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462973U - 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462973U
TWM462973U TW102205880U TW102205880U TWM462973U TW M462973 U TWM462973 U TW M462973U TW 102205880 U TW102205880 U TW 102205880U TW 102205880 U TW102205880 U TW 102205880U TW M462973 U TWM462973 U TW M462973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card
electronic card
abutting portion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22058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Foong-Ching Soo
Original Assignee
Molex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lex Inc filed Critical Molex Inc
Publication of TWM462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462973U/zh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Description

電連接器
本新型是有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是一種具有退卡機構的電連接器。
現有用於行動通訊裝置的用戶身分識別卡(SIM卡)面積越來越小,將SIM卡置入電連接器後較不易取出。因此,需在電連接器上設置退卡機構以方便將SIM卡退出電連接器的插槽。例如中國大陸專利CN101842942(對應美國案US08197272)公開一種連接器,包含有保持在罩與殼體之間的彈射部件,以將插入殼體和罩之間的SIM卡排出。其彈射部件具有大致為桿狀的主體部、形成在該主體部的一端部並在排出SIM卡時與SIM卡抵接的抵接部,及形成在主體部的另一端部進行SIM卡的排出操作的操作部。
由於抵接部必須抵靠於SIM卡後側,才能將SIM卡往前推出插槽。而為了容置抵接部需要在絕緣殼體的後壁部形成缺口,如此會降低後壁部的結構強度;或者為了保持後壁部完整連續,則除了形成插槽所需的殼體長度之外,還需額外增加殼體長度以容置抵接部,如此不利於小型化。
因此,本新型之一目的,即在提供一種具有退卡機構且能使絕緣殼可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且有利於小型化的電連接器。
本新型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具有退卡機構且能一起退出兩個電子卡的電連接器。
依據本新型之一實施態樣,本新型電連接器,可插接一具有一切角的電子卡,該電連接器包含一絕緣殼、一遮蔽外殼及一退卡機構。該絕緣殼具有相對的一前側及一後側。該遮蔽外殼與該絕緣殼相結合並共同界定一插槽,且該插槽的入口鄰近該前側,以供該電子卡沿一插卡方向進出該插槽。該退卡機構包括一作動桿,設置於該絕緣殼與該遮蔽外殼之間,並可沿該插卡方向移動,且具有一沿該插卡方向延伸並呈長條形的本體、一連接於該本體的一端部且凸伸出該前側的操作部,及一連接於該本體且鄰近該後側抵接部,該抵接部由該本體朝該插槽凸伸並具有一配合該電子卡的切角傾斜的斜面以由該切角處抵推該電子卡。
其中,該絕緣殼還具有一沿該插卡方向延伸的滑槽,該作動桿還具有一穿入該滑槽的止動部,該止動部抵靠於界定該滑槽並靠近該前側的端壁時,該作動桿位於一退卡位置。
其中,該止動部抵靠於界定該滑槽並靠近該後側的端壁時,該作動桿位於一收容位置。
依據本新型之另一實施態樣,本新型電連接 器,可插接分別具有一切角的一第一電子卡、一第二電子卡,該電連接器包含一絕緣殼、一遮蔽外殼及一退卡機構。該絕緣殼具有相對的一前側及一後側。該遮蔽外殼與該絕緣殼相結合並共同界定一第一插槽及一位於該第一插槽下方的第二插槽,且該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的入口鄰近該前側,以供第一電子卡、第二電子卡沿一插卡方向進出該第一插槽、第二插槽。該退卡機構包括一作動桿,設置於該絕緣殼與該遮蔽外殼之間,並可沿該插卡方向移動,且具有一沿該插卡方向延伸並呈長條形的本體、一連接於該本體的一端部且凸伸出該前側的操作部、一連接於該本體且鄰近該後側第一抵接部,及一連接於該本體且較該第一抵接部鄰近該後側的第二抵接部。該第一抵接部由該本體朝該第一插槽凸伸並具有一配合該第一電子卡的切角傾斜的斜面以由該切角處抵推該第一電子卡。該第二抵接部由該本體往下彎折延伸以由該第二電子卡的切角處抵推該第二電子卡。
其中,該絕緣殼還具有一沿該插卡方向延伸的滑槽,該作動桿的第二抵接部穿過該滑槽,且當該第二抵接部抵靠於界定該滑槽並靠近該前側的端壁時,該作動桿位於一退卡位置。
其中,該絕緣殼還具有一介於該第一插槽與該第二插槽之間的隔板,且該滑槽形成於該隔板並與該第二插槽連通。
其中,當該第二抵接部抵靠於界定該滑槽並靠 近該後側的端壁時,該作動桿位於一收容位置。
其中,該作動桿的本體與第一抵接部共平面。
本新型之功效:本新型之退卡機構的作動桿的抵接部對應位於電子卡的切角內縮所空出角落空間,使得絕緣殼不需要犧牲結構強度以容置抵接部,而且也不需要額外增加絕緣殼的長度,使絕緣殼1可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且有利於小型化。進一步地,藉由作動桿的止動部與滑槽相配合,能夠加強擋止作動桿的位移,確保作動桿僅在收容位置與退卡位置之間移動。再者,應用於具有雙層插槽的電連接器時,作動桿的第一抵接部及第二抵接部可以一起退出第一電子卡及第二電子卡。
100‧‧‧電連接器
101‧‧‧(第一)插槽
102‧‧‧第二插槽
10‧‧‧電路板
1‧‧‧絕緣殼
11‧‧‧前側
12‧‧‧後側
13‧‧‧滑槽
131‧‧‧端壁
132‧‧‧端壁
14‧‧‧隔板
2‧‧‧第一端子
3‧‧‧遮蔽外殼
31‧‧‧蓋板部
32‧‧‧側壁
4‧‧‧退卡機構
5‧‧‧作動桿
51‧‧‧本體
52‧‧‧操作部
53‧‧‧(第一)抵接部
531‧‧‧斜面
54‧‧‧導軌
541‧‧‧直線部
542‧‧‧第一擴大部
543‧‧‧第二擴大部
55‧‧‧止動部(第二抵 接部)
6‧‧‧導引部
61‧‧‧彈性片體
62‧‧‧凸起
7‧‧‧垂片
8‧‧‧(第一)電子卡
8’‧‧‧第二電子卡
81‧‧‧切角
9‧‧‧端子座
91‧‧‧絕緣板
92‧‧‧導電端子
本新型之其他的特徵及功效,將於參照圖式的實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現,其中:圖1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電連接器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圖2是圖1的另一角度視圖;圖3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圖4是圖3的另一角度視圖;圖5是一俯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退卡機構之作動桿位於收容位置;圖6是一沿圖5的VI-VI直線所取的剖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退卡機構之作用關係;圖7是一俯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退卡機構之 作動桿位於退卡位置;圖8是一沿圖7的VIII-VIII直線所取的剖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退卡機構之作用關係;圖9是一俯視圖,說明該第一較佳實施例的退卡機構與電子卡的作用關係,其中遮蔽外殼未示出;圖10是一俯視圖,說明本新型電連接器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其中遮蔽外殼未示出;圖11是一立體圖,說明該第二較佳實施例的作動桿;圖12是一立體圖,說明本新型電連接器之第三較佳實施例;圖13是一立體分解圖,說明該第三較佳實施例;圖14是圖13的另一角度視圖;圖15是一俯視圖,說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第一插槽容置第一電子卡;圖16是一仰視圖,說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第二插槽容置第二電子卡;圖17是一立體圖,說明第三較佳實施例的作動桿與第一電子卡及第二電子卡的作用關係。
在本新型被詳細描述之前,應當注意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
參閱圖1至圖4及圖9,本新型電連接器100之第一較佳實施例可插接一具有一切角81的電子卡8(見圖9)。電連接器100包含一絕緣殼1、多個設置於絕緣殼1的 導電端子2、一遮蔽外殼3及一退卡機構4。
絕緣殼1具有相對的一前側11及一後側12。導電端子2以埋入式模製方式(insert molding)與絕緣殼1結合固定。遮蔽外殼3具有一蓋板部31及兩個分別由蓋板部31相對側延伸的側壁32。遮蔽外殼3與絕緣殼1相結合並共同界定一插槽101,且插槽101的入口鄰近前側11,以供電子卡8沿一插卡方向I進出插槽101。
退卡機構4包括一作動桿5、一導引部6及一垂片7。作動桿5設置於絕緣殼1與遮蔽外殼3之間,並可沿插卡方向I在一收容位置(參閱圖5)及一退卡位置(參閱圖7)移動,且具有一本體51、一操作部52及一抵接部53。本體51沿插卡方向I延伸並呈長條形,具有一沿插卡方向I延伸且由相對於蓋板部31的表面凹陷的導軌54。在本實施例,導軌54沿垂直蓋板部31方向貫穿本體51,且具有一直線部541、一由直線部541的部分區域往外擴的第一擴大部542,及一由直線部541的另一部分區域往外擴的第二擴大部543。操作部52連接於本體51的一端部且凸伸出絕緣殼1的前側11。抵接部53連接於本體51且鄰近絕緣殼1的後側12,並由本體51朝插槽101凸伸並具有一配合電子卡8的切角81傾斜的斜面531以由該切角81處抵推電子卡8。導引部6形成於遮蔽外殼3的蓋板部31,且具有一彈性片體61及一凸起62。彈性片體61由蓋板部31沖切形成。凸起62形成於彈性片體61靠近自由端處,且表面呈弧形朝導軌54凸出。垂片7由蓋板部31垂直延伸並伸 入導軌54。
參閱圖5至圖8,凸起62與導軌54配合,使作動桿5可平穩地沿插卡方向I移動。藉由凸起62表面呈弧形,且在本實施例凸起62的外周呈圓形,使凸起62與作動桿5接觸的表面為弧面,而使作動桿5相對凸起62移動時可以更為滑順,且避免互相損傷。垂片7伸入導軌54並與導軌54相配合可進一步導引作動桿5沿插卡方向I直線移動。再者,如圖5與圖6所示,導軌54的第一擴大部542在作動桿5位於收容位置時,對應容置凸起62,使作動桿5相對凸起62定位。如圖7與圖8所示,導軌54的第二擴大部543在作動桿5位於退卡位置時,對應容置凸起62,使作動桿5相對凸起62定位,而使作動桿5不會滑移。藉此,使用者由操作部52施力移動作動桿5,在將作動桿5移到收容位置及退卡位置時,皆能感受到凸起62卡入第一擴大部542或第二擴大部543的感覺,即可知道作動桿5已達定位。
如圖9所示,電子卡8置入插槽101時,其後的切角81處抵靠於作動桿5的抵接部53,將作動桿5往插槽101外拉出(見圖7),抵接部53即推動電子卡8而將電子卡8退出插槽101。由於抵接部53對應位於電子卡8的切角81內縮所空出角落空間,使得絕緣殼1不需要犧牲結構強度以容置抵接部53,而且抵接部53的後緣與插槽101後緣大致齊平,因此也不需要額外增加絕緣殼1的長度。換言之,絕緣殼1可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且有利於小型化。
參閱圖10與圖11,本新型電連接器100之第二較佳實施例,其與第一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惟,在第二較佳實施例,絕緣殼1還具有一沿插卡方向I延伸的滑槽13。而作動桿5還具有一由本體51延伸且穿入滑槽13的止動部55。止動部55抵靠於界定滑槽13並靠近絕緣殼1的後側12的端壁131時,作動桿5位於收容位置。止動部55抵靠於界定滑槽13並靠近絕緣殼1的前側11的端壁132時,作動桿5位於退卡位置。藉此能夠加強擋止作動桿5的位移,確保作動桿5僅在收容位置與退卡位置之間移動。
參閱圖12至圖17,本新型電連接器100之第三較佳實施例,可插接分別具有一切角81、81’的一第一電子卡8、一第二電子卡8’。在本實施例,電連接器100同樣包含一絕緣殼1、多個設置於絕緣殼1的導電端子2、一遮蔽外殼3及一退卡機構4,而且還包含一端子座9。遮蔽外殼3與絕緣殼1相結合並共同界定一第一插槽101及一位於第一插槽101下方的第二插槽102,且第一插槽101、第二插槽102的入口鄰近絕緣殼1的前側11,以供第一電子卡8、第二電子卡8’沿一插卡方向I進出第一插槽101、第二插槽102。具體而言,絕緣殼1還具有一介於第一插槽101與第二插槽102之間的隔板14,導電端子2設於隔板14以與第一電子卡8電連接。端子座9位於隔板14下方且固定於電路板10上,並包括一絕緣板91及多個設於絕緣板91的導電端子92以與第二電子卡8’電連接。隔板14與絕緣板91分別界定第二插槽102的上下邊界。雖 然在本實施例,絕緣板91與絕緣殼1為分離設置,但是絕緣板91亦可變化為面積較大而與絕緣殼1一體連接的態樣,同樣可以形成上下兩個插槽。
在本實施例,退卡機構4與第二較佳實施例大致相同,惟,絕緣殼1的滑槽13形成於隔板14並與第二插槽102連通,而且作動桿5的止動部55亦可作為抵推第二電子卡8’的抵接部。亦即,在第三較佳實施例,作動桿5具有一第一抵接部53及一第二抵接部55。第一抵接部53由本體51朝第一插槽101凸伸,且具有一配合第一電子卡8的切角81傾斜的斜面531以由切角81處抵推第一電子卡8。第二抵接部55連接於本體51且較第一抵接部53鄰近絕緣殼1的後側12,由本體51往下彎折延伸以由第二電子卡8’的切角81’處抵推第二電子卡8’。具體而言,作動桿5的本體51與第一抵接部53共平面,而第二抵接部55穿過滑槽13與第二電子卡8’抵接。第二抵接部55亦具有止動的功能,同樣地,當第二抵接部55抵靠於界定滑槽13並靠近後側12的端壁131時,作動桿5位於收容位置;當第二抵接部55抵靠於界定滑槽13並靠近前側11的端壁132時,作動桿5位於退卡位置。
當第一電子卡8及第二電子卡8’同時插置於第一插槽101及第二插槽102時,由作動桿5的操作部52拉動作動桿5,使作動桿5由收容位置移動至退卡位置,其中第一抵接部53及第二抵接部55分別推動第一電子卡8及第二電子卡8’,而將第一電子卡8及第二電子卡8’退出第 一插槽101及第二插槽102。而依據第一抵接部53及第二抵接部55分別與第一電子卡8及第二電子卡8’的位置關係,第一電子卡8及第二電子卡8’可同時移動或先後移動。其中,當作動桿5在收容位置時,若即同時接觸第一電子卡8及第二電子卡8’,則拉動作動桿5時可以同時推動第一電子卡8及第二電子卡8’,使第一電子卡8及第二電子卡8’同時退出第一插槽101及第二插槽102;若在收容位置時,只有第一抵接部53接觸第一電子卡8,而第二抵接部55因為在第一抵接部53後方而與第二電子卡8’間隔小距離,則拉動作動桿5時,第一抵接部53會先推動第一電子卡8,待第一電子卡8移動一小段距離後,第二抵接部55才抵推第二電子卡8’。由於動摩擦力小於最大靜摩擦力,所以先推動第一電子卡8後再推動第二電子卡8’可以較為省力。
綜上所述,由於作動桿5的抵接部53對應位於電子卡8的切角81內縮所空出角落空間,使得絕緣殼1不需要犧牲結構強度以容置抵接部53,而且也不需要額外增加絕緣殼1的長度,使絕緣殼1可具有較佳的結構強度且有利於小型化。進一步地,藉由作動桿5的止動部55與滑槽13相配合,能夠加強擋止作動桿5的位移,確保作動桿5僅在收容位置與退卡位置之間移動。再者,應用於具有雙層插槽的電連接器100時,作動桿5的第一抵接部53及第二抵接部55可以一起退出第一電子卡8及第二電子卡8’。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而 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新型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專利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新型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1‧‧‧插槽
1‧‧‧絕緣殼
5‧‧‧作動桿
51‧‧‧本體
52‧‧‧操作部
53‧‧‧抵接部
531‧‧‧斜面
54‧‧‧導軌
542‧‧‧第一擴大部
543‧‧‧第二擴大部
8‧‧‧電子卡
81‧‧‧切角

Claims (8)

  1. 一種電連接器,可插接一具有一切角的電子卡,該電連接器包含:一絕緣殼,具有相對的一前側及一後側;一遮蔽外殼,與該絕緣殼相結合並共同界定一插槽,且該插槽的入口鄰近該前側,以供該電子卡沿一插卡方向進出該插槽;及一退卡機構,包括一作動桿,設置於該絕緣殼與該遮蔽外殼之間,並可沿該插卡方向移動,且具有一沿該插卡方向延伸並呈長條形的本體、一連接於該本體的一端部且凸伸出該前側的操作部,及一連接於該本體且鄰近該後側抵接部,該抵接部由該本體朝該插槽凸伸並具有一配合該電子卡的切角傾斜的斜面以由該切角處抵推該電子卡。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殼還具有一沿該插卡方向延伸的滑槽,該作動桿還具有一穿入該滑槽的止動部,該止動部抵靠於界定該滑槽並靠近該前側的端壁時,該作動桿位於一退卡位置。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止動部抵靠於界定該滑槽並靠近該後側的端壁時,該作動桿位於一收容位置。
  4. 一種電連接器,可插接分別具有一切角的一第一電子卡、一第二電子卡,該電連接器包含:一絕緣殼,具有相對的一前側及一後側; 一遮蔽外殼,與該絕緣殼相結合並共同界定一第一插槽及一位於該第一插槽下方的第二插槽,且該第一插槽、第二插槽的入口鄰近該前側,以供第一電子卡、第二電子卡沿一插卡方向進出該第一插槽、第二插槽;及一退卡機構,包括一作動桿,設置於該絕緣殼與該遮蔽外殼之間,並可沿該插卡方向移動,且具有一沿該插卡方向延伸並呈長條形的本體、一連接於該本體的一端部且凸伸出該前側的操作部、一連接於該本體且鄰近該後側第一抵接部,及一連接於該本體且較該第一抵接部鄰近該後側的第二抵接部,該第一抵接部由該本體朝該第一插槽凸伸並具有一配合該第一電子卡的切角傾斜的斜面以由該切角處抵推該第一電子卡,該第二抵接部由該本體往下彎折延伸以由該第二電子卡的切角處抵推該第二電子卡。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殼還具有一沿該插卡方向延伸的滑槽,該作動桿的第二抵接部穿過該滑槽,且當該第二抵接部抵靠於界定該滑槽並靠近該前側的端壁時,該作動桿位於一退卡位置。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殼還具有一介於該第一插槽與該第二插槽之間的隔板,且該滑槽形成於該隔板並與該第二插槽連通。
  7. 如請求項5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當該第二抵接部抵靠於界定該滑槽並靠近該後側的端壁時,該作動桿位於一收容位置。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電連接器,其中,該作動桿的本體與第一抵接部共平面。
TW102205880U 2013-02-20 2013-03-29 電連接器 TWM46297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079303 CN203205626U (zh) 2013-02-20 2013-02-20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62973U true TWM462973U (zh) 2013-10-01

Family

ID=49149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2205880U TWM462973U (zh) 2013-02-20 2013-03-29 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05626U (zh)
TW (1) TWM462973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6219A1 (en) * 2016-11-04 2018-08-30 PalPilot International Corp. Sim card reader connector with retention conta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05626U (zh)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91118B (zh) Electrical connector
US8308495B2 (en) Push-push card connector
US8814582B2 (en) Card connector
US7189088B2 (en) Card connector with anti-mismating device
US20080146059A1 (en) Memory card connector with card eject mechanism
CN104348030A (zh) 线对板连接器组合
TWM257528U (en) Electronic card connector
US20090311907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20110136360A1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KR101076472B1 (ko) 잠금형 유에스비 소켓장치
JP4489664B2 (ja) メモリー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US8282404B1 (en) Card connector
TWM451710U (zh) 卡片連接器
TWI250697B (en) Low profile memory card connector
TWM462973U (zh) 電連接器
TWM507083U (zh) 用於連接電子卡的連接器
US20070149017A1 (en) Card connector with an ejector
US9525225B1 (en) Card connector
TWM462971U (zh) 電連接器
US7549876B2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having an insulative housing integrally molded with a shell
JP2006114437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TWM462972U (zh) 電連接器
TWI337790B (en) Electrical card connector
JP3136568U (ja) カード挿入保護型コネクタ
JP7002115B2 (ja)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K Annulment or lapse of a utility model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