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426798A - 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1426798A
TW201426798A TW101148399A TW101148399A TW201426798A TW 201426798 A TW201426798 A TW 201426798A TW 101148399 A TW101148399 A TW 101148399A TW 101148399 A TW101148399 A TW 101148399A TW 201426798 A TW201426798 A TW 20142679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keyboard device
disposed
button
emit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11483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ng-Yuan Chen
Original Assignee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rimax Electronics Ltd filed Critical Primax Electronics Ltd
Priority to TW1011483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1426798A/zh
Priority to CN 201320007877 priority patent/CN203054736U/zh
Publication of TW2014267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426798A/zh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包括複數按鍵、至少一發光元件以及一薄膜開關電路。複數按鍵觸壓薄膜開關電路而產生複數按鍵訊號,且至少一發光元件用以產生至少一光束。薄膜開關電路包括一上線路板、一隔離層以及一下線路板,且上線路板、隔離層以及下線路板中之至少二者設置有複數導光結構,其引導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複數按鍵之複數出光區域。

Description

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鍵盤裝置,尤其係關於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
常見的電腦週邊輸入裝置包括滑鼠裝置、鍵盤裝置以及軌跡球裝置等,其中鍵盤裝置可直接鍵入文字以及符號予電腦,因此相當受到使用者以及輸入裝置廠商之重視。
請參閱圖1,其為習知鍵盤裝置之外觀結構示意圖。習知鍵盤裝置1之表面上具有複數按鍵10,該些按鍵10被分類為一般鍵101、數字鍵102以及功能鍵103等,該些按鍵供使用者以手指觸壓而產生相對應之訊號予電腦,使電腦執行被觸壓之按鍵功能,例如一般鍵101用以輸入英文字母等符號,數字鍵102用以輸入數字,而功能鍵103則用以提供各種功能,例如F1~F12等。
隨著科技的演進,鍵盤廠商致力於研發各種具有特殊功能之鍵盤裝置以滿足不同使用者之各種需求,以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為例說明。習知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之外觀與習知鍵盤裝置1之外觀大致相同,但因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提供按鍵發光的功能,故其內部結構與習知未發光之鍵盤裝置不同。以下說明習知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之內部結構。請參閱圖2,其為習知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之結構剖面示意圖。習知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2包括複數按鍵20、一薄膜開關電路21、 一導光板22、一背光模組23、一主電路板24以及一支撐座25。按鍵20包括一按鍵帽201、一按鍵殼體202以及一彈性元件203。習知鍵盤裝置2中,上述各元件由上往下之排列順序為按鍵帽201、按鍵殼體202、彈性元件203、薄膜開關電路21、導光板22以及支撐座25,主電路板24位於薄膜開關電路22之一側,而背光模組23則位於薄膜開關電路22之一另一側,其中習知鍵盤裝置2係一桌上型電腦用之鍵盤裝置。
按鍵20中,按鍵帽201顯露於習知鍵盤裝置2之外而可被使用者觸壓,按鍵殼體202用以固定按鍵帽201以及彈性元件203,而彈性元件203穿過按鍵殼體202且分別與按鍵帽201以及薄膜開關電路21接觸。薄膜開關電路21包括一上線路板211、一隔離層212以及一下線路板213,其中上線路板211、隔離層212以及下線路板213皆係以透光材料所製成,且透光材料係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材質或聚乙烯(polyethylene,PE)材質所製成。上線路板211具有複數上接點2111,隔離層212位於上線路板211之下方,且具有對應於複數上接點2111之複數開孔2121,而一下線路板213位於隔離層212之下方,具有對應於複數上接點2111之複數下接點2131而與複數上接點2111形成複數按鍵接點。另外,薄膜開關電路21連接於主電路板24而可傳輸電力以及訊號。
背光模組23包括一發光電路板231以及複數發光元件232(圖中僅顯示一個),發光電路板231位於薄膜開關電路21之另一側,用以提供一另一電力予複數發光元件232,而複數發光元件232設置於發光電路板231上且獲得另一電力而得以產生複數光束,其中複數發光元件232係為側向式發光二極體。導光板22用以引導複數光束而使其被投射至按鍵帽201。圖2中,支撐座25位於導光板22之下方,用以承載按鍵帽201、按鍵殼體202、彈性元件203、薄膜開關電路21以及導光板22。
習知鍵盤裝置2中,按鍵帽201上具有一出光區域2011,且出光區域2011係為字母或符號所在之位置,其中出光區域2011之位置對應於導光板22上之導光網點221,以便光束透過導光網點221而被引導至其出光區域2011。藉此,其按鍵帽201上之字母或符號則得以透光而具有發光效果。
接下來說明另一習知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之內部結構。請參閱圖3,其為另一習知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之結構剖面示意圖。另一習知鍵盤裝置3包括複數按鍵30、一薄膜開關電路31、一背光模組32、一主電路板33、一導光板34以及一支撐板35。每一按鍵30包括一按鍵帽301、一剪刀式連接元件302以及一彈性元件303。鍵盤裝置3中,上述各元件由上往下之排列順序為按鍵帽301、剪刀式連接元件302、彈性元件303、薄膜開關電路31、導光板34以及支撐板35,背光模組32位於薄膜開關電路31之一第一側,而主電路板33則位於薄膜開關電路31之一第二側,其中鍵盤裝置3係一筆記型電腦用之鍵盤裝置。另一習知鍵盤裝置3之結構與習知鍵盤裝置2大致上相同,不同之處僅在於另一習知鍵盤裝置3係以剪刀式連接元件302取代按鍵殼體202,其他元件以及另一習知鍵盤裝置3之運作情形與習知鍵盤裝置2相同而不再贅述。
由於電子裝置輕薄化之趨勢,使用者對於鍵盤裝置亦存在有輕薄化之需求,因此,上述習知鍵盤裝置中之發光元件係採用具有較小體積之發光元件。一般而言,較小體積之發光元件之高度約為0.3毫米(milimeter,mm)或0.3毫米以下,而與發光元件配合使用之導光板亦相對地採用較薄厚度之結構設計。然而,由於其發光元件之體積較小,其產生之光束量比一般發光元件所產生之光束量少,使得具有較小體積之發光元件所產生之光束難以平均地投射至每一按鍵帽上之出光區域,故造成鍵盤裝置之發光效果不佳之問題。同時,由於較小體積之發光元件之成本比一般發光元件之成 本高出許多,故習知鍵盤裝置亦存在有成本太高之問題。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改善發光效果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降低成本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包括:複數按鍵,顯露於該鍵盤裝置之一上表面,且每一該按鍵具有一出光區域;至少一發光元件,位於該複數按鍵之下方,用以產生至少一光束;以及一薄膜開關電路,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之下方,用以被該複數按鍵觸發而產生複數按鍵訊號,且該薄膜開關電路包括:一上線路板,具有複數上接點;一隔離層,位於該上線路板之下方,該隔離層具有對應於該複數上接點之複數第一開孔,該複數第一開孔用以當該薄膜開關電路被觸壓時被該複數上接點伸入;以及一下線路板,位於該隔離層之下方,具有對應於該複數上接點之複數下接點而與該複數上接點形成複數按鍵接點;其中該上線路板、該隔離層以及該下線路板係以可透光材質所製成,且該上線路板、該隔離層以及該下線路板中之至少二者具有導光功能而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下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一導光結構,設置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該鍵盤裝置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一出光區域,而該隔離層更包括複數第二導光結構,設置於該隔離層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該鍵盤裝置之一第二側,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二出光區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第一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一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一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第一側之鄰近處,而該至少一第二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二發光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二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第二側之鄰近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上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三導光結構,設置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位於該鍵盤裝置之一中央區域,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三出光區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第三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三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三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中央區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隔離層更包括複數第一導光結構,設置於該隔離層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該鍵盤裝置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一出光區域,而該上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二導光結構,設置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該鍵盤裝置之一第二側,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二出光區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第一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 至少一第一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一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第一側之鄰近處,而該至少一第二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二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二光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第二側之鄰近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下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三導光結構,設置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位於該鍵盤裝置之一中央區域,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三出光區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第三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三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三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中央區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上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一導光結構,設置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該鍵盤裝置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一出光區域,而該下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二導光結構,設置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該鍵盤裝置之一第二側,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二出光區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第一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一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一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第一側之鄰近處,而該至少一第二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二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二光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第二側之鄰近處。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隔離層更包括複數第三導光結構,設置於該隔離層之一下表面上且位於該鍵盤裝置之一中央區域,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三出光區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第三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三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三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中央區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上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一導光結構,設置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該鍵盤裝置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一出光區域,該下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二導光結構,設置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該鍵盤裝置之一第二側,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二出光區域,而該隔離層更包括複數第三導光結構,設置於該隔離層之一下表面上且位於該鍵盤裝置之一中央區域,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三出光區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第一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一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一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第一側之鄰近處,該至少一第二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二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二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第二側之鄰近處,而該至少一第三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三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三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中央區域。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導光結構係V形切割(V-CUT)之微結構、咬花結構或導光油墨。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更包括一支撐板,用以承載該複數按鍵,且每一該按鍵包括:一按鍵帽,顯露於該鍵盤裝置之該上表面,且該出光區域設置於該按鍵帽上;一連接元件,位於該支撐板與該按鍵帽之間,用以連接該支撐板以 及該按鍵帽並使該按鍵帽相對於該支撐板上下移動;以及一彈性元件,位於該薄膜開關電路以及該按鍵帽之間,用以提供一彈性力予該按鍵帽,使該按鍵帽復位。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更包括一支撐座,用以承載該複數發光按鍵,且每一該發光按鍵包括:一按鍵帽,顯露於該鍵盤裝置之一上表面,且該出光區域設置於該按鍵帽上;一按鍵殼體,位於該支撐座以及該按鍵帽之間,用以承載該按鍵帽;以及一彈性元件,穿過該按鍵殼體且位於該薄膜開關電路以及該按鍵帽之間,用以提供一彈性力予該按鍵帽,使該按鍵帽復位。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之高度大於該上線路板、該隔離層以及該下線路板中之至少二者之厚度和,且該至少一發光元件係側向式發光二極體。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更包括一軟性電路板,設置於該薄膜開關電路之一側,用以設置該至少一發光元件於其上。
於一較佳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係設置於該下線路板上,使該至少一發光元件所產生之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上線路板以及該隔離層。
本發明提供一種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請同時參閱圖4以及圖5,圖4係為本發明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圖5係為本發明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一較佳實施例 中之外觀結構示意圖。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4包括複數按鍵40、一薄膜開關電路41、至少一發光元件42、一支撐座43以及一軟性電路板44。複數按鍵40顯露於鍵盤裝置4之一上表面,且每一按鍵40包括一按鍵帽401、一按鍵殼體402以及一彈性元件403。上述元件由上至下依序為按鍵帽401、按鍵殼體402、彈性元件403、薄膜開關電路41以及支撐座43,軟性電路板44係位於薄膜開關電路41之一側,而支撐座43承載複數按鍵40、至少一發光元件42以及軟性電路板44於其上。
按鍵40中,按鍵帽401顯露於鍵盤裝置4之上表面,且其具有一出光區域4011,按鍵殼體402位於支撐座43與按鍵帽401之間,用以承載按鍵帽401於其上。彈性元件403位於薄膜開關電路41以及按鍵帽401之間且穿過按鍵殼體402而與按鍵帽401接觸,用以提供一彈性力予按鍵帽401,使按鍵帽401復位,於本較佳實施例中,出光區域4011係為雷雕透光區域所形成雷雕字樣或雷雕圖樣,而彈性元件403係以透光橡膠材質所製成。也就是說,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4係為桌上型電腦用之鍵盤裝置。
由圖4以及圖5可知,複數按鍵40被分為複數第一按鍵40A以及複數第二按鍵40B,複數第一按鍵40A係設置於鍵盤裝置4之一第一側45之鄰近處,且複數第二按鍵40B則設置於鍵盤裝置4之一第二側46之鄰近處。複數出光區域4011被分為複數第一出光區域4011A以及複數第二出光區域4011B,複數第一出光區域4011A係設置於複數第一按鍵40A之按鍵帽401上,且複數第二出光區域4011B則設置於複數第二按鍵40B之按鍵帽401上。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鍵盤裝置4之第一側45係為鍵盤裝置4之左方側,而鍵盤裝置4之第二側46則為鍵盤裝置4之右方側。
軟性電路板44設置於薄膜開關電路41之一側(亦即接近於鍵盤裝置4 之第二側46之處)且電性連接於鍵盤裝置4之主電路板(未顯示於圖中),其藉由主電路板而獲得電力。至少一發光元件42係位於複數按鍵40之下方且設置於軟性電路板44上,用以產生至少一光束B,於本較佳實施例中,發光元件42係為側向式發光二極體,且發光元件42之體積較大,其高度約為0.4毫米。而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亦可選用其高度大於0.4毫米之發光元件,例如0.6毫米或0.8毫米。
薄膜開關電路41中,薄膜開關電路41係設置於複數彈性元件403之下方,薄膜開關電路41具有對應於複數按鍵40之複數按鍵接點414,薄膜開關電路41包括一上線路板411、一隔離層412以及一下線路板413。上線路板411具有複數上接點4111,隔離層412位於上線路板411之下方,且隔離層412具有對應於複數上接點4111之複數開孔4121,複數開孔4121用以當薄膜開關電路41被觸壓時被複數上接點4111伸入。下線路板413位於隔離層412之下方,具有對應於複數上接點4111之複數下接點4131而與複數上接點4111以及複數開孔4121共同形成複數按鍵接點414。其中,上線路板411之厚度約為0.075毫米,隔離層412之厚度約為0.05毫米,而下線路板413之厚度約為0.25毫米,包含複數上接點4111以及複數下接點4131之線路以及使各層互相結合之黏著劑,上線路板411、隔離層412以及下線路板413疊合而形成之薄膜開關電路41之厚度和約為0.55毫米。也就是說,至少一發光元件42之高度大於上線路板411、隔離層412以及下線路板413中之至少二者之厚度和。
下線路板413更包括複數第一導光結構4132,複數第一導光結構4132設置於下線路板413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鍵盤裝置4之第一側45(亦即圖5中之左方側),用以引導至少一光束B投射至複數第一出光區域4011A。而隔離層412更包括複數第二導光結構4122設置於隔離層412之 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鍵盤裝置4之第二側46(亦即圖5中之右方側),用以引導至少一光束B投射至複數第二出光區域4011B。於本較佳實施例中,上線路板411、隔離層412以及下線路板413皆以可透光材料所製成,且可透光材料由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PET)材質所製成,而複數第一導光結構4132以及複數第二導光結構4122皆為V形切割(V-CUT)之微結構。
當按鍵帽401被使用者觸壓,且按鍵帽401相對於支撐座43往下移動時,相對應之彈性元件403被按鍵帽401觸壓而被壓縮,以抵頂薄膜開關電路41之按鍵接點414以產生一按鍵訊號。當按鍵帽401不再被觸壓時,相對應之彈性元件403由壓縮狀態恢復而提供彈性力予按鍵帽401,使按鍵帽401復位。
圖4中,當至少一發光元件42產生至少一光束B時,至少一光束B被投射至下線路板413以及隔離層412中,且至少一光束B分別經由複數第一導光結構4132以及複數第二導光結構4122而分別投射至按鍵帽401之第一出光區域4011A以及第二出光區域4011B,使複數第一按鍵40A以及複數第二按鍵40B發光。
需特別說明的有三,第一,複數導光結構415中之複數第一導光結構4132與複數第二導光結構4122係分別設置於鍵盤裝置4之左右二側,也就是說,複數第一導光結構4132或複數第二導光結構4122並非平均地設置於隔離層412或下線路板413上,而是採用複數第一導光結構4132接近於鍵盤裝置4之第一側45,且複數第二導光結構4122接近於鍵盤裝置4之第二側46之結構設計。因此,投射至下線路板413之至少一光束B可被投射至接近於鍵盤裝置4之第一側45之第一出光區域4011A,使鍵盤裝置4中接近於其第一側45之按鍵40發光。同樣地,投射至隔離層412之至少一光束B可被投射至接近於鍵盤裝置4之第二側46之第二出光區域 4011B,使鍵盤裝置4中接近於其第二側46之按鍵40發光。由於複數第一導光結構4132或複數第二導光結構4122係互相錯開地設置,因此,投射至隔離層412之至少一光束B以及投射至下線路板413之至少一光束B不互相干涉。
第二.由於隔離層412具有複數開孔4121,其複數開孔4121會影響隔離層412之導光效果,使其導光效果較低落。因此,本較佳實施例係採用複數第二導光結構4122接近於軟性電路板44以及發光元件42之結構設計,藉由接近發光元件42之處具有較大之光束量的特性,以補償複數開孔4121所造成之影響,使複數第一導光結構4132或複數第二導光結構4122之導光效果接近。
第三,由於發光元件42之高度大於隔離層412或下線路板413之厚度和,使得發光元件42所產生之至少一光束B可同時投射至隔離層412以及下線路板413中,使鍵盤裝置4中之所有按鍵40發光。更由於發光元件42所產生之光束量比較小體積之發光元件之光束量大,故鍵盤裝置4具有均勻地發光效果。
根據上述可知,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4於薄膜開關電路41上設置複數第一導光結構4132以及複數第二導光結構4122,以取代引導光束之導光板,由於鍵盤裝置4未設置有導光板,故鍵盤裝置4之高度可降低而具有較小之體積。接下來,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4係採用較大體積之發光元件42,故發光元件42所產生之至少一光束B之光束量比較小體積之發光元件之光束量大,使得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4具有較佳之發光效果,且發光元件42之成本比具有較小體積之發光元件低。同時,由於鍵盤裝置4未設置有導光板,因此設置發光元件42於其中亦不增加鍵盤裝置4之高度。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除了可採用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之鍵盤裝置4完全相同之結構之外,其薄膜開關電路之上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三導光結構,複數第三導光結構係設置於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鍵盤裝置之中央區域(例如圖5中之左方側與右方側之間),用以引導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複數第三出光區域,其中複數第三出光區域係被設置於位於鍵盤裝置之中央區域上之複數按鍵帽上。而其鍵盤裝置採用體積較大之至少一發光元件,其高度為0.6毫米而大於薄膜開關電路之各層厚度和,以便至少一發光元件所產生之至少一光束得以投射至薄膜開關電路之各層。
因應薄膜開關電路上之複數第一導光結構、複數第二導光結構以及複數第三導光結構,至少一發光元件所產生之至少一光束分別投射至下線路板、隔離層以及上線路板,且分別經由複數第一導光結構、複數第二導光結構以及複數第三導光結構而被投射至複數第一出光區域、複數第二出光區域以及複數第三出光區域。因此,至少一發光元件所產生之至少一光束可充分地被利用,而進一步提升鍵盤裝置之發光效果。
再者,本發明更提供一第二較佳實施例。請同時參閱圖6以及圖7,圖6係為本發明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圖7係為本發明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結構示意圖。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5包括複數按鍵50、一薄膜開關電路51、至少一發光元件52以及一支撐板53。複數按鍵50顯露於鍵盤裝置5之一上表面,且每一按鍵50包括一按鍵帽501、一連接元件502以及一彈性元件503。上述元件由上至下依序為按鍵帽501、連接元件502、彈性元件503、薄膜開關電路51以及支撐板53,而支撐板53承載複數按鍵50以及至少一發光元件52於其上。
按鍵50中,按鍵帽501顯露於鍵盤裝置5之上表面,且其具有一出光區域5011,連接元件502位於支撐板53與按鍵帽501之間,用以連接支撐板53以及按鍵帽501並使按鍵帽501相對於支撐板53上下移動。彈性元件503位於薄膜開關電路51以及按鍵帽501之間且穿過連接元件502而與按鍵帽501接觸,用以提供一彈性力予按鍵帽501,使按鍵帽501復位,於本較佳實施例中,出光區域5011係為雷雕透光區域所形成雷雕字樣或雷雕圖樣,且連接元件502係為剪刀式連接元件,而彈性元件503係以透光橡膠材質所製成。也就是說,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5係為筆記型電腦用之鍵盤裝置。
由圖6以及圖7可知,複數按鍵50被分為複數第一按鍵50A以及複數第二按鍵50B,複數第一按鍵50A係設置於鍵盤裝置5之一第一側54之鄰近處,且複數第二按鍵50B則設置於鍵盤裝置5之一第二側55之鄰近處。複數出光區域5011被分為複數第一出光區域5011A以及複數第二出光區域5011B,複數第一出光區域5011A係設置於複數第一按鍵50A之按鍵帽501上,且複數第二出光區域5011B則設置於複數第二按鍵50B之按鍵帽501上。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鍵盤裝置5之第一側54係為鍵盤裝置5之上方側,而鍵盤裝置5之第二側55則為鍵盤裝置5之下方側。
薄膜開關電路51中,薄膜開關電路51係設置於複數彈性元件503之下方,薄膜開關電路51具有對應於複數按鍵50之複數按鍵接點514,薄膜開關電路51包括一上線路板511、一隔離層512以及一下線路板513。上線路板511具有複數上接點5111,隔離層512位於上線路板511之下方,且隔離層512具有對應於複數上接點5111之複數開孔5121,複數開孔5121用以當薄膜開關電路51被觸壓時被複數上接點5111伸入。下線路板513位於隔離層512之下方,具有對應於複數上接點5111之複數下接點5131 而與複數上接點5111以及複數開孔5121共同形成複數按鍵接點514。
本較佳實施例之至少一發光元件52之結構以及運作情形大致上與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故不再多加說明,而其不同之處在於,本較佳實施例之至少一發光元件52係設置於下線路板513上且電性連接於下線路板513而得以被驅動,且得以產生至少一光束B。當然,本較佳實施例中之至少一發光元件52之高度與上線路板511、隔離層512以及下線路板513之厚度與上述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也就是說,至少一發光元件52之高度大於上線路板511、隔離層512以及下線路板513中之至少二者之厚度和。
隔離層512更包括複數第一導光結構5122,複數第一導光結構5122設置於隔離層512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鍵盤裝置5之第一側54(亦即圖7中之上方側),用以引導至少一光束B投射至複數第一出光區域5011A。而上線路板511更包括複數第二導光結構5112設置於上線路板511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鍵盤裝置5之第二側55(亦即圖7中之下方側),用以引導至少一光束B投射至複數第二出光區域5011B。於本較佳實施例中,上線路板511、隔離層512以及下線路板513皆以可透光材料所製成,且可透光材料由聚碳酸酯(PC)材質所製成,而複數第一導光結構5122以及複數第二導光結構5112皆為咬花結構。
當按鍵帽501被使用者觸壓,且按鍵帽501相對於支撐板53往下移動時,相對應之連接元件502由展開狀態變更為疊合狀態且相對應之彈性元件503被按鍵帽501觸壓而被壓縮,以抵頂薄膜開關電路51之按鍵接點514以產生一按鍵訊號。當按鍵帽501不再被觸壓時,相對應之彈性元件503由壓縮狀態恢復而提供彈性力予按鍵帽501,使按鍵帽501復位,且連接元件502恢復為展開狀態。
圖6中,當至少一發光元件52產生至少一光束B時,至少一光束B 被投射至隔離層512以及上線路板511中,且至少一光束B分別經由複數第一導光結構5122以及複數第二導光結構5112而分別投射至按鍵帽501之第一出光區域5011A以及第二出光區域5011B,使複數第一按鍵50A以及複數第二按鍵50B發光。
於另一較佳實施例中,另一較佳實施例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除了可採用與第二較佳實施例之鍵盤裝置5完全相同之結構之外,其薄膜開關電路之下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三導光結構,複數第三導光結構係設置於下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鍵盤裝置之中央區域(例如圖7中之上方側與下方側之間),用以引導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複數第三出光區域,其中複數第三出光區域係被設置於位於鍵盤裝置之中央區域上之複數按鍵帽上。而其鍵盤裝置採用體積較大之至少一發光元件,其高度為0.8毫米而大於薄膜開關電路之各層厚度和,以便至少一發光元件所產生之至少一光束得以投射至薄膜開關電路之各層。
此外,本發明更提供一第三較佳實施例。請同時參閱圖8以及圖9,圖8係為本發明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結構側視示意圖,而圖9係為本發明具有發光按鍵之鍵盤裝置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結構示意圖。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6包括複數按鍵60、一薄膜開關電路61、至少一發光元件62、一支撐板63以及一軟性電路板64。複數按鍵60顯露於鍵盤裝置6之一上表面,且每一按鍵60包括一按鍵帽601、一連接元件602以及一彈性元件603。上述元件由上至下依序為按鍵帽601、連接元件602、彈性元件603、薄膜開關電路61以及支撐板63,軟性電路板64係位於薄膜開關電路61之一側,而支撐板63承載複數按鍵60以及至少一發光元件62於其上。本較佳實施例中之各元件之結構以及功能大致上與第一較佳實施例相同,故相同之處不再多加說明。
本較佳實施例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6與第一較佳實施例之不同之處有三,第一,按鍵60包括按鍵帽601、連接元件602以及彈性元件603,而未包括按鍵殼體,也就是說,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6係為筆記型電腦用之鍵盤裝置。其中,複數按鍵60被分為複數第一按鍵60A、複數第二按鍵60B以及複數第三按鍵60C,複數第一按鍵60A係設置於鍵盤裝置6之一第一側65之鄰近處,且複數第二按鍵60B設置於鍵盤裝置6之一第二側66之鄰近處,而複數第三按鍵60C則設置於鍵盤裝置6之一中央區域67,其中央區域67係位於其第一側65與其第二側66之間。
複數出光區域6011被分為複數第一出光區域6011A、複數第二出光區域6011B以及複數第三出光區域6011B,複數第一出光區域6011A係設置於複數第一按鍵60A之按鍵帽601上,且複數第二出光區域6011B則設置於複數第二按鍵60B之按鍵帽601上,而複數第三出光區域6011C則設置於複數第三按鍵60C之按鍵帽601上。於本較佳實施例中,鍵盤裝置6之第一側65係為鍵盤裝置6之下方側,而鍵盤裝置6之第二側66則為鍵盤裝置6之上方側。
第二,薄膜開關電路61中,薄膜開關電路61係設置於複數彈性元件603之下方,薄膜開關電路61具有對應於複數按鍵60之複數按鍵接點614,且薄膜開關電路61包括一上線路板611、一隔離層612以及一下線路板613。隔離層612除了具有對應於複數上接點6111之複數開孔6121之外,更包括複數第一導光結構6122,其設置於隔離層612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鍵盤裝置6之第一側65,用以引導至少一光束B投射至複數第一出光區域6011A。下線路板613除了具有對應於複數上接點6111之複數下接點6131之外,更包括複數第二導光結構6132,其設置於下線路板613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鍵盤裝置6之第二側66,用以引導至少一光束B投 射至複數第二出光區域6011B。而上線路板611除了構成複數按鍵接點614之複數上接點6111之外,更包括複數第三導光結構6112,其設置於上線路板611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鍵盤裝置6之中央區域67(圖9中之鍵盤裝置6之上方側與下方側之間),用以引導至少一光束B投射至複數第三出光區域6011C。於本較佳實施例中,上線路板611、隔離層612以及下線路板613皆以可透光材料所製成,且可透光材料由壓克力塑膠(PMMA)材質所製成,而複數第一導光結構6112、複數第二導光結構6132以及第三導光結構6122皆為導光油墨所形成。
第三,至少一發光元件62係採用體積較大之側向式發光二極體,且至少一發光元件62之高度約為0.8毫米,使得至少一發光元件62所產生之至少一光束B得以投射至薄膜開關電路61之上線路板611、隔離層612以及下線路板613中。
根據上述各較佳實施例可知,本發明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於薄膜開關電路上設置複數導光結構,而將薄膜開關電路作為導光板使用,使得鍵盤裝置不須設置導光板於其中,而降低鍵盤裝置之高度,以縮小其體積。此外,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係採用較大體積之發光元件,其發光元件所產生之至少一光束之光束量比較小體積之發光元件之光束量大,使得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具有較佳之發光效果。另一方面,較大體積之發光元件之成本比具有較小體積之發光元件低,因此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之成本可降低。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因此凡其它未脫離本發明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於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鍵盤裝置
2、3、4、5、6‧‧‧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
10、20、30、40、50、60‧‧‧按鍵
21、31、41、51、61‧‧‧薄膜開關電路
22、34‧‧‧導光板
23、32‧‧‧背光模組
24、33‧‧‧主電路板
25、43‧‧‧支撐座
35、53、63‧‧‧支撐板
42、52、62、232‧‧‧發光元件
44、64‧‧‧軟性電路板
45、54、65‧‧‧鍵盤裝置之第一側
46、55、66‧‧‧鍵盤裝置之第二側
67‧‧‧鍵盤裝置之中央區域
101‧‧‧一般鍵
102‧‧‧數字鍵
103‧‧‧功能鍵
201、301、401、501、601‧‧‧按鍵帽
202、402‧‧‧按鍵殼體
203、303、403、503、603‧‧‧彈性元件
211、411、511、611‧‧‧上線路板
212、412、512、612‧‧‧隔離層
213、413、513、613‧‧‧下線路板
221‧‧‧導光網點
302‧‧‧剪刀式連接元件
40A、50A、60A‧‧‧第一按鍵
40B、50B、60B‧‧‧第二按鍵
414、514、614‧‧‧按鍵接點
502、602‧‧‧連接元件
60C‧‧‧第三按鍵
4132、5122、6122‧‧‧第一導光結構
4122、5112、6132‧‧‧第二導光結構
6112‧‧‧第三導光結構
2011、4011、5011、6011‧‧‧出光區域
2111、4111、5111‧‧‧上接點
2121、4121、5121‧‧‧開孔
2131、4131、5131‧‧‧下接點
4011A、5011A、6011A‧‧‧第一出光區域
4011B、5011B、6011B‧‧‧第二出光區域
6011C‧‧‧第三出光區域
B‧‧‧光束
圖1係習知鍵盤裝置之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2係習知具有發光按鍵之鍵盤裝置之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3係另一習知具有發光按鍵之鍵盤裝置之結構剖面示意圖
圖4係本發明具有發光按鍵之鍵盤裝置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5係本發明具有發光按鍵之鍵盤裝置於第一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6係本發明具有發光按鍵之鍵盤裝置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7係本發明具有發光按鍵之鍵盤裝置於第二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結構示意圖。
圖8係本發明具有發光按鍵之鍵盤裝置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局部結構側視示意圖。
圖9係本發明具有發光按鍵之鍵盤裝置於第三較佳實施例中之外觀結構示意圖。
4‧‧‧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
40‧‧‧按鍵
41‧‧‧薄膜開關電路
42‧‧‧發光元件
43‧‧‧支撐座
44‧‧‧軟性電路板
45‧‧‧鍵盤裝置之第一側
46‧‧‧鍵盤裝置之第二側
401‧‧‧按鍵帽
402‧‧‧按鍵殼體
403‧‧‧彈性元件
40A‧‧‧第一按鍵
40B‧‧‧第二按鍵
411‧‧‧上線路板
412‧‧‧隔離層
413‧‧‧下線路板
414‧‧‧按鍵接點
4011‧‧‧出光區域
4111‧‧‧上接點
4121‧‧‧開孔
4122‧‧‧第二導光結構
4131‧‧‧下接點
4132‧‧‧第一導光結構
4011A‧‧‧第一出光區域
4011B‧‧‧第二出光區域
B‧‧‧光束

Claims (21)

  1. 一種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包括:複數按鍵,顯露於該鍵盤裝置之一上表面,且每一該按鍵具有一出光區域;至少一發光元件,位於該複數按鍵之下方,用以產生至少一光束;以及一薄膜開關電路,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之下方,用以被該複數按鍵觸發而產生複數按鍵訊號,且該薄膜開關電路包括:一上線路板,具有複數上接點;一隔離層,位於該上線路板之下方,該隔離層具有對應於該複數上接點之複數第一開孔,該複數第一開孔用以當該薄膜開關電路被觸壓時被該複數上接點伸入;以及一下線路板,位於該隔離層之下方,具有對應於該複數上接點之複數下接點而與該複數上接點形成複數按鍵接點;其中該上線路板、該隔離層以及該下線路板係以可透光材質所製成,且該上線路板、該隔離層以及該下線路板中之至少二者具有導光功能而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下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一導光結構,設置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該鍵盤裝置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一出光區域,而該隔離層更包括複數第二導光結構,設置於該隔離層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該鍵盤裝置之一第二側,用以引導該至少一 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二出光區域。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一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一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第一側之鄰近處,而該至少一第二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二發光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二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第二側之鄰近處。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上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三導光結構,設置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位於該鍵盤裝置之一中央區域,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三出光區域。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三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三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三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中央區域。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隔離層更包括複數第一導光結構,設置於該隔離層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該鍵盤裝置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一出光區域,而該上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二導光結構,設置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該鍵盤裝置之一第二側,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二出光區域。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一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一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第一側之鄰近處,而該至少一第二出光 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二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二光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第二側之鄰近處。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下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三導光結構,設置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位於該鍵盤裝置之一中央區域,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三出光區域。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8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三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三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三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中央區域。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上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一導光結構,設置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該鍵盤裝置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一出光區域,而該下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二導光結構,設置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該鍵盤裝置之一第二側,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二出光區域。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一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一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第一側之鄰近處,而該至少一第二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二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二光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第二側之鄰近處。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0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隔離層更包括複數第三導光結構,設置於該隔離層之一下表面上且位於該鍵 盤裝置之一中央區域,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三出光區域。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三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三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三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中央區域。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上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一導光結構,設置於該上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該鍵盤裝置之一第一側,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一出光區域,該下線路板更包括複數第二導光結構,設置於該下線路板之一下表面上且接近於該鍵盤裝置之一第二側,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二出光區域,而該隔離層更包括複數第三導光結構,設置於該隔離層之一下表面上且位於該鍵盤裝置之一中央區域,用以引導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複數出光區域中之至少一第三出光區域。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第一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一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一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第一側之鄰近處,該至少一第二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二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二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第二側之鄰近處,而該至少一第三出光區域係設置於該複數按鍵中之至少一第三按鍵上,且該至少一第三按鍵係設置於該鍵盤裝置之該中央區域。
  1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導光 結構係V形切割(V-CUT)之微結構、咬花結構或導光油墨。
  1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更包括一支撐板,用以承載該複數按鍵,且每一該按鍵包括:一按鍵帽,顯露於該鍵盤裝置之該上表面,且該出光區域設置於該按鍵帽上;一連接元件,位於該支撐板與該按鍵帽之間,用以連接該支撐板以及該按鍵帽並使該按鍵帽相對於該支撐板上下移動;以及一彈性元件,位於該薄膜開關電路以及該按鍵帽之間,用以提供一彈性力予該按鍵帽,使該按鍵帽復位。
  1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更包括一支撐座,用以承載該複數發光按鍵,且每一該發光按鍵包括:一按鍵帽,顯露於該鍵盤裝置之一上表面,且該出光區域設置於該按鍵帽上;一按鍵殼體,位於該支撐座以及該按鍵帽之間,用以承載該按鍵帽;以及一彈性元件,穿過該按鍵殼體且位於該薄膜開關電路以及該按鍵帽之間,用以提供一彈性力予該按鍵帽,使該按鍵帽復位。
  1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之高度大於該上線路板、該隔離層以及該下線路板中之至少二者之厚度和,且該至少一發光元件係側向式發光二極體(Side view Light Emitting Diode)。
  2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更包括一軟 性電路板,設置於該薄膜開關電路之一側,用以設置該至少一發光元件於其上。
  2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其中該至少一發光元件係設置於該下線路板上,使該至少一發光元件所產生之該至少一光束投射至該上線路板以及該隔離層。
TW101148399A 2012-12-19 2012-12-19 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 TW2014267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8399A TW201426798A (zh) 2012-12-19 2012-12-19 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
CN 201320007877 CN203054736U (zh) 2012-12-19 2013-01-08 具有发光功能的键盘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1148399A TW201426798A (zh) 2012-12-19 2012-12-19 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426798A true TW201426798A (zh) 2014-07-01

Family

ID=48737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1148399A TW201426798A (zh) 2012-12-19 2012-12-19 具有發光功能之鍵盤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054736U (zh)
TW (1) TW201426798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90319B (zh) * 2015-12-03 2017-11-10 赛诺威盛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054736U (zh) 2013-07-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01276B (zh) 發光鍵盤裝置
TWI636475B (zh) 發光鍵盤
TWI416565B (zh) 發光鍵盤
US8890014B1 (en) Luminous keyboard and light guide plate module thereof
TW201501161A (zh) 發光鍵盤裝置
TWI451290B (zh) 發光鍵盤
TW201426801A (zh) 具有發光按鍵之感應式鍵盤裝置
TWI687951B (zh) 鍵盤裝置
TWI423289B (zh) 薄膜線路板以及應用此薄膜線路板之發光鍵盤
TW201909220A (zh) 發光鍵盤
TW201926393A (zh) 發光鍵盤
TW201421518A (zh) 發光鍵盤
TW201503195A (zh) 發光鍵盤
TW201316368A (zh) 發光鍵盤
TWM534889U (zh) 具薄膜開關功能之背光模組
TW201421516A (zh) 發光鍵盤
TWM541103U (zh) 發光鍵盤
TWI436239B (zh) 具有導光管之發光鍵盤
TWI500061B (zh) 發光鍵盤裝置
TWI501275B (zh) 發光鍵盤裝置
TW201320135A (zh) 發光鍵盤
TWI408716B (zh) 發光鍵盤
TW201901725A (zh) 發光鍵盤
CN102800516B (zh) 发光键盘
TW201913704A (zh) 發光鍵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