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2393B - 背光模組及其光學膜片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組及其光學膜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52393B
TWI452393B TW100142445A TW100142445A TWI452393B TW I452393 B TWI452393 B TW I452393B TW 100142445 A TW100142445 A TW 100142445A TW 100142445 A TW100142445 A TW 100142445A TW I452393 B TWI452393 B TW I452393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colloids
region
emitting unit
colloi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424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21860A (zh
Inventor
Shih Chieh Chen
Chih Chuan Chang
Yao Chi Liu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TW10014244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52393B/zh
Priority to CN201210023921.0A priority patent/CN102588834B/zh
Priority to US13/478,132 priority patent/US8827526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321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21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523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52393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SNON-PORTABLE LIGHTING DEVICES; SYSTEMS THEREOF; VEHICLE LIGH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 EXTERIORS
    • F21S8/00Lighting devices intended for fixed install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17/00Fastening of component parts of lighting devices, e.g. shades, globes, refractors, reflectors, filters, screens, grids or protective cag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1LIGHTING
    • F21VFUNCTIONAL FEATURES OR DETAILS OF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REOF;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LIGHTING DEVICES WITH OTHER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1V7/00Reflectors for light sources
    • F21V7/10Constru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02B6/0043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vide homogeneous light output intens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背光模組及其光學膜片
本發明關於一種背光模組及其光學膜片,尤指一種將膠體以疏密排列方式設置於反射片與導光板之反射側面之間的背光模組及其光學膜片。
一般而言,由於液晶本身不發光,為了能使其能正常顯示影像,現今所使用之方法係為利用背光模組以提供充足亮度與分佈均勻的面光源至液晶顯示器,進而使液晶顯示器顯示出相對應之影像,由此可知,背光模組係為液晶顯示器的關鍵元件之一。
目前常見之背光模組的光源配置方式係採用發光二極體側面入光之方式,也就是說,發光二極體係從導光板之側邊入光面入射光線至導光板內。在此配置下,除了面向液晶顯示器之顯示區的出光面之外,其餘出光面均以黏膠貼附方式配置有反射片以反射導光板內之光線,而使光線可從面向液晶顯示器之顯示區的出光面射出,如此即可避免光線損失並增加光學利用效率。
然而,由於發光二極體所發射之光線具有高指向性,再加上導光板通常會在其反射側面上增設有固定耳部以固定於背光模組之框架元件(如背板、膠框等)上,因此往往會在反射側面對應固定耳部之結構突出彎折位置上出現嚴重的光線反射現象而導致漏光問題。除此之外,導光板之出光面也會在對應反射側面之接近與遠離入光面之區段的位置上,出現分別具有較高亮度與較低亮度的亮度不均勻現象,從而影響液晶顯示器之影像顯示品質。
本發明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將膠體以疏密排列方式設置於反射片與導光板之反射側面之間的背光模組及其光學膜片,藉以解決上述之問題。
本發明係揭露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導光板、至少一發光單元、複數個第一膠體,以及一第一反射片。該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以及至少一反射側面,該反射側面分別與該入光面以及該出光面鄰接。該發光單元設置於該導光板之該入光面之位置上。該複數個第一膠體以疏密排列方式設置於該反射側面上。該第一反射片設置於該些第一膠體上,使該第一反射片固定於該反射側面上。
本發明另揭露一種光學膜片,用於一背光模組,該光學膜片包含一導光板、複數個第一膠體,以及一第一反射片。該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以及與該入光面相連之一反射側面,且該反射側面之面積小於該出光面。該複數個第一膠體以疏密漸變分佈地設置於該反射側面。該第一反射片設置於該些第一膠體上,使該第一反射片可固定於該反射側面上。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採用將膠體以疏密排列方式設置於反射片與反射側面之間的設計。如此一來,本發明不僅可解決先前技術因在反射側面對應固定耳部之結構突出彎折位置上出現嚴重的光線反射現象所導致的漏光問題,同時亦可改善上述導光板之出光面在對應反射側面之接近與遠離入光面之區段的位置上所出現的亮度不均勻現象,從而提昇液晶顯示器之影像顯示品質。
關於本發明之優點與精神可以藉由以下的實施方式及所附圖式得到進一步的瞭解。
請參閱第1圖,其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一背光模組10之部分示意圖。由第1圖可知,背光模組10包含一光學膜片12以及至少一發光單元14(於第1圖中以三個簡示之,但不受此限)。光學膜片12包含一導光板16、複數個第一膠體18、複數個第二膠體20、一第一反射片22以及一第二反射片24。導光板16具有一入光面28、一出光面30,以及至少一反射側面32(於第1圖中顯示一個),其中反射側面32之面積小於出光面30之面積且分別與入光面28以及出光面30鄰接,反射側面32具有遠離發光單元14之至少一第一區34以及接近發光單元14之至少一第二區36(於第1圖中各顯示一個)。發光單元14係較佳地為發光二極體(Light Emitting Diode,LED)且設置於導光板16之入光面28之位置上,發光單元14用來發射光線以經由入光面28入射至導光板16內。
以下先針對第一膠體18之設計進行詳細之說明,請參閱第1圖以及第2圖,第2圖為第1圖之第一膠體18設置於反射側面32之第一區34上之部分示意圖。在此實施例中,第一膠體18係由吸光率小於0.5之低吸收率膠體所組成,此處之吸光率係可利用下列公式簡單定義之。
吸光率=1-(反射率+穿透率)
簡言之,當光線入射至某一物體時,光線會產生反射、穿透及吸收現象,在假設入射光量為1的前提下,當吸光率越接近1時,代表此物體之吸光效率越高;反之,若是吸光率小於0.5,則代表此物體具有較高的反光率與穿透率。
如第1圖以及第2圖所示,在每一第一膠體18係由低吸收率膠體所組成的設計下,複數個第一膠體18係實質上垂直於反射側面32之一底邊33且自接近發光單元14之位置(即接近入光面28之位置)到遠離發光單元14之位置(即遠離入光面28之位置)以由疏至密之排列方式設置於第一反射片22以及第一區34之間,其中每一第一膠體18具有相同之寬度W,且相對接近發光單元14之相鄰第一膠體18之間距係大於相對遠離發光單元14之相鄰第一膠體18之間距(如第2圖所示),藉此,即可達到每一第一膠體18尺寸共用而僅需調整第一膠體18之佈膠位置的目的,從而適用於不同製程機種並產生製程便利之功效。至於第一膠體18之佈膠設計,在此實施例中,其係可採用感壓膠條狀貼附之方式,以分別將複數個第一膠體18貼附於第一反射片22上並接著貼附至第一區34上,藉以將第一反射片22固定於第一區34上,但不受此限,其亦可改採用其他常見之膠體貼附設計,如網版塗佈膠層方式等。
如此一來,第一膠體18不僅可發揮固定作用,以使第一反射片22固定於反射側面32之第一區34上,此外,由於由低吸收率膠體所組成之第一膠體18會破壞導光板16於第一區34上的光線全反射而造成光線擴散反射現象,因此,第一膠體18就可在光線射至第一區34上時產生亮度增亮效果,此時再透過上述第一膠體18在第一區34上之疏密排列設計,即可進一步地達到光線亮度補償的目的,也就是說,第一區34上配置有排列較疏之第一膠體18的區段(即相對接近入光面28之較亮區段)就會具有相對較低之增亮效果,而第一區34配置有排列較密之第一膠體18之區段(即相對遠離入光面28之較暗區段)可具有相對較高之增亮效果。藉此,當光線在第一區34上產生反射時,光學膜片12即可利用上述配置產生亮度差異補償效果,進而改善導光板16之出光面30在對應第一區34之接近與遠離入光面28之區段的位置上所出現的亮度不均勻現象。需注意的是,由上述可知,由於使用低吸收率膠體所組成之第一膠體18疏密排列之設計係具有亮度增強效果,因此,此設計係較佳地用來改善導光板16之出光面30在對應反射側面32之位置上出現亮度偏暗的情況。
接著,在第二膠體20之設計上,在此實施例中,第二膠體20係由吸光率大於0.5之高吸收率膠體所組成。如第1圖所示,複數個第二膠體20係自接近發光單元14之位置(即接近入光面28之位置)到遠離發光單元14之位置(即遠離入光面28之位置)以由密至疏之排列方式設置於第二反射片24以及第二區36之間,其中每一第二膠體20具有相同之寬度,且相對接近發光單元14之相鄰第二膠體20之間距係大於相對遠離發光單元14之相鄰第二膠體20之間距,藉此,即可達到每一第二膠體20尺寸共用而僅需調整第二膠體20之佈膠位置的目的,從而適用於不同製程機種並產生製程便利之功效。至於第二膠體20之佈膠設計,在此實施例中,其係可採用感壓膠條狀貼附之方式,以分別將複數個第二膠體20貼附於第二反射片24上並接著貼附至第二區36上,藉以將第二反射片24固定於第二區36上,但不受此限,其亦可改採用其他常見之膠體貼附設計,如網版塗佈膠層方式等。
如此一來,第二膠體20不僅可發揮固定作用,以使第二反射片24固定於反射側面32之第二區36上,此外,由於由高吸收率膠體所組成之第二膠體20會破壞導光板16於第二區36上的光線全反射並在光線射至第二區36上時產生光線吸收效果,使第二膠體20可在光線射至第二區36時產生亮度減少效果,此時再透過上述第二膠體20在第二區36上之疏密排列設計,即可進一步地達到光線亮度補償的目的,也就是說,第二區36配置有排列較密之第二膠體20之區段(即相對接近入光面28之較亮區段)可具有相對較高之光線吸收效果,而第二區36配置有排列較疏之第二膠體20之區段(即相對遠離入光面28之較暗區段)可具有相對較低之光線吸收效果。藉此,當光線在第二區36上產生反射時,光學膜片12即可利用上述配置產生亮度差異補償效果,進而改善導光板16之出光面30在對應第二區36之接近與遠離入光面28之區段的位置上所出現的亮度不均勻現象。需注意的是,由上述可知,由於使用高吸收率膠體所組成之第二膠體20疏密排列之設計係具有光線吸收效果,因此,此設計係較佳地用來改善導光板16之出光面30在對應反射側面32之位置上出現亮度偏亮的情況。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提供之光學膜片12係利用疏密排列且具有不同光學特性之第一膠體18以及第二膠體20分別設置於反射側面32之第一區34以及第二區36的方式,以改善導光板16之出光面30在對應反射側面32之位置上所出現的亮度不均勻現象。此外,本發明不僅可直接利用現有佈膠製程以實施之,還可應用於薄形化導光板16,解決導光板16之反射側面32範圍過窄之佈點製程不易執行的問題,同時亦可改善導光板16底面佈點而無法解決水平漏光之補償效果有限的缺點,本發明所提供之側面疏密佈膠設計亦可有效地提昇對導光板水平漏光之補償效果。此外,本發明也可利用第一膠體18以及第二膠體20之固定作用,以使第一反射片22以及第二反射片24固定於反射側面32上。
然,本實施例中僅以相同長度的第一區34與第二區36來說明,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可依不同需求來調整第一區34與第二區36設置的長度比例。另外,在不同的實施例中,第一區34與第二區36可不相連,舉例而言,第一區34與第二區36中間可設有連接區段,而連接區段不設置任何膠體。
至於改變第一膠體18與第二膠體20之光學特性(即第一膠體18改由高吸收率膠體所組成以及第二膠體20改由低吸收率膠體所組成)所衍生之疏密排列變化,其係可參照上述實施例類推,也就是說,在第一膠體18改由高吸收率膠體所組成的設計下,第一膠體18則是改採用在第一區34上自接近發光單元14之位置(即接近入光面28之位置)到遠離發光單元14之位置(即遠離入光面28之位置)以由密至疏之排列方式,設置於第一反射片22以及第一區34之間;另一方面,在第二膠體20改由低吸收率膠體所組成的設計下,第二膠體20則是改採用在第二區36上自接近發光單元14之位置(即接近入光面28之位置)到遠離發光單元14之位置(即遠離入光面28之位置)以由疏至密之排列方式,設置於第二反射片24以及第二區36之間。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膠體18之配置係可不限於如第2圖所示之垂直於反射側面32之底邊33的方式,其亦可改採用相對傾斜設置之方式。舉例來說,請參閱第3圖,其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一膠體18設置於反射側面32之第一區34上之部分示意圖,與上述實施例不同的是,每一第一膠體18與反射側面32之底邊33之間具有一傾斜夾角θ,藉此,若是上述第一膠體18垂直於反射側面32之底邊33之設計會導致導光板16之出光面30在對應反射側面32之位置上出現垂直方向之規則性亮暗紋,則可利用第一膠體18相對底邊33傾斜之設計來改善,而為了避免傾斜夾角θ過大導致相鄰第一膠體18過度重疊而失去複數個第一膠體18疏密排列之效果,傾斜夾角θ係較佳地介於45°與135°之間。另外,如第3圖所示之第一膠體18之相對傾斜設置亦可更進一步地採用複數個第一膠體18以兩兩交叉方式設置於反射側面32之第一區34上,其相關配置係可如第4圖所示,其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一膠體18設置於反射側面32之第一區34上之部分示意圖,藉此,若是上述第一膠體18相對底邊33傾斜之設計仍會導致導光板16之出光面30在對應反射側面32之位置上出現垂直方向之規則性亮暗紋時,則可進一步地利用第一膠體18兩兩交叉之設計來改善。
除此之外,第一膠體18之疏密排列方式亦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即每一第一膠體18具有相同之寬度且相對接近發光單元14之相鄰第一膠體18之間距係大於相對遠離發光單元14之相鄰第一膠體18之間距),其亦可改採用其他可同樣達到疏密排列效果之設計,舉例來說,請參閱第5圖,其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一膠體18設置於反射側面32之第一區34上之部分示意圖,與第2圖不同的是,第5圖中之相鄰第一膠體18於第一區34上具有相同間距I,且相對接近發光單元14之第一膠體18之寬度係小於相對遠離發光單元14之第一膠體18之寬度,藉此,如第5圖所示,其亦可達到第一膠體18於第一區34上呈疏密排列之目的,如此一來,即可達到每一第一膠體18之佈膠位置不需變動而僅需調整第一膠體18之寬度的目的,從而產生製程調整便利之功效。另外,在另一實施例中,若是光學膜片12改採用上述網版塗佈膠層之方式以將第一膠體18設置於第一反射片22與第一區34之間,則第一膠體18之形狀係可根據網版上之佈膠孔形狀的不同(如實心圓點、實心方形、實心多邊形、空心圓點、空心方形或空心多邊形等)而有所變化,從而提昇光學膜片12在膠體形狀設計上的變化彈性。
需注意的是,上述針對第一膠體18之配置以及疏密排列方式的變化設計均可應用於第二膠體20上,其相關設計係可參照第3圖至第5圖類推。舉例來說,第二膠體20於第二區36上亦可呈等間距排列且相對接近發光單元14之第二膠體20之寬度係大於相對遠離發光單元14之第二膠體20之寬度;或者是,第二膠體20之配置亦可改採用複數個第二膠體20相對反射側面32之底邊33傾斜設置之方式或是更進一步地採用第二膠體20兩兩交叉方式設置於第二區36上。
上述實施例中,皆以兩種不同吸收率膠體之組合來說明,然,本發明不限於此,光學膜片12亦可只使用具有相同光學特性之膠體,即單一種類的膠體設置於反射側面32上,藉以簡化光學膜片12在膠體配置上之設計。舉例來說,若是導光板16之出光面30在對應反射側面32之位置上出現整體亮度偏亮的情況,則光學膜片12係可僅使用由高吸收率膠體所組成之第二膠體20,並採用位於第一區34之第二膠體20自接近發光單元14之位置到遠離發光單元14之位置依密到疏分佈設置,而位於第二區36之第二膠體20自遠離發光單元14之位置到接近發光單元14之位置依疏到密分佈設置的配置方式,換言之,反射面32僅有一種高吸收率膠體,且從遠離入光面28到接近入光面28以疏到密排列,藉以產生亮度吸收效果,從而改善導光板16之出光面30在對應反射側面32之位置上出現整體亮度偏亮的情況。此外,一種高吸收率膠體可依疏密排列於整面之反射面32,亦可僅局部地疏密排列於反射面32,可依照不同的出光設計而有所調整。
另一方面,若是導光板16之出光面30在對應反射側面32之位置上出現整體亮度偏暗的情況,則光學膜片12係可僅使用由低吸收率膠體所組成之第一膠體18,並採用位於第一區34之第一膠體18自接近發光單元14之位置到遠離發光單元14之位置依疏到密分佈設置,而位於第二區36之第一膠體18自遠離發光單元14之位置到接近發光單元14之位置依密到疏分佈設置的配置方式,換言之,反射面32僅有一種低吸收率膠體,且從接近入光面28到遠離入光面28以疏到密排列,藉以產生亮度增強效果,從而改善導光板16之出光面30在對應反射側面32之位置上出現整體亮度偏暗的情況。當使用一種低吸收率膠體時,表示膠體具有反射或穿透,亦即光能被有效的重覆使用,使得整體輝度佳。此外,一種低吸收率膠體可依疏密排列於整面之反射面32,亦可僅局部地疏密排列於反射面32,可依照不同的出光設計而有所調整。
除此之外,光學膜片12也可分別使用具有不同光學特性之膠體設置於同一區上之方式。舉例來說,若是第一膠體18係由低吸收率膠體所組成且第二膠體20係由高吸收率膠體所組成,則光學膜片12係可改在第一區34相對遠離發光單元14之區段上自接近發光單元14之位置到遠離發光單元14之位置依密到疏分佈設置第一膠體18,而在第一區34相對接近發光單元14之區段上自接近發光單元14之位置到遠離發光單元14之位置依疏到密分佈設置第二膠體20,亦即於反射面32設有多組交錯之第一膠體18與第二膠體20之組合。上述設計所產生之光線亮度補償範圍係為僅在同一區使用疏密排列之單一膠體之設計的兩倍,故較佳地適用於導光板16之出光面30在對應反射側面32之位置上出現亮暗變化過大之情況,也就是說,當出現上述亮暗變化過大之情況時,本發明即可利用在同一區之相對較亮區段與相對較暗區段上分別配置疏密排列之低吸收率膠體以及高吸收率膠體的設計,以針對此亮暗變化過大之情況進行亮度補償。然,在同一區設置之不同光學特性之膠體的設置面積(長度)也可依照需求不同而有所調整,第一膠體18的設置面積(長度)可與第二膠體20相同或不相同。
在本發明中,導光板16之結構設計係可不限於上述實施例所提及之無固定耳部而僅根據與發光單元之距離來進行膠體疏密排列之設計。舉例來說,請參閱第6圖,其為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10’之部分示意圖,此實施例中所述的元件與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編號相同者,表示其具有相似的功能或結構,於此不再贅述。背光模組10’與上述實施例的背光模組10主要不同之處在於固定耳部之設計。
如第6圖所示,反射側面32上可突出形成有一固定耳部38,在此實施例中,固定耳部38係位於第一區34以第二區36之間,意即第一區34係位於固定耳部38相對遠離發光單元14之一側,第二區36係位於固定耳部38相對接近發光單元14之一側,固定耳部38係用來與背光模組10內之框架元件(如背板、膠框等)相結合,藉以產生固定住導光板16之效果,其相關結構設計,舉例來說,在此實施例中,固定耳部38係可採用矩形固定耳部之結構設計,而光學膜片12可另包含一第三反射片26,其係貼附(如利用佈膠黏貼方式等)於固定耳部38平行於反射側面32之一側面39上,用以發揮光線反射之效果,進而防止光線從側面39射出的漏光現象。固定耳部38之結構設計係可不限於如第6圖所示之矩形固定耳部,其亦可改採用其他常見之突出結構設計,如梯形固定耳部、三角形固定耳部等。
至於在此設計下所衍生之針對第一膠體18或第二膠體20之配置與疏密排列的變化設計,其係可根據上述實施例以及第2圖至第5圖類推。舉例來說,如第6圖所示,複數個第一膠體18係自接近發光單元14之位置(即接近固定耳部38之位置)到遠離發光單元14之位置(即遠離固定耳部38之位置)以由疏至密之排列方式設置於第一反射片22以及第一區34之間,以使第一反射片22固定於反射側面32之第一區34上,如此一來,第一區34上配置有排列較疏之第一膠體18的區段(即相對接近入光面28且接近固定耳部38之區段)就會具有相對較低之增亮效果,而第一區34配置有排列較密之第一膠體18之區段(即相對遠離入光面28且遠離固定耳部38之區段)可具有相對較高之增亮效果。藉此,當光線在第一區34上產生反射時,光學膜片12即可利用上述配置產生亮度差異補償效果,進而改善導光板16之出光面30在對應第一區34之接近與遠離入光面28之區段的位置上所出現的亮度不均勻現象,以及解決先前技術因在反射側面對應固定耳部之結構突出彎折位置上出現嚴重的光線反射現象所導致的漏光問題。
另一方面,複數個第二膠體20係自接近發光單元14之位置(遠離固定耳部38之位置)到遠離發光單元14之位置(即接近固定耳部38之位置)以由密至疏之排列方式設置於第二反射片24以及第二區36之間,以使第二反射片24固定於反射側面32之第二區36上。如此一來,第二區36配置有排列較密之第二膠體20之區段(即相對接近入光面28且遠離固定耳部38之區段)可具有相對較高之光線吸收效果,而第二區36配置有排列較疏之第二膠體20之區段(即相對遠離入光面28且接近固定耳部38之區段)可具有相對較低之光線吸收效果。藉此,當光線在第二區36上產生反射時,光學膜片12即可利用上述配置產生亮度差異補償效果,進而改善導光板16之出光面30在對應第二區36之接近與遠離入光面28之區段的位置上所出現的亮度不均勻現象,以及解決先前技術因在反射側面對應固定耳部之結構突出彎折位置上出現嚴重的光線反射現象所導致的漏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如第6圖所示之導光板導光板16具有固定耳部38之設計中,由於在固定耳部38之結構突出彎折位置上會容易出現嚴重光線反射現象,而導致導光板16之出光面30在對應反射側面32之位置上出現亮暗變化過大之情況,因此,此設計係可較佳地採用上述在同一區之相對較亮區段與相對較暗區段上分別配置疏密排列之低吸收率膠體以及高吸收率膠體的設計,以針對此亮暗變化過大之情況進行亮度補償。
相較於先前技術,本發明係採用將膠體以疏密排列方式設置於反射片與反射側面之間的設計。如此一來,本發明不僅可解決先前技術因在反射側面對應固定耳部之結構突出彎折位置上出現嚴重的光線反射現象所導致的漏光問題,同時亦可改善上述導光板之出光面在對應反射側面之接近與遠離入光面之區段的位置上所出現的亮度不均勻現象,從而提昇液晶顯示器之影像顯示品質。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所做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本發明之涵蓋範圍。
10、10’...背光模組
12...光學膜片
14...發光單元
16...導光板
18...第一膠體
20...第二膠體
22...第一反射片
24...第二反射片
26...第三反射片
28...入光面
30...出光面
32...反射側面
33...底邊
34...第一區
36...第二區
38...固定耳部
39...側面
θ...傾斜夾角
W...寬度
I...間距
第1圖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部分示意圖。
第2圖為第1圖之第一膠體設置於反射側面之第一區上之部分示意圖。
第3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一膠體設置於反射側面之第一區上之部分示意圖。
第4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一膠體設置於反射側面之第一區上之部分示意圖。
第5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第一膠體設置於反射側面之第一區上之部分示意圖。
第6圖為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背光模組之部分示意圖。
10...背光模組
12...光學膜片
14...發光單元
16...導光板
18...第一膠體
20...第二膠體
22...第一反射片
24...第二反射片
28...入光面
30...出光面
32...反射側面
34...第一區
36...第二區

Claims (20)

  1. 一種背光模組,包含:一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以及至少一反射側面,該反射側面分別與該入光面以及該出光面鄰接;至少一發光單元,設置於該導光板之該入光面之位置上,該反射側面具有遠離該發光單元之至少一第一區以及接近該發光單元之至少一第二區;複數個第一膠體,自接近該發光單元之位置到遠離該發光單元之位置以由疏至密之排列方式設置於該第一區上;複數個第二膠體,自接近該發光單元之位置到遠離該發光單元之位置以由密至疏之排列方式設置於該第二區上,每一第一膠體之吸光率係小於每一第二膠體之吸光率;一第一反射片,設置於該些第一膠體上,使該第一反射片固定於該反射側面上;以及一第二反射片,設置於該些第二膠體上,使該第二反射片固定於該反射側面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每一第一膠體係由低吸收率膠體所組成,該複數個第一膠體係自接近該發光單元之位置到遠離該發光單元之位置以由疏至密之排列方式設置於該反射側面上。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複數個第一膠體於該反射側面上呈等間距排列,且相對接近該發光單元之第一膠體之寬度係 小於相對遠離該發光單元之第一膠體之寬度。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每一第一膠體具有相同之寬度,且相對接近該發光單元之相鄰第一膠體之間距係大於相對遠離該發光單元之相鄰第一膠體之間距。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每一第一膠體係由高吸收率膠體所組成,該複數個第一膠體係自接近該發光單元之位置到遠離該發光單元之位置以由密至疏之排列方式設置於該反射側面上。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複數個第一膠體於該反射側面上呈等間距排列,且相對接近該發光單元之第一膠體之寬度係大於相對遠離該發光單元之第一膠體之寬度。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每一第一膠體具有相同之寬度,且相對接近該發光單元之相鄰第一膠體之間距係小於相對遠離該發光單元之相鄰第一膠體之間距。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複數個第一膠體於該第一區上呈等間距排列,且相對接近該發光單元之第一膠體之寬度係小於相對遠離該發光單元之第一膠體之寬度。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每一第一膠體具有相同之寬 度,且相對接近該發光單元之相鄰第一膠體之間距係大於相對遠離該發光單元之相鄰第一膠體之間距。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複數個第二膠體於該第二區上呈等間距排列,且相對接近該發光單元之第二膠體之寬度係大於相對遠離該發光單元之第二膠體之寬度。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每一第二膠體具有相同之寬度,且相對接近該發光單元之相鄰第二膠體之間距係小於相對遠離該發光單元之相鄰第二膠體之間距。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反射側面上係突出形成有一固定耳部,該第一區係位於該固定耳部相對遠離該發光單元之一側,該第二區係位於該固定耳部相對接近該發光單元之一側。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背光模組,另包含:一第三反射片,貼附於該固定耳部平行於該反射側面之一側面上。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每一第一膠體之形狀係選自由條狀、實心圓點、實心方形、實心多邊形、空心圓點、空心方形或空心多邊形所組成之一群組。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每一第一膠體之形狀係呈條狀,且每一第一膠體相對於該反射側面之一底邊之夾角係介於45°與135°之間。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複數個第一膠體係實質上垂直於該反射側面之該底邊。
  17. 如請求項15所述之背光模組,其中該複數個第一膠體係以兩兩交叉方式設置於該反射側面上。
  18. 一種光學膜片,用於一背光模組,該光學膜片包含:一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以及與該入光面相連之一反射側面,且該反射側面之面積小於該出光面,該反射側面具有一第一區、一第二區與位於該第一區與該第二區之間之一固定耳部;複數個第一膠體,以疏密漸變分佈地設置於該反射側面上,當位於該第一區之該第一膠體自接近該固定耳部之位置到遠離該固定耳部之位置依密到疏分布設置時,則位於該第二區之該第一膠體自接近該固定耳部之位置到遠離該固定耳部之位置依疏到密分布設置;以及一第一反射片,設置於該些第一膠體上,使該第一反射片固定於該反射側面上。
  19. 一種光學膜片,用於一背光模組,該光學膜片包含:一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以及與該入光面相連之一反射側面,且該反射側面之面積小於該出光面,該反射側面具有一第一區、一第二區與位於該第一區與該第二區之間之一固定耳部;複數個第一膠體,以疏密漸變分佈地設置於該反射側面上;複數個第二膠體,以疏密漸變分佈地設置於該反射側面上,當該複數個第一膠體位於該第一區且自接近該固定耳部之位置到遠離該固定耳部之位置依密到疏分布設置,則該複數個第二膠體位於該第二區,且自接近該固定耳部之位置到遠離該固定耳部之位置依密到疏分布設置;以及一第一反射片,設置於該些第一膠體上,使該第一反射片固定於該反射側面上。
  20. 一種光學膜片,用於一背光模組,該光學膜片包含:一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一出光面以及與該入光面相連之一反射側面,且該反射側面之面積小於該出光面,該反射側面具有一第一區、一第二區與位於該第一區與該第二區之間之一固定耳部;複數個第一膠體,以疏密漸變分佈地設置於該反射側面上;複數個第二膠體,以疏密漸變分佈地設置於該反射側面上,當該複數個第一膠體位於該第一區且自接近該固定耳部之位置 到遠離該固定耳部之位置依疏到密分布設置,則該複數個第二膠體位於該第二區,且自接近該固定耳部之位置到遠離該固定耳部之位置依疏到密分布設置;以及一第一反射片,設置於該些第一膠體上,使該第一反射片固定於該反射側面上。
TW100142445A 2011-11-18 2011-11-18 背光模組及其光學膜片 TWI4523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2445A TWI452393B (zh) 2011-11-18 2011-11-18 背光模組及其光學膜片
CN201210023921.0A CN102588834B (zh) 2011-11-18 2012-01-31 背光模块及其光学膜片
US13/478,132 US8827526B2 (en) 2011-11-18 2012-05-23 Backlight module and optical plat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42445A TWI452393B (zh) 2011-11-18 2011-11-18 背光模組及其光學膜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21860A TW201321860A (zh) 2013-06-01
TWI452393B true TWI452393B (zh) 2014-09-11

Family

ID=46477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42445A TWI452393B (zh) 2011-11-18 2011-11-18 背光模組及其光學膜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827526B2 (zh)
CN (1) CN102588834B (zh)
TW (1) TWI45239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9728B (zh) * 2016-08-19 2019-03-12 苏州茂立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裸视板光学测试治具及其使用方法
CN108630100A (zh) 2017-03-24 2018-10-09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0630A1 (en) * 2001-09-27 2005-02-10 Arataka Ohnishi Reflective film
CN101149525A (zh) * 2007-11-06 2008-03-26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的制造方法
TWM372442U (en) * 2009-07-16 2010-01-11 Lite On Semiconductor Corp Light source generating structure for enhancing illumination efficiency and directivity of light source
TWM381089U (en) * 2009-12-25 2010-05-21 Coretronic Corp Backlight module
TWM385714U (en) * 2010-02-10 2010-08-01 Taiwan Nano Electro Opt Tech Light guide structure preventing from side leakag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88168A (ja) 1991-09-25 1993-04-09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面状光源装置
TW569068B (en) 2000-02-10 2004-01-01 Nissha Printing Lateral transfer apparatus for light guide pl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guide plate with side surface reflection layer
JP4006918B2 (ja) 2000-02-28 2007-11-14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面光源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80426B (en) 2002-12-25 2007-05-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and back light system with the same
CN100426009C (zh) * 2002-12-25 2008-10-15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导光板和背光装置
TW594258B (en) 2003-05-28 2004-06-21 Au Optronics Corp Back light unit
TWM277948U (en) 2005-06-03 2005-10-11 Chi Lin Technology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LGP)
TWI364590B (en) 2006-02-24 2012-05-2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Backlight module
CN101025517B (zh) 2006-02-24 2010-09-29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TWI336799B (en) 2006-08-23 2011-02-01 Lite On Technology Corp Light guide device and light guide plate using the same
CN201060283Y (zh) * 2007-07-24 2008-05-14 上海晨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导光板
CN201255800Y (zh) * 2008-08-27 2009-06-10 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和液晶显示器
JP5299771B2 (ja) * 2009-02-27 2013-09-25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面発光装置
JP2010282869A (ja) 2009-06-05 2010-12-16 Colcoat Kk ライン照明装置
CN201593727U (zh) * 2009-11-16 2010-09-29 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侧边入光式背光模块
TWI431346B (zh) * 2010-12-08 2014-03-2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導光模組、背光模組與導光模組的製作方法
CN102156320B (zh) * 2011-02-25 2013-06-26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侧入式导光板组件及背光模块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30630A1 (en) * 2001-09-27 2005-02-10 Arataka Ohnishi Reflective film
CN101149525A (zh) * 2007-11-06 2008-03-26 上海广电光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的制造方法
TWM372442U (en) * 2009-07-16 2010-01-11 Lite On Semiconductor Corp Light source generating structure for enhancing illumination efficiency and directivity of light source
TWM381089U (en) * 2009-12-25 2010-05-21 Coretronic Corp Backlight module
TWM385714U (en) * 2010-02-10 2010-08-01 Taiwan Nano Electro Opt Tech Light guide structure preventing from side leak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588834A (zh) 2012-07-18
US20130128615A1 (en) 2013-05-23
TW201321860A (zh) 2013-06-01
US8827526B2 (en) 2014-09-09
CN102588834B (zh) 2013-09-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73826B2 (en) Side-light type light guide plate assembly and backlight module
JP4461197B1 (ja) 面状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US9465156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I425262B (zh) 區域性點亮側光式導光板及區域性點亮側光式背光模組
TWI459089B (zh) 導光板及背光模組
JP2012142251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映像表示装置
TW201040630A (en) Backlight unit
CN109765725B (zh) 一种准直膜、准直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914907B (zh) 显示装置
WO2013005559A1 (ja) 照明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US20120314447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10040192A (ja)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液晶表示装置
US20110019435A1 (en) Brightness enhancement film and backlight module
TWI501008B (zh) 背光模組
TW201643485A (zh) 光源模組及其製作方法
TW201024857A (en) A light guide plate having lateral optical structures and a backlight module having the light guide plate
TWI452393B (zh) 背光模組及其光學膜片
JP2007256697A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338292B2 (en) Light guide plate,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TWI399590B (zh) 液晶顯示器、其背光模組及其導光結構
TWI515491B (zh) 光源模組與導光板
KR102065361B1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KR100738111B1 (ko) 고출력 도광판, 이를 채용한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디스플레이
KR102073159B1 (ko) 백라이트 유닛
CN214540314U (zh) 一种复合增亮膜及应用其的Mini LED背光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