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3447B - 電池漏液檢測裝置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電池漏液檢測裝置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3447B
TWI453447B TW101124930A TW101124930A TWI453447B TW I453447 B TWI453447 B TW I453447B TW 101124930 A TW101124930 A TW 101124930A TW 101124930 A TW101124930 A TW 101124930A TW I453447 B TWI453447 B TW I45344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ttery
aspirator
attractor
cavity
leakage detec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24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403106A (zh
Inventor
Changjung Kuo
He Shen
Chingping Yao
Original Assignee
Simpl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mpl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mpl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TW101124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3447B/zh
Publication of TW2014031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031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34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3447B/zh

Link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Description

電池漏液檢測裝置與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池檢測裝置與方法,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電池漏液檢測裝置與方法。
在市面上,不論小至炙手可熱的攜帶式電子產品,或是大至代步用的汽機車,其中均裝設有電池。而電池是目前大多數攜帶式電子產品的電力來源,因此如何能降低電池生產成本,且可提供消費者一個安全且良好的電池,一直是業界努力的目標。
由於目前在電池電芯製造、加工組裝、成品使用中各環節對電池滲漏電解液問題都無有效的解決措施,而且電池滲漏電解液對電子電器產品、儀器、設備等損害巨大,電解液的強烈腐蝕性容易導致產品失去功能,影響客戶的正常使用,對我們的正常生活造成巨大的影響,部分滲漏電解液嚴重的產品甚至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傷害。
目前在電池破損滲漏電解液的檢測方式通常使用「易揮發有機物質(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測量法」。 「易揮發有機物質測量法」係以儀器測量空氣中揮發的有機物質來判斷電池是否有滲漏電解液,但因電解液滲漏且揮發至空氣中而被儀器所偵測的過程,所耗的時間較長因此無法即時得知電池是否有滲漏電解液的狀況。甚至在電池外殼有破損時,有時因尚未滲漏出來,導致「易揮發有機物質(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測量法」無法 偵測出來,待消費者使用時才滲漏造成危險。
有鑑於先前技術所造成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池漏液檢測裝置與方法,不僅可檢測滲漏,甚至電池外殼有破損之虞,亦可事先得知,足以克服先前技術所造成的問題。
本發明之一技術態樣為一種電池漏液檢測裝置。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一種電池漏液檢測裝置包含第一吸引器、第一抽氣裝置及第一移動裝置。第一吸引器具有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的開口用以吸附電池表面形成第一空腔。第一抽氣裝置連接至第一吸引器的第一凹陷部用以抽出第一空腔內的氣體。第一移動裝置連接第一抽氣裝置用以提供第一吸引器垂直電池表面方向的往復力量。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進一步包含第一外蓋,第一外蓋包覆第一吸引器並裸露出第一凹陷部的開口。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進一步包含第二吸引器、第二抽氣裝置及第二移動裝置。第二吸引器進而具有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的開口用以吸附電池相對於第一吸引器的另一表面以形成第二空腔。第二抽氣裝置連接至第二吸引器的第二凹陷部用以抽出第二空腔內的氣體。第二移動裝置連接第二抽氣裝置用以提供第二吸引器一垂直電池表面方向的往復力量。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進一步包含第二外蓋,第二 外蓋包覆第二吸引器並裸露出第二凹陷部的開口。
在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中,進一步包含密閉腔體與送氣抽氣裝置,密閉腔體連接送氣抽氣裝置用以增加或排出電池表面的氣體。
本發明之另一技術態樣為一種電池漏液檢測方法。
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一種電池漏液檢測方法,包含:使用第一吸引器吸附電池表面,第一吸引器具有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的開口吸附電池表面形成第一空腔。
於第一吸引器吸附電池表面後,開啟第一抽氣裝置,持續地抽出第一空腔內的氣體。
開啟第一抽氣裝置後,利用第一移動裝置,往復地拉動吸附電池表面之第一吸引器。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中,進一步包含:使用第一外蓋連接第一吸引器並包覆第一吸引器,使第一外蓋在第一吸引器連接電池表面且第一抽氣裝置未抽氣時與電池表面形成間距,間距小於當第一抽氣裝置未抽氣時的第一凹陷部的垂直高度。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中,進一步包含:使用第二吸引器吸附電池與第一吸引器相對之另一表面,第二吸引器具有第二凹陷部,第二凹陷部的開口吸附電池與第一吸引器相對之另一表面形成第二空腔。
於第二吸引器吸附電池與第一吸引器相對之另一表面後,開啟第二抽氣裝置,持續地抽出第二空腔內的氣體。
開啟第二抽氣裝置後,利用第二移動裝置,往復地拉動吸附電池與第一吸引器相對之另一表面之第二吸引器。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中,進一步包含:使用第二外蓋連接第二吸引器並包覆第二吸引器,使第二外蓋在第二吸引器連接電池與第一吸引器相對之另一表面且第二抽氣裝置未抽氣時與電池表面形成間距,間距小於當第二抽氣裝置未抽氣時的第二凹陷部的垂直高度。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中,第一移動裝置與第二移動裝置分別使第一吸引器與第二吸引器以同時接近或同時離開電池兩相對表面方向往復地移動。
因本發明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所需元件較少,因此在製作上且進行上所需的費用較低。另外,利用往復移動加上抽氣吸引可使有破損的電池表面產生形變。而本發明係在吸引器所吸附的區域內產生形變,相對電池表面而言,形變更為明顯,故可輕易判斷電池表面是否有毀損滲液的現象。
請同時參照第1圖與第2圖。第1圖係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100之外觀示意圖。第2圖係繪示第1圖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100之剖視圖。如第1圖及第2圖所示。一種電池漏液檢測裝置100包含第一吸引器120、第一抽氣裝置130及第一移動裝置140。
第一吸引器120具有第一凹陷部122,利用第一凹陷部122吸附電池300表面。吸附電池300表面後之第一凹 陷部122的開口與電池300表面形成第一空腔124。
第一抽氣裝置130連接第一吸引器120,且第一抽氣裝置130之管體132與第一吸引器120相通。可透過管體132抽出第一凹陷部122內部的氣體,使第一凹陷部122內部與第一凹陷部122外部呈現壓力差而產生遠離電池300表面的拉力。因此,當電池300表面具有破洞310時,被第一吸引器120所吸附的電池300表面會因受到拉力外拉而產生電池300表面外凸形變。因此經本實施例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100檢測後,可利用肉眼觀察電池300表面形變情形或使用高度量表量測電池300表面的表面平整度,而可得知電池300表面是否有毀損破洞而造成滲漏電解液的情形。
第一移動裝置140以一垂直電池300表面方向往復拉動吸附電池300表面之第一吸引器120。上述之往復拉動係指以一遠離電池300表面的方向及一接近電池300表面的方向反覆的拉動。藉由第一移動裝置140的往復拉動,增加第一凹陷部122內部之第一空腔124的壓力差變化。當電池300表面具有破損時,第一吸引器120吸附的電池300表面可因往復拉動而增加遠離電池300表面的拉力,使第一吸引器120所吸附的電池300表面,更容易因表面破損而產生外凸形變之狀況。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吸引器120可為橡膠吸盤,而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吸引器120可為其他可用來吸附電池300表面的裝置。
本實施例所述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100可進一步包含第一外蓋150。第一外蓋150連接第一吸引器120並包覆 第一吸引器120,可保護第一吸引器120避免受到外力碰撞而造成損壞。
另外,本實施例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100可進一步包含密閉腔體160,密閉腔體160可自氣孔161外連接一送氣抽氣裝置162以在電池300表面增加或降低氣體造成氣流。當電池300表面具有破洞310並使用第一抽氣裝置130抽氣以進行檢測時,第一抽氣裝置130抽氣使第一吸引器120產生遠離電池300表面的拉力而送氣抽氣裝置162增加或降低的氣體可自電池300表面破洞310處進入而降低了電池300內部的壓力。因此由抽氣產生之遠離電池300表面的拉力更容易拉起電池300表面,而造成電池300表面的形變。
另外,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抽氣裝置130可進一步包含調節裝置,調節裝置可調節第一抽氣裝置130的抽氣氣量與抽氣頻率,以造成不連續的拉力,進而使第一吸引器120因第一空腔124內氣壓的改變而使第一凹陷部122以垂直電池300表面方向往復移動,使第一吸引器120所吸附的電池300表面產生外凸形變現象。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吸引器120係吸附於電池300表面之軸心位置。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吸引器120可吸附於電池300表面之其他任一位置。
請同時參閱第3圖與第4圖,第3圖係繪示第1圖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100未抽氣時之剖視圖。第4圖係繪示第1圖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100抽氣時之剖視圖。如第3圖所示,當第一吸引器120連接電池300表面且第一抽氣 裝置130尚未抽氣時,第一外蓋150與電池300表面形成間距152。前述之間距152小於第一凹陷部122的垂直高度I1 。另外,請參閱第4圖,當第一吸引器120因氣體抽出而產生壓力而造成第一凹陷部122內縮時,第一凹陷部122帶動第一外蓋150同時向下移動。當第一外蓋150接觸電池300表面時,表示間距152(參照第3圖)消失。因此,第一外蓋150不再下移,使第一凹陷部122也無法往下移動。藉以阻止第一凹陷部122持續地內縮而完全平貼於電池300表面上造成第一吸引器120無法產生一遠離電池300表面的拉力。
請同時參照第5圖與第6圖。第5圖係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100’之外觀示意圖。第6圖係繪示第5圖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100’之剖視圖。一種電池漏液檢測裝置100’包含第一吸引器120、第一抽氣裝置130、第一移動裝置140、第二吸引器220、第二抽氣裝置230以及第二移動裝置240。
第一吸引器120具有第一凹陷部122,利用第一凹陷部122吸附電池300表面。吸附後之第一凹陷部122的開口與電池300表面形成第一空腔124。第二吸引器220具有一第二凹陷部222,利用第二凹陷部222吸附電池300相對於第一凹陷部122所吸附的表面。吸附後之第二凹陷部222的開口與電池300表面形成第二空腔224。在本實施例中,電池300之兩相對表面各利用第一吸引器120與第二吸引器220吸附,第一吸引器120與第二吸引器220係位於與電池300兩相對表面垂直的軸線L1 上。
第一抽氣裝置130與第二抽氣裝置230各自連接第一吸引器120與第二吸引器220。第一抽氣裝置130之管體132與第二抽氣裝置230之管體232分別與第一吸引器120及第二吸引器220相通,藉此抽出第一凹陷部122內部以及第二凹陷部222內部的空氣,以使第一凹陷部122與第二凹陷部222的內外部產生壓力差而各自對電池300兩相對表面產生遠離電池300兩相對表面的拉力。當電池300其中一表面具有破損滲漏時,第一吸引器120或第二吸引器220吸附的電池300表面會因第一抽氣裝置130或第二抽氣裝置230抽氣產生拉力而造成外凸形變。可利用肉眼觀察形變情形或使用高度量表量測電池300表面以得知電池300表面是否有毀損而可能造成電解液滲液現象。
本實施例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100’可進一步包含第一外蓋150以及第二外蓋250,第一外蓋150連接第一吸引器120並包覆第一吸引器120以及第二外蓋250連接第二吸引器220並包覆第二吸引器220,可用來保護第一吸引器120及第二吸引器避免受到外力碰撞而造成損壞。可參照第3圖,當第一吸引器120連接電池300表面且第一抽氣裝置130尚未抽氣時,第一外蓋150與電池300表面形成間距152,此間距152小於第一凹陷部122的垂直高度I1 。另外由第3圖可推知,當第二吸引器220連接電池300另一相對表面且第二抽氣裝置230尚未抽氣時,第二外蓋250與電池300相對表面形成間距252,此間距252小於第二凹陷部222的垂直高度。當第一凹陷部122及第二凹陷部222因抽氣而產生壓力內縮時,分別帶動第一外蓋150 及第二外蓋250向下移動。因此,當第一外蓋150或第二外蓋250接觸電池300表面時,可阻止第一凹陷部122或第二凹陷部222因過度的內縮而完全平貼於電池300至少其中一表面上,造成第一吸引器120或第二吸引器220無法因第一抽氣裝置130或第二抽氣裝置230抽氣而產生之遠離電池300表面的拉力。
本實施例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100’可進一步包含密閉腔體160,可自氣孔161外連接一送氣抽氣裝置162以增加或排出於電池300表面的氣體,在本實施例中,於電池300設置有密閉腔體160,利用氣孔161連接送氣抽氣裝置162可造成噴出的氣體自電池300表面破洞310處進入,使遠離電池300表面的拉力更容易拉起電池300表面而造成電池300表面的形變。
請參閱第7圖,其繪示第5圖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100’之移動裝置140/240作動時之示意圖。如第7圖所示,第一移動裝置140及第二移動裝置240分別以一垂直電池300表面方向往復分別拉動吸附電池300兩相對表面之第一吸引器120及第二吸引器220。上述之往復拉動係指以一接近電池300表面的方向D1 及一遠離電池300表面的方向D2 反覆的拉動。在本實施例中,第一吸引器120與第二吸引器220同時以接近電池300表面及同時以遠離電池200表面方向移動而產生兩相對的拉力。因如第4圖所示之破洞310係位於與第一吸引器120所吸附之電池300表面上。藉由上述方式的往復拉動使第一吸引器120吸附電池300表面後,增加第一凹陷部122內部壓力差的變化。當 電池300表面具有破洞310時,第一吸引器120所吸附的電池300表面可因往復拉動而增加遠離電池300表面的拉力以加速產生電池300表面的部份之外凸形變情形。在本實施例中,使用兩相對位置的第一吸引器120與第二吸引器220,除了可加速電池表面的形變產生又可進一步地同時檢測電池300的兩相對表面。
請參照第8圖,其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電池漏液檢測方法之流程圖。如第8圖所示,一種電池漏液檢測方法400包含以下步驟:在步驟410中,使用第一吸引器吸附電池表面,第一吸引器具有第一凹陷部,第一凹陷部的開口吸附電池表面形成第一空腔。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第一外蓋連接第一吸引器並包覆第一吸引器,使第一外蓋在第一吸引器連接電池表面且第一抽氣裝置未抽氣時與電池表面形成間距,間距小於當第一抽氣裝置未抽氣時的第一凹陷部的垂直高度。當第一吸引器因抽氣而產生壓力而內縮時,帶動第一外蓋向下移動。因此當第一外蓋接觸電池表面時,可阻止第一吸引器持續地內縮而完全平貼於電池表面上,造成第一吸引器無法產生一遠離電池表面的拉力。
在步驟420中,於第一吸引器吸附電池表面後,開啟第一抽氣裝置,持續地抽出第一空腔內的氣體。
在本實施例中,可進一步使用噴氣裝置噴出氣體於電池表面。
在步驟430中,開啟第一抽氣裝置後,利用第一移動 裝置,往復地拉動吸附電池表面之第一吸引器。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進一步使用調節裝置調節第一抽氣裝置的抽氣氣量與抽氣頻率同樣可達到往復地拉動吸附電池表面之第一吸引器的功效。
請參照第9圖,其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電池漏液檢測方法之流程圖。如第9圖所示,一種電池漏液檢測方法500包含以下步驟:在步驟510中,使用第一吸引器吸附電池表面,及使用第二吸引器吸附電池相對另一表面。
在本實施例中,使用第一外蓋連接第一吸引器並包覆第一吸引器,使第一外蓋在第一吸引器連接電池表面且第一抽氣裝置未抽氣時與電池表面形成間距,間距小於當第一抽氣裝置未抽氣時的第一凹陷部的垂直高度。另外,使用第二外蓋連接第二吸引器並包覆第二吸引器,使第二外蓋在第二吸引器連接電池與第一吸引器相對之另一表面且第二抽氣裝置未抽氣時與電池表面形成一間距,間距小於當第二抽氣裝置未抽氣時的第二凹陷部的垂直高度。利用間距可使第一吸引器與第二吸引器不會因過度抽氣而完全平貼於電池表面上。
在步驟520中,於第一吸引器吸附電池表面後,開啟第一抽氣裝置,且第二吸引器吸附電池相對另一表面後,開啟第二抽氣裝置。
在步驟530中,開啟第一抽氣裝置與第二抽氣裝置後,利用第一移動裝置與第二移動裝置以同時接近或同時離開該電池兩相對表面方向往復地拉動吸附電池表面之第 一吸引器與第二吸引器。
由上述本發明實施方式可知,應用本發明因本發明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所需元件較少,因此在製作上且進行上所需的費用較低。另外,利用往復移動加上抽氣吸引可使有破損的電池表面產生形變。而本發明係在吸引器所吸附的區域內產生形變,相對電池表面而言,形變更為明顯,故可輕易判斷電池表面是否有毀損滲液的現象。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池漏液檢測裝置
100’‧‧‧電池漏液檢測裝置
120‧‧‧第一吸引器
122‧‧‧第一凹陷部
124‧‧‧第一空腔
130‧‧‧第一抽氣裝置
132‧‧‧管體
140‧‧‧第一移動裝置
150‧‧‧第一外蓋
152‧‧‧間距
160‧‧‧密閉腔體
161‧‧‧氣孔
162‧‧‧送氣抽氣裝置
220‧‧‧第二吸引器
222‧‧‧第二凹陷部
224‧‧‧第二空腔
230‧‧‧第二抽氣裝置
232‧‧‧管體
240‧‧‧第二移動裝置
250‧‧‧第二外蓋
252‧‧‧間距
300‧‧‧電池
310‧‧‧破洞
400‧‧‧電池漏液檢測方法
410~430‧‧‧步驟
500‧‧‧電池漏液檢測方法
510~530‧‧‧步驟
I1 ‧‧‧垂直高度
L1 ‧‧‧軸線
D1 ‧‧‧方向
D2 ‧‧‧方向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詳細說明如下: 第1圖係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之外觀示意圖。
第2圖係繪示第1圖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之剖視圖。
第3圖係繪示第1圖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未抽氣時之剖視圖。
第4圖係繪示第1圖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抽氣時之剖視圖。
第5圖係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之外觀示意圖。
第6圖係繪示第5圖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之剖視圖。
第7圖係繪示第5圖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之移動裝置作動時之示意圖。
第8圖係繪示本發明一實施方式之電池漏液檢測方法之流程圖。
第9圖係繪示本發明另一實施方式之電池漏液檢測方法之流程圖。
100‧‧‧電池漏液檢測裝置
120‧‧‧第一吸引器
130‧‧‧第一抽氣裝置
140‧‧‧第一移動裝置
150‧‧‧第一外蓋
160‧‧‧密閉腔體
161‧‧‧氣孔
162‧‧‧送氣抽氣裝置
300‧‧‧電池

Claims (10)

  1. 一種電池漏液檢測裝置,包含:一第一吸引器,具有一第一凹陷部,該第一凹陷部的開口用以吸附一電池表面形成一第一空腔;一第一抽氣裝置,連接至該第一吸引器的該第一凹陷部,用以抽出該第一空腔內的氣體;以及一第一移動裝置,連接該第一抽氣裝置,用以提供該第一吸引器一垂直該電池表面方向的往復力量。
  2. 如請求項1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一外蓋,該第一外蓋包覆該第一吸引器並裸露出該第一凹陷部的開口。
  3. 如請求項1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吸引器,具有一第二凹陷部,該第二凹陷部的開口用以吸附該電池相對於該第一吸引器的另一表面,進而形成一第二空腔;一第二抽氣裝置,連接至該第二吸引器的該第二凹陷部,用以抽出該第二空腔內的氣體;一第二移動裝置,連接該第二抽氣裝置,用以提供該第二吸引器一垂直該電池表面方向的往復力量。
  4. 如請求項3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外蓋,該第二外蓋包覆該第二吸引器並裸露出該第二 凹陷部的開口。
  5. 如請求項1之電池漏液檢測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密閉腔體與一送氣抽氣裝置,該送氣抽氣裝置連接該密閉腔體用以增加或排出該電池表面的氣體。
  6. 一種電池漏液檢測方法,包含:使用一第一吸引器吸附一電池表面,該第一吸引器具有一第一凹陷部,該第一凹陷部的開口吸附該電池表面形成一第一空腔;於該第一吸引器吸附該電池表面後,開啟一第一抽氣裝置,持續地抽出該第一空腔內的氣體;以及開啟該第一抽氣裝置後,利用一第一移動裝置,往復地拉動吸附該電池表面之該第一吸引器。
  7. 如請求項6之電池漏液檢測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用一第一外蓋連接該第一吸引器並包覆該第一吸引器,使該第一外蓋在該第一吸引器連接該電池表面且該第一抽氣裝置未抽氣時與該電池表面形成一間距,該間距小於當該第一抽氣裝置未抽氣時的該第一凹陷部的垂直高度。
  8. 如請求項6之電池漏液檢測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用一第二吸引器吸附該電池與該第一吸引器相對之 另一表面,該第二吸引器具有一第二凹陷部,該第二凹陷部的開口吸附該電池與該第一吸引器相對之另一表面形成一第二空腔;於該第二吸引器吸附該電池與該第一吸引器相對之另一表面後,開啟一第二抽氣裝置,持續地抽出該第二空腔內的氣體;以及開啟該第二抽氣裝置後,利用一第二移動裝置,往復地拉動吸附該電池與該第一吸引器相對之另一表面之該第二吸引器。
  9. 如請求項8之電池漏液檢測方法,進一步包含:使用一第二外蓋連接該第二吸引器並包覆該第二吸引器,使該第二外蓋在該第二吸引器連接該電池與該第一吸引器相對之另一表面且該第二抽氣裝置未抽氣時與該電池表面形成一間距,該間距小於當該第二抽氣裝置未抽氣時的該第二凹陷部的垂直高度。
  10. 如請求項8之電池漏液檢測方法,其中該第一移動裝置與該第二移動裝置分別使該第一吸引器與該第二吸引器以同時接近或同時離開該電池兩相對表面方向往復地移動。
TW101124930A 2012-07-11 2012-07-11 電池漏液檢測裝置與方法 TWI4534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4930A TWI453447B (zh) 2012-07-11 2012-07-11 電池漏液檢測裝置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24930A TWI453447B (zh) 2012-07-11 2012-07-11 電池漏液檢測裝置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3106A TW201403106A (zh) 2014-01-16
TWI453447B true TWI453447B (zh) 2014-09-21

Family

ID=503455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24930A TWI453447B (zh) 2012-07-11 2012-07-11 電池漏液檢測裝置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5344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3570B (zh) * 2016-11-09 2020-05-15 深圳市欧盛自动化有限公司 检测软包电池漏液的方法及检漏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1696A (ja) * 1992-08-07 1994-03-04 Tdk Corp リード線付電子部品の自動挿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TW523598B (en) * 2001-05-07 2003-03-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ttery inspection system
JP2004327097A (ja) * 2003-04-22 2004-11-18 Ngk Spark Plug Co Ltd 電池の検査方法、電池の検査装置および積層型電池
TWM319525U (en) * 2007-02-14 2007-09-21 Chun-Hsien Huang Stacking machine for automatically producing battery core
TW201037781A (en) * 2008-12-04 2010-10-16 Tokyo Electron Ltd Loading lock device and vacuum processing system
TW201044082A (en) * 2009-04-08 2010-12-16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Substrate bond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bonding meth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61696A (ja) * 1992-08-07 1994-03-04 Tdk Corp リード線付電子部品の自動挿入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TW523598B (en) * 2001-05-07 2003-03-1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ttery inspection system
JP2004327097A (ja) * 2003-04-22 2004-11-18 Ngk Spark Plug Co Ltd 電池の検査方法、電池の検査装置および積層型電池
TWM319525U (en) * 2007-02-14 2007-09-21 Chun-Hsien Huang Stacking machine for automatically producing battery core
TW201037781A (en) * 2008-12-04 2010-10-16 Tokyo Electron Ltd Loading lock device and vacuum processing system
TW201044082A (en) * 2009-04-08 2010-12-16 Shibaura Mechatronics Corp Substrate bonding apparatus and substrate bonding metho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03106A (zh) 2014-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82240B (zh) 电池制造设备及其无腔真空抽液装置和抽真空封装方法
JP6120928B2 (ja) 空気圧縮機構造
MX2014008612A (es) Dispositivo de inflado de globos con efectos de iluminacion y sonido.
CN108871695B (zh) 一种锂电池注液前的测漏装置
CN203975396U (zh) 一种真空吸盘
WO2008102757A1 (ja) クランプの動作検出装置
CN104369896A (zh) 密封包装箱抽真空及充氮气装置
CN103693281B (zh) 一种乳液真空泵装置
TWI453447B (zh) 電池漏液檢測裝置與方法
JP2022167842A (ja) シリンダーのピストン本体のエアストップシート
CN106124141A (zh) 一种手套气密性检测与翻腕设备
CN206906743U (zh) 一种液晶填充量检测装置
CN103512712B (zh) 电池品质检测装置与方法
CN208672247U (zh) 一种气密性检测治具
CN202735038U (zh) 一种验证手套完整性的装置
CN103575322B (zh) 便捷式汽车负压传感器、开关测试装置
CN104279384B (zh) 高可靠性氦检漏专用接头
WO2019062160A1 (zh) 一种高效抽真空装置
CN203719845U (zh) 一种氦气检测装置
CN203714393U (zh) 一种新型真空泵
JP3166615U (ja) 真空封止用栓体
CN202971392U (zh) 具有导向功能的气缸
CN201747558U (zh) 一种压缩机的卸荷装置
CN107128616B (zh) 一种陶瓷生产用陶泥储存装置
CN203550989U (zh) 便捷式汽车负压传感器、开关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