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52329B -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 - Google Patents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52329B TWI452329B TW101131585A TW101131585A TWI452329B TW I452329 B TWI452329 B TW I452329B TW 101131585 A TW101131585 A TW 101131585A TW 101131585 A TW101131585 A TW 101131585A TW I452329 B TWI452329 B TW I452329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optical axis
- object side
- optical
- imag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應用於電子產品上的小型化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
最近幾年來,隨著具有攝影功能之可攜式電子產品的興起,小型化光學鏡組的需求日漸提高,而一般光學鏡組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兩種,且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精進,使得感光元件的畫素尺寸縮小,小型化光學鏡組逐漸往高畫素領域發展,因此,對成像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增加。
傳統搭載於可攜式電子產品上的小型化光學鏡組,如美國專利第8,179,470號所示,多採用四片式透鏡結構為主,但由於智慧型手機(Smart Phone)與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等高規格行動裝置的盛行,帶動小型化光學鏡組在畫素與成像品質上的迅速攀升,習知的四片式光學鏡組將無法滿足更高階的光學鏡組。
目前雖有進一步發展五片式光學鏡組,如美國專利第8,000,031號所揭示,其為具有五片鏡片之光學鏡組,但其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並未設計具有擴大視場角之凹面,使其整體之視場角受到限制,且其透鏡面形設計也無法有效
地修正歪曲(Distortion)像差的產生,因此容易導致影像失真而影響成像品質。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第一透鏡物側表面配置為凹面,有利於提升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的視場角。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藉此顯著非球面外型可修正因視角增加所產生的歪曲像差,以避免影像變形失真。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藉此可修正周邊光線入射於成像面的角度,適當的角度可避免相對照度(Relative Illumination,RI)之過度衰退與提高成像品質。
本發明之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第一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第五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
鏡、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第一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第五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中,第一透鏡物側表面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11,第五透鏡像側表面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52,其滿足下列條件:0.7<|Y11/Y52|<1.2。
本發明之又一態樣是在提供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第一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鏡具有負屈折力。第五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中,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11,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物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為SAGc11,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
除與光軸之交點外,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像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52,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像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像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為SAGc52,其中SAGc11/Yc11為角度θ1
的正切值tanθ1
,SAGc52/Yc52為角度θ2
的正切值tanθ2
,其滿足下列條件:0<tanθ1
<0.3;以及0<tanθ2
<0.5。
當Y11/Y52滿足上述條件時,可適當調整所需視場角與減少影像歪曲,並可修正周邊光線入射於成像面的角度,以提升成像品質。
當tanθ1
滿足上述條件時,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具有較顯著之變化,可修正因視角增加所產生的歪曲像差,以避免影像變形失真。
當tanθ2
滿足上述條件時,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具有較顯著之變化,可修正周邊光線入射於成像面的角度,適當的角度可避免相對照度(RI)過度衰退與提高成像品質。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以及第五透鏡。
第一透鏡可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有利於提升光學影
像擷取系統鏡組的視場角。再者,第一透鏡物側表面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藉此可修正因視角增加所產生的歪曲像差,以避免影像變形失真。
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像側表面近光軸處可為凸面。藉此,第三透鏡可提供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所需的主要正屈折力,以適當調整並縮短其總長度。
第四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凹面、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可為凸面。藉此,第四透鏡可修正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所產生之像差與像散。
第五透鏡可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可使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的主點(Principal Point)遠離成像面,有利於縮短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的總長度。進一步,第五透鏡像側表面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藉此可修正周邊光線入射於成像面的角度,適當的角度可避免相對照度(RI)過度衰退與提高成像品質。
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像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52,第五透鏡像側表面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52,其滿足下列條件:0.60<|Yc52/Y52|1.0。藉此,可使中心視場及離軸視場的像差均受到良好的修正。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焦距為f,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第二透鏡之焦距為f2,其滿足下列條件:0<|f/f1|+|f/f2|<0.8。藉此,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的屈折力較為合適,有助於縮短光學影像鏡片系統組之總長並修正其像差。
第一透鏡物側表面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11,第五透鏡像側表面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52,其滿足下列條件:0.7<|Y11/Y52|<1.2。藉此,可適當調整所需視場角與減少影像歪曲,並可修正周邊光線入射於成像面的角度,以提升成像品質。
第三透鏡之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其滿足下列條件:-1.3<R6/CT3<-0.50。藉此,有助於縮短其總長度,且適當調整鏡片厚度,以利於鏡片之製作成型。
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11,第一透鏡物側表面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11,其滿足下列條件:0.55<|Yc11/Y11|1.0。藉此,有利於提升該鏡組的視場角,且同時可修正歪曲像差以避免影像失真。
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11,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物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為SAGc11,其中SAGc11/Yc11為角度θ1
的正切值tanθ1
,其滿足下列條件:0<tanθ1
<0.30。藉此,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具有較顯著之變化,可修正因視角增加所產生的歪曲像差,以避免影像變形失真。
第三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3,第四透鏡之色散係數為
V4,其滿足下列條件:25.0<V3-V4<48.0。藉此,有助於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色差的修正。較佳地,可滿足下列條件:32.0<V3-V4<48.0。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80度<FOV<115度。藉此,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可具有適當之較大視場角。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成像範圍中之最大歪曲率(%)為Dist_max,其滿足下列條件:|Dist_max|<3%。藉此,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具有較低之歪曲像差,可避免影像失真。
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11,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物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為SAGc11,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像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52,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像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像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為SAGc52,其中SAGc11/Yc11為角度θ1
的正切值tanθ1
,SAGc52/Yc52為角度θ2
的正切值tanθ2
,其滿足下列條件:tanθ1
<tanθ2
。藉此,可適當調整所需視場角與減少影像歪曲,並可使中心視場及離軸視場的像差均受到良好的修正,以提升成像品質。
第一透鏡物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o1,第一透鏡像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i1,第二透鏡物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o2,第二透鏡像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i2,第三透鏡物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o3,第三透鏡像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i3,第四透鏡物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o4,第四透鏡像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i4,第五透鏡物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o5,第五透鏡像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i5,其滿足下列條件:0<RoX/RiX,其中X=1-5。藉此,有利於修正系統像散以提升成像品質。
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像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52,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像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像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為SAGc52,其中SAGc52/Yc52為角度θ2
的正切值tanθ2
,其滿足下列條件:0<tanθ2
<0.5。藉此,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具有較顯著之變化,可修正周邊光線入射於成像面的角度,適當的角度可避免相對照度(RI)過度衰退與提高成像品質。
本發明提供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透鏡之材質可為塑膠或玻璃。當透鏡材質為塑膠,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另當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此外,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第一透鏡至第五透鏡之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
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進而縮減透鏡使用的數目,因此可以有效降低本發明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的總長度。
再者,本發明提供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則表示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則表示透鏡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
另外,本發明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依需求可設置至少一光闌,以減少雜散光,有助於提昇影像品質。
本發明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光圈配置可為前置光圈或中置光圈,其中前置光圈意即光圈設置於被攝物與第一透鏡間,中置光圈則表示光圈設置於第一透鏡與成像面之間。若光圈為前置光圈,可使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的出射瞳(Exit Pupil)與成像面產生較長的距離,使之具有遠心(Telecentric)效果,並可增加影像感測元件的CCD或CMOS接收影像的效率;若為中置光圈,係有助於擴大系統的視場角,使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具有廣角鏡頭之優勢。
根據上述實施方式,以下提出具體實施例並配合圖式予以詳細說明。
請參照第1圖及第2圖,其中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第2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1圖可知,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
110、第二透鏡120、光圈10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 Filter)170以及成像面160。
第一透鏡11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鏡110之物側表面11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像側表面1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12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120之物側表面121為凹面、像側表面122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13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130之物側表面131於近光軸處及像側表面132於近光軸處皆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14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140之物側表面1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1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15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150之物側表面1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1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且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170之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第五透鏡150與成像面160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的焦距。
上述各透鏡之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下:
其中:X: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之光軸上頂點切面的相對高度;Y: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與光軸的距離;R:曲率半徑;k:錐面係數;以及Ai:第i階非球面係數。
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焦距為f,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光圈值(f-number)為Fno,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為HFOV,f=1.35 mm;Fno=2.30;以及HFOV=48.1度。
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第三透鏡130之色散係數為V3,第四透鏡140之色散係數為V4,其滿足下列條件:V3-V4=32.6。
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第三透鏡130之像側表面132曲率半徑為R6,第三透鏡130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其滿足下列條件:R6/CT3=-0.86。
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焦距為f,第一透鏡110之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120之焦距為f2,其滿足下列條件:|f/f1|+|f/f2|=0.35。
請配合參照第19圖及第20圖,其中第19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第一透鏡110參數Y11之示意圖,第20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第五透鏡150參數Y52之
示意圖。由第19及20圖可知,第一透鏡110物側表面111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11,第五透鏡150像側表面152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52。其滿足下列條件:|Y11/Y52|=0.93。
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第一透鏡110之物側表面111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物側表面111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物側表面111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11,第一透鏡110物側表面111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11,其滿足下列條件:|Yc11/Y11|=0.68。
請配合參照第21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第一透鏡110參數Yc11及SAGc11之示意圖。由第21圖可知,第一透鏡110之物側表面111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物側表面111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物側表面111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11,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物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為SAGc11,藉此,可定義出角度θ1
的正切值(Tangent)tanθ1
=SAGc11/Yc11,並滿足下列條件:tanθ1
=0.083。
請配合參照第22圖,係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第五透鏡150參數Yc52及SAGc52之示意圖。由第22圖可知,第五透鏡150之像側表面152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像側表面152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像側表面152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52,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除與光軸
之交點外,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像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像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為SAGc52,藉此,可定義出角度θ2
的正切值(Tangent)tanθ2
=SAGc52/Yc52,並滿足下列條件:tanθ2
=0.198。
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成像範圍中歪曲的最大值為Dist_max,其滿足下列條件:|Dist_max|=1.73%。
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FOV=96.2度。
再配合參照下列表一以及表二。
表一為第1圖第一實施例詳細的結構數據,其中曲率半徑、厚度及焦距的單位為mm,且表面0-14依序表示由物側至像側的表面。表二為第一實施例中的非球面數據,其中,k表非球面曲線方程式中的錐面係數,A1-A16則表示各表面第1-16階非球面係數。此外,以下各實施例表格乃對應各實施例之示意圖與像差曲線圖,表格中數據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之表一及表二的定義相同,在此不加贅述。
請參照第3圖及第4圖,其中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第4
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3圖可知,第二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光圈20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 Filter)270以及成像面260。
第一透鏡21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鏡210之物側表面21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像側表面2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22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220之物側表面221為凹面、像側表面222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23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230之物側表面2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2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24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240之物側表面2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2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25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250之物側表面2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2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且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270之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第五透鏡250與成像面260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系統
鏡組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三以及表四。
第二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3、V4、R6、CT3、f1、f2、Y11、Y52、Yc11、Yc52、Dist_max、tanθ1
、tanθ2
及FOV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三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請參照第5圖及第6圖,其中第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第6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5圖可知,第三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光圈30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 Filter)370以及
成像面360。
第一透鏡31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鏡310之物側表面31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像側表面3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32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鏡320之物側表面321為凹面、像側表面322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33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330之物側表面331於近光軸處及像側表面332於近光軸處皆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34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340之物側表面3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3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35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350之物側表面3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3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且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370之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第五透鏡350與成像面360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五以及表六。
第三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3、V4、R6、CT3、f1、f2、Y11、Y52、Yc11、Yc52、Dist_max、tanθ1
、tanθ2
及FOV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五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請參照第7圖及第8圖,其中第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第8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7圖可知,第四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光圈40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 Filter)470以及成像面460。
第一透鏡41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鏡410之物側表面41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像側表面412於近光軸
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42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鏡420之物側表面421為凹面、像側表面422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430為玻璃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430之物側表面4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4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44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440之物側表面4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4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45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450之物側表面4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4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且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470之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第五透鏡450與成像面460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七以及表八。
第四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3、V4、R6、CT3、f1、f2、Y11、Y52、Yc11、Yc52、Dist_max、tanθ1
、tanθ2
及FOV
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七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請參照第9圖及第10圖,其中第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第10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9圖可知,第五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光圈50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第五透鏡5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 Filter)570以及成像面560。
第一透鏡51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鏡510之物側表面51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像側表面5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52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520之物側表面521及像側表面522皆為凹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53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530之物側表面531於近光軸處及像側表面532於近光軸處皆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54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540之物側表面5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5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55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550之物側表面5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5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且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570之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第五透鏡550與成像面560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九以及表十。
第五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3、V4、R6、CT3、f1、f2、Y11、Y52、Yc11、Yc52、Dist_max、tanθ1
、tanθ2
及FOV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九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請參照第11圖及第12圖,其中第1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第12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六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11圖可知,第六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610、第二透鏡620、光圈600、第三透鏡630、第四透鏡640、第五透鏡6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 Filter)670以及成像面660。
第一透鏡61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鏡610之物側表面61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像側表面6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62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鏡620之物側表面621為凹面、像側表面622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63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630之物側表面631於近光軸處及像側表面632於近光軸處皆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64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640之物側表面6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642
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65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650之物側表面6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6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且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670之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第五透鏡650與成像面660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一以及表十二。
第六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3、V4、R6、CT3、f1、f2、Y11、Y52、Yc11、Yc52、Dist_max、tanθ1
、tanθ2
及FOV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十一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請參照第13圖及第14圖,其中第1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第14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七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13圖可知,第七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710、第二透鏡720、光圈700、第三透鏡730、第四透鏡740、第五透鏡7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 Filter)770以及成像面760。
第一透鏡71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鏡710之物側表面71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像側表面7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72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720之物側表面721為凹面、像側表面722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730為玻璃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730之物側表面731於近光軸處及像側表面732於近光軸處皆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74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740之物側表面7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7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75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750之物側表面7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7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
面之變化,且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770之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第五透鏡750與成像面760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三以及表十四。
第七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3、V4、R6、CT3、f1、f2、Y11、Y52、Yc11、Yc52、Dist_max、tanθ1
、tanθ2
及FOV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十三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請參照第15圖及第16圖,其中第1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第16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八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15圖可知,第八實施例
之影像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810、第二透鏡820、光圈800、第三透鏡830、第四透鏡840、第五透鏡8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 Filter)870以及成像面860。
第一透鏡81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鏡810之物側表面81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像側表面8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82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820之物側表面821及像側表面822皆為凹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83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830之物側表面8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8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84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840之物側表面8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8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85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850之物側表面8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8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且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870之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第五透鏡850與成像面860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五以及表十六。
第八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3、V4、R6、CT3、f1、f2、Y11、Y52、Yc11、Yc52、Dist_max、tanθ1
、tanθ2
及FOV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十五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請參照第17圖及第18圖,其中第1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第18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九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由第17圖可知,第九實施例之影像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第一透鏡910、第二透鏡920、光圈900、第三透鏡930、第四透鏡940、第五透鏡95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IR Filter)970以及成像面960。
第一透鏡91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一透
鏡910之物側表面91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像側表面91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二透鏡92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920之物側表面921為凸面、像側表面922為凹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三透鏡93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930之物側表面93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93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四透鏡94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940之物側表面941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942於近光軸處為凸面,且皆為非球面。
第五透鏡950為塑膠材質,其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950之物側表面951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952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且皆為非球面。
紅外線濾除濾光片970之材質為玻璃,其設置於第五透鏡950與成像面960之間,並不影響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的焦距。
請配合參照下列表十七以及表十八。
第九實施例中,非球面的曲線方程式表示如第一實施例的形式。此外,f、Fno、HFOV、V3、V4、R6、CT3、f1、
f2、Y11、Y52、Yc11、Yc52、Dist_max、tanθ1
、tanθ2
及FOV之定義皆與第一實施例相同,在此不加以贅述。
配合表十七可推算出下列數據: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1‧‧‧物側表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2‧‧‧像側表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921‧‧‧物側表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922‧‧‧像側表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931‧‧‧物側表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832、932‧‧‧像側表面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第四透鏡
141、241、341、441、541、641、741、841、941‧‧‧物側表面
142、242、342、442、542、642、742、842、942‧‧‧像側表面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第五透鏡
151、251、351、451、551、651、751、851、951‧‧‧物側表面
152、252、352、452、552、652、752、852、952‧‧‧像側表面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成像面
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f‧‧‧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焦距
Fno‧‧‧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光圈值
HFOV‧‧‧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
V3‧‧‧第三透鏡之色散係數
V4‧‧‧第四透鏡之色散係數
R6‧‧‧第三透鏡之像側表面曲率半徑
CT3‧‧‧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
f1‧‧‧第一透鏡之焦距
f2‧‧‧第二透鏡之焦距
Y11‧‧‧第一透鏡物側表面之光學有效半徑
Y52‧‧‧第五透鏡像側表面之光學有效半徑
Yc11‧‧‧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
Yc52‧‧‧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像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
SAGc11‧‧‧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物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
SAGc52‧‧‧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像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像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
tanθ1
‧‧‧第一透鏡物側表面之角度θ1
的正切值為SAGc11/Yc11
tanθ2
‧‧‧第五透鏡像側表面之角度θ2
的正切值為SAGc52/Yc52
FOV‧‧‧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最大視角
Dist_max‧‧‧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成像範圍中歪曲(Distortion)的最大值
為讓本發明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
第2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一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
第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
第4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二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
第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三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
第6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三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
第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四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
第8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四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
第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五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
第10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五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
第1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六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
第12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六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
第13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七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
第14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七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
第15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八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
第16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八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
第17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九實施例的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示意圖。
第18圖由左至右依序為第九實施例的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球差、像散及歪曲曲線圖。
第19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第一透鏡參數Y11之示意圖。
第20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第五透鏡參數Y52之示意圖。
第21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第一透鏡參數Yc11及SAGc11之示意圖。
第22圖繪示依照本發明第一實施例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中第五透鏡參數Yc52及SAGc52之示意圖。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物側表面
112‧‧‧像側表面
120‧‧‧第二透鏡
121‧‧‧物側表面
122‧‧‧像側表面
130‧‧‧第三透鏡
131‧‧‧物側表面
132‧‧‧像側表面
140‧‧‧第四透鏡
141‧‧‧物側表面
142‧‧‧像側表面
150‧‧‧第五透鏡
151‧‧‧物側表面
152‧‧‧像側表面
160‧‧‧成像面
17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Claims (30)
- 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一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一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一第四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以及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
-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四透鏡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三透鏡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像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52,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52,其滿足下列條件:
- 如請求項4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之焦距為f2,其滿足下列條件:0<|f/f1|+|f/f2|<0.8。
- 如請求項4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11,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52,其滿足下列條件:0.7<|Y11/Y52|<1.2。
- 如請求項4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之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其滿足下列條件:-1.3<R6/CT3<-0.50。
- 如請求項2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11,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11,其滿足下列條件:
-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11,該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該物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為SAGc11,其中SAGc11/Yc11為角度θ1 的 正切值tanθ1 ,其滿足下列條件:0<tanθ1 <0.30。
- 如請求項3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正屈折力。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3,該第四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4,其滿足下列條件:25.0<V3-V4<48.0。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80度<FOV<115度。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成像範圍中之最大歪曲率(%)為Dist_max,其滿足下列條件:|Dist_max|<3%。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11,該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該物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為SAGc11,該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像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 Yc52,該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像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該像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為SAGc52,其中SAGc11/Yc11為角度θ1 的正切值tanθ1 ,SAGc52/Yc52為角度θ2 的正切值tanθ2 ,其滿足下列條件:tanθ1 <tanθ2 。
-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o1,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i1,該第二透鏡物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o2,該第二透鏡像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i2,該第三透鏡物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o3,該第三透鏡像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i3,該第四透鏡物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o4,該第四透鏡像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i4,該第五透鏡物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o5,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之曲率半徑為Ri5,其滿足下列條件:0<RoX/RiX,其中X=1-5。
- 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一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一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一第四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以及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 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11,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52,其滿足下列條件:0.7<|Y11/Y52|<1.2。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11,該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該物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為SAGc11,其中SAGc11/Yc11為角度θ1 的正切值tanθ1 ,其滿足下列條件:0<tanθ1 <0.30。
-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之焦距為f2,其滿足下列條件:0<|f/f1|+|f/f2|<0.8。
- 如請求項20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 該第三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3,該第四透鏡之色散係數為V4,其滿足下列條件:32.0<V3-V4<48.0。
- 如請求項20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四透鏡之物側表面為凹面、像側表面為凸面。
- 如請求項20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最大視角為FOV,其滿足下列條件:80度<FOV<115度。
- 如請求項20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成像範圍中之最大歪曲率(%)為Dist_max,其滿足下列條件:|Dist_max|<3%。
- 如請求項16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11,該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該物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為SAGc11,該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像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52,該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像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該像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為 SAGc52,其中SAGc11/Yc11為角度θ1 的正切值tanθ1 ,SAGc52/Yc52為角度θ2 的正切值tanθ2 ,其滿足下列條件:tanθ1 <tanθ2 。
- 一種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由物側至像側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鏡,具有屈折力,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一第二透鏡,具有屈折力;一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一第四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以及一第五透鏡,具有正屈折力,其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且由近光軸處至週邊處存在由凹面轉凸面之變化,其物側表面及像側表面皆為非球面;其中,該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11,該第一透鏡之物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物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物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該物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為SAGc11,該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像側表面之一切點,該切點與光軸之垂直距離為Yc52,該第五透鏡之像側表面上,除與光軸之交點外,該像側表面垂直光軸之一切面,該切面與該像側表面之一 切點,該切點與該像側表面於光軸交點的水平距離為SAGc52,其中SAGc11/Yc11為角度θ1 的正切值tanθ1 ,SAGc52/Yc52為角度θ2 的正切值tanθ2 ,其滿足下列條件:0<tanθ1 <0.3;以及0<tanθ2 <0.5。
- 如請求項26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四透鏡物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凹面、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該第一透鏡像側表面於近光軸處為凸面。
- 如請求項26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一透鏡物側表面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11,該第五透鏡像側表面之光學有效半徑為Y52,其滿足下列條件:0.7<|Y11/Y52|<1.2。
- 如請求項26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之焦距為f,該第一透鏡之焦距為f1,該第二透鏡之焦距為f2,其滿足下列條件:0<|f/f1|+|f/f2|<0.8。
- 如請求項26所述之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其中該第三透鏡之像側表面曲率半徑為R6,該第三透鏡於光軸上的厚度為CT3,其滿足下列條件:-1.3<R6/CT3<-0.50。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31585A TWI452329B (zh) | 2012-08-30 | 2012-08-30 |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 |
CN201220551669.6U CN202916484U (zh) | 2012-08-30 | 2012-10-25 | 光学影像撷取系统镜组 |
CN201210413182.6A CN103676098B (zh) | 2012-08-30 | 2012-10-25 | 光学影像撷取系统镜组 |
US13/677,319 US8743480B2 (en) | 2012-08-30 | 2012-11-15 |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lens assembly |
EP13173077.2A EP2703864B1 (en) | 2012-08-30 | 2013-06-20 | Imaging objective having five single lense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1131585A TWI452329B (zh) | 2012-08-30 | 2012-08-30 |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50280A TW201250280A (en) | 2012-12-16 |
TWI452329B true TWI452329B (zh) | 2014-09-11 |
Family
ID=48139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1131585A TWI452329B (zh) | 2012-08-30 | 2012-08-30 |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743480B2 (zh) |
EP (1) | EP2703864B1 (zh) |
CN (2) | CN103676098B (zh) |
TW (1) | TWI45232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52329B (zh) * | 2012-08-30 | 2014-09-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 |
TWI467224B (zh) * | 2012-11-21 | 2015-01-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拾像鏡片系統 |
CN103412394B (zh) * | 2013-03-19 | 2017-05-10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
TWM466268U (zh) * | 2013-04-24 | 2013-11-21 | Ability Opt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五片式成像鏡頭組 |
US9233510B2 (en) * | 2013-07-22 | 2016-01-12 | GE Lighting Solutions, LLC | Lenses for cosine cubed, typical batwing, flat batwing distributions |
JP6222564B2 (ja) * | 2013-12-27 | 2017-11-01 |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装置、デジタルスチルカメラ及び携帯端末 |
US9182573B1 (en) | 2014-07-02 | 2015-11-10 | Glory Science Co., Ltd. | Imaging lens |
TWI512326B (zh) * | 2014-07-14 | 2015-12-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攝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
KR102424361B1 (ko) * | 2015-02-04 | 2022-07-25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촬영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
CN105988192B (zh) * | 2015-05-08 | 2018-09-18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广角成像镜头 |
TWI615627B (zh) * | 2016-11-18 | 2018-02-2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攝影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622798B (zh) | 2017-08-01 | 2018-05-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US20210231926A1 (en) * | 2020-01-28 | 2021-07-29 | Immervision, Inc. | High resolution miniature wide-angle lens |
KR102399235B1 (ko) | 2020-04-17 | 2022-05-19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TWI803895B (zh) * | 2021-06-29 | 2023-06-0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053538A (ja) * | 2009-09-03 | 2011-03-17 | Fujifilm Corp | 投写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
JP2011154401A (ja) * | 2011-04-28 | 2011-08-11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変倍光学系、撮像レンズ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
JP2011175234A (ja) * | 2010-01-29 | 2011-09-08 | Hoya Corp | ズームレンズ系 |
JP2011237547A (ja) * | 2010-05-07 | 2011-11-24 | Tamron Co Ltd | 変倍光学系 |
TW201144890A (en) * | 2010-06-10 | 2011-12-1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Imag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
JP2011257483A (ja) * | 2010-06-07 | 2011-12-22 | Fujifilm Corp | 変倍光学系および撮像装置 |
TW201234037A (en) * | 2012-04-27 | 2012-08-1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4318104A (ja) | 2003-03-31 | 2004-11-11 | Konica Minolta Photo Imaging Inc | ズームレンズ装置 |
JP2005292403A (ja) * | 2004-03-31 | 2005-10-20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変倍光学系、撮像レンズ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
JP2006039063A (ja) | 2004-07-23 | 2006-02-09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変倍光学系、撮像レンズ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
JP2007187737A (ja) | 2006-01-11 | 2007-07-26 | Opt Design:Kk | ズームレンズ |
JP5050700B2 (ja) | 2007-07-17 | 2012-10-17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アドバンストレイヤー株式会社 | 変倍光学系、撮像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機器 |
JP2009134175A (ja) * | 2007-11-30 | 2009-06-18 | Olympus Imaging Corp | 結像光学系 |
JP5021565B2 (ja) * | 2008-06-06 | 2012-09-1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5枚構成の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
CN101893750B (zh) * | 2009-05-20 | 2011-10-12 | 扬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定焦镜头 |
TWI435136B (zh) * | 2010-10-15 | 2014-04-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成像鏡頭組 |
TWI416196B (zh) * | 2011-04-15 | 2013-11-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擷取鏡頭 |
TWI438470B (zh) * | 2011-07-22 | 2014-05-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影像拾取光學鏡片組 |
TWI452329B (zh) * | 2012-08-30 | 2014-09-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 |
-
2012
- 2012-08-30 TW TW101131585A patent/TWI452329B/zh active
- 2012-10-25 CN CN201210413182.6A patent/CN103676098B/zh active Active
- 2012-10-25 CN CN201220551669.6U patent/CN20291648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2-11-15 US US13/677,319 patent/US8743480B2/en active Active
-
2013
- 2013-06-20 EP EP13173077.2A patent/EP2703864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1053538A (ja) * | 2009-09-03 | 2011-03-17 | Fujifilm Corp | 投写レンズおよび投写型表示装置 |
JP2011175234A (ja) * | 2010-01-29 | 2011-09-08 | Hoya Corp | ズームレンズ系 |
JP2011237547A (ja) * | 2010-05-07 | 2011-11-24 | Tamron Co Ltd | 変倍光学系 |
JP2011257483A (ja) * | 2010-06-07 | 2011-12-22 | Fujifilm Corp | 変倍光学系および撮像装置 |
TW201144890A (en) * | 2010-06-10 | 2011-12-1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Imag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
JP2011154401A (ja) * | 2011-04-28 | 2011-08-11 |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 変倍光学系、撮像レンズ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
TW201234037A (en) * | 2012-04-27 | 2012-08-1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8743480B2 (en) | 2014-06-03 |
CN202916484U (zh) | 2013-05-01 |
TW201250280A (en) | 2012-12-16 |
CN103676098B (zh) | 2016-02-17 |
CN103676098A (zh) | 2014-03-26 |
EP2703864A1 (en) | 2014-03-05 |
EP2703864B1 (en) | 2015-12-02 |
US20140063621A1 (en) | 2014-03-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52329B (zh) | 光學影像擷取系統鏡組 | |
TWI448725B (zh) | 影像擷取光學鏡片系統 | |
TWI457594B (zh) | 影像鏡頭 | |
TWI510806B (zh) | 光學拾像系統組 | |
TWI440883B (zh) | 結像鏡頭 | |
TWI452330B (zh) | 廣視角攝像鏡組 | |
TWI436089B (zh) | 影像拾取光學透鏡組 | |
TWI439753B (zh) | 攝像光學鏡片系統 | |
TWI422899B (zh) | 光學影像鏡片組 | |
TWI487944B (zh) | 光學結像鏡頭 | |
TWI438476B (zh) | 取像系統 | |
TWI474069B (zh) | 取像光學系統鏡組 | |
TWI457591B (zh) | 攝影系統鏡片組 | |
TWI449948B (zh) | 影像擷取光學鏡組 | |
TWI440884B (zh) | 攝影系統 | |
TWI484215B (zh) | 光學結像鏡片系統、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 |
TWI463169B (zh) | 影像系統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 |
TWI438480B (zh) | 光學影像系統組 | |
TWI438520B (zh) | 攝像系統鏡頭組 | |
TWI474072B (zh) | 光學影像鏡片系統組 | |
TWI439720B (zh) | 影像擷取鏡片組 | |
TWI457590B (zh) | 取像系統鏡片組 | |
TWI448721B (zh) | 影像透鏡系統組 | |
TWI428626B (zh) | 透鏡系統 | |
TWI467221B (zh) | 拾像光學透鏡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