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4194B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接通来电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接通来电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24194B
CN103024194B CN201210575562.XA CN201210575562A CN103024194B CN 103024194 B CN103024194 B CN 103024194B CN 201210575562 A CN201210575562 A CN 201210575562A CN 103024194 B CN103024194 B CN 10302419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incoming call
default
connecting incoming
bui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57556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24194A (zh
Inventor
梁东明
白永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7972305&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024194(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10575562.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024194B/zh
Publication of CN103024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419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241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419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接通来电的方法,包括:接收来电呼叫;通过移动终端内置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的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若符合则接通来电。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用于实现接收来电呼叫、接通来电的通信模块和用于检测移动终端的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的内置传感器模块。采用本发明,当接收到来电呼叫时用户可以不对移动终端进行任何触控操作,直接将移动终端贴近脸部即可接通来电,与电话拨打方快捷地进行通话,从而改善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接通来电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接通来电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容屏手机接收到来电时必须先对物理按键进行按压,或用手指、电容笔等带电体触控电容屏屏幕,再拿起手机贴近头部才能实现通话。由于触按操作到正式通话会有1到2秒的时延,这样的时延导致拨打方往往在这段时间需要多次确认,才能由受话方的语音反馈获知其是否已处于合适的通话状态。对用户而言,当前移动终端缺乏一种操作简洁、快速接通来电方法,在使用体验上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移动终端及其接通来电的方法,能够在移动终端接收到来电呼叫时,用户不需要进行过多操作,方便、快捷地接通来电,从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移动终端接通来电的方法,包括:
接收来电呼叫;
通过移动终端内置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的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
若符合则接通来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通过移动终端内置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的步骤,包括:通过移动终端内置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移动终端的加速度数据,根据所述加速度数据计算该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值,再判断该空间位置变化值是否达到预设的空间位置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通过移动终端内置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的步骤,包括:通过移动终端内置陀螺仪获取移动终端的角速度数据,根据所述角速度数据计算该移动终端的空间角度变化值,再判断所述空间角度变化值是否在预设的空间角度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通过移动终端内置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的步骤,包括:通过移动终端内置距离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再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若符合则接通来电之后还包括步骤:关闭屏幕显示。
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一种新的移动终端,包括: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来电呼叫和接通来电;和内置传感器模块,用于检测移动终端的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其中,所述通信模块接收来电呼叫,然后由所述内置传感器模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将判断结果返回给所述通信模块;通信模块若接收到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判断结果,则接通来电。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置传感器模块包括: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值并判断所述空间位置变化值是否达到预设的空间位置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置传感器模块还包括:陀螺仪,用于检测移动终端的空间角度变化值并判断所述空间角度变化值是否在预设空间角度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内置传感器模块还包括: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移动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并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该移动终端还包括用于控制屏幕显示的屏幕显示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利用了移动终端的内置传感器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判断,在符合预设情况时接通来电,用户不需要进行任何触控操作,同时来电接通过程也不会受到过多延迟,使当前受话者能够良好判断出已接通电话,快速与拨打方进行通话,从而改善了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移动终端接通来电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移动终端接通来电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接通来电的方法,能够在移动终端有来电时,不用对移动终端进行任何触按操作,只要将其贴近脸部可接通来电,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接通来电的方法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提出的方法包括:
步骤101,接收来电呼叫。具体实现中,当有来电时,接收来电呼叫,同时以震动、铃声等方式提示用户有来电呼叫。
步骤102,通过移动终端内置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本步骤中,移动终端内置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和/或距离传感器,根据使用不同传感器的实现过程,检测到移动终端的变化可以是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移动终端的空间角度变化、或者移动终端和人体之间距离的变化,本方案是通过不同形式的传感器来检测移动终端的这些变化,然后再根据这些检测结果来进行判断。
步骤103,若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则接通来电。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会根据不同的内置传感器预先设定对应可以接通来电的情况,具体包括:(1)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时,空间位置的变化值达到预设的空间位置阈值是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2)使用陀螺仪时,空间角度的变化值在预设的范围内是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3)使用距离传感器时,移动终端和人体之间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是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当步骤102根据检测结果判断出移动终端的变化是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则接通来电。
下面以加速度传感器为例来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实现过程:
接收来电呼叫;
通过移动终端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移动终端的加速度数据,根据获得的加速度数据计算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值,再判断该空间位置变化值是否达到预设的空间位置阈值。
若判断结果为该空间位置变化值达到预设的空间位置阈值,则接通来电。
从上述实现过程可以看出,本方案接收到来电呼叫无需用户进行任何触控操作则接通来电,带给用户操作上的便捷,从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另一种移动终端接通来电的方法流程示意图。其中,通过移动终端内置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的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这个过程,将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和距离传感器这三种移动终端内置的传感器来实现。
具体实现中,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内置的加速度传感器获取移动终端的加速度数据,再根据这些加速度数据检测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变化的幅度是多少;类似地,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内置的陀螺仪获取移动终端的角速度数据,然后根据这些角速度数据来检测移动终端的空间角度是否发生了变化以及变化的幅度是多少;类似地,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内置的距离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和用户的距离,从中看出移动终端是靠近人体还是保持不变等等。同时,会根据不同的内置传感器预先设定对应可以接通来电的情况,包括:(1)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时,空间位置的变化值达到预设的空间位置阈值是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2)使用陀螺仪时,空间角度的变化值在预设的范围内是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3)使用距离传感器时,移动终端和人体之间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是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和距离传感器进行检测和判断,下面将结合每种传感器的原理来进一步阐述本实施例的实现过程。
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在x、y、z三轴的加速度数据,例如:将手机等移动终端平放在桌面上,x轴默认为0,y轴默认为0,z轴默认为9.81m/s2;将手机朝下平放在桌面上,z轴为-9.81m/s2;将手机向左倾斜,x轴为正值;将手机向右倾斜,x轴为负值;将手机向上倾斜,y轴为负值;将手机向下倾斜,y轴为正值。加速度传感器可测量手机等移动终端在空间位置上移动时的加速度,以获取到加速度数据。加速度传感器根据获取结果进而计算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值,判断在预设时间长度内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值是否达到预设空间位置阈值。具体地,从有来电呼叫时移动终端所在的空间位置P1到用户拿起移动终端贴近脸部时的空间位置P2,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预设一个空间位置阈值,该空间位置阈值可以为固定数值或可编辑的数值,本实施例中该阈值可以为25cm、35cm或50cm等。同样的,预设的时间长度也可以设置为较短的时间,例如0.1s、0.5s或者1s等合适的时间。例如0.5s内移动终端移动了35cm,则判断为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
陀螺仪检测在x、y、z三轴的角速度数据,因此可同时测定六个方向的角速度数据,例如:向左旋转时,y轴为负;向右旋转时,y轴为正;向上旋转时,x轴为负;向下旋转时,x轴为正;水平逆时针旋转时,z轴为正,水平顺时针旋转,z轴为负。陀螺仪可测量手机等移动终端在偏转、倾斜时的转动角速度,以获取到角速度数据。陀螺仪可根据获取结果进而计算移动终端的空间角度变化值,判断该变化值是否在预设的空间角度范围内。一般的,空间角度可以为立体几何学的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预设的空间角度范围可以为固定范围或可编辑的范围,本实施例中以20°至120°之间为预设的空间角度范围。例如手机平放在桌面时所在的平面为S1,手机拿起后贴近脸部时所在平面为S2,空间角度变化值为平面S1与平面S2所成的角,当这个角度在20°至120°之间时,则判断为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
距离传感器可以检测移动终端与人体的距离,具体的,距离传感器通过发射特别短的光脉冲,并测量该光脉冲从发射到被物体反射回来的时间,通过该时间来计算与物体间的距离。其中,距离传感器可获取到移动终端与人体的距离,从而判断移动终端与人体的距离值是否小于预设距离阈值,该距离阈值可以为固定数值或可编辑的数值,例如可以为2.5cm、2cm、1.5cm或1cm等。即当手机等移动终端与人体的距离小于2.5cm时,则判断为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
由于本实施例是通过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三者间的结合来完成,下面将结合上述传感器原理的描述,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过程:
步骤201,接收来电呼叫。
步骤202,通过移动终端内置加速度传感器获取加速度数据。
步骤203,根据获得的加速度数据计算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值。
步骤204,判断在预设时间长度内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值是否达到预设的空间位置阈值,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205,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返回步骤202。
步骤205,通过移动终端内置陀螺仪获取角速度数据。
步骤206,根据所述移动终端的角速度数据计算移动终端的空间角度变化值。
步骤207,判断移动终端的空间角度变化值是否在预设空间角度范围内,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208,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返回步骤205。
步骤208,通过移动终端内置距离传感器获取移动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
步骤209,判断移动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如果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210,如果判断结果为否,返回步骤208。
步骤210,接通来电。
步骤211,关闭屏幕显示。
进一步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2中,步骤202~204、步骤205~207、步骤208~209可以同时进行,当步骤202、步骤207和步骤209判断结果都为是时,执行步骤210。步骤202~204、步骤205~207、步骤208~209也可先执行任意一组步骤,判断结果为是时再执行其他步骤。
进一步可选的,与实施例2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和距离传感器三者间的结合来实现接通来电的过程类似,当使用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或距离传感器三者间任意两种传感器的组合的方案来实现接通来电的过程时,也能够在用户不需要进行任何触控操作的情况下接通来电,同时来电接通过程也不会受到过多延迟,使当前受话者能够良好判断出已接通电话,快速与拨打方进行通话,从而改善了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体验。
实施例3
请参阅图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包括通信模块301和内置传感器模块302,其中:
通信模块301,用于实现接收来电呼叫、接通来电的通信功能。具体实现中,当有来电时,接收来电呼叫,同时以震动、铃声等方式提示用户有来电呼叫;而在符合条件时可以接通来电。
内置传感器模块302,用于检测移动终端的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移动终端的变化可以是移动终端的空间角度发生变化、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或者移动终端和人体之间距离发生变化,移动终端的变化可以通过不同的传感器来检测获得。具体地,内置传感器模块302可以采取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和/或距离传感器等来实现。根据内置传感器的不同实现形式,预设的接通来电要求也不同,例如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来实现时,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为在预设时间长度内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改变值达到预设空间位置阈值;类似地,使用陀螺仪来实现时,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为移动终端的空间角度变化值在预设的空间角度范围内;类似地,在使用距离传感器来实现时,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为移动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阈值;类似地,使用前述三种传感器中任意两种来实现时,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则为对应的两种情况的叠加。
具体地,先由通信模块301接收来电呼叫,然后由内置传感器模块302来检测移动终端的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判断。
以内置传感器模块302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来实现为例,在使用加速度传感器实现时,是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来获取移动终端的加速度数据,再根据加速度数据计算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值,进而判断在预设时间长度内空间位置变化值是否达到预设的空间位置阈值,将判断结果返回给通信模块301。
类似地,在使用陀螺仪实现时,是利用陀螺仪来获取移动终端的角速度数据,再根据角速度数据计算移动终端的空间角度变化值,进而判断空间角度变化值是否在预设的空间角度范围内,将判断结果返回给通信模块301。
类似地,在使用距离传感器来实现时,是利用距离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进而判断该距离是否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将判断结果返回给通信模块301。
在判断结果为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时,通信模块301接通来电。
实施例4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移动终端,如图4所示,具体地,该移动终端中,内置传感器模块具体包括加速度传感器402、陀螺仪403和距离传感器404三种传感器,还包括通信模块401和屏幕显示模块405。
其中,各个模块的作用描述具体如下:
通信模块401,用于接收来电呼叫和接通来电;
加速度传感器402,用于检测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值并判断空间位置变化值是否达到预设的空间位置阈值。
陀螺仪403,用于检测移动终端的空间角度变化值并判断空间角度变化值是否在预设空间角度范围内。
距离传感器404,用于检测移动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并判断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屏幕显示模块405,用于控制屏幕显示的屏幕显示模块。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通过陀螺仪,加速度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三种传感器,下面将通过对各种传感器的原理介绍来进一步阐述各自的工作过程。
在内置传感器模块302由加速度传感器来实现时,由于加速度传感器可以检测在x、y、z三轴的加速度数据,例如:将手机等移动终端平放在桌面上,x轴默认为0,y轴默认为0,z轴默认为9.81m/s2;将手机朝下平放在桌面上,z轴为-9.81m/s2;将手机向左倾斜,x轴为正值;将手机向右倾斜,x轴为负值;将手机向上倾斜,y轴为负值;将手机向下倾斜,y轴为正值。加速度传感器可测量手机等移动终端在空间位置上移动时的加速度,以获取到加速度数据。加速度传感器根据获取结果进而计算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值,判断在预设时间长度内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值是否达到预设空间位置阈值。具体地,从有来电呼叫时移动终端所在的空间位置P1到用户拿起移动终端贴近脸部时的空间位置P2,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可以预设一个空间位置阈值,该空间位置阈值可以为固定数值或可编辑的数值,本实施例中该阈值可以为25cm、35cm或50cm等。同样的,预设的时间长度也可以设置为较短的时间,例如0.1s、0.5s或者1s等合适的时间。例如0.5s内移动终端移动了35cm,则判断为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
在内置传感器模块302由陀螺仪来实现时,由于陀螺仪可以检测在x、y、z三轴的角速度数据,因此可同时测定六个方向的角速度数据,例如:向左旋转时,y轴为负;向右旋转时,y轴为正;向上旋转时,x轴为负;向下旋转时,x轴为正;水平逆时针旋转时,z轴为正,水平顺时针旋转,z轴为负。陀螺仪可测量手机等移动终端在偏转、倾斜时的转动角速度,以获取到角速度数据。陀螺仪可根据获取结果进而计算移动终端的空间角度变化值,判断该变化值是否在预设的空间角度范围内。一般的,空间角度可以为立体几何学的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预设的空间角度范围可以为固定范围或可编辑的范围,本实施例中以20°至120°之间为预设的空间角度范围。例如手机平放在桌面时所在的平面为S1,手机拿起后贴近脸部时所在平面为S2,空间角度变化值为平面S1与平面S2所成的角,当这个角度在20°至120°之间时,则判断为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
在内置传感器模块302由距离传感器来实现时,由于距离传感器可以检测移动终端与人体的距离,具体的,距离传感器通过发射特别短的光脉冲,并测量该光脉冲从发射到被物体反射回来的时间,通过该时间来计算与物体间的距离。其中,距离传感器可获取到移动终端与人体的距离,从而判断移动终端与人体的距离值是否小于预设距离阈值,该距离阈值可以为固定数值或可编辑的数值,例如可以为2.5cm、2cm、1.5cm或1cm等。即当手机等移动终端与人体的距离小于2.5cm时,则判断为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
下面将结合各个传感器的原理,来具体说明使用加速度传感器402、陀螺仪403和距离传感器404三种传感器的移动终端工作过程,包括:
通信模块401接收来电呼叫。
加速度传感器402获取移动终端的加速度数据,再根据获得的加速度数据计算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值,判断在预设时间长度内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值是否达到预设空间位置阈值。当在预设时间长度内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值达到预设空间位置阈值则认为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
陀螺仪403获取移动终端的角速度数据,再根据获得的角速度数据计算移动终端的空间角度变化值,判断空间角度变化值是否在预设的空间角度范围内。当空间角度变化值在预设的空间角度范围内则认为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
距离传感器404获取移动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判断移动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当移动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的距离阈值时则认为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
如果通信模块401从加速度传感器402、陀螺仪403和距离传感器404中获得符合预设要求的判断结果则接通来电,同时,屏幕显示模块405关闭屏幕显示。
进一步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加速度传感器402、陀螺仪403、距离传感器404检测移动终端变化并进行判断的过程可以同时进行,当三种传感器的判断结果都为是时,则返回符合要求的判断结果给通信模块401,由通信模块401接通来电。加速度传感器402、陀螺仪403、距离传感器404检测移动终端变化并进行判断的过程也可先由任意一种传感器先执行,判断结果为是时再由其他传感器执行,最终返回符合要求的判断结果给通信模块401,由通信模块401接通来电。
进一步可选的,与实施例4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402、陀螺仪403和距离传感器404三者间的结合来实现接通来电的过程类似,当使用加速度传感器402、陀螺仪403或距离传感器404三者间任意两种传感器的组合的方案来实现接通来电的过程时,也能够在用户不需要进行任何触控操作的情况下接通来电,同时来电接通过程也不会受到过多延迟,使当前受话者能够良好判断出已接通电话,快速与拨打方进行通话,从而改善了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体验。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Access 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值,仍属本发明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移动终端接通来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电呼叫;
通过移动终端内置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
若符合则接通来电,关闭屏幕显示;
所述通过移动终端内置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包括:
通过所述移动终端内置加速度传感器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加速度数据,根据所述加速度数据计算所述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值,再判断在预设时间长度内所述空间位置变化值是否达到预设的空间位置阈值,所述空间位置变化值达到预设的空间位置阈值时为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移动终端接通来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移动终端内置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的步骤,包括:
通过移动终端内置陀螺仪获取移动终端的角速度数据,根据所述角速度数据计算该移动终端的空间角度变化值,再判断所述空间角度变化值是否在预设的空间角度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移动终端接通来电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移动终端内置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的步骤,包括:
通过移动终端内置距离传感器检测移动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再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4.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模块,用于接收来电呼叫和接通来电;
内置传感器模块,用于检测移动终端的变化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
其中,所述通信模块接收来电呼叫,然后由所述内置传感器模块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将判断结果返回给所述通信模块;通信模块若接收到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判断结果,则接通来电;
屏幕显示模块,用于在接通来电后,关闭屏幕显示;
所述内置传感器模块包括: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获取移动终端的加速度数据,再根据获得的加速度数据计算移动终端的空间位置变化值,进而判断在预设时间长度内空间位置变化值是否达到预设的空间位置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传感器模块还包括:陀螺仪,用于检测移动终端的空间角度变化值并判断所述空间角度变化值是否在预设空间角度范围内,所述空间位置变化值达到预设的空间位置阈值时为符合预设接通来电的要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传感器模块还包括:距离传感器,用于检测移动终端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并判断所述距离是否小于预设距离阈值。
CN201210575562.XA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接通来电的方法 Active CN1030241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5562.XA CN103024194B (zh)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接通来电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5562.XA CN103024194B (zh)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接通来电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4194A CN103024194A (zh) 2013-04-03
CN103024194B true CN103024194B (zh) 2014-11-26

Family

ID=47972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575562.XA Active CN103024194B (zh) 2012-12-26 2012-12-26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接通来电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302419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00335A (zh) * 2013-04-26 2013-07-10 上海华勤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来电接听方法
CN103369144B (zh) * 2013-07-11 2015-05-27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结合加速度传感器来处理手机通话过程中误操作的方法
CN104580676A (zh) * 2013-10-28 2015-04-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接听的方法及装置
CN104639727A (zh) * 2013-11-12 2015-05-20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手机来电接听系统及其方法
CN103618832B (zh) * 2013-11-29 2016-06-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信息提示方法及终端
CN103686278A (zh) * 2013-12-05 2014-03-26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电视的遥控方法、手机、电视机和系统
CN103929538A (zh) * 2014-04-09 2014-07-1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接近传感器的移动终端接听方法及其系统
TWI590640B (zh) * 2014-04-25 2017-07-01 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 通話方法及其電子裝置
CN104284012A (zh) * 2014-06-14 2015-01-14 敦泰科技有限公司 判断通话状态的方法及个人移动通信终端
CN107147809B (zh) * 2015-03-06 2020-04-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便捷通话方法及系统
CN106161758A (zh) * 2015-04-23 2016-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来电接听方法及装置
CN104796554A (zh) * 2015-05-08 2015-07-22 北京百纳威尔科技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智能拨打电话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05049635A (zh) * 2015-08-21 2015-11-11 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功能触发方法以及商品地址快速获取系统
CN105955484A (zh) * 2016-05-07 2016-09-2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基于终端运动加速度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6341536A (zh) * 2016-08-31 2017-01-18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通话控制方法、设备及通话设备
JP2020514855A (ja) * 2016-12-28 2020-05-21 シェンジェン ロイオル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情報処理方法及び装置
CN109542279B (zh) * 2018-10-30 2022-08-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4079879A (zh) * 2020-08-21 2022-02-22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来电处理方法及来电处理系统、终端、可穿戴设备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678A (zh) * 2009-06-22 2010-12-29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捷处理来电的手机及方法
CN102196080A (zh) * 2010-03-05 2011-09-21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电话及其自动接听来电的方法
CN102520858A (zh) * 2011-12-08 2012-06-27 深圳市万兴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应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724364A (zh) * 2012-06-25 2012-10-1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呼叫建立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2821203A (zh) * 2012-08-06 2012-12-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通话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833414A (zh) * 2012-08-28 2012-12-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机的来电自动接通的方法及手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02891A1 (de) * 2004-01-20 2005-08-11 Siemens Ag Mobiles Kommunikationsgerät mit externer Signalisierung eines eingehenden Rufs und Überwachungsvorrichtung dafü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31678A (zh) * 2009-06-22 2010-12-29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捷处理来电的手机及方法
CN102196080A (zh) * 2010-03-05 2011-09-21 国基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移动电话及其自动接听来电的方法
CN102520858A (zh) * 2011-12-08 2012-06-27 深圳市万兴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应用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724364A (zh) * 2012-06-25 2012-10-1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呼叫建立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2821203A (zh) * 2012-08-06 2012-12-1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通话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2833414A (zh) * 2012-08-28 2012-12-1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手机的来电自动接通的方法及手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4194A (zh) 2013-04-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4194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接通来电的方法
CN105722009B (zh) 便携式装置和控制便携式装置的位置信息的方法
CN102377871B (zh) 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2232211B (zh) 手持式终端设备用户界面自动切换方法及手持式终端设备
CN107896272B (zh) 一种通话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8540669B (zh) 无线耳机、基于耳机检测的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01742603A (zh) 提示终端用户切换模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279408B (zh) 接近传感器校准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1491066A (zh) 从手持装置进行数据传送的方法和系统
CN103795850A (zh) 电子设备和语音识别方法
CN101799716B (zh) 一种应用焦点切换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WO2013155936A1 (zh) 控制终端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3780765A (zh) 一种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3227865B (zh) 一种语音识别界面的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554834A (zh) 一种用户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12136093B (zh) 控制屏幕开闭的方法、控制屏幕开闭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065794A (zh) 来电处理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52474A (zh) 一种移动终端录音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3778927A (zh) 一种播放模式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3701979A (zh) 基于移动测速处理移动终端上呼叫请求的方法与装置
CN114461129A (zh) 笔迹绘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04583884A (zh) 具有单独控制设备的用于尺寸的测量和特征参量的测量装置
WO2020256845A1 (en) Adaptive hover operation of touch instruments
CN103888596A (zh) 一种终端中语音模式的切换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05208190A (zh) 通知信号提示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ZHUHAI MEIZU TECHNOLO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9080 Xiangzhou Zhu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ast Meizu Technology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80 Xiangzhou Zhu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ast Meizu Technology Building

Patentee before: MEIZU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85 Guangdong Zhu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astal Meizu Technology Building

Patentee after: MEIZ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80 Technology Innovation Coast Meiz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Xiangzhou District, Zhuhai,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Meizu Technology (China)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