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1118B - Electrical connector - Google Patents

Electrical connector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91118B
TWI491118B TW102106006A TW102106006A TWI491118B TW I491118 B TWI491118 B TW I491118B TW 102106006 A TW102106006 A TW 102106006A TW 102106006 A TW102106006 A TW 102106006A TW I491118 B TWI491118 B TW I49111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rod
card
lever
sl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106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27195A (zh
Inventor
Hong-Liang Wang
Shang Xiu Zeng
Kian-Heng Lim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Inc filed Critical Molex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4271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719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911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91118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5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housing of the card connector
    • G06K7/0069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housing of the card connector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correct insertion of the card, e.g. end detection switches notifying that the card has been inserted completely and correct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3/00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 G06K13/02Conveying record carriers from one station to another, e.g. from stack to punching mechanism the record carrier having longitudinal dimension comparable with transverse dimension, e.g. punched card
    • G06K13/0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 G06K13/0806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 G06K13/0812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the ejection arrangement utilizing a push bar for manipulation by hand in order to eject the inserted card
    • G06K13/0818Feeding or discharging cards using an arrangement for ejection of an inserted card the ejection arrangement utilizing a push bar for manipulation by hand in order to eject the inserted card the push bar comprising a pivotable push butt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是指一種用以電連接電子卡的電連接器。
一般行動通訊產品需使用SIM卡來識別用戶資料,而用以電連接SIM卡的電連接器主要有push push與push pull兩種類型。其中,push push類型的體積較大,需佔用較多的安裝空間,而push pull類型即用手指將SIM卡插入及拉出,但是因為SIM卡尺寸越來越小,由Mini SIM、Micro SIM至Nano SIM,使得單靠手指抓持操作變得較為困難。
現有美國專利US8197272(對應中國專利CN101842942)揭露一種利用彈射部件排出SIM卡的連接器。其彈射部件的主體部為細長的塑膠桿,當退卡時,使用者拉出主體部的力量不會完全是沿著退卡方向,容易有橫向於退卡方向的不當施力產生,如此可能導致又細又長的塑膠桿變形或折斷。再者,前述專利的連接器沒有設置防止電子卡錯插的防錯插機構以及插卡後將SIM卡鎖定以防止其鬆脫的機構。所以需要加以改進。
因此,本發明之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具有能避免不當施力所導致變形或折斷的退卡機構的電連接器。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能防止電子卡錯插的電連接器。
本發明之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種能鎖定電子卡以避免電子卡鬆脫的電連接器。
於是,本發明電連接器,包含:一具有一底壁的絕緣本體、一遮蔽外殼、多個端子及一退卡機構。該遮蔽外殼與該絕緣本體組合且共同界定一插槽及一進出該插槽的插口,以供一電子卡沿一插置方向進出該插槽。該等端子固設於該絕緣本體的底壁且部分凸伸於該插槽中。該退卡機構設置於該插槽並相鄰界定該插槽且沿該插置方向延伸的一側壁,且可沿該插置方向在一常態位置及一退卡位置之間往返移動。該退卡機構包括一從動桿及一可擺動地與該從動桿連接的操控桿。該從動桿具有一沿該插置方向延伸的第一桿體,及一由該第一桿體遠離該操控桿之一端往橫向延伸且與該插口相對的抵接部。該操控桿具有一沿該插置方向延伸的第二桿體,及一形成於該第二桿體遠離該從動桿之一端以供施力的操作部。其中在該退卡機構位於該常態位置時,該操控桿的第二桿體大部分位於該插槽內且受該側壁擋止不能往該側壁外擺動,而在該退卡機構位於該退卡位置時,該操控桿可往該側壁外擺動。
其中,該操控桿還具有一由該操作部往橫向凸出而與該抵接部同向凸伸的限制部,且該抵接部與該限制部共同限制該電子卡沿該插置方向的位移。
本發明之功效,本發明的退卡機構包括有從動桿及可擺動地與從動桿連接的操控桿,在退卡機構由常態位置移動至退卡位置的過程中,只要將操控桿拉出插槽一定距離 ,操控桿即可擺動以抵消非沿插置方向所施的力量,避免退卡機構因不當施力而變形或折斷的風險。再者,藉由操控桿的限制部能將電子卡鎖定在插槽中以防電子卡脫出,而且限制部也具有防錯插功能以防電子卡錯插。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兩個較佳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至圖4,本發明電連接器100之第一較佳實施例用以安裝於一電路板9以電連接一例如SIM卡的電子卡8。一般如SIM卡的電子卡8具有一截角81。
電連接器100包含一絕緣本體1、一遮蔽外殼2、多個端子3及一退卡機構4。
遮蔽外殼2與絕緣本體1組合且共同界定一插槽21及一進出該插槽21的插口211,以供電子卡8沿一插置方向I進出該插槽21。
絕緣本體1具有一底壁11、分別垂直凸出該底壁11且沿該插置方向I延伸的一第一外牆12、一第二外牆13及一限位牆14,以及一設於該底壁11且沿該插置方向I延伸的導槽15。該第一外牆12及該第二外牆13分別連接該底壁11的兩相對側緣111,而彼此相對地位於底壁11兩側。遮蔽外殼2具有分別卡扣結合於該第一外牆12及該第二外牆 13的兩側壁22,及一連接該等側壁22並與絕緣本體1的底壁11相對的蓋板部23。藉此,遮蔽外殼2與絕緣本體1共同界定出插槽21。
該限位牆14分別與該第一外牆12及該第二外牆13相間隔,且該限位牆14與該第一外牆12共同界定容置該電子卡8的區域212,而與該第二外牆13共同界定容置該退卡機構4的區域213並形成導引該退卡機構4沿該插置方向I移動的軌道。亦即,該限位牆14將該插槽21分隔成容置該電子卡8的區域212及容置該退卡機構4的區域213並限制該退卡機構4沿該插置方向I移動。該導槽15位於該限位牆14與該第二外牆13之間。
該等端子3固設於該絕緣本體1的底壁11且部分凸伸於該插槽21中。每一端子3具有一固定在底壁11的固定部31、一由固定部31延伸以與電路板9電連接的導接部32、一由固定部往相反於導接部32方向延伸的彈臂33,及一形成於彈臂33末端的接觸部34。其中接觸部34即凸伸於該插槽21中。
該退卡機構4設置於該插槽21(位於區域213)並相鄰界定該插槽21且沿該插置方向I延伸的一側壁,在本實施例該側壁由絕緣本體1的第二外牆13所形成,而在等效的實施態樣,該側壁亦可由遮蔽外殼2來形成。該退卡機構4包括一從動桿41、一可擺動地與該從動桿41連接的操控桿42,及一樞接該從動桿41及該操控桿42的轉軸43。該從動桿41具有一沿該插置方向I延伸的第一桿體411、一由 該第一桿體411遠離該操控桿42之一端往橫向延伸且與該插口211相對的抵接部412,及一形成於該第一桿體411相反於該抵接部412之一端的第一銜接部413。該操控桿42具有一沿該插置方向I延伸的第二桿體421、一形成於該第二桿體421遠離該從動桿41之一端以供施力的操作部422、一由該操作部422往橫向凸出而與該抵接部412同向凸伸的限制部423、一由該操作部422凸出的凸塊424,及一形成於該第二桿體421相反於該操作部422之一端的第二銜接部425。而且該限制部423越遠離該從動桿41越凸出該操作部422而形成一朝向插槽21的斜面426,且斜面426與電子卡8的截角81位置相對應。該第一銜接部413與該第二銜接部425相互疊置,且該轉軸43穿設於該第一銜接部413及該第二銜接部425,而將該從動桿41與該操控桿42連接在一起,並使該操控桿42可相對於該從動桿41擺動。另外,該絕緣本體1的底壁11具有一靠近該插口211的缺角112以容置該凸塊424,並形成一垂直該插置方向I的擋止面113。而該限位牆14具有一面向該抵接部412的端面141。再者,該從動桿41的第一桿體411具有一位於偏靠該抵接部412處的凹部414,且該遮蔽外殼2具有一由蓋板部23往插槽21凸出的凸部24。
參閱圖3至圖6,在本實施例,該從動桿41的第一桿體411由一金屬片沖裁並概呈U形彎折而成,且U形開口位於該第一銜接部413,使該第一銜接部413為兩相間隔的金屬片體以夾置該操控桿42的第二銜接部425。而該抵接 部412由一與該第一桿體411一體延伸的金屬凸片4121及一以埋入式模製(insert molding)包覆該金屬凸片4121的塑膠塊4122所構成。該操控桿42由一金屬件44及一以埋入式模製包覆該金屬件44的塑膠件45所構成,且該金屬件44在對應該第二銜接部425處呈環形而具有一穿孔441。該轉軸43由該塑膠件45一體形成且穿過該金屬件44的穿孔441,而且該轉軸43兩端分別凸出該第二銜接部425兩相反側並分別穿出形成於該第一銜接部413兩金屬片體上的穿孔4131。在本實施例,第一桿體411呈U形彎折成雙層可以強化結構強度,但可理解地,第一桿體411為單層亦可實施。
參閱圖7至圖10,退卡機構4設置於第二外牆13與限位牆14之間,退卡機構4的轉軸43伸入絕緣本體1的導槽15,以由該導槽15導引沿該插置方向I往返移動。參閱圖11至圖13,藉由第二外牆13與限位牆14形成的軌道以及導槽15的導引,退卡機構4可沿該插置方向I在一常態位置(如圖11所示)及一退卡位置(如圖13所示)之間往返移動。當退卡機構4位於該常態位置時,從動桿41及操控桿42的第二桿體421皆位於插槽21內,操控桿42受第二外牆13擋止不能往第二外牆13外擺動,且受限位牆14擋止不能往插槽21內擺動,換言之,操控桿42受限於第二外牆13及限位牆14而不能相對從動桿41擺動,亦即被定位。而且,如圖8與圖10所示,操控桿42的凸塊424容置於絕緣本體1的缺角112(見圖4)處並抵於擋止面113,以限 制操作部422往插槽21內移動。此外,遮蔽外殼2的凸部24卡入從動桿41的凹部414。再參閱圖1與圖11,當電子卡8容置在插槽21時,退卡機構4位於常態位置,從動桿41的抵接部412與操控桿42的限制部423共同限制電子卡8沿該插置方向I的位移。其中限制部423形成的斜面426相對電子卡8的截角81設置,以防止電子卡8退出插槽21,而將電子卡8鎖定在插槽21中。
再參閱圖2、圖12與圖13,欲將電子卡8退出插槽21時,由操控桿42的操作部422施力拉動操控桿42以將操控桿42拉出插槽21,同時從動桿41受操控桿42連動一並往插口211方向移動,而從動桿41的抵接部412即推動電子卡8,將電子卡8推出插槽21,以方便使用者將電子卡8取出。在退卡機構4由常態位置移動至退卡位置的過程中,如圖12所示,只要將操控桿42拉出一定距離而未受第二外牆13限制時,操控桿42即可往第二外牆13外擺動以抵消非沿插置方向I所施的力量,避免退卡機構4因不當施力而變形或折斷的風險。如圖13所示,當退卡機構4位於該退卡位置時,抵接部412抵於限位牆14的端面141,使退卡機構4不會過度往插槽21外移動,而且此時操控桿42可相對於該從動桿41較大幅度擺動,以使限制部423較遠離電子卡8而不會干擾使用者取出或放入電子卡8。
當使用者將電子卡8取出後,再將退卡機構4推回常態位置以將退卡機構4收納定位。而且在使用者將退卡機構4由退卡位置移動到達常態位置時,遮蔽外殼2的凸部 24會卡入從動桿41的凹部414(見圖10),在凸部24卡入凹部414的瞬間能讓使用者感覺到聲響或卡入的感覺,即能讓使用者確知已達定位而不用再施力,並能確保退卡機構4到達定位。同樣地,若使用者欲將電子卡8置入插槽21時,需將退卡機構4先移至退卡位置,再置入電子卡8,然後將電子卡8連同退卡機構4一起推入插槽21,使退卡機構4移動至常態位置,即可將電子卡8鎖定在插槽21中。
參閱圖14,退卡機構4亦具有防止將電子卡8錯插的防錯插功能。將電子卡8錯插而使截角81朝向插槽21內側時,電子卡8的直角角落82會抵於操控桿42的斜面426,導致操控桿42的第二桿體421相對於從動桿41的第一桿體411歪斜而未能呈一直線,進而使操控桿42的第二桿體421受到第二外牆13的擋止不能再往插槽21內移動。藉此,使用者即知電子卡8錯插需要調整,避免電子卡8被錯插而無法運作。
在本實施例,絕緣本體1的限位牆14配合第二外牆13做為退卡機構4移動的軌道,且導槽15亦有導引退卡機構4的作用,而若只選擇設置限位牆14或導槽15其中之一,也能達到導引退卡機構4沿插置方向I直線移動的效果。而且導槽15的兩端也能具有限制退卡機構4沿插置方向I的移動範圍的功能。具體而言,當退卡機構4的轉軸43移動至導槽15其中一端時即被擋止,因此將導槽15的長度與退卡機構4由常態位置移動至退卡位置的距離相對應,即可限制退卡機構4僅能在常態位置與退卡位置之間移動。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退卡機構4的從動桿41與操控桿42使用埋入式模製方式製成,藉由金屬材質強化退卡機構4的結構強度,其中抵接部412及限制部423會與電子卡8接觸的部分皆為塑膠材質,以避免電性短路。但是,退卡機構4也可以全部由塑膠材質製成或者全部由金屬材質製成。若全部由金屬材質製成時,可在金屬表面塗布絕緣層,以避免電性短路。
參閱圖15,本發明電連接器100之第二較佳實施例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惟,在第二較佳實施例中,限位牆14較往插槽21內延伸,使退卡機構4位於退卡位置時,即從動桿41的抵接部412抵於限位牆14的端面141時,操控桿42剛好未受第二外牆13限制能往第二外牆13外擺動。如此即可解除操控桿42的限制部423對電子卡8的限位,方便取放電子卡8。換言之,第二較佳實施例的操控桿42在能夠往第二外牆13外擺動時,退卡機構4即被限位牆14的端面141擋止,而不能再進一步往外移動。雖然如此,由於退卡機構4移動至退卡位置時,在抵接部412被限位牆14的端面141擋止的瞬間操控桿42即可擺動,因此若使用者在拉動退卡機構4受擋止而停頓的瞬間產生非沿插置方向I的力量,亦能藉由操控桿42的擺動來抵消,故同樣能避免退卡機構4因不當施力而變形或折斷的風險。
綜上所述,前述實施例的退卡機構4包括有從動桿41及可擺動地與從動桿41連接的操控桿42,在退卡機構4由 常態位置移動至退卡位置的過程中,只要將操控桿42拉出插槽21一定距離,操控桿42即可擺動以抵消非沿插置方向I所施的力量,避免退卡機構4因不當施力而變形或折斷的風險。再者,藉由操控桿42的限制部423能將電子卡8鎖定在插槽21中以防電子卡8脫出,而且限制部423也具有防錯插功能以防電子卡8錯插。此外,前述實施例的退卡機構4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且能避免電性短路。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電連接器
1‧‧‧絕緣本體
11‧‧‧底壁
111‧‧‧側緣
112‧‧‧缺角
113‧‧‧擋止面
12‧‧‧第一外牆
13‧‧‧第二外牆
14‧‧‧限位牆
141‧‧‧端面
15‧‧‧導槽
2‧‧‧遮蔽外殼
21‧‧‧插槽
211‧‧‧插口
212‧‧‧區域
213‧‧‧區域
22‧‧‧側壁
23‧‧‧蓋板部
24‧‧‧凸部
3‧‧‧端子
31‧‧‧固定部
32‧‧‧導接部
33‧‧‧彈臂
34‧‧‧接觸部
4‧‧‧退卡機構
41‧‧‧從動桿
411‧‧‧第一桿體
412‧‧‧抵接部
4121‧‧‧金屬凸片
4122‧‧‧塑膠塊
413‧‧‧第一銜接部
4131‧‧‧穿孔
414‧‧‧凹部
42‧‧‧操控桿
421‧‧‧第二桿體
422‧‧‧操作部
423‧‧‧限制部
424‧‧‧凸塊
425‧‧‧第二銜接部
426‧‧‧斜面
43‧‧‧轉軸
44‧‧‧金屬件
441‧‧‧穿孔
45‧‧‧塑膠件
8‧‧‧電子卡
81‧‧‧截角
9‧‧‧電路板
圖1是一立體圖,說明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安裝於一電路板用以電連接一電子卡;圖2是一立體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在進行安裝或退出電子卡的狀態;圖3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圖4是圖3的另一角度視圖;圖5是一立體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退卡機構以埋入式模製方式製成,其中將金屬構件與塑膠構件分開圖示;圖6是圖5的另一角度視圖;圖7是一立體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退卡機構位於一常態位置及其與電子卡的作用關係,其中該第一較 佳實施例的遮蔽外殼未示出;圖8是一立體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退卡機構在常態位置時與絕緣本體的作用關係;圖9是一俯視圖;圖10是一沿圖9中X-X直線所取的剖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退卡機構在常態位置時與絕緣本體及遮蔽外殼的作用關係;圖11至圖13是俯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退卡機構由常態位置移動至退卡位置的動作及其與電子卡的作用關係,其中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遮蔽外殼未示出;圖14是一俯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退卡機構具有防錯插功能;圖15是一類似於圖12的視圖,說明本發明電連接器之第二較佳實施例。
100‧‧‧電連接器
1‧‧‧絕緣本體
11‧‧‧底壁
111‧‧‧側緣
112‧‧‧缺角
113‧‧‧擋止面
12‧‧‧第一外牆
13‧‧‧第二外牆
14‧‧‧限位牆
141‧‧‧端面
15‧‧‧導槽
2‧‧‧遮蔽外殼
21‧‧‧插槽
212‧‧‧區域
213‧‧‧區域
22‧‧‧側壁
23‧‧‧蓋板部
24‧‧‧凸部
3‧‧‧端子
31‧‧‧固定部
32‧‧‧導接部
33‧‧‧彈臂
34‧‧‧接觸部
4‧‧‧退卡機構
41‧‧‧從動桿
411‧‧‧第一桿體
412‧‧‧抵接部
413‧‧‧第一銜接部
414‧‧‧凹部
42‧‧‧操控桿
421‧‧‧第二桿體
422‧‧‧操作部
423‧‧‧限制部
424‧‧‧凸塊
425‧‧‧第二銜接部
426‧‧‧斜面
43‧‧‧轉軸
8‧‧‧電子卡
81‧‧‧截角

Claims (14)

  1. 一種電連接器,包含:一絕緣本體,具有一底壁;一遮蔽外殼,與該絕緣本體組合且共同界定一插槽及一進出該插槽的插口,以供一電子卡沿一插置方向進出該插槽;多個端子,固設於該絕緣本體的底壁且部分凸伸於該插槽中;及一退卡機構,設置於該插槽並相鄰界定該插槽且沿該插置方向延伸的一側壁,且可沿該插置方向在一常態位置及一退卡位置之間往返移動,該退卡機構包括一從動桿及一可擺動地與該從動桿連接的操控桿,該從動桿具有一沿該插置方向延伸的第一桿體,及一由該第一桿體遠離該操控桿之一端往橫向延伸且與該插口相對的抵接部,該操控桿具有一沿該插置方向延伸的第二桿體,及一形成於該第二桿體遠離該從動桿之一端以供施力的操作部,其中在該退卡機構位於該常態位置時,該操控桿的第二桿體大部分位於該插槽內且受該側壁擋止不能往該側壁外擺動,而在該退卡機構位於該退卡位置時,該操控桿可往該側壁外擺動。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本體還具有一垂直凸出該底壁且沿該插置方向延伸的外牆,且該側壁由該外牆所形成。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 緣本體具有一設於該底壁且沿該插置方向延伸的導槽,該退卡機構還包括一樞接該從動桿及該操控桿的轉軸,且該轉軸伸入該導槽,以由該導槽導引沿該插置方向往返移動。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本體還具有一垂直凸出該底壁且沿該插置方向延伸的限位牆以將該插槽分隔成一容置該電子卡的區域及一容置該退卡機構的區域並限制該退卡機構沿該插置方向移動,該限位牆具有一面向該抵接部的端面,且在該退卡機構位於該退卡位置時,該抵接部抵於該端面。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本體還具有分別垂直凸出該底壁且沿該插置方向延伸的一第一外牆、一形成該側壁的第二外牆及一限位牆,該第一外牆及該第二外牆分別連接該底壁的兩相對側緣,該限位牆分別與該第一外牆及該第二外牆相間隔,且該限位牆與該第一外牆共同界定容置該電子卡的區域,而與該第二外牆共同界定容置該退卡機構的區域並形成導引該退卡機構沿該插置方向移動的軌道,在該退卡機構位於該常態位置時,該操控桿受限於該第二外牆及該限位牆而不能相對該從動桿擺動。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限位牆具有一面向該抵接部的端面,且在該退卡機構位於該退卡位置時,該抵接部抵於該端面。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 緣本體還具有一設於該底壁且沿該插置方向延伸的導槽,且該導槽位於該限位牆與該第二外牆之間,該退卡機構還包括一樞接該從動桿及該操控桿的轉軸,且該轉軸伸入該導槽,以由該導槽導引沿該插置方向往返移動。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從動桿的第一桿體具有一位於偏靠該抵接部處的凹部,且該遮蔽外殼具有一凸部,在該退卡機構位於該常態位置時,該凸部卡入該凹部。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8項之任一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操控桿還具有一由該操作部往橫向凸出而與該抵接部同向凸伸的限制部,且該抵接部與該限制部共同限制該電子卡沿該插置方向的位移。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連接器,該電子卡具有一截角,其中,該限制部越遠離該從動桿越凸出該操作部而形成一與該截角位置相對應的斜面。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本體的底壁具有一靠近該插口的缺角並形成一垂直該插置方向的擋止面;該操控桿還具有一由該操作部凸出的凸塊,在該退卡機構位於該常態位置時,該凸塊容置於該缺角處且抵於該擋止面以限制該操作部往該插槽內移動。
  1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或7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從動桿還具有一形成於該第一桿體相反於該抵接部之一端的第一銜接部,該操控桿還具有一形成於該第二桿 體相反於該操作部之一端的第二銜接部,該第一銜接部與該第二銜接部相互疊置,且該轉軸穿設於該第一銜接部及該第二銜接部。
  1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從動桿的第一桿體由一金屬片沖裁而成,而該抵接部由一與該第一桿體一體延伸的金屬凸片及一以埋入式模製包覆該金屬凸片的塑膠塊所構成,該操控桿由一金屬件及一以埋入式模製包覆該金屬件的塑膠件所構成,且該轉軸由該塑膠件一體形成。
  1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從動桿的第一桿體由一金屬片沖裁並概呈U形彎折而成,且U形開口位於該第一銜接部,使該第一銜接部為兩相間隔的金屬片體以夾置該操控桿的第二銜接部,而該抵接部由一與該第一桿體一體延伸的金屬凸片及一以埋入式模製包覆該金屬凸片的塑膠塊所構成,該操控桿由一金屬件及一以埋入式模製包覆該金屬件的塑膠件所構成,且該金屬件在對應該第二銜接部處呈環形而具有一穿孔,該轉軸由該塑膠件一體形成且穿過該金屬件的穿孔,而且該轉軸兩端分別凸出該第二銜接部兩相反側並分別穿出形成於該第一銜接部兩金屬片體上的穿孔。
TW102106006A 2012-12-25 2013-02-21 Electrical connector TWI4911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10570171.9A CN103904484B (zh) 2012-12-25 2012-12-25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7195A TW201427195A (zh) 2014-07-01
TWI491118B true TWI491118B (zh) 2015-07-01

Family

ID=50995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106006A TWI491118B (zh) 2012-12-25 2013-02-21 Electrical connector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53369B2 (zh)
CN (1) CN103904484B (zh)
TW (1) TWI49111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68029B2 (en) * 2013-03-18 2015-03-03 Uju Electronics Co. Ltd. Socket for nano SIM card
KR20150108217A (ko) * 2014-03-17 2015-09-25 몰렉스 엘엘씨 풀러 타입 카드 소켓
CN104332766A (zh) * 2014-10-24 2015-02-04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及具有该连接器的移动终端设备
CN105826764B (zh) * 2015-07-30 2017-07-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卡卡座、电子卡卡托及终端设备
JP1553879S (zh) * 2015-11-03 2016-07-11
JP1553611S (zh) * 2015-11-03 2016-07-11
JP1552812S (zh) * 2015-11-03 2016-06-27
JP1552814S (zh) * 2015-11-04 2016-06-27
JP1552813S (zh) * 2015-11-04 2016-06-27
JP1552815S (zh) * 2015-11-06 2016-06-27
CN107959182B (zh) * 2016-10-17 2020-10-30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
JP1647726S (zh) * 2018-02-01 2019-12-09
CN108400495B (zh) * 2018-03-13 2019-10-01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锁扣装置
USD930000S1 (en) 2018-10-12 2021-09-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mory card
CN110048731B (zh) * 2019-05-16 2021-08-20 昆山杰顺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插销式电子卡座及移动终端
WO2021108570A1 (en) * 2019-11-26 2021-06-03 Arris Enterprises Llc Ejectable fan with push-push attachment mechanism and corresponding method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10501U (en) * 2006-11-07 2007-04-21 Tai Sol Electronics Co Ltd Drawer-type electric card connector
TWM424649U (en) * 2011-07-25 2012-03-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CN202172173U (zh) * 2011-06-29 2012-03-2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US8197272B2 (en) * 2007-10-31 2012-06-1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10473B2 (ja) * 1995-12-19 2000-02-21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イジェクタ付きコネクタ
TW347925U (en) * 1997-10-23 1998-12-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Card-retreating structure for connector of electronic card
JP3368465B2 (ja) * 1998-07-31 2003-01-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Icカードコネクタ
CN2358597Y (zh) * 1999-01-15 2000-01-1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CN2632880Y (zh) * 2003-02-27 2004-08-11 莫列斯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之退卡构造的按钮装置
US7011537B1 (en) * 2005-06-06 2006-03-14 Cheng Ue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SIM card connector with card ejection mechanism
JP2007287533A (ja) * 2006-04-19 2007-11-01 D D K Ltd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200956461Y (zh) * 2006-09-26 2007-10-03 璞瑞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延迟退卡功能的卡连接器
CN201191658Y (zh) * 2007-12-10 2009-02-04 东莞长安旭竤电子制品厂 存储卡连接器
CN102761027B (zh) * 2011-04-29 2014-10-29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KR101267845B1 (ko) * 2011-10-21 2013-05-27 한국몰렉스 주식회사 듀얼 메모리 카드형 소켓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M310501U (en) * 2006-11-07 2007-04-21 Tai Sol Electronics Co Ltd Drawer-type electric card connector
US8197272B2 (en) * 2007-10-31 2012-06-12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onnector
CN202172173U (zh) * 2011-06-29 2012-03-2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子卡连接器
TWM424649U (en) * 2011-07-25 2012-03-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04484B (zh) 2016-04-06
TW201427195A (zh) 2014-07-01
CN103904484A (zh) 2014-07-02
US9053369B2 (en) 2015-06-09
US20140206215A1 (en) 2014-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1118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US7544097B2 (en) Card connector
US7318740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pull tab
US8157576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latch mechanism
US7537486B2 (en) Card connector
US8827725B2 (en) Card read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movable card insertion mechanism
US20070093132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with shutter mechanism
US8235738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with an improved retainer
US8771001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20150162709A1 (en) Plug having improved release mechanism
US7083440B2 (en) Card connector
US20200251842A1 (en) Flat-conductor connector
EP3316413B1 (en) Connector with wire cover
US7156685B2 (en) Connector
JP5501316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TWI558011B (zh) Disc card plugin
JP6598023B2 (ja) コネクタ
US20220263273A1 (en) Low-height connector for high-speed transmission
US20080305665A1 (en) Card connector
JP2007165229A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装置
US7950937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bulge portion
JP5090510B2 (ja) メモリー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20030021093A1 (en) Card connector assembly
JP5400846B2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JP4883592B2 (ja) 電気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