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49071B - 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 - Google Patents

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49071B
TWI449071B TW101115188A TW101115188A TWI449071B TW I449071 B TWI449071 B TW I449071B TW 101115188 A TW101115188 A TW 101115188A TW 101115188 A TW101115188 A TW 101115188A TW I449071 B TWI449071 B TW I449071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guiding
film
guiding film
handheld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151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344731A (zh
Inventor
Chung Yua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TW1011151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449071B/zh
Priority to JP2012168509A priority patent/JP2013232392A/ja
Priority to US13/586,484 priority patent/US8690369B2/en
Publication of TW201344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344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49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49071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2Input arrangements using manually operated switches, e.g. using keyboards or dials
    • G06F3/02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4Scattering dots or dot-like elements, e.g. microbeads, scattering particles, nanoparticl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75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light guides
    • G02B6/0076Stacked arrangements of multiple light guides of the same or different cross-sectional are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Description

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
本發明係一種發光按鍵模組,尤其係關於一種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
近年來,由於資訊產業發展迅速,許多使用者可能在不同環境下使用各種不同功能的手持裝置,例如手機、個人數位助理或遙控器等。在光線較弱的環境,使用者可能看不清楚手持裝置的按鍵上所標示的數字以及文字,因而造成作業困難,嚴重者甚至可能因勉強辨識按鍵標示而讓視力受損。因此,發光按鍵模組1的推出可以改善使用者於光線不足處使用按鍵之不便。更甚者,藉由不同的發光配置,可令使用發光按鍵模組1的手持裝置看起來更為美觀,進而增加其銷路。
請參閱圖1與圖2,圖1為習知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的結構剖面示意圖,圖2為圖1所示發光按鍵模組之電路板的結構示意圖。發光按鍵模組1由下而上依序包括電路板11、彈性層12、導光板13以及按鍵層14,且於導光板13的鄰近處還包括複數個發光元件15;其中,電路板11上形成有複數薄膜開關111與銀膠線路112所組成的電路圖案113,且每一薄膜開關111包括第一導電部1111與第二導電部1112,且第一導電部1111未與第二導電部1112接觸。
再者,彈性層12上具有複數個彈性凸部121對應於複數個薄膜開關111,且每一彈性凸部121的下表面印刷有一導體122,而按鍵層14上具有複數個鍵帽141對應於複數個彈性凸部121;其中,每一導體122與所對應的薄膜開關111具有一間隔距離D1,且導光板13具有複數個破孔131對應於複數個彈性凸部121,以供每一彈性凸部121穿過其所對相應的破孔131,當任一鍵帽141被觸壓而往下移動時,鍵帽141會抵頂並下壓所對應的彈性凸部121,使所對應的導體122接觸所對應的薄膜開關111,藉此令第一導電部1111與第二導電部1112形成電性導通,進而使電路板11產生輸出一相對應的按鍵訊號;而當該任一鍵帽141停止被觸壓時,所對應的彈性凸部121則因應被下壓時所產生的彈性力而往上恢復原狀,並同步推動該任一鍵帽141251往上恢復至初始位置。
此外,導光板13內具有用以聚集且散射光線的複數個導光點132,且複數個導光點132依據複數個鍵帽141的位置而被相對應設置;其中,當發光元件15所提供之光線射入導光板13並於導光板13內進行傳導時,複數導光點132會因其為油墨材質的關係而將投射至導光點132的光線往上及往下散射,往上散射的光線則可投射至鍵帽141區域,藉此得以使發光按鍵模組1具有發光的效果。
惟,習知手持裝置的發光按鍵模組1具有如下所述的缺點:
一、由於部分投射至導光點132的光線會往下散射,故造成光量的流失。
二、請同步參閱圖3,其為圖1所示發光按鍵模組之導光板的光路示意圖。由於電路圖案113包括複數銀膠線路112,而該些銀膠線路112具有將光線聚集及散射的性質,因此於發光元件15所提供之光線L1進入導光板13後,電路圖案113之銀膠線路112會呈現發亮的狀態,如圖示中光線L2,然而大部分銀膠線路112的設置並非是對應於複數鍵帽141,因此原本應被使用於令複數鍵帽141發光的光量會因銀膠線路112之特性而被消耗,也就是說,原本光線L1的光量中大部分應被鍵帽141所獲得,但因銀膠線路112之特性而使光線L2的光量被消耗,因此導光板13僅剩光線L3的光量可以利用,進而造成發光按鍵模組1上之複數鍵帽141光量不足的情況。
三、由於導光板13具有複數個破孔131,使得導光板13的導光作用不能連續,也就是說,當發光元件15所提供之光線遇到任一破孔131時就會中斷前進,造成發光按鍵模組1的發光效率大大減低;而若是因此愈提高發光按鍵模組1的亮度,則必須增加發光元件15的數量,不符合成本的考量。
四、發光按鍵模組1中需層疊組合的元件過多,造成發光按鍵模組1無法有效薄形化。
故,習知手持裝置的發光按鍵模組具有改善的空間。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尤其係關於一種能夠提升光使用效率、減少厚度、降低成本以及節能省電的發光按鍵模組。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包括:至少一發光元件,用以提供光線;一導光薄膜線路板,用以接收與傳導該至少一發光元件所提供之光線,該導光薄膜線路板上形成有一電路圖案,且該電路圖案上具有複數薄膜開關;其中,每一該薄膜開關具有一第一導電部以及一第二導電部,且該第一導電部未與該第二導電部接觸;一按鍵層,包括複數鍵帽,且每一該鍵帽對應一該薄膜開關;以及一彈性層,設置於該導光薄膜線路板與該按鍵層之間,且該彈性層之一下表面具有複數導體;其中,每一該導體對應一該薄膜開關,且任一該導體與所對應之該薄膜開關之間具有一間隔距離,當任一該導體與所對應之該薄膜開關接觸時,該薄膜開關之該第一導電部與該第二導電部形成電性導通。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導光薄膜線路板包括第一薄膜、一第二薄膜以及複數導光點,且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相互疊合,且該第一薄膜以及該第二薄膜係用以增加該複數導光點向上散射之光量。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皆為導光薄膜。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導光點係設置於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之間。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導光點係透過網印製程、熱壓合製程或射出製程而形成於該第一薄膜及該第二薄膜中之任一者。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導光薄膜線路板更包括一間隔薄膜設置於該第一薄膜與該電路圖案之間,用以增加該第一薄膜所獲得之光線於該第一薄膜中發生全反射之機率。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間隔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膜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第一薄膜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之間具有可讓光線穿透之透明黏膠,用以使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互相貼合。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導光薄膜係由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材質、聚碳酸酯(PC)材質或壓克力塑膠(PMMA)材質所製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薄膜與該第二薄膜係分別為一導光薄膜與一間隔薄膜,該間隔薄膜設置於該導光薄膜與該複數薄膜開關之間,用以增加該第一薄膜所獲得之光線於該第一薄膜中發生全反射之機率。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導光點係設置於該導光薄膜之一下表面。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間隔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模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導光薄膜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導光薄膜線路板包括一第一薄膜以及位於該第一薄膜與該複數薄膜開關之間之一第二薄膜,其中,該第二薄膜之折射率小於該第一薄膜之折射率。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二薄膜係為一單一連續性薄膜或複數塊狀薄膜所組成,且該第二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膜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第一薄膜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第一薄膜係為一導光薄膜。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導光薄膜係由聚碳酸酯(PC)材質、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材質或壓克力塑膠(PMMA)材質所製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係為一發光二極體,其設置於該導光薄膜線路板之側邊,並朝該導光薄膜線路板之方向照射。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發光按鍵模組更包括一底座,設置於該導光薄膜線路板之下方,用以承載該按鍵層、該彈性層、該導光薄膜線路板以及該發光元件。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彈性層係由該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材質所製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導體係透過印刷製程而形成於該彈性層之該下表面。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複數導體中之任一者係由金屬材質或碳材質所製成。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手持裝置係為一手持通訊裝置或一手持遙控裝置。
請參閱圖4,其為本發明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圖。發光按鍵模組2由下而上依序包括底座21、導光薄膜線路板23、彈性層22以及按鍵層24,且於導光薄膜線路板23之側邊還包括複數個發光元件25,於本較佳實施例中,手持裝置係為一手持通訊裝置或一手持遙控裝置,且發光元件25係為發光二極體,但不以上述為限。此外,底座21係用以承載導光薄膜線路板23、彈性層22以及按鍵層24。
請參閱圖5,其為圖4所示發光按鍵模組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結構示意圖。導光薄膜線路板23係為一單層導光薄膜,其材質可為聚碳酸酯(PC)或聚乙烯(PET)等,且其上形成有由複數薄膜開關231與銀膠線路232所組成的電路圖案233;其中,每一薄膜開關231包括第一導電部2311與第二導電部2312,且第一導電部2311未與第二導電部2312接觸。
再者,彈性層22上具有複數個彈性凸部221對應於複數個薄膜開關231,且每一彈性凸部221的下表面印刷有一導體222,每一導體222與所對應的薄膜開關231具有一間隔距離D2,而按鍵層24上具有複數個鍵帽241對應於複數個彈性凸部221。於本較佳實施例中,任一導體222係由碳材質或金屬材質所製成,且彈性層22係由透明材質所製成,如聚碳酸酯(PC)或聚乙烯(PET)等。
其中,當任一鍵帽241被觸壓而往下移動時,鍵帽241會抵頂並下壓所對應的彈性凸部221,使所對應的導體222接觸所對應的薄膜開關231,藉此令第一導電部2311與第二導電部2312形成電性導通,進而使導光薄膜線路板23產生輸出一相對應的按鍵訊號;而當該任一鍵帽241停止被觸壓時,所對應的彈性凸部221則因應被下壓時所產生的彈性力而往上恢復原狀,並同步推動該任一鍵帽241往上恢復至初始位置。
此外,導光薄膜線路板23上印刷有用以聚集且散射光線的複數個導光點234,且複數個導光點234係依據複數個鍵帽241的位置而被相對應設置;其中,當發光元件25所提供之光線射入導光薄膜線路板23並於導光薄膜線路板23內進行傳導時,複數導光點234會因其為油墨材質的關係而將投射至導光點234的光線往上及往下散射,往上散射的光線則可於穿透彈性層22後投射至鍵帽241的區域,藉此得以使發光按鍵模組2具有發光的效果。
再者,本發明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的導光薄膜線路板可為多層薄膜的設計。請參閱圖6與圖7,圖6為本發明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6所示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製程示意圖。其中,本較佳實施例之發光按鍵模組大致類似於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贅述。而本較佳實施例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導光薄膜線路板23A係為多層薄膜的設計。
導光薄膜線路板23A包括第二薄膜236A及黏貼於第二薄膜236A之上表面的第一薄膜235A,第一薄膜235A與第二薄膜236A之間具有用以聚集並散射發光元件25所提供之光線的複數導光點234,且複數導光點234係依據複數個鍵帽241的位置而被設置,使得任一導光點234可將光線向上投射至所相對應之鍵帽241的區域。此外,第一薄膜235A與第二薄膜236A皆係為導光薄膜,其材質可為聚碳酸酯(PC)或聚乙烯(PET)等,而電路圖案233係印刷於第一薄膜235A的上表面。
導光薄膜線路板23A的製造方式如下:先在第一薄膜235A的下表面設置複數導光點234,及在第二薄膜236A的上表面設置可讓光線穿透的透明黏膠238,抑或是在第二薄膜236A的上表面設置複數導光點234,而在第一薄膜235A的下表面設置可讓光線穿透的透明黏膠238,再透過滾輪9的熱壓合或冷壓合,即可使第一薄膜235A與第二薄膜236A互相貼合在一起。
請同步參閱圖4與圖8,圖8為圖7所示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光路示意圖。當發光元件25提供之光線進入導光薄膜線路板23A後,光線L4會在第二薄膜236A與第一薄膜235A中進行擴散,於光線L4遇到導光點234時,導光點234會將一部份光線聚集,並將另一部分的光線向上及向下散射,其中,向上散射的一部分光線L5會在第一薄膜235A中進行傳導,另一部分光線L6則依序穿透第一薄膜235A以及彈性層22後投射至鍵帽241區域,以使鍵帽241區域產生發光的效果,而向下散射的一部分光線L7會在第二薄膜236A中進行傳導,另一部分光線L8則會穿透第二薄膜236A而流失。
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導光薄膜線路板23A的優點在於,因複數導光點234被設置於第一薄膜235A與第二薄膜236A之間,使得導光點234向下散射之光線的一部分光線L7(繼續於第二薄膜236A中進行傳導的光線L7)可由第二薄膜236A回收利用,因此僅會造成部分光線L8(穿透第二薄膜236A的光線L8)的流失。也就是說,倘若導光薄膜線路板23A僅為單一薄膜設計,即導光薄膜線路板23A僅存在第一薄膜235A與複數導光點234而無第二薄膜236A的存在(如同第一較佳實施例的導光薄膜線路板23),則由導光點234向下散射之光線將會完全流失。
請參閱圖9與圖10,圖9為本發明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0為圖9所示導光薄膜線路板之另一視角之結構示意圖。其中,本較佳實施例之發光按鍵模組大致類似於本案第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贅述。而本較佳實施例與前述第一較佳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導光薄膜線路板23B係為多層薄膜的設計。
導光薄膜線路板23包括包括第一薄膜235B以及設置於第一薄膜235B之上表面的間隔薄膜237B,其中,複數導光點234設置於第一薄膜235A的下表面,且依據複數個鍵帽241的位置而被設置,使得任一導光點234可將光線向上投射至所相對應之鍵帽241的區域。又,電路圖案233係印刷於間隔薄膜237B的上表面,且電路圖案233係由複數薄膜開關231與銀膠線路232所組成,該銀膠線路232具有將光線聚集及散射的性質。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間隔薄膜237B為一單一連續性薄膜,且該複數銀膠線路232係形成於單一連續性薄膜上。
此外,於導光薄膜線路板23的製程中,間隔薄膜237B透過印刷製程、鍍膜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第一薄膜235B的上表面。此外,第一薄膜235B係為導光薄膜,其材質可為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T)或壓克力塑膠(PMMA)材質等,而間隔薄膜237B的材質係不同於第一薄膜235B。
請參閱圖11,其為圖9所示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光路示意圖。當發光元件25提供之光線L9進入導光薄膜線路板23後,光線L9會在第一薄膜235B中進行擴散,且於光線L9遇到導光點234時,導光點234會將部份光線聚集,並將另一部分的光線向上散射,其中,向上散射的一部分光線L10會在第一薄膜235B中進行傳導,另一部分光線L11則穿透第一薄膜235B。
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由於間隔薄膜237B介於電路圖案233與第一薄膜235B之間,且其材質不同於第一薄膜235B,亦即間隔薄膜237B之折射率係小於第一薄膜235B之折射率,因此光線容易在第一薄膜235A中發生全反射(如光線L9、光線L10之路徑),以避免光線穿透第一薄膜235B後(如光線L11之路徑)被電路圖案233的銀膠線路232聚集與散射,如此可用以增加導光薄膜線路板23B中複數導光點234向上散射之光量,進而使發光按鍵模組之鍵帽241的區域獲得更多的光量。
請參閱圖12與圖13,圖12為本發明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3為圖12所示導光薄膜線路板之另一視角之結構示意圖。其中,本較佳實施例之發光按鍵模組大致類似於本案第三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贅述。而本較佳實施例與前述第三較佳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導光薄膜線路板23C之間隔薄膜237C的結構,且導光薄膜線路板23C不具任何導光點234。
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導光薄膜線路板23C的間隔薄膜237C係由複數塊分離的塊狀薄膜2371、2372、2373所組成,且該複數銀膠線路232係分別形成於該複數塊狀薄膜2371~2373上。同樣地,該複數塊狀薄膜2371~2373之折射率皆小於第一薄膜235C之折射率。當然,上述為一較佳實施態樣,其亦可由熟悉本技術之人士依據實際應用需求而進行任何均等的變化設計,如部分銀膠線路232係可跨越並形成於複數塊狀薄膜2371~2373中之任二塊狀薄膜。
請參閱圖14,其為圖12所示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光路示意圖。首先說明的是,空氣的折射率為1,以現今的技術而言,幾乎很難有其折射率小於空氣之折射率的材料,因此當光線L9從導光薄膜線路板23C的側邊進入時,第一薄膜235C上沒有設置間隔薄膜237C之處是光線L9於第一薄膜235C中產生全反射效率最好的地方。是以,本較佳實施例中光線L9於第一薄膜235C內進行全反射的效率更優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者,故本較佳實施例更能使提供予導光薄膜線路板23C的光線均勻擴散至整個第一薄膜235C。
請參閱圖15,其為本發明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於第五較佳實施例中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結構示意圖。其中,本較佳實施例之發光按鍵模組大致類似於本案第二較佳實施例與第三較佳實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贅述。而本較佳實施例與前述第二較佳實施例與第三較佳實施例不同之處在於,導光薄膜線路板23D之之組成結構的設計。
以下說明亦請同步參閱圖4。於第五較佳實施例中,導光薄膜線路板23D包括第二薄膜236D、黏貼於第二薄膜236A之上表面的第一薄膜235D以及設置於第一薄膜235D之上表面的間隔薄膜237D,第一薄膜235D與第二薄膜236D之間具有用以聚集並散射發光元件25所提供之光線的複數導光點234,且複數導光點234係依據複數個鍵帽241的位置而被設置,使得任一導光點234可將光線向上投射至所相對應之鍵帽241的區域。此外,電路圖案233係印刷於間隔薄膜237D的上表面。
因此,第五較佳實施例中導光薄膜線路板23D的優點係為第二與第三較佳實施例中所述之優點的結合,此外,第五較佳實施例中導光薄膜線路板23D的材質、製程如同第二及第三較佳實施例所述,在此即不再予以贅述。又,該複數個導光點234並非是用以限定本實施態樣之必要元件。當然,熟知本技藝之人士,亦可由上述第五較佳實施例所獲得之啟示而結合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設計。
根據以上各較佳實施例所述可知,本發明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2因直接將電路圖案233印刷於導光薄膜線路板23上,故不用設置電路板,如此可有效減少發光按鍵模組2的厚度以及節省製造成本。此外,本發明手持裝置之導光薄膜線路板23是以多層薄膜的方式設計,可避免因電路圖案233之銀膠線路232聚集光線的性質而浪費應使用於按鍵區域的光量,並可加以回收導光點234向下散射而流失的光線,以增加該複數導光點234能夠向上散射之光量,進而使按鍵區域獲得更多的光量,因此本發明將發光元件25所提供之光線作最有效率的運用。
再者,本發明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2的導光薄膜線路板23不需要特地設置破孔,因此導光薄膜線路板23的導光作用能夠連續,也就是說,發光元件25所提供之光線不會因遇到破孔而中斷前進,故,發光按鍵模組2的發光效率更能夠大幅提升,亦可精減發光元件25的數量,以符合節能省電的需求。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發光按鍵模組
2...發光按鍵模組
9...滾輪
11...電路板
12...彈性層
13...導光板
14...按鍵層
15...發光元件
21...底座
22...彈性層
23...導光薄膜線路板
23A...導光薄膜線路板
23B...導光薄膜線路板
23C...導光薄膜線路板
23D...導光薄膜線路板
24...按鍵層
25...發光元件
111...薄膜開關
112...銀膠線路
113...電路圖案
121...彈性凸部
122...導體
131...破孔
132...導光點
141...鍵帽
221...彈性凸部
222...導體
231...薄膜開關
232...銀膠線路
233...電路圖案
234...導光點
235A...第一薄膜
235B...第一薄膜
235C...第一薄膜
235D...第一薄膜
236A...第二薄膜
236D...第二薄膜
237B...間隔薄膜
237C...間隔薄膜
238...透明黏膠
241...鍵帽
1111...第一導電部
1112...第二導電部
2311...第一導電部
2312...第二導電部
2371...塊狀薄膜
2372...塊狀薄膜
2373...塊狀薄膜
D1...間隔距離
D2...間隔距離
L1~L11...光線
圖1:係為習知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的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2:係為圖1所示發光按鍵模組之電路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3:係為圖1所示發光按鍵模組之導光板的光路示意圖。
圖4:係為本發明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圖。
圖5:係為圖4所示發光按鍵模組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6:係為本發明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7:係為圖6所示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製程示意圖。
圖8:係為圖7所示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光路示意圖。
圖9:係為本發明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10:係為圖9所示導光薄膜線路板之另一視角之結構示意圖。
圖11:係為圖9所示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光路示意圖。
圖12:係為本發明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於第四較佳實施例中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13:係為圖12所示導光薄膜線路板之另一視角之結構示意圖。
圖14:係為圖12所示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光路示意圖。
圖15:係為本發明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於第五較佳實施例中之導光薄膜線路板的結構示意圖。
21...底座
22...彈性層
23...導光薄膜線路板
24...按鍵層
25...發光元件
221...彈性凸部
222...導體
234...導光點
241...鍵帽
D2...間隔距離

Claims (15)

  1. 一種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包括:至少一發光元件,用以提供光線;一導光薄膜線路板,用以接收與傳導該至少一發光元件所提供之光線,該導光薄膜線路板上形成有一電路圖案,且該電路圖案上具有複數薄膜開關;其中,該導光薄膜線路板包括一導光薄膜以及位於該導光薄膜與該電路圖案之間之一間隔薄膜,且該間隔薄膜之折射率小於該導光薄膜之折射率,而每一該薄膜開關具有一第一導電部以及一第二導電部,且該第一導電部未與該第二導電部接觸;一按鍵層,包括複數鍵帽,且每一該鍵帽對應一該薄膜開關;以及一彈性層,設置於該導光薄膜線路板與該按鍵層之間,且該彈性層之一下表面具有複數導體;其中,每一該導體對應一該薄膜開關,且任一該導體與所對應之該薄膜開關之間具有一間隔距離,當任一該導體與所對應之該薄膜開關接觸時,該薄膜開關之該第一導電部與該第二導電部形成電性導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其中該導光薄膜線路板更包括另一導光薄膜以及複數導光點,且該導光薄膜與該另一導光薄膜相互疊合,且該導光薄膜以及該另一導光薄膜係用以增加該複數導光點向上散射之光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其中該複數導光點係設置於該導光薄膜與該另一導光薄膜之間。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其中該複數導光點係透過網印製程、熱壓合製程或射出製程而形成於該導光薄膜及該另一導光薄膜中之任一者。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其中該導光薄膜與該另一導光薄膜之間具有可讓光線穿透之透明黏膠,用以使該導光薄膜與該另一導光薄膜互相貼合。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其中該導光薄膜以及該另一導光薄膜係由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材質、聚碳酸酯(PC)材質或壓克力塑膠(PMMA)材質所製成。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其中該導光薄膜線路板更包複數導光點,且該複數導光點係設置於該導光薄膜之一下表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其中該間隔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模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導光薄膜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其中該間隔薄膜係為一單一連續性薄膜或複數塊狀薄膜所組成,且該間隔薄膜係透過印刷製程、鍍膜製程、膠合製程或熱壓合製程而形成於該導光薄膜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其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係為一發光二極體,其設置於該導光薄膜線路板之側邊,並朝該導光薄膜線路板之方向照射。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更包括一底座,設置於該導光薄膜線路板之下方,用以承載該按鍵層、該彈性層、該導光薄膜線路板以及該發光元件。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其中該彈性層係由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材質所製成。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其中該複數導體係透過印刷製程而形成於該彈性層之該下表面。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其中該複數導體中之任一者係由金屬材質或碳材質所製成。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其中該手持裝置係為一手持通訊裝置或一手持遙控裝置。
TW101115188A 2012-04-27 2012-04-27 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 TWI449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5188A TWI449071B (zh) 2012-04-27 2012-04-27 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
JP2012168509A JP2013232392A (ja) 2012-04-27 2012-07-30 携帯用デバイスの発光キーモジュール
US13/586,484 US8690369B2 (en) 2012-04-27 2012-08-15 Luminous keying module of handheld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15188A TWI449071B (zh) 2012-04-27 2012-04-27 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4731A TW201344731A (zh) 2013-11-01
TWI449071B true TWI449071B (zh) 2014-08-11

Family

ID=494771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15188A TWI449071B (zh) 2012-04-27 2012-04-27 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90369B2 (zh)
JP (1) JP2013232392A (zh)
TW (1) TWI4490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459424B (zh) * 2011-11-25 2014-11-01 Primax Electronics Ltd 發光鍵盤
TWI498773B (zh) * 2013-08-02 2015-09-0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Inc 發光鍵盤
US10571624B2 (en) * 2015-08-28 2020-02-25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Laminated input devices
TWI576881B (zh) * 2015-10-08 2017-04-01 禎信股份有限公司 鍵盤薄膜的製作方法
CN106195804A (zh) * 2016-08-30 2016-12-07 昆山市诚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平面光源的l型光学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平面光源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8069A (en) * 2006-10-04 2008-04-16 Ichia Tech Inc Multi-layered light guide,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and button module having the same
TWM358354U (en) * 2008-10-23 2009-06-01 Huan Hai Photonics Co Ltd Illuminating structure for translation machine
TWM368835U (en) * 2009-06-10 2009-11-11 Raising Light Optronics Corp Light guiding plate for a light-emitting keyboard
TW201037211A (en) * 2010-06-01 2010-10-16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Lighting device
TWM403698U (en) * 2010-11-25 2011-05-11 Sunrex Technology Corp Improved keyboard assembly structure
TWM413909U (en) * 2011-03-18 2011-10-1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Thin film circuit board, keyboard and electr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9923U (ja) * 1994-07-07 1995-04-07 日本メ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照光式キ−ボ−ドスイッチ
JP2003308752A (ja) * 2002-04-17 2003-10-31 Nec Access Technica Ltd 携帯端末の操作部照明構造及び携帯端末
JP2004022374A (ja) * 2002-06-18 2004-01-22 Yazaki Corp スイッチ
KR100676482B1 (ko) * 2006-06-10 2007-02-02 주식회사 케이비에프 도광판을 이용한 휴대폰 키패드 발광조립체
JP2008234863A (ja) * 2007-03-16 2008-10-02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照光シート構造体及び操作スイッチ
JP2009245909A (ja) * 2008-04-01 2009-10-22 Omron Corp キー照明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及び導光シート
JP2010146988A (ja) * 2008-12-22 2010-07-01 Shin Etsu Polymer Co Ltd 押釦スイッチ用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電子機器
JP5427638B2 (ja) * 2010-02-17 2014-02-26 日本メクトロン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モジュール
TW201140634A (en) * 2010-05-07 2011-11-16 Primax Electronics Ltd Luminous keyboar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818069A (en) * 2006-10-04 2008-04-16 Ichia Tech Inc Multi-layered light guide,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and button module having the same
TWM358354U (en) * 2008-10-23 2009-06-01 Huan Hai Photonics Co Ltd Illuminating structure for translation machine
TWM368835U (en) * 2009-06-10 2009-11-11 Raising Light Optronics Corp Light guiding plate for a light-emitting keyboard
TW201037211A (en) * 2010-06-01 2010-10-16 Global Lighting Technologies Lighting device
TWM403698U (en) * 2010-11-25 2011-05-11 Sunrex Technology Corp Improved keyboard assembly structure
TWM413909U (en) * 2011-03-18 2011-10-11 Chicony Electronics Co Ltd Thin film circuit board, keyboard and electr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344731A (zh) 2013-11-01
US20130286631A1 (en) 2013-10-31
JP2013232392A (ja) 2013-11-14
US8690369B2 (en) 2014-04-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59424B (zh) 發光鍵盤
TWI465965B (zh) 發光觸控鍵盤
TWI539328B (zh) 發光鍵盤及其導光板模組
TWI423289B (zh) 薄膜線路板以及應用此薄膜線路板之發光鍵盤
TWI430310B (zh) 發光鍵盤
TWI449071B (zh) 手持裝置之發光按鍵模組
TW201403646A (zh) 具備光通道之發光鍵盤
JP2008537311A (ja) 導光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発光キーパッド
TW201426801A (zh) 具有發光按鍵之感應式鍵盤裝置
TW201421518A (zh) 發光鍵盤
TWM534889U (zh) 具薄膜開關功能之背光模組
TW201421506A (zh) 發光鍵盤
US20130021297A1 (en) Touch panel
TW201421512A (zh) 發光鍵盤
JP2013214364A (ja) 面状発光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114617A (ja) 照明モジュール
CN102253720A (zh) 发光键盘
CN101170018A (zh) 导光结构及具有该导光结构的键盘
CN201114279Y (zh) 多功能手机按键模块
CN102856105B (zh) 薄膜线路板以及应用此薄膜线路板的发光键盘
CN203966910U (zh) 薄型发光键盘
JP2013114618A (ja) 照明モジュール
CN102543539B (zh) 发光键盘
TW201030788A (en) Keyboard device
TW201426798A (zh) 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