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9946B - 成像鏡頭組 - Google Patents
成像鏡頭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49946B TWI449946B TW100147160A TW100147160A TWI449946B TW I449946 B TWI449946 B TW I449946B TW 100147160 A TW100147160 A TW 100147160A TW 100147160 A TW100147160 A TW 100147160A TW I449946 B TWI449946 B TW I449946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 imaging lens
- image side
- lens group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成像鏡頭組,特別關於一種由複合透鏡所組成的成像鏡頭組。
近年來,隨著具有攝影功能之可攜式電子產品的興起,微型取像模組的需求日漸提高,而一般攝影鏡頭的感光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兩種,且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的精進,使得感光元件的畫素尺寸縮小,如何在有效的空間條件下提升微型化攝影鏡頭的成像品質成為業者關注的重點。
習見的小型化攝影鏡頭,為降低製造成本,多採兩片式透鏡結構為主,然而因僅具兩片透鏡對像差的補正能力有限,無法滿足較高階的攝影模組需求,但配置過多透鏡將造成鏡頭總長度難以達成小型化。為了能獲得良好的成像品質且兼具小型化的特性,具備三片透鏡之攝影透鏡系統為可行的方案。美國專利公告第7,145,736號揭露一種三片式透鏡組,然而上述三片式透鏡組中第二透鏡之物側面為凹面,第二透鏡之像側面為凸面,對修正透鏡組的佩茲伐和數(Petzval Sum)較為不利,使得影像周邊的成像品質較難控制。
為了改善習知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成像鏡頭組,可有效修正佩茲伐和數(Petzval Sum),減少場曲(Field Curvature),使周邊像面變得更平。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組,由光軸之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正屈折力之第一透鏡、一具負屈折力之第二透鏡及一具負屈折力之第三透鏡。其中,第一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皆為凹面,且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至少其中之一為非球面。第三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第三透鏡之像側面為凹面,第三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至少其中之一為非球面,且第三透鏡之像側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其中,於光軸上,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具有一鏡間距T12
,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具有一鏡間距T23
,且滿足以下條件式:
(條件式1):0.6<T12
/T23
<2.55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另一實施例之成像鏡頭組,由光軸之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正屈折力之第一透鏡、一具負屈折力之第二透鏡及一第三透鏡。其中,第一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皆為凹面,且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皆為非球面。第三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第三透鏡之像側面為凹面,且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皆為非球面。
其中,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鏡間距T12
,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於光軸上具有一鏡間距T23
,第二透鏡之物側面曲率半徑為R3
,第二透鏡之像側面曲率半徑為R4
,成像鏡頭組具有一焦距f,第二透鏡具有一焦距f2
,第三透鏡具有一焦距f3
,且滿足(條件式1)與以下條件式:
(條件式2):-0.8<R3
/R4
<0
(條件式3):-1.05<f/f2
<-0.1
(條件式4):0<|f/f3
|<0.55
依據本發明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具正屈折力之第一透鏡提供成像鏡頭組所需的部分屈折力,有助於縮短成像鏡頭組的光學總長度。第一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有效加強第一透鏡的屈折力配置,進而使得成像鏡頭組的光學總長度變得更短。第二透鏡具有負屈折力,有效修正成像鏡頭組的像差。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皆為凹面,有效修正成像鏡頭組的佩玆伐和數Petzval Sum),減少成像鏡頭組的場曲(Field Curvature),使周邊像面變得更平。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使成像鏡頭組的主點(Principal Point)遠離成像面,有利於縮短成像鏡頭組的光學總長度,以維持成像鏡頭組的小型化。第三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且第三透鏡之像側面為凹面,有利於修正成像鏡頭組的高階像差,以提升成像鏡頭組的成像品質。此外,第三透鏡之像側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以有效地壓制離軸視場的光線入射於成像面上的角度,並且可進一步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
其中,第二透鏡的透鏡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且第三透鏡的透鏡表面中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且可以有效降低成像鏡頭組的光學總長度。
當成像鏡頭組滿足上述(條件式1)時,第二透鏡的空間配置更適當,進而有效修正成像鏡頭組的像差,同時保持良好的光學總長度。此外,當成像鏡頭組滿足上述(條件式1)時,亦更有利於每一透鏡之間的組立。其中,符合上述(條件式1)之較佳範圍可為0.7<T12
/T23
<1.8。當成像鏡頭組滿足上述(條件式2)時,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皆具有合適的曲率半徑,更可有效修正佩茲伐和數。其中,符合上述(條件式2)之較佳範圍可為-0.25<R3
/R4
<0.0。
當成像鏡頭組滿足上述(條件式3)時,更可有效修正成像鏡頭組的像差。當成像鏡頭組滿足上述(條件式4)時,第三透鏡的屈折力較合適,可針對成像鏡頭組的需求,修正像差或更進一步縮短成像鏡頭組的光學總長度。其中,符合上述(條件式4)之較佳範圍可為0<|f/f3
|<0.45。
以上關於本發明的內容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及解釋本發明的精神及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係先以「第1A圖」作一舉例說明,成像鏡頭組1由光軸之物側至像側(如「第1A圖」由左至右)依序包括有一光圈100、一第一透鏡110、一第二透鏡120、一第三透鏡130、一紅外線濾光片140及一配置於一成像面150上的影像感測元件160。
第一透鏡110包括一第一透鏡物側面111及一第一透鏡像側面112。第一透鏡110具有正屈折力,提供成像鏡頭組1所需的部分屈折力,且縮短光學總長度。再者,第一透鏡物側面111為一凸面,更加強第一透鏡110的正屈折力,使成像鏡頭組1的總長度變得更短。
第二透鏡120包括一第二透鏡物側面121及一第二透鏡像側面122。第二透鏡120具有負屈折力,有效修正成像鏡頭組1的像差。第二透鏡物側面121與第二透鏡像側面122皆為凹面,有效修正成像鏡頭組1的佩玆伐和數(Petzval Sum),減少成像鏡頭組1的場曲(Field Curvature),使周邊像面變得更平。
第三透鏡130包括一第三透鏡物側面131及一第三透鏡像側面132。第三透鏡130具有負屈折力,使成像鏡頭組1的主點(Principal Point)遠離成像面150,有利於縮短成像鏡頭組1的光學總長度,以維持成像鏡頭組1的小型化。第三透鏡物側面131為凸面且第三透鏡像側面132為凹面,有利於修正成像鏡頭組1的高階像差,以提升成像鏡頭組1的成像品質。此外,第三透鏡像側面13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以有效地壓制離軸視場的光線入射於成像面150上的角度,並且可進一步修正離軸視場的像差。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1可滿足以下條件式:
(條件式1):0.6<T12
/T23
<2.55
(條件式2):-0.8<R3
/R4
<0
(條件式3):-1.05<f/f2
<-0.1
(條件式4):0<|f/f3
|<0.55
其中,於光軸上,T12
為第一透鏡110與第二透鏡120之間的鏡間距,T23
為第二透鏡120與第三透鏡130之間的鏡間距離,R3
為第二透鏡物側面121的曲率半徑,R4
為第二透鏡像側面122的曲率半徑,f為成像鏡頭組1的焦距,f2
為第二透鏡120的焦距,f3
為第三透鏡130的焦距。
當成像鏡頭組1滿足上述(條件式1)時,第二透鏡120的空間配置更適當,進而有效修正成像鏡頭組1的像差,同時保持良好的光學總長度。此外,當成像鏡頭組1滿足上述(條件式1)時,亦更有利於每一透鏡之間的組立。其中,符合上述(條件式1)之較佳範圍可為0.7<T12
/T23
<1.8。當成像鏡頭組1滿足上述(條件式2)時,第二透鏡物側面121與第二透鏡像側面122皆具有合適的曲率半徑,更可有效修正佩茲伐和數。其中,符合上述(條件式2)之較佳範圍可為-0.25<R3
/R4
<0.0。
當成像鏡頭組1滿足上述(條件式3)時,更可有效修正成像鏡頭組1的像差。當成像鏡頭組1滿足上述(條件式4)時,第三透鏡130的屈折力較合適,可針對成像鏡頭組1的需求,修正像差或更進一步縮短成像鏡頭組1的光學總長度。其中,符合上述(條件式4)之較佳範圍可為0<|f/f3
|<0.45。
此外,成像鏡頭組1亦可滿足下列條件式:(條件式5):0.85<f/f1
<1.65
(條件式6):-2.0<(R1
+R2
)/(R1
-R2
)<-0.5
(條件式7):0.2<R6
/f<0.8
(條件式8):29<V1
-V2
<50
(條件式9):TTL/ImgH<2.0
(條件式10):N2
>1.60
(條件式11):V2
<25
其中,f1
為第一透鏡110的焦距,R1
為第一透鏡物側面111的曲率半徑,R2
為第一透鏡像側面112的曲率半徑,R6
為第三透鏡像側面132的曲率半徑,V1
為第一透鏡110的色散係數,V2
為第二透鏡120的色散係數,TTL為第一透鏡物側面111至成像面170之間的距離,ImgH為成像鏡頭組1之最大像高,於此實施例中為影像感測元件160之有效感測區域對角線的一半,N2
為第二透鏡120的折射率。
當成像鏡頭組1滿足(條件式5)時,第一透鏡110的屈折力大小配置較為平衡,以有效控制成像鏡頭組1的光學總長度,維持薄型化的目標,且可同時避免各種像差的過度增大,進而提升成像品質。其中,符合上述(條件式5)之較佳範圍可為1.00<f/f1
<1.47。當成像鏡頭組1滿足(條件式6)時,有助於修正成像鏡頭組1的球差。
當成像鏡頭組1滿足(條件式7)時,可使成像鏡頭組1的主點更遠離成像面150,係有利於縮短成像鏡頭組1的光學總長度。當成像鏡頭組1滿足(條件式8)時,可有利於成像鏡頭組1中色差的
修正。當成像鏡頭組1滿足(條件式9)時,有利於維持成像鏡頭組1的小型化設計。當成像鏡頭組1滿足(條件式10)時,第二透鏡120可有效修正成像鏡頭組1之像差。當成像鏡頭組1滿足(條件式11)時,第二透鏡120可有效修正成像鏡頭組1所產生的色差,提高成像鏡頭組1的解像力。
其中,成像鏡頭組1中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與第三透鏡130的材質可為塑膠,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第二透鏡120與第三透鏡130的透鏡表面至少一表面為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且可以有效降低成像鏡頭組1的光學總長度。
此外,在成像鏡頭組1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則表示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則表示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凹面。
再者,應使用需求可在成像鏡頭組1中設置至少一光闌,如耀光光闌(Glare Stop)、視場光闌(Field Stop)等光闌,以排除雜散光並提高成像品質或限制其被攝物的成像大小。且光闌可選擇的設置在各透鏡110、120、130之間,或是設置在第一透鏡物側面111之前,或是設置在第三透鏡像側面132之後。另外,亦可採用成像鏡頭組1來建構一三維(3D)光學系統的鏡頭組配置。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將以下述各實施例進一步描述具體方案。其中,各實施例中參數的定義如下:Fno為成像
鏡頭組的光圈值,HFOV為成像鏡頭組中最大視角的一半。此外,各實施例中所描述的非球面可利用但不限於下列非球面方程式(條件式ASP)表示:
其中,X為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頂點之切面的相對距離,Y為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至光軸的距離,k為錐面係數,Ai為第i階非球面係數,在各實施例中i可為但不限於4、6、8、10、12、14、16。
請參照「第1A圖」所示,係為成像鏡頭組的第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成像鏡頭組1由物側至像側(亦即沿著「第1A圖」之左側至右側)依序包括有一光圈100、一第一透鏡110、一第二透鏡120、一第三透鏡130、一紅外線紅外線濾光片140及一設置於一成像面150上的影像感測元件160。
在本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組1所接受光線的波長係以587.6奈米(nanometer,nm)為例,然而上述波長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並不以上述波長數值為限。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110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鏡120具有負屈折力,第三透鏡130具有負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鏡物側面111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一透鏡像側面112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二透鏡物側面121與第二透鏡像側面122皆為非球面的凹面,
第三透鏡物側面131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三透鏡像側面132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鏡像側面13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關於成像鏡頭組1的詳細資料如下列「表1-1」所示:
此外,於「表1-1」中,由第一透鏡物側面111至第三透鏡像側面132皆可為非球面,且可符合但不限於上述(條件式ASP)的非球面,關於各個非球面的參數請參照下列「表1-2」:
此外,從「表1-1」中可推算出「表1-3」所述的內容:
由表1-3可知,在本實施例中,成像鏡頭組1的T12
/T23
為0.95,符合(條件式1)所述之範圍。成像鏡頭組1的R3
/R4
為-0.05,符合(條件式2)所述之範圍。成像鏡頭組1的f/f2
為-0.76,符合(條件式3)所述之範圍。成像鏡頭組1的|f/f3
|為0.12,符合(條件式4)所述之範圍。成像鏡頭組1的f/f1
為1.40,符合(條件式5)所述之範圍。
成像鏡頭組1的(R1
+R2
)/(R1
-R2
)為-1.76,符合(條件式6)所述之範圍。成像鏡頭組1的R6
/f為0.64,符合(條件式7)所述之範圍。成像鏡頭組1的V1
-V2
為32.6,符合(條件式8)所述之範圍。成像鏡頭組1的TTL/ImgH為1.74,符合(條件式9)所述之範圍。成像鏡頭組1的N2
為1.64,符合(條件式10)所述之範圍。成像鏡頭組1的V2
為23.3,符合(條件式11)所述之範圍。
請參照「第1B圖」所示,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1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縱向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曲線示意圖。
再請參照「第1C圖」所示,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1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像散場曲(Astigmatic Field Curves)曲線示意圖。
再請參照「第1D圖」所示,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1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畸變(Distortion)曲線示意圖。在後述之第二實施例至第八實施例之相關示意圖,其標示方式與第一實施例相同,為簡潔篇幅,故不再逐一贅述。
請參照「第2A圖」所示,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第二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具體實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結構,為求簡化說明,以下僅就相異之處加以說明,其餘相同處不在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210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鏡220具有負屈折力,第三透鏡230具有負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鏡物側面211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一透鏡像側面212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二透鏡物側面221與第二透鏡像側面222皆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鏡物側面231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三透鏡像側面232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鏡像側面23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成像鏡頭組2的詳細資料如下列「表2-1」所示:
於「表2-1」中,由第一透鏡物側面211至第三透鏡像側面232皆可為非球面,且可符合但不限於上述(條件式ASP)的非球面,關於各個非球面的參數請參照下列「表2-2」:
此外,從「表2-1」中可推算出「表2-3」所述的內容:
請參照「第3A圖」所示,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第三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具體實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結構,為求簡化說明,以下僅就相異之處加以說明,其餘相同處不在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310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鏡320具有負屈折力,第三透鏡330具有負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鏡物側面311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一透鏡像側面312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二透鏡物側面321與第二透鏡像側面322皆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鏡物側面331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三透鏡像側面332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鏡像側面33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光圈300配置於第一透鏡310與第二透鏡320之間。
成像鏡頭組3的詳細資料如下列「表3-1」所示:
於「表3-1」中,由第一透鏡物側面311至第三透鏡像側面332皆可為非球面,且可符合但不限於上述(條件式ASP)的非球面,關於各個非球面的參數請參照下列「表3-2」:
此外,從「表3-1」中可推算出「表3-3」所述的內容:
請參照「第4A圖」所示,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第四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具體實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結構,為求簡化說明,以下僅就相異之處加以說明,其餘相同處不在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410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鏡420具有負屈折力,第三透鏡430具有負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鏡物側面411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一透鏡像側面412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二透鏡物側面421與第二透鏡像側面422皆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鏡物側面431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三透鏡像側面432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鏡像側面43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光圈400配置於第一透鏡410與第二透鏡420之間。
成像鏡頭組4的詳細資料如下列「表4-1」所示:表4-1
於「表4-1」中,由第一透鏡物側面411至第三透鏡像側面432皆可為非球面,且可符合但不限於上述(條件式ASP)的非球面,關於各個非球面的參數請參照下列「表4-2」:
此外,從「表4-1」中可推算出「表4-3」所述的內容:
請參照「第5A圖」所示,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第五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具體實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結構,為求簡化說明,以下僅就相異之處加以說明,其餘相同處不在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510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鏡520具有負屈折力,第三透鏡530具有正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鏡物側面511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一透鏡像側面512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二透鏡物側面521與第二透鏡像側面522皆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鏡物側面531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三透鏡像側面532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鏡像側面53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光圈500配置於第一透鏡510與第二透鏡520之間。
成像鏡頭組5的詳細資料如下列「表5-1」所示:表5-1
於「表5-1」中,由第一透鏡物側面511至第三透鏡像側面532皆可為非球面,且可符合但不限於上述(條件式ASP)的非球面,關於各個非球面的參數請參照下列「表5-2」:
此外,從「表5-1」中可推算出「表5-3」所述的內容:
請參照「第6A圖」所示,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第六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具體實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結構,為求簡化說明,以下僅就相異之處加以說明,其餘相同處不在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610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鏡620具有負屈折力,第三透鏡630具有正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鏡物側面611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一透鏡像側面612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二透鏡物側面621與第二透鏡像側面622皆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鏡物側面631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三透鏡像側面632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鏡像側面63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成像鏡頭組6的詳細資料如下列「表6-1」所示:
於「表6-1」中,由第一透鏡物側面611至第三透鏡像側面632皆可為非球面,且可符合但不限於上述(條件式ASP)的非球面,關於各個非球面的參數請參照下列「表6-2」:
此外,從「表6-1」中可推算出「表6-3」所述的內容:
請參照「第7A圖」所示,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第七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具體實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結構,為求簡化說明,以下僅就相異之處加以說明,其餘相同處不在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710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鏡720具有負屈折力,第三透鏡730具有負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鏡物側面711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一透鏡像側面712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二透鏡物側面721與第二透鏡像側面722皆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鏡物側面731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三透鏡像側面732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鏡像側面73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成像鏡頭組7的詳細資料如下列「表7-1」所示:
於「表7-1」中,由第一透鏡物側面711至第三透鏡像側面732皆可為非球面,且可符合但不限於上述(條件式ASP)的非球面,關於各個非球面的參數請參照下列「表7-2」:
此外,從「表7-1」中可推算出「表7-3」所述的內容:
請參照「第8A圖」所示,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第八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具體實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結構,為求簡化說明,以下僅就相異之處加以說明,其餘相同處不在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透鏡810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鏡820具有負屈折力,第三透鏡830具有正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鏡物側面811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一透鏡像側面812為非球面的凹面。
第二透鏡物側面821與第二透鏡像側面822皆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鏡物側面831為非球面的凸面,第三透鏡像側面832為非球面的凹面。第三透鏡像側面832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成像鏡頭組8的詳細資料如下列「表8-1」所示:
於「表8-1」中,由第一透鏡物側面811至第三透鏡像側面832皆可為非球面,且可符合但不限於上述(條件式ASP)的非球面,關於各個非球面的參數請參照下列「表8-2」:
此外,從「表8-1」中可推算出「表8-3」所述的內容: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的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及潤飾,因此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2,3,4,5,6,7,8‧‧‧成像鏡頭組
100,200,300,400,500,600,700,8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711,811‧‧‧第一透鏡物側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812‧‧‧第一透鏡像側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721,821‧‧‧第二透鏡物側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822‧‧‧第二透鏡像側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731,831‧‧‧第三透鏡物側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832‧‧‧第三透鏡像側面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成像面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影像感測元件
第1A圖為本發明之成像鏡頭組的第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1B圖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1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
第1C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1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
第1D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1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畸變曲線示意圖。
第2A圖為本發明之成像鏡頭組的第二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2B圖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2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
第2C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2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
第2D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2A圖所揭露之成
像鏡頭組的畸變曲線示意圖。
第3A圖為本發明之成像鏡頭組的第三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3B圖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3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
第3C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3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
第3D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3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畸變曲線示意圖;第4A圖為本發明之成像鏡頭組的第四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4B圖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4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
第4C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4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
第4D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4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畸變曲線示意圖。
第5A圖為本發明之成像鏡頭組的第五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5B圖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5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
第5C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5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
第5D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5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畸變曲線示意圖。
第6A圖為本發明之成像鏡頭組的第六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6B圖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6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
第6C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6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
第6D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6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畸變曲線示意圖。
第7A圖為本發明之成像鏡頭組的第七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7B圖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7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
第7C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7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
第7D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7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畸變曲線示意圖。
第8A圖為本發明之成像鏡頭組的第八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8B圖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8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
第8C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8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
第8D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8A圖所揭露之成像鏡頭組的畸變曲線示意圖。
10...成像鏡頭組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第一透鏡物側面
112...第一透鏡像側面
120...第二透鏡
121...第二透鏡物側面
122...第二透鏡像側面
130...第三透鏡
131...第三透鏡物側面
132...第三透鏡像側面
140...紅外線濾除濾光片
150...成像面
160...影像感測元件
Claims (19)
- 一種成像鏡頭組,係沿著一光軸之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正屈折力之第一透鏡,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之第二透鏡,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皆為凹面,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至少其中之一為非球面;以及一具負屈折力之第三透鏡,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三透鏡之像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至少其中之一為非球面,該第三透鏡之像側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該光軸上具有一鏡間距T12 ,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該光軸上具有一鏡間距T23 ,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曲率半徑為R1 ,該第一透鏡之像側面曲率半徑為R2 ,該成像鏡頭組具有一焦距f,該第三透鏡具有一焦距f3 ,且滿足以下條件式:0.6<T12 /T23 <2.55;-2.0<(R1 +R2 )/(R1 -R2 )<-0.5;以及0<|f/f3 |≦0.25。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一焦距f1 ,該成像鏡頭組具有一焦距f,且滿足下列條件式:0.85<f/f1 <1.65。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曲率半徑為R3 ,該第二透鏡之像側面曲率半徑為R4 ,且滿足下列條 件式:-0.8<R3 /R4 <0。
- 如請求項3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該光軸上具有一鏡間距T12 ,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該光軸上具有一鏡間距T23 ,且滿足以下條件式:0.7<T12 /T23 <1.8。
- 如請求項3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三透鏡之像側面曲率半徑為R6 ,該成像鏡頭組具有一焦距f,且滿足下列條件式:0.2<R6 /f<0.8。
- 如請求項3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成像鏡頭組具有一焦距f,該第二透鏡具有一焦距f2 ,且更滿足下列條件式:-1.05<f/f2 <-0.1。
- 如請求項3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以及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皆為非球面,該第一透鏡、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的材質皆為塑膠。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一色散係數V1 ,該第二透鏡具有一色散係數V2 ,且滿足以下條件式:29<V1 -V2 <50。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一焦距f1 ,該成像鏡頭組具有一焦距f,且滿足下列條件式:1.00<f/f1 <1.47。
- 如請求項2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一 成像面於該光軸上具有一距離TTL,該成像鏡頭組之最大像高為ImgH,且滿足下列條件式:TTL/ImgH<2.0。
- 一種成像鏡頭組,係沿著一光軸之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正屈折力之第一透鏡,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一具負屈折力之第二透鏡,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皆為凹面,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與像側面皆為非球面;以及一第三透鏡,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三透鏡之像側面為凹面,該第三透鏡之物側面及像側面皆為非球面;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該光軸上具有一鏡間距T12 ,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該光軸上具有一鏡間距T23 ,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曲率半徑為R1 ,該第一透鏡之像側面曲率半徑為R2 ,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曲率半徑為R3 ,該第二透鏡之像側面曲率半徑為R4 ,該成像鏡頭組具有一焦距f,該第二透鏡具有一焦距f2 ,該第三透鏡具有一焦距f3 ,且滿足以下條件式:0.6<T12 /T23 <2.55;-2.0<(R1 +R2 )/(R1 -R2 )<-0.5;-0.8<R3 /R4 <0;-1.05<f/f2 <-0.1;以及0<|f/f3 |≦0.25。
-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 鏡的材質皆為塑膠,該第三透鏡之像側面具有至少一反曲點。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成像鏡頭組具有一焦距f,該第一透鏡具有一焦距f1 ,且滿足下列條件式:1.00<f/f1 <1.47。
- 如請求項13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於該光軸上具有一鏡間距T12 ,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於該光軸上具有一鏡間距T23 ,且滿足以下條件式:0.7<T12 /T23 <1.8。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曲率半徑為R3 ,該第二透鏡之像側面曲率半徑為R4 ,且滿足下列條件式:-0.25<R3 /R4 <0.0。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像側面為凸面。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一色散係數V1 ,該第二透鏡具有一色散係數V2 ,且滿足以下條件式:29<V1 -V2 <50。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二透鏡具有一折射率N2 ,該第二透鏡具有一色散係數V2 ,且滿足以下條件式:N2 >1.60;以及V2 <25。
-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成像鏡頭組,其中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至一成像面於該光軸上具有一距離TTL,該成像鏡頭組之最大像高為ImgH,且滿足下列條件式:TTL/ImgH<2.0。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47160A TWI449946B (zh) | 2011-12-19 | 2011-12-19 | 成像鏡頭組 |
CN201210038959.5A CN103163626B (zh) | 2011-12-19 | 2012-02-21 | 成像镜头组 |
CN2012200556945U CN202421602U (zh) | 2011-12-19 | 2012-02-21 | 成像镜头组 |
US13/445,260 US20130155528A1 (en) | 2011-12-19 | 2012-04-12 | Optical lens system for image taking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47160A TWI449946B (zh) | 2011-12-19 | 2011-12-19 | 成像鏡頭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26887A TW201326887A (zh) | 2013-07-01 |
TWI449946B true TWI449946B (zh) | 2014-08-21 |
Family
ID=467463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47160A TWI449946B (zh) | 2011-12-19 | 2011-12-19 | 成像鏡頭組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30155528A1 (zh) |
CN (2) | CN202421602U (zh) |
TW (1) | TWI44994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49946B (zh) * | 2011-12-19 | 2014-08-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成像鏡頭組 |
TWI548894B (zh) * | 2015-02-04 | 2016-09-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透鏡組及取像裝置 |
CN106094178B (zh) * | 2016-07-18 | 2019-03-22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摄像镜头 |
KR20180032057A (ko) | 2016-09-21 | 2018-03-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어안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장치 |
TWI674435B (zh) * | 2018-11-02 | 2019-10-11 |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三片式紅外線單波長鏡片組 |
CN109870787B (zh) * | 2019-03-20 | 2020-11-17 |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
CN113219624A (zh) * | 2020-01-21 | 2021-08-06 | 三营超精密光电(晋城)有限公司 | 低结构长度的摄像镜头 |
TWI826701B (zh) * | 2020-07-03 | 2023-12-21 |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成像系統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837769U (zh) * | 2010-06-30 | 2011-05-18 | 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三镜片光学取像镜头 |
CN102221739A (zh) * | 2010-04-15 | 2011-10-19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系统 |
TW201140132A (en) * | 2010-05-11 | 2011-11-1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
US20110279911A1 (en) * | 2010-05-14 | 2011-11-17 | Yoji Kubota | Imaging le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086485A (ja) * | 2005-09-22 | 2007-04-05 | Fujinon Corp | 撮像レンズ |
KR20080099031A (ko) * | 2007-05-08 | 2008-11-12 | 파워옵틱스 주식회사 | 소형 촬영 렌즈 |
TWI404972B (zh) * | 2009-06-19 | 2013-08-11 | Largan Precision Co | 成像光學鏡組 |
WO2011046053A1 (ja) * | 2009-10-16 | 2011-04-21 |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及び撮像装置 |
TWI449946B (zh) * | 2011-12-19 | 2014-08-2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成像鏡頭組 |
-
2011
- 2011-12-19 TW TW100147160A patent/TWI449946B/zh active
-
2012
- 2012-02-21 CN CN2012200556945U patent/CN20242160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2-02-21 CN CN201210038959.5A patent/CN103163626B/zh active Active
- 2012-04-12 US US13/445,260 patent/US2013015552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221739A (zh) * | 2010-04-15 | 2011-10-19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光学系统 |
TW201140132A (en) * | 2010-05-11 | 2011-11-16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Photographing optical lens assembly |
US20110279911A1 (en) * | 2010-05-14 | 2011-11-17 | Yoji Kubota | Imaging lens |
CN201837769U (zh) * | 2010-06-30 | 2011-05-18 | 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三镜片光学取像镜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26887A (zh) | 2013-07-01 |
CN202421602U (zh) | 2012-09-05 |
CN103163626B (zh) | 2014-12-24 |
US20130155528A1 (en) | 2013-06-20 |
CN103163626A (zh) | 2013-06-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39752B (zh) | 光學影像拾取透鏡組 | |
TWI461728B (zh) | 影像鏡組 | |
TWI437258B (zh) | 拾像光學鏡組 | |
TWI448722B (zh) | 成像系統 | |
TWI438470B (zh) | 影像拾取光學鏡片組 | |
TWI431352B (zh) | 光學成像鏡頭 | |
TWI432822B (zh) | 光學攝像鏡頭組 | |
TWI437311B (zh) | 影像拾取鏡組 | |
TWI422899B (zh) | 光學影像鏡片組 | |
TWI416198B (zh) | 光學取像系統 | |
TWI427354B (zh) | 攝像用光學透鏡組 | |
TWI417596B (zh) | 廣視角攝影鏡頭 | |
TWI436092B (zh) | 攝影鏡頭組 | |
TWI440921B (zh) | 光學影像系統 | |
TWI427355B (zh) | 廣視角攝影鏡組 | |
TWI440884B (zh) | 攝影系統 | |
TWI432772B (zh) | 光學影像擷取透鏡組 | |
TWI431355B (zh) | 光學影像鏡頭 | |
TWI449945B (zh) | 拾像光學鏡頭 | |
TWI449946B (zh) | 成像鏡頭組 | |
TWI429943B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I421561B (zh) | 光學攝影透鏡組 | |
TWI436124B (zh) | 成像用光學鏡頭組 | |
TWI461777B (zh) | 拾像光學系統鏡組 | |
TWI418842B (zh) | 攝像用光學鏡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