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3986B - 上鎖裝置及具備其之操作裝置上鎖系統 - Google Patents

上鎖裝置及具備其之操作裝置上鎖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3986B
TWI433986B TW99101516A TW99101516A TWI433986B TW I433986 B TWI433986 B TW I433986B TW 99101516 A TW99101516 A TW 99101516A TW 99101516 A TW99101516 A TW 99101516A TW I433986 B TWI433986 B TW I433986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key
push
drive shaft
identification
c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991015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043767A (en
Inventor
Kazuo Yuhi
Takashi Ishitsuka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Lock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398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147756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03989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4227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Lock Kk filed Critical Honda Lock Kk
Publication of TW2010437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0437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39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3986B/zh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Description

上鎖裝置及具備其之操作裝置上鎖系統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上鎖裝置之改良及具備其之操作裝置上鎖系統,該上鎖裝置具備:內藏有特定之識別機構之板狀鑰匙;設於裝置本體,可供前述板狀鑰匙插入之鑰匙插入部;及設於該鑰匙插入部,可辨識插入該鑰匙插入部之板狀鑰匙之識別機構的辨識機構;且,當該辨識機構辨識出前述識別機構時,可使上鎖對象作動。
相關之上鎖裝置,例如如日本特表2003-507253號公報所揭示,已為公知。
先前之相關上鎖裝置中,辨識機構係於將板狀鑰匙完全插入鑰匙插入部之時點,辨識板狀鑰匙之識別機構。如此之上鎖裝置,在使用者具有識別機構不同之複數之板狀鑰匙之情形下,將辨識機構無法辨識之錯誤之板狀鑰匙插入鑰匙插入部時,至將該板狀鑰匙完全插入鑰匙插入部,會因辨識機構無法進行辨識,而導致板狀鑰匙插入至鑰匙插入部之深處之推入操作成為徒勞。
本發明係鑑於相關情況而完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可於將板狀鑰匙往鑰匙操作部之插入途中使辨識機構可作動,且於板狀鑰匙為非合乎規格者之情形下,可使該板狀鑰匙之進一步之徒勞性插入操作停止之操作性良好的上鎖裝置、及具備該上鎖裝置之操作裝置上鎖系統。
為達成前述目的,本發明之第1特徵之上鎖裝置在於具備:內藏有特定之識別機構之板狀鑰匙;設於裝置本體,可供前述板狀鑰匙插入之鑰匙插入部;及設於該鑰匙插入部,可辨識插入該鑰匙插入部之板狀鑰匙之識別機構的辨識機構;且,於該辨識機構辨識出前述識別機構時,可使上鎖對象作動;其特徵在於:將前述辨識機構配置成使其可於前述板狀鑰匙向前述鑰匙插入部之插入途中辨識前述識別機構,且於前述鑰匙插入部設置有推入規制機構,以於該辨識機構無法辨識出前述識別機構時,阻止前述板狀鑰匙之進一步插入,而當藉由該推入規制機構解除規制而使前述板狀鑰匙被推入至特定之推入保持位置時,使前述上鎖對象可作動。又,前述上鎖對象係對應於後述之本發明之實施例中之操作裝置2。
又,本發明除第1特徵外,其第2特徵在於:前述鑰匙插入部包含:固設於前述裝置本體之外側鑰匙盒、與可納入前述板狀鑰匙之一部分且可滑動地嵌合於該外側鑰匙盒的內側鑰匙盒而構成;該內側鑰匙盒可在納入前述板狀鑰匙之一部分時之初始位置、與可供前述板狀鑰匙往前述鑰匙插入部完全插入之推入保持位置之間移動;前述推入規制機構係以於前述辨識機構無法辨識出前述識別機構時,將前述內側鑰匙盒約束於初始位置之方式而構成。
又,本發明除第2特徵外,其第3特徵在於:前述推入規制機構包含:可旋動地支持於前述外側鑰匙盒之旋動構件、設於前述內側鑰匙盒且與在其初始位置及推入保持位 置間之移動連動而使前述旋動構件旋轉之凸輪、及設於前述外側鑰匙盒與前述旋動構件間且於上鎖時阻止前述旋動構件之旋動之磁鐵鎖構成;且,該磁鐵鎖具備作為前述辨識機構之辨識磁鐵,前述板狀鑰匙具備對應於前述辨識磁鐵之識別磁鐵作為前述識別機構。
又,本發明除第2及第3特徵外,其第4特徵在於:於前述內側鑰匙盒,連接有將其向初始位置賦能之復原彈簧;於前述內側及外側鑰匙盒間,設置有推閂機構,以於每次進行該內側鑰匙盒之推入操作時,交互地重複該內側鑰匙盒之推入保持位置之鎖止、與該鎖止之解除;又,於前述內側鑰匙盒及前述板狀鑰匙之間,設置有防脫機構,以於該內側鑰匙盒之推入保持位置阻止從該板狀鑰匙自該內側鑰匙盒之脫離。
又,本發明之第5特徵在於:其係具備第1特徵之上鎖裝置之操作裝置上鎖系統,且包含:操作裝置,其係藉由支持於裝置本體之操作旋鈕之旋動,經由連結於其之中間驅動軸而操作操作對象;及前述上鎖裝置。該上鎖裝置具備:內藏有特定之識別機構之板狀鑰匙;固設於裝置本體之外側鑰匙盒;於該外側鑰匙盒內,可納入前述板狀鑰匙之一部分,且可於特定之初始位置及推入保持位置間滑動的內側鑰匙盒;可於該內側鑰匙盒之初始位置,辨識容納於其之前述板狀鑰匙之前述識別機構的辨識機構;及推入規制機構,其係當前述辨識機構在前述板狀鑰匙往前述內側鑰匙盒被插入時,無法辨識出前述識別機構時,阻止前 述內側鑰匙盒推入前述推入保持位置,而於辨識出前述辨識機構時,能夠使前述內側鑰匙盒往前述推入保持位置推入;於前述中間驅動軸及前述內側鑰匙盒之間,構成有於前述內側鑰匙盒之初始位置阻止前述中間驅動軸之旋轉,而於前述內側鑰匙盒之推入保持位置容許前述中間驅動軸之旋轉之旋轉操作規制機構。又,前述操作對象,係對應於後述之本發明之實施例中之電源開關3及轉向鎖裝置4。
又,本發明除第5特徵外,其第6特徵在於:將前述旋轉操作規制機構包含以下而構成:規制桿,其係一體形成於前述內側鑰匙盒而成;及規制槽,其係形成於前述中間驅動軸而供前述規制桿卡合,且於前述內側鑰匙盒之初始位置阻止前述中間驅動軸之旋轉,而於前述內側鑰匙盒之推入保持位置容許前述中間驅動軸之旋轉。
又,本發明除第6特徵外,其第7特徵在於將上述中間驅動軸包含以下而構成:第1中間驅動軸,其係可滑動地花鍵嵌合於前述操作旋鈕,且經由前述規制桿連結於前述內側鑰匙盒;及第2中間驅動軸,其係圍繞該第1中間驅動軸而可滑動地支承於前述裝置本體;於該等第1及第2中間驅動軸間,構成離合器,其在前述內側鑰匙盒之初始位置為關閉狀態,在推入保持位置為開啟狀態;經由當從前述操作旋鈕對前述第2中間驅動軸之驅動扭力達到特定值以上時會於操作旋鈕及第2中間驅動軸間產生滑動之扭力限制器,而連結前述操作旋鈕及前述第2中間驅動軸之間。又,前述離合器係對應於後述之本發明之實施例中之外花 鍵12a及內花鍵13a。
根據本發明之第1特徵,在插入鑰匙插入部之板狀鑰匙為非合乎規格者之情形下,板狀鑰匙側之識別機構與外側鑰匙盒側之辨識機構不對應,因此辨識機構無法辨識識別機構,而藉由推入規制機構,阻止往內側鑰匙盒之推入保持位置之移行,使用者於此時不必將板狀鑰匙更深地插入外側鑰匙盒內,即可獲知板狀鑰匙為非合乎規格者,因而可防止徒勞之操作。因此,只有在板狀鑰匙為合乎規格者之情形下,才容許板狀鑰匙往推入保持位置之推入,可使上鎖對象作動。
根據本發明之第2特徵,在容納於內側鑰匙盒之板狀鑰匙為非合乎規格者之情形下,經由將內側鑰匙盒藉由推入規制機構約束於初始位置,可防止板狀鑰匙之徒勞的推入操作,有助於提高操作性。
根據本發明之第3特徵,由於推入規制機構係以可旋動地支持於外側鑰匙盒之旋動構件、設於內側鑰匙盒且與其初始位置及推入保持位置間之移動連動而使旋動構件旋轉之凸輪、及設於外側鑰匙盒與旋動構件間且於上鎖時阻止旋動構件之旋動之磁鐵鎖所構成,且,該磁鐵鎖具備作為辨識機構之辨識磁鐵,板狀鑰匙具備對應於辨識磁鐵之識別磁鐵來作為識別機構,故針對推入規制機構可使用比較便宜之磁鐵鎖,可謀求上鎖裝置之成本降低。
根據本發明之第4特徵,在藉由合乎規格之板狀鑰匙將 內側鑰匙盒推入至推入保持位置之情形下,可藉由推閂機構將內側鑰匙盒約束於推入保持位置,且藉由防脫機構阻止板狀鑰匙從該內側鑰匙盒脫離。
根據本發明之第5特徵,在容納於內側鑰匙盒之板狀鑰匙為非合乎規格者之情形下,板狀鑰匙側之識別機構不與外側鑰匙盒側之辨識機構對應,因此辨識機構無法辨識識別機構,而藉由推入規制機構,內側鑰匙盒依然保持於初始位置,故操作裝置之中間驅動軸藉由設於其與內側鑰匙盒間之旋轉操作規制機構而被阻止旋動,使操作旋鈕之旋動操作無法進行。在板狀鑰匙為合乎規格者之情形下,藉由推入規制機構解除規制,將內側鑰匙盒往推入保持位置推入,解除根據旋轉操作規制機構之規制,故其後可旋動操作旋鈕,且經由中間驅動軸操作操作對象。因此,鑰匙有內藏識別機構之板狀鑰匙之一片即已足夠,又因鑰匙操作僅進行一次即可,故可謀求構造之簡單化,且可使操作性優良化。
根據本發明之第6特徵,藉由簡單之旋轉操作規制機構,可進行操作旋鈕及中間驅動軸之旋轉規制。
根據本發明之第7特徵,在不具有合乎規格之板狀鑰匙者因惡作劇而欲強行旋轉操作旋鈕11之情形下,藉由扭力限制器之滑動作用,僅操作旋鈕旋轉,而可保護操作旋鈕及第2中間驅動軸等以免其過負荷。而且,內側鑰匙盒之初始位置處,第1中間驅動軸及第2中間驅動軸間之離合器為關閉狀態,因此即使利用操作旋鈕使第1中間驅動軸旋 轉,該旋轉亦無法傳達至第2中間驅動軸,故可防止操作對象之不當之操作。
本發明之前述以外之目的、特徵及優點,可根據附圖從以下詳述之較佳實施例的說明而獲得深一層之了解。
以下,基於附圖對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進行說明。
首先,於圖1~圖4中,在安裝於車輛,例如機車之頭管(未圖示)之具備顯示面板5的裝置本體1上設有:作為上鎖對象之操作裝置2、藉由該操作裝置2進行開啟/關閉操作之作為操作對象之電源開關3、藉由同操作裝置2進行上鎖/解鎖操作之作為操作對象之轉向鎖裝置4、及使可進行前述操作裝置2之上鎖/解鎖之上鎖裝置6。以下對此依次說明。又,以下之說明係以顯示面板5之表方向為前,以背方向為後。
[操作裝置2、電源開關3及轉向鎖裝置4]
圖1~圖3中,裝置本體1具備顯示面板5、與以螺絲固定於該顯示面板5之背面且將中空部作為滑動孔7a之支持筒7,顯示面板5上設有與滑動孔7a同軸狀地排列之環狀裝飾金屬口件8、與具有相對於支持筒7之前端之止動面10a且連結裝飾金屬口件8及支持筒7間之連結筒10。
於裝飾金屬口件8及支持筒7上旋轉及滑動自如地嵌合有操作旋鈕11之帽型軀幹部11a,藉由該軀幹部11a之後端之鍔11b交互抵接前述止動面10a與支持筒7之前端,使得可規制操作旋鈕11之滑動行程。
又,操作旋鈕11具備從軀幹部11a之頂壁向外方突出之提鈕11c、及從軀幹部11a之頂部向支持筒7突出且與之同心之驅動軸11d,且,於該驅動軸11d之外周可滑動地花鍵嵌合有中空圓筒狀之第1中間驅動軸12,該第1中間驅動軸12係藉由復原彈簧14而於操作旋鈕11側賦能。於該第1中間驅動軸12之外周配設有中空圓筒狀之第2中間驅動軸13,該第2中間驅動軸13係可旋轉及可滑動地嵌合於前述滑動孔7a。
於第1中間驅動軸12之外周及第2中間驅動軸13之內周分別形成有外花鍵12a及內花鍵13a,其在第1中間驅動軸12從操作旋鈕11側之初始位置(參照圖3)向後方移動特定距離時會彼此卡合(參照圖5、圖16)。即,外花鍵12a及內花鍵13a係構成因應第1中間驅動軸12之前方位置及後方位置而為開啟、關閉狀態之離合器。
又,於操作旋鈕11及第2中間驅動軸13之前端之間,如圖3、圖10及圖11所示,設置有扭力限制器15,其係將從操作旋鈕11朝向第2中間驅動軸13之扭力傳達限制在特定扭力以下。該扭力限制器15係包含:於操作旋鈕11之軀幹部11a之後端部沿其周向形成之梯形波狀驅動凸輪16;於第2中間驅動軸13之前端面沿周向形成,且卡合脫離自如地卡合於驅動凸輪16之梯形波狀從動凸輪17;及使第2中間驅動軸13以特定之設定荷重向驅動及從動凸輪16、17之卡合方向賦能之設定彈簧18。又,從操作旋鈕11向第2中間驅動軸13之傳達扭力之限度,係根據設定彈簧18之設定 荷重、與驅動及從動凸輪16、17之相互抵接之斜面的斜率而決定。
如圖3、圖12、圖13及圖15所示,於第2中間驅動軸13之後端部上可相對滑動地連結有從動軸20。從動軸20包含可旋轉地嵌合於滑動孔7a之傘部20a、自該傘部20a之中心部向後方突出之輸出軸部20b、及從該傘部20a之中心部向前方突出而向第1中間驅動軸12內突入之引導軸部20c。該輸出軸部20b於中間部具有曲軸21及定位突緣22,且係配置成使其前端部於支持筒7之後端部一體化形成之開關盒25內突出,且將定位突緣22抵接於開關盒25之前端壁。
前述復原彈簧14係圍繞從動軸20之引導軸部20c並縮設於傘部20a與第1中間驅動軸12之間,且前述設定彈簧18係縮設於前述傘部20a與第2中間驅動軸13之間。因此,前述復原彈簧14及設定彈簧18亦發揮將從動軸20朝後方賦能,將定位突緣22保持於與開關盒25之前端壁之抵接位置的作用。
於傘部20a設置有依周向排列之複數之連結孔23,且於該等連結孔23內,以軸向可滑動之方式卡合有突設於第2中間驅動軸13之後端之複數之連結爪24。
如圖3所示,於前述開關盒25收容前述電源開關3。該電源開關3如先前之普通者,係具備連結於輸出軸部20b之前端且保持可動接點之可動接點保持具3a、及固定於開關盒25且保持與前述可動接點協動之固定接點之固定接點保持具3b,該可動接點保持具3a係藉由操作旋鈕11,並經由第 1、第2中間驅動軸12、13及從動軸20而驅動,可於電源關閉位置OFF及電源開啟位置ON(參照圖1)間旋動。
另一方面,於前述曲軸21之一側方,於支持筒7之側壁,設有於半徑方向予以貫通之引導孔27,藉由該引導孔27,可滑動地支承可對於機車之轉向桿28之鎖孔29固定脫離自如之轉向鎖栓30,且,於固著於該轉向鎖栓30之內端之作動板31上連動連結有前述曲軸21,當操作旋鈕11從電源關閉位置OFF向與電源開啟位置ON相反之側之轉向鎖定位置LOCK旋動時,使轉向鎖栓30進入鎖孔29,於操作旋鈕11之其他操作位置ON、OFF時,將轉向鎖栓30從鎖孔29抽出。又,於支持筒7與轉向鎖栓30之間縮設有於將其從鎖孔29向抽出方向賦能之解鎖彈簧32。如此,藉由曲軸21、作動板31、轉向鎖栓30及解鎖彈簧32構成轉向鎖裝置4。
[上鎖裝置6]
圖1~圖3及圖17中,於前述顯示面板5以鄰接於前述操作旋鈕11之方式設置有用於板狀鑰匙34之附擋板36插入口35,於該插入口35連接中空部之作為鑰匙插入部之外側鑰匙盒37係連設於前述支持筒7之一側。該外側鑰匙盒37係沿支持筒7之軸線長狀延伸且沿支持筒7之半徑方向形成扁平之匣形,於其內側,以可於顯示面板5旁之初始位置A(參照圖4、圖17)、與外側鑰匙盒37之後端壁旁之推入保持位置B(參照圖5、圖18)之間滑動的方式,嵌合有可容納板狀鑰匙34之前端部之作為鑰匙插入部之內側鑰匙盒38。 此時,內側鑰匙盒38之於外側鑰匙盒37內之滑動方向係設定為與前述支持筒7之滑動孔7a之軸向,即第1、第2中間驅動軸12、13之滑動方向平行。
圖4、圖17中,於前述外側及內側鑰匙盒37、38之間,設置有可將內側鑰匙盒38約束於初始位置A之推入規制機構40。該推入規制機構40具備:旋動構件41,其具有旋轉自如地嵌合於形成於外側鑰匙盒37之外側壁之圓形突起37a的杯狀轂41a;及固定芯42,其係可相對旋轉地嵌合於該轂41a而以螺釘43固著於外側鑰匙盒37之外側壁。旋動構件41具有從轂41a向半徑方向突出之臂41b,且於其前端部突設有向內側鑰匙盒38突出之卡止栓41c。另一方面,於內側鑰匙盒38上形成有可滑動地卡合前述卡止栓41c之凸輪45,該凸輪45包含:缺口狀傾斜槽45a,其於內側鑰匙盒38占據初始位置A時,以臂41b呈往斜後方之姿勢使卡止栓41c較深進入(參照圖17);及平坦面45b,其從該傾斜槽45a之開口緣向內側鑰匙盒38之入口沿內側鑰匙盒38之滑動方向延伸;又,藉由對應於內側鑰匙盒38從初始位置A往推入保持位置B移動而使卡止栓41c從與傾斜槽45a卡合之位置向與平坦面45b卡合之位置(參照圖18)移動,使臂41b即旋動構件41旋動。因此,若於內側鑰匙盒38之初始位置A預先阻止旋動構件41之旋動,則可將內側鑰匙盒38約束於初始位置A,若解除該旋動之約束,則可使內側鑰匙盒38向推入保持位置B移動。於轂41a之外端設置有缺口47,該缺口47係經設定缺口寬以容納向固定芯42之半徑方 向突出之固定臂42a而限制旋動構件41之旋動角度。
如圖4、圖17所示,將控制前述旋動構件41之旋動約束及該約束解除之磁鐵鎖50係設於固定芯42及轂41a間。轂41a係以不妨礙內側鑰匙盒38之滑動,且其端面與內側鑰匙盒38之內側面成同一面之方式而配置。該磁鐵鎖50係包含:形成於與前述固定芯42之轂41a相對之端面之特定處的複數之磁鐵支持孔51;可滑動地嵌合於該等磁鐵支持孔51之複數之栓狀之作為辨識機構之辨識磁鐵52;容納於磁鐵支持孔51而將辨識磁鐵52朝突出方向賦能之彈簧53;及形成於轂41a之固定芯42之相對面,且於旋動構件41之初始位置A將所有辨識磁鐵52之前端部以彈簧53之賦能力卡合之複數之鎖孔54。如此,辨識磁鐵52藉由與鎖孔54之卡合,將旋動構件41約束於初始位置A(參照圖3),若從鎖孔54脫離,則容許旋動構件41之旋動(參照圖4)。
前述板狀鑰匙34,如圖1、圖4所示,內藏有將其插入內側鑰匙盒38時,可使前述辨識磁鐵52從鎖孔54脫離之複數之作為識別機構之識別磁鐵55。
如圖17~圖20所示,於外側鑰匙盒37及內側鑰匙盒38間,構成有推閂機構56,其係每當進行內側鑰匙盒38之推入操作時,交互地重複內側鑰匙盒38之對於推入保持位置B之鎖止、與該鎖止之解除。該推閂機構56係包含:可擺動地藉由支軸57軸支於內側鑰匙盒38之後端部之擋止臂58、及形成於外側鑰匙盒37之內側面且卡合擋止臂58之前端之閂鎖栓58a之心型的一方向循環槽59的公知者;其一 方向循環槽59具備:往槽59a,其係納入閂鎖栓58a而容許自內側鑰匙盒38之初始位置A之推入(參照圖17);止動凹部59b,其係在內側鑰匙盒38之到達最初推入界限位置之推入操作(參照圖18)結束後,承受閂鎖栓58a而將內側鑰匙盒38鎖於推入保持位置B(參照圖19);及返回槽59c,其係在內側鑰匙盒38之第二次到達至推入界限位置之推入操作(參照圖20)結束後,使閂鎖栓58a返回往槽59a。因此,藉由內側鑰匙盒38之第一次推入操作,可將其約束於推入保持位置,藉由第二次推入操作,可解除該約束。即,內側鑰匙盒38之第一次及第二次之任一次推入操作,均有必要推入至超越應鎖止之推入保持位置B之推入界限位置。
同樣如圖17~圖20所示,當容納有板狀鑰匙34之內側鑰匙盒38到達至推入保持位置B時,藉由防脫機構60,阻止板狀鑰匙34從內側鑰匙盒38脫離。該防脫機構60包含:形成於板狀鑰匙34之側端之卡止凹部61(參照圖1);從與該卡止凹部61相對之內側鑰匙盒38之側壁之窗孔67的一側緣向另一側緣延伸,且於前端具有可卡脫於卡止凹部61之膨大頭部62a之可擺動性彈性卡止臂62;及形成於相對於板狀鑰匙34之卡止凹部61之內側面,且可容納膨大頭部62a之卡止解除凹部69;且,彈性卡止臂62係與內側鑰匙盒38一體化形成。如此,在內側鑰匙盒38位於初始位置A時(參照圖17),膨大頭部62a可自由出入於外側鑰匙盒37之卡止解除凹部69,因此板狀鑰匙34可一面將膨大頭部62a向卡止解除凹部69側推離,一面可自由進行向內側鑰匙盒38之抽 出抽入,但若將內側鑰匙盒38推入至推入保持位置B(參照圖18~圖20),則膨大頭部62a會藉由外側鑰匙盒37之平坦之內側面而推入至板狀鑰匙34之卡止凹部61,因此使板狀鑰匙34無法從內側鑰匙盒38脫離。
圖4及圖17中,於內側鑰匙盒38一體化形成有規制桿39。該規制桿39係貫通形成於外側鑰匙盒37之側壁之開口部68、形成於前述支持筒7之側壁之引導槽64、及設於前述第2中間驅動軸13之側壁之規制槽65,而卡合於前述第1中間驅動軸12之後端部外周之環狀連結槽12b。因此,規制桿39及連結槽12b可將內側鑰匙盒38之軸向之動作傳達至第1中間驅動軸12,且容許第1中間驅動軸12之旋轉。
引導槽64係沿內側鑰匙盒38之於外側鑰匙盒37內之滑動方向而以直線狀延伸,且卡合於該引導槽64之規制桿39可將內側鑰匙盒38之移動傳達至第1中間驅動軸12。
前述規制槽65係如圖4(B)所示,其包含:與支持筒7之滑動孔7a之軸線平行之第1及第2縱槽65a、65b;從第1縱槽65a之後端部向與第2縱槽65b相反之方向延伸之較短第1橫槽65c;及連結第1及第2縱槽65a、65b之後端部間之第2橫槽65d;且,第1及第2縱槽65a、65b(參照圖4(B)、圖8(B)),於操作旋鈕11之電源關閉位置OFF及轉向鎖定位置LOCK,為使內側鑰匙盒38之初始位置A及推入保持位置B間之移動成為可能,容許與規制桿39之軸向相對移動;第1橫槽65c(參照圖5(B)、圖6(B))於內側鑰匙盒38之推入保持位置B,為使操作旋鈕11之電源關閉位置OFF及電源開 啟位置ON間之旋動成為可能,容許與規制桿39之周向相對移動;第2橫槽65d(參照圖7(B)、圖8(B))於內側鑰匙盒38之推入保持位置B,為使於操作旋鈕11之推動狀態下之電源關閉位置OFF及轉向鎖定位置LOCK間之旋動成為可能,容許與規制桿39之周向相對移動。又,於第2縱槽65b及第2橫槽65d間形成有使其間之規制桿39之相對移動容易之斜面66。藉由前述規制桿39及規制槽65,構成規制第2中間驅動軸13之旋轉之旋轉操作規制機構。
以下,茲對該實施例之作用進行說明。
現如圖3所示,內側鑰匙盒38為空的狀態,使操作旋鈕11位於電源關閉位置OFF。於該狀態,藉由復原彈簧14之賦能力向操作旋鈕11側推壓之第1中間驅動軸12,係經由規制桿39而將內側鑰匙盒38向初始位置A推壓。該內側鑰匙盒38之初始位置A係藉由規制桿39抵接於支持筒7之引導槽64之前端壁而規定。於該內側鑰匙盒38之初始位置A,內側鑰匙盒38係藉由包含磁鐵鎖50之推入規制機構40而鎖止,又使第1中間驅動軸12之外花鍵12a從第2中間驅動軸13之內花鍵13a離開。
又,規制桿39係卡合於第2中間驅動軸13之規制槽65之第1縱槽65a,阻止第2中間驅動軸13之旋轉,構成於該第2中間驅動軸13與操作旋鈕11間之扭力限制器15,如圖10所示,驅動及從動凸輪16、17係藉由設定彈簧18(參照圖3)之固定荷重而處於卡合狀態,並將操作旋鈕11保持於電源關閉位置OFF。如此狀態下如果因惡作劇而強行旋轉操作旋 鈕11,則如圖11所示,只會使驅動及從動凸輪16、17相互滑動而使第2中間驅動軸13後退,可維持電源開關3之關閉狀態,且可保護操作旋鈕11及第2中間驅動軸13等免於過負荷。且,於內側鑰匙盒38之初始位置A,因第1中間驅動軸12之外花鍵12a與第2中間驅動軸13之內花鍵13a係處於非卡合狀態,故即使因操作旋鈕11而第1中間驅動軸12被旋轉,該旋轉亦不會傳達至第2中間驅動軸13,因此可維持電源開關3之OFF狀態,防止電源開關3之不當操作。扭力限制器15之如此之作用,於後述之轉向鎖狀態下亦同樣會產生。
為使機車運轉,如圖4及圖17所示,若將板狀鑰匙34從顯示面板5之插入口35向內側鑰匙盒38插入,會使板狀鑰匙34之識別磁鐵55與外側鑰匙盒37之磁鐵鎖50之辨識磁鐵52面對面。此時,若板狀鑰匙34為非合乎規格者,則其識別磁鐵55無法被辨識磁鐵52辨識,磁鐵鎖50維持上鎖狀態而阻止旋動構件41之旋動,故藉由該旋動構件41保持於使其卡止栓41c卡止於內側鑰匙盒38之傾斜槽45a之狀態,即因推入規制機構40為鎖止狀態,而阻止內側鑰匙盒38向推入保持位置B之移行。因此,使用者於此時無需將板狀鑰匙34較深插入於外側鑰匙盒37內,即可獲知板狀鑰匙34為非合乎規格者,進而可防止徒勞之操作,有助於操作性之提高。
因此,若重新將合乎規格板狀鑰匙34插入內側鑰匙盒38,則經由辨識磁鐵52辨識該識別磁鐵55而磁鐵鎖50解 鎖,可旋動旋動構件41,故若進一步再推入板狀鑰匙34,則旋動構件41之卡止栓41c會從傾斜槽45a脫出而移向平坦面45b,內側鑰匙盒38會向推入保持位置B移行,且一面使規制桿39沿第2中間驅動軸13之第1縱槽65a向後方移動一面使第1中間驅動軸12抗著復原彈簧14之賦能力而移動至與第2中間驅動軸13之花鍵連結位置(參照圖5、圖16)。
若於內側鑰匙盒38之圖18所示之推入界限位置解除推入力,則內側鑰匙盒38會藉由復原彈簧14之賦能力稍許返回至特定之推入保持位置B,如圖19所示,藉由推閂機構56而鎖止。又,於該階段,板狀鑰匙34係藉由防脫機構60而如前所述地鎖止於內側鑰匙盒38,而無法從內側鑰匙盒38拔出。
又,規制桿39如圖5(B)所示,由於係到達至與第2中間驅動軸13之第1橫槽65c之對應位置,故,若將操作旋鈕11從電源關閉位置OFF向電源開啟位置ON側旋動,則彼此花鍵連結之第1中間驅動軸12及第2中間驅動軸13會與操作旋鈕11一起旋動,使第2中間驅動軸13之第1橫槽65c納入規制桿39(參照圖6(B))。此時,第2中間驅動軸13驅動連結於電源開關3之從動軸20,使電源開關3為開啟狀態。因此,使用者可藉由操作未圖示之引擎作動按鈕而作動引擎。
於操作旋鈕11之電源作動位置ON,規制桿39係藉由第1橫槽65c而阻止第1中間驅動軸12之軸向之動作,故支持規制桿39之內側鑰匙盒38亦固定於該位置。
機車之駕駛結束後,若使用者將操作旋鈕11從電源開啟 位置ON旋動至電源關閉位置OFF,則電源開關3會藉由與前述相反之作用變為關閉狀態,可停止引擎之運轉。此時,第1橫槽65c與第2橫槽65d於第1縱槽65a之長度方向彼此錯開,故若規制桿39從第1橫槽65c脫出,則會抵接於第1縱槽65a之內側壁,而被阻止向第2橫槽65d之移行(參照圖5(B))。
其後,進行機車之轉向鎖止,首先,如圖7所示,將操作旋鈕11推至電源關閉位置OFF。藉由該推壓操作,第2中間驅動軸13將第2橫槽65d移動至對應於規制桿39之位置,故其後若將操作旋鈕11旋動至轉向鎖定位置LOCK,則第1及第2中間驅動軸12、13亦一同旋動。如此,根據第1中間驅動軸12之朝轉向鎖定位置LOCK之旋動,如圖8所示,會將從動軸20旋動至轉向鎖定位置LOCK,故可使得從動軸20之曲軸21經由作動板31而推出鎖栓30,且嵌入轉向桿28之鎖孔29,使機車成為轉向鎖止狀態。另一方面,根據第2中間驅動軸13之朝轉向鎖定位置LOCK之旋動,如圖8(B)所示,第2橫槽65d會將規制桿39誘導至第2縱槽65b,故規制桿39可於第2縱槽65b內滑動,因此亦可使支持規制桿39之內側鑰匙盒38移動。因此,若再將內側鑰匙盒38推入至推入界限位置(參照圖20),則內側鑰匙盒38將從源自推閂機構56之鎖止狀態解脫,故第2中間驅動軸13可藉由復原彈簧14之賦能力,經由規制桿39將內側鑰匙盒38返回至初始位置A,又於該初始位置A,防脫機構60為解鎖狀態,故可將板狀鑰匙34從內側鑰匙盒38抽出。
又,於操作旋鈕11之電源關閉位置OFF,規制桿39可於第1縱槽65a內滑動,因此支持規制桿39之內側鑰匙盒38亦可移動,故若進行內側鑰匙盒38之向推入界限位置之推入操作,則根據與轉向鎖止時同樣之作用,可將內側鑰匙盒38返回至初始位置A,且將板狀鑰匙34從內側鑰匙盒38抽出。
如此,由於該操作裝置上鎖系統中,鑰匙為一片內藏有識別磁鐵55之板狀鑰匙34即可,鑰匙操作亦僅需一次,故可謀求構造之簡單化,且可使操作性優良化。
本發明並非局限於前述實施例者,在不脫離其主旨之範圍內亦可進行各種設計變更。例如,本發明並不限於機車,亦可適用於用於汽車之電源開關、轉向鎖裝置等之操作裝置之上鎖裝置。又,亦可於內側鑰匙盒38之推入保持位置B及初始位置A使之電性或機械性同步而直接進行電源開關等控制裝置之開啟/關閉。
1‧‧‧裝置本體
2‧‧‧操作裝置(上鎖對象)
3‧‧‧電源開關(操作對象)
3a‧‧‧可動接點保持具
3b‧‧‧固定接點保持具
4‧‧‧轉向鎖裝置(操作對象)
5‧‧‧顯示面板
6‧‧‧上鎖裝置
7‧‧‧支持筒
7a‧‧‧滑動孔
8‧‧‧裝飾金屬口件
10‧‧‧連結筒
10a‧‧‧止動面
11‧‧‧操作旋鈕
11a‧‧‧軀幹部
11b‧‧‧鍔
11c‧‧‧提鈕
11d‧‧‧驅動軸
12‧‧‧第1中間驅動軸
12a‧‧‧外花鍵
12b‧‧‧連結槽
13‧‧‧第2中間驅動軸
13a‧‧‧內花鍵
14‧‧‧復原彈簧
15‧‧‧扭力限制器
16‧‧‧驅動凸輪
17‧‧‧從動凸輪
18‧‧‧設定彈簧
20‧‧‧從動軸
20a‧‧‧傘部
20b‧‧‧輸出軸部
20c‧‧‧引導軸部
21‧‧‧曲軸
22‧‧‧定位突緣
23‧‧‧連結孔
24‧‧‧連結爪
25‧‧‧開關盒
27‧‧‧引導孔
28‧‧‧轉向桿
29‧‧‧鎖孔
30‧‧‧轉向鎖栓
31‧‧‧作動板
32‧‧‧解鎖彈簧
34‧‧‧板狀鑰匙
35‧‧‧插入口
36‧‧‧擋板
37‧‧‧外側鑰匙盒(鑰匙插入部)
37a‧‧‧圓形突起
38‧‧‧內側鑰匙盒(鑰匙插入部)
39‧‧‧規制桿
40‧‧‧推入規制機構
41‧‧‧旋動構件
41a‧‧‧轂
41b‧‧‧臂
41c‧‧‧卡止栓
42‧‧‧固定芯
42a‧‧‧固定臂
43‧‧‧螺絲
45‧‧‧凸輪
45a‧‧‧傾斜槽
45b‧‧‧平坦面
47‧‧‧缺口
50‧‧‧磁鐵鎖
51‧‧‧磁鐵支持孔
52‧‧‧辨識機構(辨識磁鐵)
53‧‧‧彈簧
54‧‧‧鎖孔
55‧‧‧識別機構(識別磁鐵)
56‧‧‧推閂機構
57‧‧‧支軸
58‧‧‧擋止臂
58a‧‧‧閂鎖栓
59‧‧‧循環槽
59a‧‧‧往槽
59b‧‧‧止動凹部
59c‧‧‧返回槽
60‧‧‧防脫機構
61‧‧‧卡止凹部
62‧‧‧彈性卡止臂
62a‧‧‧膨大頭部
64‧‧‧引導槽
65‧‧‧規制槽
65a‧‧‧第1縱槽
65b‧‧‧第2縱槽
65c‧‧‧第1橫槽
65d‧‧‧第2橫槽
66‧‧‧斜面
67‧‧‧窗孔
68‧‧‧開口部
69‧‧‧卡止解除凹部
圖1係本發明之實施例之電源開關及轉向鎖裝置之上鎖系統之立體圖。
圖2係同一裝置之正視圖。
圖3之(A)係圖2之3-3線剖面圖(操作旋鈕:電源關閉位置;板狀鑰匙:未裝入),(B)係同圖(A)之規制桿及規制槽之關係展開圖。
圖4之(A)係對應於圖3(A)之次一作用說明圖(操作旋鈕:電源關閉位置;裝入有板狀鑰匙之內側鑰匙盒:初始位 置),(B)係同圖(A)之規制桿及規制槽之關係展開圖。
圖5之(A)係對應於圖4(A)之次一作用說明圖(操作旋鈕:電源關閉位置;內側鑰匙盒:推入保持位置),(B)係同圖(A)之規制桿及規制槽之關係展開圖。
圖6之(A)係對應於圖5(A)之次一作用說明圖(內側鑰匙盒:推入保持位置;操作旋鈕:電源開啟位置),(B)係同圖(A)之規制桿及規制槽之關係展開圖。
圖7之(A)係對應於圖6(A)之次一作用說明圖(內側鑰匙盒:推入保持位置;操作旋鈕:於電源關閉位置之推壓狀態),(B)係同圖(A)之規制桿及規制槽之關係展開圖。
圖8之(A)係對應於圖7(A)之次一作用說明圖(內側鑰匙盒:推入保持位置;操作旋鈕:於轉向鎖定位置之推壓解除),(B)係同圖(A)之規制桿及規制槽之關係展開圖。
圖9之(A)係對應於圖8(A)之次一作用說明圖(於轉向鎖定狀態拔出板狀鑰匙),(B)係同圖(A)之規制桿及規制槽之關係展開圖。
圖10係圖3中之扭力限制器之側視圖。
圖11係同扭力限制器之作用說明圖。
圖12係圖3中之支持筒周圍之分解立體圖。
圖13係同支持筒周圍組裝狀態之立體圖。
圖14係圖3之14-14線放大剖面圖。
圖15係圖3之15-15線放大剖面圖。
圖16係圖5之16-16線放大剖面圖。
圖17係圖4之17-17線放大剖面圖(裝入有板狀鑰匙之內 側鑰匙盒:初始位置)。
圖18係對應於圖17之次一作用說明圖(內側鑰匙盒:用於朝推入保持位置約束之推入限界操作)。
圖19係對應於圖18之下一步之作用說明圖,圖5之19-19線剖面圖(內側鑰匙盒:約束於推入保持位置)。
圖20係對應於圖19之次一作用說明圖(內側鑰匙盒:用於推入保持位置之約束解除之推入限界操作)。
6‧‧‧上鎖裝置
34‧‧‧板狀鑰匙
37‧‧‧外側鑰匙盒
38‧‧‧內側鑰匙盒
39‧‧‧規制桿
40‧‧‧推入規制機構
41‧‧‧旋動構件
41a‧‧‧轂
41b‧‧‧臂
41c‧‧‧卡止栓
42‧‧‧固定芯
42a‧‧‧固定臂
43‧‧‧螺絲
45‧‧‧凸輪
45a‧‧‧傾斜槽
45b‧‧‧平坦面
47‧‧‧缺口
50‧‧‧磁鐵鎖
52‧‧‧辨識機構
54‧‧‧鎖孔
55‧‧‧識別機構
56‧‧‧推閂機構
57‧‧‧支軸
58‧‧‧擋止臂
58a‧‧‧閂鎖栓
59‧‧‧循環槽
59a‧‧‧往槽
59b‧‧‧止動凹部
59c‧‧‧返回槽
60‧‧‧防脫機構
61‧‧‧卡止凹部
62‧‧‧彈性卡止臂
62a‧‧‧膨大頭部
64‧‧‧引導槽
67‧‧‧窗孔
68‧‧‧開口部
69‧‧‧卡止解除凹部

Claims (5)

  1. 一種上鎖裝置,其係具備:內藏有特定之識別機構(55)之板狀鑰匙(34);設於裝置本體(1),可供前述板狀鑰匙(34)插入之鑰匙插入部(37、38);及設於該鑰匙插入部(37、38),可辨識插入該鑰匙插入部(37、38)之板狀鑰匙(34)之識別機構(55)的辨識機構(52);且,於該辨識機構(52)辨識出前述識別機構(55)時,可使上鎖對象(2)作動;將前述辨識機構(52)配置成使其可於前述板狀鑰匙(34)往前述鑰匙插入部(37、38)插入之途中辨識前述識別機構(55),且於前述鑰匙插入部(37、38)設置推入規制機構(40),以於該辨識機構(52)無法辨識出前述識別機構(55)時,阻止前述板狀鑰匙(34)之進一步插入,而當藉由該推入規制機構(40)解除規制而使前述板狀鑰匙(34)被推入至特定之推入保持位置(B)時,使前述上鎖對象(2)可作動;其特徵在於:前述鑰匙插入部(37、38)構成為包含:固設於前述裝置本體(1)之外側鑰匙盒(37)、及可納入前述板狀鑰匙(34)之一部分且可滑動地嵌合於該外側鑰匙盒(37)的內側鑰匙盒(38);該內側鑰匙盒(38)係可在納入前述板狀鑰匙(34)之一部分時之初始位置(A)、與可將前述板狀鑰匙(34)往前述鑰匙插入部(37、38)完全插入之推入保持位置(B)之間移動;前述推入規制機構(40)構成為包含:可旋動地支持於 前述外側鑰匙盒(37)之旋動構件(41)、設於前述內側鑰匙盒(38)且與在其初始位置(A)和推入保持位置(B)間之移動連動而使前述旋動構件(41)旋轉之凸輪(45)、及設於前述外側鑰匙盒(37)與前述旋動構件(41)間且於上鎖時阻止前述旋動構件(41)之旋動之磁鐵鎖(50);且,該磁鐵鎖(50)具備作為前述辨識機構之辨識磁鐵(52),前述板狀鑰匙(34)則具備對應於前述辨識磁鐵(52)之識別磁鐵(55)作為前述識別機構;前述磁鐵鎖(50)係在前述內側鑰匙盒(38)位於前述初始位置(A)的情況下前述辨識磁鐵(52)無法辨識出前述識別磁鐵(55)時處於阻止前述旋動構件(41)旋動之上鎖狀態而將前述內側鑰匙盒(38)約束於初始位置(A)。
  2. 如請求項1之上鎖裝置,其中,於前述內側鑰匙盒(38),連接有將其向初始位置(A)賦能之復原彈簧(14);於前述內側及外側鑰匙盒(37、38)間,設置有推閂機構(56),以於每次進行該內側鑰匙盒(38)之推入操作時,交互地重複該內側鑰匙盒(38)之推入保持位置(B)之鎖止、與該鎖止之解除;又,於前述內側鑰匙盒(38)及前述板狀鑰匙(34)之間,設置有防脫機構(60),以於該內側鑰匙盒(38)之推入保持位置(B)阻止從該板狀鑰匙(34)自該內側鑰匙盒(38)脫離。
  3. 一種操作裝置上鎖系統,其特徵在於具備請求項1之上鎖裝置,且包含:操作裝置(2),其係藉由支持於裝置本體(1)之操作旋 鈕(11)之旋動,經由連結於其之中間驅動軸(12、13)而操作操作對象(3、4);及前述上鎖裝置(6),其係具備:內藏有特定之識別機構(55)之板狀鑰匙(34);固設於裝置本體(1)之外側鑰匙盒(37);於該外側鑰匙盒(37)內納入前述板狀鑰匙(34)之一部分,且可於特定之初始位置(A)及推入保持位置(B)間滑動的內側鑰匙盒(38);可於該內側鑰匙盒(38)之初始位置(A),辨識容納於其之前述板狀鑰匙(34)之前述識別機構(55)的辨識機構(52);及推入規制機構(40),其係當前述辨識機構(52)在前述板狀鑰匙(34)被插入前述內側鑰匙盒(38)時,無法辨識出前述識別機構(55)時,阻止前述內側鑰匙盒(38)往前述推入保持位置(B)之推入,而於辨識出前述識別機構(55)時,能夠使前述內側鑰匙盒(38)往前述推入保持位置(B)推入;於前述中間驅動軸(12、13)及前述內側鑰匙盒(38)之間,構成有於前述內側鑰匙盒(38)之初始位置(A)阻止前述中間驅動軸(12、13)之旋轉,而於前述內側鑰匙盒(38)之推入保持位置(B)容許前述中間驅動軸(12、13)之旋轉之旋轉操作規制機構(39、65)。
  4. 如請求項3之操作裝置上鎖系統,其中,將前述旋轉操作規制機構包含以下而構成:規制桿(39),其係一體形成於前述內側鑰匙盒(38);及規制槽(65),其係形成於前述中間驅動軸(12、13)而供前述規制桿(39)卡合,且於前述內側鑰匙盒(38)之初始位置(A) 阻止前述中間驅動軸(12、13)之旋轉,而於前述內側鑰匙盒(38)之推入保持位置(B)容許前述中間驅動軸(12、13)之旋轉。
  5. 如請求項4之操作裝置上鎖系統,其中:將前述中間驅動軸包含以下而構成:第1中間驅動軸(12),其係可滑動地花鍵嵌合於前述操作旋鈕(11),且經由前述規制桿(39)連結於前述內側鑰匙盒(38);及第2中間驅動軸(13),其係圍繞該第1中間驅動軸(12)而可滑動地支承於前述裝置本體(1);於該等第1及第2中間驅動軸(12、13)間,構成離合器(12a、13a),其在前述內側鑰匙盒(38)之初始位置(A)為關閉狀態,在推入保持位置(B)為開啟狀態;經由當從前述操作旋鈕(11)對前述第2中間驅動軸(13)之驅動扭力達到特定值以上時會於操作旋鈕(11)及第2中間驅動軸(13)間產生滑動之扭力限制器(15),而連結前述操作旋鈕(11)及前述第2中間驅動軸(13)之間。
TW99101516A 2009-02-23 2010-01-20 上鎖裝置及具備其之操作裝置上鎖系統 TWI4339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39896A JP5147756B2 (ja) 2009-02-23 2009-02-23 操作装置施錠システム
JP2009039895A JP5342271B2 (ja) 2009-02-23 2009-02-23 施錠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3767A TW201043767A (en) 2010-12-16
TWI433986B true TWI433986B (zh) 2014-04-11

Family

ID=450010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99101516A TWI433986B (zh) 2009-02-23 2010-01-20 上鎖裝置及具備其之操作裝置上鎖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433986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043767A (en) 2010-1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898952B1 (en) Electric padlock
US6382003B1 (en) Lock apparatus
US6615630B2 (en) Door lock
CN113518845B (zh) 带有凸轮构件尾端件的机电锁芯
US6935148B2 (en) Lock engaging-and-disengaging mechanism
US6919797B2 (en) Remote-controlled lock
JP2010168882A (ja) シリンダ錠の保護装置
JP4353848B2 (ja) シリンダ錠
TWI433986B (zh) 上鎖裝置及具備其之操作裝置上鎖系統
JP5147756B2 (ja) 操作装置施錠システム
US20150345178A1 (en) Cylinder lock device
TWI616579B (zh) 圓筒鎖保護裝置
JP5342271B2 (ja) 施錠装置
US20060144105A1 (en) Lock core preventable to be pried unlocked
JP2009228310A (ja) 扉用錠装置
JP4295542B2 (ja) 防犯サムターン
JP4512922B2 (ja) シリンダ錠
JP2002276215A (ja) 電子錠
JP2007023670A (ja) サムタ−ン装置
JP4180886B2 (ja) サムターン錠
JP4025551B2 (ja) シリンダ錠装置
JP4403395B2 (ja) シリンダ錠
JP2554582Y2 (ja) シリンダ錠
JP4597745B2 (ja) サムターン
JP2000355267A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