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17596B - 廣視角攝影鏡頭 - Google Patents

廣視角攝影鏡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17596B
TWI417596B TW100105158A TW100105158A TWI417596B TW I417596 B TWI417596 B TW I417596B TW 100105158 A TW100105158 A TW 100105158A TW 100105158 A TW100105158 A TW 100105158A TW I417596 B TWI417596 B TW I41759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wide
angle photographic
angle
photographic len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5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35731A (en
Inventor
Dung Yi Hsieh
Ming Ta Chou
Tsung Han Tsai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Priority to TW100105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17596B/zh
Priority to CN201110085930.8A priority patent/CN102645727B/zh
Priority to CN2011200984479U priority patent/CN202008546U/zh
Priority to US13/169,955 priority patent/US8441746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235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35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17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17596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2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six components only

Description

廣視角攝影鏡頭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攝影鏡頭,特別是關於一種具有大視場角且小型化的廣視角攝影鏡頭。
近幾年來,由於光學攝像鏡頭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泛,特別是在手機相機、電腦網路相機、車用鏡頭、安全影像監控及電子娛樂等產業,而一般攝像鏡頭的影像感測元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補性氧化金屬半導體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兩種,且由於製程技術的精進,使得影像感測元件的畫素面積縮小,攝像鏡頭逐漸往高畫素及小型化領域發展,因此,如何以微小化的攝像鏡頭於小型的影像感測元件上產生良好的成像品質係為各業者主要研究與開發的方向。
一般應用於汽車、影像監控及電子娛樂裝置等方面的攝像鏡頭,因考量需要單次擷取大範圍區域的影像特性,其鏡頭所需的視場角較大。習見的大視角攝像鏡頭,多採前群透鏡為負屈折力、後群透鏡為正屈折力的配置方式,構成所謂的反攝影型(Inverse Telephoto)結構,藉此獲得廣視場角的特性,如美國專利第7,446,955號所示,係採前群透鏡具有負屈折力、後群透鏡具有正屈折力的四片式透鏡結構,雖然如此的透鏡配置形式可獲得較大的視場角,但由於後群透鏡僅配置一片透鏡,較難以對系統像差做良好的補正。再者,近年來汽車配備倒車影像裝置的普及,搭載有高解析度的廣視角光學鏡組已成為一種趨勢,因此急需一種具備有廣視場角與高成像品質,且不至於使鏡頭總長度過長的廣視角攝影鏡頭。
為了因應市場需求及改善習知技術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廣視角攝影鏡頭,一方面提升廣視角攝影鏡頭的成像品質,另一方面提供充足的視場角,再一方面提供微型化的廣視角攝影鏡頭。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一實施例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由光軸之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負屈折力之第一透鏡、一具正屈折力之第二透鏡、一第三透鏡、一具正屈折力之第四透鏡、一具負屈折力之第五透鏡及一具正屈折力之第六透鏡。第一透鏡具有一為凸面之物側面及一為凹面之像側面。第二透鏡具有一為凹面之物側面及一為凸面之第二透鏡像側面。
其中,廣視角攝影鏡頭具有一焦距f,第二透鏡具有一焦距f2 ,第六透鏡具有一焦距f6 ,且廣視角攝影鏡頭滿足以下公式:
(公式1):0<f/f2 <1.0;以及
(公式2):0.35<f/f6 <0.95。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另一實施例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由光軸之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前鏡群及一後鏡群。前鏡群包括一具負屈折力之第一透鏡及一具正屈折力之第二透鏡。第一透鏡具有一為凸面之物側面及一為凹面之像側面。第二透鏡具有一為凹面之物側面及一為凸面之像側面。而後鏡群則包括一第三透鏡、一具正屈折力之第四透鏡、一具負屈折力之第五透鏡及一具正屈折力之第六透鏡。
其中,於光軸上,廣視角攝影鏡頭更包括一光圈,且第二透鏡之像側面與光圈之間具有一距離Dr4S,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具有一鏡間距T12 。廣視角攝影鏡頭具有一焦距f,前鏡群具有一焦距f12 ,且廣視角攝影鏡頭滿足以下公式:
(公式3):Dr4S/T12 <0.4;以及
(公式4):0<f/f12 <1.2。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具負屈折力之第一透鏡可有利於擴大廣視角攝影鏡頭的視場角。具正屈折力之第二透鏡可提供廣視角攝影鏡頭所需的部分屈折力,有助於縮短整體光學總長度。當第三透鏡具有正屈折力時,有助於縮短整體光學總長度。當第三透鏡具有負屈折力時,有助於修正像差。具正屈折力之第四透鏡可提供廣視角攝影鏡頭的主要屈折力,有助於縮短整體光學總長度。具負屈折力之第五透鏡可有助於修正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像差。具正屈折力之第六透鏡可有助於降低廣視角攝影鏡頭的敏感度。
此外,當第一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像側面為凹面時,可有助擴大廣視角攝影鏡頭的視場角,且對於入射光線的折射率較為緩和,以避免像差過度增大,進而在擴大廣視角攝影鏡頭的視場角與修正像差中取得良好的平衡。當第二透鏡之物側面為凹面、像側面為凸面時,可有助於修正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像散。當第四透鏡之像側面為凸面時,可有效加強第四透鏡的正屈折力,以縮短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總長度。當第五透鏡之物側面為凹面時,可有助於修正廣視角攝影鏡頭的高階像差。當第六透鏡之像側面為凸面時,可有效縮短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總長度。
於滿足上述(公式1)時,第二透鏡具有合適的正屈折力,以有效縮短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總長度。於滿足上述(公式2)時,第六透鏡具有合適的正屈折力,以有效分配廣視角攝影鏡頭的正屈折力,降低廣視角攝影鏡頭的敏感度。於滿足上述(公式3)時,前鏡群(亦即第一透鏡及第二透鏡)與光圈具有合適的位置,以在不使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總長度過長的情況下獲得最大的視場角。於滿足上述(公式4)時,前鏡群具有合適的屈折力,以有效縮短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總長度。
以上關於本發明的內容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的說明係用以示範及解釋本發明的精神及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的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的解釋。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係先以「第1A圖」作一舉例說明,以說明各實施例中具有相同的透鏡組成及配置關係,以及說明各實施例中具有相同的廣視角攝影鏡頭之公式,而其他相異之處將於各實施例中詳細描述。
以「第1A圖」為例,廣視角攝影鏡頭10由光軸之物側至像側(如「第1A圖」由左至右)依序包括有:一具負屈折力之第一透鏡110,包括一呈凸面之第一透鏡物側面111及一呈凹面之第一透鏡像側面112。第一透鏡110之材質為玻璃,且第一透鏡物側面111及第一透鏡像側面112皆為球面。
一具正屈折力之第二透鏡120,包括一呈凹面之第二透鏡物側面121及一呈凸面之第二透鏡像側面122。第二透鏡120之材質為塑膠,且第二透鏡物側面121及第二透鏡像側面122皆為非球面。
一第三透鏡130,包括一第三透鏡物側面131及一第三透鏡像側面132。第三透鏡130之材質為塑膠,且第三透鏡物側面131及第三透鏡像側面132皆為非球面。需注意的是,當第三透鏡130具有正屈折力時,有助於縮短整體光學總長度。當第三透鏡130具有負屈折力時,有助於修正像差。
一具正屈折力之第四透鏡140,包括一第四透鏡物側面141及一呈凸面之第四透鏡像側面142。第四透鏡140之材質為塑膠,且第四透鏡物側面141及第四透鏡像側面142皆為非球面。
一具負屈折力之第五透鏡150,包括一呈凹面之第五透鏡物側面151及一第五透鏡像側面152。第五透鏡150之材質為塑膠,且第五透鏡物側面151及第五透鏡像側面152皆為非球面。
一具正屈折力之第六透鏡160,包括一第六透鏡物側面161及一呈凸面之第六透鏡像側面162。第六透鏡160之材質為塑膠,且第六透鏡物側面161及第六透鏡像側面162皆為非球面。
需注意的是,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與第六透鏡160至少其中之一係為一雙凸透鏡,可有助於縮短整體光學總長度。
再者,廣視角攝影鏡頭10更包括一光圈100,光圈100可選擇的設置於第二透鏡120及第三透鏡130之間,用以控制廣視角攝影鏡頭10之亮度。此外,廣視角攝影鏡頭10在第六透鏡160之後依序包括有一紅外線濾光片180、一保護玻璃191(cover glass)、一成像面190及一影像感測元件192。其中,影像感測元件192係設置於成像面190上。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10可滿足以下公式:
(公式1):0<f/f2 <1.0
(公式2):0.35<f/f6 <0.95
(公式3):Dr4S/T12 <0.4
(公式4):0<f/f12 <1.2
其中,於光軸上,f為廣視角攝影鏡頭10的焦距,f2 為第二透鏡120的焦距,f6 為第六透鏡160的焦距。Dr4S為第二透鏡像側面122與光圈100之間的距離,T12 為第一透鏡110與第二透鏡120之間的鏡間距。f12 為前鏡群(亦即第一透鏡110及第二透鏡120)的焦距。
於滿足上述(公式1)時,令第二透鏡120具有合適的正屈折力,以有效縮短廣視角攝影鏡頭10的總長度。於滿足上述(公式2)時,令第六透鏡160具有合適的正屈折力,以有效分配廣視角攝影鏡頭10的正屈折力、降低敏感度,且(公式2)的較佳範圍為:0.4<f/f6 <0.7。於滿足上述(公式3)時,令前鏡群(亦即第一透鏡110及第二透鏡120)與光圈100分別具有合適的位置,以在不使廣視角攝影鏡頭10的總長度過長的情況下,獲得最大的視場角,且(公式3)的較佳範圍為:Dr4S/T12 <0.2。於滿足上述(公式4)時,前鏡群(亦即第一透鏡110及第二透鏡120)具有合適的屈折力,以有效縮短廣視角攝影鏡頭10的總長度。
再者,廣視角攝影鏡頭10另可至少滿足下列公式其中之一:
(公式5):T23 /CT2 <0.4
(公式6):-1.3<f/f3 <0.2
(公式7):-1.0<R9 /f<-0.4
(公式8):0≦(R7 +R8 )/(R7 -R8 )≦1.0
(公式9):N1 >1.72
(公式10):0.9<R8 /R9 <1.7
(公式11):28<V6 -V5 <45
(公式12):-0.4<f/f1 <-0.1
(公式13):ImgH/f>1.2
(公式14):HFOV>75
其中,於光軸上,T23 為第二透鏡120與第三透鏡130之間的鏡間距(亦即第二透鏡像側面122至第三透鏡物側面131的距離),CT2 為第二透鏡120的厚度(亦即第二透鏡物側面121至第二透鏡像側面122的距離)。f1 為第一透鏡110的焦距,f3 為第三透鏡130的焦距。R7 為第四透鏡物側面141的曲率半徑,R8 為第四透鏡像側面142的曲率半徑,R9 為第五透鏡物側面151的曲率半徑。V5 為第五透鏡150的色散係數,V6 為第六透鏡160的色散係數。ImgH為影像感測元件之有效感光區域對角線的一半,HFOV為廣視角攝影鏡頭10之最大視角的一半。
於滿足(公式5)時,令廣視角攝影鏡頭10具有較合適的第二透鏡120的厚度及第二透鏡120與第三透鏡130之間的鏡間距,可有效修正廣視角攝影鏡頭10的球差,且(公式5)的較佳範圍為:T23 /CT2 <0.2。於滿足(公式6)時,第三透鏡130具有較合適的屈折力,使得廣視角攝影鏡頭10可針對需求,進行像差的修正或更進一步縮短光學總長度,且(公式6)的較佳範圍為:-1.0<f/f3 <0。
於滿足(公式7)時,可有效修正像差。於滿足(公式8)時,第四透鏡140之物側面141與像側面142具有較合適的鏡面曲率,以有效加強正屈折力,且不至於使廣視角攝影鏡頭10的像差過大。於滿足(公式9)時,可提供較大的視場角。於滿足(公式10)時,第四透鏡140之像側面142與第五透鏡150之物側面151具有較合適的鏡片曲率,以有效縮短鏡間距(即第四透鏡像側面142與第五透鏡物側面151於光軸上的距離),進一步縮短廣視角攝影鏡頭10的總長度。
於滿足(公式11)時,可有利於修正色差。於滿足(公式12)時,第一透鏡110具有較合適的負屈折力,係有利於擴大視場角。於滿足(公式13)時,可有利於維持廣視角攝影鏡頭10的小型化,以搭載於輕薄可攜式的電子產品上。於滿足(公式14)時,可提供較大視場角。
其中,廣視角攝影鏡頭10中所有透鏡的材質可為玻璃或塑膠。若透鏡的材質為玻璃,則可以增加廣視角攝影鏡頭10屈折力配置的自由度。若透鏡材質為塑膠,則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此外,透鏡表面可為非球面,非球面可以容易製作成球面以外的形狀,獲得較多的控制變數,用以消減像差,且可以有效降低廣視角攝影鏡頭10的總長度。
再者,在廣視角攝影鏡頭10中,若透鏡表面係為凸面,則表示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凸面;若透鏡表面係為凹面,則表示透鏡表面於近軸處為凹面。
此外,為了因應使用需求,可在廣視角攝影鏡頭10中插入至少一光闌,以排除雜散光並提高成像品質或限制其被攝物的成像大小。其光闌可為耀光光闌(Glare Stop)或視場光闌(Field Stop)等光闌,但不以此為限。
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將以下述各實施例進一步描述具體方案。其中,各實施例中參數的定義如下:Fno為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光圈值。此外,各實施例中所描述的非球面可利用但不限於下列非球面方程式(公式ASP)表示:
其中,X為非球面上距離光軸為Y的點,其與相切於非球面光軸上頂點之切面的相對距離,Y為非球面曲線上的點至光軸的 距離,k為錐面係數,Ai為第i階非球面係數,在各實施例中i可為但不限於4、6、8、10、12。
<第一實施例>
請參照「第1A圖」所示,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第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廣視角攝影鏡頭10所接受光線的波長係以587.6奈米(nanometer,nm)為例,然而上述波長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並不以上述波長數值為限。
本實施例之第一透鏡110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120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130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鏡140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150具有負屈折力,第六透鏡160具有正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鏡物側面111為凸面,第一透鏡像側面112為凹面。第二透鏡物側面121為凹面,第二透鏡像側面122為凸面。第四透鏡像側面142為凸面。第五透鏡物側面151為凹面。第六透鏡像側面162為凸面。此外,第四透鏡140與第六透鏡160係皆為雙凸透鏡。
廣視角攝影鏡頭10的詳細資料如下列「表1-1」所示:
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透鏡110為球面透鏡(即第一透鏡物側面111與第一透鏡像側面112皆為球面),第二透鏡120至第六透鏡160皆可為非球面透鏡,且可符合但不限於上述(公式ASP)的非 球面,關於各個非球面的參數請參照下列「表1-2」:
此外,從「表1-1」中可推算出「表1-3」所述的內容:
由表1-3可知,f/f2=0.30,符合(公式1)範圍。f/f6=0.52,符合(公式2)範圍。Dr4S/T12=0.05,符合(公式3)範圍。f/f12=0.34,符合(公式4)範圍。
T23/CT2=0.07,符合(公式5)範圍。f/f3=0.03,符合(公式6)範圍。R9/f=-0.83,符合(公式7)範圍。(R7+R8)/(R7-R8)=0.50,符合(公式8)範圍。N1=1.80,符合(公式9)範圍。R8/R9=1.36,符合(公式10)範圍。V6-V5=32.1,符合(公式11)範圍。f/f1=-0.23,符合(公式12)範圍。ImgH/f=1.75毫米(millimeter,mm),符合(公式13)範圍。HFOV=90.10度(degree,deg.),符合(公式14)之範圍。
請參照「第1B圖」所示,係為波長486.1nm、587.6nm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1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縱向球差(Longitudinal Spherical Aberration)曲線示意圖。其中,波長486.1nm的光線於廣視角攝影鏡頭10中的縱向球差曲線係為「第1B圖」圖面中的實線L。波長587.6nm的光線於廣視角攝影鏡頭中的縱向球差曲線係為「第1B圖」圖面中的虛線M。波長656.3nm的光線於廣視角攝影鏡頭中的縱向球差曲線係為「第1B圖」圖面中的點線N。橫座標為焦點位置(mm),縱座標為標準化(Normalized)的入射瞳或光圈半徑。也就是說,由縱向球差曲線可看出近軸光(縱 座標接近0)及邊緣光(縱座標接近1)分別進入廣視角攝影鏡頭10後之焦點位置的差異,上述的近軸光及邊緣光皆平行於光軸。從「第1B圖」中可知,本實施例廣視角攝影鏡頭10不論是接收波長486.1nm、587.6nm或656.3nm的光線,廣視角攝影鏡頭10所產生的縱向球差皆介於-0.025mm至0.0mm之間。
在後述之第二實施例至第七實施例的內容,「第2B圖」、「第3B圖」、「第4B圖」、「第5B圖」、「第6B圖」與「第7B圖」之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中,其所表示之實線L係為波長486.1nm的光線的縱向球差曲線,虛線M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的縱向球差曲線,點線N係為波長656.3nm的光線的縱向球差曲線,為簡潔篇幅,故不再逐一贅述。
再請參照「第1C圖」所示,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1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像散場曲(Astigmatic Field Curves)曲線示意圖。其中,子午面(Tangential Plane)的像散場曲曲線係為「第1C圖」圖面中的虛線T。弧矢面(Sagittal Plane)的像散場曲曲線係為「第1C圖」圖面中的實線S。橫座標為焦點的位置(mm),縱座標可為像高(mm)或最大視角的一半HFOV(deg),在本實施例中縱座標為最大視角的一半HFOV(deg)。也就是說,由像散場曲曲線可看出子午面及弧矢面因曲率不同所造成焦點位置之差異。從「第1C圖」中可知,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廣視角攝影鏡頭10所產生的子午面的像散場曲介於-0.1mm至0.03mm之間,弧矢面的像散場曲介於-0.05mm至0.0mm之間。
在後述之第二實施例至第七實施例的內容,「第2C圖」、「第3C圖」、「第4C圖」、「第5C圖」、「第6C圖」與「第7C圖」之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中,其所表示之實線S係為弧矢面的像散場曲曲線,虛線T係為子午面的像散場曲曲線,為簡潔篇幅,故不再逐一贅述。
再請參照「第1D圖」所示,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1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畸變(Distortion)曲線示意圖。其中,水準軸為畸變率(%),垂直軸可為像高(mm)或最大視角的一半HFOV(deg),在本實施例中垂直軸為最大視角的一半HFOV(deg)。也就是說,由畸變曲線G可看出不同像高所造成畸變率之差異。從「第1D圖」中可知,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廣視角攝影鏡頭10所產生的畸變率介於-100%至0%之間。如「第1B圖」至「第1D圖」所示,依照上述第一實施例進行設計,廣視角攝影鏡頭10可有效地在修正各種像差與獲得大視場角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在後述之第二實施例至第七實施例的內容,「第2D圖」、「第3D圖」、「第4D圖」、「第5D圖」、「第6D圖」與「第7D圖」之畸變曲線示意圖,其所表示之實線G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的畸變曲線,為簡潔篇幅,故不再逐一贅述。
需注意的是,波長486.1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廣視角攝影鏡頭10所分別產生的畸變曲線與像散場曲曲線接近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廣視角攝影鏡頭10的畸變曲線與像散場曲 曲線,為避免「第1C圖」與「第1D圖」圖式的混亂,於「第1C圖」與「第1D圖」圖中未繪製出波長486.1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廣視角攝影鏡頭10所分別產生的畸變曲線與像散場曲曲線,以下第二實施例至第七實施例亦同。
<第二實施例>
請參照「第2A圖」所示,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第二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具體實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且第二實施例中所述的元件及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相同,其元件編號皆以2作為百位數字之開頭,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結構,為求簡化說明,以下僅就相異之處加以說明,其餘相同處不在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廣視角攝影鏡頭20所接受光線的波長係以587.6nm為例,然而上述波長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並不以上述波長數值為限。
本實施例之第一透鏡210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220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230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240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250具有負屈折力,第六透鏡260具有正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鏡物側面211為凸面,第一透鏡像側面212為凹面。第二透鏡物側面221為凹面,第二透鏡像側面222為凸面。第四透鏡像側面242為凸面,第五透鏡物側面251為凹面,第六透鏡像側面262為凸面。此外,第四透鏡240與第六透鏡260係皆為雙凸透鏡。
廣視角攝影鏡頭20的詳細資料如下列「表2-1」所示:
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透鏡210為球面透鏡。第二透鏡220至第六透鏡260皆可為非球面透鏡,且可符合但不限於上述(公式ASP)的非球面,關於各個非球面的參數請參照下列「表2-2」:
此外,從「表2-1」中可推算出「表2-3」所述的內容:
請參照「第2B圖」所示,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2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從「第2B圖」中可知,本實施例中不論是接收波長486.1nm、587.6nm或656.3nm的光線,廣視角攝影鏡頭20所產生的縱向球差皆介於-0.05mm至0.0mm之間。
再請參照「第2C圖」所示,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2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從「第2C圖」中可知,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廣視角攝影鏡頭20所產生的子午面像散場曲介於-0.05mm至0.05mm之間,弧矢面像散場曲介於-0.05mm至0.05mm之間。
再請參照「第2D圖」所示,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2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畸變曲線示意圖。從「第2D圖」中可知,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廣視角攝影鏡頭20所 產生的畸變率介於-75%至0%之間。如「第2B圖」至「第2D圖」所述,依照上述第二實施例進行設計,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20可有效地在修正各種像差與獲得大視場角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第三實施例>
請參照「第3A圖」所示,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第三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具體實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且第三實施例中所述的元件及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相同,其元件編號皆以3作為百位數字之開頭,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結構,為求簡化說明,以下僅就相異之處加以說明,其餘相同處不在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廣視角攝影鏡頭30所接受光線的波長係以587.6nm為例,然而上述波長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並不以上述波長數值為限。
本實施例之第一透鏡310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320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330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340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350具有負屈折力,第六透鏡360具有正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鏡物側面311為凸面,第一透鏡像側面312為凹面。第二透鏡物側面321為凹面,第二透鏡像側面322為凸面。第四透鏡像側面342為凸面。第五透鏡物側面351為凹面。第六透鏡像側面362為凸面。此外,第四透鏡340與第六透鏡360係皆為雙凸透鏡。
廣視角攝影鏡頭30的詳細資料如下列「表3-1」所示:
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透鏡310為球面透鏡。第二透鏡320至第六透鏡360皆可為非球面透鏡,且可符合但不限於上述(公式ASP)的非球面,關於各個非球面的參數請參照下列「表3-2」:
此外,從「表3-1」中可推算出「表3-3」所述的內容:
請參照「第3B圖」所示,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3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從「第3B圖」中可知,本實施例中不論是接收波長486.1nm、587.6nm或656.3nm的光線,廣視角攝影鏡頭30所產生的縱向球差皆介於-0.05mm至0.02mm之間。
再請參照「第3C圖」所示,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3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從「第3C圖」中可知,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廣視角攝影鏡頭30所產生的子午面像散場曲介於-0.15mm至0.01mm之間,弧矢面像散場曲介於-0.1mm至0.02mm之間。
再請參照「第3D圖」所示,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3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畸變曲線示意圖。從「第3D圖」中可知,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廣視角攝影鏡頭30所 產生的畸變率介於-100%至0%之間。如「第3B圖」至「第3D圖」所述,依照上述第二實施例進行設計,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30可有效地在修正各種像差與獲得大視場角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第四實施例>
請參照「第4A圖」所示,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第四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具體實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且第四實施例中所述的元件及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相同,其元件編號皆以4作為百位數字之開頭,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結構,為求簡化說明,以下僅就相異之處加以說明,其餘相同處不在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廣視角攝影鏡頭40所接受光線的波長係以587.6nm為例,然而上述波長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並不以上述波長數值為限。
本實施例之第一透鏡410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420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430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440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450具有負屈折力,第六透鏡460具有正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鏡物側面411為凸面,第一透鏡像側面412為凹面。第二透鏡物側面421為凹面,第二透鏡像側面422為凸面。第四透鏡像側面442為凸面。第五透鏡物側面451為凹面。第六透鏡像側面462為凸面。此外,第四透鏡440與第六透鏡460係皆為雙凸透鏡。
廣視角攝影鏡頭40的詳細資料如下列「表4-1」所示:
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透鏡410為球面透鏡。第二透鏡420至第六透鏡460皆可為非球面透鏡,且可符合但不限於上述(公式ASP)的非球面,關於各個非球面的參數請參照下列「表4-2」:
此外,從「表4-1」中可推算出「表4-3」所述的內容:
請參照「第4B圖」所示,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4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從「第4B圖」中可知,本實施例中不論是接收波長486.1nm、587.6nm或656.3nm的光線,廣視角攝影鏡頭40所產生的縱向球差皆介於-0.025mm至0.04mm之間。
再請參照「第4C圖」所示,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4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從「第4C圖」中可知,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廣視角攝影鏡頭40所產生的子午面像散場曲介於-0.05mm至0.1mm之間,弧矢面像散場曲介於0.0mm至0.05mm之間。
再請參照「第4D圖」所示,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4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畸變曲線示意圖。從「第4D圖」中可知,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廣視角攝影鏡頭40所 產生的畸變率介於-75%至0%之間。如「第4B圖」至「第4D圖」所述,依照上述第四實施例進行設計,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40可有效地在修正各種像差與獲得大視場角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第五實施例>
請參照「第5A圖」所示,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第五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具體實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且第五實施例中所述的元件及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相同,其元件編號皆以5作為百位數字之開頭,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結構,為求簡化說明,以下僅就相異之處加以說明,其餘相同處不在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廣視角攝影鏡頭50所接受光線的波長係以587.6nm為例,然而上述波長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並不以上述波長數值為限。
本實施例之第一透鏡510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520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530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540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550具有負屈折力,第六透鏡560具有正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鏡物側面511為凸面,第一透鏡像側面512為凹面。第二透鏡物側面521為凹面,第二透鏡像側面522為凸面。第四透鏡像側面542為凸面。第五透鏡物側面551為凹面。第六透鏡像側面562為凸面。此外,第四透鏡540與第六透鏡560係皆為雙凸透鏡。
廣視角攝影鏡頭50的詳細資料如下列「表5-1」所示:
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透鏡510為球面透鏡。第二透鏡520至第六透鏡560皆可為非球面透鏡,且可符合但不限於上述(公式ASP)的非球面,關於各個非球面的參數請參照下列「表5-2」:
此外,從「表5-1」中可推算出「表5-3」所述的內容:
請參照「第5B圖」所示,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5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從「第5B圖」中可知,本實施例中不論是接收波長486.1nm、587.6nm或656.3nm的光線,廣視角攝影鏡頭50所產生的縱向球差皆介於-0.05mm至0.01mm之間。
再請參照「第5C圖」所示,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5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從「第5C圖」中可知,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廣視角攝影鏡頭50所產生的子午面像散場曲介於-0.05mm至0.05mm之間,弧矢面像散場曲介於-0.05mm至0.0mm之間。
再請參照「第5D圖」所示,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5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畸變曲線示意圖。從「第 5D圖」中可知,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廣視角攝影鏡頭50所產生的畸變率介於-100%至0%之間。如「第5B圖」至「第5D圖」所述,依照上述第五實施例進行設計,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50可有效地在修正各種像差與獲得大視場角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第六實施例>
請參照「第6A圖」所示,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第六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具體實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且第六實施例中所述的元件及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相同,其元件編號皆以6作為百位數字之開頭,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結構,為求簡化說明,以下僅就相異之處加以說明,其餘相同處不在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廣視角攝影鏡頭60所接受光線的波長係以587.6nm為例,然而上述波長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並不以上述波長數值為限。
本實施例之第一透鏡610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620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630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鏡640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650具有負屈折力,第六透鏡660具有正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鏡物側面611為凸面,第一透鏡像側面612為凹面。第二透鏡物側面621為凹面,第二透鏡像側面622為凸面。第四透鏡像側面642為凸面。第五透鏡物側面651為凹面。第六透鏡像側面662為凸面。此外,第四透鏡640與第六透鏡660係皆為 雙凸透鏡。
廣視角攝影鏡頭60的詳細資料如下列「表6-1」所示:
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透鏡610為球面透鏡。第二透鏡620、至第六透鏡660皆可為非球面透鏡,且可符合但不限於上述(公式ASP)的非球面,關於各個非球面的參數請參照下列「表6-2」:
此外,從「表6-1」中可推算出「表6-3」所述的內容:
請參照「第6B圖」所示,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6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從「第6B圖」中可知,本實施例中不論是接收波長486.1nm、587.6nm或656.3nm的光線,廣視角攝影鏡頭60所產生的縱向球差皆介於-0.01mm至0.03mm之間。
再請參照「第6C圖」所示,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6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從「第6C圖」中可知,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廣視角攝影鏡頭60所產生的子午面像散場曲介於-0.03mm至0.07mm之間,弧矢面像散場曲介於-0.03mm至0.03mm之間。
再請參照「第6D圖」所示,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6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畸變曲線示意圖。從「第 6D圖」中可知,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廣視角攝影鏡頭60所產生的畸變率介於-100%至0%之間。如「第6B圖」至「第6D圖」所述,依照上述第五實施例進行設計,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60可有效地在修正各種像差與獲得大視場角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第七實施例>
請參照「第7A圖」所示,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第七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其具體實施方式及前述第一實施例大致相同,且第七實施例中所述的元件及第一實施例中所述的元件相同,其元件編號皆以7作為百位數字之開頭,表示其具有相同的功能或結構,為求簡化說明,以下僅就相異之處加以說明,其餘相同處不在贅述。
在本實施例中,廣視角攝影鏡頭70所接受光線的波長係以587.6nm為例,然而上述波長可根據實際需求進行調整,並不以上述波長數值為限。
本實施例之第一透鏡710具有負屈折力,第二透鏡720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鏡730具有負屈折力,第四透鏡740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鏡750具有負屈折力,第六透鏡760具有正屈折力。其中,第一透鏡物側面711為凸面,第一透鏡像側面712為凹面。第二透鏡物側面721為凹面,第二透鏡像側面722為凸面。第四透鏡像側面742為凸面。第五透鏡物側面751為凹面。第六透鏡像側面762為凸面。此外,第四透鏡740與第六透鏡760係皆為 雙凸透鏡。
廣視角攝影鏡頭70的詳細資料如下列「表7-1」所示:
此外,本實施例之第一透鏡710至第六透鏡760皆可為非球面透鏡,且可符合但不限於上述(公式ASP)的非球面,關於各個非球面的參數請參照下列「表7-2」:
此外,從「表7-1」中可推算出「表7-3」所述的內容:
請參照「第7B圖」所示,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7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從「第7B圖」中可知,本實施例中不論是接收波長486.1nm、587.6nm或656.3nm的光線,廣視角攝影鏡頭70所產生的縱向球差皆介於-0.03mm至0.02mm之間。
再請參照「第7C圖」所示,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 「第7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從「第7C圖」中可知,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廣視角攝影鏡頭70所產生的子午面像散場曲介於0.0mm至0.08mm之間,弧矢面像散場曲介於-0.01mm至0.08mm之間。
再請參照「第7D圖」所示,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7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畸變曲線示意圖。從「第7D圖」中可知,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廣視角攝影鏡頭70所產生的畸變率介於-80%至0%之間。如「第7B圖」至「第7D圖」所述,依照上述第七實施例進行設計,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70可有效地在修正各種像差與獲得大視場角之間取得良好的平衡。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的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相像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須視本說明書所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20,30,40,50,60,70...廣視角攝影鏡頭
100,200,300,400,500,600,700...光圈
110,210,310,410,510,610,710...第一透鏡
111,211,311,411,511,611,711...第一透鏡物側面
112,212,312,412,512,612,712...第一透鏡像側面
120,220,320,420,520,620,720...第二透鏡
121,221,321,421,521,621,721...第二透鏡物側面
122,222,322,422,522,622,722...第二透鏡像側面
130,230,330,430,530,630,730...第三透鏡
131,231,331,431,531,631,731...第三透鏡物側面
132,232,332,432,532,632,732...第三透鏡像側面
140,240,340,440,540,640,740...第四透鏡
141,241,341,441,541,641,741...第四透鏡物側面
142,242,342,442,542,642,742...第四透鏡像側面
150,250,350,450,550,650,750...第五透鏡
151,251,351,451,551,651,751...第五透鏡物側面
152,252,352,452,552,652,752...第五透鏡像側面
160,260,360,460,560,660,760...第六透鏡
161,261,361,461,561,661,761...第六透鏡物側面
162,262,362,462,562,662,762...第六透鏡像側面
180,280,380,480,580,680,780...紅外線濾光片
190,290,390,490,590,690,790...成像面
191,291,391,491,591,691,791...保護玻璃
192,292,392,492,592,692,792...影像感測元件
第1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第一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1B圖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1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
第1C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1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
第1D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1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畸變曲線示意圖。
第2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第二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2B圖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2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
第2C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2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
第2D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2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畸變曲線示意圖。
第3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第三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3B圖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3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
第3C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3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
第3D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3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畸變曲線示意圖。
第4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第四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4B圖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4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
第4C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4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
第4D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4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畸變曲線示意圖。
第5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第五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5B圖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5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
第5C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5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
第5D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5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畸變曲線示意圖。
第6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第六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6B圖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6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
第6C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6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
第6D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6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畸變曲線示意圖。
第7A圖係為根據本發明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第七實施例結構示意圖。
第7B圖係為波長486.1nm、587.6nm與656.3nm的光線入射於第7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縱向球差曲線示意圖。
第7C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7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像散場曲曲線示意圖。
第7D圖係為波長587.6nm的光線入射於第7A圖所揭露之廣視角攝影鏡頭的畸變曲線示意圖。
10...廣視角攝影鏡頭
100...光圈
110...第一透鏡
111...第一透鏡物側面
112...第一透鏡像側面
120...第二透鏡
121...第二透鏡物側面
122...第二透鏡像側面
130...第三透鏡
131...第三透鏡物側面
132...第三透鏡像側面
140...第四透鏡
141...第四透鏡物側面
142...第四透鏡像側面
150...第五透鏡
151...第五透鏡物側面
152...第五透鏡像側面
160...第六透鏡
161...第六透鏡物側面
162...第六透鏡像側面
180...紅外線濾光片
190...成像面
191...保護玻璃
192...影像感測元件

Claims (25)

  1. 一種廣視角攝影鏡頭,係沿著一光軸之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負屈折力之第一透鏡,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透鏡之像側面為凹面;一具正屈折力之第二透鏡,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二透鏡之像側面為凸面;一第三透鏡;一具正屈折力之第四透鏡;一具負屈折力之第五透鏡;以及一具正屈折力之第六透鏡;其中,該廣視角攝影鏡頭具有一焦距f,該第二透鏡具有一焦距f2 ,該第六透鏡具有一焦距f6 ,且滿足以下公式:0<f/f2 <1.0;以及0.35<f/f6 <0.95。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該第六透鏡之像側面為凸面。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為凸面,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為凹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更包括一光圈,於該光軸上,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具有一鏡間距T12 ,該第二透鏡像側面與該光圈之間具有一距離Dr4S,且滿足以下公式:Dr4S/T12 <0.4。
  5. 如請求項3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於該光軸上,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具有一鏡間距T23 ,該第二透鏡具有一厚度CT2 ,且滿足以下公式:T23 /CT2 <0.4。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於該光軸上,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具有一鏡間距T23 ,該第二透鏡具有一厚度CT2 ,且該廣視角攝影鏡頭滿足以下公式:T23 /CT2 <0.2。
  7. 如請求項4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該廣視角攝影鏡頭具有一焦距f,該第三透鏡具有一焦距f3 ,且滿足以下公式:-1.3<f/f3 <0.2。
  8. 如請求項4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具有一曲率半徑R8 ,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具有一曲率半徑R9 ,且該廣視角攝影鏡頭滿足以下公式:0.9<R8 /R9 <1.7。
  9. 如請求項5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該廣視角攝影鏡頭具有一焦距f,該第六透鏡具有一焦距f6 ,且滿足下列公式:0.4<f/f6 <0.7。
  10. 如請求項5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更包括一光圈,於該光軸上,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具有一鏡間距T12 ,該第二透鏡之像側面與該光圈之間具有一距離Dr4S,且滿足以下公式:Dr4S/T12 <0.2。
  11. 如請求項7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該廣視角攝影鏡頭具有一焦距f,該第三透鏡具有一焦距f3 ,且滿足以下公式:-1.0<f/f3<0。
  12. 如請求項7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該廣視角攝影鏡頭具有一焦距f,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具有一曲率半徑R9,且滿足以下公式:-1.0<R9/f<-0.4。
  13. 如請求項7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之物側面具有一曲率半徑R7,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具有一曲率半徑R8,且滿足以下公式:0≦(R7+R8)/(R7-R8)≦1.0。
  14. 如請求項7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該第一透鏡具有一折射率N1,且滿足以下公式:N1>1.72。
  15. 如請求項11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該廣視角攝影鏡頭具有一焦距f,該第一透鏡具有一焦距f1,且滿足以下公式:-0.4<f/f1<-0.1。
  16. 如請求項3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該第五透鏡具有一色散係數V5,該第六透鏡具有一色散係數V6,且滿足下列公式:28<V6-V5<45。
  17. 如請求項2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於該第六透鏡之後更包含有一成像面與一影像感測元件,該影像感測元件係設置於該成像面上,該影像感測元件之有效感光區域對角線的一半為ImgH,該廣視角攝影鏡頭具有一焦距f,且滿足以下公式:ImgH/f>1.2。
  18. 如請求項17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該廣視角攝影鏡頭具有一最大視角的一半HFOV,且滿足以下公式:HFOV>75。
  19. 一種廣視角攝影鏡頭,係沿著一光軸之物側至像側依序包括:一具正屈折力之前鏡群,包括有:一具負屈折力之第一透鏡,該第一透鏡之物側面為凸面,該第一透鏡之像側面為凹面;以及一具正屈折力之第二透鏡,該第二透鏡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二透鏡之像側面為凸面;一光圈;以及一後鏡群,包括有:一第三透鏡;一具正屈折力之第四透鏡;一具負屈折力之第五透鏡;以及一具正屈折力之第六透鏡;其中,於該光軸上,該第二透鏡之像側面與該光圈之間具有一距離Dr4S,該第一透鏡與該第二透鏡之間具有一鏡間距T12,該廣視角攝影鏡頭具有一焦距f,該前鏡群具有一焦距f12,且滿足以下公式:Dr4S/T12<0.4;以及0<f/f12<1.2。
  20. 如請求項19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該後鏡群中該第六透鏡為一正屈折力之雙凸透鏡。
  21. 如請求項20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該第四透鏡之像側面為凸面,該第五透鏡之物側面為凹面,該第六透鏡之像側面 為凸面。
  22. 如請求項21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於該光軸上,該第二透鏡與該第三透鏡之間具有一鏡間距T23,該第二透鏡具有一厚度CT2,且滿足以下公式:T23/CT2<0.2。
  23. 如請求項21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於該第六透鏡之後更包含有一成像面與一影像感測元件,該影像感測元件係設置於該成像面上,該影像感測元件之有效感光區域對角線的一半為ImgH,該廣視角攝影鏡頭具有一焦距f,且滿足以下公式:ImgH/f>1.2。
  24. 如請求項21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該第五透鏡具有一色散係數V5,該第六透鏡具有一色散係數V6,且滿足下列公式:28<V6-V5<45。
  25. 如請求項21所述之廣視角攝影鏡頭,其中該廣視角攝影鏡頭具有一焦距f,該第三透鏡具有一焦距f3,且滿足以下公式:-1.0<f/f3<0。
TW100105158A 2011-02-16 2011-02-16 廣視角攝影鏡頭 TWI4175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5158A TWI417596B (zh) 2011-02-16 2011-02-16 廣視角攝影鏡頭
CN201110085930.8A CN102645727B (zh) 2011-02-16 2011-04-02 广视角摄影镜头
CN2011200984479U CN202008546U (zh) 2011-02-16 2011-04-02 广视角摄影镜头
US13/169,955 US8441746B2 (en) 2011-02-16 2011-06-27 Wide angle photographic lens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0105158A TWI417596B (zh) 2011-02-16 2011-02-16 廣視角攝影鏡頭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35731A TW201235731A (en) 2012-09-01
TWI417596B true TWI417596B (zh) 2013-12-01

Family

ID=44750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5158A TWI417596B (zh) 2011-02-16 2011-02-16 廣視角攝影鏡頭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41746B2 (zh)
CN (2) CN102645727B (zh)
TW (1) TWI41759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17596B (zh) * 2011-02-16 2013-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廣視角攝影鏡頭
TWI449944B (zh) * 2012-07-24 2014-08-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廣視角光學鏡頭組
TWI474038B (zh) 2013-02-25 2015-02-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成像系統鏡片組
CN103676089B (zh) 2013-08-29 2016-01-2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CN103676106B (zh) * 2013-08-29 2016-05-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CN103777320B (zh) 2013-09-06 2016-08-10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可携式电子装置与其光学成像镜头
US9551857B2 (en) 2013-09-25 2017-01-24 Google Inc. Wide angle lens assembly
TWI459027B (zh) 2013-10-31 2014-11-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US9083885B1 (en) 2013-11-18 2015-07-14 Google Inc. Fixed focus camera module with near-field image recognition
CN103969790B (zh) 2013-12-09 2016-05-11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该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
KR101536557B1 (ko) * 2013-12-19 2015-07-15 주식회사 코렌 촬영 렌즈 광학계
TWI498623B (zh) * 2013-12-20 2015-09-01 玉晶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TWI477808B (zh) 2014-01-17 2015-03-2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影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車用攝影裝置
TWI479190B (zh) * 2014-03-24 2015-04-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攝像光學鏡組、取像裝置以及車用攝影裝置
KR101681383B1 (ko) 2014-11-18 2016-11-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KR102009431B1 (ko) 2014-12-05 2019-10-2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2380229B1 (ko) 2015-03-06 2022-03-2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영 렌즈계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KR102458661B1 (ko) * 2015-03-18 2022-10-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초광각 렌즈 및 이를 포함한 촬영 장치
TWI533021B (zh) 2015-04-02 2016-05-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101823203B1 (ko) 2015-08-10 2018-01-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2508341B1 (ko) 2015-09-04 2023-03-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초광곽 광학계
KR102296113B1 (ko) 2015-11-26 2021-09-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101883151B1 (ko) 2015-11-26 2018-07-3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US10732383B2 (en) * 2016-02-05 2020-08-04 Young Optics Inc. Optical lens
KR102600453B1 (ko) 2016-02-19 2023-11-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옵티칼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CN107305274B (zh) * 2016-04-22 2019-04-12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光学系统镜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TWI582458B (zh) 2016-04-22 2017-05-1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光學系統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KR20180015485A (ko) 2016-08-03 2018-02-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옵티칼 렌즈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포함한 전자 장치
KR20180076164A (ko) * 2016-12-27 2018-07-05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TWI694276B (zh) * 2017-09-26 2020-05-21 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鏡頭
CN107505693A (zh) 2017-10-10 2017-12-22 上海小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鱼眼镜头
EP3470905A1 (en) * 2017-10-10 2019-04-17 Shanghai Xiaoyi Technology Co., Ltd. Fisheye lens
CN108363178B (zh) * 2018-04-26 2020-08-25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US11320632B2 (en) 2018-07-20 2022-05-03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Optical imaging system and mobile electronic device
JP6551875B1 (ja) * 2018-08-14 2019-07-31 エーエーシー テクノロジーズ ピーティーイー リミテッド 撮像光学レンズ
KR20200084180A (ko) 2019-01-02 2020-07-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CN110297314B (zh) * 2019-06-29 2021-08-1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0297315B (zh) * 2019-06-30 2021-08-17 瑞声光学解决方案私人有限公司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485885B (zh) 2019-09-12 2022-03-29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TWI733191B (zh) * 2019-09-12 2021-07-11 大陸商信泰光學(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三十九)
CN114942508A (zh) * 2020-11-16 2022-08-26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CN113960754B (zh) * 2021-10-26 2023-10-3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镜头
CN114019656B (zh) * 2021-11-15 2023-07-28 江西凤凰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广角高低温日夜共焦镜头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4902A1 (en) * 2007-02-27 2008-08-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system and optical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TW200909849A (en) * 2007-08-31 2009-03-0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Three Groups Compact Zoom Lens and design method thereof
TW201128220A (en) * 2010-02-08 2011-08-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Imaging modu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59087B (zh) * 2007-08-02 2010-06-0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广角镜头及使用该广角镜头的车辆装置
US7446955B1 (en) 2007-08-26 2008-11-04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Wide-angle lens system
JP5132343B2 (ja) * 2008-02-04 2013-01-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ズームレンズ及びそれを有する画像投射装置
TWI417596B (zh) * 2011-02-16 2013-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廣視角攝影鏡頭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4902A1 (en) * 2007-02-27 2008-08-2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Zoom lens system and optical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TW200909849A (en) * 2007-08-31 2009-03-01 E Pin Optical Industry Co Ltd Three Groups Compact Zoom Lens and design method thereof
TW201128220A (en) * 2010-02-08 2011-08-16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Imaging modu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5727B (zh) 2014-01-29
CN102645727A (zh) 2012-08-22
US8441746B2 (en) 2013-05-14
US20120206822A1 (en) 2012-08-16
TW201235731A (en) 2012-09-01
CN202008546U (zh) 2011-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17596B (zh) 廣視角攝影鏡頭
US11656442B2 (en)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imag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448722B (zh) 成像系統
TWI427355B (zh) 廣視角攝影鏡組
US10175454B2 (en) Photographing lens assembly,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595261B (zh)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447427B (zh) 影像透鏡組
TWI689749B (zh) 攝像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US10310230B2 (en) Photographing lens system,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437258B (zh) 拾像光學鏡組
TWI461731B (zh) 影像鏡頭系統組
TWI414812B (zh) 廣視角光學鏡組
TWI437259B (zh) 光學拾像系統鏡組
TWI461728B (zh) 影像鏡組
TWI414841B (zh) 廣視角光學系統
TWI449947B (zh) 影像鏡片系統組
TWI452332B (zh) 光學攝影鏡片系統
TWI416198B (zh) 光學取像系統
TWI439752B (zh) 光學影像拾取透鏡組
TWI438470B (zh) 影像拾取光學鏡片組
TWI443371B (zh) 取像系統鏡頭組
TW201925843A (zh) 光學取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I706182B (zh) 成像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1350901A (zh) 光學結像鏡片組及取像裝置
TWI457595B (zh) 光學取像系統鏡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