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4252B - 提把 - Google Patents

提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4252B
TWI494252B TW103126956A TW103126956A TWI494252B TW I494252 B TWI494252 B TW I494252B TW 103126956 A TW103126956 A TW 103126956A TW 103126956 A TW103126956 A TW 103126956A TW I494252 B TWI494252 B TW I49425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handle
portions
cutting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31269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5932A (zh
Inventor
Shao Wen Zhang
Original Assignee
Better Ally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tter Allying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tter Ally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TW1031269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94252B/zh
Publication of TW2015059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59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42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4252B/zh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Rigid Or Semi-Rigid Containers (AREA)
  • Cartons (AREA)

Description

提把
本發明乃係有關一種提把,尤指於一種可結合於一容器以便使用者提取該容器之提把。
按,市場上所販售的各式食品均採用容器盛裝,然而,容器中可能係用以盛裝高溫、常溫或低溫內容物,當該容器中盛裝高溫內容物時,使用者若欲拿取該容器而直接接處該容器之外表面,稍有不慎即可能導致使用者燙傷的意外發生;相對地,當該容器中盛裝低溫內容物時,該容器容易因為空氣中的水氣凝結使其外表面附著水珠,使得使用者拿取該容器而直接接處該容器之外表面時,結於該容器外表面的水珠容易浸濕使用者手部,進而為使用者帶來諸多不便。
為了便利使用者拿取及攜帶盛裝高溫或低溫內容物之容器,傳統上業者均將容器置於塑膠袋或紙袋供使用者攜帶。然而,近年來由於環保意識抬頭,消費者與業者雙方對於塑膠袋的使用慾望逐漸下降,雖然再生紙袋可以解決民眾對於環保問題的疑慮,但再生紙袋的成本過高,且當容器中盛裝低溫內容物時,紙袋時常因浸濕而產生破裂情形,造成使用紙袋包覆容器時容易產生諸多不便
是以,如何在社會普遍倡導塑膠袋減量使用情況下,提供一種使用成本低廉且可便利消費者提取杯盛裝高溫或低溫內容物之容器的提把,係為製造業者亟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之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把,該提把包含一基板,該基板開設有至少一裁切部,使得該基板可以形成二承載部及一提把部,該提把能夠結合於一容器,以供經由該提把提取該容器,具有提升容器攜帶便利性之功效。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提把,該提把在尚未結合於容器前,該基板係形成平面狀,達成降低該提把的使用成本之功效。
為達到前述發明目的,本發明所運用之技術手段包含有:一種提把,包含:一基板,該基板包含二端緣及二側緣,該二端緣分別形成於該基板之二端,且各該側緣之二端分別連接該二端緣,該基板上間隔開設二裁切部,該二裁切部分別由鄰近該基板之其中一端緣的位置延伸至該鄰近該基板之另一端緣的位置,且該二裁切部係分別與該二側緣間隔設置。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基板具有相互垂直之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該二端緣係分別形成於該基板於該第一方向上之二端,該二側緣則分別形成於該基板於該第二方向上之二側,該二裁切部係分別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且該二裁切部於該第二方向上分別與該二側緣間隔設置。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提把在該各該側緣及其相鄰的裁切部之間形成一承載部,且該提把在該二裁切部之間形成一握提部。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提把具有一第一狀態,在該第一狀態中,該基板係形成平面狀,該提把二承載部能夠沿該第二方向被向二側拉開,使該提把由該第一狀態轉變為一第二狀態,該承載部朝向相鄰的裁切部之一側將形成一承載端緣,且該二承載部之間係形成一開口。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提把係供結合於一容器,該容器具有一擴徑部,該擴徑部定位於該二承載部與該握提部之間,該二承載部 抵接該容器之外表面,且該二承載部之承載端緣分別頂掣該擴徑部。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裁切部二端分別形成一延伸部,該延伸部係沿該第一方向自該裁切部朝向相鄰之側緣延伸,使該二裁切部之延伸部的間距由該二裁切部朝向相鄰之端緣遞增。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基板之二端緣分別連接一補強部,該補強部同時結合於該二承載部及該握提部。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基板由紙質製成,在該第二狀態中,該承載部靠近該基板之二端緣的位置分別形成一摺痕,該裁切部二端分別形成一延伸部,該延伸部係沿該第一方向自該裁切部朝向該基板中央延伸,使該二裁切部之延伸部的間距由該二裁切部朝向相鄰之端緣遞減。
一種提把,包含:一基板,該基板包含二端緣及二側緣,該二端緣分別形成於該基板之二端,且各該側緣之二端分別連接該二端緣,該基板上開設一裁切部,該裁切部由鄰近該基板之其中一端緣的位置延伸至該鄰近該基板之另一端緣的位置,該基板之其中一端緣結合一握提部。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基板具有相互垂直之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該二端緣係分別形成於該基板於該第一方向上之二端,該二側緣則分別形成於該基板於該第二方向上之二側,該裁切部係沿該第一方向延伸,該裁切部於該第二方向上之二側分別形成一承載部。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提把具有一第一狀態,在該第一狀態中,該基板係形成平面狀,該握提部能夠與該基板之另一端緣相互結合,使該基板形成一環狀結構,且該提把二承載部能夠沿該第二方向被向二側拉開,使該提把由該第一狀態轉變為一第二狀態,該承載部朝向相鄰的裁切部之一側將形成一承載端緣,且該二承載部之間係形成一開口。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提把係供結合於一容器,該容器具有一擴徑部,該擴徑部定位於該二承載部與該握提部之間,該二承載部 抵接該容器之外表面,且該二承載部之承載端緣分別頂掣該擴徑部。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握提部遠離該基板之一端設有一第一結合部,該基板之另一端緣則連接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一結合部與該第二結合部能夠相互結合,以將該握提部結合於該基板之另一端緣,使該基板形成所述環狀結構。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裁切部的二端分別設有一導孔。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裁切部的二端分別連接二預折線,且該二預折線係分別沿該第一方向自該裁切部朝向該二側緣延伸,在該第二狀態中,所述預折線能夠使該承載部在靠近該基板之二端緣的位置分別形成一摺痕。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基板之二端緣分別結合一第一握提部及一第二握提部,該第一握提部及該第二握提部分別設有一穿孔,該第一握提部及該第二握提部係相互對位,使該基板形成所述環狀結構。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第一握提部或該第二握提部設有一扣槽,且該第二握提部之穿孔周緣結合一扣合片,該扣合片能夠穿過該第一握提部之穿孔,該扣合片上開設二穿槽,該二穿槽分別貫穿該扣合片。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基板設有一隔離槽,該基板於該隔離槽在該第二方向上的二側分別開設一裁切部,各該裁切部於該第二方向上之二側分別形成一承載部。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包含另一基板,各該基板之二端緣分別結合一第三握提部及一第四握提部,該第三握提部設有一插槽,該插槽係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且貫穿該第三握提部,該第四握提部則設有一穿孔,該二基板所結合之第四握提部係相互連接,且該二第四握提部的連接部位係形成一中心線,該二第四握提部能夠沿著該中心線對折,且該二第四握提部能夠分別穿入該二第三握提部之插槽,該二第四握提部之穿孔係 相互對位,使該二基板共同形成所述環狀結構。
如上所述之提把,其中,該握提部於該第二方向上的二側分別設有一預摺線,該二預摺線形成開口分別朝向該握提部二側的彎弧狀,該握提部於該二預摺線之間設有一剝離線。
藉由上述結構,本發明之提把具有一第一狀態,使用者可以將該二承載部向二側拉開,以將該提把由該第一狀態轉變為一第二狀態,使該二承載部之間形成一開口,藉此一容器即可穿過該開口,且該容器之一擴徑部將可定位於該二承載部與該握提部之間,該二承載部可以分別頂掣該擴徑部,使該提把能夠結合於該容器。據此,使用者僅需握持該握提部,即可經由該提把提取該容器,而無須接觸該容器之外表面,具有提升容器攜帶便利性之功效;且在該第一狀態中,該基板係形成平面狀,因此該提把具有容易收納且佔用之儲存空間較小等優點,能夠達成降低該提把的使用成本之功效。
〔本發明〕
1‧‧‧提把
11‧‧‧基板
111‧‧‧端緣
112‧‧‧側緣
12‧‧‧裁切部
121‧‧‧延伸部
13‧‧‧承載部
131‧‧‧承載端緣
132‧‧‧開口
133‧‧‧摺痕
14‧‧‧握提部
15‧‧‧補強部
2‧‧‧提把
21‧‧‧基板
211‧‧‧端緣
212‧‧‧側緣
213‧‧‧第二結合部
213’‧‧‧第二結合部
22‧‧‧裁切部
221‧‧‧導孔
222‧‧‧預折線
23‧‧‧承載部
231‧‧‧承載端緣
232‧‧‧開口
233‧‧‧摺痕
24‧‧‧握提部
24a‧‧‧第一握提部
24b‧‧‧第二握提部
24c‧‧‧第三握提部
24d‧‧‧第四握提部
241‧‧‧第一結合部
241’‧‧‧第一結合部
242‧‧‧穿孔
243‧‧‧扣合片
243a‧‧‧穿槽
244‧‧‧扣槽
245‧‧‧插槽
246‧‧‧插孔
247
248‧‧‧剝離線
248a‧‧‧壓離片
25‧‧‧中心線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C‧‧‧容器
C1‧‧‧擴徑部
第1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基板由一第一狀態轉變為一第二狀態的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結合於一容器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4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
第5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補強部的結合示意圖。
第6圖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結合於一容器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7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
第8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基板由一第一狀態轉變為一第二狀態的示意圖
第9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結合於一容器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9a圖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結合於一容器之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10圖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
第11圖係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結合於一容器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12圖係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結合於一容器之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13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
第14圖係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結合於數個容器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15圖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另一實施態樣的外觀示意圖。
第16圖係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結合於數個瓶狀容器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17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
第18圖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結合於數個瓶狀容器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19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
第20圖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結合於數個瓶狀容器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21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
第22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結合於一碗狀容器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22a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結合於一碗狀容器之局部放大示意圖。
第23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設有包含同向設置之扣片的一第一結合部及一第二結合部的外觀示意圖。
第24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設有包含同向設置之扣片的一第一結合部及一第二結合部且結合於一碗狀容器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第25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設有包含不同向設置之扣片的一第一結合部及一第二結合部的外觀示意圖。
第26圖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設有包含不同向設置之扣片的一第一結合部及一第二結合部且結合於一碗狀容器之使用狀態示意圖。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徵及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第1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提把1,該提把1具有一第一狀態,在該第一狀態中,該提把1包含一基板11,該基板11可以由紙材、塑性材料或不織布等材質製成,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該基板11為一片狀結構,該基板11包含二端緣111及二側緣112,該二端緣111分別形成於該基板11之二端,且各該側緣112之二端分別連接該二端緣111。該基板11上開設二裁切部12,該二裁切部12分別由鄰近該基板11之其中一端緣111的位置延伸至該鄰近該基板11之另一端緣111的位置,且該二裁切部12係分別與該二側緣112間隔設置。在本實施例及以下各實施例中,該裁切部12係以裁斷線作為其實施態樣,然而,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所能輕易思及的是:該裁切部12亦可為縫隙或缺槽等,故本發明全文所述之「裁切部」並不以裁斷線為限。其中,該二裁切部12為貫穿該基板11之裁斷線,該二裁切部12係相互間隔設置,且該二裁切部12可以呈相互平行。
更詳言之,該基板11具有相互垂直之一第一方向X及一第二方向Y,該二端緣111係分別形成於該基板11於該第一方向X上之二端,該二側緣112則分別形成於該基板11於該第二方向Y上之二側。該二裁切部12係分別沿該第一方向X延伸,且該二裁切部12於該第二方向Y上分別與該二側緣112間隔設置。藉此,該提把1可以在該各該側緣112及其相鄰的裁切部12之間形成一承載部13,且在該二裁切部12之間形成一握提部14。在該第一狀態中,該基板11係形成平面狀,因此該提把1具有容易收納且佔用之儲存空間較小等優點。
藉由上述結構,請參照第2圖所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提 把1實際使用時,使用者可以施力將該提把1由該第一狀態轉變為一第二狀態,詳言之,使用者可以將該二承載部13沿該第二方向Y向二側拉開並且沿一縱向方向朝下(依圖面而言)翻轉,使得該二承載部13與該握提部14分離,該承載部13朝向相鄰的裁切部12之一側將沿該縱向方向朝上(依圖面而言)豎起而形成一承載端緣131,且該二承載部13之間係形成一開口132。此外,使用者可以同時將該握提部14沿該縱向方向朝上(依圖面而言)拉開,使該握提部14與該二承載部13於該縱向方向上形成一間距。
請一併參照第3圖所示,當該提把1受力而轉變為該第二狀 態後,該提把1可供結合於一容器C。更詳言之,該容器C具有一擴徑部C1,所述擴徑部C1可以為該容器C之其中一外徑較大的位置(例如:杯口凸緣),使用者透過施力將該二承載部13向二側撐開,可以使該開口132之內徑大於該擴徑部C1之外徑,因此該擴徑部C1可以經由該開口132穿過該二承載部13之間,以定位於該二承載部13與該握提部14之間。當該擴徑部C1通過該開口132後,使用者即可停止對該二承載部13施力,使該開口132之內徑形成小於該擴徑部C1之外徑,藉此,該二承載部13可以抵接該容器C之外表面,且該二承載部13之承載端緣131可以分別頂掣該擴徑部C1,使該提把1能夠結合於該容器C。據此,使用者僅需握持該握提部14,即可經由該提把1提取該容器C,而無須接觸該容器C之外表面。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該容器C中所盛裝之內容物通常具有一 定重量,因此當使用者經由該提把1提取該容器C時,可藉由該容器C本身之重量產生作用於該握提部14之拉力,該二承載部13係形成於該握提部14二側,因此當該握提部14承受所述拉力時,將使該二承載部13產生朝向該開口132之束縛力量,進而使原頂掣於該容器C之擴徑部C1的承 載端緣131更能緊密貼接於該擴徑部C1上。換言之,藉由使用者提取該握提部14時該容器C作用於該握提部14之拉力,可使該二承載部13產生朝向該開口132之束縛力量,故該二承載部13可以由二側形成向內束緊,使該容器C穩固的定位於該提把1的承載部13上,因此使用者能夠便利地經由該握提部14提取該容器C,而不會存在該容器C自該提把1脫落的疑慮。
請續參照第1及3圖所示,在該第一狀態中,該提把1可以 於該裁切部12二端分別形成一延伸部121,在本實施例中,該延伸部121係沿該第一方向X自該裁切部12朝向相鄰之側緣112延伸,使該二裁切部12之延伸部121的間距由該二裁切部12朝向相鄰之端緣111遞增,且該延伸部121可以形成彎弧狀。藉此,若該基板11係由塑性材料等不易產生摺痕(相較紙質而言)的材質製成時,透過於該裁切部12形成該延伸部121,可以使該提把1轉變為該第二狀態且結合於一容器C後,該承載部13靠近該基板11之二端緣111的位置能夠盡可能與該容器C相抵接,以提升該提把1與該容器C間的結合強度。
更重要的是,已知在未設置該延伸部121時,該握提部14 所承受之拉力會在該裁切部12二端形成平行於該第一方向X之分力,所述分力容易使該裁切部12二端發生破裂情形,更甚者將導致該裁切部12延伸至該基板11之端緣111而造成該提把1斷裂,在本實施例當中,透過使該延伸部121朝向相鄰之側緣112延伸,並且使該延伸部121與該裁切部12之間形成約90°的夾角,可以在使用者提取該握提部14時,防止該握提部14所承受之拉力在該裁切部12二端形成平行於該第一方向X之分力,換言之,設置該延伸部121且使該延伸部121與該裁切部12之間形成約90°的夾角,將可在使用者握提取該提把1時,有效縮減該裁切部12二端所承受之平行於該第一方向X的力量,因此能夠避免該裁切部12二端 發生破裂情形。
請參照第4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提把1,與前述 第一實施例相異之處在於:在本實施例中,該提把1於該基板11之二端緣111分別連接一補強部15,該補強部15可以同時結合於該二承載部13及該握提部14。詳言之,該補強部15可以預先透過黏合等方式結合於該二承載部13及該握提部14;或者,請參照第5圖所示,該補強部15可以在欲實際使用該提把1時,由使用者自行將該補強部15沿著該端緣111彎折並且透過黏合等方式結合於該二承載部13及該握提部14,本發明並不以此為限。
請參照第6圖所示,若該基板11係由紙質等可能在受力後 斷裂的材質製成時,該第二實施例之提把1藉由設置該補強部15,並且將該補強部15同時結合於該二承載部13及該握提部14,可以讓使用者經由該提把1提取該容器C時,該握提部14所承受之拉力不易集中施加於該二承載部13與該握提部14的交界位置。據此,該補強部15能夠有效防止該提把1產生斷裂情形。
另一方面,由於在本實施例當中,該基板11可以由紙質等 容易產生摺痕的材質製成,因此該提把1轉變為該第二狀態且結合於該容器C後,該承載部13靠近該基板11之二端緣111的位置能夠分別形成一摺痕133,所述摺痕133可以為自然形成或者由預先開設於該承載部13之預折線(圖未繪示)所形成。據此,該承載部13於形成其上之二摺痕133間的部分能夠緊密貼接於該容器C,而該承載部13於該二摺痕133外側的部分則供連接該握提部14。
注意到,該提把1同樣可以於該裁切部12二端分別形成一 延伸部121,惟在本實施例當中,該延伸部121係沿該第一方向X自該裁切部12朝向該基板11中央延伸,使該二裁切部12之延伸部121的間距由 該二裁切部12朝向相鄰之端緣111遞減,該延伸部121同樣可以形成彎弧狀。藉此,透過於該裁切部12形成該延伸部121,可以使該提把1轉變為該第二狀態且結合於一容器C後,該承載部13容易在受力時自然形成該摺痕133。在本實施例中,透過使該延伸部121朝向該基板11中央延伸,並且使該延伸部121與該裁切部12之間形成約90°的夾角,同樣可在使用者握提取該提把1時,有效縮減該裁切部12二端所承受之平行於該第一方向X的力量,仍然能夠避免該裁切部12二端發生破裂情形。
請參照第7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提把2,該提把 1同樣具有一第一狀態,在該第一狀態中,該提把2同樣包含一基板21,該基板21同樣包含二端緣211及二側緣212,該二端緣211分別形成於該基板21之二端,且各該側緣212之二端分別連接該二端緣211。然而,該基板21上僅開設單一裁切部22,該裁切部22由鄰近該基板21之其中一端緣211的位置延伸至該鄰近該基板21之另一端緣211的位置,且該裁切部22為貫穿該基板21之裁斷線。此外,該基板21之其中一端緣211結合一握提部24。
更詳言之,該基板21具有相互垂直之一第一方向X及一第 二方向Y,該二端緣211係分別形成於該基板21於該第一方向X上之二端,該二側緣212則分別形成於該基板21於該第二方向Y上之二側。該裁切部22係沿該第一方向X延伸,藉此,該提把2可以在該裁切部22於該第二方向Y上之二側分別形成一承載部23。在該第一狀態中,該基板21同樣形成平面狀,因此該提把2亦具有容易收納且佔用之儲存空間較小等優點。
藉由上述結構,請參照第8圖所示,結合於該基板21之其 中一端緣211的握提部24可以與該基板21之另一端緣211相互結合,使該基板21形成一環狀結構。其中,該握提部24與該基板21之另一端緣 211可以簡單利用膠帶或訂書針等習知結合構造相互結合;或者,在本實施例當中,該握提部24遠離該基板21之一端可以設有一第一結合部241,該基板21之另一端緣211則連接一第二結合部213,該第一結合部241或該第二結合部213可供塗佈黏劑,使該第一與第二結合部241、213能夠相互黏合,以將該握提部24結合於該基板21之另一端緣211,進而使該基板11形成所述環狀結構。
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提把2實際使用時,與前述第一與第二 實施例類似,使用者可以施力將該提把2由該第一狀態轉變為一第二狀態,詳言之,使用者同樣可以將該二承載部23沿該第二方向Y向二側拉開並且沿一縱向方向朝下(依圖面而言)翻轉,使得該二承載部23之間係形成一開口232,該承載部23朝向該裁切部22之一側將沿該縱向方向朝上(依圖面而言)豎起而形成一承載端緣231。此外,由於該基板21係形成環狀結構,使用者可以同時將該握提部24沿該縱向方向朝上(依圖面而言)拉開,使該握提部14與該二承載部13於該縱向方向上形成一間距。
請一併參照第9圖所示,當該提把2受力而轉變為該第二狀 態後,該提把2可供結合於一容器C。更詳言之,該容器C亦具有一擴徑部C1,使用者透過施力將該二承載部23向二側撐開,可以使該開口232之內徑大於該擴徑部C1之外徑,因此該擴徑部C1可以經由該開口232穿過該二承載部23之間,以定位於該二承載部23與該握提部24之間。當該擴徑部C1通過該開口232後,使用者即可停止對該二承載部23施力,使該開口232之內徑形成小於該擴徑部C1之外徑,藉此,如第9a圖所示,該二承載部23可以抵接該容器C之外表面,且該二承載部23之承載端緣231可以分別頂掣該擴徑部C1,使該提把2能夠結合於該容器C。據此,與前述第一與第二實施例類似,使用者僅需握持該握提部24,即可經由該提把2提取該容器C,而無須接觸該容器C之外表面。
請參照第10圖所示,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提把2,與前 述第三實施例相異之處在於:該裁切部22的二端分別設有一導孔221,該導孔221較佳為貫穿該基板21之圓形孔洞。請一併參照第11及12圖所示,透過設置該導孔221,當該二承載部23被二側拉開時,該導孔221係形成於該二承載部23的交界位置,因此該導孔221能夠避免使用者經由該提把1提取該容器C時,該握提部14所承受之拉力集中施加於該二承載部13的交界位置而形成應力集中點,進而防止該裁切部22朝二端裂開的情形發生。
除此之外,該裁切部22的二端還可以分別連接有預折線 222,詳言之,該裁切部22的二端可以分別連接二預折線222,該裁切部22之一端的二預折線222可以分別連接設置於該端之導孔221,且該二預折線222係分別沿該第一方向X自該裁切部12朝向該二側緣212延伸。 藉此,當該提把2轉變為該第二狀態且結合於該容器C後,所述預折線222能夠輔助該承載部23在靠近該基板21之二端緣211的位置分別形成一摺痕233。據此,該承載部23於形成其上之二摺痕233間的部分能夠緊密貼接於該容器C,而該承載部23於該二摺痕233外側的部分則供連接該握提部24。
由於本發明前述第一、第二、第三與第四實施例之提把1、 2所結合的容器C中,係可供盛裝高溫、常溫或低溫內容物,當該容器C中盛裝低溫內容物時,該容器C容易因為空氣中的水氣凝結使其外表面附著水珠,故當該基板11、21係由紙質等可能因接觸水分致使其結構強度下降的材質製成時,該基板11、21朝向該容器C之表面可以設置一膠膜(圖未繪示),所述膠膜可以透過護貝、黏合或熱熔接合等方式形成於該基板11、21表面,以提供水氣隔離功能,有效避免該基板11、21接觸水分後所產生之結構強度下降的情形,本領域技術人員均可輕易思及。
請參照第13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提把2,與前 述第三實施例相異之處在於:該基板21之二端緣211分別結合一第一握提部24a及一第二握提部24b,該第一握提部24a及該第二握提部24b分別設有一穿孔242,且該第二握提部24b之穿孔242周緣可以結合一扣合片243。藉此,該第一握提部24a及該第二握提部24b可以相互對位以供使用者握持,使該基板21形成一環狀結構。
換言之,請參照第14圖所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提把2 實際使用時,使用者可以將該第一握提部24a及該第二握提部24b對齊,使該第一及第二握提部24a、24b之穿孔242相互對位,因此使用者手部可以分別穿過該第一及第二握提部24a、24b之穿孔242以同時握持該第一及第二握提部24a、24b,使該基板21能夠形成環狀結構。此外,結合於該第二握提部24b之穿孔242周緣的扣合片243可以穿過該第一握提部24a之穿孔242,使得該第一及第二握提部24a、24b能夠相互結合固定。
再者,請續參照第13及14圖所示,在本實施例當中,該基 板21設有一隔離槽214,該隔離槽214為貫穿該基板21之長形槽,用以將該基板21於該第二方向Y上區隔為二部分,其中,該基板21位於該隔離槽214二側的部分可以分別開設一裁切部22,因此,各該裁切部22於該第二方向Y上之二側同樣分別形成一承載部23,使得該基板21為該隔離槽214所區隔形成之二部分能夠分別結合一容器C。換言之,使用者可以分別將開設於該隔離槽214二側之裁切部22撐開,使得各該裁切部22二側之二承載部23被拉開,進而使該隔離槽214二側分別形成一開口232,藉此即可將該二容器C之擴徑部C1穿過該隔離槽214二側之開口232,以同時將該二容器C結合於該提把2。據此,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提把2將可同時結合數個容器C,使得使用者可以經由該握提部24來同時提取所述數個容器C。
請參照第15及16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五實施例之提把2的 另一實施態樣,相較前述實施態樣而言,該基板21上所開設的裁切部22於該第一方向X上的長度較短,據此,相較前述實施例中的提把2均用以結合形成杯狀之容器C,在本實施態樣中,由於該基板21上所開設的裁切部22長度較短,因此該提把2可供結合一瓶狀容器C’。更詳言之,已知瓶狀容器C’之瓶口處的口徑較小,且該瓶狀容器C’具有一擴徑部C1’(例如:瓶口凸緣),因此藉由使該裁切部22於該第一方向X上的長度較短,可以讓該瓶狀容器C’之瓶口穿過該裁切部22二側的承載部23後,該二承載部23仍然可以有效頂掣該瓶狀容器C’之擴徑部C1’,使該提把2能夠確實結合於該瓶狀容器C’。由此可知,本發明各實施例之提把1、2於該基板11、21上所開設的裁切部12、22長度,可以視該提把1、2所欲結合之容器的口徑大小進行調整,係本發明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理解實施者。
請參照第17及18圖所示,係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提把2, 與前述第五實施例相異之處在於:該第一握提部24a或該第二握提部24b除了開設該穿孔242以外,還可以設有一扣槽244,該扣槽244可用以結合奶油球(coffee creamer)、糖漿盒或糖包等各式小型容器。此外,結合於該第二握提部24b之穿孔242周緣的扣合片243上可以開設二穿槽243a,該二穿槽243a分別貫穿該扣合片243,藉此當該扣合片243穿過該第一握提部24a之穿孔242後,使用者可以將攪拌棒或吸管所形成之一柱體S分別穿過該二穿槽243a,以將該柱體S結合於該扣合片243。據此,本發明第六實施例之提把2透過設置上述扣槽244及穿槽243a等結構,可以額外將各式小型容器及攪拌棒或吸管等構件一併固定於該提把2,大幅提升該提把2之功能多樣性,且當該柱體S分別穿過該二穿槽243a時,該柱體S將可防止該扣合片243自該第一握提部24a之穿孔242脫出,因此即便使 用者暫時將該提把2擱置時,該第一及第二握提部24a、24b仍將穩固地相互結合,進一步提升該提把2的使用便利性。
請參照第19圖所示,係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提把2,在前 述第五及第六實施例中,已揭示能夠同時提取二個容器之提把2的實施態樣,且透過同步提升該基板21所設置之隔離槽214及裁切部22的數量,將可增加該提把2所能結合之容器數量,係本領域技術人員所能輕易思及者。然而,當使用者欲以該提把2提取數量較多(例如:六個)的容器時,單一提把2勢必難以符合此需求。據此,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提把2係包含二基板21,各該基板21設有二隔離槽214以將該基板21於該第二方向Y上區隔為三部分,該基板21之三部分中各自開設一裁切部22,且該基板21之二端緣211分別結合一第三握提部24c及一第四握提部24d。其中,該第三握提部24c設有一插槽245,該插槽245係沿著該第二方向Y延伸且貫穿該第三握提部24,該第四握提部24d則設有一穿孔242。該二基板21所結合之第四握提部24d係相互連接,且該二第四握提部24d的連接部位係形成一中心線25。
該第七實施例之提把2同樣具有一第一狀態,在該第一狀態 中,該二基板21均形成平面狀。請一併參照第20圖所示,當該第七實施例之提把2實際使用時,使用者可以施力將該提把2由該第一狀態轉變為一第二狀態,詳言之,首先將該二基板21所結合之第四握提部24d依照著該中心線25沿一縱向方向朝下(依圖面而言)對折,並且將該二基板21所結合之第三握提部24c沿該縱向方向朝上(依圖面而言)彎折,藉此該二第四握提部24d可以分別穿入該二第三握提部24c之插槽245,使該第七實施例之提把2的二基板21共同形成一環狀結構。由於該二第四握提部24d分別設有一穿孔242,當該二第四握提部24d沿著該中心線25對折後,該二第四握提部24d之穿孔242係相互對位,因此使用者手部可以分別穿 過該二第四握提部24d之穿孔242以同時握持該二第四握提部24d,使該基板21能夠形成環狀結構。使用者可以將該二基板21上每一裁切部22二側所形成之承載部23向二側拉開,以供結合一瓶狀容器C’,據此,該第七實施例之提把2共可結合六個瓶狀容器C’。由此可知,本發明第七實施例之提把2係透過組合二個基板2,使得該提把2所能結合之容器數量較多,俾使該提把2所具備之功能更為完善。
除此之外,由於該第七實施例之提把2係供結合數量較多的 容器,因此該提把2所結合之容器的總重量較重。該第四握提部24d之穿孔242二側還可以分別設有一插孔246,當該二第四握提部24d沿著該中心線25對折後,該二第四握提部24d之穿孔246係相互對位。據此,使用者可以將一提繩S分別穿過各該第四握提部24d之插孔246,以經由該提繩S來提取該提把2,以便於使用者施力提取該提把2;或者,該提繩S可供使用者將該提把2掛置於其他物體上,以讓使用不必長時間提取該提把2,使得該第七實施例之提把2在使用時更具彈性。
請參照第21及22圖所示,係本發明第八實施例之提把2, 與前述第三實施例相異之處在於:該握提部14於該第二方向Y上的二側可以分別設有一預摺線247,該預摺線247可以形成弧形,且該二預摺線247較佳形成開口分別朝向該握提部24二側的彎弧狀。藉此,如第22a圖所示,該二承載部23可以抵接該容器C之外表面,且該二承載部23之承載端緣231可以分別頂掣一碗狀容器C”之一擴徑部C1”,使該提把2能夠結合於該碗狀容器C”。當該提把2係用以結合該碗狀容器C”時,由於相較前述形成杯狀之容器C或瓶狀容器C’,該碗狀容器C”之高度通常較低,且該碗狀容器C”中所盛裝之內容物的重量通常較重,使得使用者提取該握提部24時,容易產生該碗狀容器C”之重心不穩定的情形,更甚者可能造成該碗狀容器C”中所盛裝的液體內容物濺出。因此,該第八實施例之提把 2透過在該握提部14上設置開口分別朝向該握提部24二側的彎弧狀預摺線247,使用者可以按壓該二預摺線247以將其由外向內凹摺,進而使該握提部14形成具有凹弧面的握把,藉此使用者可以捏取該二預摺線247所形成之凹弧面以提起該碗狀容器C”,能夠更穩定地提起提取該碗狀容器C”。
另一方面,該握提部14於該二預摺線247之間可以設有一 剝離線248,且該剝離線248可以連接一壓離片248a,當使用者欲取用該碗狀容器C”的內容物時,可以按壓該壓離片248a使該壓離片248a產生塌陷,藉此該壓離片248a塌陷的位置可作為一施力點,供使用者施力將該握提部24沿著該剝離線248撕開,以便將該提把2剝離該碗狀容器C”,即可方便使用者取用該碗狀容器C”的內容物。
雖然在前述第三及第四實施例當中,該握提部24與該基板 21係經由該第一及第二結合部241、213相互黏合,使該握提部24結合於該基板21之另一端緣211,進而使該基板11形成所述環狀結構。然而,在本發明部分實施例當中,該握提部24遠離該基板21之一端可以設有一第一結合部241’,該基板21之另一端緣211則連接一第二結合部213’,其中,該第一結合部241’及該第二結合部213’為相對應之扣合機構。更詳言之,請參照第22及23圖所示,該第一結合部241’可以為二片一組且成同向設置之扣片,該第二結合部213’則同為二片一組且成同向設置之扣片,藉此該第一及第二結合部241’、213’可以形成相互對位,使用者僅需按壓該第一及第二結合部241’、213’所形成之扣片,即可使該第一及第二結合部241’、213’相互扣接結合,使該基板11形成一環狀結構。或者,請另參照第25及26圖所示,該第一及第二結合部241’、213’可以為二片一組且成不同向設置之扣片,雖然製造不同向設置之扣片可能會增加該提把2的結構複雜度,惟當使用者僅需按壓該第一及第二結合部241’、213’所 形成之扣片時,該第一及第二結合部241’、213’形成為二片一組且成不同向設置之扣片將可提升該第一及第二結合部241’、213’間的扣接結合強度。
因此,在本發明第三、第四及第八實施例中,關於該第一結 合部241、241’及該第二結合部213、213’的結合方式可以為黏合、扣接結合或其它各式習用結合方式,本發明並不加以限制。
藉由上述結構,本發明第一至第八實施例之提把1、2的主要特點在於:提供一基板,該基板開設有至少一裁切部,使得該基板可以形成二承載部及一提把部,該提把具有一第一狀態,使用者可以將該二承載部向二側拉開,以將該提把由該第一狀態轉變為一第二狀態,使該二承載部之間形成一開口,藉此一容器即可穿過該開口,且該容器之一擴徑部將可定位於該二承載部與該握提部之間,該二承載部可以分別頂掣該擴徑部,使該提把能夠結合於該容器。
由此可知,使用者僅需握持該握提部,即可經由該提把提取該容器,而無須接觸該容器之外表面,因此可以預防該容器中盛裝高溫時造成使用者燙傷之意外,同時避免該容器中盛裝低溫內容物時,凝結於該容器外表面的水珠浸濕使用者手部所造成的不便,本發明各實施例之提把確實具有提升容器攜帶便利性之功效。
再者,本發明各實施例之提把在尚未結合於容器前,在該第一狀態中,該基板係形成平面狀,因此該提把具有容易收納且佔用之儲存空間較小等優點,能夠達成降低該提把的使用成本之功效。
綜上所述,本發明之提把係供結合於一容器,讓使用者僅需握持該握提部,即可經由該提把提取該容器,而無須接觸該容器之外表面,且該提把在尚未結合於容器前,該基板係形成平面狀,確可達到提升容器攜帶便利性及降低提把的使用成本等諸多功效。
雖然本發明已利用上述較佳實施例揭示,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之內,相對上述實施例進行各種更動與修改仍屬本發明所保護之技術範疇,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2‧‧‧提把
21‧‧‧基板
211‧‧‧端緣
212‧‧‧側緣
213‧‧‧第二結合部
22‧‧‧裁切部
23‧‧‧承載部
24‧‧‧握提部
241‧‧‧第一結合部
X‧‧‧第一方向
Y‧‧‧第二方向

Claims (20)

  1. 一種提把,包含:一基板,該基板包含二端緣及二側緣,該二端緣分別形成於該基板之二端,且各該側緣之二端分別連接該二端緣,該基板上間隔開設二裁切部,該二裁切部分別由鄰近該基板之其中一端緣的位置延伸至該鄰近該基板之另一端緣的位置,且該二裁切部係分別與該二側緣間隔設置。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基板具有相互垂直之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該二端緣係分別形成於該基板於該第一方向上之二端,該二側緣則分別形成於該基板於該第二方向上之二側,該二裁切部係分別沿該第一方向延伸,且該二裁切部於該第二方向上分別與該二側緣間隔設置。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提把在該各該側緣及其相鄰的裁切部之間形成一承載部,且該提把在該二裁切部之間形成一握提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提把具有一第一狀態,在該第一狀態中,該基板係形成平面狀,該提把二承載部能夠沿該第二方向被向二側拉開,使該提把由該第一狀態轉變為一第二狀態,該承載部朝向相鄰的裁切部之一側將形成一承載端緣,且該二承載部之間係形成一開口。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提把係供結合於一容器,該容器具有一擴徑部,該擴徑部定位於該二承載部與該握提部之間,該二承載部抵接該容器之外表面,且該二承載部之承載端緣分別頂掣該擴徑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3、4或5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裁切部 二端分別形成一延伸部,該延伸部係沿該第一方向自該裁切部朝向相鄰之側緣延伸,使該二裁切部之延伸部的間距由該二裁切部朝向相鄰之端緣遞增。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4或5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基板之二端緣分別連接一補強部,該補強部同時結合於該二承載部及該握提部。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或5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基板由紙質製成,在該第二狀態中,該承載部靠近該基板之二端緣的位置分別形成一摺痕,該裁切部二端分別形成一延伸部,該延伸部係沿該第一方向自該裁切部朝向該基板中央延伸,使該二裁切部之延伸部的間距由該二裁切部朝向相鄰之端緣遞減。
  9. 一種提把,包含:一基板,該基板包含二端緣及二側緣,該二端緣分別形成於該基板之二端,且各該側緣之二端分別連接該二端緣,該基板上開設一裁切部,該裁切部由鄰近該基板之其中一端緣的位置延伸至該鄰近該基板之另一端緣的位置,該基板之其中一端緣結合一握提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基板具有相互垂直之一第一方向及一第二方向,該二端緣係分別形成於該基板於該第一方向上之二端,該二側緣則分別形成於該基板於該第二方向上之二側,該裁切部係沿該第一方向延伸,該裁切部於該第二方向上之二側分別形成一承載部。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提把具有一第一狀態,在該第一狀態中,該基板係形成平面狀,該握提部能夠與該基板之另一端緣相互結合,使該基板形成一環狀結構,且該提把 二承載部能夠沿該第二方向被向二側拉開,使該提把由該第一狀態轉變為一第二狀態,該承載部朝向相鄰的裁切部之一側將形成一承載端緣,且該二承載部之間係形成一開口。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提把係供結合於一容器,該容器具有一擴徑部,該擴徑部定位於該二承載部與該握提部之間,該二承載部抵接該容器之外表面,且該二承載部之承載端緣分別頂掣該擴徑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握提部遠離該基板之一端設有一第一結合部,該基板之另一端緣則連接一第二結合部,該第一結合部與該第二結合部能夠相互結合,以將該握提部結合於該基板之另一端緣,使該基板形成所述環狀結構。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0、11、12或13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裁切部的二端分別設有一導孔。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12或13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裁切部的二端分別連接二預折線,且該二預折線係分別沿該第一方向自該裁切部朝向該二側緣延伸,在該第二狀態中,所述預折線能夠使該承載部在靠近該基板之二端緣的位置分別形成一摺痕。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基板之二端緣分別結合一第一握提部及一第二握提部,該第一握提部及該第二握提部分別設有一穿孔,該第一握提部及該第二握提部係相互對位,使該基板形成所述環狀結構。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第一握提部或該第二握提部設有一扣槽,且該第二握提部之穿孔周緣結合一扣合片,該扣合片能夠穿過該第一握提部之穿孔,該扣合片上開設二穿槽,該二穿槽分別貫穿該扣合片。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基板設有一隔離槽,該基板於該隔離槽在該第二方向上的二側分別開設一裁切部,各該裁切部於該第二方向上之二側分別形成一承載部。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提把,其中,包含另一基板,各該基板之二端緣分別結合一第三握提部及一第四握提部,該第三握提部設有一插槽,該插槽係沿著該第二方向延伸且貫穿該第三握提部,該第四握提部則設有一穿孔,該二基板所結合之第四握提部係相互連接,且該二第四握提部的連接部位係形成一中心線,該二第四握提部能夠沿著該中心線對折,且該二第四握提部能夠分別穿入該二第三握提部之插槽,該二第四握提部之穿孔係相互對位,使該二基板共同形成所述環狀結構。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11或12項所述之提把,其中,該握提部於該第二方向上的二側分別設有一預摺線,該二預摺線形成開口分別朝向該握提部二側的彎弧狀,該握提部於該二預摺線之間設有一剝離線。
TW103126956A 2013-08-09 2014-08-06 提把 TWI49425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26956A TWI494252B (zh) 2013-08-09 2014-08-06 提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2128703 2013-08-09
TW103126956A TWI494252B (zh) 2013-08-09 2014-08-06 提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5932A TW201505932A (zh) 2015-02-16
TWI494252B true TWI494252B (zh) 2015-08-01

Family

ID=53019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3126956A TWI494252B (zh) 2013-08-09 2014-08-06 提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9425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3089A1 (zh) * 2018-08-02 2021-02-11 王文丰 提带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7563A (ja) * 1993-05-21 1994-11-29 Yamanaka Sangyo Kk 嗜好性飲料または調味料抽出用バッグ
US5695232A (en) * 1995-11-16 1997-12-09 Tipp; Raymond P. Bottle carrier
TWM299141U (en) * 2005-11-18 2006-10-11 Shin-Fu Wang Hand-bag structure for beverages cup
TWM353164U (en) * 2008-10-20 2009-03-21 zhi-hong Lin Simple band for carrying cup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7563A (ja) * 1993-05-21 1994-11-29 Yamanaka Sangyo Kk 嗜好性飲料または調味料抽出用バッグ
US5695232A (en) * 1995-11-16 1997-12-09 Tipp; Raymond P. Bottle carrier
TWM299141U (en) * 2005-11-18 2006-10-11 Shin-Fu Wang Hand-bag structure for beverages cup
TWM353164U (en) * 2008-10-20 2009-03-21 zhi-hong Lin Simple band for carrying cup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23089A1 (zh) * 2018-08-02 2021-02-11 王文丰 提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5932A (zh) 2015-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105853A (en) Exterior packaging with integrated lateral handle
JP4340295B2 (ja) 相互固締用隔離パッドと小出し装置とを備えたカートン
EP3142935B1 (en) End load carton with closure system and method of use
JP6216948B2 (ja) 取っ手
CA3103745A1 (en) Portable handle assembly
JP2007254011A (ja) 包装体
TW201429832A (zh) 具有把手之組合包裝
TWI494252B (zh) 提把
CN107826439B (zh) 能快速开盖的防拆快餐盒
JP4237035B2 (ja) 衛生薄葉紙の包装袋
WO2021023089A1 (zh) 提带
TWI588066B (zh) Package structure improved
CN207467288U (zh) 能快速开盖的防拆快餐盒
JP4819482B2 (ja) 包装用パッケージ
JP3171505U (ja) 包装箱
TWM472035U (zh) 便利提把
TWM578127U (zh) Hand tearing sleeve and container combining hand tearing sleeve
JP7209967B2 (ja) 多段式ストロー、ストロー包装体、および容器入り飲料
JP6539994B2 (ja) 巻取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内容物入り包装袋の製造方法
US11192680B2 (en) Reclosable carton and blank therefor
TWM649910U (zh) 飲料袋手提繩包裝結構
KR100819200B1 (ko) 절첩식 포장상자
JP3936786B2 (ja) 易開封ジッパー
TWM559639U (zh) 提帶結構
JP3160972U (ja) カート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