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5231B - nipple - Google Patents

nipple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5231B
TWI465231B TW098108407A TW98108407A TWI465231B TW I465231 B TWI465231 B TW I465231B TW 098108407 A TW098108407 A TW 098108407A TW 98108407 A TW98108407 A TW 98108407A TW I465231 B TWI465231 B TW I46523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nipple
grip
base
region
bas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08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02308A (en
Inventor
Nao Shimizu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0023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023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52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523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7/00Baby-comforters; Teething rings
    • A61J17/001Baby-comfor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7/00Baby-comforters; Teething rings
    • A61J17/10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1/00Teats
    • A61J11/0005Teats having additional ports, e.g. for connecting syringes or straw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1/00Teats
    • A61J11/0035Teats having particular shape or stru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1/00Teats
    • A61J11/0075Accessories theref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7/00Baby-comforters; Teething rings
    • A61J17/10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J17/105Nipple attach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17/00Baby-comforters; Teething rings
    • A61J17/10Detai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A61J17/111Holders therefor, e.g. to prevent loss or to hold in plac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ediatric Medicine (AREA)
  • Medical Preparation Storing Or Oral Administration Devices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奶嘴 【技術領域】
本發明係有關於具有乳頭部之奶嘴,特別係有關於可以輕易洗淨乳頭部內部之奶嘴。
又,本發明係有關於具有乳頭部及握把之奶嘴,特別係有關於容易握持握把且在將握把含於口中時,可防止握把深入口內之奶嘴。
此外,本發明係有關於具有乳頭部及可旋動握把之奶嘴,特別係有關於在使用者將乳頭部含於口中時,可防止握把接觸使用者之臉的奶嘴。
再者,本發明係有關於具有乳頭部及可旋動握把之奶嘴,特別係有關於操作時不易妨礙握把之旋動的奶嘴。
【背景技術】
以往,奶嘴作為含於嬰幼兒口中使用之保育器具是已知的。例如,如日本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01-276185中所揭示者,奶嘴具有模仿母親乳頭所形成之乳頭部及固持乳頭部之基部。乳頭部形成為中空狀,以便在被含於嬰幼兒口中時容易彈性變形。此外,乳頭部之中空內部透過形成於基部之通氣孔(特開2001-276185中之標號16)連通於外部。該通氣孔形成為小直徑,以防止液體浸入與異物流入乳頭部內部等。
又,通常,奶嘴更具有由基部朝外延伸之板狀凸緣部、及固持於基部之握把(握持部)。凸緣部係設置成用以防止將乳頭部含於口中之嬰幼兒吞入整個奶嘴,握把則設置成可穩定地握持奶嘴。
通常,握把係包夾著凸緣部配置於與乳頭部相反之側。前述握把最好在嬰幼兒由乳頭部側越過凸緣部將奶嘴吞入時,可容易握持,這是因為要可迅速且確實地拉出被吞入嬰幼兒口內之奶嘴的緣故。典型地,握把由基部突出某程度之長度,且設計成可相對基部旋動。
但是,這種習知之奶嘴具有幾個缺點。
首先,第1問題是無法將乳頭部之內部保持清潔。如前所述,連通乳頭部內部之通氣孔形成為小直徑,以防止液體與異物等流入。但是,不論通氣孔之尺寸再怎麼小,也不可能完全防止塵埃與液體等進入乳頭部之內部。以往,進入乳頭部內部之塵埃與液體等係藉揉出而由乳頭部內部去除。但是,這種方法不僅繁雜耗時,且無法由乳頭部內部完全去除進入之塵埃與液體等。含於嬰幼兒口中使用之奶嘴必須維持清潔,而殘留在乳頭部內部之塵埃與液體等則會過度地激起保護嬰幼兒之保護者的不安。
又,日本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03-210554中揭露乳頭部可由其他零件分離之奶嘴。在該奶嘴中,可以輕易且仔細地洗淨由其他零件分離之乳頭部。但是,這種可分離之奶嘴中,存在有嬰幼兒可能誤食分離之零件(所謂小零件)之另一問題。這問題是所有嬰幼兒器具應共同迴避之重大問題。
有關習知奶嘴之第2問題是當因嬰幼兒錯誤使用而由握把側將奶嘴放入口中時,由基部大幅地突出之握把會深入嬰幼兒口內。如前所述,奶嘴越過凸緣部而被吞入時,握把最好由基部大幅地突出,這是為了可以輕易握持握把,且藉此由口內迅速且確實地拉出奶嘴的緣故。另一方面,若握把由基部大幅地突出,則由握把側將奶嘴放入口中時,握把甚至有可能會戳到咽喉。即,出現了使可輕易握持握把及在將握把含於口中時不易深入口內兩者同時成立之課題。
有關習知奶嘴之第3問題是當乳頭部被含於嬰幼兒之口中時,可旋動之握把會接觸嬰幼兒之臉。如日本公開專利公報特開2001-276185之第3圖所示,在通常的使用狀態下,握把(特開2001-276185中之標號23)配置於藉凸緣部與嬰幼兒之臉隔開位置處。又,如該圖所示,在基部周圍中,於假設嬰幼兒啣著奶嘴時之該嬰幼兒頭部側,未設有凸緣部,或者,即使設有凸緣部,凸緣部由基部突出之量亦非常小。這是因為若凸緣部於嬰幼兒頭部側大幅突出,則凸緣部會接觸嬰幼兒之鼻子。另一方面,使用奶嘴時,握把會非預期地相對基部旋動,且握把可能會朝向位於嬰幼兒頭部側之方向伸出越過凸緣部。此時,握把會接觸嬰幼兒之臉,例如鼻子,有危害嬰幼兒之虞。
第4問題是藉安裝於握把之繩狀構件,限制握把之旋動,而繩狀構件,例如用以防止奶嘴落至地面或奶嘴遺失等之奶嘴固持構件大多安裝至可旋動之握把上。又,該繩狀構件很容易會在形成例如U形之握把上滑動。因此,繩狀構件會移動至被可旋動地固持於基部之握把之U形的端部,不斷發生繩狀構件被夾持在握把端部與基部間的情形。此時,將會有繩狀構件限制握把之旋動、及賦予握把朝非預期之方向移動之勢能或使之朝非預期之方向旋動等之虞。
【發明揭示】
本發明之目的係要消除有關習知奶嘴之前述問題,即,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可以輕易洗淨乳頭部之內部的奶嘴。又,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可以容易握持握把,且可在將握把含在口中時防止握把深入口內之奶嘴。再者,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在使用者將乳頭部含在口中時,可以防止握把接觸使用者之臉的奶嘴。又,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在操作時不易妨礙握把之旋動的奶嘴。
本發明之第1奶嘴之特徵在於具有中空狀之乳頭部、及固持前述乳頭部且於與固持前述乳頭部之側相反之側形成有開口的基部,前述開口形成在前述乳頭部之中空內部對面之位置且連通該中空內部。藉本發明之第1奶嘴,可輕易洗淨乳頭部之內部。
較佳地,本發明之第1奶嘴更具有被固持於前述基部之蓋體,且該蓋體可在閉鎖前述基部之前述開口之閉鎖位置及將前述基部之前述開口開放之開放位置間移動。
又,較佳地,本發明之第1奶嘴更具有被可旋動地固持於前述基部之握把。前述握把相對前述基部旋動,且可於第1區域內及第2區域內移動,前述握把位於第一區域內時,限制前述蓋體由前述閉鎖位置移動。
較佳地,在如此第1奶嘴中,前述握把亦可於位於第1區域與第2區域間之賦勢區域內移動。前述握把在位於前述賦勢區域內時,被朝向前述第1區域或前述第2區域之任一者賦與勢能。較佳地,在如此第1奶嘴中,於前述握把可旋動地被固持於前述基部之端部設有突出部,且在前述握把相對前述基部旋動而由前述第1區域或前述第2區域到達前述賦勢區域時,前述突出部接觸前述基部,藉此,前述握把被朝向前述第1區域或前述第2區域之任一者賦與勢能。
又,較佳地,在如此之第1奶嘴中,前述握把形成為兩端部被可旋動地固持於前述基部之大略U字形,配置於前述閉鎖位置之前述蓋體在沿前述握把之旋動軸線的方向上,位於前述握把之兩端部間,前述蓋體可相對前述基部滑動,在前述握把位於前述第1區域內時,前述握把之至少一部份沿著前述蓋體之滑動方向位於配置於前述閉鎖位置之前述蓋體之至少一部份附近。或者,在如此之本發明第1奶嘴中,前述握把形成為兩端部被可旋動地固持於前述基部之大略U字形,配置於前述閉鎖位置之前述蓋體在沿前述握把之旋動軸線的方向上,位於前述握把之兩端部間,前述蓋體可相對前述基部旋動,在前述握把位於前述第1區域內時,前述握把之至少一部份沿著前述蓋體之旋動方向位於配置於前述閉鎖位置之前述蓋體之至少一部份附近。
此外,較佳地,在如此之第1奶嘴中,前述第1區域包含當使用者啣著奶嘴時,前述握把藉重力相對於前述基部旋動而朝向前述基部之位置,且前述第2區域包含假定使用者啣著奶嘴時,前述握把由前述基部朝該使用者頭部側之方向延伸的位置。
另外,較佳地,在如此之第1奶嘴中更具有由前述基部朝部延伸之凸緣部,前述凸緣部包含三個以上於與固持有前述乳頭部之側相反之側隆起之隆起部。較佳地,在如此之本發明第1奶嘴中,當由與固持有前述乳頭部之側相反之側來觀察奶嘴時,於前述握把之旋動軸線上延伸之假想直線的兩側,分別配置有至少一個以上之前述隆起部。
又,較佳地,在如此之第1奶嘴中,前述握把形成為兩端部被可旋動地固持於前述基部之大略U字形,前述握把在由被可旋動地固持於前述基部之前述兩端部離開的位置處形成有溝部。較佳地,在如此之本發明第1奶嘴中,藉一對設置於前述握把之突起,於前述一對突起間形成前述溝部。又,較佳地,如此之本發明第1奶嘴更具有安裝於前述握把之前述溝部之繩狀構件。
此外,較佳地,在如此之本發明第1奶嘴中,前述基部及前述蓋體之其中一者設有凸部,且前述基部及前述蓋體之另一者形成有可與凸部卡合之凹部,前述蓋體位於前述閉鎖位置時,前述凸部與前述凹部卡合,前述蓋體卡止於前述基部。
另外,較佳地,本發明之第1奶嘴更具有由前述基部朝外延伸之板狀凸緣部,前述握把包夾著前述凸緣部配置於與前述乳頭部相反之側。
又,較佳地,本發明之第1奶嘴更具有由前述基部朝外延伸之板狀凸緣部,前述凸緣部包含三個以上朝與固持有前述乳頭部之側相反之側隆起之隆起部。較佳地,在如此之本發明第1奶嘴中,當由與固持有前述乳頭部之側相反之側來觀察奶嘴時,於前述握把之旋動軸線上延伸之假想直線的兩側,分別配置有至少一個以上之前述隆起部。
此外,在如此之本發明第1奶嘴中,前述握把形成為兩端部被可旋動地固持於前述基部之大略U字形,前述握把在由被可旋動地固持於前述基部之前述兩端部離開的位置處形成有溝部。較佳地,在如此之本發明第1奶嘴中,前述溝部藉設置於前述握把之一對突起,形成於前述一對突起間。又,較佳地,如此之本發明第1奶嘴更具有安裝於前述握把之前述溝部之繩狀構件。
又,較佳地,在如此之本發明第1奶嘴中,前述握把形成大略U字形,U字之兩端部被可旋動地固持於前述基部。
本發明之第2奶嘴之特徵在於具有乳頭部、固持前述乳頭部之基部、由前述基部朝外延伸之板狀凸緣部、及被固持於前述基部且包夾著前述凸緣部配置於與前述乳頭部相反之側的握把,前述凸緣部包含三個以上朝與固持有前述乳頭部之側相反之側隆起之隆起部。藉本發明之第2奶嘴,可以輕易地握持握把,且當握把被含在口中時,握把不易深入口內。
較佳地,在本發明第2奶嘴中,前述握把被可旋動地固持於前述基部,當由與固持有前述乳頭部之側相反之側來觀察奶嘴時,於沿前述握把之旋動軸線延伸之假想直線的兩側,分別配置有至少一個以上之前述隆起部。
本發明之第3奶嘴之特徵在於具有乳頭部、固持前述乳頭部之基部、及被可旋動地固持於前述基部之握把,前述握把相對於前述基部旋動,可於第1區域內、第2區域內及第1區域與第2區域間之賦勢區域內移動,前述握把在位於前述賦勢區域內時,被朝向前述第1區域或前述第2區域之任一者賦與勢能。藉本發明之第3奶嘴,當使用者將乳頭部含於口中時,握把不易接觸使用者之臉。
較佳地,在本發明之第3奶嘴中,前述第1區域包含當使用者啣著奶嘴時,前述握把藉重力相對於前述基部旋動而朝向前述基部之位置,且前述第2區域包含假定使用者啣著奶嘴時,前述握把由前述基部朝該使用者頭部側之方向延伸的位置。
又,較佳地,在本發明之第3奶嘴中,於前述握把被可旋動地固持於前述基部之端部設有突出部,在前述握把相對前述基部旋動而到達前述賦勢區域時,前述突出部接觸前述基部,藉此,前述握把被朝向前述第1區域或前述第2區域之任一者賦與勢能。
另外,較佳地,本發明之第3奶嘴更具有由前述基部朝外延伸之板狀凸緣部,前述握把包夾著前述凸緣部配置於與前述乳頭部相反之側。
較佳地,本發明之第4奶嘴具有乳頭部、固持前述乳頭部之基部、及端部被可旋動地固持於前述基部之握把,前述握把在由前述兩端部離開的位置處形成有溝部。藉本發明之第4奶嘴,可以在操作時,使握把之旋動不易受到妨礙。
較佳地,在本發明之第4奶嘴中,前述溝部藉設置於前述握把之一對突起,形成於前述一對突起間。
本發明之第4奶嘴更具有安裝於前述握把之前述溝部之繩狀構件。
【圖式簡單說明】
第1圖是顯示本發明奶嘴之一實施形態之立體圖,顯示蓋體位於閉鎖位置之狀態。
第2圖是第1圖之立體圖,顯示蓋體位於開放位置之狀態。
第3圖是由與固持有乳頭部之側相反之側,顯示第1圖之奶嘴的圖。
第4圖是由上方顯示第1圖之奶嘴的圖。
第5圖是由側面顯示第1圖之奶嘴的圖。
第6圖是沿第3圖之VI-VI線之截面圖。
第7圖是沿第3圖之VII-VII線之截面圖。
第8圖是顯示組裝至第1圖之奶嘴之握把,並且顯示繩狀構件的圖。
第9圖是沿第8圖之IX-IX線之截面圖。
第10圖是沿第3圖之X-X線之截面,用以說明奶嘴之作用的圖。
第11圖是對應第10圖之圖,顯示握把由第10圖之狀態旋動之狀態。
第12圖是對應第10圖及第11圖之圖,顯示握把再由第11圖之狀態旋動之狀態。
第13圖是對應第1圖之圖,顯示奶嘴之一變形例的立體圖。
第14圖是對應第2圖之圖,顯示第13圖之奶嘴之立體圖。
【用以實施發明之形態】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
第1圖至第14圖是用以說明本發之奶嘴之一實施形態的圖。其中第1圖及第2圖是顯示奶嘴之立體圖,第3圖是由與固持有乳頭部之側相反之側顯示奶嘴之圖,第4圖是由上方顯示奶嘴之俯視圖,第5圖是由側面顯示奶嘴之側面圖,第6圖是沿第3圖之VI-VI線之截面圖,第7圖是沿第3圖之VII-VII線之截面圖。
如第1圖至第7圖所示,奶嘴10具有模仿女性乳頭所形成之乳頭部20、固持乳頭部20之基部30、及被固持於基部30之蓋體40。如第6圖所示,乳頭部20由基部30突出於一側。又,蓋體40被固持於與固持基部30之乳頭部20之側(一側)相反之側(另一側)。如第4圖至第6圖所示,乳頭部20及蓋體40配置於沿著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隔著基部30對向之位置。
又,奶嘴10更具有由基部30朝外部延伸之板狀凸緣部60、及被可旋動地固持於基部30之握把50。握把50包夾著凸緣部60配置於與乳頭部20相反之側,換言之,沿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包夾著凸緣部60與乳頭部20相反之側(前述另一側)。
以下,依序詳細說明奶嘴10之各構成元件。又,以下之說明中,若無特別指示,「上」、「下」、「橫」、「上下方向」及「橫方向」之用語係指被使用者(嬰幼兒等)啣著,使乳頭部20由基部30之突出方向La大致沿著水平方向之奶嘴的「上」、「下」、「橫」、「上下方向」及「橫方向」。「上下方向」係對應於第3圖中之紙面的上下方向,「上」係對應於第3圖中之紙面上方。又,橫方向係對應於第3圖中之紙面的橫方向。
首先,說明乳頭部20。乳頭部20由形成中空狀之人工乳頭構件25構成,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人工乳頭構件25含有形成中空狀之乳頭部20及連接於乳頭部20之底部26。底部26逐漸擴展且最後形成開口,且透過該底部26可由外部到達(進入)乳頭部20之中空內部。又,人工乳頭構件25可由易於變形之材料形成,例如,可使用透明矽橡膠作為人工乳頭構件25之材料。
接著,說明基部30。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基部30由第1基材31及與第1基材31嵌合之第2基材32形成大略板狀。又,第1基材31之一部份亦構成凸緣部60。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第1基材31由外側呈環狀地抵接於人工乳頭構件25之底部26。另一方面,第2基材32由內側呈環狀地抵接於人工乳頭構件25之底部26。因此,人工乳頭構件25之底部26被第1基材31與第2基材32夾持。如此,基部30固持乳頭部20,使乳頭部20由一側突出。
此外,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進入第2基材32之底部26之部份33形成為管狀,且該管狀部份33沿著乳頭部20之長方向(亦對應於突出方向La)延伸。管狀部份33之其中一端部於乳頭部20之中空內部形成開口,且管狀部份33之另一端部於外部形成開口。因此,沿著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位於乳頭部20之中空內部對面之開口35形成於基部30之另一側。該開口35連通於乳頭部20之中空內部,換言之,乳頭部20之內部透過該開口35連通外部。
接著,說明蓋體40。如第6圖及第7圖所示,蓋體40包含平行於基部30延伸之形成大略板狀的蓋部41、及與蓋部41一體地形成之軸部44。如第6圖所示,蓋體40之軸部44係被第1基材31與第2基材32固持且可旋動(可轉動)。如第6圖所示,蓋體40之旋動軸心Lb大略平行於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又,如第6圖所示,軸部44之直徑於前端處加大,可防止軸部44由第1基材31與第2基材32之間脫離,蓋體40由基部30脫落。此外,藉軸部44以旋動軸心Lb為中心旋動,蓋部41可以在,如第1圖所示,沿著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由另一側與基部30重疊之位置與,例如,如第2圖所示,朝與旋動軸心Lb直交之方向偏離基部30之位置之間移動(滑動)。因此,蓋體40可相對基部30在將基部30之開口35閉鎖之閉鎖位置(參照第1圖)與將基部30開放之開放位置之間相對移動。
如第3圖至第5圖所示,蓋體40更具有由蓋部41朝側方突出之限制突起45。限制突起45朝蓋部41之側方向基部30側延伸,詳而言之,如第5圖所示,限制突起45由蓋部41之側方,經過構成基部30之第2基材32側方,延伸至構成基部30之第1基材31側方。該限制突起45由側方抵接基部30以限制蓋體40之旋動,如第3圖所示,該蓋體40由閉鎖位置之旋動僅可能為朝向限制突起45位於前側之旋動方向Da。
又,於基部30及蓋體40之一者上設有凸部,且基部30及蓋體40之另一者形成有可卡合於凸部36之凹部42。在圖所示之例子中,於由基部30之第2基材32構成之部份,設有沿著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在本實施形態中,平行於蓋體40之旋動軸心Lb)突出於另一側之凸部36(請參照第2圖)。又,於蓋體40之蓋部41上,形成有可收納凸部36之凹部42。如第6圖所示,蓋體40位於閉鎖位置時,凸部36與凹部42配置於對面之位置。此時,凸部36進入凹部42,蓋體40卡止於基部30。
接著,說明凸緣部(屏蔽部)60。如前所述,凸緣部60由基部30朝外延伸。在本實施形態中,凸緣部60與由基部30之第1基材31構成之部份一體地形成。該凸緣部60係設置成用以防止使用者將奶嘴10吞入至咽喉深處。又,凸緣部60上形成有二個貫通孔61。因此,假如使用者將奶嘴10吞入到凸緣部60之位置,亦可透過孔61來呼吸。
如第1圖及第3圖所示,凸緣部60不朝基部30之上方大幅突出。當使用者將奶嘴10之乳頭部20含於口內時,基部30之上方朝向使用者之鼻子。因此,為了防止朝基部30上方突出之凸緣部60戳到使用者之鼻子、或妨礙使用者之鼻子呼吸等,凸緣部60不朝基部30之上方大幅突出。
又,如第3圖至第5圖所示,凸緣部60具有三個以上之隆起部62、62、63,該等隆起部62、62、63朝向與固持有乳頭部20之側相反之側,即,沿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朝向另一側局部地隆起。在圖示之例子中,凸緣部60具有下方隆起部63及一對上方隆起部62、62之三個隆起部。如第3圖所示,由與固持有乳頭部20之側相反之側觀察奶嘴10時,換言之,沿著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由前述另一側朝前述一側觀察奶嘴10時,一對上方隆起部62、62配置於後述握把50之旋動軸線Lc延伸之假想直線的上方。又,由與固持有乳頭部20之側相反之側觀察奶嘴10時,下方隆起部63配置於握把50之旋動軸線Lc延伸之假想直線的下方。此外,一對上方隆起部62、62配置於以橫方向上之中心線為中心的對稱位置。
接著,說明握把50。如第8圖及第9圖所示,握把50具有大略U字形之本體部51、及由U字形兩端分別向內延伸之軸部56。本體部51係藉將大略長方形形狀之細長板狀材,以平行於其板面之軸為中心彎曲成弓形而形成。又,第8圖是顯示未組裝於奶嘴之狀態之握把50的正面圖,且第9圖是沿第8圖之IX-IX線的截面圖。
如第7圖所示,握把50之軸部56配置於形成在第1基材31與第2基材32間的空間內,且被由第1基材31及第2基材32構成之基部30固持並可旋動(可轉動)。如第7圖及第8圖所示,一對軸部56之各個軸心係定位成配置在同一直線上,且握把50可以軸部56為旋動軸線Lc相對基部30旋動(擺動)。如第3圖至第5圖所示,握把50之旋動軸線Lc於橫方向上延伸,且與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及蓋體40之旋動軸線Lb大略直交。如前所述,又,如圖所示,握把50包夾著凸緣部60配置於與乳頭部20相反之側。因此,如第5圖所示,握把50可旋動而突出於與固持乳頭部20之側相反之側,換言之,沿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突出於另一側。
又,如第1圖、第3圖及第4圖所示,配置於閉鎖位置之蓋體40於沿握把50之旋動軸線Lc的方向上,位於握把50之本體部51兩端部間的位置處。此外,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握把50之軸部56被固持於基部30,且沿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與位於閉鎖位置之蓋體40之限制突起45相鄰。又,當握把50相對於基部30旋動時,握把50之本體部51可通過與蓋體40之限制突起45相鄰之位置。
如第8圖所示,握把50之軸部56包含直徑比軸部56之其他部分更粗之前端部57。如第7圖所示,藉前端部57與第1基材31及第2基材32產生干涉,可防止握把50之軸部56由基部30脫離,握把50由基部30脫落。又,如第9圖至第12圖所示,握把50之軸部56設有由前端部57之外周面突出之突出部58。
握把50以旋動軸線Lc為中心相對握把50旋動時,如第10圖至第12圖所示,在某區域中,突出部58與基部30之一部分接觸。又,突出部58具有作為凸輪之功能,且按壓具有凸輪隨動件功能之基部30的一部分,使之彈性變形。藉如此之構造,當握把50位於突出部58抵接基部30之賦勢區域A3內時,握把50被朝向賦勢區域A3外,即,鄰接第2區域A2兩外側之位置的第1區域A1及第2區域A2賦與勢能。更詳而言之,如第11圖所示,賦勢區域A3內形成有死點邊界線Ld,當由旋動軸線Lc延伸之握把50之長方向線Le位於賦勢區域A3內比死點邊界線Ld更靠近第1區域A1側之位置時,握把50被賦與朝第1區域A1側旋動之勢能。相反地,當握把50之長方向線Le位於賦勢區域A3內比死點邊界線Ld更靠近第2區域A2側之位置時,握把50被賦與朝第2區域A2側旋動之勢能。
又,在圖示之例子中,握把50位於賦勢區域A3內時,設於握把50之兩端部之突出部58抵接於構成為可輕易彈性變形之基部30的按壓部38。按壓部38可構成為例如,懸臂,藉採用如此之構造,握把50可以平順地相對基部30旋動。又,利用握把50之突出部58與基部30之按壓部38的卡合,可以穩定地產生握把50之賦勢力。
藉以上方式,握把50相對基部30旋動,可於第1區域A1內、賦勢區域A3內及第2區域A2內移動。如上所述,握把50包夾著凸緣部60配置在與乳頭部20相反之側。因此,握把50可在藉與凸緣部(屏蔽部)60之干涉而劃定之範圍,詳而言之,在與固持有乳頭部20相反之側並以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為中心之大略180°範圍內旋動。構成該可旋動範圍之第1區域A1包含當使用者口中含著奶嘴10之乳頭部20時,握把50藉重力相對基部30旋動而朝向該基部30之位置,即,包含握把50之長方向線Le由旋動軸線Lc朝下方延伸之位置(請參照第10圖)。另一方面,第2區域A2包含當假設使用者口中含著奶嘴10之乳頭部20時,握把50由基部30延伸朝向該使用者頭部側之位置,即,握把50之長方向線Le由旋動軸線Lc向上方延伸之位置(請參照第12圖)。
如第9圖及第12圖所示,設置於握把50端部之突出部58在握把50位於第2區域A2時,包含可與基部30之按壓部38面接觸之卡合面59。因此,如第5圖及第11圖所示,第2區域A2係握把50可移動範圍狹窄之範圍。又,藉握把50之突出部58與基部30之按壓部38的面接觸,無論奶嘴10之固持狀態為何,即,無論奶嘴10之哪個部份沿著垂直方向位於上方,均可將握把50相對於基部30穩定地定位。
此外,如第3圖及第5圖所示,握把50之旋動軸線Lc配置成由沿著蓋體40之旋動軸線Lb(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之前述一側,與位於閉鎖位置之蓋體40的限制突起45相鄰。因此,握把50之本體部51於沿著蓋體40之旋動軸線Lb(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之前述另一側延伸時,握把50之本體部51之其中一端部部份係配置於配置在閉鎖位置之蓋體40之限制突起45附近、大致相鄰的位置。因此,當握把50之長方向線Le由握把50之旋動軸線Lc沿著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於前述另一側延伸時,藉蓋體40之限制突起45與握把50之本體部51之干涉,令限制突起45位於前側,以限制蓋體40由閉鎖位置朝開放位置移動。
又,在圖示之例子中,握把50之長方向線Le沿大略上下方向於下方延伸時,亦限制蓋體40由閉鎖位置朝開放位置移動。詳而言之,如第4圖及第5圖所示,當握把50之長方向線Le沿大略上下方向於下方延伸時,握把50之本體部51相對於握把50之旋動軸線Lc朝沿著蓋體40之旋動軸線Lb(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的前述另一側偏心,連結於握把50之軸部56。即,當握把50之長方向線Le沿大略上下方向於下方延伸時,沿蓋體40之旋動軸線Lb之握把50之本體部51的中心位置沿著蓋體40之旋動軸線Lb比握把50之旋動軸線Lc更偏向前述另一側(第4圖中之紙面下側)。如此,當握把50之長方向線Le沿大略上下方向於下方延伸時,握把50之本體部51沿著蓋體40之旋動軸心Lb比握把50之軸部56更朝前述另一側突出。因此,由旋動軸線Lc於下方延伸之握把50之本體部51沿蓋體40之旋動方向,配置於配置在閉鎖位置之蓋體40之限制突起45附近、大致相隔之位置處。如此,當握把50之長方向線Le沿大略上下方向於下方延伸時,亦限制蓋體40由閉鎖位置朝開放位置移動。
結果,當握把50位於第1區域A1內時,握把50之至少一部份經常沿著蓋體40相對基部30之滑動方向,位於配置在閉鎖位置之蓋體40之至少一部份(限制突起45)附近,詳而言之,相鄰的位置處。因此,當握把50位於第1區域A1內時,限制蓋體40由閉鎖位置移動。
另一方面,如上所述,第2區域A2係握把50由旋動軸線Lc於上方延伸之狹窄範圍。又,如第2圖所示,且如第5圖中之雙點虛線所示,當握把50之長方向線Le沿大略上下方向於上方延伸時,沿蓋體40之旋動軸心Lb之握把50之本體部51的中心位置沿蓋體40之旋動軸心Lb比握把50之旋動軸線Lc更偏向前述一側(第5圖中之紙面左側)。如此,當握把50之長方向線Le沿大略上下方向於上方延伸時,握把50之本體部51沿著蓋體40之旋動軸心Lb比握把50之軸部56更朝前述一側突出,而非朝前述另一側突出。結果,當握把50位於第2區域A2內時,不與由閉鎖位置移動之蓋體40發生干涉。即,當握把50位於第2區域A2內時,不限制蓋體40由閉鎖位置之移動。
此外,如第8圖較佳地所示,在與可旋動地被固持於基部30之兩端部分開之位置處,於握把50的本體部51形成有溝部53。在圖示之例中,溝部53係藉設於握把50之本體部51的一對突起54,形成於該等一對突起54之間。如第8圖所示,於溝部53上可安裝繩狀構件70。繩狀構件70可舉例如用以防止奶嘴10朝地面落下或奶嘴10遺失之奶嘴固持件。
又,如上所述,蓋體40、握把50及凸緣部60可由,例如,樹脂構成。
以下,說明由以上構造構成之奶嘴10之作用。
如上所述,通常,在奶嘴10上設有可於與固持有乳頭部20之側相反之側突出的握把50。握把50可不握持放入使用者口內後應保持清潔之乳頭部20,穩定地握持奶嘴10。又,握把50通常包夾著凸緣部60配置於與乳頭部20相反之側。如此,當使用者由乳頭部20側越過凸緣部60吞入奶嘴10時,可謀求輕易地握持該握把50,這是因為要可以將手指鉤於握把50,迅速且確實地拉出被吞入使用者口內之奶嘴10的緣故。因此,典型地,握把50係設置成由基部30突出某程度之長度,且可相對基部30旋動。但是,如此由基部30大幅突出之握把50在使用者因錯誤使用而由握把50側吞入奶嘴10時,有深入使用者口內,甚至戳到喉部之虞。
另一方面,依據本實施形態,如上所述,凸緣部60包含三個以上於與固持有乳頭部20之側相反之側隆起之隆起部62、62、63。如此,依據本實施形態之奶嘴10,當使用者(嬰幼兒等)錯誤使用奶嘴10而由握把50側啣著奶嘴10時,藉三個以上之隆起部62、62、63,可以界定出抵接於使用者(嬰幼兒等)之口的面。該等隆起部62、62、63於與固持有乳頭部20之側相反之側,即,握把50突出之側隆起。因此,當錯誤使用時,可以縮短握把50進入使用者口內之長度,且可有效地抑制奶嘴10對口內造成之損傷。
同時,可仍然維持握把50由基部30突出之長度。因此,當使用者錯誤使用奶嘴10而由乳頭部20側越過凸緣部60吞入奶嘴10時,可以將指頭輕易地鉤住維持充分突出長度之握把50。藉此,可以在如此錯誤使用時,可由使用者口內迅速且確實地拉出奶嘴10。
又,在本實施形態之奶嘴10中,仍是原樣地維持作為凸緣部60整體之厚度。因此,不會使用於奶嘴10之材料費用增加。
又,特別地,在本實施形態中,當由與固持有乳頭部20之側相反之側觀察奶嘴10時,於握把50之旋動軸線Lc上延伸之假想線兩側,分別配置有至少一個以上之隆起部62、63。依據如此之奶嘴10,藉少數之隆起部62、63,便可以界定出使用者在錯誤使用奶嘴10而由握把50側啣著奶嘴10時,抵接於使用者之口的面。藉此,可以將奶嘴10維持為極簡易之構造。
又,通常,於奶嘴10上設有由基部30朝外部延伸之凸緣部60。但是,基部30之周圍中,當假定使用者(嬰幼兒等)啣著奶嘴10之乳頭部20時,於該使用者之頭部側未設有凸緣部60,或即使有設置,凸緣部60由基部30突出之量亦非常小。這是因為若凸緣部60於使用者之頭部側大幅突出,則凸緣部60將會接觸使用者之鼻子的緣故。因此,使用奶嘴10時,若握把50相對於基部30旋動,握把50朝位於使用者頭部份側之方向延伸,則握把50不會被凸緣部60隱蔽,有接觸使用者之鼻子之虞,此外,甚至有戳到使用者鼻子之虞。
另一方面,依據本實施形態之奶嘴10,在未施加預期之外力的狀況下,可限制握把50由第1區域A1朝第2區域A2或由第2區域A2朝第1區域A1越過賦勢區域A3,相對基部30旋動。因此,可於第1區域A1及第2區域A2之任一者內穩定地維持握把50。因此,當使用奶嘴10時,可以將握把50之旋動範圍縮小至特定之區域,使握把50不會朝使用者頭部側之方向延伸。藉此,當使用奶嘴10時,可有效地抑制握把50接觸使用者之鼻子。
特別地,依據本實施形態,第1區域A1包含在使用者啣著奶嘴10時,握把50藉重力相對基部30旋動且朝向基部30之位置。第2區域A2包含在假定使用者啣著奶嘴10時,握把50由基部30朝該使用者頭部側之方向延伸之位置,依據如此之奶嘴10,當奶嘴10之乳頭部20被含在使用者之口內時,可以將握把50穩定地維持在第1區域A1內。因此,可以有效地抑制握把50非預期地由第1區域A1朝第2區域A2旋動,且有效地抑制握把50朝使用者頭部側之方向延伸。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於握把50之至少其中一軸部56上設有突出部58,且在握把50相對基部30旋動而由第1區域A1或第2區域A2到達賦勢區域A3時,突出部58接觸基部30,藉此,賦與握把50朝向第1區域A1或第2區域A2之任一者移動之勢能。依據如此之奶嘴10,可藉簡易之構造形成含有死點之賦勢區域A3。又,於所形成之賦勢區域A3兩側,形成第1區域A1及第2區域A2。
此外,奶嘴10之乳頭部20通常形成為中空狀,且在習知之奶嘴中,無法由乳頭部20之內部完全去除進入之塵埃與液體等。當然,乳頭部20之被含於使用者(嬰幼兒等)口內之部份必須維持清潔。又,殘留在乳頭部20內部之塵埃與液體等則會過度地激起保護使用者(嬰幼兒等)之保護者(例如,嬰幼兒之父母)的不安。
另一方面,在本實施形態之奶嘴10中,於基部30固持乳頭部20之側相反之側,形成有開口35,且開口35配置於在乳頭部20之中空內部對面的位置,且與該中空內部連通。依據如此之奶嘴10,藉利用開口35作為用以洗淨乳頭部20內部之洗淨用開口,可輕易地洗淨乳頭部20之內部,且可將乳頭部20保持於清潔之狀態。特別地,當開口35沿著乳頭部20由基部30突出之方向La位在該乳頭部20之中空內部對面時,例如,藉經由開口35將綿棒插入乳頭部20之內部,可以輕易地擦拭附著於乳頭部20內部之污垢等。藉此,可將奶嘴10保持於極清潔之狀態,在衛生上非常理想,並且可以對奶嘴10之使用者(嬰幼兒等)之保護者(例如,嬰幼兒之父母)賦與安心感。
特別地,在本實施形態中,設有被固持於基部30上之蓋體40,且蓋體40可於將基部30之開口35閉鎖之閉鎖位置(請參照第1圖)及將基部30之開口35開放之開放位置(請參照第2圖)之間移動。依據如此之奶嘴10,藉使蓋體40移動至開放位置,可以如上述般輕易且仔細地洗淨乳頭部20之內部。又,除了洗淨奶嘴10時以外,藉使蓋體40移動至閉鎖位置,可以抑制液體或塵埃等進入乳頭部20之內部。
此外,亦可預想到的是在未預期之情形下,如此之蓋體40會由閉鎖位置移動。此時,液體與塵埃等經由開口35進入乳頭部20內部之可能性高。又,蓋體40呈由基部30突出之狀態,有由基部30突出之蓋體40接觸使用者之虞,且甚至有由基部30突出之蓋體40戳到使用者之虞。另一方面,在本實施形態中,當可於第1區域A1內及第2區域A2內移動之握把50位於第1區域A1時,限制蓋部41由閉鎖位置移動。依據如此之奶嘴10,藉將握把50配置在第1區域A1內,可防止蓋體40未預期地由閉鎖位置移動。即,藉將握把50配置在第1區域A1內,可將蓋體40留在閉鎖位置。藉此,可抑制蓋體40未預期地相對基部30旋動,呈蓋體40由基部30突出之狀態。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當握把50位在第1區域A1與第2區域A2間之賦勢區域A3內時,握把50被朝向第1區域A1或第2區域A2之任一者賦與勢能。依據如此之奶嘴10,在未施加預期外力之狀況下,可極有效地防止握把50由第1區域A1朝第2區域A2或由第2區域A2朝第1區域A1越過賦勢區域A3,相對基部30旋動。藉此,可以將握把50穩定地維持於第1區域A1內,且有效地限制蓋體40由閉鎖位置之移動。
此外,如上所述,在本實施形態中,於握把50之至少一軸部56設有突出部58,且在握把50相對基部30旋動而由第1區域A1或第2區域A2到達賦勢區域A3時,突出部58接觸基部30,藉此,握把50被朝向第1區域A1或第2區域A2之任一者賦與勢能。依據如此之奶嘴10,可藉簡易之構造,形成含有死點之賦勢區域A3。又,於所形成之賦勢區域A3兩側,形成第1區域A1及第2區域A2。
此外,在本實施形態中,配置於閉鎖位置之蓋體40,於沿握把50之旋動軸線Lc的方向上,位於握把50之兩端部之間。又,蓋體40藉相對基部30旋動,相對基部30滑動。同時,當握把50位於第1區域A1內時,握把50之至少一部份,沿著蓋體40之滑動方向,位於配置於閉鎖位置之蓋體40之至少一部份附近。依據如此之奶嘴10,可藉簡易之構造,實現使用握把50之蓋體40的旋動限制機構。
又,在本實施形態中,第1區域A1包含在使用者啣著奶嘴10時,握把50藉重力相對基部30旋動且朝向基部30之位置。第2區域A2包含在假定使用者啣著奶嘴10時,握把50由基部30朝該使用者頭部側之方向延伸之位置。依據如此之奶嘴10,當奶嘴10之乳頭部20被含在使用者之口內時,可以將握把50穩定地維持在第1區域A1內。因此,可以有效地限制蓋體40由閉鎖位置之移動。
又,依據本實施形態,於基部30及蓋體40之其中一者設有凸部36,且於基部30及蓋體40之另一者形成有可卡合凸部36之凹部42。當蓋體40位於閉鎖位置時,凸部36與凹部42卡合,且蓋體40卡止於基部30。依據如此之奶嘴10,可抑制蓋體40未預期地由閉鎖位置移動,將蓋體40一直留在閉鎖位置。藉組合使用前述握把50限制蓋體40之旋動之構造,可將蓋體40更確實地一直留在閉鎖位置。
此外,通常,繩狀構件70大多是,例如,安裝於奶嘴10之可旋動握把50上的用以防止奶嘴朝地面落下或奶嘴遺失等之奶嘴固持件。同時,該繩狀構件70在握把50滑動,會輕易地移動至可旋動地被固持於基部30之握把50端部,且一旦繩狀構件70移動至握把50之端部,則有繩狀構件70限制握把50之旋動,或使握把50朝非預期方向旋動等之虞。
另一方面,依據本實施形態,在與可旋動地被固持於基部30之兩端部分開之位置處,於握把50形成有溝部53。同時,將繩狀構件70安裝於握把50之溝部53時,可防止繩狀構件70在握把50上移動。藉此,奶嘴10之使用時或洗淨時等的操作時,可有效地防止繩狀構件70朝可旋動地被固持於基部30之握把50的端部移動,限制握把50之旋動等不便。
特別地,在本實施形態中,藉設於握把50之一對突起54,於該一對突起54之間形成溝部53。依據如此之奶嘴10,可藉簡易之構造,形成溝部53。
此外,可對上述實施形態進行各種變更。以下,說明變形之一例。
例如,在上述實施形態中,所顯示的是配置於閉鎖位置之蓋體40於沿著握把50之旋動軸線Lc之方向上位於握把50之間,且蓋體40可相對基部30滑動之例,但並不限於此。以一例而言,可如第13圖及第14圖所示般地變更。在第13圖及第14圖所示之例中,配置於閉鎖位置之蓋體40a於沿著握把50之旋動軸線Lc的方向上位於握把50之間。同時,蓋體40a,相對基部30,以大略平行於握把50之旋動軸線Lc的軸心Lf為中心而可相對基部30旋動(擺動)。在此例中,蓋體40a之蓋部41a於沿橫向之兩側,厚度較大。結果,如第13圖所示,當握把50位於第1區域A1內時,握把50之至少一部份係沿著蓋體40a之旋動方向位於配置於閉鎖位置之蓋體40之至少一部份(即,於蓋部41a之兩側之厚度較大部份)附近。藉此,當握把50位於第1區域A1內時,可限制蓋體40a由閉鎖位置移動。又,由於沿橫向之中央部處之蓋部41a厚度較薄,所以在沿乳頭部20之突出方向La於前述另一側突出之握把50與蓋體40a之間,可形成用以將手指鉤在握把50上之間隙。
又,第13圖及第14圖所示之例除了蓋部之構造以外,與前述實施形態大略相同。在第13圖及第14圖中,與前述實施形態相同之部份賦予相同之符號,且省略重複之詳細說明。
此外,在前述實施形態中,所示的是藉設置於握把50之一對突起54,於該一對突起54間形成溝部53之例,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藉使握把50之本體部51之一部份的厚度比其他部份的厚度薄,形成溝部。
再者,在前述實施形態中,所示的是藉使凸緣部60之厚度局部地增厚而形成隆起部62、63之例,但不限於此。例如,亦可在設置隆起部62、63處,由固持有乳頭部20之側於凸緣部60形成凹部,使凸緣部60之厚度大致為一定。
10...奶嘴
20...乳頭部
25...人工乳頭構件
26...底部
30...基部
31...第1基材;第1部分
32...第2基材
33...管狀部份
35...開口
36...凸部
38...按壓部
40,40a...蓋體
41,41a...蓋部
42...凹部
44...軸部
45...限制突起
50...握把
51...本體部
53...溝部
54...突起
56...軸部
57...前端部
58...突出部
59...卡合面
60...凸緣部
61...貫通孔
62...上方隆起部
63...下方隆起部
70...繩狀構件
A1...第1區域
A2...第2區域
A3...賦勢區域
Da...旋動方向
La...突出方向
Lb...旋動軸心
Lc...旋動軸線
Ld...死點邊界線
Le...長方向線
Lf...軸心
第1圖是顯示本發明奶嘴之一實施形態之立體圖,顯示蓋體位於閉鎖位置之狀態。
第2圖是第1圖之立體圖,顯示蓋體位於開放位置之狀態。
第3圖是由與固持有乳頭部之側相反之側,顯示第1圖之奶嘴的圖。
第4圖是由上方顯示第1圖之奶嘴的圖。
第5圖是由側面顯示第1圖之奶嘴的圖。
第6圖是沿第3圖之VI-VI線之截面圖。
第7圖是沿第3圖之VII-VII線之截面圖。
第8圖是顯示組裝至第1圖之奶嘴之握把,並且顯示繩狀構件的圖。
第9圖是沿第8圖之IX-IX線之截面圖。
第10圖是沿第3圖之X-X線之截面,用以說明奶嘴之作用的圖。
第11圖是對應第10圖之圖,顯示握把由第10圖之狀態旋動之狀態。
第12圖是對應第10圖及第11圖之圖,顯示握把再由第11圖之狀態旋動之狀態。
第13圖是對應第1圖之圖,顯示奶嘴之一變形例的立體圖。
第14圖是對應第2圖之圖,顯示第13圖之奶嘴之立體圖。
10...奶嘴
20...乳頭部
30...基部
31...第1基材
32...第2基材
35...開口
36...凸部
40...蓋體
41...蓋部
45...限制突起
50...握把
51...本體部
53...溝部
54...突起
56...軸部
60...凸緣部
61...貫通孔

Claims (16)

  1. 一種奶嘴,包含:中空狀之乳頭部;及基部,係固持前述乳頭部,且於與固持前述乳頭部之側相反之側形成有用以洗淨前述乳頭部之中空內部的開口,前述開口形成在前述乳頭部之中空內部對面之位置且連通該中空內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奶嘴,更具有被固持於前述基部之蓋體,且該蓋體可在閉鎖前述基部之前述開口之閉鎖位置及將前述基部之前述開口開放之開放位置間移動。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奶嘴,更具有可旋動地被固持於前述基部之握把,前述握把可相對前述基部旋動,且前述把手之可搖動範圍包含第1區域內及第2區域內,前述握把位於第1區域內時,限制前述蓋體由前述閉鎖位置移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奶嘴,其中前述握把亦可於位於第1區域與第2區域間之賦勢區域內移動,前述握把在位於前述賦勢區域內時,被賦與朝向前述第1區域或前述第2區域之任一者之勢能。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奶嘴,其中於前述握把之可旋動地被固持於前述基部之端部設有突出部, 在前述握把相對前述基部旋動而由前述第1區域或前述第2區域到達前述賦勢區域時,前述突出部接觸前述基部,藉此,前述握把被賦與朝向前述第1區域或前述第2區域之任一者的勢能。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奶嘴,其中前述握把形成為兩端部可旋動地被固持於前述基部之大略U字形,配置於前述閉鎖位置之前述蓋體在沿前述握把之旋動軸線的方向上,位於前述握把之兩端部間,前述蓋體可相對前述基部滑動,在前述握把位於前述第1區域內時,前述握把之至少一部份,沿著前述蓋體之滑動方向位於配置於前述閉鎖位置之前述蓋體之至少一部份附近。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奶嘴,其中前述握把形成為兩端部可旋動地被固持於前述基部之大略U字形,配置於前述閉鎖位置之前述蓋體在沿前述握把之旋動軸線的方向上,位於前述握把之兩端部間,前述蓋體可相對前述基部旋動,在前述握把位於前述第1區域內時,前述握把之至少一部份,沿著前述蓋體之旋動方向位於配置於前述閉鎖位置之前述蓋體之至少一部份附近。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奶嘴,其中前述第1區域包含當使用者啣著奶嘴時,前述握把藉重力相對於前述基部旋動而朝向前述基部之位置,前述第2區域包含假定使用者啣著奶嘴時,前述握 把由前述基部朝該使用者頭部側之方向延伸的位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奶嘴,其中前述基部及前述蓋體之其中一者設有凸部,且前述基部及前述蓋體之另一者形成有可與凸部卡合之凹部,前述蓋體位於前述閉鎖位置時,前述凸部與前述凹部卡合,前述蓋體卡止於前述基部。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奶嘴,更具有由前述基部向外延伸之板狀凸緣部,前述握把包夾著前述凸緣部配置於與前述乳頭部相反之側。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奶嘴,更具有由前述基部朝外延伸之板狀凸緣部,前述凸緣部包含三個以上朝與固持有前述乳頭部之側相反之側隆起之隆起部。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奶嘴,其中當由與固持有前述乳頭部之側相反之側來觀察奶嘴時,於前述握把之旋動軸線上延伸之假想直線的兩側,分別配置有至少一個以上之前述隆起部。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奶嘴,其中前述握把形成為兩端部可旋動地被固持於前述基部之大略U字形,前述握把在由可旋動地被固持於前述基部之前述兩端部離開的位置處形成有溝部。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奶嘴,其中前述溝部藉設置於前述握把之一對突起,形成於前述一對突起間。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奶嘴,更具有安裝於前述握把之前述溝部之繩狀構件。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之奶嘴,其中前述握把形成大略U字形,U字之兩端部可旋動地被固持於前述基部。
TW098108407A 2008-03-18 2009-03-16 nipple TWI46523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54999 WO2009116138A1 (ja) 2008-03-18 2008-03-18 おしゃぶ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02308A TW201002308A (en) 2010-01-16
TWI465231B true TWI465231B (zh) 2014-12-21

Family

ID=41090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08407A TWI465231B (zh) 2008-03-18 2009-03-16 nipple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EP (1) EP2266524B1 (zh)
JP (1) JP5179567B2 (zh)
KR (1) KR101483572B1 (zh)
CN (1) CN101977581B (zh)
ES (1) ES2509881T3 (zh)
HK (2) HK1153925A1 (zh)
TW (1) TWI465231B (zh)
WO (1) WO200911613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G11201500469VA (en) * 2012-06-20 2015-03-30 Orthoglobal Sàrl Maturative guiding pacifier for baby
DE202012008764U1 (de) * 2012-09-13 2014-01-10 Mapa Gmbh Schnuller
MX2016007359A (es) 2013-12-09 2016-08-19 Koninklijke Philips Nv Chupon.
CN104819377A (zh) * 2015-03-05 2015-08-05 深圳概念贸易有限公司 具有照明/发声装置的充气装置
WO2019140493A1 (en) * 2018-01-22 2019-07-25 Smilestraw Pty Ltd Pacifier
DK181275B1 (en) * 2021-06-04 2023-06-19 FB Group ApS Pacifier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lated informa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4762A (ja) * 2002-03-28 2003-10-07 Koshin Baby Co Ltd おしゃぶり
WO2003088896A1 (fr) * 2002-04-22 2003-10-30 Eliane Marinette Exbrayat Sucette detectant un etat febrile chez l'enfant
US20070208379A1 (en) * 2006-03-03 2007-09-06 Raymond Kessler Kessler project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292336A (en) * 1993-03-25 1994-03-08 Lisco, Inc. Pacifier with handle
JP3405304B2 (ja) * 1999-12-28 2003-05-12 ジェクス株式会社 おしゃぶり
JP4596596B2 (ja) 2000-03-31 2010-12-08 ピジョン株式会社 おしゃぶり
JP2003210554A (ja) 2002-01-28 2003-07-29 Inoac Corp おしゃぶり
JP2004016277A (ja) 2002-06-12 2004-01-22 Koshin Baby Co Ltd おしゃぶり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284762A (ja) * 2002-03-28 2003-10-07 Koshin Baby Co Ltd おしゃぶり
WO2003088896A1 (fr) * 2002-04-22 2003-10-30 Eliane Marinette Exbrayat Sucette detectant un etat febrile chez l'enfant
US20070208379A1 (en) * 2006-03-03 2007-09-06 Raymond Kessler Kessler projec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66524A1 (en) 2010-12-29
ES2509881T3 (es) 2014-10-20
EP2266524B1 (en) 2014-08-06
JP5179567B2 (ja) 2013-04-10
KR101483572B1 (ko) 2015-01-16
KR20100129294A (ko) 2010-12-08
JPWO2009116138A1 (ja) 2011-07-21
EP2266524A4 (en) 2013-06-26
TW201002308A (en) 2010-01-16
CN101977581B (zh) 2015-06-10
HK1211830A1 (zh) 2016-06-03
HK1153925A1 (zh) 2012-04-20
CN101977581A (zh) 2011-02-16
WO2009116138A1 (ja) 2009-09-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5231B (zh) nipple
JP4874267B2 (ja) 注射針アセンブリ
WO2016015372A1 (zh) 喷液瓶及喷液瓶盖
EP1413524B1 (en) Safety cap
US6638298B1 (en) Pacifier clip and cover
TW201636281A (zh) 具有吸管之上蓋
KR102121498B1 (ko) 노리개 젖꼭지
US20040088005A1 (en) Pacifier
JP2011235920A (ja) ボトル栓
JP6826592B2 (ja) 容器
CN105030550B (zh) 奶嘴
WO2017084087A1 (zh) 一种杯子
JP5798479B2 (ja) 芳香容器
JP4435931B2 (ja) 可撓性吸引管を備えた容器蓋
KR101399683B1 (ko) 음료용 용기의 마개체
CN215246278U (zh) 一种瓶子
JP4447711B2 (ja) 可撓性吸引管を備えた容器蓋
JP2006103715A (ja) セーフティーキャップ装置
CA3055714A1 (en) Liquid medicine supply device
JP2004041543A (ja) 乳首付きキャップ
WO2010090022A1 (ja) コンタクトレンズケア部材
JP2018122890A (ja) チャイルドレジスタンスリング
JP3123118U (ja) リング型キャップ
JP3135961U (ja) キャップホルダ
CN208048534U (zh) 一种水杯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