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4071B - 支援天線分集機制的無線通信電路 - Google Patents

支援天線分集機制的無線通信電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4071B
TWI454071B TW101100410A TW101100410A TWI454071B TW I454071 B TWI454071 B TW I454071B TW 101100410 A TW101100410 A TW 101100410A TW 101100410 A TW101100410 A TW 101100410A TW I454071 B TWI454071 B TW I4540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circuit
antenna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ontrol modu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004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30519A (zh
Inventor
Tsung Hsuan Lee
Chung Yao Chang
Der Zheng Liu
Original Assignee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filed Critical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Priority to TW1011004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4071B/zh
Priority to US13/734,411 priority patent/US8964737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330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30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4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40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H04B7/080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8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mparing all antennas before reception
    • H04B7/0811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with single receiver and antenna switching comparing all antennas before reception during preamble or gap perio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支援天線分集機制的無線通信電路
本發明有關無線通信電路,尤指一種支援天線分集機制的無線通信電路。
在無線通信系統中,無線通信電路的信號傳輸效能會受到所處環境的通道效應(channel effect)所影響,也常會因天線的擺放方向和位置的影響而降低。
採用單一天線的架構雖然硬體成本較低、信號收發的控制較簡單,但卻經常會因天線收訊不佳而降低信號傳輸品質和資料傳輸速率。
習知的無線通信電路採用多天線架構來改善信號傳輸品質時,需要設置多套接收電路來分別處理不同天線所接收到的信號。這樣的架構不僅硬體成本高,且會導致裝置的體積變大,並不是很理想的解決方式。而且,無線信號的通道環境可能隨時會有變化,若不能即時反應通道環境的變化,無線通信電路的收信品質和傳輸速度就會降低。
有鑑於此,如何減輕或解決無線通信電路的天線收訊品質不佳的 問題,並有效提升無線通信系統的傳輸速度和對通道環境變化的反應速度,實為業界有待解決的問題。
本說明書提供了一種無線通信電路的實施例,用於控制具有複數個天線的一無線通信裝置中的一切換電路。該無線通信電路包含有:一傳收電路,用於接收和傳送網路封包;一控制模塊,耦接於該傳收電路,用於控制該切換電路將該傳收電路在該複數個天線間進行切換,以使該傳收電路接收一第一網路封包的序文區段;以及一收信強度檢測單元,耦接於該傳收電路與該控制模塊,用於在該傳收電路接收該序文區段的過程中,分別量測該複數個天線在各自的收信時段中的收信強度值;其中若該複數個天線的收信強度值皆小於一預設閥值,則該控制模塊會選擇收信強度值最大的天線來作為目標天線,並控制該切換電路將該傳收電路耦接到所選定的目標天線,以使該傳收電路利用該目標天線來接收該第一網路封包中包含標頭區段與資料承載區段在內的剩餘部份。
前述實施例中的控制模塊可逐封包重新選擇要用來接收信號的天線,以依該無線通信裝置所處的環境變化,動態調整該傳收電路用來接收信號的天線,以獲得較佳的信號接收效能。
前述實施例中的控制模塊也可逐封包選擇要用來傳送信號的天線,以針對該無線通信裝置所處環境的信號通道變化迅速做出反應,動態調整該傳收電路用來發送信號的天線,以獲得較佳的信號發送效能。
100、400、500、600‧‧‧無線通信裝置
110‧‧‧無線通信電路
112‧‧‧傳收電路
114‧‧‧收信強度檢測單元
116‧‧‧控制模塊
120、520、620‧‧‧切換電路
130A、130B、130C、530A、530B、530C、530D、530E、530N、630A、630B、630N、632A、632B、632N‧‧‧天線
300‧‧‧網路封包
310‧‧‧序文區段
320‧‧‧標頭區段
330‧‧‧資料承載區段
622A、622B、622N‧‧‧切換器
圖1為本發明之無線通信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簡化後的功能方塊圖。
圖2為本發明的天線分集方法的一實施例簡化後的流程圖。
圖3為網路封包的一實施例簡化後的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之無線通信裝置的第二實施例簡化後的功能方塊圖。
圖5為本發明之無線通信裝置的第三實施例簡化後的功能方塊圖。
圖6為本發明之無線通信裝置的第四實施例簡化後的功能方塊圖。
圖7為本發明選擇用來偵測網路封包的待機天線的方法的一實施例簡化後的流程圖。
圖8為記錄不同天線與不同封包來源位址間的收信強度對映關係的一實施例簡化後的示意圖。
以下將配合相關圖式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例。在這些圖式中,相同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流程步驟。
在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的元件。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可理解,同樣的元件可能會用不同的名詞來稱呼。本說明書及後續的申請專利範圍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基準。在通篇說明書及後續的請求項當中所提及的 「包含」為一開放式的用語,故應解釋成「包含但不限定於…」。另外,「耦接」一詞在此包含任何直接及間接的連接手段。因此,若文中描述一第一裝置耦接於一第二裝置,則代表該第一裝置可直接(包含透過電性連接或無線傳輸、光學傳輸等訊號連接方式)連接於該第二裝置,或透過其他裝置或連接手段間接地電性或訊號連接至該第二裝置。
在此所使用的「及/或」的描述方式,包含所列舉的其中之一或多個項目的任意組合。另外,除非本說明書中有特別指明,否則任何單數格的用語都同時包含複數格的涵義。
圖1為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無線通信裝置100簡化後的功能方塊圖。無線通信裝置100包含有無線通信電路110、切換電路120、天線130A和天線130B。其中,無線通信電路110包含有傳收電路(transceiver)112、收信強度檢測單元114、和控制模塊116。
實作上,無線通信電路110中的傳收電路112、收信強度檢測單元114和控制模塊116可整合在單一電路晶片中。在某些實施例中,也可以將無線通信電路110和切換電路120整合成單一電路晶片。在應用上,無線通信裝置100可以是各種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裝置,例如無線基地台(AP)或無線網卡,也可以是平板電腦、電子書、行動通信裝置、智慧型手機等各種具有無線傳輸能力的電子設備。
請參考圖2,其所繪示為描述本發明的天線分集方法的一實施例簡化後的流程圖200。以下將搭配流程圖200來進一步說明無線通信裝置100的運作方式。
在開始接收網路封包前,無線通信電路110的控制模塊116會選擇某一天線作為待機天線,並控制切換電路120將傳收電路112耦接到待機天線以偵測網路封包。為方便說明起見,以下假設控制模塊116會控制切換電路120將傳收電路112耦接到天線130A以偵測網路封包。
當傳收電路112利用天線130A偵測到如圖3所繪示的網路封包300時,傳收電路112會進行流程210,利用天線130A接收網路封包300的序文區段(preamble)310的一部分。
在傳收電路112進行流程210的過程中,無線通信電路110中的收信強度檢測單元114會進行流程220,量測天線130A在時段P1中的收信強度以產生收信強度值S1。收信強度值S1可以是天線130A在單位時間內的平均收信強度。
接著,無線通信電路110中的控制模塊116會進行流程230,將對應於天線130A的收信強度值S1與預設閥值STH進行比較。
若控制模塊116於流程230的判斷結果是天線130A的收信強度值S1大於或等於預設閥值STH,則控制模塊116會跳到流程270,並直接選擇以天線130A作為目標天線,不進行天線切換流程240。接著,控制模塊116會在流程280中控制切換電路120繼續將傳收電路112耦接於天線130A,以使傳收電路112利用目標天線130A來接收網路封包300包含標頭區段320與資料承載區段330在內的剩餘部份。
反之,若控制模塊116於流程230的判斷結果是天線130A的收信強度值S1小於預設閥值STH,則控制模塊116會進行流程240,控制 切換電路120將傳收電路112切換至天線130B。
接著,傳收電路112會進行流程250,利用天線130B來接收網路封包300的序文區段310的另一部分。
在傳收電路112進行流程250的過程中,收信強度檢測單元114會進行流程260,量測天線130B在時段P2中的收信強度以產生收信強度值S2。收信強度值S2可以是天線130B在單位時間內的平均收信強度。實作上,前述的時段P2可以接續於時段P1,也可以與時段P1相間隔些許時間。另外,時段P1與時段P2兩者的長度可以相同,也可以視需要而將某中之一的時間延長或縮短。
接下來,控制模塊116會進行流程270,將天線130B的收信強度值S2與先前測得的天線130A的收信強度值S1進行比較,以決定出一目標天線。在一實施例中,若收信強度值S2小於收信強度值S1,控制模塊116會選擇以天線130A作為目標天線;而若收信強度值S2大於或等於收信強度值S1,則控制模塊116會選擇以天線130B作為目標天線。
在流程280中,控制模塊116會控制切換電路120將傳收電路112耦接到在流程270中所選定的目標天線,以使傳收電路112利用該目標天線來接收網路封包300包含標頭區段320與資料承載區段330在內的剩餘部份。
之後,當無線通信電路110偵測到下一個網路封包時,傳收電路112和控制模塊116會對該網路封包重複進行前述流程圖200中的運作。換言之,無線通信電路110會逐封包重新選擇要用來接收信號的天線。因此,控制模塊116可依無線通信裝置100所處的環 境變化,動態調整傳收電路112用來接收信號的天線,以獲得較佳的信號接收效能。
此外,無線通信電路110也可以逐封包選擇要用來傳送信號的天線。例如,在一實施例中,每當無線通信電路110要傳送一網路封包給其他無線通信裝置時,控制模塊116會控制切換電路120將傳收電路112耦接到最近一次被選來接收網路封包的天線,使傳收電路112利用該天線來發送網路封包。
在另一實施例中,控制模塊116會將最近若干次的天線選擇結果記錄下來。每當無線通信電路110要傳送一網路封包給其他無線通信裝置時,控制模塊116會以在最近的多次網路封包接收運作中被選來接收網路封包次數較多的天線作為發送天線,並控制切換電路120將傳收電路112耦接到該發送天線,使傳收電路112利用該發送天線來發送網路封包。
在另一實施例中,控制模塊116會將接收到的每一網路封包的來源位址(例如來源IP位址或是來源MAC位址)和用來接收該網路封包的天線的對應關係記錄下來。當無線通信電路110要傳送一網路封包給特定來源位址的無線通信裝置時,控制模塊116會以最近一次被選來接收來自該來源位址的網路封包的天線作為發送天線,並控制切換電路120將傳收電路112耦接到該發送天線,使傳收電路112利用該發送天線來發送網路封包。如此一來,無線通信電路110便可透過同一天線與特定的無線通信裝置進行網路封包的傳輸。
在另一實施例中,控制模塊116會將接收到的每一網路封包的來 源位址(例如來源IP位址或是來源MAC位址)和用來接收該網路封包的天線的對應關係記錄下來。當無線通信電路110要傳送一網路封包給特定來源位址的無線通信裝置時,控制模塊116會以在最近的多次網路封包接收運作中,被選來接收來自該來源位址的網路封包次數較多的天線作為發送天線,並控制切換電路120將傳收電路112耦接到該發送天線,使傳收電路112利用該發送天線來發送網路封包。如此一來,無線通信電路110便可利用多數決方式選擇與特定的無線通信裝置進行封包傳輸的天線。
藉由採用前述的天線分集方法,控制模塊116可針對無線通信裝置100所處環境的信號通道變化迅速做出反應,動態調整傳收電路112用來發送信號的天線,以獲得較佳的信號發送效能。如此一來,便可降低外在環境變化造成無線通信裝置100漏失封包的可能性,進而提升無線通信裝置100的整體收發品質和傳輸速度。
前揭的雙天線分集架構亦可拓展至使用更多天線的應用中。以下將以圖4到圖6的實施例來做進一步說明。
圖4為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無線通信裝置400簡化後的功能方塊圖。與圖1的無線通信裝置100相比,無線通信裝置400中多增設了天線130C。在無線通信裝置400中,無線通信電路110的傳收電路112會同時使用兩個天線(例如天線130C和130A,或是天線130C和130B)來接收網路封包,並將兩個天線所接收到的封包信號進行合併運算,以進一步提升網路封包的接收品質。在無線通信裝置400中,天線130C是傳收電路112預設使用的天線。無線通信電路110的控制模塊116可依據前述實施例的天線選擇方式,控制切 換電路120將天線130A和天線130B的其中之一耦接到傳收電路112,以便與天線130C一起用來接收網路封包。
圖5為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無線通信裝置500簡化後的功能方塊圖。如圖5所示,無線通信裝置500中設置有複數個天線530A~530N,分別耦接於切換電路520。為方便說明起見,以下假設在開始接收網路封包300前,無線通信電路110的控制模塊116會選擇天線530A作為待機天線,並控制切換電路520將傳收電路112耦接到天線530A,以偵測網路封包。
當傳收電路112利用天線530A偵測到一網路封包300時,控制模塊116會控制切換電路520將傳收電路112在天線530A~530N間進行切換,以分別接收網路封包300的序文區段310的局部區段。在傳收電路112接收網路封包300的序文區段310的過程中,無線通信電路110中的收信強度檢測單元114會分別量測天線530A~530N在各自的收信時段中的收信強度值。
若天線530A~530N的收信強度值皆小於預設閥值STH,則控制模塊116可選擇收信強度值最大的天線來作為目標天線,並控制切換電路520將傳收電路112耦接到所選定的目標天線,以使傳收電路112利用該目標天線來接收網路封包300中包含標頭區段320與資料承載區段330在內的剩餘部份。
在收信強度檢測單元114量測天線收信強度的過程中,倘若控制模塊116發現某一天線的收信強度值大於或等於預設閥值STH,則控制模塊116可直接選擇該天線作為目標天線,並控制切換電路520將傳收電路112繼續耦接於該目標天線,而省略後續的天線切 換動作,以使傳收電路112利用目標天線來接收網路封包的剩餘部份。例如,若控制模塊116偵知天線530A的收信強度值大於或等於預設閥值STH,則控制模塊116可直接選擇天線530A作為目標天線,並控制切換電路520將傳收電路112繼續耦接於該目標天線,而省略後續的天線切換動作,以使傳收電路112利用天線530A來接收網路封包的剩餘部份。
或者,控制模塊116也可從天線530A~530N中選出收信強度值較大的多個天線作為目標天線,以使傳收電路112同時利用選定的多個天線來共同接收網路封包的剩餘部份,以進一步提升信號接收品質。
與前述的實施例類似,無線通信裝置500中的無線通信電路110可逐封包重新選擇要用來接收信號的天線,也可以逐封包選擇要用來傳送信號的天線。前述實施例中動態選擇天線的優點,同樣適用於圖5的實施例。
圖6為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無線通信裝置600簡化後的功能方塊圖。如圖6所示,無線通信裝置600包含由多個天線630A~630N組成的第一天線組,以及由多個天線632A~632N組成的第二天線組。無線通信裝置600中的切換電路620則包含有複數個切換器622A~622N,分別用於選擇性地耦接於第一天線組的其中一天線或第二天線組的其中一天線。例如,切換器622A可選擇性地耦接於天線630A或天線632A;切換器622B可選擇性地耦接於天線630B或天線632B;切換器622N可選擇性地耦接於天線630N或天線632N。
為方便說明起見,以下假設在開始接收網路封包前,無線通信電路110的控制模塊116會選擇天線630A作為待機天線,並控制切換電路620的切換器622A將傳收電路112耦接到天線630A,以偵測網路封包。
當傳收電路112利用天線630A偵測到如圖3所繪示的網路封包300時,控制模塊116會控制切換電路620中的切換器622A~622N分別將天線630A~630N耦接於傳收電路112,以使傳收電路112利用天線630A~630N的組合來接收網路封包300的序文區段310的一部分。同時,收信強度檢測單元114會在時段P1中分別量測天線630A~630N的個別收信強度,並產生對應的多個收信強度值。為方便說明,在此假設天線630A的收信強度值為SA1、天線630B的收信強度值為SB1、…、天線630N的收信強度值為SN1。
接著,控制模塊116會控制切換電路620中的切換器622A~622N分別將天線632A~632N耦接於傳收電路112,以使傳收電路112利用天線632A~632N的組合來接收網路封包300的序文區段310的另一部分。同時,收信強度檢測單元114會在時段P2中分別量測天線632A~632N的個別收信強度,並產生對應的多個收信強度值。為方便說明,在此假設天線632A的收信強度值為SA2、天線632B的收信強度值為SB2、…、天線632N的收信強度值為SN2。
控制模塊116會依據收信強度檢測單元114的量測結果,從天線630A~630N和天線632A~632N中選出多個目標天線,以使傳收電路112利用選定的多個目標天線來接收網路封包300中包含標頭區段320與資料承載區段330在內的剩餘部份,並將各目標天線收到的信號進行合併運算,以進一步提升收信品質。
在一實施例中,控制模塊116會對各切換器對應的兩個天線的收信強度值進行比較,並將收信強度值較大的天線選為目標天線。例如,若SA1大於SA2,則控制模塊116會將天線630A選為目標天線之一。若SB1大於SB2,則控制模塊116會將天線630B選為目標天線之一。若SN1小於SN2,則控制模塊116會將天線632N選為目標天線之一。因此,控制模塊116每次選定的多個目標天線可能會同時包含第一天線組中的部份天線和第二天線組中的部份天線。
在另一實施例中,控制模塊116會選擇收信強度值總和較大的天線組中的所有天線作為目標天線。例如,若第一天線組的收信強度值SA1、SB1、…、和SN1的總和大於第二天線組的收信強度值SA2、SB2、…、和SN2的總和,則控制模塊116會將第一天線組中的天線630A~630N都選為目標天線。反之,若收信強度值SA1、SB1、…、和SN1的總和小於收信強度值SA2、SB2、…、和SN2的總和,則控制模塊116會選擇第二天線組中的天線632A~632N作為目標天線。換言之,控制模塊116在本實施例中只會選擇同一天線組中的天線來作為目標天線。
在另一實施例中,控制模塊116會對各切換器對應的兩個天線的收信強度值進行比較,並依比較結果的多數決選擇某一天線組中的所有天線作為目標天線。例如,在收信強度值兩兩配對比較的基礎上,若第一天線組中有P個收信強度值大於第二天線組中的對應收信強度值,而第二天線組中有Q個收信強度值大於第一天線組中的對應收信強度值,且P大於Q,則控制模塊116會將第一天線組中的天線630A~630N都選為目標天線。反之若P小於Q,則 控制模塊116會選擇第二天線組中的天線632A~632N作為目標天線。換言之,控制模塊116在本實施例中也只會選擇同一天線組中的天線來作為目標天線。
前述兩種以天線組為基礎的目標天線選擇方式的實施例,可降低控制模塊116控制切換電路620的複雜度,例如,控制模塊116用來控制切換電路620運作的控制信號只需要1個位元即可。
無線通信裝置600中的無線通信電路110可利用前述實施例的概念,逐封包重新選擇要用來接收信號的天線,也可以逐封包選擇要用來傳送信號的天線。前述實施例中動態選擇天線的優點,在圖6的實施例中也都適用。
如前所述,在無線通信電路110沒有接收網路封包的待機時段,無線通信電路110的控制模塊116會選擇某一天線作為待機天線,以偵測網路封包。實作上,控制模塊116可依據前述收信強度檢測單元114的量測結果來選擇待機天線。例如,圖7為描述本發明選擇用來偵測網路封包的待機天線的方法的一實施例簡化後的流程圖700。
在流程710中,收信強度檢測單元114會依據前述實施例的方式量測各天線對於不同封包來源位址的封包收信強度值。
在流程720中,控制模塊116會依據收信強度檢測單元114的量測結果,建立不同天線與不同封包來源位址間的收信強度對映關係。例如,圖8中的對映表800是控制模塊116記錄不同天線與不同封包來源位址間的收信強度對映關係的一實施例簡化後的示意圖。在對映表800中,某一天線所屬的資料欄(column)與某一封 包來源位址所屬的資料列(row)的交叉位置中所記錄的值,代表該天線對於該來源位址的封包收信強度值。例如,S1A代表天線A(例如前述的天線130A、530A、或630A)對於來源位址1的封包收信強度值、S2B代表天線B(例如前述的天線130B、530B、或630B)對於來源位址2的封包收信強度值、SKC則代表天線C(例如前述的天線130C、530C、或630C)對於來源位址K的封包收信強度值。
在流程730中,控制模塊116會從前述的收信強度對映關係(例如對映表800)中,選擇最小的收信強度所對應的封包來源位址作為目標來源位址。例如,假設收信強度值S2B是對映表800中最小的收信強度值,則控制模塊116會選擇S2B所對應的封包來源位址2作為目標來源位址。
接著,在流程740中,控制模塊116會選擇對選定的目標來源位址具有最大收信強度的天線作為待機天線。例如,假設在封包來源位址2所屬的資料列中,所記錄的最大收信強度值為S2C,則當無線通信電路110沒有收發封包時,控制模塊116便會選擇天線C作為待機天線,並控制切換電路將傳收電路112耦接到天線C,以偵測網路封包。
藉由前述的待機天線選擇方式,可無線通信裝置有效改善前揭各無線通信裝置在待機時段中的封包偵測能力,降低封包漏失的機會。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0‧‧‧無線通信裝置
110‧‧‧無線通信電路
112‧‧‧傳收電路
114‧‧‧收信強度檢測單元
116‧‧‧控制模塊
120‧‧‧切換電路
130A、130B‧‧‧天線

Claims (15)

  1. 一種無線通信電路,用於控制具有複數個天線的一無線通信裝置中的一切換電路,該無線通信電路包含有:一傳收電路,用於接收和傳送網路封包;一控制模塊,耦接於該傳收電路,用於控制該切換電路將該傳收電路在該複數個天線間進行切換,以使該傳收電路接收一第一網路封包的序文區段;以及一收信強度檢測單元,耦接於該傳收電路與該控制模塊,用於在該傳收電路接收該序文區段的過程中,分別量測該複數個天線在各自的收信時段中的收信強度值;其中,若該複數個天線的收信強度值皆小於一預設閥值,則該控制模塊會選擇收信強度值最大的天線來作為目標天線,並控制該切換電路將該傳收電路耦接到所選定的目標天線,以使該傳收電路利用該目標天線來接收該第一網路封包中包含標頭區段與資料承載區段在內的剩餘部份;其中,該控制模塊會依據該收信強度檢測單元的量測結果,建立不同天線與不同封包來源位址間的收信強度對映關係,並從中選擇最小的收信強度所對應的封包來源位址作為目標來源位址,且該控制模塊會從該複數個天線中選擇對該目標來源位址具有最大收信強度的天線作為待機天線,以偵測網路封包。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無線通信電路,其中當該複數個天線中之一第一天線的收信強度大於該預設閥值時,該控制模塊直接以該第一天 線作為目標天線,且該控制模塊停止將該傳收電路在該複數個天線間進行切換。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無線通信電路,其中該控制模塊會逐封包重新選擇要用來接收信號的天線。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無線通信電路,其中該控制模塊會逐封包選擇要用來傳送信號的天線。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無線通信電路,其中該控制模塊會控制該切換電路將該傳收電路耦接到最近一次被選來接收網路封包的天線,使該傳收電路利用該天線來發送網路封包。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無線通信電路,其中該控制模塊會以在最近的多次網路封包接收運作中被選來接收網路封包次數較多的天線作為發送天線,並控制該切換電路將該傳收電路耦接到該發送天線,使該傳收電路利用該發送天線來發送網路封包。
  7. 如請求項4所述的無線通信電路,其中當要傳送一第二網路封包給一目標來源位址的無線通信裝置時,該控制模塊會以最近一次被選來接收來自該目標來源位址的網路封包的天線作為發送天線,並控制該切換電路將該傳收電路耦接到該發送天線,使該傳收電路利用該發送天線來發送該第二網路封包。
  8. 如請求項4所述的無線通信電路,其中當要傳送一第二網路封包給一目標來源位址的無線通信裝置時,該控制模塊會以在最近的多次網路封包接收運作中,被選來接收來自該目標來源位址的網路封包次數較多的天線作為發送天線,並控制該切換電路將該傳收電路耦接到該發送天線,使該傳收電路利用該發送天線來發送該第二網路封包。
  9. 如請求項3所述的無線通信電路,其中該傳收電路還耦接於一預設 天線,且該傳收電路會同時使用該預設天線與該控制模塊選擇的該目標天線來接收網路封包,並將兩個天線所接收到的封包信號進行合併運算。
  10. 如請求項3所述的無線通信電路,其中該控制模塊會依據該收信強度檢測單元的量測結果,從該複數個天線中選出多個目標天線,並控制該切換電路將該傳收電路同時耦接到選定的多個目標天線,使該傳收電路利用選定的多個目標天線來接收該第一網路封包中包含標頭區段與資料承載區段在內的剩餘部份,並將該等目標天線收到的信號進行合併運算。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無線通信電路,其中該複數個天線分成一第一天線組及一第二天線組,且該切換電路包含有複數個切換器,分別用於選擇性地耦接於該第一天線組的其中一天線或該第二天線組的其中一天線。
  12. 一種無線通信電路,用於控制具有複數個天線的一無線通信裝置中的一切換電路,該無線通信電路包含有:一傳收電路,用於接收和傳送網路封包;一控制模塊,耦接於該傳收電路,用於控制該切換電路將該傳收電路在該複數個天線間進行切換,以使該傳收電路接收一第一網路封包的序文區段;以及一收信強度檢測單元,耦接於該傳收電路與該控制模塊,用於在該傳收電路接收該序文區段的過程中,分別量測該複數個天線在各自的收信時段中的收信強度值;其中,若該複數個天線的收信強度值皆小於一預設閥值,則該控制模塊會選擇收信強度值最大的天線來作為目標天線,並控制該切換電路將該傳收電路耦接到所選定的目標天線,以使該傳收電 路利用該目標天線來接收該第一網路封包中包含標頭區段與資料承載區段在內的剩餘部份;其中該控制模塊會逐封包重新選擇要用來接收信號的天線;其中該控制模塊會依據該收信強度檢測單元的量測結果,從該複數個天線中選出多個目標天線,並控制該切換電路將該傳收電路同時耦接到選定的多個目標天線,使該傳收電路利用選定的多個目標天線來接收該第一網路封包中包含標頭區段與資料承載區段在內的剩餘部份,並將該等目標天線收到的信號進行合併運算;其中該複數個天線分成一第一天線組及一第二天線組,且該切換電路包含有複數個切換器,分別用於選擇性地耦接於該第一天線組的其中一天線或該第二天線組的其中一天線;其中該控制模塊會控制該複數個切換器分別將該第一天線組的天線耦接於該傳收電路,以使該傳收電路利用該第一天線組的天線來接收該第一網路封包的序文區段的一部分,且該控制模塊之後還會控制該複數個切換器分別將該第二天線組的天線耦接於該傳收電路,以使該傳收電路利用該第二天線組的天線來接收該第一網路封包的序文區段的另一部分。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無線通信電路,其中該控制模塊會對各切換器對應的兩個天線的收信強度值進行比較,並將收信強度值較大的天線選為目標天線。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無線通信電路,其中若該第一天線組的收信強度值的總和大於該第二天線組的收信強度值的總和,則該控制模塊會將該第一天線組中的所有天線都選為目標天線。
  15.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無線通信電路,其中若該第一天線組中有P個收信強度值大於該第二天線組中的對應收信強度值,而該第二天線 組中有Q個收信強度值大於該第一天線組中的對應收信強度值,且P大於Q,則該控制模塊會將該第一天線組中的所有天線都選為目標天線。
TW101100410A 2012-01-05 2012-01-05 支援天線分集機制的無線通信電路 TWI454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0410A TWI454071B (zh) 2012-01-05 2012-01-05 支援天線分集機制的無線通信電路
US13/734,411 US8964737B2 (en) 2012-01-05 2013-01-04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ircuit supporting antenna diversit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00410A TWI454071B (zh) 2012-01-05 2012-01-05 支援天線分集機制的無線通信電路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30519A TW201330519A (zh) 2013-07-16
TWI454071B true TWI454071B (zh) 2014-09-21

Family

ID=48743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00410A TWI454071B (zh) 2012-01-05 2012-01-05 支援天線分集機制的無線通信電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964737B2 (zh)
TW (1) TWI4540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4071B (zh) * 2012-01-05 2014-09-2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支援天線分集機制的無線通信電路
EP2779680A1 (en) * 2013-03-13 2014-09-17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Data communications
CN104393902A (zh) * 2014-11-05 2015-03-04 宁夏宏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装置及通信方法
US10547416B2 (en) * 2015-04-16 2020-01-28 Qorvo International Pte. Ltd. Multi-channel receiver
US10855347B2 (en) * 2016-02-19 2020-12-01 Kyocera Corporation Base station and transmission antenna deciding method
US10542493B2 (en) * 2017-06-30 2020-01-21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TWI647963B (zh) 2017-08-23 2019-01-11 群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無線通訊裝置及其天線控制方法
CN109428643B (zh) * 2017-09-04 2022-01-25 群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控制方法
CN111211823B (zh) * 2018-11-22 2023-10-17 北京小米松果电子有限公司 切换发送天线的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1556512B (zh) * 2019-02-12 2023-07-07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与通信装置
US20230327743A1 (en) * 2022-03-25 2023-10-12 Mediatek Inc. Adaptive antenna diversity
CN116545491B (zh) * 2023-06-27 2023-11-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无线网卡以及天线切换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1673A (en) * 1993-04-16 1996-10-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a switched diversity reciever
WO1998019402A1 (en) * 1996-10-25 1998-05-07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Diversity antenna selection
US20010055959A1 (en) * 1997-12-30 2001-12-27 Qun Shen Unified antenna diversity switching system for TDMA-based telephones
US20030002471A1 (en) * 2001-03-06 2003-01-02 Crawford James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carrier-to-noise-plus-interference ratio (CNIR) for OFDM waveforms and the use thereof for diversity antenna branch selection
US20040266374A1 (en) * 2003-06-30 2004-12-30 Icefyr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hod of and device for antennae diversity switching
US20060154618A1 (en) * 2001-08-06 2006-07-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adio terminal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eption operation control program
US20090027260A1 (en) * 2007-07-17 2009-01-29 Viasat, Inc. Robust Satellite Detection And Maintenance Using A Multi-Beam Antenna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48676A (en) * 1995-05-01 1998-05-05 Norand Corporation Network utilizing modified preambles that support antenna diversity
US6292516B1 (en) * 1997-02-13 2001-09-18 Cisco Technology, Inc.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packets stuffed with test words for evaluating data reception characteristics while providing increased data throughput
JP2000138624A (ja) * 1998-10-29 2000-05-16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送信アンテナ切替方法
JP3303816B2 (ja) * 1998-12-17 2002-07-22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ダイバーシティ受信装置
US8428538B2 (en) * 2008-07-09 2013-04-23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Channel estimator
TWI454071B (zh) * 2012-01-05 2014-09-21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 支援天線分集機制的無線通信電路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1673A (en) * 1993-04-16 1996-10-0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Antenna switched diversity reciever
WO1998019402A1 (en) * 1996-10-25 1998-05-07 Northern Telecom Limited Diversity antenna selection
US20010055959A1 (en) * 1997-12-30 2001-12-27 Qun Shen Unified antenna diversity switching system for TDMA-based telephones
US20030002471A1 (en) * 2001-03-06 2003-01-02 Crawford James A. Method for estimating carrier-to-noise-plus-interference ratio (CNIR) for OFDM waveforms and the use thereof for diversity antenna branch selection
US20060154618A1 (en) * 2001-08-06 2006-07-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Radio base station apparatus, radio terminal apparatus,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eception operation control program
US20040266374A1 (en) * 2003-06-30 2004-12-30 Icefyre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Method of and device for antennae diversity switching
US20090027260A1 (en) * 2007-07-17 2009-01-29 Viasat, Inc. Robust Satellite Detection And Maintenance Using A Multi-Beam Antenna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964737B2 (en) 2015-02-24
TW201330519A (zh) 2013-07-16
US20130176878A1 (en) 2013-07-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4071B (zh) 支援天線分集機制的無線通信電路
US8126396B2 (en) Wireless network that utilizes concurrent interfering transmission and MIMO techniques
JP5048061B2 (ja) 適応ビーム操作のための、ミリ波におけるピアツーピアネットワークに用いられる指向性アンテナを用いた無線装置および方法
KR101136241B1 (ko) 상이한 편파를 갖는 다수의 안테나들을 이용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TWI548293B (zh) 用於在無線網路中無線鏈接平衡的系統與方法
US9596018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multi-antenna module and related method thereof
JP2008538886A (ja) 無線装置
US2006022199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ynamic link selection
JP2005012429A (ja) 移動通信端末及びハンドオーバ制御方法
KR20120040226A (ko) 감소된 수의 연결들을 사용하는 복수의 라디오 모듈들을 위한 공존 인터페이스
US7035664B2 (en) Method of operation for a mobile communication terminal capable of providing a high-speed data rate service
JP2010514335A (ja) 移動体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いてアンテナ・モードを選択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JPWO2003105518A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及び無線リンク切替方法
WO2013135115A1 (zh) Wlan通信装置及wlan的实现方法
CN103248410B (zh) 支持天线分集机制的无线通信电路
JP2003244045A (ja) 無線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空間パス制御方法および空間パス制御プログラム
US900180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network connection function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onnection mode betwe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access point
JP4584216B2 (ja) 伝送路選択装置
JP2006287669A (ja) 無線通信装置
CN106033977B (zh) 电子设备和该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
US8918051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 handoff of a data communication session from one network to another network
JP4594401B2 (ja) 音声移動通信装置
WO2016070321A1 (zh) 传输模式切换方法及基站
US20240080117A1 (en) Efficient radio switch for optimiz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low power scenario
JP2006320031A (ja) 無線通信端末及び制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