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4482B - 輸入裝置、光電裝置及電子機器 - Google Patents

輸入裝置、光電裝置及電子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4482B
TWI464482B TW097112336A TW97112336A TWI464482B TW I464482 B TWI464482 B TW I464482B TW 097112336 A TW097112336 A TW 097112336A TW 97112336 A TW97112336 A TW 97112336A TW I464482 B TWI464482 B TW I46448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nel
input
touch panel
film
film memb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71123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0903074A (en
Inventor
Shoji Hinata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Display West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09908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367514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6746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41238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Display West Inc filed Critical Japan Display West Inc
Publication of TW2009030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09030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4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448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Description

輸入裝置、光電裝置及電子機器
本發明係關於輸入裝置、光電裝置及電子機器。
近年來,伴隨著個人數位助理(PDA)、掌上型電腦等小型資訊電子機器的普及,於液晶面板上作為輸入裝置而搭載觸控面板的液晶裝置逐漸被廣為使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3-43450號公報
然而,把具備觸控面板之液晶裝置作為電子機器之顯示部使用的場合,有必要使觸控面板露出於筐體的表面,所以通常以筐體按壓支撐觸控面板的框緣部分。在這樣的構造,筐體與觸控面板的操作面之間被形成階差(參照圖20),無法採用與筐體成為一體之設計所以設計上的自由度很低。
本發明,有鑑於前述從前技術之問題,目的在於提供可以提高具備輸入手段的電子機器之新式樣性,更佳者為也可以提高可信賴性之輸入裝置及光電裝置。
本發明之輸入裝置,為了解決前述課題,其特徵為具有:輸入面板、被設置收容前述輸入面板的收容部之收容構件、及跨被配設於前述收容部之前述輸入面板之一主面與前述收容構件之一主面而被黏接的可撓性(膜)構件。
根據此構成,因為在把輸入面板收容於收容構件的收容部的狀態下跨輸入面板與收容構件而黏接膜構件,所以可以解消成為損害從前的設計性的原因之輸入面板與收容構件之邊界的階差。藉此,可以實現新式樣性優異的輸入裝置。
此外,因為在輸入面板的主面側被配設膜構件,所以輸入面板具有玻璃基板的場合,即使玻璃破損也可以防止破片飛散。
此外,伴隨著階差的解消,可以消除在階差部分累積塵埃,或者水滴由輸入面板與收容構件之邊界浸入等情形,可以實現可信賴性優異的輸入裝置。
亦可以是挾著前述膜構件與前述輸入面板之相反側也被黏接膜構件的構成。
根據這樣的構成,因為藉由膜構件而使輸入面板之面板厚度方向之移動受到限制,所以可以防止對輸入面板進行輸入操作時以輸入器具或手指之按壓力而使輸入面板被按壓陷入深側。
前述可撓性構件最好為膜構件。可撓性構件採用薄的膜構件的話,可以防止對輸入面板之操作壓力變大,此外透過輸入面板而進行液晶面板等的顯示的場合可得高透過 率,可得高畫質之顯示。此外,針對可撓性構件也可採用膜構件,可以防止輸入裝置全體變厚,成為可以構成薄型之電子機器之輸入裝置。
亦可採用在前述膜構件之前述輸入面板側之面被形成遮光膜之構成。
如此般在膜構件形成遮光膜,所以可容易形成不要的部位之遮蔽。此外,遮光膜的位置對準也可以容易進行。進而,可以提高設計性。
前述膜構件與前述輸入面板最好被光學黏接。
如此構成的話,在透過輸入面板進行顯示時,可以防止在位於輸入面板與膜構件之間的空氣層的界面產生不要的反射,而可以防止顯示品質降低而得明亮的顯示。
亦可採用前述膜構件於前述輸入面板之平面區域內具有開口部之構成。如此般在膜構件設置開口部,可以使輸入面板之操作面露出,可減低操作壓力而輕鬆進行輸入操作。在本發明,因為在輸入面板及收容構件黏接薄的構件,所以不會在膜構件之開口部形成大的階差,可以幾乎無損於新式樣性而提高操作性。
亦可採在前述輸入面板與前述收容部之內壁面之間配設黏接劑之構成。
採用這樣的構成的話,收容構件與輸入面板被黏接,所以可更安定地支撐輸入面板,可更為確實地防止輸入操作時輸入面板被按壓沈陷。
被黏接於前述輸入面板之前述一主面側的前述膜構件 亦可為偏光板。
採用如此之構成的話,可以成為使被配設在輸入面板的背面側之液晶面板等顯示手段之一部份之光學元件配置於輸入裝置的前面側的構成。
於前述輸入面板之前面側,不限於偏光板,亦可配置其他光學元件。例如,配置層積偏光板與相位差板之光學元件亦可,亦可配置防反射膜或光擴散膜。
最好是前述收容部為貫通前述收容構件而被形成的開口部。
根據這樣的構成,為了形成收容部而進行的加工變得容易,可以低成本製造輸入裝置。在本發明,因為藉由跨收容構件之主面與輸入面板之主面而黏接的膜構件來支撐配置於收容部的輸入面板,所以收容部自身沒有必要具備保持輸入面板的功能。此外,輸入面板的尺寸(特別是厚度上)的不均之影響也可以排除。
其次,本發明之光電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具有:輸入面板、被設置收容前述輸入面板的收容部之收容構件、及跨被配設於前述收容部之前述輸入面板之一主面與前述收容構件之一主面而被黏接的膜構件的輸入裝置,及被配設在與前述輸入裝置之前述膜構件相反之側的光電面板。
根據此構成,藉由相關於本發明之輸入裝置可得優異之新式樣性,可提供能夠進行輸入操作與透過輸入面板之影像顯示的光電裝置。
作為前述光電面板,可以使用液晶面板或有機EL面 板、電泳顯示面板等種種顯示裝置。或者是也可以使用電漿顯示裝置或場發射顯示裝置(電場放出顯示裝置: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
構成前述光電面板的基板,及與前述膜構件相反側的前述輸入裝置之面最好被光學黏接。
根據此構成,可以防止由光電面板射出的顯示光,以構成輸入裝置之輸入面板之基板面等反射,而可得明亮的顯示。
前述光電面板被固定於前述收容構件,使成為把前述輸入面板挾持於與前述膜構件之間的構成亦可。
這樣藉由光電面板與膜構件挾持輸入面板,限制住輸入面板的面板厚度方向的移動,所以對輸入面板之輸入操作時可以防止輸入面板被按壓陷入光電面板側。
前述膜構件可以為偏光板。根據這樣的構成,因為被配設於光電面板與輸入裝置之間的偏光板被配設於輸入面板的外側,所以可節省輸入面板的背面側的空間,成為在小型的電子機器也可以容易搭載的光電裝置。
構成前述光電面板的基板,及與前述膜構件相反側的前述輸入裝置之面之間配置透光性的彈性構件亦可。
本發明之輸入裝置,作為為了解決前述課題之其他態樣,其特徵為具有:輸入面板、被設置收容前述輸入面板的收容部之收容構件、及跨被收容於前述收容部之前述輸入面板之一主面與前述收容構件之一主面而被黏接,同時沿著被形成於前述輸入面板的前述主面與前述收容構件之 前述主面之邊界部之階差而密接於前述輸入面板及前述收容構件之膜構件。
根據此構成,依循被形成於前述輸入面板的主面與前述收容構件的主面之邊界之階差的方式使前述膜構件變形而密接,所以膜構件的表面緩和了階差而成為平滑連續的形狀,可以防止起因於階差之設計性的降低。藉此,可以實現新式樣性優異的輸入裝置。
此外,因為在輸入面板的主面側被配設膜構件,所以輸入面板具有玻璃基板的場合,即使玻璃破損也可以防止破片飛散。
此外,覆蓋住邊界部的階差而被黏接膜構件,所以消除在階差部分累積塵埃,或者水滴由輸入面板與收容構件之邊界浸入等情形,可以實現可信賴性優異的輸入裝置。
於前述收容構件的前述主面與相反側之背面,被黏接與前述膜構件一起挾持前述輸入面板之背面側膜構件的構成亦可。
根據這樣的構成,因為藉由背面側膜構件而使輸入面板之面板厚度方向之移動受到限制,所以可以防止對輸入面板進行輸入操作時以輸入器具或手指之按壓力而使輸入面板被按壓陷入深側。
亦可採用前述膜構件於前述輸入面板之前述主面的平面區域內具有開口部之構成。
如此般在膜構件設置開口部,可以使輸入面板之操作面露出,可減低操作壓力而輕鬆進行輸入操作。在本發 明,因為在輸入面板及收容構件黏接膜構件,所以不會在膜構件之開口部形成大的階差,可以幾乎無損於新式樣性而提高操作性。
前述膜構件,亦可具有層積第1樹脂層、及比前述第1樹脂層硬度更低的樹脂材料所構成的第2樹脂層的構造。採用這樣的構成,因為具備具有高柔軟性的第2樹脂層,所以於輸入面板與收容構件之邊界部可以使膜構件柔軟地變形,對輸入面板及收容構件可使膜構件良好地密接。
前述第2樹脂層構件亦可於前述輸入面板之平面區域內具有開口部。使成為這樣的構成,因在輸入面板上配置更硬的第1樹脂層,所以成為可良好地防止由於輸入操作而導致磨耗或傷痕的構成。
於前述收容構件之前述收容部,最好是被形成與前述輸入面板抵接而支撐前述輸入面板的面板支撐部。如此構成的話,藉由面板支撐部可以限制輸入面板之面板厚度方向的移動,所以對收容構件之輸入面板的位置對準變得容易,此外膜構件的黏接也變得容易進行。
前述面板支撐部,最好被形成為由前述收容部之內壁往前述收容部內突出的框狀。亦即,面板支撐部最好被構成為可按壓輸入面板的周緣部。根據這樣的構成,可以藉由面板支撐部構成輸入面板的周邊分型。此外,藉由另行設置與收容部不同的面板支撐部,可以降低收容構件與輸入面板之邊界部的階差的高度。
亦可採在前述輸入面板與前述收容構件之間配設黏接劑之構成。如此構成的話,藉由收容構件可更安定地支撐輸入面板,可以提高製造步驟之操作的容易度,以及輸入操作時之可信賴性等。
其次,本發明之輸入裝置之製造方法,係具備輸入面板與支撐前述輸入面板之收容構件的輸入裝置之製造方法,其特徵為具有:在被形成於前述收容構件的凹部或開口部所構成的收容部配置前述輸入面板之面板配置步驟,及跨前述輸入面板之輸入操作面與前述輸入操作面側的前述收容構件之主面配置膜構件之膜配置步驟,及加熱前述膜構件使其軟化,使黏接於前述輸入面板與前述收容構件之黏接步驟。
根據這樣的製造方法,可以極為容易地把膜構件黏接於輸入面板及收容構件,此外也可以簡便地使膜構件變形而成為依照前述邊界部的形狀。
於前述黏接步驟,最好藉由真空熱溶接法黏接前述膜構件。根據此製造方法,可以極容易且效率極佳地進行膜構件的黏接以及密接。
亦可具有在前述主面與相反側之前述收容構件的背面,黏接由前述背面側支撐之背面側膜構件的步驟。採用如此般之製造方法,可以在黏接膜構件以前對收容構件固定輸入面板,可以正確地進行膜構件的黏接,而成為對生產率提高有所貢獻之製造方法。
前述膜構件,可以具有層積第1樹脂層、及比前述第 1樹脂層硬度更低的樹脂材料所構成的第2樹脂層的構造,於前述膜配置步驟,可以在前述輸入面板與前述收容構件之邊界部配置前述第2樹脂層。。根據此製造方法,因配置柔軟性更高的第2樹脂層,所以依照邊界部的形狀而使膜構件變形也變得容易。
其次,本發明之輸入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具有:輸入面板、被設置收容前述輸入面板的收容部之收容構件、及跨被收容於前述收容部之前述輸入面板之一主面與前述收容構件之一主面而被黏接,同時沿著被形成於前述輸入面板的前述主面與前述收容構件之前述主面之邊界部之階差而密接於前述輸入面板及前述收容構件之膜構件之輸入裝置,及被配設於前述輸入裝置之與前述膜構件相反側的光電面板。
根據此構成,藉由相關於本發明之輸入裝置可得優異之新式樣性,且可提供能夠進行輸入操作與透過輸入面板之影像顯示的光電裝置。
作為前述光電面板,可以使用液晶面板或有機EL面板、電泳顯示面板等種種顯示裝置。或者是也可以使用電漿顯示裝置或場發射顯示裝置(電場放出顯示裝置:Field Emission Display:FED)。
本發明之電子機器,其特徵為具備前述之輸入裝置,或者光電裝置。根據此構成,可以提供新式樣性優異的電子機器。
以下,參照圖面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但是,於以下參照之各圖面,為了容易辨識而適當地改變了各構成要素之膜厚或尺寸之比例。
[第1實施形態]
圖1A係相關於本發明的第1實施型態之第1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A之概略剖面圖。圖1B同樣係相關於第2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B的概略剖面圖。圖2為圖1所示之輸入裝置40A之概略平面圖。圖3係顯示觸控面板4的構造之分解立體圖。
[第1構成例]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40A,具備平面俯視約略板狀之收容構件45,被配置於由被形成在收容構件45的矩形狀的開口部所構成的收容部45a內的類比型電阻膜方式之觸控面板(輸入面板)4,及跨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s(圖2之前面側)與觸控面板4的主面4s而被黏接的膜構件(可撓性構件)30。於膜構件30之收容構件45側,被形成例如藉由印刷而形成的遮光膜46,遮光膜46於對應觸控面板4的輸入部40a之平面區域內具有矩形狀之開口部46a。亦即,觸控面板4之輸入部40a以外的平面區域(比輸入部40a更為外側起直到基板本體11b的端部為止的平面區域)係藉由遮光膜46而 遮光。
觸控面板4的厚度與收容構件45的厚度幾乎相同,以觸控面板4的厚度收於收容構件45的厚度內的方式被設定。亦即,觸控面板4被收容於收容構件45的收容部45a內,觸控面板4的主面4s與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s在側剖視圖被配置於幾乎水平的位置。在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s與膜構件30(遮光膜46)之間被設有圖示省略的黏接劑,此外,在觸控面板4的主面4s與膜構件30之觸控面板4側之面,被設有光學黏接二者之黏接劑41,分別黏接著膜構件30與收容構件45、觸控面板4與膜構件30。
結果,如圖1A所示,支撐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的膜構件30的表面成為沒有階差的平坦面。總之,觸控面板4的主面4s與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s之間成為大致沒有階差產生的構成。
觸控面板4,藉由在兩枚基板8a、8b的周緣部設為環狀的密封材9而使具有特定的間隙而對向的前面側基板(第1基板)8a與背面側基板(第2基板)8b黏接一體化。
如圖3所示,觸控面板4的前面側基板8a,係於透明基材之基板本體11a的內面(背面側基板側之面)上,被形成由透明導電材料所構成的一樣的平面形狀之面狀電極(高電阻膜;第1電極)12a,於面狀電極12a之圖示Y方向兩端部(矩形狀的面狀電極12a之對向的兩邊端部) 被形成一對低電阻膜13之構成。被形成於前面側基板8a的低電阻膜13,透過導通材17,被導電接續於形成在背面側基板8b上的輔助電極18,進而透過該輔助電極18被拉出至端子部16。低電阻膜13、14以及輔助電極18構成觸控面板4的配線部,沿著基板8a或者基板8b之周緣部被形成。
另一方面,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基板8b,係於透明基材之基板本體11b的內面(前面側基板側之面)上,被形成由透明導電材料所構成的一樣的平面形狀之面狀電極(高電阻膜;第2電極)12b,於面狀電極12b之圖示X方向兩端部(矩形狀的面狀電極12b之對向的兩邊端部)被形成一對低電阻膜14之構成。於背面側基板8b之邊端部,被形成與從低電阻膜13及低電阻膜14拉出的配線相連接的端子部16。
於端子部16,如圖1所示,可撓印刷電路板透過ACP(Anisotropic Conductive Paste,向異性導電漿)或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向異性導電膜)被連接,使端子部16與外部的控制電路導電連接。
於本實施型態,前面側基板8a的外側面,且對應面狀電極12a的形成區域之平面區域係座標輸入面(成為藉由輸入器具3或手指等直接指示觸控面板上的位置進行輸入操作的操作面之前述輸入部40a)。
於構成前面側基板8a與背面側基板8b的基板本體11a、11b,均使用硬質之玻璃基板。藉由使前面側基板8a 為玻璃基板,變得不會像把塑膠基板用於前面側基板的場合那樣會產生基板或電極的劣化的問題。另一方面,硬質的玻璃基板比塑膠膜基板還要缺乏柔軟性,所以輸入時的加壓荷重太小的話,會有不能充分進行輸入的問題。因此,在本實施型態,使玻璃基板的厚度薄化到0.1mm~0.2mm程度而解消操作性的問題。另一方面,作為構成背面側基板8b的基板本體11b,使用與液晶面板等同樣厚度者。例如,在本例,使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基板8b的厚度為0.5mm程度。
面狀電極12a、12b係由ITO(銦錫氧化物)等之透明導電膜所構成,在其面內全區域具備幾乎均一之面電阻。此外,低電阻膜13、14、輔助電極18以及端子部16,係由導電性高的金屬膜,例如Au、Ag、Cu、Al、Cr、或者包含這些金屬之中的任何一種類以上的合金所形成。
在本實施型態,作為前面側基板8a以及背面側基板8b之基板本體使用玻璃基板,所以與使用塑膠膜基板的從前的觸控面板不同,可以進行高溫熱處理或使用強酸性蝕刻溶液之蝕刻處理。因此,在本實施型態,檢測出座標資訊之用的這些導電膜(面狀電極12a、12b、輔助電極18、端子部16等)均使用濺鍍法或者蒸鍍法等真空製程來形成,進而藉由蝕刻處理使低電阻膜13、14以及輔助電極18細線化,形成窄框緣之配線部。例如,於配線部使用APC(AgPdCu合金,比電阻為4×10-6Ωcm程度)的 場合,從前以銀漿製作的厚度20μm、線寬1mm的拉回配線,在APC能夠做成厚度0.2μm、線寬0.1mm。此外,銅、鋁、鉻之比電阻(Ωcm),分別為6×10-6、6×10-6、5×10-5程度,所以即使使用這些金屬,也可使線寬與從前相比還要細窄化1到2個數量級。
於背面側基板8b之面狀電極12b上,被排列形成樹脂材料等所構成的緩衝構件15。緩衝構件最好使用矽樹脂或氨基甲酸乙酯等彈性材料(例如,彈性率在1×104N/m2~1×108N/m2之範圍),使用光蝕刻法或印刷法形成在面狀電極12b上。此緩衝構造,亦作為控制基板8a、8b之間隙之用的間隔件而發揮功能。
作為被黏接於觸控面板4上的膜構件30,可以使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乙烯、聚酯、聚丙烯等透明樹酯材料所構成之膜材。在輸入裝置40A,對觸控面板4進行座標輸入操作時以輸入器具3或手指等在膜構件30的表面滑動,或者也在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膜構件30之相反側)配設液晶面板等顯示手段而作為顯示裝置使用。因此,作為膜構件30,最好是可以良好地防止由於操作導致磨耗,或者收容構件45或觸控面板4的表面之損傷,此外最好是可以得到良好的透過率者。
作為設在膜構件30與觸控面板4之間的黏接劑(黏著劑),可以使用壓克力系、橡膠系、矽樹酯等種種黏接劑。在本實施型態,因為光學黏接膜構件30與觸控面板 4,所以最好使用矽樹酯系之黏接劑。
被形成於膜構件30的收容構件45側面之遮光膜46,例如係藉由印刷而塗布黑色材料或白色材料而被形成之著色膜。在本實施型態的場合,被形成觸控面板4的密封材9的區域,或被形成端子部16的部分之作為遮蔽物而發揮功能,在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膜構件30的相反側)設置液晶面板等顯示手段的場合也作為對顯示之周邊遮蔽物而發揮功能。遮光膜46只要具有遮光性即可,可使用任意之顏色,附有圖案亦可。
在膜構件30,不僅前述遮光膜46而已,可施以任意之色彩、模樣所構成之設計。相關的設計也可以形成於膜構件30的任一面,但由保護印刷物的觀點來看,最好被形成於收容構件45側。
收容構件45,係由塑膠板或金屬板所構成者,只要是具備特定的強度之基材即可,並無特別要求。此收容構件45,不僅作為觸控面板4的支撐體,例如可以作為構成電子機器的操作面板的構件來使用,在此場合,可以作為觸控面板內藏之操作部來使用。此外作為電子機器的操作部而利用輸入裝置40A的場合,亦可在收容構件45設置操作按鈕或開關用之貫通孔,這樣的加工可以藉由衝壓或削出而容易達成。進而,可以在膜構件30施以印刷,所以可印刷按鈕或開關的說明等文字資訊。
在具備前述構成的本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40A,具備在被形成在收容構件45的收容部45a內配置觸控面板4, 跨觸控面板4的主面4s與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s而黏接膜構件30的構成,解消了觸控面板4的輸入操作面與其外側之收容構件45表面之間的階差。藉此,與從前相比可以提高設計的自由度,成為可得優異的新式樣性之輸入裝置。
此外,如從前那樣在觸控面板與筐體之間有階差的場合,會有在該階差累積灰塵,或者有水滴附著時水滴從階差部分的間隙浸入筐體內之問題產生,但在本實施型態,包含收容構件45的全面都以膜構件30覆蓋,所以不會有累積灰塵損及美觀,或者水滴浸入成為故障原因等情形發生,而成為可信賴性優異的輸入裝置。
此外,於厚度0.1~0.2mm程度的薄型玻璃基板所構成的觸控面板4的前面側基板8a透過黏接劑41而被貼附膜構件30,所以即使因落下或異物之衝擊而使前面側基板8a破裂的場合,也可以藉由膜構件30防止玻璃碎片的飛散,可實現安全性優異的輸入裝置。特別是在本實施型態,膜構件30以覆蓋包含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的一面的方式被黏接,所以膜構件30極難剝離,這一點也使其具有優異的安全性。
進而,在本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40A,觸控面板4係被配置於貫通收容構件45而設的收容部45a內。亦即,收容構件45成為不限制觸控面板4之基板厚度方向的移動。亦即,即使在觸控面板4的厚度上產生製造上差異,也可以膜構件30的表面成為平坦的方式使觸控面板4與 收容構件45黏接於膜構件30。
此處,說明觸控面板4之輸入操作。
於觸控面板4,在端子部16被連接輸入控制電路(省略圖示),藉由該輸入控制電路,在某個時間點,對位於背面側基板8b之X方向的兩端部之低電阻膜14、14之間施加特定的電壓,在位於前面側基板8a之Y方向的兩端部之低電阻膜13、13間被導電連接前述輸入控制電路內之電壓測定手段(電壓測定電路或者電壓測定元件,省略圖示)。於此時間點,在背面側基板8b之面狀電極12b,沿著X方向產生直線性改變電壓的均一之電壓降下,構成X方向之等於位置座標軸的部位彼此幾乎成為相同電位的電壓分佈。此時前面側基板8a之座標輸入面的某個部位被以輸入器具3之先端按壓的話,前面側基板3a之面狀電極12a與背面側基板8b之面狀電極12b接觸,通過前面側基板8a之面狀電極12a,藉由輸入器具3被按壓的前述部位所對應的位置之面狀電極12b的電壓係藉由輸入控制電路來測定。此被測定之值,與被按壓的部位之X方向的位置座標相關,所以輸入控制電路可以檢測出以輸入器具3按壓的部位的X方向之位置。
另一方面,在其他之某個時間點,藉由輸入控制電路對位於前面側基板8a之Y方向的兩端部之低電阻膜13、13之間施加特定的電壓,在位於背面側基板8b之Y方向的兩端部之低電阻膜14、14間成為前述電壓測定手段被連接的狀態。於此時間點,在前面側基板8a之面狀電極 12a,沿著Y方向產生均一的電壓降下,形成直線狀電壓改變的電壓分佈。前述之輸入控制電路,藉由通過背面側基板8b的面狀電極12b檢測出對應於以輸入器具3按壓的部位之位置的前面側基板8a的面狀電極12a之電壓,與關於前述之X方向的位置的場合同樣,可以檢測出按壓部位的Y方向的位置。
藉由在短時間內反覆進行對輸入控制電路之前述2個連接狀態的切換,輸入控制電路,可以檢測出藉由輸入器具3按壓的部位之X方向的位置座標值以及Y方向的位置座標值。
此外,在本實施型態之觸控面板4,具有藉由密封材使兩枚玻璃基板黏接一體化的構造,所以可以基本上可藉由與製造液晶面板同樣的方法來製造。因此,作為使用於觸控面板4的製造之基板本體,只要使用與液晶面板之2枚基板約略相同厚度者,即可使觸控面板4之生產線與製造液晶面板之生產線共通化。但是,針對前面側基板8a為了座標輸入操作的緣故而有必要薄型化賦予可撓性,所以在貼合0.5mm程度的厚度之2枚基板後,對一方之基板施以蝕刻處理使其薄化為0.1mm~0.2mm程度即可。從製造步驟之最初就使用薄化的基板的話,基板的操作不易,可能會在製造步驟中發生基板的破裂等,對機械衝擊的耐受性也很差。如前所述在透過密封材9貼合之後僅使前面側之基板本體11a薄化,可以有效地防止在這樣的製造步驟之不良情形的發生。
[第2構成例]
另一方面,在圖1B所示之輸入裝置40B,除了在觸控面板4與膜構件30之間的黏接劑41以外,在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的收容部45a的內壁部之間,填充黏接劑42成為包圍觸控面板4的框狀。亦即,觸控面板4被固定於膜構件30與收容構件45雙方。
接著,根據在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間被配設黏接劑42的輸入裝置40B,除了可以得到與先前說明的輸入裝置40A同樣的作用效果以外,還可以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亦即,觸控面板4被支撐於收容構件45在基板面方向及基板厚度方向之任一之方向的移動都被限制住,所以可避免由於觸控面板4的輸入操作而使觸控面板4被壓陷入深處,或者由於落下的衝擊而使觸控面板4在收容部45a內移動,可使其成為操作性及耐久性優異的輸入裝置。
[第3構成例]
其次,圖4A係第1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之第3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C的概略剖面圖。圖4B係顯示輸入裝置40C的平面構成之圖。圖4A係相當於圖1A及圖1B之圖,圖4B係相當於圖2之圖。
本例之輸入裝置40C與第2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B之 不同點,在於跨收容構件45與觸控面板4而被形成的膜構件30被形成開口部30a這一點有所不同。亦即,於圖4對與圖1之共通的構成要素,賦予相同符號而省略詳細說明。
如圖4所示,膜構件30的開口部30a,係沿著以重疊於觸控面板4的周緣部被形成的遮光膜46的開口部46a的端緣被形成為矩形狀,對應於成為觸控面板4的輸入操作部的平面區域而開口。亦即,在輸入裝置40C,在前面側基板8a上使直接輸入器具3或者手指滑動,而進行對觸控面板4之輸入操作。
具備前述構成之本例之輸入裝置40C因為將前面側基板直接按壓而進行對觸控面板4之輸入操作,所以與透過膜構件30進行輸入操作的第1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40A、40B相比操作壓力變低,可以進行舒適的輸入操作。
又,在本例,部分除去膜構件30而形成開口部30a,所以膜構件30與觸控面板4透過黏接劑41黏接的區域係觸控面板4(前面側基板8a)的周緣區域。此周緣區域之寬幅,雖隨觸控面板4之尺寸而不同,但通常至少可以確保數mm程度,所以可以確保膜構件30與觸控面板4之黏接強度。但是,與圖1所示之輸入裝置40A、40B比較的話黏接面積狹窄,黏接強度變低,所以於本例之輸入裝置40C,與輸入裝置40B同樣,於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間隙配設黏接劑42而黏接收容構件45與觸控面板4 為較佳。
此外在本例之場合,如圖4所示,被形成於膜構件30的收容構件45側的遮光膜46,最好是形成於膜構件30的開口部30a的外側,藉由黏接膜構件30與觸控面板4之黏接劑4覆蓋遮光膜46的構成。藉由如此般構成,開口部30a內不再露出遮光膜46,所以可以防止由遮光膜46與膜構件30之界面產生剝離,此外可以有效果地保護遮光膜46。
進而,在本例的場合,因為是觸控面板4之前面側基板8a露出的構造,所以前面側基板8a的基板本體11a如果是玻璃基板的話,會有由於落下等之衝擊而使玻璃基板破損時破片會四處飛散之虞。亦即,採用如本例所示之構成的場合,作為前面側基板8a之基板本體11a最好是使用高強度之玻璃基板或塑膠基板。或者是,在基板本體11a的表面塗布透明樹脂等形成保護層較佳。
[第4構成例]
圖5係第1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之第4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D的概略剖面圖,係相當於圖1A及圖1B之圖。
如圖5所示,本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D,具備相關於第2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B為基本構成,進而,於膜構件30的收容構件45側被配設偏光板6a。偏光板6a,可以利用作為被配設於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與膜構件30相反之側)的液晶面板等之顯示手段的光學元件。
根據具備前述構成之輸入裝置40D,因為在觸控面板4的前面側被配設偏光板6a與膜構件30,所以與僅有膜構件30的場合相比觸控面板4的操作壓力增加,而觸控面板4的保護更為確實。此外,具備玻璃基板的觸控面板4破損時也更可有效地防止玻璃的飛散。
又,在本例係將偏光板6a配置於膜構件30與遮光膜46之間,但將偏光板6a配置於遮光膜46與收容構件45之間亦可。或者是將偏光板6a與觸控面板4同時配置於收容部45a內。進而,在偏光板6a具有充分的耐久性的場合,不設置膜構件30而將偏光板6a作為與觸控面板4及收容構件45黏接的膜構件使用亦可。
此外,在膜構件30與收容構件45之間,不限於偏光板,亦可配置其他光學元件。例如亦可配置層積偏光板6a與λ/4相位差板,或者層積偏光板6a與λ/4相位差板與λ/2相位差板之光學元件(圓偏光板)。進而,配置防反射膜或光擴散膜亦可。
[第5構成例]
圖6A,係第1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之第5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E的概略剖面圖。圖6A係相當於圖1A及圖1B之圖。
如圖6A所示,本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E,具備相關於第2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B為基本構成,進而,以從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與膜構件30相反之側)覆蓋觸控面 板4與收容構件45的方式被黏接膜構件31(膜構件)。
又,針對由觸控面板4拉出端子的可撓印刷電路板16a,透過被設於膜構件31的狹縫狀開口部拉出至外側。
作為膜構件31,與膜構件30同樣,可以使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乙烯、聚酯、聚丙烯等透明樹酯材料所構成之膜材。藉由黏接膜構件可以防止輸入裝置40E全體的厚度增大。
膜構件31,最好與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基板3b及收容構件45雙方黏接,膜構件31與觸控面板4最好被光學黏接。但是,至少膜構件31與收容構件45被黏接的話,藉由膜構件31與膜構件30限制觸控面板4的基板厚度方向之移動,所以膜構件31與觸控面板4沒有被黏接,甚至膜構件31與觸控面板4之間係空隙亦可。
根據具備前述構成之輸入裝置40E,成為在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被配設膜構件31而藉由膜構件30、31夾住觸控面板4的構成,所以對觸控面板4進行輸入操作時,可以防止藉由輸入器具3或手指等之按壓力使觸控面板4被按壓陷入。
又,作為膜構件31,除了前述之透明膜以外,亦可為偏光板或相位差板。進而,不限於單體的光學元件,亦可配置層積偏光板與λ/4相位差板,或者層積偏光板與λ/4相位差板與λ/2相位差板之光學元件(圓偏光板)。進而,配置光擴散膜亦可。
[第6構成例]
圖6B,係第1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之第6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F的概略剖面圖。圖6B係相當於圖1A及圖1B之圖。
如圖6B所示,本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F,具備相關於第5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E為基本構成,進而,係在被黏接於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與膜構件30相反之側)的膜構件31(可撓性構件)被形成開口部31a的構成。開口部31a,被形成為具備與遮光膜46之開口部46a平面俯視幾乎一致的平面區域。
根據具備前述構成之輸入裝置40F,成為在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被配設膜構件31而藉由膜構件30、31夾住觸控面板4的構成,所以對觸控面板4進行輸入操作時,可以防止藉由輸入器具3或手指等之按壓力使觸控面板4被按壓陷入。
此外,因被形成開口部31a,例如在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配置液晶面板等顯示手段的場合,成為在透過觸控面板4進行顯示的區域沒有被配設膜構件31的構成,所以不會產生由於膜構件31而導致光損失或折射,以及在界面之反射,可以得到明亮的高品質的顯示。
在本實施型態的場合,在膜構件31被形成開口部31a,所以膜構件31成為支撐觸控面板4的周緣部的構造。亦即,最好以藉由膜構件31安定地支撐觸控面板4的方式,黏接膜構件31與觸控面板4之背面側基板8b。
又,以上之實施型態係舉例顯示相關於本發明的輸入裝置的構成,針對各構成要素之構成可以加以種種的變更。
例如,觸控面板4,可以做成具備藉由前面側基板8a、背面側基板8b、以及密封材9所包圍的空間內封入折射率調整用的液狀材料之緩衝構造的構成。作為封入前面側基板8a與背面側基板8b之間的液狀材料,最好使用與玻璃之折射率差比空氣還要小的矽油等。
如此般封入液狀材料的話,在此觸控面板的背面側配設液晶面板等顯示手段的場合,可以防止由顯示手段射出的光在背面側基板8b與前述空間或者前述空間雨前面側基板8a之界面反射,所以可實現透過觸控面板4之明亮的顯示。
此外,藉由在基板間封入液狀材料,這可以作為一種緩衝器而發揮功能,對前面側基板8a施加衝擊時,可以使它緩和。總之,在本實施型態,因為使前面側基板8a的座標輸入面比其他部分的板厚還要薄,雖然比通常的在機械衝擊上抵抗力較弱,但設置這樣的緩衝構造藉由補強該部分可以彌補其耐衝擊性。考慮前述緩衝功能的話,液狀材料的黏度例如在2mm2/s~5000mm2/s之範圍。
此外,另行考慮的話,可以替代電阻膜方式之觸控面板4,而使用靜電電容方式之觸控面板。靜電電容方式的觸控面板的場合,其厚度只要玻璃基板1枚的厚度就大致足夠,可以使收容構件45的收容部45a,或者使收容構件 45自身薄化,所以可謀求輸入裝置40A、40B全體的薄型化。
此外在本實施型態說明在貫通收容構件45而形成的收容部45a內收容觸控面板4的構成,但針對收容部45a的構造,可藉由觸控面板4的形狀或厚度來進行種種變更。例如,亦可在收容構件45設置往收容部45a內突出的突起等卡止構件,藉由相關的卡止構件來限制觸控面板4之基板厚度方向的移動。
此外,在使用於不在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配設顯示手段的用途的場合,收容部45a亦可為被形成於收容構件45的一面側之凹部。只要在由這樣的凹部所構成的收容部45a內配置觸控面板4,觸控面板4的位置限制變得極為容易,此外跨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而被黏接的膜構件30的表面的平坦性也變得容易確保。
[第2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7至圖9說明本發明之第2實施型態之光電裝置。
圖7A係顯示相關於第2實施型態之光電裝置之一例之觸控面板一體型之液晶裝置之第1構成例之概略剖面圖。圖8同樣係第2構成例之液晶裝置的概略剖面圖。圖9同樣係第3構成例之液晶裝置的概略剖面圖。
又,在本實施型態作為具備於液晶裝置的輸入裝置舉相關於第1實施型態之第2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B、或者 相關於第4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D來說明,但取代輸入裝置40B、40D而使用其他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A、40C、40E、40F亦可。
[第1構成例]
相關於圖7A所示之第1構成例的液晶裝置100A,被構成為具備:顯示部之液晶面板(光電面板)2,被配設於其前面側(圖示上側;觀察側)之第1實施型態的輸入裝置40B。
輸入裝置40B,如前所述,具備:類比型電阻膜方式之觸控面板(輸入面板)4,具備收容觸控面板4的收容部45a之收容構件45,覆蓋觸控面板4及收容構件45而與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s與觸控面板4的主面4s黏接之膜構件30。
液晶面板2,藉由包含透光性的彈性體(例如,與玻璃之折射率差比空氣還要小的矽凝膠、壓克力凝膠、氨基甲酸乙酯凝膠、氨基甲酸乙酯橡膠等透光性之彈性體)的黏接劑50,與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基板8b光學黏接。以藉由彈性體構成黏接劑50,使彈性體吸收對觸控面板4進行輸入操作時之按壓力,可以抑制由於輸入操作所導致液晶面板2的基板因應變(strain)而導致顯示不良。彈性體因為吸收按壓力,所以其後度以50~500μm較佳。
此外,使其與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基板8b光學接續,所以在與觸控面板4之背面側基板8b之間的間隙 (空氣層)不再形成。黏接劑50因與玻璃之折射率差比空氣還要小,例如由觸控面板4的前面側基板(第1基板)側入射的環境光之中,可以抑制在觸控面板4之背面側基板(第2基板)11b之表面與空氣層之界面反射的光,以空氣層與液晶面板2的前面側基板(第3基板)22a之表面之界面反射的光的產生,成為可進行反射很少的鮮明的顯示。為了得到這樣的效果,有必要使被包含於黏接劑50的彈性體之折射率,接近於構成觸控面板4及液晶面板2的玻璃基板或者塑膠基板的折射率,折射率最好在1.4~1.9。
液晶面板2,藉由在兩枚基板的周緣部設為環狀的密封材23而使挾著液晶(光電物質)32而對向的前面側基板(第3基板)22a與背面側基板(第4基板)22b黏接一體化。被配置於觀察側的前面側基板22a,在透明基板之基板本體24a的液晶層側之面上,具有形成由透明導電材料所構成的前面側電極26a或配向膜(省略圖示)等的液晶控制層之構成。被配置於觀察側的相反側(挾著液晶層32雨前面側基板22a相反之側)的背面側基板22b,在透明基板之基板本體24b的液晶層側之面上,具有形成由透明導電材料所構成的背面側電極26b或配向膜(省略圖示)等的液晶控制層之構成。
在前面側基板22a與背面側基板22b之間,使基板22a、22b間的距離(胞間隙)保持一定之用的粒狀間隔件29被分散配置。液晶面板2,可以為被動矩陣型或主動矩 陣型之任一,液晶的配向型態,也可以採用TN型、VAN型、STN型、強介電型、反強介電型等種種習知的型態。此外,也可以在任一之基板配置彩色濾光片而使進行彩色顯示。進而,於背面側基板22b形成反射膜而構成反射型之液晶顯示裝置亦可,於此反射膜形成開口部或狹縫等透光部,構成半透過反射型之液晶顯示裝置亦可。
於前面側基板22a,被設有往背面側基板22b的外周側伸出的伸出部24c。此伸出部24c係作為實裝端子形成區域來使用的。在伸出部24c被形成省略圖示的配線圖案,前面側基板22a的前面側電極26a、以及背面側基板22b之背面側電極26b,透過省略圖示的配線圖案或導通材被導電連接於伸出部24c之配線圖案。接著,對伸出部24c之配線圖案,被COG實裝導電驅動液晶面板2之液晶驅動用IC(電子零件)36。作為液晶驅動用IC 36的實裝型態,除了COG實裝以外,也可以採用FPC實裝等其他型態。
在本實施型態,以液晶面板2的伸出部24c,平面重疊於觸控面板4的端子部16被形成的區域(背面側基板8b比前面側基板8a更伸出之區域)的方式,配置觸控面板4與液晶面板2。藉由如此配置,液晶面板2之框緣區域也藉由遮光膜46而遮住。此外,可以使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基板8b與液晶面板2之前面側基板22a重疊的區域成為最大,所以可以提高觸控面板4與液晶面板2之黏接可信賴性。此外,對外部電路之接續端子被形成的區域 係觸控面板4與液晶面板2接近而配置,所以對外部電路之接續可以容易地進行。
又,在圖面雖然省略,但在液晶面板2的前面側基板22a的外面側、以及背面側基板22b的外面側,分別被設有偏光板。這一對偏光板,任一方亦可被設於基板本體24a或基板本體24b之液晶層32側。此外,於背面側基板22b之外側被配設照明裝置(背光)。
根據具備以上的構成之本例的液晶裝置100A,因為具備第1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40B、與輸入裝置40B之觸控面板4黏接之液晶面板2,所以可進行透過觸控面板4的顯示。
此外,藉由在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配置液晶面板2,觸控面板4的基板厚度方向之移動受到液晶面板2或支撐液晶面板2的筐體等限制,而可以使不會因在輸入操作時之按壓力而使觸控面板4被按壓陷入。
接著,在本實施型態之液晶裝置,顯示面側藉由膜構件30而成為平坦面,此外在膜構件30可以施以任意的印刷,所以設計上的自由度很高,成為可得到優異的新式樣性之液晶裝置。
此外在本實施型態之液晶裝置,於觸控面板4的前面側被配設膜構件30,所以可以安全地使用在前面側基板8a用了玻璃基板的觸控面板4。於2枚基板本體11a、11b之雙方使用玻璃基板之觸控面板,與基板本體11a為塑膠基板者,或者與基板本體11a、11b雙方均為塑膠基板者 相比可得高透過率,所以與從前相比可得到明亮且高畫質的顯示。
又,在本實施型態,液晶面板2成為由收容構件45突出的構成,但只要收容構件45具有充分的厚度,使液晶面板2與觸控面板4一起收容於收容構件45之收容部45a內亦可。採用這樣的構成的話,可以於收容構件45與液晶面板2之間配設黏接劑而黏接二者,所以可以藉收容構件45安定地支撐觸控面板4與液晶面板2之雙方。進而,於液晶面板2的背面側(與觸控面板4相反之側)具備背光的場合,也可以使其成為在收容部45a收容相關的背光之構成。
然而,在如本實施型態這樣於液晶面板2之前面側設置觸控面板4的構成,以手指或輸入器具3按壓觸控面板4的表面而進行輸入操作時,會使液晶面板2的顯示產生失真。這是因為藉由輸入時之按壓力使在觸控面板4產生局部的變形,藉由此變形,使設在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之液晶面板2之前面側基板發生非常少量的撓曲。總之,液晶面板2的間隙為1μm~10μm程度,所以即使前面側基板22a之撓曲僅有些許而已,但此撓曲使液晶面板2之間隙局部地以大比率變動,結果,於顯示產生像是干涉紋的扭曲。
這樣的問題,可以藉由使液晶面板2的背面側基板22b的厚度充分變薄而解決。例如,使背面側基板22b之厚度薄化至0.1mm~0.4mm程度而使基板容易撓曲的場 合,如前所述即使在液晶面板2之前面側基板22a產生撓曲,追隨著該撓曲背面側基板22b也跟著撓曲,間隙變得幾乎不變動。但是,如此般使基板薄化的話,基板的操作變得不易,可能會在製造步驟中發生基板的破裂等。此外,對機械衝擊的耐受性變差,所以在攜帶用途中使用的場合,也會發生由於落下等而導致破損的問題。如此進行,在基板的操作性或耐衝擊性之面,基板是越厚越好,在顯示品質之面向,則是基板越薄越好。
此處為了滿足雙方的要求,可以採用如圖7B所示的構成之液晶面板2A。在相關的液晶面板2A,於前面側基板22a使用厚板之玻璃基板提高操作性等,另一方面,在對應於背面側基板22b之顯示區域的部分形成凹部H(薄板區域)而薄板化,成為可以追隨對輸入時之前面側基板22a之變形的構成。具體而言,例如使前面側基板22a以及背面側基板22b(不形成凹部的部分)之基板的厚度為0.5mm程度,使背面側基板22b之凹部形成區域的基板厚度為0.1mm~0.4mm程度。
此外,如前所述於液晶面板2的背面側基板22b形成凹部H的場合,如圖所示,最好使成為將偏光板6b收容於凹部H內的構成。此外,若有與相位差板等偏光板一起使用的光學膜的場合,與偏光板一起收容於凹部H內即可。使成為這樣的構成的話,可以就偏光板等光學膜的厚度之量使液晶裝置100A薄化。
[第2構成例]
其次,參照圖8說明本實施型態之第2構成例。
如圖8所示,第2構成例之液晶裝置100B,具備第1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40B,與液晶面板2B。液晶面板2B,於其基本構成與相關於第1構成例之液晶面板2A共通,僅面板尺寸有所不同。具體而言,液晶面板2B,成為前面側基板22a具有比收容構件45之收容部45a還要大的平面面積之基板。
接著,液晶面板2B透過黏接劑50與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基板8b黏接,且也與收容構件45之內面45b黏接。收容構件45與液晶面板2之黏接方法,除了在收容構件45與液晶面板2之間另行塗布黏接劑而黏接的方法以外,可以採用使黏接劑50延伸設置至收容構件45上而藉由黏接劑50黏接收容構件45與液晶面板2之方法,或使黏接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黏接劑42延伸出至收容構件45的背面45b上而黏接的方法。
在具備前述構成的本例之液晶裝置100B,被配設於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之液晶面板2之前面側基板22a,因為與收容構件45之背面45b黏接,所以觸控面板4被固定於以膜構件30與液晶面板2與收容構件45包圍的空間,被保持安定。
又,於圖8所示之第2構成例,也可以省略使液晶面板2與觸控面板4黏接的黏接劑50。
在圖8所示之第2構成例,液晶面板2與觸控面板4 與收容構件45,透過黏接劑50以及黏接劑42等而相互黏接,所以成為最安定地支撐被液晶面板2與觸控面板4的構造。另一方面,如此般在以黏接劑黏接各部的構成,因為工數很多,另外原物料也多有要求。為此,在本構成例,藉由省略黏接觸控面板4與液晶面板2之黏接劑50,成為可以削減工數同時可廉價地製造液晶裝置的構成。
此外,如此構成的場合,於觸控面板4與液晶面板2之間被形成間隙(空氣層),所以觸控面板4的輸入操作時之按壓力變得很難加至液晶面板2。藉此,可以防止起因於液晶面板2的扭曲之顯示不良的發生。
[第3構成例]
其次,參照圖9說明本實施型態之第3構成例。
相關於圖9所示的第3構成例之液晶裝置100C,於相關於第1構成例之液晶裝置100A,係改變偏光板的配置態樣者。
如圖9所示,本構成例之液晶裝置100C,具備輸入裝置40D,與液晶面板2。
輸入裝置40D,具備相關於第1實施型態之第2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B為基本構成,進而,於膜構件30的收容構件45側,被配設前面側偏光板(第1偏光板)6a。
此外,在液晶面板2的背面側基板22b之與液晶層32相反之側,被配設與前面側偏光板6a成對的背面側偏光板(第2偏光板)6b。
亦即,在本構成例之液晶裝置100C,被設於液晶面板的前面及背面之一對偏光板之中,被配置於前面側的偏光板被配置於觸控面板4的外側。
根據具備前述構成之液晶裝置100C,因為在觸控面板4的前面側(與液晶面板2相反之側)被配設前面側偏光板6a與膜構件30,所以與僅有膜構件30的場合相比觸控面板4的操作壓力增加,而觸控面板4的保護更為確實。此外,具備玻璃基板的觸控面板4破損時也更可有效地防止玻璃的飛散。
此外因為把前面側偏光板6a配置於觸控面板4的外側,所以可使收容構件45的收容部45a起被配設於背面側(與膜構件30相反之側)的觸控面板4以及液晶面板2的合計厚度薄化。藉此,可以節省具備液晶裝置100C的電子機器之筐體內的空間,可謀求筐體的小型化。
又,在本例係將前面側偏光板6a配置於膜構件30與遮光膜46之間,但將前面側偏光板6a配置於遮光膜46與收容構件45之間亦可。或者是將前面側偏光板6a與觸控面板4同時配置於收容部45a內亦可。進而,在前面側偏光板6a具有充分的耐久性的場合,不設置膜構件30而將前面側偏光板6a作為與觸控面板4及收容構件45黏接的膜構件使用亦可。
[第3實施形態]
圖10A係相關於本發明的第3實施型態之第1構成例 之輸入裝置40A之概略剖面圖。圖10B同樣係相關於第2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B的概略剖面圖。圖11為圖10所示之輸入裝置40A之概略平面圖。圖12係顯示觸控面板4的構造之分解立體圖。
[第1構成例]
如圖10及圖11所示,本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40A,具備平面俯視約略板狀之收容構件45,被配置於由被形成在收容構件45的矩形狀的開口部所構成的收容部45a內的類比型電阻膜方式之觸控面板(輸入面板)4,及跨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s(圖11之前面側)與觸控面板4的主面4s而被黏接的膜構件30。
收容構件45之收容部45a的主面45s側之端部,於平面俯視框狀的面板支撐部45A(在圖11賦予斜線模樣而顯示)被形成為由收容部45a的內壁延伸出。面板支撐部45A已由膜構件30側按壓觸控面板4的周緣部的方式支撐觸控面板4。面板支撐部45A於觸控面板4上具有矩形狀之開口部45b。
於膜構件30之收容構件45側,被形成例如藉由印刷而形成的遮光膜46,遮光膜46於對應觸控面板4的輸入部40a之平面區域內具有矩形狀之開口部46a。遮光膜46係以平面俯視覆蓋住收容構件45的方式被形成,遮光膜46的開口部46a係以沿著面板支撐部45A的開口部45b的內周的方式被配置於比開口部45b更為內側。
觸控面板4的厚度與收容構件45的收容部45a的深度幾乎相同,觸控面板4在被收容進收容構件45的收容部45a內的狀態,使觸控面板4的主面4s與面板支撐部45A的內面(觸控面板4側之面)抵接。接著,於觸控面板4之背面側(與膜構件30相反之側),被配設有跨觸控面板4的背面(與膜構件30相反之側的面)與收容構件45的背面(與膜構件30相反側之面)而被黏接之背面側膜構件31。亦即,於輸入裝置40A,觸控面板4係以被框狀的面板支撐部45A與背面側膜構件31所挾持而被限制面板厚度方向的移動之狀態下被支撐於收容構件45。
又,針對由觸控面板4拉出端子的可撓印刷電路板16a,透過被設於背面側膜構件31的省略圖示之狹縫狀開口部拉出至外側。此外,作為背面側膜構件31,與膜構件30同樣,可以使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乙烯、聚酯、聚丙烯等透明樹酯材料所構成之膜材。
接著,平面俯視以覆蓋住收容構件45與觸控面板4的方式配置的膜構件30,以依循於被形成在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s,與露出於面板支撐部45A的開口部45b內之觸控面板4的主面4s的邊界部之階差的形狀被黏接於收容構件45以及觸控面板4。
總之,在平坦面之收容構件45以及面板支撐部45A上,還有在觸控面板4上,膜構件30的表面為平坦面。另一方面,於藉由面板支撐部45A的開口部45b所形成的 觸控面板4的主面4s與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s之間的階差部分,膜構件30變形而密接於構成階差的構件的表面,結果,於膜構件30的表面也形成階差部43。
又,將於稍後詳述,但要如此般使膜構件30與觸控面板4及收容構件45密接,可以使用熱溶接法或真空熱溶接法,藉由暫時使膜構件30軟化即可極為容易地進行。
觸控面板4,藉由在兩枚基板8a、8b的周緣部設為環狀的密封材9而使具有特定的間隙而對向的前面側基板(第1基板)8a與背面側基板(第2基板)8b黏接一體化。
如圖12所示,觸控面板4的前面側基板8a,係於透明基材之基板本體11a的內面(背面側基板側之面)上,被形成由透明導電材料所構成的一樣的平面形狀之面狀電極(高電阻膜;第1電極)12a,於面狀電極12a之圖示Y方向兩端部(矩形狀的面狀電極12a之對向的兩邊端部)被形成一對低電阻膜13之構成。被形成於前面側基板8a的低電阻膜13,透過導通材17,被導電接續於形成在背面側基板8b上的輔助電極18,進而透過該輔助電極18被拉出至端子部16。低電阻膜13、14以及輔助電極18構成觸控面板4的配線部,沿著基板8a或者基板8b之周緣部被形成。
另一方面,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基板8b,係於透明基材之基板本體11b的內面(前面側基板側之面)上,被形 成由透明導電材料所構成的一樣的平面形狀之面狀電極(高電阻膜;第2電極)12b,於面狀電極12b之圖示X方向兩端部(矩形狀的面狀電極12b之對向的兩邊端部)被形成一對低電阻膜14之構成。於背面側基板8b之邊端部,被形成與從低電阻膜13及低電阻膜14拉出的配線相連接的端子部16。
於端子部16,如圖10所示,可撓印刷電路板透過ACP(Anisotropic Conductive Paste,向異性導電漿)或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向異性導電膜)被連接,使端子部16與外部的控制電路導電連接。
於本實施型態,前面側基板8a的外側面,且對應面狀電極12a的形成區域之平面區域係座標輸入面(成為藉由輸入器具3或手指等直接指示觸控面板上的位置進行輸入操作的操作面)。
於構成前面側基板8a與背面側基板8b的基板本體11a、11b,均使用硬質之玻璃基板。藉由史前面側基板8a為玻璃基板,變得不會像把塑膠基板用於前面側基板的場合那樣會產生基板或電極的劣化的問題。另一方面,硬質的玻璃基板比塑膠膜基板還要缺乏柔軟性,所以輸入時的加壓荷重太小的話,會有不能充分進行輸入的問題。因此,在本實施型態,使玻璃基板的厚度薄化到0.1mm~0.2mm程度而解消操作性的問題。另一方面,作為構成背面側基板8b的基板本體11b,使用與液晶面板等同樣厚度者。例如,在本例,使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基板8b的厚 度為0.5mm程度。
面狀電極12a、12b係由ITO(銦錫氧化物)等之透明導電膜所構成,在其面內全區域具有幾乎均一之面電阻。另一方面,低電阻膜13、14、輔助電極18以及端子部16,係由導電性高的金屬膜,例如Au、Ag、Cu、Al、Cr、或者包含這些金屬之中的任何一種類以上的合金所形成。
在本實施型態,作為前面側基板8a以及背面側基板8b之基板本體使用玻璃基板,所以與使用塑膠膜基板的從前的觸控面板不同,可以進行高溫熱處理或使用強酸性蝕刻溶液之蝕刻處理。因此,在本實施型態,檢測出座標資訊之用的這些導電膜(面狀電極12a、12b、輔助電極18、端子部16等)均使用濺鍍法或者蒸鍍法等真空製程來形成,進而藉由蝕刻處理使低電阻膜13、14以及輔助電極18細線化,形成窄框緣之配線部。例如,於配線部使用APC(AgPdCu合金,比電阻為4×10-6Ωcm程度)的場合,從前以銀漿製作的厚度20μm、線寬1mm的拉回配線,在APC能夠做成厚度0.2μm、線寬0.1mm。此外,銅、鋁、鉻之比電阻(Ωcm),分別為6×10-6、6×10-6、5×10-5程度,所以即使使用這些金屬,也可使線寬與從前相比還要細窄化1到2個數量級。
於背面側基板8b之面狀電極12b上,被排列形成樹脂材料等所構成的緩衝構件15。緩衝構件最好使用矽樹脂或氨基甲酸乙酯等彈性材料(例如,彈性率在1×104N/m2 ~1×108N/m2之範圍),使用光蝕刻法或印刷法形成在面狀電極12b上。此緩衝構造,亦作為控制基板8a、8b之間隙之用的間隔件而發揮功能。
作為被黏接於觸控面板4上的膜構件30,可以使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乙烯、聚酯、聚丙烯等透明樹酯材料所構成之膜材。在輸入裝置40A,對觸控面板4進行座標輸入操作時以輸入器具3或手指等在膜構件30的表面滑動,或者也在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膜構件30之相反側)配設液晶面板等顯示手段而作為顯示裝置使用。因此,作為膜構件30,最好是可以良好地防止由於操作導致磨耗,或者收容構件45或觸控面板4的表面之損傷,此外最好是可以得到良好的透過率的PET膜。
被形成於膜構件30的收容構件45側面之遮光膜46,例如係藉由印刷而塗布黑色材料或白色材料而被形成之著色膜。在本實施型態的場合,被形成觸控面板4的密封材9的區域,或被形成端子部16的部分之作為遮蔽物而發揮功能,在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膜構件30的相反側)設置液晶面板等顯示手段的場合也作為對顯示之周邊遮蔽物而發揮功能。遮光膜46只要具有遮光性即可,可使用任意之顏色,在膜構件30側附有圖案亦可。
在膜構件30,不僅遮光膜46而已,可施以任意之色彩、模樣所構成之設計。相關的設計也可以形成於膜構件30的任一面,但由保護印刷物的觀點來看,最好被形成於 收容構件45側。
收容構件45,係由塑膠板或金屬板所構成者,只要是具備特定的強度之基材即可,並無特別要求。此收容構件45,不僅作為觸控面板4的支撐體,例如可以作為構成電子機器的操作面板的構件來使用,在此場合,可以作為觸控面板內藏之操作部來使用。此外作為電子機器的操作部而利用輸入裝置40A的場合,亦可在收容構件45設置操作按鈕或開關用之貫通孔,這樣的加工可以藉由衝壓或削出而容易達成。進而,可以在膜構件30施以印刷,所以可印刷按鈕或開關的說明等文字資訊。
在具備前述構成的本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40A,在被形成在收容構件45的收容部45a內配置觸控面板4,跨觸控面板4的主面4s與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s而黏接膜構件30,進而,以依照觸控面板4的主面45s與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s之間的階差形狀的方式使膜構件30密接。藉此,對於從前被配置為不同材質的收容構件(或者筐體)與觸控面板具有明確的邊界與階差,在本實施型態膜構件30的表面則成為平滑連續的階差形狀。因此,與從前相比可得美觀上優異的表面,此外可以提高設計的自由度,成為可得優異的新式樣性之輸入裝置。
此外,如從前那樣在觸控面板與筐體之間有階差的場合,會有在該階差累積灰塵,或者有水滴附著時水滴從階差部分的間隙浸入筐體內之問題產生,但在本實施型態,包含收容構件45的全面都以膜構件30覆蓋,所以不會有 累積灰塵損及美觀,或者水滴浸入成為故障原因等情形發生,而成為可信賴性優異的輸入裝置。
於本實施型態,要使對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s與觸控面板4的主面4s之階差的膜構件30之密接性更為良好,最好是把構成前述階差的面板支撐部45A之開口部45b形成為往膜構件30側廣口的形狀,亦即剖面圖上側端面形成斜面形狀(推拔形狀)為較佳。
此外,於厚度0.1~0.2mm程度的薄型玻璃基板所構成的觸控面板4的前面側基板8a上密接膜構件30,所以即使因落下或異物之衝擊而使前面側基板8a破裂的場合,也可以藉由膜構件30防止玻璃碎片的飛散,可實現安全性優異的輸入裝置。特別是在本實施型態,膜構件30以覆蓋包含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的一面的方式被黏接,所以膜構件30極難剝離,這一點也使其具有優異的安全性。
進而,在本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40A,觸控面板4成為藉由收容構件45的面板支撐部45A而限制了往膜構件30側的移動之狀態。亦即,即使觸控面板4的厚度產生了製造上的誤差,也因為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s與觸控面板4的主面4s之間的階差的高度沒有差異,所以可以使膜構件30安定地密接於階差,可生產率良好地進行製造。
此外在本實施型態,使觸控面板4抵接於面板支撐部45A而收容於收容部45a,藉由黏接於收容構件45的背面 側之背面側膜構件31固定觸控面板4。藉由採用這樣的固定方法,以簡便的步驟安裝觸控面板4成為可能。
又,在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s與膜構件30(遮光膜46)之間設黏接劑黏接二者亦可。此外,在觸控面板4的主面4s與膜構件30之觸控面板4側之面之間,設有光學黏接二者之黏接劑而光學黏接膜構件30與觸控面板4亦可。
作為設在膜構件30與收容構件45(及觸控面板4)之間的黏接劑(黏著劑),可以使用壓克力系、橡膠系、矽樹脂等種種黏接劑。在光學黏接膜構件30與觸控面板4的場合最好使用矽樹酯系之黏接劑。
觸控面板4的輸入操作以及製造步驟如同第1實施型態所說明的。
<第1構成例之輸入裝置之製造方法>
其次,參照圖13及圖14,說明相關於第1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A的製造方法。圖13及圖14係顯示輸入裝置40A的構造步驟之概略剖面圖。圖13及圖14所示之剖面構成,相當於沿著圖11所示之A-A’線的位置之剖面構成。
首先,如圖13A所示,準備具備收容部45a與面板支撐部45A的收容構件45。收容構件45,如果為樹脂材料所構成的話,可以藉由射出成形而容易製造具備收容部45a及面板支撐部45A者。此外,如果為金屬材料所構成 的話,可以藉由切削加工或衝壓加工而製造具備收容部45a及面板支撐部45A者。
準備好收容構件45時,把另行製作的觸控面板4,輸入操作面之主面4s由被形成面板支撐部45A的相反側的收容部45a之開口端側起嵌入收容部45a內。
作為觸控面板4,因為可使用從前習知的構造者,所以針對其製造方法可以適用習知的製造方法。
使觸控面板4嵌入收容部45a時,如圖13B所示,面板支撐部45A之開口部45b比觸控面板4的主面4s還要窄,所以在觸控面板4的主面4s與面板支撐部45A的背面45c抵接的狀態下觸控面板4被收容於收容部45a內。此時,於面板支撐部45A的背面45c與觸控面板4的主面4s之間設置黏接劑的話,僅使觸控面板4嵌入收容部45a即可以相應的強度固定觸控面板4。
其後,如圖13B所示,使例如PET膜所構成的背面側膜構件31跨收容構件45與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基板8b而黏接。於背面側膜構件31的黏接,例如可以使用矽樹脂系黏接劑。
藉此,被收容於收容部45a內的觸控面板4,藉由被黏接於其背面側(與面板支撐部45A相反之側)的背面側膜構件31,固定於收容構件45。
其次,如圖13C所示,準備例如由PET膜所構成的膜構件30。於膜構件30之成為收容構件45側的面上,被印刷遮光膜46。接著,如圖13D所示,以使印刷面朝向 收容構件45側的狀態,覆蓋收容構件45以及觸控面板4的方式配置膜構件30。此時,膜構件30的表面之遮光膜46的開口部46a,以使遮光膜46的開口部46a被配置於面板支撐部45A的開口部45b內的方式對準位置。
其次,如圖14A所示,使用加熱裝置350加熱膜構件30,使膜構件30軟化,把膜構件30熱溶接於觸控面板4以及收容構件45。作為這樣的溶接方法,可以使用熱板溶接、真空熱溶接、振動溶接、超音波溶接、雷射溶接、衝擊溶接、高頻誘導加熱溶接、電磁誘導加熱溶接、熱壓溶接等溶接方法。
如此一來,如圖14B所示,軟化的膜構件30進入面板支撐部45A的開口部45b內,以沿著觸控面板4的主面4s、以及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階差的方式密接於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此外藉由此步驟,於膜構件30的表面被形成跟隨於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階差的形狀之階差部43。
如以上所說明的,根據本實施型態之製造方法,因為熱溶接膜構件30使對觸控面板4、以及對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階差密接,所以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階差可以藉由膜構件30緩和而可以簡便的步驟製造提高設計自由度之輸入裝置40A。
此外,在被設於收容構件45的收容部45a使面板4嵌入,進而因為由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黏接固定背面側膜構件31,所以可以極為簡便的步驟將觸控面板4固定於收 容構件45。
又,藉由在膜構件30的表面印刷遮光膜46等,而使膜構件30在熱溶接時無法確保膜構件30的黏接力的場合,在對應於遮光膜46的形成區域的膜構件30的表面,或是在收容構件45的表面配置黏接劑亦可。
[第2構成例]
在相關於圖10B所示之第2構成例的輸入裝置40B,在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間的收容部45a之內壁部之間,填充黏接劑42成為包圍觸控面板4的平面俯視框狀。亦即,觸控面板4被固定於膜構件30與收容構件45雙方。
接著,根據在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間被配設黏接劑42的輸入裝置40B,除了可以得到與先前說明的輸入裝置40A同樣的作用效果以外,還可以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首先,把觸控面板4藉由黏接劑42固定於收容構件45,相關於第1構成例之背面側膜構件31變成不再需要。因此,例如於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設置液晶面板等顯示手段,而在透過觸控面板4進行顯示的場合,透過背面側膜構件31時之光損失或在背面側膜構件31表面之反射不再發生,因而可得明亮的顯示。
此外,觸控面板4在基板面方向及基板厚度方向之任一之方向的移動都被限制住,所以可避免由於觸控面板4 的輸入操作而使觸控面板4被壓陷入深處,或者由於落下的衝擊而使觸控面板4在收容部45a內移動,可使其成為操作性及耐久性優異的輸入裝置。
相關於第2構成例的輸入裝置40B,可以與參照圖13及圖14而說明的第1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A同樣地製造。但是,在輸入裝置40B,因為不需要背面側膜構件31,所以只要替代黏接圖13B所示的背面側膜構件31的步驟,而設置在配置於收容部45a內的觸控面板4與收容部45a之內壁之間,配設黏接劑42的步驟即可。於此場合,黏接劑42可以在把觸控面板4收容於收容部45a內之後藉由塗布器等塗布於特定位置,但預先將黏接劑42塗布於收容於收容部45a內的觸控面板4的側面部亦可。或者是,在收容部45a的內壁面預先塗布黏接劑42亦可。
[第3構成例]
其次,圖15係第3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之第3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C的概略剖面圖。圖15係相當於第1構成例之圖10A之圖。
本例之輸入裝置40C與第2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B之不同點,在於跨收容構件45與觸控面板4而被形成的膜構件130,具備層積第1樹脂層131、與第2樹脂層143之構成這一點。亦即,於圖15對與圖10之共通的構成要素,賦予相同符號而省略詳細說明。
如圖15所示,膜構件130,具備: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a與從面板支撐部45A的開口部45b露出的觸控面板4的主面4s之平面形狀的第1樹脂層131,與被形成於與第1樹脂層131的收容構件45之相反側之面的第2樹脂層132。
第1樹脂層131,與第1構成例及第2構成例之單層構造的膜構件30同樣,可以使用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聚乙烯、聚酯、聚丙烯等透明樹酯材料所構成之膜材。
第2樹脂層132,如圖15所示,被配置為部分形成於第1樹脂層131上,成為與遮光膜46同樣之平面俯視約略矩形框狀而與遮光膜46平面重疊。第2樹脂層132,具有對應於遮光膜46的開口部46a之平面俯視矩形狀的開口部132a,相關的開口部132a被形成於遮光膜46的開口部46a的內側。在第2樹脂層132的開口部132a內,露出下層側的第1樹脂層131。
第2樹脂層132,使用比構成第1樹脂層131的樹脂材料硬度更低(柔軟性更高)的樹脂材料來形成。例如,第1樹脂層131為PET膜所構成的話,第2樹脂層132使用聚乙烯或聚尿烷、壓克力等來形成。
在具備前述構成之本例的輸入裝置40C,膜構件130為第1樹脂層131與第2樹脂層132之2層構造。相關構成的膜構件30,在使熱溶接於觸控面板4及收容構件45時,與第1樹脂層131相比使用硬度低的樹脂材料來形成 的第2樹脂層132軟化而擴開,所以對於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邊接部的階差之膜構件130的圍繞性良好,可以提升與膜構件130及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密接性。藉此,可以實現可信賴性及新式樣性雙方均優異的輸入裝置。
此外,於輸入裝置40C,在觸控面板4上相對高硬度之第1樹脂層131露出,所以成為可良好地防止對觸控面板4進行座標輸入操作時使輸入器具3或手指等滑動之面上,因操作導致的磨耗或對收容構件45或觸控面板4之表面之刮傷等之構成。作為第1樹脂層131,最好使用可以良好地防止前述磨耗或刮傷,或者可得良好的透過率之PET膜。
又,在本例說明與遮光膜46平面俯視幾乎重疊的約略矩形框狀地形成第2樹脂層132的場合,但第2樹脂層132設置的目的在於使沿著被形成於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的邊界部之階差而使膜構件130密接,所以在本例的場合,只要至少設於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邊界部即可達成所期待的目的。
此外,第2樹脂層132,不限於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邊界部,亦可配置於被形成其他階差的區域。例如,於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s被形成有突起或凹部的場合,選擇性地在俯視平面與這些突起或凹部重疊的位置上形成第2樹脂層132的話,可以在被形成突起或凹部的部位使膜構件130良好地密接。
此外,在本例,係針對黏接2層構造的膜構件130的構成加以說明,但亦可替代膜構件130,而設置層積3層以上的樹脂層之膜構件。藉由使用選擇性平面配置硬度不同的複數樹脂層而成的膜構件,可以高度控制溶接時之密接性(對凹凸之追隨性),可謀求提高輸入裝置的可信賴性及新式樣性。
進而,替代膜構件130,而使用在平面區域內被區隔形成硬度不同的樹脂膜的構成之膜構件亦可。例如,也可以使用把對應於觸控面板4的主面4s的俯視平面為矩形狀的PET膜,與以俯視平面上包圍此PET膜的方式被配置的聚乙烯膜,在二者相接的部分一體化的膜構件。
<第3構成例之輸入裝置之製造方法>
其次,參照圖16,說明相關於第3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C的製造方法。圖16係顯示輸入裝置40C的構造步驟之概略剖面圖。圖16所示之剖面構成,相當於沿著圖11所示之A-A’線的位置之剖面構成。
首先,如圖16A所示,準備具有收容部45a與面板支撐部45A之收容構件45,把另行製作的觸控面板4,輸入操作面之主面4s由被形成面板支撐部45A的相反側的收容部45a之開口端側起嵌入收容部45a內。其後,使例如PET膜所構成的背面側膜構件31跨收容構件45與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基板8b而黏接。
此外,如圖16A所示,準備層積例如PET膜所構成 的第1樹脂層131,及例如聚乙烯膜所構成的第2樹脂層132而成的膜構件130。於膜構件30之成為收容構件45側的面上,被印刷遮光膜46。
接著,如圖16B所示,以使印刷面朝向收容構件45側的狀態,覆蓋收容構件45以及觸控面板4的方式配置膜構件130。此時,膜構件130的表面之遮光膜46的開口部46a,以使遮光膜46的開口部46a被配置於面板支撐部45A的開口部45b內的方式對準位置。
其次,如圖16C所示,使用加熱裝置350加熱膜構件130,使膜構件130軟化,把膜構件130熱溶接於觸控面板4以及收容構件45。作為這樣的溶接方法,可以使用熱板溶接、真空熱溶接、振動溶接、超音波溶接、雷射溶接、衝擊溶接、高頻誘導加熱溶接、電磁誘導加熱溶接、熱壓溶接等溶接方法。
如此一來,如圖16D所示,軟化的膜構件130進入面板支撐部45A的開口部45b內,以沿著觸控面板4的主面4s、以及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階差的方式密接於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此外藉由此步驟,於膜構件130的表面被形成跟隨於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階差的形狀之階差部43。
在本實施型態,因為在膜構件130的第1樹脂層131上被形成由硬度低的樹脂材料所構成的第2樹脂層132,所以藉由加熱裝置350的加熱,柔軟性很高的第2樹脂層132在第1樹脂層131上擴展開。藉此,成為膜構件130 圓滑地密接於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階差。
如以上所說明的,根據本實施型態之製造方法,因為熱溶接2層構造的膜構件130使對觸控面板4、以及對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階差密接,所以對於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階差可以對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階差圓滑地使膜構件130密接。因而,有效果地緩和前述階差,可以簡便的步驟製造提高設計自由度之輸入裝置40C。
此外,在被設於收容構件45的收容部45a使面板4嵌入,進而因為由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黏接固定背面側膜構件31,所以可以極為簡便的步驟將觸控面板4固定於收容構件45。
[第4及第5構成例]
其次,圖17A係第3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之第4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D的概略剖面圖。圖17B同樣係第5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40E的概略剖面圖。圖17A及圖17B係相當於第1構成例之圖10A之圖。
第4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D係以第1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A為基本構成,在跨收容構件45與觸控面板4而被形成的膜構件30被形成開口部30a這一點有所不同。
此外,第5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E係以第3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C為基本構成,在跨收容構件45與觸控面板4而被形成的膜構件130被形成開口部130a這一點有所不 同。
亦即,於圖17對圖10及圖15之共通的構成要素,賦予相同符號而省略詳細說明。
如圖17A所示,相關於第4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D之膜構件30的開口部30a,係沿著以重疊於觸控面板4的周緣部被形成的遮光膜46的開口部46a的端緣被形成為矩形狀,對應於成為觸控面板4的輸入操作部的平面區域而開口。
此外,如圖17B所示,相關於第5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E之膜構件130的開口部130a,也係沿著以重疊於觸控面板4的周緣部被形成的遮光膜46的開口部46a的端緣被形成為矩形狀,對應於成為觸控面板4的輸入操作部的平面區域而開口。
亦即,在輸入裝置40D、40E,在前面側基板8a上使直接輸入器具3或者手指滑動,而進行對觸控面板4之輸入操作。
具備前述構成之第4及第5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D、40E因為將前面側基板直接按壓而進行對觸控面板4之輸入操作,所以與透過膜構件30進行輸入操作的第1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A,以及透過膜構件130進行輸入操作之第3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C相比操作壓力變低,可以進行適切的輸入操作。
又,在第4及第5構成例,部分除去膜構件30以及膜構件130而形成開口部30a、130a,所以膜構件30或者 膜構件130與觸控面板4被黏接的區域僅為觸控面板4(前面側基板8a)之周緣區域而已。此周緣區域之寬幅,雖隨觸控面板4之尺寸而不同,但通常至少可以確保數mm程度,所以可以確保膜構件30或者膜構件130與觸控面板4之黏接強度。
但是,比較先前的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A、40C的話,黏接面積狹窄且黏接強度變低,所以於第4及第5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D、40E,與相關於第2構成例之輸入裝置40B同樣,於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間隙配設黏接劑42而黏接收容構件45與觸控面板4為較佳。
此外,第4及第5構成例之場合,如圖17所示,被形成於膜構件30或者膜構件130之收容構件45側之遮光膜46,分別形成於膜構件30的開口部30a的外側,及膜構件130的開口部130a之外側,且以遮光膜46的端緣不露出於開口部30a、130a內者較佳。藉由如此般構成,可以防止由遮光膜46與膜構件30、130之界面產生剝離,此外可以有效果地保護遮光膜46。
進而,在第4及第5構成例,因為是觸控面板4之前面側基板8a露出的構造,所以前面側基板8a的基板本體11a如果是玻璃基板的話,會有由於落下等之衝擊而使玻璃基板破損時破片會四處飛散之虞。亦即,採用如本例所示之構成的場合,作為前面側基板8a之基板本體11a最好是使用高強度之玻璃基板或塑膠基板。或者是,在基板本體11a的表面塗布透明樹脂等形成保護層較佳。
[第4實施形態]
其次,參照圖18說明本發明之第4實施型態之光電裝置。
圖18係顯示相關於第4實施型態之光電裝置之一例之觸控面板一體型之液晶裝置之概略剖面圖。
如圖18所示之液晶裝置100A,被構成為具備:顯示部之液晶面板(光電面板)2,被配設於其前面側(圖示上側;觀察側)之第3實施型態的輸入裝置40A。
輸入裝置40A,如前所述,具備:類比型電阻膜方式之觸控面板(輸入面板)4,具備收容觸控面板4的收容部45a之收容構件45,覆蓋觸控面板4及收容構件45而與收容構件45的主面45s與觸控面板4的主面4s黏接之膜構件30,以及被黏接於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之背面側膜構件31。
液晶面板2,藉由包含透光性的彈性體(例如,與玻璃之折射率差比空氣還要小的矽凝膠、壓克力凝膠、氨基甲酸乙酯凝膠、氨基甲酸乙酯橡膠等透光性之彈性體)的黏接劑50,與被黏接於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的背面側膜構件31光學黏接。以藉由彈性體構成黏接劑50,使彈性體吸收對觸控面板4進行輸入操作時之按壓力,可以抑制由於輸入操作所導致液晶面板2的基板因應變(strain)而導致顯示不良。
液晶面板2、偏光板以及照明裝置(背光)的構成如 在第2實施型態所說明的。
根據具備以上的構成之本例的液晶裝置100A,因為具備第3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40A、與輸入裝置40A之背面側膜構件31黏接之液晶面板2,所以可進行透過觸控面板4的顯示。
接著,在本實施型態之液晶裝置,藉由被黏接於顯示面側的膜構件30,觸控面板4與收容構件45之間的階差變成平滑連續的形狀,此外在膜構件30可以施以任意的印刷,所以設計上的自由度很高,成為可得到優異的新式樣性之液晶裝置。
此外在本實施型態之液晶裝置,於觸控面板4的前面側被配設膜構件30,所以可以安全地使用在前面側基板8a用了玻璃基板的觸控面板4。於2枚基板本體11a、11b之雙方使用玻璃基板之觸控面板,與基板本體11a為塑膠基板者,或者與基板本體11a、11b雙方均為塑膠基板者相比可得高透過率,所以與從前相比可得到明亮且高畫質的顯示。
又,在本實施型態針對組合液晶面板2與輸入裝置40A之構成的液晶裝置加以說明,但亦可組合液晶面板2與輸入裝置40B~40E之任一。此外,替代液晶面板2,配置有機EL面板等其他顯示手段亦可。
(電子機器)
其次,參照圖19、20及圖21,說明相關於本發明之 電子機器。
圖19A、圖20A係具備先前的實施型態之液晶裝置的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可攜資訊終端)200之概略立體圖。圖19B、圖20B係PDA200所具備的液晶裝置的立體構成圖。
如圖19A、圖20A所示,PDA200,於筐體201具備構成操作部的功能鍵202、觸控面板一體型顯示器203。觸控面板一體型顯示器203,係由相關於本發明之液晶裝置所構成,如圖19B、圖20B所示,具備:以構成PDA200的顯示部兼操作部的方式被加工為特定形狀之收容構件45、被支撐於收容構件45的觸控面板4、與被配設於觸控面板4的背面側之液晶面板2。此外,於觸控面板4以及收容構件45的表面被黏接省略圖示的膜(30),保護觸控面板4的輸入操作面以及收容構件45的表面。
於收容構件45,設有複數之貫通孔45c,於這些貫通孔45c插入功能鍵202而使露出於表面側。此外,於貫通孔45c的附件,在覆蓋住收容構件45的膜的背面側(收容構件45側)被配置有印刷的識別資訊(文字或圖形)。
本實施型態之PDA200,係藉由一面看著被印刷於功能鍵202附近的識別資訊,或被配置於觸控面板4之下的液晶面板2的畫面顯示,同時直接指示觸控面板4上的位置,而進行資料輸入等操作。
此處,圖21係供比較而顯示之從前構成的PDA。圖21所示之PDA1000,具備筐體1001,功能鍵1002,以及被配置於筐體1001的開口部之觸控面板1004。於觸控面板1004之下被配設省略圖示之液晶面板。
如圖所示,從前係將觸控面板1004以被形成於筐體1001的框(frame)部1003按壓而支撐的構造,所以觸控面板1004之操作面與框部1003之間被形成有階差部1003a。接著,因為此階差部1003a的緣故,觸控面板1004之操作面與其周圍之框部1003之間被明顯地區隔,使得筐體1001的設計受到限制。
對此,根據具備前述構成知本實施型態之PDA200的話,作為輸入裝置兼作顯示裝置而具備前述之本發明的液晶裝置,所以觸控面板4與其周圍的收容構件45之間沒有階差,或者是階差藉由膜構件而成為平滑連續的形狀,可以實現新式樣性優異之設計PDA。此外,可以進行包含觸控面板4之筐體全體之設計,可實現新式樣性優異的電子機器。此外,成為可進行明亮的顯示且操作性亦優異,具有高可信賴性之電子機器。
又,前述實施型態之輸入裝置或液晶裝置(光電裝置)不限於前述之PDA,可以搭載於種種電子機器。作為此電子機器,例如有行動電話、電子書、個人電腦、數位相機、液晶電視、觀景窗型或螢幕直視型之攝影機、汽車導航裝置、呼叫器、電子手冊、計算機、文書處理機、工作站、電視電話、POS終端、印刷裝置等,前述輸入裝置 可以作為這些之輸入手段,或者前述液晶裝置可以作為這些之影像顯示手段兼作輸入手段而適切地利用。
2,2A,2B‧‧‧液晶面板(光電面板)
3‧‧‧輸入器具
4‧‧‧觸控面板(輸入面板)
6a‧‧‧偏光板(前面側偏光板)
6b‧‧‧偏光板(背面側偏光板)
4s‧‧‧主面
16‧‧‧端子部
30,130‧‧‧膜構件(可撓性構件)
31‧‧‧被面側膜構件
30a,130a,31a,45b,46a,132a‧‧‧開口部
40A,40B,40C,40D,40E,40F‧‧‧輸入裝置
41,42,50‧‧‧黏接劑
43‧‧‧階差部
45‧‧‧收容構件
45a‧‧‧收容部
45A‧‧‧面板支撐部
45s‧‧‧主面
46‧‧‧遮光膜
100A,100B,100C‧‧‧液晶裝置(光電裝置)
131‧‧‧第1樹脂層
132‧‧‧第2樹脂層
200‧‧‧PAD(電子機器)
圖1係相關於第1實施型態之第1及第2構成例之輸入裝置之概略剖面圖。
圖2係對應於圖1之概略平面圖。
圖3係第1實施型態之觸控面板之分解立體圖。
圖4係顯示相關於第1實施型態之第3構成例之輸入裝置之圖。
圖5係顯示相關於第1實施型態之第4構成例之輸入裝置之圖。
圖6係顯示相關於第1實施型態之第5及第6構成例之輸入裝置之圖。
圖7係相關於第2實施型態之第1構成例之液晶裝置的概略剖面圖。
圖8係相關於第2實施型態之第2構成例之液晶裝置的概略剖面圖。
圖9係相關於第2實施型態之第3構成例之液晶裝置的概略剖面圖。
圖10係相關於第3實施型態之第1及第2構成例之輸入裝置之概略剖面圖。
圖11係對應於圖10之概略平面圖。
圖12係第3實施型態之觸控面板之分解立體圖。
圖13係顯示相關於第3實施型態之第1構成例之輸入裝置的製造步驟之圖。
圖14係顯示相關於第3實施型態之第1構成例之輸入裝置的製造步驟之圖。
圖15係相關於第3實施型態之第3構成例之輸入裝置的概略剖面圖。
圖16係顯示相關於第3實施型態之第3構成例之輸入裝置的製造步驟之圖。
圖17係顯示相關於第3實施型態之第4及第5構成例之輸入裝置的製造步驟之圖。
圖18係第4實施型態之液晶裝置的概略剖面圖。
圖19係顯示相關於本發明之電子機器之一例之立體圖。
圖20係顯示相關於本發明之電子機器之另一例之立體圖。
圖21係顯示從前的觸控面板內藏型PDA之立體圖。
3‧‧‧輸入器具
4‧‧‧觸控面板(輸入面板)
4s‧‧‧主面
8a‧‧‧基板
8b‧‧‧基板
9‧‧‧密封材
11a‧‧‧基板本體
11b‧‧‧基板本體
14‧‧‧低電阻膜
15‧‧‧緩衝構件
16‧‧‧端子部
16a‧‧‧可撓印刷電路板
30‧‧‧薄膜構件
40A‧‧‧輸入裝置
40B‧‧‧輸入裝置
41‧‧‧黏接劑
42‧‧‧黏接劑
45‧‧‧收容構件
45a‧‧‧收容部
45s‧‧‧主面
46‧‧‧遮光膜
46a‧‧‧開口部

Claims (13)

  1. 一種輸入裝置,其特徵為具有:輸入面板、被設置收容前述輸入面板的收容部之收容構件、及跨被配設於前述收容部之前述輸入面板之一方之面與前述收容構件之一方之面而被黏接的膜構件;前述輸入面板,被收容於前述收容部,同時被固接於前述膜構件;位於前述輸入面板與前述收容構件的邊界的前述膜構件的表面為平坦面,前述輸入面板與前述收容部的內壁面之間被填充著黏接劑。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輸入裝置,其中挾著前述膜構件與前述輸入面板的相反側也被黏接著膜構件。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輸入裝置,其中進而具有配置於前述收容構件與前述膜構件之間的遮光膜,前述遮光膜,具有對應於前述輸入面板的輸入部之開口部。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收容構件與前述輸入面板的厚度幾乎相等。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膜構件,於前述輸入面板的平面區域內具有開口 部。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輸入裝置,其中被黏接於前述輸入面板之前述一方之面側的前述膜構件為偏光板。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輸入裝置,其中前述收容部為貫通前述收容構件而形成的開口部,該開口部的側面為平坦面。
  8. 一種光電裝置,其特徵為具備:具有:輸入面板、被設置收容前述輸入面板的收容部之收容構件、及跨被配設於前述收容部之前述輸入面板之一方之面與前述收容構件之一方之面而被黏接的膜構件的輸入裝置,及被配設在前述輸入裝置之與前述膜構件相反側的光電面板;前述輸入面板被收容於前述收容部,同時被固接於前述膜構件,位於前述輸入面板與前述收容構件的邊界之前述膜構件的表面為平坦面,前述輸入面板與前述收容部的內壁面之間被填充著黏接劑,前述光電面板,以透光性的黏接劑固接於前述輸入裝置。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之光電裝置,其中前述光電面板被固接於前述收容構件,將前述輸入面板挾持於與前述膜構件之間。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之光電裝置,其中前述膜構件為偏光板。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或9項之光電裝置,其中前述透光性的黏接劑為包含彈性體的黏接劑。
  12. 一種電子機器,其特徵為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之任一項之輸入裝置。
  13. 一種電子機器,其特徵為具備申請專利範圍第8至11項之任一項之光電裝置。
TW097112336A 2007-04-05 2008-04-03 輸入裝置、光電裝置及電子機器 TWI4644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099088 2007-04-05
JP2007099089A JP4367514B2 (ja) 2007-04-05 2007-04-05 入力装置、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
JP2007267467A JP4412383B2 (ja) 2007-04-05 2007-10-15 入力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0903074A TW200903074A (en) 2009-01-16
TWI464482B true TWI464482B (zh) 2014-12-11

Family

ID=401519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7112336A TWI464482B (zh) 2007-04-05 2008-04-03 輸入裝置、光電裝置及電子機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988677B1 (zh)
TW (1) TWI4644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023132B1 (ko) * 2008-10-28 2011-03-18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평판표시장치
JP2010107935A (ja) 2008-10-28 2010-05-13 Samsung Mobile Display Co Ltd 平板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014022B1 (ko) * 2009-01-09 2011-02-10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1119355B1 (ko) * 2010-09-09 2012-03-07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터치패널
CN102541315A (zh) * 2010-12-07 2012-07-04 东莞万士达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03946778B (zh) * 2011-11-17 2016-09-21 郡是株式会社 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TWI467307B (zh) * 2012-02-10 2015-01-01 E Ink Holdings Inc 電泳顯示面板及其製作方法與電泳顯示裝置
US9164309B2 (en) * 2012-05-25 2015-10-20 Apple Inc. Display with broadband antireflection film
KR102626231B1 (ko) * 2016-12-15 2024-01-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4822A (ja) * 1995-05-09 1996-11-22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133099A (ja) * 2002-10-09 2004-04-30 Sharp Corp 液晶パネル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151961A (ja) * 2002-10-30 2004-05-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型表示装置
TWM251242U (en) * 2003-12-12 2004-11-21 Advantech Co Ltd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touch panel
JP2006236296A (ja) * 2005-02-24 2006-09-07 Sachiko Watanabe プラスチック保護フィル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038C (zh) * 1998-04-24 2004-06-16 日本写真印刷株式会社 触摸面板装置
JP4539533B2 (ja) * 2005-11-01 2010-09-08 エプソンイメージングデバイス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04822A (ja) * 1995-05-09 1996-11-22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133099A (ja) * 2002-10-09 2004-04-30 Sharp Corp 液晶パネルユニット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4151961A (ja) * 2002-10-30 2004-05-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携帯型表示装置
TWM251242U (en) * 2003-12-12 2004-11-21 Advantech Co Ltd Waterproof structure of industrial touch panel
JP2006236296A (ja) * 2005-02-24 2006-09-07 Sachiko Watanabe プラスチック保護フィル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88677B1 (ko) 2010-10-18
TW200903074A (en) 2009-01-16
KR20080091001A (ko) 2008-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412383B2 (ja) 入力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464482B (zh) 輸入裝置、光電裝置及電子機器
US11150756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007309B2 (en)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optical device
JP4367514B2 (ja) 入力装置、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
US9436340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with touch panel
JP5413937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TWI289269B (en) Input device, electro-optical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inpu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US9046708B2 (en) Display device
JP2002041231A (ja) 画面入力型表示装置
CN102135845A (zh) 传感器元件和显示装置
JP4539533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3982283B2 (ja) 表示装置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048664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6010748A (ja) 光学シート、電気光学装置、電子機器、光学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JP5385475B2 (ja) 携帯電話装置
JP2009075297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0802326B2 (en) Terminal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module
KR20170038548A (ko) 기능성 패널을 구비한 표시 장치
JP2014016648A (ja) 携帯電話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