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29367B - 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429367B
TWI429367B TW100119965A TW100119965A TWI429367B TW I429367 B TWI429367 B TW I429367B TW 100119965 A TW100119965 A TW 100119965A TW 100119965 A TW100119965 A TW 100119965A TW I429367 B TWI429367 B TW I429367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interference
linking
electronic device
stopp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19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51559A (en
Inventor
Guang Hu
sheng zhang Chen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51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51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429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429367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06F1/1658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internal components, e.g. disc drive or any other functional modu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Description

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電子裝置,特別是指一種外殼可供拆換的電子裝置的鎖定機構。
由於科技發展與社會的多元化趨勢,現今的電子裝置(例如筆記型電腦、手機等)除了須具備的性能以外,其外觀訴求也逐漸成為消費者考量的因素之一,因此,不論是筆記型電腦、手機或其他3C產品,可替換外殼的功能,也逐漸形成產品的行銷重點之一。
例如台灣專利第M312853號(申請案號為95218591)專利案所揭露的筆記型電腦及其可更換的電腦螢幕外殼,即是公開一種筆記型電腦之螢幕外殼可供拆換的技術。
因此,本發明之目的,即在提供一種提高外殼拆換之操作便利性的電子裝置。
於是,本發明電子裝置包含一殼件單元、一電子模組與一鎖定機構。該殼件單元包括一第一殼件、一第二殼件與一擋止件,該第二殼件結合於該第一殼件並能相對該第一殼件沿一拆解方向位移而與該第一殼件分離,該擋止件設置於該第一殼件與該第二殼件其中一者。該電子模組與該殼件單元結合。該鎖定機構包括一操作件與一連動件,該操作件設置於該第一殼件並且供操作彈性位移,該連動件能受該操作件推動彈性位移至一退出狀態以及復位至一干涉狀態,於該干涉狀態時,該連動件與該第二殼件干涉,限制該第二殼件沿該拆解方向相對該第一殼件位移,於該退出狀態時,該第二殼件能相對該第一殼件沿該拆解方向位移,且該連動件可解除的受該擋止件擋止,限制該連動件復位至該干涉狀態。
本發明的一個功效在於,藉由使連動件維持於退出狀態,使用者在拆解該第二殼件過程中,不需持續藉由操作件維持該連動件之位置狀態。
進一步的,該第一殼件包括一第一殼板與一設置於該第一殼板的第一開孔,該第二殼件包括一第二殼板與一設置於該第二殼板並且穿伸通過該第一開孔的凸塊,於該干涉狀態時,該凸塊於該拆解方向上受該連動件擋止。
進一步的,該第一殼件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殼板的第一卡合結構,該第二殼件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二殼板的第二卡合結構,該第二殼件藉該第二卡合結構沿一相反於該拆解方向的組裝方向卡合於該第一卡合結構而結合於該第一殼件,該第二殼件並且能沿該拆解方向位移使該第二卡合結構退出該第一卡合結構,該連動件能受該操作件推抵沿一垂直該組裝方向的第一方向位移至該退出狀態並且受該擋止件擋止。
進一步的,該連動件包括一連動本體與連接該連動本體的一干涉部與一延伸部,該干涉部概呈勾狀,於該干涉狀態時,該凸塊於該拆解方向上受該干涉部擋止,於該退出狀態時,該延伸部受該擋止件擋止。
進一步的,該延伸部概呈彈性臂狀並具有一間隔於該連動本體的末段,且該延伸部能受力彈性變形使該末段鄰近該連動本體,當該連動件由該干涉狀態位移至該退出狀態的過程中,該末段通過該擋止件並受該擋止件推抵鄰近該連動本體,於該退出狀態時,該末段受該擋止件擋止。
進一步的,該擋止件設置於該第一殼板,該延伸部概沿平行該第一方向延伸,該操作件包括一操作本體與一連接該操作本體的推抵部,該操作本體供操作沿該拆解方向彈性位移,該推抵部概沿平行該拆解方向延伸,於該退出狀態時,該延伸部的末段於該拆解方向上對應該推抵部而能受該推抵部推離該擋止件。如上所述,為該連動件與該延伸部配合之其中一態樣。
進一步的,該延伸部概沿平行該第一方向延伸,該擋止件設置於該第二殼板,且該第一殼板設有一供該擋止件穿伸通過之第二開孔,當該第二殼件相對於該第一殼件沿該拆解方向位移,該擋止件離開該延伸部。如上所述,為該擋止件與該延伸部配合之另一態樣。
進一步的,每一干涉部與該連動本體之間配合界定出一卡槽,該干涉部具有一背向該卡槽的斜面,該斜面於該組裝方向上供該凸塊推抵,致動該連動件沿該第一方向位移。
進一步的,該第一殼板更具有一板緣,該操作件更包括一彈簧,該操作本體具有一外露於該板緣的按壓端與一相反於該按壓端並且朝向該連動本體的內端,且該內端具有一用抵觸該連動本體的第一斜面,該按壓端能受按壓沿該拆解方向位移,藉該第一斜面推抵該連動本體沿該第一方向位移,該彈簧設置於該第一殼件與該操作本體之間,提供該操作本體復位的偏壓力。
進一步的,該第一殼件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殼板的第一導引結構,該第一導引結構限位並導引該操作本體沿該拆解方向位移。
進一步的,該第一殼件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殼板的第二導引結構,該第二導引結構限位並導引該連動本體沿該第一方向位移。
有關本發明之前述及其他技術內容、特點與功效,在以下配合參考圖式之二個實施例的詳細說明中,將可清楚的呈現。
在本發明被詳細描述之前,要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說明內容中,類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編號來表示。且先行一提的是,在此將與本案同一申請人於2011年1月5日提申之台灣發明專利申請案號100100309的內容一併併入本案說明書內容。
參閱圖1,本發明電子裝置100的第一個實施例包含一殼件單元101、一電子模組102與一鎖定機構103,鎖定機構103設置於殼件單元101,且殼件單元101用以與電子模組102相組裝結合。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是以一筆記型電腦的螢幕機體為例,故所指的電子模組102為一顯示面板模組,但該電子裝置100也可以更包含筆記型電腦的主機體而為該筆記型電腦整體,此時,電子模組102便更包括主機體內部的電子組件,或者,電子裝置100也可以是手機或其他適合將其外殼設置為可拆換式的電子裝置。
參閱圖2、圖3,殼件單元101包括一第一殼件1、一第二殼件2與一擋止件3,本實施例中,第一殼件1為螢幕機體的內部殼件,第二殼件2則為螢幕機體外露的殼件,第二殼件2是可分離的結合於第一殼件1,換言之,第二殼件2可相對於第一殼件1拆離更換。
第一殼件1包括一第一殼板11、複數設置於第一殼板11的第一開孔12(配合參閱圖5)、複數第一卡合結構13、一第一導引結構14與一第二導引結構15。第一殼板11具有一第一內側面111、一第一外側面112與一後緣113,當殼件單元101與電子模組102(見圖1)相結合時,第一殼板11的第一內側面111面向電子模組102,擋止件3由第一殼板11的第一內側面111凸出呈凸塊狀,第一開孔12貫穿第一殼板11並且鄰近第一殼板11的後緣113,本實施例中,擋止件3是介於第一開孔12與第一殼板11的後緣113之間。該等第一卡合結構13分別為設置於第一殼板11的卡槽或凸片,第一導引結構14包括複數由第一殼板11的第一內側面111凸出第一導引1塊141,第二導引結構15包括複數由第一殼板11的第一內側面111凸出的第二導引塊151。
第二殼件2包括一第二殼板21、複數設置於第二殼板21的凸塊22與複數第二卡合結構23,第二殼板21具有一第二內側面211與一第二外側面212,凸塊22凸設於第二殼板21的第二內側面211,第二卡合結構23分別為設置於第二殼板21的凸片或卡槽。
第二殼件2藉由其第二卡合結構23沿一組裝方向D1卡合於第一殼件1的第一卡合結構13而結合於第一殼件1,將第二殼件2實際組裝結合於第一殼件1時,第二殼件2以其第二內側面211面向第一殼板11的第一外側面112並且凸塊22伸入第一殼件1的第一開孔12而凸出第一殼板11的第一內側面111(配合參閱圖5),接著第二殼件2再相對於第一殼件1沿往後的組裝方向D1滑移,使第二卡合結構23卡入第一卡合結構13,即達成第二殼件2結合於第一殼件1。
相反的,欲將第二殼件2由第一殼件1拆離時,將第二殼件2相對於第一殼件1沿一相反於組裝方向D1的拆解方向D2滑動(即向前滑動),使第二卡合結構23退出第一卡合結構13,即可將第二殼件2由第一殼件1分離。
本實施例的鎖定機構103包括一操作件4與一連動件5。操作件4與連動件5均設置在第一殼板11的第一內側面111,操作件4可供操作彈性位移,連動件5能受操作件4推動彈性位移至一退出狀態以及復位至一干涉狀態,於干涉狀態時,如圖5所示,連動件5與第二殼件2的凸塊22干涉,限制第二殼件2沿拆解方向D2相對第一殼件1位移,於退出狀態時,如圖6所示,連動件5與第二殼件2的的凸塊22干涉解除,第二殼件2能相對第一殼件1沿拆解方向D2位移,且連動件5可解除的受擋止件3擋止,限制連動件5復位至干涉狀態。
參閱圖3至圖5,具體而言,本實施例的操作件4包括一操作本體41、一連接操作本體41的推抵部42與複數彈簧43。操作本體41具有一按壓端411、一相反於按壓端411的內端412,且內端412具有一第一斜面413,推抵部42由操作本體41的按壓端411朝內端412的方向凸出呈柱狀,且操作本體41更具有另一由按壓端411朝內端412的方向凸出的延伸柱414,該等彈簧43分別套設於推抵部42與延伸柱414。
操作件4設置於第一殼板11的第一內側面111時,其按壓端411外露於第一殼板11的後緣113,內端412則是朝前,換言之,按壓端411與內端412位於組裝方向D1(也是位於拆解方向D2)上,推抵部42沿平行拆解方向D2延伸,彈簧43的另一端則是靠抵於形成於第一殼板11的第一內側面111的第一凸塊16,且操作本體41受該等第一導引塊141的限位與導引而能沿組裝方向D1與拆解方向D2往復位移,當按壓端411被往前按壓時,操作本體41整體沿拆解方向D2位移,且推抵部42相對於第一凸塊16往前凸出使得彈簧43被壓縮。
連動件5包括一連動本體51、均連接連動本體51的複數干涉部52、一延伸部53、一抵觸部54,以及一彈簧55。連動本體51大致呈長條狀,干涉部52與抵觸部54分別由連動本體51的兩相反側沿垂直連動本體51的長度方向凸出,干涉部52在本實施例中呈勾狀,干涉部52與連動本體51之間配合界定出一卡槽522,且干涉部52具有一背向卡槽522的斜面521,抵觸部54在本實施例中大致呈凸片狀並且具有一第二斜面541,延伸部53為大致呈長條狀的彈性臂,其一端連接於連動本體51而整體的延伸方向大致同於連動本體51的長度方向,且延伸部53具有一大致平行且間隔於連動本體51的末段531,延伸部53能受力彈性變形使末段531鄰近連動本體51。
連動件5設置於第一殼板11的第一內側面111時,連動本體51沿一垂直組裝方向D1(也是垂直拆解方向D2)的第一方向D3設置於該等第二導引塊151之間並且介於第一開孔12與操作件4之間,且藉由第二導引塊151的限位與導引而能沿第一方向D3位移,干涉部52鄰近第一開口12而抵觸部54朝向操作本體41的內端412並且第二斜面541鄰近第一斜面413,延伸部53沿平行第一方向D3延伸,彈簧55套設於連動本體51的一端,彈簧55的另一端抵接於一由第一殼板11的第一內側面111凸出的第二凸塊18,彈簧55的設置提供了連動件5常態處於在拆解方向D2上擋止於凸塊22的位置,並且能受操作件4的推抵連動而彈性離開凸塊22。
參閱圖2、圖5、圖6,當第二殼件2組裝結合於第一殼件1時,第二殼件2的凸塊22分別伸入第一殼件1的第一開孔12內,且當連動件5處於干涉狀態時,連動件5的干涉部52勾設於第二殼件2的凸塊22,即凸塊22是位於干涉部52與連動本體51之間的卡槽522內,使得凸塊22於拆解方向D2上受干涉部52的擋止,且此時,延伸部53的末段531位於連動本體51與擋止件3之間,且延伸部53略為受到擋止件3的擠壓變形而使得末段531較延伸部53在未受力的情況下鄰近連動本體51。
當需要將第二殼件2由第一殼件1拆離時,先按壓操作件4的按壓端411(如圖5的箭頭A1所示),使操作本體41往拆解方向D2位移並且透過第一斜面413與第二斜面541的相對滑動而推抵連動本體51沿第一方向D3位移並且壓縮彈簧55,使干涉部52離開凸塊22,即凸塊22離開卡槽522,且在干涉部52離開凸塊22的同時,延伸部53的末段531也在被擋止件3擠壓的狀態中通過擋止件3,直到離開擋止件3後,由於其回復彈力的作用而於第一方向D3上對應到擋止件3,如圖6所示,使得當連動本體51受到彈簧55的回復彈力作用時,會由於末段531靠抵於擋止件3而受到擋止件3的擋止,無法透過彈簧55的回復彈力復位到干涉狀態,換言之,使用者不需要持續按壓操作件4來讓連動件5維持於退出狀態,且此時,末段531的位置於拆解方向上D2恰對應到操作件4的推抵部42。
接著,便能將第二殼板21相對於第一殼板11往拆解方向D2位移,解除第二卡合結構23與第一卡合結構13的卡合關係後,將第二殼件2拆離第一殼件1。
而當第二殼件2再次被組裝結合於第一殼件1之後,欲使連動件5回復到干涉狀態時,則是藉由再度按壓操作件4的按壓端411,帶動推抵部42沿著拆解方向D2位移將延伸部53的末段531推離擋止件3,此時,連動本體51便能藉助彈簧55的回復彈力復位到干涉狀態,使干涉部52回到擋止於凸塊22的位置。
因此,如上所述,本發明係藉由延伸部53與擋止件3的配合,使得當連動件5位移至解除對第二殼件2之凸塊22的干涉時,連動件5能同時被限制在干涉部52離開凸塊22的狀態,如此一來,使用者便可專注於將第二殼件2由第一殼件1分離的動作,而不需要透過持續按壓操作件4來將連動件5維持於其干涉部52離開凸塊22的狀態,讓使用者在拆解第二殼件2的操作上可更方便。
參閱圖7、圖8,為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的差異在於擋止件3’的位置以及延伸部53’的態樣,其中,第二實施例的擋止件3’由第二殼件2第二殼板21的第二內側面211凸出,且第一殼件1更包括一貫穿第一殼板11的第二開孔17,當第二殼件2組裝結合於第一殼件1時,擋止件3’穿伸通過第二開孔17而凸出第一殼板11的第一內側面111。
此外,在第二實施例中,延伸部53’與干涉部52均位在連動本體51的同一側,其結構大致與第一實施例相同概呈平行連動本體51的彈性臂狀結構並且具有一間隔平行連動本體51的末段531’。
參閱圖8至圖10,當操作件4被按壓而推動連動件5’沿第一方向D3位移時,連動件5’的延伸部53’隨著連動本體51位移直到延伸部53’被擋止件3’擠壓變形的通過擋止件3’並且在彈簧55將連動本體51回復至干涉狀態的方向上受擋止於擋止件3’。而當第二殼件2被由第一殼件1拆離時,由於擋止件3’也隨著退出第二開孔17,因此,延伸部53’由於被擋止的力量消失,透過彈簧55的回復彈力,便能使連動件5’復位至干涉狀態。
因此,第二實施例是藉由將干涉件3’設置在第二殼件2,使得當第二殼件2被由第一殼件1拆離時,便能同時解除擋止件3’對延伸部53’的擋止作用,使用者不需要再次按壓操作件4。
參閱圖11,相反的,欲將第二殼件2組裝結合於第一殼件1時,是先使第二殼件2的凸塊22伸入第一殼件1的第一開孔12,接著,當第二殼件2被沿組裝方向D1相對於第一殼件1滑動時,會使凸塊22推抵於干涉部52的斜面521,藉由斜面521的導引將干涉部52往第一方向D3推移至退出狀態並且壓縮彈簧55,直到凸塊22鄰近連動本體51並且脫離干涉部52時,干涉部52受到彈簧55的回復彈力復位到干涉狀態並且勾設於凸塊22,即使凸塊22位於干涉部52與連動本體51之間的卡槽522內。
綜上所述,本發明係藉由延伸部53、53’與擋止件3、3’的配合,使得當連動件5、5’受到操作件4的連動位移至退出狀態時,能同時被限制於退出狀態,讓使用者可專注於將第二殼件2由第一殼件1分離的動作,而不需要透過持續操作操作件4維持連動件5、5’之位置狀態,在拆解第二殼件2的操作上可更方便。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內容所作之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0...電子裝置
101...殼件單元
102...電子模組
103...鎖定機構
1...第一殼件
11...第一殼板
111...第一內側面
112...第一外側面
113...後緣
12...第一開孔
13...第一卡合結構
14...第一導引結構
141...第一導引塊
15...第二導引結構
151...第二導引塊
16...第一凸塊
17...第二開孔
18...第二凸塊
2...第二殼件
21...第二殼板
211...第二內側面
212...第二外側面
22...凸塊
23...第二卡合結構
3、3’...擋止件
4...操作件
41...操作本體
411...按壓端
412...內端
413...第一斜面
414...延伸柱
42...推抵部
43...彈簧
5、5’...連動件
51...連動本體
52...干涉部
521...斜面
522...卡槽
53、53’...延伸部
531...末段
531’...末段
54...抵觸部
541...第二斜面
55...彈簧
D1...組裝方向
D2...拆解方向
D3...第一方向
A1...按壓方向
圖1是本發明電子裝置的第一實施例的立體圖;
圖2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第一殼件與一第二殼件的局部立體分解圖;
圖3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操作件與一連動件的分解圖;
圖4是該操作件與該連動件另一個角度的立體圖;
圖5是該第一實施例的一平面視圖,且該連動件處於一干涉狀態;
圖6是類似圖5的視圖,且該連動件處於一退出狀態;
圖7是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操作件與連動件的分解圖;
圖8是該第二實施例的連動件平面視圖;
圖9是該第二實施例的一平面視圖,且該連動件處於一干涉狀態;
圖10是類似圖9的視圖,且該連動件處於一退出狀態;以及
圖11是第二實施例中,該第二殼件沿一組裝方向組裝於該第一殼件的作動示意圖。
103...鎖定機構
11...第一殼板
111...第一內側面
113...後緣
12...第一開孔
141...第一導引塊
151...第二導引塊
16...第一凸塊
18...第二凸塊
22...凸塊
3...擋止件
4...操作件
41...操作本體
411...按壓端
412...內端
413...第一斜面
414...延伸柱
42...推抵部
43...彈簧
5...連動件
51...連動本體
52...干涉部
521...斜面
522...卡槽
53...延伸部
531...末段
54...抵觸部
541...第二斜面
55...彈簧
D1...組裝方向
D2...拆解方向
D3...第一方向
A1...按壓方向

Claims (11)

  1. 一種電子裝置,包含:一殼件單元,包括一第一殼件;一第二殼件,結合於該第一殼件並能相對該第一殼件沿一拆解方向位移而與該第一殼件分離;一擋止件,設置於該第一殼件與該第二殼件其中一者;一電子模組,與該殼件單元結合;一鎖定機構,包括一操作件,設置於該第一殼件並且供操作彈性位移;一連動件,能受該操作件推動彈性位移至一退出狀態以及復位至一干涉狀態,於該干涉狀態時,該連動件與該第二殼件干涉,限制該第二殼件沿該拆解方向相對該第一殼件位移,於該退出狀態時,該第二殼件能相對該第一殼件沿該拆解方向位移,且該連動件可解除的受該擋止件擋止,限制該連動件復位至該干涉狀態。
  2.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殼件包括一第一殼板與一設置於該第一殼板的第一開孔,該第二殼件包括一第二殼板與一設置於該第二殼板並且穿伸通過該第一開孔的凸塊,於該干涉狀態時,該凸塊於該拆解方向上受該連動件擋止。
  3.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殼件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殼板的第一卡合結構,該第二殼件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二殼板的第二卡合結構,該第二殼件藉該第二卡合結構沿一相反於該拆解方向的組裝方向卡合於該第一卡合結構而結合於該第一殼件,該第二殼件並且能沿該拆解方向位移使該第二卡合結構退出該第一卡合結構,該連動件能受該操作件推動沿一垂直該組裝方向的第一方向位移至該退出狀態並且受該擋止件擋止。
  4.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連動件包括一連動本體與連接該連動本體的一干涉部與一延伸部,該干涉部呈勾狀,於該干涉狀態時,該干涉部勾設於該凸塊,使該凸塊於該拆解方向上受該干涉部擋止,於該退出狀態時,該延伸部受該擋止件擋止。
  5.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延伸部呈彈性臂狀並具有一間隔於該連動本體的末段,且該延伸部能受力彈性變形使該末段鄰近該連動本體,該連動件於該干涉狀態位移至該退出狀態的過程中,該末段通過該擋止件並受該擋止件推抵鄰近該連動本體,於該退出狀態時,該末段朝向該擋止件而受該擋止件擋止。
  6.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擋止件設置於該第一殼板,該延伸部概沿平行該第一方向延伸,該操作件包括一操作本體與一連接該操作本體的推抵部,該操作本體供操作沿該拆解方向彈性位移,該推抵部概沿平行該拆解方向延伸,於該退出狀態時,該延伸部的末段於該拆解方向上對應該推抵部而能受該推抵部推離該擋止件。
  7.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延伸部概沿平行該第一方向延伸,該擋止件設置於該第二殼板,且該第一殼板設有一供該擋止件穿伸通過之第二開孔,當該第二殼件相對於該第一殼件沿該拆解方向位移,該擋止件離開該延伸部。
  8.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干涉部與該連動本體之間配合界定出一卡槽,該干涉部具有一背向該卡槽的斜面,該斜面於該組裝方向上供該凸塊推抵,致動該連動件沿該第一方向位移。
  9.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6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殼板更具有一板緣,該操作件更包括一彈簧,該操作本體具有一外露於該板緣的按壓端與一相反於該按壓端並且朝向該連動本體的內端,且該內端具有一用抵觸該連動本體的第一斜面,該按壓端能受按壓沿該拆解方向位移,藉該第一斜面推抵該連動本體沿該第一方向位移,該彈簧設置於該第一殼件與該操作本體之間,提供該操作本體復位的偏壓力。
  10.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殼件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殼板的第一導引結構,該第一導引結構限位並導引該操作本體沿該拆解方向位移。
  11. 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殼件更包括一設置於該第一殼板的第二導引結構,該第二導引結構限位並導引該連動本體沿該第一方向位移。
TW100119965A 2011-06-03 2011-06-08 電子裝置 TWI4293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48940.1A CN102811573B (zh) 2011-06-03 2011-06-03 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51559A TW201251559A (en) 2012-12-16
TWI429367B true TWI429367B (zh) 2014-03-01

Family

ID=472351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19965A TWI429367B (zh) 2011-06-03 2011-06-08 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30668B2 (zh)
CN (1) CN102811573B (zh)
TW (1) TWI4293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5579B (zh) * 2014-11-28 2017-11-24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08980174A (zh) * 2017-06-05 2018-12-11 新典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除湿机与卡扣机构
CN108078224B (zh) * 2017-12-13 2020-08-25 张文凯 一种便捷式书柜
CN110034260B (zh) * 2019-04-30 2021-11-02 环鸿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电池固定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517129B1 (en) * 2002-04-15 2003-02-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Lock device for an electronic appliance
TWI254284B (en) 2003-08-20 2006-05-01 Quanta Comp Inc Integrated locking device
TWI225980B (en) * 2003-10-24 2005-01-01 Asustek Comp Inc Apparatus with hidden latch
US7088588B2 (en) * 2004-01-09 2006-08-08 Uniwill Computer Corp. Coupling structure
US7637540B2 (en) * 2004-02-05 2009-12-29 Asustek Computer Inc. Latch structure
TWI237172B (en) * 2004-02-05 2005-08-01 Asustek Comp Inc Hook-linked latch lock structure
TWM270634U (en) * 2004-08-19 2005-07-1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Engagement module of portable computer
CN2849796Y (zh) * 2005-11-08 2006-12-2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卡扣装置
CN100440104C (zh) * 2006-01-10 2008-12-03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可拆换机壳面板的电子装置
TWM312853U (en) 2006-10-20 2007-05-21 Wistron Corp Laptop computer and changeable case for the same
CN101470463B (zh) * 2007-12-26 2011-08-31 康准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卡扣装置组合装置
CN101662006B (zh) * 2008-08-29 2013-04-24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电池盖卡锁结构
TWI381795B (zh) * 2008-10-08 2013-01-01 Compal Electronics Inc 攜帶式電子裝置的閂鎖結構
CN101989105A (zh) * 2009-07-31 2011-03-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笔记本电脑卡扣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51559A (en) 2012-12-16
US20120307429A1 (en) 2012-12-06
CN102811573B (zh) 2015-06-10
CN102811573A (zh) 2012-12-05
US8730668B2 (en) 2014-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18888B (zh) 電子裝置
CN108445978B (zh) 机壳结构
TWI515530B (zh) 可攜式電子裝置之擴充平台
US7635811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removable cover
TWI429367B (zh) 電子裝置
TWI435680B (zh) 鎖固機構及具有該鎖固機構的電子裝置
US8405980B2 (en) Computer housing
TWI433638B (zh) 電路板輔助固定裝置與電子設備
US10874023B2 (en) Reciprocator-type quick-releasing mechanism
US826484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over ejection mechanism
TWI479526B (zh) 具有觸發不同開關元件功能之按鍵機構與其可攜式電子裝置
CN111726432B (zh) 固定装置以及固定装置组件与电子设备
TWI601345B (zh) 可插拔連接器
US8169785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onent
TWI433378B (zh) 鎖固機構及具有該鎖固機構的電子裝置
TWI402019B (zh) 彈出模組及其應用之電子裝置
JP4808223B2 (ja) 電子機器
TWI752615B (zh) 連接器組件與卡扣彈片
JP2002083650A (ja) カードコネクタ
CN113891600B (zh) 电子设备
JP3915526B2 (ja) 入力ペン収納装置
US8453167B2 (en) Locking mechanism and an optical disk drive having the same
TWI793980B (zh) 機箱與抵頂機構
TWI697925B (zh) 按鍵結構
TWI503487B (zh) 鎖扣機構及使用該機構之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