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31987B - 使用多描述碼進行通道估計的方法和系統 - Google Patents

使用多描述碼進行通道估計的方法和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31987B
TWI431987B TW098140439A TW98140439A TWI431987B TW I431987 B TWI431987 B TW I431987B TW 098140439 A TW098140439 A TW 098140439A TW 98140439 A TW98140439 A TW 98140439A TW I431987 B TWI431987 B TW I43198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nnel
vector
channel vector
station
vector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098140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108676A (en
Inventor
Siddhartha Mallik
Alexei Y Gorokhov
Original Assignee
Qualcomm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lcomm Inc filed Critical Qualcomm Inc
Publication of TW2011086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1086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319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3198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 H04L1/003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transmitter evaluation of received explicit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20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 H04B17/24Monitoring; Testing of receivers with feedback of measurements to the transmitt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17Feedback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34Antenna weights or vector/matrix coeffici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04L25/0242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using matrix method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H04L25/024Channel estimation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s
    • H04L25/0256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21Feedback content
    • H04B7/0626Channel coefficients, e.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9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using feedback from receiving side
    • H04B7/0636Feedback format
    • H04B7/0639Using selective indices, e.g. of a codebook, e.g. pre-distortion matrix index [PMI] or for beam sel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Description

使用多描述碼進行通道估計的方法和系統
本專利申請案請求於2009年1月6日提出申請的、名稱為「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MULTIPLE DESCRIPTION CODES」、序號為61/142,826的美國臨時專利申請的優先權,該臨時申請已轉讓給本案的受讓人,並以引用方式加入本案。
概括地說,本發明公開內容涉及通訊,具體地說,涉及在無線通訊系統中實現通道估計的技術。
無線通訊系統被廣泛應用於提供各種類型的通訊內容(例如,語音、視頻、封包資料、訊息、廣播等)。這些無線系統可以是通過共享可用系統資源能夠支援多個用戶的多工存取系統。這種多工存取系統的例子係包括分碼多工存取(CDMA)系統、分時多工存取(TDMA)系統、分頻多工存取(FDMA)系統、正交FDMA(OFDMA)系統和單載波FDMA(SC-FDMA)系統。
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發射機可通過多個(K個)發射天線將資料傳輸發送給接收機的一或多個(R個)接收天線。K個發射天線和R個接收天線之間的無線通道包括從每個發射天線到每個接收天線的傳播通道。用於所有發射和接收天線的傳播通道會受到不同的衰落和多徑影響,並且會與不同的複合通道增益相關聯。如果能夠精確估計無線通道回應,則可以獲得資料傳輸的良好性能。因此,能夠提供精確通道估計的技術是值得期待的。
本發明描述了使用多描述碼(MDC)進行通道反饋以提高通道估計精確度的技術。對於使用MDC的通道反饋,使用一組編碼簿(並非單一的編碼簿)來對測量的通道向量進行量化。每個編碼簿可包括不同的一組通道向量或編碼字元。在不同的報告間隔中選擇不同的編碼簿,以便對在這些報告間隔中所獲得的測量通道向量進行量化。使用不同的編碼簿可提高通道估計的精確度。
在一個設計方案中,接收機獲得通訊通道的初始通道向量/測量通道向量。該初始通道向量是對通訊通道的回應的估計。接收機從一組編碼簿中選擇編碼簿,以用於對初始通道向量進行量化。然後,接收機基於初始通道向量從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擇通道向量。例如,接收機可選擇具有以下屬性的通道向量:(i)與正規化通道向量具有最大相關度的通道向量;或(ii)與初始通道向量具有最短距離的通道向量。接收機將所選擇的通道向量,可能還有所選擇的編碼簿,發送給發射機。
在一個設計方案中,發射機在多個報告間隔中接收由接收機發送的多個報告通道向量。每個報告通道向量是接收機根據初始通道向量所選擇的通道向量。發射機根據報告通道向量推導出通訊通道的最終通道向量。在一個設計方案中,發射機對報告通道向量中的相位模糊進行消除,以便獲得相位經修正的通道向量。發射機隨後根據該相位經修正的通道向量,產生用於發射機的多個發射天線的多個中間通道向量。每個中間通道向量包括在相位經修正的通道向量中用於一個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在另一個設計方案中,發射機在不消除相位模糊的情況下,產生每個中間通道向量,每個中間通道向量具有在報告通道向量中用於一個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在這兩個設計方案中,發射機根據用於發射天線的中間通道向量(例如,對發射天線的中間通道向量進行濾波),推導出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最終通道向量包括用於多個發射天線的多個通道增益。
下文對本發明公開內容的各個態樣和特徵進行更詳盡的描述。
本文所描述的技術可以用於各種無線通訊系統,例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和其他系統。術語「系統」和「網路」經常互換使用。CDMA系統可以實現諸如通用陸地無線電存取(UTRA)、cdma2000等的無線技術。UTRA包括寬頻CDMA(W-CDMA)和其他CDMA的變形。cdma2000涵蓋了IS-2000、IS-95和IS-856標準。TDMA系統可以實現諸如行動通訊全球系統(GSM)等的無線技術。OFDMA系統可以實現諸如演進的UTRA(E-UTRA)、超行動寬頻(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的無線技術。UTRA和E-UTRA是通用行動電信系統(UMTS)的一部分。3GPP長期進化(LTE)和高級的LTE(LTE-Advanced)是使用E-UTRA的UMTS的新版本,其在下行鏈路上採用OFDMA並在上行鏈路上採用SC-FDMA。在來自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3GPP)」的組織的文件中描述了UTRA、E-UTRA、UMTS、LTE、LTE-A和GSM。在來自名為「第三代合作夥伴計劃2(3GPP2)」的組織的文件中描述了cdma2000和UMB。本發明所描述的技術可用於上文所提及的系統和無線技術以及其他系統和無線技術。
圖1提供了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的發射機110和接收機150的設計方案的方塊圖。在一個設計方案中,發射機110可以是基地台的一部分,接收機150可以是用戶設備(UE)的一部分,在從基地台到UE的下行鏈路上進行資料傳輸的發送。在另一個設計方案中,發射機110可以是UE的一部分,接收機150可以是基地台的一部分,在從UE到基地台的上行鏈路上進行資料傳輸的發送。發射機110和接收機150還可以是其他實體的一部分。
在圖1所示的設計方案中,發射機110配有多個(K個)發射天線132a-132k,同時接收機150配有單一的接收天線152。在K個發射天線132a-132k和單一接收天線152之間形成多輸入單輸出(MISO)通道。為了簡便起見,考慮到低用戶行動性,可以假設MISO通道在頻率上是平坦的,而在時間上是相關的。MISO通道的回應可描述為:
h (n )=[h 1 (n )h 2 (n )...h K (n )] T
公式(1)
其中h k (n )是在時刻n ,位於發射天線k 和接收天線之間的複合通道增益,並且h (n )是在時刻n 的K×1實際通道向量,「 T 」表示轉置(transpose)。
h (n )是在時刻n 的MISO通道回應的K維複高斯向量。一般來說,通道向量代表了通訊通道的回應。通道向量包括用於一或多個發射天線和一或多個接收天線的通道增益資訊。
在發射機110處,發射處理器120產生引導頻符號,並將引導頻符號提供給K個發射機單元(TMTR)130a-130k。引導頻符號是發射機110和接收機150先驗已知的調制符號,引導頻符號還可稱為參考符號、訓練符號等。發射機單元130a-130k處理引導頻符號並產生K個調制信號,其中K個調制信號分別通過天線132a-132k進行發射。
在接收機150處,天線152從發射機110接收調制信號,並將所接收的信號提供給接收機單元(RCVR)154。接收機單元154對所接收到的信號進行處理,並將所接收的符號提供給通道估計器160。通道估計器160根據引導頻符號的接收符號來估計MISO通道的回應,並提供包括初始通道向量h ' (n )的初始通道估計,其中初始通道向量h ' (n )是對實際通道向量h (n )的估計。
接收機150對向量h ' (n )中的K個通道增益進行量化,並將K個經量化的通道增益作為反饋發送給發射機110。發送K個經量化的通道增益可能需要多個位元。通過定義包含有M個通道向量的編碼簿,以減少向回發送的信息量。從B維單位球體上的各向同性分布中獨立地選擇編碼簿中的M個通道向量,其中M=2B 。每一個通道向量可被稱作為編碼簿中的編碼字元,並且給每一個通道向量分配一個唯一的B-位元的索引。例如,B等於4,編碼簿包括16個通道向量,同時給每一個通道向量分配一個唯一的4-位元的索引。在編碼簿中選擇與初始通道向量h ' (n )最為匹配的通道向量,並將其標為g (n )。接收機150將所選擇的通道向量的B-位元索引發送給發射機110。
使用編碼簿對初始通道向量h ' (n )進行量化,能夠極大地減少向回發送的信息量。然而,所選擇的通道向量g (n )存在量化誤差,因此會降低發射機110推導通道估計的精確度。通過使用較大的編碼簿可以減少量化誤差。然而,對於較大的編碼簿而言,接收機150為了評估所有的編碼字元,就會需要進行較多的處理;同時用於傳送所選擇編碼字元的位元也會較多。
在一個態樣中,將多描述碼(multiple description code,MDC)用於通道反饋。一般來說,MDC指的是使用多個碼的描述來提高對信源進行描述的精確度。對於使用MDC的通道反饋而言,具有相似統計屬性的不同編碼簿,可使用於不同的通道反饋報告間隔中。使用不同的編碼簿會提高通道估計的精確度。使用MDC對時域中的通道估計進行量化,以利用低行動性的UE在時間上的通道相關。還使用MDC對頻域中的通道估計(例如,在次載波上)進行量化,從而使之可適用於中/低頻率選擇性通道。還用MDC對時頻(2D)通道估計進行量化。為了清楚起見,下面的大部分描述涵蓋了使用MDC對時域通道估計進行的量化。
將使用MDC的通道反饋用於全通道反饋和通道方向反饋。對於全通道反饋,通道範數(norms)/幅值和方向都要進行反饋。用於全通道反饋的編碼簿包括M個具有不同範數和方向的通道向量。對於通道方向反饋,具有單位範數的正規化通道向量按如下方式獲得:
公式(2)
其中∥h ' (n )∥代表h ' (n )的幅值。正規化通道向量包括通道方向資訊,同時正規化通道向量具有單位範數,因此通道的範數不用反饋。用於通道方向反饋的編碼簿包括單位範數的M個通道向量。
對於使用MDC的通道方向反饋,可產生多個(T個)具有良好統計特性的編碼簿。這通過從一大組可能的編碼簿中選擇T個最好的編碼簿來實現,以使得中斷正規化相關度在目標中斷概率處(例如,0.001)是最大的。可能的編碼簿是隨機產生的高斯編碼簿。對中斷正規化相關度作如下描述。具有M個編碼字元的編碼簿G 表示為G =[g 1 ,...,g M ],其中g m 是編碼簿中的第m 個編碼字元。中斷正規化相關度被定義為一個數值,使得實際通道向量h 和報告通道向量g 之間的正規化相關度以概率α小於或等於該數值,其中α為中斷概率。編碼簿G 的中斷正規化相關度按如下方式進行表示:
公式(3)
其中是由數值μ判定的編碼簿G 的中斷正規化相關度,其中數值μ為上述公式的解,是實際通道向量h 和編碼簿中的通道向量g m 之間的相關度,P()代表概率函數,「 H 」代表厄米特(Hermetian)轉置或共軛轉置。
從一大組可能的編碼簿中選擇T個最好的編碼簿的方式如下。對每個可能的編碼簿進行評估以決定它的中斷正規化相關度。對於給定的可能的編碼簿G j ,用於給定通道實現的實際通道向量h i 與編碼簿中的每個通道向量g m 進行相關,決定出最大的相關度並將其表示為。計算用於通道實現的特徵值(figure of merit)μ i ,並將其表示為。對多個通道實現進行評估,並對用於每個通道實現的特徵值採用相似的方式進行計算。決定使得所有通道實現有百分之α的特徵值是較差的數值μ,並將其設為編碼簿G j 的中斷正規化相關度。重複該處理程序以決定每一個可能編碼簿的中斷正規化相關度。將具有T個最高的中斷正規化相關度的T個可能編碼簿選擇為T個最好的編碼簿。這T個最好的編碼簿具有μ的最大值,以使得最大的相關度小於或等於μ∥h2 的概率為α。通過將相關度和由μ縮放的h 的範數進行比較來決定正規化相關度。還可以採用其他方法選擇或決定T個最好的編碼簿。
中斷正規化相關度可用於指示報告通道向量相對於實際通道向量的精確程度。中斷正規化相關度越大,報告通道向量的精度就越好,反之亦然。目標中斷概率用於指示報告通道向量不滿足中斷正規化相關度的時間百分比。一般來說,目標中斷概率越小(例如,較小的α),中斷正規化相關度就越小(例如,較小的μ),反之亦然。
所選擇使用的T個編碼簿包括不同組的通道向量。這T個編碼簿儲存在接收機150的記憶體164中,還儲存在發射機110的記憶體142中。
在接收機150處,量化器162從通道估計器160獲得初始通道向量h ' ( n ),並計算正規化通道向量,例如,可利用公式(2)進行計算。接收機150隨機選擇T個編碼簿中的一個編碼簿,以對正規化通道向量進行量化。接收機150選擇編碼簿,以使得以相等的機會選擇所有的T個編碼簿。量化器162計算正規化通道向量相對於在所選擇的編碼簿中每個通道向量的相關度,計算如下:
,其中
公式(4)
其中g m 是在所選擇的編碼簿中的第m 個通道向量,Q m 是通道向量g m 之間的相關度。
從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量化器162選擇具有最大相關度的通道向量,以作為報告通道向量g( n ) ,其中報告通道向量是正規化通道向量的最好量化版本。在一個設計方案中,量化器162同時提供所選擇通道向量的索引和所選擇編碼簿的索引,以作為通道反饋資訊。在另一個設計方案中,發射機110先驗已知接收機150所使用的選擇編碼簿的方案,量化器162僅提供所選擇通道向量的索引以作為通道反饋資訊。在這兩個設計方案中,由發射處理器170處理通道反饋資訊,並將其通過發射機單元172發送給發射機110。
在發射機110處,由接收機單元138處理來自接收機150的信號,以恢復出報告通道向量g (n )。發射通道估計器140接收報告通道向量,並根據L個最近的報告通道向量g (n )-g (n -L-1),推導出包括最終通道向量的最終通道估計,其中L是任意大於1的數值。最終通道向量是在時刻n +Δ對MISO通道回應的估計,其中一般說來
在一個設計方案中,通道估計器140首先對報告通道向量進行預處理以消除相位模糊。在當前的報告通道向量g (n )和每個較早的報告通道向量g (n -i )之間的相位θ i 按如下方式進行決定:
公式(5)
每個較早的通道向量的相位模糊可以按照下述方式進行消除:
公式(6)
其中是相位經過旋轉的通道向量。
如公式(1)所示,實際通道向量h (n )包括K個複合通道增益h k (n ),其中。每個發射天線k 的中間通道向量g k 可以定義為:
g k =[g k (n )g k (n -1)...g k (n -L-1)] T
公式(7)
其中g k (n -i )是在報告通道向量g (n -i )中用於發射天線k 的複合通道增益,其中。中間通道向量g k 包括在L個在最近的報告通道向量中用於發射天線k 的L個通道增益。
在一個設計方案中,使用最小均方誤差(MMSE)濾波器根據中間通道向量g k ,對在實際通道向量h (n )中的每一個通道增益h k (n )獨立地進行估計。為每個發射天線定義L×L的協方差矩陣R k 和L×1的相關向量c k ,具體如下所示:
公式(8)
公式(9)
其中E {}表示期望操作,「*」表示複共軛。
在一個設計方案中,根據對相應於發射機110和接收機150的UE速度的假設,可憑藉經驗對協方差矩陣和相關向量進行計算。例如,根據特定的通道模型對多個通道實現的g k 進行決定,並使用g k 計算協方差矩陣和相關向量。在另一個設計方案中,對於假設的UE速度,可以假設無線通道具有平坦的都卜勤(Doppler)功率譜。在這兩個設計方案中,考慮到健全性(robustness),可以將假設的UE速度選擇的相對高一些,例如5-10公里/小時。一般說來,協方差矩陣和相關向量可按以下方式進行計算:(i)根據特定通道模型的經驗進行計算;或(ii)根據報告通道向量進行即時計算。
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MMSE濾波器可定義為:
,其中
公式(10)
其中w k 是用於發射天線k 的MMSE濾波器。根據發射天線的協方差矩陣和相關向量,對不同的發射天線定義不同的MMSE濾波器。
如下所示,根據用於K個發射天線的MMSE濾波器,來決定最終通道向量的各分量:
,其中
公式(11)
其中是在時刻n+Δ對正規化的實際通道向量所作的估計。
還可以使用其他方式來決定最終通道向量的各分量。例如,通過對中間通道向量g k 中的L個通道增益求平均值以獲得
對於使用MDC的全通道反饋,可產生具有良好統計屬性的多個(T個)編碼簿。這通過從一大組可能的編碼簿(例如,隨機產生的高斯編碼簿)中選擇T個最好的編碼簿來實現,從而使得中斷歐幾裏得(Euclidean)距離在目標中斷概率處(例如,0.001)是最小的。除了使用歐幾裏得距離替換正規化相關度作為度量之外,中斷歐幾裏得距離的定義與中斷正規化相關度的定義相類似。將中斷歐幾裏得距離定義為一個數值,使得實際通道向量h 和報告通道向量g 之間的歐幾裏得距離小於或等於該數值的概率為α,其中α為中斷概率。選擇使用的T個編碼簿包括不同組的通道向量。
接收機150獲得初始通道向量h ' (n ),並從T個編碼簿中隨機選擇一個編碼簿,以對初始通道向量進行量化。接收機150選擇編碼簿,以使得以相等的機會選擇所有的T個編碼簿。如下所示,接收機150計算在初始通道向量和在所選擇編碼簿中的每個通道向量之間的歐幾裏得距離:
,其中
公式(12)
其中g m,k 是在所選擇編碼簿中的通道向量g m 中的第k 個分量,是在初始通道向量h ' (n )中的第k 個通道增益,D m 是通道向量h ' (n )和g m 之間的歐幾裏得距離。
接收機150從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擇在歐幾裏得距離的意義上最接近初始通道向量的通道向量。接收機150將所選擇通道向量g (n )的索引,可能還有所選擇編碼簿的索引,作為通道反饋資訊以進行提供。
發射機110接收報告通道向量g (n ),並根據L個最近的報告通道向量g (n )-g (n -L-1),以推導出最終通道向量。對於全通道反饋,發射機110可省略消除相位模糊的預處理程序。由於使用不同的方法來定義用於通道方向反饋和全通道反饋的編碼簿,因此這個步驟可以省略。發射機110根據L個報告通道向量,產生K個中間通道向量g k ,其中。發射機110根據中間通道向量(例如,使用MMSE濾波器)來決定最終通道向量中的通道增益。也可以使用其他方法(例如,求平均法)來決定在最終通道向量中的通道增益。
圖2提供了在無線通訊系統中的發射機210和接收機250的設計方案的方塊圖。在這個設計方案中,發射機210配有多個(K個)發射天線232a-232k,接收機250配有多個(R個)接收天線252a-252r。在K個發射天線232和R個接收天線252之間形成多輸入多輸出(MIMO)通道。為了簡潔起見,考慮到低用戶行動性,假設MIMO通道在頻率上是平坦的,但是在時間上是相關的。MIMO通道的回應可表示為:
公式(13)
其中h r , k (n )是在時刻n 、在發射天線k 和接收天線r 之間的複合通道增益,其中H (n )是在時刻n 的R×K實際通道矩陣。
在發射機210處,發射處理器220產生引導頻符號,並將其提供給K個發射機單元230a-230k。發射機單元230a-230k對引導頻符號進行處理,並產生K個調制信號,其中K個調制信號通過K個天線232a-232k進行發射。
在接收機250處,R個天線252a-252r從發射機210接收調制信號,每個天線252將各自接收的信號提供給相應的接收機單元254。每個接收機單元254處理其所接收到的信號,並將所接收到的符號提供給接收通道估計器260。通道估計器260根據引導頻符號的所接收符號來估計MIMO通道的回應,並提供包括初始通道矩陣H ' (n )的初始通道估計。初始通道矩陣H ' (n )還可以用初始通道向量h ' (n )來表示。
量化器262接收初始通道矩陣並執行量化。在一個設計方案中,量化器262忽略了R個接收天線之間的相關,並獨立地處理每個接收天線。在這個設計方案中,將初始通道矩陣H ' (n )中的每一行視為單獨的初始通道向量,並按照圖1的上述描述對該初始通道向量進行處理,以得到相應的報告通道向量g r (n ),其中。量化器262為所有的R個接收天線選擇一個編碼簿,也可以為不同的接收天線選擇不同的編碼簿。量化器262為R個接收天線提供R個報告通道向量。
在另一個設計方案中,量化器262利用R個接收天線之間的相關,並將初始通道矩陣視為一個長的初始通道向量h ' (n ),該初始通道向量的長度為K‧R。按照圖1的上述描述對該長的初始通道向量進行處理,以得到長的報告通道向量g (n )。
對於這兩個設計方案,量化器262會提供通道反饋資訊,其中通道反饋資訊包括R個報告通道向量或者一個長的報告通道向量,以及可能還有選擇的編碼簿。發射處理器270處理通道反饋資訊,並通過發射機單元272將其發送給發射機210。
在發射機210處,接收機單元238對來自接收機250的信號進行處理,並提供R個報告通道向量或一個長的報告通道向量。發射通道估計器240根據用於L個最近報告間隔的報告通道向量,推導出最終通道矩陣。最終通道矩陣也可用最終通道向量來表示。如果在每一個報告間隔中發送R個報告通道向量g r (n ),其中,則通道估計器240根據用於每個接收天線的L個最近的報告通道向量g r (n )-g r (n -L-1),推導出用於每個接收天線的最終通道向量,如上所述。如果在每一個報告間隔中發送一個長的報告通道向量g (n ),則通道估計器240根據L個最近的長的報告通道向量g (n )-g (n -L-1),推導出用於所有R個接收天線的最終長通道向量。通道估計器240對最終的長通道向量進行分解,以獲得用於每個接收天線的最終通道向量
在一個設計方案中,通過採用特定的接收機空間濾波/處理,將用於MIMO通道的通道矩陣轉換為等效通道矩陣。例如,利用奇異值分解將通道矩陣作如下分解:H ' (n )=U (n )Λ(n )V H (n ),其中U (n )是左奇異向量的單一(unitary)矩陣,Λ(n )是奇異值的對角矩陣,V (n )是右奇異向量的單一矩陣。將等效通道矩陣定義為:H eq (n )=U H (n )H ' (n )。使用MDC對H eq (n )的一或多個列進行量化,並將其作為通道反饋資訊來提供。還可以使用其他方法對等效通道矩陣進行定義,例如,通過採用其他的接收機空間濾波處理來進行定義。
這裏描述的技術可允許發射機根據不同報告間隔的多個報告通道向量,推導出更精確的通道估計。在不同的報告間隔中使用不同的編碼簿,使得接收機能夠擷取用不同方式表示的通道回應。當在發射機處組合這些不同的表示時(例如,使用MMSE濾波器),這些不同的表示會減少量化誤差並提高精度。該技術能提高通道估計的性能,相應地也會提高資料傳輸的性能。
圖3提供了用於報告從第一站到第二站的通訊通道的通道反饋的處理程序300的設計方案。處理程序300由第二站執行,其中該第二站可以是UE、基地台、或一些其他實體。第二站(例如,接收機150或250)獲得通訊通道的初始通道向量(例如,h ' ( n ))(方塊312)。初始通道向量可以是在時域上的通道估計,或者在頻域上的通道估計。第二站從一組編碼簿中選擇用於對初始通道向量進行量化的編碼簿(方塊314)。每一個編碼簿包括不同的一組通道向量/通道編碼字元。例如,在不同的報告間隔中選擇不同的編碼簿,以使得以平均的機會及/或相同的概率選擇所有的編碼簿。第二站根據初始通道向量,在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擇通道向量(方塊316)。第二站將所選擇的通道向量發送給第一站(方塊318)。例如,第二站將所選擇通道向量的索引,可能還有所選擇編碼簿的索引,作為通道反饋資訊進行發送。
在方塊316的一個設計方案中,對於通道方向反饋,每個編碼簿包括具有不同方向和單位幅值的通道向量。例如,如上所述,定義一組編碼簿以使得中斷正規化相關度相對於目標中斷概率是最大的。例如,如公式(2)所示,第二站根據初始通道向量獲得正規化的通道向量。例如,如公式(4)所示,第二站計算正規化通道向量與所選擇編碼簿中的每個通道向量的相關度。第二站在所選擇編碼簿的所有通道向量中選擇具有最大相關結果的通道向量。所選擇的通道向量僅包括通道方向資訊。
在方塊316的另一個設計方案中,對於全通道反饋,每個編碼簿包括具有不同方向和幅值的通道向量。例如,如上所述,定義一組編碼簿以使得中斷距離相對於目標中斷概率是最小的。例如,如公式(12)所示,第二站決定初始通道向量和所選擇編碼簿中每個通道向量之間的距離(例如,歐幾裏德距離)。第二站在所選擇編碼簿的所有通道向量中選擇具有最小距離的通道向量。所選擇的通道向量包括通道方向和幅值資訊。
根據除最大相關度或最小距離之外的一些其他度量,來決定所選擇的通道向量。一般說來,根據初始通道向量來計算用於所選擇編碼簿中的每個通道向量的度量。選擇和報告具有最佳度量的通道向量。
在一個設計方案中,例如,如圖1所示,初始通道向量是用於從第一站的多個發射天線到第二站的單一接收天線之間的MISO通訊通道。在另一個設計方案中,例如,如圖2所示,第二站配有多個接收天線。在用於MIMO通道的第一個設計方案中,獲得用於多個接收天線的多個初始通道向量(例如,,其中)。第二站獲得用於至少一個附加的接收天線的至少一個附加的初始通道向量。第二站根據至少一個附加的初始通道向量,在所選擇的編碼簿(或至少一個其他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擇至少一個通道向量。第二站將所有選擇的通道向量發送給第一站。
在用於MIMO通道的第二設計方案中,獲得用於多個接收天線的單一初始通道向量。第二站獲得用於多個接收天線的多個較短的初始通道向量(例如,,其中),其中每個接收天線對應一個較短的初始通道向量。第二站根據多個較短的初始通道向量,產生用於所有接收天線的初始通道向量(例如,)。第二站根據初始通道向量推導出用於所有接收天線的最終通道向量。
在用於MIMO通道的第三設計方案中,第二站獲得用於多個接收天線的多個初始通道向量,每個接收天線對應一個初始通道向量。第二站根據多個初始通道向量和特定的接收機空間濾波器,推導出等效的通道矩陣。第二站根據等效通道矩陣中的至少一個向量,在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擇至少一個通道向量。然後,第二站將至少一個所選擇的通道向量發送給第一站。
圖4提供了用於報告通道反饋的裝置400的設計方案。裝置400包括模組412,用於獲得從第一站到第二站的通訊通道的初始通道向量;模組414,用於在一組編碼簿中選擇對初始通道向量進行量化的編碼簿,其中每個編碼簿包括不同的一組通道向量;模組416,用於根據初始通道向量在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擇通道向量;模組418,用於將所選擇的通道向量從第二站發送給第一站。
圖5提供了用於對從第一站到第二站的通訊通道執行通道估計的處理程序500的設計方案。由第一站執行處理程序500,其中第一站可以是基地台、UE、或一些其他實體。第一站(例如,發射機110或210)接收由第二站在多個報告間隔中發送的多個報告通道向量(例如,g (n )-g (n -L-1))(方塊512)。該多個報告通道向量由第二站根據一組編碼簿來決定,其中每個編碼簿包括不同的一組通道向量/通道編碼字元。第一站根據多個報告通道向量,推導出用於通訊通道的最終通道向量(例如,)(方塊514)。
在方塊514的一個設計方案中,對於通道方向反饋,每個報告通道向量包括通道方向資訊,同時每個報告通道向量具有單位幅值。第一站在多個報告通道向量中消除相位模糊,以獲得多個相位經修正的通道向量,例如,如公式(6)所示。第一站根據多個相位經修正的通道向量,產生用於在第一站的多個發射天線的多個中間通道向量(例如,g k ),例如,如公式(7)所示。每個中間通道向量包括多個相位經修正的通道向量中用於一個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在另一個設計方案中,對於全通道反饋,每個報告通道向量包括通道方向和幅值資訊。第一站產生各個中間通道向量,各個中間通道向量具有在多個報告通道向量中用於一個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
對於通道方向反饋和全通道反饋兩者,第一站根據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中間通道向量,推導出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在一個設計方案中,例如,如公式(11)所示,第一站對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中間通道向量採用MMSE濾波器進行濾波,從而獲得用於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例如,如公式(8)和(9)所示,第一站決定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協方差矩陣和相關向量。例如,如公式(10)所示,第一站根據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協方差矩陣和相關向量,決定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MMSE濾波器。在另一個設計方案中,第一站對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中間通道向量進行平均,從而獲得用於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在任何情況下,最終通道向量包括多個用於在第一站的多個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
在一個設計方案中,第一站在每個報告間隔中,接收用於從第一站的多個發射天線到第二站的單一接收天線之間的MISO通道的一個報告通道向量。在另一個設計方案中,第一站在每個報告間隔中,接收用於從第一站的多個發射天線到第二站的多個接收天線之間的MIMO通道的多個報告通道向量。第一站接收用於每個接收天線的一個報告通道向量。第一站推導出用於多個接收天線的多個最終通道向量。每個最終通道向量用於一個不同的接收天線,同時可以根據用於該接收天線的報告通道向量來推導出。或者,第一站在每個報告間隔中接收一個用於MIMO通道的報告通道向量。該報告通道向量由第二站將用於第二站的多個天線的較小的初始通道向量進行連接而得到。第一站推導出用於多個接收天線的一個最終通道向量,並將該最終通道向量進行分解,從而得到用於多個接收天線的多個較小的最終通道向量。
圖6提供了用於執行通道估計的裝置600的設計方案。裝置600包括模組612,用於在第一站接收由第二站在多個報告間隔中發送的多個報告通道向量,其中多個報告通道向量由第二站根據一組編碼簿進行決定,每個編碼簿包括不同的一組通道向量;模組614,用於根據多個報告通道向量推導出最終通道向量。
圖4和圖6中的模組可包括處理器、電子設備、硬體設備、電子部件、邏輯電路、記憶體、軟體代碼、韌體代碼等,或者其任意的組合。
圖7提供了基地台710和UE 750的設計方案的方塊圖。基地台可被稱為節點B、演進的節點B(eNB)、存取點等。UE可被稱為行動站、終端、存取終端、用戶單元、站等。UE可以是蜂巢式電話、個人數位助理(PDA)、無線數據機、無線通訊設備、手持設備、筆記本電腦、無線電話等。在圖7所示的設計方案中,基地台710配有K個天線734a-734k,UE750配有R個天線752a-752r,其中一般說來
在基地台710處,發射處理器720從資料源712處接收用於一或多個UE的資料,並根據用於UE的一或多個調制和編碼方案,對該UE的資料進行處理(例如,編碼和調制),並提供用於所有UE的資料符號。發射處理器720還產生用於控制資訊的控制符號。發射處理器720進一步產生用於一或多個參考信號的參考符號/引導頻符號。MIMO處理器730對資料符號、控制符號及/或參考符號執行預編碼,如果適用的話;MIMO處理器給K個調制器(MOD)732a-732k提供K個輸出符號流。每個調制器732處理其輸出符號流(例如,用OFDM進行處理),從而獲得輸出取樣流。每個調制器732進一步修整其輸出取樣流(例如,轉換為類比信號、濾波、放大和升頻轉換),從而產生下行鏈路信號。來自調制器732a-732k的K個下行鏈路信號分別通過天線734a-734k進行發射。
在UE 750處,R個天線752a-752r接收來自基地台710的K個下行鏈路信號,每個天線752將所接收到的信號提供給相關聯的解調器(DEMOD)754。每個解調器754修整其所接收到信號(例如,濾波、放大、降頻轉換和數位化)以獲得取樣,並進一步對取樣進行處理(例如,進行OFDM處理)以獲得所接收的符號。每個解調器754給MIMO檢測器760提供所接收的資料符號,並將所接收的參考符號提供給通道處理器794。通道處理器794根據所接收的參考符號,估計從基地台710到UE 750的下行鏈路通道的回應,並將通道估計提供給MIMO檢測器760。MIMO檢測器760根據通道估計,對所接收符號執行MIMO檢測,並提供符號估計,其中符號估計是對所發送符號的估計。接收處理器770根據UE 750所使用的調制和編碼方案,對符號估計進行處理(例如,解調和解碼),將解碼資料提供給資料槽772,並將經解碼的控制資訊提供給控制器/處理器790。
UE 750估計下行鏈路通道回應,並產生包括報告通道向量的通道反饋資訊。UE 750還估計下行鏈路通道品質,並決定通道品質指示符(CQI)資訊。發射處理器780處理(例如,編碼和調制)反饋資訊(例如,通道反饋資訊、CQI資訊等)、來自資料源778的資料和參考信號,並由MIMO處理器782對其進行預編碼(如果能夠應用的話),調制器754a-754r對這些資訊進行進一步處理,從而產生通過天線752a-752r進行發射的R個上行鏈路信號。在基地台710處,由K個天線734a-734k接收來自UE 750的R個上行鏈路信號,並由解調器732a-732k進行處理。通道處理器744對從UE 750到基地台710的上行鏈路通道的回應進行估計,並將通道估計提供給MIMO檢測器736。MIMO檢測器736根據該通道估計來執行MIMO檢測,並提供符號估計。接收處理器738對符號估計進行處理,將經解碼的資料提供給資料槽739,並將經解碼的反饋資訊提供給控制器/處理器740。控制器/處理器740根據反饋資訊來控制發送到UE 750的資料傳輸。
控制器/處理器740和790分別指導基地台710和UE 750的操作。處理器794、處理器790及/或UE 750的其他處理器以及模組執行或指導圖3中提供的處理程序300,圖5中提供的處理程序500,及/或用於這裏所描述技術的其他處理程序。處理器744、處理器740及/或基地台710的其他處理器以及模組執行或指導圖3中提供的處理程序300,圖5中提供的處理程序500,及/或用於這裏所描述技術的其他處理程序。記憶體742和792分別儲存用於基地台710和UE 750的資料和程式碼。排程器746根據從UE所接收的反饋資訊,選擇用於在下行鏈路及/或上行鏈路上進行資料傳輸的UE 750及/或其他UE。
本領域技藝人士應當理解,資訊和信號可以使用多種不同的技術和方法來表示。例如,在貫穿上面的描述中提及的資料、指令、命令、資訊、信號、位元、符號和碼片可以用電壓、電流、電磁波、磁場或粒子、光場或粒子或者其任意組合來表示。
本領域技藝人士還應當明白,結合本發明而描述的各種示例性邏輯方塊、模組、電路和演算法步驟均可以實現成電子硬體、電腦軟體或它們的組合。為了清楚地表示硬體和軟體之間的可互換性,上面對各種示例性的部件、方塊、模組、電路和步驟均圍繞其功能進行了整體描述。至於這種功能是實現成硬體還是實現成軟體,取決於特定的應用和對整個系統所施加的設計約束條件。本領域技藝人士可以針對每個特定應用,以變通的方式實現所描述的功能,但是,這種實現決策不應解釋為背離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用於執行本發明所述功能的通用處理器、數位信號處理器(DSP)、專用積體電路(ASIC)、現場可程式閘陣列(FPGA)或其他可程式邏輯裝置、個別閘或者電晶體邏輯裝置、個別的硬體部件或者其任意組合,可以實現或執行結合本發明公開內容所描述的各種示例性的邏輯方塊、模組和電路。通用處理器可以是微處理器,或者,該處理器也可以是任何一般的處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者狀態機。處理器也可能實現為計算設備的組合,例如,DSP和微處理器的組合、多個微處理器、一或多個微處理器與DSP核心的結合,或者任何其他此種結構。
結合本發明所描述的方法或者演算法的步驟可直接體現為硬體、由處理器執行的軟體模組或兩者的組合。軟體模組可以位於RAM記憶體、快閃記憶體、ROM記憶體、EPROM記憶體、EEPROM記憶體、暫存器、硬碟、可移除磁碟、CD-ROM或者本領域熟知的任何其他形式的儲存媒體中。一種示例性的儲存媒體耦合至處理器,從而使處理器能夠從該儲存媒體讀取資訊,且可向該儲存媒體寫入資訊。當然,儲存媒體也可以是處理器的組成部分。處理器和儲存媒體可以位於ASIC中。另外,該ASIC可以位於用戶終端中。當然,處理器和儲存媒體也可以作為個別元件存在於用戶終端中。
在一或多個示例性設計方案中,本發明所述功能可以用硬體、軟體、韌體或它們組合的方式來實現。當使用軟體實現時,可以將這些功能儲存在電腦可讀取媒體中或者作為電腦可讀取媒體上的一或多個指令或代碼進行傳輸。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電腦儲存媒體和通訊媒體,其中通訊媒體包括便於從一個地方向另一個地方傳送電腦程式的任何媒體。儲存媒體可以是電腦能夠存取的任何可用媒體。通過示例的方式而非限制的方式,這種電腦可讀取媒體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碟儲存、磁片儲存媒體或其他磁碟儲存裝置、或者能夠用於攜帶或儲存期望的指令或資料結構形式的程式碼並能夠由電腦進行存取的任何其他媒體。此外,任何連接可以適當地稱作為電腦可讀取媒體。例如,如果軟體是使用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數位用戶線路(DSL)或者諸如紅外線、無線和微波之類的無線技術從網站、伺服器或其他遠端源傳輸的,那麽同軸電纜、光纖電纜、雙絞線、DSL或者諸如紅外線、無線和微波之類的無線技術包括在所述媒體的定義中。如本發明所使用的,盤和碟包括壓縮光碟(CD)、鐳射影碟、光碟、數位多功能光碟(DVD)、軟碟和藍光光碟,其中磁盤(disk)通常磁性地重製資料,而光碟(disc)則用鐳射來光學地重製資料。上面的組合也應當包括在電腦可讀取媒體的保護範圍之內。
前文對本發明公開內容進行了描述,以使得本領域技藝人士能夠實現或者使用本發明公開的內容。對於本領域技藝人士來說,對這些公開內容的各種修改都是顯而易見的,並且,本發明定義的整體原理也可以在不脫離這些公開內容的精神和保護範圍的基礎上適用於其他變形。因此,本發明公開內容並不限於本發明提供的例子和設計方案,而是應與本發明公開的原理和新穎性特徵的最廣範圍相一致。
120...發射處理器
130a-k...發射機單元
132a-k...發射天線
138...接收機單元
140...發射通道估計器
142...記憶體(編碼簿)
150...所選擇/所報告的通道向量
152...接收天線
154...接收機單元
160...接收通道估計器
162...量化器
164...記憶體(編碼簿)
170...發射處理器
172...發射機單元
220...發射處理器
230a-k...發射機單元
232a-k...發射機天線
240...發射通道估計器
242...記憶體
252a-k...接收機單元
254a-k...接收天線
260...接收通道估計器
262...量化器
264...記憶體
270...發射處理器
272...發射機單元
712...資料源
720...發射處理器
730...MIMO處理器
742...記憶體
740...控制器/處理器
744...通道處理器
746...排程器
739...資料槽
738...接收處理器
736...MIMO檢測器
760...MIMO檢測器
770...接收處理器
772...資料槽
794...通道處理器
790...控制器/處理器
792...記憶體
782...MIMO處理器
780...發射處理器
圖1提供了具有多個發射天線的發射機和具有單一接收天線的接收機的方塊圖。
圖2提供了具有多個發射天線的發射機和具有多個接收天線的接收機的方塊圖。
圖3提供了用於報告通道反饋的處理程序。
圖4提供了用於報告通道反饋的裝置。
圖5提供了用於執行通道估計的處理程序。
圖6提供了用於執行通道估計的裝置。
圖7提供了基地台和UE的方塊圖。
120...發射處理器
130a-k...發射機單元
132a-k...發射天線
138...接收機單元
140...發射通道估計器
142...記憶體(編碼簿)
150...所選擇/所報告的通道向量
152...接收天線
154...接收機單元
160...接收通道估計器
162...量化器
164...記憶體(編碼簿)
170...發射處理器
172...發射機單元

Claims (34)

  1. 一種用於報告通道反饋資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獲得用於從一第一站到一第二站的一通訊通道的一初始通道向量;在一組編碼簿中選擇用於對該初始通道向量進行量化的一編碼簿,其中每個編碼簿包括不同的一組通道向量,其中在不同的報告間隔中從該組編碼簿中選擇不同的編碼簿;根據該初始通道向量,在該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擇一通道向量;及將該所選擇的通道向量從該第二站發送給該第一站。
  2.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擇一通道向量的步驟包括:根據該初始通道向量獲得一正規化通道向量,將一正規化通道向量與所選擇編碼簿中的每個通道向量進行相關,及在所選擇編碼簿的所有通道向量中,選擇一具有最大相關結果的通道向量。
  3.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在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擇通道向量的步驟包括:決定在該初始通道向量與該所選擇編碼簿中每個通道向量之間的距離,及 在該所選擇編碼簿的所有通道向量中,選擇具有一最小距離的一通道向量。
  4.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初始通道向量用於該第二站的一個接收天線,該方法進一步包括:獲得用於該第二站處的至少一個附加接收天線的至少一個附加初始通道向量;根據至少一個附加初始通道向量,在該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擇至少一個通道向量;及將所有選擇的通道向量從該第二站發送給該第一站。
  5.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括:獲得用於該第二站處的多個接收天線的多個較短的初始通道向量,其中每個接收天線對應一個較短的初始通道向量;及根據該等多個較短的初始通道向量產生該初始通道向量。
  6.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進一步包括:獲得用於該第二站處的多個接收天線的多個初始通道向量,其中該初始通道向量用於一個接收天線;根據多個初始通道向量和一特定的接收機空間濾波器,推導出一等效通道矩陣;根據該等效通道矩陣中的至少一個向量,在該所選擇的 編碼簿中選擇至少一個通道向量;及將至少一個所選擇的通道向量從該第二站發送給該第一站,其中該所選擇的通道向量是至少一個所選擇的通道向量中的一個。
  7.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每個編碼簿包括具有不同方向和單位幅值的通道向量。
  8. 根據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每個編碼簿包括具有不同方向和幅值的通道向量。
  9. 一種用於報告通道反饋資訊的裝置,包括:獲得用於從一第一站到一第二站的一通訊通道的一初始通道向量的構件;在一組編碼簿中選擇用於對一初始通道向量進行量化的一編碼簿的構件,其中每個編碼簿包括不同的一組通道向量,其中在不同的報告間隔中從該組編碼簿中選擇不同的編碼簿;根據該初始通道向量,在該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擇一通道向量的構件;及將該所選擇的通道向量從一第二站發送給一第一站的構件。
  10. 根據請求項9之裝置,其中在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 擇通道向量的構件包括:根據該初始通道向量獲得一正規化通道向量的構件,將該正規化通道向量與所選擇編碼簿中的每個通道向量進行相關的構件,及在所選擇編碼簿的所有通道向量中,選擇具有一最大相關結果的一通道向量的構件。
  11. 根據請求項9之裝置,其中在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擇通道向量的構件包括:決定在該初始通道向量與該所選擇編碼簿中每個通道向量之間的距離的構件,及在該所選擇編碼簿的所有通道向量中,選擇具有一最小距離的一通道向量的構件。
  12. 根據請求項9之裝置,其中初始通道向量用於該第二站處的一個接收天線,該裝置進一步包括:獲得用於該第二站處的至少一個附加接收天線的至少一個附加初始通道向量的構件;根據至少一個附加初始通道向量,在該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擇至少一個通道向量的構件;及將所有選擇的通道向量從該第二站發送給該第一站的構件。
  13. 根據請求項9之裝置,進一步包括: 獲得用於該第二站處的多個接收天線的多個較短的初始通道向量的構件,每個接收天線對應一個較短的初始通道向量;及根據該等多個較短的初始通道向量產生該初始通道向量的構件。
  14. 一種用於報告通道反饋資訊的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獲得用於從一第一站到一第二站的一通訊通道的一初始通道向量,在一組編碼簿中選擇用於對一初始通道向量進行量化的一編碼簿,其中每個編碼簿包括不同的一組通道向量,其中在不同的報告間隔中從該組編碼簿中選擇不同的編碼簿,根據該初始通道向量,在該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擇一通道向量,及將該所選擇的通道向量從一第二站發送給一第一站。
  15. 根據請求項14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根據該初始通道向量獲得一正規化通道向量,將該正規化通道向量與該所選擇編碼簿中的每個通道向量進行相關,及在該所選擇編碼簿的所有通道向量中,選擇具有一最大相關結果的一通道向量。
  16. 根據請求項14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決定在該初始通道向量與該所選擇編碼簿中每個通道向量之間的距離,及在該所選擇編碼簿的所有通道向量中,選擇具有一最小距離的一通道向量。
  17. 根據請求項14之裝置,其中該初始通道向量用於該第二站處的一個接收天線,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獲得用於該第二站處的至少一個附加接收天線的至少一個附加初始通道向量;根據至少一個附加初始通道向量,在該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擇至少一個通道向量;及將該等所有選擇的通道向量從該第二站發送給該第一站。
  18. 根據請求項14之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處理器用於:獲得用於該第二站處的多個接收天線的多個較短的初始通道向量,每個接收天線對應一個較短的初始通道向量;及根據該等多個較短的初始通道向量產生該初始通道向量。
  19. 一種電腦程式產品,包括:一電腦可讀取媒體,該電腦可讀取媒體包括: 促使至少一個電腦獲得用於從一第一站到一第二站的一通訊通道的一初始通道向量的代碼,促使至少一個電腦在一組編碼簿中選擇用於對一初始通道向量進行量化的一編碼簿的代碼,其中每個編碼簿包括不同的一組通道向量,其中在不同的報告間隔中從該組編碼簿中選擇不同的編碼簿,促使至少一個電腦根據初始通道向量,在該所選擇的編碼簿中選擇一通道向量的代碼,及促使至少一個電腦將該所選擇的通道向量從該第二站發送給該第一站的代碼。
  20. 一種用於執行通道估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一第一站處接收由一第二站在多個報告間隔中發送的多個報告通道向量,其中多個報告通道向量由該第二站根據一組編碼簿進行決定,其中每個編碼簿包括不同的一組通道向量,其中在不同的報告間隔中從該組編碼簿中選擇不同的編碼簿;及根據該等多個報告通道向量推導出一最終的通道向量。
  21. 根據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推導出一最終通道向量的步驟包括:根據該等多個報告通道向量,產生用於該第一站處的多個發射天線的多個中間通道向量,其中每個發射天線對應一 個中間通道向量,及根據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中間通道向量,針對該發射天線推導出一通道增益,該最終通道向量包括用於該等多個發射天線的多個通道增益。
  22. 根據請求項21之方法,其中每個報告通道向量包括通道方向資訊,同時每個報告通道向量具有單位幅值,並且其中產生該等多個中間通道向量的步驟包括:消除在該等多個報告通道向量中的相位模糊,從而獲得多個相位經修正的通道向量,及產生每個中間通道向量,每個中間通道向量具有在該等多個相位經修正的通道向量中用於一個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
  23. 根據請求項21之方法,其中每個報告通道向量包括通道方向和幅值資訊,並且其中產生該等多個中間通道向量的步驟包括:產生每個中間通道向量,每個中間通道向量具有在多個報告通道向量中用於一個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
  24. 根據請求項21之方法,其中針對每個發射天線推導出通道增益的步驟包括:對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中間通道向量進行濾波,從而獲得用於該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
  25. 根據請求項21之方法,其中用針對每個發射天線推導出通道增益的步驟包括:使用一最小均方誤差(MMSE)濾波器對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中間通道向量進行濾波,從而獲得用於該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
  26. 根據請求項25之方法,進一步包括:決定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一協方差矩陣和一相關向量;及根據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該協方差矩陣和該相關向量,來決定用於該發射天線的一MMSE濾波器。
  27. 根據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在每個報告間隔中接收用於從該第一站處的多個發射天線到該第二站處的單一接收天線的一通訊通道的一個報告通道向量。
  28. 根據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在每個報告間隔中接收用於從該第一站處的多個發射天線到該第二站處的多個接收天線的一通訊通道的多個報告通道向量,其中每個接收天線對應一個報告通道向量,及其中多個最終通道向量係針對於該等多個接收天線所推導出,其中每個最終通道向量是根據用於該接收天線的報告通道向量而針對一不同接收天線所推導出的。
  29. 根據請求項20之方法,其中在每個報告間隔中接收用於從該第一站處的多個發射天線到該第二站處的多個接收天線的一通訊通道的一個報告通道向量,及其中一個最終通道向量係針對該等多個接收天線所推導出的,並將該最終通道向量進行分解,以獲得用於該等多個接收天線的多個較短的最終通道向量。
  30. 一種用於執行通道估計的裝置,包括:在一第一站處接收由一第二站在多個報告間隔中發送的多個報告通道向量的構件,其中多個報告通道向量由該第二站根據一組編碼簿進行決定,其中每個編碼簿包括不同的一組通道向量,其中在不同的報告間隔中從該組編碼簿中選擇不同的編碼簿;及根據該等多個報告通道向量推導出一最終的通道向量的構件。
  31. 根據請求項30之裝置,其中推導出最終通道向量的構件包括:根據該等多個報告通道向量,產生用於該第一站處的多個發射天線的多個中間通道向量的構件,其中每個發射天線對應一個中間通道向量,及根據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中間通道向量,推導出用於該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的構件,最終通道向量包括用於多個發 射天線的多個通道增益。
  32. 根據請求項31之裝置,其中每個報告通道向量包括通道方向資訊,同時每個報告通道向量具有單位幅值,並且其中產生多個中間通道向量的構件包括:消除在該等多個報告通道向量中的相位模糊以獲得多個相位經修正的通道向量的構件,及產生每個中間通道向量的構件,每個中間通道向量具有在該等多個相位經修正的通道向量中用於一個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
  33. 根據請求項31之裝置,其中每個報告通道向量包括通道方向和幅值資訊,並且其中產生多個中間通道向量的構件包括:產生每個中間通道向量的構件,每個中間通道向量具有在該等多個報告通道向量中用於一個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
  34. 根據請求項31之裝置,其中推導出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通道增益的構件包括:使用一最小均方誤差(MMSE)濾波器對用於每個發射天線的該中間通道向量進行濾波以獲得用於該發射天線的該通道增益的構件。
TW098140439A 2009-01-06 2009-11-26 使用多描述碼進行通道估計的方法和系統 TWI4319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4282609P 2009-01-06 2009-01-06
US12/620,141 US8787183B2 (en) 2009-01-06 2009-11-17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estimation using multiple description cod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108676A TW201108676A (en) 2011-03-01
TWI431987B true TWI431987B (zh) 2014-03-21

Family

ID=423116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098140439A TWI431987B (zh) 2009-01-06 2009-11-26 使用多描述碼進行通道估計的方法和系統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8787183B2 (zh)
EP (2) EP2386162B1 (zh)
JP (2) JP5579745B2 (zh)
KR (2) KR20110102505A (zh)
CN (1) CN102273154B (zh)
BR (1) BRPI0924222B1 (zh)
TW (1) TWI431987B (zh)
WO (1) WO201008023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83397B2 (en) 2008-10-10 2015-03-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nel feedback by multiple description coding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78435B1 (ko) * 2009-07-17 2016-12-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다중 안테나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신호를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8848818B2 (en) * 2009-08-19 2014-09-30 Lg Electronic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codeboo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092686B1 (ko) * 2010-01-08 2011-12-09 서울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접속 기반 다중안테나 무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빔포밍 방법 및 장치
US8711963B2 (en) * 2010-02-11 2014-04-29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nified feedback frame for supporting a plurality of feedback modes and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the unified feedback frame
CN103262436B (zh) * 2011-03-16 2016-05-18 日电(中国)有限公司 用于波束成形的方法、发射机和接收机
KR101680212B1 (ko) 2011-07-18 2016-11-28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단말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전송 방법, 그 단말, 전송단의 채널 상태 정보 수신 방법, 및 그 전송단
EP2592764B1 (en) * 2011-11-14 2014-03-19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optimizing radio link transmission in a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transmission unit, selection unit, network node, and apparatus thereof
CN103731233B (zh) * 2012-10-12 2018-07-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码字反馈方法及接收机
WO2015047428A1 (en) * 2013-09-27 2015-04-02 Intel Corporation Channel-adaptive configurable mimo detector for multi-mode wireless systems
KR102220399B1 (ko) * 2013-10-21 2021-02-2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사용자 단말기 선택 및 빔 포밍 동작 수행 장치 및 방법
WO2015190956A1 (en) 2014-06-10 2015-12-17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daptively restricting csi reporting in multi antenn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utilizing unused bit resources
US9602178B2 (en) * 2014-06-23 2017-03-21 Nokia Technologies Oy Joint precoder and receiver design for MU-MIMO downlink
CN105207758B (zh) * 2014-06-27 2018-09-07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选择下行链路的方法、装置与设备
US10498405B2 (en) * 2014-10-29 2019-12-03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Codebook restriction
KR101955102B1 (ko) * 2017-07-27 2019-03-06 포항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다중 안테나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코드북 기반 수신 신호 입사 각도 추정 방법 및 그 장치
WO2019099024A1 (en) * 2017-11-17 2019-05-23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ulti quantization codebook for explicit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in new radio
AU2019388921A1 (en) 2018-11-27 2021-06-03 XCOM Labs, Inc. Non-coherent cooperat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s
CN111628807A (zh) * 2019-02-28 2020-09-04 英国电讯有限公司 Mimo系统中的信道估计
CN110753241B (zh) * 2019-10-21 2021-10-19 山东师范大学 基于多描述网络的图像编码、解码方法及系统
WO2021242574A1 (en) 2020-05-26 2021-12-02 XCOM Labs, Inc. Interference-aware beamforming
WO2022093988A1 (en) 2020-10-30 2022-05-05 XCOM Labs, Inc. Clustering and/or rate selection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communication systems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04404B1 (en) * 1996-07-01 2005-06-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ultistage inverse quantization having the plurality of frequency bands
CN1799234A (zh) 2003-06-30 2006-07-05 国际商业机器公司 用于块编码调制方案的矢量均衡器和矢量序列估计器
US8385433B2 (en) 2005-10-27 2013-02-26 Qualcomm Incorporated Linear precoding for spatially correlated channels
TW200735560A (en) * 2006-02-10 2007-09-16 Interdigital Tech Corp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plink transmission in a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ystem
US7894820B2 (en) 2006-05-01 2011-02-22 Intel Corporation Channel feedback using channel state predictions based also on delays
KR101066151B1 (ko) 2006-08-17 2011-09-20 인터디지탈 테크날러지 코포레이션 Mim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효율적인 프리코딩 피드백을 제공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8626104B2 (en) 2006-09-28 2014-01-07 Apple Inc. Generalized codebook design method for limited feedback systems
CN101166052B (zh) 2006-10-19 2012-05-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预编码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设备
JP4848246B2 (ja) 2006-10-26 2011-12-28 フランスベッド株式会社 ソファー
US8218667B2 (en) * 2006-11-15 2012-07-10 Lg Electronics Inc.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using dirty paper coding in MIMO system
US20080130764A1 (en) 2006-12-04 2008-06-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System and metho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of uncompressed high definition video data using beamforming vector feedback based on hybrid quantization
EP2130308B1 (en) * 2007-03-22 2018-12-19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Variable codebook for mimo system
CN101291526B (zh) 2007-04-18 2012-10-1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减少信息反馈量的自适应调度方法和装置
MY148998A (en) 2007-04-30 2013-06-28 Interdigital Tech Corp Feedback signaling error detection and checking in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20080268785A1 (en) 2007-04-30 2008-10-30 Mccoy James W UE-autonomous CFI reporting
US20080304552A1 (en) 2007-06-05 2008-12-11 Chandrashekhar Thejaswi Pataguppe Receiver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7769098B2 (en) 2007-06-05 2010-08-03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Low complexity precoding matrix selection
JP5134018B2 (ja) * 2007-06-23 2013-01-30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多入力多出力(mimo)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通信チャネルの最適化の方法およびシステム
US8055192B2 (en) * 2007-06-25 2011-11-08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of feeding back channel information and receiver for feeding back channel information
US8098755B2 (en) * 2007-09-07 2012-01-17 Broadcom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eamforming in a multiple use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ing a codebook
WO2009090618A2 (en) 2008-01-17 2009-07-23 Nxp B.V.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naging precoding in a multi-use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304300B (zh) 2008-05-29 2010-12-08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有限反馈的多用户mimo系统信道量化方法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579745B2 (ja) 2014-08-27
KR20110102505A (ko) 2011-09-16
EP2618530A1 (en) 2013-07-24
EP2386162B1 (en) 2016-09-21
EP2618530B1 (en) 2018-03-14
CN102273154A (zh) 2011-12-07
JP2012514937A (ja) 2012-06-28
TW201108676A (en) 2011-03-01
CN102273154B (zh) 2015-04-15
US20100172256A1 (en) 2010-07-08
BRPI0924222A2 (pt) 2018-05-22
US8787183B2 (en) 2014-07-22
BRPI0924222B1 (pt) 2021-01-12
JP2014195268A (ja) 2014-10-09
KR20130113523A (ko) 2013-10-15
EP2386162A1 (en) 2011-11-16
WO2010080231A1 (en) 2010-07-15
KR101490209B1 (ko) 2015-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1987B (zh) 使用多描述碼進行通道估計的方法和系統
JP5833004B2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のための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の階層的フィードバック
KR101367355B1 (ko) 무선 통신 네트워크 내의 다중-사용자 다중-입출력을 위한 스케줄링
EP2665200B1 (en) Reporting of channel information to support coordinated multi-point data transmission
JP5619742B2 (ja) ワイヤレス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分散mimoをサポート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JP5512819B2 (ja) Mimo送信に対するチャネル状態情報のスケーラブルな量子化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KR101030670B1 (ko) 공간 프리-코딩을 통한 mimo 전송
KR20120089485A (ko) 무선 통신을 위한 스케일링가능한 채널 피드백
JP2013255248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ダウンリンクのための干渉緩和
KR20160010724A (ko) 다운링크를 위한 다중-사용자 mimo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