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72384B - Folding repair tool manufacturing method - Google Patents

Folding repair tool manufacturing method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72384B
TWI472384B TW101130479A TW101130479A TWI472384B TW I472384 B TWI472384 B TW I472384B TW 101130479 A TW101130479 A TW 101130479A TW 101130479 A TW101130479 A TW 101130479A TW I472384 B TWI472384 B TW I47238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r
bending
wire
spheroidizing
proces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304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8392A (zh
Original Assignee
Winride Interna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nride Interna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inride Internat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3047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72384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8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83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7238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72384B/zh

Link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 Wire Processing (AREA)

Description

折疊修理工具製程方法
本發明一種折疊修理工具製程方法,係在說明能克服改善一般折疊板手在製程外觀上產生的瑕疵,以及工時與成本的製程方法。
按,早期工業加工蓬勃發展,許多人皆投入這項產業,而此項產業又以維修零件加工為居多,一般在傳統折疊工具的製作流程上,以六角扳手為例,一般六角扳手的一端為作用端,另一端則為樞設於軸心上之組裝端,而在其製程上係採用預設長度的六角棒材予以折彎,可是,由於整體棒材的形狀皆為一致,往往在組裝端配合使用端直接進行折彎製程時,容易於組裝端的外觀上形成有尖角的特徵,又當使用者樞轉六角扳手時,容易碰觸尖角位置,導致一不留神而割傷手;除此之外,在組裝端內側也為尖角,當利用模具折彎時,因為尖角之型態係為線接觸而非平面接觸,使得應力易於集中在尖角上,造成製程中尖角的變型,進一步導致棒材折彎後尺寸的變形,而在最後的生產上,會產生過多的不良品等缺失。
請參閱中華民國專利公告號I369274「扳動工具及其折彎製程」,其包括下列步驟:準備一預定長度的棒材,其具有一工作端及一連接端→將該棒材的連接端壓扁成一扁平部,使該扁平部的厚度小於工作端的厚度→切斷該扁平部向外延伸的餘料,使該扁平部的兩側與工作端對應的兩側相連延伸→將該扁平部折彎形成一套接部,以獲得扳動工具折彎的成品。藉此,可大幅縮小扳動工具折彎後的厚度。
上述「扳動工具及其折彎製程」係為現今常見之折疊修理工具的製程方式,利用以改善習知技術上棒材進行彎折時,易在棒材周側形成具尖角 之形狀,進而導致使用者的割傷,但是,將棒材的連接端利用打扁製程的方式,會造成棒材在加工時產生硬化,如此一來,在進行折彎時,可能造成棒材由打扁處斷裂或是無法折彎的不穩定性。
另外,參閱中華民國專利公開號201117933『自行車修理工具組件之成型方法』,該製程係可以讓不同尺寸大小的摺疊扳手工具,其樞孔周側外觀呈現一致,且具有平整的外觀。然而此一製程係使用到昂貴的鍛造加工製程及其他二次修飾加工成型,除了會造成模具投資費用及生產成本太高,且相較傳統習之技術的扳手流程,需要過多的步驟來達成外觀呈現一致的目的,除了實施上流程的增加,自然造成產品工件的整體良率下降外,加工成本費用也大大超越習之傳統技術,降低消費者選擇的意願。
綜合上述兩項缺失得知,在進行折疊修理工具的改良加工過程中,所利用的方法是否能更接近習之傳統技術的流程步驟,並加以克服習之傳統技術製程及外觀的缺點,為最重要的一環。
有鑑於此,本發明人為了改善上述一般習知彎折棒材前的製程方式,易造成棒材斷裂與外觀上的瑕疵,且必須耗費更多的人力與製程時間等缺失,本發明人利用許多時間投入研究相關知識與方式,並加以比較各項優劣,且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究與開發,並歷經多次實驗與測試,而終於發明出一種「折疊修理工具製程方法」,有效克服習知改良技術為達成訴求所衍生之缺失與不適用性,且進一步減化製程步驟,降低生產所需時間,並貼近習之傳統技術的流程步驟,不增加過多的製造成本。
本發明一種折疊修理工具製程方法,其係改善習知技術在製程上容易產生斷裂及外觀上的瑕疵,且過多的製程步驟導致工時人力與料材的耗費等缺失。
為達成前述之發明目的,本發明折疊修理工具製程方法,其方法係包括以下各步驟:備料:備取待製程之線材;二次球化二次抽線:將線材經二次抽線與二次球化達到適當之尺寸,且形成具至少一平整面斷面之線材,而該線材另具有一內側面,且內側面與平整面為相互對應;裁切:利用機械裁切抽線完成後之線材成一預設長度的棒材,使其裁切後的棒材兩端各為一使用端與一折彎端;加工塑型:將抽線球化並裁切後之棒材的折彎端進行彎折,形成一具轉軸樞孔之折彎扳手成品。
本發明折疊修理工具製程方法進一步包括有下列技術特徵:
1.其中,該折彎端朝棒材的內側面彎折並相鄰或靠抵棒材的未彎折部分,而折彎端的內側面與棒材未彎折之內側面圈設形成一樞組孔,扳手轉軸外側呈現一致平整的表面。
2.在加工塑型步驟裡,使用端的加工與折彎端的彎折係可任一端先加工塑型,而使用端係可加工為六角、梅花、十字或一字。
3.在二次球化二次抽線的步驟上,線材於機械抽線後為即具至少一平面的造形斷面,如為四方形不等邊斷面,在該棒材的內側面或相鄰平整面之兩側係形成有一辨識槽,該棒材藉由辨識槽的設置以清楚明辨加工擺設位置。
本發明於「折疊修理工具製程方法」於用途上相當具有實用性及創新性,值得產業界大力推廣,並公諸於社會大眾。
有關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並配合 圖式詳細說明於後,相信本發明上述之目的、構造及特徵,當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體的瞭解。
以下係以較佳實施型態說明,且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之限制,請參閱第一圖所示,其係包括下列步驟:備料:備取待製程之線材(1);二次球化二次抽線:將線材(1)進行二次抽線與二次球化達到適當之尺寸,且形成一待加工線材(10),而該待加工線材(10)具有至少一平整面(101),而該待加工線材(10)另具有一內側面(102),且內側面(102)與平整面(101)為相互對應;裁切:利用機械裁切抽線球化完成後之待加工線材(10)成一預設長度的棒材(2),其中一端經車铣加工成為一使用端(21),另一端則為折彎端(22);加工塑型:將抽線球化並裁切後之棒材(2)的折彎端(22)進行彎折,並形成一具轉軸樞孔之折彎扳手成品(3),使其折彎端(22)的平整面(101)呈外凸弧彎狀,而內側面(102)則呈內凹弧彎狀,又該使用端(21)利用機械加工方式加工塑型;據此,藉由二次球化二次抽線方式所得的待加工線材(10),除了可獲得更加精準的尺寸外,也可使結構更加軟化,搭配棒材(2)具有的平面特徵,除了提升折彎端(22)彎折成型時的穩定性,並可使各棒材(2)於折彎後形成的轉軸外側呈現一致的平整表面。
前述各步驟為本發明主實施例之製程步驟,其製程步驟及材料已具備有可實施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主項的必要技術特徵,對應本案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內容,其係得以實施本發明製程步驟內容所需之技術特徵,而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是為對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內容的 詳述或附加技術特徵,而非用以限制申請專利範圍第一項的界定範圍,應知本案申請專利範圍不必要一定包含其餘附屬申請專利範圍所述的技術特徵。
球化抽線係為一種傳統金屬加工工藝,而主要的目的,是先利用球化的熱處理軟化方式,使金屬線材材料內部的層狀或網狀碳化物凝聚成為球狀提升加工塑性的能力,再經抽線過模方式將金屬線材利用抽線機得到預設形狀尺寸斷面的線材。
而請參閱第二圖至第五圖所示,本發明係為針對一般傳統抽線球化步驟的實施改良程序,定義為二次球化二次抽線,係將待製程之線材(1)進行一般的球化退火處理後,經由抽線模(4)得到一接近所需斷面形狀的線材(1)後,再進行第二次球化退火處理,並通過最後一道較小尺寸之抽線模(4)得到所需的斷面尺寸待加工線材(10),之後進行裁切成棒材(2),並經車铣加工得到使用端(21)與折彎端(22),再將其折彎端(22)進行彎折成型為折彎扳手成品(3),如此,經由二次抽線二次球化後的棒材(2)得到比起傳統抽線製程擁有更加軟化的內部結構,提升彎折成型加工時的穩定性外,更具有精準的斷面尺寸形狀。
請參閱第六圖至第十三圖所示,根據上述說明所進行之二次球化二次抽線製程後,使其裁切後的棒材(2)具有至少一平整面(101),及位於相反面之內側面(102)(第四圖所示,由左至右係為棒材(2)經抽線球化及裁切後形成數種不同樣式,而每種樣式之棒材(2)皆具有至少一平整面(101)及內側面(102))將棒材(2)折彎端(22)之內側面(102)朝向棒材(2)未彎折處之內側面(102)折彎,使其折彎端(22)靠抵或靠近於棒材(2)的內側面(102),而折彎端(22)的內側面(102)與棒材(2)未彎折的內側面(102)圈設形成一樞組孔(23),而使用端(21)係以機械車削、銑削等方式製程,使其形成為 六角狀、梅花狀、十字狀、一字狀或螺旋狀等型態(本發明加工塑型方式並非以上述利用機械或模具(2)為限,凡有在相同理念使其棒材(2)的折彎端(22)彎折,以及將使用端(21)製程各項型態的方式,皆屬本發明保護之範圍)。
請參閱第六圖、第十二圖及第十三圖所示,本發明在備料的步驟上,有些類型的棒材(2)並無法有效分辨欲要彎折之方向,例如:四方型不等邊之棒材(2),為了避免後續加工辨識上或作業上的困擾,在此類型的棒材(2)的內側面(102)或相鄰平整面(101)之兩側係於抽線球化步驟時即形成有一辨識槽(13),且該辨識槽(13)的槽型係為半圓形或矩形,而該辨識槽(13)是用以提供作業人員清楚明辨後續加工或作業上確切的擺設方向,避免後續加工送料時,治具或夾具的擺向錯誤。
請參閱第十四圖所示,將最後將使用端(21)與折彎端(22)以加工塑型完成的折彎扳手成品(3)組裝於設有軸桿(5)的修理工具組(6)內,且將折彎扳手成品(3)具平整面(101)的一側朝外,如此一來,即可避免使用者在樞轉折彎扳手成品(3)時形成尖銳的外觀,且達到不同尺寸的折彎扳手成品(3)在折彎樞組外側可形成一致的平整性,又折彎扳手成品(3)經由二次球化二次抽線後更佳的軟化,提升折彎端(22)的實施成功率,與習之改良技術相比,針對在球化抽線製程上的步驟改良,加上線材斷面的設計,即可減化習知技術於扳手轉軸外側成型上繁複的製程步驟與過多的工時成本。
由上所述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企圖具以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發明精神下所做有關本發明之任何修飾或變更者,皆仍應包括在本發明意圖保護之範疇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折疊修理工具製程方法」其實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確實是完全符合產業上發展所需,且所揭露之結構發明亦是具有前所未有 的創新構造,所以其具有「新穎性」應無疑慮,又本發明可較習用之結構更具功效之增進,因此亦具有「進步性」,其完全符合我國專利法有關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的規定,乃依法提起專利申請,並敬請 鈞局早日審查,並給予肯定。
(1)‧‧‧線材
(10)‧‧‧待加工線材
(101)‧‧‧平整面
(102)‧‧‧內側面
(13)‧‧‧辨識槽
(2)‧‧‧棒材
(21)‧‧‧使用端
(22)‧‧‧折彎端
(23)‧‧‧樞組孔
(3)‧‧‧折彎扳手成品
(4)‧‧‧抽線模
(5)‧‧‧軸桿
(6)‧‧‧修理工具組
第一圖係本發明製程步驟流程圖。
第二圖係本發明線材立體示意圖。
第三圖、第四圖係本發明線材經抽線模之作動示意圖。
第五圖係本發明棒材於抽線球化後,使用端加工塑型之立體示意圖。
第六圖係本發明棒材於抽線球化後,折彎端加工塑型之立體示意圖。
第七圖係本發明棒材經抽線球化後製程數種不同端面之棒材立體示意圖。
第八圖係本發明棒材於抽線球化後之第一種樣式之斷面示意圖。
第九圖係本發明棒材於抽線球化後之第二種樣式之斷面示意圖。
第十圖係本發明棒材於抽線球化後之第三種樣式之斷面示意圖。
第十一圖係本發明棒材於抽線球化後之第四種樣式之斷面示意圖。
第十二圖係本發明棒材於抽線球化後之第五種樣式之斷面示意圖。
第十三圖係本發明棒材於抽線球化後之第六種樣式之斷面示意圖。
第十四圖係本發明棒材於抽線球化後之第七種樣式之斷面示意圖。
第十五圖係本發明棒材樞組於修理工具組件立體示意圖。

Claims (5)

  1. 一種折疊修理工具製程方法,其方法係包括下列各步驟:備料:備取待製程之線材;二次球化二次抽線:將該線材經二次抽線與二次球化達到適當之尺寸,且形成具至少一平整面之該線材,而該線材另具有一內側面,且該內側面與該平整面為相互對應;裁切:利用機械裁切抽線球化完成後之線材成一預設長度的棒材,使其裁切後的該棒材兩端各為一使用端與一折彎端;加工塑型:將抽線球化並裁切後之該棒材的折彎端進行彎折,形成一具轉軸樞孔之折彎扳手成品。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折疊修理工具製程方法,其中,該折彎端朝棒材的內側面彎折並相鄰或靠抵棒材的未彎折部分,而折彎端的內側面與棒材未彎折之內側面圈設形成一樞組孔,扳手轉軸外側呈現一致平整的表面。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折疊修理工具製程方法,其中,在加工塑型步驟裡,使用端的加工與折彎端的彎折係可任一端先加工塑型,而使用端係可加工為六角、梅花、十字或一字。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折疊修理工具製程方法,其中,在加工塑型步驟裡,使用端的加工與折彎端的彎折係可任一端先加工塑型,而使用端係可加工為六角、梅花、十字或一字。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至第4項中任一項所述之折疊修理工具製程方法,其中,在二次球化二次抽線的步驟上,線材於機械抽線後為即具至少一平面的造形斷面,如為四方形不等邊斷面,在該棒材的內側面或相鄰平整面之兩側係形成有一辨識槽,該棒材藉由辨識槽的設置以清楚明 辨加工擺設位置。
TW101130479A 2012-08-22 2012-08-22 Folding repair tool manufacturing method TWI47238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0479A TWI472384B (zh) 2012-08-22 2012-08-22 Folding repair tool manufacturing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30479A TWI472384B (zh) 2012-08-22 2012-08-22 Folding repair tool manufacturing method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8392A TW201408392A (zh) 2014-03-01
TWI472384B true TWI472384B (zh) 2015-02-11

Family

ID=50820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30479A TWI472384B (zh) 2012-08-22 2012-08-22 Folding repair tool manufacturing method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7238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17867A (zh) * 2021-08-25 2021-11-09 苏州鸿康未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usb type-c壳体用长直扁圆管快速成型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2684A (ja) * 1991-03-12 1993-08-24 Cannondale Corp 自転車用の折りたたみ工具
US6880435B2 (en) * 2003-05-27 2005-04-19 Bicycle Tools Incorporated Fold up tool with center beam
TWI369274B (zh) * 2009-06-23 2012-08-01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12684A (ja) * 1991-03-12 1993-08-24 Cannondale Corp 自転車用の折りたたみ工具
US6880435B2 (en) * 2003-05-27 2005-04-19 Bicycle Tools Incorporated Fold up tool with center beam
TWI369274B (zh) * 2009-06-23 2012-08-0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8392A (zh) 2014-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01811B (zh) 一种tc4钛合金角形薄壁零件用热成型模具及成型方法
CN107440264A (zh) 一种空心花丝手镯及其制作工艺
CN103567721A (zh) 一种连接卸扣的锻造方法
CN106233008B (zh) 曲轴的压缩残余应力施加装置以及轴部件的增强方法
CN104998934A (zh) 一种九折工件的加工方法
TWI472384B (zh) Folding repair tool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10625051A (zh) 一种整体锻造三拐曲轴锻件制造方法
TWI434757B (zh) Folding repair tool manufacturing process
CN109513873A (zh) 一种t形螺栓的加工方法及其模具总成
CN103624483A (zh) 折叠修理工具制程方法
TWI434756B (zh) Folding repair tool manufacturing process
TWI625204B (zh) Folding hand tool manufacturing method
TW201117933A (en) Method of forming bike repair tool component
TW201636169A (zh) 自行車折疊工具製作方法
TW201817511A (zh) 無餘料扳手製法
CN109227034B (zh) 一种扭曲件的制造方法及金属扭曲件
CN105855439A (zh) 一种行星架的加工方法
TWI520820B (zh) Production method of bicycle folding tool (2)
TW202330194A (zh) 扳手本體及其製程
TWM628621U (zh) 扳手本體
TW201309401A (zh) 鑽尾螺絲之鑽尾部成型方法
TW201703946A (zh) 自行車折疊工具製作方法(五)
TWI600483B (zh) Bicycle quick release mandrel manufacturing methods
TW577788B (en) Method of making wrench of I-shaped cross-section
CN101386162A (zh) 改进的弯管扳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