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1494B - 立體列印裝置 - Google Patents

立體列印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1494B
TWI491494B TW102141307A TW102141307A TWI491494B TW I491494 B TWI491494 B TW I491494B TW 102141307 A TW102141307 A TW 102141307A TW 102141307 A TW102141307 A TW 102141307A TW I491494 B TWI491494 B TW I49149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tereoscopic
display unit
printing device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413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507850A (zh
Inventor
Hua Liu
Hong Chuan Yeh
Original Assignee
Xyzprinting Inc
Kinpo Elect Inc
Cal Comp Electronics & Comm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yzprinting Inc, Kinpo Elect Inc, Cal Comp Electronics & Comm Co filed Critical Xyzprinting Inc
Priority to US14/153,09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0016940B2/en
Priority to CN201410043822.8A priority patent/CN104416906B/zh
Priority to JP2014134667A priority patent/JP5865959B2/ja
Publication of TW2015078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5078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149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1494B/zh

Link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Testing, Inspecting, Measuring Of Stereoscopic Televisions And Televisions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Description

立體列印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列印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立體列印裝置。
隨著電腦輔助製造(Computer-Aided Manufacturing,CAM)的進步,製造業發展了立體列印技術,能很迅速的將設計原始構想製造出來。立體列印技術實際上是一系列快速原型成型(Rapid Prototyping,RP)技術的統稱,其基本原理都是疊層製造,由快速原型機在X-Y平面內通過掃描形式形成工件的截面形狀,而在Z座標間斷地作層面厚度的位移,最終形成立體物體。立體列印技術能無限制幾何形狀,而且越複雜的零件越顯示RP技術的卓越性,更可大大地節省人力與加工時間,在時間最短的要求下,將3D電腦輔助設計(Computer-Aided Design,CAD)軟體所設計的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真實地呈現出來,不但摸得到,亦可真實地感受得到它的幾何曲線,更可以試驗零件的裝配性、甚至進行可能的功能試驗。
然而,目前利用上述快速原型成型法形成立體物品的立 體列印裝置,在讀取電腦軟體所製作的數位立體模型資訊後,即直接進行立體列印的程序。如此,若製作出的立體物體不符合需求,只能報廢製作好的立體物體,並重新修改數位立體模型資訊以進行再次列印,因此,目前的立體列印裝置在使用及操作上仍舊十分地不便,更易造成積層材料的浪費,無形中增加生產的成本。
本發明提供一種立體列印裝置,其可對欲進行列印的立體物體進行立體預覽,以預先查看立體物體的列印效果。
本發明的立體列印裝置,其包括一處理單元、一立體顯示單元、一基座以及一列印頭。處理單元經配置以讀取與處理一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立體顯示單元耦接並受控於處理單元,並經配置以顯示關聯於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一立體影像於承載面上而供預覽,其中立體影像對應至關聯於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一立體物體。基座具有一承載面。列印頭設置在基座上方並耦接處理單元,處理單元控制列印頭依據數位立體模型資訊並沿著立體影像的一影像輪廓將一積層材料逐層成形於承載面上,以形成立體物體。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立體影像輪廓包括關聯於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多個視覺化標示。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視覺化標示包括多個列 印進度標示。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立體影像顯示於立體物體預定形成於承載面的一預設位置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立體物體的一物體輪廓與影像輪廓實質上重合。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立體顯示單元具有一前側以及相對前側的一後側,一使用者適於面向前側以觀看立體影像,且立體影像位於使用者與前側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立體顯示單元具有一前側以及相對前側的一後側。一使用者適於面向前側觀看立體影像,且立體顯示單元位於使用者與立體影像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立體顯示單元包括一影像顯示模組以及一反射元件。影像顯示模組經配置以提供一影像光束。反射元件配置於影像光束的一傳遞路徑上,影像光束經由反射元件而形成立體影像。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影像顯示模組具有一出射面。影像顯示模組經由出射面射出影像光束,且出射面與反射元件之間夾一銳角。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銳角實質上等於45度。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立體顯示單元包括一顯示面板、一光源模組以及一視差光柵模組。顯示面板位於視差光柵模組與光源模組之間。視差光柵模組位於前側,而光源模組位 於後側。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立體顯示單元包括一顯示面板、一光源模組以及一視差光柵模組。視差光柵模組設置於光源模組與顯示面板之間,且顯示面板位於前側,而光源模組位於後側。
基於上述,本發明的立體列印裝置包括處理單元、立體顯示單元、基座以及列印頭,其中,處理單元耦接並控制立體顯示單元以及列印頭,如此,使用者在建構一數位立體模型資訊後,處理單元可讀取及處理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並使立體顯示單元顯示關聯於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一立體影像,使得使用者能透過觀看立體影像以預先查看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列印效果,並在使用者進行列印確認後,處理單元才控制列印頭依據數位立體模型資訊並沿著立體影像的影像輪廓將積層材料成形於基座上,以形成關聯於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一立體物體。如此,使用者可於立體列印的過程中查看列印的進度,且立體影像輪廓經使用者預覽及確認才進行列印,因而可列印出符合使用者喜好及需求的立體物體,更可避免不必要的積層材料的浪費。因此,本發明確實可提高立體列印裝置在使用上及操作上的便利度,更可減少積層材料的浪費,進而可降低生產的成本。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12‧‧‧積層材料
20‧‧‧立體影像
22‧‧‧影像輪廓
24‧‧‧視覺化標示
100‧‧‧立體列印裝置
110‧‧‧處理單元
120‧‧‧立體顯示單元
120a‧‧‧前側
120b‧‧‧後側
122‧‧‧顯示面板
122a‧‧‧畫素矩陣
124‧‧‧光源模組
126‧‧‧視差光柵模組
128‧‧‧影像顯示模組
128a‧‧‧出射面
129‧‧‧反射元件
130‧‧‧基座
132‧‧‧承載面
140‧‧‧列印頭
150‧‧‧供料線
200‧‧‧電腦主機
UR ‧‧‧右眼
UL ‧‧‧左眼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列印裝置的操作環境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列印裝置的部份方塊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列印裝置的部份構件示意圖。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列印裝置的使用情境示意圖。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單元的示意圖。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單元的示意圖。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單元的使用情境示意圖。
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單元的使用情境示意圖。
圖9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單元的使用情境示意圖。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各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以下實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前」、「後」、「左」、「右」等,僅是參考附加圖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語是用來說明,而並非用來限制本發明。並且,在下列各實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元件將採用相同或相似的標號。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列印裝置的操作環境示意圖。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列印裝置的方塊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1及圖2,本實施例的立體列印裝置100適於由一數位立體模型資訊製作出一立體物體。數位立體模型資訊可為一數位立體圖像檔案,其可由一電腦主機200透過電腦輔助設計(computer-aided design,CAD)或動畫建模軟體等建構而成。以供立體列印裝置100讀取並依據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製造立體物體。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列印裝置的部份構件示意圖。請同時參照圖1至圖3,承上述,立體列印裝置100包括一處理單元110、一立體顯示單元120、一基座130以及一列印頭140。在本實施例中,處理單元110用以讀取與處理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並分別耦接且控制立體顯示單元120以及列印頭140。基座130具有一承載面132,用以承載列印頭140噴塗的積層材料12。列印頭140設置於基座130上方,並受控於處理單 元110以將一積層材料12逐層噴塗於承載面132上而形成多個積層材料層。積層材料層如圖3所示堆疊而形成關聯於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一立體物體。在本實施例中,透過列印頭140逐層列印成形於承載面132上的積層材料12可包括建造材料(Building Material)、用於支撐基材的支撐材料(Support Material)、設置於基材與支撐材料之間的緩衝材料(Release Material)。更具體而言,成形於承載面132上的積層材料12除了用以形成立體物體10的建造材料之外,亦可包括形成支撐立體物體的支撐材料以及設置於建造材料與支撐材料之間的緩衝材料。並且,在列印成形於承載面132上的積層材料12固化後,可再將支撐材料以及緩衝材料移除,以得到立體物體。
除此之外,在本實施例中,立體列印裝置100更可包括至少一供料線150,其可為由熱熔性的積層材料12所組成的固態線材,並可例如透過設置於列印頭140的一加熱單元對固態線材進行加熱,使積層材料12呈現熔融狀態,再經由列印頭140擠出,並逐層由下往上堆疊於承載面132上,以形成多個積層材料層,之後再對其進行例如硬化烘乾處理而形成立體物體。當然,在本發明的其他實施例中,供料線150亦可為一管線,以盛裝並饋送流體或膠狀的積層材料12至列印頭140,以經由列印頭140將此流體或膠狀的基材擠出而成形於承載面132上,之後再對其進行例如硬化烘乾處理而形成立體物體。
在本實施例中,列印頭140在成形積層材料12於承載面 132上的同時可例如沿著平行於承載面132的方向移動,而基座130則可例如沿著平行於承載面132的方向移動,亦可沿著承載面132的法線方向移動或旋轉。處理單元110可耦接列印頭140以及基座130,以依據數位立體模型資訊控制基座110以及列印頭140的移動,進而控制立體物體10的製作形狀。當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了解,本實施例僅用以舉例說明,本發明並不限定基座110以及列印頭140的移動方向。
承上述,基座130具有一承載面132。處理單元110分別耦接及控制立體顯示單元120以及列印頭140。處理單元110在讀取數位立體模型資訊後,可控制立體顯示單元120顯示如圖3所示的關聯於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一立體影像20於承載面132上。在本實施例中,立體影像20是顯示於立體物體預定形成於承載面132的一預設位置上,以讓使用者更擬真地預覽數位立體模型的列印效果。立體影像20經預覽確認後,處理單元110即可控制列印頭140依據數位立體模型資訊並沿著立體影像20的一影像輪廓22將積層材料12逐層成形於承載面132上,以形成多個彼此堆疊的積層材料層而形成關聯於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立體物體。如此,立體物體的一物體輪廓與立體影像20的影像輪廓22實質上重合,以便使用者於列印過程中查看列印進度。
詳細來說,在列印頭140依據數位立體模型資訊將積層材料12逐層成形於承載面132上時,立體顯示單元120亦同時顯示關聯於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立體影像20。因此,積層材料12 於承載面132上成形的範圍實質上即落在立體影像20的影像輪廓22所圈圍出的範圍內,並沿著立體影像20的影像輪廓22逐層堆疊而形成關聯於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立體物體。換句話說,立體顯示單元120預先於承載面132上顯示了待列印的立體物體的立體影像20,以供使用者預覽立體物體的列印效果。此外,在列印的過程中持續顯示此立體影像20,並控制列印頭140沿著立體影像20的影像輪廓22將積層材料12逐層成形於承載面132上而形成關聯於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立體物體,讓使用者能據此查看立體物體的列印進度。在本實施例中,立體影像20更可包括關聯於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多個視覺化標示24,視覺化標示24例如為如圖3所示的用以標示列印進度的刻度等,讓使用者能更清楚了解立體物體的列印進度。
圖4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列印裝置的使用情境示意圖。請參照圖4,承上述,立體顯示單元120受控於處理單元110,以例如採取裸視立體顯示技術來顯示關聯於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一立體影像20而供列印預覽(preview),其中,立體影像20對應至關聯於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立體物體。在本實施例中,立體顯示單元120所顯示的立體影像20經預覽確認之後,列印頭140受控於處理單元110以將積層材料12逐層成形於承載面132上。具體而言,使用者在設計並建構數位立體模型資訊後,處理單元110可讀取與處理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並控制立體顯示單元120顯示關聯於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立體影像20,讓使用者 能預先查看(預覽)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列印效果,並在使用者進行預覽確認以及列印確認(例如,電腦主機200下達列印指令給立體列印裝置100)後,列印頭140受控於處理單元110以將積層材料12成形於承載面132上而形成立體物體10,以避免不必要的積層材料12的浪費。
除此之外,在本實施例中,立體影像20更可如圖4所示顯示於立體物體預定形成於承載面132的一預設位置上,以讓使用者更擬真地預覽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列印效果。具體而言,處理單元110讀取數位立體模型資訊後,可例如將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空間資訊轉換為對應於承載面132的X-Y-Z座標,並設定其承載面132上預定形成立體物體10的一預設位置,接著,再控制立體顯示單元120將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立體影像20顯示於此預設位置,讓使用者能更真實地感受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列印於承載面132上的列印效果。並且,,在立體影像20經預覽確認後,處理單元110可控制列印頭140依據數位立體模型資訊並沿著立體影像20的影像輪廓22將積層材料12逐層成形於承載面132上,以形成關聯於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立體物體,以便使用者於列印過程中查看列印進度。
換句話說,立體顯示單元120預先於承載面132上顯示了待列印的立體物體的立體影像20,以供使用者預覽立體物體的列印效果,且在列印的過程中持續顯示此立體影像20,並控制列印頭140沿著立體影像20的影像輪廓22將積層材料12逐層成形 於承載面132上而形成關聯於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立體物體,讓使用者能據此查看立體物體的列印進度。此外,在本實施例中,立體影像20更可包括關聯於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多個視覺化標示24,視覺化標示24可為如圖3所示用以標示列印進度的刻度等,讓使用者能更清楚了解立體物體的列印進度。
圖5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單元的示意圖。請參照圖5,在本實施例中,立體顯示單元120如圖4所示具有一前側120a以及相對前側120a的一後側120b,使用者適於面向前側120a以觀看立體影像20。立體顯示單元120可例如包括一顯示面板122、一光源模組124以及一視差光柵(parallax barrier)模組126。顯示面板122具有一畫素矩陣122a,而在此須說明的是,為了圖面簡潔,圖6僅繪示顯示面板122的畫素矩陣122a而省略了顯示面板122的其他元件,以更清楚呈現畫素矩陣122a與視差光柵模組126間的關係。在本實施例中,視差光柵模組126如圖5所示位於顯示面板122與光源模組124之間,且顯示面板122位於前側120a,而光源模組124則位於後側120b。光源模組124例如為一背光模組,用以提供一光源。視差光柵模組126則設置於光源模組124所提供的光源的一光傳遞路徑上。
一般而言,視差光柵模組126可為具有透光與不透光相間的垂直條紋,使得光線呈現間隔條狀出射,再配合顯示面板122的畫素矩陣122a依據使用者的眼睛之位置,使得使用者的右眼UR 看見第一畫面影像,而使用者的左眼UL 則看見第二畫面影像, 以利用左右眼立體影像分離之立體顯示技術使得使用者可觀看到立體影像。舉例來說,如圖5所示,使用者的左眼只能看見奇數行畫素01,03,05,07,09,而看不見偶數行畫素02,04,06,08,10。同時,使用者的右眼只能看見偶數行畫素02,04,06,08,10,而看不見奇數行畫素01,03,05,07,09,如此,使用者之左眼UL 與右眼UR 分別看到顯示畫面相對應之影像因而在視覺系統中構成立體影像。也就是說,使用者所看到的畫面是將顯示畫面間隔地劃分為左右眼影像顯示區域,利用空間多工(spatial-multiplexed)的方式使得使用者得以觀看到立體影像20。
圖6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單元的示意圖。請參照圖6,本實施例與圖5所示的實施例大致相同,且相同或相似的元件標號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以下僅針對不同之處加以說明。本實施例的立體顯示單元120亦可包括顯示面板122、光源模組124以及視差光柵模組126。顯示面板122具有一畫素矩陣122a。本實施例的立體顯示單元120與圖5所示的結構之差別在於本實施例將視差光柵模組126與顯示面板122的位置交換,換句話說,圖5是將視差光柵模組126設置於顯示面板122與光源模組124之間,而圖6的立體顯示單元120則是將顯示面板122設置於於視差光柵模組126與光源模組124之間,且視差光柵模組126位於立體顯示單元120的前側120a,而光源模組124位於立體顯示單元120的後側120b。如此,視差光柵模組126亦可透過其相間的垂直條紋使光源模組124的光線呈現間隔條狀出 射,並配合顯示面板122的畫素矩陣122a依據使用者的眼睛之位置,使得使用者的右眼UR 及左眼UL 分別看見不同的畫面,以利用左右眼立體影像分離之立體顯示技術使得使用者可觀看到立體影像。
圖7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單元的使用情境示意圖。請參照圖7,在本實施例中,立體顯示單元120具有相對的前側120a以及後側120b,使用者適於面向前側120a以觀看立體影像20,而本實施例的立體影像20是顯示於使用者與前側120a之間。本實施例的立體顯示單元120可採用如圖5或圖6所示的結構將視差光柵模組126設置於顯示面板122與光源模組124之間或是將視差光柵模組126設置於顯示面板122與使用者之間。此外,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了解,本實施例並不限定立體顯示單元120的結構配置,只要其顯示出的立體影像20是位於使用者與前側120a之間,即為本實施例所欲保護的範圍。
圖8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單元的使用情境示意圖。請參照圖8,在本實施例中,(透明)立體顯示單元120亦具有相對的前側120a以及後側120b,使用者適於面向前側120a以觀看立體影像20,惟本實施例的立體顯示單元120是位於使用者與立體影像20之間。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立體影像20是成像於立體顯示單元120的後方。本實施例的立體顯示單元120亦可採用如圖5或圖6所示的結構將視差光柵模組126設置於 顯示面板122與光源模組124之間或是將視差光柵模組126設置於顯示面板122與使用者之間。此外,本實施例並不限定立體顯示單元120的結構配置,只要其顯示出的立體影像20是位於立體顯示單元120的後側120b,即為本實施例所欲保護的範圍。在此須說明的是,圖7以及圖8所示的立體顯示單元120可在結構上相同,而僅透過切換畫素矩陣122a分別提供給使用者的左右眼的畫面影像,來控制使用者觀看到的立體影像20是位於立體顯示單元120的前方或後方。
如此配置,即可透過將立體顯示單元120設置於基座130的前方,也就是使立體顯示單元120的後側120b面向基座130,以將立體影像20顯示於立體物體預定形成於承載面132的預設位置上,讓使用者可更擬真地預覽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列印效果。並且,在立體影像20經預覽確認後,處理單元110可控制列印頭140依據數位立體模型資訊並沿著立體影像20的影像輪廓22將積層材料12逐層成形於承載面132上,以形成關聯於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立體物體,以便使用者於列印過程中查看列印進度。換句話說,立體顯示單元120預先於承載面132上顯示了待列印的立體物體的立體影像20,以供使用者預覽立體物體的列印效果,且在列印的過程中持續顯示此立體影像20,並控制列印頭140沿著立體影像20的影像輪廓22將積層材料12逐層成形於承載面132上而形成關聯於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立體物體,讓使用者能據此查看立體物體的列印進度。
圖9是依照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一種立體顯示單元的使用情境示意圖。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立體顯示單元120包括一影像顯示模組128以及一反射元件129。影像顯示模組128用以提供一影像光束。在本實施例中,影像顯示模組128可包括如前所述的顯示面板122、光源模組124以及視差光柵模組126,以如前所述地透過視差光柵模組126使光源模組124所提供的光線呈現間隔條狀出射,再配合顯示面板122的畫素矩陣122a以提供影像光束。反射元件129可配置於影像光束的一傳遞路徑上。具體而言,影像顯示模組128具有一出射面128a。影像顯示模組128經由出射面128a射出影像光束,其中,出射面128a與反射元件129之間可如圖9所示夾一銳角θ1 。在本實施例中,銳角θ1 實質上等於45度。如此配置,即可使影像光束經由反射元件129而形成立體影像20,並使得使用者可透過反射元件129觀看到立體影像20。
綜上所述,本發明的立體列印裝置利用其處理單元耦接並控制立體顯示單元以及列印頭,讓使用者在建構一數位立體模型資訊後,處理單元可讀取及處理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並使立體顯示單元顯示關聯於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一立體影像,使得使用者能透過觀看立體影像以預先查看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列印效果,以避免不必要的積層材料的浪費。除此之外,立體影像顯示於立體物體預定形成於基座上的一預設位置上,以讓使用者更擬真地預覽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列印效果。並且,在使用者 進行預覽及列印確認後,處理單元控制列印頭依據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並沿著立體影像的影像輪廓將積層材料逐層成形於基座上而形成關聯此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立體物體。如此,使用者可於立體列印的過程中查看列印的進度,且立體影像輪廓經使用者預覽及確認才進行列印,因而可列印出符合使用者喜好及需求的立體物體,更可避免不必要的積層材料的浪費。因此,本發明確實可提高立體列印裝置在使用上及操作上的便利度,更可減少積層材料的浪費,進而可降低生產的成本。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2‧‧‧積層材料
20‧‧‧立體影像
22‧‧‧影像輪廓
24‧‧‧視覺化標示
130‧‧‧基座
132‧‧‧承載面
140‧‧‧列印頭
150‧‧‧供料線

Claims (12)

  1. 一種立體列印裝置,包括:一處理單元,經配置以讀取與處理一數位立體模型資訊;一基座,具有一承載面;一立體顯示單元,耦接並受控於該處理單元,並經配置以顯示關聯於該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一立體影像於該承載面上而供預覽,其中該立體影像對應至關聯於該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一立體物體;以及一列印頭,設置在該基座上方並耦接該處理單元,該處理單元控制該列印頭依據該數位立體模型資訊並沿著該立體影像的一影像輪廓將一積層材料逐層成形於該承載面上,以形成該立體物體。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立體列印裝置,其中該影像輪廓包括關聯於該數位立體模型資訊的多個視覺化標示。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的立體列印裝置,其中該些視覺化標示包括多個列印進度標示。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立體列印裝置,其中該立體影像顯示於該立體物體預定形成於該承載面的一預設位置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立體列印裝置,其中該立體物體的一物體輪廓與該影像輪廓實質上重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立體列印裝置,其中該立體顯示單元具有一前側以及相對該前側的一後側,一使用者適於面 向該前側以觀看該立體影像,且該立體影像位於該使用者與該前側之間。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立體列印裝置,其中該立體顯示單元具有一前側以及相對該前側的一後側,一使用者適於面向該前側觀看該立體影像,且該立體顯示單元位於該使用者與該立體影像之間。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的立體列印裝置,其中該立體顯示單元包括一影像顯示模組以及一反射元件,該影像顯示模組經配置以提供一影像光束,該反射元件配置於該影像光束的一傳遞路徑上,該影像光束經由該反射元件而形成該立體影像。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的立體列印裝置,其中該影像顯示模組具有一出射面,影像顯示模組經由該出射面射出該影像光束,該出射面與該反射元件之間夾一銳角。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的立體列印裝置,其中該銳角實質上等於45度。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立體列印裝置,其中該立體顯示單元包括一顯示面板、一光源模組以及一視差光柵模組,該顯示面板位於該視差光柵模組與該光源模組之間,該視差光柵模組位於該前側,該光源模組位於該後側。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的立體列印裝置,其中該立體顯示單元包括一顯示面板、一光源模組以及一視差光柵模組,該視差光柵模組設置於該光源模組與該顯示面板之間,且該顯示面板位於該前側,該光源模組位於該後側。
TW102141307A 2013-08-23 2013-11-13 立體列印裝置 TWI49149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153,097 US10016940B2 (en) 2013-08-23 2014-01-13 Three-dimensional printing apparatus
CN201410043822.8A CN104416906B (zh) 2013-08-23 2014-01-29 立体打印装置
JP2014134667A JP5865959B2 (ja) 2013-08-23 2014-06-30 3dプリン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361869079P 2013-08-23 2013-08-2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507850A TW201507850A (zh) 2015-03-01
TWI491494B true TWI491494B (zh) 2015-07-11

Family

ID=53186011

Famil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7158A TWI526327B (zh) 2013-08-23 2013-10-15 立體列印裝置
TW102137785A TW201507847A (zh) 2013-08-23 2013-10-18 立體列印裝置
TW102137783A TWI518442B (zh) 2013-08-23 2013-10-18 立體掃描裝置
TW102137938A TWI513571B (zh) 2013-08-23 2013-10-21 列印頭模組及其立體列印裝置
TW102139104A TWI552814B (zh) 2013-08-23 2013-10-29 線材熔接裝置
TW102140700A TWI548537B (zh) 2013-08-23 2013-11-08 立體列印裝置及其平台的工作座標的校正方法
TW102140705A TW201507849A (zh) 2013-08-23 2013-11-08 立體列印裝置及其立體預覽與立體列印的方法
TW102141307A TWI491494B (zh) 2013-08-23 2013-11-13 立體列印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7)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37158A TWI526327B (zh) 2013-08-23 2013-10-15 立體列印裝置
TW102137785A TW201507847A (zh) 2013-08-23 2013-10-18 立體列印裝置
TW102137783A TWI518442B (zh) 2013-08-23 2013-10-18 立體掃描裝置
TW102137938A TWI513571B (zh) 2013-08-23 2013-10-21 列印頭模組及其立體列印裝置
TW102139104A TWI552814B (zh) 2013-08-23 2013-10-29 線材熔接裝置
TW102140700A TWI548537B (zh) 2013-08-23 2013-11-08 立體列印裝置及其平台的工作座標的校正方法
TW102140705A TW201507849A (zh) 2013-08-23 2013-11-08 立體列印裝置及其立體預覽與立體列印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8) TWI52632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80859B (zh) * 2018-09-03 2020-01-01 三緯國際立體列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立體列印方法與立體列印裝置
TWI721849B (zh) * 2020-04-06 2021-03-11 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銲線對接裝置及其操作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0958B2 (en) * 2000-02-29 2002-10-08 Minolta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W200526386A (en) * 2004-02-04 2005-08-16 Hsiu-Che Wu Rapid prototyp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a spindle and an ink jet printing system
TW200821138A (en) * 2006-11-14 2008-05-16 Univ Kun Shan Forming method of rapid prototyping applying closed-loop error control of RE (revers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W200903378A (en) * 2007-07-04 2009-01-16 Ind Tech Res Inst 3-D object fabri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WO2011025166A2 (ko) * 2009-08-31 2011-03-03 Lee Jongoh 유리기판에 패럴랙스 베리어를 프린팅하는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하여 3차원 입체영상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제조하는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16466A (en) * 1996-04-19 1998-10-06 The Lincoln Electric Company Wire feeding apparatus
US6093251A (en) * 1997-02-21 2000-07-25 Speedline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the height of a substrate in a dispensing system
US7680555B2 (en) * 2006-04-03 2010-03-16 Stratasys, Inc. Auto tip calibration in an extrusion apparatus
DE102010054824A1 (de) * 2010-12-16 2012-06-21 Kai Parthy Druckkopf für FDM-Verfahren mit mehrfacher Drahtzufuhr und Mischkammer zum Erzeugen von Objekten aus Polymerblends
DE102011013961A1 (de) * 2011-03-14 2012-09-20 Kai Parthy Draht mit strukturierter Oberfläche für 3D-Drucker
JP2013010125A (ja) * 2011-06-29 2013-01-17 Bridgestone Corp 線材の接合装置
CN102873447A (zh) * 2012-10-12 2013-01-16 天津冶金集团中兴盛达钢业有限公司 钢丝的连接方法
CN203109129U (zh) * 2013-04-01 2013-08-07 宁波奥凯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线材自动对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60958B2 (en) * 2000-02-29 2002-10-08 Minolta Co., Ltd. Three-dimensional objec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W200526386A (en) * 2004-02-04 2005-08-16 Hsiu-Che Wu Rapid prototyping process and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a spindle and an ink jet printing system
TW200821138A (en) * 2006-11-14 2008-05-16 Univ Kun Shan Forming method of rapid prototyping applying closed-loop error control of RE (revers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TW200903378A (en) * 2007-07-04 2009-01-16 Ind Tech Res Inst 3-D object fabrication methods and systems
WO2011025166A2 (ko) * 2009-08-31 2011-03-03 Lee Jongoh 유리기판에 패럴랙스 베리어를 프린팅하는 장치와 이를 이용하여 3차원 입체영상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제조하는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518442B (zh) 2016-01-21
TW201507850A (zh) 2015-03-01
TWI513571B (zh) 2015-12-21
TW201507847A (zh) 2015-03-01
TWI548537B (zh) 2016-09-11
TWI526327B (zh) 2016-03-21
TW201507874A (zh) 2015-03-01
TW201507787A (zh) 2015-03-01
TW201508413A (zh) 2015-03-01
TWI552814B (zh) 2016-10-11
TW201507848A (zh) 2015-03-01
TW201507876A (zh) 2015-03-01
TW201507849A (zh) 2015-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65959B2 (ja) 3dプリンタ
TWI448732B (zh) 立體打印裝置
US9111371B2 (en) Workflow system for 3D model creation
CN104416902A (zh) 立体打印装置
KR20130060144A (ko) 3 차원 오브젝트들을 형성하는 매체 기반 시스템
JP2015039883A (ja) 3次元印刷装置、及びこれによる3次元プレビュー及び印刷方法
Zeng et al. Lenticular objects: 3D printed objects with lenticular lens surfaces that can change their appearance depending on the viewpoint
TW201522012A (zh) 立體列印裝置
TWI491494B (zh) 立體列印裝置
Takezawa et al. Material surface reproduction and perceptual deformation with projection mapping for car interior design
US10726751B2 (en) Table-top volumetric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display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US11214009B2 (en) Shaping system, shaping method, and shaped object
TWM473297U (zh) 三維立體空間列印裝置
US20180108168A1 (en) Surface material pattern finish simulation device and surface material pattern finish simulation method
JP2013018222A (ja) 立体模型製造方法、立体模型およびcadデータ加工装置
CN105657210B (zh) 3d打印显示方法、系统及电子设备
KR101897964B1 (ko) 2차원과 3차원 전환이 가능한 3d디스플레이장치
KR101255989B1 (ko) 2차원과 3차원 절환이 가능한 3d시트장치
CN111819065A (zh) 虚拟对象体积
JP2012218172A (ja) 立体印刷物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って作製された印刷物
KR101487972B1 (ko) 렌티큘러 이미지 패널
CN207937703U (zh) 立体显示装置及其应用于该立体装置的光栅
JP7067016B2 (ja) 多視点質感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及び多視点質感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KR101953085B1 (ko) 디지털 홀로그램 장치를 구비한 3차원 프린터
US9977321B2 (en) Three-dimensional screen structure and three-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ng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