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62211B - 承載裝置與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 - Google Patents

承載裝置與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62211B
TWI462211B TW101123591A TW101123591A TWI462211B TW I462211 B TWI462211 B TW I462211B TW 101123591 A TW101123591 A TW 101123591A TW 101123591 A TW101123591 A TW 101123591A TW I462211 B TWI462211 B TW I46221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earing surface
carrier
carrier plate
loaded
carry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3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1403A (zh
Inventor
Chung Kuan Ting
Chung Yu Mao
Tai Ling Chan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112359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62211B/zh
Priority to CN201510063098.XA priority patent/CN104648842B/zh
Priority to CN201210382014.5A priority patent/CN102910378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1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1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622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6221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Filling Or Discharging Of Gas Storage Vessels (AREA)
  • Stackable Containers (AREA)

Description

承載裝置與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承載裝置與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特別是一種具有高度差的二承載面之承載裝置與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
以習知液晶顯示器的製程過程為例,當液晶顯示器的一面板玻璃之半成品被完成製作後,每一面板玻璃之半成品將連同與其電性連接的一驅動電路板一併進行裝箱。接著,再將這些面板玻璃之半成品運送到下一個地點進行接續的液晶顯示器的組裝流程。更進一步來說,在進行裝箱的過程中,這些具有驅動電路板的面板玻璃之半成品係彼此互相堆疊而裝設於一箱體,以使箱體能夠容納較多的面板玻璃之半成品數量。
然而,由於液晶顯示器的性能不斷提升,驅動電路板所包含的電子零件之體積或厚度也相對增加。如此一來,將使得驅動電路板的整體厚度大於面板玻璃之半成品的厚度。當面板玻璃之半成品互相堆疊裝箱時,這些驅動電路板所堆疊的累積厚度將遠高於這些面板玻璃之半成品所堆疊的累積厚度。為了避免這些驅動電路板的堆疊累積厚度超出箱體可容納的高度,勢必得減少箱體容納面板玻璃之半成品的數量。如此一來,面板玻璃之半成品所堆疊的累積厚度將遠不及箱體可容納的最大高度,進而造成箱體內部空間運用上的浪費。並且,由於面板玻璃之半成品所堆疊的 累積厚度遠不及箱體可容納的最大高度,使得箱體內部未利用到的空間過多,使得面板玻璃之半成品可能於運送時上下震動碰撞而造成不良。
本發明在於提供一種承載裝置與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藉以避免驅動電路板的整體厚度大於面板玻璃之半成品的厚度所造成裝箱上的不良影響。
本發明所揭露之承載裝置,包含一第一主體及一第二主體。第一主體包含一第一承載板,第一承載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底面及一第一承載面。第一承載板具有一穿槽,穿槽由第一承載面貫穿至第一底面。第二主體包含一第二承載板,嵌設於穿槽。第二承載板具相對的一第二底面及一第二承載面,第二底面與第一底面朝同一方向。第一承載面至第一底面的垂直距離係大於第二承載面至第一底面的垂直距離。
本發明所揭露之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包含多個被載物及至少二承載裝置。每一被載物包含有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以及連接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的一連接件。第一本體的厚度係小於第二本體的厚度。每一承載裝置包含一第一主體及一第二主體。第一主體包含一第一承載板以及環繞於第一承載板的一環型側牆。第一承載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底面及一第一承載面。第一承載板具有一穿槽,穿槽由第一承載面貫穿至第一底面。第二主體包含一第二承載板,嵌設於穿槽。第二承載板具相對的一第二 底面及一第二承載面,第二底面與第一底面朝同一方向。第一承載面至第一底面的垂直距離係大於第二承載面至第一底面的垂直距離。其中,每一承載裝置容納多個相互堆疊的這些被載物,且這些被載物的這些第一本體係疊設於第一承載面上,這些被載物的這些第二本體係疊設於第二承載面上。其中一承載裝置的第一承載板係疊設於另一承載裝置的環型側牆上,且下層的承載裝置所容納的這些被載物的這些第二本體係不與上層的承載裝置之第二承載板干涉。
本發明所揭露之承載裝置,具有一承載體,承載體具有一裝置底面以及相對於裝置底面的一第一承載面。第一承載面向下凹陷而具有一凹槽,凹槽之槽底具有一第二承載面。第一承載面鄰近凹槽之一端至第二承載面的垂直距離為a,第一承載面鄰近凹槽之一端至裝置底面的距離為b,第一承載面遠離凹槽之一端至裝置底面的距離為c。其中,a:b為10:10.5,b:c的範圍為10.5:11.1至10.5:25。
本發明所揭露之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包含多個被載物及一承載裝置。每一被載物具有有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以及連接第一本體及第二本體的一連接件,第一本體的厚度係小於第二本體的厚度。承載裝置具有一承載體,承載體包含一裝置底面以及相對於裝置底面的一第一承載面。第一承載面向下凹陷而具有一凹槽,凹槽之槽底具有一第二承載面。第一承載面鄰近凹槽之一端至第二承載面的垂直距離為a,第一承載面鄰近凹槽之一端 至裝置底面的距離為b,第一承載面遠離凹槽之一端至裝置底面的距離為c。a:b為10:10.5,b:c的範圍為10.5:11.1至10.5:25。其中,這些被載物的這些第一本體係疊設於第一承載面上,這些被載物的這些第二本體係疊設於第二承載面上。最上層之被載物的第一本體至裝置底面的最大垂直距離為h1,最上層之被載物的第二本體至裝置底面的最大垂直距離為h2。其中,| h2-h1 |<3mm。
根據上述本發明所揭露之承載裝置與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係藉第一承載面與第二承載面之間具有高度差來補償被載物之第二本體與第一本體之間的高度差,以盡可能使最上層的第二本體與最上層的第一本體之間的高度差能夠縮小。如此,以避免最上層的第二本體與上層承載裝置之第二承載板發生干涉的問題,並可同時提升承載裝置的負載量。此外,由於第一承載面更可為一傾斜面,因此將可進一步地縮小最上層之第一本體與最上層之第二本體之間的高低差,以及縮小最上層被載物的第一本體與上層承載裝置之間的間隙。如此一來,將可降低被載物於運送時所造成上下震動而碰撞的不良影響。
有關本發明的特徵、實作與功效,茲配合圖式作最佳實施例詳細說明如下。
請參照第1圖至第3圖,第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承載裝置的結構立體圖,第2圖係為根據第1圖之承載裝置的結 構分解圖,第3圖係為根據第1圖之33剖線的承載裝置的結構剖視圖。
本實施例之承載裝置10,適用於承載顯示面板玻璃之半成品,以作為顯示面板玻璃之半成品包材,但承載裝置10的運用領域非用以限定本發明。
承載裝置10包含一第一主體110及一第二主體120。第一主體110包含一第一承載板112以及環繞於第一承載板112的一環型側牆114。第一承載板112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底面1122及一第一承載面1121。第一底面1122大致平行於第一承載面1121。第一承載板112具有一穿槽118,穿槽118由第一承載面1121貫穿至第一底面1122。
第二主體120包含一第二承載板122,第二承載板122嵌設於穿槽118。第二承載板122與第一承載板112共同形成一承載體100。第二承載板122封閉住穿槽118靠近第一底面1122之一側的開口,以使穿槽118成為一凹槽104。第二承載板122具相對的一第二底面1222及一第二承載面1221,第二底面1222大致平行於第二承載面1221,且第二底面1222與第一底面1122朝同一方向。並且,在本實施例中,第二底面1222與第一底面1122係共平面,但不以此為限。第一承載面1121至第一底面1122的垂直距離d1係大於第二承載面1221至第一底面1122的垂直距離d2。第二承載面1221可視為凹槽104的槽底面。
此外,在本實施例或其他實施例中,第一主體110另包含一 第一組配結構116。第一組配結構116可以是但不限於一肋體。第二承載板122的一側具有一側牆124,側牆124底部具有一第二組配結構126。第二組配結構126可以是但不限於一朝向側牆124內部凹陷的卡槽。第二組配結構126結合於第一組配結構116,令第二主體120固定於第一主體110。
此外,在本實施例或其他施例中,第一主體110另可包含一置物槽119,置物槽119介於第一承載板112與環型側牆114之間。置物槽119用以容置譬如乾燥劑等附件,但不以此為限。
在本實施例或其他施例中,其中第一主體110的材質可為發泡材料,例如聚丙烯(Polypropylene,PP)泡沫塑料。第二主體120的材質可為非發泡材的塑料,例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由於第一主體110的材質為發泡材料,因此第一主體110於製程設計上具有最小的厚度限制(需大於發泡材料本身的發泡直徑)。舉例來說,若第一主體110的材質為發泡材料,則第一承載板112的各結構之厚度最小值需大於等於10mm。因此,若需要於第一承載板112上直接以一體成形的方式形成凹槽104,則第一承載板112的厚度將需要增加,以使凹槽104的底部之厚度能夠至少大於10mm而以利於成形。但如此一來,將造成承載裝置10的整體厚度過厚。若第一承載板112的厚度需保持於10mm,而又需於第一承載板112上直接形成凹槽104,則第一主體110將無法使用發泡材料來製作,而需以其他材料來替代。
為了克服上述問題,本實施例係依舊以發泡材料來製作第一承載板112,但於第一承載板112設置穿槽118。並且,以非發泡材料來製作第二主體120,使第二主體120的第二承載板122的厚度可遠小於第一承載板112的厚度,譬如第二承載板122的厚度可為1.2mm。並且,將第二主體120的第二承載板122嵌設於穿槽118,以形成凹槽104。如此,第二承載板122將成為凹槽104的槽底部,而凹槽104槽底部之厚度(即第二承載板122之板厚)將可遠小於第一承載板112以發泡材料來製作時的最小厚度。
如此一來,第一承載板112的厚度依舊可保持於以發泡材料成形時的最小厚度值(例如10mm),以使承載裝置10能夠盡可能的薄形化,並可節省製程的成本。
請接著參照第4圖及第5圖,第4圖及第5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的結構剖視圖。
本實施例所揭露之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係包含多個被載物20以及至少二承載裝置10。由於本實施例之承載裝置10的結構係與第1圖至第3圖之實施例的承載裝置10相同,因此便不再贅述承載裝置10的結構特徵。
本實施例之被載物20係包含有一第一本體21、一第二本體22以及連接第一本體21及第二本體22的一連接件23。上述的第一本體21係以顯示面板玻璃之半成品為例,第二本體22係以驅動電路板為例,連接件23係以連接顯示面板玻璃之半成品與驅動電路板之軟排線為例,但不以此為限。上述的第一本體21的厚度 d3(譬如1.5mm)係小於第二本體22的厚度d4(譬如4.55mm)。
承載裝置10係用以承載上述的被載物20,以作為上述被載物20的包材。並且,本實施例之圖示係以單一個承載裝置10可承載八片被載物20為例,但單一個承載裝置10可承載被載物20的數量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此外,被載物20係彼此互相堆疊而設置於承載裝置10內。更進一步來說,這些被載物20的這些第一本體21係疊設於第一承載面1121上,而這些被載物20的這些第二本體22係疊設於第二承載面1221上。需注意的是,本實施例之這些被載物20係以彼此直接接觸堆疊為例,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被載物20與被載物20之間也可以增設有一保護墊,以達保護之功效。
此外,當每一承載裝置10容納滿被載物20後,每一承載裝置10係相互堆疊配置,以利後續的運送事宜。更進一步來說,上層的承載裝置10a的第一承載板112a係疊設於下層承載裝置10的環型側牆114上,以覆蓋住容設於下層承載裝置10內的被載物20。並且,下層承載裝置10所容納的這些被載物20的這些第二本體22係不會與上層承載裝置10a之第二承載板122a干涉。
雖然被載物20的第二本體22的厚度d4大於被載物20的第一本體21的厚度,使得第二本體22堆疊所累積的高度大於第一本體21堆疊所累積的高度。但由於第一承載面1121與第二承載面1221之間具有高度差來彌補堆疊後的這些第二本體22所造成過大的累積高度,以盡可能使最上層的第二本體22與最上層的第 一本體21之間的高度差能夠縮小,以避免最上層的第二本體22與上層承載裝置10a之第二承載板122a干涉。舉例來說,若原本第二本體22堆疊所累積的高度譬如為4.55x8=36.4mm,第一本體21堆疊所累積的高度譬如為1.5x8=12mm,則原本最上層之第二本體22的高度係高出最上層之第一本體21的高度有24.4mm。但由於本實施例之承載裝置10的第一承載面1121與第二承載面1221之間具有高度差(譬如為8.8mm),則當這些被載物20置放於承載裝置10內時,最上層之第二本體22與最上層之第一本體21之間的高度差係可縮小為15.6mm。如此一來,將可提升承載裝置10所能夠容納被載物20的數量,以降低承載裝置10的使用數量及成本。以實務為例,若第二承載面1221與第一承載面1121之間不具高度差(即第二承載面1221與第一承載面1121等高),則單一承載裝置10僅能容納五片被載物,但當第二承載面1221與第一承載面1121之間具有高低差(即第二承載面1221低於第一承載面1121),則單一承載裝置10所容納被載物的數量將可增加到八至十片。
請接著參照第6圖、第7圖及第8圖,第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承載裝置的結構剖視圖,第7圖及第8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的結構剖視圖。
本實施例之承載裝置10’與第3圖之承載裝置10相似,因此只針對相異處加以說明。本實施例之承載裝置10’與第3圖之承載裝置10的差異在於,第一承載面1121’係相對第一底面1122’(或 裝置底面102’)傾斜一銳角θ,銳角θ的角度範圍可為0.5至5度。如此,使得第一承載面1121’鄰近第二承載板122’(或凹槽104’)的一端至裝置底面102’的垂直距離b係小於第一承載面1121’遠離第二承載板122’(或凹槽104’)的一端至裝置底面102’的垂直距離c。並且,第一承載面1121’鄰近第二承載板122’(或凹槽104’)的一端至第二承載面1221’具有一垂直距離a。上述a:b為10:10.5,上述b:c的範圍為10.5:11.1至10.5:25。較佳的,上述a:b:c為10:10.5:11.1。
承載裝置10’用以承載被載物20,以作為被載物20的包材。由於本實施例之被載物20係與第4圖及第5圖所示的被載物20相同,因此被載物20的詳細結構便不再贅述。
如第7圖所示,這些被載物20的這些第一本體21係疊設於第一承載面1121’上,這些被載物20的這些第二本體22係疊設於第二承載面1221’上。由於第一承載面1121’係為一傾斜面,因此當這些第一本體21係疊設於第一承載面1121’上時,這些第一本體21遠離這些第二本體22的一端係高於這些第一本體21鄰近這些第二本體22的一端。此外,最上層之被載物20的第一本體21至裝置底面102’的最大垂直距離為h1(即最上層之第一本體21遠離第二本體22的一端至裝置底面102’的垂直距離),最上層之被載物20的第二本體22至裝置底面102’的最大垂直距離為h2,並且| h2-h1 |3mm。較佳的,h2可等於h1。
更進一步來說,由於第一承載面1121’係相對第一底面 1122’(或裝置底面102’)傾斜一銳角θ,使得距離a:距離b:距離c具有上述的關係比例。因此當這些被載物20疊置於承載裝置10’內時,第一本體21遠離第二本體22的一端係高於第一本體21鄰近第二本體22的一端。如此一來,將可大幅縮小最上層之第一本體21與最上層之第二本體22之間的高低差(即| h2-h1 |),甚至使最上層之第一本體21與最上層之第二本體22的高度能夠一致。同時,當上層承載裝置10a’疊至於下層承載裝置10’時,位於下層承載裝置10’的最上層之被載物20的第一本體21與上層承載裝置10a’之間的間隙g(如第8圖所示)也可一併縮小。如此一來,當容納於承載裝置10’內之被載物20於運送時,因間隙g過大所造成被載物20上下震動而碰撞的不良影響將可大幅降低。
根據上述實施例之承載裝置與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係藉第一承載面與第二承載面之間具有高度差來補償被載物之第二本體與第一本體之間的高度差,以盡可能使最上層的第二本體與最上層的第一本體之間的高度差能夠縮小,如此,以避免最上層的第二本體與上層承載裝置之第二承載板發生干涉的問題,並可同時提升承載裝置的負載量。此外,由於第一承載面更可為一傾斜面,因此將可進一步地縮小最上層之第一本體與最上層之第二本體之間的高低差,以及縮小最上層被載物的第一本體與上層承載裝置之間的間隙。如此一來,將可降低被載物於運送時所造成上下震動而碰撞的不良影響。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 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須視 本說明書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承載裝置
10’‧‧‧承載裝置
10a‧‧‧承載裝置
10a’‧‧‧承載裝置
100‧‧‧承載體
102‧‧‧裝置底面
102’‧‧‧裝置底面
104‧‧‧凹槽
104’‧‧‧凹槽
110‧‧‧第一主體
112‧‧‧第一承載板
112a‧‧‧第一承載板
112a’‧‧‧第一承載板
1121‧‧‧第一承載面
1121’‧‧‧第一承載面
1122‧‧‧第一底面
114‧‧‧環型側牆
116‧‧‧第一組配結構
118‧‧‧穿槽
119‧‧‧置物槽
120‧‧‧第二主體
122‧‧‧第二承載板
122a‧‧‧第二承載板
122a’‧‧‧第二承載板
1221‧‧‧第二承載面
1221’‧‧‧第二承載面
1222‧‧‧第二底面
124‧‧‧側牆
126‧‧‧第二組配結構
20‧‧‧被載物
21‧‧‧第一本體
22‧‧‧第二本體
23‧‧‧連接件
第1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承載裝置的結構立體圖。
第2圖係為根據第1圖之承載裝置的結構分解圖。
第3圖係為根據第1圖之33剖線的承載裝置的結構剖視圖。
第4圖及第5圖係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的結構剖視圖。
第6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承載裝置的結構剖視圖。
第7圖及第8圖係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的結構剖視圖。
10‧‧‧承載裝置
110‧‧‧第一主體
112‧‧‧第一承載板
1121‧‧‧第一承載面
114‧‧‧環型側牆
116‧‧‧第一組配結構
118‧‧‧穿槽
119‧‧‧置物槽
120‧‧‧第二主體
122‧‧‧第二承載板
1221‧‧‧第二承載面
124‧‧‧側牆
126‧‧‧第二組配結構

Claims (20)

  1. 一種承載裝置,包含:一第一主體,包含一第一承載板,該第一承載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底面及一第一承載面,該第一承載板具有一穿槽,該穿槽由該第一承載面貫穿至該第一底面;以及一第二主體,包含一第二承載板,嵌設於該穿槽,該第二承載板具相對的一第二底面及一第二承載面,該第二底面與該第一底面朝同一方向,該第一承載面至該第一底面的垂直距離係大於該第二承載面至該第一底面的垂直距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承載裝置,其中該第一主體的材質為發泡材料。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承載裝置,其中該第一主體另包含一第一組配結構,該第二主體另包含一第二組配結構,該第二組配結構結合於該一第一組配結構,令該第二主體固定於該第一主體。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承載裝置,其中該第一組配結構為一肋體,該第二組配結構為一卡槽。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承載裝置,其中該第一承載面係相對該第一底面傾斜一銳角,該第一承載面鄰近該第二承載板的一端至該第一底面的垂直距離係小於該第一承載面遠離該第二承載板的一端至該第一底面的垂直距離。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承載裝置,其中該銳角的角度為0.5至5度。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承載裝置,其中該第二底面與該第一底面係 共平面。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承載裝置,其中該第一主體另包含一環型側牆,環繞該第一承載板。
  9. 一種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包含:多個被載物,每一該被載物包含有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以及連接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的一連接件,該第一本體的厚度係小於該第二本體的厚度;以及至少二承載裝置,每一該承載裝置包含:一第一主體,包含一第一承載板以及環繞於該第一承載板的一環型側牆,該第一承載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底面及一第一承載面,該第一承載板具有一穿槽,該穿槽由該第一承載面貫穿至該第一底面;以及一第二主體,包含一第二承載板,嵌設於該穿槽,該第二承載板具相對的一第二底面及一第二承載面,該第二底面與該第一底面朝同一方向,該第一承載面至該第一底面的垂直距離係大於該第二承載面至該第一底面的垂直距離;其中,每一該承載裝置容納多個相互堆疊的該些被載物,且該些被載物的該些第一本體係疊設於該第一承載面上,該些被載物的該些第二本體係疊設於該第二承載面上,其中一該承載裝置的該第一承載板係疊設於另一該承載裝置的該環型側牆上,且下層的該承載裝置所容納的該些被載物的該些第二本 體係不與上層的該承載裝置之該第二承載板干涉。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其中該第一主體的材質係為發泡材料。
  11. 如請求項9所述之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其中每一該承載裝置的該第一主體另包含一第一組配結構,該第二主體另包含一第二組配結構,該第二組配結構結合於該一第一組配結構,令該第二主體固定於該第一主體。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其中該第一組配結構為一肋體,該第二組配結構為一卡槽。
  13. 如請求項9所述之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其中該第一承載面係相對該第一底面傾斜一銳角,該第一承載面鄰近該第二承載板的一端至該第一底面的垂直距離係小於該第一承載面遠離該第二承載板的一端至該第一底面的垂直距離。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其中該銳角的角度為0.5至5度。
  15. 如請求項9所述之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其中該第二底面與該第一底面係共平面。
  16. 一種承載裝置,具有一承載體,該承載體具有一裝置底面以及相對於該裝置底面的一第一承載面,該第一承載面向下凹陷而具有一凹槽,該凹槽之槽底具有一第二承載面,該第一承載面鄰近該凹槽之一端至該第二承載面的垂直距離為a,該第一承載面鄰近該凹槽之一端至該裝置底面的距離為b,該第一承載 面遠離該凹槽之一端至該裝置底面的距離為c,其中,a:b為10:10.5,b:c的範圍為10.5:11.1至10.5:25。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承載裝置,其中a:b:c為10:10.5:11.1。
  18. 一種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包含:多個被載物,每一該被載物具有有一第一本體、一第二本體以及連接該第一本體及該第二本體的一連接件,該第一本體的厚度係小於該第二本體的厚度;以及一承載裝置,具有一承載體,該承載體包含一裝置底面以及相對於該裝置底面的一第一承載面,該第一承載面向下凹陷而具有一凹槽,該凹槽之槽底具有一第二承載面,該第一承載面鄰近該凹槽之一端至該第二承載面的垂直距離為a,該第一承載面鄰近該凹槽之一端至該裝置底面的距離為b,該第一承載面遠離該凹槽之一端至該裝置底面的距離為c,a:b為10:10.5,b:c的範圍為10.5:11.1至10.5:25;其中,該些被載物的該些第一本體係疊設於該第一承載面上,該些被載物的該些第二本體係疊設於該第二承載面上,最上層之該被載物的該第一本體至該裝置底面的最大垂直距離為h1,最上層之該被載物的該第二本體至該裝置底面的最大垂直距離為h2,其中,| h2-h1 |3mm。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其中a:b:c為10:10.5:11.1。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其中h2=h1。
TW101123591A 2012-06-29 2012-06-29 承載裝置與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 TWI4622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3591A TWI462211B (zh) 2012-06-29 2012-06-29 承載裝置與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
CN201510063098.XA CN104648842B (zh) 2012-06-29 2012-10-10 承载装置与承载装置及被载物的组合
CN201210382014.5A CN102910378B (zh) 2012-06-29 2012-10-10 承载装置与承载装置及被载物的组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3591A TWI462211B (zh) 2012-06-29 2012-06-29 承載裝置與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1403A TW201401403A (zh) 2014-01-01
TWI462211B true TWI462211B (zh) 2014-11-21

Family

ID=476089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3591A TWI462211B (zh) 2012-06-29 2012-06-29 承載裝置與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02910378B (zh)
TW (1) TWI4622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799940B1 (fr) * 2013-04-30 2019-07-17 The Swatch Group Management Services AG Conditionnement pour aiguilles de montres
CN103287651B (zh) 2013-05-31 2015-11-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组件的托盘
CN104401598B (zh) * 2014-10-31 2017-02-0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包装装置
CN106742508A (zh) * 2016-12-06 2017-05-31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包装箱及液晶面板包装箱
TWI717064B (zh) * 2019-10-18 2021-01-21 劉富仁 組合櫃及其容納盒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3302A (ja) * 2001-05-23 2002-12-06 Jsp Corp ガラス基板搬送用トレイ
JP2008030756A (ja) * 2006-07-26 2008-02-14 Jsp Corp ガラス基板搬送用ボックス及びガラス基板搬送用包装体
TW200900334A (en) * 2007-06-29 2009-01-01 Au Optronics Corp Package structur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module having fastened pieces
CN101070110B (zh) * 2007-07-09 2010-06-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定位片的液晶面板包装结构
TW201041789A (en) * 2009-05-27 2010-12-01 Au Optronics Corp Tray for bearing liquid crystal panel
CN102040045A (zh) * 2009-06-09 2011-05-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承载盘组及其承载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19292B1 (ko) * 2007-09-20 2009-10-01 조춘현 평판 표시패널 운반용 트레이
TWI369326B (en) * 2008-04-16 2012-08-01 Corning Inc Packing of glass sheets
CN201367197Y (zh) * 2009-02-11 2009-12-23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包装箱
JP5227827B2 (ja) * 2009-02-16 2013-07-03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ガラス基板用容器
JP2011084292A (ja) * 2009-10-14 2011-04-28 Toppan Printing Co Ltd 緩衝材輸送トレイ
CN101723137B (zh) * 2009-12-04 2011-10-1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包装箱体
JP5701726B2 (ja) * 2010-10-28 2015-04-15 積水化成品工業株式会社 板状体の搬送用容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53302A (ja) * 2001-05-23 2002-12-06 Jsp Corp ガラス基板搬送用トレイ
JP2008030756A (ja) * 2006-07-26 2008-02-14 Jsp Corp ガラス基板搬送用ボックス及びガラス基板搬送用包装体
TW200900334A (en) * 2007-06-29 2009-01-01 Au Optronics Corp Package structur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module having fastened pieces
CN101070110B (zh) * 2007-07-09 2010-06-2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定位片的液晶面板包装结构
TW201041789A (en) * 2009-05-27 2010-12-01 Au Optronics Corp Tray for bearing liquid crystal panel
CN102040045A (zh) * 2009-06-09 2011-05-04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承载盘组及其承载盘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48842A (zh) 2015-05-27
CN102910378A (zh) 2013-02-06
CN102910378B (zh) 2015-02-25
TW201401403A (zh) 2014-01-01
CN104648842B (zh) 2017-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62211B (zh) 承載裝置與承載裝置及被載物之組合
US7604121B1 (en) Structure for fragile plate packaging and protection device
US10065793B2 (en) Packaging structure and packaging method for display panel
JP2011051609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搬送用トレイと太陽電池パネル梱包体
US7579072B2 (en) Substrate accommodating tray
WO2016084882A1 (ja) リングスペーサー
TWI401195B (zh) 包裝緩衝結構
JP2012106776A (ja) 板状体の搬送用容器
US20140261102A1 (en) Pallet
WO2009131014A1 (ja) トレイ
TWI703075B (zh) 緩衝包裝裝置
JP7061857B2 (ja) リングスペーサー
JP2007073871A (ja) 薄形表示装置用基板の工程間搬送に使用するトレイ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薄形表示装置用基板の出荷方法
KR101212118B1 (ko) Lcd 유리기판 수납용 무진동 운반 박스
JP5145203B2 (ja) 板状物品搬送用トレイ
JP2016150789A (ja) トレイおよび収納容器
WO2018199026A1 (ja) 包装トレイ
JP5357261B2 (ja) 収納トレイ
TWI412475B (zh) 偏光板用裝載箱
JP2002337951A (ja) 板状易損品の搬送用トレイ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梱包方法
CN109665185B (zh) 显示面板的包装箱
US8041196B2 (en) Heat radiating plate storage tray
US20220355978A1 (en) Packaging container for transporting ceramic substrates
KR102603102B1 (ko) 표시 패널용 트레이 및 트레이 집합체
CN210883099U (zh) 一种一字型显示屏运输托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