 如圖6所示之流程722,判定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此時應當及時調整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的值,將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設為0,繼續執行步驟2.7,即圖6所示之流程73;
步驟2.7. 如圖6所示之流程73,返回步驟2.1,即圖6所示流程701,繼續迴圈執行上述步驟和流程。
上述整個方法和流程在通話過程中迴圈進行,直至通話結束。當通話結束後,應當將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設為0。步驟2.7內還可以加入後續處理流程。也就是,該步驟2.7還包括如下分步驟:
步驟2.7.1. 如圖6所示之流程731至732,如果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0,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顯示幕3處於螢幕顯示啟動狀態;如圖6所示之流程731至733,如果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1,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顯示幕3處於螢幕顯示關閉狀態;
步驟2.7.2. 如圖6所示之流程732和733之後箭頭所示,返回步驟2.1,即圖6所示之流程701,繼續迴圈執行上述步驟和流程。
關於利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採集的電容變化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觸控式螢幕3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的實施方式已經存在多種方式。例如,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將觸控式螢幕3未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時採集的電容值作為一個零點,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採集的電容值高於或者低於該零點時,就認為觸控式螢幕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當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採集的電容值與零點一致,就認為觸控式螢幕3未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本發明上述兩實施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也就是,利用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採集的該觸控式螢幕3屏體的電容變化資訊,判斷觸控式螢幕3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其具體過程是:如圖8所示,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採集觸控式螢幕3屏體的設定區域32內的電容變化資訊,判斷該觸控式螢幕3的設定區域32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透過僅針對設定區域32採集電容變化資訊,進一步避免誤判發生。
如圖2所示,該觸控式螢幕3的設定區域32是以聽筒9一側的觸控式螢幕3邊界為起點,並佔據整個觸控式螢幕3面積n%的區域,n是不大於100的正有理數。
針對本發明上述方法,可以在由硬體構成的實體層面內實現,如圖7所示,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實體層,也就是硬體包括資料處理器1、感測器21、配置有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的觸控式螢幕3、以及用於顯示畫面的顯示幕7。該電容感測裝置31包括佈設在觸控式螢幕3的電極,以及電連接電極的控制模組,該控制模組偵側電極的電容變化,還可以兼具輸出觸碰點座標的資料處理能力。那麼上述方法由設置在資料處理器1執行完成。本發明之方法還可以在基於硬體層面的軟體層完成,也就是在基於上述硬體的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安裝有作業系統,上述方法由基於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作業系統5執行完成。本發明之資料處理器1可以是專門用於實現本發明之方法的專用資料處理器,也可以除了實現本發明方法外還用於實現其它資料處理的資料處理器,包括中央處理器CPU和各種輔助處理器。
本發明還提出一種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用於實現上述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如圖7和圖8所示,包括配置有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的觸控式螢幕3、能夠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位移的感測器21,資料處理器1、以及用於顯示畫面的顯示幕7。該感測器21採集的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用於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該感測器21將該位移資訊或者判斷結果輸出至資料處理器1。該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採集該觸控式螢幕3屏體的電容變化資訊,用於判斷觸控式螢幕3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該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將該電容變化資訊或者判斷結果輸出至資料處理器1。該資料處理器1根據感測器21和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輸入的資料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還是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
本發明第一、第二實施例中,該資料處理器1根據感測器21和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輸入的資料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還是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並向顯示幕輸出控制顯示幕7關閉或開啟的指令、以及選擇同時向觸控式螢幕3輸出控制觸控式螢幕3關閉或者開啟的指令。
進而,當該資料處理器1根據感測器21和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輸入的資料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向顯示幕7輸出控制顯示幕關閉的指令,以使得顯示幕7處於螢幕顯示關閉狀態,以及向觸控式螢幕3輸出控制觸控式螢幕3關閉的指令,以使得觸控式螢幕3處於觸摸檢測關閉狀態;當該資料處理器1根據感測器21和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31輸入的資料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向顯示幕7輸出控制顯示幕7開啟的指令,以使得顯示幕7處於螢幕顯示啟動狀態,以及向觸控式螢幕3輸出控制觸控式螢幕3開啟的指令,以使得觸控式螢幕3處於觸摸檢測啟動狀態。
1‧‧‧資料處理器
3‧‧‧觸控式螢幕
7‧‧‧顯示幕
8‧‧‧個人移動通信終端
9‧‧‧聽筒
21‧‧‧感測器
31‧‧‧電容感測裝置
32‧‧‧設定區域
701~733、811~823、J1~J52‧‧‧步驟
A‧‧‧第一位置
B‧‧‧第二位置
T1~T6‧‧‧即時位移向量
[圖1]是本發明「判斷通話狀態的方法及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實現原理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靠近位移閾值Gn和遠離位移閾值Ga的示意圖。 [圖3]是該第一實施例的即時位移向量與靠近位移閾值Gn的比較原理示意圖。 [圖4]是該第一實施例的即時位移向量與遠離位移閾值Ga的比較原理示意圖。 [圖5]是該第一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流程示意圖。 [圖7]是本發明適用第一、第二實施例的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一種軟硬體環境示意圖。 [圖8]是本發明適用第一、第二實施例的個人移動通信終端8的正投影主視示意圖。
J1~J52‧‧‧步驟

Claims (24)

  1. 一種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在通話過程中,執行如下判定過程, 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 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 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後,且該觸控式螢幕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就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否則,就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中: 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是否被人體觸碰是指因人體接觸到該觸控式螢幕而引發該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 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是否被人體接近是指因人體與該觸控式螢幕的距離是m時引發該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其中m是有理數,且0毫米<m≤100毫米。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中: 該m的取值範圍進一步是,0毫米<m≤50毫米。
  4. 如請求項2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中: 該m的取值範圍進一步是,0毫米<m≤20毫米。
  5. 如請求項2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中: 該m的取值範圍進一步是,0毫米<m≤10毫米。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中: 在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關閉狀態; 在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啟動狀態。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中: 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後,觸控式螢幕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就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時,就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中: 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其過程是,設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在非通話狀態時位於第一位置,人體頭部位於第二位置; 當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時,就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當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時,就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的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中: 設置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位移向量為靠近位移閾值,該靠近位移閾值包括從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的方向和距離;進而設置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位移向量為遠離位移閾值,該遠離位移閾值包括從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的方向和距離; 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即時位移向量,該即時位移向量包括即時位移的方向和距離;將即時位移向量分別與靠近位移閾值和遠離位移閾值比較,當即時位移向量的方向與靠近位移閾值的方向夾角不小於0度且小於90度,並且即時位移向量的距離不小於靠近位移閾值的距離時,就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當即時位移向量的方向與遠離位移閾值的方向夾角不小於0度且小於90度,並且即時位移向量的距離不小於遠離位移向量的距離時,就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更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1.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是否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是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執行步驟1.3;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不是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執行步驟1.2; 步驟1.2.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是否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是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執行步驟1.5;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不是從第二位置移動到第一位置,執行步驟1.6; 步驟1.3.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執行步驟1.4;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沒有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執行步驟1.5; 步驟1.4. 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執行步驟1.6; 步驟1.5. 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執行步驟1.6; 步驟1.6. 返回步驟1.1。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更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6.1. 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關閉狀態;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啟動狀態; 步驟1.6.2. 返回步驟1.1。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中: 透過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感測器來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其中,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感測器包括能夠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加速度變化量的重力感測器或者加速度感測器。
  13. 如請求項7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中: 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其具體過程是, 設置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被設為1;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被設為0;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通話狀態時,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被設為0; 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發生位置移動,並且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0時,就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當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發生位置移動,並且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1時,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中: 透過所述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感測器來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其中,所述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感測器包括能夠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加速度變化量的重力感測器或者加速度感測器;那麼利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感測器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發生位置移動的方法是, 設置加速度變化閾值;當感測器採集的加速度變化量不小於該加速度變化閾值時,即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發生位置移動;當加速度感測器採集的加速度變化量小於該加速度變化閾值時,即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沒有發生位置移動。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更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2.1. 如果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0,執行以下步驟2.2至2.4,如果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1,執行以下步驟2.5至2.6; 步驟2.2. 監測該感測器採集的加速度變化量以判斷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是否發生位置移動;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發生位置移動,執行步驟2.3;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沒有發生位置移動,執行步驟2.7; 步驟2.3.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資訊,判斷該觸控式螢幕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 如果判斷觸控式螢幕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執行步驟2.4; 如果判斷觸控式螢幕沒有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執行步驟2.7; 步驟2.4. 判定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將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設為1,執行步驟2.7; 步驟2.5. 監測該感測器採集的加速度變化量以判斷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是否發生位置移動;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發生位置移動,執行步驟2.6; 如果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沒有發生位置移動,執行步驟2.7; 步驟2.6. 判定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將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設為0,執行步驟2.7; 步驟2.7. 返回步驟2.1。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更包括如下分步驟: 步驟2.7.1. 如果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0,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啟動狀態;如果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字是1,控制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關閉狀態; 步驟2.7.2. 返回步驟2.1。
  17.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中: 該重力感測器分別採集沿重力方向的第一方向加速度變化量a,以及沿垂直於重力方向的水平面內的坐標系兩座標方向的第二方向加速度變化量b和第三方向加速度變化量c,該重力感測器採集的加速度變化量d就是,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中: 垂直於重力方向的水平面內的坐標系是兩座標方向互相垂直的直角坐標系。
  19. 7、8、10、11、13、15或16之任一項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中: 利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採集的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資訊,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觸控式螢幕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其過程是, 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採集觸控式螢幕屏體的設定區域內的電容變化資訊,判斷該觸控式螢幕的設定區域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中: 該觸控式螢幕的設定區域是以聽筒一側的觸控式螢幕邊界為起點,並佔據整個觸控式螢幕面積n%的區域,n是不大於100的正有理數。
  2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通話狀態的方法,其中: 該方法由設置在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資料處理器執行完成;或者 該方法由基於個人移動通信終端的作業系統執行完成。
  22. 一種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其特徵在於包括: 配置有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的觸控式螢幕;能夠偵測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位移的感測器;以及資料處理器; 該感測器採集個人移動通信終端本體的位移資訊,用於判斷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被移動而靠近人體頭部,還是被移動而遠離人體頭部;該感測器將該位移資訊或者判斷結果輸出至資料處理器; 該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採集該觸控式螢幕屏體的電容變化資訊,用於判斷觸控式螢幕是否被人體觸碰或者接近;該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將該電容變化資訊或者判斷結果輸出至處理器; 該資料處理器根據感測器和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輸入的資料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還是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
  23. 如請求項22所述之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其中: 該個人移動通信終端進一步包括用於顯示畫面的顯示幕; 該資料處理器根據感測器和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輸入的資料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還是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並向顯示幕輸出控制顯示幕關閉或者開啟的指令。
  24. 如請求項23所述之個人移動通信終端,其中: 當該資料處理器根據感測器和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輸入的資料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向顯示幕輸出控制顯示幕關閉的指令,以使得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關閉狀態,以及向觸控式螢幕輸出控制觸控式螢幕關閉的指令,以使得觸控式螢幕處於觸摸檢測關閉狀態;當該資料處理器根據感測器和電容式觸摸感測裝置輸入的資料判定個人移動通信終端處於非接觸或接近通話狀態時,向顯示幕輸出控制顯示幕開啟的指令,以使得顯示幕處於螢幕顯示啟動狀態,以及向觸控式螢幕輸出控制觸控式螢幕開啟的指令,以使得觸控式螢幕處於觸摸檢測啟動狀態。
TW104118260A 2014-06-14 2015-06-05 判斷通話狀態的方法及個人移動通信終端 TW2015419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63690.XA CN104284012A (zh) 2014-06-14 2014-06-14 判断通话状态的方法及个人移动通信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41929A true TW201541929A (zh) 2015-11-01

Family

ID=52258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4118260A TW201541929A (zh) 2014-06-14 2015-06-05 判斷通話狀態的方法及個人移動通信終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284012A (zh)
TW (1) TW20154192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12556A (zh) * 2016-03-07 2016-07-2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实现通话音量自动调节的方法
CN106255186A (zh) * 2016-08-18 2016-12-21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功率的调整方法和通信终端
CN106331376A (zh) * 2016-09-30 2017-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省电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733534A (zh) * 2017-08-29 2018-02-23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8196709A (zh) * 2017-12-28 2018-06-22 上海传英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终端的触摸屏幕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08989546B (zh) * 2018-06-15 2021-08-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的接近检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8900669B (zh) * 2018-06-26 2021-01-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触摸屏扫描方法及移动终端
CN209419659U (zh) 2018-07-17 2019-09-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09194833B (zh) * 2018-09-26 2021-05-1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手机通话的屏幕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710109B (zh) * 2018-12-28 2023-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1163213A (zh) * 2019-11-20 2020-05-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终端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37866B (zh) * 2012-11-12 2015-05-13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屏幕控制方法及终端
CN103825998A (zh) * 2012-11-19 2014-05-28 振中资讯股份有限公司 能根据体感操作而自动接听或挂断来电的方法
CN103024194B (zh) * 2012-12-26 2014-11-26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接通来电的方法
CN203193719U (zh) * 2013-03-22 2013-09-11 深圳市邦华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脸部贴近触摸屏而关闭触摸屏的手机
CN103376971A (zh) * 2013-06-28 2013-10-30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电容式触摸屏的近距离感应方法和装置以及通信终端
CN103401992B (zh) * 2013-07-11 2015-08-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结合触摸屏来处理手机通话过程中误操作的方法
CN103841259A (zh) * 2013-09-17 2014-06-04 朱鹏 一种动作识别方法及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284012A (zh) 2015-0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1541929A (zh) 判斷通話狀態的方法及個人移動通信終端
US8954099B2 (en) Layout design of proximity sensors to enable shortcuts
US1037226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djusting power mode of a display of a device
WO2014134930A1 (zh) 触摸屏解锁方法、触摸屏解锁系统及电子设备
US9122332B2 (en) Automatic detection for touch through glove
US9116571B2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data input for an electronic device equipped with a touch screen
US20130222287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dentifying a valid input signal in a terminal
US20200125229A1 (en) Display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2014032042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mobile device based on touch operations
CN106453829B (zh) 一种跌落高度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6201962A1 (zh) 控制移动终端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KR20140028084A (ko) 핸드헬드형 단말 기기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를 자동으로 스위칭하는 방법, 및 핸드헬드형 단말 기기
US9811255B2 (en) Detection of gesture data segmentation in mobile devices
WO2012151115A2 (en) Adjusting mobile device state based on user intentions and/or identity
US10951754B2 (en) Method for responding to incoming call by means of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storage medium,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16127439A1 (zh) 一种控制显示屏的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558000A (zh) 一种人机交互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7016337A (zh) 一种指纹识别方法及移动终端
JP2013073549A (ja)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方法、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CN105242867A (zh) 一种手机及其控制方法
TW201619792A (zh) 電容式觸控面板模組之操作模式切換方法
WO2019153362A1 (zh) 一种指纹录入方法及终端
TWI494810B (zh) 觸控裝置及應用在觸控裝置的物件判斷方法
WO2017113357A1 (zh) 悬浮触控装置及方法
CN103984431B (zh) 触控装置及应用在触控装置的物件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